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一体化物流管理

一体化物流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7 16:15:00

一体化物流管理

一体化物流管理第1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一体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与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提高供应链活动中的物流管理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加快企业的供应链一体化使企业的商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最后消费者手中以及后续的产品服务,这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一条完整的产品供应链,在产品的供应链环节中物流水平的高低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商品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对于提高企业物流水平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供应链一体化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新特点

当今企业的物流管理包含在各个供应链的管理当中,而供应链的管理范围也已经包括了外包和其他渠道伙伴关系的管理等多方面的的管理范畴,因此,许多企业在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水平下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与管理水平,而这些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反映性。作为企业来说应该要对市场的需求变化有一个快速的反应,以便更快的做出相应的对策,这就要求企业在供应链的上下环节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采购以及各环节的配送都能有一个非常顺畅的条件,从而加快物流的流通速度,对市场需求做出更加快速的反应,这就要求在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使整个物流管理水平更加高效同时也更加标准,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管理水平。

2.信息技术性。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由于信息普及还不是那么广泛,加之企业对于物流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使得对数据的处理还比较落后,容易造成数据上的误差,与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能及时反馈,这就造成了物流水平比较低下。而如果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则能很好的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使得企业在供应链的链接上更加迅速准确,与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高效,大大降低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3.物流服务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供应链的一体化进程,而现代企业通常是利用物流职能当中的外包形式来达到整合利用资源,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的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服务商的形成,在整个物流供应链当中充当着一个协调者的角色,提高整个物流管理水平,减少与客户之间的矛盾,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使物流服务水平更加多样,满足不同群里之间的需求。

二、供应链一体化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对策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快供应链一体化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的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意识。供应链要想更好的发展首先应树立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意识同时还应该加快各信息之间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展范围,在管理上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实际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服务的变化,从而与供应链形成一种战略伙伴关系,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因此,加快建设行之有效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就显得十分的紧迫,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首先应看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地方,从而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减少供应商数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供应商的管理。

2.完善供应链一体化中企业的物流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一体化中的物流体系,首先要对整个供应链当中的物流体系进行整合,以往的往往是追求以利润为主,分工较为分散整个物流管理体系分工不明确,造成资源浪费,而通过完善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则可以简化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使得整个物流的工作效率加快。其次,应重视维护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加快供应链一体化的过程中维护客户关系的管理越来越重要,管理上不再是被动的与客户进行沟通而是更加主动的开发那些潜在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所以,加快完善规范的客户管理体系网络,了解客户需求来指导整个物流体系的工作,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3.建立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的库存管理模式。在企业加快建立供应链一体化的进程中建立联合库存模式也是非常需要的,以往的库存管理往往是多个库存中心,而这种分散的库存中心容易分散企业的资源,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管理,而如果建立一个以企业为核心的库存管理模式则能为企业节省很多的存储成本,双方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承担存在的风险。建立联合库存是一种全新的库存管理模式,供应商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生产计划,从而集中更多的资金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4.提高物理管理的服务质量与技术含量。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也是供应链一体化中所需要提高的地方,只有服务质量提高了才能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和谐的供应链一体化体系,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供应链一体化中物流管理的技术含量,现代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物流管理也同样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供应链一体化本身也是需要在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形成,物流管理只有不断提高技术含量,才能更好的适应供应链一体化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上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提高物流市场的流通速率。

三、结语

供应链一体化是企业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物流管理是与现代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应与各个企业以及市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加快供应链一体化的发展,物流管理在供应链一体化下取得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体化物流管理第2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137-02

课程是教与学的媒体,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课程优化,是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用前瞻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具备一定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课时安排做系统的筹划,并对现有课程内涵进行更新、改造、使课程体系更具开放性、适应性、先导性、并充分体现时代要求,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吻合。

1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实践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系统是指将物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体系。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系统,是指利用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方法,将该类专业的课程结构、教学形式等要素,进行一体化的优化设计,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能的目的。借助优化后的课程系统,学生不但能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工作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形成综合能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系统优化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该专业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系统优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主要做法是,首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并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教师、课程分析师组成一体化的课程研究办公室。然后从调查研究入手,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目标,遵循课程的工具性、基础性、专业性、职业性、时代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等原则,结合工作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课程体系优化的理念是:行业专家引领,以行业企业工作体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校企共同进行基于物流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不断优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根据调查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工作领域职业岗位群,如图2所示。

针对上述岗位群,将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系统分解为职业公共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核心能力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等四个相互衔接、交替上升的子系统。其中职业基础课程包括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心理卫生健康、政策与法规等课程。技术基础课程指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关的课程,主要课程包括商品养护技术、经济法、物流地理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指针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设定不同的方向模块以培养学生面向不同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拓宽专业知识覆盖面,设定能力扩展选修模块。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定位,以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围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处理三个核心职业能力和就业所需技能,结合企业岗位,设置相应课程。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校企合作,按照图2的开发流程,以目前物流实际工作岗位为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结合物流岗位发展趋势,选择专业拓展课程;以工作岗位必需的基础性知识,确定专业基础课程。根据物流领域的工作、学生个人发展和学习专业课程必要的基本素质,结合国家基本政策,确定公共课程。

2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探索

2.1影响课程系统的因素

影响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系统的因素很多,可概括为学校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因素三个方面。学校内部因素包括学校办学理念、教学战略、硬软件资源、学生基础、教师素质等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市场竞争、社会需求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外部环境对课程系统的成败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课程系统优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工学结合是由学校、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企业的规模、企业的性质、企业的产品、加工设备情况、劳动状况和工作环境及具体的工作岗位,如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步骤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都会对课程系统有很大的影响。这里强调的是在进行课程系统优化设计时,既要考虑每一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2课程系统优化的基本思路

课程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是由很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其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课程理念是依据当代政治制度、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为背景产生的教育哲学、先进的教育方针和相应的指导思想,根据教育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高职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应用。课程目标应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优化的目标是课程整体效能最大化。课程开发要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人才规格,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现代化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课程管理是为实现高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预定目标,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人与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等,而对课程进行决策、监督、协调、检测、指导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职业分析、教学分析、课程开发设计、管理和实施是否实现了预定目标。

2.3课程改革的运作过程

课程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进行优化。课程系统优化过程可分为相互联系、首尾相接的四个阶段,如图3所示。

在图3中,P表示课程优化的计划阶段(Plan),D表示课程优化的组织实施阶段(Do),C表示课程优化的检查效果阶段(Check),A表示课程优化的总结处理阶段(Action)。

(1)计划阶段。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合作方的运作情况,明确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制订具体的课程系统行动方案。首先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建设工作小组,通过到企业调研,与企业技术人员交谈,对职业进行分析,得到社会、企业对岗位的需求情况及职业能力要求,进行需求分析,描述课程优化的目的和目标。目标定位直接决定课程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优化目标主要有总成本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服务质量最优化,教学效能最大化。一旦确立了系统目标并分析了系统的制约因素,下一个阶段就是收集系统设计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的分析设计出系统方案。进行课程规划需要收集学生、教师、资源等方面的详细数据,也需要收集行业、企业、社会、市场等外部环境数据。收集的数据应当全面、详细、准确、可靠。

(2)组织实施阶段。对各课程方案进行评估,选择合适方案,根据课程目标,实施和执行课程系统方案。

(3)检查效果阶段。据课程目标评价、检查课程系统实际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对实施方案的实效评估进行追踪监测,分析方案实施前后的变化,提出评估报告,作为方案修正的依据。

(4)总结处理阶段。归纳和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把成功经验纳入标准予以推广,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留给下一个循环继续完成。

总之,课程系统涉及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制度与资源等校内的方方面面,维系着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间的种种关联,支撑着学校的每个专业。规划设计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系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课程的比例权重、课程内容的更新调整、各门课程的课时分配、技能技术教师的配备、实训实习教学条件的准备、校内外资源的运用等诸多因素,各种因素既要统筹兼顾,全面整合,又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2]杨泽宇.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8(6).

一体化物流管理第3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经济一体化背景;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全球经济逐渐形成了市场一体化,各国的经济都在迅速发展中,而且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在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行业,物流管理也就将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发展道路。在进行物流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使其掌握最新物流管理方面的动态,对物流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设计、整理和规划。下面本文就对现代物管理的认识和现代物流行业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随之对其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一、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

1.现代物流管理的内涵

在现代的物流管理中,讲到的物流指的是,将一些物质资料从提供者那里到需求者那里的运输过程,这其中包含了对物质资料的储存、运输、包装、销售等多个环节。

现在的物流管理已经不是简单的学科了,它开始向着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运用一些高科技进行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包含了物流概念性学科、管理学科、国际贸易学科、运输组织学科等,在实际的物流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性。

2.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分析

从宏观的角度对现代物流管理进行分析,我国的物流管理已经迈向了国家的振兴产业中,物流管理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作用并且不可缺少,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当然换个角度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物流管理和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之间存在的差距,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对其进行解决,帮助我国物流管理进行发展。

对现代的物流管理进行专业分析,从物流管理本身来讲,它在各行各业都是被需要的,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中,为了促进一个产业的发展和完善,就要拥有一批专业素质的优秀人才来进行推动,所以培养物流管理产业上相关素质才能的人才,可以将专业上的知识融入到物流管理中,使其进行良好的发展。对现代物流管理产业来讲,很容易受其他产业的影响,它是一门多学科的行业,人们很容易跟相近的产业发生混淆,人们对物流管理的印象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让人们对现代物流进行正确、积极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

二、现代物流行业的特点

1.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之间紧密结合。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出现了迅猛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的推行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使物流在商业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电子商务给物流带来了巨大的需求,也推动了物流的发展,物流和电子商务呈现相互促进的作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2.现代物流是信息流、货物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统一。现代物流不再是对商品进行单一的运输,它转向了多种运输方式结合,对运输速度进行了提高,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降低了运输成本。现在的网络信息流,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在运输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更加的科学化。

3.现代物流管理的具有这样的特点: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目标,以企业的整体最优为目的,以信息为中心,重视效率和效果。现代物流管理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发展,在经济一体化的当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快速的发展,形成其发展模式[2]。

三、现代物流管理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发展

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地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不断地加强,现代物流管理的技术已经在各国进行了应用,物流管理对众多国家的经济产生着影响,尤其是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影响,在物流管理的巨大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起着促进的作用,所以物流管理技术和相关的理论慢慢的在各个国家得到应用。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是我国经济进步的体现,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国家引进物流管理技术和相关的知识理论,培养现代物流管理的人才,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动态进行掌握,对我国的现代物流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实施[3]。

1.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又可以称之为物流联盟,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服务的第三方没有商品的拥有权,只是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或者是结成合作联盟,为可以提供具有个性化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在物流管理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它的占有率和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发达国家中第三方物流只有占据社会的50%时,才可以形成物流产业,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体现,在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不足30%,与一些欧美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这表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方物流在现代物流发展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主方向。

2.第四方物流。在要求全方位发展的今天,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在要求着全方位的发展,在整个物流管理的发展链中第四方物流可以帮助解决物流成本的问题。第四方物流是以对自身进行管理,对提供商的技术、能力等进行互补服务。随着物流的发展,第四方物流在整个物流的过程中担任联系性的角色,将每个环节中的信息、资源进行联系,可任意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4]。第四方物流具有高效、高速等特点,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第四方物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成为了国家和企业研究的对象,必须要对物流管理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认识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家经济效益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康薇.现代物流管理及发展趋势[J]. 企业研究,2011(04):29-30.

[2]刘本基.探析物流管理的风险防范策略[J].中国商贸,2010(20):47-48.

[3]刘强.现代生产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探讨[J].城市建设,2010(05):362-363.

一体化物流管理第4篇

(一)制造业供应链中物流管理内容 制造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供应链涉及很多采购问题,采购对象和产品数量不同,物流管理内容不同。物流管理是为制造企业提供生产原材料的主要端口,管理内容非常复杂,具体包括:

(1)生产和供给关系管理。企业要想维持日常运营必须提高生产材料供给的稳定性,供给层应根据不同采购对象、采购产品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一般情况下,负责生产材料采购的部门通常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设定阶段性的采购任务(材料类型、数量、质量等)。

(2)采购和运输方式的确定。采购的方法有很多中,如网上采购、实体店采购、招标采购、竞争采购等,这些采购形式其采购效果和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企业采购管理层应根据企业生产材料的供应关系,采取适合于企业生产模式的采购方法,材料采购回来的运输问题是企业物流管理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运输方法是供应企业和采购企业在相互协调下制定出来的,供应企业根据采购合同(采购数量和规模)结合相应的配货等级给采购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福利。有时,企业也会自己承担采购产品的运输工作,企业根据产品市场的竞争情况、供需关系、供应企业的材料储存状态等因素,选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并拟定出相应的采购运输预案。

(3)材料供应商的选择问题。材料供应企业不仅可以为制造企业日常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资源,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企业的运营风险和材料运输压力,所以选择合适的材料供应商是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和决策活动。供应企业提供的生产材料质量、类型、数量对制造企业的生产出的再加工产品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和监督,来协调供应材料质量、价格、数量、交货时间的关系,结合供应企业材料产品质量、价格、信用度、售后服务质量等信息,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综合测评后,确定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需求。由此可见,在选择材料供应商这一管理步骤中,其管理部门的调查、数据统计、评估工作量非常大。采购物质不同,其管理评估的侧重点不同,相对于制造企业,采购的材料产品质量是评定是否建立供应关系的主要依据。

(二)制造业供应链中财务管理内容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规模很大,供应链中的财务管理质量、效率、水平对企业供应链和生产链日常运营的影响作用很大,所以制造企业供应链中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企业领导和管理阶层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供应物流资金预算。供应物流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物流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管理人员通过制定采购计划和运输方案,向企业管理层上报企业供应物流成本,主要支出项目有生产材料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市场调研成本、仓储差旅成本等,由此可见,支出成本是维持企业供应链结构稳定性的主要组成。企业要想提高供应物流供给资金的稳定性,必须加强供应链物流资金财务管理的管理力度,合理的安排各项支出成本的预算方案,在采购前和供应过程中,做好资金预算控制工作。

(2)供应物流资金结算。企业在日常供应物流管理中,涉及到的资金结算问题很多,预算和结算一样,其管理内容和管理质量对供应链资金成本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材料采购成本是制造企业支出供应物流成本中数额最大的一笔,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供应物流资金结算的核心内容,供应物流运输成本是制造企业支出供应物流成本中弹性最大的成本,运输方案、运输时间等都会影响供应物流运输成本的支出金额,所以要想提高企业支出成本的准确性,必须在进行供应物流资金结算时,严格把控各结算项目的结算制度和流程,既要做到开源节流,又要提高供应物流资金结算的科学性、时效性、稳定性。

(3)供应物流成本核算。制造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供应物流成本核算时,应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对企业供应链中的各项物流支出成本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统计。应用先进的核算技术,将各项供应物流支出成本及其相关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核算,以加强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还应针对不同供应物流成本费用制定不同的核算方案,并定期根据实际核算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核算方案进行改进处理,以保证企业供应部门财务管理的时效性和合理性,使企业能够实时掌握供应物流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结算执行情况。

二、制造业供应物流财务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2011年制造企业供应物流财务管理模式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具体如表1、表2。通过对制造企业供应物流财务管理内容和制作企业供应物流财务管理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大部分企业已在企业内部逐渐开展了物流财务一体化管理活动,其应用效果显著,但是由于供应物流财务一体化管理制度发展较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管理漏洞和管理问题。

(一)供应物流资金成本预算问题 现阶段,现行的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供应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在制定供应物流财务预算方案时不能做到很好的沟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不好,则企业的供应物流资金成本预算质量和预算效率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财务部门无法实时了解供应部门的材料供应情况和使用情况,在这种相对盲目的工作状态下,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出的供应物流资金成本的准确度很低。供应部门在拟定生产材料供应方案时,应先预算出材料供应成本预算,交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核,经企业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批准后,其预算报表才会允许开支上报。从这一审批流程看,财务管理部门占据了物流成本资金控制的主导性,只要财务部门严格把控好企业供应资金成本,就能有效地降低供应物流成本支出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则不然,首先供应部门在制定供应预算报表时通常会将供应资金成本抬高,财务人员因不参加企业的材料采购项目,所以对采购市场情况和企业采购状态的了解很少,财务管理人员很难准确地对供应财务报表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致使供应预算在制定之初就存在很大的误导性,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预算不合理问题。

(二)供应物流资金成本结算问题 制造企业采购资金和运输费用的结算方式和结算时间一般会写在采购运输合同上,在制定采购运输合同时,财务管理人员通常会参与到其中,在确定材料价格、运输模式时,企业管理人员和供应部门的职员只会考虑材料单价的高低,并不会从宏观上考虑市场金融状态上考虑相关结算问题,致使企业制定的大部分采购运输合同都会错过最佳的结算时间,采用不合理的结算形式造成供应物流资金成本的结算失误。

(三)供应物流资金成本核算问题 通过对现行会计准则和要求进行分析可知,供应物流中采购成本的其他费用繁杂,市场调研费用、业务洽谈费用、仓储费用等都会增加供应物流采购资金的成本预算。这些费用混入采购成本财务报表中,会让财务报表失去其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无法反应出企业供应物流的真实成本,这种核算方式不利于企业对供应物流成本的分析控制。

(四)供应链资金监督力度不强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对供应链物流财务一体化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强,由于供应市场的竞争环境日常激烈,供应商迫于市场竞争压力,通常会在各大制造企业的供应采购部门建立“和谐关系”,通过回扣形式拉近供应企业和采购企业的关系,企业采购人员和采购部门为获取个人利益,通常会和个别企业建立不正当的交易关系,这种行为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供应链资金成本,还无形的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财务人员在企业采购过程中没有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对采购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行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通过预算、结算、核算很难发现虚假报账和回扣等违规行为。

三、制造业供应物流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一)供应物流资金预算的一体化管理 供应链的管理问题应由企业财务部门和物流部门协同运作,财务管理人员和供应采购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到采购方案、合同编制、执行、控制供应物流资金预算管理中。不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仍由供应部门拟定供应方案、采购计划、财务报表,委任企业财务人员参与到上述管理中,通过自己的财务知识和对市场状态的了解,判断供应方案、供应计划、财务报表的合理性,对预算结果做出精确的判断。这种预算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供应采购流程的调控能力,还能有效地避免出现预算浪费现象。

(二)供应物流资金结算的一体化管理 其主要管理目标在于制定科学的供应运输合同,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供应企业和制造企业签订供应运输合同过程中来,在签订合同之初,对合同内容(材料价格、结算方式、计算时间、运输方式)等进行财务资金成本测算。物流人员负责监察生产材料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财务人员负责监察结算运输的合理性,如不同订货方式带来的价格优惠,不同结算形式带来的价格优惠等。这种协同合作形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制定供应运输合同的合理性,还能为企业争取到最有利的供应物流资金结算方式。企业采购项目所获得的采购福利,可以扩大企业流转资金的弹性范围,缓解企业供应物流资金的管理压力,将合同拟定的主动权牢牢的抓住手里。

(三)供应物流成本核算的一体化管理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财务管理人员单独负责供应物流成本核算的全部工作,所以财会部门对企业供应物流成本的掌控能力很强,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出现工作失误或违规操作行为,那么企业的供应物流成本核算结果就会出现偏差,这种核算失误会直接导致企业对供应链物流成本的分析失控,使绝大多数供应物流项目处于监管失控状态。所以要想提高供应物流财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必须设立独立的成本核算机构,严格按照会计要求,对各供应物流项目的财务数据进行系统核算,同时各项支出费用都要在财务报表中表明。

(四)供应物流资金使用监督一体化管理 建立监管机构,对财务人员和采购人员的物流管理流程进行实时监督和审查,定期对供应物流相关数据、支付票据、账单等进行审核,一旦发现财务漏洞和财务问题,监察人员应及时向上级管理层反应,并停止该职员的一切管理活动。改变供应物流资金编制预算、供应物流合同签订、票据审查的监管制度,尽量避免财务人员和采购人员出现索要回扣、现象。

(五)供应物流激励约束的一体化管理 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聘用高业务能力、高道德素养的专业核算人员,减少企业专职财务人员和物流人员数量,对在业务上有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奖励和鼓励,通过奖励形式激发职员在供应物流财务一体化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对因采购问题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员工,给予经济处罚或停职处理,在采购部门内部建立多个采购团队,并定期调换团队成员,一方面起到团队内部人员相互牵制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团队长期合作形成同盟而共谋私利。

四、结论

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其管理效率和质量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很大,其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共通的地方,所以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纷纷开展了供应物流财务一体化管理的生产模式,其目的在于将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做到有机的融合,协调发展,物流财务一体化管理已然成为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制造业采取供应物流财务一体化管理的创新模式,让财务人员主动介入供应物流活动,能够较好地解决供应物流管理与财务管理各自为政的矛盾,促使供应物流业务与财务管理产生良好的协同管理效应。

参考文献:

一体化物流管理第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四环一体;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建立物流管理学科的实践课程体系,对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是由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基本要素的有机整体。该体系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建立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运行系统,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二、“四环一体化”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内涵

“四环一体化”实践性教学体系分为教学实训、社会实践、专业训练以及实验教学四个环节,

1.改革教学实训,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实训环节主要包括案例分析和实践课题。

(1)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通过相关案例的选择以及讨论问题的设立,让学生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逐步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按照区域分布的不同,教学实训将教学案例分为中国、欧美、日本等不同地区,并根据各个区域物流行业发展的特色,选取典型企业或者物流节点进行案例的描述,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2)实践作业

针对当下物流行业的热点,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讨论;通过对热点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物流对于各个行业的重要支撑作用,了解物流的最新发展动态;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2.社会教学环节

社会教学环节包括实习、社会调查以及参与竞赛。

(1)实习

现场性、直观性很强的课程,如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由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在参观之前,教师要制订考察表,列出相关问题,如企业的主营业务、企业运作的基本流程、企业物流运作过程、物流在企业的作用等,要求学生根据参观的过程,回答这些问题,完成考察报告。

(2)社会调查

教师让学生利用假期对物流相关社会热点进行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学生了解了本专业的发展概况,锻炼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在学业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在完成社会调查报告的同时,积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主动适应社会。

(3)开展学科竞赛

学校积极举办和参与各种学科竞赛,通过国家、省、市、学院等各级竞赛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专业训练环节

专业训练环节主要包括科研课题和专题论文。

(1)科研课题

学校号召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教师的相关课题。学生对横向课题的参与,有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对纵向课题的参与,有利于其理论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参与课题,学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2)论文写作

根据相关课程教学,教师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兴趣,开展论文的写作,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面,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实验教学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实验室,配置相关物流信息化软件,如“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中心仿真系统”,以满足物流实验室物流信息化教学的需要;配置相关物流行业的硬件,如托盘、货架、巷道机、条形码识别机等,用于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实践教学。

一体化物流管理第6篇

[论文摘 要]文章从中等职业教育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重点阐述了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具体分析了现代物流管理教学的特点,并对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中国的物流业飞速发展,与之相矛盾的是物流人才的奇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物流人才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压力,但在办学过程中,仍存在着毕业生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企业对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技能操作不满意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适应行业需要,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1.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传统教学安排中,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信心,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不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

现代物流管理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如: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及信息处理等。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地把各子系统设置为各门学科课程进行教学,相互之间难以有机衔接,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3.不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若长期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强调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将容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4.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大多是专科教学计划的压缩版,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因此,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学非所需,知识与能力联系断裂,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用工不仅仅需要经验型、技能型、技术型的人才,更需要一批掌握多种不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物流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从上岗操作型转为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方法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集计算机网络、物流管理软件、现场物流设施设备的综合运用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二、物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想

1.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突出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要坚持学以致用。使教学计划既有科学性又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上,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根据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教学目标,将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为将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职业技能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和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应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突出实用性。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随着技术更新的步伐加快,对物流行业人才知识更新的要求要。因此,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体现市场导向。根据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更新课程,紧跟市场需求。

2.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中职物流主要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学校应配置一个大型的物流实训基地,内部设施设备应与一般物流企业基本一致,包括货架、叉车、传送带、pos机、打包机等,同时还应配备一个电脑实训中心,为运输仓储中的单证制作及传输提供技术保障。

3.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先进性

结合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领悟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特点,在实际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学中可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堂演示与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同时,结合物流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可推广案例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资格是劳动准入的重要依据。国家人力资源好社会保障部提出:要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和劳动准入制教育培训的实施。今后所有新增劳动力都将持证上岗。物流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应在教学中推进职业资格证,通过参加“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系统检验学生的技能,培养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易燕萍,史金虎.中职现代物流专业课

程改革探索[ 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2]钟凯彬.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误区[ j ]. 中

国培训,2005,(5).

[3]白培如.一体化教学的功能与作用[ j ].

中国培训,2005,(4).

[4]张义明.实施一体化教学应具备的条

件[ j ].职业技能培训教学,2000,(3).

[5]王慎南,张允志.技工教育实施一体化

一体化物流管理第7篇

1.1物流管理内容复杂

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包括采购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等多项内容,从作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的集中收购开始,经过了储存、包装、运输、加工、再运输与成品管理等多个环节,与其他企业相对单一的加工物流或者销售物流相比,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内容更多,管理模式更为复杂。

1.2物流管理难度较大

农工商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从物流产品的特性来讲,存在着更大的难度。一体化企业的物流产品主要是生产资料、农产品及加工后的产品等,生产资料包括农药、化肥等,但是对于主要的物流产品—农产品来说,其物流管理存在着多种困难。农产品从物流角度和其他商品相比,具有规格不定,保鲜、存储要求高,季节性生产,生产比较分散,附加值较低,数量多等特点。农产品的这些特点对于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合理包装、科学存储、快速流通、计划库存,又要降低物流成本。

1.3营销物流涉及部门较多,物流过程较长

一体化企业的经营范围贯穿农产品的上下游,牵涉到企业采购、仓库、运输、销售、包装等各个部门,在物资移动的过程中,多个部门如何分工配合和明确责任是营销物流管理的一个难题,多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工作协调是这个环节营销物流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另外一方面跨环节的经营模式也让一体化企业的产品物流过程较长,形成了企业内部较长的供应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物资的移动在企业内部不同环节进行,企业内部信息顺畅沟通交流存在着天然优势。

1.4营销物流管理具有季节性特点

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季节性,所以一体化企业的物流在收获季节比较繁忙,但产品上市之前,容易处于闲置状态。对于拥有自营物流的一体化企业而言,投入了巨大人力、财力的物流设施不能满负荷运转,既浪费了企业资源,而且这些费用分摊到企业的各项开支上,增加了费用,变相抬高了物流成本。

2农工商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的运行分析

农工商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模式主要是采购管理+加工管理+销售管理的运行方法,下面就从这三个环节对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模式运行进行分析:

2.1采购环节的物流管理

一体化企业一般采取企业+农户的运行模式,企业通过订单约定,对农户的农产品进行收购,在这个环节,企业一般对农户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并不对农户的生产资料如农药、化肥进行统一采购,所以,产前的生产资料物流活动很少,基本上不存在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行为。产品收获后,企业开始对农户的农产品进行收购,为企业的加工环节采购原材料。首先,农产品多种多样,形状规格各不相同,对于物流包装的要求也各有特色;另外农产品的数量较多,需要很大的储存场地,储存过程中也要注意腐烂、虫蛀等各种损耗。另外,农产品集中上市,给物流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因为季节而导致的不均衡性是一体化企业物流管理中比较明显的特点;最后,一体化企业的加工厂一般都分散在各地,这些集中起来的农产品需要通过计划调度运送到各地。从包装储藏到计划配送,加上季节性带来的运输压力,这些工作是一体化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比较复杂和困难的部分。

2.2加工环节的物流管理

集中回来的农产品原料进入加工厂后,一方面要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进行物资移动,即所谓的生产物流;另一方面对于原材料的保管和进行计划库存也是加工厂的物流管理内容。由于加工厂加工品类各不相同,相应对于物流要求也存在差异,包装、运输和库存都需要酌情处理,这是营销物流管理在加工环节的一个关键点。加工后的成品运输也是农产品在加工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物流程序。

2.3销售环节的物流管理

农产品从集中收购到加工环节再走向销售这个终端环节,经过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这些复杂的过程都是以产品的营销作为导向而进行。很多一体化企业的销售终端多样化,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直营店都是其销售终端。不同的终端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不同,批发市场量大,但是储存场地不大;超市要求货源充足又不愿意多储备货品;直营店分散、销量少,存货多会增加店面的成本,存货少又影响店面的销售。终端的这些销售需求和库存特点要求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要有弹性,以便灵活营销。

2.4三个环节的信息交流

从这三个环节中可以看到,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主要就是对于物资从上游到下游的移动进行管理。由于各个环节基本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各个环节只对自己环节的物流信息负责,环节之间物流信息沟通不够,所以关于物资移动的信息在管理中显示不够全面、系统、透明,这对企业系统化地配置物流能力和提高物流效率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总之,与国际上较为发达的农产品物流管理相比,我国的农工商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呈现出设施不齐全、物流主体相对分散、物流技术不先进、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这是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进一步创新的压力。

3农工商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

要进一步提升农工商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倾斜和支持,更需要企业从农产品物流的供应、运输、储存、信息交流、操作等方面着手,创新企业的营销物流模式。

3.1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要专业化

对于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来说,因其物流流程更复杂、过程更长、牵涉部门更多、需要协调管理的事项较多,这就要求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更加专业化,一方面聘用专业的物流人才,采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物流发展向现代物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完善和提高物流设施,目前国内的多数物流企业都是自营物流,但是企业的自营物流一般仅限于物流运输功能,对于产品的包装、库存管理还存在着不足,这就需要营销物流管理健全物流设施,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2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要系统化

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贯穿整个经营环节,牵涉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一个部门的活动都可能会影响到物流的通畅性,所以对于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采用系统化操作,使各个部门在营销导向下,部门分工清晰,统一在物流营销管理的系统中,避免企业各个部门为了达成部门目标,各自为战,忽略了企业物流的通畅进行,导致企业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等后果,损害企业发展的大局。系统化的营销物流管理将会使企业的经营环节紧密衔接,企业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的合力效应。

3.3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要信息化

一体化企业因为经营环节较多,产供销齐全,部门间的信 息传递较多,利用传统的方式传递多头信息,存在着信息速度较慢、信息分散、信息不及时、传递对象有限等缺陷。一体化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要快速前行,对于物资的移动信息管理有较强的需求。一个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完整显示农产品从供应到运输、储藏、包装、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产品供应信息在平台上从上游到下游完整显示,为企业销售提供全面的信息,以便销售人员灵活使用;另外销售终端的反馈信息可从下游到上游,使各个环节清楚了解顾客的需求,各个部门可以及时针对自己部门的问题进行改善。这种信息的双向透明流动,使一体化企业可以更科学地进行订单管理、库存管理及研发改进,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物流效率,并使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3.4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要简单化

一体化企业复杂的营销物流特点要求营销物流管理模式的流程设计要趋于简单化,才能在实践中便于操作。一方面可以使非物流专业部门的人员清晰理解并能准确执行,另一方面营销物流管理的工作才能容易沟通和得到支持。过于复杂的营销物流管理模式不容易让人理解和配合,也不容易操作,这是营销物流管理模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5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要有整体意识

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不仅仅是针对企业物流部门所进行的工作,而是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竞争力,这是企业所有部门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营销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设计要有整体意识,从整体上对企业的营销物流进行把握,这是工作事务权衡轻重时所依靠的原则。另外各个部门也要有整体意识,不能为了部门利益而影响企业营销物流的顺畅进行。

3.6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要逐步推行

对于整个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模式有了清晰的思路后,也要认识到推行这样的模式存在很多的困难,包括增加设施、对人员进行模式的普及强化、打破原有的工作思路等,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能够解决的,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可以在采购环节或者加工环节、销售环节进行某一环节上的实验性推行,一方面可以发现设定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改进;另一方面逐个环节的推行,也可以使创新工作的力度和难度减小使工作更富有成效。

一体化物流管理第8篇

(一)新时期军事物流管理改革是信息化战争的客观要求

当前,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已广泛应用,正推动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加速转变。信息化战争已成为未来我军主要的作战方式。新时期军事物流,作为现代军事和国防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物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军事物流已经大大不同。因此,新时期军事物流管理改革应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从战略高度重视并推进军事物流事业发展。

(二)新时期军队物流管理改革是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我军未来面临的信息化战争具有高消耗的特点,要求物流保障必须经济节约。高技术主战武器和保障装备的广泛应用将使得信息化战争成本空前提高,作战物资的消耗量显着增加,对保障强度的要求空前提高。因此,新时期军队物流管理必须积极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科学运筹,合理组织,减少中间环节,减少盲目采购和无效运输,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力争以最小的经济消耗换取最大的军事效益。

(三)大量先进技术为新时期军队物流管理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新时期军队物流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运用大量先进技术可使物流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如普遍采用条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军事物流信息传输,能够完全实现录入、处理、跟踪等业务的无纸化。这些物流管理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军事物流信息的交换成本,实现了军事物流的跟踪和管理,为新时期军队物流管理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新时期我军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各成体系

在我军物流管理体系中,不仅包括总部所属的仓库,而且包括军区、军兵种的仓库。这些仓库分为专业仓库和通用仓库。这种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流设施重复建设、多家管理、利用率低,物流系统布局上存在缺乏宏观管理等诸多问题。总部、各军区、各军兵种的仓库都是门类齐全,并且互无关系,按照这种物流管理体制去调整物资储备,势必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实际储备物资数量同计划要求有出人,二是物资的配套性不强,造成相当部分的物资无处可用,实际浪费严重。同时,军用物资和装备的库存,包括订购、运输、保管、及收发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并不进行独立的核算,军用物资的库存成本控制与管理尚未形成机制。

(二)业务关系复杂,信息流通不畅

在军事物流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各仓库既要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同时还受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用比较通俗的话讲就是库房内受到业务部门的管理,库房外受营房部门的管理,人员又受行政部门的管理。各级之间都存在比较多的协调关系,不利于物流组织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影响到科学管理与决策。比如,军队后方仓库只有保管权,而不对物资的淘汰,报废监管,同时,我军还没有形成废旧物资的处理机制,造成大量废旧物资占用库存。

(三)地方资源利用少,军地物流一体化水平低

军地物流一体化是指相对独立的军队物流系统和地方物流系统整合和优化,以实现军地物流高度统一、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根据物流接合部理论,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系统、三军物流系统之间必然存在许多相互交错、相互包容、相互结合的部分。但是,当前我军物流在利用地方物流资源上尚处于较低的水平。其根源是军地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导致军地一体化程度较低,军地双方在物流管理时不能相互协调,军事物流成本控制管理处于较低水平。

(四)先进技术使用少,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低

我军正处在信息化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化物流管理手段还有明显差距,比如,条码技术、射频识别等高新技术已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最基本的物流管理技术手段。所以,我军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国军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实现军队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全面提高军队的实战能力。

(五)创新应用少,物流管理理论研究有待深化

当前,我军对军事物流管理理论的研究在后勤系统中兴起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从整体看,我军对军事物流管理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军事物流尚落后于我军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步伐,尤其是面对新军事革命的严峻挑战,军事物流管理理论的创新任务还十分艰巨。军事物流的管理还处于分割、分头保障的松散状态,还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军事物流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军事物流的建设。

三、新时期军队物流管理改革的对策

(一)以规范军队物流结构为目标,对我军物流管理体系进行改革

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只有在合理的物流管理体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立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适时调整军事物流管理关系,按照现代军事物流“业务流程变短、信息流动加快、信息流与物资流统一”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合理的军队物资管理流程规范,为物流信息化提供组织和机制上的有力保障十分重要。当前,一些国家在建设实践中愈来愈重视增强区域物资保障的预见性和集约化调控能力,对职能相对单一的物资采购、仓储、运输等保障实体进行科学整合,组建起具有综合物资保障能力的物资保障部队。特别,重视优先建设战略物资投送部队,打破制约现代军事物流建设的瓶颈,逐步构建起横向联通、纵横一体的“网”状和保障体制,使军事物流链与信息链能够协调发展。当前,以规范军队物流结构为目标,对我军物流管理体系进行改革,要求我们系统地研究军事物流的运行规律,实现高效能的联勤保障。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物流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物流保障的需要。以后方仓库为中心的物流基地,应着手拓展功能,加大对物资的采集环节和配送环节的管理力度,构造顺畅的物流管理体系。后勤仓库管理部门还可执行废旧物资处理的功能,凡是符合军队物资或装备报废、退役的相关条件,皆可由仓库管理部门按一定的程序处理,将处理的资金扣除仓库建设折旧费和物资处理费用以后交还后勤业务部门。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量废旧物资占用有限的库存空间,形成一种对库房高效利用的管理和促进机制。

(二)以获得最优经济效益为支撑点,在我军物流管理中引入经济手段

根据军事物流自身具有的军事、经济的双重特性,建立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匹配、精神激励与物资激励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机制,是解决市场经济普遍规律与军事物流特殊规律这对矛盾的关键。可以在切实保证军事物流管理突出军事特点的前提下,积极在管理过程中引人经济手段,并按价值规律指导工作。比如,可对经费物资的分配管理使用经济核算和效益审计,变无价运行为有价运行,?引人军用物资的库存成本核算机制,对库存控制与控制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在军事仓储工程建设中引人市场竞争机制,可以通过选优择廉降低经费开支等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库存费用约占库存物品价值的20%以上。一般来说,库存决策与控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各库存点的最佳订货量、最佳再订货量、安全库存水平的确定等,均需要从成本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要进行成本核算。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关心日渐浓厚,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军用物资库存也存在成本问题,库存费用与库存物品价值的比例同企业库存类似。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引入军用物资的库存成本核算机制是有一定意义的。当然,军队库存与企业库存不尽相同,军队库存的各项成本是不相关的,由不同的业务系统分别计算与支付,进行总的精确的成本核算较为困难。此外,在我军物流管理中引入经济手段的另一种方式是推行多种形式的包干管理责任制,形成权责利相统一、行政控制与经济激励相结合的物流管理调控机制。

(三)以应用先进技术为途後,在我军物流管理中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

在进行物流管理改革过程中,应用大量先进技术和加强物流信息化管理手段,如普遍采用条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可以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来进行军事物流信息传输,能够实现录入、处理、跟踪等业务的无纸化。这些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有效加强了物流结构间的相互联系,大大降低了物流信息交换成本。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吸取海湾战争时物资供应不够充分的教训,利用以射频识别为主要支柱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手段,对在运人员、装备、物资的位置、状态和属性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控制,大大提高了军用物资保障效率,进入了军用物资保障的可视化和智能化阶段,每天在40个国家完成30万个军用物资集装箱的处理,使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具有较同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了军事物流保障的有效性,为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射频识别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自动识别目的,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可识别高速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等优点,操作快捷方便,特别适合于实现军事物流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因此,我军应加强物流管理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物流资源动态可视、物流需求即时掌握、物流状态实时可控的目标,需要建立先进高效的军事物流信息体系。其实质,是对各种军事物资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管控,形成闭合快捷的物资供应保障信息链。同时,我们还可着眼建立现代军事物流的目标,迅速构建起信息化军事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以实现各物资保障环节信息系统的有效链接,乃至实现了与地方物流系统的有效链接。可以说,物流信息系统是现代军事物流的核心与灵魂,因此,打造一体化的现代军事物流信息平台,对实现军事物流供应链的全程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四)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为出发点,建立军民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体制

在军事物流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模式上,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更多地强调了它的专业适应性、结构特殊性和军事独立性,主观地把它孤立和封闭起来,自成一体,独家经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不但导致军事物流建设和发展速度的紊乱,而且也造成了物流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低层次循环。因此,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打破封闭格局,建立军民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体制,做到军民兼容,双向互补。首先,应推动军地标准一体化建设,这也是现代物流管理标准化趋势的客观要求。在建立军事物流标准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军地兼容的问题。比应该充分考虑到军地兼容的问题。比运设备等都采用与民用相一致的标准、尺寸,所以在租用非军用运输装备时,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保证运输的效率。其次,打破传统物流管理分割的局面,实现军地物流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可以从顶层设计,向下逐级延伸,形成军地物流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同时,军事物流迫切需要采取军民结合、军民兼容、军民同步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变封闭式保障为开放式保障,形成社会化保障体系,才能在压缩军事物流规模、精减人员、节约资源的同时,加强军事物流管理水平和提高军事经济效益,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由于这种军地兼容程度相当高的军事物流管理体系的存在,为美军在采取军事行动前快速的物资储备、运输提供了巨大优势。科索沃战争前期,美军使用商业运输物流服务供应商担任军事物资的运送任务,通过租用商船、民航飞机把大量的作战物资、器材、装备,甚至人员运送到临近地区。同时,建立军民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体制,不仅是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保障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以借鉴创新物流理论为依据,提高我军物流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