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旅游业发展分析

旅游业发展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7 16:02:17

旅游业发展分析

旅游业发展分析第1篇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XX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XX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XX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XX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03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XX古城旅游业项目和XX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XX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XX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XX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XX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中国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XX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XX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分析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XX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XX古城,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04年,XX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XX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

XX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XX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XX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XX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XX先后出台了《XX县县城总体规划》和《XX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XX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案的出台,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具操作性,更加具体化,促进了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近几年来,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坚持“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方针,XX县先后对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的房屋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维修,拆除了不协调建筑,有效制止了乱拆乱建和破坏性建设,保护了古城完整的风貌。

二是实施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工程。1998年以前,古城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在古城内,人口密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对保护古城、管理城市及发展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XX县把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作为有效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做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推进。1997年底,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了古城,至2004年共带动8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累计投资2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少到现在的2.7万人,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XX县县委、政府在充当旅游市场建设与发展主角的同时,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发展旅游,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大大加快了古城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壮大。

一是文物景点保护实施政府主导。XX古城与其它景点、景区不同,有它的特殊性,是文化内涵性旅游城市,是以文物、文化资源为主的旅游城市。特别是古城内,既是居住区,也是旅游区,是一个社区和景区特征皆有的混合体,因而,旅游市场管理具有不同于其它旅游胜地的特殊性。鉴于此,文物景点开发和文物保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近几年来,县政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镇国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护城河、环城路、城门综合整治工程;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的形式,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对文庙、县衙署、城隍庙实施修复,如今都开辟成为景点向游人开放,成为古城的骨干景点。

二是历史街区开发吸引社会力量。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内一大批古民居、古建筑,XX县从明清街国有房产经营权转让入手,探索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发展旅游产业的路子,通过政府出政策、定规划,利用社会力量实施了明清街修复,形成了如今的旅游产业街。以此为契机,采取经营权转让和产权拍卖两种办法,先后对古城内20余处古建筑产权和100余处古建筑经营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拍卖之后,按照古城保护方面的规定和旅游发展的规划,统一制定维修方案,并严格监督其维修和利用,先后对西大街、东大街、衙门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古城区实施了修复。这样的举措,不仅弥补古城维修保护资金的不足,而且加快了旅游产业化发展。近几年全社会用于古城保护的资金达2.5亿元,建成了特色购物、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娱乐等方面的6条旅游产业街,发展了400余辆旅游车辆,建成了40余家具有传统风情的民俗宾馆、民俗客栈,开办了80余家旅游购物店铺,形成了20个景点,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在拉动居民增收、安置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旅游业独特的幅射力。

三是旅游配套建设依靠市场运作。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但由于XX古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显露出配套不健全、要素不完善的问题,这是制约XX古城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对此,XX县采取练内功提高服务水平、出政策吸引市场投资两种方法,发展旅游要素市场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县委、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大户,积极投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绿色环保产业,2003年以来,全县新建成了3家星级以上标准的宾馆,其中投资近8000万元的丽泽苑国际大酒店具备四星级标准,2004年9月份国际摄影大展前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还有在建的4家星级宾馆预计2005年投入运营。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古城内民俗宾馆接待服务水平,创出地方传统特色,经过省质量技术局审核,通过了《XX古城民俗客栈星级评定标准》,这是我国唯一的地方传统客栈评定标准,对XX县民俗客栈特色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有6家民俗客栈通过了星级评定。2004年年底,XX县聘请我国旅游界魏小安等专家和权威规划单位,开始组织编制《XX古城旅游发展规划》,预计2005年8月份完成,该规划将为XX县旅游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三、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全面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

XX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好这块来至不易的金字招牌,并利用好它造福后人,发展旅游业,XX县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实加强对古城内3000余间公房的维修管理,2002年撤消原房管所,成立房管局;为了加强对古城环境卫生的管理,撤消原市容办,成立环卫局;同年实施了以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建XX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实行古城门票“一票制”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三项改革,旅游运行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XX县在全国的县城中第一个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城管监察大队,将8个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执法局及监察大队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力量集中、处罚权集中的优势,组织拆除了2.8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不协调建筑,在古城保护、旅游市场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XX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以来,发挥其企业融资、项目投资的平台作用,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签定了3亿多元的古城保护、旅游开发项目贷款,开发了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星级民俗客栈;古城门票实行“一票制”以来,有效解决了部分景点私设回扣、扰乱旅游市场的问题。

2004年12月份,XX县根据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彻底理顺了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XX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县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县政府的常设机构,办公室主任由文物局局长兼任。目前,XX古城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了“管委会全面负责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旅游局负责旅游行业管理、宣传促销等工作,旅游公司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等工作,执法局负责城市行政执法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运行模式。

二是创新经营城市办法。为了整合城市资源,加快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XX县实行了国有土地集中储备制度,创新经营国有土地、房产和广告权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模式,把国有闲置资产推向市场。先后拍卖了县人大、水务局、财政局、交通局、农机中心等10多处房产,拍卖了新城区近400亩国有土地,为政府筹集了60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仅2003年以来,利用市场运作的方式,铺开了3个上亿元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政府投入铺开了三大类40余项文物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工程。同时,将城市公交线路运营权、道路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进行了拍卖,城市公共服务业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实现了快速发展。

四、坚持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改善古城环境。

XX古城因其古老的建筑和弥足珍贵的价值而闻名,同时,也因其古老而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中最大的瓶颈制约。曾经一度时期,古城内建筑破旧不堪,道路坑凹不平,街上电杆如林,空中线缆如网,新城区交通不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XX县从1998年开始,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的城市建设思路,一以贯之地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就。

一是中小街巷改造初见成效。古城内共有200条大中小街巷,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投资7000余万元,对古城内86条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部分街道进行了线路入地和上下水改造,极大改善了古城内面貌。

二是古城消防得到加强。1998年以前,古城内只有3个消防栓,目前已达到45个,并结合古城内道路改造,对部分主要消防供水管网也进行了改造。新购置了一部小型消防车,解决了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古城的问题。结合城网改造,对古城内临街古建筑的电气线路进行了阻燃改造处理,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消除了电气线路老化带来的火灾隐患。

三是新城建设初具框架。为加快新城建设,近几年共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贯通新城东西的柳根路、连接祁临高速公路的引线和康宁街,东城区新建了东关大街,古城绕城墙新建了环城路,新城外新建了外环路,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进一步拓展了新城发展空间,加快了新城开发。目前,东部形成了以XX中学、人武部等单位为主的东城新区,西部有在建的天鸿家园住宅小区、行政审批大楼和即将投资开发的柳根花园住宅小区,南部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为主的新城区。

四是绿化亮化取得进展。近几年投资300多万元,对古城内的主要街道安装了仿古路灯,古城内的部分民俗宾馆、饭店、商店自已投资安装了高档的宫灯和风景灯,现在整座古城夜间灯火通明。先后对高速公路引线、康宁街、柳根路、顺城路等新城主要道路实施了标准较高的亮化工程,别是高速公路引线和康宁街已经成为新城区的一大夜景。同时,积极发展城市公共绿化事业,建成了北门外广场、峰岩广场、柳根路小游园等10余处绿地,30余个单位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县城绿化面积由1998年的人均不足1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3.5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旅游厕所建设取得突破。XX古城旅游厕所少、标准低,是游客和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2004年,XX县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7处星级厕所,改造了500余处居民旱厕,不仅方便了广大游客,而且净化了古城空气。

多年来,XX县在处理古城保护、管理、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保护了XX古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弘扬了汉民族文化,促进了以旅游为龙头的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也对全市、全省的旅游起到了拉动作用。但是,XX县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困难。

一是古城消防设施先天不足。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多数为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耐火等级低,而且古城内没有消防站,供水管网压力不够,电气线路老化现象严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消除隐患。

二是古城内道路急需改造。尽管近几年来,古城内主要街道得到全部硬化,部分已经缆化,但古城内还有近120条中小街巷未实施改造,严重影响到XX古城的旅游环境。

三是古城内企事业单位搬迁任务繁重。古城内目前仍有10余个企事业单位尚未外迁,其中柴油机厂、第二针织厂、泉永棉织集团、农机公司等国有集体企业由于包袱过重,改制难度大,直接影响到搬迁进程。法院、公安局等单位由于资金紧张,无力新建,搬迁也面临很大困难。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建筑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需要尽快搬迁。

四是旅游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尽管XX县目前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但多数游客反映,XX古城缺少娱乐项目,缺少大规模、系列化的旅游购物市场,满足不了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建议省政府从保护XX古城不仅仅是XX人民的责任,也是全省人民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的角度出发,举全省之力,保护XX古城。具体应集中研究帮助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配套政策问题。一是古城保护费征收政策。建议将古城保护费纳入古城旅游门票之内,通过适当提高古城门票价格,确定一个合理的古城保护费标准。古城保护费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用于古城的保护,其正体现“遗产保护,人人有责”。二是招商引资政策。对凡到XX投资开发、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省发改委、国土、工商、经贸、环保、金融等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用及银行贷款等方面应给予倾斜照顾,简化审批手续,简化办事程序,促使XX尽快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地。三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县份,XX在城维费提取比例上,应该享受地市级标准和政策。四是仿照地市级政府所在地的模式,在XX城内设立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社区市民的教育管理。

2、综合支持问题。建议在今后三到五年内,省直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部门职能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支持XX实施一揽子工程项目。旅游部门重点加强对XX旅游业发展的业务指导,帮助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高级管理人才;文物部门倾斜文保项目资金,帮助XX对县境内双林寺、镇国寺、文庙、慈相寺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建设;建设部门逐年加大对XX县城市维护费的资金扶持力度;省经贸委等部门对柴油机厂、棉织厂、二针等古城内企业批准执行计划内破产,享受计划内破产政策补贴;劳动部门对上述企业的职工采取失业基金补贴政策或者下岗工人出再就业中心给予补贴政策,帮助XX完成这些企业的搬迁改造;交通部门对XX城区乃至城周交通要道的建设与养护给予更多的倾斜支持;水利部门把XX古城防汛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尤其是对XX县柳根河综合整治工程每年给予300——500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林业部门每年倾斜支持XX300万元的绿化项目资金,以加快XX古城及新城绿化建设步伐,尽快改善XX生态环境;电力部门对XX古城内中小街巷缆化硬化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帮助XX在2——3年内全部对中小街巷进行硬化改造,对电力、电信、电视等三电线路全部完成地埋,上下水全部配套,切实改善古城基础设施条件。

旅游业发展分析第2篇

关键词:旅游英语;邢台生态旅游;发展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旅游业最近发展的非常迅速。国外游客来我国游玩的人数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说明了我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国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国外游客数量的增加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旅游英语在旅游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由此就可以联想,要想旅游也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应当将旅游英语学习发展起来,培养更多这方面的人才。

一、邢台生态旅游现状

在人们生活方式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建设与此相伴。同时,生态建设与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的联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其他各项事业的建设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因此,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完善与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1]。邢台作为一个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如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快速的发展,关乎邢台后期发展得建设。在发展邢台生态旅游的过程中,邢台旅游局应当考虑在怎样更好地向游客介绍邢台。在此过程中,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以及城市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融合在一起介绍给游客,现如今,邢台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了三种旅游路线。首先,为大自然风光游。在大自然风光游中,游客可以领略武当山的威武、天河山的壮丽以及九龙庙的神奇。另外一种就是历史文物游。历史文物旅游能够吸引游客眼球的要数守敬故里因此,在历史文物游中,郭守敬纪念馆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旅游地牡丹园和扁鹊庙也在其中。最后一种旅游路线就是当前年轻人较为热衷的乡村农家乐。在农家乐中,长寿百果庄园、岭南生态观光游。将邢台这些景区推广出去,以生态发展道路为主,从旅游产品的开发综合考虑邢台生态旅游。邢台生态旅游能够快速的发展,主要在其开发生态旅游中遵循两项原则:首先坚持保护资源的原则;其次以低碳旅游吸引游客。最后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旅游英语的诞生产生生于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英语教学现状

在高校开展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旅游英语属于一门较为普遍性的课程。对于旅游英语专业的学习,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动态有所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较多与旅游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其后期职业的发展。在旅游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旅游英语教学为更好适应时代的变化,也随之做出了相应的变化,为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学的调整不仅体现的是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体现出旅游英语与旅游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其逐渐呈现这么迹几项特点。第一,旅游英语教学注重相关文化方面知识的更新。文化知识的更新对学生实际工作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文化背景能够将翻译的内容与原文表达更趋近。第二,旅游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对学生后期职业的影响时非常大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良好的英语口语,于其后期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多练习口语,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取的英语流利的表达出来。第三,旅游英语教学,词汇的描述性与通俗性在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后期工作岗位中更能够让游客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见识当地的自然风光。

三、提高旅游英语教学,促进邢台生态旅游

从我国各地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就可以看出,旅游英语在旅游业发展中不断做出调整。使得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旅游英语知识的同时,职业素质也获得了相应的培养。旅游英语理论知识与时间相互结合,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邢台生态旅游的现状,将邢台生态旅游的相关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了邢台当地的生态旅游特点,在此前提下,将其中所学的知识推向与其他领域。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旅游英语的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学习到了旅游工作人员所应当具备的工作技巧,利用相应的宣传手段,将邢台的生态旅游推广出去。。在旅游宣传中,将邢台生态旅游的特色推广出去,让国外的游客更好地了解邢台生态旅游,进而产生来邢台旅游的欲望。并且,旅游英语在此环节中能够推动邢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3]。旅游英语可以让邢台生态旅游在国际生态旅游中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来邢台,了解形态的社会文化风貌。因此,在旅游英语不断普及的过程中,旅游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利用旅游英语将邢台生态旅游向世界推广。形态生态旅游知名度上升,更多的游客前来形态观光旅游。由此可见,在提高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促进邢台生态旅游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过程中,旅游也应当抓住发展的机遇,将我国各地具有特色的旅游区与向世界各地介绍。邢台生态旅游具有其特色,邢台生态旅游借助其他各方面的影响,将其具有特色的旅游向世界各地推广,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

参考文献

[1]冯丁妮,孙智.旅游英语语言功能与大连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10(1):256-257.

旅游业发展分析第3篇

关键词:泰州地区;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077-02

SWOT分析法是企业战略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即在选择企业发展战略之前,对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外部的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进行分析评估,最终选出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方法。SWOT分析法已不局限于对企业的分析,现已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本文就用SWOT分析法对泰州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分析。

一、泰州地区旅游发展的优势(Strength)

1.优越的自然条件

泰州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境内除南部有一山丘外,其它地区全是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深厚,土地肥沃,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泰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具有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雨热同期等特点。优越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本地区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棉花、油菜、蚕桑以及多种淡水产品和瓜果蔬菜等。

2.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泰州位于江苏省中部,处于承南启北的水陆交通要道。泰州自古就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水路有长江、淮河和引江河。陆路有新长、宁启铁路,京沪、宁通、宁靖盐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江海高速纵横全境。泰州火车站6条黄金始发线路将泰州与全国63个主要城市联在一起。江阴长江大桥和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的泰州长江大桥沟通南北。苏中机场的开工建设,使得泰州的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区内与区外的联系更加便利。

3.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泰州地区的旅游资源,可以归纳为三大类:(1)众多的名胜古迹:如宗教文化资源有千年古刹光孝寺、庆云寺、福慧禅寺;红色旅游资源有白马的中国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泰兴的新四军黄桥决战纪念馆、杨根思烈士陵园、刁家网独立支部纪念馆、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等;建筑文化资源有 “江苏小乔家大院”之称的乔园、安定书院、明代园林日涉园、“江淮第一楼”望海楼、兴化古民居等;生态自然资源有泰州的园博园、泰兴的古银杏森林、姜堰的溱湖湿地、兴化的水上森林等。(2)突出的名人文化:泰州是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名人文化突出。如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明代哲学家、心学泰州学派的创立者王艮;明末清初著名评话艺术家柳敬亭;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京剧大师梅兰芳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3)各具特色的旅游节庆:如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凤城河桃花节、姜堰溱潼会船节、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泰兴银杏艺术节、梅兰芳京剧艺术节等享誉海内外。

4.广阔的客源市场

根据泰州市统计局、泰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分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泰州市常住人口超461.8万人。2010年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 000元。另外,与泰州仅一江之隔的苏南及上海地区,经济非常发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超泰州地区。同时,作为国内旅游最大客源产出地之一的长三角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上海等地,常住人口超过5 000万人,他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更强,而且这些地区都有着大量的流动人口。所以,长三角地区庞大的都市人口和发达的经济,为泰州旅游业的发展准备了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

5.品种繁多的特色产品

泰州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淡水产品、优质银杏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著名的水产品有泰兴的被誉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其中河豚有“不吃河豚,不知鱼味;吃了河豚,百鱼无味”之美誉。泰州地区的土特产主要有:兴化的中庄醉蟹、安丰三腊菜;泰州的酱菜、嵌桃麻糕;泰兴的大佛指银杏和银杏晶;靖江的猪肉脯等。工艺品主要有:泰兴麻将(泰兴是有名的“中国麻将之乡”)、溪桥提琴(泰兴溪桥是著名的“中国小提琴之乡”),以及兴化麦秸工艺品、蚕丝被等。泰州美食主要有:长江三鲜、八宝刀鱼、红烧河豚鱼、刁铺羊肉、蟹黄汤包等。品种繁多的特色产品为泰州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

6.和谐宜居的生态之城

泰州地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所辖四市全部建成部级生态示范区。泰州地区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泰州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园林城市之称号。和谐宜居的生态之城为泰州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二、泰州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

1.缺乏合理、统一的规划

泰州地区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比较分散,地区分布较广,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现象比较严重,各地区的旅游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使得不同地区在旅游景点规划建设方面出现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现象。不同地区之间在旅游资源的规划建设方面缺乏合理、统一的规划,导致该地区旅游布局不合理、景区功能雷同现象严重,从而无法实现整个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大大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虽然近几年政府部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地区差异,部分地区仍存在基础设施较差或不够完善的情况。尤其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存在住宿条件差、道路不畅通、游客进出不方便等问题。有些地区还存在水电和通信设施不配套,服务设施功能不健全等问题。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游客的满意度。

3.旅游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下

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性行业,它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管理技能、服务水平等要求比较高。而该地区旅游管理者、组织者等从业人员,多数都未经过严格正规的专业培训,有的甚至是“半路出家”。旅游景点因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使得各景区管理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4.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深度开发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或资源,是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但在本地区已经开发的诸多旅游产品中,产品雷同现象明显,同质化竞争激烈,真正有特色,有内涵的旅游产品不多。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重视不够,更多的停留在低水平开发层次上,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度开发不够,产品品位不高,不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5.宣传营销不够,竞争力不强

目前,该地区在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1)认识不足,投入较少。经营管理者没有正确认识到通过多样的宣传营销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影响,增进四面八方游客对本地区的了解,从而可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本地区旅游。由于认识上存在问题,导致大宣传营销方面投入不足。(2)宣传营销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由于认识不足和投入较少,使得宣传营销方式单一,主要靠传统的发传单、发名片,或者是通过游客的口碑传播等手段招徕其他的旅游者。同时没有将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更谈不上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导致竞争力不强。

三、泰州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1.新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地级泰州市组建,从此,泰州发展的历史篇章掀开新的一页。市政府非常重视泰州市的规划和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的建设,使得泰州市的街道变宽了,绿化增多了,市容市貌得到了根本改善。尤其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对泰州市的城市性质进行了定位,即要将泰州市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江生态宜居旅游城市。同时,规划对泰州市的市域旅游发展也作了详细的布局,将泰州市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华东地区水乡湿地休闲和精品文化体验之都。在旅游空间的布局上将构建“一心五区”的整体框架。“一心”:将泰州中心城区作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五区”:泰州文化古城旅游区、姜堰溱湖湿地休闲度假旅游区、兴化湖荡湿地体验旅游区、泰兴红色旅游区和沿江生态休闲旅游区。这些都为旅游者选择泰州市作为旅游目的地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

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除了能美化和改善地区环境外,还能给旅游目的地增加收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交通、通信、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之大,地方政府非常重视。除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体现了泰州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向外,还专门制定了《泰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争取用15年的时间,使泰州市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同时,政府也在逐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和对外宣传力度。这些措施无疑对泰州旅游业今后的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居民旅游欲望日趋强烈

旅游消费需求是继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以后的一种新的需求。旅游是一种消费较高的活动,同时,旅游又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活动。在我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用于旅游消费的比例也会不断增加,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假期,使得居民的闲暇时期也日趋增多,这些都刺激了居民旅游消费的欲望。

四、泰州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挑战(Threat)

1.与周边地区的竞争强烈

泰州东面是南通,西边是扬州,南边是苏州、无锡、常州、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旅游业发展起步早,发展快,旅游产品种类多,旅游价值高,知名度高。而泰州起步晚,旅游产品较单一,知名度相对较低。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发展旅游业必须面临巨大的挑战。

2.旅游消费需求越来越高

旅游已经日趋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消费需求。在经济发达地区,旅游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在发生变化,原来单纯的观光旅游产品需求比例在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休闲度假游,人们愿意并且有能力花更多的钱,享受更好的旅游服务。而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的需要,这必然会成为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障碍。

通过SWOT分析表明,泰州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优势和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因此,无论是各级政府部门还是各地区的旅游管理者、组织者、开发者都应该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江苏泰州鱼米之乡.

[4] 吴永超.唐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青春岁月,2010,(16).

旅游业发展分析第4篇

[关键词] 南岳衡山旅游业SWOT分析法

一、南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地之一。自唐代以来,南岳就享有“文明奥区、宗教胜地、中华寿岳、洞天福地”等人文桂冠。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荣获首批“国家4A景区点”的称号,2001年衡山被列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目前,长沙―南岳宗教文化旅游已成为湖南省四条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南岳衡山度假区是全省六个度假区之一,衡山在湖南省的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在,南岳区已把旅游业作为它的支柱产业,旅游兴区、旅游富区已列为南岳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南岳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是南岳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旅游地生命周期来看,南岳景区已处于成熟阶段的旅游地。这些内外因素的变化,要求南岳必须从更深的角度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不断地稳定发展。笔者在对南岳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做了SWOT分析,深入研究了南岳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为深度发展南岳旅游业提供借鉴。

二、南岳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是一种机会―风险分析方法,在市场营销中广为应用。SW是指旅游业发展内部的优势和劣势(Strength and Weakness),OT是指旅游业发展外部的机会和风险(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WOT分析就是旅游地在选择战略时对其内部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据以对备选战略方案做出系统评价,最终达到一种适宜战略的目的。以下我们试用此法对南岳的旅游业进行分析。

1.优势分析

(1)区位及交通优势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丘陵山区,衡阳市北部,是五岳唯一居长江以南,离港澳很近的风景名胜区。距省会长沙136公里,衡阳市区50公里,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岳衡山正处于湖南省精品旅游路线之一:长沙――南岳――郴州宗教文化和湖南风光游的中间位置。湖南省主要旅游客源城市长沙在其200公里内,时距仅1.5小时~2.5小时。到达衡阳、株洲、湘潭等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城市约需0.5小时~1.5小时,旅游交通很方便舒适,可望成为来湘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此外,在距南岳古镇50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广州、桂林、武汉、九江等旅游热点城市;在直距100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京、福州、厦门、深圳、珠海等旅游热点城市。这些热点城市每年都要接待数千万国内游客和数百万海外游客。南岳衡山可把握时机,通过加强联合、实行旅游互动等方式,有计划地将这些旅游热点城市和旅游热线的部分国外游客吸引过来,开展多目的地的区域旅游。

(2)资源优势

南岳景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景区境内不仅有南岳衡山72峰之44个主要山峰,而且其间藏有12奇岩、5奇石、10洞、10泉等自然景观以丰富的生物资源。自然景观有新旧四绝(旧四绝: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新四绝:麻姑仙境之幽、穿诗岩林之趣、龙凤飞瀑之雄、禹王城区之野),此外还有观日出、观冰雪、观云海等一系列旅游产品。

南岳衡山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文化资源更是积淀深厚、独具特色。传说祝融氏生前栖息于南岳最高峰,死后又葬于衡山之地,使祭祀文化成为南岳初期文化之一;相传大禹为治水,专程来南岳杀马祭天地,得“金简玉书”,立“治水丰碑”;南岳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已达千余年历史,而且佛道释教同居一山、共融一庙,佛教文化尤为突出。我国南方佛教南禅宗在这里发扬光大,并由此衍生出多个流派分支,在日本和东南亚有着深远的影响。

南岳衡山同时还是中华五岳之寿山:据史料记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座28宿之趁星,而趁星主管人间苍生之寿命,故南岳又称“寿岳”。古往今来,寿岳之民用“寿”字或化用“寿”字命名南岳物所者比比皆是,形成了南岳独有的福寿文化。2000年南岳“中华万寿大鼎”和万寿文化广场竣工,更增添了旅游者的活动内容。

抗战时期,在南岳还召开过三次抗战军事会议。1938年,武汉失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一度内迁南岳。在这里先后召开了三次军事会议。、应邀也参加了国民政府在南岳的高级军事会议,并在南岳组织了游击干部训练班。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于1943年在南岳建成,祠内的享堂神殿的正门上有亲笔书写的“忠烈祠”匾额,素有“小中山陵”之称。

此外,南岳的书院文化也蔚为大观。迄唐至明清,南岳书院林立。宋代胡安国与其子胡宏在南岳著书讲学,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湖湘学派。据《湖南通志》统计,仅清光绪年间,南岳山麓的书院竟达27所之多,居全国之冠。所有这些都是南岳旅游资源开发中独具特色的无价之宝。

(3)独特的土特产

南岳衡山属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而且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适宜茶叶生长,南岳云雾茶在湖南名茶评比中被评为优质茶。此外,还有南岳观音笋、雁鹅菌等天然食品,适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标准,南岳素食更是独具特色。在工艺品方面,有造型优美、工艺精巧的木雕、竹雕等手工艺品。

2.劣势分析

(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南岳的旅游项目单一,神庙朝拜是其最主要的产品,而许多珍贵的旅游资源却未能深入地开发出来。虽然南岳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早,但对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深入,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只触及皮毛。如对由来已久的宗教资源的开发,尽管近年来恢复和修缮了许多寺庙宫观,吸引了不少海内外信徒;但宗教氛围仍不够浓厚,除朝圣外,其他专项宗教旅游活动甚少,宗教旅游尚未进入规范化管理和重点开发阶段。在竞争日益剧烈的旅游市场中,开发具有个性化、精品化的旅游产品是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趋势。

(2)旅游产品强时空性

南岳属典型的山岳型风景区,游客又以香客为主,使南岳旅游受时空的限制性很大,旅游淡、旺季明显。旺季主要集中在每年有重大宗教节日的月份(农历八月是最高山峰)和两个旅游黄金周,淡季则主要在冬季1月、2月和早春3月。在客源市场上,由于南岳宣传力度不够、资源开发特色性不突出等多种原因,南岳以国内游客为主,并且湖南省内及周边省市地区占最主要部分,可见南岳客源市场在区域上具有明显的集中性,不利于旅游业的经营与发展。

(3)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21世纪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南岳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低下的制约。到2002年为止南岳还只有4家旅行社,导游员120人,其中国家发证仅33人,其余为区内发证人。南岳区的旅游从业人员中,专业素质普通不高,很多都未进行过专门的教育培训。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景观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严重短缺,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南岳旅游的高层次地发展。

(4)宣传促销手段不足

宣传促销手段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南岳在宣传促销方面投入少、手段单一,旅游宣传未能按照真实性、新颖性、针对性、及时性编制好招徕规划,宣传促销主要还是通过图文、广告等手段。不过近年来南岳在区域合作、五岳联盟等方面进行联合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影响力。

3.机会分析

(1)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以不断增长的趋势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1位的旅游目的国家和第4位的客源输出国。南岳区抓住了这一大好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它的支柱产业。2005年,南岳游客达2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亿元。根据南岳“十一五”旅游规划纲要, 预测2010年南岳游客人数将达350万~380万人次。

(2)良好的经济态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9%左右,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消费水平有很大改善。这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性。此外,“黄金周”的推行,又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行性。这进一步刺激了国内旅游需求,扩大了国内旅游市场。目前,国家又大力推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这是南岳争取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的绝好时机,为南岳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4.风险分析

(1)面临旅游客源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

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4个已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来发展,各地旅游业竞争日益剧烈。临近省份如江西的井冈山、庐山,广州的丹霞山,与南岳在客源市场、自然资源等方面相似。省内周边的韶山、岳麓山、张家界等地也各自在争夺旅游客源。面对如此众多的竞争对手,南岳如何发挥资源优势、脱颖而出,是当前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2)旅游者需求日益多样性

21世纪以来,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市场逐渐转变为以观光、度假、休闲旅游为主体的市场,特别是休闲度假旅游更受人们青眯。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私家车的增多引起的旅游需求变化的必然趋势。对南岳景区来说,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既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以上通过SWOT分析,使南岳衡山在制定旅游发展策略时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南岳应扬长避短,内部优势强,就宜于采取发展型战略,否则就宜于采用稳定型或紧缩型战略。同时,由于旅游市场的特殊性和旅游企业特有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方式,旅游企业更应该重视机会与风险管理,把握发展机会,尽量避免和减少经营风险,发挥自身的优势,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综上所述,南岳的寿岳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抗战文化等资源独具特色,是南岳强大的内部优势以及众多的外部机会,因此南岳应采用发展型战略。

三、南岳旅游业深入发展的建议

1.正确地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突出品牌优势

旅游地形象是游客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判断依据,一个良好清晰的旅游地形象更易于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凸现出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偏爱,促使其了解并购买旅游地产品,

也是旅游目的地确保稳定客源的基础。南岳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尤其是寿岳文化与众不多、独显特色,自古就有“寿比南山”之说,此南山即南岳。而且中国人有着祝福求寿的习俗,所以应把南岳旅游地形象定位为“文明奥区,中华寿岳”。围绕这一旅游地形象,打造一些精品旅游产品,形成南岳的旅游品牌,从而加大南岳的吸引半径,扩展旅游客源市场。

2.进行旅游产业结构升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南岳历年的旅游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南岳每年的游客以香客为主,均占当年游客总量的60%以上,这说明南岳形成了以神庙朝拜为主、结构单一的产业结构,影响了南岳旅游业向规模化、多元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人民消费需求的改变,在旅游需求上则表现为旅游消费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参与性、趣味性。因此,南岳只有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从单纯的神庙朝拜业向观光、休闲、度假与宗教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升级,才能提供旅游者需要的产品赢得客源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快资源整合,实行联合促销

南岳虽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多留于表面,力度不大、缺乏深度,对文化资源挖掘、提升不足,产业规模小。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只有对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形成规模,创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产品;才能提升南岳旅游的品牌效应和旅游形象。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推出一些精品旅游路线,实行区域联合促销。尽快促成五岳联盟,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推销出去,能扩大南岳的海内外影响,扩大旅游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保继刚:城市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修订本)[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罗明义:旅游经济分析―理论・方法・案例[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旅游业发展分析第5篇

关键词: 旅游房地产; SWOT分析; 战略对策; 商洛

中图分类号: 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3-0015-02

引 言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走入了“休闲时代”,人们更愿走进自然,旅游房地产的开发热潮也正在由中心城市向二、三线中小城市和乡村快速蔓延[1-4]。商洛自2002年撤地建市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推行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和日益便捷的交通条件,大力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发展氛围越来越好,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存在诸如旅馆、商业和房地产业等关联行业和相关部门基础薄弱的现象,已经严重地制约着商洛旅游业的发展。笔者认为随着2010年4月杨冠军市长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水平和“秦岭最美是商洛”的首届秦岭旅游节在商洛圆满召开,是商洛由单纯的旅游资源城市转变为旅游经济强市的机遇,也是商洛发展旅游房地产的大好时机,鉴于此,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对商洛发展旅游房地产业进行综合研究,明确商洛发展旅游房地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转化相对劣势,改造可能威胁,发挥最大优势,赢得发展机会,从而有效地将商洛发展旅游房地产业的战略规划目标与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区域内部资源、外部环境进行有机整合,以期促进商洛旅游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房地产业的定义

国内对旅游房地产的解释学术界还不统一,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3,4],旅游房地产是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旅游度假为目的进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具体包括休闲度假区内的住宅(别墅、度假村)、酒店、产权酒店、养老型酒店、旅游(休闲)培训基地等有别于传统住宅项目的融旅游、休闲、观光、度假、居住、运动健身、会议、培训等为一些置业项目。

二、商洛旅游房地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 优势分析(Strength)

1.1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旅游房地产开发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旅游资源基础之上,商洛旅游资源以原生态型资源为主,突出秀、奇、险、幽,兼具南北地域特色的山水和自然风光地貌,同时又融入秦楚文化和洛河文化之精华,形成独有的集山水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于一体的资源特征。已建成部级森林公园4个。有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亦很少激浪泛滥,可以说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总之,商洛是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将成为省会西安的后花园和第二生活区。可见,商洛拥有发展旅游房地产业的潜在优势。

1.2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发达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鄂、豫、陕三省交界处,交通四通八达,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5024km,境内沪陕高速、西武高速、福银高速及312国道穿境而过,西合铁路、西康铁路连接南北,到西安及咸阳国际机场仅需2h。实现了乡乡和80%的村通公路。全市7个县(区)均通入网电,已与西北大电网联网,98%的村通电。市话交换实现程控化,移动电话覆盖城乡。加上房地产价格低,森林覆盖率高,环境质量优,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消费投资者。

2. 劣势分析(Weakness)

2.1区域经济发展落后

商洛长期以来开发和发展滞后,是全国少有、全陕西省唯一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2002年撤地建市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5]。其中第三产业多为传统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服务业,且基础薄弱、规模小、产业层次偏低;农业明显受制于自然条件,增长速度很有限;工业多为资源类的旅游产业,建筑业资质等级低。总体而言,商洛整体上还处于欠发达地区,对高端的旅游房地产业存在明显地限制。

2.2 旅游市场不发达

商洛旅游产业起步晚,存在产业规模较小、设施相对滞后、产业要素较弱、投融资渠道单一等薄弱环节。据调查,商洛接待游客数量虽然从2002年62万人次上升到2009年的733万人次,但过夜人数不足1%,09年接待游客数和旅游综合收入也仅占省内6.43%和3.23%,可见商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仍处于滞后状态。初级滞后的旅游业将成为商洛旅游房地产的开发建设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3. 机遇分析(Opportunity)

3.1政策环境优良

21世纪国家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力度不减和“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战略的实施,为商洛突破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商洛市“十一五”乃至“十二五”时期,是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做大产业、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商洛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2010年杨冠军市长提出“加快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招商启动建设四星级以上酒店,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目前已开发建设“大秦岭秀・绿色主题公园”和南秦翠竹园项目,一个是在蟒龙峪村分期建设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主题公园,另一个是在柏朵山村建设南秦翠竹园五星级酒店。可见,商洛旅游房地产业的开发遇到了前所未有投资环境。

3.2秦岭国家公园建设

秦岭山脉处于中国的中心区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2009年,陕西省正式提出把秦岭建设成国家公园,此举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2009底由省科协和西北大学主办的《秦岭论坛》的成功召开,2010年4月首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在商洛的圆满召开和秦岭国家公园规划的实施等将为商洛旅游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进一步推动商洛旅游房产业的发展。

4. 威胁分析(Threat)

4.1行业及区域竞争逐步加大

目前,国内各地区都把旅游业放在经济增长点上,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体现在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业上。商洛旅游房地产的开发主要在挨近西安市几个县区,而以单一的农家乐为主,造成景点游客分散,达不到提供旅游服务的门槛。而且商洛周边分布着陕西的关中经济区、河南的南阳、湖北的十堰、四川的广元等几个旅游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区域性增长极,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商洛市与这些区域的联系和交融更加密切,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极化效应的作用,这对于商洛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管理和人才瓶颈对旅游房地产的制约

目前,商洛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一直缺乏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导游等专业服务型的高素质人才,旅游房地产开发作为商洛刚起步的产业,管理混乱和人才缺乏将会是旅游房地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健全旅游房地产管理制度和加快人才培养是商洛旅游房地产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三、商洛市开发旅游房地产业的战略对策

1. 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行业管理

旅游房地产业作为旅游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同时旅游房地产业作为新兴事物,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规范的市场,为开发商营造公平的投资市场。商洛经济落后,旅游业起步晚,旅游房地产开发相对困难,政府更要加大对旅游房地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健全管理机构,优化行业管理,搞好软硬件建设,使旅游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2. 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房地产

目前,商洛农家乐已具一定规模,但现有住房只能满足短期周边游,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长期的田园回归旅游,主要是暂时性的居住场所规模小,住宿条件和卫生条件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再加上旅游资源分布相对分散,房地产商可以立足于“农家乐”开发如“公司+农户”等的乡村旅游房地产运营模式[2],逐步形成规模。

3. 依托商洛教育,培养旅游房地产开发人才

国内外旅游房地产相关人才缺乏,商洛作为贫困偏远的山区城市引进此类人才相对困难,商洛市政府和教育系统应依托商洛目前教育资源,在商洛学院,商洛职业学院和商洛技校等高等院校开展相关专业为商洛旅游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达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 符瑞武,蓝文兴,陈太玉.海南旅游房地产业SWOT分析和策路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2):11-13.

[2] 刘艳红,王立国,张亚卿.发展乡村旅游房地产:区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秦皇岛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15):215-216.

[3] 黎丹,赵万华.我国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与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8):83-84.

旅游业发展分析第6篇

关键词:沅陵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东与桃源、安化为邻,南接溆浦、辰溪,西连古丈、泸溪,北与张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门户”之称,总面积为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全县辖23个乡镇,有汉、苗、土家、回、白等25个民族,人口65万。目前统计出的沅陵旅游资源共176处,对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沅陵旅游资源占8个主类、26个亚类、72个基本类型。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沅陵旅游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条件进行基本的分析,明确沅陵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面临的机遇和竞争,期望扬长避短,利用机遇,规避威胁使沅陵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区位优势:沅陵处于大湘西旅游圈的掌心位置

沅陵东临常德、西连湘西州吉首、南接怀化、北倚张家界,就区位而言,沅陵地处大湘西旅游圈的掌心位置。沅陵县城是长沙去吉首、凤凰的必经之路,距离长沙300公里,距离吉首70公里;通过常吉、常张高速连接,沅陵距离张家界300公里,随着沅张高等级公路的通车,沅陵距离张家界仅120公里;通过酉水,沅陵对接王村(芙蓉镇)仅45公里。沅陵县城距离贵州铜仁的凤凰机场、怀化的芷江机场、张家界的荷花机场与常德的桃花源机场,行程都在150公里之内,游客进出非常方便。特别是伴随张桂旅游高速的建设,沅陵旅游交通将更加便利。因此,有其区位优势导致的市场优势、交通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资源优势:“沅陵是国内罕见的旅游资源大县”被专家学者们认可

沅陵历史悠久。古名为“元陵”、“辰州”, 历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湘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为今天的沅陵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故事传说;沅陵山川秀美。沅陵地处武陵、雪峰两大山脉之间,湖南四条母亲河之一的沅水贯穿全境,县内共有大小溪流911条,特别是五强溪电站建设形成的170平方公里的湖面,在湖南最大。沅陵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3.5%,素有“天然林国”、“辰杉之乡”、“茶叶之乡”、“板栗之乡”等美誉;沅陵民俗荟萃。5852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在湖南最大,全县65万人口,生活着汉、苗、土家等25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碰撞和沉淀,形成了沅陵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龙舟、辰州傩戏、跳香、斗鸟和山歌等民俗文化绚丽多姿,其中辰州傩戏、传统龙舟和沅陵山歌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环境优势:沅陵具备康体度假旅游发展的多种资源载体

沅陵境内山清水秀,清代名臣林则徐曾留下“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的诗句,当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则称沅陵“美得令人心痛”。长期以来,沅陵县委县政府以牺牲短期经济增长为代价,着眼长远,环保工作扎实推进。通过加强矿山开发利用与保护,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深入开展村庄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和水域综合治理,夯实环境保护基础,强化环境管理力度等手段,切实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不断优化和改善全县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沅陵开展以康体度假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多种资源载体。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1、县域可进入性差:交通条件不佳,景区景点通达性有待提高

由于地处山区、且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因此,目前沅陵县域内部的交通条件仍然无法满足未来旅游发展的需求。尽管从区位上,沅陵处于大湘西旅游圈的掌心,从空间上距离怀化等主要旅游集散中心城市上百公里。但是现有交通体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沅陵旅游的可进入性,主要表现为县城通往主要交通枢纽不便捷,如通往芷江机场、铜仁机场和怀化站的时间较长,均超过一个小时,甚至达到两个小时,外部交通时间较长;同时,县域内通往各个景点的交通不便,各资源点之间也难以顺畅的串线。主要旅游道路级别较低,交通线路弯道较多,不利于旅游大客车的通行。尤其是在当前自驾游、自助游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游客对于目的地道路交通条件的敏感程度也日益提升。内外部旅游交通的不顺畅导致旅游线路不易组织,进入成本较高,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2、资源竞争力弱:缺少符号性的旅游产品

沅陵旅游资源丰度较高,但是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品牌影响力弱。主要表现在没有任何垄断性或相对突出景观,缺少如凤凰、张家界、高椅古村落等不同类型的符号性旅游资源和产品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其独特性在于一种整体氛围的感知,因此塑造整体的旅游文化氛围成为弥补其自然景观价值不足的关键所在。

3、经济基础薄:部级贫困县

沅陵经济落后。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沅陵长期服从国家重大建设,失去了许多发展机遇,至今仍是部级贫困县。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大规模的以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环境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系列支撑,因此必要的经济实力是实现旅游产业顺畅发展的保障。

4、缺乏健全的旅游解说系统和旅游基础设施

沅陵尚未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和规范的旅游解说系统,也没有面向游客的旅游信息中心。旅游牌指示(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点牌示、忠告牌示、服务牌示)尚不健全。此外,沅陵的公共设施配置程度偏低,接待设施简陋,接待能力很小,档次较低。

三、机会(Opportunity)分析

旅游业发展分析第7篇

关键词: 阳江旅游业;SWOT分析;发展

一. 阳江旅游业发展概况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阳江旅游业发展概况

自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地级市以来,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阳江旅游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并已经成为我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阳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坚持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和“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加以培育,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据 2011年阳江旅游统计年鉴记载,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从2000年的176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310.17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9.4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2.68亿元,10年间同比增长76.2%和349.7%,旅游收入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阳江也逐渐成为粤西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截止2010年底,阳江市现有星级酒店28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14家,二星级酒店9家,除了星级酒店,还有分布在全市(区)众多的家庭旅馆,全市旅游食宿设施共375家,客房16360间,床位27330个,这些企业共同构成我市旅游业的食宿接待力量;旅行社2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23家;全市旅游从业人数6323人[1]。

(二)问题的提出

从以上数据可知,阳江市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阳江市作为粤西地区欠发达的城市,其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中仍然存在众多的问题。近年来,对阳江市海滨旅游发展研究的比较多,但是对阳江市旅游业开发与发展的整体研究却较少,本文拟利用著名的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阳江旅游业开发各个方面的分析,明确其优势和劣势,把握机遇,规避威胁,以期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二.阳江旅游业开发与发展的SWOT分析

(一)阳江旅游业开发与发展的优势

1. 阳江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据研究,距离500公里以内的旅游地可以称之为城市居民短途旅行的首选。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地处广州和湛江两城市之间,扼粤西要冲。陆路距广州247公里、湛江230公里、珠海160公里,水路距香港143海里、澳门129海里,毗连港澳,处于泛珠三角的前沿,是珠三角、港澳地区与粤西之间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珠三角城市及港澳都在这个有效的范围之内,而且此区域的居民具有收入高、人口密集的特点,可以为阳江旅游业提供丰富的客源。同时2011年阳江GDP同比增长14.7%,增幅据全省首位,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也领跑全省,经济发展为阳江市民带来了收入的提高,也为阳江人游阳江打下经济基础。阳江交通非常方便,海运可通航广州、湛江、香港、澳门等地,广湛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开阳高速、325国道和三茂铁路东西横贯市境。据了解,广阳轻轨项目已在规划,如果项目建成,广州到阳江只需要40分钟左右,大大拉近了阳江与珠三角的距离,届时方便的交通将会为阳江的旅游带来新的活力。

阳江位于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4摄氏度左右,夏季漫长(约4月中旬至10月下旬),但并不炎热,7、8月份的月平均气温虽在28℃左右,而日最高气温≥35度的日数并不多,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38℃,气候温和。这与同属粤西的湛江相比,滨海气候更加舒适怡人,更适合游客进行滨海旅游。

2. 阳江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阳江市山、海、泉、湖、林、洞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空间分布合理,这在整个广东省首屈一指。阳春的凌霄岩、崆峒岩、龙宫岩、渔王石、春湾石林、玉溪三洞、八甲白水瀑布、百甬原始森林区、氡泉、鹅凰嶂,阳西的大垌山、月亮湾旅游度假区、咸水矿温泉,阳东的温泉,江城的十八子刀剪、鸳鸯湖公园、风筝、北湖公园、东岳公园、金山植物园、石觉寺等,海陵岛的大角湾、十里银滩、“南海1号”丝绸之路博物馆、疍家文化、马尾岛等,还有丰富的海产品、豆豉、风筝、刀剪,阳江十八子刀剪可以说名扬国内外。同时,阳江旅游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至 “十一五”期末,已拥有一批“国字号”旅游品牌:阳江—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角湾—国家 AAAA 级旅游区;阳春春湾—凌霄岩—国家地质公园;阳江十八子集团公司—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海陵岛—“中国十大最美海岛”、 国家海洋公园;阳西县—中国蚝乡等。新建位于海陵岛保存“南海 I 号”的广东海上丝绸博物馆,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文化“名片”[2]。这些名片为以后阳江旅游品牌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阳江旅游业开发与发展的劣势

1.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众多旅游资源尚待开发

整个阳江市,除了江城区及海陵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较好外,其他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尤其是通往景区道路建设。比如作为阳江旅游副中心的阳春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山、林、洞资源,自然风光优美,但是前往这些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却是十分艰辛,往往在通往景区的途中有一些狭窄坑洼的土路存在,而且缺乏一些交通安全指示,这大大降低了景区的可进入性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在旅游旺季,这样的基础设施,怎么能应付大规模的游客团队的安全进出。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阳江还有很多自然风光处于原始或半原始的状态,比如阳春的鹅凰嶂,旅游资源的搁置状态还比较突出,旅游资源的整合还缺乏,深度的综合开发还有待政府的扶持与企业的规划与投资开发。

2.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阳江市作为一个欠发达的三线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与附近的珠三角相比,对旅游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是特别的足。据旅游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旅游从业人员中基层员工甚至基层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非旅游专业人士,更多的是下岗职工或者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学生或中年妇女,工作中只有熟练程度,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指引,这对整个旅游业的高层次发展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 旅游商品创新不足

随着旅游者的脚步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很希望能够购买到有特点的旅游纪念品,但是调查却发现他们往往被那一件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所谓当地特色的老面孔纪念品所困扰。阳江市在旅游商品具有丰富的海产品、刀剪,但是在传统工艺品的开发方面仍不足,存在巨大的开发空间。山东潍坊的风筝众所周知,而且很多旅游者把潍坊的风筝作为非常精美的艺术品来购买收藏。阳江被誉为“风筝之乡”,每年的全国性的风筝大赛都取得喜人的成绩,而且阳江风筝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很难看到风筝能成为众多旅游者购买的旅游纪念品,传统的风筝制造也慢慢萎缩。漆画是阳江即古老又年轻的一门艺术,但是漆画却迟迟不能成为旅游商品来进行开发。阳春的编织品,绝对是质朴又不失精美。我们应该在现有旅游商品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将传统工艺进行发扬光大,使其焕发新时代的魅力和气息,增加新意,增强吸引力,更好的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

(三)阳江旅游业开发与发展的机会

1.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通知》,提出要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带薪休假成为了一种制度,外出旅游逐渐成为了大多数居民的生活习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提倡下,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国家海洋局批准海陵岛成为首批部级海洋公园之一,这也是对阳江旅游业发展的肯定与支持。

2. 阳江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引导

阳江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共阳江市委 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中共阳江市委 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阳江市委 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支持海陵岛发展滨海旅游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了《阳江市鼓励投资五星级及以上饭店的优惠及奖励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温泉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涉及旅游资源开发、引进投资、加强管理等方面的奖励和管理措施,重点扶持、优先发展旅游业。这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3. 厚积薄发的阳江市经济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阳江地区生产总值773.5亿元,同比增长14.7%,全省增速排名第一,固定资产投资400.9亿元,同比增长18.3%,全省增速排名第三,2012年前三季度620.5亿元,同比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313.6亿元,同比增长25.9%。突出表现就是鸳鸯湖的改造、东风路及二环路的拓宽修建。随着鸳鸯湖的改建,使鸳鸯湖成为江城区集旅游、娱乐、观赏为一体的高水平的旅游景点,大大提高了城市的品味。市区主干道的拓宽、修建,使江城区面貌一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为进一步提高江城旅游的吸引力埋下了伏笔,这一切都得益于阳江经济的发展。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旅游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便捷的道路,道路的建设更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一系列事实告诉我们,阳江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阳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

4. 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阳江市唯一一所培养高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基地,自2001年三校合并建立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以来,设立了旅游管理专业,至2012年7月,共培养了9届,近千名的专业毕业生,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人才的保障,如今在校生有一两百名等待着走向旅游企业实习、就业的岗位。

5. 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文化旅游名片显示出强大的助推力

随着阳江市经济的发展,海陵岛以传统渔业为主的发展模式慢慢向旅游方面发展,随着2001年大角湾的开发,阳江市在珠三角、港澳台的知名度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将阳江作为旅游目的地。南海I号的打捞到落户海陵岛,成为阳江一张世界知名的文化名片,用阳江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局长马洪藻的话说就是“让海陵岛备受关注,声名鹊起,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当时包括新华社等在内的上百家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应。据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主任苏玉均介绍,自2009年开馆以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接待的游客已达100万人次。同时,海陵岛大力宣传开渔节等节庆活动。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海陵岛接待游客达到15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3%和83%,实现双增长的同时真正做到了“淡季不淡“,这都得益于“南海Ⅰ号持续的吸引力以及几个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5]。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伴有文化特质的旅游因素的借入,将会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带来更为持久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3]。关山月大师也是阳江人,对关山月绘画艺术的研究和开发也将促进阳江文化旅游的发展。

(四)阳江旅游业开发与发展的挑战

1. 阳江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阳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海河湖旅游资源,但是这些自然旅游资源也是非常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破坏的。清水、绿树,洁净的沙滩,随着经济的发展,游客及当地居民的活动,逐渐失去了其原先的美貌,湖水散发出了令人不悦的气味,沙滩留下大量的垃圾,湛蓝的海水逐渐变得浑浊,山林间留下了大量游人的痕迹,码头变得污浊不堪,这些现象都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那沁人心脾的空气、舒适干净的环境才是我们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我市旅游业大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周边同类旅游资源对客源的竞争

广东作为沿海省份,其海岸线之长,自然旅游之丰富自不可言。阳江作为粤西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其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比如温泉旅游资源,邻居江门市被誉为温泉之乡,有着丰富的高质量的温泉景区;珠海的温泉资源及其开发更是不在话下。再比如海滨旅游,江门的上下川岛、茂名的放鸡岛、湛江的各大海岛等都非常有名,分走了大批的客源。我市随着海陵岛被批准成为首批部级海洋公园,其客源逐年增加,带动了我市其他旅游景区及资源的消费,这提醒我们要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资源开发的质量,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名号,突出我市旅游的特殊之处,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3. 阳江市旅游资源的个性不够突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众多旅游者已经不满足单纯的观光,在旅游动机和旅游需求方面不断得到提升。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可供选择的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市场细化加剧。中国的旅游市场已经进入买方阶段,如何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进行科学有效的市场调查,分析资源特质,进行科学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显得更加重要。值得考虑的是,阳江市旅游资源与周边城市的旅游资源具有众多的共性,这些共性使阳江旅游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制约,这就对阳江市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提出了较高的挑战,需要全面考虑,不断创新。

三. 结语

阳江旅游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一定要在遵循旅游业发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抓住“国家海洋公园”建设这个大好时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在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资源优势不等于旅游产品的优势,也不等于经济优势[3]。所以阳江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多打文化牌,转换劣势,突出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阳江市经济发展开辟一条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http:///zwgk/jhgh/qygh/201104/t20110420_48892.htm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zwgk/jhgh/zxgh/201202/t20120206_64654.htm阳江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2]阳江市政府网统计信息http:///zwgk/tjxx/.

[3]胡宁,《基于SWOT分析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分析》,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工程和商业管理国际学术会议数据库),2012-03-26.

旅游业发展分析第8篇

关键词:旅游市场 旅游资源 支柱产业 灰色预测

安徽旅游资源类别丰富,既包括绝妙的山水风光等自然资源,又有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道教、徽文化等人文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2002年安徽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6.1%,旅游业已成为该省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带动着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制定安徽旅游业发展的策略,以提升全省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安徽旅游收入的趋势预测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输出国。运用灰色模型对安徽省2020年旅游收入作预测如下(数据见表1):

原始序列X0=(X0⑴,X0⑵,X0⑶,X0⑷,X0⑸,X0⑹)

=(98.8,118.8,141.9,160,186.2,216.2)

X的一次累加序列X1=(X1⑴,X1⑵,X1⑶,X1⑷,X1⑸,X1⑹)

=(98.8,217.6,359.5,519.5,705.7,924.6)

生成序列X1的相应微分方程为:dX1/dt+aX1=μ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参数a=-0.074036,μ=131.2446

所以模型的白化方程dX1/dt-

0.074036X1=131.2446

其时间响应式为:X^1(k+1)=

1871.5127e0.074036k-1772.7127

X^0(K+1)=X^1(K+1)-X^1(K)

2020年k=23,所以X0(24)=X1(24)-X1(23)=733.1402,即2020年安徽省的旅游总收入将达到733亿元,平均增长速度27.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9.6个百分点,显示了较强的发展态势。

安徽旅游资源丰富集中,旅游区位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都较明显,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应充分挖掘。从地图上看,安徽省临江近海,地处华东腹地,紧靠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是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带;另有京九线纵穿安徽省西北部,郑杭线贯穿本省南北;公路四通八达,省内旅游城市大部分有机场对外开放,所有这些都预示着安徽省旅游市场不可低估的开发潜力。

资源效益和效率分析

安徽旅游总收入在中部六省市的地位在2000年居第三位,这与安徽的资源优势地位还是基本对应的。但是自2001年开始落后于湖南居第四位,则表明安徽旅游资源的效率和效益比其他省份低较多。同样的,安徽省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第四位下降到2001和2002年的第五位,反映出了安徽省旅游资源产出效益不足的问题。相反,江西旅游资源虽然在全国排名23位,但其旅游总收入却和安徽几乎相当,占其GDP的比重也较高,在中部地区居第二位。

结合1998到2002年安徽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总人次的数据,计算得到单位游客对安徽旅游业的贡献率是上升的,这说明近几年安徽旅游服务是增值的,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成长阶段,其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数及单位贡献率都呈现上升态势,平均增长速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但是和中部其他省份相比,对单位游客贡献率分析同样表明,旅游资源的效率和效益不高。因此,提高自身旅游资源的效率和效益,并最终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安徽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

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进行客源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市场开发的前提。客源市场的定位可以使安徽更加有目标、有重点地发展旅游市场。根据《安徽统计年鉴》2003年的资料,日本游客自1990年以来一直位居榜首,美国、新加坡在1994年以前分别稳居第二、三位,1995年起韩国游客开始大增,1997年已超过美国,1999年超过新加坡,位居第二,从2001年开始,美国稳居第二,韩国、新加坡分别居三、四位。从客源国来看,安徽国际客源市场格局一直是以亚洲为中心,欧洲和北美为两翼,其中日本和港澳台地区是一级客源市场,北美和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是二级客源市场,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地区为新兴客源国,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据《安徽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表明,1985年以来安徽省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数大体上呈直线上升态势,2003年因“非典”有所下降。有关资料显示,安徽接待最多的国内游客仍是省内游客,其次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游客,这说明安徽旅游业是以省内游和周边游为主。截至2003年安徽省达到国家4A级标准的景区已有10个,但从接待游客人次看,省外游客多集中在安徽省的南部,即包括黄山、西递宏村古民居以及附近的九华山风景区,而其他的4A级景区如马鞍山采石矶、滁洲琅琊山等以及其他等级的风景区所接待的游客主要是省内游客,包括少数周边省市的游客,这为安徽省国内客源市场的定位提供了有效信息。

根据以上对客源市场的分析,安徽省旅游市场的开发应遵循全方位、有重点、分层次的原则。国际客源市场方面应建立稳定的港澳台市场,积极开拓日本、韩国及东盟市场,大力开发欧美、大洋洲市场,启动中东地区远程市场,最终形成以港澳台为第一市场,日本、韩国、东盟为第二市场,欧美、大洋洲为第三市场,全面促销,使国际旅游客源快速、稳定增长。

国内客源市场的定位应着重从安徽与周边省市的地理位置特点考虑,巩固和发展华东、华南、华中市场,大力开拓华北市场,继续开发东北、西南、西北市场。重点旅游区应以周边大中城市为主,交通便利的远程大城市为辅,把上海、江苏、浙江定为主要目标市场,江西、福建、山东、河南等周边省定为次要市场,其他省份定为机会市场。一般景区则应重点发展省内游,同时辅以近省中程游,以充分发挥安徽省旅游资源多、分布广的特点。

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 区域性旅游合作是我国旅游面临的新形势。打破地域界限,旅游资源相互整合,资源互补,区域性旅游合作,跨省、跨国、跨区域的旅游合作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安徽省也不例外。安徽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有一定的连带互补功能,邻近的西湖、千岛湖等旅游胜地,再加上南京、开封等旅游名城在周边相应,彼此可以使客源连线发展,达到资源共享、客源共济的目的。例如黄山与千岛湖山水相应,二者通过富春江连在一起,可以把安徽省的黄山地区和浙江省的千岛湖甚至杭州地区看作一个整体的旅游带来促销,共同创造良好的条件来发展当地旅游,使两地旅游业都得到巨大提升。而且,黄山与千岛湖通过富春江水路连在一起的同时,也拉近了黄山与经济发达的浙江省的距离,黄山在浙江这一旅游市场上亦将获得更大成长。

安徽省是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优势的,尤其与中部省份相比,资源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安徽旅游业的不足不是资源匮乏的不足,而是资源开发的不足,利用的不足,产出的不足。因此,安徽旅游的发展只有在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消费引导、旅游产品扩展、旅游服务多样等方面做文章、下工夫,使安徽旅游业产出水平上升到与旅游资源大省相称的地位。力争到2020年,把安徽省建成一个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中心和国际旅游强省。尽早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

参考文献:

1. 李经龙.安徽旅游市场分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2.张梅琳.经济信息定量与运用.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宁宣熙,刘思峰.管理预测与决策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