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外阅读的理解方法

课外阅读的理解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9 10:49:44

课外阅读的理解方法

课外阅读的理解方法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能力 培养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培养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听﹑说、读、写自然是联系在一起的。但通过“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笔者认为,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可以尝试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精选课外阅读内容,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和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几个方面去做。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育理论表明:“兴趣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对符合兴趣的学习,人们能长期坚持,丝毫不感疲劳,同时还能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呢?这里可以尝试从一下两个方面去做。

其一,利用好阅读指导课。这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兴趣的主要途径。因为学生在开始阅读时,常常处于盲目状态,遇到困难不知所措。而且大量、长期、机械的阅读活动常常使学生产生枯燥感。所以要求给学生讲授英语阅读的方法,如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利用词的派生、转化、合成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引导学生从上下文猜词义,巧妙运用同义互释法,判断推理法等。并结合方法的指导,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发他们求知欲望。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挖掘阅读教材中的趣味性、思维性和知识性。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可采用或简述书中大意或摘读文中的精采章节或提出书中的要点,或解释疑难词句等方法,做到语言生动诙谐,分析明了透彻,解释有说服力。

其二,利用好课前五分钟值日生汇报。 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每天上课前拿出五分钟让“值日生”读自己课外选的英语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督促学生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另外,定期举办班级表演会。学生阅读了某些优秀作品后,教师可把一些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作品改变成小剧本,让学生表演,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根据实际情况、指导课外阅读内容

时下,英语课外阅读资源可谓名目繁多,教材、、报刊、杂志、各种名著和一些网络资源,面对这些资源,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的英语阅读资源主要有:一是,中学生英语读物,如《英语画报》、《中学生英语读写》、《英语周报》等刊物,其次,学生在坚持阅读课外读物的同时,也应该开始接触名著名篇,如《Snow-whiteAndseven Dwarfs》、《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等浅易读物。三是外文报纸和知识性刊物,教师应当强调学生天天看报,养成及时了解时事的习惯,可增强作文的时代感,它们对学生扩大知识面,对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也是十分有利的。

另一方面,教材是以文本形式呈现的第一课程资源,也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重要阵地。合理利用好教材,加强英语阅读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课文阅读教材侧重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和中心,即着眼于文章的整体理解,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阅读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为课外独立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循序渐进、传授课外阅读方法

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运用知识,开拓视野、发挥才干、增长能力的必要途径。但由于学生缺少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较低,阅读兴趣不高。因此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传授一些英语课外阅读的方法。

首先,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阅读时慢慢养成:1、集中精力阅读,在阅读正文过程中最后不要停顿。2、要控制自己不读出声,不用笔或手指跟随着词句读,而是直接理解阅读内容的段落大意和全文的中心内容。3、遇到生僻单词尽量不去查词典,养成根据上下文意思或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快速判断该词的涵义,实在不懂的词再去查词典,这样就会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加快文章的阅读速度。4、要以句子作为意义单位来理解,这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文章的正确意思。

其次,让学生掌握住常用的阅读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程度的阅读方式。英语常用的阅读方法有三种:①扫描式(scanning)阅读方法。这是一种为了寻找某种具体资料或信息的阅读法,通常也叫“寻读”。 ②浏览式(skimming)阅读方法。也就是为了解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而选择的阅读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有关问题。③细读(close reading)法。这是一种让学生理解文章细节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间的关系,促进对文章篇章结构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的阅读方法。这样文章的脉络就会很快清晰、明了。

最后,教师要逐步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在阅读时,有逐词地读、念诵地读或心译等不良习惯。

四、融会贯通、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各种阅读活动的开展。每学期举行两次读英语演讲活动,规定演讲的内容必须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来选择阅读过的文章,这样演讲起来便能自由生动,有条理且中心内容突出,以便达到良好的效果。把课外阅读和听说训练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英语教学中最能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学习活动。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阅读理解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阅读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充分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理解方法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外阅读 ;课堂阅读

按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和新高考关于阅读能力的要求,高中阶段要大力做好阅读教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大致分为:课堂阅读教学和学生课外的(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课堂阅读教学包括:新教材的课堂阅读教学、课堂专项阅读技能教学和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后的课堂分享阅读及指导三个部分。

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和阅读目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课堂阅读的继续和延伸,课外阅读是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新要求需要广大英语教师更好地解决以下三个基本问题:如何激发和持久地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将课外阅读活动与课堂阅读活动有效地结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指导下监控和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一、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国内在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广泛存在为阅读而阅读,而不是为运用而阅读。同时,在阅读技能的教学中,只重视微观阅读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宏观阅读技能的培养,这也导致阅读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脱节。在教学中,还广泛存在教师依据自己的兴趣、习惯、熟悉程度和便利程度等,决定阅读内容、阅读活动、阅读目的和阅读方法等,学生无法成为一个主动积极的阅读者,而被动阅读显然是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没有与课内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总是游离于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之外。基于这些现实问题,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阅读目标校本化实施策略实验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有广泛的应用意义。

通过“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阅读目标校本化实施策略实验”课题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探索: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材料的阅读,通过符合学生不断变化的真实阅读兴趣、真实阅读目的等教育因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动力,减轻学生的阅读焦虑,并通过真实语境、真实语用功能和真实语义的阅读输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为真实语用目的而阅读真实英语篇章,提高真实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加强课堂专项阅读技能教学和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后的课堂分享阅读的指导。尝试解决上文提到的几个基本问题。

二、实现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步骤

(一)激发和持久地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从两个方面着手:(1)做好指定用书《阅读空间・新课标英语分级读物》的推荐和推广工作。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宗旨,教师可采取“试推荐一个故事,试观看一部电影”的方法让学生走近阅读。待得到了学生积极的回应后,集体订书,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阅读计划,使学生自愿自觉地参加到阅读的活动中来。后期教师还可使用参考用书《高中英语学习评价手册(阅读)》,系统地培养学生参加高考所必备的所有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2)单一的阅读形式会给学生带来很强的压迫感,严重地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开动脑筋,设计形式多样化的有关阅读活动,包括:摘抄和朗诵最喜欢的名句和段落,故事情节表演,故事接龙比赛,新词汇摘抄与记忆,观看原著配套电影。这些形式丰富的阅读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并且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些灵活多变的阅读活动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效率很高,这些效率和效果不同程度地在课堂学习活动和考评活动中表现出来。

一个实验总有我们研究所期待的效果,而观察效果的一个普遍方法就是比较法。因此,在活动开展前,教师们要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和前测试卷。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有意识地寻找英语学习中的长处与缺漏,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的学习动机,以便课题实验有效展开。另一方面,教师保存学生的前测成绩,作为对学生实验前阅读水平的了解和记录,以便实验中和实验后进行跟踪与比较。

(二)课外阅读与课堂活动结合。教师对已有阅读材料――课本,《阅读空间・新课标英语分级读物》《高中英语学习评价手册(阅读)》分析及处理如下: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延伸,当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热情高涨时,教师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将课外阅读活动与课堂阅读活动有效地结合。教师要着手研究课本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的各自优势与缺陷并探讨: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是否可预期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效果。于课本阅读材料而言,阅读教学的优势是:阅读材料涵盖了《英语课程标准》的主要词汇,它是常规教学的主体,可分配到更多的学习时间。但缺陷是:新词汇大量集中出现,致使学生学习压力加重,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再看课外阅读材料,它的长处在于词汇的相对浅显且同等篇幅的材料生词偏少。其语言生动幽默,易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无压迫感。但它潜在的危险是:学生只顾沉迷于欣赏,未思考也无法达到扩充词汇量及提高阅读水平的效果。在权衡利弊之后,我们采取一些措施来对不同材料进行整合,以得到扬长避短的效果。首先是对高中课本阅读材料的处理:1.着重阅读前的导入,设计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和探讨的欲望。2.阅读前,熟悉一部分新词汇,扫除学生阅读障碍,减少阅读中的生词压力。3.把语法学习和阅读理解剥离开,避免阅读教学中急于词义、语法、理解一把抓的做法,尽量让学生从理解到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然后是对课外阅读材料的处理:1.布置课后阅读《阅读空间・新课标英语分级读物(4级)》中一个故事,学生只需回答几个简单浅显的问答题,通过真实语境、真实语用功能和真实语义的阅读输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为真实语用目的而阅读真实英语篇章,尽量使学生体验阅读理解的成就感。2.阅读后利用课堂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种指导从学生兴趣和技能点拨两方面下手。可以先让学生挑选美词、美句吟诵,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关注新词汇,鼓励学生猜测生词词义。鼓励学生摘抄新词汇或欣赏的美句,试图通过学生的兴趣积累词汇量或形成语感。再精心设计为数不多的几个深层理解题挑战学生,适时点拨阅读策略和技能。3.探索专项文学故事阅读和教材教学相结合。实验读物《阅读空间・新课标英语分级读物》中能够复习和巩固大量的学生学习过的基础词汇、语法、句型等等,这些词汇、语法是以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等表现出来的。因此,学生是在语言运用的基础上来复习和巩固的,是潜移默化的积累语言运用能力乃至测试所考查的语言项目。上述这些语言复习和巩固乃至大量的语言运用拓展,教师可以将故事中的很多内容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专项文学故事阅读和教材阅读教学互动。4.另设计一些课后练习,恰当复习语法,训练写作文。

(三)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着重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活动的结合时,对学生的监控和评估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师可采取如下方法:1.收集、查阅或评展学生摘抄本,目的是鼓励学生扩充词汇,培养语感,学习写地道的英文句子。2.开戏剧表演课或举行讲故事大赛,目的是强化阅读理解,训练口语。3.收集并分析平时及考试阅读部分成绩,目的是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细小进步或查找阅读障碍,最终摸索出针对自己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课外阅读的理解方法第3篇

【关键词】英语 课外阅读 教学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课程容量、课程时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展开的阅读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还需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从有关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文献看,绝大部分的文献侧重于对课外阅读教学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具体的实践探索不是很多。研究者根据其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尝试实际,对其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一些理念、措施作一基本介绍。

一、深刻认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充分重视英语课外阅读教学

英语课外阅读是指在课堂之外进行的阅读,是在课堂学习时间之外,对教材之外的阅读材料展开的阅读活动。它没有确定的内容、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英语课外阅读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被教师、家长和学生放在可有可无、甚至完全被忽视的地位。

事实上课外英语阅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语言输入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英语3级水平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4万词,4级达到10万词,5级即初中毕业要求达15万词。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仅仅靠平时课本及练习中的阅读是完全不能达到要求的,因而补充英语课外阅读很自然地成为了日常教学的一部分。

课外英语阅读不仅是掌握语言、提升语言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习品格、完善学生对社会认识的需要。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使之体验中外文化差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为此教师在自身要重视英语课外阅读之外,还应通过课外阅读意义宣传、课外阅读任务布置、课外阅读检查、课外阅读的辅导、课外阅读竞赛的开展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和家长形成共识,把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放在重要位置。

二、准确把握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发挥英语课外阅读的应有功能

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更侧重于语言知识学习,注重语言学习的系统和主体,强调精深;而课外阅读更侧重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注重量的积累,强调广博。

目前,许多教师也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他们常常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简单延伸,阅读内容的选材、任务的要求等基本与课内阅读教学相同。这完全忽视了英语课外阅读的独特价值。

那么,英语课外阅读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Susser & Robb(1990)对英语课外阅读特点的认识可以给我们很有意义的启发。他们认为英语课外阅读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大量(或长篇文本)阅读;(2)以整体理解为目的;(3)以快乐为主;(4)自主行为;(5)不做练习。结合他们的观点,我们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始终注意了如下几个功能的充分发挥。

首先,注意英语课外阅读在阅读习惯养成中的作用。课外阅读教学要注意让阅读成为“悦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研究表明:“兴趣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对符合兴趣的学习,人们能长期坚持,丝毫不感疲劳,同时还能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我们通过兴趣材料的选择、难度的控制、成功感的获得、激励措施的设立,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不仅重视兴趣在短期学习中的作用,还注重长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必须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切忌暴饮暴食。

其次,注意处理量的积累与质的提升之间的统一关系,做到知识的拓展与能力提升的并重。英语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促使学生的学习。但如果不讲求阅读的方法,只有量的简单积累,英语课外阅读的许多功能就难以很好实现。因此,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在词汇学习之外,还要注意词汇的搭配、习惯表达方式、使用语境等多方面的比较。

再次,要注意发挥英语课外阅读的文化理解功能与品格塑造功能。社会文化涉及生活的方法面面,是很多细小、点滴的思想、行为等的组合,很难通过单纯教材阅读来实现,英语课外阅读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充分发挥英语课外阅读在理解英语国家文化中的作用。阅读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理念必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就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正向影响,避免各种负性结果的产生。这些主要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过程的指导和阅读过程的管理来实现。

三、深入分析初中学生特点,恰当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效果也与阅读材料紧密相关。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当地初中学生的一般英语基础和能力水平。一般而言,初中学生的词汇量在几百个、一千多个词汇之间,他们还只具有简单的句法知识,对长句、复杂句型还不能理解。特别是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十分的匮乏,对一般日常生活场景之外的一些情境往往难以理解。英语课外阅读应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阅读材料。

初中课外英语读物的选择不仅应该在题材内容、语言表现形式、篇幅等方面要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阅读材料要能符合并体现学生的情感要求。各种初中英语阅读物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自觉地形成正确的英语阅读态度。

由外研社出版的《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是一套适合小学到大学的分级读物,配有MP3,是一套精心制作的阅读材料。该丛书选材科学,所有题材均出自世界优秀文学名著或原创佳品;英汉对照:在当页提供汉语翻译,便于学生及时印证阅读效果;注释语言点:当页提供语言点、生词注释。它帮助学生从培养兴趣开始,分多个不同水平,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英语的殿堂,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的了解和良好品格的形成。

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探索,强化英语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从初中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现状看,许多学生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读,其他内容就不读;有的学生将课外阅读当作教材的精读内容进行阅读;有的学生读了文章,基本没有什么收获,即没有积累知识,也没有吸取技巧。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读,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传授一些必要的语法知识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划分句子结构。应给学生分析讲解什么是英语阅读中英语句子的语法结构。这有助于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划分遇到的长句结构,即划分清楚主谓宾以及主句和从句,并针对性地多做长句分析的练习加以巩固。

其次要进行成组视读阅读方法的训练。成组视读是在阅读过程中,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在阅读时将整个组群的单词作为一个整体一起阅读,不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进行阅读,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在阅读训练中,要让学生常常注意保持意群的组合划分,要注意让学生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不能读得太慢。

再次,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使用一些必要的课外阅读技巧。应教会学生在开始阅读时就要去寻找全文的主题思想和整体结构。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过分看重个别单词、个别句子的理解。碰见生词,只要不影响理解就应跳过,不能因出现个别生词就影响到对通篇文章的理解。要鼓励学生使用猜词法,即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和构词法对新词进行猜测。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主要使命,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篇章信息,读完一本简易读物之后,不要问自己记住了多少单词,而应问自己是否了解了大意。应提醒学生注意,课外阅读不像课文学习,学生可以放松些和随意些。

在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之外,学生课外阅读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措施也十分重要。英语课外阅读需要有一定的小组活动时间,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课外阅读的经验和技巧。这些小组需要有较为稳定成员、较为固定的时间和较为一致的上课模式。英语课外阅读还不同于一般的课堂阅读教学,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需要抓好读(书虫系列)、写(在书上如何做读书笔记)和练(对英语基本句型的强化训练)等几个环节的工作。

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尝试时间还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通过英语课外阅读的开展,学生会更主动地提出课外阅读中的一些问题,交流阅读心得;课堂上能更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养成了比较稳定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每天基本能挤出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生阅读量的扩展,训练小组的学生完成《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一、二级和三级上的阅读后,阅读量超出了新课标15万词的要求。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并且能够“读”以致用,如能用英语概述简单文章。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对“地道”英语的掌握,学生英语语感普遍得到增强和提高。在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这两种与语感密切相关的题型的得分率有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要正确定位英语课外阅读的功能,选择和使用与学生最为合适的材料,并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加以必要指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课外阅读的理解方法第4篇

关键词: 选材 阅读策略 阅读技能

高中英语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这是因为:第一,现行的课文教学篇目少,篇幅短,不能保证充分的阅读活动;第二,精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故课文生词和新结构的密度大 ,不适用于流畅阅读的训练;第三,精读实质上是综合训练,大量时间用于为语言点的复用掌握而安排的听、说、写操练上,读的专门训练不够。因此,大纲的提出,实际上对我们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这里所指的课外阅读即泛读。首先是让学生独立阅读,但又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而是要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外阅读。所以,泛读既是阅读材料的问题,又是阅读方法的问题。 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这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材料比重较大,题材广泛,涉及到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做到课内语篇知识的理解和课外知识的融和,还要注意创设融洽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阅读能力。就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读的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注意讲究策略,提升英语能力。

1.各种方法教授各种材料

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材料的兴趣,作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感兴趣,阅读效果皆会更佳。

2.合理利用标题,扩大阅读范围

在高中的英语教材中,每篇阅读课文都有标题,标题就是课文主题的反映。对标题的分析就能预测课文的内容,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有所帮助。如Book 1 Unit8中,,The Olympic Games是阅读课文的标题,它又是该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示一些有关奥林匹克的运动图片,补充一些课外材料,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清阅读材料的体裁,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特征,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材料所选择的文章涉及了记述文、论说文和应用文等多种文体。高考题选材多样化的趋向意味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阅读材料的内容,而且要注重阅读的体裁。不同的体裁从结构和写作手法上都有所不同。如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感受;如记事,就要记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如议论,则应该有感而发,不要说空话。弄清楚阅读材料的体裁,在阅读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较快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忽略次要、冗余的信息,直接找到主题句,使阅读理解更快捷和准确。

4.注意不同阅读材料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

高中英语教材中阅读教材的内容涉及到了英语国家许多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这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所注重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就会造成困难。因此,在阅读之前可向学生讲授一些与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消除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

二、课外阅读训练的选材

1.人教社出版的与新教材课文配套的《阅读训练》。此书文章大多选自英美出版的英语读物,题材较为广泛。如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

2.《新概念英语》Practice and Progress。侧重在于培养学生四会能力,我认为此书是最好不过的了。高一时,我们利用每周的学科自习四十五分钟时间进行阅读。第一步,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口头做课后的回答问题及理解选择题。由于此书内容新颖、幽默、短小,课后练习的归类性很强,且语言让学生易接受,学生一节课下来以后都有一种收获明显的感觉,故而学习兴趣较浓。大大提高了阅读能力。

3.《阅读理解指导与训练―阅读快车》。此书内容涉及当今英语国家社会、家庭、文化、教育、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难度跟高中教材相近,并包含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及模拟题。因此,我们就利用每周两节英语晨读时间,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此书的第一部分,即如何做理解题―(1)客观理解性题目;(2)词意句意理解性题目;(3)逻辑推理性题目;(4)总结概括性题目。 然后要求学生在了解如何做题的基础上进行自学。

4.外国文学简写本。高二时,我要求每人手头备一本英语简写本(书虫系列),利用寒暑假与同学交换的办法,每人读1―2本简写本读物,然后写出读后感或故事的梗概,字数不限,可根据各自的能力发挥,待高中开学时上交作业让教师检查。教师把好的作文张贴在墙上,供同学阅读欣赏。结果,同学选的作品有好多,如 《苔丝》、《爱玛》、《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个神》、《简爱》、《艰难时世》、《雾都孤儿》。

课外阅读的理解方法第5篇

【关键词】 兴趣 词汇 课堂 课外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是,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英语阅读能力普遍不强。

1. 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

1.1词汇障碍

生词是阅读理解的第一拦路虎。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首先是受到词汇量的限制。除词汇总量不足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制约外,还有一词多义、熟词新义等问题,它们都是阅读理解的障碍。

1.2语法障碍

在阅读中,有些学生遇到长句、难句或句中伴有插入成分时,往往难以理解,从而影响了阅读理解的正确性。

1.3阅读方法不当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一见到长文章、生单词,便产生恐惧心理,望而生畏,缺乏信心,从而造成失误。

1.4课外阅读量不足

目前,中学生英语阅读量严重不足。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课外没有大量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能力亦成了一句空话。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

2.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材料,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在学生进行阅读前,教师可设计一些与语篇主题相关的问题,通过问答形式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知识之间的联系,迅速、自然地导入语篇话题,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2加强词汇积累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单词和短语是重点记忆的对象,而在课外阅读中要勤查字典。在九年级中招备考时,新课已经结束,学生已没有识词任务,但这时的试卷、复习资料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因此,这时要经常提醒学生,每天从阅读材料中记一定数量的单词。我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识记两三个单词或短语,在课前分享给学生听,并把好的记词方法介绍给大家。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帮助学生总结一些记词方法来帮助他们记忆,如对比记忆、归纳记忆、举例记忆等。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就会有明显的增加。为了巩固学生的词汇,我还要求学生要定期复习,定时对所学词语进行归纳整理,每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单词默写比赛。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

2.3精心设计,立足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精心设计,上好每节阅读课,做到课内练兵、课外应用。阅读课通常分为导读、通读、熟读、解疑四个步骤。

(1)导读。阅读前教师可根据学生以往的知识背景与经历,设计一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自然导入语篇。(2)通读。通读语言材料前,要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明白读完之后应达到何种理解程度,做到有的放矢。以此训练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与效率。(3)熟读。这是阅读课的重点部分。这一环节让学生仔细研读文章,通过观察、思考、归纳,运用语言材料达到巩固旧知识、拓展新知识的目的。(4)解疑。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长句、难句,扩大阅读的视距,训练学生以句群为单位理解语篇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的有效性。

2.4利用课外时间,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从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出,对初中毕业学生的阅读量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5万词以上。为此,教师要精心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我的做法是:收集材料,将每篇精选的材料打印成一张卡片,并附上相应问题。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4―5个人,把卡片分到每个人手中。每人每天阅读一张卡片,完成卡片上的问题,并由组长监督检查其完成情况。然后,组内成员互相交换材料。每周末,组长负责让组与组之间交换材料。教师要经常了解各组阅读情况,及时处理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要适时表扬。利用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阅读材料缺乏的问题,而且增大了学生阅读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英语学习整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外阅读的理解方法第6篇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提高 能力 小学生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在自由、轻松、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课外阅读的,所以他们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和快乐。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还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从而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简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引导学生读好最初几本书,让他们尝到课外阅读的“甜头”,慢慢滋生课外阅读兴趣。兴趣主要是由于心理需要而获得感官的愉悦满足引起的,满足于学生心理需要的刺激物最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对于精彩缤纷的世界好奇心强,有一种要揭开其神秘面纱的愿望,一些课外读物能使他们找到许多未知的答案。若教师诱导得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他们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就产生了。很多学生喜欢《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先让学生喜欢上并读好几本好书,是课外阅读兴趣形成的良好开端。教师要引导好这点的关键首先是要向他们介绍有趣的读物。为此教师应当是课外书籍的积极读者,特别应当熟知那些要向学生推荐的优秀的儿童读物。

2.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的读物,这些读物应当要有适当的难度。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读物,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始课外阅读时,不宜选择长篇的、厚本的书,应该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挑选浅显的、短篇的、有趣的故事书、童话、寓言等,这样就会逐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读书的积极性和信心。

3.除了读物内容性质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发生影响外,读物的文字表现形式也对学生的阅读有影响。那种文字晦涩、内容深奥的读物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文字通俗,内容深入浅出,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科学小品、历史人物故事、幽默小品等读物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会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据有关调查,学龄儿童初期对形成的兴趣,最感兴趣的是连环画,其次是有插图的读物,再次是带有文字的读物。由此可见,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些封面装饰美丽,内配有强烈色彩插图的简单读物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4.语文教师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儿童自制力、持久力较差,喜性好动,喜欢变化式的活动,讨厌静止式的活动。如果教师单凭说教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他们去课外阅读,他们即使一开始“听话”去读几本课外书,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松懈厌倦,提不起阅读兴趣。所以教师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将对他们身心发生重大影响。

5.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课内教学相结合。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可以使课内阅读教学得到巩固和发展。而课内语文教学又对课外阅读起示范作用。教师要能够从课内外的相互作用中引起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兴趣。现在小学各年级针对课内课文配有补充课外读本,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注意提到课外补充的读物或与之相关的课外书籍,帮助他们回忆课内学过的阅读方法,以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减轻阅读难度,引起他们对课外阅读兴趣。

6.要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必须减少他们的课内作业负担,保证课外阅读时间。这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心理诱导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若没有课外阅读时间的保证,一切都是空谈。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1.略读法。略读就是一个人以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略读速度应当是以最快的阅读速度来阅读书籍和文章,但略读不同于普通阅读。普通阅读需要一字不漏地将阅读材料全部看完,而在略读时,可以略去一些材料不读,如果感到自己已经抓住了内容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把半个段落或一段的四分之三略去不读。略读范围很广,可用于阅读各学科的教科书、参考书、课外书籍和报刊。这种方法适合高年级段的学生。

2.精读法。精读法是指集中精力阅读书报上的一些重点文章,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情节生动,思想深刻,教师可以将这些文章作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观其概貌。这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快速处理和消化所需信息。我国古代有“读书十行俱下”之说,速读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默读法可以使学生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把看到的文章中优美的、富有哲理的或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这样就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这种方法行之有效,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写读书心得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说,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很快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课外阅读的理解方法第7篇

关键词:农村;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七到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阅读可以积累丰厚的语言材料,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学生中,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办学理念等条件的影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直接导致阅读能力低下,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阅读时间过少

目前,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过少的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后作业多。课后作业基本占据了所有课后时间,学生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专门的读书时间。在双休日,农村学生还得帮助父母料理农活。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来阅读喜欢的课外书籍。

2.阅读资源的严重匮乏

不可否认,几乎每所农村初中都有图书室,但藏书不多,仅有的书籍也都是陈旧的课本、练习册等学习资料,价值不高,文学作品很少。大多数农村家庭都具有购买考试大纲规定的12部名著的经济能力,但家长与学生的读书意识淡薄,买课外书的意识更差,所以农村家庭几乎没有阅读资源。

3.课外阅读涉猎面窄

受所处环境影响,在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头脑中,一提到买课外书,绝大多数想到的是优秀作文选、习题训练集等教辅读物,很少涉及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由此不难看出,由于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致使课外阅读面很窄。

4.缺乏正确的目标和方法

由于初中学生阅读意志薄弱、怕苦怕累,不容易坚持经常阅读,同时还没有阅读计划,又不懂阅读的方法、技巧,导致课外阅读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改变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对策

1.正确认识阅读的地位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里说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它对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不少教师认为“阅读只是个手段,写作才是目的”。尽管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门径之一,但是阅读却不完全是为了写,阅读教学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因此必须让“阅读”“独立起来”,明确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品评、怀疑探索作品的能力,为学生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可以受益终生。课外阅读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三遍读书法,第一遍是泛读,对整篇文章有个基本的了解;第二遍是精读,对文章深入了解,慢慢地咀嚼、品味,取其精华;第三遍是对喜欢的书多看几遍。二是“宝塔式”阅读法,具体做法是:先博览群书,对喜欢的书做上记号,对特别喜欢的书就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多读几遍。三是五步阅读法,第一是浏览,对文章有个大致了解;第二是发问,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第三是阅读,带着所提出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第四是复述,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回忆检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进而提高阅读效果;第五是复习,复习非常重要,通过复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保证学习成效。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做好学习笔记,做学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外阅读方法的培养,对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素质、个人素养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3.做好读物推荐

课外阅读的理解方法第8篇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传统阅读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体,教师作为讲述者,而学生成为听众,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阅读教学的开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一)局限于课本

高中阅读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课本,基本上围绕着课本进行教学,缺乏课外阅读的延伸。高中是教育的特殊时期,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许多学校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也是以应试为目的进行的,认为与考试无关的课外阅读内容缺乏教学的价值,而集中精力于课本当中。语文课文阅读当中的一些文章是节选于名著名篇。单独对课文进行理解而不进行延伸阅读,学生的理解面比较狭窄,对于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够。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将课内与课外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阅读学习,都具有明显的倾向性,重视书本而忽视课外阅读,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不佳。

(二)教学目标片面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为目标,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围绕着考试来进行。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会产生厌烦心理。教师集中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也十分片面。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综合提升阅读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理解当中的情感和价值观。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局限在提升语文阅读的知识与技能的单一层面,忽视了学生在阅读教学当中的主体性,不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因此,针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转变教学模式,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融入进来,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少教多学”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是在语文学习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少教多学”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充分满足了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

(一)以学生为主体

“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少教多学”阅读教学改变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的主体转向于学生,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减少阅读讲解的分量,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理解,以做到“少教”。阅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本,要根据课文当中涉及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更加全面地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教学效果更佳。

语文学习是需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以课本为基础进行课外延伸是十分重要的。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学习为例,该篇课文节选于古典名著《水浒传》,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水浒传》进行相应的了解,从而对于该篇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探究,极大地提升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加深了对阅读的理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了“多学”。

(二)加强沟通与交流

“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之外,还要充分挖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潜能。这就需要加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在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会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拥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看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思维能力,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让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想法,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以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