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7 09:25:59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第1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9-0053-03

“项目化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是指选取生产实践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若干项目作为载体,根据项目的基本特征和形式,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而设计若干个与课程要求相一致的教学项目,把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到这些教学项目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规定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虽然项目化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一些成效,但从所能搜集的文献分析和有关高职院校的实践来看,科学地对项目化教学进行评价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健全的项目化教学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

一、构建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建立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没有健全评价体系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不彻底的,健全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不但可以鉴别教师的工作质量,还可以对项目化教学法实施中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判断,为改进教学工作、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而且可以衡量学生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通过健全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可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并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建立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项目化教学实践表明,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是可以逐步建立起来的。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来看,有些正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课程已经在尝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同时,任课教师为了提高该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效果,也在逐渐地完善项目设计和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教师的评价目的一元化,为奖惩而评价,缺少“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与实践。这种思想主要是希望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但是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只是为了证明哪些教师做得好,而是应该达到改进教师“教”的目的,同时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二是对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项目化导向。虽然有些高职院校认可项目化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但普遍缺乏项目化导向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学生对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相对陈旧。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09年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以来,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法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同,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始终没有改变。

(二)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是评价目的单一。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停留在“为奖惩提供依据”的状态上,缺少发展性评价。

二是评价标准仍然侧重于对知识的评价。因为在知识、技能和素质中,唯有知识最具测量的信度和效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比较成熟。尽管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强调技能和素质,但目前各门功课还缺乏统一的标准,评价方法也更难操作。因此,要进一步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就必须建立健全符合项目化教学特点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是评价主体一元化。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设有校企合作中心,然而校企合作的企业都没有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此外,由于许多教师对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互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心存顾虑,因此教师不愿意放心大胆地使用“学生互评”方式,所以这一部分在学生评价中的比例较小,各门功课也没有统一的实施标准。最终,任课教师成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主体。

过程性评价流于形式。由于过程性评价需要对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各个阶段进行及时的评价,工作量比传统教学大得多,所以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过程性评价并未得以实施。有些冠以“项目化”的课程,仍然遵循“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并据此形成对一个学生的综合评价。

三、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完善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不仅需要评价教师如何“教”,还要评价学生如何“学”。

(一)对教师“教”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主体,可由负责教学的校长、督导、二级学校院长、教研室主任等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组成。主要从项目选择与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实施的科学性、对学生综合性评价的合理性、学生对教师项目化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对于项目选择与设计合理性的评价。所选择的项目应该对于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性,应该在仔细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并在对学生未来的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可能面对的工作环境认真研究的前题下设定项目,切忌项目来源和内容的简单化及随意性。一门功课的各个项目间需要具有密切的关联度、系列化,学生在完成多个独立的项目训练之后,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即学生既能完成工作过程中的独立任务,又能独立完成整个工作。项目的选取可从内容的科学性、实际性、实用性和论证的充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项目内容选取可占教师考核评价成绩的15%。

对于教学模式的评价。教学管理人员(包括负责教学的校长、督导、二级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可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是否恰当,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等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分值可占评价成绩的15%。

对于教学组织实施的评价。授课前的准备包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训项目,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授课计划,组织实施项目化教学。教学中的控制包括:强调能力为导向,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分为项目小组进行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仅仅进行过程的监控,起到引导作用。教学后的巩固、提高、总结与调整:设计与教学内容配套的训练项目,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使教学项目的设计更加合理。

教学管理人员可随机选择某个教学项目来考察教师,并对教学内容实施与组织、学生管理、先进教学媒体使用等环节进行评价。由于此部分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分值可占评价成绩的40%。

对于学生综合考核评价。对于已经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课程,任课教师需要严格执行新的学生成绩评定模式,这一部分可占评价成绩的10%。

学生对于教学项目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对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合理性的评价、教学模式的评价、教学组织实施的评价、综合考核评价的再评价。分值可占评价成绩的20%。

(二)对学生“学”的评价

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实践性很强,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需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因此课程考核宜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和实训态度。而终结性考核则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实现的程度。评价的主体由校外专家(主要为企业人员)、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

校外专家对学生的评价。校外专家对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评价,随机抽取各工作小组提交的作品,作出点评,学生以此为标准继续修改、完善。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任课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给出总体评价,通过书面形式总结项目完成的程度,并给出成绩。任课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总结每位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表现,并给出相应成绩。

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一是学生自我评价,每完成一个项目,要提交自评表,说明在本项目中所承担的任务及完成情况,并对自己的表现给出一个书面评价,给出自评分。二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每完成一个项目,项目小组成员要针对其他组员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个人能力作出书面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成绩。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与教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编号:SYKJ13B20,主持人:张薛梅)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刘鹏飞,周国烛,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理论、评价体系与评价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20.

[2]徐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94.

On th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Xue-mei

(Wu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erce, Wuxi Jiangsu 214153, China)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第2篇

一、项目管理概况

(一)项目管理的内涵。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项目管理与传统的部门管理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项目管理注重综合性管理,且项目管理工作有严格的时间期限,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二)项目管理的发展。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其历史源远流长。到上世纪80年代末,项目管理被公认为是一种有生命力并能实现复杂企业目标的有效管理方法。至此,项目管理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并已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在管理界也得到前所未有的认可,备受推崇。

二、高校文档一体化工作项目管理的导入

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组织形式僵化,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信息沟通不畅,成本及过程缺乏控制,验收及后评价形式单一等。从项目管理理论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角度出发,在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中导入项目管理理论,从而规范管理行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员管理,强化信息沟通,突出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结果和后评价,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开辟新途径。

三、高校文档一体化工作项目管理的构建与实施

(一)文档一体化项目规划论证管理。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实践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部门(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同时规范和完善校内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文档一体化管理项目的调研和论证,制定统一的业务标准和规范,强化校内文件和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尤其要加大对电子文件的规范和管理力度,制定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严格统一和规范揭示电子文件内部、外部特征的各项数据信息。

(二)文档一体化项目实施控制管理。

1.组织与人员管理。现代项目管理学认为,组织是一切项目管理活动成功的基础,高效运作的组织形式对于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来说至关重要。文档一体化项目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宜采用矩阵式组织形式,由校长担任项目总经理,各中层主要负责人任项目经理,从而有效地整合资源,加强沟通,充分发挥项目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时间与进度管理。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涉及面广,专业化程度高,必须从组织结构、时间进度、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前端控制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管理。如时间管理,以一个自然年度为界,要细分到每一个月、每一周完成哪些工作,什么部门在什么时限内完成等;要落实任务,厘清责任,并以书面形式确定并发放到每一个责任人手中;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认进度与计划是否一致,如有偏差,及时查找原因或调整原计划,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确保项目的如期完成。

3.前端控制管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我们,现行文件的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着档案管理的成败,它要求文书、档案部门或人员必须积极进行文件的前端控制,从而确保档案自身及其管理的质量,避免重复劳动。进而言之,文档部门或人员对文件实行前端控制,本身就是现行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实现途径和重要体现,可以消除因现行文件管理不善而导致档案部门得不到完整档案的弊端,也可避免因现行文件管理质量低劣而导致档案部门重新整理的浪费。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文档部门或人员一定要提前介入、主动介入,积极实施前端控制和业务指导。

4.风险管理。任何项目的实施总会有意外发生,再好的计划也难保万无一失,因此在文档一体化项目管理中要有风险意识,实施风险管理。所以,项目经理要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项目控制与风险管理上,要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团队来实施计划,并对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和干扰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以避免和减少损失。

(三)文档一体化项目验收和后评价管理。项目的验收和后评价是指对本年度文档一体化项目管理的目标、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客观分析,也可理解为对管理进行管理。通过对文档一体化项目验收和后评价,确定项目预期目标是否达到,规划是否合理,效益是否体现,从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制度,在下一个自然年度的文档一体化项目管理中予以改进和借鉴,周而复始,持续优化,使得文档一体化项目管理工作不因人员变动而改变,进入常态化运行轨迹,实现螺旋式上升的良好态势。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第3篇

企I并购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企业自我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整合效应与协同效应,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价值最大化。因而并购风险的量化研究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像中车电机这样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中车电机风电整机并购项目的风险量化

中车电机风电整机项目并购风险识别可以通过对立项阶段的风险定性、评测性指标量化分析和并购项目风险的量化分析进行。

(一)立项阶段否决性和评测性指标量化分析

并购项目立项阶段量化分析主要从否决性指标和评测性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对否决性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和评测性指标量化分析,从而确定该并购项目能否立项。

1.否决性指标分析

否决性指标是进行并购项目首要考虑指标,若在立项环节出现以下指标时,则考虑否决该并购项目。具体的评估标准见表1。

对照此表对风电整机并购项目进行评分立项分析,可以得出公司该并购项目在宏观环境和产业关联度方面没有出现不符,具体表现在政治法律环境方面,产业没有面临国际关系、政治干预、政治局势、行业法律法规的重大风险;经济环境产业符合经济、产业政策,不存在贸易纠纷、金融危机等重大风险;科学技术环境符合科学技术政策和技术发展规律,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具备产业化的条件,技术领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风险;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产业符合公众和客户价值追求,不存在遭遇抵制的风险;新产业十分符合公司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由此,可以得出该并购项目可以立项的结论。

2.评测性指标量化分析

为降低新产业拓展项目投资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提升公司新产业项目管理水平,新产业和企划部共同完成对项目评估模型的构建,从具体指标出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对项目进行分析,并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评估,具体评估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各个部门风险评估的平均得分为87.42,大于可行性良好85分的标准,证明该并购项目可行。

(二)风电项目风险指标的量化分析

通过对立项阶段量化分析以后,还需要对风电并购项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能更清晰地显示哪个风险点是相对更重要的,需要公司特别关注和预防。量化主要风险的指标主要包括风电产业竞争风险、风电产业发展实施规划风险、并购对象评估风险和并购风险总得分五个方面进行。根据并购金峰江苏进行阶段的前后进行打分,从而量化不同阶段的风险。

1.风电产业竞争风险量化分析

风电产业竞争风险分析主要从组织资源和组织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组织资源又可以分为行业资源、研发设计资源和资金实力三部分;组织能力也可以分为资源整合能力、经营团队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三方面。产业竞争风险量化见表3。

说明:组织资源和组织能力占产业竞争的比重分别为40%和60%(下面项目比重和此类似),计算出组织资源的得分和组织能力的得分,最后加权得出产业竞争项的得分。

资源整合能力+80,可以计算得出风电产业竞争项风险的得分为87分。

2.风电产业发展风险量化分析

产业发展风险从战略业绩目标和财务业绩目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战略业绩目标又可以分为市场地位、关键竞争要素优势两部分;财务业绩目标也可以分为销售收入规模、销售毛利率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三方面。产业发展风险量化具体见表4。

计算风电产业发展项的得分98,可以得出产业发展项风险的得分为87.6分。

3.风电整机项目并购实施规划风险量化分析

实施规划风险可以从实施规划完整性与可行性和风险评估的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实施规划完整性又可以分为商业模式规划与可行性、发展定位与业务运营规划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和组织规划的完整性与可行性三部分;可行性和风险评估的可行性也可以分为财务风险评估的可行性、技术风险评估的可行性、商业化风险评估的可行性和其他风险评估的可行性四个方面。实施规划风险评估量化见表5。

计算实施规划风险评估项的得分,可以得出实施规划风险评估项的得分为88分。

4.并购对象风险量化分析

并购对象风险评估可以从信息对称性、并购对象背景、并购对象竞争力和并购意愿四个方面进行。并购对象评估量化见表6。

计算并购对象风险评估项的得分,可以得出并购对象风险评估项的得分为87.50分。

5.计算并购风险量化分析总得分

并购风险从产业竞争、产业发展目标、实施规划风险评估和并购对象评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各项的比重及并购风险总得分计算过程见表7。

可以得出并购风险评估得分为87.42分。

投资项目总体风险根据各类风险评价结果做出评价结论。投资项目总体风险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其中:不合格为60分以下;合格为60-80分;良好为81-90分;优秀为90分以上。并购风险评估得分越高,相对的风险就越小。根据评估结果,项目风险评估得分超过了85分,处于良好标准范围当中,说明风险相对较小,公司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资金实力,结合目标公司具体情况,对目标企业实施并购符合公司发展需要,在该项目提交公司决策后将开展并购工作;其次应按照既定的并购方案进行,关注主要的风险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确保并购风险处于可控的低水平。

二、风电整机并购项目后风险管控措施的量化措施

风险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司年终的收益,收益的情况好坏也可以反映并购风险前后控制的好坏,因此可以通过设置经营期考核指标和标准对并购风险控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中车电机并购金峰江苏和金峰内蒙风电整机项目风险管控主要通过2015年-2016年风电整机项目的整个并购投资项目建设期指标考核和经营情况指标进行。

投资项目建设期考核主要从投资规模、实施进度、规范操作和“三同时”规定执行情况四个指标进行评分控制,见表8。

风电整机项目经营状况考核主要从2015-2016年度风电整机项目实现新增销售收入、新增净利润、职业健康节能环保和消防责任三个方面进行,见表9。

通过有11人专家组成的并购评价小组对上述投资项目建设期考核和经营状况进行打分,可以对该风电整机并购项目的过程进行评价,从而也对该项目中的风险控制是否有效做出了评价,评分标准为80以上为并购风险控制良好,60-80分为合格,60分以下则为风险控制存在较大风险。

三、结论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第4篇

关键词: 智能化建筑;项目管理;前期管理;施工管理

1 引言

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项目的进展、质量和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智能化系统需要依附于建筑主体而存在,所以在主体施工中需要与其他工程相配合来完成。同时智能化系统是一项高科技的技术,其结构和功能性都较为复杂,涉及的学科较多,所以无论其在施工还是高科技特征方面都需要与其他项目及学科进行很好的配合和协调,因此在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过程中,应从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沟通和协调,从而达成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本文主要就智能化建筑项目管理要点进行了论述。

2 智能化建筑项目管理要点

2.1 智能化建筑项目前期管理

智能化建筑项目前期管理就是对项目进行前期策划与论证,主要表现为可行性研究和技术方案论证。自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努力吸收外来的优良信息作为自己发展经济、文化、政治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我国起步比较晚,智能化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智能化建筑项目的前期管理我国的具体技术和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将对整个智能化建筑的项目管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更具现在的市场联系与项目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并更具分析、预算以及评价研究某个项目能否带来经济效益,能得到多大的效益,所以它是在投资投标之前进行的,在这个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力来综合论证项目是否有投资的必要,在财务上、技术上是不是有可能性,分析以上的并合理的为是否为项目进行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不同项目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的方法、经济支出、建筑场地不同,最终导致用途不同,所以在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的时候,其研究的内容也不同。智能化建筑的可行性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是比较广阔的,它不仅仅只是适用于对一般建筑的可行性研究,它还有其他的作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关于智能化的东西的淘汰速度也在增快,智能化建筑作为这信息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体现,不仅支出的花费较大、而且淘汰的速度也在增快,可行性研究在经济效益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智能化建筑的优点体现在,一是智能化、 二是信息含量大、三是灵活性较强、最后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以及能源利用效率高,这种多种优势结合的智能化建筑能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然而对于智能化建筑的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的联系,导致脱节现象的产生,因此,在智能化建筑项目前期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在经济上、技术上的理论和实践论证应该尽快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2.2 智能化建筑项目招投标管理

在进行建筑项目的投标过程中,首先要项目进行资质的确定,对于总承包商应该持有承接建筑智能化相对应的资格证书,不管在技术方面还是实施能力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在管理体系上一定要严谨,在执行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的条例和国家的规章制度。其次招标的文件必须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因为有两个,其一是防止设置的标底被泄露,造成某些腐败现象,其二是能够充分的为广大招标单位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达到优化市场配置资源。最后对于招标的文件内容要做到仔细明确的说明,不能出现含糊其辞的东西,如项目的建设位置、所包含的工程设备、环保卫生、空间结构等都要有一个准确的说明。

2.3 智能化建筑施工项目管理

在对已招标回来的建筑进行施工的时候,由于项目管理不当造成最终建筑没有合格的事件是屡见不鲜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与到项目的进展是否顺利、 项目的质量是否合格和项目成本投入是否获得了盈利等息息相关。虽然智能化建筑是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但是它依旧不能完全取代以前的人工建筑,它只是作为建筑项目的一个子项目,但是工程项目能否顺利进行且最终获得效益和它是分不开的。不同类项目管理有着自身的独立的特点也有着共性,智能化项目也不例外。首先,在整体的建筑项目中,智能化建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需要与其他的子项目积极配合才能很好的推动工程项目的进行。其次,智能化系统包含于建筑体内,那么它就与整体项目的其他子项目有着一定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配合、相互协调沟通,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最后建筑智能化体统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不仅综合力强、而且系统构成极为复杂,它包含着多种学科,如:计算机学科、电子学科、声光学学科等等。以上论述都表明,如果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的体系结构、技术要求、组织与实施、沟通和协调等多方面与其固有的特征能紧密结合,那么才能达成其项目的顺利进行。

智能化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主要有两个,首先技术上的管理,设计作为智能化建筑建设的起始部分,其设计的方案是否周密影响着建筑最终达成的效果。智能化建筑与一般的建筑不同,主要取决于智能两个字,一般的建筑只要有建筑家给出图纸,施工队伍只要按照该图纸进行建筑就行了。然而针对于智能化建筑,必须根据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 第十条规定 “系统集成商必须根据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图纸进行有关专业系统的深化设计,系统深化设计必须在与设计方案协调统一的条件下进行优化设计、系统调试,在系统运行之后对物业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其次是实施过程管理,建筑项目是由多个专业和工种共同运行的,那么只有加强专业与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并且在每个小的工序完成之后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看该工序是否达标,只有达标了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在检验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与验收。

3 结语

总之,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当中,智能化项目还属于一个暂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当中,需要项目管理者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的增加自身的管理水平,培养创新的意识,这样在专业知识及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使智能化项目得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积累更多更完善的智能化项目的管理经验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檀秋芬.浅谈智能建筑的发展[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第5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项目化教学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规模有了很大发展。项目教学法作为教育领域中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开始运用。本文结合笔者学校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就职业院校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做出了简要的探讨,并分析了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比如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实施环境等,并提出一些相应解决方案和措施。

2 什么是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活动。

3 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项目化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2)课程项目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工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传统的教育已经感到厌倦,我们教育工作者急需要一种新颖的、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的。(3)项目化教学可以教会学生生产一线的技能。教师所选择设计的教学项目,多数是生产实践中的经典范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4)项目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的找到工作。项目化教学的意义在于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4 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项目化教学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过程性等特点,实施学科中的项目化教学更强调以下特点:(1)活动组织的计划性。将项目化教学活动纳入到学科教学的范畴中,有定期、定点、定人、定内容、定形式的要求。(2)活动内容的广泛性。项目化教学的课题,来源广泛,给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留有很大的思维发展空间。(3)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教师在课题确定、研究方法、知识背景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但不过多介入。(4)活动过程的实践性。项目化教学活动中涉及的问题都与相关学科知识有关,活动的实施重在过程的体验,实践性强。

5 如何进行项目化教学

自从2011年开始探索、实施项目化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笔者就本校开展项目化教学粗浅的谈谈如何进行项目化教学。

5.2 充分认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8年以来学校推行了“一体化”教学改革,使全体教职员工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为使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培养出更加贴近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决定在全校有步骤地推行“项目化”教学改革。自实施以来,本校全体教师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目前正全力以赴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

5.2 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1)先调研后立项原则。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教师必须结合课程特点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先期调研,找到能够承载相应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贴近生产活动实际的现实项目。 (2)先测评后开课原则。笔者所在学校实施严格的项目化教学准入门槛。学校强调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不搞一刀切,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截止目前我校共有29名教师通过了项目化测评。(3)先试点后推广原则。试点前必须经过反复调研、讨论、设计,拿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目前笔者学校校每个系都有2门左右的课程实现了项目化教学,随着测评合格人数的增加和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笔者学校的项目化教学将在全校范围内展开。

5.3 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内容

(1)深入工作实际,分析出动态的工作任务;(2)解构学科体系、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3)“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设计与测评;(4)全体教师的学习,“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6 课程项目化改革的配套建设问题

6.1 课程教材建设问题

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教材建设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课程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在内容上,项目化的课程教材不再是相关学科体系中概念、理论知识等的系统归纳,而应当是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背景资料、操作规范说明和进程指导方案。在形式上,这类教材不再仅仅是纸质的书本。

6.2 教学基地建设问题

学校要要尽可能地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来建设实训中心。笔者所在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基地建设,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先后完成了维修电工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车间等几处等仿真模拟平台。

6.3 相关保障机制建设问题

建立持续有效的保障机制,是技工院校课程项目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的必然要求。(1)加强“双师”队伍建设。课程项目化开发与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建设一支“双师”教师队伍 笔者学校教师经过“教学一体化”的洗礼多数教师都成为了“双师”型教师。这为项目化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强化政策扶持。为促进改革的持续进行,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推进课程项目化的改革。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给予各系适当的的启动资金;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

7 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已成为职教改革的重点,也正逐渐为广大技工院校学生所接受。在学科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是对技工院校教学改革更高层次的探索,通过深入反思,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7.1 充分认识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困难

实施项目化教学,真正触动的不仅仅学生学习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管理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7.2 正确认识在实施项目教学法中可能受到的挑战

(1)对教师的挑战。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熟悉职业实践,具有跨学科和团队合作精神。(2)对学生的挑战 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加强自学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3)对学校的挑战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难度和投入也是相当大的,并要依托具体的企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7.3 教师要准确把握过程指导的“度”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作出决策。

8 结束语

项目化教学是对当前技工院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一次重要变革,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它涉及面广,工作量多,前期投入大,在短时间内不能顺利、彻底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所以不能将所有专业课程都进行项目化教学,必须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办学条件,量力而行、逐步推行。

参考文献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人性化管理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区域物质文明的发展中,建筑行业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施工项目的管理也成为业内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建筑施工项目所处的工作环境普遍较为艰苦,而施工人员需要常年流动,并面临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以在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如何处理好管理者与施工人员的关系,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的整体进度和质量。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在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不但可以满足施工人员的心理需求,而且从根本上体现了管理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关怀,是促进国内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

一、施工项目实行人性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在各行业、各领域的管理工作中,都在强调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以达到促进管理水平及目标共同提升的效果。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中,施工工艺、技术、监理等方面的发展较快,而对于施工项目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则相对较少,进而造成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与施工人员的矛盾日渐突出,对于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造成严重的阻碍。为了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科学、健康、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管理效果。

施工项目人性化管理建立于管理者情感元素的基础上,在施工人员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体贴等情感色彩,进而增强管理者与施工人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共同促进施工项目和谐工作氛围的构建。从社会则学的角度而言,施工项目的人性化管理将传统管理模式的精髓与人性哲学理论有机结合,并且按照人性的基本属性进行相关管理工作。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可以分为:软性管理和硬性管理两类,其中软性管理以激励手段为主,例如:管理者可以通过经济奖励、精神抚慰等方式,满足施工人员物质、精神方面的基本需求,进而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硬性管理则是人性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安全制度、操作流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不但要从施工人员理解和接受能力的角度进行考虑,更要保证硬性管理的实际效果和目标的实现。

二、施工项目人性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弊端与问题,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运用要坚持注重人性要素的基本原则,并且在满足施工人员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对于施工人员工作热情、潜能的深入发掘。在施工项目的人性化管理中,管理者还要通过对于管理模式及方法的完善,在管理工作中积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使施工人员可以主动参与到工作中,进而增强施工团队的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面临较为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时,施工团队可以从容应对,并且保证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一)注重发掘施工人员的潜能

从人类心理状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施工人员在接受管理时通常会表现出:先天性、,其中先天性的心理特征是无法转变的,但是管理者要熟悉和了解施工人员先天性心理状态的特点,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时,要满足施工人员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在施工项目的人性化管理中,管理者要充分结合施工人员多样性、可改变性等心理特征,密切关注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心理状态的变化,一旦施工人员出现烦躁、自卑、低落等情绪时,管理者要及时加以科学的引导,在打造团结、向上的团队的基础上,力争深入发掘施工人员的潜能,真正做到重视人才和利用人才,使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管理者要帮助施工人员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学习,促使整体施工团队向专业化、技能化、规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二)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示范作用

在施工项目的人性化管理中,管理团队的示范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保证人性化管理效果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施工项目的整体管理工作中,管理团队承担了项目建设中各环节、各阶段的管理任务,其中包括: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资金、环境、技术等具体项目。为了更好的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施工项目管理团队,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一定明确自身职责,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起到“模范”的作用,坚持以身作则的工作理念,带领团队成员加强对于人性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进而真正促进科学、规范的管理转化了生产的热情和动力,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三)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民主管理作用

在传统的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施工人员仅是作为被动的执行者,难以参与到各项管理工作中,这对于构建人性化的施工项目管理氛围是极其不利的。在施工项目的人性化管理中,管理团队要选拔和运用具有较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参与到各项工作的讨论和决策中,施工人员在讨论会议上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和建议,以供管理团队参考。在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民主管理作用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士气,而且能够起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管理效果。

三、加强施工项目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地区建设事业的蓬勃进行,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趋势,并且在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与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能力都有待提高。人性化管理理念作为一种影响全世界的管理文化理论,在我国施工项目管理中所具有的作用和不容忽视的,必须得到国内建筑行业的高度重视,并且积极组织人性化管理中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施工项目的人性管理中,如何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成为决定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在国内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中,人才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发展尚存在较多的不足,难以满足施工人员对于物质及精神的需求,进而导致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消极应对、敷衍了事的情绪。而随着人性化管理在施工项目中的运用,管理者要注意通过物质奖励、表扬、提

拔种多种手段,不断激发施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约束施工人员行为的同时,全方位地激励施工人员树立与企业共同发展、进步的理念。另外,在人才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中,管理者还要注重施工人员对于企业忠诚度、认同感的培养,使施工人员在通过自身努力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于企业整体形象的维护,进而促进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实现。

(二)加强施工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

施工企业是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主体,而施工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则是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以后,面临外国施工企业的冲击和竞争,施工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不但展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且对于促进人性化管理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施工企业文化体系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包括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管理原则、价值观念、管理理念等项目,其中文化体系中大部分的内容都与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有着密切的联系。施工企业立足于行业的根本就是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而在社会赢得良好的声誉,而人性化管理的目标是与其相一致的。因此,在施工企业的文化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人性化关怀的体现,并且协助施工人员树立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在企业快速发展的态势,施工人员也能够感觉到自身价值及作用的转变,进而在工作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逐步完善施工项目的组织结构

在我国现阶段的施工项目管理中,组织结构混乱的现象是较为常见的,也是阻碍人性化管理制定实行的重要因素。由于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施工项目管理团队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而导致施工人员对于管理团队表现出不满、厌烦、消极对抗等情绪,对于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是极为不利的。针对国内施工项目组织结构配置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施工企业在实行人性化管理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并且重点强调管理团队的协调性和应变性。同时,现代化的施工项目组织模式还要确定各项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具体负责人,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监督的模式。在施工项目实行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一个精干、优秀的管理团队将起到“枢纽”的作用,在加强各项工作的管理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施工人员的工作中的实际需求,进而全面提升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第7篇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家庭教育在众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每个人来说家庭生活是最亲切的,家庭教育是必须要接受的并且长期进行,伴随终生的教育,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使受教育者更为容易接受和喜爱并且能够长期坚持进行的,是相比较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具有显著效果的教育方式。

二、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特点

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应主要依靠家庭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类型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家庭教育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具备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具备的特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交流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情感交流的特点,家庭成员之间是血脉相连的,互相拥有着特殊情感的亲人。在家庭环境氛围中,家庭成员之间都有割舍不了骨肉亲情,注定了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也离不开情感因素。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可以很好地沟通与交流,不会出现陌生人间的尴尬,能够更好地接受理解教育者教授的内容,不仅使被教育者学习了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还从中可对其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从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增强自信心与面对挫折的勇气,使其达到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融洽的家庭氛围。

(二)广泛性和全面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广泛性,每个人都有家庭,每个家庭都会有家庭教育,而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人和家庭组成,每个人都会接受家庭教育,社会中受教育面较大、影响较深,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广泛性,人们都能较为普遍的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相对比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而言,进行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更为广泛,更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全面性,第一,家庭教育针对的不仅是家庭中的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是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是针对儿童、中年人、老年人中的某一类群体,而是全面的对教授对象进行体育项目的教授。第二,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体育项目技能,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从中可以体验到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的乐趣与意志品质。最终达到传统体育项目很好的继承与发展的同时家庭成员能够得到身体、心理、道德的全方面培养。

(三)长期性和渗透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当人作为自然体而降生的时候,便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要伴随人终生的,在一生中人要同时扮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而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更具有早期性、连续性和持久性。当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长期进行时,被教育者较容易的培养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习惯,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学习与巩固,使受教育者可以较好地掌握与熟练的应用传统体育项目,从而达到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不是因为父母有很高的教育手段,而是因为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渗透性的,父母的言行和教授的内容是子女最容易接受学习的,家庭生活中的生活习惯,成员之间的关系,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都会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传统体育的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家长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教授给子女,使子女在无形之间产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喜爱并且长期坚持进行学习和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习惯,达到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四)针对性和及时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对每个人来说,父母都是自己最为亲近与信任的人,在父母面前不需要进行任何的防范和伪装,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真实的状态是最为了解的,所以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父母可以凭借自己对子女足够的了解,针对子女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个人喜好等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宜子女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方式进行教授,,使子女在学习传统体育项目初期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接受与喜爱这个项目,避免或减少教授过程中因为选择的项目不当或教授方式不适宜而产生的各类问题。在教授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父母能够直接得到子女学习状况的反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使问题能够对得到及时的处理,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体现了及时性。

(五)继承性和灵活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继承性,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家庭氛围、家庭文化、家庭传统等都在不经意间被继承着流传下来,例如“家训”、“家风”等,人们在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后,无形之间也影响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内容,当自己处于教育者的角色中,便会将自己在被教育时接受的内容继承性的传授给被教育者,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具有继承性的,不仅可以使传统体育项目被长期永久的保存下去,也保护了传统体育项目中所蕴含的传统民族文化与精神。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家庭是社会组成中除了人以个体存在以外的最小组成单位,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小范围、小群体活动,可以在不需要任何的组织或正规的运动场地,便可进行的活动。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不会受活动时间、地点、人员等因素制约,各方面因素与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都较为灵活,能够更好地使传统体育项目得到继承和发展。

三、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社会中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风气淡薄,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认识不准确,亲子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等都是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中产生的问题,为了使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继承与发展,针对其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提出以下几个对策:其一,转变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认识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只是在孩子没有步入学校之前,家长所承担的教育责任,而学前阶段的家庭教育也只是保障了子女的正常成长,至于子女的身体、心理健康等问题不会有较明显的显现,当子女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则教育义务就应该由学校承担,更何况是传统体育项目这种体育技能的学习。更有甚者认为,子女根本不需要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等这种体育技能的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使学生永远摆脱不了单一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最终家长将子女培养成为了“考试机器”,而忽视子女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心理、道德、独立自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能使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首先要转变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从思想上使家长得到改变,让家长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在重视子女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关注子女的身体素质状况。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不仅教授子女体育项目技能,还使他们接受了我国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在增强体质同时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体育。其二,家庭教育中将传统体育项目于文化精神相结合家庭教育中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精神完美结合,更有利于人们接受学习传统体育项目。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至今为止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在被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每一项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在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父母可以针对子女自身的特点与喜好选择适合子女的项目进行学习,在家庭教育长期的学习中,子女在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同时,培养了体育运动兴趣与习惯,也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传统体育项目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也会使子女受益匪浅,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在技能上体现出人类的智慧,其中蕴藏的文化精神更为深厚。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也是对子女无形中意志品质的磨炼,要使子女明白“人生自古多磨难”这一人生常态和基本道理,鼓励子女博学广识,增强其自信心,教会其以正确的归因方式,使其理智、从容地对待挫折,放手让子女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感受挫折,通过真实的挫折及其感受来提高其耐挫、抗挫能力。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不仅是子女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还磨炼子女的意志品质和面对挫折的勇气,达到身心发展的目的。其三,采用多种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方式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例如全面系统的教育方式,家长全面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教授给子女,可以是子女从众多的项目中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长期学习,使子女系统的了解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内容以及其蕴藏的文化精神,最终子女自觉坚持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周期性的重复教育方式,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的初期,家长应针对子女的特性进行有计划的教授,在学习过程中持续的周期性进行重复训练,直至将传统体育项目锻炼成为习惯,可以使子女更好地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技能以及流畅的运用体育技能;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影响深刻,当家长在教授子女传统体育项目技能,培养其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习惯的同时,家长已经将其作为自己的习惯而进行,那在学习过程中,子女在无形之间会受到父母的影响,逐渐将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其四,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关注度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度在逐渐降低,而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的关注更是少之又少,为了使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必须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关注度。首先,应建立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相关机构,健全关于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制度,使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有较为系统的、完善的制度和方案可以遵照。其次,明确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内容,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编印成册,可以提供给广大的家长们作为学习参考,避免或减少在进行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时盲目学习,适得其反。

四、总结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第8篇

在当今日益复杂、飞速发展的社会活动中,项目已经是一个社会性的概念,整个社会都已经全面项目化。项目的设计、决策、运营和服务以及其他等等相关活动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地区、行业、组织以及个人和家庭的软实力、竞争力、发展力,甚至是基本生存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的管理水平的四大决定性因素之一。

项目和项目的组织可以分为四大等级:决策等级、指挥等级、执行等级和操作等级,而这四大等级分别同时存在于三大系列中:位居核心的实施序列、位居相邻位置的服务序列,以及存在于周边空间的关联序列。基于如上结构,项目师的结构设计见表一。

针对项目的内容特点和技术特色,项目可以分为研发、制造、建设、农业、投资、商务、服务、活动、教育、军事十大类,项目师也相应分为十大类(见表二)。

项目师制度可以为项目提供人员的考核标准和管理体系,可以为从事项目化工作的个人提供自身能力的量化评估和准确定位,可以向企业和项目业主精确表明项目的人员工作能力量值和风险评估量值,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量化管理依据和标准化模式。

项目师制度主要适用于目标明确、流程严谨、技术性强和管理规范的行业领域,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研发业、服务业等等对于投资、时间、质量、安全要求比较严格的领域,一般以传统行业为主。项目师制度适于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先进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存在和发展,不适合在计划经济、集权体制和家族体制中应用,也不适合在艺术、娱乐、非工业化、非社会性领域应用。

适于项目师应用推广的目标机构,以企业、政府、规范性社会组织、家庭等对于投资人、运营效益、风险安全和质量标准要求很严格的组织和群体为佳,但不包括体制僵化、管理混乱、目标模糊、决策随意,以及属于拨款依赖型、委托买办型、个人意志主导型和非正常发展型的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应用和贯彻项目师制度会对组织在人才水平、管理水平、投资法制、质量体系、时间计量、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提出较高的要求,会加大组织对于人才、管理技术、软件系统、市场环境、公开性和组织文化各方面的依存度。

项目师的设计思路遵循大道至简的原理,将项目管理师、项目咨询师、项目评估师和其他项目类资质合而为一;贯彻了灵活自由的设计宗旨,将项目的分类、分级通过模块化组合的模式体现出来;坚持了实用有效的设计目的,将应用性、实用性、兼容性和精细性作为实施目标。

项目师制度体系自从2005年被我国的《项目技术和应用体系》研究小组提出后,经过7年的探索和开发,由中项技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国际研究中心、南昌航空大学经管学院、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联盟等十多个机构共同深入和完善,目前已经有十多个机构先后采用和试用了这一制度和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些机构中,项目工作全部由经过项目师制度考核和评定的人员来承担,原先的项目化工作人员也都需要重新经过项目师体系的培训和考核。应用和贯彻项目师制度后,这些机构的各个项目的目标、计划、进度、成本、质量、安全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