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08 10:17:42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第1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的病变部位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和胸腔等。这类疾病对患者有很大的危害,病情较轻者多有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等症状,而严重者则会产生呼吸困难、严重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除了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进行可靠的治疗,还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愈的几率,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本临床探索就是呼吸内科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于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资料完整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总共80例,这80例患者中,肺癌14例,支气管哮喘35例,支气管扩张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将选取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总共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32至57岁之间;对照组,总共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33至59岁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的状况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他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措施如下:

1.2.1 药物治疗护理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用药,充分了解患者的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在实际用药中过程进行调整。

1.2.2 机械通气护理

机械通气护理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很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对机械通气护理的操作方法进行充分的掌握,并且了解其注意事项。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地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并注意患者呼吸与呼吸机的一致,认真管理气囊,要保证呼吸机的参数的设置是正确的。

1.2.3 饮食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需要在饮食上有所注意,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帮助制定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案,可让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和多纤维素的食物。同时叮嘱患者多饮水,建议患者多餐少食。护理人员还可以帮助患者按摩腹部,使患者的胃肠蠕动加快,促进食物的消化,饮食上的护理使得患者的身体素质不至于由于重症疾病急剧变差,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保障。

1.2.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疾病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重症患者因为身患重症,加上对于病情的不了解,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情绪低落甚至感到绝望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去对重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开导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引导患者的情绪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1.3 效果评定

对两组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定,治愈:患者的疾病症状完全消失,身体完全康复。好转:患者的疾病症状基本消失,基本能够正常生活。无效:患者的疾病症状没有变化或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探索研究所得到的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的有21例,好转的为18例,无效的有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患者治愈的有15例,好转的为17例,无效的有8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两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第2篇

【关键词】小儿;疾病;呼吸系统

小儿由于本身机体和心理功能发育的不完善,常常容易患病,而儿科门诊所收小儿病人多为呼吸系统疾病[1]。常有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此基础上治疗不理想会发展为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所以针对小儿疾病一定要及时了解疾病的动态和发病原因等情况,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主要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季节小儿所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入选条件为:年龄为0-14岁,经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是由其它疾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运用四川美康医药开发公司开发的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工作站进行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四季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统计分析。

2结果

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占74.9%和54.1%,其中第一阶段呼吸系统患儿5213,第二阶段4389例。

2.1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以及其它如:咽喉炎、气管异物、先天畸形等。

肺炎(分别占24.2%和15.1%),是我国住院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常发疾病。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肺炎,而且发病存在着季节规律,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冬及冬春等交替时,正是气候变化的时候。这个时期由于天气温度低,低温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从而使细菌、病毒、灰尘留于体内,进而引起感染至肺炎。小儿肺炎的病因在当代还不清楚,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加严重,这也导致中国治疗方案日益增多,治疗的盲目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医生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小儿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确报治疗的合理性。

2.2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2.5%和29.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占90%以上,其余一般为细菌性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一年四季中冬季病毒繁殖速度最快,相关报告发现冬天是发生感冒频发期,同时发现当气候变化很大的时候感冒的概率也会提高。感冒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治疗,但是更主要的是加强预防,多喝水,保持空气畅通和清洁,注意身体表面的温度[2]。

2.3支气管炎和哮喘(两阶段分别占26.5%+10.1%和24.5%+9.5%)大多数的患儿第一次发作在4-5岁左右。发病机制不明,暂时认为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哮喘与季节有很大的联系,在温度突然变化时容易发作,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也是一种刺激方式,所以在春冬交替时容易发生。由于小儿发生的概率不高,所以治疗很不规范,没有规范和标准的治疗方案,刘昌玉等通过100例哮喘患儿进行追踪观察得出结论:秋季哮喘急性发作率最高,其它季节无明显差异。

2.4其它(分别占16.8%和31.2%)急性感染性喉炎,特点是其发作快,常伴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严重可以并发喉梗阻有生命危险,1-3岁幼儿常在春冬季发生[3]。

由于小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当于成人,所以在生活上要密切注意小儿的行为,防止小儿发生意外如:吞花生进入支气管,其他气管道伤害等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按年龄分从出生到28天(新生儿期)、≤3岁(婴幼儿期)、3岁到6岁为学龄前期、6岁到14岁为学龄期,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时段进行比较,详见表一、表二。

由上表可知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

3讨论

小儿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自己身体免疫功能尚没发育完全,所以容易感染和患病,所以做好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预防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母乳喂养,因为随着小儿的机体发育和成长,对营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母乳是公认最营养的小儿喂养方式,第二多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不仅可以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促进小儿钙剂的吸收,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要求,第三是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注意双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和通气的顺畅,经常对口腔鼻腔咽部进行护理,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第四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小儿的体质差,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经常更好衣物,尿布。第五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国家规定进行疫苗的接种,像白喉,百日咳等从而提高小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4]。

本文总结小儿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同时提醒学者注意小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保护小儿的生活环境,提高小孩免疫力,科学防治小孩呼吸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

[2]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5).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第3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呼吸内科;应用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发生于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的病变,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多样,患者主要有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1],最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还要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护理责任制,同时结合疾病特点开展的一种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安全性的新型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在其他科室疾病护理中应用广泛2-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期对今后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男82例,女68例,年龄16~73岁,平均(51?3±7?5)岁;观察组男85例,女65例,年龄17~76岁,平均(52?7±6?9)岁。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护理: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常规记录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人性化护理

控制病房室温至20~25℃,保持一定的湿度,并经常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咳嗽、咳痰患者,协助患者拍背,促进咳痰,嘱咐其侧卧位睡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嘱患者勤刷牙、漱口,对吸烟患者强制戒烟。

1.2.2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倾听其想法,掌握患者心理动态,消除顾虑,增强治愈信心。

1.2.3合理排班

设置弹性排班模式,取消小夜班制度,减少护理站交接班次数,保证24h均有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连续服务。

1.2.4健康教育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方式,提高其保健能力。

1.3观察指标

采用淇县人民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进行处理,定量资料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

优质护理组治疗期间出现疾病相关并发症4例(2?67%),常规护理组出现并发症25例(16?67%),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病变,以老年患者居多,体质弱,抵抗力差,良好的护理对于康复必不可少[4]。优质护理优化基础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呼吸内科疾病病情复杂,合并症较多,通过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意识,延缓病情发展;改善住院环境,调整患者生活饮食,给予良好的心理辅导,可以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调整护理工作制度,可以保证24h为患者提供连续不间断护理,全面记录其病情变化情况,同时保持护理人员最佳的工作状态。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整体满意度,不仅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也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运用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其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红,邸红军,姚丽秀,等.创建心内科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16-417.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第4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 呼吸系统 护理 护患关系

呼吸科方面的疾病通常会反复发作,尤其是以老年患者居多。正由于呼吸科久治不愈的病情,呼吸科老年患者常常会引发焦虑、烦躁等情绪化反应,这给康复带来不小的影响。而且,老年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较大,特别是一些肺心病或者哮喘等呼吸科老年患者,在夜间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是比较高的。可见,医护人员在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注重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总结一下临床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并选择2009年09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60至90岁之间。本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中,支气管哮喘者有5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有1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有2例,肺癌患者有1例。

1.2护理方法

本组24例患者经过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了常规有效的护理治疗。具体护理方法描述如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症状有无加重,注意痰液的颜色、量等,特别是针对于老年患者,更应该加强晚上的护理,防止因为夜间病情加重而带来危险;及时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记录好血气监测数值。并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加强痰液引流的处理,如使用呼吸机,护理人员应该认真观察各项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注重患者所处环境的建设,保证通风、整洁、无菌。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是随机选择的,说明老年患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属于高发人群。本组患者经过上述方法的护理后,康复以及好转的患者有22例,比例高达92%。说明本院针对于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还是可行的,效果也是较为满意。

3 讨论

3.1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当一部分呼吸科老年患者因为一时不能解除病痛,就会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在整个临床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尊重患者的人格,保守病情方面的秘密,处理好护患之间的关系。

首先,处理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真正从患者的角度考虑,给予患者理解、关爱以及援助。如果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闹情绪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对待,不要因为患者的一些言行举止而发怒,从患者的不满情绪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尽可能去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日常治疗中注意操作细节,对反应迟钝者不可性急,对言语啰嗦者不要嫌烦,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甚至流露不屑一顾的神情,注意礼貌和态度。平时主动关心老人,主动和老人打招呼,问长问短,以消除其孤独感、恐惧感。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更应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做好生活护理,促进舒适。

其次,对于呼吸科特殊的老年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比如:急性痛苦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该简洁,并可借助于搀扶等肢体语言传达同情及友善信息,令患者产生亲和感。在治疗中,对老年患者的意见和挑剔,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避免矛盾冲突。

3.2加强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呼吸科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避免因呕吐物、分泌物的误吸而堵塞呼吸道。对神志清醒者,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配以翻身拍背,雾化疗法,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行机械吸痰。可经病人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秒,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分钟;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将不适感降至最低;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其次,老年患者因为年龄、肌体等原因呼吸道的肌张力降低、肺活量也会有所减少,更会引起肺部的感染。医护人员要确保给患者一个舒适的环境,室温可保持在20度左右,湿度可在50%至70%的范围内。如果哮喘病患者,可适当调高一点室温以及湿度,这样可以促进气道的湿润,增强气道消除分泌物的能力。

另外,氧气治疗是呼吸科患者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增加心肌的代谢功能。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低流量、中流量或高流量吸氧。在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尽量采用双腔吸氧管,同时应该勤巡视,多观察,监测患者的氧流量,避免鼻导管脱落或者堵塞等。此外,吸氧的同时应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深呼吸锻炼,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运动耐受量,比较适合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3.3注重患者的饮食调理

呼吸科方面的疾病属于消耗性疾病,合理的饮食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及家属宣教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知识,借助于各种方式让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所了解,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呼吸科老年患者的饮食调理注意点如下描述:嘱患者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及呛咳;以清淡为宜,避免辛辣、油腻以及一些过敏性食物;少食产气食品,多吃高蛋白、高纤维素的瘦肉、鱼、蛋和新鲜的蔬菜、水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饮水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呼吸科老年患者对于护理方面的服务要求也会不断提升,不仅仅是药物的治疗,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护理交往,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建立一条途径。

参 考 文 献

[1]金文喜.浅谈呼吸科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9,16( 3) : 94-95.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第5篇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患者采用呼吸训练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回顾。

结果: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显著有效8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显著有效56例,有效2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9.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呼吸训练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无创口、无痛苦和方便、快捷的特征,医疗费用很低,具有较高使用价值,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呼吸训练呼吸系统疾病康复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5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科技不断进步,康复医学水平不断完善和发展,呼吸训练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能够协调患者呼吸肌功能,增加胸廓活动,使患者肺活量和吸氧量得到增加,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同时,呼吸训练具有便捷、易于操作、无创伤和开支小的特征,患者和家属容易接受。本文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并与同期采用呼吸训练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21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为27岁至51岁,平均年龄为29±2.9岁,病程为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为1.6±0.6年。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患者为肺功能不全或门诊行通气、换气,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治疗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呼吸训练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腹式呼吸训练、保持呼吸道畅通、增加心功能和恢复活动力。腹式呼吸训练指的是延长呼气和吸气的时间,使用腹腔进行较慢、较深和规律的呼吸,实现患者的自我调节,腹式呼吸的目的是提高患者膈肌的收缩效率和能力,避免胸式呼吸的缺点,关键在于协调腹肌和膈肌的活动,呼气时,收缩腹肌,松弛膈肌,使呼吸潮气量增加,吸气时,收缩膈肌,松弛腹肌,增加吸气量,减少辅助呼吸肌产生的无效劳动,保持其处于松弛休息的状态,减少呼吸消耗,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现象。保持呼吸道畅通指的是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配合中草药辅助,提高雾化吸入的效果,避免患者的无效咳嗽,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方式咳嗽。提高心功能指的是患者因劳动强度减弱,会使肺功能水平无法与患者活动能力相适应,因此,应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健化程序。

1.3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会对社会群众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保障人体的新陈代谢,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会对患者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呼吸训练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使用价值很高,在呼吸内科和胸外科的护理中十分常见,为有效性较高的干预手段,合力开展呼吸训练,能够降低患者痛苦,减少住院时间,避免患者服药数量较多,缓解患者产生气短、气促等症状,转变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压抑、紧张等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其工作能力、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有效的护理指导,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了解水平,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学敏,侯来永,白伟,等.呼吸训练对理解期老年量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07-310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第6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其中55岁以上老年发病群体占患者总数的35~40%,采用有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增强免疫力,降低病死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实施相应护理干预,以下为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6例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男49例,女47例,年龄50~78岁,平均(65.3±2.4)。纳入标准:年龄50~90岁,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年龄90岁者;合并严重心脑肾血管疾病、血液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合并精神病、癫痫、活动性肺结核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心理护理极为重要,由于该疾病患者具有相对比较长的病程,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极易导致其产生抑郁、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将优良治疗环境提供给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主动与患者沟通与交流,以提升患者治疗信心;②康复护理。确保病患呼吸道通畅,由于老年病患痰液比较多,极易发生呼吸道阻塞,导致呼气阻力的增加,加重患者病情,所以,应该对患者呼吸状况进行密切观察,指导患者实施腹式呼吸与主动呼吸等日常训练。③音乐疗法的应用。使患者聆听轻音乐,每天早、晚各1次,0.5 11/次,乐曲以优美、舒缓为主。④松弛疗法的应用。对患者进行头部放松训练、四肢放松训练等,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程度。⑤家属支持系统的建立。积极完善患者的家庭支持,使患者得到来自家属最大的经济和精神支持。

1.3患者观察指标

通过SGRQ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低,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6±0.3)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2±0.3)d,两组差异性比较明显,P

3讨论

目前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临床尚未清楚,通常认为参与此病发展的会有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等因素,已发现的危险因素分为环境因素和个体易患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为化学物质、吸烟或粉尘的吸入,导致呼吸道感染,或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及其他社会经济现相关联因素。个体因素多为气道反应性增高或遗传因素[3]。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多为慢性咳嗽、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或咳痰。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群体,致死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呼吸系统退化,肺活量减少,肺组织的修复机能减退,氧的利用能力下降,从而易发生肺部疾患。一般正常人的呼吸道有完整的自净作用和防御能力,而老年人的支气管和皮肤黏膜及支气管上皮均衰老而结构萎缩,呼吸道纤毛活动减少,因而降低呼吸道的自净作用,自然降低呼吸道对细菌和异物的抵抗清除能力。如果不接受规范治疗或预防不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甚至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所以患病后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明显降低疾病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6±0.3)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2±0.3)d,两组差异性比较明显,P

【参考文献】

[1] 潘培育.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5):333-335.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第7篇

关键词:系统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憋,若并发气胸,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更为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可伴发循环功能障碍,病情危急,病死率高[1]。一旦确诊应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同加强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在61~88岁,平均年龄为63.7岁;病史时间15~40年,平均21.8年;有明显诱因(肺部感染、用力咳嗽、用力过度)者17例;有吸烟史者23例(男性21例,女性2例)。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止咳治疗、祛痰治疗及平喘治疗,同时给予低流量吸氧。若患者合并感染,则必须参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及药敏实验结果,给予敏感性抗菌素类药物治疗,以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若患者伴有肺心病,则必须给予强心治疗及利尿治疗,同时必须给予血管扩张。

1.3护理方法 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

1.3.1一般常规护理 入院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氧疗,经常巡视患者,记录基本生命征及其氧饱和度,准备好吸痰装置,同时协助医生完善相关检查。

1.3.2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入院后由于呼吸困难,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绝望的心里,同时加上二氧化碳潴留,使得患者精神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忧郁、失眠、多梦以及老而无用、孤独寂寞的心理。对此,应该多鼓励、安慰患者,同时向其家属给予一定的解释,让他们多与患者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1.3.3饮食护理 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的胃肠功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衰退,所以有必要对他们的膳食做指导,合理膳食有助患者的康复。应嘱患者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黏稠;减少钠盐的摄入,以免引起钠水潴留;同时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纤维束,多食新鲜的蔬菜瓜果;食物以流质、半流质为主[2]。

1.3.4呼吸道护理 此类患者多有咳嗽咳痰的症状,而且痰液粘稠不易咯出,应嘱患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加强活动,嘱患者家属多给患者拍背促进排痰,必要时可以机械辅助排痰。

1.3.5健康教育 许多患者均有较长的吸烟史,而烟草中的成分会加重C O PD,因此要劝导患者放弃吸烟,平时注意天气变化,预防肺部感染,同时在住院期间应交会患者做呼吸操,即每天练习深呼吸数次,尽量用腹式呼吸,并且在吸气时收腹,如此反复练习,增强呼吸功能[3]。

1.3.6口腔护理 若患者需长期卧床或者意识模糊,则其吞咽反射将不断减弱,咳嗽反射也相应减弱,使口腔内细菌及分泌物吸入患者的气道内,进而容易产生吸入性肺炎,因此,需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1.3.7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进行肌体锻炼,禁烟酒,增加腹式呼吸锻炼,若患者存在痰液,则应及时排出,注意防止感冒,同时需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复查,遵医嘱服药[3]。

1.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咳嗽及咳嗽等多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通过痰菌培养,结果显示阴性;有效:咳嗽及咳嗽等多种临床症状有所缓解,通过痰菌培养,结果显示菌落有所减少;无效:咳嗽及咳嗽等多种临床症状未有任何改变,通过痰菌培养,结果显示菌落未有任何变化。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选择SPSS 16.0进行分析,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住院时间(30.1±2.4)d,观察组住院时间(14.2±3.5)d,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代,肺部疾病的老年患者在进一步增多,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最为多见的一类,而气胸又是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后容易导致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4]。本研究发现,在诊治此类患者过程中,给予精心、全面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尤其是保障呼吸道的通畅,保证正常的氧供,促进肺膨胀,对患者的预后有极大地改善。因此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都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此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针对其不同的心理需求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出现呼吸困难现象;注意口腔护理,避免口腔内细菌及分泌物吸入气道;给予必要的出院指导,使患者身体能够更快的康复。总之,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可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其临床效率,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4-10.

[2]何权瀛.社区医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手册[M].北京:北京赛迪电子出版社,2009:2.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第8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临床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患者在急性期得到有效救治后,通常需延续治疗,持续护理是保障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持续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男47例,女53例,年龄41~74岁,平均(53.6±4.3)岁。均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确诊。均以痰量增加、呼吸困难、咳嗽、咳脓痰为主要表现,排除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疾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整体、全面的持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心理干预 患者中大部分长期受疾病困扰,对家庭及社会依赖感较重,加之过分担心预后,活动耐受力降低,多存在焦虑、悲观、烦躁等负性情绪[2]。护理人员需加强访视,与患者主动沟通,告知不良情绪对疾病诊疗的不利影响,避免护理过程中患者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对患者给予尊重和鼓励,并运用娴熟的操作技巧,扎实的专业技能赢得患者信任,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与家属建立良好沟通,加大社会、工作单位对患者的支持力度,以解除患者焦虑情绪,提高配合依从性。

1.2.2 健康宣教 就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关的知识制作成宣传册,内容包括氧疗、用药饮食法和呼吸功能锻炼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宜,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氧疗步骤及注意事项,行规范科学的用药指导,设热线以供咨询。

1.2.3 健康指导 ①呼吸功能锻炼:向患者及家属指导腹式呼吸、缩唇锻炼等步骤,如呼气时双手需稍按压腹肌,并缓解回收,保持腹壁平坦,腹部在呼吸时缓慢隆起,保持放松。缩唇呼吸为在经鼻吸气后患者嘴唇缩成鱼嘴样,均匀呼出气体后收腹,10 min/次,4次/d。②生活指导:告知患者规律饮食,保持乐观情绪,建立健康的日常生活方式,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疾病康复进程。③运动指导:依据患者机体恢复情况及运动喜好,对锻炼方案行个性化制定,适当行户外运动,以不感疲劳为宜,使肺泡功能改善,提高机体抵抗力[3]。

1.2.4 氧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多有程度不等的膈肌疲劳和低氧血症,肺动脉血管较长时间处于痉挛和收缩状态,易诱发肺动脉高压形成。故需行家庭氧疗治疗。就方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设置氧流量为2~4 L/min,氧浓度为30%,每日吸氧1~2 h,对患者病情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1.3 效果评定 采用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制定)评定两组治疗前后情况,具体包括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焦虑心理、社会活动情况,应用4级评分制,1分为最好,4分为最差。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受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等多因素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临床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持续护理为一种延伸性护理服务,即入院初即对患者在院及治疗出院后的护理计划加以制定,全面促进疾病康复,对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加强心理、饮食、健康宣教、氧疗等多方面的持续护理服务,结果显示,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整体的持续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王明丽.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临床护理杂志,2012,(2).

[2] 潘培育.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