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8 09:19:59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能力;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15-01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2亿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全国人口净增长约10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就将突破3.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社会负担加重;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高职护理院校作为我国医护类教育事业的一份子,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的任务,因此为了积极营造健康老龄化的条件和环境,我们高职院校要扩大护理教育规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加快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的状况,适应老年护理市场的需求。

一、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养

老年护理强调如何维持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促进老年人自我护理的能力,同时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最直接的援助和支持。因此我们还需要培养以老年专科护理技能为首的12项专业能力:老年专科护理技能,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获取新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老年人健康评估能力,自我防护能力,针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及电话咨询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建立健康档案的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调研与科研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仁爱之心,热爱护理事业,遵守法律法规,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要,能按照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老年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二、老年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在护理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和专业培养目标,在引进国际护理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职生源特点,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我院校构建与国际护理理念接轨、体现护理特色的“三线并进、三能合一”的课程体系。

1、“三线”的平台为职业道德、人文知识和护理礼仪与人际沟能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公共基础课程;2、纵向并进的“三线”:(1)职业知识线:按学生认知规律与后续发展,设置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或专业特色、专业拓展等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成人护理一、成人护理二、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2)职业能力线:遵循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技能训练由单项到综合、从校内仿真实训到医院实习,形成“通用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和综合护理能力”逐渐递进,最终达成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三能合一”。(3)职业素质线:通过课内加强护理人文课程比重、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医院文化熏陶、职业认知、5.12护士节系列活动、社区服务、社团活动、自愿者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将护理人文精神、职业素质的养成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评价与实施

基于院校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护理人才为目标,确立了“重人文素质、厚专业知识、强职业能力、精技能应用”的人才培养观,构建了“德能并进”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创新了“院校融通、做学教一体、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护理系2013年开始招收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学生,本专业的学生在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三线三能”课程体系基础上,以对接临床老年护理工作程序为导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实施“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明确了老年护理专业能力要求,达到了“通用护理能力、老年护理能力和综合护理能力”的逐渐递进,最终使学生达成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和老年护理能力,实现“三能合一”。

四、前景展望

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护理模式,结合中华民族养老特点,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朝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居家养老,但要有大量高素质的专业家政服务员进入家庭,协助完成家庭养老;二是社区养老,完成本社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护理工作;三是机构养老,比如主要提供生活、医疗、健身、心理等方面服务的养老院、老年公寓和敬老院等机构。三种养老模式的发展和完善都需要大量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加强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有较广阔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赡养老人由居家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亦在日益加重。 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如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院、颐养院等将是我国未来很庞大的社会工程体系,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也将是一支很庞大的社会岗位群体。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 婧.关于老年护理专业能力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96-102.

[2] 李佳敏.高职《老年护理》床边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2.19:295.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第2篇

【关键词】 护生; 带教管理; 职业道德; 法律法规

笔者所在医院是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的教学医院,每年有大批实习护生到本院临床实习,而实习是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护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对护生在临床学习中得到有效地管理,使他们成为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理论扎实的新时代护理人员,是摆在医院管理和临床带教老师所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将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7月~2009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习的183名毕业实习期的带教管理及方法作出总结。

1 职业道德教育

1.1 加强带教老师的法制教育、业务学习、培训,提高带教老师的职业素质。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在带教过程中起着为人师表的作用,带教老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生技能的掌握[1]。由于临床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紧张,临床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护生[2]。带教老师选择工作满5年以上,有护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护士,经护理部审批并确定为实习带教老师,要求带教老师熟悉科内统一的带教计划,做到随做随讲、多提问。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带教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护生实习效果及今后的发展,是完成技能目标的原动力[3]。带教老师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细心、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合格的老师应具有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改能力,带教老师应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操作,熟练各种抢救器具的使用,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医学模式,把最新最前沿的医疗信息向学生传达。

1.2 加强护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 组织护理安全教育周,在护生实习前,专门安排一周的时间对其进行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和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要求护理人员执法、懂法、守法、用法制观念规范自己的医疗、护理行为[4]。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等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并组织相关知识考核。并通过护理部定期开展法律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案例讨论、收集媒体报道的某些诉诸法律的医疗纠纷处理经过对学生进行介绍,以帮助护生更好的认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学习差错事故的评定标准、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以强化呼声的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护生实习期,根据不同的科室,要求护生熟悉各科室的工作程序及交接班内容,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操作、各项专科技术及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2 加强护生的心理诱导,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

护士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今后护理事业的前途和发展,做为教学医院,有责任和义务寻求与护生综合素质能力相应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实习护生临床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使护生能更快的适应临床工作。

2.1 营造和谐的实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带教关系 护生初到科室,带教老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朋友,生活上多关心体贴、学习上多帮助、人际交往上多指导,使学生消除恐惧和陌生感,很快融入新环境进入新角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情感融洽、彼此真诚相待就会在带教过程中起到强烈的激励和促进,使带教老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2 采取心理诱导,加强护生自身修养 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对护生的积极心理诱导[5]。带教老师在把握护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一方面应因势诱导充分利用护生心理特点的基础,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积极心理因素;中加强护生的自身修养是培养护生合作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采取恰当的心理诱导。使他们处于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积极心理状态,避免或消除消极的心理因素,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实践中。在临床中,从一点一滴入手,培养护生养成勤勉敬业、遵纪守法的良好素质和行为习惯,培养乐于采纳别人的正确建议和纠正自己错误观点的能力,学会服从集体,以大局为重,会协调、善商量的宽容能力,为以后的实习及工作奠定基础。

2.3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是培养护生合作能力的基础 带教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无论是风度仪表、思想感情和处世态度都在影响着护生。带教老师要通过自己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医德、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术、恰当的言谈举止给护生树立一个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使学生在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中,从实习的一点一滴处受到启发,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带教能力在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中逐渐形成。

3 体会

笔者在近年来护生实习过程中,加强护生带教管理,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使护生通过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正确的运用与护理实践,从而巩固和充实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护理专业的各种技能,为护生毕业后独立从事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和技能基础,也将促进我国护士素质的提高和护理技术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赵美琴.加强带教老师的素质培养,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吉林医学,2004,25(1):45-46.

[2] 顾容,濮会平.护生文件书写水平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36-37.

[3] 方桂珍.护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54-555.

[4] 江敏,高丹.护士长素质的新思考.现代护理,2005,6(6):476.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第3篇

1 岗前培训

1.1着装礼仪培训 良好的仪容仪表是精神面貌的体现,以高度的热情及面貌融入岗位。

1.2实习医院的概况、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学习的方式和特点等介绍,使学生对实习的医院先有一个感性认识,消除他们对医院和护士工作的陌生感。并且建议临床护士长、带教组长尽量能参加护生的岗前培训。

1.3并根据科室特点对科室相关疾病护理常规和科室特殊用药的注意事项对护生进行培训,要求护生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能将理论联系实践。

1.4培养慎独修养,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1.5学习护理前辈的先进事迹,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修养及价值观。

2 操作培训

2.1加强基础操作培训,不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临床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而且还要尽可能的结合现代临床护理。

2.2把最新的护理技术充实到护理技能的培训中,以便使护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实习。

3 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是护生走入临床的领路人。

3.1教师规范操作训练技能是教学基础,包括教学理念、动作规范等。一个好的带教老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因此教师必须统一认识并规范动作。

3.2培养一定数量的在校兼职老师。兼职老师将临床的适用性带到理论中,使授课更加通俗易懂,一些实例更生动,同时可弥补教材的滞后性。

3.3学校的专职教师定期可与临床兼职教师进行互动,理论与实际结合,完成互补。这样打造高水平的带教老师,要使护理教育不落后于护理临床,护理专业教师必须首先更新知识,改变观念,掌握新技术与新医疗技术的使用方法.通过不定期进行临床进修,使教师在护理理念和操作上保持与临床护理的一致,也能使新知识、新技术在教学中及时应用。

4 重视临床抽查

4.1护士长对带教老师进行量化考核 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实习同学的满意度调查等。

4.2对护生进行抽查。

4.3护生出科前对自己的实习进行总结。

4.4护理基础操作与专科操作出科考试,基础操作各科不重复。

4.5护生主管2~3例患者,作整体护理表格书写。

4.6护理查房变被教学为主动教学。

5 小结

现在的中专护生中,独生之女偏多,且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思想素质教育,建立高度的责任感及慎独精神,其次应加强对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在临床带教中,应让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尽快适应护士角色,同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她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是带教老师的努力方向,是使实习生顺利走向临床一线,成为一名高素质护理人员的关键。同时可计划性为医院选择储备优秀的护理队伍。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第4篇

【关键词】临床护生;带教;体会

1熟悉环境,规范言行

每批护生轮转到科,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的环境及本病区的工作特点,如科室的布局、病床位及摆放、病室的有关制度及流程、物品、药品的放置与存放处等,遵守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工作纪律、着装仪表规范、每班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本科室的病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专科的技能操作及护理常规等,熟悉科内的老师的要求,要求说话温和、关心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务,具备责任心、真心、真诚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2强化科室培训

护理工作操作性较强,入科后带教老师在讲解中先进行演示,将各项操作的手法、要领、难点、及易出差错点等讲解清楚,护生此前已有一定基础,故在讲解中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多向护生提出问题,让其解答,使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机会起来[1],并在设置问题时立足于实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每一项操作,使护生更加加深理解并留有深刻印象。并在50项操作中抽出适合本科操作的10项操作进行强化培训和加强训练,使其尽快熟悉本科的操作常规和工作流程,尽快适应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

3强化护生的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每一个护生在校时最先接触的基础课程。而满足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是整体护理特别是现在的“优护”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如何让护生克服各种杂念,主动帮助病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带教老师处处以身做则,起表率,将自己的思想导向、职业道德情操等表现出来,对病人的晨晚间护理,如整理床单位的整洁、协助病人擦身、翻身、叩背等。老师的行为让护生目睹并让其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主动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并从病人及家属的感谢和认可中获得满足感,更加积极主动关爱病人,满足病人的生理和生活的需求。其中带教老师要耐心指导,使护生认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

4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

带教老师与护生的关系要融洽,带教老师要诚心、耐心、关心护生,与学生成为朋友式的关系,让她们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鼓励护生大胆主动与病人沟通,从平时家常生活中开始与患者互动沟通,护生一般缺乏工作经验,缺乏专业知识与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能力,难免不够自信而产生紧张和胆怯。带教老师要介绍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演示,有意识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2],如老年患者、青年患者、文化水平不一的患者的沟通技巧等,鼓励护生多讲解,如入院宣教、该病的健康教育、各项的操作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并贯穿在平时的每一项工作中,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带教老师再点评指导。要求出科前能独立完成本科常见疾病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

5培养护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或精神中细微的变化恰恰是某些疾病发展的先兆,在临床实习期间,教会护生对各种疾病的观察能力,如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要点,护理要点,病情变化的观察,试验室及其他检查的异常报告中深入了解,并根据这些症状、体征、依据等分析判断,在整个病例护理的过程中,引导护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带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基础知识,学会把每一病种的疾病概念、病因、并发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用药注意事项等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也即涵盖了护理学、药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带教老师还可根据不同的病例对护生进行适时、有针对性的提问,促使护生主动巡视病人,与病人沟通,主动看书,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带教老师常布置观察的内容,如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反应、思想动态、饮食状况、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提出案例对照书本所存的区别联系起来思考,指导护生如何观察和分析个案。护生必须收集患者的所有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并及时给予评价。这也是实践、分析、自学能力的综合培养[3].

6培养护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法律意识

引导护生干一行爱一行,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平时尽可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带教教师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同护生一起分析各种护理缺点、纠纷、差错等发生的原因,使护生深刻体会到“三查七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且“三查七对”贯穿临床护理的每一项工作中。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由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临床带教中进行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教育已经必不可少[5]。带教老师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权利,如知情权、隐私权等,使学生及早树立法律观念,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三查七对,正确及时执行医嘱以及正确及时书写护理文书等,在护理实践中有意识地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等。

7加强护理教学查房

护理查房的形式可多样化,可在病人床边或模拟,先参加观摩科内老师的护理查房形式,再由护生自己主查房1-2次,但要求背诵式,如介绍病例的一般资料、评估资料、护理问题、现存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基本要求背出来,带教老师就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再提出问题,如该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观察重点、并发症等,科由同科室的护生体出问题及勇跃发言。让护生从护理查房中获得对病人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锻炼她们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并把在校学的理论知识重温巩固起来。

8重视护生出科前的各项考核

护生出科前必须考核2-3项的护理操作,如密闭式静脉输液、皮内注射或生命体征的监测等并要求考核过关,一份书面报告的个案查房的及心得体会。出科考核是督促护生巩固临床实习的方法之一,让护生有一定的压力,并主动学习。

9小结

笔者从事15年的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以带教学生为中心,不断探讨带教的方法,使之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阳,袁方,温总莲.采用六步问答法加强实习护生的能力培养.南方护理学报,2000,7(6):51

[2]赵丽君,于秀凤.护生健康教育意识与沟通能力的培养,黑龙江医学,2007年31卷第06期

[3]李淑玲.浅谈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外健康文摘,2007年第10期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第5篇

【关键词】临床实习学生;存在问题;护理教师带教体会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平台,是实现理论知识向技术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

1 临床实习护生存在问题

1.1 技术操作能力较差

1.1.1 由于护生在校学习的基础文化知识薄弱,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所以他们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将在校所学的知识完全的应用于临床、其次对临床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掌握的也不全面,所以当新的高科技医学设施在临床广泛应用时、新增专科护理技术时、新项目开展时而使实习护士们望而生畏,不敢踊跃的进行学习和操作。

1.1.2 实习护士方面:在当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导致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信任度却逐渐减少,使他们产生了紧张恐惧的心理,从而降低了许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1.1.3 心理素质较薄弱:主要由于中专护生的年龄都普遍偏小,基础知识的起点比较低,许多在家里都是父母掌中的宝贝,然当他们刚刚步入社会,接触到新的环境,和面对着来自不同文化层家庭、经济、地位的患者,而表现的不知所措、不能大胆的去与病人交流沟通,而失去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处理事情也不够老练,不懂得如何走进患者的内心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尤其在抢救患者时,表现的慌乱无张,不够沉着冷静。

1.1.4 对护士职业不了解、不热爱:据了解有很多护生在入读护校时对护士这个职业了解的不是很多,而且有些不是自愿的,可能是因某些原因勉强入校就读,虽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学习,专业知识水平较之前有所提高,但是,护生的专业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

1.1.5 熟悉医院坏境和各科室的相关规定:当新的护生来到医院时,首先应当熟悉医院各科室的环境,了解其相关规定,如各科室的布局、病床及器械药品的摆放、有关制度及流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真规范仪容仪表,掌握自己岗位的工作标准,和带教老师良好的沟通,在临床对待患者要面带微笑、态度温和、真诚友好,要秉着高度责任心的理念来为患者服务。

1.2 带教老师方面

1.2.1 带教时间与精力不足:由于医务人员短缺,工作繁重,实习护生又较多,双重压力难免造成某些带教老师有时忽视临床教学工作。对学生不能及时的纠正指导,抱着使用、跑腿观念,传授知识经验少,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1.2.2 自身学历及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现在大部分在医院带教的老师都是大专学历,综合类知识提高的缓慢,自身素质也相对较低,部分在职护理人员思想不稳定,都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带教护生后的体会

2.1 认真强化岗前培: 护生刚进临床时,求知欲很强,但基础常用技术掌握的不够熟练,因此开展岗前培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良好素质,是护生完成角色转换、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

2.2 加强临床带教工作:代教老师与实习护生多多交流沟通,遇到问题及时指出,认真讲解,是他们能够熟练的掌握各项操作的基本手法、要领、难点,成为护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其与患者大胆的交流沟通,从而增加护生的临床操作机会,培养实习生实际工作能力

2.2.1 入科前教育:要正确理解护理职业的神圣,不要因从事简单而重复的体力劳动而感到地位低下,从而看不起护士工作产生消极心态。 护生进入科室后,要认真负责的看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将三查七对贯穿到临床每一项护理操作中,由带教老师向其介绍科室的专业,环境、急救器械、药品及物品的位置及相关要求,使他们能够良好熟悉院内环境,消除陌生感,尽快的加入到医疗团队中去,做好医生的帮手,争分夺秒的抢救病人的生命。

2.2.2 一对一的带教方式:护生进入临床后会有一名代教老师,向护生传授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临床操作中及时为其讲解难点,重点,使护生能随时的消化和吸收,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多问、多看、多学、多练、多向老师请教,从而使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有所提高,他们有目的的将护生需学的知识有效的总结提炼传授给学生;并能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关心爱护学生,引导护生干一行爱一行,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来完成在临床护理中的每一项操作。

2.2.3 多途径培养自信心:护生应对临床工作有着高度的热情和自信,不要因患者的一句批评而失去原有的信心,应该勇敢大胆的放手临床中去,认真仔细的做好每一项操作,尊重每一位患者 和代教老师,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虚心学习,于老师多多沟通,虚心学习。对病人要真实尊重,对同学要诚信合作,对自己要乐观自信。

2.2.4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怕脏、怕累、怕苦、缺乏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等现象,对此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应先让他们在护理患者的时候,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活动及需求,体会患者的痛苦,培养对患者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所以带教老师能否以身作则极为重要,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对患者的热情和关心,忘我的工作作风,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都给实习护生极大的感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从事护理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2.2.5 强化业务学习:开展护理查房 每周安排一次业务学习,要求每位带教老师都要给实习护生讲小课,内容主要以介绍专科医疗新进展及专项护理技术为主,每月安排一次护理查房,查房时,选定一例病情较重、临床症状较复杂的患者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使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第6篇

[关键词] 护生; 生活护理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05-01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值日益增高。目前临床护理中所存在的护理从属于医疗、被动执行医嘱、机械完成治疗性护理、淡漠基础护理等观念,已违背了现代医学护理学整体护理的理念,严重阻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卫生部门在认真审视和思考医疗护理工作真正内涵的基础上,2010年初适时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主题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明确医院要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扎实做好对病人的基础护理,改善服务,努力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1]。基础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工作的根基和源泉,直接反映护理专业价值,重新关注和重视基础护理成为护理行业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着力点。

现代护理理念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康复环境是护理工作最基本要求,最能体现护理的人文关怀精神。根据美国心理学家Maslow的需要层次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感、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首先需要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而基础护理正是从病人的最低层需要出发,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命质量、疾病救治和康复以及病人和家属对医院满意度。

目前各大医院基础护理是较薄弱环节,尤其基础生活护理的质量严重滑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来自于管理层、社会、医院、护士、病人及家属等。根据知-信-行模式分析,一种行为的形成或改变关键是在知、信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念和态度,也就是说,人们普遍对生活护理的偏见和淡漠是导致今天局面的最主要根源。而改变观念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要靠全社会长期共同努力。对于生活护理直接执行者护士来说,生活护理意识至关重要,而这种意识的培育最好是在刚接触护理专业时,即在护理教育的早期阶段,学校在传授护理技能的同时,注重加强生活护理意识和护理专业素质的养成。这是基础生活护理在临床得以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如何在学校期间加强和有效培养护生基础生活护理意识值得广大护理教育者深思。作为一名护理教师,我简单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教师应从我做起,自身必须改变和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学中如果只重视专科护理理论和治疗性护理操作,而轻视生活护理,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对生活护理的认知和态度。目前基础护理课程中,生活护理相关内容讲述很少,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缺乏对其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因此适时增加此部分的课时,将其内容纳入学生操作考核中,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洗头、剪指甲、梳头洗脸等生活护理练习,不仅可提高动手能力,还可加深了同学之间彼此关心、友爱的情感。某位同学的服务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无形中可体会到护理价值感。而对于教内、外、妇、儿等临床护理课程的老师,在讲授专科疾病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穿插生活护理,强调生活护理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在临床集中见习时,也应将生活护理纳入见习内容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临床带教老师如何为病人进行生活护理。

其次,如今90后的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过分溺爱中长大,比较自私、怕吃苦,缺少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她们可能会从心理上排斥生活护理,认为这与心目中白衣天使形象相差甚远,甚至厌学。因此学校必须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听有关优质护理的真人讲座;鼓励学生针对生活护理的主题进行讲演、编排微型舞台剧;到当地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参观;和病人交谈,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声;并组织学生到老年院做义工,为老年人进行生活护理,充分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系列活动中,并给以一定的奖励,只有当学生真正了解了生活护理的意义和重要性,才会从心理接受生活护理。

最后,学生生活护理的态度和技术应与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后就业相联系。目前护士就业形式仍比较严峻,各大医院挑选护士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和治疗性操作技术,更加应注重护生的护理专业价值观和专业素质,尤其是基础生活护理的意识。从今后护理事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前景考虑,学校和学生都应重视生活护理意识的培养。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第7篇

关键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精简;调整

为了适应中医护理专业的现代化人才培养需要,湖南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对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总课时从64课时调整到了48课时,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操作水平,实验课时从时调整到了12学时,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也就相应地进行精简和调整,教学方法也应同步改进。卢芳国等曾经从中医院校护理专业的生源特点与专业层次上对“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明确课程定位、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1]李珊等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授课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了“免疫学基础和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2]

但目前缺少针对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修改后的教学大纲的教学改革具体措施,本文就从这点出发,探索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案具体设计,以期对中医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一、浓缩理论课教学内容,精简知识点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经重新修订后,总课时调整到48课时,其中实验课增加到12课时,理论课36课时,在这相对有限的学时内,要学完本门课程的从免疫学到病原微生物学再到寄生虫学的三大部分内容,任务量很大,因此课时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要适当精简,这就要求高校在教材选购、教学章节安排、每章节课时具体安排、知识点讲解详略上做好精细的规划。

1.理论教材选购

针对中医护理专业特点,选择内容精简但能基本覆盖主要知识点的教材版本。老师只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即大纲中明确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部分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知识点,剩下的大纲中只要求熟悉的和了解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把部分自学内容纳入学生年终考核的一部分。在理论教材的选购上,比如王易、袁嘉丽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2012年8月第三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范虹、卢芳国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2003年8月第一版,科学出版社)等版本的理论教材内容既全面又较精简,可作为选择参考,合适的教材选购是搞好理论教学的第一步。

2.理论教学章节学时与内容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门课程的全部章节的教学学时进行整体合理的安排,哪些章节要重点讲解,哪些章节要简略,哪些章节留给学生自学,都要有完整详细的规划。我们考虑:免疫学部分安排12个课时,每次3学时,共4次课,老师分四次分别选讲免疫学基本概念与免疫细胞激活物、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四部分内容,免疫学应用留给学生自学并在实验课时结合操作讲解。病原生物学部分安排21学时,每次3学时,共7次课,第一次课主要讲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人体微生态系、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会性感染、感染的影响因素、消毒与灭菌等基础知识。第二次课主要讲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染色鉴别方法、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感染机制与临床表现、细菌的传播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第三次和第四次课主要讲解一些重要的致病细菌,包括化脓性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放线菌等比较常引起人体健康危害的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等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讲解内容包括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等知识,病原菌致病机制等内容留给学生自学。第五次课主要讲解病毒总论部分,知识点包括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病毒的类型、病毒的培养、病毒感染的类型与传播方式等。第六次课具体讲解几种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乙肝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同样主要介绍它们的生物学性状、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这四部分内容,其他的致病病毒留给学生自学。第七次简要介绍真菌病害知识,包括真菌形态以及浅表感染真菌(几种常见藓类)和两种深部感染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寄生虫学部分安排3个课时,共1次课,老师讲解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流行与危害,并讲解医学蠕虫中的似蚓蛔线虫和日本血吸虫,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与致病性,其他的寄生虫留给学生自学。

通过这样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基本讲解了本门课程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老师讲授使学生掌握了主要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熟悉与了解了剩下的知识点并扩充知识面。这样既完成了本门课程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使学生的学习充满灵活主动性,为其他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课教学改革

1.实验教材选择

实验课改革后扩充为12课时,每次3学时,共4次实验课。实验教材可选择与理论教材配套的教材,如伍参荣、卢芳国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教材(2014年1月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罗晶、关洪全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材(2012年6月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版本的教材比较合适。

2.实验内容教学改革

实验课时调整后,第一次实验安排免疫学实验与细菌学的革兰染色实验,学生主要操作免疫学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细菌学革兰染色实验,老师给学生示教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等免疫学实验内容。第二次实验课,安排细菌总论实验,学生主要操作细菌分布(人体皮肤、咽喉部、空气中等)、细菌基础培养基的制备、高压灭菌锅的操作使用和药敏实验,老师介绍细菌培养基组成、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和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等实验内容,这些实验相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很重要,许多院校也把它列为护理专业主要操作实验之一[3]。第三次安排细菌各论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化脓性球菌和肠道杆菌,学生操作化脓性球菌的划线培养、分离鉴定操作,肠道致病菌的血清学鉴定(肥达氏反应)实验,老师讲解示教化脓性球菌菌落特征及血清学鉴定方法、肠道杆菌菌落特征及生化鉴定方法等内容。第四次安排病毒学实验和真菌与寄生虫学实验,学生做流感病毒的血凝实验,老师展示讲解常见致病真菌的菌落特征标本、常见寄生虫卵标本,最后学生参观学校寄生虫标本馆观察人体常见寄生虫大型标本。通过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让学生在比较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病原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并加深了其对于理论课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培养了学生无菌操作意识、药敏反应常识和处理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的能力。

三、知识点精简后的教学安排

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课时缩减、知识点精简后,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要完成本门课程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大部分内容的学习,老师只能讲解课程中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内容,学生自学其余内容,这样安排、使护理专业学生既可以了解本门课程基本知识构架,又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学习自,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护理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和选择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思路。并且从大学阶段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角度讲,对这门课程中不常见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内容,只有精简和留给学生自学以后,才能在时间、精力和资源上保证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与护理学特点有关的心理、人文等知识的学习[4],最终使培养出来的中医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卢芳国,伍参荣,陈 燕,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8).

[2]李 珊,卢芳国.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和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尝试[J].中医药导报,2009(04).

[3]谢国武.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7(05).

[4]黄爱丽.高职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设置现状与改革[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03).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第8篇

【关键词】递进式 模式 老年护理 专业性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50-01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发展,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逐渐走向社会化服务和家庭相结合的模式,为此,护理的工作场所也不断扩大,这就要求学校扩展教育场所,从原来课堂教学和医院临床教学扩大到养老院、社区、家庭等。我院从07级护理专业学生开始开展以老年护理为中心的专业性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将社会实践与专业性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了递进式的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培养了学生为老服务的意识,体验了老年护理的特点,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内容

1.1对象

我院护理系07级、08级、09级护生共112名,自愿报名参加,其中07级28名,08级32名,09级52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0.59±0.82岁,每组6-8人。社区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社区及养老机构,其中社区22个,国办福利机构4家,社会办养老机构16家,城乡敬老院8家。同一组护生社会实践地点相对固定。活动时间主要利用自修课、双休日和假期。

1.2 “递进式”模式和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从大一开始,分为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层次,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不同年级侧重相应的内容开展活动。从走访慰问老人基础护理活动健康教育救护培训课题研究,随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实践内容呈循序递进方式,形成多层次、多途径的递进模式。

第一层次,大一学生为参加对象,主要以社团志愿者活动形式,我院依托“共青爱心社”和“健康促进社”两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探望老人,与老人谈心、聊天,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购买物品,重要节假日还开展文娱活动和近距离外出活动。

第二层次,大二学生为参加对象,以基础护理组和健康关怀组的形式,基础护理组主要为半照顾、全照顾老人进行生活护理,包括清洁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对一般照顾老人提供生活护理指导,为老人进行血压的测量。健康关怀组围绕老年人安全问题、疾病监测护理、康复训练指导等开展,采用面对面指导、出展板和宣传窗、编写阅读资料等多种形式。

第三层次,大三学生为参加对象,以急救培训组和课题研究组的形式,急救培训组面向老年人、社区工作人员和养老机构护工、养老护理员进行,内容有老年人急诊现场处理、现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食物梗噎急救等。课题研究组参与指导老师课题进行调查问卷和教育干预,在此基础上申报老年护理相关学生课题。

2.评价方法及结果

采用自编问卷,分两个层面进行调查,一是针对参加老年护理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科研兴趣的促进、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参加为老服务意愿等四大方面,发放问卷112份,回收112份,回收率100%。另一层面针对实践活动基地和部分老年人,发放问卷280,回收250份,回收率89.3%。

3.分析

3.1 “递进式”实践模式提升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渐进式实践采用递进的方式构建三个层次的实践内容,符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特点,形成“理论――实践――认同”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从多个层面锻炼自己、肯定自身的价值,渗透性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

3.1.1提升了学习老年护理知识的兴趣。

3.1.2有利于培养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1.3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2 “递进式”实践模式丰富了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是以课外形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该项研究将护理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性护理活动紧密结合,构建了多途径、多层次、递进化社会实践模式,丰富了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内容,使社会实践活动更贴近社会实际,更能体现专业特色,富有内涵和深度,并能实现实践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教育,是培养护生综合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

3.3 “递进式”实践模式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的功能

“递进式”实践模式增加了护生和老人之间的沟通频率,融洽了相互之间的感情,老年人更容易接受后续的健康教育、救护培训和课题调研,所以老人感到连续性的活动,不仅得到了亲情,也获得了更多健康保健知识。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也认为护生近距离服务老年群体,愉悦了老年人的心情,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护能力,同时,通过对社区社会工作者、家庭照护者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救护培训提高了养老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体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理念,密切了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的联系,为建立相对固定的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