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核算与管理

会计核算与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7 16:15:00

会计核算与管理

会计核算与管理第1篇

关键词:预算管理 会计核算 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企业对于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对企业预算的每一个步骤和程序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为了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预算的影响,保障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对于预算管理要进行严密的控制。

一、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内涵

1.预算管理的特点。(1)预算管理的及时性。企业在每次进行重大投资和交易决策之前,都要对企业进行前期的预算管理,并分析投资和交易的成本以及计量预算成本。如果不能对企业决策进行及时有效和准确的判断,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所以会计预算对信息的收集以及对成本的核算一定要及时准确,及时准确的判断,可以为会计核算提供准确的信息。(2)预算管理的信息可比性。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一定要具备容易理解和可比性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的规范化,还可以为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2.会计核算的特点。(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经营活动的真实性。 企业必须按照符合市场要求的预算管理来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要更加注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实质。会计核算的基础信息是要如实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绝不能出现虚假、伪造和不是的信息以及证件。让企业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都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重要性。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信息应当与股东所得到的财务报考信息是一致的。这样不仅有利于股东提高决策制定水平,还可以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供编制的基础。除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还要对企业财会信息进行有主次、有层次的管理,对于企业财会的重要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相对简单的则简化处理。

二、企业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相互关系

1.预算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前提。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决定了一个企业会计报表编制的真实有效性。但是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预算管理的有效施行。只有通过真实有效的预算管理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核算的各个因素总是发生变动。这样就很难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参照性,更不具备可比性,这样就会导致会计核算陷入困境。

2.会计核算的清晰度可以影响企业的预算管理。企业内部不同产品要具有不同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途径,企业中产品、服务、专利,这些收入的计算,成本的核算都需要进行提前的管理——预算管理,只有科学的预算管理,才能够制定合理的会计预算。除此之外,会计项目的核算明细化,细化会计核算项目,这样就可以为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提供合理的依据,企业就可以根据细化的项目进行管理与核算。

3.会计核算的公正性决定预算管理的公正性。对于会计核算的公正性来说其会计收集、计算都要严格的遵守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实施。由此可见,会计核算数据的收集,计算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无论什么样的预算,都需要与以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及时发现差错并改正差错,以此,始终保证高度公正性。

三、实现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会计核算的策略

1.实行现代化的预算管理方式。随着我国逐步的和国际市场接轨,其会计核算已经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化,国际化的接轨不但可以增强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质量,还可以减轻其中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让会计核算和企业预算管理的时间提前到事先的规划和控制阶段。

2.核算时要充分考虑预算管理的要求。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预算管理时,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分步骤,分层次的划分与监督管理。预算管理主要是针对生产经营的相应步骤来落实、完善企业的相关规划。为了强化企业股东的控制力,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执行核算和管理的人员进行监督。为此,需要建立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责任,并将预算与核算相统一。在进行最终的核算时,可以进一步的分摊共有费用,实现责任的明确化。

3.预算制定严格考虑核算的适应性。预算和核算是会计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部分是相互影响的。如果最初的会计预算可以和最终的会计决算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那么会计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结果在内容、信息以及信息的传递上均无差错,预算和核算就是一致的,这可以保证公司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因此,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对于企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与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会计核算对于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等,来逐步认识与了解预算管理与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让两者的实现有效地有机结合,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始终让企业预算管理成为为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管理、会计核算有效地指导,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地前行,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会计核算和企业预算的策略,不断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立.浅析预算管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1(20)

会计核算与管理第2篇

关键词:按项目 进行 会计核算

一、问题的提出

勘察设计企业的工作内容是接受甲方委托,完成具体勘察设计项目,企业实行按项目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而会计核算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会计主题已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是根据财务报表的需要定义的,它由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来规范,因此可以称之为报表成本或制度成本”。企业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其会计核算结果是以财务报表形式反映,财务报表不能反映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造成企业项目管理与企业会计核算相分离,使会计信息无法满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所以勘察设计企业为了达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地,就要对每一个具体的勘察设计项目进行预算管理,成本分析和业绩考核,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勘察设计企业就要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形成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核算体系。

二、设计思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存在着“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会计学可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成本计算要兼顾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需要”,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成本会计基本原理,结合勘察设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置会计核算流程和会计科目并加以必要的会计技术处理,将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核算体系,使会计信息既可以财务报表形式反映企业整体会计信息,又可以按项目反映项目的管理会计信息。满足企业按项目进行预算管理,成本分析和业绩考核的需要。

过去企业会计核算多采用手工记账的方法,由于勘察设计单位的勘察设计项目比较多一般每年都有50―60个项目,采用手工记账方法进行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不仅难度较大,而且需要人力成本比较高。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通过会计软件实现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是可行的。

三、解决办法

建立能同时满足项目管理和企业会计核算统一的管理体系是解决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关键,如何将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与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紧密结合是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点和难点,实现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项目管理方面

1.建立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管理办法。明确直接计入项目的开支范围和审批程序。

2.设置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报销凭证,报销凭证要明确表示费用支出应归属哪一个项目,并且将该项支出按生产成本二级科目进行分类。

3.建立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勘察设计合同传递流程,企业签订的勘察设计合同在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中贯穿全过程,项目合同是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

4.设立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流程:

5.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

a.将“预收账款”设置为按项目进行核算,勘察设计单位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委托方(甲方)预付部分勘察设计费,并且按照勘察设计项目完工进度和合同规定分期分批支付勘察设计费。

b.将“生产成本”设置为按项目进行核算,将勘察设计项目发生的成本费用在“生产成本”科目下进行归集,“生产成本”会计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二级会计科目的设计是按照项目管理的需要设计的。我单位设计的二级会计科目有“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招待费”,“人工费”,“材料费”,“设计服务费”,“差旅费”等。

(二)项目会计核算方面

1.项目设立:

凡是签订勘察设计合同的项目,按合同编号和合同名称设立项目;没有签订合同,但是已经收到勘察设计项目预付款的项目,按勘察设计项目名称设立项目;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按经营部门提供的勘察设计项目名称设立项目。项目设立是项目会计核算的起点,判断是否应当设立项目是今后会计核算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所以勘察设计合同签订后应当及时传递到财会部门,财会部门收到后应及时进行项目设立,这样才能使项目费用报销和预收勘察设计费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2.项目核算:

企业收到勘察设计收入,按照项目会计核算管理规定填制收入凭证,收款凭证应写明项目名称,付款单位名称和金额,会计人员收到收入凭证后编写记账凭证。勘察设计收入应计入“预收帐款”同时计入相应的勘察设计项目;参与项目工作人员报销费用支出,应填制支出凭证,支出凭证要写明项目名称和用途,用途按“生产成本”科目下二级明细科目进行分类,并且填写支出金额,还要经过项目负责人同意并签字,经会计部门审核后准予报销,会计人员收到支出凭证后按“生产成本”科目下二级明细科目记账,同时按项目进行核算。

3.项目评价:

勘察设计成果转交给委托方(甲方)表明勘察设计项目完工,项目负责人应及时通知财会部门,由项目负责人与财会人员一起对已完工的勘察设计项目进行检查和总结。检查和总结的内容如下:

a.检查项目的费用支出是否符合项目支出的有关规定范围,使用的会计科目和金额是否准确,对于发现的差错要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采用分包形式的勘察设计项目要检查分包费用的计算是否符合分包协议,应当支付的分包款是否已经支付给分包单位,当期应当支付的分包款要及时支付,应当支付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不在当期进行支付的,按会计权责发生制原则做“应付账款”处理。

b.已经收到的勘察设计收入要与勘察设计合同和有关项目工作洽商进行核对,检查勘察设计收入是否按合同应收尽收,没用按合同及时收款的项目要督促项目负责人向付款单位催收。勘察设计项目完工后按合同规定或其它原因无法及时收款的,会计人员应当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判断是否符合确认收入的条件,符合确认收入条件的要及时确认收入,当期不能收到的收入做“应收账款”会计处理。会计分录为:借:应收账款;贷:预收账款

4.项目提成奖金的计算;

没有实行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时设计人员项目提成奖金的发放随意性较大,造成提成奖金发少了达不到鼓励员工积极性的目地,提成奖金发多了会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采用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后使项目提成奖金的发放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即达到鼓励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又能够保证企业正常的盈利水平。项目提成奖金计算方法如下:收入―税金―成本=毛利,将毛利按一定的分配比例分为企业留利和项目提成奖金。会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人工费),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经过上述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后,通过会计软件将会计科目按项目统一到一个会计账簿中,并且生成项目成本核算报表。报表中显示勘察设计项目的收入,税金,成本(按二级明细科目列示),毛利。以上是通过“用友会计软件”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勘察设计单位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劳动形式是脑力劳动与计算机结合,工作中不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所以不存在项目核算时分摊间接费用(如折旧)问题。项目发生的直接费用全部进入项目成本,发生的间接费用与项目相关的计入营业费用,与项目无关的计入管理费用。

四、会计难题的解决

1.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可划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如何将企业发生的费用划分为项目成本和期间费用是做好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关键。根据成本会计划分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有关定义和勘察设计企业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我将项目成本定义为:凡是与项目相关的费用要记入项目成本,与项目不相关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并且以合同签定日为设立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点,订立项目合同前发生的相关费用不计入相关项目成本,合同签订后发生的相关费用计入相关项目成本。原因是如果合同尚未签订,项目发生费用很可能得不到经济利益的补偿,项目收入是否能流入企业据有不确定性,达不到会计准则中收入准则确定收入的标准;如果将订立项目合同前发生的费用计入项目成本则违反成本与收入要相互配比的会计原则。

2.项目完工后的会计处理:将完工项目“预收账款”会计科目贷方余额确认为收入。会计分录为:借:预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将完工项目“生产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会计科目借方余额结转到损益类会计科目“营业税金及附加”,会计分录为: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生产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将完工项目“生产成本”科目按二级明细科目借方余额统一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会计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贷:生产成本(业务招待费,人工费,材料费,服务设计费,差旅费等)。项目完工后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预收账款”,“生产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生产成本(业务招待费,人工费,材料费,服务设计费,差旅费等)”会计科目的余额统一结转到损益类会计科目中的主营业务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等报表项目。实现由对具体项目会计核算到对企业整体会计核算的过渡。

特殊情况说明:勘察设计项目已经设立并且相关费用支出已经发生,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项目收入无法收回,造成项目只有成本没有收入,企业发生的成本无法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补偿。所以将这种情况形成的成本结转到营业费用中,会计分录如下:借:营业费用,贷:生产成本(业务招待费,人工费,材料费,服务设计费,差旅费等)。

3.项目跨年度的会计核算: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且结转相应的成本。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应采用以下方法处理进行处理。”

a.“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已收或预计能够收回的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发生的劳务成本。”

b.“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部分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动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发生的劳务成本。”

c.“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将已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企业在现实的会计核算中很难估计项目的完工程度,所以不能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如果按提供劳务交易不能可靠估计进行会计处理会造成一个项目进行多次收入和成本的结转,造成项目评价时计算机自动生成项目成本核算报表不便于报表使用者阅读和正确理解。我的作法是跨年度项目的“预收帐款”和“生产成本”期末余额不进行结转,期末未完工项目“预收账款”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预收账款中列示,表示尚未完工项目已收的收入;期末未完工项目“生产成本”科目期末余额形成存货(存货定义:“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列示在资产负在表存货项目下,表示尚未完工项目的成本。

综上所述,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成本会计基本原理,将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可以发挥会计核算真实性,连续性,可验证性和及时性等优点,使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避免企业成本核算岗位重复设置减少人员开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财务成本管理第341页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财务成本管理第341页2007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中级会计实务第232页 2004

会计核算与管理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关系探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175

1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11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过程中所进行的科学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协调、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全称,其主要特点是对企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组织资金供应,提高资金利用效果、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赢利、分配企业收入,完成上缴任务、实行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在实行分工、分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管理,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劳动要素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信息的管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财务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因此,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除此之外,在企业中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联系,一切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事实上,企业内部各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很少见的。因此,财务管理的触角,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每一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每一个部门也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等方面接受财务部门的指导,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另外,财务管理能迅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在企业管理中,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产销是否顺畅,都可迅速地在企业财务指标中得到反映。例如,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质量优良可靠,则可带动生产发展,实现产销两旺,资金周转加快,赢利能力增强,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各种财务指标迅速地反映出来。这也说明,财务管理工作既有其独立性,又受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制约。财务部门应通过自己的工作,向企业领导及时通报有关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把各部门的工作都纳入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12会计核算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谓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指运用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分类、汇总、分析,形成会计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会计活动。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关系到会计在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中的职能能否有效发挥。因此,从法律上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会计核算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环节,一是填制会计凭证;二是登记会计账簿;三是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这三个环节相互衔接,基本上覆盖了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2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21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财务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进行管理的活动。主要在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会计是指以资金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后核算,重在“算”。

22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联系

两者联系在于目的都是在于管理企业经营、提高企业效益;指向的对象都是企业资金。而在这一经营过程中会计核算是整个经营管理的基础,而财务管理则是最终目标。一方面,财务管理通过会计核算记录的内容进行资金分配并制订一定的运行计划,保证资金能够全方位地在各个项目之间运行,降低企业风险。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必须依据会计核算的反映与监督制订方案,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确保公司项目的持续运营。总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互依存,会计核算所反映的资金状况是基础,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行的核心,必须依据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方案的制订。

3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现状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配合产生的积极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二者的重视度。接下来笔者将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一方面,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制度不健全的现状。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满足当前基建发展要求,在诸多方面存在空白或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致使财务管理常常面临无章可循的尴尬局面。为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相关项目工作人员要与财务工作人员保持密切配合、及时沟通的关系,通过建立例会制度,使两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确保项目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而且有利于项目管理部门加强成本控制,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在人员配置方面财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管理层对项目的会计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为其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致使财会人员的岗位安排随意性较大。对此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会计核算工作量大,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应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如经济学、税法、会计学等。企业应针对项目种类的不同配备专门的会计,以减少会计的流动,使会计能够很好地完成费用摊销,从而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此外,财会人员需要认真做好各项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同时向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如实地报送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确保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将决策风险降至最低。

4结论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共同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并且针对目前出现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人员素质低等现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促进财务人员素质的全方位发展。相信在相关人员的不断探究与摸索下,企业财务管理将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与管理第4篇

关键词:集中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实践分析

一、引言

集中财务管理依托于高度信息化的系统运作平台,以更加全面地的管理体系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资产等财务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有效控制、调配筹划等操作,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安全性、及时性、准确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生产,促进发展、提高效率,提升服务和信息质量,适应管理体制规范化、经营体制多元化的改革进展,实行银行帐户、税号等核心财务资源统一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全面预算管理等改革措施,财务职能需由单一的费用控制向资金筹集使用、成本控制和收益管理转变,某科研院所实施了以实现集中核算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方案,财务部门的职能由“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改革后该院各二级单位不再设独立的财务机构进行会计核算,同时逐步取消过渡时期的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会计核算中心,切实履行财务的反映、核算职责,直接为基层服务,向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和其他核算成果。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集中会计核算是否能顺利实现改革目标,纳入集中会计核算的各二级单位如何进行财务管理等问题显露出来,接下来将对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二、集中会计核算后各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实行集中会计核算以前,各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能,反映与监督是一体的,是无法区分的,在反映的过程中进行监督,监督控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准确反映。而且各单位一定程度上更加重视会计核算、资金使用、编制报表等业务,忽视财务分析、管理、控制等职责,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往往被弱化,被简单的会计核算取代。集中会计核算实行后,核算与管理职责相对分离,反映与监督职责分由不同部门执行,即进一步做大做强会计核算中心,将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整体置入,切实履行财务的反映职能,精简财务部门,强化其监督管理职能,一定程度上对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监管,制衡。同时,集中会计核算,集约利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改变了一个单位多名会计的人力状况,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加强了单位资金的监督,在不改变资金管理权限的情况下更有效的利用资金。从单位角度来说,一些管理基础较好、资金量大的单位,积极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资金收支比较规范,能及时提供项目预算等信息,依托于中心进行财务管理活动,保障了单位的正常运转;一些单位则基本取消了财务管理,完全依赖于中心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等财务管理活动,单位只管经手收支,领导签字就支出,基本没有内部控制,单位预算编制粗糙、与实际业务需求脱节,中心报送会计报表、财务报告也无人重视,财务风险较大。其中一些单位是认识偏差,认为集中了会计核算、加强了监督,单位就不再作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责任主体了,无须再进行财务管理了;有些单位更严重的会抵触集中核算的改革,认为其独立的财务机构被撤销,既难以掌握真实的财务情况,又无法对财务信息保密。同时会计核算集中后,由于认识上的错觉,导致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有些单位领导认为资金支付均由会计核算中心会把关,无需严格审批经费支出;会计核算中心根据经费、资金原规定的支配权、使用权、审批权限以及财务管理权均不改变的处理原则,坚持经费、资金支出、管控的决定权在各单位,其职能仅为准确反映财务信息。基于此,各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职责的归属难以界定,互相推诿,甚至出现无人负责的情况。但即使各单位管理层想承担财务管理的职责,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控制,但由于财务信息必须由中心提供,同时又不具备相应的人力资源,无力为继。同时基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由不同部门执行的现状,会计核算中心由于只须对核算的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即可,无须对资金支付的真实性负责,单位经营效益如何亦对中心无影响,导致中心的财务人员很难有了解单位业务实质,参与管理,充当决策参谋的意愿,如无法了解支出项目的资金来源渠道、性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控制进一步分离,既难以保障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实现,又对经营效益的情况难以考核、监督。

三、集中会计核算后各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践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各项工作、包括财务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推动者和决策者。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定位,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的实现起重大作用。单位负责人及管理者,首先对单位整理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明确财会工作的定位,而一个单位的主要目标决不会是算好帐,管好钱,而是获取利润、履行职能等。为此,单位应依托于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单位主营业务指标,中心也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为单位的主营业务服务。财务管理是建立在会计核算信息基础上的。中心除承担会计核算工作外,还承担大量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但最终的财务管理权仍在各单位,保持不变。再此基础上,两个部门如果沟通、配合方面始终存在障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将无从谈起。为此,首先,中心应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单位制定内部财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会计核算设置上也要求于单位的财务需求向匹配,及时准确提供财务信息。其次,中心必须按照单位要求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会计报表、财务报告,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积极深入了解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时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单位要高度重视相关的财务报告,并针对提出的相关问题和建议,高积极、认真分析、整改;最终,中心与各单位针对全面预算中的相关内容,以及专项经费财务报告、分析等,应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已保障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与资金支付的安全运行。管理终究是要靠人来实施的,做好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的素质如何就变得十分重要。首先,中心的财务会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财务会计专业技能,从而有效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参与单位运营决策、建立完善财务制度。其次,财务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会计政策,提高专业技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要求。最终,财务人员经积极了解单位业务情况,以便针对性的实施财务管理,做业财融合以便更好地编制预算、审核支出和为业务服务。

四、总结与思考

会计核算与管理第5篇

关键词:医院 药品 会计核算 管理

组成医院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份就是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医院经营管理的核心,还是医院内部生存发展的必要因素。为了能够使医院卫生事业在未来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应当不断地组织规范医院的成本核算,使得医院内部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都得到很好的提升。而医院的药品核算作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应当加强医院药品核算管理,针对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药品会计所提出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地规范医院药品会计工作。除此之外,随着现阶段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药品已经被加入到存货的管理制度之中,药品核算管理在医院整体核算管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对药品会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地核算、盘点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药品管理的需要,新会计制度要求医院药品会计能够将新旧会计制度下药品会计之间的衔接工作完成的更加顺利,还能够深入了解管理工作流程、明确信息操作系统,使得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加深沟通,使药品核算管理在医院整体财务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医院内部药品会计的岗位职责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药品的核算管理工作对于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医院药品核算管理,已经成为现阶段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

医院内部药品会计一般工作范围包括:药库、药房以及制剂室等所需要的药品数量、金额的核算工作。同时医院内部药品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正确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严格把好药品的购入及消耗关,及时处理账务。负责全院药品资金流通核算工作,积极配合药剂科做好全院的药品管理。第二,定期同药库、药房核对库存,每月同财务科核对金额,做到账账、账实相符。第三,严格审核药品购入发票,及时填制转账通知单送交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后送财务科付款。第四,准确核算药库、药房药品的调拨、领用,及时编制药品入出库存报表报送财务科入账。在核算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对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报告。第五,负责医院制剂室的成本核算。每月上报的制剂产品产值、成本报表及各种统计报表,内容要正确、完整。第六,指导、配合、协助、监督药剂科做好盘点工作。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药品会计的差异

为了能够让医院药品会计人员了解到医院药品的详细耗用情况,《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相关核算会计科目,使相关会计科目尽可能的完善。但是不一样的会计制度下,医院药品会计账务处理的方式也不相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关于医院药品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不一样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药品进销差价、药品收入以及药品支出这些科目均被取消,但是新增加了库存物资这一项,这一会计核算科目使得医院药品会计核算范围得到了相应的扩大,包括了之前账目中存在的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等等。为了核算、反映医院的药品购入、领用、销售,医院按药库、药房设置了二级明细科目,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设置了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除此之外,在这些变化中较为明显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将医院药品会计中药品的售价核算转换为药品的进价核算,将原账中药品进销差价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余额作为减项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相应明细科目的借方,这就意味着医院药品会计核算中药品进销差价这一概念已经被完全取消。

(二)医院药品核算的相关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医院内部药品管理的原则是,有计划地进行相应的采购,并进行定额的管理,从而加速了医院内部资金的周转速度、确保医院内部药品的及时供应。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并没有对单一的药品进行统一的管理,而是对所有的库存物资,其中包括了医院内部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并对医院内部的存货进行有规律有计划地供应,合理的确定医院药品的储备数量,并要求医院药品会计应当定期的对医院的药品进行盘点,并在每个会计期末对医院中所有药品进行一次总的盘点以保证账实相符,使得医院的账目更加的清晰。除此之外,还将旧制度中的药品售价核算改为了进价核算,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将药品收入和药品支出归入医疗收入和医疗支出科目中,使得提供的数据更能真实的反应医院业务收支情况。

三、新会计制度下对医院药品会计所提出的要求

药品会计在医院内部整体会计核算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医院会计新旧制度的不同,医院应当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并提高医院药品会计核算管理水平,促使医院药品会计核算工作更加完善,进而使医院的医疗卫生事业稳定发展。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药品会计核算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怎样才能够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提高医院药品会计核算管理水平呢?

(一)认真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药品核算方法

依据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开展医院药品会计工作衔接前应当对医院药剂科所有库存药品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核算管理工作,针对盘点出来的药品盘盈以及盘亏工作进行整体性的清查以及校对,依照传统的制度完成相应的处理工作,及时清查相应的药品差异原因以确保药品账实盘点的一致性,从而根据盘点差异的原因调整相关会计账目,并在事前对药品的进价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保证每个药房都同时有药品的进价以及零售价格,并保证库存盘点数目的准确可靠,避免各种特殊情况的出现,确保医院药品基数之间不出现差错。除此之外,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应当明确医院药剂科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对医院药品的核算方式以及药品的核算流程进行重视,在明确医院药品收入的同时,确保结转相对应的药品成本,促使医院药品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与完整,进而促使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二)对新会计制度下药品制度进行熟练地掌握

对于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来说,药品流转环节不仅十分多,同时也相对较为复杂,但是由于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统一的药品管理理念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就会使医院药品会计处理出现一些问题,进行影响医院内部药品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因此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药品会计不仅需要对药品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完善的会计处理,还应当做好医院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地参与到医院药品的管理流程中,明确医院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不仅应当核查出医院药品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还应当针对医院内部药品会计核算管理中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保证医院药品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的完整,以及医院药品会计核算水平更进一步的提升。

(三)提高医院药品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提高医院内部药品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是《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药品会计核算所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行业的监督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地完善规范中。医疗服务过程中药品占据的地位较为突出,同时也对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一个医院药品会计应当及时了解国家对药品核算所提出的要求,以及所出台的与药品核算相关的医院会计管理制度。并且应当定期参加相关药品会计制度的培训,与经验丰富的药品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促使医院药品管理与核算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结束语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药品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对医院药品管理与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一个全新机遇。医院会计核算需要按照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医院才能够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峥,徐力.医院药品会计核算与管理问题的相关探讨[J].中国外资,2011(12).

[2]唐丽莉.对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3]浮希芳.对药品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探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4]白维.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药品会计核算[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

会计核算与管理第6篇

一、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领导人应该严格要求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上,企业中的财务管理理念主要是在领导审批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运用资金。通常情况下,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分为:资产管理、财务报告、收支管理等。为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企业必须在规范会计核算的前提下,完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会计成本核算不够准确、资产核算方式欠妥、执行会计核算时缺乏约束力等。在会计核算的实际工作中,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业务较难区分,使得成本核算不准确,这种现象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影响。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处理固定资产的时候,核算范围存在较多的问题,在计提折旧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时间价值,而且预计净残值也不合理。除此之外,在预算和执行方面严重缺乏约束力,并且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随意支出,给单位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同时,在处理资金的使用问题上容易混淆支出类别,使资金不能有效地将作用发挥出来。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1.观念的落后

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对新的理财环境没有完全的适应,虽然具有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的经验,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就目前企业的理财理念来看,属于粗放类型,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缺少合理的方法,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混乱不堪。

2.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严谨

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会计工作中,由于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在遇到问题时,忽略实际现象结果,使得工作人员对会计工作监督不严格,给会计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再加之,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必须要结合当前的形式对会计制度体系进行改革,从而带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对法制观念不足,这是由于会计人员在选拔时不够严格造成的,在企业选拔会计人员时,大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工作性质较为随性,这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4.财务预算管理不合格

当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向各个部门发放专项资金的时候,需要将各个部门申请资金的用途了解清楚,然后上报上级领导,在领导审批之后,才可以发放财务,但是现阶段,存在部分下属工作人员在没有制定完善的财务用途说明的情况下,就向领导进行申批,这样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得企业盲目开支,进一步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完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的策略

1.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会计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财务管理制度要想适应时代的需求,就必须要求会计工作人员精通会计专业的技能,与此同时,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从多个角度分析财务管理策略的能力,因此,要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能够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合理建设,财务管理部门要完善与核算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注意核算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衔接问题,避免出现混乱的现象。

2.加强对企业的内控制度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对内部人员的约束力,管理人员应充分地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避免公款私用的事件发生,还要对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有所提高。

3.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为了提高会计的核算功能,需要会计人员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为了防止会计工作内部混乱,管理者要对员工进行明确的分配,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4.降低核算成本

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应该结合会计形势的实际情况对成本进行预测,充分考虑额外成本和实际价值的关系,建立成本核算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5.提高会计人员的创新精神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要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同时,要把握财务管理技能,从整体上制定财务管理目标,以适当的财务管理方式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6.加强收入和支出的管理

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在符合企业内部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将资金进行统一和核算和管理,要加强收支的管理,从而促使财务管理机制健全。

会计核算与管理第7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思考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工业企业所处的环境较为特殊,在此环境下,企业承受的压力有增无减,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成本管理是关键,所以大多数工业企业提高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而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深入认识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具体来说,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结果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那么不仅会致使成本管理工作脱离实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若是企业成本管理效果不佳,那么成本信息的有效性会受到影响,而成本核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就不会太高。

1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成本会计核算思想落后

第一,进行成本会计核算时,资源消耗意识较弱,所以工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忽视环境保护,而这就制约其成为节能型企业,限制其可持续生产力的提高。第二,成本控制力度过大,误将降低企业成本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途径。虽然,低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收益,但力度超过某一范围后,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影响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第三,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工业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思想可能会受到限制,创新意识被制约,综合素质会在一定程度上下降。这样一来,既会导致企业发展前景堪忧,又会影响整个行业进步。

1.2成本会计核算范畴较窄

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侧重于核算产品成本,忽略了其他成本因素。具体而言,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所需的材料、人力等消耗的费用,还涉及产品研发费用、环境损耗费用等。而且,相关人员在进行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因生产产品而产生的直接费用,并未将设计和间接损耗费用纳入其中。就创新型工业企业来说,如果不考虑间接费用,那么在成本会计核算范畴较为狭窄的背景下,往往会导致人为的降低总成本,常常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限制企业发展。

1.3成本会计监管力度较小

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都缺少完善且严格的监管体系,所以在监管资金流向、管理会计成本时往往会力不从心。在此背景下,如果企业内部存在以自身利益为重的人员,那么他们极易不顾企业形象,不管企业收益,通过制度的漏洞,并以撒谎的方式敷衍成本核算人员,来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如果情况不严重,那么企业可以通过紧急措施,来化解危机。相反地,若是情况严重,那么轻则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形象,重则致使企业元气大伤。另外,工业企业通常有较多的负债和应收款项,如果过多的应收账款变为坏账,企业的负债能力较小,那么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所以负债过多,收账能力不足也是工业企业存在的一大问题。

2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解决对策

2.1增强成本会计核算意识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成本管理效果,直接关系着企业有关决策的制定情况,所以提高成本会计核算质量势在必行,因此必须致力于增强相关人员的成本会计核算意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企业不仅要通过营造严谨、轻松的工作氛围,来提高成本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还要制定一些强制性的条款,比如:明确规定如果出现因私利而影响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情况,那么将对此人进行严厉处理,绝不姑息。其次,应鼓励或者要求工业企业的生产人员参与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这是因为生产人员直接决定生产过程和结果,间接决定企业成本,若是能让他们参与成本核算,促使他们明确其中的利害关系,那么成本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最后,企业应针对成本会计核算人员,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另外,企业在招聘成本会计核算人员时,应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注重考查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扩大,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越来越重要,所以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十分必要。

2.2构建成本会计核算模型

为了拓宽成本核算范畴,工业企业应构建成本核算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成本核算模型应以RAC为依据。这是因为我国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会计核算时,一般都采用资源消耗会计,即RAC这一成本管理方法。而RAC的优势不仅在于综合考虑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在于其能满足各种环境下的企业核算要求。另一方面,成本核算模型应通过参考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分解生产工序,来达到生产资源最大化的目标。比如,企业可以根据作业量和资源消耗程度,对内部生产部门的岗位,进行细致划分,然后以成本动因为标准,明确各个岗位的成本分配率,最后落实各个岗位的成本情况,以此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3优化收款效率控制成本

为了提高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管理质量,相关人员应优化、创新成本管理方案,努力通过市场链分解方式,来将企业内部订单,变成专人专职处理的子订单。这也就意味着,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子订单会被分配给专职人员,所以能达到优化收款效率,控制成本的目的。具体来说,在这种责任机制下,员工的工作相对简单化,压力也会显著降低,工作积极性和效率更能得到确切保障,所以收款的成功率会大大提升。而且,对那些实力较强的工业企业来说,它们可以直接通过优化企业形象,创建标志性品牌,增强声誉等方法,来兼顾产品销售和账款收取。另外,部分工业企业还可以借助自身信誉,在拿到订单时,收取预售账款,以此实现成本控制。

3结论

总体而言,研究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这能有效提高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利润合理分配。另一方面,这有利于工业企业发展前景的优化,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还能在极大程度上促使其于行业中处于不败之地。然而,将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策落到实处,使其发挥理想效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不仅需要综合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相关经验丰富的人员通力合作,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鲁捷.浅析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J].品牌,2015(11):143,145.

[2]于红娜.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267.

[3]李宪华.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15):30.

[4]朱利清.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264.

会计核算与管理第8篇

一、作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其管理的基本概述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又称之为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是一种以作业成本动因理论为依据,以作业环节为基础,根据产品生产装配过程中产品发生和形成价值链的关系,确认和衡量企业资源所消耗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到作业当中,并根据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将所有的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2、作业成本法的结构特点

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其成本核算的范围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产品单位成本,即生产单位产品的直接消耗费用,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费用等,该类成本的消耗与生产产品产量成正比关系;二是生产批次成本,即与生产批次、包装批次相关的资源消耗,包括生产某批次产品所需的生产准备成本,质量控制成本等,这类成本消耗的多少与生产批次密切相关;三是产品维持成本,即与产品种类、特性相关的资源消耗,包括产品的生产许可,产品包装设计、营销手段等方面成本;四是生产工厂成本,是指工厂维持作业生产能力的相关资源耗费,包括设备折旧,维护保养、保险等成本,该类成本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结构相关。

作业成本法以基本作业单位为桥梁将生产资料和产品(或服务)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多样化的成本动因为衡量标准,将生产资料归集到各个作业环节,满足了现代生产制造环境对于成本核算多元化的要求,同时,提高了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3、作业成本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作业成本管理是在作业成本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是对成本动因及价值链的分析方法。价值链分析是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战略管理方法,从操作层面来看,价值链本质就是作业链,是产品或服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务在企业作业链上发生和形成中的资源消耗和价值积累的过程。伴随着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成功应用,其适用范围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一方面成本分配方法上引入了成本动因分析,将传统的单一数量分配基础变为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多元化分配原则,更加强调成本分配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作业成本更加强调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战略管理,逐步地将成本控制延伸至市场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阶段,注重供应链流程的优化,提高企业整体成本效益和管理质量。

二、作业成本会计核算流程的构建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探讨,发现作业成本法顺利实施的几个重要基础如下:一是明确统一的系统目标,系统目标决定了成本核算方法及核算结果,如果目标不同,会计核算系统产生的成本核算结构、核算方法以及成本核算结果均有不同,因而,明确一致的系统目标有助于规范化作业成本核算流程设计及执行。二是变革绩效评价与薪酬的关系,通过引入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员工逐步接受并支持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设计和运行,并能够根据员工的实际绩效制定奖惩措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三是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不仅要依赖于会计部门,还需要领导层、管理层、非会计部门甚至全体员工的共同支持与配合,通过提供全面了解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设计、实施及运行等方面的培训内容,有利于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推广和实施。作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1、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成本核算对象是指需要对资源进行消耗且在过程中形成价值,需要对其进行成本衡量和分配的作业事项。依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以生产的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追踪到生产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费用,按照作业来划分并开立产品作业成本核算标准,将各项作业消耗的资源数量及价值列入作业当中,进而归集为生产产品的成本。

2、成本项目的确定

根据作业成本消耗资源的实际情况分析,将生产产品所消耗的资源费用以基础作业为单位进行归集和计算,所得的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就是产品的作业成本。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对产品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首先对成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进行划分,进而真实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为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优化生产流程提供支持依据。作业成本的项目确定是对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产品成本的主要成本项目进行确定,在产品成本报表中通常以作业成本项目为主要反映对象。

3、成本核算程序的构建

作业成本法的关键环节就是对成本核算程序的构建,根据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包括产品消耗作业、作业形成产品,产品成本来源于消耗的作业,作业的发生必然消耗一定的资源成本等原理,将资源成本的发生于作业的发生紧密结合,将作业消耗的资源成本费用以作业为基本单位归集和计量,进而将资源成本转移成作业成本,最终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其核心在于对资源消耗转移为作业消耗。

4、作业成本会计核算方式的选择

产品的生产流程中成本计算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对作业成本的归集,二是将归集的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当中,因此,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的产品成本核算可以看作是对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的过程。作业成本的归集是以作业为基础,收集各项作业种资源消耗的成本费用,在具体某一项的资源费用,可以根据资源消耗的特点或发生区域等来划分为各作业所耗,最终形成作业的成本。作业成本的分配是指将作业归集的资源消耗分配到最终产品的过程,根据产品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的基本依据。

三、作业成本管理的具体应用探讨

1、在企业文化中树立正确的作业成本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就是为了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长期收益。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是凝聚了企业全面生产作业过程的价值集合,是价值链的最终产品。作业成本法在推行科学化管理和流程控制的过程中,实现对作业流程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对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提升和外部产品经营销售都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因而,企业有必要为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作业成本管理理念,为作业成本法建立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人的因素,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提高全体员工的作业成本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推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2、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和成本核算模式

科学可行的作业成本管理制度是企业顺利实施作业成本会计核算的根本保证,现代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立,促进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划分成本费用产生的作业环节、阶段、区域,才能更为准确地分析成本动因及形成的结果;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产品消耗定额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使用利用率和用途,加强事前和事中成本控制,分析资源消耗动因的科学性,对作业全过程的资源消耗原因进行分析和确认,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特点的成本核算模式,根据成本动因类型、作业流程、成本核算程序、资源消耗标准、作业成本核算对象确定等方面的具体特点,形成相适应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3、创新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和技术,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广应用

目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适用阶段,本土企业还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与管理模式,以使其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特点,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建立起与企业生产流程相一致的作业成本核算流程和步骤,有计划有步骤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地加以推广和实施。创新适合中国企业经营特点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有利于准确分析成本费用产生的原因,对成本更好地加以控制,企业可以先在某部门内部加以试点运行,然后对运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再进行全面地推广。

4、加强对作业流程的动态分析,体现战略成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