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的含义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21 10:16:10

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的含义第1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一、来源及含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二)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的含义第2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 企业 资源价值流转核算

所谓的循环经济就是依据于“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把低消耗、低排放以及高效率作为其基本特征,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吻合的。循坏经济的开展不仅需要有政策和经济体系的支持,还需要有资金流动的良好基础,并把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等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资金的角度来看,它是伴随着企业内部物质的循环流动,其最后的结果是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效益业绩带来重大影响的。在当前的企业发展形势下,在对物质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来建立资源价值流转的核算体系,发现循环经济价值和物质流两者之间的互动影响规律,从而达到内部物质和价值信息之间的一致,具有内在的必要性。

一、企业循环经济价值的本质内容及其特征阐述

循环经济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绿色经济,它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价值链来做支撑。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循环经济就是产品生产过程中采取清洁化生产、绿色消费以及回收利用废弃物等的方式来创造出投入小、产出大的优良效应,而且这也是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形式,它的本质是一种价值诉求。

循环经济是利用各种相关的手段和方法,吧传统的线性经济系统资源流动方向组织为一个新型的反馈式流程和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除了实现经济效益之外,它还重视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简单来说就是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可持续价值,这就是循环经济的价值本质所在。

在循环经济的模式中,它的价值载体是物质,随着物质的不断循环流动,就会相应的产生价值的循环流转,这一流动价值势必会对经济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它的资源流转方式已不再是传统的工业经济的机械式的流转,而是经过理性的分析后确定的最佳的选择。企业的资源流有两种构成形态,即物质和价值形态;有两种的转化,即合格品和废弃物;有两种流向,即正向流和逆向流,这几个量化关系问题是循环经济资源流分析领域的关键性问题,同时这也是其具有的特征所在。

二、循环经济下的资源价值分析

循环经济下的资源定义可以概述为是输入企业的原材料、能源等的构成物质,具有资源的物质特性和价值特征。所谓的“资源价值流转”就是资源在时空流动中所发生的价值转移,它是以资源流动的分析为基础的,按照循环经济的“资源价值”标准,对资源在链、环、网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形态变化进行合理的描述分析,它是属于动态价值的范畴。上述提到的“资源价值”属于是一种“社会――经济――环境”这个大系统的价值概念,它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不仅仅包括现有会计系统中的价格、成本以及收入等的尺度,而且还包含物质流对环境系统的损害价值,对这种环境损害价值的分析评估,可以对循环经济的实际效益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开展要求所进行的成本划分,和现有的会计制度所计算的成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现有的会计学是从产品的定价要求为基础的,它把物质流中的废弃物损失直接的包含在产品的制造成本中,这样很明显是难以满足循环经济对物质循环优化决策以及控制评价的信息需求的。然而,在以循环经济为基础进行划分的成本构成中,会有一部分形成转移价值进入到半成品形成有效价值,一部分进入废弃物形成资源的损失价值,这个损失价值同时还包括企业内部资源的消耗所承担的损害价值,基于此,企业采取循环经济的相关有力措施,不仅可以把废弃物损失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损害转化为增加合格产品的价值,还可以大大的减少废弃物的损失价值,这样就可以充分的满足循环经济业绩的计算和评价的要求。

三、资源流转价值的变化规律

企业资源的流转过程不单单是资源物质的流转变化过程,更是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的过程。通常情况下,物质流转是以主要元素为典型来进行物质流的分析工作,常见的典型元素有钢铁厂的铁元素、铝工业的铝元素等。不同阶段的元素会发生不同的物理化学变化,并且每一阶段的输出端会形成有效的利用价值和废弃物损失的价值。因为不同的生产阶段都会有新的价值投入增加,这样就会直接的导致元素的价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内部含有这种元素的物质经过多次反复的磨损,它的价值会逐渐的减少,从而形成一个较低的价值。

四、企业资源价值流转核算的模型

我们把资源流成本概念作为基础,构建一个资源价值流转核算的公式,即:

RVi=RUVi+WLVi+WEIVi

RVi表示的是第i流程的资源价值;RUVi表示的是第i流程的资源有效价值利用;WLVi表示的是第i流程的废弃物损失价值;WEIVi表示的是第i流程的废弃物外部环境的损害价值,那么把元素流分析作为分配的标准,又可以把后三类的价值作进一步的变化:

上述式中,Cmj是第i流程的原材料输入成本;Cei是第i流程的能源输入成本;Cli是第i流程的人工成本;Cpi是第i流程的折旧等制造的费用;Qpi是第i流程特定元素的含量;Qwi是第i流程废弃物特定元素的含量;WEIij是第i流程第j种物质的环境影响废弃物数量;UEIVij是第i流程第j种废弃物的单位环境损害价值。

五、总结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实行循环经济下的资源价值流转核算的体系对于企业来说是有重要作用的,保证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可以满足循环经济的需要,进而推动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含义第3篇

编者按 我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具体部署。本文作者对绿色经济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并提出了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政策。本版将于近期陆续刊登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观点文章,以飨读者。 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的重要对策,这一点已经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同。我国政府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具体部署。目前,人们对于发展绿色经济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论述,这对于我们建立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为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下一步需要做更加深入的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绿色经济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建立一个比较清晰的绿色经济概念体系;二是从主要阐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转换到提出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安排。这些工作是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过程,有利于把绿色经济变成现实的成果。 明晰绿色经济概念 ■阅读提示 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绿色经济具有两项外延:一是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化”或生态化改造;二是发展对环境影响小或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 绿色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它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等这些具体的经济运行方式,我国过去出台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仍然是有用和有效的。 绿色经济的两种含义 现在,人们在大量使用绿色经济这个概念,并把它看做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如果不作特别解释,这样理解有时会使人感到不易把握。如果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那么相对应的原来老的经济形态是指什么(是黑色经济或褐色经济吗)?绿色经济究竟是指在原来老经济形态之外新出现的经济活动,还是指原来老经济形态换成了一种新的面貌?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实际上,人们在使用绿色经济概念时,都是按各自的理解去使用的,也就是说人们虽然都在使用同一个词,内心里却在指向不同的内容。如果这些问题不澄清,就无法把握绿色经济的外延,也就无法制定针对性政策。 直截了当地看,绿色是环保的代名词,经济是指人类进行的盈利活动,那么绿色经济就是与环保有关的人类盈利活动。从这个性质上引申,我们可以看到绿色经济具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指经济要环保,即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在这里,绿色是对经济活动的外在限定,它要求经济活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不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在这个意义上,绿色经济并非单指某些产业活动,而是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要求,它实际上是指要把原有经济体系的面貌由非环保型转到环保型,因此,此时绿色经济又可称为环保型经济或环境友好型经济。举例说,钢铁、化工、建材、造纸等产业,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下是高排放的因而是非绿色经济的,而在清洁技术、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下,就是环保型的,就属于绿色经济。应该注意,这时候绿色经济强调的重点是环保,即为了环保的目的,哪怕放弃一部分经济效益也是必要的,以保证经济是绿色的。 第二种含义是指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美国耶鲁大学丹尼尔·埃斯蒂教授和安德鲁·温斯顿教授在《从绿到金——聪明企业如何利用环保战略构建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为什么通用电气、索尼、丰田、沃尔玛这些世界最大、最强硬、最追逐利润的企业现在都在谈环境保护?(因为)聪明的企业会通过对环保挑战的战略管理取得竞争优势”。他们认为:“以全新视角观察事物,会带来实际收益。过去40年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了灵活管理绿色浪潮带来的压力所能获得的潜在效益。未来的企业将既创造业务利润,又创造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们可以把这个意义上的绿色经济称为“从绿掘金”,也就是说,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经济利润的一个来源,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举例说,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绿色食品研发等,都可以带来新的利润,使这一部分活动改变环保只赔钱不赚钱的形象。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绿色经济强调的重点是经济,即通过政策调节和定向开发使环境保护也有利可图

循环经济的含义第4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发展循环经济 节能减排

一、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1、循环经济含义

所谓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在微观层面上,循环经济要求企业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减量化;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并延伸到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

在宏观层面上,循环经济要求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2、发展循环经济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从体制、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通过资源利用方式从单向直线式过程向反馈循环式过程转变,使经济增长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含量不断增加、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

2004年我国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15家,产量却仅占全国钢产量的45%,而日本新日铁和JFE等四大钢铁集团的钢产量占日本产钢总量95%以上,韩国浦项公司更是占韩国产钢总量的63.58%。可见我国钢铁产业的结构及不合理,不能很好的形成有效的循环机制。从图2-1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钢铁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

2、资源行业开采方式落后、利用效率不高

我国部分金属矿山开采秩序混乱,乱采滥挖,采富弃贫屡禁不止,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一些落后的开采方式尤其是无组织的“民采”,资源利用率极低,仅为40%左右。

3、相关行业的关联程度不够

仅以炼钢行业为例,在炼钢过程中产生出的高炉渣、钢渣显热尚无有效回收利用技术;高炉煤气显热、烧结和焦化废烟气显热尚未进行回收利用,这些要若能回收形成有效地循环利用将可以节省能源总量的11.92%左右。

4、盲目投资、低端产品的出口增加

2004年出口钢坯量比2003年增加455万吨,出口钢材量增加727万吨。主要出口的是低档次产品,加剧了国内资源、能源紧缺状况。而且后续的措施不合理。

5、环保意识薄弱

环保意识的淡漠和薄弱,使得人们只知道像自然索取,而没有保护,主要表现在一些钢铁企业为了减少投资少建或不建环保设施,或为了减少操作维护费用不连续运行环保设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1、钢铁行业发张循环经济思路

作为我国的一个并非朝阳而且污染率高、利用率低的产业,对其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应进一步拓展钢铁产品制造功能,使其不仅具有钢铁生产功能,而且还具有能源转换、社会部分大宗废弃物处理及为相关行业提供原料等功能,实现物质和能源的大、中、小循环。

在小循环层面,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工序内部或工序之间的副产品、废品循环;在中循环层面,构建钢铁生态工业园,加强钢铁企业与机械、化工和建材等行业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在大循环层面,开展资源循环再利用,加强钢铁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向社会提供二次能源,消纳社会废弃物。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优化钢铁企业物流,发展深加工产品,延伸产品链,扩展物质的循环利用领域,以提高钢铁企业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原燃材料消耗、改善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良性循环。

2、发展目标

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实现“零排放”,建立循环型钢铁企业。钢铁企业发展余热、余能回收发电,500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努力做到电力自供有余,实现外供。2010年,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73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0.685吨标煤、吨钢耗新水8吨以下;2020年分别降到0.7吨标煤、0.64吨标煤、6吨以下。按照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围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资源回收利用率和改善环境”制定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指标和规范标准,包括提出高炉、转炉、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率,水资源回收利用率,废渣(含烟尘、粉尘)回收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技术规范标准等。

四、对于钢铁产业形成循环经济的措施

1、节能减排,启动绿色转型,制定科学的生产过程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能源、资源消耗性产业,往往也是废气、废水、废渣、废酸的污染源头。传统工业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社会财富、获取经济效益。而现代工业的发展理念,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钢铁业间的竞争,既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更是对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的竞争。

减量化,在减少进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标准化,在工艺设备设计中,尽量采用标准设计。清洁化,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2、积极调整钢铁产业布局,优化钢铁品种结构

优化钢材产品结构,扩大国内紧俏产品生产能力,发展高端板带材和高效钢材,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是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进行必要的产业重组,实行强强联手共同打造钢铁产业的合理布局,优化资源整合产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加强科技研发,提高钢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装备,加快培育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增强钢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4、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全过程的环境控制

按照IS014000标准策划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使产品从设计、生产、包装、运输直至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考虑环保因素,将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中。遵循PDCA循环原则,防范和处置潜在的和已发生的环境污染,做好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使企业摆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5、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加强制度建设

循环经济的含义第5篇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战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环境信息公开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发展循环经济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所付出的代价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或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循环经济是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及其基本原则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正在逐渐兴起的概念与实践,它是相对于传统的“自然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而言的,代表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引导人们的经济活动,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其含义就是可理解为,在物质的循环利用基础之上,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共生的原理来设计经济体系,通过废弃物交换和使用将不同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自然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排放或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因此,循环经济可以看作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以物质、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为基本原则实施生产,实现资源利用“减量化”、产品的“再使用”、废弃物的“资源化”,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1.减量化原则

又称减物质化原则,所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和能量流量。

2.再利用原则

又称反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

3.再循环原则

又称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是输出端方式,要求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资源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例如将废纸生产出再生纸-.是次级资源化,即将废弃物生产成与原来不同类型的产品。一般原级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比例高,而次级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比例低。

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但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综合运用3R原则,按照“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顺序对待废弃物才是资源利用的最优方式。

二、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缓解资源约束矛盾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人、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倡导循环经济范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减轻环境污染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

4.应对新贸易保护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绿色壁垒日益凸显。发达国家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国际接轨。

5.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

第三,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人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在资源开采环节,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提倡绿色消费。

第四,发展循环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拉长了产业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法规政策缺乏

我国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求;在循环经济管理方面,中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有利于开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远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有关政策比较缺乏;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颁布比较详细的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清单,对于发展循环经济还没有明确的优先领域和产品目录。

2.制度安排不合理

企业增值税是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的主要税收来源,这种税收制度对企业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起到的是抑制作用。因为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原材料成本较低,其成本中增值部分所占比例较高,而增值税是按增值的比例缴纳税收,因此,按产值计算,循环利用资源要缴更高比例的税。再如,我国的资源税普遍较低,造成资源价格偏低,不利于激励企业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

3.企业循环网络薄弱

我国的企业规模普遍小型化,分散化,缺乏规模效益和区域集聚效益,难以形成循环利用资源的网络。

4.技术缺乏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大批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作为支撑,目前有些技术还处于研究和试点阶段,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1.制定、修改或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支点,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循环经济法来对其进行法制规范。当前要抓紧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垃圾法》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系列专项法规。要修改《环境保护法》,增加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的内容,协调各单项环境和资源法律;修正“三同时”制度;修改预算法、统计法、会计法、审计法等,建立绿色核算制度。

2.构建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

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正在研究制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专家研究提出了《节能产品目录》和《关于政府节能采购的意见》,目前正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对生产和使用目录范围内产品给予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并准备将目录中的产品列入政府采购范围。

3.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是关键。国际上现有的先进技术要积极引进。但这些技术还远远不能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针对中国人多资源少的国情,中国更应大力发展自有技术,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4.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循环经济的含义第6篇

 

关键词:劳动价值 生态价值 生态经济价值

    一、生态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共同构成经济价值理论体系

    将经济与价值联系起来进行哲学思考,马克思做出了杰出贡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经济与价值的关系真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马克思的价值论贡献是伟大的,主要在于劳动价值论。当考察当下人类遇到的环境与经济关系问题时,我们发现仅仅以劳动价值论来说明现时代的自然资源、劳动、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当时的研究条件和应用条件,重点揭示了微观领域的劳动价值关系,对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作出了近似于忽略不计的处理。随着经济学的深人发展和人类经济生活的拓展,经济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劳动范畴。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中引用威廉·配弟的话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在这里承认了经济财富的全面价值来源在于人类劳动和土地等自然资源。遗憾的是马克思赋予了劳动以价值,却没有赋予土地等自然资源以价值,而仅仅是承认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相容的关系。

    由于自然物的使用价值是无法计量和难以比较的,而经济学基本上沿着数学化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经济学的发展没有重视自然资源,不仅仅是因为其与人类劳动的区别,还因为其不容易量化和比较的特征。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既没有价值当然也不能以数量进行比较的财富来源,在经济学发展的第一阶段被忽略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作为后来者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前人的理论创造,也不能无视现实的要求。立足于现实,从逻辑上说,生态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的补充,二者共同构成经济价值理论体系。我们仅仅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角度来谈自然资源的价值是不合适的,因为劳动价值论的学术前提与生态价值论是不同的。比如说,以前人们说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该结论显然是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自然资源没有价值,是违背常识的。中国的《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都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当作价值的第一含义,现在看来,这些解释都将价值的含义作了狭隘的理解。相反《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把价值的常识理解当作价值的第一含义。"value :quality of bing useful。:desir- able:有用性,重要性,价值”。从常识的角度来说,价值既包括可以数学计量的劳动价值,也应该包括不能数学计量的,如使用价值。在使用价值概念中,汉语构词是偏正结构,暗示了“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理解。由于马克思明确划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所以就造成了学术界对自然物价值的误解。实际上马克思谈到的价值不是“价值”,而是劳动价值,用劳动价值代替价值,有以偏概全之嫌,并且很多事情就说不通了。因为就概念来说,价值的宽泛含义显然不是劳动价值所能涵盖的。但是把马克思理解的价值表述为“劳动价值”,那么自然物的价值就容易理解了:自然物不是人类的劳动创造,没有劳动价值,但是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所以显然是具有价值的。既然自然物有价值,那么保护环境和节省利用自然资源就合情合理了。要不,说自然资源没有价值,那么就可以浪费自然资源了,这根本说不通。

    由于概念使用和理解上的问题,我们误解了马克思,马克思的价值是指劳动价值,不是一般所指的“价值”。从逻辑上说,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应该包括所有的价值形态,如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伦理价值、宗教价值,等等。这样的话,我们在劳动价值之外,就能够承认生态价值的存在了。生态价值的存在证明自然资源和环境对人类来说是有价值的。从哲学角度来说,自然资源作为客体满足人类作为主体的各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就是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价值是我们保护环境的价值前提。没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的肯定,循环经济的保护环境初衷是不可思议的。

循环经济的含义第7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循环经济的提出,到各地方各行业的经验总结,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除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本身所体现的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等特点之外,也反映了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缓解环境压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概念的界定,系统研究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界定

在我国循环经济一词最初由刘庆山在1994年使用,从资源再生的角度提出废弃物资的资源化,其本质是自然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1]。作者对文献中关于循环经济定义的总结,主要基于内涵,并有重点按类别地介绍并分析其中的一些定义。

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界定

循环经济的概念来自于环境保护。然而,真正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界定循环经济的并不多见。有文章认为,循环经济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环境保护发展模式:①强调环境保护本质上与经济活动是一个协调统一体;②指出人类经济活动应遵从自然生态规律;③阐述了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深刻内涵;④揭示了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一表述主要是针对循环经济的功能和性质而言的。

2. 从大物流角度界定

在迄今的研究文章中,从大物流角度界定循环经济,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循环流动,一是尊重自然规律。从这个角度定义循环经济强调了物质闭环流动、经济形态、生态经济等内涵,要求按照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弃物处理过程,将现行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式经济系统,转化为“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减量化、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再循环使用。

3. 从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界定

经济界中各地区、各产业、各行业和各企业的物流,我们都把它叫做经济界物流,简称经济物流。经济界物流的特点:物是经济商品的物;流的动力来自人类的经济活动;是有赢利目的的经济行为。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3]。其含义是以资源循环为主要特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自然循环过程中,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在不断循环的经济过程中得到合理和高效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二、基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

1. 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的构建

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应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一是供应链上企业的生态企业化,二是企业间共生形成绿色供应链及其网链,三是延长生产链条,做好逆向供应链的构建,增强反馈机制。基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是一种融合环境保护的现代管理模式, 通过绿色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负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益最优的目标。

2. 基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的运作体系结构

绿色供应链研究的内容可以看出,研究绿色供应链的实施需要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获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产品的销售与运输、产品的使用以及产品再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其运作体系结构图如1 所示。

⑴ 绿色设计。研究表明, 产品性能的70% ―80% 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 而设计本身的成本仅为产品总成本的10% , 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理念,要求产品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采用绿色产品设计。

⑵ 绿色材料。原材料供应是整条绿色供应链的源头, 必须严格控制源头的污染。从大自然提取的原材料,经过各种手段加工形成零件,产生废脚料和各种污染, 这些副产品同时产生许多环境污染, 这就要求生产者在原材料的开采、生产、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再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 充分利用能源和节约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⑶ 绿色供应。供应过程就是制造商在产品生产时,向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原材料的采购, 确保整个供应业务活动的成功进行, 为了保证供应活动的绿色性, 主要对供货方、物流进行分析。

⑷ 绿色制造。绿色制造也被称为绿色生产或清洁生产。它要求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均按ISO14000的标准生产,这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推行绿色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⑸ 绿色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绿色销售是指企业对销售环节进行生态管理, 它包含分销渠道、中间商的选择、网上交易和促销方式的评价等。绿色包装是消费者购买产品后, 其包装一般来说是没有用的, 如果任意丢弃,既对环境产生污染, 又浪费包装材料。随着物流量的急剧增加带来车流量的大量增加, 大气环境因此受到严重污染。绿色运输主要评价集中配送、资源消耗和合理的运输路径的规划。在产品的使用阶段上主要是评价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再循环利用, 使用寿命是延长产品寿命, 增强产品的可维护性, 减少产品报废后的处置工作。

⑹ 产品废弃阶段的处理。工业技术的改进使得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全面, 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消费品。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能源浪费, 而且成为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产品废弃阶段的绿色性主要是回收利用、循环再用和报废处理。

3 .基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

实施绿色供应链,面临着一系列决策问题,它是一个十分复杂但又很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基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就是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等手段建立绿色供应链的功能系统模型、信息系统模型、物流系统模型、资源系统模型、组织系统模型、过程系统模型,以及制造系统绿色供应链总体模型,形成完整的决策体系结构和系统模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如图2所示。

⑴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尤其强调的是,在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要求对环境的影响的负作用尽可能小,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高。

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象。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对象涉及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和物流商等。因为,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求一些关键节点企业制定并严格实施环境管理标准,而且其上、下游厂商及最终用户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环境管理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绿色性。

⑶ 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控制和管理技术

在绿色供应链的实施过程中,要涉及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控制和管理等使能技术和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绿色材料选择、绿色采购、绿色仓储、绿色运输、绿色生产计划、绿色分销、多地点库存协调和逆向后勤(回收和处理)等。借助于上述绿色供应链的体系结构、模型和评价体系等,尽可能选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材料,尽可能使材料的采购、材料和产品的仓储、运输、产品的分销过程占用的空间、消耗的资源和造成的环境损害最小。

三、结论

再循环利用是根据“生态效率”的思想, 通过少制造和再制造方式, 使得废弃产品得到再循环, 从而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在我国,供应链管理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绿色供应链模式的构建,并且对绿色供应链闭环的每一个环节给予精心的制定和计划,才能达到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系统优化,推进全球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循环经济的含义第8篇

[关键词]湿法脱硫 超低排放 运行优化 达标降本

中图分类号:TM12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036-01

一、概述

大唐南京发电厂现有2×660MW燃煤汽轮发电机组。脱硫系统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一炉一塔布置方式,设置一套脱硫共用系统,不设烟气旁路。2014年对原有脱硫系统按照如下方案进行改造:吸收塔内增加筛板,更换喷淋层喷嘴,增加内部构件强化传质效果,增加塔外浆液罐实现pH分区控制,同时对脱硫系统附属的各子系统进行相应增容改造,增容设备包括:石灰石浆液泵、石膏排出泵、吸收塔地坑泵和石膏脱硫系统。

按照单台机组年运行小时数5500小时,石灰石纯度90%,钙硫比1.03,硫转化率85%,石灰石价格205元/t,电价0.28元/k w? h(不含税),水耗0.8元/t计算.

经计算,改造后脱硫系统年运行成本增加630.7万元,面对如此大的运行成本投入,探索脱硫系统经济性运行意义深远。就大唐南京火力发电厂2#机组超低排放中脱硫系统运行情况并结合近一年的脱硫系统运行经验,对该脱硫系统经济性运行作如下探究。

二、脱硫系统经济性运行探究

2.1 低电耗运行探究

2.1.1 浆液循环泵运行配比

由表1-1可知电耗占脱硫系统运行中成本比重较大(约占87.2%),吸收塔浆液循环泵又是脱硫系统较大的耗电设备。在保证SO2排放达标的前提下,根据锅炉负荷情况和入口SO2浓度,优化脱硫系统循环泵运行配比,找出达标降本的浆液循环泵运行的最佳组合方式,对于实现脱硫系统的经济性运行意义重大。脱硫塔脱硫效果受气液传质效果影响很大,对于含有筛板的脱硫塔,气液传质的效果主要受烟气流速和浆液量的综合影响也即液气比的影响。而浆液量的多少,由循环泵开启的数量决定的,在不同负荷工况下,来选择合适的循环泵运行,可以实现脱硫系统的排放达标降本。结合设备情况和我厂近一年的脱硫运行经验,我们针对2#锅炉超低排放脱硫系统作循环泵配比运行试验,试图找出循环泵经济性运行的组合方式。

2.1.2 合理控制氧化风机运行

2#机组超低排放脱硫系统中氧化风系统含有四台氧化风机(三运一备),氧化风机型式为罗茨风机,风量5445m3/h、功率200kw,出口压力>98kPa、冷却形式为空冷,1#和2#锅炉机组规模相同2台机组脱硫系统共用一套石膏脱水系统。从DCS运行数据发现,在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期间,1#锅炉脱硫系统,吸收塔入口SO2浓度较低在900~1300mg/Nm3(折算后).

在此期间1#锅炉超低排放脱硫系统仅有一台氧化风机运行,分析这段时间的石膏检验数据如图2-7所示,亚硫酸盐含量在0.2%至0.3%之间变化,符合行业标准(JC/T 2074―2011)中亚硫酸盐含量低于0.5%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如果吸收塔入口SO2浓度位于图中所示的区间变化时,开启一台氧化风机,便可使石膏品质满足要求。对于2#超低排放脱硫系统,从2015年4月5日至2015年10月26日,运行两台氧化风机,而1#脱硫氧化风机系统由于机组停机大修,在此间一直处于停机状态。

2.2 优化pH值调控功能

2.2.1 合理调控吸收浆液pH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浆液pH的直接影响到WFGD系统的脱硫效率、石灰石溶解、亚硫酸盐的氧化、石膏的结晶、脱硫系统的腐蚀和控制系统的灵敏性,进而影响整个脱硫系统的经济性运行。下面我们就其各个事项的影响做简单分析。

(1)pH对石灰石溶解的影响

石灰石的溶解速率与pH值呈指数增加关系,但是当pH大于某个值时,石灰石的利用率会急剧下降;因而控制pH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以提高石灰石的利用率,避免石灰石的浪费,节约脱硫系统运行成本。

(2)pH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循环浆液的pH值越高,总传质系数越大,吸收率越高。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吸收塔浆液的pH值,可以增大脱硫效率,但是过高的pH值会导致过高的过剩率(Ca/S),进而会导致运行不经济。

(3)pH对亚硫酸盐氧化的影响

根据研究[2],当pH>8时,SO2在水中主要以SO32-形态存在;当pH5.5时,氧化速率急剧下降。显然低pH对于氧化是有利的。

(4)pH值对吸收塔结垢的影响

有研究[2]表明,在较高的pH值(pH>6.2)下,易于产生CaSO3.1/2H2O软垢,进而生成硬垢,进而会影响吸收塔运行阻力和设备寿命。综合以上,根据2#锅炉超低排放脱硫系统运行数据,我们总结出吸收塔浆液pH控制在4.8~5.4之间可有效防止筛盘堵塞,且可实现脱硫系统的经济性运行。

2.2.2 吸收浆液pH分区化控制

2#锅炉超低排放脱硫系统中设主浆液吸收塔和塔外浆液罐以实现pH的分区控制,继而提高整个脱硫系统的运行效果,实现超低排放系统的经济性运行。

为探究pH分区控制对超低排放系统中脱硫系统经济性运行的影响,将脱硫系统供浆方式分为两路:一路原供浆直接供吸收塔底部浆液池,另一路进塔外浆液罐;采取不同的进浆方式来实现pH分区控制。

(1)、石灰石浆液进吸收塔

在锅炉不同负荷和吸收塔入口SO2下,循环泵A、B、D三台泵运行,控制石灰石浆液密度在1180kg/m3左右,控制石灰石浆液进2#吸收塔,并控制浆液罐和吸收塔pH值5.2至5.35之间波动,浆液密度1120kg/m3左右;

(2)、石灰石浆液进吸收塔和塔外浆液罐

在锅炉不同负荷和入口SO2下,控制石灰石浆液密度在1180kg/m3左右,控制石灰石浆液进2#吸收塔和塔外浆池罐,并控制浆液罐和吸收塔pH值均位于5.3至5.4之间波动,浆液密度1120kg/m3左右。

2.3 一定范围内pH调控和增开循环泵运行经济性对比

液、气比和pH是影响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液气比和pH均有利于脱硫效率的提高。在负荷工况即烟气量一定的条件下,增开循环泵,液气比提高,也会使脱硫系统电耗增加;pH的升高,需要加大脱硫系统的供浆量,也会导致脱硫系统运行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的运行工况下,两种运行调节方式的成本是有差别的。针对2#锅炉超低排放脱硫系统进行如下试验,试图找出二者经济性差别。

三、结论

针对2#锅炉超低排放脱硫系统,经过近一年对该系统的经济性运行探究,综合分析了电耗、石灰石耗量以及水耗量对脱硫系统经济性运行的影响。其中,重点分析了:循环泵和氧化风机的较优运行组合方式对脱硫系统经济性运行的影响;充分运用 pH调控功能对节约石灰石耗量进而控制脱硫运行成本的影响;另外,简述了水耗量控制和热控仪表校验维护对实现脱硫系统经济性运行的作用。文中分析的各种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息息相关彼此联系又相互制约,只有在运行中,综合各种因素,才能实现脱硫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性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