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家庭伦理论文

家庭伦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30 05:02:28

家庭伦理论文

家庭伦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家庭法益、家庭伦理、价值实现、制度构建

一、 刑法中的家庭伦理道德观

刑法与家庭伦理道德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刑法与家庭伦理道德的联系要追溯两者的根源社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价值主球与社会的传统价值之间关系密不可分。当刑法与家庭道德之间发生联系时,家庭伦理在刑法中的运用就是以家庭法益为基础的,其刑法机能是可以使家庭伦理范畴建立在现代的刑法制度框架之上。

首先,研究刑法必须要以家庭伦理道德作为研究的基础。刑法是社会大环境定的产物,也就是说,刑法的研究是以社会为前提背景的研究,而不应该是本本主义的规定范畴。家庭伦理道德是社会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间接或者直接地影响社会成员的行为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然,刑法也就需要以家庭伦理为基础,在家庭伦理的基础上去构建相应的法律法规

其次,运用刑法就必须要建立在家庭伦理的基础上。家庭伦理道德精神体现在对任何事物的价值合理性的追求,而刑法体现的就是对事物行为合理性的追求,尽管一者追求的是价值的合理性,而一者最求的是行为方式的合理性,但二者的价值追求实质上一样的统一的,这体现在行为合理性是价值合理性的前提,价值合理性与行为合理性二者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在实施法律法规的良性运转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能否得到伦理道德方面的有效支持。

最后,刑法受家庭伦理道德的影响。家庭伦理道德是经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漫长演变而形成的,而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人力所能为的事情,它是自然自发的一种行为价值意识。家庭伦理道德既是现代社会的现实,也是历史社会的历史成果。社会的形成是历史发展变化形成的结果,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社会范畴中交织成一张没有缝隙的大网,也就构建成了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刑法的具体实施也是要以社会背景为基础的,也就不可能摆脱历史对社会的影响,历史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就影响着刑法的运行。

因此,综上所述,刑法的立法与刑法的司法活动,要重视我国各民族遗留的民族性问题,同时,也要尊重我国历史数千年留下的伦理刑法传统,这样刑法在家庭法益中不仅仅能够符合历史瑰丽,而且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 刑法中家庭伦理道德实现的制度构建

(一)刑法对家庭伦理道德价值的现状

首先,在婚姻方面,现行的刑法中设计的罪名有:虐待罪、重婚罪、拐骗儿童罪、遗弃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以及破坏军魂罪等等。刑法中第四十九条中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和怀孕的妇女在犯罪的时候,不适用死刑,这足以体现了尊重生命的家庭伦理道德价值观念。

其次,对于婚姻的保护标准不统一。比如在军婚中,军人的工作性质属于特殊的、肩负着社会乃至国家重大责任的工作性质,军人的婚姻收到法律保护。那么,与之相关的行业就没有在刑法中有所体现,比如,建筑工人,铁路工作人员、科学考察工作人员、国家科技工作人员等等。这些工种的工作人员也是由于常年不能够与家人团聚,同时肩负着社会的重大责任,可他们的婚姻并没有收到刑法的相应保护。

再次,在我国的刑法中,对家庭暴力的规定处罚不力。比如,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家庭暴力罪,仅仅对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和虐待罪进行惩治。而家庭暴力不构成犯罪。另外,虐待罪中,只有被告诉才进行处理,无论是什么样的罪名,都要提起公诉才能法定为公诉案件。

(二) 实现家庭伦理道德制度构建的总体思路

第一,家庭伦理道德价值要成为建立法规的价值核心。也就是说,法律规范的建立要符合社会家庭伦理道德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要体现对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尊重与保护。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要贯彻伦理道德的保护观念,就要以立法的形式促进法律法规的人性化和伦理化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建立要具有人文化,并且以此价值理论贯穿刑法的始终。同时,对于我国的刑法法规要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并且有选择地科学地修改。可以将家庭伦理道德作为刑法中婚姻方面的价值灵魂,重视伦理价值的建设,借鉴古今中外的立法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将刑法与家庭伦理道德融合在一起,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美好家庭、完美婚姻打下坚实基础,从而降低社会犯罪率,构建良好社会秩序。

第二,刑事司法环节要树立完善的家庭保护意识。刑事司法环节是实现刑法对家庭伦理价值的重要环节。司法行政人员应树立起伦理道德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司法行为的行驶不会出现偏差,尤其是司法行政人员是公平、公正的代表,他们对伦理道德价值的树立不仅仅是保护伦理精神,而且还是对立法的补充。家庭保护意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加强的,家庭功能与家庭形式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司法的变化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就目前社会来看,家庭已经从单一的“生育共同体”家庭功能向“文化与经济共同体”转变,从传统的家庭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中国的婚姻家庭的情感功能越来越被淡化,这也就给家庭暴力和家庭虐待行为埋下了伏笔,因此,司法形式环节的建立,就是对社会的保护,是树立家庭保护意识的关键,也是道德伦理价值建立的重要所在。(作者简介: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陆鹏.论刑事法律制度对社会伦理价值的维系.华东政法大学[D].2008

[2]周邵峰.论刑法中的家庭伦理价值.华南理工大学[D].2011

家庭伦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伦理危机;高校;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78-02

一、大学生家庭伦理危机现状

近几年,特别是随着独占性和较强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当代大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家庭伦理道德素质状况令人担忧。家庭伦理危机具体表现为:

1.“孝道”教育的缺失。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中国正处在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8亿,约占人口总数的20%,80岁以上的老人也将达到2 500多万。据中国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1%受访者忧虑照顾父母力不从心,然而“4·2·1”的家庭模式,让第一代独生子女面临着巨大的家庭压力。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传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养儿防老。但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现实国情却是:儿女若不尽孝,老无所养。这一切皆源于“80后”、“90后”存在着“孝道”教育的缺失。

2.大学生“亲情”意识淡薄。每年新生入学,不时可见学生家长总是小包拎、大包扛,忙前忙后地办理各种手续,而学生们却在一旁逍遥清闲,稍有不顺心之处便向父母大发雷霆。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给父母打电话普遍存在“催款电话+问候语”模式。“亲情”意识的淡薄导致他们遇事总是先考虑自己,从自我出发,逐渐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意识,他们丧失了正确的自我评价。

3.“利己”性在大学校园盛行。现代不少大学生在伦理价值观上出现了“利己”性,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在校园盛行,精神空虚,责任心下降,更是成为大学校园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在他们的心里,觉得父母为他们服务是理所当然的,极少会为父母考虑,有的甚至蛮横霸道,不把父母放在眼里,甚至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还会对父母心生怨恨。“啃老族”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其在大学期间,拿着父母的血汗钱肆意挥霍,满足自己超前消费,在参加工作甚至成家立业后,还要不断伸手向父母要钱,大学生冷淡家人、疏远亲情,其中蕴涵着什么样的伦理道德,令人深思。

4.毕业后婚姻家庭危机显现。“80后”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在大部分都已结婚生子,他们在婚姻家庭当中也存在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双独子女春节回谁家过年,当“80后”媳妇遭遇“50后”的婆婆,婚后是否与父母同住,家务活到底应该由谁来干等。这些由于独生子女群体的出现而出现的新矛盾已渐渐显露,那么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将来步入婚姻殿堂之后,也必然会遭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使家庭氛围更加和谐融洽,避免婚姻危机的出现也理应成为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大学生家庭伦理教育与高校道德教育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把人培养成为具有多学科深厚基础知识、文理兼备的通才,而不是仅简单地使学生获得那种专门性、职业性知识的工匠。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人类的一切价值都是以道德为基础的,人类的一切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应是道德和文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知识只有被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掌握并运用于社会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推动人类进步的正义力量。

中国独生子女群体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许多与以往世代非常不同的行为和特点,这些差异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以凸显,包括其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劳资关系等。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本来就是“四有”中“有道德”的一项基本内容。很难想象,一个家庭伦理道德水平不高的人,能称得上和谐的人、人格至善的人,能称得上21世纪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样的人所建立的家庭,其道德水平及其向下一代所灌输的道德观念如何也可想而知。因此,从大学的本性和职能出发,大学的道德教育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否则,不注重加强和提高大学生家庭伦理道德水平的高等教育决不是成功的教育。

三、大学生家庭伦理教育的紧迫性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担负着传承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历史使命能否顺利实现。特别是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并寻找品德培养的途径和手段,对塑造符合新时期道德要求的人才,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更是我们社会、民族和国家存在与发展的希望所在。

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它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这些人才将是社会未来的栋梁、未来的领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成败最终体现在它所培养的人上。

现在“90后”大学生普遍都是家庭中唯一的孩子,中国独生子女群有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他们引发了众多独特的社会现象,对现在和将来的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孩子一直占据着家庭的重要位置,而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中,孩子更是成为了中国家庭的最最核心。如此庞大的独生子女人口在如此长的历史时间中存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史无前例的,他们正在影响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伦理和理想价值,而且还将成为未来的社会主流。

四、大学生家庭伦理教育应在高校道德教育中呈现

1.大学生家庭伦理教育的必然性。家庭伦理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基石。目前家庭伦理的现状是:“孝道”缺失,“亲情”淡薄,导致“利己”性在大学校园盛行,大学生们普遍体现价值观定位的偏差,存在着道德伦理的不和谐。为此,在高校道德教育中,必须加强家庭伦理教育:作为具体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抽象教育者的家长群体,需要批判继承吸收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把科学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高校道德教育能真正对个体的全面发展,人格塑造,特别是提倡、弘扬真善美的家庭伦理关系起到促进作用,真正体现教育的道德要求和伦理特征,至此,才能达到其教育的本质。

2.改变现有家庭伦理教育教学组织方法。高校道德教育施教者一定要清醒意识到进行大学生家庭伦理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及迫切性,及时组织师资力量展开教育教学研讨,改变现有教学组织方法。首先,可组织老师访问、同学调查等方式,找到本校中出现的大学生家庭伦理道德问题,及时组织师生共同探讨。其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贴近生活切实可行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方案等理论性课题。再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展一些与家庭伦理教育有关的,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文艺会、运动会、讨论会等,使学生在人性化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和氛围中受到正确伦理道德的熏陶,提高其伦理道德水平。

3.以人文精神帮助大学生走出家庭伦理危机。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高校道德教育要用人文精神帮助大学生对于“孝道”缺失,“亲情”淡薄等行为进行道德自律,建立道德信念和内省机制,消除家庭伦理危机对大学生心灵的负面影响,增强自身的道德责任感。坚持用人文情怀、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守护心灵,遏制人性的异化,帮助大学生建设积极健康高尚的精神园。

4.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思修、德育类课程作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这一道德建设的基础和起点。加强大学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定位在思修、德育类课程上。高等教育在思修、德育类课程教育中应主动将对大学生进行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赋予其较为突出的地位,在教材、师资等方面加大建设的力度。同时,应该认识到加强大学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家庭和学校都是教育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双方只有增强联系,形成合力,才能使家庭、学校都成为大学生接受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五、结语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与微观领域,社会是家庭的放大与延伸,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家庭伦理出现不少新的矛盾与冲突,家庭伦理危机不仅影响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德育教育、社会德育教育,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开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新局面。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下,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背景下,通过高校德育教育化解家庭伦理危机,我们必须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家庭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改变现有家庭伦理教育教学组织方法,我们必须以人文精神帮助大学生走出家庭伦理危机,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思修、德育类课程作用,从而在家庭伦理危机发生情况下探索高校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曹劲松.人类信息交往的本性与信息伦理观念的确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 (4) :16.

[2] 杨秀丽.论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2) :21.

[3] 连社君.1921名学生生命道德教育需求与评价[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2):55 -56.

家庭伦理论文第3篇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家”的概念看得无比高尚和深重,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础,家庭不仅是构建社会的基本单位,同时也在反映和传承价值观念和社会变化。家庭伦理剧从20世纪80年展至今,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后的新时期,广泛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次,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已然成为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类型。

1新时期我国家庭伦理剧发展现状

家庭伦理剧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通过或写实或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探讨家庭生活中亲情、爱情、婚姻和人伦等伦理道理问题,进而由小及大,由家而国地升华到社会道德、权利义务等国家和社会的道德价值讨论,最终达到提升和巩固社会道德风尚的目的。

新时期以来,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可谓一天一变样。作为收视群体的主力,中青年人更多地把视角停留在婚姻话题。因为当下社会中婚姻对房和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收入差距大和地位不平衡也导致了小三的大量出现,所以家庭伦理剧也把握到了时代的脉搏,把剧情的设置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如《蜗居》就是以此为题材,将社会中最真实最露骨的现实赤裸裸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虽然刺激了当代年轻人的敏感神经,但也从客观事实上告诉了年轻人当今社会的残酷性,以及如何寻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途径,同时也引发了各年龄层群体对当今社会的深层思考。

另外,婆媳关系也是本文由收集整理家庭伦理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思想观念的不断深化改变,婆媳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然愈演愈烈,新时期里有关婆媳关系的家庭伦理剧进入到全盛发展时期,以《媳妇的美好时代》和《双面胶》为典型代表,用影视剧的形式表现了当今社会中家庭观念的改变、女性意识的增强、夫妻地位的变化与相对稳定的婆媳关系的矛盾,或和谐或交恶的婆媳关系引发了全社会的共鸣,在赢得了收视率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空巢家庭的增加也是社会在不断前进中涌现出来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家庭伦理剧通过家庭叙事的手法渲染和营造浓重的家庭观念,唤醒人们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婚姻的忠贞,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调和家庭危机,让人们重拾对家庭以及对爱的初衷。《家的n次方》便展现了人们对于重组家庭的种种看法,对于争吵和磨合在重组家庭中的存在人们几乎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同时也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找到了生活的本源,也就是家和万事兴。

除此之外,以《北京人在纽约》、《我的青春我做主》、《闪婚》、《回家的诱惑》和《裸婚时代》等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虽然诉求点各不相同,却都以其贴切民生和反映时代的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据央视索福瑞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电视剧交易总量为1149部,其中家庭伦理剧占了12.6%,位列第三;2007年交易总量为1038部,比重上升至24.9%,排名升至第一,增幅接近一倍。这说明了家庭伦理剧所表现的内容和精神契合当代观众的情绪宣泄和心理需求,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影视剧种。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家庭伦理剧正在受到日韩、港台、欧美等家庭伦理剧的冲击,海外的家庭伦理剧为我国观众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并拥有着相当一部分忠实的观众,但是新时期我国家庭伦理剧的编导们更多地去借鉴海外优秀电视剧的特长,并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做了更多的结合与交融,以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准。无论电视剧改革的道路如何开辟,家庭伦理剧一直会是最璀璨的明珠,因为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推进,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家庭伦理剧也会随之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视野,让人们在观赏电视剧的同时也看到自我,反省自身。

2新时期家庭伦理剧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从本质上说,家庭伦理剧是一种规避了政治话语的世俗性文本,所谓的对于生活的真实叙述仅仅局限在表面上的真实,并不能做到所有细节面面俱到,因为生活本质的真实性和艺术表现的真实性是存在着根本的矛盾的。其次,家庭伦理剧的主人公往往是平凡大众中的某一人或是某些人,他们的家庭生活是电视剧所要表现的重点,可他们的实质仅仅是当下社会里,受众根据社会道义所需要和所构建的一个意想的客体,是大众圆梦文化的一个表现,所以家庭伦理剧的本质仍是非现实主义。

家庭伦理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构成教育伦理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作为具体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抽象教育者的家长群体,普遍体现价值观定位上的偏差,存在着与教育伦理道德的不和谐。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伦理道德建设: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伦理精神的精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掌握科学而合理的教育方法。

对家庭教育伦理的研究,主要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善恶矛盾及其运动关系,家庭教育的道德理想、伦理规范及其进步机制。从教育伦理学的角度看,家庭教育至少意味着一点,即育儿成才。育人成才论一方面强调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对儿童的抚养培育,使个体实现自然人的进化,成长为体格健全的自然的人;另一方面强调对儿童教化使之成才,使个体实式社会人的进化,成长为合乎教育目的的社会的人。育人双才论探讨的是家庭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被教育者的儿童个体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由于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这一矛盾运动过程中,作为儿童最早的也是终生的教育者的父母责任重大,他们必须具备符合教育伦理规范的家庭教育目的观、价值观、道德观、育儿观及其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也应该合乎教育伦理道德,这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

一、加强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提倡、弘扬善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善的方面,使家庭教育真正对个体的全面发展、人格塑造起到促进作用,真正体现教育的伦理特性和道德要求,家庭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正如有的教育伦理学研究者所主张的,“使教育成为善的事业,更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是教育系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使命和必然追求”。探求教育伦理规范的建设,以善律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教育现代化呼唤家庭教育的现代化,也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伦理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家庭教育伦理建设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教育现代化必然要求依法治教,即努力调整教育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把教育建立在法制基础上,使教育服从法律规范;要求以真律教,即按教育自身的科学规律办教育;要求以善律教,即以正确的伦理观念来规范教育,而后者会对前两者产生明显的积极互动性影响。所以,教育现代化建设内在地包含了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的伦理规范体系的建设。当前,家庭教育学还只是发展仅仅20年的一门教育学分支学科,社会重视普遍不够,因此,人们对家庭教育伦理规范的意识和建设就显得更加薄弱,理论研究更是缺乏深度和成果积累。在家庭教育的具体实施中,也明显缺乏伦理道德的有效约束,伦理制度化、制度伦理化的要求离现实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加强家庭教育伦理规范的建设,促进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无法容纳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陈旧的家庭教育,也无法容纳与时代精神根本冲突的、陈旧的家庭教育伦理。只有建立一个新的、完整的家庭教育伦理规范体系,才能应对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二)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仅包含经济层面的现代化,还意味着政治制度革新、社会发展、教育的吐故纳新、传统美德的弘扬、家庭伦理的建设等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现代化。然而,当前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它对作为社会最基本单元的家庭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重视和要求以及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却难以挣脱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结果矛盾与困惑重重,教育的实施处于两难境地。除此之外,社会上也缺乏一套强有力的教育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约束,这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这一特殊的教育职能的发挥,使家庭教育处于茫然无措的道德困境。

二、当前家庭教育伦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伦理的问题,表现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伦理缺失和不合道德性。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需要建立在理性的、正确的、崇高的目的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按照这一目的和要求,促进个体全面成长,引导个体趋向于真善美,体现出家庭教育的伦理追求。这对作为教育者角色的父母提出了家庭教育价值观念、理性判断等方面的系列要求。但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作为具体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抽象教育者的家长群体,普遍体现出目的观和价值观定位上的偏差,存在着与教育伦理道德的不和谐。

(一)教育内容上的重智轻德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倾其所有,请家教、购书籍、买钢琴、参加各类补习班、特长班、培优班,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精疲力竭。但结果怎么样呢?不少家长反映家庭矛盾不断,孩子不懂得关心他人和集体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家庭教育中只重智力开发,轻视或忽视思想道德教化不无联系。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确实在能力、技术等方面给个人越来越大的压力,因而不少父母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教会孩子保护自己,提高竞争的技巧和能力最为重要,道德不道德是社会的事情,与家庭教育无关。“小孩子小偷小摸不算什么,长大了会改的;学习不好可不行,将来要吃大亏。”这种“以分为本”,重智轻德的观念如今似乎很普遍,应该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关系紧张,孩子出现自私、任性、撒谎、懒惰、不尊敬师长,“望子成龙”、“读书成才成大器”成为许多教育者对儿童唯一的价值追求;而一些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家庭教育传统美德,如德育为先、艰苦朴素、热爱劳动、敬业奉献、乐于助人、同情尊重等,在教育者的价值定向上则受到忽视;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集体主义精神相联系的一些重要品德更是遭到冷遇。

(二)教育价值目标的功利化

家庭教育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极端“功利”和“自我”的价值观念从潜意识逐渐成为相当部分家庭的主流意识。“不少家长向子女灌输的学习动机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上重点名牌大学,从事热门专业的学习,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份高收人。如果将中间过程加以省略,就变成了—读书就是为了高收人。"家长们将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价值取向完全移至到家庭教育中,这样培养的出来的势必是价值取向单向度的人;同时,家庭教育往往把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从小灌输给儿童,过分注重个体得失,权利与义务、奉献与社会协作等集体主义价值观走向淡薄与模糊,对个体价值实现的关注大大超过对社会价值实现的关注,以至形成两者对立的局面。家庭教育出现道德滑坡,民主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和教人向善的功能显得苍白,无论对于个体本身的发展和完善或社会、民族国家来说都是可怕的。这样的家庭教育,又怎能未来与人格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去契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三)教育方法、手段上的不当

1.重言传轻身教。所谓言传,是指父母、长辈借助语言活动,用说理的方式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进行的传导和影响;身教是父母、长辈用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实施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也就是既重言传,又重身教。但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不少父母却将言传和身教割裂开来,教给孩子的是一套道理,而自己的行为却与该道理相悖。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要诚实,可自己在生活中却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榜样。模仿是孩子的一种重要心理特点,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天长日久,父母的作风、品德、性格爱好、气质特点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前苏联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讲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过度或不及。很多父母过多地参与子女的问题解决,表现为过度关心,过度照顾,过多干涉,孩子只是父母期望获得某些结果的任意加工的“原材料”,在亲子关系中只能被动地承受。成人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沿着成人预先设计好的成长轨道一步一步煎进。有的父母察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对孩子的许多行为都严格限制,横加干涉,这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做人,独立解决间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相反,有些家庭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放任自流,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知识,有些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心理发展对日后成长的重要作用,认为孩子小,只要不生病就行了。信奉所谓“树大自然直”的道理。家长放弃教育的责任,看到子女不良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甚至包庇纵容。这类家长有的本身素质就不高,根本谈不上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也不会与学校教育很好地配合。使得子女好的素质不能形成,坏的行为得不到纠正。过犹不及,两者都是有害的,必须遵守适度的原则。

正因为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方法方式等方面不合规范,造成了当前家庭教育实效低靡,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和教育者的愿望往往适得其反,儿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产生了如逃学厌学、心理疾病、道德低下等系列困惑,德育为本、自强不息、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中华民族的传统家教美德,在现时一代受教育者的身上体现微弱;相反,当前出现了明显的道德滑坡,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以至于成为当前社会违法犯罪的主体,他们被称为“幸福的年代里不幸福的儿童”。总体上说来,当前家庭教育效果低下,教育现代化的背后伴随着的是家庭教育伦理道德的失落。

三、加强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途径

家庭教育的现实道德矛盾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伦理道德建设。那么,现代家庭教育究竟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它要求我们遵循什么原则?“总体上说,现代教育的道德进步,既依赖于整个社会环境条件的支持,也需要教育伦理学的理论指导,更离不开教育系统自身的建设、改革与发展。”

(一)首先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伦理精神的精华

重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传统美德,认真研究和吸取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中的合理内核,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化教育需要的价值体系、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通过建立和倡导这些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化教育要求的伦理价值体系,清除那些残留的、不合时代精神的旧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提升家庭教育的道德境界,应该作为总的、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例如:德育为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身作则、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以天下为己任等等,一向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十分崇尚这些关系间的和谐发展,家庭教育首先就是培育、启发个体的这些道德性,追求家庭共同体的幸福、和谐和发展。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于现代家庭来说,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现代家庭教育所需要的基本伦理准则。挖掘这些家庭教育伦理价值的精华,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富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应该成为当前伦理建设的首要内容。

(二)其次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

“现代教育应追求并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这是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一个重要现实要求”,“它要求现代教育尊重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性,尊重人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从而生动、活泼、有效地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整体要求,促进个人全面提高素质,形成完整的个性”。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它同样应该被视为现代家庭教育最高的伦理追求。家庭教育现代化对家庭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必须从封建传统的家庭本位换位到现代意义的儿童本位,把自觉追求和全面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目标追求和基本的价值尺度。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理想个体的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因而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是对儿童进行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格教育,其具体内容应该是教儿童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

(三)最后是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掌握科学而合理的教育方法

家庭伦理论文第5篇

一、当前高中生家庭http://伦理道德教育现状

(一)当代高中生家庭伦理道德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当今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娇惯,导致高消费浪潮席卷中学校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特别是城市的孩子们跻身“贵族学子”的行列,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他们把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大把大把的钞票毫不吝惜的掷向商店、酒楼、溜冰场和歌舞厅。高消费不但增加了家庭负担,而且滋长了校园的奢侈作风,导致拜金思潮的泛滥,这不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而且还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

当今学生中出现的铺张浪费、不孝敬父母、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甚至出现父母杀死自己的子女、或者是子女杀死父母、的违背家庭伦理道德的现象,以及早恋、早孕等,都体现出当代学生普遍缺乏家庭责任感,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认识上的误区

在学校教育中,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主体无关论。一些人认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高中生无关,与高中教育无关。这种观点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教育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社会文化素质,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素质。这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是必不可少的。Www.133229.cOM家庭与社会,家庭伦理道德与社会公德是密不可分的。家庭伦理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社会道德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陈旧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需要我们去破除,许多新的家庭伦理道德现象需要我们研究。条件限制论。一些人认为,对高中生进行较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很有必要,但是学校远离家庭,条件限制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地,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积极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高中文科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道德资源,需要教师用心挖掘。

二、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策略

(一)注重暗示、陶冶的外部因素,潜移默化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伦理道德采用暗示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和控制各种暗示信息,使其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暗示中潜移默化地进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语文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它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说服力,最易激励学生模仿,教师应以知传知、以情传情、以行导行,取得育德的高效。其次,积极营建暗示教育环境,让学生从教材资源和教学环境中获得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信息。因为优美的暗示环境,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比如教学《我与地坛》,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暗示,让学生听《懂你》这首歌中联想到母亲在史铁生身后复杂而感人画面,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转贴于 http://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不是单纯的政治灌输或道德说教,它是一种人文陶冶,它改造着学生的意识与心灵,积淀着价值规范,丰富着思想感情,提升着道德质量,熔铸着意志品格,强化着心理精神。文质兼美的课文孕育着丰富的育人因素,它们的具体形象又为学生乐于接受。凭借教材,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给http://予有益或良好的影响,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将会喷发巨大的能量。也就是说: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努力营建情感氛围,制造一个熔铸精神与灵魂的大“火炉”,把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打动学生的心弦。

(二)和谐共振,双边互动

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这里面存在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是语文教学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渗透要达到艺术境界就是要合理地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之渐趋和谐,同处共振状态。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达成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目标;在一种共振状态下,大幅度地提高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实效。可以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共振,是语文教学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渗透的最佳境界。对语文教师来说,欲求这种和谐共振境界,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明了学情,把握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脉搏”和“频率”,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因素,因人善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而且,本人觉得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种方式,对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渗透来说,是极其自然地突出了重点,有机地统一了课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最终达到作品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

家庭伦理论文第6篇

一、家庭伦理与家族http://企业的含义

(一)家庭伦理的一般意义

家庭伦理是指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原则与规范。家庭是由父母子女组成的一个团体或社会单元,家庭伦理,顾名思义即是在家庭这个单元中发生的伦理道德关系。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家庭中所涉及的关系首要的就是夫妻关系,由此发生上至父母下至子女及相应的一些亲属关系。家庭伦理道德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有着不同的内容,有其多样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都能遵守家庭道德的规范,做到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那么,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就可以免除后顾之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有了很坚实的基础。同时,讲究家庭美德,也是培养好下一代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家族企业的内涵

1.家族企业的含义

家族企业定义难下是因为家族企业包括的范围很广,种类极多,涉及的因素很复杂。本文选取一种,即家族企业是企业的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归属一个或数个家庭或家族所有,而且具有能将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合法传于后代的企业组织。

2.家族企业与传统家庭伦理的关系

家族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家庭中的一些伦理观念、伦理思想同样适用于家族企业,可是,与一个家庭相比,家族企业中的伦理又有其特殊性。家族企业为传统家庭伦理的推广及继续发展提供了土壤,而传统家庭伦理思想对家族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伦理依据,两者相辅相成,对形成中国家族伦理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Www.133229.cOm

二、传统家庭伦理各个方面对家族企业的影响

(一)积极的方面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精华主要体现在各大思想家的思想著作中,包括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以及现在比较热门的《弟子规》。如今,随着国兴及传统文化的复兴,《弟子规》亦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内容。这里仅列举两例:

1.孝悌思想

《弟子规》开篇即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孝悌”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

2.诚信思想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中对诚信的讲述也是占了较大的篇幅,众所周知,经商就要以诚信为本,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家族企业都应做到诚信,这样才可保一个家族企业寻得长寿之道。

《弟子规》浓缩的是古代圣贤的教诲,作为家族中的一员,作为家族企业中的一员,好好学习《弟子规》将会为家族企业带来更为合理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形成全新的工作氛围。

(二)消极的方面

我国文化上下五千年,五千年沧海桑田、风云变幻,许多古代的东西在今天已过时,包括一些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1.“忠孝”所包含的思想糟粕

儒家提倡忠孝。忠,是无条件的忠,绝对的忠,这是传统伦理思想所赋予它的,有时候这是一种“愚忠”,所以岳飞的故事才显得与众不同。对于“孝”,其中的糟粕路人皆知。儒家所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今如果有个女人因为身体上的疾病不能生育,或者她根本就不想生育,你能指责她为不孝吗?如果真这样则为“愚孝”。

2.中国人有奴性,因为“三纲”奠定了奴才思想的架构

“三纲五常”,虽然也讲仁、义、礼、智、信(即五常)这些人际交往的规矩,但是它的三纲是根本。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臣子必须无条件绝对服从君王,妻子必须无条件、绝对地服从丈夫,儿子必须无条件绝对服从父亲。后来更进一步发展成这样的行为规范: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夫虽不夫,妻不可以不妻。也就是说,君王其行为不论有多荒唐,作为臣民的只有忠心跟随的份儿,绝对没有任何怀疑或批评的权利。

三、取精华去糟粕,打造新型的现代家族企业

家庭伦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新加坡 华语电视剧 儒家文化 家庭伦理

新加坡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热带城市岛国,作为东南亚的中心和世界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仅为经济贸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东西方的文化也得以在此交流融汇。除此之外,新加坡更是除中国以外华人比例最高的国家。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流传有着悠久的历史,最远要追溯到早年中国东南沿海一代的人民。早年新加坡的华人主要来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他们漂洋过海下南洋,在那里落地生根,将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思想带入到新加坡。即使是在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的现今社会,儒家的伦理道德在华人心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已经渗透到华人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方方面面。尊老爱幼的美德,对于家庭、社会的责任感等都被重新赋予了时代精神,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激励着人们,在华人世界中始终富有生命力。

在世界华语电视剧的格局中,除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拍摄制作华语电视剧以外,新加坡的华语电视剧也因其具有鲜明的特色而深受观众们的喜爱。新加坡华语电视剧(以下简称“新剧”)主要是指新加坡本地的电视媒体新传媒(Mediacorp,新传媒私人有限公司,是新加坡唯一免费的电视经营者)拍摄制作的华语电视剧。新剧作品大多以表现道德、伦理、亲情、友情、爱情及生活中的基本价值观为主题,在新剧的情节场面中,从尊敬长辈、教育子女的家庭伦理,到仁爱向善的传统美德,从克勤克俭的生活态度,到剧中所贯穿的中庸思想和美学观念,无不渗透体现着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不仅在新剧中的男女主人公们身上可以看到东方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在剧中栩栩如生的小人物们身上也一样闪耀着传统美德和人性的光辉。而较高的收视率在某种意义上则说明传统价值观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同。

新加坡非常注重儒家的家庭伦理思想。与强调个人价值,忽视家庭重要性的西方国家有所不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文化的理想和目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齐家”乃“治国”、“平天下”的首要条件,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繁荣。纵观已有近30年历史的新剧,我们可以在各种剧种中找到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子,而其中家庭伦理剧又具有非常突出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新剧的种类众多,有科幻剧、武侠剧、历史剧和悬疑剧等丰富的剧种,而其中家庭伦理剧的数量无疑在新刷的总数量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新传媒制作了很多优秀的家庭伦理剧,如《企鹅爸爸》、《二分之一缘分》《好儿好女》《喜盈门》、《美丽家庭》等等。这些剧集贴近市民生活,反映出人生百态,富有人情味和亲切感,再现了新加坡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况,并进一步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剧多以家庭生活为表现对象,常以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作为背景,老年人作为家长在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各个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友爱和礼让,一家人和睦相处,即使出现矛盾争端,也终能化解,充满了温情和感动。这些家庭伦理剧主要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故事展开叙述,在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中见得亲切、温馨和淳朴,通过对家庭琐事的描绘表现出深远的精神内涵。

家庭伦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国产家庭伦理剧 婆媳关系 模式问题

社会是由家庭组合而成的,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关系,但不同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构成了不同种类的家庭关系,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妹关系、婆媳关系等,而婆媳关系却是矛盾最突出的家庭关系。艺术起源于生活,国产家庭伦理剧中婆媳的人物形象、婆媳发生矛盾冲突的故事情节、婆媳矛盾处理的方式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婆媳关系来构建的。

一、国产家庭伦理剧婆媳关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叙事焦点侧重于冲突

在国产电视剧中大量增加家庭生活的叙事内容,主要将家庭及个人生活为叙事焦点折射社会现实。如今涌现了很多以婆媳关系为叙事焦点的国产家庭伦理电视剧,比如不久前上映的《虎妈猫爸》《当婆婆遇上妈》《咱们结婚吧》《媳妇儿的美好时代》等,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也引起了非常强烈的社会反响。国产家庭伦理剧关于婆媳关系的题材也很广泛,婆媳关系的叙事焦点可以涉及群众就业、子孙教育、看病就医、拆迁买房、大龄剩女剩男等颇多社会热点,通过这些社会热点来展开婆媳冲突,从而映照社会现实。比如在电视剧《虎妈猫爸》中,媳妇擅自主张女儿晚上一年学,婆婆对此不满意,一怒之下将家里的所有存折、房产证扔在桌上,并生气地说:“现在我把家里的全部财产交给你,你不是喜欢做主吗,以后家里都交给你做主!”婆媳二人因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吵一架,由此可以看到,在婆媳关系中,婆婆是一家之主,喜欢掌控家庭生活的地位,而媳妇只能服从婆婆的安排,也切实体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婆媳相处存在的问题。叙事的题材丰富,但是叙事的焦点侧重于表现婆媳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二)婆媳关系丑化、夸张化

国产家庭伦理剧的戏剧冲突一般只设置为生活化的冲突,通过大量的矛盾冲突构建婆媳的矛盾关系,并且对婆媳的丑恶形象夸张表现。在当今的国产家庭伦理剧中,在构建婆媳关系这一方面,着重讲述婆媳的矛盾、冲突与斗争,并没有涉及更有正能量的内容,没有向观众传达乐观积极的家庭观念。比如在《当婆婆遇上妈》与《媳妇儿的美好时代》这两部电视剧中,大部分的剧情都是围绕“两位婆婆因为不喜欢媳妇,没事找事、处处刁难媳妇的冲突和矛盾”来展开,使婆婆的形象被夸张丑化。过量的冲突设置会使观众看剧疲劳,也会拉开现实与电视剧的差距。电视剧中,婆婆为对付媳妇而做出的不道德行为也会影响观众的价值观。电视剧太多的负面情节会影响观众的思想,不利于现实生活中和谐家庭的构建。

二、构建国产家庭伦理剧婆媳关系模式的合理建议

(一)创新婆媳关系模式

创新婆媳关系模式首先要塑造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婆媳人物。在构建婆媳关系时,要结合新时代人物的性格,结合新时代的文化特点,将新时代的婆媳关系处理方式及价值观念表现出来。目前的国产家庭伦理剧主要以矛盾和冲突为叙事焦点构建婆媳关系,而忽略了婆媳关系中和谐的部分,并没有体现出新时期真正的婆媳关系。在电视剧《咱们结婚吧》中,杨桃是一个具有新型婆媳文化观念的新时代媳妇,对于婆婆误会给她送被子是“走背字”、因年龄大反对结婚、婚后必须马上生孩子等“刁难”,她主动调整自身的沟通方法,大度接受婆婆的“刁难”,即使非常生气,但耐心倾听婆婆的话,委婉地提出相反意见,言辞不粗鲁。这种敬爱长辈、崇尚和谐的文化品格,相比于那些浮于言表、追求利益的家庭伦理剧,更为可贵。创新婆媳关系,要结合新时代人物的特点,也要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新型的婆媳关系,升华婆媳人物的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