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家庭教育智慧课堂

家庭教育智慧课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07 15:42:41

家庭教育智慧课堂

家庭教育智慧课堂第1篇

关键词:智慧教学;翻转课堂;微课;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2-0029-03

一、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的联系

近些年来,很多学校利用智慧教学理念进行指导教学,智慧教学旨在让学生拥有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智慧化学习空间,方便学生进行教学和评价。智慧教育在于将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符合当今时代创新的要求,使学习者养成深度思考和学习的习惯。翻转课堂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前进行微视频学习,并回答视频中相关问题,在课上老师主要对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关乎到整个课程能否达到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一定是人际互动智慧碰撞……没有思维碰撞,教育就无法完成。”[1]

智慧教学是指用新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提供基础,针对学习者的个人特征和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教学旨在培养有出色的价值观、行动力、思辨能力以及拥有优秀潜能的人才。黄荣怀教授指出“智慧教育是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它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务,能全面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来促进公平、持续改进绩效并孕育教育的卓越”。[2]智慧学习主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资源品质、增加了互动交流、优化了教学方法、学习者可以进行实时反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智慧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智慧教学理念中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策略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追求创造理念和智慧理念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智慧发展。重点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遵循每个人的个性发展进行教学。在这种理念设计的翻转课堂中学生能发现快乐,并体会到创造的愉悦感。[3]

1.情景导入

学生课前看微课视频自学,对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初步建构。学生通过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进入教学情境体验。视频结束后,对自我认知能力产生启迪,独立完成在线微课程的任务和测验环节,发现自己学习的疑难所在并进行反馈。

老师导学案,老师通过对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找出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共性问题,确认教学起点进行教学。

个性备课,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教师备课的过程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备课。教学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最后教师通过会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2.协作与会话

研讨共性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教师随时记录教学过程的情况问题、并向学生展示探究过程和结果。探究过程包括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然后是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再通过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评估教学效果并进行纠偏。

学生和教师都是课程的组成内容,应该作为课程创造的主体部分,教学不只是传递,还可以转变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该包含课程的创造和转化。使整个课程内容不断升级,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和教师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整个过程不仅可以找到整个学习内容的难点重点,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再次巩固了知识。最后通过分析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的内容再作出课堂报告。

3.要素资源

让学生按照兴趣进行学习,教师设计的内容可以进行兴趣引导,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然后在课外让学生利用优质资源进行学习,通过智能推荐功能,当用户浏览完课程内容时,自动为他提供最感兴趣的相关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仿真实验内容,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而且富有兴趣,同学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和深刻记忆。

老师利用优质资源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例如微格课例、名师微课程,遵循简单、实用、多样、智能的特点进行教学并跨越互动交流。

4.意义建构

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系统进行即时批改,并对一些题目进行讲解,并形成作业报告。不仅可以互动交流,还能够进行个性化辅导。方便家校互动,增进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开拓创新视野与实践研究,真正实现学生知识框架的意义建构。

三、智慧教学翻转课堂互动系统

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4]结合智慧教学理念与新媒体设备相结合,设计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建立一个智能,网络和数字化的互动系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师生个,消除课堂困难,优化教学过程,方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5]

智慧教学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包括微课中心、个人中心、教学中心、课程中心、活动中心。

1.微课录制中心

制作中心是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录制。传统录制微课比较复杂繁琐,一体式微课制作设备通过简单操作,可以直接进行微课录制。

U-note智写笔,不但可以进行同步记录,还拥有了对比批注,电子板书,回访笔记,投票统计等功能。书写同时将信息传到电脑,根据需要的内容进行课程制作,方便教师教学。

2.个人中心

教师有自己的电子档案袋,里面拥有私有存储云盘,不仅可以存放教师平时积累的素材,也可以将优秀的课程资源分享给老师,方便老师进行学习。学生也有自己的电子档案袋,可以随时回顾自己学习进程,方便学生查漏补缺。

3.教学中心

教师课程管理,班级情况查看,利用教师电子档案袋和学生电子档案袋包含的资源与情况,进行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符合自己基础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再进行课前导学预习,包括上课中的难点还有教师未涉及到的知识点。对于上课过程中遗留的问题、未讲完的知识点,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共享,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档案袋调取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巩固知识。

通过教学监控,为学生发放测验题,筹划学习活动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作业收发,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批改作业。通过题库和考试管理系统,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随堂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等进行实时监控。

4.课程中心

课前预习中教师提供微课教案和课程导学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线讨论中包括一些供学生讨论的主题,通过发帖讨论、回帖讨论,学生的发帖情况记入考查成绩中,教师可以随时发起一个新话题进行实时互动。在线作业包括一些课堂测试,学生需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可以采用评分方法为最高分的方式。综合测试包括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与在线测试相同,也要在规定时间截止前完成。

5.活动中心

新闻讨论区可以使教师与学生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有效互动,通过课程社区,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有效的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在课程社区,学生还可以看到一些名师讲座,也能够方便教师进行远程教学。

四、结语

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可以帮助学校紧跟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这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校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帮助教师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整合也可以高效使用,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流程和互动系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是学生们期望知道的内容,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在线交流,改善了过去互动交流较少的局面,帮助他们提高了学习效率。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智能和个性化教学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成;钟启泉:回到常识才能谈点基础教育[J].上海教育,2014(12).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

[3]吴晓静,傅岩;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9(9).

家庭教育智慧课堂第2篇

>> 基于智慧教育的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智慧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班级教育智慧的实践与思考 ICT技术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现代农业实践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智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智慧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ICT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践与思考 基于教育博客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体验的环境教育实践与思考 基于“如春教育”理念的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 基于中职教育实践的研究与思考 基于创造教育的创业指导实践与思考 基于“美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ICT促进高职外语实践性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激活教师群体智慧的思考与实践 镇海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实践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

[3]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4]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5]钟绍春.教育云、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的界定与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

[6]刘三女牙.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家庭教育智慧课堂第3篇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下称上海电信)一直对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很重视。早在2012年5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电信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见证下,共同签署了《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和“十二五”教育信息化总体安排,展开全方位合作。

从本次展览会看,中国电信服务智慧教育的整体方案在以下四方面非常出彩。

实施“万千百”,夯实新一代教育信息网络

上海电信从2002年起,积极服务市教委与各区县教育局,承担了全市校校通主干网络及14个区县校校通网络的建设和运行保障,初始骨干带宽是10M。2006年签署骨干网升级协议暨教育信息化框架协议,骨干带宽从10M升级至100M。2009年起,上海电信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光网”建设,迅速提升上海全市宽带网络速率和质量,陆续进行区县校校通网络光网改造工程。目标是,用2年时间将上海基础教育网络率先建成“万兆骨干、千兆到校、百兆教室”的新一代网络,率先实现教育部所订立的目标,继续领先全国,为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夯实网络基础。上海电信目前已经完成全市8个区县校校通网络的全光网化改造。目前已为全市2000多所学校、700多家幼儿园提供服务,90%学校已实现光缆接入。

依托教育云平台,教育资源“平民化”

教育机构充分利用中国电信教育云基础设施来建设区域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完善网上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教育资源体系。此举不仅使得不同地区的师生能在这个开放体系下获取优质资源,而且借助中国电信的云平台,可以将智慧校园和智慧家庭连接起来。学生在家里可随时登录个人空间复习智慧课堂的课件和资源,老师在家里可随时上传备课课件到自己的个人空间,并在智慧课堂上课时随时取用,打造处处可学习的教学环境。上海市虹口区已经采用了电信的教育云平台提供电子书包业务,目前已覆盖全区18所学校。

“平安校园”在身边,学生安全成长快

中国电信的校车信息服务为孩子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观众在现场看到,通过装置在车辆中的各种传感器、高清摄像头、3G通信模块,可以实时查看到车辆行进中的每个“动作”。同时,专职客服人员提供24小时在线的人工服务,校车在行车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驾驶员只需要一键即可与服务中心取得联系,获得车辆救援、报警、实时信息查询等服务。学生家长使用手机就可以查看到孩子上下车的信息。目前上海在用2000余辆校车,中国电信携手上汽集团已率先在专用校车上搭载该服务,并将逐步为现有校车提供增值服务。

在校园安防应用领域,全球眼成功应用于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上海电信部门在该校的校门、操场和沿街围墙上安装了摄像头,并将视频通过网络接入全球眼视频监控平台。在学校监控中心安装了智能分析设备,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告警。

全天候实现家校互动,师生家长携手育后生

家庭教育智慧课堂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校园

近年来,智慧教育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借由“信息化”的翅膀,凭借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持,开始直飞云霄。互联网+”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从IT(信息技术)时代向DT(数据技术)时代的快速跨越。

“云” 为“互联网+教育”提供了内容、数据的存储空间和内容及数据服务,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基础;“网”是“云”与“端”之间的渠道,它使得校园内人人、人物、物物的广泛连接、交互成为可能。不止包括互联网,还包括未来的物联网;“端”即指各类终端设备,是各类教育服务数据的来源,也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的界面。

在现在这个阶段,学校面临着诸多挑战,智慧校园的目标还远未达成。智慧校园旨在打造一个通道无障碍、平台多元化;知识云存储、交互人性化;自主自觉学、评价智能化;成长求个性、发展多元化。

一、交互性、多元化、智能化云端服务

在家庭,打开手机、平板电脑和家庭ITV,轻轻一触,每一个学生的平时表现、运动情况、学科情况自动呈现,同时给出科学化的改善建议,针对每个学生不足之处的海量的教育资源便会通过推送、点播、直播等方式,从指间瞬间“涌出”;

课堂上,老师所有的教学方式将被记录下来,学生可以复习每天的课程,预习下一次上课的内容;

体育场上,学生的所有运动、心律和轨迹将被记录下来,在配比每天的膳食摄取和睡眠情况进行合理化建议,学生立体化的健康指数将直观得呈现在家长和老师的面前;

办公室里,校方领导打开微信,直接跟教师和家长近期的工作通知和重要活动。同时也可以直接调看校园每一处的平安情况和上课情况。

二、全光速、会思考、智安全的网络服务

漫步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无缝覆盖wifi网络,教师的终端在每一个区域都可以一点登陆,自动漫游;班级里,所有的教学终端都可以单独享有高速光网服务,开展异地网络互动毫无压力;在家庭,学生调用学校的高清视频资源,跟教师进行一对一视频答疑,如同当面交流。同时具备自动安全防御和监测功能,智能省心。

三、绿色、安全、可管、可控、可交互、可穿戴、数据化终端服务

学生端,仅仅通过一个小小的手环就可以进行活动记录,考勤、消费、餐饮、安全、运动等全方位记录;学习过程中,通过可管可控的绿色手机实现在指定的时间使用指定的应用(在线作业、作业试卷拍照、课堂互动、错题本、微课学习。);教师端,可以随时收发作业,批改试卷,收发校内信息,也可以进行远程授课;学校内,可以通过各种智能物联化感知终端,采集学生学习,运动,饮食,健康等各种数据。

通过 “云、网、端”的智慧校园建设,真正实现处处可以学,人人可学,时时可学,打造一个快乐,健康,活力,个性化的学习乐园。

参考文献:

[1]费,袁晓斌.“互联网+教育”对微学习资源建设的启示[J].中小学电教.2015(10).

[2]李碧武.“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

家庭教育智慧课堂第5篇

生长课堂,让创新更加的真实有效

之前在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中,看到了这样一则实例: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中国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中东的以色列。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如果中国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教育新理念》P8)

在我们的教育之中,缺乏真正的生长性。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在压制着学生的自我发挥创造。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更是学生创造思维火花进发的殿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有对学生生命的敏感,始终把学生放在你生命的核心。因为教育永远不能制造发展,我们只能尽可能让教育来促进人的发展,毕竟我们无法把死人交活。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想一想,能迸出生命中创新的思维的火花。而这正是现在我们课堂所缺感的。

所谓生长性的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思。这种有生长感的课,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立场,但是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我们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传统教学是以教定学,现在要以学定教。实质上我们不能用这种单项思维来定向,我们既不单看教得怎样,也不纯粹看学得怎样,而是看教与学如何互动转化生成,曾经看过一本书叫《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它说道:“怎么看”是高校研究者的事,有哪些看法和想法,而“怎么办”则是一线教师关注的,两者不是割裂的,而是“转化”的,同样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应该是要“转化的”,我们不仅要学会怎么看,更多要学会怎么办。

其次要把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老师走进课堂,心中不仅要有教材,也要有学生,这不仅仅是抽象的学生,更应该是具体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每个老师要学会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很多老师就是对不准孩子们心弦,课堂无效低效甚至负效。要能对准学生的心弦,我们首先应该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明确自己的学生已经有什么;其次,他们缺什么。我们应该做到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我们只教不会的,不懂的。这种生长性课堂要让学生至少学到一点东西,从而使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要有教师和学生的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而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所以我们的课堂要看看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习惯上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么这就是到理想的有效真实课堂,师生共同生长的课堂。

实践智慧教育,提升有效课堂

曾经有人将教师如何智慧的把握课堂分为三类:三流教师用惩罚;二流教师用语言;一流教师用眼神。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明真正一流的教师是用心和学生交流。所以真正智慧的教师是把自己当成学生,要拥有学生年轻的心态;同时也把学生当成自己,随时学会换位思考,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需要;也要把学生当学生,学生有自己的立场和个体差异性;当然也要把自己当自己,我们必须站在自己的根基上思考和行动,这样的老师才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有定力和有魅力。这种有智慧的老师必然能提升自己课堂的有效性。

智慧的师爱应该学会激励和唤醒。激励学生的斗志,唤醒学生的智慧。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之所在,更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智慧的师爱应该学会宽容。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原谅学生过错,这种视而不见、置若罔闻的原谅是对学生最大的伤害,而是以一种等待的心态,发展的眼光相信学生日后的优秀。

要拥有智慧的教学,摆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重复昨天的故事,那么我们必须主动的去学习。我们置身书香校园,应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博览群书,开启我们的智慧心智;与大师对话,让我们的教学拨开云雾见日出;多反思,多总结,让我们的智慧和经验能够延续。当然我们也要思考问题,让研究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累积,让合作与反思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把该做的做好——备好课,上好课、听懂课,累积基本的践行能力;把做完的想好——每天能静心来反顾自己所做的,追问这堂课的价值何在。

栽培自己体悟幸福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的确,智慧的师爱就像一夜春雨,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励人、唤醒人,从而收获心灵和情感的碰撞。所以当我回忆起那一次夜间操场上的师生谈心,那一次和学生相拥而泣的泪花,那一次精彩的课堂演讲,那一次独特的主题班会,那一次苦思冥想后的顿悟,那一次百度追寻蓦然回首的惊喜……这点点滴滴的成功感都侵润在我单调的工作中。如今他们重新被唤醒了,它们汇成淙淙的幸福的溪流,润泽我枯燥的日子,润泽我疲惫的心灵。党我感受到这种幸福时,它可以减少一份冷漠和烦恼,增多一份热情和愉悦。同样是上课,我们再不会为上课而上课,再不会为等待一个“标准答案”而紧张、焦躁、甚至痛苦。我们会带着激情、带着创意、带着理解、带着欣赏走上课堂。我们在课堂上彻底放松,和学生心心相印、情意相融。我们会彻底释放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体悟课堂,我们会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一起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在上课的同时又在享受上课,这种境界就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

家庭教育智慧课堂第6篇

“勤能补拙”的说法只能算着是人生发展低级阶段的事,在一切事物的启蒙阶段,勤奋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可以完成原始积累,但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的却是智慧。联想学生的学习,每一门学科,开始的接触是认知的阶段,只要有时间,只要肯花工夫,总能有成效,总能出成绩,但要想有深刻的学科思想,利用学科思想去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形成受益终身的能力,不是靠勤奋就能够办到的。智慧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就像女人织毛衣,勤奋只能保证合身、保暖,智慧才能保证色样、美观,从而满足人的视觉。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今天,人们开始追求有品位的生活。更多的工作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效益,更美观的艺术化效果。“生活为了享受”不再是口号,而是现实,人们开始追求吃好、穿好、住好、玩好,对生活的环境、工作的条件都有了新的要求,随之而来社会对人才的批判标准也发生了变化,社会越来越多的需要善于变通、富于创造力的人才,社会的需要决定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式要做出相应变化,学校培养的人不是知识越多越好,而是要更“聪明”的人,能够灵活处理生活问题、工作问题的人,灵动和智慧成为新生代的显著特征,时代呼唤教育要培养有智慧的人。

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以培养智慧为主要特征,衡量人才的不以知识量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以能否掌握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为依据。教育面临的挑战是教学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的形势更严峻,现实又非常残酷,教育的功利色彩非常浓烈,社会、家庭和教育行政部门仍以升学率为主要衡量标准,校长、教师无法摆脱现实的约束,爱因斯坦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论占据着教育市场,此时人们忽略了爱因斯坦的智慧。面对这样的现实,教育工作者要有自己的警醒和觉悟,要有自己的认识,要能够钻研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行为,以智慧培养智慧。

课堂是老师的,更是学生的,我们需要智慧的课堂。我们希望课堂在老师的组织引领下,学生能主动参与活动,甚至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课堂学习环节,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生生、师生在相互启发,积极地思考,生生、师生共同探索,不再是教师的给予,而是生生、师生共同的欣喜发现,不再是教师的“先”发现,课堂上真正实现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智慧的生成。每一门学科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灵动,尝试生成,让师生的生命迸发出绚丽的色彩,铸就华丽的篇章。

家庭教育智慧课堂第7篇

翻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培养生活智慧方面的内容比比皆是,从生存、劳动、安全、 消费、心理、交际等方面的内容贯穿于整个小学品德教学。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认识自己的智慧――和谐相处的智慧――规划人生的智慧――融入社会的智慧――感受幸福的智慧。如:一年级上册《我的身体》蕴含着认识自己的智慧,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了解的社会常识》中第17课《水电作用大》蕴含着节约的智慧等等,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生活智慧与教材安排的类似,也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来划分的,最终实现幸福的生活。启迪生活智慧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活动,用活动营造具有生活智慧的课堂。

1. 课前调查,寻找生活中的智慧

课前,教师要根据单元主课题的特点,为学生设计课前调查内容及形式,目的就是充分地调动、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跟此课相关的生活中的智慧,让学生在感性上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为丰富充实学生的相关知识做准备。

一般的课前调查可以分四步:

(1)调查内容; (2)调查人员;(3)调查对象;(4)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可以分为:(1) 搜集资料(2) 实地调查(3)访问等。前两项用的比较多,我想重点说一下访问。

学生的经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有许多知识要通过间接经验来获取,需要他们通过采访和对话,去探明生活的原委,了解详实的内容。当然,一定要做好访问前的准备。

准备访问提纲,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问题。

选准访谈对象,尽可能了解被访问者。

选好访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通过一些调查活动,学生原有的生活智慧被调动起来,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对上这节课的期待。所以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处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智慧,既是自己的生活积累,也是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积累。

2. 课上探究,体验生活中的智慧

2.1 方法探究。

包括:儿歌总结、擂台竞赛、实地亲历等形式。

(1)儿歌总结。

如:三年级上册的《学看平面图》一课,可以总结儿歌为:我们学看平面图,辨清方向很重要。首先看准方向标,东、南、西、北要记牢。每个图例要看好,确定路线错不了。用儿歌这种琅琅上口的形式总结方法,有利于学生接受 、记住,并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对照。

(2)擂台竞赛。

小学生喜欢参加比赛。组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并通过课堂实践体现生活技能智慧。

(3)实地亲历。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学习《选购商品》一课时,我组织学生真正走进附近超市,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会购物,学生在活动回来后,写了日记,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现场购物,孩子们摸清了购物的内在规律,培养了孩子们正确的消费观,使消费的事情以后将变的简单化、理智化,培养了孩子们如何消费的生活智慧。

2.2 拓展探究。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是开放的,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那是狭隘的。因此,我们还应重视开发丰富的其它资源,把它们引进课堂。

(1)社会资源。

陶行知所指的“生活即教育”不仅仅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小教育,而是指以社会为课堂的“大教育”。因此,要重视课本内容随时与国家和本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实性与社会性。我经常把《实话实说》、《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搬进课堂,让学生展开调查、辩论,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

(2)学校资源。

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品德教学的一片沃土。其真实灵动地为品德教学提供多元素材、多重现象、多彩活动,促进儿童生活智慧的行成。我有意识地将品德课堂与我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结合,这给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学生获得鲜活灵动的新体验。因为品德教材每一册有3-5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各自的教育主题,相对独立,因此,可以根据学校各项活动,如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等,将教学时间、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一个活动中,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实践参与,丰富体验与收获,提高每次活动的实效。

品德与生活教学课堂就是微缩的校园文化景观,而校园文化则为品德课堂注入源源不断地清泉。它们的和谐统一,必能提高品德课程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生活智慧提供更广阔的背景。

(3)家长资源。

从生活本身开始来看待教育,不难发现做教师与做父母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抚养孩子和教学都担负着同样的人类职责:保护和教导孩子们如何生活,学会为自己、为他人、为世界的延续和幸福承担责任,因此,生活智慧的形成是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长。所以,我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作为品德老师,想见到家长非常难。因此,我利用书信作业形式与他们联系,安排任何活动都会向家长说明理由,得到了家长认同。通过几次家长合作参与教学活动,使我感到家长参与品德课的教学,使学生们的亲自实践有了保证,感悟和体验也落到了实处。

3. 课后实践,升华生活中的智慧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已不仅指教室,校园、家庭、社区、公共场所、大自然,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如我在教五年级“农业单元”时,我发现孩子们对农业知识知之甚少,连最起码的麦子、稻子也分不清,而且对此不太感兴趣,虽然也搜集了很多资料、格言,也知道农民伯伯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但如果让学生能亲眼目睹到现代的农业,无疑是锦上添花。为此,利用双休日,我带着孩子们走进了五.七路的果园、瓜园、庄稼地,与孩子们一起亲手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试一试。一个上午的农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在现场进行的农业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感受颇多,除了了解到很多专业知识外,收获最大的就莫过于真正了解到了“锄禾”那首诗的真正含义。

家庭教育智慧课堂第8篇

本人于1994年毕业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96年8月分配到东莱中学,98年调到庆东小学,99年到东莱小学,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经张家港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小学一级教师,同年获教师资格证书,99年1月,参加苏州市办公自动化考核,成绩合格。99年12月取得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合格证书,XX年11月参加普通话培训考核达到二级乙等。XX年5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录取江苏省扬州大学科学与计算机系,现本科在读。XX年10月参加了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核,成绩合格。共通过三篇论文鉴定,其中二篇达到良好。现任三到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XX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XX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部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 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XX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XX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共2页,当前第1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