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27 10:26:20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第1篇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39-02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关节内骨折,占全部骨折1%,占老年骨折8%[1],该类患者大多数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出现系统症状,由于骨折劈裂、塌陷,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该类患者致残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利用合适方法对其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会遗有各类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笔者所在科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康复训练,疗效显著,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6月42例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分组,其中2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同期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的21例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6月收治的42例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5例、摔伤15例、车祸伤18例、重物砸伤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0±4.2)岁,观察组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0.0±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临床治疗 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常规抗感染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

1.2.2 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当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行早期康复训练。术后由康复治疗师、护士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1)心理康复护理:医务人员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采用健康教育,个别交谈,用语言鼓励患者,提高患者自信心,树立战胜疾病信心。(2)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及踝泵屈伸锻炼,术后24 h后可行直腿抬高,病情允许术后48 h后可行CPM锻炼,循序渐进,其速度与范围视患者病情及切口情况进行调整,禁止过早负重。术后2周指导患者坐床进行屈伸练习,术后3~4周增强肌力锻炼为主,同时增加膝关节主动运动,在屈曲最大程度上维持5~10 s,每次屈曲5~10次,每天练习2~3次,力量以膝关节产生轻微酸胀向无明显疼痛为宜,术后4~6周膝关节屈曲高度按行90°,加以练习后,情况许可,加大活动幅度,但要严格保持6~8周患肢不负重,根据X线中关节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质量,情况允许,可慢慢指导离床活动,利用辅助器练习躯体转移。术后3~4个月可使用单拐练习,逐步加大膝关节活动度。(3)理疗:术后48 h热疗,红外线照射,2次/d,30 min/次;超声波,软化瘢痕,松解。(4)按摩与被动主动运动:在康复治疗师及家属配合下对患者进行按摩和被动活动。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关节内骨折,严重者合并半月板、韧带腓总神经损伤,故该部位对膝关节完整性、活动度有很大影响。术后正确系统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肿胀,还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促进骨骼生长,减少并发症发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锻炼争取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进行,并贯穿整个骨折愈合过程。术后早期使CPM治疗可增加关节营养代谢能力,刺激可使间质细胞分化成关节软骨,加速关节软骨与其周围组织愈合,同时CPM可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膝关节术后采取早期主动运动训练,能有效促进血液及淋巴回流,从而缩小关节内外肌肉组织粘连和挛缩几率[2]。骨折术后,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锻炼计划,指导、鼓励正确完成,定期评价康复成果,锻炼应循序渐进。根据骨折类型及内固定的情况,严格控制下的延迟负重训练,对防止关节面塌陷重要意义[3]。术后系统地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取得远期疗效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9.

[2]方丽.膝部骨折患者术后两种功能康复方案的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4):56-57.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第2篇

康复运动,适当的刺激能促进钙质的沉积,利于新生骨的生长,促进骨折愈合;运动治疗能改善组织的血液淋巴循环,利于物质代谢;运动产生的肌肉收缩,可以避免废用性肌肉萎缩,保持正常的运动肌力;关节运动能促进关节滑液的分泌,预防关节挛缩[3]。功能康复是骨折术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则是复位、固定及康复训练。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是基础,是前提,关键是康复训练的有效程度。康复治疗需要以较佳的骨折复位及稳定的骨折后固定为前提,根据骨折愈合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康复治疗目的。

2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情况影响着关节功能的康复[4]。骨折术后,诸多患者因惧怕疼痛或影响伤口愈合不敢活动,不敢早期进行锻炼。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康复,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宣教相关康复训练指示,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告知功能锻炼同手术同样重要,增加患者对功能康复的重视,消除患者的一些不良心理,使得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疗工作,达到功能康复的目的。心理康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前提,贯穿着整个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心理恢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康复的主要内容有向患者传授调节心理的相关方法、给患者以心理疏导、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以及与患者进行病情沟通及诊疗计划的沟通等。为确保心理康复治疗的有效实施,要求医护人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沟通能力。王允彦等通过对股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通过系统的心理干预后,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面对疾病,坚持康复诊疗计划,术后康复效果明显优于未进行心理干预患者。郑榕萍等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耐受能力,促进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

3物理治疗

3.1蜡疗法

蜡疗法是指将蜡融化后,在稍微凝固时以棉布包裹外敷于患侧膝关节的治疗方法[5]。该种治疗方法主要利用热传导的原理。通过蜡液的热量穿透入膝关节处,促进关节周围炎性液体吸收,软化肌肉韧带,还能起到止痛的效果。蜡疗法能明显减轻胫骨平台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时对关节软组织产生的牵拉痛,扩展关节活动范围。

3.2电疗法

电疗法是指在关节周围肌群处输出电流,通过电流刺激肌群细胞膜发生极化,兴奋神经肌肉,从而促进骨折康复的方法。电疗机可以调节频率产生不同的电疗效果,有低频电疗及中频电疗之分[6]。低频电疗频率在1000Hz以下,其每次脉冲电疗均能引起神经肌肉兴奋,产生去极化,如此多次刺激提升皮肤痛阈值,达到止痛的效果。

3.3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是指频率大于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作用于机体的物理疗法,其机械振动不能引起人听觉,但是在组织能引起细胞的共振效应,促使细胞运动,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促进物质代谢,软化粘连组织和瘢痕。此外,超声波产生的信号被机体组织吸收并且转化成热量,热量再刺激机体一些酶发生作用,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超声强度持续增高达到一定程度,会使得机体的局部温度逐步身高,引起局部“高热”的状态.从而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关节僵硬的发生,增强肌肉运动活力[7]。

3.4光疗法

光疗法主要是指激光治疗、红外线治疗等[8]。激光治疗具体是通过激光穿透机体,从而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调节体内吗啡样镇痛物质的分泌起到局部镇痛的效果。红外线治疗具体是通过热辐射,促进局部组织消肿、止痛,改善局部物质代谢。有研究报道将半导体激光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研究中,发现其镇痛效果尤为明显。

4功能锻炼

4.1肌力训练

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初期,可以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锻炼肌力,主要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以及胫前肌等受伤肌群的肌力训练。持续的等长收缩训练作用极大[9]:首先,等长收缩训练能持续保持受伤肌肉的力量和紧张性,减轻关节相关肌肉抑制效应,避免制动导致肌肉萎缩,从而影响肢体肌肉力量、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影响患者平衡性;其次,等长收缩训练能促进局部组织血液淋巴的循环,改善局部循环及物质代谢,避免患肢因制动、局部炎症反应引起各种异常导致关节肿胀;再次,等长收缩训练,能减轻炎症因子聚集引起的疼痛,预防关节软骨退变,改善微循环状态,避免发生静脉血栓。

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中后期,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不影响患者骨折愈合为前提,进行等张、等速训练[10]。在中后期进行等张、等速训练,其一能够加强肌肉力量,进一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血液淋巴循环;其二,持续性的运动训练,作用于骨折端,促进钙质沉积,利于骨折骨小梁重塑,提高骨折端骨折构成质量,从而促进骨折愈合。肌肉的等张、等速运动,通过强有力的挤压关节内半月板及关节软骨,能促进软骨物质代谢,提供营养支持,避免发生变性和凋亡,预防创伤性膝关节炎的发生。谢祖宏等研究得出,在术后第一天即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保持肌肉的张力,并可以活动踝关节。崔新刚等也证实术后第一天行股四头肌、足趾等的等长收缩训练有必要。胫骨平台术后功能锻炼,应早期进行,活动量逐步增加,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4.2关节活动训练

关节活动训练主要包含三个阶段即初期的不负重被动活动,不负重的主动活动,负重的全关节主被动活动进行换[11]。

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1周内,评估患者骨折固定情况,及局部伤口的情况,考虑进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及本身病情情况逐渐加大关节活动范围。一般进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利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其能促进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腱的愈合再生。早期的关节被动活动,可以促进关节内炎症及渗液的吸收,避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粘连,减轻关节疼痛的感觉,保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

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4周开始,可以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12]。根据患者自身承受力,进行膝关节范围内的主动活动,以求最大范围的扩展关节。机体的任何被动活动都取代不了机体主动活动锻炼。机体主动活动锻炼,培养关节活动的协调适应能力,利于关节在正常状态下进行工作,维持正常的膝关节活动能力。

在关节康复的后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骨折达到临床愈合的前提下,进行膝关节主被动活动相互替换的锻炼,扩展关节的活动范围为最大限度,提升关节的活动能力为最强能力。这也称为膝关节的延伸康复,是提高膝关节功能的强有力的手段,可以增强膝关节软组织的柔韧性及弹性,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能力。覃鼎文等研究结果表明,在骨折术后第1天即进行髌骨松解及关节被动活动,术后3周,进行关节主动活动训练,能起到很好的关节康复锻炼效果。相关持续被动运动研究,进一步表明早期应用持续被动运动机,能改善局部组织血液淋巴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减轻疼痛,消除炎症水肿,预防软组织粘连及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明显改善骨折术后引起的膝关节功能障碍。亦有报道持续被动运动能加速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再生,改善关节软件的代谢及营养。

4.3平衡和步态训练

胫骨平台骨折伴随着膝关节感觉功能的减退,关节的神经肌肉能力减退,导致膝关节出现运动力下降以及功能性不稳,因此需要进行平衡和步态的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一周,患者开始下地行走,先用双拐保证患肢不负重行走,逐步过渡到利用步行器行走直到负重行走。一般术后3月左右根据具体病情考虑独立负重行走。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要在医护人员的监视下进行,避免训练过程中意外的发生。进行相关训练之前,评估患者骨折愈合状况,及骨折内固定的耐受力。实施平衡和步态训练,患者从最初的扶拐行走,逐步过渡到自然行走的状态,利于关节本体感觉的康复。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外界增加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训练增强膝关节的平衡能力;需要不断改变膝关节的运动方向来增强膝关节的位置觉;需要不断改变运动强度增强膝关节的反应能力和感知。如此渐进性地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受伤前的功能[13]。

5早期功能锻炼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早期功能锻炼活动的原则主要有[14]:首先,功能活动是有选择、有目的、有节制的活动,进行活动时应避免影响骨折的稳定性,避免造成固定物的损伤;其次,进行活动时保持修复后各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减轻功能锻炼对机体的损伤;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和增强机体的固有生理功能。此外,患者个人体质各异,病情的不同,进行的功能锻炼计划应有多差别。根据个体情况,设计个体化的功能锻炼计划,调整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速度等,以最适宜个体为准。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时间,更利于促进组织功能的恢复。在功能锻炼过程中,定期评估机体状态,避免过强过多的运动量,影响骨折后期愈合、机体的恢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锻炼,需要在医护人员制定合理计划后,在其监督下进行。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第3篇

关键词:尺桡骨双骨折;康复训练护理;恢复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88-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95例首次发生尺桡骨双骨折、符合要求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有48例患者,其中男30人,女18人,平均年龄在13~25岁,一般在受伤后3~7天到医院接受就诊;对照组共有47例患者,其中男27人,女20人,平均年龄在15~27岁,一般在受伤后2~6天到医院接受就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方式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对尺桡骨双骨折的诊断情况作为诊断标准[ 1 ],所选病例都是首次发生尺桡骨双骨折病住院。排除以下四种骨折患者:①病理性骨折;②代谢性骨病;③发生骨折且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④复发性骨折。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实验组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两组患者同时都进行一些固定、功能训练等基本的临床治疗,对实验组进行的康复训练护理一般分为四步进行治疗:心理状态恢复、恢复训练、主被动训练、刺激训练。①心理状态恢复:骨折一般是在某一情况下突然发生意外事故而引起的,受伤后患者的气血不畅、经脉受损,会出现一些局部的瘀伤,同时患者的心理也会受到较大的创伤,心里紧张不安,对治疗充满恐惧,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剧痛,对于身体上的残疾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心理状况不佳,不配合医院接受治疗,因此在进行恢复治疗之前,要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并正确的对待,不自暴自弃,不能让患者由于康复训练时的疼痛而放弃痊愈的可能性,强调接受康复训练护理的必要性。②恢复训练:手术成功后,需要接受一定的恢复训练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由于不正当的运动造成骨头连接不正常,进行一些常规的手臂恢复训练,双手握拳、张开运动,手指灵活训练,经常活动肩关节、肌肉,每天进行3或4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切忌做前臂旋转运动,保持肘关节屈曲90°前部中立位,至感觉轻微疲劳时停止训练。③主被动训练:在患者不进行恢复训练、卧床休息期间,医护人员应该教给患者进行关节活动的主动训练方法。轻轻旋转按压手臂内侧、逐渐增加按压力度至各关节,由其家属或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被动训练或用运动器材进行辅训练,活动患者发生骨折手臂的关节、肘部,同样,时间不宜过长,与恢复训练的时间相似即可。

1.3.2 疗效判断标准 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制定的标准作为评判患者治愈情况的观察指标,将患者的恢复情况分为三种情况。完全治愈:骨折处恢复良好、前臂功能恢复;好转:骨折处连接、对位基本可以,前臂功能基本恢复;未愈:骨折处没有完整对位,前臂功能没有恢复等三种。

1.3.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处理。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在石膏拆除90天后手臂功能的恢复效果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也有差异,实验组共有3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有14例并发症患者,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显著(χ2=4.172,P

3 讨论

在骨科疾病中,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是最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一定要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护理,以确保骨折处可以正常地对位,尽早痊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否则,如果没有接受康复训练,骨折处对位不正,会对手臂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并且会伴随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要根据患者的骨折位置和受伤程度进行康复训练,强度要逐渐加强,活动时间逐渐延长,本次研究的康复训练分为患者心理状态恢复、恢复训练,休息期间主被动训练和外界刺激训练等四步。

实验结果显示,接受康复训练护理的患者的手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说明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护理可以帮助手臂功能的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早痊愈。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9):356-369.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第4篇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运动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81-01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严重者常合并半月板、韧带、排总神经损伤,导致关节失稳、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经手术复位和固定,但在康复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影响疗效,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是直接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选自2005年8月~2010年8月随访185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85例,男122例,女63例;年龄13~68岁,平均43岁。入选标准:根据Hohl分类法,均为移位骨折,且平台压缩在2mm以上,劈裂骨折分离在5mm以上。根据Schatzker分类I型12例,Ⅱ型34例,Ⅲ型30例,Ⅳ型41例,Ⅴ型25例,Ⅵ型43例。其中右侧79例,左侧106例;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膝关节周围损伤:其中侧副韧带损伤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半月板损伤8例,血管损伤2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基数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经X线片、CT三维重建检查,对关节面塌陷的形状和程度进行充分评估。根据胫骨内、外侧塌陷分别采取内外侧弧形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注意避免关节软骨及其下的骨质分离。对压缩明显的骨折取同侧髂骨行)期植骨,将关节面连同其下的骨质撬起,使关节面平整,将髂骨板填充在撬起的骨质下缺损处。胫骨双髁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应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复位满意后外侧采用高尔夫钢板,内侧加用“T”型或“L”型支持板行坚强内固定,避免骨折的松动。活动关节检查固定可靠后,关闭切口。

1.3 康复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常规给予抗感染、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2~4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适当膝关节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常规功能训练。术后第4个月开始逐渐负重步行练习。

实验组:首先制定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固定方式,以及软组织情况综合评估患者康复运动安全性评定得分,以此为依据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处方。对内固定牢固的骨折,总分100分。71~100分运动较为安全;41~70分运动康复应慎重;0~40分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不宜早期等张收缩。

1.3.1 71~100分之间者术后 即进行股四头肌、踝泵练习,绳肌等长收缩训练,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500~1000次/d。术后1~7d:如疼痛不明显可开始直腿抬高练习以避免腿部肌肉过快萎缩,疼痛明显则可推迟数天。(1)直抬腿练习;(2)侧抬腿练习:10次/组,10~15s/次,每次间隔5s,4~6组/日;(3)后抬腿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5s,4~6组1d。术后24h在牢固内固定基础上及术后保留硬膜外镇痛泵持续止痛的情况下进行,术后1~3d终止角度不超过40°,术后3d停止使用止痛剂,术后4d应平均每1~2d增加10°,2~3次/d,60min/次,一直锻炼到膝关节屈曲达120°后停止CPM机锻炼。术后4~6周:根据具体情况开始膝关节的伸展练习。术后6~12周开始负重练习,必须经过X线检查,在骨折愈合允许的前提下,术后6周由1/4体重1/3体重负重,术后8周1/3体重10周1/2体重2/3体重,12周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可在踩秤上进行量化,逐步增加负重量,5min/次,2~3次/d。

1.3.2 41~70分之间者骨折欠稳定,骨折固定欠可靠,或软组织损伤较重者,术后即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5s/次,15min/组,3组/d。术后1周开始直腿抬高训练,CPM机辅助锻炼,具体方法同前。于术后2周开始肌肉等张收缩;术后10~12周开始负重练习。

1.3.3 0~40分之间者骨折极不稳定,固定可靠性差或软组织严重损伤。术后亦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但须慎重。术后2~4周,待软组织恢复较好后开始等张训练,同时注意心理康复: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减轻患者思想顾虑,让患者明白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化被动为主动。此类患者负重练习须适时推后,因有发生再骨折及内固定断裂可能。大都在3个月开始负重练习。

1.4 疗效分析分别于术后6、12个月进行随防。 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rating score):总分100分,优:≥85,良:70~84,可:60~69,差:≤59。分别统计两组HSS得分及根据得分,70计算优良率(%)。

2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软件,对两组HSS得分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优良率采用x检验,P

3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术后6、12个月康复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个月膝关节功能比较,实验组81例,HSS77.3±13.5,优61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7%;对照组80例,HSS69.6±11.4,优45例,良24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56%,(P

4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上因缺乏合理、规范、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程序和方法,导致术后膝关节僵直而致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患者并不少见,对于塌陷骨折,因康复训练不合理而造成再塌陷者,临床时有发生,文献亦有报道。本实验中两组病例均出现内固定断裂,其中对照组2例:1例为骨折不愈合造成,另外1例为患者过早负重造成。康复组中有3例内固定断裂:1例为内固定安放位置不当,另外2例为骨折不愈合所造成。所有患者均采取内固定取出,同时植骨加长钢板内固定。另外,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不论是何损伤类型,康复训练时均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骨折的治疗一方面要恢复受累骨骼的解剖关系,并在正确的解剖关系上得到愈合,即复位、固定。然而,骨骼正确解剖关系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并不是骨折治疗的全部。临床常见骨折复位很满意,骨折也愈合良好,但病人术后关节功能并不好。有研究表明胫骨平台骨折的预后与骨折类型、皮肤条件、随访时间、使用不同内固定器械有一定关系。因此如何进行安全而又积极的康复训练是困惑医生和患者的一个难题。为此,作者针对以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多中心随机、单盲等先进研究手段,克服临床研究干扰因素多等实际困难,探索出一套以骨折的稳定性、固定的可靠性、软组织的完整性3个方面来综合考虑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设计“骨折病人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表),制定出因人、因病、因时的康复运动处方,并在多中心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并于2008年11月出版《骨科运动康复》,用以指导骨科安全运动康复。

本实验在术后6、12个月按照HSS评分,发现康复组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根据“骨折病人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制定出因人、因病、因时的康复运动处方进行积极康复是安全而又有效的。因此,作者认为100分制运动疗法评定是合理可行的,可以作为运动康复的安全性评定参考。

表 骨折病人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大纲(总分100分)

骨科其他疾病参照此表评定。本表为体内承重长骨手术后的评定参考值,脊柱骨盆等参照评定。71~100分运动康复较安全;41~70分运动康复应慎重;0~40分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不宜等张收缩。

参考文献

[1] 戴闽.骨科运动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6.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第5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干预; 肘关节骨折; 骨折愈合; 并发症; 肘关节功能; 护理满意度

肘关节的结构非常复杂,存在较多的重叠骨质,也正是因此,肘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在全身骨关节骨折发病率中是最高的[1-2]。由于肘关节的结构非常复杂,因此骨折愈合中稍有不当就可能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尤其是对于复杂肘关节骨折,治疗难度大,且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预后差[3]。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师认为术后的康复锻炼对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4]。本院对79例肘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58例患者为2014年

8月-2016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肘关节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纳入标准:(1)符合肘关节诊断标准;(2)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3)均为闭合性骨折。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脏器功能障碍者;(2)合并肿瘤、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存在意识障碍、交流障碍者。此研究方案获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符合标准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法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79例患者,男49例,女30例,年龄17~53岁,平均(38.7±6.5)岁,其中肱骨远端骨折53例,桡骨小头骨折8例,尺骨鹰嘴骨折18例。对照组79例患者中,男53例,女26例,年龄19~55岁,平均(39.5±6.6)岁,其中肱骨远端骨折50例,桡骨小头骨折10例,尺骨鹰嘴骨折19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并发症处理、功能锻炼等。

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从术前开始给患者灌输康复护理干预的内涵,将康复锻炼渗透到围术期,主要措施:(1)心理康复护理。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立刻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安慰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术后认真接受康复锻炼,肘关节功能会恢复如初,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术前让患者认识到术后康复锻炼对关节功能恢复的积极意义,并详细介绍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必要性、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其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耐心给患者说明术后康复治疗师会根据其骨折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早期康复锻炼计划,只要循序渐进地接受康复锻炼,肘关节功能就会慢慢恢复,减轻患者的急于求成等心理。在术后,卧床休养期间护理人员给患者简单介绍康复锻炼方案,用轻柔、温和的语气与患者交流,获得患者的信任,减轻不良情绪,并主动配合康复锻炼。(2)中药熏洗。由本院中药房负责煎药,每剂包装成2包,每包200 mL,护理人员煎好的药液取2包以及3 g冰片放置到熏蒸容器中,加入800~1000 mL的水,然后旋紧容器盖子上的螺母,接通电源,并将压力调节到最高,药液煮沸后调节到中低压力,让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平放于床上,进行中药熏蒸,熏蒸的部位距离熏蒸口大约为30 cm,2次/d,30 min/次。(3)关节推拿手法。在熏蒸结束后立即给予患者关节松动推拿,对于桡尺关节的推拿,让患者取坐位或是仰卧位,将前臂旋后,肘关节弯曲,护理人员的一手内侧绕于患者前臂固定尺骨,另一手则环绕桡骨头部,将桡骨头向背侧推拉,接着以同样的手法进行桡骨远端的推拿,3~5 min/次。在肱桡关节松动上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护理人员一手固定患者的肱骨,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桡骨远端并使其向远端牵拉,尽量伸直肘关节并旋后,握住桡骨背侧,用手指向掌侧推,接着护士的一手大鱼际部扣合患者的患肢手大鱼际部,另外一手则固定患者尺骨、肱骨近端,施力于大鱼际部,向桡骨长轴推,3~5 min/次。(4)被庸δ芏土丁J鹾6~8 h即可开始被动锻炼,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相关部位的按摩,预防肘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肿胀等现象。术后24 h,使用上肢持续被动活动仪来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首先从0~30°角进行训练,1 h/次,2次/d,接着根据肘关节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加大训练角度。训练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伤口疼痛、出血等情况,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结合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康复锻炼方案进行调整。术后1~3 d进行患肢前臂的等长收缩训练,护理人员全程监督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15个/次,2次/d。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手指关节、腕关节、患侧肩关节的宫内运动。术后4~6 d,开展肘部的宫内锻炼,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其耐受力,从而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范围,每次康复训练完后,对患者的训练关节进行15~20 min的冰敷。术后7~9 d,给患者进行肘部的屈伸运动,每天进行一组屈伸运动,运动结束后进行15~20 min的冰敷。(5)主动运动。一般主动运动在术后10~14 d,当肘关节进行被动屈伸可达90°后,开始进行主动运动,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前臂旋转锻炼,在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全程指导患者如何进行主动运动,保持动作的轻柔、缓慢,逐渐增加运动的幅度。术后5~6周,开始肌肉收缩训练,并适当进行日常生活训练。术后7~12周,开展抗阻力训练,以小负荷和渐进式牵拉来促进关节功能的改善。骨痂形成后可进行强牵拉运动,增加关节屈伸、旋转的角度,增加抗阻力和肌肉牵拉的力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功能(使用Mayo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包括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和活动能力这四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功能越好,于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评估)、护理满意度(于出院前让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成20个条目,采用1~5分记分制,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指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14±1.31)周,明显比对照组(14.35±1.43)周更短(t=10.129,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肘内翻、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

2.3 两组肘关节功能对比 术前,两组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和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8±6.6)分,比对照组的(90.2±6.3)分更高(P

3 讨论

上肢骨折在治疗方法上一般采用内固定、外固定、石膏、夹板等方法治疗,要对上肢大范围进行制动,且制动的时间较长,这就可能导致关节周围纤维粘连、软组织萎缩等现象,进而导致术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到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5-6]。对于肘关节骨折患者,在术后采取康复锻炼,进行尺桡关节的旋前、旋后运动,肱桡、肱尺关节的屈伸、伸直运动,能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7]。体外实验指出:人在伸长和施加轴向负荷时,大约有40%的负荷会集中于肱尺关节。加强术后的康复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康复护理干预是指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功能康复的护理活动。一般而言,康复方案制定和开展得越早越有利于相关功能的恢复[8-10]。而在康复护理中,必须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促使其主动配合方能最大限度发挥康复锻炼的效果。在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上,其是手术治疗的延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11],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肘关节是协调肩关节、前臂以及腕关节活动的一个复合关节,其解剖结构非常复杂[12],在出现骨折后,关节软骨遭受损伤,关节内出现粘连现象,关节囊以及周围软组织出现瘢痕情况等,进而出现关节挛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康复[13]。因此,必须早期介入到患者的康复锻炼中,笔者认为,康复锻炼需在患者入院后即开展,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开展心理的康复护理,让患者在术前认识到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后,肘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护理人员大力鼓励患者,设身处地的为其考虑,多讲解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促使其主动配合康复锻炼。

中药熏蒸是一种中医学的外治法,对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采取中药熏蒸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因子的吸收,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软化瘢痕和粘连,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关节推拿手法是一种被动训练方法,是通过对肘关节进行牵拉、牵引、滑动、摆动等实现关节内粘连的松解,肌肉、关节韧带以及皮下组织的牵伸,促进滑液在关节腔内的扩散和浸润,促进静脉回流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组织的粘连和挛缩,逐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促进患者的康复[14]。而在推拿中,手法非常有限,且每次的时间短,因而效果有限,护理人员循序渐进地进行被动运动,直到关节功能可以接受主动运动后,根据康复锻炼方案开展主动运动,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主动运动,如在术后5~6周开始进行肌肉收缩训练,进行适当的生活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随着肘关节功能的恢复,逐步开展抗阻力训练,预防废用性肌萎缩现象的发生,也促进肌腹、肌腱滑动,预防粘连,使得骨折断端间的靠近,促进骨折的愈合[15-16]。而在每次运动后给予患者15~20 min的冰敷能预防出血、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预防继发性关节肿胀[17],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

综上所述,将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肘关节骨折患者中是可行的,有助于改善愈合,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而护理人员要将康复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全程中,在患者入院后即开展心理的康复护理,并制定个体化的、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方案,以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春平.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51-52.

[2]肖静.实施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4):230.

[3]吴静,万晓华,叶建龙,等.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8):286.

[4]冯瑞萍,刘桂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锻炼在肘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6,28(6):76-77.

[5]吴丽梅,陈红卫.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4):89-92.

[6]谢伟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3):152-154.

[7]吕秀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71-73.

[8] 李S芹.组合式康复护理在促进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3156-3158.

[9]苏玉雪,郑婷,朱研霖,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6,37(8):2079-2080.

[10]贺艳霞,王盈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骨折预后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1,8(31):33-34.

[11]刘晨红,高强.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4):3800-3802.

[12]李涛,周谋望,侯树勋,等.肘关节骨折患者康复模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4):261-266.

[13]曹晶晶,唐金树,周谋望,等.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3):194-198.

[14]冯崴,代永静,路桂军,等.臂丛神经置管在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2,19(11):69-70.

[15]李秀芳,郭英俊,王丽萍,等.早期功能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8):1151-1153.

[16]冷忠诚,郑先成,霍同玲,等.儿童肘部软组织改变在肘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85-86.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第6篇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

股骨髁上骨折、髌骨、胫骨近段骨折常伴有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在完成复位固定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较为常见不良后果。不予及时康复可有关节僵化、疼痛、创伤关节炎等情况。回顾2011年4月~2014年4月32例存在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病例,予以系统康复后,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4~53岁。胫骨近段骨折18例,髌骨骨折4例,股骨下段骨折10例。均为术后6w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治疗前均予以摄片复查有骨痂形成,轴向无叩击痛。

1.2方法

1.2.1大功率短波 关节肿胀和积液时,无热量,10~15min/次,1次/d;无肿胀时选用微热量,15min/次,1次/d,共15d。

1.2.2关节松动训练 ①髌骨松动术: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伸膝位,站立于患者大腿旁,一手拇指指蹼握住髌骨上缘,另一手做加强用,向髌骨尾端滑动,平行于股骨;双手拇指、示指分别置于髌骨内外侧,将髌骨往内外侧滑动;②股胫关节牵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从膝关节休息位开始,让助手双手固定大腿远端,术者双手握住小腿远端,沿着胫骨长轴牵拉,分离关节面。向后滑动:患肢卧位,足跟平放床面。治疗师坐在床上,大腿固定患者足部,双手抓握胫骨,拇指朝前,余四指朝后。治疗师上肢伸直,将身体前倾,拇指将胫骨向后推。向前滑动:患者俯卧,膝关节休息位,治疗师远端手握住胫骨末端,近端手掌面放于胫骨近端后侧。通过置于胫骨近端的手给予向前推动力;③近端胫腓关节前后滑动:患肢侧卧位,健肢在下、屈曲,患肢在上,伸直。治疗师在患者后侧,一手固定胫骨,另一手掌根部放在腓骨头后侧,手指向前环握腓骨头。手掌根部对腓骨头后侧给予向前外侧推力。以上关节松动术治疗1次/d,5~10min/次。

1.2.3气压治疗 向心性压力治疗,20min/次,2次/d。

1.2.4体外循环冷敷治疗 关节松动训练后,20min/次,1次/d。

1.2.5肌力训练 包括坐位伸膝、抗阻伸膝,利用股四头肌训练器进行抗阻训练。还予以功率自行车训练,调节自行车坐垫位置,控制膝屈曲角度;阻力调节装置调节力量大小,20min/次,1次/d。每天在进行完治疗后休息3h进行肌力训练。

2 评定

康复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对患侧膝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疼痛评定(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标准[1]如下:治愈:无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正常,日常活动不受限,ROM≥120°;显效:疼痛、肿胀基本消失,日常活动无妨碍,ROM在90°~120°;好转:肿胀、疼痛减轻,行走和日常生活轻度受限,ROM在60°~90°;无效:肿胀、疼痛改善不明显,行走和日常活动明显受限,ROM≤60°。

3 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愈13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2例无效患者予以手术松解。

4 讨论

膝关节是最复杂关节,其功能障碍(包括膝关节僵化强直、肌肉萎缩、创伤性关节炎等)会影响运动的灵活性、稳定性。因此膝关节周围骨折在牢固内固定前提下,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组患者首先康复方案的确定。也就是康复评定,在医生、治疗师及患者共同参与下进行,患者不同损伤类型,不同功能障碍程度,按照个性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的原则,确定出康复处方。在治疗过程中随时根据恢复情况再次评定调整治疗。

膝关节功能改善的重要指标就是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康复中关节松动训练尹清等[2]研究显示康复不同时间的介入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显著,术后1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制动时间超过4w,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关节腔狭窄,膝关节活动度下降[3],且膝关节不同程度不可逆性僵硬[4]。制动时间长结合原始创伤因素造成伸膝装置受损,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5]。 而本组患者6w之后进行康复,膝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关节松动训练尤显必要。本组采取Ⅰ-Ⅱ级级手法逐渐过渡Ⅲ-Ⅳ级手法,对髌股关节及股胫关节挤压、滑动等,手法避免暴力、蛮力,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通过Ⅲ-Ⅳ级手法直接牵拉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增加其伸展性,促进关节活动改善。关节松动术可以缓解疼痛,减少关节退变的发生;抑制脊髓和脑干释放致痛物质,提高痛阈;可以提供位置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信息[6]。本组患者予以关节松动术治疗,90.6%关节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对于膝关节功能也极为重要。创伤后疼痛、制动时间过长等因素造成膝关节周围肌力的减退,而且持续时间较长[7]。膝关节周围股四头肌萎缩明显,且发生最早。本组患者予以坐位伸膝、抗阻伸膝等主动活动训练伸膝肌后,患肢肌力恢复良好。肌肉力量的训练,可使患肢肌肉协调收缩,形成坚实外固定,利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软组织平衡。且能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膝部肿胀。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本组功能康复过程中,患者因膝关节疼痛不适惧怕锻炼,甚至抵制治疗。加强患者对康复持久性、艰苦性的认知,主动意识功能锻炼必要性,消除恐惧心理,明白缺乏康复的不良后果。本组患者治疗关节松动术后予以气压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轻肿胀引起疼痛;冷敷治疗消除肿胀,缓解疼痛,相应物理因子治疗使用可有效缓解肿痛,利于整体功能恢复。当然医师及治疗师也需掌握正确、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尽量减少二次损伤,更快的促进功能恢复,恢复患者信心。因此笔者认为康复中心理疏导也是重要一环。

总之,本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可以看得出有效的功能锻炼能够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功能康复是必要的。但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是关节松动术、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等复杂的工程,需合理、系统的制定康复方案。

参考文献:

[1]容国安,龙耀斌.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43-44.

[2]尹清,武继祥,刘宏亮,等.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304-306.

[3]杨康骅,戴闽.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康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47-148.

[4]容国威.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1.

[5]覃鼎文,闰汝蕴. 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58-459.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第7篇

【关键词】康复锻炼;骨科护理;应用研究;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康复医学的认知程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1]。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2]。为了对康复训练在骨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4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4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2例女性,3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为49.5岁。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18例患者为上肢骨折,22例患者为下肢骨折,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1―9周的康复锻炼。

1.2 方法

1.2.1被动训练:此类康复训练方法对严重瘫痪的患者较为适用,它主要是依靠健侧肢体或他人来进行被动运动。被动运动过程中,其主要的运动方法有推拿、针灸、理疗、按摩、被动活动以及借助机械进行活动等。

1.2.2主动锻炼:在对骨科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主动锻炼是其主要的锻炼方法之一,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有活动能力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主动锻炼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多鼓励、多指导,让患者进行适当的有利于骨折康复的运动,对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的进步给予适当的鼓励。

1.2.3助力运动:在对自身力量较弱的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通常需要协助外力,特别是在起床时,必须要有旁人协助。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外力既可以是他人的力量,而且也可以是运动器或健侧肢体。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协助、鼓励以及指导,在使用运动器前,一定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检查,以此来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1.2.4肌肉锻炼的方式:①等张收缩:此类功能锻炼主要是指肌肉收缩时,保持其张力不变,长度可以适当改变;②等动收缩:此类肌肉锻炼的方式主要是指让患者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以稳定的速度尽最大努力来进行收缩。③等长收缩:在确保患者关节不动的前提下,对其肌肉进行舒缩锻炼,这也是肌肉锻炼的最初阶段,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确保其训练方法的正确性。

1.2.5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患者出院后一定要确保其情绪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叮嘱患者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对患者的日常饮食给予相应的指导。告知患者在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当患者出现不适的情况时,就必须及时就诊,对其在家中训练的时间以及训练量进行合理的制定,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引起高度重视。此外,还必须让患者在出院后定期到医院来进行复查。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有38例患者的肢体功能完全恢复,2例患者的肢体功能存在轻度障碍,其康复率达到了95%。在术后1―2年的随访过程中患者的康复状况相对较好,且未出现患肢恶化的情况。

3 讨论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康复训练的质量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骨科疾病的典型病症以及病理了若指掌,而对于许多轻微症状则未引起高度重视[3]。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对康复训练的相关流程生搬硬套,对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配合度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骨科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情况受到严重的影响。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在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医生以及责任护士一定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4]。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且在护理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在对患者进行骨科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对和蔼可亲,对患者的病痛给予最大程度的关心,以此来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重要性、方法以及原则,让患者积极主动地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为患者的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

医院以及骨科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康复护理进行准确定位,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让医护人员严格落实“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感[5]。利用典型医疗案例来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护理的重视程度,使骨科康复锻炼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对骨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掌握好动静结合的护理原则,同时还必须注意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清除不良因素,指导患者进行关节以及肌肉康复的功能锻炼。由此可见,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康复锻炼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骨科护理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夏玉斌.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4):59-61.

[2] 刘琼芳.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340.

[3] 刘琼芳.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396-397.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第8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骨折;自理能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73-01

骨折是一种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因素导致骨质出现部分或者完全断裂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骨折部位出现压痛、肿胀及瘀斑,严重者甚至部分或者完全丧失肢体功能,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影响[1]。我院通过对骨折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在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手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80例,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8.6±2.8岁。骨折部位:胫骨骨折42例,股骨骨折35例,肋骨骨折34例,肱骨骨折28例,挠骨骨折18例,指骨骨折14例,其他骨折9例。随机将180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训练计划。

1.3.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聆听患者的主诉,消除患者的焦虑与不安等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向患者的家属讲解患者治疗过程中家人的支持与安慰的重要性,满足患者的爱与归属感。

1.3.2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建立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促进机体的愈合和康复。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叮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防止便秘的发生。

1.3.3 健康宣教 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用易于患者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疾病的预后。指导患者听音乐或看书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保持合适的卧位,如平卧位或健侧卧位,采取有效的制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患处的疼痛和肿胀[2]。

1.3.4 预防并发症 术后给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合理使用弹力绷带,防止过紧或过松。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及时更换衣物及床单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1.3.5 康复训练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手术后前期可采用理疗如热敷、冷敷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术后1-3周,主要进行制动休息,可以小范围的按摩、被动活动,不宜进行关节活动。术后3-6周,可逐渐的进行主动锻炼,如关节屈伸活动、肌肉等长收缩等。术后6-8周,可进行负重练习、旋转等运动[3]。

1.4 疗效评价指标 通过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自理功能评分来评价患者自理能力。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观察指标差异明显,P

3 讨论

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和不适,还会给患者带来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由于担心疾病的预后而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对骨折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很有必要,但是由于骨折患者的特殊性,只采用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康复训练在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方面意义非凡,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的自理能力[4]。

综上,康复护理在促进骨折手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和自理能力的恢复方面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9B):2398-2399.

[2] 李群.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膝部骨折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20: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