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01 10:11:08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第1篇

关键词:早期康复;膝关节功能;膝部骨折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50-01骨折是指由于外伤等各种原因导致骨骼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遭到破坏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骨折附近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或者出现肿胀以及瘀斑等,进而导致肢体功能的丧失等严重后果[1]。几乎所有的膝部骨折患者均经过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膝部骨折患者的术后早期的功能康复护理治疗是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关键,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膝部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取60例膝部骨折的患者,并随机分为采用在膝部骨折术后的第一天开始康复护理治疗的观察组和在膝部骨折手术后外固定拆除后才进行康复护理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其中男、女各有40、20例,平均年龄为(31.2±1.4)岁,根据患者膝部骨折的部位,60例患者出现了6例股骨髁上骨折,10例股骨髁骨折,25例胫骨平台骨折以及19例髌骨骨折。

1.2 术后治疗方法: 对照组膝部骨折患者在术后没有立即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治疗,经过一个月的外固定的固定治疗后,再采用影像学X线检查确定骨折部位对位正确、骨折线已模糊,还有骨痂形成后拆除外固定后才开始康复护理治疗。

而观察组膝部骨折患者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立即开始膝关节活动功能锻炼,其具体的方法如下:采用CPM机被动的功能锻炼:术后采用CPM机功能锻炼以不同为原则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在一开始使用机器时采用的角度较小(20-30度),运行的速度较慢,此后根据每个患者恢复的情况其运行的速度可以适当地增加,在患者不出现明显疼痛的前提下,其运转速度通常为30s往返一周,一天运转1-2个小时。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刚开始时进行一天10次,每次5分钟的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和足趾、踝关节的伸屈活动,在术后的第三天通常可以进行适当的膝关节的伸屈活动,随着病情的好转其锻炼的程度可以逐渐加大。

1.3 功能恢复的评价标准: 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标准参照Judet疗效评定法共分为4级,其中优为膝关节活动度大于100度;良为膝关节活动度为80-100度;可为膝关节活动度为50-80度;差为膝关节活动度为0-50度。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了 SPSS19 统计软件,运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对两组膝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实行检测。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两组膝部骨折康复效果存在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膝部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情况

组别 例数 差 可 良 优 观察组 30 0 2 4 24 对照组 30 2 6 12 103 讨论

骨折尤其是膝部骨折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对于促进骨折的愈合以及膝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是很关键的。膝部骨折后,由于膝关节的牵动可以引起关节的黏连,从而导致膝关节内软骨失去营养,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避免由于膝关节制动而引起的关节粘连等不良后果。应力可以促进骨骼的形成,骨骼肌的收缩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因此在膝部骨折术后早期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应力和压力刺激,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术后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

目前膝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最常用的锻炼机器CPM机主要通过增加膝关节软骨的营养以及代谢,从而促进膝关节软骨的修复,刺激成骨细胞向软骨细胞的转化,进而促进新的软骨的生成,此外还可以有效地避免膝关节的粘连和术后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骨折端的血液循环,消除骨折部位局部的肿胀。 综上所述,在膝部骨折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第2篇

[关键词]老年骨折;疼痛管理;快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探析

老年群体由于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容易发生骨折现象,并且骨折后因卧床时间长也更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至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令康复时间延长,甚至会危及生命[1]。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深,老年骨折患者呈爆发式增长,而临床中为了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快速康复护理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中,但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患者骨折创伤以及手术创伤所引起的疼痛感对快速康复护理的实施进程有着严重影响,进而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间而令康复效果不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疼痛状况有着重要意义[2,3]。本次我院在55例老年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应用疼痛管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为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0~77(68.5±5.7)岁,骨折部位分布: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踝关节骨折16例;骨折原因分布:平地跌伤27例、交通意外16例、高处坠落7例、其他原因5例;骨折Garden分型分布:I型13例、II型19例、III型15例、IV型8例。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60~79(69.0±5.8)岁,骨折部位分布: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踝关节骨折16例;骨折原因分布:平地跌伤28例、交通意外15例、高处坠落8例、其他原因4例;骨折Garden分型分布:I型12例、II型21例、III型13例、IV型9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各类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②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存在全身多处骨折现象;②合并机体其他系统功能严重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对本组患者常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健康教育、围术期心理干预、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

1.4.2观察组对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疼痛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疼痛宣教:由主治医师、临床药师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疼痛管理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并制作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手册,并由护理人员仔细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疼痛产生的原因、缓解疼痛的方法等疼痛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度;(2)疼痛评估:在患者入院治疗全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状况,采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每日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疼痛干预办法;(3)疼痛干预措施:①非药物干预:对疼痛评级为轻度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同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或采取物理冰敷法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②药物干预:对疼痛评级为中重度的患者,入院后至手术前即给予患者口服塞来昔布200mg及曲马多50mg,2次/天,术后患者转回病房后立即给予肌注地佐辛5mg,3次/天,连用3天,同时采取物理冰敷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术后第4天开始服用塞来昔布与曲马多,用法用量与术前相同,服用至术后第7天停药,用药过程中要对患者保持密切关注,并视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疼痛改善情况酌情减量。

1.5观察指标

①康复积极性:采用康复积极性评分表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康复过程的心理状态、康复措施实施的配合度以及有关康复的积极需求等三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康复积极性越高;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疼痛护理满意度调查评分表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③住院时间:入院至出院时间。

1.6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x±s),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由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观察组康复积极性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第3篇

[关键词] 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外固定;健康教育;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150-02

Colles骨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骨折,目前,由于人们生活方式以及交通环境的改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法是手法整复以及外固定治疗。但术后患者由于缺乏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因此术后患者易发生不同情况的并发症,包括:压迫症状、关节僵硬以及重新移位等。为了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为探讨Colles骨折手法整复与外固定治疗的全程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该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使用手法整复与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患者6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4例病例全部选自该院收治并给予手法整复与外固定治疗的Colles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15~83岁,平均年龄(46.78±13.45)岁;骨折原因为:29例患者为车祸伤,28例患者为摔伤,5例患者为重物砸伤;根据AO/ASIF骨折分型: B2型骨折患者有11例,B3型骨折患者有7例,C1型骨折患者有21例,C2型骨折患者有13例,C3型骨折患者有1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7.34±12.38)岁;骨折原因为:28例患者为车祸伤,27例患者为摔伤,7例患者为重物砸伤;根据AO/ASIF骨折分型:B2型骨折患者有12例,B3型骨折患者有9例,C1型骨折患者有20例,C2型患者骨折有12例, C3型骨折患者有10例。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存在明显的血肿;患者的患肢下臂存在明显的叩击痛;患者骨折部位锐角角度显著;患者患肢体明显短于正常肢体;少数患者骨折部位存在明显畸形骨擦音症状;患者患肢运动能力失常,有明显的患肢放于胸壁情况。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法整复与外固定治疗。手法复位,麻醉时向患者的血肿内进行的注射,首先于患者的桡骨骨折端穿刺并吸净血肿,然后从患者的骨折端注入0.5%利多卡因3~5 mL进行麻醉。待患者的患肢无疼痛感后,在C臂X光机监视下,给予患者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治疗时,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取坐位,让患者将患侧外展90°,一个助手沿患者的前臂方向对患肢进行向桡骨远端的牵引;另一个助手沿患者的前臂方向对患肢进行向桡骨近端的牵引。牵引至患者的桡骨恢复正常高度,如患者同时存在腕关节的脱位,则对腕关节进行复位,然后再对破碎的小块骨进行复位,以恢复患者的桡骨的掌倾角。如果一次复位不理想,可以多次反复重复以上步骤,至患者的桡骨复位成功为止。

复位后,患者均使用外固定,病患桡骨复位成功后,指导其进行力度合适的牵引治疗,部分病例给予克氏针固定,同时亦可配合石膏固定;而其中的伸直型骨折病例给予屈腕尺偏位方法固定;屈曲型骨折以及关节面骨折患者,且伴有腕关节脱位的,则给予骨折功能性固定。所有病患均给予4个疗程的固定时间(每个疗程为1周)。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术后的常规康复护理。

1.4 健康教育

1.4.1 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

1.4.1.1 复位及固定阶段 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患者恐惧、悲伤、忧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复位后进行手指的屈伸练习[1]。

1.4.1.2 骨折治疗早期(术后1~2周) 向患者讲解术后患肢的康复要求,以及方法;让患者和家属注意患肢的感觉、运动、肿胀、血运以及外固定情况,如果发生异常要及时处理,并且要定期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复查;根据制定的康复锻炼原则,于术后早期开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以恢复手指以及手腕部软组织的功能。

1.4.1.3 骨折治疗中期(术后3~4周) 向患者讲解术后外固定的方法以及时间;并按照康复原则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鼓励患者使用小勺或者筷子进行吃饭、自己系扣子、自己扫床等日常生活动作练习。

1.4.1.4 骨折治疗后期(术后5周后) 当患者的外固定去除之后,开始加强患者的患肢关节锻炼,为患者制定作业疗法或者编制医疗体操,对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包括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转等活动进行练习,同时还要加强手指的活动度以及手指肌力的练习;如果患者伴有手部以及腕部的肿胀,则需要指导患者使用中药洗剂进行浸泡,宜可进行交替的冷热敷。

1.4.2 组织和实施

1.4.2.1 责任人的落实 科室内由1名具有多年经验的高龄护师或者主管护师做为科室内的健康教育责任人,在Colles骨折患者的不同恢复期,由健康教育责任人与患者进行联络与随访,对患者的恢复期进行全程的监督,是否有效的执行术后治疗以及康复锻炼[2]。

1.4.2.2 编制健康教育材料 由健康负责人制定科室的健康指导通知书,并在患者就诊时发放,同时进行仔细的讲解、演示以及咨询工作。如果患者对治疗护理提出特殊的要求,则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要求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并将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记录于患者的康复指导通知书中,或者记录于患者的病历中。

1.4.2.3 组织全体人员参与健康教育工作 科室内的所有医护人员都需要参与到健康教育工作之中,利用早晨交班、业务学习以及学术活动等时间,组织科室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统一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从而有效的提高科室内的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1.4.2.4 组织患者成立康复交流小组 根据需要,将适合的患者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复诊,让患者们组织康复交流小组,互相交流积极的治疗心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争取早日康复。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Colles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是在经过手法整复以及外固定治疗后,患者常常由于缺乏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导致不同情况的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压迫症状、关节僵硬以及重新移位等。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3]。该组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与目前国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5]。说明通过给予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可以有效的提高Colles骨折手法整复与外固定治疗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孟飞.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复杂型桡骨远端骨折12例小结[J].中药医导报,2006,12(9):50.

[2] 薛俊茹,党世民,郭春梅.石膏固定并发症127例分析[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11,22(3):278.

[3] 薛俊茹,党世民.骨关节损伤石膏绷带固定技术失误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2010,29(10):76-77.

[4] 薛俊茹,党世民,党省民,等. Colles骨折患者手法整复治疗的健康教育[J]. 护理杂志,2008,25(10):77-78.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第4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程序;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

近年来,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股骨颈骨折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肢体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股骨颈骨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康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关注的检点。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不仅能缓解髋关节置换术的疼痛,还能有效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1]。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护理程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摄标准患髋正侧位x线片及骨盆x线平片证实;意识清晰,无神经或精神方面疾病而影响其日常活动,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全部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排除手术禁忌症、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70-84岁,平均(79.5±5.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6例,骑自行车摔伤28例,行走摔伤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72h。骨折部位:左侧55例,右侧45例。骨折类型按照解剖分型:头下型37例,经颈型30例,基底型33例。骨折移位按照Garden分型:Ⅱ型58例,GardenⅣ型42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程序,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后1周内(第一阶段) 麻醉清醒后挤压和按摩患者的小腿,指导患者进行及健肢的主动运动与患肢踝关节、脚趾的主动屈伸运动。术后1d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先收缩5s,再放松3s,每次练习控制在5min,3次/d,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踝关节和小腿采用间歇性气囊肢体加压仪进行治疗。手术后第2d,在CPM机的协助下进行膝、髋、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

1.2.2 术后1-2周(第二阶段) 逐渐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由被动运动过度到主动运动,髋屈伸肌、外展肌、股四头肌抗阻训练,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患肢抬高控制在30°以内,每次练习控制在5min,3次/d,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屈膝从15°开始,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每日增加训练角度,目标>90°;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之后进行坐起训练和起立坐下训练,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有无心慌、出冷汗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出现,及时停止练习[2]。结合患者的体力恢复情况让其自主进行穿衣、梳洗、进食、床上排便等活动。

1.2.3 术后2-4周(第三阶段) 当患者健侧下肢具有正常的活动能力以及患肢可靠的内固定时,进行站立、负重、行走、转身训练。术后1个月,可适当根据X线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患肢的负重训练,缓慢的半蹲起立、原地踏步练习、上下台阶练习,患肢由部分负重逐渐到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 两组术后均随访6-12个月,平均8.5±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从疼痛、功能、畸形、运动范围等4方面进行疗效评价,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在功能、疼痛、畸形方面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颈基底部与股骨头下之间的骨折。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由于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加上协调性差,身体不灵活,该骨折的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保守治疗死亡率较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2]。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的康复训练必不可少。本研究将康复护理程序引入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锻炼中,针对骨折患者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有计划、有步骤、按照康复的不同阶段程序化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通过按摩和挤压小腿,进行被动、主动的肌肉舒缩运动,利用肌肉收缩时对血液、淋巴液的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向心回流,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加快肿胀的消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在康复过程中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了髋关节功能的恢复[3]。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髋关节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程序能够显著促进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丽文,吴欲晓,郎史文,等.康复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9):696-697.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第5篇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98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microinvasive surgery rehabilit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order to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Methods:Sixty-four pai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ho were given proximal femoral nail.The two groups were all given general nursing care,and added early rehabilitation 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Results:The subjec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can gain general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Closed reduction;Rehabilitation nursing

资料与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4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致伤原因均为平地跌倒。骨折按Evans分型:Ⅲ型6例,Ⅳ9例,Ⅴ型42例,R型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并行闭合复位、近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3.6天(8~23天)。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61~88岁,平均71.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1例,对照组29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研究方法:评定方法:对入组患者,在术前、术后两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VAS疼痛评估、EMS功能评估、Barthel指数ADL评估、SF-36QOL评估四方面进行评定。

干预措施:①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包括术前心理护理、防止并发症的指导及执行医生医嘱。②试验组:同时进行详细康复训练指导与支持,1次/日,并教会家属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统计学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构成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评定效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

护 理

康复组术前康复干预方法:①疾病观察:加强对肢体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及感觉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②术前心理护理:护理的重点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患者各方面的顾虑,并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使病人树立自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③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④术前肢体功能锻炼:入院即指导患者行踝泵练习,每小时10次,并给予下肢肌肉由远端到近端被动按摩,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教会患者主动行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大力量收缩肌肉5秒,在放松1次。练习一般要求>1000次/日。指导患者维持健肢各ROM及肌力,为术后康复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康复组术后康复干预方法: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情况、引流液量,防止术后发生出血性休克,做好术后护理。本组病例中1例出现深静脉栓塞,因发现及时、处理得当,逐渐康复。做好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

术后康复功能训练措施:①术后0~1周应保持患肢仰卧位双膝间垫枕,患肢外展20°~30°,保持中立位。术后6小时可将床头摇起使病人感到舒适为止(一般300次/日;术后3天开始患肢各关节被动活动,根据疼痛程度并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术前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继续加强。②术后2~4周:继续前述练习并逐渐增加强度;直抬腿肌力练习,10~20次/组,1~2组/日;健侧侧卧位下作后抬腿练习,30次/组,4~6组连续,组间休息30秒,2~3次/日;主动关节屈伸练习:床上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床边坐位,小腿悬吊,踝、膝主动屈伸活动,0~20次/组,1~2组/日,对初次活动或体质较差患者,可由护理人员在膝下给予部分外力,一般在屈髋、屈膝达到60°以上并反复活动10次以上后,大多患者都能独立完成,此时,监督工作仍然非常重要。可视患者精神、体力、理解能力及内固定坚强程度决定是否下地进行患肢不负重用拐行走。③术后5周~3个月:坐位抱腿:必须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进行。5~10分钟/次,1~2次/日。负重及平衡训练:必须经过X检查,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进行,随骨折愈合的牢固程度,由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逐渐过渡,可在平板秤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逐渐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步态训练,一般在骨折愈合后进行。以后上述康复训练继续进行并随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结 果

本组获术后随访39例,随访率82.9%,随访时间6个月~2.5年,平均11.1月。对两组患者术前分别采用VAS疼痛评估、EMS功能评估、Barthel指数ADL评估、SF-36QOL评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评估,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患者常见的创伤,具有骨质疏松严重、粉碎重、合并疾病多、体质差、心理创伤重、治疗依从性差等特点。长期卧床制动不仅能引起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而且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租隆间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至关重要。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患者常见的创伤,保守治疗1年内死亡率及残疾程度均高于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3个月内死亡率高达16.7%,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1年内的死亡率可高达50%,微创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手段,而康复护理对于缩短住院时间、卧床时间、降低DVT、褥疮、肌萎缩等并发症起到了关键作用。

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治疗周期,并体现在所有护理操作项目之中,重点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患者各方面的顾虑,并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使病人树立自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

护理人员在此时应充当教练的角色,对患者的指导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对患者给予科学、持续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以最快速度恢复患者的自信心、肌力、下肢循环、关节活动范围、负重及行走功能,收到满意效果。术后康复功能训练措施,进行详细康复训练指导与支持,1次/日,并教会家属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文慧,杨青,张素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河北医学,2002,2(8):167-168.

2 李慧超,韩军,张丽君.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康复护理.现代康复,2000,4(4):622.

3 胡丽敏,李光辉.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疗效观察.现代护理,2006(12):2644.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第6篇

[摘要]目的:探索良好的老年股骨骨折功能康复的指导方法。方法:对我院骨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功能康复指导,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术前术后和出院康复指导,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结论;积极的功能康复指导有利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股骨骨折;康复;老年

由于老年人各脏器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股骨骨折成为老年骨折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多为跌倒、外伤和病理性骨折。骨折后多需手术治疗,且出院后康复期长,股骨颈骨折使老年患者不能下地行走、负重,护理问题多,长时间卧床易引起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及肢体残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失去正常生活活动能力,是造成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现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指导,取得良好效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52-73岁,平均63.7岁。住院天数20~30d,平均24d。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经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康复护理后好转或痊愈出院。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机能康复的枢纽,做好心理护理可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应针对性地制定老年病人的护理方案,根据病人文化程度,结合病情,耐心细致地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老年病人的孤独和寂寞感,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担心及术后康复治疗的顾虑,动员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从而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2.1.2 便秘的预防: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弱,易引发便秘。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富含多种维生素的粗纤维食品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等,忌食酸辣、燥热、最好不食油腻食物,以免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注意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2.1.3 术前机体康复训练:术前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使病人预先了解并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适应术殊,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自觉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术前康复训练可以防止关节僵硬、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有利于局部肿胀的消退、有利于骨折对位的维持,同时有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心理护理: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进行早期锻炼。组织病人相互交流锻炼经验,以提高效果,保证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鼓励病人出院后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

2.2.2 术后机体康复指导:①术后回病房平卧,患肢抬高,呈外展位。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动或被动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②术后前3d,易引起并发症,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及精神状况,注意采取合适。术后6h可将床头摇起至病人舒适为至,在病情许可下可指导病人做简单的上肢运动。术后第1天帮助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张舒缩和距小腿关节屈伸练习。术后2d-3d,有CPM关节康复机,可用其辅助被动活动关节,幅度不能过大,先从0°到30°角度缓慢锻炼,逐渐加大角度继续患肢肌力训练,在病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髓、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4d-5d至出院,病情平稳,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离床活动。根据手术及病人恢复的情况而定,询问病人有无不适,身体逐渐适应后,可以增加床边步行练习。③3个月以后至1年内扶单拐轻度负重行走锻炼,1年以后,如状况良好可弃拐行走,但不能过度负重,不能行重体力劳动。

2.2.3 饮食指导和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老年病人因代谢率低,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加上胃肠功能减弱,对食物需求减少,因此要少量多餐,保证营养获得。饮食上由术前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骨折后期治疗宜通过补益肝肾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炖水鱼等。

2.2.4 预防并发症:加强术后管理,应注意加强切口引流护理,倾倒引流液时,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切口干燥,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输血、白蛋白,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注意观察患肢有无明显肿胀、紫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体温升高等血液循环障碍现象,若发现已有静脉血栓形成,则应停止强烈功能锻炼,避免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翻身是预防从褥疮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年老体弱或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并帮助翻身及局部按摩,用温水擦身,促进血液循环。骨突处垫气圈及海绵,预防褥疮的发生。

2.2.5 出院指导。生活方面:注意合理调节饮食,加强营养,保持适当体重;增加机体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活动方面制:定出院康复训练计划,请家属督促患者认真实施。出院后要告诫患者3个月内避免侧卧,最初6个月要避免盘腿、下蹲拾物,髋关节屈曲不能超过90°以免假体脱位。术后只有在临床和x线都证实骨折已愈合时才能弃拐。完全康复后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心理方面:针对老年人骨折后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绪反应,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老年病人战胜该疾病的信心。

3 小结

股骨颈骨折是较难治疗的骨折,老年患者又有其特殊的特点,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人而异的选择适宜的治疗康复方案,以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小龙,孙洪伟,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体会[刀,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02):164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第7篇

关键词 膝关节骨折 术后 康复护理

膝关节是人体功能比较复杂的大关节之一,膝关节骨折引起的骨科创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部分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膝关节的功能受手术后长时间关节固定情况的直接影响,若功能锻炼不能在固定期间及固定物拆除后早期恰当进行,关节会导致功能下降甚至僵硬、强直。2009年1月~2010年2月对膝关节骨折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功能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男35例,妇25例;年龄18~67岁,平均4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天,其中股骨髁骨折18例,胫骨平台21例,髌骨骨折21例。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的方法。其中,股骨髁骨折用解剖钢板、国产锁定钢板或逆行髓内钉给予固定,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国产锁定钢板或解剖型钢板给予固定,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硬膜外麻醉,在术后48小时留置镇痛泵进行止痛。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检测,观察术肢皮肤颜色及肿胀的变化,有无出现张力性水疱,若术肢出现瘀斑或张力性水疱、高度肿胀等情况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要对术口进行观察,若切口有渗液情况,或切口辅料有液体渗出或渗液的颜色异常,应及时对辅料进行更换。注意切口的观察,对引流管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做好记录,预防并发症和术区出血的发生。同时,要做好引流袋的及时更换,直至引流管拔除。

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其认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了解康复的方法和原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对功能锻炼可能会延缓骨折愈合或移位的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康复锻炼应依据渐进的规律,进行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避免急于求成。同时让患者认识到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较长,在中间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患者的焦虑心理,增加护理依从性。

功能锻炼康复护理:早期嘱患者抬高患肢,可利于消除患肢肿胀,促进患肢静脉回流。为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可指导患者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对恢复过程比较顺利的患者,可指导其在第3天进行手术部位相邻关节主动进行活动,掌握好活动力度,每个关节至少20~30次,以手术关节不过度疼痛为宜。可指导患者在术后第5天进行术肢肌肉的收缩活动,锻炼的强度渐进增加,每日两组肌肉,加大相邻关节的活动力度,每组肌肉的收缩为20~30次,同时在早期功能锻炼时可使用CPM,把握好运动的频率,可从早期的最慢为13分钟为1个周期开始,再根据术肢的恢复情况渐增到90秒为1周期,锻炼时间为每天5个小时以上,患者可耐受为宜,可递增强度,若骨折伴有韧带损伤,可在2~3周后进行CPM的功能锻炼。在2~3周后作受累关节屈伸主动运动,可每天取下固定物,同时对挛缩、粘连的组织进行缓慢温和的牵伸,20~30次/天。在4~6周后,可对患者患肢进行定负荷的康复训练,可按体重的25%、50%、75%、100%,采用阶段负荷的方式,逐渐增加负荷量,也可进行上下楼梯训练。

疗效判断标准[1]:①优:无疼痛、膝关节无内外翻角度,活动度正常,行走正常;②良:偶感疼痛,无内外翻角度,膝关节活动角度为121°~140°,行走可接近正常;③可:轻微疼痛,内外翻角度<10°,膝关节活动角度为90°~120°,患者可行走500米;④差:疼痛经常发生,内外翻角度<15°~20°,膝关节活动度<90°,可行走100~200米。

结 果

本组60例患者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膝活动度进行评价,优45例,良15例,患者均可正常工作及生活。

讨 论

膝关节骨折大部分为暴力引起,在中青年人群中多发,膝关节执行复杂关节功能的滑车关节,在骨折后患者因关节活动限制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多存在焦虑紧张,对能恢复关节功能失去信心,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减轻其压力,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术后进行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关键作用,制定详细的康复护理方案,避免患者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2],科学、合理的对膝关节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康复的护理干预,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症,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

参考文献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第8篇

【关键词】肱骨骨折;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肱骨位于上臂,又叫上臂骨。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组成肩关节,下端连接肘关节,对整个手臂的运动起关键作用。肱骨骨折之后,不仅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也会影响肘关节的活动,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困扰[1]。为了探讨肱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文章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精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护理,三个月后查看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大小不等,平均年龄50岁。

1.2护理方法

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精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护理,三个月后查看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康复护理

(1)在术前同患者交谈,介绍肱骨骨折手术的一般情况和康复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避免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导致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2)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康复护理的常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肱骨骨折的方法和细节,让患者清楚注意事项,以便在之后的术后康复护理中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1.2.2术后康复护理

(1)在患者的术后1-10天,派医护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状况,安置好患者,将床头抬高,将患臂用枕头垫起,放置好肘关节和肩关节的位置,具体标准为:肩关节置于前屈外展位,肘关节屈90度。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术后麻醉消失,患部异常疼痛的现象,对有此现象的患者使用止痛剂,缓解疼痛感。对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患者起身应当帮忙扶起,患者如厕应当给予帮助。在患者身体有知觉之后,应对患者患部手臂进行手指和手心的按摩活动,保证患者手臂其他位置血液畅通。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臂肩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腕关节和肘关节的运动,就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臂侧手握拳,伸指及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减轻手部水肿,握拳以8s左右为一次,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20组左右,情况好转,可增加练习量。

(2)在术后10-25天,开始练习肩部活动,如肩部前后屈伸活动。具体操作方法为: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身后,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托住肘关节,以一定幅度轻微活动,重复5-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5-8组。在这一过程中,禁止患者患臂外展,以造成二度骨折。也可以教患者健臂扶住床架,身体下弯进行自我锻炼,以辅助治疗。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

(3)术后25-50天,在没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指导患者进行全面关节练习。如身体向前弯曲,使患臂在重力作用下下垂;患臂前后摆动后左右摆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患者运动量仍不宜过大,以每次50-80下即可,运动的幅度以患者自身情况而定,以无不适感为佳。在这一阶段后期,患者可以用健全的手臂托住患臂,放松肩关节,还可进行缓慢的下蹲运动,让肩部跟随身体运动而得到活动。在无不适感之后,可由健全的手臂将患臂向外推送,以达到矫正之目的。此阶段是患者恢复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会有患者担心动作过大导致再次骨折的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动作的纠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4)术后50-90天,在第三阶段活动顺利完成之后,可让患者进行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训练。

1.2.3出院指导

(1)运动指导

鉴于患者的住院时间不长,患臂并没有完全康复,不宜进行负荷较大的运动,在出院后,患者应坚持康复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2)饮食指导

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相关营养元素的摄入,在骨头愈合期,需要大量钙质,适时补充钙元素。不宜饮酒、抽烟等。

(3)生活指导

注意休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2.结果

经过为期3个月的护理,本次治疗30例患者中,肩部、肘部关节能正常活动的有28人,恢复了正常的身体机能。康复率达到95%。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骨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跟康复密切相关,骨科治疗中,恢复功能是永恒主题,也是手术成功的标志。因而,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现有的医疗手段中,骨折手术前期一般是打石膏进行固定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十分重要。由于患者患部进行了石膏固定,无法得到有效的活动,血液流速缓慢,身体中的废弃物不能有效排出,严重者,会造成血管拥堵从而造成肌体坏死[2]。所以康复过程中的局部按摩是康复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从功能恢复来讲,患者想要实现比较理想的功能恢复,在康复治疗中进行功能训练必不可少,在训练中听从护理人员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完美恢复。

在进行肱骨骨折手术后,患部经常会出现僵硬的状况,在咨询护理人员的前提下进行适量的活动,有益于患者的康复。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早期的不良反应症状观察和中期的功能恢复,对于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有着重大意义。总之,在肱骨骨折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能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