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老年护理基础

老年护理基础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16 09:32:18

老年护理基础

老年护理基础第1篇

【摘要】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人的寿命的延长,对老年人的保健和疾病防治日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名护士,要根据老年病人的特殊心理、生理状态给予适当的护理,调整病人的饮食与营养、睡眠与休息,帮助病人适当运动,保持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和并发症,促进老年病人的康复。

【关键词】老年病人;生理心理变化;护理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也随之延长,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攀升,有分析甚至认为我国将在不久后出现老龄化社会这一社会问题,因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就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当然老年人的体质在不断下降,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自然也就增大,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关注这一群体需要,不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要给他们以最好的照顾,以使他们能够减轻患病的痛苦,促进他们的康复以至于安享晚年。针对当前医护人员在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但这首先要认真分析老年病人各方面的需求,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好这一难题。

1 老年病人的生理变化

1.1 循环机能的变化:老年人最容易出现的循环系统疾病主要是指血液循环方面,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内脏器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器质性病变,比如心脏极易出现供血量不足,心室心房瓣膜受损,心率不齐甚至早搏的现象,血管老化,内壁增厚,极易发生心梗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突发性疾病。

1.2 呼吸功能的改变:老年人的呼吸系统由于常规性的病变和一些个人因素,比如吸烟会导致肺泡肿大,弹性变弱甚至会变硬,相应的肺活量就会不同程度的减小,在气候变化较大以及寒冷的季节就会出现咳嗽或哮喘的症状,加之他们的抵抗力较弱极易发生呼吸衰竭的严重后果。

1.3 消化机能的改变:老年人的肠胃功能减弱会直接导致消化疾病的发生,肠胃消化减弱主要是由于分泌机能紊乱造成的,三餐的不规律是造成分泌机能下降的“元凶”,肠胃疾病一旦形成,很难根治,尽量要保证三餐的规律性和荤素搭配的合理性。

1.4 泌尿系统功能改变:老年人的肾脏功能降低会导致各种泌尿系统疾病,这是由肾小球数量减小引起的,还经常出现尿频、尿急的现象。

1.5 免疫系统功能:年龄的增加会伴随着细胞代谢能力的降低,免疫系统功能依赖于适量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细胞代谢能力下降就会使这些免疫细胞大大减少,造成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严重下降。

1.6 运动系统: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身体锻炼和补充钙质,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等老年病,一旦摔伤难以恢复,甚至会造成骨折的严重后果。

1.7 其它:人体是一台复杂的机器,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工作,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人体某个方面功能的减弱或者丧失,老年人更是如此,某个不起眼的疾病都有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其它并发症,所以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 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

老年人由于身体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机能减退会伴随着心理产生很大变化,比如自己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社会影响等等都大不如从前,所以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加之身体又每况愈下,很容易和医护人员无形中形成一种对立,不愿配合治疗康复,还有由于和年轻人存在代沟而造成沟通方面的困难,极易产生悲观厌世的不健康心理。

3 老年病人的护理

3.1 精神护理:护理人员要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需要,只有他们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护理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这个过程首先需要有耐心,不要让老年病人感到不被尊重的感觉,其次还要做好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要。

3.2 临床护理

⑴饮食与营养:老年人的消化机能下降,肠胃分泌功能紊乱要求饮食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同时要照顾到老人的个人饮食习惯,要多以清淡、爽口的饭菜为主,对咀嚼有困难的老年病人要多吃流食,营养搭配方面要多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脂肪要适量摄入,高脂、多油、高盐的食物避免摄入,每餐不要过饱,烟酒等尽力戒除。

⑵睡眠与休息: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尽量给老年病人制造一个安静、舒服的睡眠环境,病房中的温度、湿度都要控制到位,光照也要充足,要在老人方便触摸的位置设置灯具开关,防止夜间起床发生意外,还要准备一大杯白开水在案头,供夜间口渴饮用,减少下地活动引发意外事故,探视老年病人要多和他们说一些开心、温暖的事情,避免刺激他们的心情,不利于病情恢复。

⑶个人卫生: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汗腺分泌减少,以至皮肤干燥,失去弹性,易于千裂,要保持床褥干燥整洁,避免褥疮发生。要督促、协助病人更衣、洗澡,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

⑷运功:运动和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针对个人体质和不同情况进行,对卧床病人要坚持给予被动运动,如更换卧位,活动肢体.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和肺部呼吸通畅,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⑸预防感染和并发症:加强对病人翻身、扣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让病人多食水果、蔬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医护人员在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都要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告诉他们老年病人的健康注意事项,教育病人家属督促老人养成有规律的起居生活,减少疾病的发生。

4 结语

近年来,老年护理医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老年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有着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并且还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正确的、有效的进行护理,以全面提高老年病人的基础护理水平,尽力使每位老年病人都能安享一个愉快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房秀梅,段冬霞,小林,许志萍.老年病人的特殊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9(2)

老年护理基础第2篇

关键词 老年人 居家护理 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27

介护是对老年人或因身心障碍导致日常生活困难的人,进行专业性援助为基础,从满足被介护者身体、精神、社会各方面要求,确保其成长、进步的健康生活为目标,最终使被介护者能够达到满意的自立生活。通俗地说,介护的理念是指对人的日常生活的护助及照顾,它包含了支援自立生活,实现与一般人一样的生活,维护及尊重基本人权,援助自我实现等[1]。日本是世界上较早开展老年介护服务的国家之一。为提升杨浦区为老服务水平,自2010年起杨浦区卫生局在学习、借鉴日本介护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探索杨浦区老年人介护服务模式,报告如下。

1 问题的提出及其相关概念

中国是未富先老的国家,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30年后,上海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现实:到2008年,上海户籍人口已经连续17年负增长,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21.00%,18岁~34岁人群占24.00%,17岁以下的人口数量只占11.00%,上海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2]。

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主要分为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4个方面。据杨浦区平凉和大桥街道60岁以上老人 “介护式家庭病床居民需求调查”,在3226份有效问卷中,对介护式家庭病床护理服务有需求的有2034份,需求率为63.05%。在需求人群中,生活完全自理的占68.53%、基本自理的占15.93%,需要他人部分帮助的占5.48%,完全需要他人帮助的占3.81%。有80.63%的老年人均为家庭养老,74.00%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可见大多数的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通过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途径来展开,显示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年护理服务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2 杨浦区居家护理的实践

居家护理应包括专业基础护理、心理与人文关怀和生活照顾。借鉴日本介护理念,杨浦区探索了实施了“沪东模式”即家庭病床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和“大桥模式”即项目化介护式护理服务模式。介护服务流程分3个步骤,见图1。

1)老年介护服务需求评估。建立“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等级评价标准是介护服务计划制订和实施的首要步骤。通过老年介护服务需求评估,可以对被服务老人的身体、心理、自理能力、智力状况等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以便根据老年人的不同身体状况,确保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得到合理的照顾。

2)提供社区老年介护护理服务。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杨浦区分别为320名患者提供了老年介护服务,以医学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为居家、患有慢性疾病和疾病后遗症、独立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心理和人文关怀服务;并通过示范带教,使家人或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学会专业的、非创伤性的、个体化的基础护理技能,成为既掌握一定专业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介护员”。具体模式分为“家庭病床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和“项目化介护式护理服务模式”。

家庭病床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即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由专门护理机构派出“介护员”,上门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与医院护理模式相同的医疗护理服务。“介护式”家庭病床服务团队由医生、护士、康复师和护工组成,他们进社区到患者家中提供基础护理,为他们换药、输液、验血、注射、协助进行康复训练,并经常随访病情变化和进行及时干预。

项目化介护式护理服务模式采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非政府公益性社区护理服务站合作的模式,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目前医疗卫生机构无法满足的、多层次的、公益性延伸健康服务,从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与基础护理的服务链。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的专业护士外,“介护员”都曾当过家政人员、医院护工,他们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且获得上海红十字会介护培训上岗证。“介护员”为不便去医院的患者进行输液、翻身、压疮、口腔等基础护理,此外还将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及日间看护服务。如果有需要,还将提供临终关怀的服务。

3)服务效果评价。结合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特点,充分考虑影响家庭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如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环境条件、工作时间等,研制适用于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介护式家庭病床服务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估有科学正规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介护式护理服务的质量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服务的及时性、举止言行、服务技术、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等。并作为分配和继续聘用的依据。

3 体会

3.1 居家护理呼吁社会更多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尽管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机构养老护理仍然是杯水车薪,完全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护理需求。由于中国地方大,老年人口多,鼓励老年人居家护理和社区养老无疑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居家养老”的发展,一定要坚持“政府主导,卫生唱戏,社会参与”的原则。政府主导是当前推进老年“介护护理服务”工作的关键因素。同时,要积极培育社区“介护员”队伍,发展为老服务社会志愿者,动员、组织和引导社会志愿者加入为老服务队伍,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的公益。在条件成熟的社区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养老服务,发挥他们在社区老年“介护式”护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在确保享受低保老人、独居老人、重点优抚对象、空巢老人、有突出贡献的老人护理服务需求的同时,为其他社会老人提供有偿和低偿的“居家养老护理”服务。

3.2 合理调整居家护理收费价格

合理的居家护理收费是“老年护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居家护理收费价格要区别于机构护理的价格,要充分考虑护理人员、介护员和其他医务人员上门的时间和出行成本,适当提高居家护理的收费价格,是调动居家护理服务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之一。目前本市家庭病床收费和上门护理收费价格远低于成本,且目前家床的基础护理费不列入医疗保险项目中,不利于推广居家护理工作。

要拉开居家护理与医疗机构护理的自费承担比例,让更多老人接受居家护理。要建立居家护理的合理经济补偿机制,加大政府的基本投入、将其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并提高其限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3~6]。

3.3 发挥社区护士在介护服务中的骨干作用

居家护理必须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目前公立护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人员编制的限制,已经很难承受居家护理的工作。解决上门护理的人力资源难题,可通过聘用刚退休的护士作为护理人员来解决,她们护理技术较好,有丰富的护理经验,搭配通过培训的医院护工、家人和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作为“介护员”,组成居家护理团队,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居家护理工作由公立医疗机构承担,更能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居家护理团队由各区护理医院统一管理,有利于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且更有利于双向转诊(医院―护理院―家庭、养老院)。将家庭与养老机构和护理机构结合成为联合体,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3.4 注重社区介护服务队伍的培养

发展社区介护服务“介护员”的培训至关重要,因为绝大多数的介护服务全由他们完成。介护员的规范化培训,一方面要结合大专院校护理教育,积极开展社区介护工作人员的师资培养;另一方面要扩宽培训渠道,开展社区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社区护士师上岗资格制度。社区护士再进入社区和家庭,广泛开展家庭人员和志愿者护理技能的培训,使有老人护理需求的家庭人员和志愿者都能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都能成为基本合格的“介护员”,从而保证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更适应上海的实际情况,同时保证工作开展的质量。

3.5 不断完善老年人介护服务的各项制度

建立适合国情和上海市实际情况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等级评价、收费标准和筹资补偿机制。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情况和实际服务需要确定介护服务内容,既满足需要居家护理服务对象、尤其是处于经济弱势群体老人的护理服务需求,同时防止居家护理服务出现“高需要、低利用”的现象[3]。

研制适用于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估有科学正规的依据。在此基础上,不断规范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标准、收费价格,使介护式居家护理可持续发展,不断适应社会老龄化对社区卫生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 熊仿杰,袁惠章.老年介护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4-16.

[2] 张勘,董伟.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的现况和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9):48-52.

[3] 孙敏,刘丹萍,李宁秀.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492-511.

[4] 陆燕飞,邵宝蓉. 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价值和改革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9):478-479.

[5] 杨柳,吴涛,张菊英.我国 家庭病床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6):821-822.

老年护理基础第3篇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2亿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全国人口净增长约10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就将突破3.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社会负担加重;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高职护理院校作为我国医护类教育事业的一份子,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的任务,因此为了积极营造健康老龄化的条件和环境,我们高职院校要扩大护理教育规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加快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的状况,适应老年护理市场的需求。

一、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养

老年护理强调如何维持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促进老年人自我护理的能力,同时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最直接的援助和支持。因此我们还需要培养以老年专科护理技能为首的12项专业能力:老年专科护理技能,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获取新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老年人健康评估能力,自我防护能力,针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及电话咨询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建立健康档案的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调研与科研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仁爱之心,热爱护理事业,遵守法律法规,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要,能按照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老年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二、老年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在护理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和专业培养目标,在引进国际护理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职生源特点,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我院校构建与国际护理理念接轨、体现护理特色的“三线并进、三能合一”的课程体系。

1、“三线”的平台为职业道德、人文知识和护理礼仪与人际沟能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公共基础课程;2、纵向并进的“三线”:(1)职业知识线:按学生认知规律与后续发展,设置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或专业特色、专业拓展等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成人护理一、成人护理二、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2)职业能力线:遵循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技能训练由单项到综合、从校内仿真实训到医院实习,形成“通用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和综合护理能力”逐渐递进,最终达成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三能合一”。(3)职业素质线:通过课内加强护理人文课程比重、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医院文化熏陶、职业认知、5.12护士节系列活动、社区服务、社团活动、自愿者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将护理人文精神、职业素质的养成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评价与实施

基于院校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护理人才为目标,确立了“重人文素质、厚专业知识、强职业能力、精技能应用”的人才培养观,构建了“德能并进”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创新了“院校融通、做学教一体、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护理系2013年开始招收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学生,本专业的学生在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三线三能”课程体系基础上,以对接临床老年护理工作程序为导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实施“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明确了老年护理专业能力要求,达到了“通用护理能力、老年护理能力和综合护理能力”的逐渐递进,最终使学生达成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和老年护理能力,实现“三能合一”。

四、前景展望

老年护理基础第4篇

关键词:护理带教;问题为基础;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中,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实践对医护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在护理带教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能力和性格不相同,教学结果也不相同,因此在临床护理带教中,有很多种带教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主要是围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本文选取2014~2015年护理实习学生60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临床护理带教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4~2015年在我校在校的60例护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学生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代交方法。实验组学生的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5±1.4)岁。对照组学生年龄在17~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1.7)岁。两组学生在年龄、学历和成绩方面无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1)实验组带教。为实验组学生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老师先备课,将课程中的病例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然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老师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得出结论的小组可以向老师进行汇报,最后老师进行解答和归纳总结。例如脑卒患者,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脑卒的概念,发病率、致残率,发病因素等问题[1]。老师才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最后得出最终的答案。老师将不同小组的知识进行汇总后,给予学生鼓励,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和补充以及纠正。(2)对照组带教。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为主,学生在课上听讲,例如老师讲解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护理等等,护理病历的书写,讲解其具体格式,如何提出护理问题,找到依据,制定计划等。

3、评价标准[2]。实习最后一周,对学生进行护理知识和护理病历书写的考试,向实验组学生发放教学的调查问卷。

4、统计学标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

二、结果

1、两组学生成绩比较。实习最后一周,对学生进行护理知识和护理病历书写的考试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2、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向实验组学生发放教学的调查问卷,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满意27例,满意率90%,是否主张推广教学为24例,占80% 。

三、讨论

老师将课程中的病例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然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老师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得出结论的小组可以向老师进行汇报,最后老师进行解答和归纳总结。例如脑卒患者,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脑卒的概念,发病率、致残率,发病因素等问题。老师才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最后得出最终的答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极大优势,值得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基础第5篇

关键词: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老年患者;应用

随着医院等级评审、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医疗护理模式也发生了转变,护士的职能逐渐扩大,从以往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这种特色护理便是护理模式的创新改革。即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是指管床的责任护士对所分管的患者全面负责,包括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等。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发病率成上升趋势。我科为老年病内科,患者多高龄,老年痴呆、反应迟钝、情绪不稳定等对家属或陪护过分依赖这也给护理工作也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医院也成立了配送中心,做好外出配送工作等辅助工作,将护士还给患者。这时护士不仅只做好一般治疗护理,同时还要将患者看作一个整体,将基础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尽可能减少陪护,并最终实现无陪护的护理模式,其目的在于减轻患者及家属负担、减轻社会负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1]。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者均来自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干部病房离休老年患者,共90例。其中男72例,年龄60~90岁;女18例,年龄65~75岁。所有受试者均被详细询问现病史、过去史、婚育史、家族史等,并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全身检查,行肝、肾功能指标检测。

所有的研究都得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的批准,所有的受试者都签有知情同意书。

1.2科室、医务人员情况 编制床位100张,医护人员26 人,护理人员13人;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4人,副主任护师1人。

2 方法

2.1分组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进行比较。对照组给予以往功能制护理,实验组给予特色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将护理组分为两组,每人管床6~7人.责任护士包干患者的各项护理内容具体如下:入出院健康宣教,入院评估,基础护理包括保持床单位整洁,口腔护理、皮肤、毛发护理,饮食护理,防褥疮护理,大小便护理等; 专科护理包括静脉置管护理,留置胃管护理,留置导尿管护理,各种引流管护理,呼吸机护理,监护仪护理,血糖监测及护理等;一般治疗及护理: 静脉输液,静脉注射,肌内、皮下注射,特殊治疗,出院随访等,由包干责任护士负责落实。

2.2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在护士长带领下我们统一认识、明确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精读标准、参观学习等方法让大家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调动积极性,现身说教并换位思考,运用品管圈及头脑风暴等科学管理方法,集思广益每人发言认真思考自身的职责和义务。针对我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3提出要求优化各班流程 我科床位数为100张,护士13人,将护理组分为2人一组,每人管床不超过8人。护士长根据能力、水平、工作年限、职称、经验分层次使用,按新老搭配的原则,每组由一名高年资业务能力、责任心强的搭配低年资护士,分组包干责任到人,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做好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如责任护士不在班时由另一名护士兼管,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不间断连续的护理。

2.4营造人性化的休养环境 服务设施的温馨化可创造良好的人性化服务氛围,营造一种充满人性的、人情味的人文环境,关心患者、尊重患者,提供温馨、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能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同时病床之间拉上一块布质隔帘以保护患者隐私,卫生间放一卷干净的卫生纸,使患者倍感亲切,有宾至如归的感觉[2]。

2.5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调整护士排班模式 选拔有5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小组长,中午班、夜班各增加1 个人,每人分管患者不超过8例,对所分管的患者实行包干制。从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以来,护理部简化了护理文书的书写,采用交班报告和危重护理记录单形式,护士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实行床边实时书写护理记录,纠正了以往坐在护士站书写交班的局面。改变"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夯实基础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3]。

2.6全面细致的临床护理观察 由于患者大部分是离退休的老同志,老同志的护理要求比一般人员要高。如一身多病,活动能力受限,缺乏信心。针对这些情况,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体贴、关心患者,又要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提高自信心。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每一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心理变化,为医生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2.7体现特色护理 针对老年人特殊生理、心理、病情的特点 规范护理人员的语言和行为,沟通时要化繁从简、态度和蔼耐心、说话声音大而慢、认真倾听诚挚交谈尊重老人、鼓励家属适当陪伴参与,可采取图文式健康教育和语言功能训练。①心理护理:以往心理护理流于形式不够深入,可将其展开分为阶段针对性如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时、恢复期的心理护理、危重期的心理护理、出院时的心理护理等,视患者如亲人般真诚地呵护。②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估、生活护理、预防和功能锻炼。③对老年痴呆的患者护理人员尽可能地使用护理手段进行心理援助,遇到沟通难以建立的老人,非语言疗法护理人员用微笑的表情安抚、按摩以及让老人听音乐、看自然景观等方法使之情绪稳定。

2.8 责任包干制护理的执行和监管 由科室护士长负责完成,每日晨交班前护士长进入病房,听取了解患者的情况,征求其对护理的意见和建议,查看护理文书记录内容,各班次护士对护理包干任务完成的情况,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生活护理等如卧位是否合适、皮肤是否有压疮、患者治疗完成的情况、各种引流管道是否通畅。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每周组织护理小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对每一个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护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落实进行评价,对此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整改评价,及时发现护理中的不足和漏洞,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指标数据输入excel表格,再通过SPSS 13.00软件进行分析,剔除奇异值后结果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P

4 结果

4.1两组基础护理完成率、基础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实验组45例,基础护理完成43例,完成率95.6%,基础护理满意42例,满意度93.4%;对照组45例,基础护理完成41例,完成率91.2%,基础护理满意39例,满意度86.7%。实验组基础护理完成情况率和基础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4.2两组综合满意度、护患纠纷投诉、护理质控评分比较(见表2) 经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基础护理完成率、基础护理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护患纠纷投诉、护理质控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该方法有效。

5 讨论

护理部定期下病房对优质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患者能说出责任护士姓名、药物作用、健康指导等,责任护士掌握患者"十知道"-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措施、饮食、心理、阳性检查结果情况进行检查,检查1次/w,每次选择2名Ⅰ级护理患者、2名2级护理患者、2名3级护理患者,统计患者说出责任护士人数及责任护士回答"十知道"满分人数。结果显示我们实施了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的创新护理模式,特色是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专人护理保证了护士能够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连续性的整体护理,做到了各项护理操作标准统一、规范有序,避免了换班所致对掌握患者病情程度有差异的状况,与常规的功能制护理模式相比较能够做到主次分明、实施有序,使繁杂的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后,护士加强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及健康宣教,增加了对患者全面的照顾,做好了影响满意度测评最关键的内容--态度与沟通的工作,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明显提高,受患者点名表扬的责任护士也明显增加。老年人护理是夕阳事业的朝阳产业,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双手,为老年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为他们提供最适合老年患者的特色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晓伟.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 :5-7.

老年护理基础第6篇

[关键词] 老年护理学趋势现状调查对策

老年护理学是以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强调保持和恢复、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由急、慢性疾病引起的残疾,实现老年机体的最佳功能,维护生命的尊严和舒适[1],在应对全球老龄化趋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6年,福建省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331.6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0.17%,表明我省已步入老年型省份。据预测,我省未来50多年的老年人口比重将快速上升,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1309万人[2]。本研究对福建省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力求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我省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和工作模式,为制定我省老年护理学科发展规划及老龄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1老年护理学科发展概述

1.1 国外发展概述

老年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确立于美国,自1900年至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确认专业地位、开展专业护理理论及科研研究以指导专业发展、护理实践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发展老年护理高等教育、培养多层次人才梯队的重要历程[3],老年护理学科在发达国家日益成熟、完善。

1.1.1 “健康老龄化”成为老年护理目标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老年健康护理原则提出:老年健康计划将以健康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最大程度地为老年人改善健康状况、功能水平和生活安排[4]。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维持老年人的最佳功能状态,缩短照料时间,提高生命质量,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1.1.2 以社区为基础,不断拓展老年护理服务内涵

国外许多国家的社区护理已取得良好的发展,不少国家社区护理已有专门的机构,为老年人健康护理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老人保健设施成为社区的中心设施[5]。并配备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最大程度地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1.1.3 老年护理专科人员的角色和功能发展

史顿预测老年护理专科人员可扮演5项照顾角色[6]:安养院病人的照顾管理者,身体、心理及功能健康评估者,老人基层照顾提供者,合作或独立开业者,从事护理与科技合作的临床研究者,并具备12种功能[7] :能应用多种方法做决策;能管理老年病人护理;能与其他医疗护理活动协作,使老年护理工作达到积极的效果;为其他同事和医疗护理小组提供支持及促进发展;人力与物力资源的管理:从事伦理的护理实践;倡导和保护老年人的权利;从事促进老年护理发展的实践;发展老年医疗与护理间的关系;完成专业的护理要求;提升自身向护理专家方向发展;老年护理必须与法律和道德相符合。国外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学位水平已达学士和硕士,能有效承担起老年护理的专业实践和教学科研。据资料统计,美国社区护士中具有学士以上学位者44.3%,2000年,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的护士达到了11.6%,远高于医

* 第一执笔人:姜小鹰,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院护理人才结构中 7.6%的比例[8]。

1.2 国内发展概述

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空前的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传统的养老方式面临巨大的考验:家庭养老方式由于“4-2-1”家庭结构的普及和“空巢家庭”的增加而受到严重冲击;个人自我养老由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高发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实现;社会支持系统也因养老保险和养老机构的不足而不能充分满足中国老龄化人口的需要,这一形势给护理专业在老年卫生保健行业中担当主要角色提供了巨大的机会[9]。研究老年人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健康需要,充实和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实施高品质的照护并评价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在人力配备、政策指引、机构发展、国内外交流、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对老年学科的支持,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开始了崭新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形成了包括老年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生活照护及以心理护理和家属护理为主的临终关怀等功能较完整的服务体系,着重发展社区和家庭老年护理,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护理、咨询,系统检测并随访社区内的“高危老人”,推行家庭病床,建立家庭急救呼叫及转诊网络系统,加强家庭成员的救助能力,努力完善以专业护理人员为主导,集预防、保健、康复和娱乐为一体的社区老年护理模式。老年护理专业理论开始与临床医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应用心理学有机结合,从传统的照护转变为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健康促进,内涵不断更新扩充,老年护理专业队伍逐步形成,在应对中国老龄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护理学科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核心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较薄弱。上世纪末,中华护理学会倡导发展老年护理学科,并成立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老年护理学仅在几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课程,专业老年护理机构仅在上海、天津等地成立[3]。此外,固有的观念、模式,护理保险制度及综合化的护理价值评价体系仍未健全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因而需要我们积极借鉴国外老年护理的发展对策,加强在综合化护理教育改革、系统化护理理论实践、多元化护理需求、合理化护理效益分析、企业化护理经营模式等关键领域的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学理论和管理机制,在现有经济条件下真正保障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实现健康老龄化。

2福建省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现状

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提出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立足于社区的老年护理,并积极拓展服务范畴。在这一纲要的指导下,福建省护理学会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对福建省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信函及访谈的方式对福建省70所二级以上医院及38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调查。调查表参照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我省实际自行设计,经专家咨询并予以修订后,形成正式的“福建省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调研表”,由资源基本情况、老年护理工作状况(包括慢性病管理、心理咨询、康复、预防、临终关怀)、老年护理科研教育需求三部分内容组成。调查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10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为98.1%。资料收集完成后进行整理并统一编码,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电子表格建立的数据库后,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 福建省老年护理单元及专业人员配备情况

按照老年护理活动单元必须满足安全无障碍的标准,共有83.96%(89个)老年护理单元达到无障碍标准;90.6%(96个)能满足双向转诊需求。表明我省老年护理基础设施能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如表1所示。接受调查的单位老年护理人员一般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看出,从业人员的年龄构成偏大,学历,职称偏低。

表1被调查单位基础设施达标情况(n=106)

项目 调查单位 构成比

达到无障碍标准 89 83.96%

能满足双向转诊 96 90.6%

2.2 老年护理项目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各调查单位老年护理专业人员以基础护理治疗如输液、肌注、换药为主。开设康复、临终关怀、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比例较低,分别为27.3%、22.1%,9.6%,见表3。

表3被调查单位老年护理工作开展情况(n=106)

项目 单位例数 构成比(%)

基础护理治疗 106 100

慢性病管理

糖尿病 88 83.0

心血管疾病 69 65.1

脑血管疾病 56 52.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5 33.0

肿瘤 31 29.2

康复 29 27.3

临终关怀 23 21.7

心理咨询 10 9.4

2.3 老年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和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在老年安全管理、老年疾病预防及专科护理知识方面,各有97家、86家单位表示熟悉,各占91.5%,81.1%,在老年医学和护理新进展、老年康复与保健方面的知识有需求的单位各有95家、81家,各占89.6%、76.4%,如表4所示。

表4老年护理专业知识熟悉和需求调查(n=106)

项目 熟悉 需求

单位例数 构成比(%) 单位例数 构成比(%)

老年医学和护理新进展 11 10.4 95 89.6

老年疾病预防及专科护理 86 81.1 20 18.9

老年康复与保健 25 23.6 81 76.4

老年心理与评估 53 50.0 53 50.0

老年沟通与交流技巧 36 34.0 70 72.0

老人安全管理 97 91.5 9 8.5

家庭病床管理 62 58.5 44 41.5

临终关怀技巧 57 53.8 49 46.2

老年患者陪护人员教育 34 32.1 72 67.9

2.4 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的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单位认为提高待遇、保障体系的健全、管理科学化是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的首要需求,见表5。

2.5老年护理科研现状及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近3年来仅有5家单位获老年护理科研立项,占4.7%,均来自于医院;参加调查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无老年护理科研立项。大部分单位认为应着重开展老年护理科研的方向如表6所示。

表5老年护理专业发展需求情况表(n=106)

项目 需要 构成比(%)

政策、资金扶持 101 95.3

社会保障及养老保险体系的健全 104 98.1

完善设施建设 97 91.5

提高待遇,培养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 106 100

能提供持续 89 84.0

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104 98.1

媒体的宣传 76 71.7

表6老年护理科研方向需求情况 (n=106)

项目 需要 构成比(%)

老年护理人才专业化培养模式研究 85 80.2

老年护理与养老保险的互动研究 97 91.5

推动社区,家庭老年慢性病护理的相关研究 93 87.7

控制感染,减轻疼痛,改善睡眠等领域的护理新技术应用研究 104 98.1

提高老年心理应对,促进家庭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 81 76.4

2.6 老年护理教育现状及专业能力需求

调查显示,有87家单位认为老年护理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占82.1%;有93家单位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应增加老年护理课程比例,占87.7%。大部分单位认为应加强提高专业能力的具体项目见表7。

表7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养需求情况表

项目 需要 构成比(%)

专科护理技能 96 90.6

获取新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 92 86.8

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79 87.4

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 86 81.1

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91 85.8

针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及电话咨询的能力 74 69.8

应用计算机建立健康档案的能力 61 57.5

自我防护能力 87 82.1

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95 89.6

组织与管理能力 73 68.9

调研与科研能力 77 72.6

3讨论

3.1 构建老年护理专业合理的人才梯队

本次调查发现,从事社区老年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临床对护士体力和耐力的客观需求,使得年龄偏大的护士往往退居二线,从事社区老年护理工作;同时由于年轻护士对社区存有种种思维定势,如社区待遇低下、职称评定困难、工作单调、医疗条件差等,使她们更倾向于到综合医院发展专业技能,必然导致社区护理队伍年龄偏大。为解决社区护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利用医院的护理技术、人才资源和高等院校的教育优势开展培训及继续教育,建立社区和医院之间的长期协作关系,制定综合医院―社区服务机构护士双向轮转制度,让社区护理人员轮流到综合医院实践,获取先进和规范的护理技能并应用到社区医疗[10]。同时,综合医院的年轻护士轮转到社区,也可弥补她们在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技能上的不足,并指导社区护理人员的临床技能。如此循环,能改善社区护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技能单一的现状,让临床和社区护理人员都接受到全方位的专业训练。

3.2 老年护理专业队伍应加强在岗培训

本次被调查单位中,91%的老年护理人员为大专或以下学历,其中大专43.4%,中专47.7%。大专学历所占比例要低于成都市的52.6%、深圳市的64.5%,黑龙江省的74%[11]。调查同时发现,各单位老年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以完成常规护理为主,她们倾向于掌握一些护理基础知识,而心理护理、沟通和临终关怀技巧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欠缺,同时对康复、专业新进展的知识了解较少,老年护理队伍整体存在学历低、知识面窄、护理观念陈旧的问题,而丰富的理论基础却是保障多功能护理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12]。可参照国外老年护理教学模式,遵从“必需、实用”的原则[10],规划不同层次护士的课程设置和达标要求,如:中专学历的护士强化预防保健、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等内容;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则深入学习护理科研方法、社会心理学、行为医学等高级课程,营造多元化培训方案。各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条件选择适应的人员培养方式,比如岗位培训、进修、学历教育、学术交流等途径,让护士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养,锤炼思维能力,真正成为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

3.3 多方协作,加快专业化进程

本次调查显示,83.96%的单位能为老人提供无障碍环境,90.6%的单位能为老人双向转诊服务,基本保证了老年人的安全和基础医疗需求。但91.5%的单位认为基础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开展康复、老年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的单位比例低,分别为27.3%、22.1%、9.4%,而开展这些项目则需要相关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及专业人才的充实。目前福建省老年护理专业发展受资金、保障制度影响,老年护理人员存在待遇低、晋升受限等问题,导致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定。应借鉴国外经验,多部门协作,从资金和政策进行大力扶持,以形成设施完整的服务网络,为提供全面、持续、方便迅捷的老年专业服务奠定物质基础;提高护士待遇,赋予护士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职权[13],以保障各项护理活动正常运作。可选派人员赴外培训,学习并借鉴国外的护理管理模式,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逐步摸索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以提升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地位,特别是加大对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加深外界对社区老年护理工作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以社区为基础不断拓展老年护理服务。

3.4 以人为本,促进老年护理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本次调查显示,98.1%的被调查单位认为管理的科学和规范化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管理者应根据人员的性格特点和特长,分层次、分等级使用护理人才,进行科学管理,达到人尽其才,以适应老年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护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实践中,了解护理人员需求,制定出满足护理人员需求的管理激励机制,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推行全科护理教育,普及老年护理保健知识,如家庭照顾、老年病学、老年心理、社区护理、老年营养等。积极引导护理人员树立以老年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尊重老年人,推行人文关怀和温馨服务,真正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照护,体现学科的价值。

3.5 促进老年护理学科研究,提升专业水平

本次调查发现,我省老年护理科研立项少,在过去几年中,我省的老年护理科研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在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研究,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疾病预防、社会环境、家庭关系的研究,老年疾病预防以提高生活质量的研究,老年人多元文化护理研究等领域取得进展,填补了我省甚至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推动了我省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但是老年护理专业在教学模式、与相关体制的互动研究、老年护理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家庭社区护理模式的研究等领域有待进行更多深入的探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对这些重点领域的研究在经费上予以支持,设立老年护理科研专项基金,建立护理研究室,创造良好的护理科研环境,成立科研指导小组,加强护理科研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培养科研骨干。强化护士信息意识,提高护士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以科研带动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在这里,以大学为平台,汇聚和引导老年护理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实践和研究,不失为有效的途径[9]。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多年来致力于老年护理领域的研究,倡导多学科合作,拥有充足的研究条件(包括专家、研究环境和经费支持),可以此为依托,为护理人员与其他相关专业人士在专业领域方面进行良好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3.6 提高老年护理师资水平,改革课程设置

本次调查显示,82.1%的单位认为我省老年护理师资队伍薄弱。由于我省老年护理教育起步晚,直至1999年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开始培养老年护理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设置本专科《老年护理学》课程,我省老年护理教育才正式拉开帷幕,目前已经开始了老年护理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因此,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富有改革意识且立志于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老年护理教育目标的实现[14]。首先,在筛选老年护理教师时,必须评估他们的学历、工作与教学经验。专任教师应具备护理本科以上的学历,有丰富教学经验,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14];其次,进一步完善师资培养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学术交流、课题讨论、专业培训及基层调研的机会,以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经验,并加强教师业务的考核,给他们适当施加压力,促进自身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保障教学质量;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活泼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制定流行病调查、预见潜在问题、应对紧急事件等培养计划,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提高。调查结果显示:专科护理技能、应急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沟通能力等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同时根据史顿对老年专科护理人员角色和功能的界定,专业决策、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心之一,因此必须优化整合课程体系,适当增设应用性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的内容,并注重实践,加大教学实习基地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从软件和硬件入手,全方位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

3.7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发展多元化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相关研究表明,老年护理涉及多个层面,只有利用家庭资源,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与医院紧密联系,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作用,将家庭、社区、医院、机构、政府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整合起来,形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才是适应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模式[15]。通过建立全省老年护理信息平台,实现多个专业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能为决策提供可借鉴的信息和数据,同时增进交流协作,是发展这一模式的有效路径之一。

4小结

老年护理专业作为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21世纪的中国老龄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保障体系、培养专业人才梯队、提高科研及教学水平等核心领域进行努力和探索,将进一步促进我省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推动健康老龄化进程,真正实现卫生部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林子利.福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对策[C].老年学论文集(三):1-7.

[3] 王玲.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引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4):12-14.

[4] 姜雅莲.澳大利亚的社区老年护理保健[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4):243.

[5] 陈竞薇摘,邹元植校.日本老年护理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12):574.

[6] 卢秀美,许淑莲,等.现代护理实务全书[M].深圳: 海天出版社,1998,4:991.

[7] Traynor,petency Standards for the Advanced Gerontological [J]. Nurse,Sydney:John Thrift Publishing,2000.

[8] 闫红,刘书文,宋永慧.浅议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3):166-167.

[9] 万宏伟,于放,Ann Kolanowski.探索中国老年护理之路[J]. 现代护理, 2007, 13(4):195-297.

[10] 邓静.重庆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19.

[11] 阎红,朱丹.成都市社区护理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6, 23(21):62-63.

[12] 沈慧霞,冯正仪.国外医学院校社区护理专业教学情况简介及建议[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4):34-35.

[13] 方玉桂,杨玩华.我国内地社区护理的困扰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8):66-67.

[14] 王家骥,刘义海.深化医学教学改革为社区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76(2):93-95.

[15] 文强.我国城市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 2008:40.

课题组成员:

1、姜小鹰,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2、郑翠红,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3、许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4、李红,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主任护师。

老年护理基础第7篇

【关键词】 社区护理;护理质量;护理需求

社区护理是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集中体现。社区护理也方便社区居民在熟悉的环境就医,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控制能力和自我支持能力,易于密切护患关系,增进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加强护士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素质。社区护理的开展利于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增加健康知识,更利于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诊断、早期治疗和收获良好的疗效[1]。但我国各地区社区护理发展程度尚不平衡,还存在很大差距,如何真正使社区护理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节省医疗经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目前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

1 研究资料

选取本社区4个居委会随机抽取3个,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60户,共抽180户,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居民对社区护理质量的评价、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进行调查。接受问卷调查居民年龄在24~80岁之间,中老年人比例偏高。家庭平均常住人口3人。受访居民12户为单身户家庭,占6.7%,其它为非单身户家庭,占93.3%;三代同堂的家庭为59户,占32.8%,与成年子女分居的老年家庭为45户,占25.0%;单亲家庭为7户,占3.9%;目前无孩子年轻夫妇家庭有8户,占4.4%。居民受教育程度多为高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社区居民职业分布广泛,但以工人为最多,其次是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由于样本总体年龄偏高,其中离退休人员、普通工人和打散工人员比例非常高。

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自制,其中社区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进行常见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以及护理人员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2,3]。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包括常见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180户研究对象自愿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回收164份。回收调查问卷后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社区护理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对社区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评价超过50%的社区护理中护理人员“经常做”的服务有5项,疾病护理方面的老年慢性护理(56.1% )、上门基础护理(53.1% )、护理咨询(59.2% ),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54.3% ),健康促进方面的环境卫生宣教(51.2%)。对护理人员评价“熟练”的服务有3项,疾病护理方面的上门基础护理(57.3% )、护理咨询(53.0% ),健康促进方面的环境卫生宣教(53.7%)。

3.2 社区护理需求问卷调查

对社区护理需求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所开展的各项服务中,前五位项目为:疾病护理方面的传染病消毒隔离指导(92.1% )、老年慢性病护理(88.4% )、上门基础护理(84.8%),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90.2%)和儿童常见病预防宣教(85.3%)。

3 讨论

与国外社区护理相比,我国社区护理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处于摸索和初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模式单一,规模小,社区护士紧缺,学历偏低,培训不足,缺乏全科护理的理念等,这些制约了社区护理的发展。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应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明确居民需求,可以更多便利的社区护理服务。从对社区护理质量和护理需求调查结果来看,社区护理质量尚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社区护士还未拥有足够的相应护理知识和经验。可以看到社区卫生服务深受广大老年患者的欢迎,特别是老年慢性病护理,护理咨询,上门基础护理。但也能看到一些社区居民的观念跟不上,认为社区医院应提供无偿服务,对社区护理缺乏热情和理解。为了更好的发展社区护理,建议社区护理人员树立强烈的责任心,社区也尽可能为护理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培养全方位、多层次、高起点的复合型护理人员,以适应社区卫生工作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赵秋利.社区卫生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25.

[2] 汤哲,方向华,项曼君.北京市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 (8):464469.

老年护理基础第8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病;满意度;新举措

老年消化科经过长期的筹备工作,于2011年2月成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为了做好该项工作,病房成立了以学科主任和科护士长为主要领导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控制小组,病房也成立了基础护理工作小组和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并召开动员大会,通过讨论初步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活动启动进度表,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活动主题,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探索符合我科实际的护理服务模式,确保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努力争创"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单位"。

1 临床资料

本科共有72张床位,收治范围为老年消化类疾病及相关常见疾病。现配置护士28人,护士长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护士20人。

2 特点分析

2.1 病情复杂,诊断多 由于患者的高龄化,身体各项机能衰退,各系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其临床诊断较多且病情变化快。心功能不全、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脑梗塞后遗症等均为老年患者常见病。

2.2独立生存能力较差,需要人陪护 由于年老体弱,患者的独立生存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消减,多伴有其他诸多慢性疾病,为了确保其生活质量,需要时时刻刻有人陪伴看护。

2.3住院时间较长 因为本科患者的高龄化、病种多、病情反复,因此很多病患是反复多次的入院。甚至有的病患因为病情需要在本科长年累月的住院,这也是很常见的。

2.4 常伴有危重疾病抢救。老年消化科尤其常见上消化到出血需要抢救的患者,这样危重护理工作内容加重,文书书写加重,巡视病房时间增多。

3 存在问题

3.1临床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护理内容的复杂性要求有更多的护士来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包括入、出院指导,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治疗护理及安全教育等一系列工作内容,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其次就是由于客观原因包括进修学习及病产假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的护理人员相对更加的紧张[6]。

3.2 部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不到位,对优质护理服务内容不了解,或不认同,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

3.3护士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需要提高,不能主动的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被动的执行医嘱。

3.4临床护士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科室工作的流程及操作指南早已完备,由于新进护士的转科频繁,很多护士不知道专科的相关知识、操作流程及遇到病情变化如何处理,导致了工作的疏忽。

3.5 患者及家属对创优工作理解的偏差。部分患者及家属认为既然是创优工作,护士就应该完成所有的事情。其实有些工作只需要护士协助家属完成的事情,但家属不管认为应该由护士完成,造成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相互不理解。

3.6 护理工作量增大。工作量增大包括护理文书的书写,配药,患者出入院办理,拿药及总务事情增多导致床旁时间不够,以及护士巡视病房时间不足。

4新举措

4.1护士工作方面

4.1.1实施护士的岗位管理 学习护士岗位管理制度,并落实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4.1.2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 狠抓晨晚间护理质量,重点落实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

4.1.3进行护理文件书写的改革 简化护理文书,缩短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4.1.4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 改进办理出入院手续流程,提供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

4.1.5拓展服务内涵,倡导人文服务: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丰富工作内涵,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4.1.6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护理质量管理 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考核标准,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4.2重视心理护理,增进护患沟通 针对本科是以老年人居多的具体情况,因而老年患者难免会有孤独感、落寞感。生病入院后,对疾病的无能为力,使其又有焦虑、抑郁、失望等悲观情绪。再者,由于本科患者的特殊身份,其渴望被尊重、被重视[1]。因此,要加强护患沟通,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本科增加了人力资源配置,改变了一贯的排班模式,采用APN排班,使得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年人进行沟通。而良好的沟通是提供心理支持的基础,良好的沟通能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同时重视情感支持。良好的情感支持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感,促进疾病的康复。因此,护士们要始终面带微笑,用真诚的态度,耐心的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需要并给予帮助,及时排除不良情绪。并且通过有效的沟通、细心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3]。

4.3 加强健康教育,提供更全面的知识 于日常的工作中,护士们定期对患者们就专科疾病进行相关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的宣教,并且每月发放健康教育需求表。对于同一个宣教内容可以反复多次的向患者宣教。此外,本科还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以多媒体方式对所有在科老年人进行健康知识授课,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得到了病患及其家属的认可[2]。

4.4 陪护的管理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有更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因此陪护应协助护士进行各项操作。 总之,现在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日益重要。而本科老年患者身份特殊,为人民、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应该受到每个人的尊重,护士更应该确保其生活质量。通过对本科患者的综合分析,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本科有针对性的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多元化个措施提高患者满意率,为每位病患创造了更好的就医环境,营造了更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病患们的身心健康。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至今,护士用一言一行见证了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的升华。如今走进病房,可以看到护士们愉快的在自己负责的病床前与病患们开心的交谈,进行各种疾病的护理指导。现在,护患之间没有了隔阂,多了份亲切。当然,我们现在只迈出了一小步,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相信会做的更好,医患关系会更加和谐[5]。

参考文献:

[1]林宏燕,吴军.军队离退休干部疗养期间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51-52.

[2]2范如意,张家玮,王玫,等.贵宾病房老年住院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

[3]郑晓莉,刘建红,汪吕慧.以"心理护理指南"为指导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1,26(1):67-69.

[4]叶文琴,王洪水,沈豪.护理人力资源供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