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旅游景区的建设

旅游景区的建设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5 11:21:20

旅游景区的建设

旅游景区的建设第1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4-0068-02

旅游景区发展主要表现为旅游品牌的竞争,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须弥山为例,就旅游景区品牌建设的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初步探讨。

一、创新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创新就是旅游景区将自身个性化信息在市场中推广,并使之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旅游景区应该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扩大景区的市场规模,使旅游者通过该形象认知旅游景区。可见,旅游景区品牌塑造有多种渠道的选择,因此,将景区的特色传递给游客就成为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须弥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随着新景区的不断增多,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塑造新的旅游形象成为须弥山景区经营者的当务之急。针对须弥山旅游形象塑造,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调整品牌形象

旅游者的需求、偏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旅游景区要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策略。须弥山景区要在原有的观赏性景点基础上,以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和利润增长点为依托,举办传统庙会活动和山花旅游节,吸引海内外游客到须弥山观光游览;并在旅游淡、旺季有针对性地进行形象宣传和促销,让游客对须弥山有不同的认识;还应该在佛教文化上下功夫,确定“须弥圣境,丝路明珠”的品牌主题,从而扩大影响力。

(二)准确定位形象

旅游景区在其市场范围内准确定位形象非常重要,这是品牌塑造的关键。好的品牌定位是旅游景区成功的重要保障,旅游品牌定位就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立形象的旅游卖点,最终赢得市场客源。须弥山景区进行品牌定位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挖掘石窟艺术和佛教文化的内涵,并借助文学作品中对佛教文化名人的描述,兴建文化墙,通过策划一系列旅游活动项目,打响“须弥圣境”的至尊品牌,奠定石窟艺术在旅游景区的地位。

(三)策划品牌创意

旅游景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对旅游景区精心策划,并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因此,品牌创意是旅游景区发展的灵魂,是品牌成功的关键。富于新意的策划可以避免雷同景观,从而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须弥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佛教名山,被誉为“小敦煌”,应重点策划包装佛教石窟文化项目,丰富旅游活动,使名山秀水一体化,将须弥庙会、丝路佛教文化、须弥石窟建筑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大力开发重丝路游、石窟博物馆游、回乡民族风情游等特色专项旅游产品,创建知名旅游品牌。

二、创新品牌营销

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就是争夺影响力的竞争,因此,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就要靠品牌长期有效传播。长期以来,形象单一、地方特色不浓等因素一直制约着须弥山对外品牌形象的推广,也影响了旅游者对须弥山的进一步了解。为此,须弥山应该在品牌营销推广方面加大力度,通过加大旅游品牌市场营销,实现品牌传播的有效运作。

(一)借助媒体宣传的强势作用

以强势电视为依托,联合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展开超强度、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攻势,形成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和高强度的视听冲击力。众多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可以聚焦游客的吸引力,并提升佛教名山须弥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同旅游主流媒体合作,定期举办品牌点评活动,从品牌定位、品牌传播、旅游管理、发展潜力等多方面让旅游者对须弥山进行立体、客观地了解,同时对旅游品牌进行有效传播,切实提升品牌形象。

(二)借助节事活动的拉动效应

须弥山源远流长的佛教历史、高深神秘的佛教石窟构成了博大精深的须弥佛教文化。可以依托须弥山的文化特色,通过其强大的拉动效应,使须弥山这一品牌鲜明立体。通过活动的开展,树立须弥山新形象,提高其知名度,从而为全面提高须弥山旅游环境质量和旅游形象品位,最终为其品牌形象推广带来良好的效益。

三、创新品牌管理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决策和主导作用。须弥山要致力于品牌管理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政府主导局面,全面推行政府主导的品牌建设。

(一)推行政府管理

须弥山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优势和作用,领导决策者要进一步增强旅游品牌意识,将品牌经营管理放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对须弥山旅游发展和品牌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运用全新的模式进行品牌管理,举办旅游品牌推介会,通过政府景区的联动发展,为须弥山在国际范围内树立佛教名山形象做出贡献。

(二)理顺经营管理

旅游景区目前被众多部门管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造成了旅游景区管理上的混乱和低效,使得某些旅游景区为了获得片面的经济效益,忽视联合协作,景区之间因为信息沟通的不畅,致使区域景点条块分割,建设重复雷同。因此,须弥山必须尽快建立协调机制,理顺经营管理,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纷争,明确各自为政的局面为建立品牌景区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建立管理输出模式

须弥山作为佛教名山、宁夏知名旅游景区,要利用专业化的管理技术,将无形资产效益化。要开发思路,运用企业参股、抵押、保证金等企业运作方式,实行开发管理、培训管理,并通过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提供给母体经营景区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立管理输出模式,既可以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为其他景区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四、创新品牌维护

旅游景区的品牌和其他产品一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对旅游景区品牌要进行定期维护,通过对品牌的维护可以有效的保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延长旅游景区品牌的生命周期。

(一)完善景区保护法规制度

完善景区保护法规和相关制度,帮助当地居民树立保护须弥山有形旅游资源和无形文化旅游产品的意识。除当地居民外,旅游者、各旅游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有关名胜古迹、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规,同时,当地政府还应该同文物保护和建设部门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法律制度。必须对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等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保护程序和财政资金。

(二)建立危机预警反馈体系

旅游景区品牌的维护还包括建立旅游预警、旅游应急预案、受损品牌的修复工作等,以此来树立景区的公众诚信度。首先,要建立旅游预测机制,即对不同时期旅游景区的游客容量等进行预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其次,建立责任制,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旅游安全问题;再次,成立应急预案,可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最后,对受损品牌进行修复,消除负面影响,重新树立品牌形象。

五、创新品牌资源

(一)创建景区联盟

须弥山作为六盘山旅游区重要的旅游品牌,要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将周边景区和市内景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共同做大六盘山旅游品牌;以特色线路为基础,实现产业对接,建立以产品为纽带的营销整体,提高整个景区联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建立全区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的统一品牌,借此进一步扩大知名度,赢得更多的回头客,最终实现大品牌下的共赢。

(二)打造整体产品

根据现有旅游产品发展的趋势,应该将以须弥山佛教文化和石窟艺术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作为基本产品和旅游实体,同时将须弥山博物馆和原州丝路文化等旅游产品作为延伸产品,增加旅游者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旅游整体产品应该包括基本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通过打造“宁夏王牌景点”来深化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

(三)实施协同营销

旅游景区的联合营销是对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策划、包装、推广等一系列活动,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塑造区域化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客源,通过分担营销费用,协同进行营销宣传、品牌建设、产品促销等方面的营销活动,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营销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四)建立信息共享

景区之间的资源整合要真正取得成功,必须达到信息交流的通畅和各类资源的共享。因此,要更新信息观念,引入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对客户资源也要实现共享,完善网上交流平台,及时将各个方面工作简报、近期旅游特色项目等上传,开展网上营销互助,带动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

旅游景区的建设第2篇

一、引言

2014年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年”的提出促进了全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在2015年,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也是大数据的时代,同年9月19日至9月20日,国家旅游局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2015中国“旅游+互联网”大会。9月20日的当天,国家旅游局授予常州市中国“旅游+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称号。

常州市是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信息化水平及较高,基础设施健全。2014年,常州市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3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为了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必须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景区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景区的智慧化显得越发重要。何为智慧景区?智慧景区简言之就是,景区能够通过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进行全面透彻的感知,其最终的目的是使游客能够重复游玩景区,感受景区的智能化与个性化服务的完美结合,最终使景区有着长远的经济效益。

二、常州三大主题公园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现状

常州原本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通过“无中生有”的方法发展旅游业,成功开发了中华恐龙园、环球动漫嬉戏谷、淹城春秋乐园三个特色鲜明主题公园。同时景区注重智慧旅游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自身景区建设中,不断完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APP的内容和功能,并能通过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实时获取进出景区的车辆信息,通过LED显示屏预报天气、客流、游玩项目动态和拥堵情况等。通过智慧旅游的各类应用,使得景区建设不断完善,景区服务不断升级,游客体验不断提升。

其中,2015年中华恐龙园仅十一长假期间接待游客就达到了53.12万人,而仅网络预订额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春秋淹城APP系统也在江苏省旅游局在无锡召开2015年全省智慧旅游推进大会中被评选为江苏省“旅游+互联网”模式创新优秀项目。环球动漫嬉戏谷则更是以满足逾4亿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庞大娱乐需求为目标,以更适合未来前往的体验型公园为前瞻,注重现代数字文化互动体验,不断发展创新。

三、常州三大主题公园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中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本文从智慧营销、基础设施、智慧游览、智慧管理四个方面着手对常州中华恐龙园、环球动漫嬉戏谷以及淹城春秋乐园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回收率为92.3%。

(一)智慧营销

智慧营销主要是分析游客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支付的倾向于哪些方式。从问卷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据调查显示,2014年底,常州移动电话用户数为491.33万户,比上年增长7.1%,年底互联网用户数为159.44万户,比上年增长16.6%。手机的普遍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手机上直接预定和在线支付。在手机APP的使用中,中年人大多数会选择美团的购票,而在美团中,由于某些景区和美团没有直接合作,而是通过第三方渠道,会使游客和商家间产生误会,比如有些门票当天购买是没有用的,需要提前购买,而商家没有注明,使得游客白跑一趟。所以,作者认为商家应该更详细的标注产品信息。其次,当前社会微信的使用度很高,所以景区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不断推广和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用其推送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产品,产生二次营销。

(二)基础设施

一个智慧景区的建立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营销系统还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准确的了解景区的动态,获取景区的有效信息。

通过调查发现,游客对景区的触摸屏抱有很大的期待,而这正是三大主题公园欠缺的地方。作者建议,为了使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应该在景区入口处或重要游玩项目附近建设景区触摸屏推送景区实时信息,增加游客体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些游玩项目内虽然可以连接上无线但是无法使用,更有一些游客表示不知道景区里有无线,这就需要景区在无线的建设上增加技术投入,并且增强智慧景区的宣传力度,让游客知道景区都有哪些智慧旅游设施与服务,以提高游客体验。

(三)智慧游览

如今“旅游+互联网”模式已经开启,景区内应该保证无线的覆盖率与连接效率。也只有在此情况下,游客才会更愿意选择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进行游览,并在排队等候的时候降低烦躁情绪。

当今时代,游客对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放弃跟团游选择自由行。自由行虽然为游客带来了自由空间,但往往他们对景区知之甚少,所以在游览过程中如果景区只是每人免费发放一张导览图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游客购票排队时间过长或盲目在景区内寻找景点只会带来游客体验的下降。这时景区触摸屏的重要性便体现了出来。然而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景区触摸屏的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道路显示的复杂化以及信息介绍更新慢,部分游客在访谈中提到在使用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比较难找。其次就是线路设计比较复杂,对于整个过程中一些特色的活动没有明显标注。门户网站也会有游客去关注,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智能手机的便捷,使得更多的人愿意通过手机APP去充分利用,关注整个景区的动态和满意度。所以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应该在手机上多下功夫,从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入手进行个性化线路与产品的推送,提高游客体验。

(四)智慧管理

对于景区管理,应该充分利用景区的监控系统、电子门禁和车牌识别系统实时掌握景区人流变化。作者从四个方面调查游客认为景区需要完善的地方,发现游客最关注的就是对客流量的监控,其次就是客流预报,再之是拥堵指数预报,最后是GPS交通工具调度。不难理解,节假日期间,三大主题公园游客爆满,一个游玩项目等候一两个小时已成为家常便饭。而每个去景区游玩的游客所希望的是门票与景点带来的价值是相符的,所以,在人多到超过景区的承载量后,也就意味着带给游客心灵上的愉悦感大打折扣。所以对此,作者认为可以利用云计算,GIS等技术对游客客流量进行预测和播放、而对于拥堵指数预报可以通过游客的数量、来源、停留时间等数据,对景区重要景点拥堵的概率和程度进行预报。当游客数量超负荷时,便限制入园人数,并对景区内游客实行有效分流,减少拥堵。

四、总结

目前国内智慧旅游景区建设还在不断探索和发展阶段,国内的研究者大多基于技术和管理的研究,而本文认为,只有了解到游客的需求,根据游客体验对症下药的去建立景区才会达到智慧景区原本的效益――给游客个性化的管理。

通过此次的调查研究,作者认为景区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好手机4G不断发展的趋势以及大数据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促进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而针对游客最为担心的景区拥堵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云计算等与GPS结合然后放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APP应用软件等上,以达到实况转播的效果,而景区内LED显示屏的客流播放和拥堵指数播放更是必不可少。

旅游景区的建设第3篇

关键词:长春景区;文化建设;原则;步骤

在长春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也面临很多的问题,核心问题在于旅游景区的建设,特别是景区的文化建设。景区文化是旅游景区的重心,也是吸引游客的本质原因。本文将以净月潭风景区、皇宫、长影世纪城为例,分析对长春旅游景区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步骤。

一.长春旅游景区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发掘优势文化

景区文化建设要想在众多景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选择一种最具代表性、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文化加以弘扬。净月潭景区可以依托森林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健康旅游;皇宫以时期的历史遗迹为基础,发展历史文化旅游;长影世纪城以电影文化、科技为主题,发展休闲娱乐旅游。只有各景区形成了具有标志性的文化优势,才能对游客产生各自的吸引力。

(二)传播优秀文化

景区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地域文化的缩影,选择优秀的文化加以宣传和传播关系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景区文化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还能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景区的文化建设最终目的还在于传播优秀文化,净月潭景区森林生态旅游可以传播健康文化,皇宫通过历史见证传播警示文化,长影世纪城通过电影娱乐传播优秀的电影文化和生活方式。

(三)注重协调性

景区文化建设的协调性首先体现在景区的文化需要与景区所处的社会环境、社区环境协调一致。景区文化应该真实反映当地区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与地方特色相映生辉、彼此促进。例如在皇宫开设皇宫御膳的餐饮服务,就比较符合皇宫的文化特质;净月潭四周就形成了以净月潭为中心的综合区域。

(四)打造特色化

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要突出所处的自然特色、民族民俗特色和历史特色,以自身独有的风格吸引游客。所以长春旅游景区要分别结合各自优势发展自然、冰雪文化,警示文化和休闲娱乐文化,有了自身独特的发展点,景区管理部门也就能与之对应的做好各项规划,在景区文化建设中打造景区独特的文化特色。

(五)市场性原则

在景区文化建设之前,市场调查和预测是必要的准备,了解了市场,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变化规律,才能为景区未来的发展选好道路,然后再结合景区的特色,确定文化建设的主题和层次。净月潭、皇宫和长影世纪城三大景区是长春旅游方面的重要项目,在景区文化建设方面要通过游客的反馈和调研,对旅游市场进行精确的预估和把握。

二.长春旅游景区文化建设的步骤

(一)挖掘文脉

(1)自然类景观为主的景区――净月潭风景区

净月潭风景区是以自然类景观为主的景区,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还可以挖掘其潜在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科学文化资源。在对净月潭风景区进行开发的时候,要着重于发掘景观本身的文化品位和价值。

首先,优美灵秀的自然景观自然是它的优势,因而景观本身的审美文化是文脉挖掘的首要步骤。净月潭群山绵延形成纵横的山谷,将一弯碧水环绕其中,碧波荡漾,秀美宜人。碧松净月塔楼是景区中根据自然美要求设计建造的人工建筑,是景区审美文化的重要体现,塔楼造型取材于松柏,并融入了植物的概念。其次,净月潭风景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自然景观中的历史文化就是一部巨大的历史书卷,正确的开发利用可以使人们窥见古代历史的文明,强化对历史的认知和思考。净月潭风景区要对北普陀寺,以及石羊石虎山上的金代古墓等景点进行重点建设。目前来看这些景点的重视和开发程度还不够。再次,净月潭风景区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林海,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堪称城市中的森林氧吧,同时又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现代工业都市中的一片净土。净月潭景区依托这一片绿色,形成景区独特的生态理念,借助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态健康的向往,利用森林节、徒步节、各种体育赛事,开发生态健康旅游。

第三,在净月潭风景区中融入文学审美内涵。景区中加入富有历史时代气息的诗词题记、对联匾额等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将会大大增加了景区的文化底蕴。所以增加题字、匾额、雕塑等人文艺术是自然景区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最后,附会文化也是景区文化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宣传途径,也是旅游文化的一个传统和特色。净月潭要打造和宣传与“台湾日月潭”是姊妹潭这一附会文化,借用台湾日月潭的名气,和人们对日月潭的向往想象,提升净月潭的声誉。

(2)人文景观资源文化内涵的发掘――皇宫

皇宫博物院是具有丰富人文景观文化资源的景区,相较于净月潭风景区,更具有明显的历史积淀性、时代精神性和民族文化性。皇宫的文化建设以历史遗迹、文物艺术和民族风情等为主题。

首先,皇宫博物院是中国现存的三大宫廷遗址之一,是清末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洲国皇帝时居住的宫殿。勤民楼是溥仪办公之处,缉熙楼帝后二人的居所,此外还有花园、游泳池、跑马场等娱乐之处。景区要充分借助末代皇帝居所之名,尽量复原溥仪生活的真实场景,以此作为景区独特的文化吸引力,扩大景区影响。

其次,皇宫博物院是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历史见证,为纪念那个战争屈辱的时代,景区建立了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馆内各种实物、图片、影像资料十分丰富,是景区内警示文化的一个代表,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将来还要以警示文化为核心进行多个文化场馆的建设,比如东北抗战、解放纪念馆等。

再次,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其满族的身份就使皇宫博物院带有了满族的气息。在景区文化建设中增加民族民俗的元素,将在旅游发展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皇宫设有满族风情展和文化演示中心,景区出口的古玩一条街也可以展销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最后,皇宫是设立在满洲国帝宫旧址上的宫廷遗址型博物馆,由于为日本人所建,而不可避免的带有了日本式、欧式的建筑风格。博物馆中要增加对场馆建筑的维护,充分展现建筑的特征。在新建建筑中,要与原有建筑保持一致特色,注重协调。建议增加对书画楼的进行完善的修复,增加对文化演示中心、马文化场馆等的投入和建设。

(3)主题公园型景区――长影世纪城景区

长影世纪城是出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娱乐园,对电影主题文化的应用与发掘是景区最大的特色,长影世纪城的前身是被誉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著名的长影制片厂,如今把现代电影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开创出中国大电影时代的新模式,在建设长影世纪城景区时还可以突显出长影的历史画卷,增加一些历史上长影出品的影片展览,丰富长影世纪城的历史底蕴。

此外,长影世纪城采用世界先进的高科技电影技术,荟萃了好莱坞环球影城、迪斯尼游乐园的精华,汇集了三维巨幕、4D特效、激光悬浮、立体水幕、动感球幕等当代技术最先进、种类最齐全的特效电影于一园,被誉为“世界特效电影之都”。在以后的发展中仍要以高科技为依托,不断更新采用新的电影技术。

再次,长影世纪城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加上国际文化的引入,使得景区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要这些国际文化汇集的同时,要充分显示长春的深厚电影文化,展现长春文化魅力。

最后,长影世纪城作为电影主题娱乐园,在围绕电影主题开发一系列娱乐项目,正在建设中的长影世纪城二期项目――“华夏翱翔”,要更加注重游客的电影体验和感受,增加真景体验项目。

(二)树立景区文化形象,打造景区文化产品

旅游形象是景区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是旅游者一起直观感受对景区的总体看法和评价。良好的景区形象才能获得游客们的认同,以此推动旅游消费的增加。

(1)景区文化形象的要求

长春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各景区为吸引游客量都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景区文化形象。以净月潭、皇宫和长影世纪城来说,三大景区要努力树立热情友好、积极向上、绿色健康、动态开放的文化形象,同时致力于景区内部各层次文化主题的整合。

(2)景区文化形象的定位

景区文化形象的定位属于景区的经营特色问题,一般具有重要性、优势性、独特性和占先性。拿皇宫博物院来说,博物院以其在时期的特殊历史地位,树立了独具特色的集宫廷观光、红色旅游、文化休闲、旅游商贸于一体的旅游形象。这一点在长春、吉林省以至于全国都是独具特色的景区形象,对于景区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打造景区文化产品

景区文化主题是景区的灵魂,但景区实际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具体的市场运作才能实现,这时就需要景区文化产品发挥作用了。项目是景区构成吸引力的亮点,以长影世纪城来说,电影文化是其独特的景观,游客的参与性活动,各民族的精彩表演以及餐饮等服务都是实现景区经济价值的重要短板,不仅可以实现旅游功能,还可以实现接待功能。

(三)营造文化氛围

独特的文化氛围是景区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手段,长春三大景区也都努力营造了符合自身资源优势的文化氛围,对于长春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来要一要活化景点,缀以美名。长春景区通过给景点赋予优美的名称,将审美的繁殖和理解联接在一起,如净月潭风景区的荷花垂柳园和碧松净月塔楼,长影世纪城的“古堡惊魂”、“英雄秀场”等,都给了游客想象的空间,也增加了景区的吸引力。在景区中对于景点的命名,其实具有重要文化价值,要引起重视。

二要神化景貌,增其灵性。长春景区同时也注重赋予景区景点的灵魂与灵性,使景点成为富有灵性的个体,增加景点本身的浪漫色彩。如净月潭景区在宣传中,突显“日月潭的姊妹潭”来宣传,并附以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王母娘娘不忿七仙女与董永私定终身,派人将七仙女带回天庭时,七仙女掉落了两滴眼泪,一滴洒在南边,便化为了日月潭,另一滴洒在了北边,便化为了净月潭。这样的宣传和传说无疑会增加景区的灵性和知名度。

(四)创新途径展示景区文化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采用现代化手段与设备设施展现景区文化,是市场的需要和发展的趋势。长春市旅游景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顺应时代的发展,不仅仅依托口头介绍和图片解说,要更充分的采取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以创新的手段来展示景区特色。比如在景区内采用各种音像、影像、网络等新媒体资料手段丰富景区文化建设的途径,创新展示文化的载体。

参考文献:

[1]王玉成.旅游文化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宋绍红.创新经营 提高效益――对长春皇宫西部区域总体经营的思考.[J].博物院研究.2008.(02).

[3]张微.丰富内容 创新方式 遗址型博物馆如何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以皇宫博物院为例.[J].博物院研究.2012.(02).

[4]王云.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04).

[5]刘树伟.长影世纪城项目管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

旅游景区的建设第4篇

1 景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

1.1 景区公路建设的特点

森林旅游景区公路与普通公路在两者的要求和使用上有着许多不同点,景区公路为使旅客能够尽量地欣赏到沿线的风景,在线路的选择上多迂回曲折。在景区公路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多采用线外取土,以保护沿线生态环境为主,以减少对景区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景区的交通量较小,但在可能出现大的车流量的节假日应控制好景区的游客量,保护好景区内人文古迹。景区公路内应尽量不设置大的桥涵,以盘山公路为主,利用好沿线风景,体现出动态的景观美。景区公路的设计车速较低,其设计时可以根据路段采用不同等级公路,同时结合交通量的要求,根据地形和环境情况考虑技术经济合理性,分段选用不同的设计技术指标。表1为景区公路与普通公路的不同点。

1.2 景区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

1.2.1 公路环境设计方面的要求

森林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要将道路的周围环境纳入到设计之中,把景区高等级公路设计成立体多维的、全方位的,融环境科学、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绚丽多彩的带状公园。道路上的所有景物都应以浩瀚的林海为依托,把森林风光、险峻的地形、奇特的岩石、各种农田及居民区连成一体,构成一个既有带状线形系统,又有块状建筑群体的独特的自然景区。即以人工与自然的综合进行设计。在环境设计中,为了使路线及结构与周围环境相谐调,一般情况下桥梁的位置应服从路线线形的要求,桥型要与周围景观谐调一致,以实现路线整体化,把桥梁周围变成新的景区,如在深山峡谷区采用拱桥或悬索桥,给人以居高临下、气势磅礴之感;在开阔平坦的河谷地区采用梁桥给人以安全宁静之感。wWW.133229.Com

1.2.2 公路交通环境设计方面的要求

交通环境是与行车有关的一些环境问题。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一般都比较快,在环境设计时应考虑司机的心理和生理要求,以满足司机对视觉环境的需要。在行驶的汽车中,司机不断地从路外、路内优美多变的外观景致获得新鲜而清晰的信息,以使精力集中,减轻疲劳。

同时,视野的多变、沿途景色各异,也会使司机感到舒适安全、头脑清醒、赏心悦目,把注意力集中在近处和远处的目标上,保证汽车高速安全行驶。沿途的各种设施和行道树的布局、形式、颜色如果不合理会刺激司机的视觉,引起司机心理上的震动,影响操作的准确性。所以,景区公路的各种设施及路两侧的栽植,一定要结合林木的特点,既要突出功能又要与大森林相谐调,以满足行车要求。

2 景区公路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

2.1 水土流失

森林旅游景区多分布于地形地势复杂的山区,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扰动大量岩土、改变局部地貌、破坏森林景区的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在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对沿线土地表层的侵蚀以及当地水体的损失,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填深挖造成的水土流失。为了保证道路线形的流畅和美观,路基工程施工时要对原有地面进行填挖以及改变原地表坡度、坡长,使沿线土地表层受到侵蚀,同时破坏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原有地表植被,产生新的裸露坡面。这就使得土壤的抗蚀能力降低,诱发水土流失。

(2)取、弃土引发的水土流失。在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在原地面上的高填深挖会导致大量的土石方搬运。由于受地形及运输条件的限制,废弃的土石方很可能被就近倾倒于沟谷。这些松散的岩土和弃渣孔隙大、结构疏松,分布也较分散。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温度、暴雨、水分下渗、震动及认为活动的触发下,有可能发生一系列如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可能影响公路的安全运营。

(3)临时占地的水土流失。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内的临时占用地(包括临时工棚、料场、仓库、临时便道等)一般都缺少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一遇暴雨或大风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土流失。虽然临时占地的水土流失没有公路主体工程和取弃土场那么严重,但是从区域和全局的水土保持来看也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由于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森林景区的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沿线的土地资源产生破坏,导致土地质量和生产力下降,这不仅造成公路路基路面的破坏,影响公路自身的安全运行,而且使区域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时诱发山洪暴发,泥石流侵蚀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

2.2 植被破坏

森林旅游景区的植被破坏主要是在公路建设的施工期间所造成的。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过度的砍伐以及施工中没有及时的处理措施,如工程完工后没有迅速对弃土区、山体开挖区边坡等部位进行植树植草等措施,造成了植被破坏。

植被的破坏会影响到森林旅游景区的景观生态环境,破坏景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更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噪声污染

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中的噪声污染包括公路施工中的噪声污染以及营运期间的噪声污染(主要是指行车所造成的噪声污染)。噪声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产生的噪声不仅影响人们的休息,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使人心情烦躁、情绪波动,甚至容易引起眩晕、头痛、血压升高等疾病,更会影响到森林旅游景区野生动物自然环境。

2.4 水体破坏

森林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由于公路建设中的开挖、废水的排放等原因会对水体产生以下破坏:

(1)对地表水质的影响。地表水水质的问题主要是路面径流和服务区污水的水质问题。在公路的施工期,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施工接写的油料遗弃,施工物质如沥青、施工车辆与施工材料的冲洗废水等都会对路面径流、附近河流、水源、农田等水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2)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施工活动(如:开挖、爆破作业、钻孔、挖沟和开挖沟)会影响施工区域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改变地下水资源埋藏和运动的条件,破坏正常的自然规律。水文扰动会导致水流与数量的变化,进而影响路边设置距路较远地区的动植物。

(3)对地表水流的改变。公路工程会造成水流集中与某些点,在许多场合,还会使水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变地表水流的自然状态。铺设路面会降低土壤的可渗透性,从而增加地表径流。

(4)对地下径流的改变。公路排水和开挖会降低周围区域的地下水位,而路基和其他结构物则会因限制水流而提高周围区域的地下水位。其结果会造成土壤侵蚀、土壤劣化、植被减少、引用水和农业用水流失以及野生动物的生存。

2.5 人文景观的破坏

伴随着森林旅游景区公路的发展,公路建设中的不完善的地方,如沿线采土,土石方的运输等,对沿线的一些人文景观会产生破坏,如林地景观破坏、山体景观破坏、水域景观破坏、路堑边坡景观破坏、服务区景观破坏等。人文景观大多是不可修复或 者修复困难,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3 景区公路建设中的环保措施

3.1 精心规划、合理确定线路方案

公路线型是构成公路的骨架,线型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构筑物的设置、设计及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公路建设费用。虽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线型指标的选用有明确的规定。但线型选择设计诸多因素,如地质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流量和景观协调等等。森林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充分把握好线型指标,解决好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森林旅游景区公路的选线与普通公路的选线有所不同,普通公路的选线主要是以“经济为主”的建设指导思想,而森林旅游景区公路是以“环保为主”的建设指导思想。

森林旅游景区的公路选线的特点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可比选的方案多。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址构造变化复杂,影响路线布设;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是公路定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其他方面,比如森林旅游景区公路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各个景点以及方便游客欣赏沿线风景,这也是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定线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3.2 重视环保设计

施工中,对料场的挖取、树木的砍伐、植被的占用、耕地的征用等等,往往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的,因此勘测设计阶段是真正抓好环境保护的龙头。搞好森林公园公路环境保护必须从勘测设计抓起。设计阶段要综合考虑规划阶段的具体环保方案和措施。为公路建设和环境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在公路的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公路选线及线位选择,取一弃土场的选择,绿化设计的要求和公路的景观设计要求等方面;在公路建设中要考虑到的环境保护因素,有地形的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以及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植被问题等。

3.3 精心组织,规范施工

公路施工阶段是抓好环境保护的关键,因此,施工阶段更应重视环保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公路施工阶段应注意到的环境保护问题有严格控制植被破坏、路基和护坡的施工措施、噪音防护、水环境污染防护、人文景观的保护等。对此,在公路施工阶段,要抓好这些方面来保护环境。

3.4 加强公路养护与环保设施的维护

对于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研发出新型沥青,比如由广州市高速公路总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联合开发的在重载交通流量下的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即富油沥青混凝土技术(fac)。新型沥青采用了11项新技术。加铺层厚度可由传统的20cm减薄至10cm以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经过测试,新型沥青不但可保证行车舒适,行车噪声下降。使道路通行能力提高30%。而且抗滑性优越,能极大地减少交通事故。新型沥青保证5年内零养护,15年的使用寿命。对于森林旅游景区来说,提高了公路材料的耐久性,无疑对环境保护技术是有促进作用的,可以减少多方面的环境污染。

对于还没采用新型沥青以及其他新材料的公路建设,通过以下方面的做法,亦可很好地对公路建设起到良好的作用。

(1)必须做到经常保持路面平整、坚实、整洁,对路面的本身变形,要事前做好预防,及时修理,使路面没有破损、纹裂,提高路面质量。延长使用年限。

(2)对路面翻浆的处置。一种是换土法。一种是打砂桩。①换土法:公路路基是由于常年受路边耕地水的侵蚀,每年春季出现路基翻浆,造成路面破损,随着时间的推移,翻浆越来越严重,导致阻车,滞留车辆,为了解决这一状况,尽快回复路况,可采取“换土法”来处治该路段翻浆的路基。②打砂桩:其具体做法:在路面纵横每2m挖一直径为50cm,深1m的坑,为便于行车。采用半边施工,在坑内80cm厚分层填筑天然砂砾并夯实,上面20cm拌和符合做级配层的天然砂砾80%掺配20%黏土,并拌匀填筑夯实,再上可直接做沥青路面。

(3)对路面坑槽、松散、破裂、啃边等病害的处理。可挖去路面的损坏部分,将路基下部垫入砾石、洒水、夯实后,洒上冷底子油,将钳缝处刷人沥青,将沥青料拌和后进行修补碾压密实,一般分为两层,下部为0.5cm~25cm沥青拌和料,厚度2.5cm~3cm,上部为中粗砂厚0.5cm,绿豆砂拌和料,厚度为0.5cm~0.8cm,通过修补、碾压成形即可通车。

(4)对公路桥涵要进行不定期的养护。保证桥涵畅通、无杂草,发现桥涵损坏时要及时上报主管单位进行维修,阻断通车时要设好安全标记,以防发生交通事故,每年对公里碑、路缘石、桥栏杆要进行两次粉刷,对损坏和缺少的标志牌要进行更换和补齐,保证有明显醒目的公路标志。

旅游景区的建设第5篇

关键词:蔡伦竹海风景区;开发建设;问题;对策

蔡伦竹海是以竹林生境来发展旅游业的典型地区,位于耒阳市东南黄市镇及大义乡境内的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它是湖南两大楠竹基地之一,也是以楠竹经营为支柱产业的林业区,楠竹林积近15万亩,其中竹海核心景区面积达10万亩。竹林区不同于一般树木林区,它需要将3~5龄老竹选择性砍伐才有利于竹林再生,这为竹海长期充分利用竹资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保障。

一、蔡伦竹海开发建设现状

(一)认识不一,共识不高。部分干部群众内心中,甚至少数领导干部,对于开发建设蔡伦竹海还持怀疑态度,对于如何建设蔡伦竹海也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特别是对于市委提出今年10月开园,众说纷纭。

(二)景区建设总体规划缺位。景区虽然编制了《耒阳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旅游发展控制性规划》,但是整个景区用地红线图没有划定,景区范围没有圈定,特别是建设性详细规划没有作出,景区土地利用规划没有编制,导致整个景区建设难以全面铺开,影响景区的科学发展。同时各景点由责任单位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难以做精、做好。

(三)资金筹集困难。开发建设蔡伦竹海,按照景区发展控制性规划匡算,大约需要建设资金1.092亿元,大部分单位存在依靠财政拨款思想。

(四)景区环境不优,整治难度大。景区环境恶化,将是景区发展的致命威胁。目前黄市镇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较微。

(五)旅游促销没有及时跟进。知名度的提升和打造是一个长期过程,景区开园在即,旅游促销却没有及时跟进。

二、加快景区开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加快景区开发建设的共识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项朝阳产业,是投入少、回报高、可持续发展的“无烟工厂”。开发蔡伦竹海是耒阳旅游旺市的需要,是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转型的需要,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竹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加快蔡伦竹海的开发建设主客条件成熟,是开发建设最佳时期,机遇难求。全市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开发蔡伦竹海的重要意义,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树立开发建设已是大势所趋,迟建设不如早建设,慢建设不如快建设,分散建设不如集中建设,低档次建设不如高档次建设思想,落实各项建设目标。建议耒阳市委组织一次市级领导干部视察景区建设活动,亲临景区建设现场,统一思想,推动景区开发。

(二)理顺体制,建立蔡伦竹海风景区管理专门机构

景区开发建设管理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的方针。现在市委、政府成立了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日常办公室。但这样的机构临时性明显,无法履行法人职责。因此建议尽快成立蔡伦竹海景区管理处,可与办公室合并,实行二块牌子、一套人马。开园后,要赋予管理处真正的职权,履行景区管理建设职能。

(三)明确政策,调动多种资金投入

一是要落实措施,争取上级资金的投入。发改、林业等部门要安排专门力量,主动做好跑资争项工作,争取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特别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景区内湘南游击队活动踪迹,挤入红色旅游项目,这样可争取项目资金达1亿多元。要利用进入省旅游项目建设“521”工程的机会,争取省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二是要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加大财政投入,搞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市委、政府每年安排财政专项经费,并保障到位,同时要优先安排枯竭性城市转移资金用于景区开发建设,每年不少2000千万元,连续5年。各职能部门要按重点突出,优先照顾的原则,搞好黄市地区的下属机构建设,市卫生局要对黄市镇卫生院进行扩容提质,更换陈旧和分批次购买较先进的医疗设备,耒阳农村信用联社要尽快开通黄市信用社IC自动取款机,市移动、联通公司要在景区内完善通信服务功能,电力局要加大投入,尽快实施景区内农网改造,提高供电能力,广播电视局要尽快开通景区内的有线电视和网络。

(四)合理定位,科学编制景区总体建设规划和景点建设规划

景区的吸引力来自于景点的吸引力。开发建设好景区内各景点,关键是要规划设计好景点。因此建议成立由专门人才组成的景点规划建设委员会,负责整个景区各个景点的布局和设置,统一对各个景点进行规划与设计,严格监管景点按规划设计建设。年内建设的几个景点如因时间原因无法达到上述要求,也应由责任单位邀请相关专业人才进行规划设计,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报相关专家审核后方可实施,保证景点建设做细、做精、做好,严防各单位当作任务完成,粗制滥造。同时在项目开发中,专业性、技术较强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可以引进和充分利用社会上、市场上的专业技术力量,将一些主要开发环节由自行承担转变外向发包,实现景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确定合理的生态容量,加强蔡伦竹海生态保护

必须采育结合,采伐量应控制在大年新竹量的40%,采伐后每亩密度保留在150株以上。采伐年龄为七年以上的老竹,林内严格均匀保留二、四、六年生的幼壮母竹。采收时间在大年"立秋"后进行,小年的冬季和盛夏不砍竹,以保证竹林生长旺盛期的营养和保护孕育冬笋成竹。对每亩不到100株的过伐竹林,实行封山育林,四年内不砍伐,不挖上林竹笋。二是按期进行抚育、护笋成竹。对楠竹林应2~3年轮流进行抚育一次。每年6~8月对竹林进行垦复,挖松土壤15~20cm,除去杂草和乱石。尽量保护冬笋,对清明前出土的春笋要全部保留,清明后出土的春笋才能挖取。还要除去老蔸、适时施肥培土。三是按楠竹林的更新和演替规律进行生态保护。楠竹的更新随竹林郁闭度而变化,其中以郁闭度0.7~0.8更新最好。每亩保留竹株150~200株时,有利于楠竹的更新生长。此外,保留竹株的辈代数对新生竹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一般以保留三代母竹最好。目前,蔡伦竹海竹林的演替动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在景区内过度伐竹、大量挖笋、“三废”的排放等外界因素的严重干扰使群落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如长此下去,楠竹群落会被禾草群落代替。到那时,如期盼楠竹群落复生,人们将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并且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

6.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助推景区科学发展。旅游产品的合理开发及其有效利用对旅游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竹类工艺品是重要的旅游商品,黄市的空心竹垫、塌塌米、大面筷、竹根雕等具有竹乡特色、工艺筷工艺独特,制作精美,竹簧工艺品历史悠久,目前黄市有十多个竹类加工厂,众多民间艺术工匠,工艺传统悠久。因此旅游部门要尽快摸清黄市、大义乡镇的能工巧匠的底子。通过挖掘,发扬本地优良工艺传统,选择两三家企业作为工艺旅游的定点企业,开发前期政府予以一定的补助。同时还可组织艺人到蜀南竹海、茶山竹海学习或是请外地艺人到本地传授,扩大竹工艺品品种,丰富种类。汉白玉、大理石是黄市资源特色,可以加工成多种多样的旅游纪念品,如微雕狮、虎、香炉、玉鼎、玉观音等,还可加工各种写字条、健身锤。既可现场展销,又可大量批发。应组织专人进行新品开发设计,进行制作加工,同时还可派人去福建学习开发汉白玉花屏等。

7.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旅游部门要根据蔡伦竹海的资源特点和产品定位,尽快拟定促销口号,在广播、电视、互联网上滚动播出。要尽快设计、制作蔡伦竹海生态风景区的宣传小册子,广为散发。要利用报刊、印刷品、音像制品等多种媒介宣传蔡伦竹海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抢抓《蔡伦》电视剧拍摄机遇,积极宣传蔡伦竹海的纸竹文化。要尽快在京珠高速公平互道、耒阳互道口以及耒阳市要道交叉口附近,进出市境口、园区内外等处设置宣传牌、灯箱、旗帜等旅游宣传设施。

参考文献

[1]黄河.蜀南竹海的再生性旅游开发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5,(9).

[2]鄢和琳.蜀南竹海旅游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0,(1).

[3]鄢和琳.蜀南竹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综合整治[J].四川环境,2000,(1).

旅游景区的建设第6篇

【关键词】 罗田县 旅游发展 对策

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部、鄂东大别山主峰南麓,是全国知名的板栗之乡、 甜柿之乡、桑蚕之乡和茯苓之乡,是一个集山区、老区、库区于一体的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首批八个试点县之一。

一、罗田旅游发展的现状

1、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罗田县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持续开展湖北旅游强县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165万人次、4.8亿元、12%,到2011年分别增长到250万人次、10.5亿元、14%。随着创建工作的推进,天堂寨被评为国家4A景区,薄刀峰被评为国家3A景区,九资河被评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人堂被评为湖北旅游名村,天堂湖被授予全国水利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全县旅游接待床位1.2万张,旅游从业人员过10万人,旅行社12家,2009年该县荣获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2012年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营销宣传力度加强

罗田建立旅游宣传促销长效机制,制定了《罗田旅游宣传促销实施方案》,每年投入近百万元在武汉、黄州等地投放公交车身广告和立面广告,全面打响“天下大别山、美景在罗田”旅游宣传口号;邀请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大型旅游宣传片《天下大别山》,在黄冈和罗田电视台开办旅游专题栏目;对罗田旅游信息网进行整体改版,率先建立开通了大别山旅游专业网站,成立了大别山旅游文化协会和摄影协会;在国内外知名报刊杂志发表宣传文章和图片1000多篇幅,在省、市电视台播出专题片20多部。

3、景区建设和产品开发日益成熟

罗田县在其资源优势上,围绕把大别山建成中国新的消费中心、大都市火炉旁边的绿色凉岛、度假中心、休闲中心和避暑中心的目标,按照重点突破、全域推进的步骤,将天堂寨作为核心景区优先建设。天堂寨景区在相继完成索道、栈道、循环游步道、景区公路、停车场、门楼、宾馆等一大批基础配套设施的基础上,于2010年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同时为全力打造大别山百里生态画廊和旅游节点,罗田县投资8000余万元进行沿线景观绿化美化,建设大别山旅游驿站、四大自驾游基地、天然氧吧、亲水河坝、大河岸漂流等旅游节点。另外,罗田还积极建设特色重点村镇,九资河镇投资过亿元,全面拉开仿古包装、游客集散中心、三胜广场等建设;胜利镇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改造胜利革命烈士陵园,并被列入国家百条红色旅游经典路线。

二、罗田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投入严重不足

罗田县是一个集山区、老区、库区于一体的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该县财政极为困难,在确保市政建设、民生工程的前提下,投入旅游建设的资金极其有限。目前旅游发展建设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投入,但由于罗田旅游开发起步较晚、知名度不高等原因,难以被国家列入重点资助项目。同时,由于缺少融资平台,罗田旅游发展无法大幅度引进外部资金、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从而难以解决景区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

2、区域合作力度不够

大别山地跨鄂豫皖三省,连接36个县,罗田只是大别山所处县级地区之一,虽有自身优势,但地方小名气低,想靠自身力量打响旅游品牌是不现实的,加强与周边县市的合作势在必行。就当前的发展现状而言,罗田旅游的发展过于着眼自身,蛮干单干,缺乏区域合作的意识,甚至与周边县市在旅游资源争夺上大打出手,摩擦不断,给自身旅游业的发展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3、旅游品牌尚未打响

近几年,罗田县委、县旅游局在旅游宣传营销方面可谓费尽心力、花样百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占领了一定的旅游市场,但成效并不显著,市场认知度不高,直接就导致游客进不来、门票卖不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归根到底,问题在于罗田县没有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地方文化塑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没有深入人心的旅游形象定位或口口相传的旅游口号,无法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4、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罗田县旅游发展的主管单位涉及到两个部门,一是罗田县旅游局,二是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湖北罗田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对罗田旅游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管委会在管辖区域、管理权限、职能职责等方面仍然不是很明确,管委会与旅游局、乡、镇、景区的关系如何处理和协调没有明确的文件说明。这种管理体制在县域整体旅游管理上有可能存在“双头领导”,在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有可能存在互相推诿、相互扯皮的问题。

5、旅游景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有待提高

一是罗田部分旅游景点地处经济欠发达且交通不便的革命老区,区位条件欠缺,旅游交通网络不健全,严重制约了旅游者的进入。二是景区空间布局分散,没有龙头级别景区,目前罗田最高级别景区仅4A级,且只有天堂寨这一个景区达到这一高度,无法引起旅游者强烈的兴趣,致使旅游者有一种可去可不去的心态。三是部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没有配套的餐馆、酒店、停车场等设施,或是基础设施等级不高,无法达到旅游者的心理预期。四是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目前罗田县旅游特色商品样式不足、种类稀少,难以满足游客购物的需要。

三、针对罗田旅游发展问题的对策

1、加大扶持力度,引进外资,鼓励民营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契机,将罗田县旅游项目建设优先列入试验区建设的扶持重点,在土地政策、项目政策和财政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2)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保障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大力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将一些经营性建设项目以入股、租赁等方式公开招标,吸引有实力的投资公司带资开发建设。与此同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宾馆、酒店、农家乐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2、加大区域合作力度,促进大别山旅游发展

罗田作为湖北旅游挺进华东、纵深华南的东进关口,在建立省际合作体系中地位突出,应在与安徽金寨县以两边“天堂寨”推出“一脚踏两省、一票看两景”互通机制的基础上,以武汉城市圈为平台,加强区域内、区域间、省际间的资源整合与协作,构建大别山无障碍旅游合作区。一方面,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红四方面军军史、新四军与中原军区历史为主,整合红色旅游线路,开通与孝感大悟、河南新县、安徽金寨的红色旅游通道;另一方面,开发大别山主峰区天堂寨、薄刀峰景区、南武当山景区以及浠水三角山、团风大崎山、黄州东坡赤壁、白潭湖等景区的绿色生态旅游联动,立足于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建设,同时结合大别山“绿色”、“古色”旅游品牌,推出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与线路,综合性开发大别山旅游,使大别山红色景观级别、影响力、知名度提高。

3、坚持景区宣传促销,树立旅游品牌形象

(1)加大宣传力度。按照“季季有特色、月月有活动”的思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坚持景区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打响“天下大别山、美景在罗田”的旅游宣传口号,并继续利用电视、报刊、网络、车身广告等媒体宣传造势。以武汉为中心,在合肥、郑州、长沙等重点客源市场进行旅游推介,在社区、三星以上酒店、旅游咨询中心等地广发罗田旅游宣传资料。

(2)拓宽营销渠道。指派相关人员常驻武汉,通过旅行社进行营销,针对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制定能体现罗田旅游特色的特定旅游线路。罗田县旅游局还可与各旅行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邀请旅行社总经理到罗田各旅游景区参观,从而拓宽营销渠道。

(3)树立罗田旅游品牌。全力打造罗田天堂寨景区“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品牌。通过网络评选、专业人士座谈等方式,遴选出符合罗田旅游特色的形象广告语,拍摄旅游形象宣传片,开展罗田旅游知识竞答赛,制作旅游宣传品,包括一次性口杯餐具、宣传折页、户外广告,在罗田旅游一级客源市场所在地大量投放。投入资金,在武汉、黄石、黄州等地投放公交车身广告和立面广告,全面打响“天下大别山、美景在罗田”旅游宣传口号。

4、改革管理体制,区分管理权限

(1)改革管理体制。针对当前罗田县主要景区由不同行政主体分割管理的现状,引进先进地区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成立一个副县级管理机构统筹各景区的建设管理,对罗田旅游进行经济社会的全面管理,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罗田作为大旅游区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发展。

(2)区分管理权限。湖北罗田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回归景区统筹全县景区开发与建设,旅游局负责全县整体旅游方面行业管理、市场营销、项目规划等。这样管委会与旅游局既可分工明确,又可相互协作;既避免出现权限重叠,又可共同推动旅游整体发展。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特色景区开发

(1)推进天堂寨核心景区建设。按照建设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完成了天堂寨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旅游交通、游线组织、景点开发、接待宾馆、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和游览、标志、解说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在天堂寨核心景区向5A级景区攀升的同时,挖掘特色旅游景区,在数量上充实4A级景区,以核心景区先行带动落后景区发展的方法充实罗田旅游内容。加快建设大别山百里生态画廊,完成大别山丰太旅游综合开发和大别山漂流旅游综合开发。

(2)加大县域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开发。按照建设一流的新型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民旅游基地的总体目标,坚持重点突破、基础跟进、区域联动的原则,加快推进旅游名街、旅游名镇、旅游名村、特色景区建设,重点推进城区一河两岸绿化亮化、大别山红色广场建设,九资河、大河岸、三里畈旅游名镇建设,圣人堂、黄柏山、滚石坳、温泉等旅游名村建设,推进观音山佛教文化、胜利红色旅游、白莲水上休闲等综合开发。同时,按照整洁、美观、生态、方便的原则对红叶集中区的环境进行改造,进一步打响天堂红叶品牌。

(3)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要素提升改造。围绕核心景区、旅游景点、旅游公路沿线,大力加强饮水、电力、通讯、网线、环保系统、标识系统、安保系统、自助银行建设,促进一批现有宾馆、农家乐提档升级,建设一批星级宾馆、农家乐,开展服务行业评优活动,争创一批优秀旅行社,组建一个专业化旅游车队,开辟一个专业化旅游商品市场,开发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

(注:本文为湖北经济学院学生科研立项(2012131)、湖北经济学院校级青年基金(XJ201122)成果。)

【参考文献】

[1] 卢漪:对腾冲县争创旅游强县的若干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1(7).

旅游景区的建设第7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 商业 服务 配套设施 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03-02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开展旅游景区商业服务设施的研究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旅游景区商业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分散的一些饮食服务和旅游商品的网点,还有一个商业服务设施较为集中、完善及标准较高的商业服务中心,如旅游购物商店、旅游宾馆等。

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扩展空间广阔。当前,旅游业被许多地方列为支柱产业。旅游景区商业服务设施是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时至今日,人们普遍认为,如果旅游景区商业服务设施的规划、管理不当,旅游景区将会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会失去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损害了旅游地形象,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加强对广东省旅游景区商业服务设施的管理,可以保护旅游景区环境和美化观赏效果,为广东省旅游景区树立文明、高雅和和谐的旅游环境。

1 广东省旅游景区商业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旅游景区往往是观察一个地区风貌的重要窗口,因为旅游景区是一个地方自然景观最典型、历史文化最突出之处,旅游者就是借此了解旅游地的自然、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者来说,旅游景区代表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广东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其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品位高等特点。

(1)盲目扩建旅游饭店。

在一些风景胜地,经营管理者不经有关专家论证,甚至无视专家反对,随意修建宾馆,别墅等,破坏景区植被,炸毁山体。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省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区,已越来越受到破坏。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

(2)旅游购物商店经营不当,商品缺乏特色在旅游时,“游游购物娱乐”应是三位一体的,尤其购买纪念品应是一件乐事。

广东省大部分旅游商品质量偏低,工艺简单,而且包装粗糙。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同样的旅游商品在其他景区处处可见,旅游者自然不会对旅游地的这种商品发生购买兴趣。旅游者到外地旅游经常会购买旅游纪念品馈赠亲朋好友,作为礼品包装的精美与否就相当重要了,旅游商品的包装简陋,与旅游商品的价值不相称,使人容易产生劣质产品的感觉。

在一些旅游景区,还能听见一些服务员不停招揽客人之声,这样不但破坏了旅游者视觉美感,而且打破了旅游景区应有的清雅和宁静。一些旅游购物商店服务员通常将刚刚到达的旅游者团团围住,把旅游者拉进自己的商店。还有些经营者为了让旅游者买更多的商品,便拿小费诱惑导游员,使导游员把购物时间延长,把购物点增多。这些不良行为严重侵犯了旅游者的利益,扰乱了旅游商品市场秩序,损害了旅游目的地形象。

(3)景区商业服务设施建筑与景区不协调广东省的一些古城镇和山乡,虽然农民富起来了,但是宁静的山乡,也渐渐地失去了朴素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现代化、商业气息浓厚、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旅游景区。李坑,是婺源最著名的一个景点,游人众多,仿古建筑不断崛起,整个村子给弄得像舞台布景,檐角上都挂着串串的红灯笼,一些古时的徽派建筑上被贴上瓷砖,古城镇的现代化与明清古建筑的特色不协调。一些农民经营商把发展旅游当作“摇钱树”,个体摊点乱建乱搭,甚至有些经营者不惜将古建筑改成门面来经营商品。

2 旅游景区内商业服务设施存在问题的对策

发展旅游业不能只顾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忽视发展旅游业给环境、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结果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破坏了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旅游是围绕景区发展起来的,旅游景区周围的群众纷纷涌入景区内或经商赚钱,若管理手段跟不上,旅游景区无证经营、假冒劣商品、乱建乱搭、环境污染等不良现象必将出现,造成不好的影响,损害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削弱旅游景区的吸引力,甚至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如果不加强管理和整治,会损害旅游景区的形象和利益,造成不良影响。

对旅游景区而言,旅游景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建造宾馆、购物商店,要统一规划,并制定合理的经营条件,重视旅游景区周边对核心景区的保护作用,注意建设项目,不得有损旅游景区的风貌。良好的经营管理和优良的环境是旅游景区具有吸引力的保证。

2.1 对旅游景区商业服务设施应该合理规划

为了使旅游者安全、放心、愉快地游览景区,建设规划人员应注意对旅游商店、宾馆、饭店确定相应的位置、面积、用地和风格。规划阶段的管理是在原有旅游景区进行新的项目建设时,要进行认真全面的可行性研究,避免只顾眼前的利益,盲目开发的行为,要从长远出发,考虑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旅游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安排,有利于优化产品,保护当地环境的视觉形象,并体现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所以说,各类功能的旅游服务设施建筑,一定要严格遵循与景观相协调,而不破坏和削弱旅游景区的美感。

对新建的旅游购物商店的进行规划为了保证旅游景区的环境,旅游景区商业店铺的建筑和布局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成为富有特色的旅游商业街,最好能将这些旅游商店统一规划,周密设计,位置适当,数量合理。比如湖南南岳大庙附近就建了宗教文化物品一条街,体现出南岳独特的宗教文化特色。

旅游景区的商店往往溶入旅游景区中,和景区风光构成一体,因而允许每个店铺具有不同风格的同时,必须保证店铺和旅游景区风光的和谐一致性。要通过店铺的建筑使景区景上添花,增加旅游景区的魅力,而不能破坏旅游景区的风光。

对旅游区内的文化古迹要认真保护,对旅游区内的文化古迹要认真加以保护,要保持其历史特点,维持其原有面貌,不得随意改建、拆迁。文物古迹及古典园林风景点的周围不准建设高度、体量、色彩、格调不协调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2.2 提高旅游商品质量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纪念性、观赏性的中档旅游商品会日益受到欢迎,尤其是对国内旅游者。

广东历史悠久,享有“物华天宝”的美誉。旅游商品经营商应该大力推荐我省的土特产品及工艺品,突出广东省各景区及民族特色。不断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和艺术品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还应加强购物街建设。政府也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相关部门共同形成全方位整治旅游商业市场的共识,建章立制,集中培训,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有关政策。完善发挥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的功能,优化旅游大环境,通过优质良好的商业服务设施,不断弘扬旅游行业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风尚,提高旅游产业素质。

2.3 优化旅游市场环境,规划旅游市场秩序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专项整治,有效遏制违法违规活动,工商部门也必须配合旅游景区商业服务设施的经营管理。取缔无证宾馆、饭店、商店、摊点,限制旅游景区商业经营服务的数量和经营商品的区域。经营者亮出经营执照,所卖旅游商品应明码标价,无假冒伪劣现象,符合卫生要求。对宾馆、饭店、饮食、娱乐等商业服务设施在旅游旺季不能随意提高价格,严查“黑店”,打击欺骗行为,维护旅游商业市场的信誉,保护消费者权益。创建旅游观光客人“吃得可心,住得放心,行得顺心,游得爽心,玩得开心”的旅游市场环境。

2.4 加强对旅游商业服务设施的管理

(1)在各旅游景区设立举报岗亭和举报电话,对不法经营监督和制裁,遏止旅游景区拦客、围追强拉旅游者、欺骗行为,对不法商业经营的行为配合工商部门给行政和经济上的处罚。(2)建立旅游消费告示牌,公布投诉电话,提高旅游者的自我保护意识。(3)对景区的流动摊点应限制数量,并严格管理并控制旅游景区内抬轿,挑包、摄影等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人员,并具体安排在各景点区域内,以确保这些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和损害旅游者的经济利益。(4)宣传教育。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标语等宣传媒介对当地人民进行服务意识、环保意识、商业道德意识及法制观念的宣传,改善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经营者及周围人民与旅游者的关系。(5)建立新闻监督机制。在铳城遗址景区,就对一些不良商业服务设施在报纸、电视中公告引发人民群众整治旅游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提高旅游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职业道德素质,及时处理旅游投诉和解决的有关问题。(7)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完善旅游法规,切实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稳定客源,取得游客的信任。如对导游人员违规行为,如随意增加购物时间和次数,拿经商者的回扣,等不良行为应严厉处罚。

3 结论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来维护文明、高雅和和谐的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的条例、法规和办法,来提高整个旅游景区的效果。广东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清新秀雅的自然山水和开明开放的政策支持。广东的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开发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及正确引导,广东旅游景区商业化将会得到健康发展,广东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必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刘铸贤,应舒,吴文玉,等.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设施建设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10):4792-4794.

旅游景区的建设第8篇

1发展旅游业对促进信阳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1推动信阳老区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为“生产发展”创造条件和找到突破点。旅游业是指所有为旅游者提供商品和服务行业的总和,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旅游业不仅会促进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饮食、宾馆、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型的游览活动和休闲、度假、疗养活动的开展,还能创造一些新的生产部门,甚至新的产业。例如,游览观光用的缆车、游船、游乐场等用具、设施、设备的需求和维护,不仅为生产厂商提供了新的市场,也为大量农民提供了从业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直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大大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信阳气候温暖,雨量充滞,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又兼具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旅游资源涵盖“山”、“水”、“林”、“寺”、“泉”、“茶”、“红”等7个方面。既有鸡公山、南湾湖等生态山水风光旅游景点,又有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罗山县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许世友将军墓等革命纪念地,还有灵山寺等历史人文景观旅游景点,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此外,信阳区位优势明显。106、107、312国道,京珠高速,正在建设的西合高速、阿深高速,京广、京九、宁西铁路纵贯全境,京广、京九、西合3条通信光缆干线纵横交汇,交通、通信十分便利,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条件。虽然目前信阳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公民收入的普遍增加,公民的旅游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国内旅游消费增长态势日益凸显,将为信阳老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1.2加快老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信阳市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总人口达770万,其中660万的农业人口中,有350多万农村劳动力。按照现有的耕作技术和条件,50万农民足已耕种全市800万亩耕地(1hm=15亩),剩下的300多万农村劳动力实际上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因此,信阳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吸附劳动力能力强的特点,这对农业人口众多的信阳老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估计,如果旅游业能够全面发展,全市可以增加1O万~15万个就业岗位,而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其他行业就会相应增加5个就业人员。这将为更多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使大量农业劳动力离土不离乡,更好地实现就地转移,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成本。当然,旅游业的发展只能部分地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民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多方配合,共同努力。

1.3有利于革命老区精神文明建设,建成“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基础上的较高要求。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及其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还能使当地居民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教育和锻炼,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一方面,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地方的民俗、饮食、服饰文化、名胜古迹、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文化艺术发展与交流,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旅游业的特点决定了旅游行业管理机构必须定期对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通过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有些旅游胜地,尤其是红色旅游胜地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基地,不仅对参观旅游者有教育意义,而且对旅游从业人员也起着教育作用。因此,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发展红色旅游业是不断提高信阳老区“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不断提升信阳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充分条件。

2信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信阳老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体制不顺,市场宣传推介不够等,使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无法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不能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导致旅游业吸附的劳动力数量偏少,存在种种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状况。

2.1产品知名度不高,形象不鲜明目前,信阳老区缺少精品景区和景点,缺乏带动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由于大多旅游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致使信阳旅游的客流结构简单,主要以本市、本省和周边地区游客为主,外省客流不大,国际客流稀少。

2.2旅游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观光游仍然为旅游的主流,休闲游、度假游、疗养游、商务游、会议游等发展滞后。由于长线游客的缺乏和新型旅游业态发展滞后,旅客来去匆匆,与旅游业相关联的商贸流通、饮食、宾馆、金融等其他行业都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后续行业发展严重不足。因而,当前信阳旅游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较短,旅游业主要效益来源是景区、景点门票,还处在原始效益阶段。

3措施建议

3.1采取有力措施,做大做强旅游业

3.1.1加大对旅游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没有良好的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就不能很好地发展旅游业,更谈不上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据调查,信阳老区旅游景区(点)的配套交通设施,环保、卫生设施,供水、供电设施,安全保障设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等,大多存在不完善的现象,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老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这是信阳老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而且,景区基础设施往往和景区农村的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加强景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意。另外,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主要依靠当地农村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这类投资还能为当地农民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从而直接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老区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3.1.2实施精品战略。信阳旅游资源优质丰富,缺少的是建设和开发。鸡公山景色秀美,为四大避署胜地之一,又和千年古刹灵山寺、豫南明珠南湾湖和疗养胜地汤泉池等互为毗邻;大别山兽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这些景区、景点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实施精品战略,主要是把鸡公山生态山水风光旅游景区、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条件较好的景点、景区建成享誉省内外,乃至海外旅游市场的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①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现有景区、景点设施,努力提高服务品位,建设国内一流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安全舒适、服务优良的旅游景区。②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有了好的产品,还要配合强有力的宣传,才能打开国内外市场。目前,信阳旅游景区、景点和线路在国内其他省份和国外旅游市场上知名度不高,影响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信阳旅游业要走出河南省,必须制订旅游促销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3.1.3创新旅游业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目前,信阳旅游景区按照行政区划分属不同的县区,管理比较分散,难以发挥优质景区、景点的带动作用和形成旅游业的综合效应。为了充分挖掘信阳旅游业的潜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使其成为信阳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在加大政府监管和有效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可选择部分重点乡村旅游景区试点,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整合性管理,形成良性互动的管理创新体系,加快市场化运营步伐,有效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促销和统一保护。以综合各区点的力量,形成信阳旅游业的整体效应;以增强全市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力争尽快建立科学合理、运转协调的旅游管理体制。

3.1.4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筹资融资渠道。目前,信阳旅游行业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若要大力发展,必须打破原有格局,将单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投资主体转变为复合型的投资主体。对国有旅游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旅游业的市场化水平。积极吸引国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市场,对规划中的新景点(配套经营的商业项目)进行招商引资。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坚决贯彻“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1.5打破地域界限,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信阳市地处鄂、豫、皖3省交界处,和中心城市武汉市相毗邻,交通便捷,发展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区位优势明显。向西可以将大别山一桐柏山旅游区联系在一起,构建红色旅游长廊;向南可以利用与武汉市毗邻的优势,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辐射作用,构建精品旅游线路,发展休闲游、度假游、商务游、会议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向东可以和安徽省的部分景点联系在一起,充分协调,以求资源共享。

3.2将旅游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一方面,利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区的村容村貌,模糊景区边界,扩大景区范围。通过提高景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居民的精神面貌,使其树立旅游意识。加强景区的民主法制建设,保持景区良好的社会治安,做好“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使游客能够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景区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出乡村游、农家饭、农家旅馆等涉农旅游产品,以适应由观光游向消费、休闲、度假游的转变,努力挖掘旅游业的内涵,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老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点。狭隘地理解旅游业概念,单纯地为发展旅游而发展旅游业,不仅不能使旅游业蓬勃发展,而且也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大方向相左。因此,必须树立大旅游的新观念,摈弃“门票经济”的陈旧思路,努力开拓旅游业的外延并挖掘其内涵,有效整合行、游、住、食、购、娱等要素,从旅游者需求角度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在各行各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吸附更多的劳动力,不断扩大就业规模,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进而为信阳老区的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确立其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