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煤矿安全现状

煤矿安全现状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5 10:18:59

煤矿安全现状

煤矿安全现状第1篇

关键词:煤矿行业;安全现状;解决对策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煤矿安全事故每年都有,这样一来,煤矿企业承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导致采矿人员的伤亡。所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的重视力度,同时加大了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加大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1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从现在来看,我国煤矿生产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井下作业,这一种作业方式的危险性比较高,只要出现安全事故,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存在极大的生命隐患。由于事态的严重性,我国的政府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这一问题加大了重视力度,除此之外,企业自身的重视力度也自觉加大重视力度,在煤矿生产之前做好应对措施,提高煤矿生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煤矿行业得可持续发展。

2导致出现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监管体系的不合理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对于很多煤矿企业来说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除此之外还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就算有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其专业素质也会比较低,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间接增加了煤矿安全生产的事故发生率。

2.2我国能源的需求和结构影响

通过有关数据调查可以发现,在我国生产的一次性能源里,煤炭能源是数量最大的能源,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不过,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了,虽然煤炭能源的生产数量比较多,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控制煤炭产量,经常会出现煤炭数量超产问题,资源过度浪费问题严重。

2.3煤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薄弱

从现在来看,很多煤矿企业过分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重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更严重的是还有的企业缺乏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煤矿企业自身没有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除此之外,由于很多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缺乏足够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意识,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4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导致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通过有关调查可以得知,大部分可以开采煤矿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威胁到煤矿安全生产。与此同时,我国在开采过程中使用的是人工井下作业法,不安全的因素比较多,火、水和瓦斯等直接影响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而由于矿井的不同其面临的危险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2.5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总体来看,我国和煤矿企业有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善,近些年来指定的《矿山安全法》以及《安全生产法》在形式上加大了重视力度,但是制定的有关法律比较落后,难以和煤矿企业得开发相统一,阻碍应用新技术,由于处罚制度不完善实际应用效果不佳。

3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措施分析

3.1加大煤矿安全生产中经费的投入

要想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大重视力度,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煤矿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设备,同时还要加大资金投入以进行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相关培训,事实上,安全生产工作质量会极大的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必须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才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从安全生产经费的角度来看,煤矿企业要设置一定的审查部门来审查安全经费,一方面可以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防止资源浪费。

3.2健全煤炭安全生产的法治秩序

通过规范有关标准,完善相应的技术法规,统一建立安全生产的标准责任制。从现在来看,煤矿企业通常使用的是早期的标准,应用过程中难以和现代煤矿企业生产需求相适应。要通过不断规范标准,建立安全生产的法治秩序规范。3.3不断完善煤炭安全生产监管的体制对于煤矿企业来说,要加大对人员队伍的建设力度,在实际分配监管人员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在实际的安全生产过程里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省、县和市的监管,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在实际的监管工作里,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出严格的处理。

3.4加强安全管理意识,做好安全的培训工作

在我国,煤炭行业具有一系列法律法规,煤矿企业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同时还要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安全建设水平的影响,所以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安全管理意识。安全培训工作对于一个煤矿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煤矿来说,必须积极开展有关安全意识培训工作,普及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总体上快速提高煤矿企业安全减少的水平。

4结束语

通过上面笔者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分析可以得知现在的国内煤矿生产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整个行业实现新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甚至是煤矿工作人员,都要从思想上加大重视力度,企业要建立高水平的安全管理团队,不断完善和自身有关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教育,国家要落实和煤矿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加大法律的约束力度,个人则要从意识上和行动上采取措施加大重视力度,积极参与煤矿企业组织的培训,进行规范化生产。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晓峰,王结实.我国煤矿安全现状的思考[J].中州煤炭,2009(05).

[2]王海清,李德军.浅论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改善对策[J].中州煤炭,2007(03).

煤矿安全现状第2篇

关键词:中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建议

0引言

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约为1100×108t左右,煤炭能源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约占75%以上,由此可见煤炭仍是中国重要的基础产业[1]。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耗大国,中国每年出现的煤矿事故是煤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中小型煤矿出现安全生产问题最多。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煤矿企业整体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小型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国内大多数中小型煤矿的安全生产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但中小煤矿生产中仍存在诸多潜在危险和不安定因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威胁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任务仍十分重要[2]。本文分析研究国内一些中小型煤矿安全生产及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建议。

1中国大部分中小型煤矿安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a)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存在移位和失位现象。由于中小型煤矿事故率比较高,一些矿主害怕承担责任,为防止以后出现事故承担法律责任,于是就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雇佣别人当矿长,造成企业主体安全责任失位与移位;b)超能力生产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超能力生产是事故频发的诱因。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急剧上升,然而煤矿安全投入跟不上煤矿本身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从市场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很多中小型煤矿都存在严重超能力生产,而且屡禁不止。如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的陈家山煤矿核定矿井生产能力150×104t/a,而2004年前10个月已产煤210×104t[3]。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正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肖家湾煤矿2012年8月29日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8人死亡,5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80×104元,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104t/a,而2011年实际产量为14.17×104t,2012年3月—7月为8.4×104t,矿井设计定员为274人,而事故发生时共有职工753人,其中从事采掘作业职工共计661人,严重超出设计要求;c)矿工特别是农民工培训教育工作薄弱。煤矿工作风险大,报酬低,因此工人都是以农民工为主。这些人知识水平低,缺乏安全常识,而一些中小型煤矿为节省成本,不愿对员工培训。这些矿工,安全意识不高,生产手段落后,安全装备简陋,以致发生瓦斯爆炸、冒顶、透水、着火等事故。“11•27”特大事故就是电工带电检修DW80型开关,电火花引爆瓦斯产生的特大事故。2014年4月21日云南曲靖富源县后所镇红土田煤矿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1498×104元。调查表明,事故直接原因是该矿非法越界组织生产,121701炮采工作面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采煤,违规串联通风、循环风,工作面微风作业,造成瓦斯积聚并达到爆炸浓度界限,违章放炮产生火焰引起瓦斯爆炸。

2主要对策及措施

a)围绕开采工作重点,创新监管模式。加强监管力度,优化监管模式,使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责任落实到个人,尤其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定要落实到人,防止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移位和失位。矿长因为要承担的责任比较多,因而有动力狠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引进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安全的控制方案。对矿井工人定期培训,让矿工学习开采技巧、开采安全常识、学习日常工作中如何自我保护,让工人认识到矿井工作的危险性,从而树立安全意识,保证煤炭开采安全;b)加大超能力生产整治力度。煤炭开采是一个统一协调的系统,其几个主要生产环节形成一个稳定的微循环系统,有任何一方面超额,都会影响这个系统正常运转,超出一定承受范围就会发生事故。因此要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力度,定期核定和检查煤矿生产能力,同时,还要落实各项治超政策,按照相关安全生产法规严格执行对超能力生产的惩罚;c)树立监管人员安全观念,建立全新的监管队伍。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力度,让所有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树立安全观念,培养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防患事故能力,提前预防和监管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企业要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行事,依规建设并落实相关制度法规,相信能对规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4]。

3结语

只要人们认识到中小型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矿井采用先进设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矿工安全教育,让矿工学习安全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自我保护能力,并严格遵守井下各种规章制度,那么实现中小型煤矿稳步发展、安全生产指日可待。

作者:李文平 单位: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中心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

参考文献:

[1]王子光.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5):94.

[2]钟显林.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12):44.

煤矿安全现状第3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人民视野的广泛关注,煤矿工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各方努力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成文制度规范,为煤矿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安全基础。但随着煤矿工业开采需求的不断增高以及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现有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整体的安全管理需求,存在安全意识不足、专业素养较低等安全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矿工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本文即试图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以达成提升煤矿工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并希望能为煤矿工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最终助力国家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一、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中的重要性探究

煤矿行业究其本质而言是一个资源开发型行业,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和作业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以追求产量为第一指标的片面思想,且由于几十年来所遗留下来的粗放式的作业方式,煤矿工业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处于一个不冷不热的态度,久而久之导致安全管理观念薄弱、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众多煤矿企业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着新时期条件下煤矿行业的转型进程与可持续化进程[1]。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是煤矿行业应该迫切进行的一项主要工作。通过加强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保证煤矿行业发展的稳定性,侧面提升煤矿行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切切实实落实国家提倡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助于实现煤矿行业的转型与突破,在新时期的经济条件下同样迎来跨越与腾飞的机遇。

二、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一)煤矿管控体系复杂,监管难度较大。受我国现有的制度影响,在煤矿的管控体系方面有着众多的监管部门,这些监管部门的权责上存在严重的交叉,基于这种交叉现象,有时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多人管,多个问题没人管”的监管失衡现象,使得整个煤矿的监管体系混乱低效,在安全管理上难以集中精力,因而也就无法针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效的整治。同时,混乱的监管环境使得监管部门监管方向不明确,监管力量不能形成统一的联合,无法发挥“1+1>2”的作用,这是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起到有效实际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安全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弱。煤矿行业作为资源开采型企业,受传统企业的影响比较深,因而在安全管理上往往不够重视,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匮乏,安全管理水平较弱[2],给煤矿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与不稳定因素,时而会报道的煤矿事故便是最好的例证,不仅给煤矿企业本身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更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思想上的不重视是制约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有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又因为不重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招收工人时往往选择责任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不足、技术操作不规范的廉价劳动力,因此有时即便推行安全管理教育,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便之处,难以取得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三)相关法制规范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仅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工作仍不完善,未明确建立出一套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安全检测标准,导致我国众多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往往仅凭以往的工作经验或者沿袭以往的检查惯例,无法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权威性,煤矿职工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由于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未建立出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许多小型的煤矿企业便有了可乘之机,减少甚至忽视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给国家经济安全及人民的人身安全埋下严重的隐患。

三、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煤矿工业作为资源型企业,唯有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才能成功在新时期条件下实现转型,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突破。煤矿安全管理亦是如此,如果煤矿工业始终以资源的无限开采作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势必会严重阻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且安全管理的目的也将始终得不到呈现。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以应对新时期下煤矿安全管理的新要求,需要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煤矿工业整体性的系统优化提升煤矿安全的基数,深化发展领域、开拓煤矿资源的二次开发,而不仅仅局限于资源的简单开采上,以此从根本上保证煤矿安全,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新形式的安全管理方法,配合煤矿作业方法的不断优化,也可以达到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

(二)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立法,强化制度监管的作用。受我国的国情影响,我国的煤矿监控体系复杂,目前尚未能达到专项的“一对一”监管,因此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反观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颇有建树的西方国家,其在监管和制度上都有比较完善和必须强制执行的矿山安全与健康法律,并且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因此,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除了煤矿工业的自身努力外,我国在宏观层面上也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的法律法规,落实和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立法工作,强化制度监管的作用,通过行业内外部的有效配合,为煤矿工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建设出一个绿色良好的煤矿作业环境,以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做到安全生产。

(三)加强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培训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无论是制度的执行或者是作业的实践,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的培养和运用。因此,不断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引进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是提升煤矿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尤其在如今的煤矿行业,往往为节省成本而雇佣安全意识薄弱、技术操作不规范的廉价劳动力,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隐患,因此加强安全培训、引进专业人才更是必不可少。同时,为进一步解决煤矿行业高端人才稀缺的问题,在进行内部安全培训的同时,应同各类高校建立合作,以提供助学金等形式进行定向人才的培养,为煤矿工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安全管理方面的顶尖人才,以此解决煤矿行业高端人才稀缺的问题,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搜寻成本。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切身关系到煤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煤矿工业的影响和意义至关重大,因此必须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以满足新时期条件下对于煤矿工业安全发展提出的要求,使其既能保证煤矿生产的效率,又能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最终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助力新常态经济目标的实现。此外,本文主要是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作改善性研究,具体细节的落实及理论创新的拓展还需要煤矿工业相关的专业人员作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现状第4篇

【关键词】煤矿 信息网络信息系统 网络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视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合,煤矿企业信息网络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国内大、中型煤矿企业基本上都已经构建和装备了企业互联网、工业以太网、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工业控制等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已经深入到煤矿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而且很多工业系统自动化程度非常的高,比如提升系统、选煤系统等已经实现了无人操作,远程开停、故障闭锁等,操作人员只需要对运行的参数进行观测和记录,大大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今天煤矿企业信息网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煤矿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1 现状分析

我国中、大型煤矿企业建设和应用了大量的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并且这些信息系统已经深入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促使煤矿企业从传统的密集型、重体力生产模式向“采掘机械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模式转变,有力地提升了煤矿企业管理效率,加速了煤矿的企业转型升级。但是煤矿企业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1 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四点,一是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组织体系,相关的制度建立和落实不到位。二是企业大都没有编制详实可行的信息网络安全预案,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应急演练;三是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比较少,企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全;四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信息网络安全的知识非常欠缺,只注重信息系统具体应用和预设功能,对于操作可能带来的网络威胁没有防范意识。

1.2 信息孤岛与信息网络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冲突

早期煤矿企业建设的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都是一个单一的个体,相互独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控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孤岛”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但同时产生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信息孤岛”的消除依赖网络的广泛应用,而网络正是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消除“信息孤岛”势必使工业控制系统增加大量的对外联系通道,这使得信息网络安全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安全保障的难度大大增加。

1.3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主要依靠外部安全服务公司的力量

主要原因有三点:

(1)煤矿企业地处偏远山区、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对都比较差,很难招聘到高科技人才,即是招到人也很难留下来。

(2)企业以煤炭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业,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空间小、大多数人员都只是从事信息维修工和桌面支持之类的工作。

(3)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信息技术知识的储备量有限、业务水平处在较低的一个水平,所以只能依靠外部安全服务公司。

1.4 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利用率低,很难发挥应有的功能

煤矿企业在信息网络建设初期都会做网络安全方面的布置,比如在网络边界架设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在内部部署杀毒软件,形成了软硬件相结合的防御模式,可是很多企业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备从安装到被替换可能从来都没有做过配置更新,和漏洞修复、打补丁之类的操作,大多数的员工电脑也从不安装杀毒软件,这就做法无形中弱化了我们防御的盾牌和进攻的长矛,使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长期处于半“休眠”状态。

2 重要性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浙江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网络安全观,足以证明网络安全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那么同样对于现今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和工业控制系统的现代化煤矿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网络安全也就没有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流程,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可是同样却又不得不将企业置身于互联网之中。互联网是一个“超领土”存在的虚拟空间,存在各种潜在的威胁,比如利用木马、病毒、远程攻击、控制等方式,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修改控制系统指令、攻陷服务器、盗取个人信息等,这些都有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这些还只是企业内部的损失,很多大、中型煤矿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都开通与集团公司之间的专线VPN,承载了很多应用服务包括协同OA、生产调度、销售等等的数据都要进行通信,如果信息网络安全受到攻击瘫痪,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更有甚者可能通过煤矿企业本地发起攻击,致使整个集团的信息网络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信息网络安全观,充分认知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增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

3 总结

总之,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信息网络安全已经是每一个煤矿企业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参与和考虑的问题。古人云“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煤矿企业应该立即行动起来,通过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准确掌握企业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状况,详细评估企业所面R的网络安全威胁,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构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防火墙”,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职工娱乐生活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龙.煤炭企业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探究[J].煤炭技术,2013.

[2]刘永军.关于煤炭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煤矿安全现状第5篇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煤炭企业;监管;行业法规

众所周知,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炭的储量占世界的近一半,同时,也是煤炭资源的使用大国,煤炭行业作为一类异常关键的能源行业,其生产效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同时,煤矿生产是对安全操作的要求较高的行业,在煤矿生产的全过程中,负责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对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统一规划、调度、引导、监督和控制。作为高危行业,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报端,安全管理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中。本文首先阐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接着给出一些安全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安全管理及企业的技术控制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为数不少的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单方面注重经济效益,在对企业生产管理时,安全管理意识极其淡薄,当效益及安全产生矛盾及冲突时,往往会降低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严格要求。除此以外,一些煤矿在执行采掘作业中未能制定清晰地规划,也没能依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当采掘接替严峻时,并运用非规范化的工作面进行开采,对过断层及石门揭煤等方面未能出台安全管理的技术性保障办法;另外,一些煤矿工作面甚至还出现无风照旧作业的情形。

2、煤矿安全投入的资金相对匮乏 煤炭企业对煤矿生产安全的投入一般分为作业技能培训投入和先进安管技术的投入。然而,事实上,负责煤矿管理的员工在执行生产任务时,煤矿较少对一线作业职工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即便是培训,也仅是流于形式,未能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考评体系,接受培训的职工仅将培训当作变相的消遣,未能严把考评关。此外,伴随煤矿开采技术的日臻完善,,矿井持续延伸会衍生一些安全灾害,例如地热等,在安全管理的技术研发费用相对匮乏,导致提升煤矿自主研发能力的可能性丧失。还不容忽视一点便是生产所需设备较为老化,未能及时投入资金采购新的先进设备,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可靠进行。

3、对煤矿从业者的各种行为控制不够,引致事故频发 据统计,目前因生产人员不安全操作所引发的煤矿事故占事故总量的七成以上,往往由于管理不善或者违规操作所致。具体而言,不少作业职工未能接受专门的安全技能培训,仅凭实践经验执行工序任务,整体素质较差,这势必增添安全风险,使由于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持续增加。

4、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层面较缺失 针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尚未设立规范化的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人员通常是分管领导或该级别的部门负责人,管理工作在主体上发生偏差和错位。另外,广大矿井职员并未被统一纳入到安全管理的行列中,进而导致少数矿井生产职工消极应付,养成旁观、被动的错误习惯。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尚未规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过往推行的奖惩制度仅适用于“罚不走”的职工,已不合乎现今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现如今,职工的频发离职在一定意义上使安全生产的后备人才缺失,直接出现技术力量薄弱、后备人才队伍匮乏的局面,长此以往,使煤矿的安全管理大打折扣。

5、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和监督力度严重不足 我国目前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依然沿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的《煤炭法》,其无论在管理重点还是管理办法上均与现今安全管理工作相脱节。为此,一些地区的政府加紧制定了一批新的安全管理法律规范,然而,在法律规范落实的过程中,却未能执行到位。另一方面,监管力度不够大,尚未迈进正规化的方向。虽然安全管理中的检查频次较多,有年检、季度检、月检、自检等多种形式,但在每种方式的时长及方法均是固定的,煤炭生产企业已十分熟知安检规律,个别企业盲目追求生产效益,轻视安全检查,安全督查的效果欠佳。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探讨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煤炭生产企业要着力改进管理员工的作风和态度,自觉配合安全监管的进度。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克服安全培训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创新培训形式,可组织职工在工作之余收看安全教育警示片,提高职工安全防护意识;举办“安全生产心得交流会”,请每位职工现身说法,根据生产任务的分工,结合实际谈下个人要注意和采取的各种安全生产措施,促进经验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开展“一对一”培训模式,有效地解决职工由于文化程度低、专业水平有限、防范意识淡薄所引发的各种隐患,有侧重性地加强职工安全心理教育,从点滴生产举动中杜绝事故发生;举办“企业安全文化展”,通过展览使一线职工深入了解安全操作规程;举行“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激发广大职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干劲。

除此以外,企业高管要将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尽全力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积极改善作业条件,坚持以职员为本的理念,为职工送去温暖关怀。

2、扩大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 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离不开技术跟进,为此,企业要加大安全管理的技术研发力度,通过设立安全专项资金,使安全技术获得较可靠的资金来源,并对资金的运用状况加以严密审查,切实将每一笔资金运用到技术研发中。另外,还要积极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积极尝试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研究矿井灾害性事故的成因,寻求事故预防的突破口,着力为安全管理注入强大的技术动力。

3、强化基层班队建设,革新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上要取得创新和突破,由监管型朝着自主型方向前进,探索安全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新模式,积极搞好安全巡检,对矿井作业点开展明确地职责分配,落实个人责任制,事先做好每个生产环节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通过责任人牵头控制和预防。

强化班队建设,提升促使各项安全法规落实到位,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增强执法团队的综合素养,形成领导班子戮力同心、照章办事、有规必循的工作态度,调动执法团队的力量服务于安全管理。

结语

煤矿安全的生产和管理不单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还对于整个煤炭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层意义。为此,需抓紧抓好煤矿安全管理这根弦不放松,唯有如此,才能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平稳运作,带来更加直观的市场效益。

参考文献

[1]蔡卫,马尚权.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探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04)

[2]徐振茂.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3)

[3]王义江;马文彬.煤矿安全事故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矿业,2009(07)

煤矿安全现状第6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传感器;灾害预警;物联网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逐渐向深水平进展,地质条件愈加复杂,煤矿安全管理难度随之增加。煤炭行业通过研究重点技术、提高集约化生产程度,显著改善了安全生产形势。先进、可靠的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能够了解井下人员的分布状况、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及预防动力灾害的发生,保证煤炭高效开采。为了实现煤炭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煤炭系统应当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控技术的研究力度。

1煤矿监控技术现状

1.1井下员工定位技术

目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副井罐笼处、井底车场、集中运输大巷、采区出入口设置的分站组成。在企业层面,该系统便于调度室统计各工种作业人员考勤情况,保证员工的出勤次数;在政府监管层面,该系统使各级煤监局实时掌握所辖煤矿井下人员数量,有效遏制超员生产;在应急救援层面,该系统可以确定受困员工的具体范围,减少事故的死亡人数。然而GPS信号井下传输能量衰减大,无线传输会受到巷道拐弯、分支的影响,信号不能完全覆盖井下作业区域,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盲区。

1.2缺乏井下三维空间模型

煤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地测、一通三防、矿山压力等现场数据,如果将这些数据融合起来,将会形成一个有效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为经营管理层决策提供一个重要参考。

1.3传感器性能不稳定

井下环境潮湿、粉尘含量高、含有腐蚀性气体,造成传感器元件、电路等接触不良、容易氧化,降低元件的可靠性。井下复杂的电磁场会影响传感器的正常工作。一些传感器一致性差,容易受到其他气体干扰。当传感器进水、受到井下振动作业影响时,传输的数据会失真。传感器经常由于安装地点不合理,导致其不能有效监测数据。

1.4安全监控设备兼容性低

目前,部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要求较低,不适宜现场安全生产。安全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不统一,不同厂家设备在传输数据时很难做到有效互换。监控设备监测矿井数据时,可以修改或删除超限数据,导致传感器安全作用丧失。

2煤矿监控技术发展方向

2.1井下员工精确定位技术

井下定位系统的无线技术是由短距离、低传速向远距离、高传速发展。定位系统采用蓝牙、RFID技术,井下无线节点向矿工携带的智能终端发送RSSI值,RSSI值最终会传送到井上控制中心,可以根据相应的算法确定人员位置。未来的井下定位系统具有高鲁棒性与较好的自组网能力

2.2构建三维可视化矿井模型

通过3DGIS把煤矿大量的空间参数和与之对应的属性参数结合起来,进行矿井三维建模和三维可视化表达。该模型中含有煤层赋存、顶底板岩性、皮带运输、监测监控、采掘进尺、水泵排水、通风机运行情况、供电线路敷设等现场信息。

2.3多系统融合

多系统融合分为分站级融合、链路级融合和数据级融合。分站使用ARM处理器,将不同系统的监控设备通过各自物理链路接入融合分站的不同的通信接口中,从而实现多系统分站级融合。链路级融合是把不同系统的设备通过同一条链路接入融合分站,数据经各系统的程序处理后发送至各自监控主机。链路级融合能够减少电缆、无线接口设备数量。数据级融合可以实现跨系统共享参数。当某一系统安装该参数传感器后,其他系统可以通过地面融合软件获得该参数。多系统融合可以避免系统的重复构建并降低运维成本。

2.4煤矿物联网技术

为了确保现场监测监控机电设备的可靠性,避免因使用伪劣矿用机电零部件引起事故,煤矿企业需要采用物联网技术管理监测监控零部件。物联网技术可以优化采购、储存、运输、维护等环节,实现全矿井动、静态管控。

2.5有效挖掘监测数据

井下分站与地面中心站之间传输的信息改为提前压缩好的数据,以达到提高传输速率的目的。监控系统要重视采集数据变化量的比对工作,这样可以预防瓦斯、火灾等矿山灾害。未来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再由某一个公司构建,而是由相互独立的多个公司兼容式开发。云计算将会成为未来数据存储架构的主流模式,为综合分析地质参数提供基础。

3结语

我国数字化矿山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安全监控标准不规范、大数据挖掘不充分、传感器性能不稳定等技术薄弱问题。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微电子、数据通信、计算机、自动化、射频识别等新兴技术,可以带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快速发展。高性能的安全监控系统能够监测生产环节,预防瓦斯、火灾等煤矿重大灾害事故,以达到自动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决策的效果。只有找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发展方向,才能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与通信技术[J].煤炭学报,2010,35(11).

[2]汪丛笑.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J].工矿自动化,2017,43(2):1-6.

[3]王金华,等.数字矿山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J].煤炭学报,2016,41(6).

煤矿安全现状第7篇

【关键词】煤矿 培训 创新 师资

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延伸,瓦斯、水害、地压等因素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平煤股份天力公司针对生产实际,从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岗位技能着手,加强安全培训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培训形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力求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强、操作能力强、安全意识强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培训现状分析

1.1 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近年来,矿劳务办从源头上控制职工素质,要求新招工人至少具备初中文化程度,但由于煤矿早期发展过程中,文化程度偏低职工基数较大,因此仍然不能满足矿井技术应用需要。矿井职工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由统计结果可知,矿井人才依然短缺,培训任务依然很重。

1.2 基层区队培训效果不佳

通过对基层区队开展培训过程和效果考察,职教中心发现基层区队培训过程大多为宣读式的灌输,职工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出现培训现场睡觉现象,培训效果不佳。

1.3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职教中心教师以女性为主,占总人数近6成,而矿井培训内容大多涉及井下作业,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而男性教师中只有少数从事过井下一线作业,他们的授课又多以实践经验总结出的操作技能为主,虽然勉强能够满足职工培训需求,但培训内容深度不够,不能有效满足矿井实际培训需要。

2 提高安全培训效果的途径探讨

2.1健全培训机制,完善管理体系

(1)完善各项制度

积极转变培训观念,制定完善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如《平煤股份天力公司安全培训工作风险抵押金兑现考核办法》《平煤股份天力公司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职教教师考核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安全培训工作有标准,每项考核有依据,规范安全培训秩序,保证安全培训的质量。

(2)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机制

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要求各基层单位建立全员安全培训档案,明确专人负责,做到证书、工本、档案名字一致,每月至少与职教中心、工资科、组干科核对一次档案,职教中心、工资科、组干科每月至少联合一次对区(队)的安全培训工作进行月检查、季考核,确保从业人员人、岗、证、档四对照,确保职工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始终保持持证率达到100%。

(3)实行安全培训与生产“双制约”

按照集团安全培训与生产“双制约”的要求,实施安全资格培训按照谁培训谁负责、谁使用谁把关的原则,严格落实办班程序和计划。基层单位负责检验培训效果,职教中心跟踪调查,根据用人单位反馈,不定期抽查职工掌握情况,对于不合格者重新进行培训,达到合格后方可上岗。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为解决煤炭主体专业和有现场经验的教师不足的问题,职教中心聘请了13名热心职教工作、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矿领导、副总工程师、技术大拿作为我矿兼职教师,积极选拔引进一批专业技术强、政治思想素质好的优秀技术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2)制定了《技术人员离岗任教制度》《专业课教师离岗锻炼制度》,对一些具有煤矿专业或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实行分批次到职教中心离岗任教2个月,同时安排专职教师分批次到基层队实践锻炼顶岗实践学习一个月,开展与区队技术员“结对子”等活动。此举不仅充实了教师队伍,同时增强了教师的现场实践经验,提高了教育培训质量。

2.3强化培训管理,不断提升安全培训效果

(1)在培训教学上,创新实施“4321”管理法,即“四定”“三到位”“两把关”“一反馈”。“四定”即办班前定培训责任人、定培训方案、定岗位标准、定工作流程;“三到位”即教学管理到位、奖罚落实到位、考勤考核到位;“两把关”即把好培训质量关、发证关,对考核不合格的将不予发证,保证培训工作规范有序。“一反馈”即在办班结束后职教中心进行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进行反馈培训效果,凡安全技能知识掌握不好的,对本岗位标准达不到应知应会的职工,下发下岗通知单,并重新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实现培训闭合管理。

(2)在培训形式上,大胆创新。一是坚持理论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现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由职教中心负责理论知识培训考核,战线区队负责实践操作培训考核,利用综采、综掘等8个井上下实训基地进行培训,用实践操作带动理论学习。二是广泛采取电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现代远程网络教学等方式,拓展培训渠道,扩大培训覆盖面,适应现代培训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煤矿安全现状第8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状完善措施

2008年,福建煤监局、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福建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和维护使用指导意见的通知》(闽煤安监综合〔2008〕18号)的文件,要求全省所有煤矿(含新建、改扩建矿井)必须建设安全监控系统,作为颁发(变更、延期)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列入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整合技改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必须与整合技改同步实施。

1泉州市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现状

泉州市辖区内现有管理型煤矿企业12家(地方国有煤矿1家,乡镇煤矿企业11家),矿井42对(地方国有矿井2对,乡镇煤矿40对)。“六证”齐全和已通过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的矿井,都装备了监控系统。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31对矿井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已经泉州市煤行办组织验收合格,并与省级监控中心平台和市分控中心成功联网。我市使用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有镇江中煤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KJ101N系统、北京神州鼎天数码信息技术公司生产的KJ83N系统。

2泉州市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六证”齐全和已通过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的矿井都装备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2.1我市煤矿企业中,大多数乡镇煤矿技术力量严重缺乏,没有监测测控方面的专业队伍,管理人员及工人技术及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对监测监控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的原理、功能、性能、故障原因及检测、维修、维护方法的了解,因而监测监控系统在运行中发生的故障,无力维护和排除。有的煤矿监控管理人员在地面中心站经常操作失误,加之对监控软件、设备的功能,如定义、设置、打印、查询等知者甚少,致使“指挥系统”失灵,使监测监控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煤矿企业以为安装了这套系统就“万事大吉”了,至于系统是否运行正常、监控能否起到作用、监管到不到位等根本无从谈起。

2.3 目前煤矿企业没有专门的检定、校正手段和技术人员,造成在用各类传感器的监测精度不准、误差大。如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负压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等出现显示“-”或“0”,与便携检测仪表相比出现误差,有的甚至偏差很大。其严重后果不但使监测监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且由于常常误报警、误动作,使煤矿企业无所适从,一方面使安全隐患“脱离”了监控,导致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变大。

2.4 安装施工单位在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存在偷工减料,在地面线路和设备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地面线路布设不规范,容易被雷击,导致设备损坏,设备损坏时维修也不够及时,引起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能正常使用。

2.5 监控系统管理员职责不清。有的管理员对上传及查询数据的概念不清楚,各种记录报表填写不及时,出现异常情况不能及时汇报,不知如何采取相应措施,使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2.6 有的煤矿,监控系统传输线与矿用电源电缆混挂在一起,造成信号传输不稳定,没有定期检查传输线路,造成通讯中断、传输不正常、数据不准确等故障。

3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完善措施

3.1 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安全生产观念,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不折不扣地完成“死任务”、“硬指标”,消灭“漏洞”,不留“死角”,是抓好监测监控系统装备、管理的重要前提。

3.2 高标准,严要求,选择设计、安装、生产、售后服务好的厂家,是建立高质量监测监控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撑。

正确安装、使用安全监控系统。煤矿企业要在规定的地点和位置,按规定的要求安设相应类型的传感器,并根据生产环境的变化对传感器、闭锁装置功能测试,确保监控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设备厂商应加大研发和升级设备,特别是要更新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监控系统的技术基础,也是关系监控质量的重要方面。应该采用新技术、新理论来完善传感器的功能,使其更加智能化和功能化。

3.3 坚持监测监控系统的装备标准,做到不欠账、不走过场,不断完善,逐步升级,是确保监测监控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 1029-2007)的规定,对安全监控设备进行定期调校。新装备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制造并取得新的煤矿安全标志的系统,接入系统的传感器稳定性大于15天,传感器调校期应为10天。要确保甲烷传感器调校期间系统正常运行,煤矿企业必须按照《指导意见》要求配足备用甲烷传感器数量,如煤矿企业备用甲烷传感器数量不足,调校期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停产调校。

3.4 建立可操作的监测监控系统管理体系和监管体系,是确保系统运行的重要组织保障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监管。要把煤矿监控系统管理员的培训放在监管工作的第一位,对监管范围内的煤矿监控系统不能正常使用,传感器安装地点不正确、数量不足、数据不准、未按规定调校,断电闭锁装置失灵或未定期进行功能测试,以及测控数据没有传输到省、市监控中心的煤矿,要依法严肃查处。

3.5 强化对监测监控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各类监管员和一线工人的素质,是维护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

煤矿企业要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要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监控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配备足够的管理、维护、检修、值班人员,对监控系统实施管理和维护。管理、维护人员必须熟悉监控系统的性能,掌握管理、维护技能,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煤矿在安装监控系统前,要由厂家对煤矿的监控管理员、维护工进行系统安装重要性以及监控系统原理、功能等等方面的理论培训。在授课的同时,进行实际、实物操作培训,如断电接线、传感器挂接、故障查找等,进一步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及时有效地解决监测监控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3.6煤矿企业要把安全监控系统维护和正常运行使用纳入隐患和排查治理内容,定期排查治理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隐患,定期进行检修维护。要加强设备、网络的日常维护,保证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