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加强财政监管

加强财政监管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30 11:22:27

加强财政监管

加强财政监管第1篇

[关键词]金融业;财务监管;财政金融风险

引言: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元素,在我国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金融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金融资本有着强烈的利益性,还有市场交易的信息没有相应的对称性和道德风险等多方因素的影响,金融行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敏感的而且十分脆弱的行业。金融行业的推动作用不能良好的利用,就会产生一定的金融风险,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财务监管在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金融财务监管的程度直接决定财政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金融风险的财务成因

(一)财务控制意识不强

财务是企业资金流动的控制中心,利用财务控制可以有效的避免或是化解一定的财政金融风险。但是实际调查发现,一些金融机构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相对应的业务,对于财务控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金融机构的财务控制作用也有没充分的展现,不能发挥财务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控作用。例如: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时没有固定的手续和程序遵循,法律法规资料准备的并不充足,以报代管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还管贷不管收,金融机构的资金在短时间很难回收,使得金融机构存有的呆账、滞账越来越多,不良资产的积累也急剧的增加,这些因素都加重了金融机构承担的财政金融风险[1]。

(二)虚假财政信息掩盖金融风险

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财务部门可以依据相应的资料和相关信息直接的表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潜在的风险,并且以此内容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保证企业长久、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如果不能够保证财会工作的真实性,那么对于企业的决策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会为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目前,许多金融企业和机构财务核算信息都带有一定的虚假性,例如:所有者权利与利益虚置,拥有的资本金也不真实,金融企业存在帐外经营的现象,设立一定的账外账。财务会计很多科目混淆不清,账目、账款不真实。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的虚假性虽然能够保证企业当前的经济利益,但是却使得企业长远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对国家和社会整体的利益造成损害。

(三)财务监控水平滞后

财务控制水平落后,不能够满足现阶段金融业务对于金融财务监管的需求,不能有效的避免和消除财政金融风险。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的对外开放,前沿的金融理念和新型的金融业务使人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然也增加了许多的金融风险。目前金融财务工作主要包含的内容就是日常账目的记载,核算账目,制定会计核算信息报表等,对于吸收新的知识和理念,对于提升金融财务工作水平没有给予重视。金融企业或机构的财会人员的理财思想太过于老旧,仍是停留在“增加收入,节省开资”的层面上,对于资金管理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对于金融财务需要迫切解决的资源合理化配置、资产重组、减轻债务负担等问题,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这样必然不能够从容的面对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四)财会人员的不良操作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

财务是企业资金流动的控制中心,受到企业财务管理建设不健全,管理制度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包括一些利益熏心的财会人员应用不法手段为自身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例如金融机构经常出现的贪污、私自挪用公款等现象,给金融机构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直接表明金融财务监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2]。

二、加强金融财务监管,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对策

为了避免了有效的降低金融风险,我国金融机构必须要对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改变,不断的提升现代化理财意识和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控制能力,将金融财务监督工作的作用全面的发挥出来。

(一)提高对于金融财务监管的重视

金融行业是一种新兴的行业,同时也是风险很高的行业。财政部门是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同时还承担着所有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注重思想上的转变,需要不断的提高对于金融财务监管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并且切实的做好这一工作,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力度,对金融机构的活动行为进行规范,对于一切的金融风险都能够有效的预防,极力的避免泡沫经济现象出现,保障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使得国际的经济利益、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害,使得国民经济长久、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提升金融企业财务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金融企业可以说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以前很难碰到的。而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就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的决定金融财务监管的质量。金融企业的财务监管人员不仅仅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能够拥有现代化的金融财务监管知识,同时还能够对金融财务监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最为重要的是金融企业的财务监管人员还需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够明确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并且正确的对待自己的权利,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双眼,作出滥用私权,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是金融企业财务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所以需要不断的提升金融财务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3]。

(三)建立财务内控体系

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是管理内容,第二方面是操作内容。管理内容的确定应当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从而设置与法律法规相对应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要以金融企业实际的业务情况为基准点,从改变金融企业经营方式的角度出发,对金融企业财务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提出更多的要求。操作内容的确定要立足于金融企业经营所具有的特点,落实包括整个会计体系和任何岗位操作的规范性流程,同时还要落实责任制度,可以通过在各个环节内部设立相互制约的职能岗位,从而进行全面的财务内部控制和监管。

(四)建立财务预警分析体系

财务预警体系能够全面的、及时的了解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实际财务状况,其中包括:金融企业的企业结构、业务内容、宏观经济实际状况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等。对于金融企业来说,财务预警分析主要表现在企业资产与企业债务的比例和财务现状分析上。我国金融企业最为常用的管理企业资产与企业债务比例的指标有以下内容:企业资本的充足率、金融企业业务中的存款、贷款比例,同时还包括金融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比例等。金融企业财务分析的立足点是企业的清偿能力,企业能够获得的收益和企业所具有的管理效率,还需要不断的落实金融企业财务监管部门的职责,明确责任所在,才能够有效的避免监管上可能存在的缺失。

结语:金融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对于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如果金融行业的金融财务监管力度不足,那么金融行业所具有的作用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就会积聚越来越多的金融风险,最终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断的加强金融财务监管水平,不断的提升对于提高对于金融财务监管的重视程度,提升金融企业财务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财务内控体系、财务预警分析体系,才能不断加强金融财务监管。

作者:赵丰年

参考文献 

[1]张晓朴,卢钊.金融监管体制选择:国际比较、良好原则与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第9期 

加强财政监管第2篇

近年来,**区财政管理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这些财政管理的改革,与领导和全体干部锐意进取、努力创新分不开的,也是财政监督部门适应财政形势发展和变化的需要,紧紧围绕我区财政改革的中心工作,拓宽财政监督思路,创新财政监督机制,牢固树立财政监督的服务观念,把加强内部监督工作作为推进我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调整财政监督方式,从注重外部监督转向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并重转变,加强对内部科室的监督检查,规范内部管理,努力构建财政内部决策、执行、管理、监督互相分离和互相制约的运行机制。

一、 开展内部检查监督检查工作情况

(一)加强日常检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行为

几年来,财政监督检查部门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对局内办公室、经济建设科、综合科、农业科、预算科等10个职能科室及乡(镇)街道财政所的财务收支、内部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虽然没有较大的违规行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会计基础不够规范、支出没有相应的审核制度、部份开支无领导审批手续。会计操作方面,填制记帐凭证、登记帐本不规范,会计报表编制不完整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了内部管理松懈,有关人员守法和执法观念不强的现象。检查后,以检查报告形式向局领导反映存在问题并提出各种更正意见,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对检查报告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把加强财政内部监督,规范内部管理,作为保障当前财政管理改革顺利进行,预防财政干部职工出现违纪行为,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来抓。要求全局统一行动起来,有问题的科室对照检查出来的违规做法,制订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没有问题的科室,要吸取经验和教训,继续完善内部管理。通过内部检查,也使监督人员了解和掌握内部基础管理、工作运行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和制订相关监督管理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年来,由财政监督检查部门负责草拟或参与制订的监督管理制度有:《**区财政局财政性资金管理操作规程实施办法》、《**区专项资金管理规程》、《**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等。

(二)围绕财政资金的科学、公平、合理分配而开展监督检查

科学安排财政性资金支出,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预算编制是一个关键环节。部门预算涉及单位、项目众多,编制工程复杂,因对其缺乏完善监督管理,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财政资金能否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部门预算的编制,经过时间长,通过“二上与二下”等多个环节,监督部门很难开展全面的跟踪检查,只能重点检查预算编制的标准、依据和程序的规范性。在预算编制标准、依据方面:检查预算单位的分类档次、定员定额开支标准,项目资金是否有可行性报告,并附有单位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经预算审核后所安排的项目金额是否存在超出单位申报金额的不合理情况。在编制程序上:单位上报初步方案是否经过相关业务科室初审,并签署初审意见,预算编制部门对单位上报方案的重大修改依据所在。本级财政对三区两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方面,监督其分配是否结合各地财政收入总额、财政供养人数、财政支规模、收支缺口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转移支付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等。通过对预算编制的有效监督,进一步完善了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提高了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抓住社会反映财政部门的热点问题开展监督检查

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发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作用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区于20xx年初成立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开展政府采购初期,因政府采购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主要是在管理职能上,采购办既是采购管理机构又是采购执行者,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角色,不利于体现政府采购的公正性,因而引起了不少单位和个人的议论,说政府采购是财政部门的“集中腐败”。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树立政府采购的良好形象,对重大政府采购活动,财政监督部门都派出专人进行跟踪、监督,有效地保障重大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性,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事业发展。政府采购工作一年跨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显著成效:20xx年采购金额178万元,节约资金17万元,节约率8%。20xx年采购金额354万元,节约资金35万元,节约率9%。20xx年采购金额424万元,节约资金44万元 节约率9%。20xx年采购金额725万元,节约资金90万元,节约率11%。20xx年采购金额413万元,节约资金64万元,节约率13%。20xx年采购金额1859万元,节约资金365万元,节约率16%。20xx年采购金额676万元,节约资金137万元,节约率16.82%。

二、 内部 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作为财政部门的一种预防和自我纠正的机制,其目的在于堵塞日常管理漏洞,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其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到充分认识。但在实际中,不少人认为财政部门一家亲,监督部门对其他业务科室的检查,就是一种不信任的检查,是找问题、挑毛病、整人等,从而产生了许多对内部监督检查不配合的行为。另外,开展内部监督,检查人员必须掌握大量的工作信息,需要内部各科室积极提供,如对预算检查情况方面,人大批复的预算决议、日常追加预算指标、重大资金运作、国库执行预算情况等,有关业务科室均没有及时提供给监督部门,致使监督部门无法了解情况,不能实施有效的事前、事中监督。另外,监督部门与相关业务科室的同级关系,使监督工作往往需要各分管领导的协调,造成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得很被动,往往是一把手提出后才能开展,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能够自觉执行的内部管理机制等。

(二)监督法律法规不完善

国家现有财政监督法规都是分散于各种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一部完整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造成了财政监督执法层次不高,权威性不强。由于财政监督法律立法滞后,法规体系不完整,影响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降低了财政监督的效力。在财政内部监督方面,法规建设更为滞后,目前仅有财政部门自身制定的《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而且该办法还主要是从监督检查的程序性方面作出规定,监督的实体性方面内容还相当贫乏,致使该办法在执行过程中的操作性不强,严重影响了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

(三)内部监督观念淡薄、监督手段落后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财政各项管理工作中,对传统财政监督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如“金财工程”的逐步实施,财政管理的网络化,为资金的快速交易提供了便利。适应现代财政管理技术发展,加强对资金跟踪、管理、监督,成就了以“过程”为核心现代监督理念。但是,当前的内部监督观念、方法、手段还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内部网络技术,及时获取的效有监督信息。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本以改变。检查仍然是事后为主,事前、事中监督检查很少。主要是通过对业务科室的会计核算资料、预算执行结果等情况进行内部监督,获取内部相关管理信息,这种事后监督、查错防弊做法,无法充分发挥财政监有应有作用,难以适应现代财政管理的发展需要。

三、加强内部监督的思路

(一)加强内部监督,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内部监督的认识

没有认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造成内部监督失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法违纪行为,严重影响财政部门的工作形象,损害财政改革事业。首先,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理财单位,掌握着政府巨额的财政资金,内部监督失控,损失的严重性可能更大。其次,财政部门作维护财经法纪单位,自身守法不严,执法不正,不自觉树立良好部门形象,又如何监督和管理其他单位。

(二)加强内部监督,要健全财政监督机构,提高监督队伍素质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财政监督管理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以保障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已经成为财政内部监督的一个重要任务。财政监督人员在负责外部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也要切实履行内部监督的重要任务。各级财政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财政监督工作,健全财政监督机构,配备足够的监督人员。要加强对财政监督人员的理论学习,积极支持监督人员参加各级财政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努力造就一批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的财政监督队伍。

加强财政监管第3篇

关键词 :财政监管;财政部门;方法

财政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等重要职能。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以及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财政监督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越来越强。在各项改革措施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绩后,如何加强财政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的各项改革成果,需要财政监督予以保障;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需要财政予以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正规性,需要财政监督进行监管;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的绩效,需要财政监管做出评价。

一、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法律体系是开展财政监督工作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需要一个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制和监督约束体系。财政监管机制作为经济监督体系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有机构成部分,应当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模式已初具规模,作为财政内部的一个子系统——财政监管,也必须围绕着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财政来展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求法律主体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事,否则就可能违法,引起法律诉讼,从而影响国家和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财政监管工作就是对财政工作的全过程——财政预算的编制、财政预算的执行、财政预算的完成以及国家赋予财政部门的其他职责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监督和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纠正。因此财政监督工作亟需一部专门指导调整其行为规范的法律法规。我国现阶段财政监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只能依据一些别的法律法规,如《预算法》《税法》《审计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其法律主体各有不同,法律客体各有侧重,法律调整对象各有差异,给财政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问题。现在适用于财政监督工作的法律仅有《国务院违反财政处罚规定的暂行条例》和财政部制定的《财政监察工作规则》等,因其对监管客体的约束不强,或基本无硬性约束,使财政监管主体难以有效地进行监督职责。因此,我国迫切需要一部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由全国人大颁布施行的,立法层次高,权威性强的《财政监管法》,从根本上解决财政监督的法律依据,解决财政监督的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使财政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财政监管队伍

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系统内部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监督反馈着财政工作的运行状况,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防止违纪问题的发生。财政监督工作的性质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利,责任重大,只有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其次,要有良好的政策素养,随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紧跟形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再次,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财政监管工作的人员必须了解,精通,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做到有的放矢。由此可见,财政监督工作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三、财政监管工作方法上应有所改进和创新

财政监管是财政部门的一个内设机构,其工作职责就是对财政工作进行反馈和监督,这与过去单以对外检查为主的工作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要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监管工作,必须在工作方式上有所转变,方法上有所突破。

(一)依据有关法律有权对有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作出行政处罚

目前我国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框架体系,财政将逐步退出生产性,竞争性领域,而以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为首要职责。因此,财政资金将主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运行。通过以前年度的检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真正属于财务会计账务处理的问题并不多,大部分违纪问题的实质在于单位领导的行政行为,行政决策违法违纪,如擅自立项收取费用,滥发奖金,故意混库,挪用资金,贪污公款及公款消费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仅用简单的经济处罚是不够的。财政部门应有权在法律明确的范围内对有关领导和个人做出行政处罚,对触犯法律的有权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这样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保证财政资金高效安全运行,树立政府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二)财政监管手段要有所创新

在公共财政的框架内,财政监管工作应逐步由对外监管为主向内外并重转变,财政监管的重点应转变到预算的编制、修改、执行、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政府采购、转移支付以及财税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财政运行状态的反馈和监管上。由注重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转变,以财政资金为主线,实行全程跟踪监督,真正使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国家利益最大化。

(三)财政监管要加强协调配合

以前的财政监管部门与预算管理部门缺乏横向沟通,互相间联系不够紧密,监管也只是表面现象。新形势下,财政监督部门与财政内部职能部门可以通过规章制度依法建立规范,顺畅的沟通方式和制度,使监督机构能随时准确地掌握财政资金的走向,提高监管工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使财政监督检查和日常管理高度融合,切实发挥财政监管对改进财政管理的作用。

(四)财政监督要实现资源共享

财政监管部门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国库,财政业务银行实现信息共享。财政监管要借助“金财工程”,与国库,财政业务银行实现信息共享,突出财政监管的过程性和同步性,强化财政监管的程序化和规范化,让财政监管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加强财政监管第4篇

关键词 乡镇财政 资金监管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集中性的资金管理

在一些乡镇中,财政方面上仍未实行统一化的管理,导致资金管理的集中程度不够,使预算外和统筹资金的管理权归部门所有。而有些乡镇虽然实行了统一化的财政管理,但往往由于形式和长期维持统计过后不记录、记录过后不管理的尴尬局面,因而无法发挥统一化管理的真正作用和效益。

(二)乡镇预算编制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乡镇在财政预算编制工作上缺乏规范的标准。预算结果往往仅能反映几项较大的项目,对于其他的收支项目,预算结果反应很不到位,尤其是细节化的收支项目。另外,在有的乡镇中,对于收支项目根本就没有开展预算。

(三)票据使用不规范

票据使用问题一直是乡镇财政管理中的严重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非法收入票据多,二是支出报销凭证多。目前,几乎所有的乡镇都存在着欠条方面的问题。比如,用欠条抵账、用欠条收费等。只不过不同的乡镇存在的欠条问题的程度不相同,严重破坏了票据使用的规范性。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乡镇财政与政府机关财务不分

在乡镇财政机关的设置方面,许多乡镇并未专门设立专业化的机关财务会计,因而其职能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代为执行。这样就使乡镇财政同时作为“政府机关财务室”而存在。这样一来,就会发生在财政拨款及经费领拨未到达乡镇之前,资金就已经从财政总会计处支出的情况,导致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出现混乱。

(二)预算意识差,预算约束力度不够

在财政预算方面,许多乡镇对其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因此,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往往会陷入以下误区:第一,将概算和匡算工作等同于预算工作;第二,在有些乡镇中,财政管理及收支预算体系中,未包含预算外及自筹的资金,导致乡镇在使用这部分资金时缺乏计划性、缺乏有效的预算限制;第三,以财力不足为由,不进行预算;第四,无法克服预算工作开展中的难点,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容易出现突发变故等等,因而不进行运算。有些乡镇虽然能够依照较为规范的程序进行预算,但一旦落到实处,则往往无视预算的规定而随意进行,情形严重的甚至会大幅超出预算并盲目举债,给乡镇的财政收入及支出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

(一)规范的进行预算编制

在乡镇中,为了能够按照规范化的秩序执行财政预算工作,就要建立起乡镇预算体系,并不断地对体系进行完善,进而有效的提高预算约束能力,增强乡镇的财政管理水平,同时为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前提。以资金性质为依据,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实现所有乡镇差异化。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种: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统筹资金收支预算。同时,如果乡镇的的条件允许,可以进行综合性的财政预算编制。综合性财政预算编制有很多的优点,如不允许以支定收、禁止进行负债预算、禁止上级主管部门代编等。

(二)把财政财务严格分开,建立互相制约机制

从职能分工及利益主体的角度来看,财政总会计与机关财务会计有着明显区别。因此,为了尽量避免乡镇财政出现风险,应将总会计和政府机关财务会计的用人安排进行严格区分,绝不应混为一谈。作为财政总会计,在进行财政管理时,所担负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预算拨款。在拨款时要严格的遵守通过的年度预算及用款计划,一旦发生超出预算的行为,财政总会计不应拨款,对于无预算或者无用款计划的拨款,财政总会计一定要予以拒绝,同时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对资金使用领域进行私自变更。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已投入使用的款项加以随时跟进,对专项资金是否用到实处进行严格监督。作为机关财务会计,所负责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管理财政总会计拨出的资金,而且要依据相关的规定来进行拨款。

(三)强化财政职能,把各项资金纳入财政统一管理

加强财政监管第5篇

关键词:国有资产;运营;问题;预防

近年来,我县国有资产管理及运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对我县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运营,实现以国有资产存量聚政府之财,本文就桓台县国有资产监管运营情况组织了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我县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现状

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经营国有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全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由桓台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具体负责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内设综合、产权管理、资产评价三个科室,由县财政局副局长兼任国资局局长,从而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

县国资局作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专司机构,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监督管理。一是完善制度。近年来,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将资产所有权归位于政府、使用权归位于单位、管理权归位于财政,明确对国有资产和产权实行统一经营、集中管理,规范了国有资产购置、处置和监管等工作,最大限度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规范管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需购置、处置的固定资产经审批后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招标采购或拍卖,对于处置资产收益和房屋租赁收益都缴入财政专户或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筹备县级公物仓,加强对全县闲置资产的管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和标准,进一步做好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三是开展清查。每年开展全县规模的资产清查工作。摸清县属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土地房屋资产的存量结构、管理使用等情况,为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和盘活资产存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县国有资产监管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够规范。有些部门盲目增加配置数量,结果造成了资产闲置浪费和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我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尚不完善,导致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通,难以有效控制资产重复购置等问题的发生。此外,全县国有资产总量偏小,政府融资平台体系还不够完善,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不高,融资的办法不多、难度仍然很大。

2.资产运营和保值增值难度加大。大量存量资产沉睡,得不得有效利用。这些存量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散、乱、小、死”的特点:管理部门分散,多头管理;管理方式混乱,家底不清;资产规模偏小,难以发挥规模效应;管理手段僵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三、充分发挥职能,全力做大做强财政实力

1.转变观念,深挖政府资源。国有资产既是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建设、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把握有关政策情况,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在此背景下,就必须创新理念,开阔思路,变通方式,牢固树立“大财政”理念,善于运用市场化、产业化手段,做大做实做强县公有资产公司和其他融资主体,加大优质资产注入力度,健全完善资产管理和运营机制,建立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国有资产存量聚政府之财,在地方财力不足的条件下,能够全力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

2.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国有资产管理。要强化全县资源“一盘棋”的观念,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杜绝国有资产部门化、利益化现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必须建立起“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占有使用单位”三级监管机制。财政部门必须坚持“规范存量,控制流量,管理增量,搞好运营”的总体思路,严肃财经纪律,对本级政府管辖的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监督管理,依法管好、用好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在财政部门内部建立起“财政拨款、政府采购、资产备案、资产处置、产权登记”的国有资产管理链条,以进一步完善好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强化监督,预防腐败。对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土地、房产等资产进行严格的登记,实行年检,由资产管理部门认真核对每项资产的名称、数量、购买日期和价值,严格登记,逐一对照,进行确认。处置国有资产时,要先评估,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进行公开,能够对重大专项资产进行严格监管,既发展了经济,又促使原有资产增值。确保了国有资产安全。

3.引入绩效考评机制,有效预防风险。建立政府投融资财政绩效评价机制,将政府性投融资和项目确定等作为财政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依据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参与政府性投资、融资、项目的论证、监管和决策,保证项目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增强政府投融资行为的抗风险能力。要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保证融资规模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偿债能力相适应。要建立完善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对投资企业的要健全完善担保责任,以化解投资风险,对不能提供可靠担保和有效抵押物的单位,可以考虑指定担保公司介入,增加反担保措施化解风险;要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借款合同,让企业提供有效的抵押和担保,在保证收益的同时确保投资的安全与完整。

参考文献:

加强财政监管第6篇

【关键词】 行政单位; 财务监管; 措施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都依照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进行着积极的调整。各单位、各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上下一心,行政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于复杂的背景下,因此,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体制上的弊端,管理也相对滞后于其应有的发展水平。正是由于这种非人为的不可抗因素的存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也存在着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尽善尽美地与国际接轨,必须正视本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尽可能更好更快地弥补缺陷,完成改革。

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中存在弊端

目前,全世界有且仅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在1993年苏联解体后,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所走的道路全是凭借着试探、摸索和一股拼搏的劲头。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任何体制可以模仿,没有任何措施可以借鉴。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我国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也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新生的体制必然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非人为的不可抗缺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还相对滞后,尚未完全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二)工作人员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从业人员有几十万,然而这些财务监管工作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先不说其本科毕业率低,很多从业者甚至连专业资格证书都尚未考取。让如此之多的非专业人员坐镇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其工作质量可想而知,而其后果的严重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就算不少从业者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整个财务监管行业的工作浮于形式,使得这些有知识、有能力的从业者或壮志难酬,或有心无力,或在其位而难谋其政。这不仅造成了专业人才资源的流失和浪费,更是加剧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质量低下的严峻形势。

真正专业知识过硬的财务监管工作人员还存在着一些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这固然有某些机关单位行政不作为的“传统习惯”的原因,也有老一辈工作人员精力有限,而年青一代尚未完全成长成熟的缘故。不得不再次强调,在目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从事财务监管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直接关系着行政机关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是否能够良好运作,更是间接关系着整个权力机关是否能够良性发展。

此外,由于此项工作地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工作人员还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财务监管工作的工作人员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后果是异常严重的,必须加以重视。

(三)工作过程不规范

就财务监管工作的现状而言,尚存在着各种工作流程上的缺陷与不规范行为。加之某些财务监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达标,更使得这一行业的工作漏洞百出。

首先,票据的使用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规范。票据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关系基本上相当于水和鱼的关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有一部分财务监管的工作人员甚至分不清各种票据的类型,更不用说它们的用途了。这种连工作内容都分不清的财务监管人员如何能起到监管财务的作用呢?那就更不用说监管之后的纠错、改正了。于是许多财务工作人员就利用了这个漏洞,乱用票据、篡改数据为自己谋私利,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严重损害了行政机关及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次,执法过程不严格,甚至某些程度上还存在监守自盗的问题,有些职业素养不过硬的工作人员会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公款、。这种极其不道德的行为严重制约了财务监管工作的开展,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可行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GDP迅速上升,特别是加入WTO,这对我国的财务监管专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现状,需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措施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使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实际的需要。

(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依据,在进行财务监管工作时,必须严格依照这套规范进行监管工作,从根本上实现监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二十一条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根据收入来源和管理方式,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开票与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二条规定:各项收入应当由单位财会部门统一收取并进行会计核算,其他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办理收款业务,严禁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业务部门应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副本交存财会部门备案,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责任。

第二十三条规定:有政府非税收入征缴职能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这是该套规范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体现,所有的财务监管人员在进行内部财务监管工作前都应以这套规范为主要依据:体制和法规是现行各种行业的基础。只有不断完善体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才能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质量。

首先,必须加强建设财务监管的立法工作。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真正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明确财务监管的工作范围,从而使行政机关的财务监管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其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财务监管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使监管人员在工作时目标明确,能够更好地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促进行政机关工作的良好开展,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促进社会和谐。

(二)大力培养本专业的高素质从业人才

财务监管必须以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作为规范的准则,而且其涉及和运用其他技术经济学科的成果,是一项政策性、知识性、经济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除了应对本专业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外,还应懂经济学、项目管理、经济法律法规,通晓计算机应用等,成为具有丰富的监管经验,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具有多层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我国应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工作,如大学教育、国内培训、国外培训等。更重要的是,由于此项工作地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工作人员还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

应根据国情及目前行政财务监管工作的发展进度适当地调整从业者的准入门槛,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促进本专业的发展。

(四)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

行政机关是我国治党治国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前途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其中的绝大多数部门也确实扎实地贯彻着执政为民的宗旨,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勤政廉政恪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起到了榜样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承认,某些财务监管的工作人员存在着各种错误思想,特别是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

(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整顿规范财经秩序,加强财务监管,发展经济,加快社会进步,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实行了财务人员委派制度,但不能认为一派就灵,还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必须进一步明确:财务监管是对政府组成人员经济权利的监管,是一种政治权利,必须靠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障。一是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明确职能;二是研究有关文件,将有非税收入单位的财会人员的编制、晋级和工资关系进行统一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撤换财会人员。财会人员统管后,各单位减少相应编制,不再另设财务机构和增加财会人员。

(六)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监管

一是制定《统管财会人员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统管财会人员职责范围和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根据这些文件规定,将委派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责细分为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票据管理、银行账户管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会计信息与会计档案管理、业务培训与法规学习等方面,实行百分制考核,与工资直接挂钩;二是实行交流轮岗制度,对全体委派财会人员采取两年一交流的办法,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和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三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即由记好账、算好账到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充分履行监督职能、认真为派驻单位搞好服务,以服务促监管;四是搞好财务人员离任审计;能者上,庸者下,错者究,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财会人员的紧迫感。

(七)畅引源头活水,狠抓征收监管

一是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建立考核目标与工作目标相结合的收入计划执行机制,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二是深挖增收潜力,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收尽收,应管尽管。三是收回减、免、缓批准权,防止资金流失。四是加强对单位所属内设机构和二级单位的资金管理。五是从争取项目许可、足额执行标准、清缴往年欠费,理顺收入挖潜新机制。要积极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入状况普查,实行单位内部预算配套执行制度。

(八)细化资金控制,严加资产监管,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打造集约型社会,建设富强国家,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支出监管的重点是确保单位按照预算规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坚决杜绝超预算、无预算及不合法支出。抵制任何形式的乱发奖金和实物的做法。对每一张支出原始凭证采取预审制度、对大额支出采取会审制度、对重大财务活动实行跟踪制度。国有资产是单位开展工作的基础性物质,在监管过程中必须把好资产的购置关、清查关和处置关,做到账款、账物、账卡相符,确保单位资产台账规范化。

(九)狠抓稽查监管,有错必究

稽查工作是强化财务管理与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坚持月度稽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对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遏制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检查与规范相结合,重整改、促规范。坚持做到违规必查、查实必纠、再犯重处、决不姑息。对违规单位进行处罚的同时,及时下达整改意见书,抓好整改措施的回访和落实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质量是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而其现在的水平还远远达不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更应加大其建设力度,促进财务监督事业的发展,从体制、制度以及人员上采取全面的可行性措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的监管工作,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庞铁锋.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10).

加强财政监管第7篇

关键词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财政监管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保障支出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起步虽晚,但资金规模却不断壮大,到2007年底全国社保基金资产规模就已达到2930亿元。据世界银行预测称,到2030年,中国杜保基金总额将高达1.8万亿美元。如此巨额的社保资金,如何规范管理,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 我国杜保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近年来,媒体多次披露有关地方社会保障基金被违规违法使用,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涉嫌“违规使用巨额社保基金案”。据不完全统计,自1986年以来,全国有数百亿元的社保基金被违规使用,严重地危害了社会保障体系安全有效的运转。社保基金,由于涉及到职工的各项最基本生存保障,被称为“养命钱”,该如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监管,保护好老百姓的“养命钱”,已成为刻当前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真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管理方面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分散。管理层次过多,使得资金不集中。 

目前全国除了北京、天津、福建等少数地区外,大多数省市的社会保障基金既有“县级统筹”,又有“市级统筹”、“省级统筹”。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财政、民政、人事等部门都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和管理,造成地区、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和集中运营,无法发挥规模效应,扩大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同时,各部门分别设置管理机构,造成机构重置,人员臃肿,效率低,浪费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多头管理也容易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的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各自为政,一旦哪方面松懈,就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1.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未统一纳入国家预算,给监管造成了很大困难。 

目前,我国没有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国家预算的仅仅是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的保障项目,如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军人抚恤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并且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经费虽然包括在预算内,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常性支出混淆不清。至于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目前都由其主管部门管理,这部分社会保障基金目前还属于预算外资金范畴。对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国家、单位、个人社会保障负担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管理的混乱,致使各项基金提取的比例以及管理费水平偏高,结余投资运营混乱,流失、挪用、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1.3法制不健全直接导致监管不力。 

社会保障系统的完善,不仅表现在体系建设上,而且还体现在法律法规的是否完善和便于操作方面。可是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法律,现有的法规制度规定也过于粗放。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营运等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解决机制,事后又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社会保障基金被挪用、挤占和贪污的现象屡屡发生。同时,对于社保基金的管理,国务院有法规,地方也有条例,甚至企业都有自己的内部规定。各层次的规定不一致,使得社保基金在申请、审批、发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违规甚至是违法操作。 

1.4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公开,不透明。 

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使用是广大职工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贴、失业保险金领取、养老保险金发放等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项目应该公开化、透明化。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保障基金被挤占、挪用和贪污的现象却屡屡发生。 

针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强化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力度,走市场化、社会化之路,并加快和1完善法制建设,是解决当前社保基金监管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2 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途径 

 

2.1从源头上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管体系,根治多头管理中的漏洞。 

由于地方社保部门多为地方政府直接领导,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太过密切。这也就为挪用社保基金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支出、发放、运营、管理相互分离且相互制衡的分离制衡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另外,必须建立覆盖社会保障税征管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机制,确保社会保障税的依法征收和专款专用,尤其是要加强各级人大的监督职能。各级人大都应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对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社会保障税征管有关的部门要定期向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报告社会保险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要对各部门的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评定,并定期予以通报。 

2.2尽快改变目前预算内、外分散管理的格局,将社会保障资金统一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 

社会保障资金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就必须单独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为此,首先要将现行的由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组成的复式预算改为由政府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组成的三式预算,并重新划分收支。将社会保障方面的收支全部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也包括目前尚未纳入、属预算外资金的部分社会保障收支。社会保障预算和政府其他预算之间必须保持相互独立,把是否将社会保障收入用于弥补政府公共预算赤字或挪作其他用途作为财政监督的重点。

2.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要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转变,加强透明性。 

作为基金管理的主体——政府不再担当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角色,只需要制定规章制度,保障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对市场营运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督。可以尝试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机构,或者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使基金按照市场规则运营,这既有利于提高基金的使用率,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又能杜绝基金被挤占、挪用、贪污现象的发生。 

2.4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法制建设。 

加强财政监管第8篇

关键词:财政 政府非税收入 监督管理

当前,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积极打造阳光财政已经成为了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与内容,且该项工作的步伐不断加快,推动我国财政监督管理逐渐迈向了新的发展局面。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需要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并针对性的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将财政收入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如此才能真正推动我国财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一、现阶段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从全局出发分析,在新形势下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满足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还可以将政府分配关系理顺,进而符合公共财政职能的发展要求。通过对近几年实际发展情况可以了解到,我国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针对实际的情况制定了监督管理制度,并且实施收支两条线改革,这样一来则提高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意义。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工作,可以杜绝贪污犯罪现象的发生,然而从实际角度分析,因为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缺乏规范的监督管理范围

从时间角度分析,我国提出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比较晚,且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比较模糊,可以清楚了解到监督管理的范围具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等预算内资金方向。除此之外,政府非税收入的执行部门比较多,且相关的业务比较繁多,收费环节也比较多,再者而言,因为在管理方面缺乏监督、约束,长此久往则会导致预算之外政府非税收监督管理的难度比较大。

(二)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毋庸置疑,监督管理机制在财政管理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监督管理机制并不符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其一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的执法主体不明确,且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收支管理运行机制,也没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这样一来则会导致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监督职能出现问题,甚至还会导致管理脱节、收支流失、分配失控等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相关成本,进而无法提高监督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其二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与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对比中,并非是概念的转化,而是我国公共财政改革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是范围、方法、管理形式等均有了全新的内涵,有的新的发展突破。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大多数单位扇子出台了出台收费项目,并且提高了收费标准,尤其是将使用票据以及随意收费的行为改为经营性收费,这种发展情况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我国财政工作的发展。且在近几年的大力打击下,乱收费现象也没有得到杜绝,各类脱离财政监督的现象仍及出现。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支出缺乏管理,各种挤占、挪用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与纠正,且收入分配不均匀,不公平。c此同时,在部门预算之中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方式、要求不同,所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收支脱钩”的现象没有得到落实。

(四)缺乏先进的监督信息

在财政体系中监督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金财工程”的推出,极大的满足了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要求,也推动了我国财政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然而从整体角度分析,现阶段并没有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与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也没有实现票据管理与收入管理的相互整合,这样则无法实现最初的目标。换而言之,我国政府非税收入使用的票据数量多,种类多,很多情况下对视采取以票管收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繁琐,浪费时间,并且也会制约以票管收的作用与价值。

二、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制定完善的工作机制

在新时期需要加强探索,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从多个方面入手,可以构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模式。其一需要将各项运行机制进行理顺,在此发展基础上成立专门的机构,确定相关人员,对其加强培训与教育,进行票据管理、政府非税收入结算、监督等工作。其二是需要将征管范围进行明确,要对过渡账户进行查询,清楚明白各项收费的流程。其三是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将政府非收入管理体制进行规范,或者是制定有效的考核机制,建立量化考核体系。

(二)做好票据管理工作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得知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下需要积极做好票据管理工作,从源头上进行控制,还要按照相关的原则,如凭证领票、按月审票等,将政府非税收入的执行情况进行规范。其一需要做好票据购领关工作,政府非税收入执行主体购领票据的时候,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与流程,实施统一购票,还要遵循“验旧领新”的相关准则;其二是需要做好票据核销工作,要按照规定要求对每一本票据的收费金额进行核实与排查,要对缴销的情况进行登记,从根本上保证开票金融与缴入财政专户资金的统一性。

(三)做好监督与检查工作

监督是必不或缺的主要工作内容,笔者认为需要与纪检、物价等监督部门进行合作,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可以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其一需要对稽查工作严格化,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将工作程序进行简化,采取集中送审以及单位抽审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各类票据进行审核与检查,如在审核中出现问题则需要及时纠正与解决。其二是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对于部分单位出现收费公示制度不正确的现象,或者票据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则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将其列入到检查的重点范围之中,实施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的相互结合,不定期的进行监督。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需要将社会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构建完善的收费公示制度,将各项收费的依据、主体等进行约束。其三是需要加大查处的力度,对于在检查中出现的违规现象要进行保管,还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追究。

(四)制定完善的信息系统

在建立在“金财工程”的基础上,需要采取电子计算机技术,制定先进的信息系统,并通过全过程与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从根本上保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落实,保证相关费用能够落实到实处。另外,还需要构建与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相匹配的,能够与预算管理改革以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像一致的网络化监督管理体制,保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如此才能真正打造“阳光财政”。

参考文献:

[1]罗会云.新形势下财政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初步探讨[J].中国外资,2012,11:2-3

[2]周艳丽.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探讨[J].齐鲁珠坛,2012,02:30-31

[3]郭艳.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科学社会主义,2014,05:131-134

[4]徐美丽.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05:267+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