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8 10:17:23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第1篇

“主文件”第一部分系统回顾了1999年第二届大会以来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一些重大发展变化:人口趋势、劳动力市场趋势、技术变革、全球化、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平和安全考量等7方面的变化情况。在UNESCO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看来,这些变化意味着“社会需要创造新的机会,来摆脱贫困、战胜经济和社会的一些脆弱性和不平等性,使年轻人拥有更好的技能,能够积极参与到经济和社会之中。同时,所有行业的雇主都需要适应性强并能持续学习的员工。这样,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就成为我们工作的核心”。尽管1999年以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教科文组织研究认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可用的分析工具和政策办法不足以应对目前和未来的挑战,单纯通过扩大现有模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办学来惠及更多青年和成年人并非解决之道。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理念、政策与行动必须发生深刻变革,使个人和社会为未来做好准备。这也表明,惟有转型,才是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生机与活力的必由之路。

二、理念转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的前提

虽然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经常性的话题,但实际上,同职业教育面临的外部重大发展变化相比,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仍是微小和表层的。职业教育理念如果不从根本上和深层次上发生转变,职业教育在全球化时代的进一步变革和转型必然会“搁浅”。本次会议的诸多讲话和文件均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发展理念的转变。

(一)为改善工作、生活和终身学习服务

长期以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服务功能相对单一,即仅仅满足某些群体的短期需求。会议特别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要从满足短期需求转而应对所有青年、成人及今后时代长期发展的需求。

“主文件”开篇指出,青年人失业成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面临的紧迫问题。过去十年中,青年人失业率居高不下,全球经济危机使情况进一步恶化,这一趋势在未来得到改观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主文件”援引国际劳工组织最新发表的一组令人忧虑的研究数据表明,从1999至2008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47%,但全球失业率仅下降了0.7个百分点,从6.4%降至5.7%。报告进一步预测显示,即使是在乐观分析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的就业增长预计至少在2016年以前无法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高失业率剥夺了成百万青年为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机会,同时也对社会和谐形成威胁。如何应对全球青年失业危机,将青年的技能与工作世界衔接起来将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其长期面临的一项挑战。这也就意味着,应开展一种在工作场所学习的环境,让年轻人能够学习现代设备的硬技能,同时能够有机会学习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协商之类的软技能。

会议专题讨论了从终身学习角度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响应力。本次会议除更加关注适宜的制度安排外,还对终身理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一些主张。如“建议书”提出,“作为国家终身学习战略的一部分,要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普通教育衔接起来,以保证每个层次的灵活路径,并使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学习者能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建立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学习者选择适当的职业道路,包括提供不断更新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自我评价工具,以挖掘学习者的能力倾向和兴趣,推动学习者获取职业生涯管理技巧”等。更为重要的是,会议明确提出了改革视角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至关重要,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和包容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必须谋求新的转型,即超越仅仅培养人们特定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范畴,还包括广泛的生活技能、创业技能以及公民技能等。

(二)促进公平与包容

在“主文件”中,公平透镜被明确地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分析工具,这表明职业教育价值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即不单单满足经济的需求,还要有效地促进公平。在许多国家,某些群体在学习机会、入学和升学等方面,会比其他人遭遇着更多障碍,特别是妇女和缺乏基本技能的青年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可以打破人们进入职场、谋求晋升和深造的各种壁垒,决策者应逐一找出这些障碍,尽量消除或降低这些障碍。如确定优先关注群体以及可以最有效地扶助这些群体的政策办法、设法增强公立及私立初级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包容性、帮助最弱势学生更加顺利地走向职场等确保采取协作方式,以便实现上述目标。

在分组会议上,各国专家和学者从不同侧面就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一是关注劳动力市场被边缘化的年轻人,这种边缘化是从受教育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为了使年轻人获得体面的工作,应该在教育和培训阶段就确保他们不被边缘化。二是关注妇女,当前妇女的境遇相对困难,因为她们的流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转换工作地点,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必须让妇女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权,鼓励妇女更好地参加职业教育。政府应该动用其公共权利,给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妇女以奖学金,让女性更好地进步。三是关注其他四类特定人群,如家庭经济困难人群、残疾人、农民和农民工等劳动者中的弱势群体、欠发达地区人群。这也正如博科娃所指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实现包容和公平社会的核心。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在这次会议上,“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绿色技术”成为诸多文件和发言的关键词。“主文件”明确提出: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涉及生产、消费和资源转化,因而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存在多个交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处理紧急的可持续性问题时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如能源、水和粮食安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绿色经济活动和绿色技术需要具备与改变职业要求和发展新兴职业有关的技能,受其影响,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然而,在为特定“绿色工作”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培养思维方式、普遍特性和通用技能来作为补充,从综合角度来看,这些构成负责任、重环保的公民素质的基础。

需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以便更好地协助学生提高能力,创造、参与、支持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方式。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大力开展创新工作,在各方面改变现行的资历标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课程、方案、师资培训和教学环境。

三、政策与行动:职业技术教育与

培训转型的关键

当前,制约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向纵深推进的症结,除了观念上的阻力外,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行动。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主要工作文件《终身教育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曾援引了一段意味深长的中国谚语“当变革之风吹起的时候,有的人筑墙挡风,而另一些人造风车。”这似乎启示我们,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并非易事,从现实出发,在现有的框架内采取理性的改革与行动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关于如何进行改革,会议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

1999年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建议《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21世纪的展望》指出:“尽管政府承担在技术与职业教育中的主要责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仍需要在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上,建立政府、雇主、行业、企业、工会和社会之间新的伙伴关系。”这一观点自提出后被许多国家职业教育所认可,但问题似乎仍然存在。正如“主文件”所认为的那样,在一些国家,有关利益方零星参与水平低的情况依然存在,某些情况下是因为办学方面的不协调以及中央官僚机构刻板僵化。其他一些国家收集和分析制定相关优先事项所需数据的能力不强。

由此,“主文件”不仅提出若干旨在改善管理的政策办法,如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纳入一项战略;使利益相关方结成积极的伙伴关系等。第三部分对如何促进伙伴关系进行了具体阐述:“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还要求人们重视为该领域的政策制定工作建立知识基础。这就需要收集整理政策制定者、社会合作伙伴和民间社会等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协作经验和共同经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三项重要内容:坚实的证据基础,包括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以及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案和政策所产生影响的监测和评估证据;以及提高分析能力,既包括政策研究,也包括纯学术性工作。”

(二)增加投入并使资金来源多元化

“主文件”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以及扩大其学习机会目前给财政造成了新的重大影响,政府、捐助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需要考虑到这一点。这一警示获得了许多国家的认可,促进非洲教育发展协会(ADEA)沃尔特坦承,在非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被视为帮助年轻人进入职场的方式,但是只有极少数人(1%~10%)有机会获得;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平均占公共教育支出的5%)。基于以上分析,他认为非洲许多国家职业教育资金筹措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从过去非常传统的、效率低下的、资金缺乏的正式资助体系逐渐转向于现在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体系。智利基金会INNOVUM负责人阿拉内达同时指出,根据一项2007年的经合组织教育调查报告,智利是公共财政投资教育最少的国家,几乎没有国家经费投入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在智利,职业教育占高中教育阶段入学人数的44.7%,91%的生源都来自低收入群体。

事实上,经费投入不足同样是中国职业教育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虽然“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但由于中职招生迅速增长,办学规模持续扩大,生均办学条件不容乐观,甚至恶化。目前全国普通高中生均财政经费为3862元,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经费为3269元,经费普职比为1:0.85。高职生均经费远低于普通本科院校。由此看来,增加资金投入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将要采取的重要政策与行动。对此,“主文件”认为,职业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以及切实开展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应成为政策关注的主要问题。此外,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一种转变,那就是向着终身职业教育提供资金的转变。

(三)提升职业教育的形象和质量

重塑职业教育形象,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是本届大会的重要议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主文件”指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转型的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更加重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等教学成果,以及更加重视教育机构和培训办学方的效率和成效。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形象,至少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改善教学过程;其次,促进升学深造;第三,改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成果。”

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而相对的概念,但如何提升质量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对此,“建议书”提出以下几点。

制订有效的政策,目标是改进教学过程。具体来说,制订能够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工作人员专业水准的政策和框架;发展和加强各个层次的授课标准。

着力提升各种情境下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包括质量标准和基准的定义。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第2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农村实用人才 教学方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载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才能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教育信息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改进和终身教育的发展需求,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状

农村实用人才是在农村生活、劳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专业技能,在其所从事的行业内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教学内容上缺乏必要的调研,不能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的需求设置培训内容。教学方法:各地对农村人才培养普遍采用的是多年一贯制, “教”与“学”严重脱节。农民要想学技能就必须到技校来,培训方式、方法单一死板。教学模式: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一般都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育培训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农村的发展要求,不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教育技术应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优势

21世纪的教育应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农村职业教育也要向这个方向努力。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1)教育技术为新型教育方式的形成提供了平台。远程教育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搭建了新的平台,教育的触角可以延伸到城市、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接受技能培训。

(2)教育技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支持。信息时代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如基于计算机的合作学习、网络探究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

(3)教育技术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把优秀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送到偏远、贫困地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教育技术视野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的构建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的构建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离不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需求。以终身教育为理念,借助教育技术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平台,通过网络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秦皇岛市农村实用人才需求和市场需要,从大樱桃种植、板栗种植、红薯种植、葡萄及红酒制作、家禽养殖等行业入手,结合秦皇岛旅游城市的特色,培养种植能手和养殖能手,并开拓相关周边产业的技术,利用技校和高校的传统学历培训,融合短期培训,构建适合于秦皇岛市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并开设远程辅导,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虚拟实验平台。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手段的多样化

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多集中在课堂,造成了信息更新的滞后及实用性减弱。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视,培训学员可以走入实习基地、养殖基地等场所观摩学习或进行实习。农村人才由于工作或时间的问题,有时无法去技校或实习基地完成技能的培训,就失去了提升技能的途径。教育技术以其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用多媒体再现课堂或实训基地的现状,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利用远程的学习,借助零散的时间,使自己的技术不断提升,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可以逼真地模拟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环境,如再现蔬菜、水果种植及家禽养殖等领域的现实环境,使学员投入到虚拟的真实环境中,立即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

(三)农村实用人才远程培训平台的构建

农村电网的改

和村村通工程的落实,为农村实用人才远程培训平台的构建提供了硬件条件。农业部网上开通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网,各省市也相继开通本地实用人才培训网,这些都为远程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结合秦皇岛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际,融合高校的教育技术力量,联合农村实用人才的专家,构建农村实用人才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为秦皇岛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拓了思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效率。调查显示,中国农村地区手机的普及率上升至90%,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通过手机报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等各种方式,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知识,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教育技术对于教育培训领域具有重大的作用和价值。只有真正认识和理解教育技术之后,才能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开阔教学视野,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有质的提高。正确认识与理解教育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领域,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霞.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培养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8,(7).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第3篇

1 加强职工教育的施教主体和施教队伍建设

职工教育的施教主体是行业和企业,施教者是具有“双师”能力的“职工教师”。现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行业和企业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与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行业和企业必须把职工教育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培训机构、教师队伍、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加强职工教育的施教主体和施教队伍建设。

1.1 切实稳定和加强施教机构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进程,很多行业和企业成立了专门的职工教育机构,还有一些行业和企业为了从更高层次上推进职工教育培训,把原有的职工教育机构与科技部门合并,或与人事管理部门合并。与科技部门合并是为了结合科技创新开展教育,走教、学、研的路子;与人事部门合并是为了走人力资源开发之路,把职工教育转变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培训造就人才。但也有个别单位对职工教育培训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职工教育是职工自己的事,单位不必大力主抓,出现了弱化职工教育机构甚至撤销职工教育机构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职工教育工作的开展和从业人员的持续培养。从现实需要看,无论落实国家的职工教育规划,还是促进行业工作的提升,都必须稳定和加强职工教育施教机构,这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科技创新和行业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基础。

稳定和加强职工教育施教机构,一要提高认识,切实把职工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对职工教育工作的领导。二要建立专门的职工教育机构,或者在行业和企业的科技、人事部门中设有职工教育职能,强化职工教育组织建设。三要明确职工教育机构职责,开展行业人力资源预测,制定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规划,对行业职业教育进行协调和业务指导,开展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参与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建设,推进教师培训等工作。

1.2 加快建立和培养职工施教队伍

职工施教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关系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针对行业和企业职工教育的特点,要加快专兼职职工教师队伍的建立和知识更新。鼓励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职工教育施教机构担任兼职教师,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提高“双师型”职工教师比例,努力培养“双师”型的“职工教师”,加快建设一支具有本行业职工教育特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聘任政治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职工教育师资库,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师资资源共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教育管理人员队伍。

1.3 切实保障职工教育经费

经费是开展职工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关于职工教育经费问题,早在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企业职工教育的经常费用,大体可按工资总额的1.5%掌握使用,在企业成本中开支。”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各类企业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承担相应的费用。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因此,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一定要把经费问题作为重要基础和保障来落实。一是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二是严格执行国务院规定,把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三是要确保职工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并将企业自有资金的适当部分用于职工培训,切实保障职工教育培训有机构、有规划、有场所、有师资、有经费。

2 不断丰富和完善职工教育的施教内容

行业和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对象是在职职工,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劳动者。职工教育应当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培训重点,不断丰富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内容。

2.1 以培养领导决策能力和规范管理能力为重点,丰富和完善行业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行业管理干部担负着行业和企业发展规划、发展决策、行业和企业组织领导和管理等重要职责。因此,开展行业管理干部教育培训,一定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围绕培养领导决策能力和规范管理能力,提升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促进科学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2.2 以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为重点,丰富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专业技术人员是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代表着行业和企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行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因此,开展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一要重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专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二要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为重点,突出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2.3 以提升生产及安全操作技能为重点,丰富和完善行业技能劳动者职业培训内容

技能劳动者是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基本力量,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最终要靠技能劳动者来承接和操作。因此,职工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对技能劳动者的培训上。一要加强技能人员生产及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促进基层基础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二要进一步扩大技能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的覆盖面。三要强化与技术进步、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训练,使技能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快速提升。开展技能劳动者的教育培训,关键是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

3 着力改善职工教育的施教环境

总体而言,行业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应侧重于提升理论、法规、决策和服务能力,可以在院校进行;技能劳动者的教育培训应侧重于实践,更适宜结合生产岗位在生产现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应两者兼顾。因此,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应当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多种形式,借助各种力量,着力改善施教环境。

3.1 依靠行业管理干部学院、地方党校和行政学院,推进行业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改善教育培训条件,提升教学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提升行业管理干部培训平台和远程教育网络服务水平。加强与地方党校和行政学院联系,形成一个系统完善、机制灵活、渠道互通、形式多样的行业管理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在行业内的教育培训要侧重于专业业务方面,而在党校和行政学院的教育培训则应侧重于决策能力、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培养。

3.2 由行业和企业与行业高校联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推进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人才资源和教学科研的综合优势,为加快培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打好基础、创造条件。由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分步落实专业科目培训计划。专业科目培训要立足科技前沿,体现专业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专业科目培训学习,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和方法,了解发展动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全面提高专业素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重点在于其所从事的专业。要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专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目标,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为重点,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同时,结合本专业的重大工程、重点科技攻关以及本专业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由行业和主管部门、企业和科研单位分别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高新技术研修班,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提高。

3.3 依靠行业内单位、企业联合共建教育培训机构,推进行业技能劳动者的教育培训

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以改善知识结构、加快提升岗位技能为目标,按照职业技能规范要求,大力开展对行业领域技能劳动者的岗位教育培训。行业和企业应普遍建立各级各类岗位能力标准,并结合岗位能力标准的要求,制定各个岗位的教育培训科目和测验项目。把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技能劳动者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加强与行业内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加强职工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职工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推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和地方主管部门在教育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业和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在职工教育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形成行业、与地方主管部门联动,企业与行业教育培训机构互动的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国人部发[2007]96号)

[2]《关于进一步推进交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交科教发[2004]762号)

[3]《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第4篇

关键词:农民;职业教育;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3-0154-03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民职业教育,不仅要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也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农民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1 蓬莱市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

山东省蓬莱市按照“学历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农时培训与常规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技术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了以农业广播学校为主体、技术推广机构共同参与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格局,全面深入地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1 培训形式

蓬莱市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开展的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针对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所涉及的技术要求而开展的一种教育培训方式,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培训等。二是以农广校为主体开展的农民学历教育培训与技能培训,是针对农民所掌握的农业生产技术现状和文化程度而开展的大中专学历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三是以农业项目实施单位为主体开展的项目培训,是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而对项目区农民开展的专题培训。其中农广校以其完善的体系优势、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和灵活办学的机制优势,已成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实施主体。

1.2 培训成效

蓬莱市农广校是全国农广校四级办学体系中的县级基层校。建校30年来,始终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针;坚持“稳定中专,向两头延伸”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全国农广校的体系优势,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向下延伸农村,开展农民培训,向上联合有关大专院校开展联合办学,举办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现已发展成农民教育培训、大中专学历教育、转岗培训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模式,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截止2011年底,已累计毕业中专学员3 836人,大专以上学员1 143人。

2002年,蓬莱市农广校加挂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子,从而使全市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整体运作的轨道。组建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讲师团,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导产业、农民需求、农业项目,先后组织实施了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培训、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创业培训等。截止2011年底,共完成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3 0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5 100人、农民创业培训500人、职业技能培训获证578人、绿证培训获证1 943人。每年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50多场次,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了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

2 当前农民职业培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师资力量亟待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教师知识来自大学学习和日常自学,没有外出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对现代教育理念、方法和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

二是基础条件建设缺位。农广校现有的校舍、设施等大多是建校之初建设的,多年来缺乏基本建设项目支持,年久失修、设施陈旧,硬件条件、教学手段亟待改善。

三是培训任务繁重。农村劳动力结构、农业生产主体发生深刻变化以后,现行农民教育培训目标任务、教学模式、办学路径、方式方法、管理制度、教学质量都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四是投入不足。农民培训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一方面,公共财力有限,无力全面顾及;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愿自己承担教育培训费用,造成总体上农民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3 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对策

根据农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需求,采取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常年性培训与季节性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与普及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既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更要立足于更新观念、传播普及知识,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根据农村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现代农业的高度组织化,把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办到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中,加快培养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进农民职业教育深纵发展。

要以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主攻培养生产经营型、技能服务型和农村发展带头人三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着力培养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农机能手、动物防疫员、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1 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因此,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政府统筹,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育的财政投入,把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政府采购、学校培训、农民自主选择”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组织、法律、政策、投入、师资、资源“六到位”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真正纳入“有领导、有机构、有场地、有内容、有特色、出实效”的正常运行的机制中,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3.2 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由农业、人社、教育、科技、发改、财政、广电等涉农部门负责人组成,日常办事机构设市农业局。联席会议负责审查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教育培训资金;指导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综合协调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研究解决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3 改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条件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硬件建设,体现农民培训的公益性、社会性特点,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建设标准化培训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固定课堂”。二是配备“农业科技直通车”,建设“流动课堂”,将农民所需的教学资源送到农村,培训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互动性的现场讲解,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三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村级站点建设,依托村级站点平台,组织农民收看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广在线”、山东农村远程教育网等网络视频,建设“网上课堂”。

3.4 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关键。首先在全市范围内选拔各方面专家、技术人员、农村能工巧匠组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讲师团,建立师资库,实行动态化、规范化管理,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开展教师培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通过选送教师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能力与水平,逐步建立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学、教研组织体系,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开展教学能手评选和优秀课件评比,组织公开观摩课,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3.5 创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采取集中培训与进村入户、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常规培训与特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与内容,让农民学到知识和技术,学到掌握市场信息的途径,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从就业型向创业型、从身份型向职业型、从经验型向知识型、从单干型向组织型、从受体型向主体型的彻底转变。

3.5.1 开展学历教育培训 依托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百万中专生计划”,组织农村青年、村两委成员、后备干部参加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大力推进送教下乡,完善半农半学、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为农民创造方便的学习条件,确保培训效果。

3.5.2 围绕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培训 配合国家在农业领域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对项目区的农民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在项目立项时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民培训,通过招投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方式确定培训机构,按照项目方案开展培训,为国家涉农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3.5.3 开展阳光工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行业,选择有一定就业规模、有规范的操作技术要求、有稳定的就业岗位的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要制定培训规范、考试考核规范,按照培训规范要求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技能鉴定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第5篇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136-03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物质资源不丰富,但是近二十年来经济却保持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竞争力排名中总是名列前茅,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很多学者认为,推行“人才立国”战略,尤其是注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是新加坡经济飞速增长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求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成功之道,笔者在这里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背景

新加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基于以下背景:一是新加坡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人口相对密度大。相比之下,人力资源是其重要的资源。于是政府为保持自己与国际经济的联系,努力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不得不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上。二是以往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让新加坡人明白:发展经济必须依赖职业技术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在世界上算是小国、弱国,但是在其后不到几十年的时间里经济就取得很快的发展,这其中很重的因素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新加坡人把教育培训视为“人才立国”的重要体现。在新加坡,不分种族、宗教、性别和地位,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三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让新加坡更加重视职业技术教育。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进人了全球化和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培养出大量的世界级的一流技术工人及管理人才已成为新加坡经济成败的关键。新加坡必须进一步提高劳动人员的素质及技术水平,以满足高科技产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四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促进就业、减少失业。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产业转型,新加坡人不得不面临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工作变换。为了防止这种转型带来的失业,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在校学生、在职员工的职业劳动素质,以便让他们具有找到工作、保住工作、失业后重新获得工作的能力。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因素,新加坡政府近二十年来采取种种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二、二十年来新加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措施

199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为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国家政策上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新加坡政府实行人才立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尤其是职业教育的优先发展,并将其纳入政府规划,1991年政府文件《新的起点》就是重要体现。政府还制定专门的职业技术训练法规,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行业职业技能证书制度,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确保职教政策的实施。对于在岗的职工,企业为其交纳技能发展基金,加强在职培训,提升个人素质。为了进一步激励国民参加职业技术教育,政府规定职工受聘后的第一次工资基本上按学历文凭来定,以后的工资随其能力和贡献而定;经过培训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也要适当给予重用。这些政策极大地树立了职业教育的权威性,提高了国民的职业教育意识。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努力构建终身学习制度。1998年政府曾拨款2亿新元将技能提升计划发展为全国性计划;在高校实行“一校两制”计划,发挥其在终身学习中的核心作用。这种职前、职中培训提高了国民的终身受雇能力,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2.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

经费是职业技术教育启动和发展的关键。新加坡政府把教育投资视为生产性投资,教育投资经费仅次于国防,在财政支出中占的比例超过美、日两国,而且每年都在按比例递增。1994-2005年,教育开支已从33亿新元增加至61亿新元,增幅近一倍,在61亿新元中,超过10亿新元已投资在理工院校及工艺教育。近年来,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保持在4%左右,这些经费很大一部分用于职业技术教育。新加坡理工学院75%的经费来自政府,政府每年还拿出1000多万新元给生产力局用于培训。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实训设施先进,90%支出也由政府承担。政府还设置了教育储蓄计划,每年拨出为数不少的经费作为计划基金。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还体现在设立专门扶持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发展基金上。该基金归生产力局管理,生产力局按规定和条例对企业提供津贴,在1996年以前基金会只承担一部分培训费,之后还承担了职工培训期间的工资。该基金的设立让社会、企业、个人都愿意参加在职培训。总之,政府各种形式的经费投入为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3.构建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新加坡学校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政府注意让普教、职教一体化,采取既分流又并轨的教育体制,具备合理完善的上升通道。在新加坡,中学后就实行分流,就业前除少数进人大学外,大部分进入各级职业院校。据1998年的统计,进人普通大学的学生数占中学生总数的29%,进入高职教育学习的占62%,其中理工学院占36%,工艺教育学院占26%。各类学校之间的衔接体现为,理工学院毕业生中5%-10%的优秀生可升入大学二年级学习;工艺教育学院优秀毕业生可进入理工学院三年级就读。分流的教育机制为因材施教,让人才各得其所提供了保证。

面向成人的职业技术教育更具特色。一是培训的多形式、多渠道,办学主体除了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如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职技学校等,还有官方设立的培训机构和训练中心、正规大学的职业技术培训部、政府和企业或行业协会合办的技术培训及国际联合培训等。二是健全成人教育领导体制,强化对成人教育的管理。新加坡目前有两个全国性的成人教育领导机构,一个是国家生产力局,负责在职人员培养;另一个是职业训练局,负责岗前培训。新加坡还设有专门指导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负责职前训练、在职培训、推广训练计划、颁发技术技能证书、提供员工训练咨询等,是集管理、监督、教学、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机构。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领导和管理机构的设立让其职业教育更加统一、规范、高效。三是特别注意发掘国外力量加强本国职业技术教育。凡是外国大公司或厂商来新加坡投资,经济发展局都与他们联系,商讨开办培训中心的事宜;在引进外国设备和技术的同时,也重视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使用先进设备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师,让他们对新加坡工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送本国员工去海外培训,学习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等等。这种多层次、多类别、职前与职后相衔接的成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网络,不但向社会提供了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作出了贡献,成效显著。

4.紧密结合市场,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特别重视培训教学的实用性。在计划制订时,培训机构主动与企业和行业联系,确定训练内容和课程,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要占到70%的课时,而且培训讲师大都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专家或行家。此外,很多与现代工业的工程、技术相对应的专科技术学院也应运而生,例如,造船、建筑、旅游、商业等,这充分体现了培训的市场化。在新加坡,既有普通训练所,也有技术性较高的训练中心以接受外国先进技术;培训形式的多样也是为了适应培训市场的需要。

新加坡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超前性。培训机构一方面研究国际新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的动向,研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状况,不断地给培训提供新信息;另一方面,还对职工进行持续培训,借以不断提高其技能。正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所说:“以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

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与教学时间安排上十分灵活,切合实际,既有提供全日制课程学习班,也有提供部分时间课程的专科、技术学院,以及与外国政府联合举办的训练学院,这为在职员工学习提供了方便。有的培训机构还推行技能训练组合课程,提供“单元制”的兼读组合课程,受训者根据自身水平和实际需要,可从任何一个单元学起,也可只学其中一个单元,学完一个单元发一张证书,全部学完发给毕业文凭。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便利不能脱产学习的技工。从1991年7月起,新加坡政府在新加坡理工学院开始推行“工读双轨计划”,学员每周有一天、一个傍晚和星期六的上午到学院上课,他们必须完成为期4年的课程才能考取工学院的文凭。工读双轨计划与学徒训练计划的不同点在于,后者是在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的密集训练后,才到公司或机构“边学习边赚钱”,并每周到工艺教育学院上课一天。

5.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学员实践技能

在职业技术教学上推行“教学工厂”模式。教学工厂是由企业与学校联办的以教学和技能训练为目的的生产车间,使学生通过生产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经历了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锻炼,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职业岗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教学工厂”模式将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一种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教学工厂”的教学计划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制订,强调实用性,推动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有新加坡特色的双元制教学模式。

新加坡还实行“混合型学徒训练计划”,各公司的学徒在上岗前必须先到工艺学院接受3个月到半年不等的技能训练,方可进入公司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边学习边工作期间,学徒每周要到工学院受训一天,学费由雇主负责。1992年以后,雇主只需交付半费,另一半由工艺教育学院负担。混合型学徒计划包括“第二级全国精密车床技工证书课程”、“第二级全国汽车维修技工证书课程”等。工艺教育学院根据工业发展的需求,逐步增加其他课程。这种培训方法由于解决了成人学员的培训经费问题,因此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职业技术院校还鼓励教师开展“项目制”式的实习课。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的实习要求到社会上去争取项目,然后拿到学校与学生一起完成该项目,最后做成成品并为社会所接受。这一教学实习途径克服了教师只会教书、不善动手的缺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6.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新加坡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企业经验,规定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在企业工作3年以上的资历,也鼓励有成就的工程师、技师进入教育行业或做兼职教师。同时,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各级职业院校对自己的教师也定期加强培训,鼓励教师从事科技项目的研发,使专业教师不断从生产实践中汲取营养。在新加坡,高职学院80%的教师都曾是企业的经理或业务骨干,大学毕业后如果没有经过企业实践的锻炼,没有企业业绩,一般很难进高职学院当教师。另外,政府也鼓励师资的国际化,开展与国外大学联合开发、联合办学等项目,提升师资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教学水平。

在教师人事管理上,采用灵活的教师聘用制,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教学评估制度来保障教学质量。通常在每学期期末之前校园网站就开通了网上教师评估平台,学生们使用学号和密码登录后,对所选课目的任课教师进行在线评估。虽然只要花费大约十分钟的时间,但学生有义务参加评估,这也是获准参加考试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在职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教学工厂”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学习、研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未来展望

1.打职业教育精英牌,吸引国外留学生

新加坡职业教育已经举世闻名,成为引进外来人才的渠道,而且留学生也享有广阔的择业空间。据2008年的统计,在新加坡的中国留学生就有3.9万之众,约有46%的留学生就读专业文凭课程与高级专业文凭课程,仅有25%的留学生就读本科或研究生课程。就读新加坡政府高职院校的外国留学生,可以享受新加坡政府的学费资助,比例约占学费总额的70%以上,使得留学生的学费支出仅比本地学生高大约10%。享受政府资助的留学人员,毕业以后需要在新加坡工作三年。留学生在找到工作后,只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合同,即可获得工作许可,符合一定的条件还可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资格,享受更好的社会福利保障。在求职时,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往庄机会更多,因为社会对产业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从收入看,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收入未必低,例如,具有美发师舞格的高职毕业生,其收入可能与硕士研究生起薪相当。

2.进一步变革学生发展评价标准,培养全面人才

新加坡实行的0、N、A衡量学生的标准,切实提高了全民素质。但是,以往实践表明,A水准已严重束缚了新加坡的教育,要培养全才、通才,A水准的三门课程已不适应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部改革课程纲要,自己出题评分,以便从中选出更优秀的人才。这一改革势必对职业技术教育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至少在招生、人才培养方面会适当发生变化。

3.注重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深化教学改革

新加坡“教学工厂”的职业教育模式,就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基础上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革的结果。新加坡人发现,过于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弊端,今后将注意通才的培养。在中学,已经学习美国做法,在教学上实行综合科目教学法,把几个相关的科目交融起来,以帮助学生看到不同科目之间的关系,鼓励他们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4.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职业技术教育质量

独立的监督监察机制是新加坡的学校在管理与运行模式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学校要从校外聘请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教育界资深人士,对学校的教学过程、考核过程进行监督监察。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考试都要请这些负责监察的人员作出评价。这一机制对学校的办学质量起到良好的保证作用。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第6篇

2010年世界博览會,曾让这里成为全球瞩目的地方。

时光荏苒,辉煌依旧。2012年5月,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再次齐聚上海,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會。此次大會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召开的首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會,也是中国第一次承办该项盛事。在人类面临着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劳动力市场以及和平等诸多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国际社會成员汇聚一堂,共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计,谋划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崭新图景。

世界盛會

2012年5月14日,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會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国际會议中心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上海市负责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上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为會议主席,并通过临时议事规则、临时议程和加注议程,组建了大會总报告起草小组。

本次大會是在全球经济社會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口快速增长,青年人失业率居高不下,技术变革周期不断缩短,资源、环境和气候面临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背景下召开的。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都期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能够在减轻贫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社會和谐和经济增长等多个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刻认识到,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提升劳动者技能、缩小贫富差距、改变弱势群体地位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宝贵经验;但是在如何更好地支持技术创新、支持绿色经济和可持续的经济社會发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面临巨大挑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致辞中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以其在促进就业、繁荣经济、消除贫困、保障公平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国际社會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本届大會的召开,有利于我们从经济和社會发展全局的视角,来把握职业教育的新变化、新特点,探讨未来改革发展方向和使命,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促进社會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大會必将对国际职业教育发展与合作产生深刻影响。

共有来自117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和72个国际组织的800多名代表参加大會,中国、美国、芬兰、泰国、老挝、阿曼、印度、南非、尼日尔、毛里求斯、加纳、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等十多个国家的教育或就业部门的主要行政长官参會。

为了青年

本次大會的主题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体现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应对当前包括青年人失业以及社會隔阂在内的诸多问题,谋求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向更深层次转型的主旨思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指出,全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经济社會领域的大幅变化。社會需要创造新的机會,来摆脱贫困、克服经济的脆弱性和社會不平等。当前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青年人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获得更好的技能以有效参与到国家经济社會发展中。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策略。因此,适应世界经济社會形势发展,必须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需要发展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供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提供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并帮助个体实现其理想。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必须超越仅仅培养人们特定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的范畴,实现为青年和成年人提供工作和生活都必需的知识、工具和态度。

會上分发的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为题的大會工作文件,对此次大會的核心议题进行了全面阐释。文件对当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发展的背景、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文件指出,在长期存在失业和就业不足的情况下,青年人本身要求有更多的教育与培训机會,要求改善教育培训与工作领域的相关性。结合经济、公平、改革三个视角,文件提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为青年人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的核心思想,并指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概念要从传统的“学會求知”和“学會做事”拓展到进一步涵盖“学會生存”和“学會共同生活”。

共谋转型

围绕主题,大會组织了5次全体會议,分别围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包容、可持续的发展中的作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为改善工作、生活和终身学习服务,弥合青年人的技能与工作世界的差距,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历的承认,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地区间的对话与合作等议题展开交流与研讨。

第一次全体會议上,中国、泰国、尼日尔三国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国际劳工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两个国际组织的有关负责人,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院的相关专家研讨认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国家和国际政策议程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政策聚焦的核心,一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如何推动不同种类、不同层面发展更平稳的转型,走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二是如何改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工作之间以及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联。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第7篇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特色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具有独立严格的师资培训标准,即培训与鉴定(TTA)培训包、TTA四级证书以及专科毕业证书,包括8个能力模块和55个能力单元。其宗旨是使未来的或者在职的职业教育教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在技能鉴定和教学活动上的具体要求,指出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标准,为职业教育的在职教师提供了进修指南。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的发展不强调学历和职称,主要是鼓励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能够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的职业技能。职业院校的教师每年都有两周以上的进企业学习的机会,从而能够保证职业教育的教师更新自身的实践知识。针对兼职教师和有志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TAFE根据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标准,进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培训。此外,澳大利亚政府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进修和福利等方面也有明确规定。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 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模式和高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澳大利亚TAFE学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主要包括职前和职后两个方面的培训,职前培训的目的是为职业教育补充专业教师,而职后培训主要为职业教育提供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形成完善的职业教师培训体系。澳大利亚TAFE学院关注职业教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教师的多种能力,通过培训使职业教育教师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能够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具备计算机运用、项目管理以及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此外,澳大利亚对TAFE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非常关注,意识到师资培训在提高TAFE教学质量中的关键作用。每隔三年,澳大利亚政府都会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进行评估,对没有满足教师资格标准的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顺利发展。

明确的职业教育教师入职标准 澳大利亚规定了明确的职业教育专职教师的入职标准,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备专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应该具备和所讲课程相同水平的资格等级,学历并不是关键,要从有实际行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中选拔;二是具备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即澳大利亚(TTA)四级资格证书,即使是博士学历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在进入职业院校前,也必须取得TTA四级资格证书。对于一些骨干教师,还必须获取TTA专科证书;三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应该有3~5年的行业工作经验。通常情况下,澳大利亚职校是以兼职教师为主的,他们通常是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入职标准包括三年以上的行业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资格和较高的现场实践操作能力。兼职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将在高等院校接受2年的师范教师培训,以取得教师资格四级证书。在获得该证书前,其教学工作需要由具有四级证书的教师进行监督。

与企业配合紧密 企业参与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的来源。澳大利亚TAFE学院管理机构中,主要成员均是来自相关行业的代表,参与指导TAFE学院办学的整个过程,制定完善的职业能力标准,对人才培养、专业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等以行业需求进行优化;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澳大利亚各州的行业顾问通常进行TAFE满意度的调查,各行业的相关企业积极配合,为TAFE发展献言献策;澳大利亚所有TAFE学院的院一级董事会是学院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主席和绝大部分成员都来自企业,是各行各业的第一线资深专家,董事会每季度开一次会,对学院的办学规模、基建计划、教育产品开发、人事安排、经费筹划等进行研究和做出决策。

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借鉴意义

借鉴澳大利亚的先进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可从企业选拔技术熟练、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组织他们接受专业教师培训后进入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摒弃传统观念中以学历、职称为导向的培训师资选聘模式,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培训师资。要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胆识和勇气,将一些没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企业优秀人才充实到实践师资队伍中来。对此,政府和职业院校应该投入相应资金,为专任教师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以促使更多优秀企业技术骨干加入到职业教育的兼职师资队伍中来。

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入职标准及考评体制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具有很高的学历、职称,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教师当时一毕业就从一个学校到了另一个学校,没有经过行业实操环节,缺乏实践经验,事实上并不能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需要。而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通常又缺乏跟现行教学和教材进行良好衔接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课堂掌控能力,他们需要进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以及高等教育法规等培训,得到国家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所以应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入职标准,要求应聘教师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具备3~5年行业工作经验。一项规定或标准如果没有检查,执行的力度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需要同时加强考评制度的完善。由相关机构定期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进行评估,针对没有满足教师资格标准的职教教师提出完善建议。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第8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教育技工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个很大的技术教育的发展在我们国家,按级别和类型的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的成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职业教育法 》 获得通过,使技术教育法 》,可以找到该法案具体规管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技术和职业培训系统也是国家政策的一个优先事项,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振兴中华。然而,一些地方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的缺乏足够的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更好地了解的机会,解决技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今天的问题。

一、技工教育面临的问题

1、缺乏社会观念的注重

在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和社会价值观上, 有一种误解: 重轻教育、 技能。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为轻。目前,缺乏行业和企业往往是高级管理人才、 高技能和合格的,但很多学校是主要是为中等水平的人才,一大批工人的低导致高级别职位做不提供"。此外,大多数学生坐为学院和较少考虑到申请专业院校,它一般不准备从事"蓝领"作业底部到顶部,值的原因,除了背后的潜在顾客的理念也其中大部分的同意而非私人职业的普通教育。此外,现实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很大程度上,错误的诱导分布的不同专业之间存在这样一种许多职业评估。

2、缺乏教育资金的保障

一般大学教育培训主要一般人力资本、 职业培训或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是主要适用于企业 (或贸易) 具有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具体的人力资本。目前中国的私人性教育投资不足和低效率的投资问题。尽管各种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已达到超过 20,000 的但主要目标是制定企业技能人才只以上超过 200 高级技术学校和技术学院、 以及由于缺乏投资,其中大部分都是规模较小,老化的教学设备、 设施、 教师资源短缺,很难在短期内你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培养一大批企业。在投资效率,为了生存,从玩到心理学集在运行一个专业和与社会和经济的需要,不合拍的许多高职院校方面有大的盲目性、 专业趋同现象非常严重,造成结构性短缺的技术人员。

3、缺乏教育师资的保证

作为极大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包括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在学校,近年来年的招生,在学校和教师的问题学生的人数增加一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和目前大多数机械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资格的不会不标准,几乎全部为本科或专科层次学历、 主根本不愿意到技工学校教学、 远程落后地区的学校特别突出 ;第二和"双建筑师类型"的教师是缺乏,和所占比例还比较偏低 ;第三,并适当向由社会价值和已久我传统雇用面向的效果,教师补充相当困难 ;第四,由于政府的机制,以及供资和概念的问题,教师培训机制滞后。

4、缺乏企业方面的重视

企业没有足够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不玩的主要作用在高技能人才培训、 专业资格证书内容不高、 员工技能训练中投严重的缺陷。职业技能培训是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它使企业与员工取得双赢局面。但现在有些公司还没有改变的概念,考虑到风险投资的人力资本,担心"熟鸭子飞走了",宁可花钱偷猎,愿花钱培训员工。

二、解决技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扩大规模,促进发展

企业没有足够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不玩的主要作用在高技能人才培训、 专业资格证书内容不高、 员工技能训练中投严重的缺陷。职业技能培训是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它使企业与员工取得双赢局面。但现在有些公司还没有改变的概念,考虑到风险投资的人力资本,担心"熟鸭子飞走了",宁可花钱偷猎,愿意花钱来培训他们的员工。技术教育要发展,必须有大小、 等级,改变单一的行业、 企业或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 同步的坐标规模、 质量、 效益的发展。首先,依靠政府兴建规模。政府的协调,增加投资,改善工作条件运行,建设一批省级、 国家关键技术学校的高度重视。第二,结构大小。学校可以是一个单一的模型,到多个模式,中等的学术和非学术教育和培训设施,中级技术人员培训和教育一直是高级技工培训、 引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再次,培训扩大范围。当地的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向学校和加强的沟通和行业之间的联络,促进和扩大就业培训、 再就业培训、 就业准备、 社会化和培训业务。

2、规范市场,加大监察

为进一步改善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执行和加强管理的劳工视察,职业学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劳动、 人事和管理,保证劳动和就业的条目相关的行业,并尽快为促进和执行制度,获得就业、 职业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人员的职业资格取得了,不在工作上,不应处理就业聘用手续,不办理营业执照。劳工督察向雇主招聘雇用人员列入日常检查范围、 调查并依法处理行为,违反了劳动就业制度。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更严格的劳动监察机制、 认证就业概念的社会身份,将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3、加强培训,提高师资

首先,加强现有的"单主机"教师培训、 建立和完善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定期的系统。第二,给学校人事自、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学校,根据教学模块荒弃耕、 后付费、 充分就业和竞争。制备的发展需求的部门不同的学校,学校制备的动态管理。开机自检,没有人,学校的建立,自我任命"双资质"的教师聘用高级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 专家和工程师,建立一个高水平,跟上兼职专业教师。最后,建设的技术教师培训基地,并充分利用教师的培训基地,有计划培养"双师型"教师。

4、开拓专业,广泛就业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紧跟市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是就说,学校要根据市场现需人才种类及时设置相应专业。另外,技工教育的目标是就业,除教育质量和专业设置外,学校要首要考虑学生的就业安置,这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技工学校应尽快转换办学思路,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各市县学校在困难的条件下,应就人才网络市场设立专门的毕业就业服务指导机构,而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就业安置办事处。同时,就业工作不仅要着眼于当地市场,更要着眼于全国市场,还可以把人才“推销”到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