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职业兴趣会计工作计划

职业兴趣会计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24 06:36:10

职业兴趣会计工作计划

职业兴趣会计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霍兰德兴趣类型理论,单独招生,专业选择

一、高职教育生源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飞速发展的背后面临着严重的生源质量问题,制约了高职人才的创新培养。同时,据连续三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统计,学生的专业与职业对口率仅为61.5%,意味着近1/3的学生在校三年所学课程并不能应用在对口的职业岗位上。大部分入校学生对专业选择十分盲目,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将来能做什么。而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职业取向。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创新多元化人才选拔机制,使高职教育更趋人性化,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关怀,在招生选拔的过程中注重发现考生各自的优势,挖掘潜在能力,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技能型适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主要观点

美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霍兰德认为:职业选择是人格的一种表现,某一类型的职业通常会吸引相同人格特质的人,这种人格特质反映在职业上就是职业兴趣。根据霍兰德的理论,个体的职业兴趣可以影响其对职业的满意程度。当个体所从事的职业和他的职业兴趣类型匹配时,个体的潜在能力可以得到最彻底的发挥,工作业绩也更加显著。

霍兰德将人的兴趣归纳为六种类型: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和事务型(C)。

现实型(R):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讲求以实际行动解决问题,但人际关系能力较差。与其相适应的职业有熟练的有机械工、工程人员、维护人员等。

研究型(I):喜欢智力的、抽象的、独立的任务,但缺乏领导才能。与其相适应的职业是科学研究领域,或者计算机程序编制者、电子技术工作者等。

艺术型(A):喜欢用文字、音乐、色彩、表演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情绪或感受,有想象力、审美能力,但缺乏文书、办事员之类具体工作的能力。与其相适应的职业有文学方面的,如编辑、设计师等。

社会型(S):关心自己与他人的感受,喜欢倾听,帮助他人成长,喜欢与人交往,乐于助人,关心社会问题,对于公共服务和教育活动感兴趣,喜欢从事教育、咨询的工作。与其相适应的职业有教育方面的,如教师、教育行政人员。

企业型(E):好冒险竞争、喜欢从事管理、行政等领域的工作,追寻领导与社会影响,希望自己的表现被他人肯定,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和说服他人能力。与其相适应的职业有管理方面的、推销、社交方面的。

传统型(C):讲求规矩和精确,个性谨慎,喜欢程序化的工作,被描述为负责并可信赖的,喜欢运用并依循尝试、试验过的程序来解决问题。与其相适应的职业有会计、审计等。

三、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高职单独招生考试中的应用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作为省示范院校,将单招试点工作落实首位,抽调专人,划拨专项经费开展改革工作。在深入调研,借鉴兄弟院校单招经验,充分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考核选拔方案,除了必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以外,针对不同特性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技能测试试题,学生在报考中进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决定考生的技能测试试题,以助于单招学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科学理性的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和职业领域。

(一)根据六大职业类型划分专业范围

我院属于外经贸类高职院校,有7个院系,包括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44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类型,将学院的专业进行分类,使学生在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专业范围来选择。

现实型专业范围: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

艺术型专业范围:电子商务(美工)、多媒体技术(摄影摄像)、电脑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数字传媒。

社会型专业范围:应用英语、投资与理财、旅游管理、旅游英语、旅游日语、应用日语、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型专业范围: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营销与策划、连锁经营管理、商务日语、德语、法语、韩语、西班牙语、俄语、意大利语、应用阿拉伯语。

传统型专业范围:报关与国际货运、会展策划、工程造价、物流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金融与证券、审计实务、计算机速录。

通过研究显示:不同职业兴趣类型的个性特点与霍兰德对应职业类型的描述是非常吻合的。其中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没有研究型匹配的专业。考生本身并不一定清楚自己愿意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但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来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以便将来与职业接轨,更早进入到职业兴趣领域。

(二)针对报考考生进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对于参加并报考我院单独招生的考生,报名后按要求进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测试不仅能够测出考生对什么类型的事情和工作感兴趣,而且还反映出做事心态、以及部分性格特点,帮助考生较为准确地了解自身的个体特点和职业特点之间的匹配关系,同时在进行专业选择时,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某一考生在进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得出结果是传统型、社会型和现实型(CSR),偏传统型。传统型取向的人在活泼性、情感性、内外向型上得分最低,而在敏锐性、稳定性、规范性、独立性、以及发明创造能力上得分最高。说明这一类型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对工作任务、客观事物或活动所倾注的关注水平要高于对他人的关心程度,是一个认真的人, 喜欢全面的思考问题,在进行决策和判断时,倾向于注重逻辑性与客观性,但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在分析出自身的特点后,有助于对专业的选择和职业定位。

职业兴趣会计工作计划第2篇

(宿州学院 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 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职业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发展,不同的专业也会影响着学生职业兴趣.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职业兴趣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Holland职业兴趣中国本土化的北森研究成果;其次,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倾向于企业型和社会型;最后,分析职业兴趣测评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兴趣;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221-02

基金项目:(1)项目类型:校级卓越教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名称: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培养计划(szxyzyjh201403);(2)项目类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项目,项目名称:以“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szxyfwdf201308);(3)项目类型: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教学质量控制环思想的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有效监控机制研究(2013jyxm237)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工作持有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与个人的能力、年龄、经历等紧密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受职业兴趣的影响[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学校的专业设置也更科学,划分也更细.有关职业兴趣在大学生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刘芬、殷小川(2005)指出,不同方向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兴趣代码排序有所区别;谢双(2010)对183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调查,认为学生偏向社会型;左晶晶等(2013)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开展研究,发现职业兴趣改变的关键时期是大学二年级.由于专业不同,培养的目标、内容也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兴趣进行研究,以利于借助职业兴趣测评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质量.

1 职业兴趣概述

Thorndike(1912)、James(1915)先后对兴趣进行研究,并编制问卷[2].G.F.Kuder(1939)、Holland(1953)编制了职业兴趣测量表,其中Holland制订的量表得到广泛的应用,社会认可度最高.

由于国外测评量表编订时的情况与中国不同,在引入Holland理论之后的不同时期,有关专家学者做了大量本土化的探索,龙立荣(1996)对二十多个项目进行了修订和推广,白利刚等(1996)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对霍氏量表项目保留了138个[3],张厚粲等(2004)把职业兴趣开分为七个类型,与Holland六种类型相比增加了自然型[4].国内一些专业测评机构的出现,也推动了职业兴趣理论的研究及应用.本文采用北森在Holland理论基础上开发的本土化测验进行调查,该测验把职业兴趣划分为六种类型(见下表1),每种类型测量最终得分区间在0-100分.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兴趣调查分析

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有关学者研究发现,高年级学生的职业兴趣相对稳定,因此,笔者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宿州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班学生展开调查,参与调查的学生共计125人,其中男生36人(占28.8%),女生89人(占71.2%),女生人数较多,接近男生的2.5倍.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六种职业兴趣类型得分的均值显示企业型和社会型最高,均超过40分;中位数也显示者两项相对其他四种类型较高.分值最高的是企业型,说明该专业多数同学的职业类型倾向于企业型(E),其次是社会型(S).

为进一步验证统计结果,分析该专业学生职业兴趣类型分布情况,结合测量分数,把得分划分为A、B、C、D四个倾向组,其中A(20分及以下)代表低分组,B(21-40分)代表中等水平组,C(41-60分)代表高分组,D(61分及以上)代表极高水平组,按照六种职业兴趣类型进行人数分布统计(具体见表3和图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D组中最多的为企业型(共31人),C组最多的为社会型和企业型(共98人),说明多数人的职业类型倾向于企业型,其次为社会型,与前述分析结果一致.从职业兴趣倾向来看,宿州学院专业的培养目标正确,专业定位准确,学生职业兴趣与专业吻合度较高.从该校历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大多数与职业兴趣分析结果不谋而合.此外,表3显示职业兴趣偏向于研究型的较少,这也正好符合应用型大学要求,与研究型大学培养学生明显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性别也影响着职业兴趣倾向,从表4得分均值统计可以看出,在六种类型中,男女生之间略有差异,女生在常规型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在研究型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结合职业兴趣测评结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3 职业兴趣测评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通过职业兴趣测评,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高校每年向社会输出大量毕业生,只有质量提高了,学生在就业时才更有竞争力.通过职业兴趣测评,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特点,检验专业教育质量,有针对性的加强专业建设.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及时修订培养方案,转变培养理念,从而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更多适应时展要求的人才.

第二,开展职业兴趣测评,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5].本次调查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与职业兴趣存在高度相关性,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时应充分发挥职业兴趣测评的优势,发现学生潜在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专业热爱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使他们提前适应职场环境;以职业兴趣测评结果为依据,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择业方向,实现有效就业.一方面,学生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点吻合度较高,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结合职业兴趣类型对应的典型职业进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职业兴趣与专业匹配度不高,应尽早调整相吻合的专业,以便发挥个人特长,增加就业机会.

第三,开展职业兴趣测评,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定位[6].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和成长的环境影响,加上测评工具本土化的科学规范性,学生在不同阶段进行职业兴趣测评难免存在误差,但不应忽视测评结果对学生自身的实践意义,尤其是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清自我,理清自身职业梦想实现的可能性及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找准差距,及时调整目标,为更好的胜任未来工作做准备.

参考文献:

(1)余良,赵守盈.贵州省高校在校大学生职业兴趣调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3-67.

(2)刘长江,郝芳.职业兴趣的结构:理论与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4):457-463.

(3)李永鑫.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11-13.

职业兴趣会计工作计划第3篇

借用《天下无贼》中一句经典对白:“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的确,21世纪,人才的价值被人们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发现人才,创造人才,塑造人才的精英--职业规划师,则是21世纪人才的“化妆师”和“美容师”。正因为此,职业规划机构在中国出现成为必然。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地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职业策划所就是职业规划师根据个人的兴趣及特长为其规划好职业生涯的机构。[莲山 课~件]

1. 市场及前景需求分析:在美国,孩子们上八年级时就要请专家帮孩子们做职业兴趣分析,十几岁的孩子职业兴趣没有定型,但通过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其暴露出来的特征进行有效引导,达到以兴趣定职业的目的,相比之下,我国高中上生在懵懵懂懂时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上大学选专业也很少考虑到其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与此同时,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普遍不重视,有人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的在校学生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这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事实表明:大学生毕业后无目的无规划的盲目就业将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职业生涯设计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前应做好的关键一环,理应得到他们的重视。.

两会结束了,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在着手准备中了,职业规划的发展更上一个高度了, 从求职者主要对象来看,高校毕业生将成为求职大军的主流。尤其是近两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但社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并没有相应的增长。很多高中毕业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而忽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造成了结构上的就业困难.职业规划面向广大的高中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也可以针对在职人员,尤其是不少准备跳槽的人群,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才能。教育部有关统计显示,XX年高中毕业生人数达到3990.09万,XX年将达到最高峰.而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到XX年也达1300万根据这些数据可知职业规划的市场需求量还较大,市场尚不饱和.。再加上社会上的待业人员很多,因此可以说职业规划这一领域其前景甚佳。

2.具体目标:在最初五年内在省会城市建立一个职业规划机构,面向社会向其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帮助其参加就业,缓解结构型的就业困难,减少人们的职业倦怠,让其在工作岗位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特长,构建和谐社会。.如果职业规划和职介所的发展较好则可以在接下来的XX年内在省内二级城市办相同的机构。

3 .顾客群体:面向所有的高中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以及已走上工作岗位的但并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人群,和一些需要找到工作的人。

4.产品优势:职业规划所的功能与其它的职介所相比它的职能更广一些,它不仅能给人提供就业机会,它更突出的功能是为人量身定做一份职业规划,使个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让更多的人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并从中取得收入。.

5.经营理念:助人达己

6.经营管理:两名高级职业规划师,3到4名职业介绍业务员,3到4名工作信息收集员,会计1名[莲山 课~件]

7.报酬:两名高级职业规划师的工资为XX元/月,职业介绍业务员的工资为600元/月,信息收集员700_800元/月,会计900/月

职业兴趣会计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高职,课业任务,价值体系,提升路径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去学习课业并不代表他们对于课业具有浓厚的兴趣,主要是因为课业任务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很大,课业效用价值具有很高的价值。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个课业任务,会产生不同的代价知觉,针对课业任务价值理论,可以将课业任务价值的截图概念内涵充分的勾画出来,为以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一、价值体系

学生课业任务的基础就是重要性价值,其动力就是兴趣性价值,其主要目标就是效用性价值,这些关系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兴趣价值和效用价值以及代价价值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重要性价值,可以有效的培养出兴趣价值,当今我国属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时期,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和和目标定位都被赋予了新的定位方向,要将核心能力培养不断加入进来。在高校院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每个专业在制定具体的方案的时候,要将这个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明确,要明确通过哪些渠道,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将这些核心能力进行展开其具体的要素有哪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于某个事物产生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去探索,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会产生愉快的情绪。高职学生课业任务设计要以培养核心能力为基础,教师要找到学生共同的兴趣点,如果学生的兴趣点发生了转移,教师要及时采取与此对应的措施。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形成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课业学习能力,降低课业学习代价,提高具体的学习效果,这样才会促进专业核心能力形成。

课业任务效用性的价值是最终的目标,培养具体的人才要以人才成长的需求为基础,人才在成长的过程中的具体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对于毕业生的期望和具体的评价要进行听取,随之将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如果人才培养计划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人才成长的需求不符,那么这个计划就是失败的,课业任务设计要以能力打造为基础,无论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还是打造他们的能力,都要和人才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提升课业任务的效用性价值的过程中,要不断转移和升级课业兴趣,降低课业心理的代价价值。如果课业任务的代价知觉比较高的时候,要将其重要性价值的感知进行降低,但是这样一来,兴趣性价值的效价也会减少,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对于效用性和价值目标的实现造成阻碍作用,最终课业任务整体性评价都会受到影响。同样的道理,当课业任务代价知觉比较低的时候,对于提升兴趣性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效用性价值的实现,还会促进课业任务的价值评价向整体性方向发展。

二、提升路径

(一)发挥出三个作用。这里说的三个作用就是有关于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案的指导作用和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以及检测课业价值的支撑作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是所有活动的核心,要将其基础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教授有关于市场营销这门课程的时候,其核心就是有关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要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具体的教授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计划。与此同时,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这对于课业任务交织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全面发展的时期,社会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高职学生本身的工作经验和阅历比较少,普遍都比较迷茫,如果处理不当,高职学生很可能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今后的生活都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整,能够为高职学生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制定出有关于课业任务价值测量分析的晴雨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任务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为其对策的提出支撑。

(二)强化三个主体。三个主体主要指的就是学生、教师、社会,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重视,过于依赖教师的作用。为了提高课业任务的完成,就要将可以任务的整体价值进行提高,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业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沟通,对于他们的心声和想法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明确他们的具体需求,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但是也要发挥教师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提前做好顶层设计,将教师的主动性激发出来,具体的课业任务要具有高职院校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要给予一定的重视,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的支持,在高职院校中任务价值建设中的作用也逐渐加强。

(三)抓好三个环节。三个环节主要包括课业任务设计的环节和课业任务实施的关节以及课业任务评价的环节。高职院校的课业任务设计主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将那些理论内容进行舍弃,具体的时间教学内容要不断丰富。对于实践教学的建材建设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这样实践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才会有所依据。针对高职院校有关课业任务的实施,要将过去一些好的部分进行学习,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将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基础,对于社会的热点问题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课业任务评价就是针对学生的课业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教师的课业任务组织实效进行具体的评价,要将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学生课业任务评价体系要具有实用性和多元性,教师的课业任务的评价也要进行改进,联合教师课业任务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和学生的课业任务完成情况,这样在两个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教师、校方才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结束语: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高职学生课业任务价值体系及提升路径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对系统的对价值体系进行详细的介绍,主要针对具体的提升路径展开全面的论述,希望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培育出更多的全能型人才,使毕业生将来可以顺利的到岗位进行工作,完成很好的过度。

参考文献:

[1]侯长林. 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

[2]赵萱. 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2.

职业兴趣会计工作计划第5篇

一、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独立学院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混淆职业与专业的区别,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规划,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目前大多独立学院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没有正确的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多方面对独立学院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谋求到合适的工作,是每个毕业生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刻不容缓。

二、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其就业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就业成功的机会。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发掘自我潜能,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是独立学院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三、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

(一)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划分

独立学院学生求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知识的积累,更是为了能够在职场上胜人一筹,因此对人力资本的的投资、积累就显得尤为必要。大学生涯按年级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大一为试探期,主要是要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其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并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人才库”档案,记录其特点、兴趣、职业能力倾向等内容;大二为定向期,要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同时,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三为冲刺期,在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准备考研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培养独立创业能力。如加强和已毕业的校友联系,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加大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等;大四为分化期,要指导学生总结前三年的准备,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指导,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各行业人才要求,让学生接受择业技巧培训,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提供用人单位的资料信息,组织参加招聘活动。

(二)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

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评估自我、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内容、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四个步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锚类型来选择工作,所谓职业锚就是一个人进行职业选择时始终不会放弃的东西或价值观。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定位是人生的起跑点,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在自我评价方面可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大学生视为是一种社会特有商品,在其独有的产品生命周期里我们要明确该商品的优势:学了什么、做过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忍耐力如何;劣势:性格弱点、经验或经历中欠缺什么、最失败的是什么;机遇:现在的就业形式、各种职业发展空间、社会最急需的职业;威胁(挑战):专业过时、同学竞争、薪酬过低。独立学院学生应根据SWOT分析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才能行之有效地把自己变成“金牛”。

2.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

4.职业选择。职业选择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选择应注意: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5.实施策略。在职业确定后,向哪一路线发展,此时要作出选择。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须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

职业兴趣会计工作计划第6篇

一、样本学生访谈情况

不管对学校、还是社会,就业问题都是人们讨论的第一话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研究者都将重点放在怎样改善就业环境、学校从哪些方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等方面,而对毕业生自身对就业的看法有所忽视,尤其是层次较低的院校表现更为突出。基于此,笔者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索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匹配问题。质化研究专家JaberF.Gubrium建议,“线性主题(Liner-Topic)的深度访谈(In-DepthInterview)样本数在28-40为宜,这样可以保证研究的集中度和有效性(Concentrationand Effectiveness)”。也就是说,只要保证样本有效,30左右的样本较可行。同时,考虑到地方高校大学生多以本科生为主,其次是研究生,还有大专生,故本研究共选取22名本科生、10名研究生和8名大专生作为此次深度访谈的对象。其中男性学生18名,占被访谈学生的45%,女性学生22名,占55%。为了保证访谈的深度性,采取半开放式访谈方式,被访谈对象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阐述,时间大约为一个半小时。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如何认识职业规划;对自身所学专业及就业倾向、职业意愿的认识;对就业意愿、就业能力与择业情况的了解。通过对样本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毕业生普遍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在此次访谈中发现:在被访谈的40名毕业生中,对自己职业发展有模糊想法和认识的大学生有21人,占52.5%,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的有7人,占17.5%,只有剩余的30%的大学生有过自己的职业规划,但真正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只有10%。大学生是其职业规划的关键,决定着职业规划实现的成败。但目前大学生大多实践经验不足,对职业了解甚少,缺乏职业感、职业意识淡薄。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求职经历,只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缺乏合理的估计,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甚至有些学生还直接“复制”、“借鉴学习”他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没能把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导致其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性、针对性,无法实现。

(二)不少毕业生自我认识片面 在被访谈的40名毕业生中,只有5人即12.5%的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和能力,大多数学生只是片面地分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没有涉及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适应性等。世纪人才某资深咨询师也曾经指出,当今的职业人在分析“自我”的问题上是需要补课的,目前多是分析工作、分析老板、分析家庭,而很少分析自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祯教授的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调查显示只有11.6%的大学生接受过“个性特长和职业兴趣”的测试。可见,目前不少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片面化,心理不成熟。

(三)半数以上毕业生缺乏职业准备,职业目标模糊 俗话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只有做好了职业准备,才有可能抓住机遇。此次深度访谈表明:60%的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沟通障碍,且求职简历千遍一律,缺乏自身优势和特点的介绍。52%的大学生没有研究过想要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等。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追求大城市、大单位、高工资,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虽然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从事过相应的兼职工作,参加过多种职业技术资格考试,但其目的不过是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的学习技能,并没有把这些真正应用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中。

(四)一些毕业生职业规划与行动相脱节 访谈中发现,一些大学生早就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相应制定了自认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并没有认真执行,甚至怀疑自己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操作性不强。很多学生存在着如果万事俱备,我便去执行的心理,过分追求最佳计划,在规划中面面俱到,忽略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灵活、多变的动态特征。

二、大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匹配路径

从以上分析可知,虽然地方高校周边的就业环境对其毕业生就业倾向有不小的影响,但就毕业生自身而言,其就业态度和就业能力明显影响就业意愿,而其就业意愿与就业倾向和最终的就业情况呈正相关关系。如何能提高毕业生专业素养、职业规划等与职业相匹配程度,进一步改善地方高校就业难的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毕业生应从自身做起,在就业意愿、就业倾向以及就业能力上予以提高,主要建议和策略如下:

(一)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针对访谈中发现当前大学生择业中存在的以上问题,首先要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增强自身规划的主观意识,有效合理的进行规划,其整体规划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可以考虑如下步骤:

图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图

(1)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及就业意愿。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路线时,首先要弄明白的是:“自己将来最理想的生活是什么”,它是发自内心的最热切、最渴望达到的结果,是一种期望的未来或意向。在树立职业理想时,大学生应该考虑自我形象、家庭背景、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因素。因为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可能从事的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强烈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美好构想和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的作用。职业理想关系到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选择这种职业的原因。

(2)对自身进行准确评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之前,首先要做到“知己”,即清楚的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学什么专业”、“性格特征如何”、“有无创新精神”、“能否吃苦耐劳”、“身体状况如何”、“学习基础如何”等,要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现在做什么”、“将来想做什么”,对自己有一个深刻、全面的了解。自我评估,又称自我解剖,即自己通过各种信息和测评体系确定自己职业兴趣、价值观等自我了解、自我认识的过程,这包括对自己思维方式方法、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学识技能、智商情商等方面的评价。具体讲,大学生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如图2)评估自己:表现自我(外貌、性别、年龄等)、发展自我(学校、专业、成绩、经验等)、动力自我(兴趣、价值观、需求)等、个性自我(性格、能力、气质等)、品德自我(进取心、责任心、忠诚度等)。

(3)对不同职业有一定的认知与评估。对于大学生而言,应多方面、多渠道了解职业的种类、性质、特点、要求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以合理规划。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职业越来越多、职业变迁越来越快,职业的要求不断更新。职业评估要求大学生对“什么是最热门的职业”、“自己的职业兴趣是什么”、“未来职业的工作内容、环境、任职条件是什么”等要素做出正确的评价。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分析职业的种类。我国的职业分类结构通常包括四个层次,即大类、中类、小类和系类。其中大类是根据工作性质不同进行的分类,如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销售工作者、服务工作者、专家、技术人员及相关工作者等;中类是根据职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使用的工具设备、加工和运用的技术及提品和服务的种类等相同要素划分的;小类是按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技术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二是要了解具体职位的任职资格。如自己最理想的目标职业有哪些、目标职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是什么、所学的专业适合什么职位,自己可以胜任什么职位等,要有充分的了解。三是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分析。如会计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了解与会计有关的专业资格,还要了解与之相关的金融、统计、证券、保险、仓储等职业资格,甚至可以了解秘书、推销等职业资格。

图2 大学生自我评估结构图

(4)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即是分析各种职业外部环境因素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大学生也不例外。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快速变迁、市场竞争的加剧,无不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大学生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外部环境,将有助于其职业规划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外部环境分析应该包括对其所处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行业环境、企业环境等进行的综合分析。

(5)确定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确定是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实现的核心,犹如海洋中的灯塔,指引着你避开礁石通往成功的彼岸。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时,要以自我评估、职业认知和环境评估为基础,其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职业生涯目标通常可以根据目标的实现时间长短分为短期目标(1~3年)、中期目标(3~5年)和长期目标(5~10年)。当然,每个人的条件不同,目标也不会完全相同,但确定目标的方法是相同的。在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至少要考虑“兴趣、性格、特长、价值观与职业的匹配”、“内外环境与职业的匹配”,且同一期间的目标不宜过多,要具体明确。

(6)设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当职业确定后,职业发展路线的选择是多样的,可以走行政管理路线,也可以走专业技术发展路线,也可以先技术再行政或先行政再技术。因此,在职业规划时必须设定职业规划路线,通常的职业规划路线分三个步骤进行(如图4所示):首先,确定自身的目标取向(通过对自己兴趣、理想、价值、成就动机等因素的分析获得);其次,确定自己的能力取向(通过对自己性格、特长、技能、学历、阅历、智商等因素的分析获得);再次,确定自身的机会取向(通过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分析获得)。最后,综合分析以上因素,确定最可能实现的、最理想的职业目标和最佳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图3 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确定图

图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

(7)实施、评估、反馈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是计划变成现实的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于个人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往往会使事先设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与现行的实际情况相偏离,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进行评估、反馈和修正,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使职业规划更好的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保障机制 高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门槛,肩负着引导培训学生和向社会进行人才分流的双向作用。为此,高校应加强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枢纽作用。为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施,高校不但要从观念上进行指导,还要在组织、制度、教师队伍等方面给予保障。具体情况如下:

(1)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将其与学生就业工作一起来抓,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鼓励大学生参与职业规划,形成学校重视、就业指导中心指导、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局面,促进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当然,学校还要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2)建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可以胜任,学校需要配备一支精通专业知识、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不断的在大学生中间开展职业指导、职业咨询、职业推荐等服务工作,使其成为学生的“职业导航教师”。

(3)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首先,各个高校应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系列课程。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要让大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的相关理论知识外,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大学生规划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时刻关注就业过程中人才需求的变化及企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加强模拟式、案例式、演练式、现场式等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目前,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或实习指导课都集中在毕业之前的一个月到半年之间进行,效果较差。职业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步实施完善而富有层次的规划教育体系。最后,高校要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得以实现的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实践或实习基地,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有效的结合,让学生体验各种职业的同时,完成对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充分认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等。

当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短期的、固定的,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变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努力。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问题研究》(编号:2012-QN-405)、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编号:[2011]-JKGHAB-0120)与河南省社科联项目《河南省地方高校会计教师教育问题研究》(编号:SKL-2013-264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姚伟龙、郑圆:《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2期。

[2]周娜、闫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3]雷华宇:《全国首届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调查报告》,《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第7期。

[4]罗双平:《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8期。

[5]张建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职业兴趣会计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 高职课堂教学 兴趣导向法 影视专业《摄像技术》课程

一、引言

“兴趣导向法”是高职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已逐步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乃至职业规划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种教改理念诸如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形式层出不穷,其核心目的均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而本文认为,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应建立在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愿意参与其中的良性互动基础之上,所以课堂兴趣的产生和培养是其先决条件。那么如何将“兴趣导向法”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影视类专业基础课《摄像技术》为案例,以课堂各阶段为基点,详细探讨“兴趣导向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兴趣导向法”的教学背景分析

1.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高考分数未达到本科批次录取的考生,基础知识差、自律性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是该群体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到课堂”,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其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相对于高中较宽松和自由,加之学生自控能力差,导致出勤率低;二是“抬不起头”,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已成为普遍现象。长期的“学渣”的自我认定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三是“听不进去”,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模糊,加之有部分学生是二志愿调剂录取,所以对专业概况感觉茫然、无助。然而,高职学生也拥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所以,高职教师一定要在综合评价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

2.影视专业《摄像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与其他专业相比,影视等艺术类专业学生又有自身的特征:标榜个性、追求另类、崇尚自由。这些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优势、规避劣势地设计教学。《摄像技术》课程是影视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摄像技术、能够为影视制作拍摄前期素材,并能更好地为后期制作服务。在教学中,该课程的技术性强、动手性强、创造空间大等特征受到一部分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由于该课程涉及曝光控制、白平衡调节等知识点,讲解起来较枯燥晦涩,很容易变成“拦路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二是对摄像机操控能力差。大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不能使用摄像机获得有效的素材,将拍摄变为负担,甚至直接放弃。三是缺乏学习动力,应付作业。在小组完成作业时,有些同学蒙混过关。分析上述问题可以发现,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皆是因为学生对课程和知识点没有建立起浓厚的兴趣,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这是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共性问题。

三、“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的实施

基于上述特点和问题的提出,我们进一步发现“兴趣”的重要价值。因此要想改变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及教学效率,就必须从“兴趣”入手,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导向法”即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课程知识点和职业技能进行讲授,在教学中实施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引发学生课堂兴趣的方法并设定合理的工作任务,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职业兴趣,提高技能水平。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即“授课计划、引入、讲授、实践、评价”中详细探究如何将“兴趣导向法”应用于课堂。

1.授课计划――寻找兴趣

授课计划是保证一门课程可以有序展开、重点突出、安排合理的重要保障。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授课计划的制订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一定要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找准三个“兴趣对接点”。一是要寻找课程内容和职业技能的对接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兴趣是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大部分同学都是依据职业兴趣选择专业,如果将授课内容与职业技能紧密相连,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则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重要作用。二是要寻找学生兴趣和课程内容的对接点,将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以项目的方式贯穿在学生感兴趣的载体中。以《摄像技术》课程为例,学生对其中的微电影拍摄、婚礼摄像等内容兴趣浓厚,那么在授课计划中,应加大该部分比重,并且将摄像机操作中的难点内容贯穿其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三是要寻找理论和实践和对接点。上文中提到,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勤于动手,不喜欢理论教学。那么则需要在课时分配中侧重实践教学,并设计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践项目。总之,抓住这三个“对接点”,则形式成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授课计划,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职业兴趣、爱好兴趣和实践兴趣,从而展开积极有效的教学。

2.引入――激发兴趣

课堂引入是“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堂课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关键在于课堂开始前的几分钟时间。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分为两部分。一是“课程引入”,即该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需要改变死板的“概述”式的讲解,以就业方向和前景为线索进行专业概述的展示。例如在《摄像技术》的第一堂课,教师把“摄像概述”的内容转化成“学好摄像能够干什么”,在听到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影摄影、电视摄像、宣传片拍摄、婚礼拍摄等行业后,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并且对课程的展开充满期待。二是“课堂引入”即每堂课的知识点引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引入知识点,避免生硬的讲解概念。可多采取播放视频、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3.讲授――发展兴趣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基础的形式,是占课堂比重最大的部分。虽然近年来多种课堂改革的方法在颠覆传统的教师讲授的形式,但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能被。在获得了良好的课堂“引入”之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进入了主体知识的讲授阶段,则更需要教师利用语言技巧紧紧抓住学生兴趣,从而发展对知识的兴趣。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的讲授环节,则需要教师善于通过举例讲解知识点。通过观察高职学校听课状态,学生对三件事情极其感兴趣,分别是:新闻及周边、老师、自己。例如在讲授拍摄角度时,引用了《舌尖上的中国》案例,把学生兴趣又引入到拍摄技巧上来。同时,多引用教师自身的经历作为知识点的载体,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发现有些同学有走神现象时,可将该同学放入案例情景中,适当调侃,可使兴趣回归课堂。以上的方法仅是探讨在“讲授”这一课堂环节如何引发学生兴趣的语言技巧,其他卓有成效的授课形式和方法在此不做论述。

4.实践――深化兴趣

上文中提到,实践性强的课堂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实践环节是深化兴趣的关键。在安排实践任务时,一定要以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导向,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为题材。例如在《摄像技术》课程实践环节中,把所有的技术要点都结合在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微电影拍摄”中,即每次实践每小组要完成一部微短片,并将该天课上所讲的知识点应用其中。在题材上,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暴走漫画》、《潘磕惺俊返茸魑剧本来源,轻松搞笑,并加以创新。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讲授“婚礼摄像”时,实践任务是每组模拟婚礼现场拍摄,由同学扮演新郎新娘等角色,学生热情高涨,在实践中学会了轴线、跟拍等知识点。总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增强课堂动手性、创造性、参与度是深化其兴趣度的关键,通过与任务导向型的教学设计结合,提高实践效率。

5.评价――兴趣迁移

评价是将课堂兴趣转化为职业兴趣最为关键的迁移阶段。好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助于最终把对知识的兴趣迁移到专业技能和就业领域上。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鼓励原则。大部分高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很难获得教师的认可,所以他们一旦受到鼓励和赞美,便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的自信和渴望。二是竞争原则。高职学生喜欢挑战性、你追我赶的游戏性体验。根据这一特征,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团队,对同一任务设置时间、效率、质量上的竞争机制。这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且在遇到瓶颈是能够坚定克服苦难的勇气,同时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三是协助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后必然会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而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趁热打铁,针对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协助,尤其是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说明其已形成了对知识、技能的兴趣,则需要教师加倍付出时间和精力帮助其解决问题。除了注意以上三原则之外,教师还应该对评价的形式加以思考。在《摄像技术》课程中,每次完成实践任务后,都会安排评价的环节,即每小组展示自己拍摄的作品并派代表进行讲解和答疑。在期末考核时,采用电影节颁奖的形式评出最佳摄影、最佳美术等奖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征,结合行业标准,制定多种评价模式,达到兴趣迁移的目的。

四、总结

“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填鸭”教学方式,结合课堂流程,形成了“激发兴趣―发展兴趣―深化兴趣―兴趣迁移”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求知欲,提倡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真正把学生兴趣升华成职业兴趣和就业技能。让兴趣引领学习,让兴趣改造学习,最终让学习成为兴趣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黄浏展.论兴趣导向法在电子政务专业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2(20).

[2]唐文晶.兴趣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03).

[3]苏振芳.引言和结论参考-论兴趣的方法论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04).

职业兴趣会计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中职生专业技能学习兴趣 学习现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 A

当前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财会教学的套路,大多数中职学校采用缩减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时间的办法来表明本校是符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殊不知,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理论没学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成为空谈。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学生很多,但能够立即融入财会工作的很少。

因此,近年来在中职校园里经常听到这样一句叹息声“现在的中职生真难教”。这句发自同仁内心的感叹不仅仅是无奈,也是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中职生学习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那种简单的说教、批评的教育方式早该被摈弃,只是一味叹息更不能改变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追根寻源,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改善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学习行为现状,为了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围绕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我对本校会计班的53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一是入学动机调查,“你为什么要选择职业学校”,调查结果:分数低,成绩差,没办法的人数占到50%以上,想学技术的人数占到近乎40%,混日子的人数占到7%。二是学习行为调查,发现学习上的不良现象有:不听课、讨厌老师、上课不带书,经常迟到、早退,上课吃东西、随意进出,上课说话、睡觉,玩手机、MP3,抄袭作业、请人作业,不交作业、偏科,考试作弊等。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第一:一半以上的学生最初选择职业学校的动机基本上是无奈之举。真正想学一技之长的人不到50%,当然只是来混日子的也很少。这些似乎可以启示我们,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活泼、冲动、热情,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第二,学习行为习惯存在很大问题,忽视或者任其发展,情形必将越来越恶劣,具体分析如下:

1、初中甚至小学以来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在分数决定升学的中考中,狠狠地摔了一跤。选择职校本为无奈之举。他们对专业和职业并不会有较多的考虑,他们的专业有许多是由老师或家长代为包办的,这种包办的后果造成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也不关心自己的就业前景。

2、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学习观,以如何激发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与专业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加强入学教育、前途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新生刚入学的一个月里,作为会计专业班主任兼专业课老师,在教学管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前途教育,举办职业生涯规划班会讨论、开展职业调查,制定理想档案。使学生真正明确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结合一些职校生成功事例,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树立信心,以“成功者”的心态去迎接未来。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可以大大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转变观念,增强自信。

二、加强专业教育。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会计专业新生入学后要做的第二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现状、学生毕业的方向等情况进行介绍;另一方面可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新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工作的。

2、公布教学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树立学习目标。由专业课教师在讲课前组织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学课程及教学进程,明确奋斗目标。

3、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在开课前可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的财会部门进行参观,观摩实际单位会计核算处理程序,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前的教学准备,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了一个粗略的感性认识,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为学好专业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导”,是启发、是引导,当好“导演”而不是主演。此外,每次课堂讲授完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释疑解答或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训练,从根本上避免“一言堂”或简单重复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

2、运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案例教学法应用生动的案例再现现实经济生活,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培养目标,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这一过程在会计模拟实验室由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分组完成、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或者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抓住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强化技能训练。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技能竞赛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会计技能竞赛,竞赛的内容有珠算比赛、点钞比赛、会计凭证的编制和日记账的登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知识问答,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奖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与风采,在他人给予地认同感中,逐步找回自己,树立自信,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强化了专业技能。

五、关心爱护学生,与他们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排除厌学情绪。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爱学生,用心与他们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些微笑、多谢赏识和赞许,多沟通、多了解,把爱传递给学生,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学生就会把关爱化成学习的动力,不断提高学习会计的兴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弱势群体,教师不可能使人人成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教育规律,一定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夏南红.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成才报道,教育周刊,20II(20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