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平台经济分析

平台经济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8 10:17:17

平台经济分析

平台经济分析第1篇

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有效地利用了微信的LBS地理位置定位功能,帮助出行的消费者随时随地解决寻找附近店铺和商品的困扰。平台很好地采用了O2O模式,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搜寻自己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商家则可以自身的产品服务和优惠措施,或者根据目标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推广自己的产品,运用这样的O2O的方法,使网上信息搜索、商品订购和线下实体商店消费达到完美的统一,从而实现了点对点的精准营销。

作为当下火热的微信营销的典型应用,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并不是某一企业单独建立面向消费者的营销平台,而是由第三方运营商集合各个行业的商家信息,并将其经过安全和质量审核后有选择性地推荐给消费者,因此比现在已有的微信营销平台有了更进一步的综合性。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微信手机客户端关注该平台,即可获取他们所需的产品信息,不需要再在手机上下载商家app,这对于临时产生消费意向的消费者来说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从这一平台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的各项服务来看,我们预测其可以达到以下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巨大效益。

一、经济效益

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正是基于微信的推广使用而产生的。在当下每人一部智能手机的电子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崇尚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个营销平台能够成功地大范围推广,那将成为和阿里巴巴一样汇集商家和群众的新创造。一方面,商家在注册了平台的账户后可以扩大宣传及品牌知名度,商家可以及时推广新产品,制造新的赢利点,同时通过运营商针对不同顾客的搜索关键词可以发送个性化的信息。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可以对注册商家收取注册管理费用,以得到盈利;在后期发展壮大以后,也可以发起类似双11的全民疯抢的营销活动。这个平台也实现了线下商务与微信的完美结合,就是现在所谓的O2O模式。它的优势在于把网上和网下的优势完美结合。通过微信平台,把网上与地面店完美对接,实现互联网落地。让消费者在享受线上优惠价格的同时,又可享受线下贴身的服务。同时,还可实现不同商家的联盟。

其一,基于LBS微信营销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海量信息、海量用户的优势,同时充分挖掘线下资源,进而促成线上用户与线下商品服务的交易。

其二,这种营销方式可以对商家的营销效果进行直观的统计和追踪评估,规避了传统营销模式的推广效果不可预测性,将线上订单和线下消费结合,所有的消费行为均可以准确统计,进而吸引更多的商家进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其三,它在服务业中具有优势,价格便宜,购买方便,且折扣信息等能及时获知。

其四,将拓宽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由规模化走向多元化。

二、社会效益

依托LBS的微信营销平台,吸引更多当下几亿微信使用客户,超强的微信平台设计,打造企业及形象展示平台,图片管家;顾客实时评价回复,树立商家信誉,赢得客户信赖,生意参谋,为营销出谋划策,精准定位,抓住潜在消费者,树立企业独立品牌形象,和消费者零距离。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良卖家欺骗消费者,保护正常交易过程,维护好市场秩序。

微信平台与一般企业网站或企业APP相比,一大优势在于,拉近了企业和顾客的距离,企业和顾客可以通过微信直接进行会话,微信内容将会定期更新,后台客服也会与顾客保持时时联系,及时为顾客解决问题。另外还会适时推出一些微信话题,例如:企业举行的公益活动或促销信息等,吸引更多用户对微信进行关注。

整体来看这种基于微信的营销模式运行得好,将会达成“三赢”的效果。

一是对商家来说,这个模式要求消费者在线搜索,搜索信息会成为商家了解消费者购物信息的渠道,方便商家对消费者购买数据的搜集,进而达成精准营销的目的,更好地维护并拓展客户。通过线上资源增加的顾客并不会给商家带来太多的成本,反而带来更多利润。

二是对消费者而言,微信营销平台将提供高质量,丰富、全面、及时的商家折扣信息,能够快捷筛选并订购适宜的商品或服务,且价格实惠。平台还将会根据消费者的搜索记录确定消费者的需求方向,定期向消费者推送符合其需求的商家信息,实现真正的便捷服务。消费者若有意见,还可以通过聊天界面与运营商直接沟通,有助于网站的管理与改进。

三是对运营商来说,该模式可带来大规模高黏度的消费者,进而能争取到更多的商家资源。掌握庞大的消费者数据资源,且本地化程度较高的垂直网站借助这种模式,还能为商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总的来说,利用LBS服务,消费者降低了消费成本,获得了实惠,而商家则通过精准营销获得了客户,运营商在促成双方交易的同时也获得了盈利。

三、生态效益

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可以帮助每一个需要查找商品的使用者就近寻找到他们需要的商品,避免他们乘坐交通工具,从而节省了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实验室调研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道路交通排放污染每年就造成5.3万人死亡,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可想而知交通的污染有多严重。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虽然不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们使用汽车出行,但避免了很多人驾车走冤枉路。

平台经济分析第2篇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区域间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不断涌现,物流活动日趋频繁。如何减少物流距离,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费用,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区域物流成为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区域物流平台建设成为区域物流规划不可缺少的内容,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关于物流平台的具体定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平台的解释在国内并没有取得共识或者这个概念还不成熟[1]。平台的概念在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应用非常多,大都作为所依托的通用的和标准化的一个开发基础而提出。最近几年,物流平台的概念随着现代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而被业内人士广泛使用。追溯其具体定义,大体上都只是意会,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这个概念边界还不是很清晰。

对物流平台概念的描述通常有以下几种:物流平台是对物流各种活动起到承载和支撑作用的标准化系统;物流平台是对物流各种活动起到承载和支撑作用的工程和管理系统;物流平台是由物流科学技术、物流教育、物流管理、物流基础设施共同构筑的环境条件,它支持和制约物流运行;物流平台的作用是使物流活动能够高效率地、顺畅地进行,使不同的物流活动能够有效地衔接,能够给物流开发提供标准化的环境。综合以上可以认为物流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其功能是为区域内的物流活动提供支撑和承载,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管理工具,物流平台的运行依托和影响区域内的社会环境。

2区域物流平台规划的原则及定位

2.1规划原则

判断物流平台有效性的主要依据,是从平台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三方面考虑,这“三性”也构成了区域物流平台规划的主要原则。

(1)适用性。平台要适合区域内产业状况和市场需求,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需要。其内涵既对当前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适用,还要给未来留出适用性延伸和发展的空间。

(2)可靠性。可靠性是保证物流平台有效和安全的要求。现代物流领域中经常讲的库存控制、零库存、准时方式、精益物流等等,都必须依托可靠的物流平台才能实现。依托可靠的物流平台,物流运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化,从而支持物流运作素质的提高。

(3)经济性。经济性是物流平台构筑的低成本原则。物流平台的搭建一般都投资巨大,并且其服务年限都比较长,经济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经济性还指物流平台应当能够支持低成本的物流运作,要做到这一点,在建设和构建物流平台时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物流平台本身的低成本,从而能够降低物流运作的成本分摊;另一方面是物流平台结构、技术和有效性能够支持低成本的物流运作。

2.2定位分析方法

在区域物流规划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该区域物流的定位。所谓区域物流的定位是指以某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物流节点(或网络)与其相邻的区域物流节点(或网络)相比的重要程度[2]。如果没有科学的区域物流定位,区域物流平台的建设将会面临很多问题。如定位过高,区域物流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就会造成规模过大,引起资源的浪费;反之,定位过低,就会造成其规模过小,满足不了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要求。

在进行区域物流规划时,科学、合理地确定以某城市为中心的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定位,需要依托该区域内的宏观环境和物流需求量。区域宏观环境影响物流平台规划的层次,物流需求量决定平台建设的规模。通过对区域物流的宏观环境和物流需求量分析,规划建设既满足区域物流现阶段发展要求又适宜未来发展需要的物流平台,是区域物流平台规划定位的核心内容。其定位方法如下:

(1)从环境定性分析出发确定平台规划的层次和范围。对区域物流的产业环境进行定性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内部环境,即区域物流的体系环境。它包括交通运输环境、商业环境、仓储环境、物流企业环境等;另一方面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即区域物流的市场环境,它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等[4]。

通常以SWOT分析为工具,对区域物流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定性分析。其分析见表1如下:

表1产业环境SWOT分析表

OTSW内部强势S内部劣势W

外部机会OSOWO

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

STWT

外部威胁T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减少内部劣势

通过SWOT分析,了解区域内物流产业自身的优、劣势和可能遇到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尤其在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就要求区域物流建设以改善内部环境为主,提高内部优势。对于内部环境分析为S的情况,就要充分利用物流发展内部优势环境,积极拓展物流发展市场环境,提高区域物流规划层次。

(2)从市场需求定量分析出发确定平台规划范围和规模。通过调查区域的产业分布和未来的投资项目,定量分析社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这种需求量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实物量方面,可以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对物流中的货运量进行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弹性分析和定量预测;二是在价值量方面,可以从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和物流在第三产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对区域物流产业的科学定位提供决策依据[7]。

例如,建立物流服务需求量与物流货运量的相关系数分析。以相关系数来测量物流服务需求量与物流货运量之间相关方向和相关密切程度,建立反映两个指标之间线性相关密切程度的单相关系数的公式为:

式中x表示物流货运量,y表示物流服务需求量分别是这两个指标数据的平均值。相关系数r是变量x和y线性相关程度的一个测量,-1≤r≤1。r>0为正相关,r<0为负相关,|r|=1为完全线性相关。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了解物流服务需求量与物流货运量的密切程度;当两者相关系数较高时,物流货运量指标的量化就映射出区域物流服务需求量的大小。在进行区域物流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性较高的指标应给与足够重视,使之发挥出支撑区域物流发展优势指标的作用。

3区域物流平台构建体系研究

3.1区域物流平台的整体架构

区域物流平台是一个包括诸多因素的复杂网络体系,区域物流平台的建设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区域物流平台的搭建一般都投资巨大,并且其服务年限都比较长,搭建的物流基础平台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在搭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国家物流政策的框架下,结合国情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计划进行科学的论证、规划和建设,并且要在统一、协调、兼容、超前、整体的原则基础上进行逐项搭建和完善。

作为区域物流系统结构主框架的区域物流平台,应具备以下三个层面(图1):

图1物流平台整体架构

(1)物流概念体系。主要包括物流概念体系的设计、确立、发展、完善与普及。这一体系平台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推进、企业自身的逐步完善以及企业境界的不断提高而形成。

(2)物流硬件支撑体系。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3]和物流技术研发平台,三者构成物流活动有效运转的硬件支撑体系。其主要作用是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硬环境[3]。见图2、图3、图4。

建设物流技术研发平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物流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通过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调整物流经济结构,转变物流增长方式,提升物流竞争力。通过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物流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研发投入占物流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物流科技进步贡献率,降低物流对外技术依存度,增加物流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科学论文被引用量。

(3)物流发展政策体系。其作用是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软环境,确立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切实保障现代物流系统发展目标的实现。包括理想的投资环境和产业运营环境,以及针对运营主体的市场准入政策、融资政策和具体的市场管理政策。其具体可分为:政府统一协调,合理规划区与物流体系;制订现代物流发展政策,规范物流业市场管理;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完善口岸环境;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制定配套优惠政策;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信息化;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图2物流硬件支撑体系

图3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构架

图4物流信息平台架构

3.2区域物流平台核心竞争力体系

3.2.1区域物流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区域物流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由交通条件、物流人才、综合服务环境、相关政策、技术条件、企业服务水平、经济环境等多种要件构成,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打造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了区域物流系统实现服务的满意性、高效的速送性、空间的有效利用、库存控制最优化、安全最大化、总成本最小化等多项指标,其构成见图5。

3.2.2多角度分析区域物流平台核心竞争力

(1)从国家宏观层次上研究区域物流竞争力。从宏观上分析,首先要做好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内部设计[4]。城市发展规划部门以及区域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发展现代区域物流中心的重要作用,研究制订物流中心的发展规划,在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区形成一批大型的物流中心,并为加快物流配送业的现代化出台必要的引导、扶持政策。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不可能大规模开发核心区,可以走由周边向核心区逼近的政策,对于核心区未建空地实行严格控制,保证其完整性,以待条件成熟时再开发,物流中心的内部也要做好功能规划和区域内的物流整合和改造。

(2)从产业微观层面上研究区域物流建设。从区域内企业的微观角度来看,进行区域物流发展的市场调查与可行性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要想在短时间内与国际水平看齐,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与跨国企业间的合资、合作是快捷之路。正如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进入中国,带来中国商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样[5],国际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也为国内物流企业提供了样板,将带动我国物流产业的整体升级,因此我们还应积极引进外资,推动中外合资物流企业的发展步伐,引进国外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

(3)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角度研究平台竞争力。在借鉴产业组织理论基础上,从产业的分类竞争力指标设置等方面,建立行业分析、市场类型(结构)和价值链三种方法相结合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框架,从现实竞争力(竞争实力)、潜在竞争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四个方面对高技术产业(竞争主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5]。目前学者们对流通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不多,对其论述大多停留在定性的分析和主观判断的层面,建立一套评判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来探讨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图5区域物流核心竞争力构成

4区域物流发展及平台建设的对策

在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物流平台建设作为区域物流建设的核心内容,应当给以足够重视,建议采取适应的政策措施:

(1)统一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的关系,合理规划区域物流体系。在发展区域物流的大市场中,应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物流系统层次,这一层次应该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企业物流系统、区域物流系统、全国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

(2)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加快区域物流发展。就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而言,首先是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通过区域组织和协调,把企业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其次是在战术选择层面上,根据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凸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统一物流标准,构建区域物流发展的平台。推进区域物流整体发展,首先要加强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强化应用的协调和组织工作;淘汰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制定能够与国际同行业接轨的标准。

平台经济分析第3篇

关键词: 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动态经济增长效应、地方投融资平台、规范发展

一、引言

国有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在国民经济建设尤其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国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增长,社会各界对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率和风险,以及其主要承载平台--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倍加关注。

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是政府实现政策意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公益性投资,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环境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主要由各级政府利用财政支出进行投资;二是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和水利设施等领域,主要通过各类地方投融资平台进行投资和运营,并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带有较强的政府政策意图;三是经营性国有产业投资,包括能源、房地产、制造业、金融等领域,主要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或大型国有集团进行投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投融资决策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经营性产业投资由于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性公共投资范畴,具有半行政半市场的属性,它们与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相关性,但其经济增长效应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分析这两类国有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并探讨其具有不同效应的原因与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规范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这对提高国有资本投资效率、建立可持续的投融资平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在经济周期理论中,资本投资被视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其中公共投资(public investment)通常指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形成的各类固定资产,因此又称为政府投资,其投资领域集中于公共基础设施、战略性科研项目和其他大型公共服务设施。自从W.W. 罗斯托(2001)[1]在其经济起飞模型中提出公共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应该先于私人投资的观点以来,许多学者把公共投资从总投资中分离出来,利用各种方法研究政府主导下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但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

一种观点是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正向促进效应。如Aschauer (1989)[2]、Barro(1990)[3]、Etsuro Shioji(2001)[4]等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公共资本投资对民间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正向效应。而另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促进效应甚至存在负向效应。如Bairam(1993)[5]利用经合组织国家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存在挤出效应,不利于经济增长。Kormendi 和Meguire(1985)[6]利用47个国家1961-198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政府公共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公共投资中的不同成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不一致。如Easterly和Rebelo(1993)[7]通过对1970—1988年100个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交通和通信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Evan P.(1994) [8]对美国48个州面板数据分析却发现公共投资中的教育投资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郭庆旺、贾俊雪(2006)[9]则将政府公共投资分为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都可能具有正效应也可能具有负效应,其中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更为显著,而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较小,且在短期内不利于经济增长。刘国亮(2012)[10]对我国的公共投资进行细分,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共基础设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项目等的投资促进效应显著,一般社会服务项目的投资促进效应不明显。

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往往有清晰的边界限制,以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为主,产业投资领域则以私人投资为主。但我国的情况与之具有较大差异。除了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我国生产性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主体仍是政府主导下的各级地方投融资平台,而且随着近年各级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大量设立,规模化的投融资平台模式也成为经营性产业投资发展的趋势。这两类国有投资的资金不仅来源于公共投资财政预算支出,更依靠间接和直接融资等企业行为。因此,全面分析我国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不可简单照搬国外分析方法,需要超越传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投资范围,将政府主导下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和经营性国有产业投资及其相应的企业行为纳入到我们的分析框架下,分析这些领域中的国有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测度投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方法一般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时间序列分析等。在符合市场有效性和市场波动随机性两大假设前提下,选择VAR模型分析可更精确地反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贡献率和滞后性特征。借鉴郭庆旺(2006)、楚尔鸣(2008)[11]等学者的研究思路,结合扩展后的政府主导下的国有投资特征,本文选择在VAR(p)分析框架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不同类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

VAR(p) 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如下:

其中 是一个K维的内生向量,而 是一个d维外生变量,A1,… ,Ap 和B是待估计的系数矩阵。

根据上文对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我们的模型一共设置4个变量,其中,lnk1、lnk2、lnk3分别代表公益性国有投资、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和经营性产业投资的自然对数 ,lngdp代表国内总产值的自然对数。本文选取1981-2010年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所有数据均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10》整理得到;并且所有数据均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GDP价格指数折算成以1981年为不变价格的实际数据,以消除通胀因素的影响。

四、模型设定和验证

如果VAR(p)模型 的内生变量都含有单位根,那么可以用这些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建立一个平稳的VAR模型。然而,当这些内生变量存在协整关系时,采用差分的方法构造VAR模型虽然是平稳的,但不是最好的选择(赵娜、张晓峒,2008)[12]。因此,我们首先检验内生变量的平稳性和协整关系。

我们选择利用ADF单位根法检验4个变量序列的平稳性。如下表1所示检验结果表明,lnk1、lnk2、lnk3和lngdp 都是不平稳序列,而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即4个变量都为一阶单整变量。

本文涉及多变量协整关系检验,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其使用前提是变量为同阶单整。lngdp、lnk1、lnk2和lnk3都是一阶单整,满足Johansen检验的要求,滞后阶数为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减1。首先针对lngdp、lnk1、lnk2和lnk3建立VAR模型,并通过AIC/SC原则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当AIC/SC最小原则确定的阶数不一致时引入LR准则进行判定。根据表2所示结果,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3。

从检验结果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在5%的置信水平下,Dlnk1与Dlngdp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Dlngdp是Dlnk1的格兰杰原因。

2、在5%的置信水平下,Dlnk2与Dlngdp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Dlnk2是Dlngdp的格兰杰原因,Dlnk2也是Dlnk1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3、Dlnk3与Dlngdp之间并不存在哪怕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lnk3增长并不有助于解释或预测lngdp将来的增长。

经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后,将与其他内生变量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变量Dlnk3作为外生变量,代入重新修正VAR模型,根据AIC/SC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仍然为2,修订后的VAR(2)模型的SC值比初步设定的VAR模型有所减小,这也证明修定后的VAR模型更优化。修定后的VAR(2)模型如下:

其中 =(Dlngdp、Dlnk1、Dlnk2)′,外生变量Xt=Dlnk3, 为扰动项。将相关统计数据代入修定后的模型,实证检验结果符合VAR模型的稳定性要求。

基于以上模型的设定分析,我们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累积响应函数来具体探讨各相关变量之间的动态影响大小和时滞长短。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了其它变量在t期以及以前各期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一个内生变量在t时刻的单位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在t+i时刻带来的影响。以下是验算结果:

如图1所示,当给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Dlnk2)一个单位冲击以后,会对之后的经济增长(Dlngdp)产生明显的正向效应,冲击效应在第2年达到最大并持续到第3年,随后经济增长对冲击的响应逐渐减弱。Dlngdp对Dlnk2的累积响应始终为正,在第3年末达到最大,随后下降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从累计脉冲响应来看(见图2),Dlnk2对Dlngdp 的累积冲击效应始终为正,说明从长期来看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加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短期内能快速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正效应在第2年即达到最大,投资效果显现快、政策滞后时间较短,适合政府主导下的国有投融资平台对经济周期性波动进行干预。

如图3所示,给经济增长一个单位正向冲击以后,会对公益性国有投资增长产生正向促进效应并在第2年的上半年达到最大,然后逐渐下降并在第2年的下半年变为0,之后Dlngdp会对Dlnk1产生明显的负向效应并在第3年达到最大。从累积脉冲响应来看(见图4),Dlngdp短期对Dlnk1具有促进效应,但从长期来看,Dlngdp对Dlnk1会产生一定的负向效应,这意味着如果单纯以GDP为经济增长的衡量标志,经济增长短期内会促进公益性国有投资,但长期则会产生投资抑制效应。

从单位脉冲响应来看(见图5),在给Dlnk2一个单位冲击以后,会对Dlnk1产生一个明显的正效应,冲击效应在第二年达到最大,然后逐渐下降并在第3年变为0,之后冲击会对Dlnk1造成负效应并在第4年达到最大。从累积脉冲响应来看(见图6),Dlnk2对Dlnk1的累积影响在前3年一直为正,即生产性基础设施国有投资的增长会促进国有公益性投资的增长,但从第4年起累积效应将变为负值,意味着从长期来看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会抑制国有公益性投资的增长。

五、结论的经济含义分析

1、经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国有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在长期和短期均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效应。长期来看,主要原因是带有政府政策意图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能够通过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来吸引国内外投资、培育产业并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例如: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状况、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和运输成本高低对制造企业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而在短期,基础设施投资通过直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正如上文脉冲响应函数所示,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促进效应明显、时滞期短的特点使其适合政府用于干预短期经济波动,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从图7所示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Dlnk2)与经济增长(Dlngdp)变动关系可以看出,二者拟合程度较高,且Dlnk2通常先于Dlngdp变化,这与实证分析得到的Dlnk2的当期变化能够导致Dlngdp后期变化的结论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曲线拟合程度最差的部分正好处于经济周期性波动时,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出口受到抑制的情况下,为了扩大内需和刺激经济增长,我国政府通过大力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此外在2006-2007年经济偏热期间,政府又通过降低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来抑制总需求,因此两条曲线呈相反的趋势。

从现实效果来看,2008年我国政府制定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2.1万亿投向包括交通、电力、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等生产性基建领域,此外有1万亿投向地震灾区基础设施重建,加上地方政府提出的一系列配套投资方案,在出口额大幅减少、加工制造业增速减缓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在作为政府促进长期经济发展和干预短期经济波动的有效手段的同时,也孕育了巨大的风险。与私人投资一味追求投资回报不同,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带有较强的政策意图,投资领域和投资项目的决定受到行政约束;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直接的投资主体依照政府行政指令进行投融资,无法单纯将投资回报作为决策的依据。投资决策的行政化和监督的软约束,加上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期性和低收益性,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普遍存在着行政色彩浓厚、资产负债率高、潜在风险大等问题。

2、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国有经营性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国有经营性产业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不足而在竞争性行业对私人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国有资本应率先进入战略意义大但市场还未成熟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挥资本引领作用,并随着产业链成熟和社会资本的进入有序退出。但我国当前的国有经营性产业投资主要集中于能源、通信、装备制造和房地产等资金门槛或政策门槛较高的产业,并在这些产业中逐渐形成了垄断经营格局;国有资本过分介入竞争性盈利行业,对私人投资造成明显的挤出效应(楚尔鸣,2008;陈时兴,2012)[13],国有投资的趋利性和短期性特点突出,与民争富的模式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国有经营性产业投资的半行政半市场属性,导致其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受制于国有制度约束和政绩考核压力,地方投融资平台在行政干预下普遍存在投资冲动性和无序性,短期化行为较为突出,易于导致投资风险高、投入产出效率低(刘荣坤等,2011)[14]。

六、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对不同类国有投资经济增长效应的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作为我国国有投资的主要载体,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建立与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是实现政企分开、弥补地方财政不足的重要举措,在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和进行周期性经济波动干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来随着国有投资规模的急剧膨胀、平台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也急剧扩张,带来了负债高、风险大、投资进退无序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症结在于政府和平台企业之间的权责不清,平台企业属性模糊,以及政府在监管中的简单一刀切,不利于平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应建立有效的投融资平台分类管理制度,对投融资平台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明确不同类平台的投资领域,政府依照不同的原则和手段管理其投融资行为。对以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平台企业,应突出政府主导,在统筹规划下体现政策的前瞻性和引导性,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经营性产业投资为主的平台企业,政府应尽量减少行政干预,使其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背景下遵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投融资决策,在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性质决定了政府应在其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但主导作用并不应仅限于在行政决策上,更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类投融资平台的规范管理。首先,对当前大量负债高、风险大的中小投融资平台进行债务重组和整合撤销,促使平台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以增强防范债务风险能力。其次,平衡政府和投融资平台的权利和风险边界,将与政府信用支持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纳入到政府债务管理体制,通过立法手段控制地方政府负债规模来促使政府制定规模适度的基础设施投资(朱相平,2012)[15]。再次,应更多依靠市场化手段融资,减少因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带来的债务风险,探索企业债券、股权融资、PPP项目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减缓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第三,笔者认为,建立在项目区分基础上的投融资平台规模化将是省一级大型平台发展的方向。通过建立一种“1+N”的两层架构,将基础设施投资和经营性产业投资纳入到一个总平台中进行,其中“1”是一个总平台,负责整个平台内部的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审批,而“N”是总平台下若干专业投资子平台,分别投资于交通、水务和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制造、能源和金融等经营性产业领域。这种架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监管和决策层面,通过设立专业投资子平台,可以更清晰地划分基础设施投资和经营性产业投资,符合区分管理不同类型投资的趋势;二是在资金层面,统一平台架构下的经营性产业投资形成的国有资本增值部分,可以反哺带有公益特性的基础设施投资,成为继财政支出和土地收入后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又一重要资金来源,这对于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国有投融资模式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W.W.Rostow著,郭熙保,王松茂译.经济增长的阶段[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2]Aschauer,David Alan.“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March 1989, 23(2), 177-200.

[3]Barro,R,J.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98):103-125.

[4]Etsuro,Shioji. “Public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A Convergence Approach [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1,6(3):205--227.

[5]Bairam Erkin & Ward Bert. “The Externality Effect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Investment in OECD Countries” [J], Applied Economics, 1993(25):711-716.

[6]Kormendi,Roger C & Meguire,Philip G.“Macr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Growth Cross-Country Evidence”[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5(16):141-163.

[7]Easterly, Rebelo Sergio. “Fisca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3(32) 417-458.

[8]Evans P, Karras G . “Are Government Activities Productive?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U.S States”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4(1):1-111.

[9]郭庆旺,贾俊雪. 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J]. 经济研究,2006,07:29-40.

[10]刘国亮.政府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J],改革,2012(4):80-85.

[11]楚尔鸣,鲁旭.基于SVAR模型的政府投资挤出效应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08):41-47.

[12] 赵娜、张晓峒. 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3):86-94.

[13] 陈时兴. 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挤入与挤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1980-2010年的中国数据[J]. 中国软科学,2012(10):169-176.

[14] 刘荣坤.等. 政府投资项目治理风险评级方法研究[J].软科学,2011(2):29-35.

[15] 朱相平.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与政府的责任边界—基于风险控制的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2(7):11-16.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ects of State-owned Fix Investment

-----Considering the Regulatio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Financial Platform Companies

Wu Fan, Zhu Jia, Lu Yangchun

平台经济分析第4篇

关键词共享经济行政法挑战

一、共享经济概述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对共享经济做具体分析,其本质是对社会闲散的空置资源进行重新的利用,从而获得经济红利的一种方式。对共享经济的实现进行分析可知其主要的媒介是互联网,也就是说没有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实现会受阻。我国的共享经济在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为社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管理带来了困扰,所以正视共享经济十分的必要。

二、共享经济中的法律问题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消费理念,其也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所以随着共享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分工很可能会发生变化。共享经济的发展确实存在着较为积极的意义,但是其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共享经济对当前的市场准入、市场竞争秩序、侵权责任承担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均带来了挑战,所以如何应对挑战,发展共享经济,这才是共享经济法律问题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明确共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便有了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闲置资源提供方的主体地位

从共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来看,首先需要重视的便是闲置资源提供方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C2C模式下,提供闲置资源的是社会大众,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酒店、出租车公司等,社会大众作为闲置资源的提供方其缺乏相应的工商和税务登记,相关的营业资质也没有,所以从法律上来讲其不属于经营者,但是交易的行为在实践中又确实发生了,这种情况造成了交易行为中责任确定的不明确。比如在滴滴平台上偶尔从事客运服务的司机对乘客所遭受的损害是否要承担侵权责任,这不好下定论,因为这涉及的是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者,是劳动者还是独立合同者,而作为闲置资源的提供者,社会大众在具体的定位上存在着模糊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很好的处理此问题,在理论上有两种模式。一是将提供方作为独立的合同体。在这种模式下对交易双反产生约束的是合同义务,所以此时的资源提供方需要对消费者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平台是没有责任的。二是进供给方作为劳动者,从这个角度看,提供资源的供给方便成为了平台的工作员工,此时的平台具备的是企业属性,所以其必须要满足相关企业的基本资质要求,其他如劳动法方面的要求也要满足。总的来讲,不同的主体界定会有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但是在不同的方式下,经济行为与行政法能否具有一致性,这是需要讨论的问题,而当前的现状是,行政法对于共享经济的主体界定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法律的模糊性比较明显。

(二)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地位

就共享经济中法律问题的具体讨论来看,第二个需要重视的是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地位。简单来讲,共享经济虽然实现了社会闲置资源的配置,但是对其的运行模式做分析可知,互联网模式是其稳定运作的主要形式,观察其本质,共享经济依然是一种平台经济。对互联网的发展进行分析可知,平台是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明显差异,而共享经济是以平台作为供需匹配的中介,不同的是共享经济中的平台能够进行信息资料的筛选,从而实现对服务质量的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讲,平台对平台当中的用户有选择和决定权,而其选择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由代表了平台的形象。这样的现象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共享经济平台在法律上该如何定位,定位问题影响着劳动关系的确定、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税收的征收,所以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地位问题成为了共享经济发展中的突出法律问题。

(三)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保护

共享经济发展中其法律问题还体现在商业保护模式方面。从具体的分析来看,共享经济最为特殊的便是其商业模式,其通过共享的经济平台实现了闲置资源和需求方的连接,以此实现了社会闲置资源的低成本配置。从共享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其发展对于资源的优化利用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满足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需要,但是这种模式是否值得保护依然在讨论中。毕竟从目前的共享经济发展来看,部分行业的共享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比如共享单车,其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问题。基于这样的讨论,共享经济这种商业模式是否能够用法律做保护仍然是未知数。

(四)共享经济平台的安全保障义务

共享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还突出表现在共享经济平台的安全保障义务方面。从具体的分析来看,共享经济平台能够提供产品或者是服务,所以消费者能够通过共享经济的桥梁作用满足自身的消费需要或者是个性化体验。但是因为闲置资源的市场准入门槛比较低,所以共享经济平台上提供服务或者是产品的资源拥有者是良莠不齐的。基于此,作为供需匹配中介,共享竞经济台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最低的消费品质和服务保障,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避免法律上的相应风险,也为了增强互信关系。简单来讲,共享经济平台作为需求匹配的中介,其是否要为消费者的安全买单,这是目前法律需要研究的重点。

(五)共享经济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共享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还体现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平台汇集的交易各方信息,通过算法匹配供给客户需要,从而对市场上供给不匹配的现象做改善,者原本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和智能手机大量运用的环境下,大多数的共享经济平台都利用移动应用程序来实现目的。从经济共享的本质出发必然会带来信息保护方面的问题,所以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平台的法律义务等还需规范。

(六)共享经济的行政管理挑战

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共享经济的发展虽然创造了较大规模的就业和交易,但是其对于行政管理方面也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冲击,正是因为这种冲击,很多共享经济被定义为了“非法”运营。简单来讲就是现阶段的共享经济挑战了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给管理带来的较为明显的不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共享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创新,所以当前我国在共享经济监管方面没有很好的方法,这使得我国的监控管理出现了两难局面。

三、共享经济法律问题的对策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共享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共享经济比较“新”,社会对共享经济的研究不够深,法律对共享经济的约束不够规范,所以共享经济的“非法”局面才会出现。基于这样的现状,要解决共享经济的法律问题,采取两方面的措施即可:

(一)加快共享经济法律研究,为共享经济打造适应性的法律

简单来讲,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对传统形成冲击,共享经济就是这样,我国的行政法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的,所以其对于社会各方面的监管比较到位,但是共享经济作为新兴事物,行政法没有接触过和研究过,所以法律内容存在空白,这才会出现共享经济的“非法”,基于经济主体做共享经济的研究,明确共享经济主体的法律责任以及义务等等,这样,共享经济才会有更加明确的“法”来约束。

(二)加快我国法律体系的变革和完善

社会是进步发展的,新兴事物是层出不穷的,行政法的制定要以实践为基础同时还要有瞻前性,这样,当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法律才会不显得无措。基于目前的共享经济发展现状,总结共享经济具体案例的法律解决,抽取典型性个案解读,进行当前法律条文以及法规的补充和完善,这样,共享经济的发展和立法才会齐头并进。

平台经济分析第5篇

二、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贷后资金监控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商业银行项目贷款一般会要求与项目建设相关资金在贷款银行进行结算,做到体内循环、封闭管理,包括信贷资金支付关节过程中,需提供采购合同、发票,并委托贷款行进行资金支付;以及在项目营运时期,在贷款行开立专项资金回笼账户,委托贷款行对项目资金回流进行监控管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通过资金支付环节的控制,监控项目资金用途的合规性,避免资金挪用的现象,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项目资金回笼账户,及时了解项目经营状况,随时与项目初始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合理调整授信方案,有效保证项目回笼资金优先用于商业银行信贷偿还,从而避免回流资金挪用再循环过程中产生的还款现金流短缺。然而,目前大部分政府融资平台项目支付与结算并未在贷款银行进行,而是通过财政专用账户进行,因此,商业银行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取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及项目现金流回收情况等相关信息,对项目建设进度、经营状况、投融资进展等方面信息的了解存在一定困难,不利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及风险防控。

三、政府出台各项政策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与政府的调节职能有关。一方面体现为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扶持某个行业或某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在经济过热或产能过剩时期又会进行反向调节操作,因此,对于依靠政府补贴等财政支持的项目还需要考虑政府政策调节的持久性;另一方面,政府调节职能还体现为对突发事件的调节处理方面,例如,2011-2012年受京沪高铁动车事故影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速度放缓,对于磁悬浮列车等新技术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更加谨慎,导致项目进展相对缓慢,而这种对于突发事件的调节往往是不可预见和避免的。面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业务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不确定性,商业银行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因此要降低此类业务信贷风险,应从降低此类业务的不确定性入手,建议从提高政府信息披露透明度、合理制定政府融资平台信贷策略,以及完善商业银行对于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评估方法三方面入手:

首先,建议各级政府部门积极配合商业银行开展项目贷前评估及贷后资金监控工作,包括提供第三方项目评估依据,还款来源分析测算依据,并定期提供政府财政收支状况、投融资规模、项目实际资金用途监控信息、项目收支现金流监控信息等必要的信贷管理信息,以便于商业银行合理评估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风险状况、实施进展、还款来源,及时调整授信策略,降低政府融资平台信贷业务的不确定性,从而合理评估、防范政府融资平台信贷业务风险。

其次,建议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在制定政府融资平台项目指导意见过程中重视对“政府财力”的考察评估,而并非局限于“项目现金流状况”分析。目前监管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大多数侧重于对项目自身现金流的评估,并以此作为依据划分项目是否可以增贷的标准,对于地域因素的考虑并不明显。然而,政府作为融资平台项目的“最终还款者”,其自身偿债能力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建议监管部门统筹协调并协助了解各级政府部门收支及投融资规模,分析各级政府部门偿债能力,以此制定商业银行可介入该地区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总规模,从整体上指导控制政府融资平台信贷业务投向,并非局限于单个项目的准入或增贷标准,例如,可以根据地区财力状况、融资规模、GDP等指标制定综合评价偿债能力体系,对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适当增加信贷支持,放宽政府融资平台的支持范围,提高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规模上限;对于贵州、云南等整体经济欠发达地区,降低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规模总体限额,并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增贷标准,从考查项目自身现金流角度出发,审慎选择项目合作。最后,作为商业银行,应在取得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必要的披露信息以及结合监管部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专门针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业务的风险分析、评价、管理方法。

平台经济分析第6篇

【关键词】经济信息;共享

1.平台概述

经济监测预警是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基础。对经济形势、经济环境、经济要素、运行态势的准确把握,是经济运行调节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基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就是要提高经济监测预警的前瞻性、及时性、科学性,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宏观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

建设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是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决策能力的需要。项目建设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全省宏观经济监测预测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资源、方法、研究成果进行集中管理和展示。这将有助于发改委及有关厅局及时了解全省经济以及各区域层面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有助于省委省政府准确、全面、及时把握经济运行状态以及发生的新问题、新特点,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1.1 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

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横向联结省直相关部门、纵向联结省市县发展改革系统的业务平台,有效整合已有资源,汇聚各类经济运行数据,形成集经济运行调查、监测预警、预测分析、区域经济分析、重大领域和行业分析、政策模拟等功能为一体的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有效整合各有关部门经济运行数据资源,及时汇集共享经济运行数据,实现数据报送的制度化、网络化和常态化,为经济形势分析、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1.2 平台建设的主要需求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省在应对危机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外形势仍然复杂。总的来讲,我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力和宏观调控的难度都在加大。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加强全省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宏观经济数据库,及时、快捷、如实地掌握第一手经济运行信息,对于省委、省政府科学判断全省经济形势,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更好发挥省发改委的牵头作用。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三是有利于企业表达需求和了解宏观经济形势。

1.3 数据量估算

根据本项目“三库五大系统”的建设内容进行经验估算,系统数据基础总量约200GB,每年更新数据量约25GB,月更新量约2-3GB,上下浮动范围10-15%。

2.项目实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2.1 社会效益

建立一套能够快速、准确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具有分析预测及政策模拟等功能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有助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宏观经济信息,提高经济监测预警的前瞻性、及时性、科学性,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宏观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和依据,更好地转变和发挥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公共职能,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发挥更为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省委、省政府应对各项挑战,促进全省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的实现,社会效益巨大。

2.2 经济效益

建立江西省宏观经济预测监测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大大加快信息交流速度和信息传递速度,使各地区、各部门能够随时随地地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动态情况及问题建议迅速反映到决策中枢,并通过利用计算机先进技术和手段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和分析,通过宏观经济预测监测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使决策者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真实情况,极大地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水平,降低决策成本,减少失误。

3.影响平台信息共享的主要因素

3.1 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我省统计、金融、财政、税务、工商、海关等不同系统机构已形成本系统的经济信息系统。由于没有统一协调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及项目建设仍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造成政府资金投入分散,信息资源及配套设备相互重叠。特别是近年以来,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借助政府信息化浪潮,以拥有经济信息的规模和数量体现实力,争资金争项目更加明显,无法协调,在客观上给信息资源共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3.2 信息来源问题

由于经济信息资源相关各级各部门目前自身的信息来源、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更新周期方面存在不少差异,市场化运作的经济信息提供商的数据来源则更加复杂,建立经济信息省级监测预警和数据共享平台不可避免会遭遇信息来源不统一甚至互相矛盾冲突的情况。此外,为保障数据提供商利益,所有的商业数据都涉及到版权问题,因而难以实现跨系统跨行业跨领域的经济信息资源共享。

3.3 数据库规范化问题

根据目前现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经济信息资源大多源于各职能部门自行开发建设的系统,这部分数据具有我省特色,价值很高。此外,我国也有专业数据提供商提供有关经济信息数据库。然而由于各类数据库都是不同时期,根据本部门业务需要而建设,并没有完全采用统一的规范性语言和标准,造成了经济信息整合共享平台转化的困难。

4.平台建设措施与对策

4.1 建立管理协调机制和机构

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经济信息资源主管部门,要联合各成员单位,制定平台建设规划和计划以及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布局设计;协调相关部门加入平台信息资源共享;组织有关经济信息服务机构具体操作和实施;理顺和健全经济信息管理体制,建立分工明确合作高效的经济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按照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学科管理办法,对各实施单位承担的任务进行监督和管理。

4.2 加快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的建设

由于全省经济信息共享平台的成员单位隶属关系不同,其数据格式均不相同。特别是自建特色数据库,都是根据本系统需要而建,缺乏规范统一的制作标准,为数据库在平台上整合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建议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在对历史已形成的数据库尽可能改进和完善,使其尽可能一致统一的基础上,采用ISO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我国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协议,研究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统一、规范、科学的信息资源标准体系,实现经济信息资源的统一加工、检索、存储服务。

4.3 建立和完善共享服务机制

科学的共建共享机制是推动平台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各成员单位共建的基础支撑就是建立和完善共享服务利益机制。在管理协调成员单位利益分配中坚持的原则是:谁服务谁受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各成员单位的信息资源利用率,保障成员单位的利益,不论信息资源在何单位,谁向用户提供直接服务,所获得的服务收益和补贴向谁倾斜。其次,统一服务质量控制标准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制定统一服务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各成员单位严格执行。只有建立和完善共享服务利益机制,才能调动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愿意把自己的信息资源放在平台上整合共享,推进全省经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5.项目总体建设方案探索

考虑到项目相关各单位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不一,部分单位运行维护力量薄弱的现状,项目可采取“省级集中、联合协同、统一软件、分级使用”的建设模式,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所有系统软硬件全部部署在省信息中心应用机房,以节约建设投资,提高管理效率。

6.项目风险和风险管理

6.1 风险识别和分析

一是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业务建模和大部分需求分析、少部分设计,可能的风险事件包括:资金保障不到位,组织管理力度较弱,项目目标不清晰,项目范围不明确,项目使用单位相关人员参与不够或者沟通太少,需求沟通不充分,工程项目管理事权的梳理和分析缺乏支持。二是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详细设计以及为了验证设计而进行的少部分实施工作,可能的风险事件包括:需求变化,业务整合风险,对工作量估计比较乐观从而导致进度风险等。三是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大部分实际施工和测试工作,可能的风险事件包括:人员能力的风险,项目范围改变的风险,项目进度改变风险,人员变动的风险,项目组内部沟通协调风险等。四是收尾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部署和调试。可能的风险事件包括:质量不满足要求,部署问题较多。对于一些信息化水平比较弱的单位,项目实施难以推进,实施后期,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在线用户增多,系统反应速度下降,用户满意度低等。

项目中宏观经济指标数据的采集报送是否及时、准确和全面是本项目建成后能否发挥效益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宏观经济分析、监测结果,对政府宏观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数据资源保障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为领导宏观决策和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发挥积极作用。

6.2 风险对策和管理

项目中的风险不能全部消除,只能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规避,或者缓解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识别各种风险,并分析各种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消除这些原因来规避一些特定风险的发生。本项目的风险集中在组织管理、需求明确以及资金保障方面,因此相对应的,需要加强组织管理,明确项目组构成并细分职责;由经验丰富的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交流,在业务建模阶段让用户积极参与,从而了解并确定真正的需求;目标系统的模型或DEMO要反复演示和获取反馈,直至用户和设计人员都达成共识为止,要有认可的验收方案和验收标准,做好变更控制和配置管理。此外,还需要加强资金保障,本项目架构大,建设阶段多,必须保证资金到位以推动工程按计划实施。

针对需要采取应对措施的风险事件,开发风险管理表,表中列明各种风险的应对措施,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就实施应对措施。过程可以参照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特别是在数据报送方面加大协调力度,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2)落实经费保障,在项目建设、运维等方面给予各相关方经费上的支持;

(3)进行调研,确定流动原因,在项目开始前,把缓解这些流动原因的工作列入风险管理计划。

(4)项目开始时,做好计划一旦人员离开时便可执行,以确保人员离开后项目仍能继续进行。

(5)制定文档标准,并建立一种机制,保证文档及时产生,对所有工作进行细微详审,使更多人能够按计划进度完成自己的工作。

平台经济分析第7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电子商务区域发展规划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目标实现。一般应首先对区域经济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的辐射区域以及区域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运用现状分析、实证分析和需求分析的方法,确定区域电子商务规划的目标。然后将区域电子商务规划目标的定性描述与区域电子商务量的定量预测相结合。一般来讲对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研究基本上都采用这个方法,但具体操作各有所异。下面将本人在《河北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中一些具体研究方法战略做阐述,以求抛砖引玉。

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分析是制定区域电子商务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区域电子商务的产业环境进行定性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区域电子商务发燕尾服的内部环境,即区域电子商务的体系环境,它包括交通运输环境、商业环境、仓储环境、电子商务企业环境等;另一方面是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即区域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它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等。以SWOT分析为工具,对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定性分析。能过调查区域的产业分布和未来的投资项目,定量分析社会对电子商务服务的需求量。这种需求量一而再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实物量方面,可以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对电子商务中的交易量进行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弹性分析和定量预测;二是在价值量方面,可以从社会电子商务成本占GDP的比重和电子商务在第三产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对区域电子商务产业的科学定位提供决策依据。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是要解决各种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以及各类信息通道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区域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包括4层体系结构:电子商务公共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系统、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标准化系统。其中,电子商务公共信息系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其他三个系统提供信息支持。区域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涉及企业间电子商务、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牵涉到多个电子商务枢纽、环节、企业、政府部门。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信息的流动是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必须实现大跨度的信息实时传输、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分布处理等功能。在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规划中,必须处理好新信息平台和原有各种信息系统间的交互,统一标准和规范,对已有的功能单一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应充分考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与其他相关行业的接口,保证平台的成长性和增容性,例如将政府办公的部分系统融入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为客户直接提供网上电子政务服务,减少传统业务流程中政府审核过程造成的信息延迟和滞后的影响;尽量使用模块化设计,使平台各分割部分有相对独立性和较强的移植能力,使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要求选择、搭配、扩充各模块并深度开发。

现代电子商务业的发展涉及计划、经贸、财政、规划、工商、税务、城建、交通、铁道、航空、海关、公安和城管等十几个部门。由于经济体制原因,电子商务业的管理处于多元的管理状态,行政管理体制把横向的经济联系纵向切断。随着区域电子商务一体化的发展,电子商务管理一体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平台经济分析第8篇

摘要:通过比较变压器经济运行新、旧判据,通过理论解析和实例分析,总结出正确的判据临界值,有利于提高供电经济效益。

关键词:经济运行;判据;效益

背景

长期以来,发、供、用电单位在变压器经济运行领域中存在着较多的误区。其中主要误区有:误认为小容量变压器接近满载后则大容量变压器运行;误认为一台变压器接近满载后则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误认为变压器效率最高点时的负载率为75%左右;误认为两台相同容量变压器一台运行

一台备用时,可随机选择运行方式。根据最新变压器经济运行理论进行分析和计算,上述结论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经济运行,会造成浪费,变压器节电还有着巨大的潜力有待我们去开发。

一、现状调查

濮阳供电公司所属范县站、清丰站、八公桥站、尧舜站各有两台变压器,考虑经济运行。多年来的经济运行方案是当站内负荷超过75%SN时,接近满载后,另一台变压器加入运行。比如范县站、清丰站变压器额定容量相同,变压器参数各异,但都是站内负荷超过75%SN时,另一台变压器加入运行。

二、原因分析

随着技术的进步,变压器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变压器技术参数发生了变化,变压器的铁损P0与铜损PK都在降低。但早些时候P0与PK降低速度很慢,变压器容量相同时参数也都相同,变压器经济负载系数 JP= 大都在0.69—0.76之间。进入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变压器由热轧变成冷轧,近年来又出现非晶态的铁芯,因此变压器铁损降低速度非常快,降低率达到95%左右,同时铜损降低了65%左右。因此对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的选取,也发生了跃变,也就是说从前对变压器经济运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不适用于现代变压器经济运行。这是产生该误区之因。

主要原因在于:每台变压器经济运行定量判据,应该根据变压器自身的技术参数计算结果最终确定,而不应该做出一刀切的统一规定。

三、对策及实施

我们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请教在专业上颇有建树的领导和大学教授,平时注意观察、记录相关数据。对于尧舜站两绕组的变压器,在参数上仅仅涉及P0与PK,在技术上容易处理。对于三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分析涉及到二次侧绕组负载分配系数C2和三次侧绕组的负载分配系数C3=1? C2,由于变压器的二次侧负载和三次侧负载可任意分配,给数据处理增加了很大难度。我们取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带入数学模型。

为便于处理式子,我们令各站的1#主变为变压器A,2#主变为变压器B。

ⅰ、对于尧舜站双绕组变压器,P0A与>P0B,PKA>PKB,负荷较小时,2#主变技术特性优于1#主变,优先选择2#主变运行。

变压器B单独运行与变压器A、B并列运行间的有功临界负载功率

=2SN =0.715SN=28.6MW

当尧舜站P

当尧舜站P≥28.6MW以上时,尧1#、2#主变并列运行。

同理当中原站P

当中原站P≥25.3MW,原1#、2#主变并列运行。

ⅱ、对于三绕组变压器。以范县站为例

PK1A= =85.75 PK2A= =70.16

PK3A= =69.82 同理PK1B=78.85 ,PK2B=46.75 ,PK3B=54.85

根据6月份典型负荷日统计:1日负载分配系数C2=0.561,C3=0.439;

15日负载分配系数C2=0.636,C3=0.364;取两者平均值C2=0.599,C3=0.401

范1#主变有功经济负载系数 JPA= =0.454

范2#主变有功经济负载系数 JPB=0.683,两者平均值为 0.569

1日平均负荷12.48MW =0.396SN,15日平均负荷15.80MW =0.502SN。

1#主变单独运行与1#主变、2#主变并列运行间的有功临界负载功率

=2SN =0.860SN

2#主变单独运行与1#主变、2#主变并列运行间的有功临界负载功率

=2SN =0.726SN

当站内负荷 P≤0.569SN=18MW以下时,单台运行1#主变优先;

当站内负荷 0.569SN(18MW)

考虑到操作、实时运行方式等综合因素,当站内负荷P≥23MW,若2#主变单台运行,立即投入1#主变;若1#主变单台运行,当P≥27MW时,立即投入2#主变。

八公桥站P

清丰站 JPA=0.449, JPB=0.456,站内经常在负荷0.55SN左右,单台运行2#主变优先;

当P≥19.1MW时,两台主变并列运行。

四、新旧判据效果比较

在中原站负荷为29MW时,依据旧的判据,29MW

原2#运行功率损耗:PB=POB+( )2PKB=102.381KW

原1#、2#并列运行功率损耗:PAB=POA+ POB +( )2(PKA+PKB)=93.119KW

P= PB - PAB =9.262KW,每月差额电量为6669KWh。改进后的经济运行方案与原来的经济方案相比,根据今年8月份负荷情况,当月可以减少损耗电量30,000KWh,如果按照0.50元/ KWh,月创效折合人民币1.5万元。

五、结束语

变压器经济运行意义重大,降能节耗还有着巨大的潜力有待我们去开发。将长期处于轻载运行状态的变压器停运转备用,如昆吾站两台主变采取轮停供电、八公桥#2主变负荷低时投运转备用。通过主变增容改造或扩建,增加重负荷变电站(如岳村、濮阳站)变压器容量,降低主变负载率,使主变在经济负荷区运行,降低主变损耗。对于老旧变压器(如南楼站1#主变2万MVA主变,八公桥2#主变2万MVA主变)进行增容改造或直接更换,采用新型、高效变压器,不仅降低损耗还能节约无功投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