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竞技运动的好处

竞技运动的好处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0 10:37:06

竞技运动的好处

竞技运动的好处第1篇

关键词:射击项目;赛前竞技状态;调控

1、临赛前竞技状态及其调控的概念和意义

“临赛前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到达赛场以后到比赛开始前所处的准备状态。“临赛前竞技状态调控”1指运动员到达比赛场地后,根据项目特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以及所参加比赛的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把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准备状态,为参加即将开始的比赛做好身体、心理上准备的过程。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可以使运动员有机体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是临赛前竞技状态的基础,临赛前要通过准备活动逐渐使运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逐渐进入最佳工作状态,为参加比赛做好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准备。

1.2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技、战术水平

比赛中充分发挥已有的技、战术水平与临赛前准备活动密切相关。临赛前适当进行专项技、战术练习,有利于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与技、战术之间的良性转移联系,使各器官系统,尤其是神经肌肉内系统的活动更加协调。

1.3可以使运动员已经具备的身体、技、战术、心理训练水平更加合理地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保证已有的训练水平的发挥,在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争取比赛胜利。

2.临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内容与方法

要使运动员临赛前能处最佳竞技状态,必须在系统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与方法予以调控。临赛前竞技状态的调控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身体状态的调控

临赛前身体状态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准备活动,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使运动员有机体逐渐进入最佳工作状态,为即将开始的比赛作好身体上的准备。

赛前准备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一般为个人最大强度的60%-70%,心率为150次/分-160次/分。具体要视专项特点、比赛持续时间、个体进入最佳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而定。

2.2心理状态的调控

心理状态是影响竞技状态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运动员已有的竞技能力能否在比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所决定。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运动员机体进入和保持最佳竞技状态,从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而消极不良的心理状态则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从而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因此,临赛前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诊断,及时调控,使运动员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即将开始的比赛,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的竞技能力,争取比赛胜利。

2.2.1赛前心理状态的表现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是一种综合性表现,具体表现在认知、情绪、意志状态等几个方面,而情绪状态的表现最为明显。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根据对竞技能力发挥的作用,可分为不良心理状态、正常心理状态和最佳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状态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最佳心理状态则有利于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状态,赛前要消除不良心理状态。

赛前最佳心理状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心坚定,有明显期待胜利感,毫不怀疑自己的力量,并能调动身心最大力量。

(2)情绪振奋,积极稳定,这是心理状态结构中的主要成分。它直接影响运动员的信心、注意、知觉、思维、意志等等。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根据情绪变化来调整运动员心理状态。

(3)意志顽强、坚韧、勇敢、主动。坚定的意志可以充分调动支配运动员身心的力量,出色完成比赛任务。信心只有与顽强的意志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巨大的力量。

2.2.2赛前常见心理障碍及克服的方法

比赛前由于各种原因,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障碍,这些障碍是属于不良心理状态。心理障碍妨碍运动员正常心理活动,赛前必须设法予以克服,只有这样,才能使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1)克服精神过度紧张的方法

精神过度紧张是运动员对比赛刺激因素及自身参赛条件做出了消极性的评价后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过度应激状态。运动员一般赛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适度的紧张有利于发挥机体潜在的能力,但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比赛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造成精神过度紧张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压力过大,求胜欲望强烈而又缺乏自信,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差,惧怕对手,期望水平过高,想赢怕输,对比赛条件环境不适应等。克服情绪过度紧张的方法有冷化控制,转化控制和激化控制。

(2)克服比赛压力过大,思想包袱沉重的方法

运动员参加大型比赛时,往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内心体验到一定程度的压力,以此约束自己做好赛前准备。但如果赛前运动员过分认真地看待比赛时,运动员就会感到压力太大,思想包袱沉重,从而导致临赛前精神恍惚,提早进入应激状态。

克服想赢怕输的主要措施是降低对比赛结果的期望,增加比赛胜利的把握性。常采用的有减压法、战绩回忆法、心理疏导法以及正确的动机教育等等。

2.2.3赛前心理诊断

赛前心理诊断是指临比赛前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专项心理素质进行诊断,以便针对心理上出现的障碍给以调整,使运动员在赛前能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赛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一般可分为四个等级:

(1)最佳心理状态。运动员具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较高的训练水平,构成赛前心理状态的心理因素是最佳化的,能适应比赛的需要并能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力。

(2)较佳心理状态。运动员基本有心理准备和相应的训练水平,但构成赛前心理状态的一些心理因素还有欠缺或不足,需要经过一定的调整才能达到理想水平。

(3)对比赛心理毫无准备。心理积极性未调动起来,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一般不能上场比赛,平时加强实战性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准备状态极为复杂,诊断时需采用综合判断的方法,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主要观察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员自我感觉如何?是否有不良与不正常的反应?运动感知觉是否清晰?

(2)注意集中与稳定的程度以及分配、转移的效能如何?

(3)赛前思维处于什么状态?包括敏捷性、深度、创造性、分析判断能力等。

3、结语

3.1运动员参赛是为了正常发挥运动训练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赛前运动员竞技状态与运动员参赛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赛中状态。加强运动员赛前状态的调控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的。

3.2射击运动作为技心能主导类项目,有其自身的项目特点,尤其在大赛前,运动员心理调控手段的优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身体调控、心理调控着手,重点阐述了心理调控的方法也是基于这一点,希望能够得到射击教练员的共鸣。(作者单位:福州市少体校女子步枪)

参考文献:

竞技运动的好处第2篇

关键词:电子竞技 运动 市场开发 价值 开发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108-03

前言

电子竞技运动是以电子(包括计算机及其相应的硬件和网络软件设备)为载体,并严格遵循一定的体育比赛规则,表面上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对抗,其本质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斗智斗勇的对抗性的阳光体育运动。它与类运动一样都属于智力电子竞技运动。从1996年开始,电子竞技运动才开始进入我国。2003年,我国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把电子竞技运动归入体育类项目。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但在国际上,电子竞技运动已经处于成熟发展的阶段,并为国家创造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回顾历史,电子竞技运动这项对大多数人来说仍是新生的事物在我国市场上仍是一片空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本文对电子竞技运动市场开发的价值进行了相关研究,为让更多的部门,商人开发这片市场,为电子竞技运动的价值做绵薄的贡献。

1 电子竞技运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竞技运动在国外兴起。被看作体育项目的延伸,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目前,国际上电子竞技运动发展日趋成熟,其俱乐部朝商业化,竞技赛事朝品牌化,组织朝规范化,赛规朝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国际上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娱乐业已创造了巨额财富,电子竞技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也已呈现出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中国的电子竞技运动水平在赛事规模、影响力、活动组织等方面与北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国内,电子竞技运动者包括爱好者、玩家甚至运动员,其参加比赛的样式日渐增多,其中18~24岁的年轻人居多,市场倍受关注。从管理方面来说,电子竞技运动市场赛事、赛规、赛制的杂乱无章,不完善以及运动的公平、公正、权威性得不到保障,队员们即使代表国家参加比赛也只是以自我表现为主,人心涣散,竞技水平良莠不齐,必然导致运动成绩时好时坏,极不稳定。

现在我国不同部门和地区有美称代表中国或地域性的各种各样的电子竞技运动会,但赛事组织者对电子竞技运动赛会的概念及品牌赛事的权威性设置理解不一,于是各自为营,导致赛会缺乏统一的比赛赛程、规则、标准等,同时也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产业规模,不利于电子竞技运动的普及和其赛事水平的提高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电子竞技运动爱好者、媒体、赞助商等都是单独游走在业内,发展零散,中国的电子竞技运动竞赛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直至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电子竞技运动在我国国内的发展。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副主任杨英在2010年全国电子竞技运动工作计划安排中就强调了政府将对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将加大关注力度,并对其具体事宜做了一个明确的表态。这表明我国电子竞技运动仍有很大的发展与提升的空间。电子竞技运动将向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路线发展。

2 电子竞技运动市场开发需要的条件

2.1需要政府的支持

电子竞技运动是我国市场上的一片空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电子竞技运动要想在我国有长足的稳定的前进的发展,需要我们国家政府的大力重视与支持。例如,为什么韩国电子竞技运动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就是因为韩国政府的重视与大力支持。我国政府不是很重视电子竞技运动大发展,直到现在我国电子竞技运动一度处于发展的低弥期。因此,电子竞技运动要想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政府的支持做后盾必不可少。

2.2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

电子竞技运动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为其做保障,除了政府的不支持以外,广大家长坚决不让孩子触碰电子竞技运动,因为他们认为电子竞技运动就是网络游戏,怕孩子一沾即上瘾,毕竟传统观念在作祟。如果我国有健全、明确的法律条文为电子竞技运动做证明,那么它就名副其实。

2.3需要商人的助推

电子竞技运动在我国市场上是一片空白,是一个商机。经商即为盈利,由于之前有商人纷纷投资电子竞技运动但是不仅没有收益反而是一败涂地!其他商人看此现象后不愿意再投资做赔本的买卖,因此,商人不愿意投资没有胜任的助推也是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不起来的一方面原因。

2.4需要媒体的宣传

电子竞技运动要想取得市场的发展空间必定需要媒体的大力支持作报到、宣传,尤其是电视、网络的大力支持与助推。自从03年宣布电子竞技运动为我国第99个体育运动项目之后,截止到04年6月4日,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宣传还不到一年即遭央视禁播,电子竞技运动的群体是15到35岁的年轻人,却被视为与网络游戏一样是“电子海洛因”,一度被网络、电视所禁播。为什么很多人会这么坚决抵制电子竞技运动?媒体宣传力度不够!06年《鲁豫有约》栏目曾为电子竞技运动所正名,其中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看来电子竞技运动还是需要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大力宣传做辅助。

3 电子竞技运动的市场开发特征

3.1设计者及开发商针对不同年龄阶层及心理特征,设计、开发出款式新颖、多样、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运动游戏

3.1.1电子竞技运动的目标市场以15-35岁的年轻人为主体

对于这类对生活对目标意气风发,激情燃烧,充满昂扬斗志的青壮年群体,对于新事物也易于接受。游戏设计者及开发商要设计一款适合这类人群消费的游戏,这类消费群体的游戏要以款式新颖、多变、有趣、竞技性强为主方能吸引眼球。

3.1.2电子竞技运动可以中老年人为辅助

对于中老年人群体因为年龄层原因,中老年人群体相对于青年群体他们不像青年人那样充满斗志,活力四射,游戏设计的主体对象主要还是针对青少年群体,可以这类年龄层的中老年人为辅助健全电子竞技运动市场。对于这类群体可以设计出款式稳定、运动强度及激烈性稍小的游戏。这对电子竞技运动的空白市场也是一个机遇与挑战。

3.2电子竞技运动以健康为主,突出电子竞技运动对人类的有利性能

3.2.1身心健康性

比如,针对15-35岁的目标市场为主体,可设计、开发出让四肢,全身多动,让思维更灵活的游戏款式并宣传,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有利于身体健康。比如,对于中老年这个辅助群体可以针对此群体设计并宣传治疗颈椎病,老年痴呆的游戏款式。

3.2.2益智性

电子竞技运动不等同于网络游戏,但它也有网络游戏益智性的一面。既然电子竞技运动属于竞技运动,那么竞技运动所具备的属性它也会有。在竞技运动过程中,遵循相应的比赛规则,运用合理的技战术手段以取胜为目的的运动,不仅要动手肯定也要动脑,不动脑根本不可能获取电子竞技运动的胜利。在动脑的过程中无形之中、不自觉地开发了智力。因此说其具有益智性。

3.2.3促进人体的协调性

电子竞技运动者通过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发散思维、扩展思维、逻辑思维、缜密思维的能力,处理事物的应急反应能力,心理素质能力,眼睛、四肢的协调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力,培养参与者之间速度、配合、默契的团队合作精神。总之,就是培养电子竞技运动参与者由内而外的整体素质的协调性能力。

3.3电子竞技运动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电子竞技运动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似乎与体育运动中的“金牌战略”一样脱不了关系。所以,电子竞技运动员在获胜以后,颁发其应得的奖章及数额丰厚的奖金作为鼓励,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感兴趣进而亲身参与实践。

3.4电子竞技运动以培养职业化电子竞技运动员为导向

电子竞技运动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金牌战略”以外,培养年轻化的电子竞技运动员是其长盛不衰,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所在。如果电子竞技运动发展后继无人,还怎么实现可持续,还怎么实现发展。所以,电子竞技运动要以培养年轻化的电子竞技运动员作为其不断发展的导向。

4 电子竞技运动市场开发的价值

4.1政治价值

每个国家的优秀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时都有为国争光的荣誉感与价值感,当每个国家的运动员获得奖牌时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个人的利益,同时还有自己国家的荣誉。同理,电子竞技运动员在国外参加世界级的大型比赛时,当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运动员们代表的不再是他自己的荣誉,代表的也是中国的荣辱!电子竞技运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地位,这是电子竞技运动的政治价值。

4.2经济价值

电子竞技运动在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占国民经济总值的很大一部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电子竞技运动既然具有市场开发的价值,那么它必定有市场潜在的经济价值。在我国虽然国家体育总局只是名誉上承认电子竞技运动是一项体育运动,可能受各个方面的传统思想影响,电子竞技运动在我国的经济价值表现不明显。但是,这也并不否认电子竞技运动具有的经济价值。

4.3教育价值

电子竞技运动员年龄小的还未满18周岁,仅15岁,这时候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价值取向还没有完全定型。尤其在这个年龄段的电子竞技运动员应该经常给他们注入正确、新鲜、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贯彻“人本主义”原则,使他们明白未来还很长,教育他们做什么事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勇气,成功不是那么唾手可得的事情。同时,电子竞技运动员及参与者在电子竞技运动中不自觉地被灌输了自由价值、公平价值、公正价值、竞争价值、娱乐价值、审美价值、规范价值等各方面的教育价值。

4.3.1自由价值

电子竞技运动员及参与者有选择参加与不参加比赛的权利,有选择参加何种游戏项目的自由权利,有选择在比赛中怎么结合、运用技战术,怎么竞争争取比赛获胜的权利等等各项自由的权利。

4.3.2公平价值

电子竞技运动员和体育运动员一样,在参赛中地位人人平等,比赛规则是既定的,有利于教育电子竞技运动员公平价值的形成。

4.3.3公正价值

同样,电子竞技运动员在参加电子竞技运动中,得分和规则等各个方面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公正的,不存在任何水分。

4.3.4竞争价值

在电子竞技运动中,运动员为了获取比赛胜利,必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教育运动员、参赛者以及大众群体形成强烈的竞争价值。

4.3.5娱乐价值

电子竞技运动为什么广受年轻人的欢迎?因为电子竞技运动有游戏的趣味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是开始的第一步,感兴趣才能更好地驾驭住此项运动,电子竞技运动具有趣味性,愉悦人心,增加活力,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娱乐的价值。

4.3.6审美价值

电子竞技运动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体育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在满足主体美感需要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客体对主体的满足感。在电子竞技运动中,美感主要体现在电子竞技运动参与者高超的技能,娴熟的战术运用,充满激烈的竞技性与对抗性的技、战术的结合运用以及充满动感的人体展示画面,给人以愉悦身心的感官满足与享受。

4.3.7规范价值

体育竞技运动按照本身独特的规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准则性的制约与限制性的约定,形成了一定的比赛规范与规则。比如在竞技比赛中坚决抵制现象,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比赛原则等等。所以说,电子竞技运动具有规范价值。

4.4文化价值

文化是一个广义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电子竞技运动的文化特指电子竞技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比如比赛意识、规则、制度、精神、价值理念等等都属于电子竞技运动的文化价值,能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生活。

4.5发展价值

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变化着的,电子竞技运动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电子竞技运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也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具有发展价值。

竞技运动的好处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学校竞技体育应该转变育人观念,建立优秀教练员队伍,为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把我国的体育分为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大领域。学校体育在我国的体育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以青少年儿童为对象的学校体育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结合部,是培养为奥运争光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深厚的基础。因此,应该把学校体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予以足够的重视,把学校体育作为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战略基地。然而现实情况却不是如此,学校体育包括学校竞技体育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已经被严重的边缘化了。学校竞技体育在整个国家的竞技体育中处于一种补充的角色。

二、学校竞技体育在我国竞技体育中的现状及其原因

1.现状

当前,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开展的比较好的部分在高校。据统计,2006年国家教育部审核评估批准的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已达235所。他们当中个别高校的运动成绩提高的很快,但大部分的水平还是非常普通,“高水平”没有形成真正的主流。虽然高校的竞技体育在整个学校竞技体育的体系中处于较好发展状况,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即所谓的“学训矛盾”、运动员的“挂靠”等一系列问题。

中小学校没有足够的人员专门组织和领导竞技体育,学校的竞技体育只能由学校的体育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训练。本来学校的体育教学任务就已经使体育教师不堪重负,如果再让他们去带领学生进行专业队的训练,其效果可想而知。加之有些中小学的学校领导一味的追求升学率,不断的给体育教师施加压力。体育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拔苗助长,使本来很好的体育苗子在很小的时候过早的进行了专项化训练。靠这样的训练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将来进入高校后成绩会大幅度的下降,最后还不如自己入校时的水平。学生由于巨大的升学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竞技体育的训练和学习。这种状况导致了中小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竞技体育开展的不够充分。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学校竞技体育中“院校一体化”的模式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各个中小学的没有考虑整个学校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只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个别高校为了早出成绩、快出成绩直接从国家队、省队引进一些二三线的退役运动员,这种做法对其他的院校来说是不公正和不公平的,从而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中小学和大学之间出现一个断档的现象,这是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严重障碍。

2.原因

(1)举国体制的制约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的大部分资源掌握在体育管理系统中,教育系统中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体育资源。学校招收的运动员如果要参加全国或体育系统举办的比赛,必须到体育系统的相关职能部门去注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参加比赛。教育部门没有说话的权利,他们没有比赛的举办权、运动员的注册权等。这一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竞技体育的正常发展和有效运作。学校培养了运动员不能参加比赛,不能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型的体育赛事,而只能以体育部门的名义参加,这对他们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2)学校自身的原因

学校竞技体育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主要原因有,一是学校缺乏高素质的教练员,学校的教练员大部分没有参加大型国际国内比赛的经验和体会,难以胜任带领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工作;二是学校难以招收到高素质的真正的学生运动员。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是举国体制,运动员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从基层选拔到少体校,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和选拔工作,进入省体工队训练,再进行严格的选拔,直到进入国家队。虽然现在的举国体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少年运动员还是愿意选择到体育系统中接受训练而不愿到教育系统中接受训练。主要的原因是进入体育系统中,自己的生活、住宿等基本生存问题就解决了,一旦自己的体育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还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待遇;而在教育系统中就很难有这样的待遇,进入高校训练,不但自己的生活、住宿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还要缴学费,学校的训练条件也没有保障。种种原因决定了我国的教育系统目前还很难招收到身体素质比较高的运动员。

三、学校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中的应有角色

1.体育是育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从教育人的角度出发,体育是只是一种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学校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体系中应该处于主导的角色,充分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在全面发展和塑造的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资源优势。

2.现行体制没有发挥塑造人、教育人的功能

现行的举国体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种体制逐渐暴露出其不适应时展的一面。首先,这种体制耗费了大量的资金。我们知道,一个运动员一旦进入省队或国家队,他的几乎所有的花费都是由国家通过财政拨款予以供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条件下,这种制度越来越表现出它消极的一面。其次,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运动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相对同龄的孩子来说是极其匮乏的。他们缺乏一技之长,一旦从国家队退役很难在社会中谋生。

3.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场所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最好的地方,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感。学校竞技体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的文化教育,使他们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为他们以后的整个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学校竞技体育角色的转换

1.建立“院校一体化”的学校竞技体育的新模式

学校要积极的创设条件,为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提供基本的保障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的学习和训练。在从中小学到大学的衔接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子,使学校招收到合格的学生运动员。

2.转变育人观念

对招收到的学生运动员,学校应该严格的按照普通学生的标准要求和教育他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给他们太多的“照顾”。这种照顾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暂时让运动员高兴,将来受损失的还是学校的竞技体育事业。

3.建立优秀的教练员队伍

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好坏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就是教练员水平的高低。有高水平的教练员,出好的成绩才成为可能。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的引进或者自己培养教练员,以适应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竞技运动的好处第4篇

竞技体操具有悠久的历史,1896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宣布成立,体操开始纳入有序地发展轨道,第一届希腊雅典奥运会上,体操被列为竞技项目之一。竞技体操是我国竞技体育“主力部队”之一,是我国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优势项目。陕西省竞技体操发展曾经有过好的成绩,但一度又成绩平平,近几年来有好的起色,希望通过对陕西省竞技体操的历史发展研究能为陕西省竞技体操的良好发展提供借鉴。

1.陕西省竞技体操历史发展时期及阶段分析

查阅陕西省竞技体操发展史,依萌芽、发展、高潮、低谷规律可以看出陕西省竞技体操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目前为第三发展时期。

第一发展时期为1902-1970年,包括萌芽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低谷阶段。萌芽阶段:1902-1949年,在此期间包括体操从英国引入、清政府的访日学制、体操逐渐在陕西学校的兴起、庞建堂执教、陕西各地修建体操器械场、体操内容为徒手操、器械操、双杠、单杠、木马、吊环、跳箱等。尚未进行正规比赛项目,多为庆祝活动、运动会表演、军队训练等。发展阶段:1949-1954年,此阶段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基础上,竞技体操得到了普遍迅猛的发展,体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举行了陕西省、西北地区体操比赛,组建西北区体操代表队,青少年业余体操教学大纲发行,为竞技体操发展创造了条件。高潮阶段1954-1966年,此阶段不断举行陕西省体操运动大会,青少年体操选拔赛,其中最多参赛运动员达2000多人,组建首支陕西省竞技体操集训队,西安、汉中、宝鸡、咸阳等地先后建立业余体校体操班,形成陕西体操运动大发展的高潮,举办了四届省体操运动会,通过各等级运动员3000多人,基层体操训练点发展为13个单位,1960年10人达运动健将。1965年全国健将级体操比赛,陆耀华获女子跳马冠军。低谷阶段:1966-1970年,陕西体操运动训练停止,专业人员下放,群众性体操活动和专业队处于停顿、解体状态,原因:1.1960-1963年省体委撤销西安体院运动系体操班;2.。

第二发展时期1970-1983年,包括发展阶段、高潮阶段、低谷阶段。发展阶段1970-1974年,1970年11月省体委决定恢复体操队编制、组建专业班子,狠抓少年儿童的培养,举办教训员训练班,举办了五至七届省运会体操比赛,高潮阶段1975-1978年,在此期间,陕西省体操协会成立,基层训练点发展到21个,参加全国各种形式的体操大赛12次,在全国业余体校体操分区比赛中雷爱华获儿童女子甲组全能、平衡木、自由操三项冠军。1975年全国体操比赛,苏月多获男子跳马第三名。1978年全国体操个人赛,唐小丽获女子全能第二名,在TBS杯国际体操邀请赛中唐小丽获个人全能、自由操、平衡木三项冠军,高低杠、跳马分获第二、第三名。1982年男队苏月多在“中美杯”比赛中获跳马第二、双杠第四、全能第八。低谷阶段,1979-1983年,此期间陕西体操运动发展起伏较大,青少年运动会体操比赛逐年减少,五、六届全运会已无能力参加再渡走入低谷。原因:1.省优秀运动员相继调入国家集训队;2.省体委解散体操队。

第三发展时期,1983—至今。1983年省体委决定重新组建体操队,陕西体操运动进入第三发展时期。

2.陕西省竞技体操历史发展规模情况分析

从历史发展中可以发现,陕西省在竞技体操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两次发展高峰时期,群众基础广泛,训练人口较多,运动员人数也较多,也有过很好的成绩。陕西省竞技体操在第一个历史发展高潮阶段,1954-1966年,青少年选拔赛中,最多参赛人数达2000多人,组建体操队,通过各级运动员3000多人,基层训练点达13个单位。第二发展时期高潮阶段1975-1978年,陕西省体操协会成立,基层训练点达21个,这两个时期在参加人数、基层训练点上达到了到目前为止的最高峰,在国内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出现了陆耀华、唐小丽等优秀运动员,大大促进了陕西省竞技体操的发展。但由于国内大趋势和省内政策的问题出现过两次低谷,1966-1970年,1979-1983年,专业队解散,训练停止,竞技体操发展处于停顿、解体状态,大大影响了陕西省竞技体操的发展

竞技运动的好处第5篇

2005年5月RS-A全国魔兽争霸精英赛官员动背后闻会在北京风华宾馆国际会议厅召开,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竞技司的领导以及赛事合作伙伴、众多媒体参加当时的启动会,此次赛事启用了影视演员杨梅小姐作为赛事的形象代言人,这一做法也为当时正处在模索阶段的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开拓了新的出路,使赛事被来自行业外的诸多媒体所关注,影视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的加入为把社会对电子竞技的关注从单一的竞技类媒体拓宽到部分娱乐界媒体的加入。

2005年底,正值国内各项大型赛事烽烟暂缓的阶段,为了迎合国内电子竞技爱好者的口味,继续拓展电子竞技爱好者所覆盖的范围,建立电子竞技运动广泛的关注群体,RS推出WGEG全国魔兽争霸女子精英赛。专业女子电子竞技赛事的举行为当时种类繁多的电子竞技赛事增添一笔靓丽的色彩,一项运动的发燕尾服离不开高水平的竞技选手,离不开明星选手的人气效应,同时更不可以忽视同处一片蓝天下的女子选手,她们同样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竞技天地,同样拥有高超的竞技水平,同样,她们也拥有着极多爱好者的支持,我们应该给她们更多的关注。

同时,从2005年底开始北京高校电子竞技真心题讲座,每站巡回讲座反到学校都有获得了高校爱好者热烈拥护,在这个基础上,北京高校电子竞技联盟成立大会于2006年3月5日在民族大学历史系1号楼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0多所高校电子竞技社团负责人到场参加此次成立大会,会上大家通过了北京高校电子竞技联盟章程的讨论,确立了联盟各部门负责人及成员,并且就下一步联盟活动及高校联赛策划,执行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

竞技运动的好处第6篇

【摘 要】竞技运动项目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规则性的身体活动,它所追求的只是比赛的最后胜利,是一个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的复合体。以终身体育为背景的体育教学改革使得“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逐步深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从而使人们对体育教学中竞技项目的态度产生了分歧。本文主要讨论竞技项目在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 竞技项目;体育教学;改革

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竞技运动是学校体育领域的热点,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伴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人性化的素质教育观念慢慢的深入人心,因此部分教育界人士指出:围绕竞技运动进行的教学,过分强调动作技术的精细化和规范化,从而背离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然而,竞技运动是体育文化的一块瑰宝,让竞技运动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降低它的弊端,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下一步发展目标。

一、竞技项目在高中教学中的现行情况

一直以来,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所利用的竞技项目教学是为了让运动技术技能达到目标,过分重视学生的体制,而对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和意识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竞技项目在高中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受到高考的影响,让体育教学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使体育教学处在边缘地位。就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而言,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方法,不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兴趣、爱好、特长,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无法实现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巨大的升学压力和老师、家长的错误引导,使得高中学生的体育情感在现实中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导致学生忽略了体育课的本来目的,对于体育运动存在着躲避、消极怠工的心理,使得体育课在学生心中处于鸡肋的位置。

二、竞技项目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不足

1.忽视了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领悟和理解掌握能力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传统教学中,量化评价最为重要,竞技技术的教学不公平之处在于:全部学生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这种衡量很难让学生有满意和肯定的成绩,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尤其是对体育差生来说很不公平,这影响了他们对竞技项目的热情和学习,使竞技运动成为一种负担。

2.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成绩的好坏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过分要求学生的成绩,一味的追求让学生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这种只追求成绩的应试教学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感受到自我超越,快乐和成就感。

3.竞技项目的教学要求与体育教学目标相偏离

竞技运动项目所追求的是比赛最后的胜利,它所针对的范围只是少数的运动员,而体育教学的目标则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竞技技术,还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其结果使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都无法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地发展的本质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三、现行的高中学校竞技体育教学的改革意见

1.改革竞技运动项目的内容,增加健身娱乐性体育的内容

将娱乐体育的概念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缺乏娱乐性,没有创造力是现在的高中体育不受学生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体育的娱乐性恰恰蕴藏在体育的竞技之中,高中的体育教学不能像社会上的成人之间的比赛一样,所以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使竞技运动的娱乐性更为突出,更能适应高中生的需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对竞技项目进行适当的改变,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竞技项目趣味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感受到体育带给他的快乐。长时间的进行同一个动作的反复练习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但很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越来越低,产生精神上的疲劳。如果我们能够在掌握一定的技术基础上,采取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联系,各小组之间相互对抗,同小组之间相互帮助,互相合作,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

2.提高竞技项目的教育功能

竞技运动既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对人们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竞技运动项目的教育功能,增加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对现代社会的团结、和谐、进步有利。

3.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教学

高中体育竞技项目在教学实践中应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利用专业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改进体育教学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理念。科学的理论指导是竞技运动项目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运用,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落实。

4.重视差异性教学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一些或多或少的差别,所以每个高中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竞技项目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激发出自己的学习兴趣,体会到体育竞技的乐趣,让有不同天赋和运动潜力的学生得到更好地、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机会。

结语

竞技运动是体育文化的一块瑰宝,竞技运动的规则性、竞争性、娱乐性、不确定性等等都是吸引学生的闪光点。以前传统的竞技项目教学已不适应现在的体育教学。重视竞技项目的教育意义,增加竞技运动的娱乐性,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注重差异性教学才能使竞技项目更加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其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盛伟.谈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理论,2010,(10)

[2]张纯甫.浅析竞技项目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02)

竞技运动的好处第7篇

(一)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竞技体育的事业发展离不开经济作为基础和支持,竞技体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情况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现在我国正在投入资金,积极发展竞技体育,为我国加入世界体育强国一员做出努力。我国的竞技体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明显,影响了一些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开展缓慢,人们对竞技体育热情不高,政府的经济投入也较少。我国重大体育赛事的开展几乎都在经济发达的省份。事实上,举办竞技体育赛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知名度。

(二)训练因素。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在训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我国的竞技体育训练时呈一层层不断上升的制度,从市级的体育训练队,到省级的体育训练队,最后到国家的体育训练队,近年来为我国培养出许多的竞技体育人才。但是,这样的一条龙似的培训出现了许多缺点。一是这样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投入的资金众多,但是成才的比例小,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二是运动员由于训练时间多,接受文化教育时间相对较短,导致在退役之后运动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不能保障生活。国家可以逐渐把体育人才的培养变为多元化的培养,与多家机构一起合作,建立一些政府、学校、甚至企业举办的竞技体育事业;第二,在训练方法上面。训练方法是竞技体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成绩的好坏和训练人员的训练方法有直接关系。教练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但是,现在我国的竞技体育训练方法还处在大锅饭的模式。对于所有的训练人员采用的方法是一样的,或者是具有教练特色的训练方法,不能做到对于每一个人员都根据自身来制定训练方法。因此,加强教练队伍的建设是现在国家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做到科学、有效地对运动员进行培训。

(三)管理因素。我国在奥运会等世界竞技体育赛事上表现越来越好,但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限制因素最严重的就是管理问题。第一,随着竞技体育受到功利的腐蚀,一些管理人员把竞技体育赛事的成功与否变成了唯金牌论。认为只有取得金牌数目越多,体育赛事才是获得成功,中国的竞技体育才是最强的,这导致许多体育赛事的垄断问题,对竞技体育的不当干预等。竞技体育是人类挑战极限和对美好的向往、追求。因此,现在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必须解决官员对竞技体育赛事的不当干预,发挥出竞技体育的意识,形成全民运动的风潮;第二,竞技体育应该是公平、公正、公开的,需要一个良好的竞赛环境。但是,在一些地区的竞技体育赛事中,存在着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不公平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了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中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问题。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国家亟须解决的问题;第三,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需要运动员的付出,但是对于运动员的保障没有具体的计划。运动员在竞技体育赛事中常常受伤,一个运动员最光荣的时间也不过是几年,最多也不超过15年,运动员退役之后,幸运的作为教练员,其他的运动员由于没有其他的技能,只能重新适应社会。前几年还有金牌得主做服务员、为了治病不得不卖金牌的事件发生。完善运动员的保障体系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保障运动员的利益,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

(四)心理因素。社会心理是人们对于事件的反应,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第一,现在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得不错,人们对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也就不会深究,受到经验性的心理影响,认为我国现在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是没有缺陷的。管理人员根据传统的心理和一些权威人士的意见,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定势,导致创新精神的缺失,阻碍我国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二,中国的儒家文化中,有一种思想叫中庸思想,一些官员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不会轻易的对现有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第三,一些管理人员已经看到了现有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弊端,但是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认为一些弊端还没有出现,而现在的体制能造就竞技体育人才,就得过且过,不予理会。

竞技运动的好处第8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 金牌 体育国际影响力

有学者认为:“目前,人们的思想由单一化趋向多元化,由封闭僵化转向开放活跃,站在多元价值发展的价值思维,势必要对竞技体育‘浓厚的的工具理性思维’加以分解,对‘金牌至上’的价值观念进行扭转,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竞技体育发展观,淡化竞技体育发展的功力色彩,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休闲娱乐化功能,强化竞技体育与人的普遍生活相联系,加强体育对人的终极关怀,注重竞技体育对人的影响和塑造。”[1] 体育是一种客观的文化现象,它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在规律面前,我们只有对其遵循或合理利用,不可改变它。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说人们的思想发生从单一化向多元、封闭向开发就去改变体育自身内在的规律。在竞技体育里,金牌是标志,是目的。“金牌至上”观念没有错,作何扭转?“以人为本”的竞技体育发展理念以前有现在也有。竞技体育就是夺金拿银,为国争光,提高国际地位。如果竞技体育休闲娱乐化,何以承载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就此问题作以下不成熟的澄清。

1 竞技体育与金牌

“竞技体育又称竞技运动,是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身体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标的而进行严格的、科学文明的训练和竞赛。”[2] 竞技体育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作指导。金牌是竞技体育各项目追求的终点,是成功的标志。金牌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种程度上体现国家的竞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在体育国际上的影响力。

2 金牌的价值

20世纪50年代,解放不久的新中国,刚刚从长年战争的废墟中摆脱出来,百废待兴。为我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在国际大赛中喊出的“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豪言壮语,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还激励着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奋发向上,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时代精神。20世纪80年代,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刚刚从“”十年浩劫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也正是这时,中国女排不畏强手、顽强拼搏,连续五次夺得世界冠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和亿万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鼓舞了全国人民进行建设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积极性。“心怀祖国、放眼世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代表了时代最强音。世纪之交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夺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都位居第三,实现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的新突破,打破了世界竞技体育的旧格局,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阔步迈向新世界的精神风貌。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第冬奥会上首次夺冠,标志我国夏季体育项目和冬季体育项目在世界竞技舞台的激烈竞争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赛后美国的主流媒体评价:“中国人在冬季运动项目上也找到了打开世界冠军大门的钥匙。”这,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2004年,龙腾雅典,不仅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还被世界舆论看作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象征。2008年,竞技体育登峰造极,金牌总数第一,赢得“无与伦比”的评价。2012年在英国伦敦,中国进一步向世界证明有能力实现从体育大国平稳发展过渡到体育强国。

3 金牌与体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

体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指“一个体育强国在国际社会中运用自己包括体育在内的国家实力去影响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意愿和行为的能力”[3] 。竞技体育的金牌数目是建设体育强国、提升国际地位的首选指标,因为金牌的背后凝聚有国家文化、科技、制度等一切有机组成部分的综合水平。金牌代表的是一个国家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不折不挠的勇气和斗志。中国竞技体育作为一种载体,成功地在世界体育舞台上表明今天的中国其综合国力不像过去那样薄弱,“东亚病夫”的历史已经过去了,而今天的中国进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期,到处欣欣向荣、前程锦绣。金牌含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被用来作为体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指标。不仅中国的金牌数量惊动了世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中国模式”许多发达国家也在积极仿效。“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直接领导由体委改组的俄罗斯体育、运动与旅游署,制定了‘体育复兴计划’,成立‘支持奥运健儿基金会’;美国备战28届雅典奥运会时实施了‘金牌行动计划’、‘运动员奖学金计划’等;韩国政府对奥运冠军选手采取‘终身津贴制’。雅典奥运会之前,德国政府专门拨款近3亿欧元备战奥运。为了备战北京奥运,德国此前又重新建立了‘共产主义式’的运动学校,也彰显了政府主导竞技体育管理制度的优势。”[4] 由此可见,中国的竞技体育以它国际舞台上表现的民族精神和体制的优越性影响了其他国家,从而提高了中国的体育国际影响力。

4 探析

竞技体育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从实际出发,合理利用好客观存在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性。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是难免的,须承认矛盾、化解矛盾,促进事物向健康趋势发展。不能因为过程中有了矛盾出现,就否定其整个事物的有用性。试想竞技体育中没有金牌的争夺,如何在国际上体现国家的综合国力?“金牌至上”观念是竞技体育系统的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像竞技体育这样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体现一国的民族精神,如此提高一个国家的影响力。休闲娱乐是群众体育的功能不是竞技体育的内涵。“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竞技体育里已实施了包括奖励、津贴、保险和工作安置等措施。“体教结合”方略落到实处,我们已经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从事竞技体育的群体。至于竞技体育系统内部的矛盾或竞技体育对其他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常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应该客观地、全面地审视竞技体育金牌的含量与内涵。没有任何规定说在竞技体育发展时不能去发展其他体育,更不能停止竞技体育运动或把竞技体育休闲娱乐化。我们应结合中国国情,肯定竞技体育的巨大成就,理性认识金牌与国际影响力的关系,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在充分发展好竞技体育的同时重视发展好群众体育。

参考文献:

[1]罗飞虹.体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4.

[2]孙科,杜成革.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及其变革走向[J].体育学刊,2010(19):23.

[3]任海,王芳,赵卓.论体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