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的含义

医学影像技术的含义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7 16:14:46

医学影像技术的含义

医学影像技术的含义第1篇

    1.1.1医学图像处理的特点及重要性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很多方面,如:图像恢复、图像重建、图像分割、图像提取、图象融合、图象配准、图像分析、图像识别等等。进行医学图像处理的最终目的是实际应用于医学辅助、工业区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所以其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医学图像处理的对象是各种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在医学临床的使用中,医学影像主要有超声波(UI)、X-射线(X-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成像(NMI)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已成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目前是计算技术与医学结合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借助有力的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手段,极大的改善了医学影像的质量和显示方法,其成果使临床医生能更直接、更清晰地观察人体内部组织及病变部位,确诊率也得到了提高。这不仅使医学临床诊断水平在现有的医疗设备的基础上得到极大地提高,并且能使医学研究与教学、医学培训、计算机辅助临床外科手术等实现数字化应用,从而为医学研究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在医学应用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实用价值。

    医学图像与普通图像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医学图像具有灰度上的含糊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成像技术上的原因带来的噪声扰,往往使物体边缘的高频信号被模糊化;另一方面,由于人体组织的螺动等现象会造成图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模糊效应。(2)局部体效应。处于边界上的像素中,通常同时包含了边界和物质,使得难以精确地描述图像中物体的边缘、拐角及区域间的关系,加之假如出现病变组织,则其会侵袭周围正常组织,导致其边缘无法明确界定。

    1.2论文的研究目标及工作

    1.2.1论文主要涉及的三方面基础理论

    论文主要涉及马尔科夫随机场(MRF)理论、模糊集理论及Dempster-shafe证据理论三个方面的基础理论,下面分别作介绍:1)马尔科夫随机场(MRF)理论基于随机场的图像分割方法是一类考虑像素点间的空间关联性的统计学方法。其实质是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将图像中各像素点的灰度值看作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从而对数字图像进行建模。Cristian Lorenz等人,在医学图像分割中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任意拓扑结构的新型统计模型。根据马尔科夫随机场图像模型,利用最大后验概率准则(MAP),提出一种迭代松弛算法。MRF模型能够区分不同纹理的分布,其特别适用于纹理图像的分割。但使用MRF模型进行分割的关键问题在于参数估计,所以分割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对参数估计的准确度。为此通常在分割与参数估计间进行轮流迭代计算,例如:先初始化参数,在此基础上分割,再利用分割的结果对参数进行进一步的估计,然后再分割,如此直到满足收敛条件。然而此类方法只能利用单一的图像信息,不能综合利用多种图像信息。

    第二章马尔科夫随机场(MRF、理论及其应用

    马尔科夫随机场简称,是英文Morkov Random Fields的缩写。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是马尔科夫(Morkov)性质;一个是随机场性质。它是基于统计学的分割方法在医学图像分割的应用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图像具有高度的空间信息相关性,而马尔科夫随机场(肿)恰好具有有效描述空间信息相关性的特点,加之其具有完善的数学理论和性质,所以广泛的被应用于图像的处理中,如:图像的恢复、纹理的提取、模板的匹配和图像的分割等。娜于图像的分割,对噪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是基于模型的方法,所以容易与其它方法结合是它的优点。在本文中主要用于脑部—图像的预处理及前期的分割。下面介绍马尔科夫随机场(MRF )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本文中的应用。

    2.1马尔科夫随机场CMRF )基本理论

    2.1.1一维马尔科夫(MARKOV)随机过程

    过程(或系统)在Zg时刻(即? = /q)的状态己知,若过程在/Q后面的时刻,即的状态与过程在时刻之前(即

    2.2图像中马尔科夫随机场、MRF )模型的建立

    2.2.1邻域系统与势团(Cliques)

    由本文2.1.2小节中马尔科夫随机场(娜)的定义中,任何满足条件1)非负性的概率都由条件2)中的描述马尔科夫(MARKOV)性的条件概率所唯一确定。条件2)中的条件概率所描述的也称为随机场F (本文中也即数字图像)的局部特性。而条件2)中的条件概率的直接求得是很困难的,由概率论中条件概率的公式可知要求的尸C/i    需要知道即需要知道随机场的联合分布,而马尔科夫随机场)是用条件概率来定义的,不能很好反映的联合分布。也就意味着由马尔科夫随机场(MRF )的局部特性来定义整个场的全局特性是存在困难的。以上问题的解决要归功于Hammersley-Clifford定理,该定理给出了马尔科夫随机场随机场(MRF )与吉布斯随机场(GRF )的等价关系,从而可以用吉布斯(Gibbs)分布来求解中的概率分布问题。

    1.1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1.1医学图像处理的特点及重要性………………       1

    1.1.2医学图像分割中存在的问题、现状及发展………2

    1.1.3医学图像分割的方法………………

    1.2论文的研究目标及工作………………6

    1.3本文组织结构………………9

    第二章马尔科夫随机场(MRF、理论及其应用………………11

    2.1马尔科夫随机场、MRF )基本理论………………    11

    2.2图像中马尔科夫随机场QMRF )模型的建立………12

    2.3估计准则与优化算法………………16

    2.4本章小结………………19

医学影像技术的含义第2篇

关键词:数字滤波技术 医学图像去噪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115-02

在医院医疗工作中,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技术水平对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工作中,能密切关注有关医学图像质量问题,为提高医疗工作水平奠定基础。医学图像噪声一直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处理医学图像中,能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医学图像质量。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数字滤波技术在医学图像去噪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

1 医学图像与图像噪音研究

1.1t学成像噪音的含义与分类

在有关医学成像噪音问题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一方面以人的感官角度为核心,在充分了解人感官特征的基础上,强调了图像噪音是影响人感觉器官所造成的影响,最终导致对图像化的判断出现误差;另一方面主要是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将图像信息定义为空间函数f,则图像噪声就是会使该图像退化的因素,就是受噪音的影响图像退化为f,其表达关系式为:

在上述关系式(1)中,n代表噪音系数。

按照噪音产物的物理因素进行划分后,可以对其做进一步划分,如表1所示。

1.2 典型医学图像噪音分析

(1)超声图像噪声。超亨图像噪声的产生主要受到超声波的脉冲回波原理影响,在超声波在人体体内进行传播时,其在人体内的不同组织所产生不同的折射与反射,最终导致出现不同强度的回波信号,并且在收集这些回波信号后,能转化为不同强度的电信号参数,最后在显示电路的作用下成为灰度不同的图像信号。同时在超声成像过程中,由于散斑噪声广泛存在,这些都会对成像产生不良影响。这是因为在医学成像过程中超声波会相互作用、干涉,导致散斑噪声现象无法得到彻底的控制。同时,超声成像的噪音还与成像组织表面粗糙程度存在密切关系,表面越粗糙,成像噪音现象越明显。

(2)磁共振图像噪声。磁共振成像技术充分利用了磁共振的原理,通过构建一个磁场,并持续向人体内施加交变频电磁波,在这种情况下,被探查的质子将会发振,并在振动的同时持续性的传播共振信息信号,并接收线圈电动势资料。人体部位不同,所产生的质子共振频率也存在明显差异。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常见的磁共振图像主要包括随机噪声与噪声。其中随机噪音主要产生于线圈电容器的阻抗效应,受高频电磁影响,物体表面将会出现不规则的感应电流,并对电磁波强度造成影响,导致出现噪音。而热噪音主要来源与电子热运动,受接收线圈电阻、城乡物体电阻等因素影响,随着运动深入,其产生的噪声也会越来越明显。

2 数字滤波技术研究

2.1 数字滤波技术原理

一个数字系统用系统函数的表达方法为:

在上述关系式(2)中,代表输入;代表输入;、代表多项系数。

从上述关系式(2)中可以看出,该系统是先将输入序列以特定的运算方法转变为输出序列。而数字滤波技术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发展而来的。因此可以判断,在一般的工作状态下,数字滤波器所需要的基本运算单元主要包括单位延时、乘法器、加法器等。

在一般情况下,数字滤波技术主要的实现方法包括无限冲激响应与有限冲激响应,两种过滤器之间的比较:(1)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由于存在对输入的反馈,因此可用比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较少的阶数来满足指标要求。这种方法的经济性较好,因此也能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可。(2)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由于冲激相应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能用于快速FFT,这种方法的运算速度进一步提高,而无限冲激响应则无法达到这种要求。

2.2 具体技术研究

2.2.1 小波变换对图像去噪的基本原理

根据小波变化技术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对图像去噪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主要体现在图像信号与计算分析上。其中一方面专门处理图像信号,在经过小波变化后,在不同规律特征的基础上,信号所要展示的信息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之后相关人员通过调整小波系数,在不同分辨率基础上确定阀值门限,完成去噪。另一方法通过计算,以小波变化多边形的特点,以大量的计算确定图像恢复要求,再按照计算结果进行处理。一般在小波技术进行图像去噪处理中,其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对图像进行二维离散小波变化,进而获取不同状态下的小波系数,包括、、。(2)分析小波系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对其进行传统的处理。(3)对图像进行小波逆变,最后获得想要的图像信息。

2.2.2 小波变换对图像去噪的基本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的含义第3篇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医院的建设步伐加快。医护人员的医术虽然很精湛 病人也有良好的护理,有的疾病仍然不能治愈,但是有了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就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所以医疗设备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物质基础和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依靠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而此时就需要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一、课题研究背景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

医学影像学也称医学成像,医学影像学泛指通过x光成像(x-ray),电脑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 超声成像(ultrasound),正子扫描(pe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眼球追踪(eye-tracking),穿颅磁波刺激(tms)等现代成像技术检查人体无法用非手术手段检查的部位的过程。医学成像又称卤化银成像,因为从前的菲林(胶卷)是用感光材料卤化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在不断进步中。影像医疗设备在诊治疾病方面日益广泛,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尤其是ct和磁共振等大型影像设备具有高电压、集成电路多、结构精密等特点,促使它的价格昂贵。

医疗设备是医院管理建设的一项新内容,医疗设备数量有限,分布不够合理,增加了医院管理的难度。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医疗设备管理不当、使用不当、操作不当等,造成故障,维修保养,尤其保养落后,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会出现伤害现象。当前医疗设备管理滞后,是现代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

医疗设备技术含量高,要求购买人员和使用人员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有的医院购进设备后,缺乏专门的医疗设备使用操作技术人员。现有使用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或虽经过一定的培训,但不熟练,不精通,一知半解,操作不当。

管理制度缺失,不完善。不能按照规范使用医疗设备,使医疗设备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管理不规范。档案不健全。医疗设备管理无历史档案,没有完整的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过程中缺乏依据。

伴随着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日趋迅速,功能也日趋完善,医学影像设备已经成为当今医院不可或缺的检查设备。

医院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患者的检查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正确诊断。但与此同时医院也在使用医疗影像设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设备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因此,医院就需要获得更丰富、更实用的相关信息,以解决在使用医疗影像设备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问题的深入,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将不断暴露。现代化的医院要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要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综合效益,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2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本论文的内容

根据医疗科学需要及经济、实用的原则, 正确地选购设备, 为医院提供品种、性能、精度适当的技术装备; 加强岗位责任制, 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提高在用设备利用率, 在保证供应和效益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作用, 并做好引进医疗设备的研究消化、改进;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尽快掌握引进设备的安装, 保养及维修技术,及时解决备品配件的供应。医疗设备管理的目的是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技术, 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影像设备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来唤醒人们对此的认识,提高人们防护的意识等问题。针对现行医院常用的管理制度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使影像设备的管理制度更完善。

(三)研究的依据

影像设备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如:维修费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意识,医疗器械的维护和维修管理,医疗器械的规范化操作程度,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四)研究的意义

只有把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好, 才能进行科学预测, 制订设备的“总体规划”以及实施方案, 并进行协调和控制, 使之达到最优化。才能提高设备使用率, 使设备的总效能达到最高水平, 产生它的最大效应。如果管理不当, 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应有作用, 影响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发展, 还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 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 对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科室各成员应该很好的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 科学的使用和管理机器,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只有加强了设备的维修管理, 因而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得到维修和保养, 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从而更好地发挥设备的综合效益。

(五)毕业论文的进化表

时间计划完成任务

11月10日——11月14日毕业论文的选题报告

11月15日——12月01日毕业论文的中期报告

12月02日——12月22日完成毕业论文

12月23日——1月24日毕业答辩

三、参考文献

1 朱险峰,卜祥义,邓卫红.如何做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规范化管理,中国医疗前沿,XX年6月.

2 沈增贵,刘曼芳,梁才,胡志.影像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中国医疗设备,XX.11.

3 李迅茹.放射物理与防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

4 洪洋.放射物理与防护学.人民军医出版社,XX.8.

5 付建国,陈本佳,方国才等.医学影像设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XX.11.

6 赵建中.完善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ct理论与应用研究,XX.2.

7 孟伟.如何加强影像科大型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XX(5):38-38.

8 陶剑光. 大型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管理.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66-67.

9 童双立,闫罡,孙璐. 大型影像设备的购置、管理和维修. c t 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8):41-43.

10 何彩平. 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 中国医学装备.XX(7):33-34.

11 李公平. 规范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之浅析. 医疗设备息.XX(3):59-60.

12 陈康.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XX年33卷第3期:215-216.

13 尹军.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医院管理.XX(10):2368-2369.

医学影像技术的含义第4篇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独立的边缘科学,现代医疗器械则是这一新兴学科的产品形式。它是工程技术向医学科学渗透的必然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现代文明流行病开始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医学科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不是以定性观察、现象归纳为方法学特征的医学本身所能解决的,它必须和以定量观测、系统分析为方法学特征的工程科学相结合,并综合运用各种已有的和正在发展的高新技术,才有可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应运而生。当前生物医学工程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是21世纪最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领先科技之一[1]。

1、什么是生物医学工程?

1.1含义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其内涵是: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以认识生命运动的“定量”规律,并用以维持、改善、促进人的健康。“生物医学工程”这个词汇蕴含了三个专业领域的相互影响: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研究人类及其他生命现象结构功能的理、工、医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多种工程技术学科向生命科学渗透和相互交叉的结果,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生物医学工程是应用基础科学,主要服务于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及保健、康复等方面;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医学诊断、治疗和信息化管理等问题,为医学提供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医疗装备。

1.2内容与领域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内容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基础研究,包括生物力学、生物控制、生物效应、生物系统的质量和能量传递、生物医学信息的提取与处理、生物材料学、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各种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等;应用研究,直接为医学服务,包括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技术,生物医学信息处理技术,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人工器官、医用制品和仪器,康复与治疗工程技术等。后者是医学工程研究领域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它的成果直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效果最明显、最迅速,所以特别受医学工程人员和医生的重视。

2课程安排

根据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专项将按照当代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发展医疗影像设备、医疗监护系统及设备、肿瘤物理治疗设备等11大类产品,强化新型医用植入器械和人工器官、数字化与智能化医疗装备、可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及药物控释载体、医疗监护和远程诊疗系统等领域的创新能力。针对这一方向,我们将设定14次课,分别介绍各项技术产品或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让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有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课程设置如下[2]:

1.生物医学工程概况: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概况、发展历程、学科内容、工程分支,以及国内外高校建设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情况。

2.组织工程学: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吸收现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材料与工程学等学科的科研精华,在体内或体外构建组织和器官,以维持、修复、再生或改善损伤组织和器官功能,是继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医学将走出器官移植的范畴,步入制造组织和器官的新时代。目前组织工程已经成为再生医学研究和发展的核心与主要方向。

3.生物材料学:研究与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组织、血液、体液相接触或作用时,不凝血、不溶血、不引起细胞突变、畸变和癌变,不引起免疫排异和过敏反应,无毒、无不良反应的特殊功能材料。许多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从事生物材料及制品的开发研究,在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无机和金属生物材料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

4.人工器官:主要研究人体组织与器官的再生、修复与替代。人工器官在临床上的应用,挽救了不少垂危的生命,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目前人工器官的研究和应用已基本遍及人体全身。

5.生物传感器技术:使用固定化的生物分子结合换能器,用来侦测生物体内或体外的环境化学物质或与之起特异互作用后产生响应的技术。目前,生物传感器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①向高性能、微型化、一体化方向发展;②生化检测的智能化系统;③仿生生物学的发展。

6.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对生物体在细胞、器官和整体等各层面的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用计算机求解该模型以分析和预测各种条件下生物系统运行的机制和状态。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力学、复杂生物医学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领域,主要采用计算力学、图形图像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方法,对生物医学中的科学问题进行计算机建模和分析。

7.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处理几乎成为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共同的研究方向。从生物体中获取各种生物医学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易于检测和处理的电信号。

8.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如何将人体有关生理、病理的信息提取出来并显示为直观的图像、图形方式,或对已有的医学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临床诊断引入了新的概念。

9.数字化X射线影像技术及设备:数字化X射线影像技术现已成为临床诊断的最主要手段。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直接数字化平面X射线影像技术;数字化X射线三维影像技术;低剂量CT、容积CT等。

10.磁共振影像技术及设备:磁共振影像是检测人体解剖、生理和心理信息的多因素、多层面和多对比度成像设备。

11.核医学成像技术及设备:核医学成像是对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的体内生化过程成像的装备,是目前能够在临床应用的最主要的分子成像手段。涉及的关键技术:单光子断层成像(SPECT)技术和系统、正电子发射(PET)影像技术和系统、PET与CT融合技术等。

12.数字化超声波成像技术及设备:超声成像设备在四大影像设备中使用最为广泛。目前重点发展技术包括:多波束成像技术、谐波成像技术、多角度复合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彩色超声成像设备系统、数字黑白超声影像设备等。#p#分页标题#e#

13.医学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可运载肿瘤标志物分子的特异性抗体、肿瘤治疗药物以及造影剂等新的高效药物(基因)载体;发展纳米尺度的显微探针成像技术;发展用于组织再生修复的纳米生物材料;建立用于纳米材料健康与安全评价的技术与方法,都是当前重点发展方向。

14.康复工程技术:重点发展假肢仿生智能控制技术、低成本假肢矫形、适应不同功能障碍者工作和学习的环境控制系统与远程交流、认知功能康复、人工电子耳蜗汉语识别、电子助视、老年人室内安全监护等技术。

3教学模式的探索

针对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课程的教学:

3.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的特点,并可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效率。由于每次课针对的是某项技术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和行业动态的介绍,涉及的知识点多且泛,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形象直观,趣味性强,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降低了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和记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课程的整体体系,强调课程知识点和适用性。教学重点清晰,适当补充行业最新动态作为课外知识。课堂授课的重点应放在概念的理解和相关模型的建立。同时,应创造条件充实参观和实验内容,让复杂的理论实物化、形象化、简单化。跟有教学合作基础的医院联系,安排学生到相应科室参观相关设备和操作系统,开展现场教学和尽可能多的实验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通过这种实践教学,使学生觉得取得临床上的应用成就并不是遥不可及,从而增强他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医学影像技术的含义第5篇

【关键词】 医学图像; 交互式异地存储系统; 无损压缩

1 引言

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第一步要做的是取得足够的有关病人状态的信息。图像所含有的信息要比文字描述更丰富直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医学图像得到迅速的发展。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Gonad Roentgen)发现“X”射线,100年来,X光照相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成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但是X光图片不能反映组织或病灶的三维空间位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和反投影图像重建技术相结合构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医学图像就三维立体化了,使人们能够看到人体的内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是医学图像发展史中又一重大事件,一般医学图像反映的是人体的静止状态,PET图像则能反映其生命过程,它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肿瘤成因,代谢机制,药物动力学及脑科学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由于成像的原理不同,存在有多种成像模式(Imaging Modalities),主要分为描述生理形态的解剖成像模式(Anatomical Imaging Modality)和描述人体功能或代谢的功能成像模式(Functional Imaging Modality)。表1给出几种主要的成像模式。如今人体三维图像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著名的可视人项目(Visible Human Project)就是一个例子,其图像是以分层形式组织的,可视人数据集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医学图像和解剖教学的重要工具,一个洞悉人体奥秘的时代为期不远了。

医学图像所包含的生理信息和病理信息十分丰富,使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变得更加的准确,它对于患者、医生和医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它的存储、安全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医学图像不但具有普通图像的特点:更具体、生动地表现一个事物的相关信息,还得加两个十分重要的附加条件:一是必须十分真实的展现事物的本身;二是医学图像自身的安全。

本研究主要讨论了在出现了自然灾害或服务器出现了不可预料的安全问题情况下如何保存PACS系统中的医学图像,提出了一种新的存储方法,基于这种方法建立了交互式异地存储系统来解决无限存储和安全存储问题;本研究还介绍了图像的无损压缩,提出了三个无损压缩的发展方向。表1 多种成象模式(略)

2 医学图像的存储和压缩

从结构上讲,图形文件分为两种,即位图和矢量图。位图中,图像由许多的屏幕小点(像素)组成,像素的分散性使动态图像的表达显得困难,会有像素丢失造成的图像失真。矢量图弥补了这种不足,能无限放大、缩小而不失真,不需要将图像每一点的状态记录下来,因而比相同质量和大小的位图占用的空间少得多,它还可以方便地制作动画。现在所用的各种图像存储方式,如BMP(Bitmap)JPEG(Joined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GIF、 PNG(GIF补丁版)、 PCD等都是基于这两种基本图像原理。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心血管造影和超声成像设备的大量出现,它们之间的通信,信息交换问题也越来越显得严重了。为使不同的医疗设备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CR)和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NEMA)组织制定的专门用于医学图像存储和传输的标准,即DICOM标准(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Medicine),它是随着图像化、计算机化的医疗设备的普及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和远程医疗系统的发展应运而生的,DICOM标准解决了在不同的地点、不同设备制造商、不同国家等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的医学图像存储和传输的问题。

医学图像的存储占据大的惊人的存储空间, 其中含有很多的无用信息,浪费宝贵的数字资源,必须进行有效的图像压缩再进行存储,由于医学图像的特殊性,在进行图像压缩时不能丢失任何对它有用的信息。图像压缩有两种,一是有损压缩,另一种就是无损压缩,为了不丢失图像的有用信息,对于医学图像只能采用无损压缩。

无损压缩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颜色信息只需保存一次。从本质上看,无损压缩的方法可以删除一些重复数据,大大减少图像在磁盘上保存占据空间, 它的优点是能够比较好地保存图像的质量,但是相对来说这种方法的压缩率比较低,并且不能减少图像的内存占用量。对于医学图像的无损压缩,它的发展有三个主要方向:一是削除医学图像的编码冗余来达到无损压缩;二是削除医学图像的像素冗余来达到无损压缩;三是削除视觉心理冗余来达到医学图像的无损压缩。

如果一个图像的灰度级编码,使用了多于实际需要的编码符号,就称该图像包含了编码冗余。如果用8位表示该图像的像素,我们就说该图像存在着编码冗余,因为该图像的像素只有两个灰度,用一位即可表示。

像素冗余,由于任何给定的像素值,原理上都可以通过它的邻居预测到,单个像素携带的信息相对是小的。对于一个图像,很多单个像素对视觉的贡献是冗余的。这是建立在对邻居值预测的基础上,例如:原图像数据:234 223 231 238 235,压缩后数据:234 11 -8

-7 3。

视觉心理冗余,一些信息在一般视觉处理中比其它信息的相对重要程度要小,这种信息就被称为视觉心理冗余。

常用的图像的压缩方法有行程长度编码(run-length encoding)、LZW(Lempel,Ziv,Welch)编码、霍夫曼编码(Huffman encoding)、预测及内插编码、矢量量化编码、变换编码、模型编码等。

3 医学图像的无限存储和安全存储

医学图像所包含的生理信息和病理信息十分丰富,使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变得更加的准确,它的存在还有其它很多方面的意义:比如病情的复查、病情的进展情况,病人对病情的查询,这都是需要将医学图像长期保存的理由,对于患者、医生和医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存储、安全就变得非常重要。国家有法规规定,医院对患者的X光片等必须保存十年以上,以便于查阅。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绝大多数的医院还是用专门的房间来保存那些X光片、CT片等医学图像,这种方法浪费了惊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在是一个不科学的做法。为何医院仍旧采取原始的方法来保存这些医学图像呢?那是因为医学图像对于患者、医生和医院的极其重要性,目前还没有一种非常安全的医学图像存储系统让医院实施用计算机来管理、储存各种医学图像,因此成功地解决医学图像绝对安全存储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PACS系统是对医学影像及其相关信息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管理的系统,一般PACS系中的设备包括CT、MRI、DSA、CR、DR、经数字化改造后的传统胃肠设备、激光胶片打印机、图像处理工作站,以及添加的报告工作站、肖像型监视器工作站、胶片扫描工作站、注册登记工作站、教学和读片投影工作站等,它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它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第二,它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里面存储着十分重要的医学数据,最主要的数据就是医学图像。保证医学图像能够在PACS系统中安全存储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个PACS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

医学图像数据量大,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的图像需要保存。虽然现在已有公司提出并生产出了1T的硬盘,但它总有一个被存储满的时候。在PACS系统中,常会出现海量的概念,实际是使用硬盘阵列来完成的。本文提出了交互式无限存储医学图像的概念,其实行方案如下:

采用两台配置先进的计算机作图像存储服务器,一台做为主机,一台是备份机,二者同时接收从医疗设备传来的原始图像并进行图像压缩存储,其图像存储、传输标准均使用国际通用标准DICOM标准。主机和备份机之间每隔一定时间周期通过一个互补算法进行比较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有新图像的那台计算机立即传输新图像到另一台计算机,维持两台计算机信息的一致性,一段时间后当计算机硬盘被存储满时,再给主机和备份机更换新的硬盘,开始新的存储,这样交替存储,从而实现无限存储,无限存储方案图见图1。

如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轻松实现将信息一分为二和两台计算机相互检测、实时更新, 但无论是海量存储,还是本研究提出的交互式无限存储,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查询是一个非常费时的技术难题。本研究运用了数组和索引的思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每一次更换硬盘时,对它进行存档符号标识,标明这块硬盘上存储的医学图像相关信息,并建成一个专门的数据库进行管理,这样就大大地缩短了查询时间,达到了快速查询的目的。

转贴于

一个完整的PACS系统,并非仅仅只要一个交互式无限存储系统就足够,它还要解决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安全问题,这是PACS系统存在的意义。目前许多公司开发的PACS系统都具备一定的安全性,但如果出现了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或存储图像的服务器出现了不可预料的漏洞病毒,现有的PACS系统就会发生崩溃,医学图像的安全存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对上面提出的交互式无限存储的方案进行改进,就能够有效保证图像的安全存储,改进方案如下:

第一,将两台交互式图像存储服务器放在异地,主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形成一个交互式异地远程存储系统,达到抵制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目的;

第二,将两台交互式图像存储服务器装上不同的操作系统,一台用熟悉的Windows系统,另一台用功能强大的Linux系统,由于系统漏洞不可能同时发生在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操作系统上;

第三,开发针对性很强的软件来保证两台服务器之间所构成的局域网的安全,即要确保两台电脑实时对比更新的是图像,不能让病毒通过这个局域网传播,两台服务器分别装上不同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服务器严禁使用一些可能传播病毒的外设,有效预防病毒的侵害。

注:影像存储归档(A)和影像存储归档(B)即为交互式异地PACS系统的两个数据存储服务器,它们分别位于不同的楼房内,装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杀毒软件等。

参考文献

1 Deng Jiehang. Realization of Multi-window Nonlinear VOILUT of ThoraX CT DICOM Image. 2004.

2 顾逶迤,等.基于人类视觉特性的医学图象压缩模型.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3.

3 倪皖东,等.医院PACS解决方法.医学信息,2003.

4 聂代伟.DICOM介质存储的实现技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04.

5 王友兴.PACS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中国铁道学会,2002.

6 李坤成.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在医院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国电子学会,2002.

7 Tzu-Chuan chou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emantic image classification and retrieval of organizational memory information systems using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2006.

8 李晴.医学图像数据库检索技术.中国体视学学会,2001.

9 上海金仕达卫宁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PACS建设中的存储技术.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3.

10 罗述谦,等.医学图象处理与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1 张晓彦,等.PACS海量数据中心.上海医学影像杂志出版社,2003.

12 杨伟锋.PACS系统的存储技术研究与实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3 吕维雪.医学图象处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4 田金.浅谈存储技术在PACS系统中的应用.中国医学装备,2005.

15 徐磊,等.基于DICOM 标准的医学图像存储与访问的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出版社,2005.

16 Yamaji H, sclarovsky S, Kjell N, et al. Manifestation of left main coronary stenosic is diffuse ST depression in inferior and precordial leads on ECG. J Am coll Cardiol, 2002,40:575~577.

17 Zigel Y, Cohen A, Katz A, The weighted diagnostic distorion (WDD) measure for ECG signal compression. IEEE Trans BME, 2000,47(11): 1422~1430.

18 Miaou SG, lin cl.A quality-on-demand algorithm for wavelet-based compression of electrocardiogram signals. IEEE Trans BME, 2002,49(3): 233~239.

19 Tompkins W J and Webster J G. Design of Microcomputer-based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Hall,1981.

20 McAuley KA, Williams SM, Mann JI, et al. Intensive lifestyle changes are necessary to improve insulin sensitiv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iabetes Care 2002,25:445~52.

21 Wang Y, Wang MZ. Study on the quality of Rhizoma Curcuma. YaoXue Xuebao 2001, 36: 849~853.

医学影像技术的含义第6篇

关键词: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特点;比较;应用

一、什么是DR

DR(Digital Radiography),即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等组成,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是一种广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而狭义上的直接数字化摄影即DDR(DirectDigit Radiography),通常指采用平板探测器的影像直接转换技术的数字放射摄影,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二、DR的特点

DR是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放射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先进的X线摄影技术它在原有的诊断X线机直接胶片成像的基础上,通过A/D转换和D/A转换,进行实时图像数字处理,进而使图像实现了数字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X线机的观念,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模拟X线图像向数字化X线图像的转变。其优势特点如下:

1)DR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都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

2)它最突出的优点是分辩率高,图像清晰、细腻,医生可根据需要进行诸如数字减影等多种图像后处理,以期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

3)该设备在透视状态下,可实时显示数字图像,医生再根据患者病症的状况进行数字摄影,然后通过一系列影像后处理如边缘增强、放大、黑白翻转、图像平滑等功能,可从中提取出丰富可靠的临床诊断信息,尤其对早期病灶的发现可提供良好的诊断条件。

4)数字化X线机形成的数字化图像比传统胶片成像所需的X射线计量要少,因而它能用较低的X线剂量得到高清晰的图像,同时也使病人减少了受X射线辐射的危害。

5)由于它改变了已往传统的胶片摄影方法,可使医院放射线科取消原来的图像管理方式和省去片库房,而可采用计算机无片化档案管理方法取而代之,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数字化X线图像的出现,结束了X线图像不能进入医院PACS系统的历史,为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和网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该设备还可进行多幅图像显示,进行图像比较,以利于医生准确判别、诊断。通过图像滚动回放功能,还可为医生回忆整个透视检查过程。

三、DR与CR比较

DR与CR的共同点都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其曝光宽容度相对于普通的增感屏-胶片系统体现出某些优势:CR和DR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都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CR和DR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各种图像滤波,窗宽窗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测量等丰富的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对两者的性能比较如下:

1)成像原理:DR是一种X线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硒作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少;CR是一种X线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图像板作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相对于DR较多。

2)图像分辨率:DR系统无光学散射而引起的图像模糊,其清晰度主要由像素尺寸大小决定;CR系统由于自身的结构,在受到X线照射时,图像板中的磷粒子使X线存在着散射,引起潜像模糊;在判读潜像过程中,激光扫描仪的激发光在穿过图像板的深部时产生着散射,沿着路径形成受激荧光,使图像模糊,降低了图像分辨率,因此当前CR系统的不足之处主要为时间分辨率较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

3)DR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就目前而言,DR电子暗盒的结构14 in×17 in(1 in=2.54 cm)由4块⒎5 in ×8 in 所组成,每块的接缝处由于工艺的限制不能做得没缝,且一旦其中一块损坏必将导致4块全部更换,不但费用昂贵,还需改装已有的X线机设备,而CR相对费用较低,且多台X线机可同时使用,无需改变现有设备。

4)CR系统更适用于X线平片摄影,其非专用机型可和多台常规X线摄影机匹配使用,且更适用于复杂部位和体位的X线摄影;DR系统则较适用于透视与点片摄影及各种造影检查,由于单机工作时的通量限制,不易取代大型医院中多机同时工作的常规X线摄影设备,但较适用于小医疗单位和诊所的一机多用目的。

事实上,CR和DR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一对并行发展的系统。

医学影像技术的含义第7篇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胸部疾病;诊断

1 X线在胸部疾病诊断的应用

X线检查在胸部主要应用于健康普查、胸部疾病的诊断及胸部的疾病随访三个方面[1]。胸部X线检查是健康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早期发现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种类很多,X线检查多能指明病变的部位,甚至做出定性诊断。在临床上,通常对一些胸部疾病需要进行动态观察,了解其变化;或是判断其疗效;或是了解术后改变及术后复况。通过随访复查可了解病变的演变过程、病变的转归和预后。

1.1 透视 透视价格低廉,方法简单,通过变换患者可以动态观察病变,但透视是暂时影像纪录,无法永久保留图像供以后对照,还不易发现细微病变,而且患者接受的X线量较大,仅用于有明确的检查。

1.2 X线摄片 X线平片能清楚的显示肺部病变,目前仍是胸部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X线的密度分辨率低,不能显示纵隔内的病变密度;胸部摄片是胸部各种结构相互重叠形成的复合投影,一些隐蔽部位的病变易漏诊。

1.3 钼靶X线摄影 是利用各种组织对不同质的软X线的吸收量有显著差异的原理,使密度相差不大的脂肪、肌肉、腺体等组织在X线片上形成良好对比的影像,有利于观察软组织的形态变化,如乳腺X线摄影。

1.4 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数字X线摄影(DR) 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均优于传统胸片[2],对肺内病变特别是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优于传统胸片,但显示肺间质和肺泡病变仍不如传统胸片。

1.5 造影检查 包括支气管造影及血管造影。但造影检查属于有创检查,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加之螺旋CT,尤其是多层CT增强扫描的应用,造影检查已很少应用。

2 CT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胸部CT检查对于不同病例在发现病变、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上都可能是X线检查有价值的补充,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2.1 普通扫描(平扫) 系不使用对比剂的常规扫描,扫描范围通常从肺尖到肺底,也可根据定位片所见,进行选层扫描。对多数胸部病变,平扫能满足诊断要求。

2.2 增强扫描 通常是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为以静脉快速注射含碘对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包括动态增强扫描和CT灌注扫描。主要用于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隔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

2.3 高分辨力扫描 高分辨力CT扫描技术为薄层(1~2 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主要用于病灶的微细结构,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突出效果,它是常规扫描的一种补充。

2.4 多层面CT扫描 系X线管一次旋转过程中同时获得4、8或16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可对肺部病灶进行多方位观察,且具有肺结节分析功能、肺支气管成像、肺含气量测定及支气管仿真内镜功能等。

3 磁共振成像(MRI)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MRI成像技术不断改进和成熟,图像质量不断提高,MRI在胸部的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由于MRI可摄取冠状、矢状及横断多方位图像,对病变的定位诊断是X线和CT不能比拟的。以下几种情况可优选MRI检查:①纤维性纵隔炎;②腔静脉栓塞和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③纵隔肿块结合CT检查作定性与定位的评价;④气管内新生物的分期;⑤动脉瘤夹层与无夹层的评价;⑥区分肺门肿块与血管性假肿块;⑦主肺动脉压迫与栓塞。

4 超声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对胸部疾病的诊断有较大限度,原因是含气的肺组织和胸部骨骼可以将入射的超声全反射[3]。但超声检查无创伤、无辐射、简便快捷,对于胸部表浅部位的病变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以弥补X线和CT的不足。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等的应用,使小的乳腺肿瘤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再加之高分辨力或更高频率探头的应用,有可能显示乳腺肿块之外的微小钙化,超声与X线摄影术结合将有效地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4]。

5 核医学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核医学成像系统又称放射性核素成像(RNI)系统,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实现脏器和病变显像的方法,是临床核医学的一部分,是解决当今三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诊断的重要方法。它是一种功能性影像,影像的清晰度主要取决于脏器或组织的功能状态,由于病变过程中功能代谢的变化往往发生在形态学改变之前,故核医学成像也被认为是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99 mTc-MDP全身骨显像已是肺癌术前常规检查有无骨转移和术后早期发现骨转移灶和疗效检测的重要方法,比X线检测骨转移灶早3~6个月,67Ga肺显像也可诊断肺癌,并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67Ga对肺结节病的诊断也有特殊意义,可表现为“肺门八字影”和“熊猫脸”。

6 结语

胸部X线片、CT、MRI、超声与核医学检查在诊断中具有相互补充作用,尽管CT、MRI、超声与核医学检查具有一定优越性,但X线片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是各种影像检查的基础。充分了解各种影像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有助于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些方法,成像方法的优选和应用要遵循效果价格比的原则进行。由于先进影像手段的出现,成像原理不同,判断病理组织器官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越来越精细,显示图像由单一线型向面型和立体型转变,给胸部病灶定位、定性和定量带来极大的优越性。同时多种影像所显示的图像,需从不同检查手段出发,运用多种影像成像的思维方法,给予综合分析。必须强调的是:做出一个正确的影像诊断必须结合患者的其他资料,这对影像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5]。

参 考 文 献

[1]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

[2] 祁吉.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3]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医学影像技术的含义第8篇

支架,支起人体堵塞的管道――血管、气管、尿管、食管、肠管、胆管。这是内科的一场革命――在介入治疗以前,内科医生所能解决的临床问题的确有限。现在不同了。

腰间盘水刀手术,所产生的高速切割水柱不会产生温度,避免了高温对脊柱及周围神经的热损伤。

新生事物出现往往会遇到质疑,肿瘤标志物检测也曾受到专业人士的质疑。健康体检查肿瘤标志物是否有必要?是否有临床意义?

……

1、明成森木、海岛森木:EP-201/202心电宝

心脏如拳头般大小,心电宝如手掌般大小。心脏维护人的生命,心电宝维护心脏的生命。患者可以自己给自己做心电图。当感觉不舒服时,随时可以把心电图记录在案,然后把记录结果送给医生看。免得发病时,到了医院,发病已经停止,给医生诊断带来困难。

2、新奥博为:核磁共振介入

介入放射学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医学影像学的格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使医学影像学显示的内容发生了质的突变。磁共振与介入放射学的结合,形成了磁共振导航介入全新的技术,成为全球医疗新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传统的外科手术是医生手、眼、脑的配合,磁共振影像导航手术是影像导航。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从多个方向上接近病人,首先借助高精度的实时空间定位系统及开放式MRI的引导,为磁共振兼容的冷冻探针选择最佳入路,更安全、更快速地实现冷冻探针在病变组织的精确定位;其次,利用磁共振良好的软组织解剖结构成像能力,对手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获得实时信息,精确确定冷冻区域、冰球的温度、形状、维持时间等许多重要的参数,从而使手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时精确疗效监控。

病人无需在影像诊断室与手术室之间来回周折,医生也无需担心参照诊疗图像实施手术时会产生偏差,患者更无需躺在病床上饱受长时间手术的煎熬,未来十年,磁共振成像导航介入治疗系统、冷热消融技术以及高分子新材料制成的各种导管,将完全改变传统手术室。

作为磁共振图像实时引导微创冷冻治疗系统技术的集成者,新奥博为的主要创新包括:实现了磁共振成像条件下的高精度实时手术导航;自主研发的介入专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及相关的磁兼容手术设备。

3、新奥博为: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统

集成超声技术和光散射成像技术进行医学诊断,是近年来影像医学诊断领域前所未有的创新,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诊断设备是利用超声仪对组织进行形态成像来发现肿物,借助光散射成像技术对血容量、血氧饱和度、水含量等组织参数召开检测,来判断癌症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特性。

4、希莱沃科技:旋转震动排痰仪

旋转震动排痰仪采用最先进的变频技术,实现对电机无级可调手动模式和全自动七段速程控自动模式,能够模拟人工排痰手法和动作。

外科手术后病人:由于手术后使病人无力咳嗽造成肺内大量分泌物聚集。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粘膜肿胀变厚。

支气管扩张症:肺内常有大量的脓痰不易排出。

急性肺炎:肺部炎症引起的急性感染,使肺部通气变差。

脑血管病:偏瘫、长期卧床症,肺组织弹性降低 。

哮喘:支气管狭窄,分泌物不易排出。

肺气肿:肺组织损伤,肺泡失去弹性,粘液排出受阻。

非典型肺炎:肺实变,分泌物增加。

职业性肺炎:由于长期工作在由尘埃和刺激化学气体的环境中,对肺部造成损伤,导致痰液增多排出困难。

5、南京微创科技:放置支架技术

支架,支起人体堵塞的管道――血管、气管、尿管、食管、肠管、胆管。这是内科的一场革命――不再只是用听诊器诊病,用药物治病了。过去人们认为内科医生只能治愈肺炎,尽管这样认识有些偏颇,但在介入治疗以前,内科医生所能解决的临床问题的确有限。现在不同了,内科医生不但通过非药物治疗很多疾病,还能根治很多疾病了。甚至还优于外科手术,比如,过去只能实施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中,有一部分可以通过放支架解决。

6、佛山奇汇:输液加温器

用心的医生发现当凉凉的液体输入病人的血管内时,病人冷得直发抖,于是土法上马,接一杯热水,把部分输液管放在热水中加温。

现在不同了,输液加温器更便捷,更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仪器工作时,热量通过槽型换热器传递给缠绕在槽中管内流动的液体,将冷藏和室温下的各种液体加温到理想温度。

7、北京大华通:气动颗粒悬浮床

像个大浴缸,但缸内放的不是水,而是很细的颗粒,在颗粒下有一块透气的多孔板,使压缩空气分布均匀。当经过过滤的压缩空气向上流经细颗粒时,颗粒会像水一样流动,产生相当大的浮力,足以使病人漂浮在流动的颗粒之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久卧病床上的患者发生褥疮的问题。

8、同仁光电:脑功能检测分析系统

脑科学研究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挑战的科研攻关主题。脑功能失调和衰退成为神经科及精神科研究重点。脑功能检测分析系统根据脑电超慢涨落分析理论研制开发成功的。用于脑病检测、特殊人员脑功能选拔、药物疗效监测及新药开发、智力开发研究、心理咨询和体检。

9、中瀚科技:腰间盘手术突破性科技

――腰间盘水刀

腰间盘水刀手术,叫骶疗,又叫液体刀,所产生的高速切割水柱不会产生温度,避免了高温对脊柱及周围神经的热损伤。水刀切洗器特殊设计的会转刀头及深度阻力避免了穿破椎间盘纤维环所带来的损伤。还可以通过骶裂孔向椎管内用药,操作比较简单。广泛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脊柱外科、疼痛科。

10、香港互通:医院防护

医用防撞扶手、防撞护角、防撞护板、卫浴扶手……医院是否安装这些防护装置似乎与医疗水平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小小的细节,不但给患者带来安全,还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感受到温馨。好的服务就是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

11、SonoSite索诺声:微型超声机

拎起来就走的笔记本电脑?商务手机?电话?计算器?难怪猜不出,稳坐彩超室的彩超机才这么小,这么方便携带,一拎就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对病人进行高质量检查。

便携式彩色超声无论何时何地,患者可在自己的病房直接接受B超检查,为患者和医生都带来了方便,真正体现人性化医疗。在不同场地,都能获取高质量的B超图像。

12、德国TRUMPF:系列手术无影灯

从激光球切割球制造技术、程控机床、电子和医疗技术,TRUMPF正以不断的创新,引导着科技的发展趋势。无影灯是手术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也是非常重要的装备。

13、oCm:联机清除率监测器

它允许操作者在体内透析期间决定实际尿素清除率。可即时监测透析治疗质量,对体内透析治疗及时调节,无需血样标本和实验室。医生能立即看到每次透析治疗期间有关有效清除率和有效KTV的信息。

而传统方法评估透析治疗效果,要基于实验室血样和透析液样本分析,来评估尿素动力学。成本高,浪费时间,很少能在一次治疗基础上进行数据测量。

14、费森尤斯:血液透析仪

血液透析已经广泛应用于肾脏患者。随着透析仪技术进步,使得血液透析越来越容易了。如果能够直接显示尿素清除率,指导透析量和时间,真是到家了。症状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患者不但遭受不适与不快,还可能增加心血管副反应的危险。费森尤斯解决了这个问题。

15、C-SCAN:全球最精巧四肢关节专用成像系统

四肢关节磁共振检查是中枢神经磁共振检查之后的第二个最普遍的迫切需求。百胜将这一成像技术带给了病人,而无需他们去适应大型MRI的检查流程。

小型数字专用四肢关节成像诊断系统设备,无需特殊的设施准备,非常易于操作而且花费不多,并且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安装和使用。这些设备被安装于不同的临床环境下,从大型医院到私人小诊所,从运动医疗中心到风湿病检查部门和骨科等。

16、瑞士Swissray ddR:世界首台全自动全智能DR系统

DR系统动态设计实现了灵活取位,使影像获取更加精准、便捷。它采用壁挂式支架,带有独特、可伸缩性的胸片架,能够进行三轴运动,获取各种垂直、水平和跨检查台的投影。DR7500具有卓越的直接数字技术和专有影像处理功能,能够提供出色的影像。它的模块化系统组件,能够满足不同医疗机构的需求。

17、芬兰Medikro:世界最小的肺功能仪――重量仅26克

肺活量测试对于医生诊断病人是否患有肺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并有助于给以最佳的治疗。人类工程学的设计便于成人和儿童使用。测得的参数可以直接传输到个人计算机上,并联网到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

18、DRG:肿瘤标志物诊断试剂

新生事物出现往往会遇到质疑,肿瘤标志物检测也曾受到专业人士的质疑。健康体检查肿瘤标志物是否有必要?是否有临床意义?是为了挣钱,还是为了健康?

当科学进步得到证实的时候,才真正赢得信任,并为人类服务。现在,肿瘤标志物检测就承担了肿瘤早期发现的重任。

19、DRG: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筛查诊断试剂

苯丙酮尿症发病率虽然很低,只有1:1266至1:25000之间,但它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可治疗的遗传疾病,且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保证患本病的孩子智力正常的关键。所以,作为常规筛查项目都不为过。唐氏综合症是孩子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作为产前诊断手段,对高龄孕妇进行常规筛查是避免出生缺陷儿出生的手段之一。

20、DRG:传染性疾病诊断试剂

血培养获取细菌感染证据可操作性不高,因为结果超长,病人几乎等不到结果出来,就得投用药物治疗。病毒检测很难实现,因为病毒离体很容易死亡,且常常隐藏在人体细胞内。诊断试剂能解决病原体诊断是再好不过的了。

21、郑州迪生:婴儿培育箱

越来越高级了,已经开始模拟孕妇子宫研发婴儿培育箱了,当模拟成功时,再早的早产儿也能存活下来,没有子宫的女性不再需要借腹生子。早产存活极限将提前到胚胎期,这确是喜讯。

医学的进步不是单轨道的,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早产儿脑功能、视力、听力、生存质量……医学不仅仅是让早产儿活下来,还要让早产儿活得好,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健康。

22、爱克发:PACS系统

“医疗服务行业里的很多医疗机构正在选择爱克发的解决方案,通过缩短报告周转时间,加快病人流量,提升生产力,以及改善临床医师的满意度,来帮助他们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爱克发医疗集团美洲区的RobertPryor说道。“众多的医疗机构正在实现从胶片到数字化环境的转变,由于我们致力于提供创新的技术和经验证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他们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所以他们就纷纷转向爱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