发布时间:2023-06-27 16:02: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业财一体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目前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业务和财务信息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观念认同、部门建制、软件开放等原因,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进展缓慢。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的考察得知,目前业务和财务系统的结合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财务业务系统分离,财务把从业务和仓库系统获得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后录入到财务系统,由财务核算系统计算成本和经营成果。
方式二:业务和财务两个系统分立,在财务系统中建立存货核算系统,定时将业务系统数据按照约定的接口标准传递到中间表,财务存货核算系统从中间表中提取数据后,进行单据审核、核算,产生记账凭证。为求得业务和财务的数据一致性,有的企业将财务的计算结果反写到业务系统。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业务和财务进销存系统各自独立运行,以上方式均将财务与业务信息分割开来,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难以协同,难免出现数据反映不及时、不一致的现象,无法真正实现过程控制,容易导致企业决策延迟或失当。究其原因,存在以下问题:
1、编码不一致性。由于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均是独立运行,各自采用一套编码,如果对诸如商品名称、供货商、商品分类等必须统一的编码做不到同步维护,就会出现“张冠李戴”下的数据不一致,计算结果不相符的问题。如两个系统反映的结果各执一词,系统集成势必困难。
2、规则的差异性。在构建业务系统时主要考虑业务流程是否通畅,操作是否方便,并能否及时计算经营成果等因素。为保持财务和业务一致,有的企业把计算结果反写到业务系统,但这样破坏了业务系统自身的平衡,也给财务人员带来审核和对账的不便,客观上没有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不利于财务职能由核算向精细化管理转移。
3、监管的滞后性。业务系统要及时掌握经营状况,必须动态反映经营成果,而财务要稽核业务数据的正确性,需对仓库、业务等数据进行核对。但业务和财务对时点认同差异,业务不能及时与财务同步,加之财务与业务的分立运行,客观上容易造成财务与业务的不一致。例如在财务核算发现业务的错误时,业务系统可能已结转到下个月的日常运行,这样业务系统就不能在当期进行变更和调整,如果财务仍沿用事后核算,就会因为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及成果的速度降低而削弱对业务的及时监管。
4、维护的复杂性。财务业务的分立势必导致同一数据源重复设置,由于大量的数据重置,增加了系统存储、备份资源的耗用,加大了系统建设费用。同时,无论是财务还是业务的需求发生变化,财务和业务系统必须同时对接口进行修改,增加了系统间的维护和协调难度。5、建设的重复性。由于企业业务的复杂性、多样性,业务系统目前可能存在多个开发厂家、多个应用系统并存的情况,随着经营的拓展和管理的延伸,将来还可能有其它系统,如果每个业务系统都对应一个财务进销存系统,那么财务系统本身的负荷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
三、对构建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思考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为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带来了契机。在业务系统中加强成本核算,使企业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照适应、谨慎、简便、利税和一致性原则,选择适当的成本计价方法,对业务经营和成果进行动态反映,系统定时按照财务规范的要求将业务系统的数据加工为财务要素和会计凭证的标准数据传递到财务系统,自动生成相关记账凭证,在减少重复劳动的同时保证业务、财务系统的一致性和及时性。财务人员直接参与业务系统的核算操作,使财务对业务的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强,由原来的事后检查向事中控制转变,提高了财务监管的效率。
以商品采购为例,在实行财务业务一体化后,商品由仓库管理员验收估价入库,财务在财务系统中录入各供货商的明细发票信息及本企业付款记录,并将其发票信息与仓库验收入库信息进行财务采购过账比对。如货到票未到,记人暂估商品;票到货末到,记在途商品;货到票到,记入库存商品等。同时,当票到部分大于预付账款时,记应付账款;当小于预付账款时,冲减预付账款。这样,改变了由于财务与业务系统分立,财务分时段将业务购进数据提取到财务存货系统,致使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难以协同,不能实现过程控制的弊端(如图一)。这样一来,把以前由业务被动的提供数据变为财务主动及时地对业务实时监控,不仅能及时掌握库存情况,还能及时监管票到货未到的在途商品和货到票未到的估价商品,减少往来资金和商品流通的潜在风险。
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不仅需要IT环境,还需要在对业务和财务进行流程梳理和整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营业务流程有机融合的动态会计平台。当一项经营业务(事件)发生时,在业务信息进入信息系统的同时,将该事件通过会计平台,自动生成实时凭证,而实时凭证在经过财务确认和处理后,显示在所有相关的账簿和会计报表上,不再需要其它部门或员工再次录入,实现前后台无缝联接(见图二)。
在图二中,凭证模板一经定义,业务单据产生时将自动生成实时凭证,这样相关业务就可以实时在财务上得到体现。但实时凭证不是实际的会计凭证,而是一种虚拟凭证,当业务发生时(如采购入库、销售出库、收款、付款等),系统会根据动态会计平台设定的凭证模板的格式自动生成相应的实时凭证。通过包含实时凭证的账务查询和报表查询,可以对各项业务实时反映,企业可定期或不定期将实时凭证汇总生成实际的会计凭证。
四、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为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需要进一步整合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定义好衔接点和流程标准以及相应的实现细节,此外,企业还可能存在多元化的业务系统,可扩展性也是一体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设计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必须从功能和技术两方面人手。
在功能方面,需要根据财务核算和管理对业务元素进行分类;需要对现行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定义,并确定科目间相关和影响因素的关系,编制影响因素和科目分类对照表;需要按照凭证的生成条件、方式和凭证要素编制凭证模板;需要建立动态维护机制以完善动态会计平台要素;随着业务发展,应收应付管理开始变得复杂,控制权限也延伸到财务部门以外,此时,要求维护核算项目,编制实时凭证。
在技术方面,需要提供详细、完整的资料,以保证与第三方软件的集成;需要具备强大的引入、引出功能,输出的数据信息应采用标准格式,保证数据的准确;需要采用工作流(workflow)设计,针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变化,提供流程设计、单据和报表设计平台;需要提供针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系统环境、业务环境的动态配置工具,可以快速配置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和新的管理软件;为了保证基础数据的集中统一,应该建立相关基础编码字典的结构定义。如:仓库目录、业务部门目录、采购/销售人员目录、往来单位类别、地区目录、往来单位目录、商品类别目录、商品目录、入出库业务类别目录等,并保持财务业务系统在公共基础信息的同步维护。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特征;经济效益;促进措施
Abstract: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the soul of the enterprise,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is the core issue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 In China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whether it is corporate profit organizations 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institutions, such a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must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as the focus. Strengthen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and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it is worth depth discussion and analysis.Keywords: moder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 benefits; promo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530.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并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水平。通过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
1要保障企业经济效益。首先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资金对企业来说异常重要,资金循环和周转良性与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效益的高低。所以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1.1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加强公司的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公司的各类应收款项应及时进行结算。只有及时结算回收,才能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利于公司的资金周转。把应收回的资金及时收回,是避免呆账坏账损失的重要手段。
1.2加强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一是做好银行结算票据及限额支票的管理,对银行直接结算的票据取回后及时登记、传递和报账,对必须使用限额支票的经济业务,要规定明确的报账期限和要求;二是重视和加强银企对账工作,及时处理未达账项,对企业银行存款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好应收账款和往来账款的清理核对和清收工作,确保资金的及时回收;四是抓紧做好各项资金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五是抓好会计凭证、账簿的管理,努力做到真实、完整、合理、合法:六是要努力增加现金流量,尽量减少流动资金贷款,增加自有资金比重。
1.3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科学、合理地使用银行贷款。使用银行贷款筹资要做好下面几点工作:一是对银行短期借款进行认真分析、及时还贷,避免逾期还贷发生高额罚息支出;二是加强银行贷款利息的核算和管理,及时与银行核对利息支出,避免利息误支付现象的发生:三是及时调度资金归还利息较高的贷款,减少大额贷款利息支出。
1.4要加强负债比例的控制。要考虑贷款产生的效益,要权衡资金回报率和银行贷款率熟高熟低,作好投资项目的考察考核工作,了解市场考核投资回报率及投资风险比率,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投资损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加强预算管理。通过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预算管理是按照企业指定的经营目标、发展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是推动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总之,建立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对提高经济运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预算管理应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突出重点,高度重视企业财务资金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把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转到推企业加强财务资金管理工作上来。针对当前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普存在的使用分散、效率低下、体外循环等突出问题,一是从资金集管理入手,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强化资金集中统管理,充分发挥结算中心监控、服务与调剂资金余缺的功能;二是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资金有序流动。将预算作为企业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序之中:三是明确现金流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要以现流量监控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测,强化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的监控,严格限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
3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存量资产,保障企业经济稳定运行
我国企业的存贷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背着沉重的贷款,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许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资金运用不良的问题,如何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针对物资设备部门的储备资金占用过大、积压物资较为严重的问题,每年必须集中一个月进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物资和处理积压的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或变卖成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对每个仓库都应下达库存资金定额,超过或降低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
4加强材料、设备价格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的资金使用大部分用于购进材料与设备上,因此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因此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要在采购部门设立比价采购小组,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要货比三家,采购组长由采购业务部门主管担任,明确采购小组的职责、权限及采购程序,比价小组要对采购的物资向供应商询价、压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并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然后通过专门人员进行继续询价、压价,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网上调查和信息收集等工作后,确实做到货比三家,核实无误后再进行采购,如果是大宗货物、批量货物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最终实现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的目的。
5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避免影响企业效益事件发生
企业为了科学规避风险,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控制,完整地收集、传递、分析、评价财务信息,使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形成良性的动态循环。第一、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建立风险分析的组织机制。风险分析机构的组织成员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及外聘的管理专家组成。财务风险分析工作要做到经常化、持续化,并具体到人。第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效果,建立财务风险分析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对企业不同时期、企业内部不同业务部门和外部同行业企业作比较分析,自动地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管理提供“标杆”,一旦实际值超过预警值,计算机会计系统便会自动向主管人员发出警报,使企业经营者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防范不必要的财务风险。第三、建立财务风险责任机制,明确企业经营者应全盘负责本企业的风险管理,并将风险责任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时找到责任人。要结合有效的奖惩制度,真正促使各责任人保持高度警觉,在未来经营期内不再重犯。第四、建立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在加强财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财务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后,企业应制订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的财务风险可能发生在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投资等日常各项经营活动中。因此,财务风险处理机制的建立不仅要考虑财务活动和大量的财务数据,而且应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常规性财务风险因素,以便对各项经济和管理活动中可能经常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连续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信息化 企业财务 一体化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运用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信息化正在发生着较大的改变,因此带动着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和改善,财务管理的组织模式和相关的运营机制同样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原有的传统赋予财务管理的职能亟待改变。在“互联网+”这个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财务管理的工作有着以数据为中心的特点,将“互联网+”这个工具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大系统,包括财务分析所需要的全部数据,主要包括管理会计体系、会计共享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三个板块。这个大的系统反映财务最终的一体化思想。即,引入计算机方面的相关概念――“事件驱动”,建立一个财务处理流程是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这个转型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如何高效的完成这个转型是目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财务一体化的相关原则
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会计的相关发展以及IT技术逐渐运用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这几个方面都为财务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以及背景。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企业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即使可以寻找相关成功案例作为一个参考,但是由于每个企业都存在其特殊性,企业是不可以全部照搬成功案例的,需要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基于此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相关的基本原则作为处理这些问题的一个指导,从而为实现财务职能的转型提供有力帮助。在建立财务一体化时,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体化原则、协调性原则以及安全性原则。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现首先应当注重的是一体化的原则。该原则体现在将企业所有与财务工作相关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企业的各项决策能够全面考虑到企业的每个相关的部门,甚至可以追溯到最基本的原始凭证和相关数据,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和各项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做出一个有效的决策。但是,如何确定一项业务活动是否与财务是相关的,是否可以实现一体化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的一点是每个企业都有其特殊性,其可以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内容也是不同的,这需要企业自身去判断该项业务。
财务的协调性原则主要在于在财务管理进行转型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企业的业务与财务相结合时的协调性。原因在于是企业的有些业务是与财务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同样,一个财务信息反映出来的往往不是业务的一个方面,也不仅仅是一个业务,往往涉及到的是多个业务。在这个背景下要注意的是怎么样在两个选择一个核心进行业务的确定,但是最终确定的是依照业务的范围来进行财务板块的划分。还有一个问题也需要明确,这个业务的范围应该如何进行界定?显然,这个范围不应当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界限,应当将涉及到的财务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可以使得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可以及时的调取这些信息。
安全性原则主要是指财务业务一体化首先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因此,必须保证数据以及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如果这点缺失了,那么就无从谈起其他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或者效果,因此,安全性原则在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当然,不仅仅要关注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还要注重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性。
三、如何实现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思考
(一)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的基础
企业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在企业中减少人工的投入,通过减少核算和转账的人工干预,实现自动转账和一体化的核算。其中,自动转账主要实现的是企业在业务发生之后,按照原始凭证的相关数据,以自动调用凭证模板的方式生产记账凭证,从而实现向总账系统传递的目标。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之后,实现了部门之间便捷的数据传递,提升了各个部门的数据处理效率,从而提升了计人员对业务过程的关注,不再仅仅只是关注最后的财务会计处理,实现了会计人员对业务过程中实时发生的相关事项及时的处理和控制,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运营风险,提高业务的管理效率。在整个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的基础上,总会计师的作用不言而喻,影响着不论是制度还是相关权责利的匹配。可以说,目前国内的相关总会计师制度对于推进企业规范运作以及相关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都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必须加强总会计师的在其中的作用。
(二)加速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定位的转变
在目前信息化时代膨胀的时代,企业追求的往往是一种“双赢”的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体现在企业的与员工的利益共享,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利润在公司和员工之间有着很好的平衡。可以说,一个员工能否获得成功主要在于其自身对自己在财务方面的定位,可以简单地分为“管家”和“打工者”两个层面,如果将自身定位为“管家”,必然可以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会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将自己的上司和同事作为自己事业上的伙伴,一起努力进步,将公司这个“蛋糕”做大,从而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也成就了公司。
(三)注重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风险的防范
在企业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的系统风险,例如常见的系统技术风险、系统安全风险、系统故障风险以及系统数据风险等。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有必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以使得企业的可以防范这些风险,从而减少损失。在企业内部,可以加强业务的过程管理,增强内部控制的作用。不仅仅要对内部控制中的会计控制给予足够的关注,也要对管理控制加以关注,因此,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作业环节和作业点都要加以注意,实施过程管理。其次,是要建立一个综合控制岗位,对输入一体化的数据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青杰.关于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5,(11):76,78.
关键词:企业 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开始不断的完善,市场竞争也不断升级,这就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则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管理的水平。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在当前企业中,都不断的扩大企业财务管理的范围,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使资金管理、成本控制和利润分配等归纳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中来,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每一个经营环节的都会涉及到资金的收支活动,即财务活动,所以可以说企业财务活动贯彻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而且通过财务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成本控制和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都是依赖于资金的流动来进行,这就需要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额的资金,从而在运营过程中实现资金的流动,从而获得较好的收益。
企业财务管理是在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下,以各项财务管理原则为基础,来组织各项财务管理活动,而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工作的开展,是需要对企业经营方针进行分析和确定,在工作中将成本控制、现金流量控制和财务人员素质等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加快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所以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在企业投资、筹资、资金运营及分配环节进行管理,从而确保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即是为了实现盈利,而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通过财务管理实现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目前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不仅可以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同时还可以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了以下几种:
一是筹资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仅仅依靠自己现有的资金是很难取得长期发展的,所以需要向外界来筹集资金,但筹集资金的金额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企业财务部门根据企业身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筹资方案,在加大拓宽筹资渠道的同时,还需要对企业的筹资环境进行不断完善,确保筹资的合理性,避免发生企业因负债过高而陷入破产的境地。
二是投资管理,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和所筹集来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或是进行对外投资,这是企业取得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资金增值的关键,通过投资或是扩大再生产,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对投资的环境和预期收益进行有效的考察和评估,从而降低投资的风险。
三是资金运营的管理。企业资金的运营过程通过企业经营活动体现出来,而要确保资金运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则需要在资金增值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通过财务管理使资金进行统一调度和分配,同时制订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确保资金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四是资金分配的管理。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以后,需要缴纳规定的税费后,余下的部分即作为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再分配,而资金分配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后续的发展及内部的团结,所以需要确保再分配方案的最佳性和科学性,不仅要兼顾到各方的利益,还在保持公平性。
二、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但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需要确保企业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够进行组织化运作,使其得以规模化的运行。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财务水平。因此,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则需要在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的支撑下进行,这样可以更好的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得以实现,对于增强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提高企业科学决策的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意义。
2.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首先,要确保企业内部责、权、利的统一,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理念内部的财务关系,同时根据自身的规模及财务战略部署情况,来选择适宜的组织体制,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得以优化。
其次,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进行财务管理中需使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这样可以使数据在企业内部实现共享,从而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使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协调发展。这样企业统一了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后,可以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利于决策的执行和实施,确保了利润目标的实现。
3.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服务于外部的利益主体,同时还要服务于内部管理的双重功效,需要在企业资金运作过程中开展全程的监控、分析和评估工作,对于企业的内外财务进行协调处理,所以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活动和处理企业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使其更具科学性,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来决定,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无庸置疑。因此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不断的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有效的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从而不断的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现代营销,2012,(5)
一、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地位和作用
1.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地位。作为现代的企业,其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赢利,其一切的生产经济活动都是以获利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因此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财务与管理活动。成功的财务管理活动对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对企业的一系列经济开支进行合理安排和统筹规划的活动,包括合理配置资源、对比和调控资源消耗和经营成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地激烈,要想在如此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提高经济效益是根本,因此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
2.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资金是处于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的,我们称之为企业的“资金运动”。为了避免这种变化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对资金进行管理,即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在增加企业利润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2.1募集资金的作用。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募集资金,而财务管理部门就是负责这一工作的主要部门。而要募集到足够的资金,财务部门就必须进行高效的财务管理,以满足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需要,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企业募集资金的渠道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部门就必须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科学地分析,选择出最适合企业的筹资方式,从而解决企业在资金不足上的问题。2.2投放资金的作用。投放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使投放的资金实现其价值以及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就需要对资金的投放方式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权衡,以选择出最有益的投放方式。另外,在资金的投放过程中就必须保证其得到最大化和最合理的使用,以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的产生。因此说,财务管理中对投放资金的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2.3分配收入的作用。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一定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入。对于这些收入,企业需要用其弥补生产成本造成的费用以及交税,其中剩余的部分,企业还要对其进行分配,以满足企业员工的需要。在对剩余收入进行分配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利益,从而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在热情高涨的情况下,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自然而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2.4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企业的各种资源在使用的同时,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投入的回报率,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的效果。
二、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遵循的原则
1.依法理财的原则。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除了企业内部自行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外,企业要特别重视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的财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及财务制度,并且以此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依据和准则。另外,企业自身还要还要不断地对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确保各项财务工作有理可循,从而保证其顺利进行,以如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最终确保企业在分配利益的过程中做到科学而合理,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方面。2.节约的原则。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相关的经济活动中,一定要始终坚持节约的原则,加强对经济成本的核算,尽最大可能降低降低企业在资金上的占用率以及不必要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3.资本金保全的原则。这是一个企业发展必须可少的条件,它起着基础性的以及关键性的作用。资本金,即企业经营的本钱,它是保障企业内部员工权益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当企业的资金遇到困难等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资本金保全的原则,这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原则。4.成本效益原则。依靠减少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且是最根本的途径。
三、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企业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带动了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但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立和不断发展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市场经常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企业在其影响下,相继会发生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从而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市场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存在缺陷。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促进企业市场化的进程中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目前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形势来看,的确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以下诸多方面的问题。
1.企业缺乏市场风险意识。企业的任何经营和活动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它包括筹资、融资和投资等各个方面。对于存在于经济中的风险性因素,部分企业无法做到有效的预防和应对,从而导致在风险来临之时会显得手足无措,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企业缺乏市场风险的意识。比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遭受巨大冲击的主要就是依靠进出口的中小型企业,一些完全依靠出口的企业,一旦出口量波动幅度较大,就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从而最终面临着破产。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些企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产品的销售上,而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却缺乏超前意识,导致风险一旦发生时,便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企业的财务管理纪律松弛,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在很多企业中不乏这样的现象:企业的领导以及财务部门的相关员工在思想上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甚至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相关的财务管理的制度于不顾,完全按照自己或者领导的喜好和医院行事。主要表现在随意干涉财会人员工作的进行,甚至是逼迫会计人员在账务上弄虚作假。另外,还有的企业人员不顾企业的发展成本,造成了企业大量资金的浪费,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一些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存在着不健全、纪律松弛、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无疑是滋生等现象的土壤,最终将极大地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3.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个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其中的财务管理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地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其管理方法上依然存在着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强,在其管理模式上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落后,将导致企业在经济效益上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4.生产成本管理不到位。在很多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中,对于成本的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殊不知降低成本才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一些企业一般将目光集中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堵漏洞、降低能耗、减少物资投料、开发副产品上,而在对成本的管理上,却缺乏该有的重视,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无形中也就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5.资金管理不科学,缺乏必要的财务调控。资金作为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对于资金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然而在众多企业中,其资金的管理存在着各种问题,包括资金利用的不当,缺乏对资金的调控,从而造成企业财务困难的屡次发生。如有些企业没有科学地利用资金,造成闲置资金过多,从而使企业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还有些企业由于外账过多,回收困难,从而造成资金短缺;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对资金的调控和有效地管理。
6.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依靠的主体和根本力量就是全体的财务人员,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关系着其财务管理的成败。然而,在很多企业中,其财务人员的总体素质并不高,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限制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传统观念中,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越“老”越好,这是因为这类员工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然而,如果这些员工缺乏创新能力以及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的能力,将不能达到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将阻碍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1.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风险发生之前,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和控制机制,加大风险预警和识别的力度;当风险发生的时候,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地评估、预防和控制,并且尽力地去分散财务风险,以减少损失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经营目标。另外,企业还需要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症下药,制定出科学而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包括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概率分析法等,以帮助企业迅速而有效地应对风险的发生。同时,为了谨慎起见,企业还可以建立起风险基金。在企业的内部,还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以全程地观察和应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通过该系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然后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展开有效的控制,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监督体系的建设,需要内部的会计部门和审计部门协同发挥其监督和控制作用,以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的部门,从而提高监督的公平和公正的力度。在内部控制和监督的同时,还要实行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的外部监督形式,从而形成内外部共同监督控制的模式,从而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力度。对于监督的标准,企业也要进行统一,这就需要建立起一定的财务管理流程。同时,关于监督的对象,企业要尽可能地其所有的生产经营作为其检查范围,重点监督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统一监督流程、扩宽监督范围,对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升企业的利润率的重要举措。
3.使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以计算机网络和软件为载体,因此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部分的人员来说,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自身学习先进财务管理软件的能力,如金蝶、用友等。在使用这些财务软件的情况下,能够大大地降低财务管理的难度,提高其管理的效率以及减轻财会人员的工作量等等。另外,财务软件中的一些功能还能够提升记账和分录的精确度。现代化的财务管理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这一方面需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拓宽信息采集的渠道。同时,对于财务管理所得的数据以及企业内部存储的财务会计数据要加强分析和总结,以便为将来的会计处理提供参考,从而不断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成效,如此,企业的经济效益便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4.加强成本控制,创新思想。成本控制指的是在企业原定的成本范围的基础上,对超出成本的部分进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从而确保原定成本目标的实现,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企业要尽量避免各种因素给其带来的不必要的维修成本。这需要从财务管理出发,以避免或者减少事后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必要环节进行监督,这是将成本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的根本措施,与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是相符的。第二,企业要将最容易忽视的时间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对象。时间作为一笔无形的成本,对企业的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有科学技术支撑着的现代企业中,产品的生产周期普遍缩短。而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优势,就需要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采取有效措施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5.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利用资金。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资金的一大特点就是循环往复的流动,这也是企业不断经营下去的根本,一旦企业的资金得不到流动和沉淀,企业将无法获得增殖利益,从而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一定要将对资金的管理作为其管理的核心。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创新资金管理机制,实行统一化的管理制度。要想使得企业的资金得到充分地利用,可以实行收支分开管理的制度,对分散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然后将其用到能够实现最大价值的地方,从而为企业带来不断的利益;第二,加强对存储资金的管理。首先要合理利用这些资金,以为企业带来附加利益;其次,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要尽量做到用最少的资金来实现最有效的生产经营。从这两方面入手,将有效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0 前言
电网企业在实际收取电费和营销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应该结合实际问题,对电费资金进行加强管理,使电费缴纳系统更加完善,对国家颁布的电价政策采取严格执行的态度。
1 电网企业电费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电网公司使用的是SG186 营销系统来进行电费管理的,而应收、实收电费的总账核算以及计提电费税金等则是由财务部负责的,营销系统和财务部门各司其职,两个系统间的资源也是各自独立的,由于电费数据在两个部门之间的传递是分别进行的,因而容易出现时间上的错节和数据的不一致、业务得不到同步处理以及无法实现有效监控账户等问题。
2 电网企业电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系统间的数据核对效率不高
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将SG186 营销系统和财务管控系统联系起来,两个部门只能每个月进行凭证录入和银行对账工作,财务部门在月末对应收、实收电费进行一次手工核算,如果有差异,也只能通过 SG186 营销系统在下个月按用户进行差错原因的查找和差错调整。由于用户数量非常庞大,差错查找耗时很长,造成对账效率很低。
2.2 系统间的数据处理不同步
电费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使SG186 营销系统与财务管控系统的电费数据保持一致,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对各电网企业的基本要求。两个系统既然相互独立,就很可能出现数据处理不同步的现象。比如说用户通过POS机交纳电费以后,SG186 营销系统就会及时销账,但是由于POS机3天到账期的影响,电费无法同步到帐,因此财务管控系统不能实现同步入账。一系列系统间的数据处理不同步,都会造成营销和财务系统的电费数据不统一,同时也将影响财务控管系统对营销数据的实时监管。
3 促进电网企业电费管理营财一体化的建议
3.1 电费银行账户的统一
SG186 营销系统与财务管控系统的接口是按银行账户设置的,每个银行只能有一个账户,因此需要在告知用户后对部分银行电费账户进行撤销,大大加重了营销抄收人员的工作,也可能会降低部分用户的满意度。应该积极推广多种缴费方式,例如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解决交费难的问题,尽快向银行账户销账方式进行转变,保证银行回单的传送,提高电费回收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2 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
为了促进电网企业电费管理营财一体化建设,需要对SG186 营销系统和财务管控系统的使用人员进行全方面、高素质的培训。用考核的方式验收培训结果,提高使用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步步实现从核算到管理的职能转变。另外要进行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的相关教育培训,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使系统使用人员更加快速地熟悉电费管理营财一体化形势下的业务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3.3 营销与财务人员的职权界定
电费管理营财一体化建立以后,电网企业必须建立起新的管理模式,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界定各部门人员的职责范围,更要理清各级人员的工作关系,制定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避免出现职责重复和遗漏,一旦双方系统的电费数据不统一或系统数据集成出现问题,能够找到根源并予以解决,以防营销人员与财务人员相互推诿责任。
3.4 明确财务与营销的账务核算规则
在财务与营销系统之间制定明确的账务核算规则,使营销抄、核、收账务体系和财务账务核算规则实现统一;扩大营财集成的范围,使营销系统和财务部电价管理报表实现集成;对营财目录电价和分时电费等数据的集成规则加以完善。以促进配电企业的营财一体化建设。
3.5 统一营销,加强账务管理
建设营财一体化的前提是财务科目的一致化,在电费账务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制定相关制度严格约束账务管理人员,明确其自身职责,定期对其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并加以考核,使账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并培养他们处理各种财务问题的能力。
3.6 营销系统与财务管控的对账功能
SG186营销系统每天都对不同的电费业务数据的明细进行汇总,但是到财务系统中只是生成一张汇总凭证,出现问题后,财务系统想要查询到总账凭证所对应的数据明细是很困难的,使账务核对以查找错误的工作更加复杂繁重。因此应该想办法提高利用财务系统的汇总凭证对营销系统的数据明细进行反查核对,可以考虑通过增加财务管控系统中的汇总凭证反查 SG186营销系统中对应的明细数据功能,从而使SG186 营销系统和财务管控系统之间的对账效率得到提高,以确保发现问题后能得到及时解决。
4 实行电费管理营财一体化的优势
4.1 电费数据来源的唯一化
SG186 营销系统会在每天24点对当天的所有电费业务进行自动集成,然后在财务管控系统中生成核算凭证,实现了电费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实现营销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能够实时共享,确保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完全一致,使之前提到的营销与财务数据不一致和业务处理不同步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两个系统同时对实时电费数据精确掌握。并把掌握到的正确完整的电费信息提供给决策层,实现电网企业电费管理的透明化和科学化。
4.2 电费核算、对账的自动化
实现电费数据实时集成后,财务管控系统中会自动生成应、实收电费以及一些其他业务的相关凭证,从而使财务人员要重复进行账务处理的问题得到解决。可以通过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中的科目汇总表来对两个系统各自的电费相关科目余额进行实时核对,避免了人工对账困难,使工作效率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实现电网企业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4.3 电费业务处理的规范化
实现电费数据的实时集成以后,能够使营销系统和财务系统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更加统一,使两大系统的业务规则和权限配制更加完善,让每项业务处理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可循。与此同时,两个系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校验,使人为调整因素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内部控制得到强化,降低风险。
4.4 电费风险监控的日常化
通过电费数据的自动集成, 关于每天的电费回收、银行未达账、银行账户余额以及企业未达账等情况,都是由财务管控系统向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部门通过这些信息作出电费异动和欠费账龄分析,对营销部门回收并上缴电费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出现电费异常信息时可以起到预警作用,从原来的事后管理模式转变为现在的日常监控模式,从原来的月末静态管理转变为现在的实时动态管理,使电网企业的电费资金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降低了坏账风险。
摘 要 在国有资产一体化的进程中,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正经历着重要的变化,如何应对市场提出并建构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的模式,在市场经济下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进行探究和分析愈来愈关系到企业改革的健康和稳定。本文总体叙述了当前财务管理模式的状况以及对财务管理发展革新策略的建议。
关键词 资产一体化 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研究
近几年来,企业集团随着资产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化,正在向着国际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合作与竞争大趋势正在持续强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合理有效,不仅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集团现有财务管理模式状况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的规模在日益扩大的状况下,组织结构必然越来越复杂。企业在资产规模、资本链条、管理跨度、地域分布等方面越来越体现出优势。同时,市场明显向好的大环境也给企业自身带来了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然而,规模的迅速扩张却使得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变得日趋艰难。现今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亟待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予以解决。
二、合理构建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新模式
(一)正确合理规划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概述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有效的市场中,通过对财务活动进行组织规划以及对财务关系进行协调处理所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财务目标的存在依存于企业集团的目标,同时依赖着一定的经济制度模式。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中所涉及到的资本利润、每股盈余、企业价值、利润、以及相关股东的价值的最大化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目的与要求。其中受到社会中多数企业认同的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论观点,被公认为最能代表企业集团公司价值的根据。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同时扮演着很多角色。上市公司不仅要对相关投资者的利益相联系,同时还与社会中的其他主体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总体发展效应,以及企业内部的职工、管理层以及和企业相关联企业的利益。企业既然是社会中主体的一部分,当然发展要顾及到社会中所有主题的利益平衡。企业的发展的均衡效果应该是使得企业集团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社会总效益最大化这两方面同时兼具。企业在进行生产并获取利润的同时,还应重视与周边相关的各种因素相协调,包括其他公司,自然与社会环境、职工与投资者。现代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应该以这一基础根据进行构建,以得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二)资产一体化下围绕财务管理构建的集团财务模式
(1)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
当前企业集团中财务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财务管理机构需要对整个企业集团的筹资、投资及资本运营等任务负责,同时作为集团的管理控制核心、战略决策中心以及利润核心进行着重要的决策。因此,要使得企业集团做出的决策能保持科学性、合理性,就必须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并赋予其相应的职权,同时财务管理部门的主管人员也应当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最高决策的商讨与确定。
(2)确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部门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的管理核心,在财务的预测、诊断、参与决策中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对当前宏观经济作出合理的评估,根据经济状况客观分析政府即将采取的宏观经济措施;判断自身行业的运行状况以及本企业集团才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并以此确定研究及投资的大致方向;在合理科学的预测下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在投资项目选择问题上,要重视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核对及研究,重视企业当前及未来贴现现金流量,合理估计企业的内在价值、商誉等无形资产,充分认识到针对的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作出的规划还要根据市场经济的改变和经济政策调动的方向作出相应的调整;对自身企业集团所存在的资金流通作实时监控并对出现的问题给与合理的建议,引导相关企业正确地使用流动资产,从而使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水平处于健康状态。
(3)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一致的资金管理运作体系。
账目中的资产,尤其是流动资产是企业集团的核心资本,企业集团各部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应被有效地安排,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以满足公司各组织对资金的不同需要。优化自己笨配置,确保自己正常供给,形成良好的资金运作循环体系。
(三)完善优化国内企业集团具体财务管理模式
(1)转变模式观念,让以财务为导向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起主导作用。我国依然有很多企业集团在生产经营中轻视财务管理,没有深刻体会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一旦资金流通出现问题,已来不及进行挽救。在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往往比其他部门更为重要。所以,优化国内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引导企业重视对财务管理机制的组织,是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保证。
(2)把“权变”理论落实到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中来。分权给财务部门,同时应使企业集团在财务政策方面具有一致的意见,关系到集团重大利益的投资项目都应该有集团总部进行最后的决议,避免盲目投资而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以便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财务管理已经日益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战略的布局和规划方面的成败日益取决于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不断加大对现代财务管理机制的探析,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企业集团才能在当代市场经济中获得巨大的规模效应并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丽凤.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经济纵横.2012(8):93-9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引发企业危机的诱因愈发多样,而财务危机作为企业危机中最显著、最综合的表现,其预示和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由此,探索企业财务危机的演化机理和演化路径,并以此提出切实可行的财务危机控制策略,是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财务危机的文献已比较成熟,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从财务活动本身出发探讨财务危机的形成,而缺乏从系统全局的角度考虑财务危机的演化过程,所以很难从根源上找出企业财务的病因所在,也就无法为企业管理者所用。由此,笔者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索企业财务多主体间的演化博弈行为,深入剖析企业财务危机的演化机理,为企业在错综复杂的危机因素中分类制定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企业财务多主体博弈分析
(一)企业财务多主体的特征分析 企业财务系统主要包括6大子系统,即筹资子系统、投资子系统、采购子系统、生产子系统、销售子系统、利润子系统,它们完成了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的财务循环。企业在周而复始的财务循环中,无时无刻不在与股东、供应商、客户、债权人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发生各种财务关系。笔者界定的企业财务主体正是指企业财务及其与企业财务密切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其中企业为系统的核心,它与其他财务主体通过物质、信息以及资金的流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各种利益点交织而成的复杂巨系统。
根据复杂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企业财务主体的自身特殊性,企业财务主体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企业财务主体具有适应性和智能性,个体会根据环境和其他利益主体来调整自身的状态和行为,使自身发生适应性变化。第二,企业财务主体是有限理性人。现代经济学表明,人的行为是不具有完全理性的,企业财务主体由于在社会地位、占有资源及获取信息能力上的差异性和不对称性,并不具备做出理性决策的条件,主体之间的适应和博弈的决策只能是有限理性的。
(二)企业财务多主体的博弈行为 企业财务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每个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和利益,在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系统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复杂的交易和利益冲突。因此,博弈是财务主体生存所面临的基本环境,也是财务主体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个财务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是围绕着相关的价值创造活动进行的。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企业是一个投入-产出的价值增值系统,它利用和协调价值链上各利益主体的特定资源进行投入-产出活动并取得回报,企业财务主体在成本和收益之间必然展开经济利益的争夺和博弈。如,在筹资活动中,债权人的总收益是利息,总成本包括贷款本金和机会成本,企业与债权人之间必然会围绕利息展开博弈。
(三)企业财务主体的演化博弈机制 传统博弈论中最基本的一个假设前提是参与人为完全理性人,这要求博弈双方都具备完美的判断和预测能力,这种完全理性假设在现实世界中显然不成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imon认为,博弈环境的复杂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都决定了人的行为理性是有限的。基于此,John Maynard Smith(1973,1974)等提出了演化博弈论的思想。演化博弈论认为,有限理性主体不能正确地计算自己的收益支付,做出最佳决策的能力有限,决策者大多是通过试错和对较高收益策略进行学习模仿,最终达到一种稳定均衡状态。因此,演化博弈的过程实际上是采用更高收益的策略的人数比率逐渐上升的动态演化过程。同样,企业财务系统中的利益主体也都是有限理性决策人,它们之间的博弈属于一种演化博弈。每个财务主体不可能严格按照效用最大化进行决策,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了解博弈的历史,通过学习模仿其他主体来动态调整决策。一组组单个的利益主体在寻求相互适应中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企业财务系统的发展和财务危机的演化。
三、基于多主体博弈的企业财务危机演化动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危机演化的动力 根据上文分析,企业财务主体的演化博弈是财务系统运行的动力。单个财务主体为了更好地适应其他主体,在博弈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修正相互作用的模式。在接受外界信息时,按照既有的规则,如果适应了其他主体,则不对规则做出修改,如果不能适应,则需要对自身规则进行修改。当多个主体对规则进行修改,则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网络,构成受限生成过程,形成一个新的主体、新规则、新系统,从而产生涌现现象。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企业财务危机正是构成企业财务系统的多个适应性主体在彼此之间的财务利益博弈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地发展、演化,从而使企业财务系统不断分化、涌现的结果。
(二)企业财务危机演化的关键因素 根据企业财务危机演化的动力可知,企业财务危机演化的主要因素在于企业财务多主体的博弈行为,根据主体的类别不同,可将其分为内部博弈因素和外部博弈因素。
(1)内部博弈因素。企业财务危机的内部博弈因素主要源自于企业与内部财务主体之间的博弈,即与股东和员工之间的博弈。首先,股东是企业的发起人,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原始动力;股东最关注的投入回报是股利和股价。对于企业而言,它倾向于选择留存盈余作为首要的资金来源,因而会相应降低股利支付水平。对于股东而言,它会通过股票的持有和出售引起股价的波动,从而左右企业的股利政策。因此企业与股东之间关于股利的博弈必然导致股价的波动,从而引发企业财务危机。其次,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的劳动力资源。员工为企业提供专用技能并受企业职业约束,得到固定工资、奖金以及自我实现感。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而激励员工,员工为了获取丰厚的报酬而积极工作。因此,企业与员工之间关于报酬的博弈必然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导致销售和产量的下降。
(2)外部博弈因素。企业财务危机的外部博弈因素主要源自于企业与外部财务主体之间的博弈,即与债权人、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之间的博弈。首先,债权人是企业发展的资金提供者。债权人最关注的投入回报是利息。对于企业而言,它更倾向于利用固定的利息成本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同时也会带来投资风险的增大。对于债权人而言,它在制定利率政策时,必然会考虑企业还贷的风险。因此,企业与银行之间关于利率的博弈必然影响利率的波动,从而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债务危机。其次,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依赖者。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在于产品的价格和效用。在当前以买方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逐渐认识到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顾客感受会导致顾客不满,引起销售额下降。因此,企业与客户之间关于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博弈必然影响产品的销量。再次,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保证,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在于原材料的价格。供应商提高报价能获得高额的利润,但可能因为高价而不被选中,导致失去交易的机会,而降低报价虽然交易的概率提高,但可能利润很低甚至亏损。因此,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必然导致原料价格的波动,增加企业成本风险。最后,政府是公司税收政策和行业监管政策的制订者,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政府的投入回报是税费。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难免会忽略对政府相关规则因素的考虑。企业违规与政府监管之间必然存在着利益博弈问题,这种博弈也必然会带来企业生产经营上的操作风险和成本压力。
(三)基于多主体博弈的企业财务危机演化机制 企业财务主体之间的博弈属于一种演化博弈,这种博弈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单个财务主体不但需观察企业的决策,由于其有限理性,更多会通过学习模仿同类其他财务主体行为来动态调整自身决策,随着多数财务主体决策的趋同,会最终导致企业相关财务要素随着时间逐渐改变。如,企业与股东的演化博弈,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股东选择出售股票,从而导致股价的逐渐下跌;企业与员工的演化博弈,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员工不努力工作,从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效率逐渐下降;企业与债权人的演化博弈,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债权人选择高利率放贷,从而导致企业贷款利率逐渐升高;企业与客户的演化博弈,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客户不愿购买本企业产品,从而导致企业产品销量逐渐下降;企业与供应商的演化博弈,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供应商抬高价格,从而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与政府的演化博弈,可能导致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措施越来越严,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可以看出,企业财务危机因素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而是在企业与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不断博弈中,随着时间不断演化的过程。财务主体为了自身利益,采用对企业不利决策的人数比率逐渐上升,企业财务危机也就不断深化。
四、企业财务危机演化路径分析
(一)探测阶段 探测阶段是企业财务主体对外部环境的特征变量进行探测,包括宏观环境和其他利益主体行为,然后将探测到的信息传递给财务主体。其主要功能是完成企业财务复杂系统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二)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企业财务主体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主体的行为,通过自身的推理和历史经验,做出相应的决策。每一个主体都有自身的属性、决策变量和追求的目标,它们都会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选择相应的策略。由于企业财务主体的有限理性,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学习模仿同类主体的行为,或者做出不利的决策。现实世界中,财务主体决策通常不是由单个个体做出的,而是由一个群体按照某种规则协作完成的,所有决策会按时间序列形成决策流,决策流的执行过程与结果形成危机中的事件流。
(三)效应阶段 企业财务多主体的整体决策行为会对企业财务系统产生一定的效应和影响,这就是效应阶段的内容。财务主体的整体决策行为形成的危机事件流会改变企业的外部环境,形成宏观意义上的管理风险、股市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原料风险和政策风险,这些风险会导致企业主要财务要素的变动,如工作效率下降、股价下跌、利率上涨、销量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政府监管政策改变等。财务要素的变动最终会引发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包括盈利风险、营运风险和偿债风险,随着风险因子的不断增多增强,企业财务危机也会随之不断恶化。
企业财务危机演化路径的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五、结论
通过分析,可得到以下方面的研究结论:(1)企业财务多主体博弈推动着企业财务系统的动态演化和平衡。企业财务系统中的利益主体作为有限理性决策人,它们之间的博弈属于一种演化博弈。(2)企业财务危机是在企业与其利益主体之间的永恒博弈下,随着时间不断地发展、演化,从而使财务系统不断分化、涌现的结果。(3)企业财务危机的演化路径主要分为探测、执行和效应三个阶段,它们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共同实现了企业财务主体博弈行为到企业财务危机演化的传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