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26 09:06:37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 旅游管理 校企合作 实训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各高校也纷纷开办旅游管理专业。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教育与专业实训的脱节早已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也同样是困难重重。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不仅制约了学生职业精神的打造,而且也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严重地束缚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矛盾

现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模式大部分沿袭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形成了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专业实训为辅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只是采用了本专科通用教学计划和理论教材,而且本该尊崇的实践教学也按照理论教学的逻辑来讲授,最终导致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发生错位,从而造就了高校教学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矛盾之源。

1、日常教学与实习实训的矛盾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与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至少应占总课时量的40%,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经常存在“实训是非常规教育”的认识误区,导致在授课时间和课程安排上总让位于“常规”教学。此外,现有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安排对于旅游企业而言是一种短期行为,具体表现为高校教学周期与旅游企业营业周期的不一致。一方面旅游企业在每年十月至五月的用人高峰无法获得足够的熟练员工,另一方面高校却在每年的六月至十二月安排学生实习实训,短短两个多月的交叉时间既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无法满足高校的实训需要,最终导致了旅游企业将学生当作纯粹临时工和廉价劳动力的诸多短视行为。

2、学校统一组织与学生个性要求的矛盾

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进行统一组织是目前许多旅游院校的共同做法,尤其是在基础认知实训和专业课程实训阶段更是加大了对统一性的要求。虽然这样可以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但对于学生而言却无法避免在实训的最初阶段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它不仅不利于科学合理地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与特长。对于今天越来越强调个性和独立的学生而言,没有兴趣的实训活动将很快演化为一种程式化运动和被厌倦的对象,从而在内心产生一种抗拒心理,最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大了高校与旅游企业对于实训工作的管理难度。此外,有的教师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训看作是学生个体外出务工,从而不对学生予以指导,而是简单地托付给实训单位。同时,也有学生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定位为挣钱,从而将专业实训的意义简单化。这些想法不仅是实训过程中个人思想问题,而且势必影响到整个实训团队的稳定与和谐,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旅游管理立体实训模式的启示

立体实训教学模式是在不增加高校和旅游企业投入的前提下,先后通过与武汉市三五醇酒店集团、福建泉州惠安东南大酒店等多家单位合作,在课题组各位同志的探索与研究下形成了一套适合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的实训模式。它以资源优化整合和市场共赢共利为基础,结合理论教学和企业需求,采用包含“两线路、三结合、三层次、六模块”的立体实训教学模式(见图1),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经过近一年的摸索与总结,以及在各大酒店、旅行社进行的一系列旅游管理立体实训模式实际探索。课题组逐步找到了运用旅游管理立体实训模式来破解上述矛盾的有效方式,从而为今后探索新的旅游管理校企共赢途径打下良好的基础。

1、实训手段的系统化

时间跨度长、地理位置分散、成绩界定困难、管理权限模糊是困扰旅游管理实训教学活动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对旅游管理实训教学的全面把控,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水准和动手能力就必须采取系统化的实训教学手段。

(1)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文件和实训教学教材建设

旅游管理实训教学只有实训基地和协议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硬件必须依靠一系列完备的软件条件――旅游管理实训教学文件来保证其正常的运转,主要包括:旅游管理立体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各种类型的旅游管理实训教学计划;各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大纲;各门课程的具体实训项目单和实训项目卡。

旅游管理立体实训教学模式是围绕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配置,最终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旅游管理实训教学计划是对实训教学做的总体安排,是组织实训教学过程、安排实训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实训教学大纲是开展实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每个实训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以及考核方式、方法等内容做出的明确规定;实训项目申报单,用于具体实施实训教学,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设备、用具以及要达到的标准等。实训项目卡主要是用于实训教学管理、实训教学安排和实训指导教师管理。

旅游管理立体实训教学专用教材是根据某门实训课程的教学要求,采用专业课程教师、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旅游企业一线员工以及学生共同参与编写的面向师生的教学用书。这些专用实训教材在对实训项目进行认真筛选的前提下,选择技能针对性强、训练目标明确、便于学生操作的项目组成实训教材。然后再融合多方智慧的基础上共同编写,在保证各项实训教学要素的原则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与兴趣需求,从而使实训工作从理论教学开始就充满活力和生气。

(2)成立旅游管理立体实训管理指导委员会

旅游管理立体实训管理指导委员会由“高校-学生-旅游企业”教育教学线路和“辅导员-学生-旅游企业”教育管理线路两部分构成,它们分别从操作和思想两方面对实训全过程进行控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管理指导回路。

“高校-学生-旅游企业”的教育教学线路主要负责实训教学工作,在校内日常授课过程中,凡涉及到实际操作知识时请旅游企业从业人员为学生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能。此外在企业实训过程中,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者共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强化其对职业规范的认识。

“辅导员-学生-旅游企业”的教育管理线路主要负责实训管理工作,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浮躁的就业心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顾客至上”的职业操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精诚团结、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树立行业自豪感和优越感。在保证学生圆满完成实训内容的同时,也将职业操守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之中。此外,辅导员在与旅游企业进行广泛接触的过程中,也将就业信息和企业要求带回校园,广为传达给在校学生,使学生从学习伊始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为培养旅游人的职业气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训教学的灵活化

职业能力的模块构建是形成旅游企业工作能力的中级阶段。它的实施是在基本技能形成的基础上,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完成的:

(1)院系资源整合方式

它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场景模拟技术,构建校内虚拟实训基地。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面对虚拟的旅游活动场景、酒店服务场景、旅游企业工作场景,进行人机对话操作。此外,还可以采用酒店管理系统软件,模拟酒店前台、预订中心、客房服务中心的操作程序让学生从中而获得实际操作经验。

(2)企业顶岗实训的方式

它采用旅游企业接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企业顶岗实训的方式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大二暑期开始就由学校负责联系旅游企业,采取双向选择、约定时间的灵活方式,在确定实训单位、实训岗位和保证实训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向学生下达实训任务书,并在实训指导老师、企业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企业顶岗实训任务。企业顶岗实训涉及到酒店、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景点景区等旅游企业,它是高校与旅游企业共同合作的结晶,是学生在不断地用心面对各种实际工作环境、在一定量的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管理理念的一种本能运用。采用企业顶岗实训的操作方式,一方面缓解了旅游企业员工紧缺的状况,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旅游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旅游企业利用学生上岗操作实现了稳定的人力资源环境,节省了人力流动成本和损耗,学生高度的服务意识和近于专业化的操作也实现了“高素质、低成本”的企业管理目标。高校则可以将旅游实训场所整体平移至旅游企业,在节省了大量投资的前提下,学生还能接受到更好的旅游管理专业技能教育,真正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通过灵活的实训教学模式,高校教师能将学科前沿的先进理念引入企业的实际管理,将新的管理理念注入到旅游企业的企业文化之中,真正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三、创立全面共赢的校企团队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辅导员的教学辅导工作是两个互不交叉的独立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双方都尽职尽责的完成了本职工作,但却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高能力、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立体实训教学模式突破了普通人才培养方式,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校园文化与社会需求之间缺乏沟通、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相互脱节的弊端,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实训教学的特有功能。为了在实训过程中全面塑造学生的素质,需要在引入旅游企业全面参与的条件下整合三方力量形成合力,最终形成高效率、灵活化、全方位的旅游管理立体实训模式,以打造全面共赢的校企团队来破解旅游管理专业实训现存的两大矛盾。

(注:本文属武汉市市属高等学校2006年度教学研究项目(武教高2006029)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第2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20**年**世博会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大力推进旅游人才培训工作,为办好“成功、精彩、难忘”的20**年**世博会,将**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提供优质旅游人力资源保障。

二、工作目标

以“世博,让我们做得更好”为主题,以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服务技能、服务礼仪和外语水平为重点,以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的一线员工为主要对象,全面推进全行业培训工作,努力实现员工培训的全覆盖。要着力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管理理念、创新务实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能够全面支撑旅游产业升级和服务国际化的专业技能人才队伍,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充分展示**城市精神的一线服务人员队伍。

三、工作原则

(一)全员培训,突出重点的原则。迎世博培训工作要覆盖旅游行业全体从业人员,着重加强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的一线员工培训工作,重点做好加强世博知识的普及、加快旅游产业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市旅游局主要负责拟定全行业培训计划和要求,明确重点培训项目和任务,整合资源,在培训师资、教材、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各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集团、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等要充分发挥在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好本地区、本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

(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增强“迎世博”旅游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加强旅游营销、安全等方面的培训上,要结合实际,既要注重培训工作的数量,更要注重培训工作的质量。要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培训工作。要加强培训工作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及时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通过考评促进培训工作。

四、重点项目

(一)“世博知识培训”系列

要通过世博知识的培训,在全行业员工中普及世博会基础知识。使全行业员工全面了解20**年**世博会的基本情况,了解世博会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了解**旅游行业员工的使命与职责。

在具体形式上,要采取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旅游行业迎世博员工读本》,观看世博知识宣传片,组织世博知识讲座,参观“**世博会展示中心”,开展导游员世博知识专题培训,组织员工积极参与“旅游行业员工世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营销专题培训”系列

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通过营销专题培训,进一步提振旅游行业人员信心,拓展企业营销发展思路,推进新兴旅游领域的规范化发展,加强旅游营销人才培养。

在具体形式上,要通过开展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营销负责人专题培训,结合世博旅游营销,提高旅游企业开拓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围绕推动国内旅游市场,开展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专题培训、工业旅游景点规范化发展专题培训、旅游会展策划与实务培训等形式进行。

(三)“员工技能培训”系列

要围绕世博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的要求,结合服务规范和岗位特点,在饭店、旅馆、旅行社、景区(点)等实施全员性的职业道德、服务技能、外语会话与服务礼仪培训。从小事细节抓起,从规范服务做起,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提高服务质量,使旅游饭店、旅馆、景区(点)等成为展示**文明形象的窗口。

在实施中,可通过组织饭店、旅馆员工学习“迎世博**市旅游饭店员工培训音像读本”等方式,全面推进饭店员工服务技能、服务礼仪培训。要积极推进旅游饭店员工英语ABC等级培训及考试,提高饭店员工持证上岗率。此外,实施饭店员工技能登高计划,要会同市、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政府培训补贴等形式,在饭店员工中组织开展中、高等级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推进员工学技能、上等级,提高服务水平,并在旅游饭店、旅馆员工中开展手语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升旅行社门市部服务质量,在旅行社营销人员中开展“旅行咨询师”职业能力认证培训和服务礼仪培训等活动。

(四)“导游人员培训”系列

实施导游人员专项培训,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业务精湛、服务规范、执业文明的导游队伍,进一步提升**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培训中,要以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导游年审专题培训、导游等级考试培训、景区(点)导游培训等为基本抓手,推动导游人员素质和技能的提升。要大力推进导游等级考评工作,扩大中高级导游队伍。加强小语种导游人才的培养。组织开展“迎世博”**市导游员大赛等。

(五)“管理人员培训”系列

要加强市、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和旅游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培训,提高他们驾驭复杂经济形势和应对金融危机及宏观决策、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要加强区(县)旅游局长、骨干旅游企业总经理的研修培训。通过岗位职务培训、境外培训、挂职实训、引进国外培训品牌等方式,抓好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总经理、部门经理的培训,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要进一步依托“东方讲坛**旅游讲坛”,构建行业中高层管理者学习平台,提升旅游行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旅游讲坛“进区县、进企业、进学校”工作。

(六)“对口支援培训”系列

根据中央对口支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做好**服务全国的工作,高质量完成对口支援旅游教育培训项目。

要举办好“都江堰市旅游营销管理在沪培训班”,组织**师资赴都江堰实施“旅游景区导游(讲解)员培训”,继续做好**、**、**等中西部地区旅游管理人员来沪培训的各项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对“迎世博”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

要从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推进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制定本地区、本单位“迎世博”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做好旅游教育培训的协调、推进工作。

(二)要扎实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要根据《20**年**市旅游行业“迎世博”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各区县、旅游企业的培训计划和实际,做好培训的组织工作。要抓住关键时间节点,细化培训工作方式、手段和目标,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营造全行业重视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

要宣传推广基层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宣传优秀专业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旅游业中的积极贡献,营造全行业关心、重视人才培养,支持教育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第3篇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本体职能,科学研究是附属职能,社会服务是派生职能。作为http://本体职能和附属职能的延伸,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内容不断扩展,形式日趋多样。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我国高校的大专业,在国家要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形势下,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旅游业开展有效的社会服务这一重任。

一、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承担社会服务职能

1.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机遇

2009年11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在“总体要求”中明确了新时期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截至2011年底,共有30个省市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或龙头产业,旅游业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国内出游人数2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国内旅游收入19306亿元,增长23.6%。入境旅游人数13542万人次,增长1.2%。其中,外国人2711万人次,增长3.8%;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831万人次,增长0.6%。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758万人次,增长3.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增长5.8%。国内居民出境人数7025万人次,增长22.4%。其中因私出境6412万人次,增长24.5%,占出境人数的91.3%。

国家要将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根本性保障系统是旅游教育,国家需要通过以院校为主渠道的旅游教育系统为旅游产业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高校旅游专业还可凭借智力和技术优势为旅游行业提供文化引领、旅游规划、行业培训和信息咨询等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

2.发展壮大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具备了为旅游业提供社会服务的坚实基础

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历程。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旅游高等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967所,在校生数为59.6万人,校均616人,已经形成了涵盖博士、硕士、本科、专科(高职)等各个层面的完善的高等旅游教育体系。其中,研究生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0.88%,本科生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38.14%,大专(高职)生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60.97%。当年全国大学在校生约3000万,旅游类专业学生占全国大学生的比例为2%。同年,全国高校旅游专业专职教师总数为2.4万人,校均24人,从旅游专业的师生数量来看,旅游专业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专业,这就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形式

1.文化引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它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博物学、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体育学、饮食学、建筑学、生态学、园艺学、色彩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中与旅游相关的部分;它更体现在旅游观光、旅游娱乐、旅游食宿、旅游服务、旅游购物、旅游环境,以及旅游专业队伍建设等具体的旅游诸形态中。每个地区经过长期发展与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旅游文化。高校作为文化机构,是地方文化先导的高地,引领先进文化就是其基本职责。高校应利用自身的人才与学科优势,在挖掘、研究、发展和应用区域旅游文化成果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2.人才培养

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体现,也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和内容。旅游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行业,不仅需要知识结构完备和专业素养良好的理论型与研究型人才,更需要行业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宏观管理型人才,难以与旅行社、酒店和景区多样性的人才实际需求对接,与旅游业的管理实际有相当的差距,尤其是近年来旅游行业的新业态(如高尔夫运动、会展业、温泉度假等)不断涌现,旅游管理的实践已跨越工商管理领域,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所以,要做到能不断地为旅游业输送需要的合格人才,就需要高校时刻掌握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旅游规划

所谓旅游规划,是对特定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发展目标、路径和方式的计划和规定,经相关政府部门审核批准后,成为区域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基本依据,旅游规划需统筹全局,为区域的旅游实践提供指导性的方针乃至具体的实施方案。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规划热潮应运而生。旅游规划是一项涉及多目标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旅游规划人员专业背景涵盖面较广,包括地理、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林业、旅游、文史等学科,而高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人才济济,具备了从事旅游规划的智力资源。因此,国内许多高校成立了旅游规划设计机构(如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并申请了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开展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开发与规划实践工作,为政府和企业在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旅游业规范发展方面提供了决策依据。

转贴于 http://

4.行业培训

(1)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组织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干部职工开展教育培训和学习,可以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职业经理人是旅游从业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旅行社、景区和星级酒店http://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及部门经理参加岗位职务培训,可以增强旅游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和技能。

(3)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包括导游员的岗前和在岗培训、星级酒店服务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和景区从业人员及讲解员培训等三种类型,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注重实用,培训内容重点为岗位服务技能。

(4)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我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主体是当地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教育,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搞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服务,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了解旅游知识,懂得一定的旅游服务礼仪和服务心理,接受一定的导游、餐饮和客房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

5.信息咨询

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其发展离不开旅游信息的支持与保障,高校应发挥在信息方面的优势,为当地旅游业提供咨询服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可依托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合作成立公益性质的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的主要功能是:(1)为游客提供旅游地各种信息;(2)作好旅游企业宣传促销和市场调研的特殊媒介;(3)为旅游主管部门提供相关决策的依据。

三、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水平的措施

1.建立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

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质量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要求教师在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掌握较高水平的生产实践技能,即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高校应定期给教师提供专业学习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和开展职业考察,使教师熟悉并掌握旅游行业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和职业工作过程的经验与知识,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和拓展,促进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增强。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第4篇

一、学校出资建设,酒店自主经营

百川花园酒店是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出资兴建的四星级酒店,自2007年建成至今,酒店位于校园内,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00平方米,共有四层,整体呈“品”字型结构。酒店拥有3个不同标准的会议室,可承接20-120人不等的各类会议培训;酒店共有8个包间用以承接宴会,大厅可容纳团体就餐,咖啡厅可提供品种自助餐和西餐等料理服务;酒店拥有各式客房近80套,除去标准房、大床房外,还有日式房、老年房、欧式风格房、中式房、残疾人房等,这些特色房都有相应的设施配套。

百川花园酒店内部常规部门设置与普通星级酒店并无差异,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该酒店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是酒店员工,面向客人的一线服务人员全部是参与轮训的学生,同时酒店管理人员还要兼任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酒店客房部、前厅、宴会部、咖啡厅和传菜间保留核心管理人员,进行常规工作的管理和督导,一线工作人员均为轮训的饭店系学生;在面点间和厨房同样是酒店的正式员工在担任日常工作,期间还有烹饪专业的学生在此轮训和学习;酒店的收银员、厨师、安保、电工等专业技术工种的任职人员是聘用员工。

考虑到酒店的经济运营和功能定位,百川花园酒店的初始投资完全来自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并委托山东百川对外交流有限公司以企业法人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百川花园酒店承担着两项职能:其一,作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实训中心,除了要完成学校饭店系和烹饪系学生的实训任务外,还要完成相关课题研究、教学成果展示等;其二,独立进行对外经营,需要完成酒店运营的年度财务指标等硬性条件。

二、精简管理人员,学生轮流实训

为加强酒店经营和学生实训工作的有机结合,尤其是为了确保提高学生的实训质量,百川花园酒店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先后多次调整管理方案,其实训工作思路如下。

(一)多形式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

针对每轮参训的学生,培训内容包括酒店介绍、应知应会、仪容仪表、日常行为规范、服务流程、酒店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安全常识、设备维护等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每期实训过程中采用座谈、调查、表彰等不同形式进行,充分与学生沟通,使学生既能遵守酒店的制度,又能愉快融入酒店工作中。

(二)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业务水准

学生实训主要集中在餐饮部、房务部和前厅,依据酒店管理专业细分和专业化发展趋势,学生实训岗位逐步扩展到营销、总办、人事、文秘、大堂副理等工作岗位。以餐饮部为例,酒店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方面非常具体,包括餐前准备、上菜服务、餐中服务、结账程序及餐后收尾工作等现场训练,以及托盘、斟酒、摆台、餐巾折花等实际操作,利用工作之余安排学生参与酒水培训、厨房设备、菜品知识学习。房务部和前厅部等都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具体的实训内容和流程安排。

(三)规范实训流程,严明激励机制

按照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规定,实训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配合学校安排和规范实训流程,酒店建立实训生在酒店实训期的考核档案,每批实训生到酒店安排分岗,按岗位填写学生信息登记表,复印下发各部门,原件在人事部门存档,实习结束后各部门上交实训学生综合测评表至总办,由总办汇总整理并交至学校各系部。

百川花园酒店各相关部门在每个实训周期的第四周安排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同时邀请专业课教师和酒店中层人员担当评委,现场评出名次。根据部门技能特点和理论考试选出优秀实习生,酒店在每个实训周期最后一天召开总结大会,根据实训测评结果,通常每班评选10名优秀实习生。

三、经营和实训有机融合,造就学院派特色酒店

百川花园酒店将学生实训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这一模式逐渐规范化和流程化,实现了酒店经营和学生实训的有机融合。对于酒店而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首先必须保证经济收益平衡,实际上百川花园酒店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这就导致经营难度较大,仅是酒店的人力成本就会使其入不敷出,而结合学生实训的客观事实恰是弥补高昂人力成本的有效途径。酒店在校园内成功持续经营,并为学生实训提供了良好场所,尤其是逐渐规范的实训流程和考核方式,也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水平,符合当前旅游业对专业化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在目前竞争日趋激烈的酒店市场,百川花园酒店的学院派风格逐渐显现,高标准的服务质量正成为酒店的突出优势。百川花园酒店秉承“学校是旅游行业理论的前沿阵地,酒店是实践的前沿阵地”指导思想,借鉴行业先进经营、管理和服务经验,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教育年度2011》课题组.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2011)[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1-25.

[2]于玥.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服务实训室建设分析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144-145.

[3]王中利.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2(10):153-154.

[4]吴志[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伦,卢艳.基于共赢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J].继续教育,2010(12):28-29.

[5]范恒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5-58.

[6]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文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9(2):87-91.

[7]王莹, 唐静.法国酒店管理的教学特色及其借鉴意义[J].内江科技,2008(9):76-77.

[8]周艳.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模式优化的探讨—奥地利MODUL旅游和酒店管理学院学习的启示[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0(10):62-63.

[9]徐敏.设计自我成才之路、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借鉴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校教学模式,也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08(31):71-73.

[10]狄保荣,王晨光,杨秀东,等.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02-158.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 旅游英语专业 人才需求调查 人才培养模式

一、湖北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21世纪,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国家旅游局负责人在中国旅游振兴发展高层研讨会上预测,至2020年,中国旅游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将达到11%。中国已有20个省提出了“旅游强省,旅游建省”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湖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旅游业作为湖北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及高铁时代的到来,成为促进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也对旅行社业、酒店业、景区景点等形成强大的需求拉动作用。湖北省力争到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全省同期GDP的12%以上;培育3―5家国内知名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5家以上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行列;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100家以上,5A级旅游景区10家以上;四星级以上饭店达到150家,五星级饭店30家以上;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达到40家以上;“湖北旅游名镇”达到40个以上,生态文化旅游镇达到100个以上,“湖北旅游名村”达到200个以上,星级“农家乐”达到2万家。

二、旅游英语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旅游业人才需求调查情况

本次调研设计了旅游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表,主要针对企业的基本情况、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岗位群或部门、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调查单位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预测情况及对本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建议等方面。随后,主要开展了对武汉市内及周边地区相关单位的调研,如武汉东湖风景区管委会,武汉黄鹤楼风景区管委会,中南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友谊路门市部),长江大酒店等武汉具有代表性的景区,旅行社及酒店。主要方法是深入这些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与单位相关人员交谈,发放调查问卷表,了解他们在与本专业有关的岗位方面的设置情况,以及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了解企业对毕业生各方面知识及技能的要求。除了实地调研外,我们还通过书面调查问卷、电话咨询、网络调查、统计部门数据等各种方式进行调研,获得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了解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需求情况,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毕业生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知识及基本素质等,为专业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2.旅游英语专业对应岗位的工作分析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经过对相关单位的调研,我系旅游英语专业将本专业学生职业范围定位于旅游及酒店服务行业,主要从事岗位为英语导游员、英文旅游咨询、签证部签证专员,涉外酒店前厅部前台等。

英语导游员接待对象主要为外国旅游者,因此除了具备熟练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外,还需具备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素质,包括对两种语言文化及差异的理解。英文旅游咨询主要负责为外国来华游客设计旅游线路,方案报价等,需要通过传真邮件电话等方式处理外国游客的咨询。签证部签证专员需要协助客户填写签证表格,核对客户资料是否符合签证要求,整理并翻译签证资料,联系使馆并递交签证材料,带领客户到使馆面谈,与签证官协调沟通,保持良好的关系。涉外酒店前台接待员能够用英语熟练的完成向客人详细介绍客房情况、房价,办理入住登记和离店手续,接听电话及对有特殊需求的客人做好登记等工作。

三、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对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引导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师资队伍等构成要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本专业人才培养要做到独具特色,应当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调整与改进。

1.确定职业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我院旅游英语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及旅游业发展近况,本专业特别强调将培养目标由知识型人才向职业化技能型人才转变的重要性。我们将主要以知识(英语知识、导游知识和酒店服务管理知识)为教学载体,通过课堂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三个环节贯通,英语语言、导游业务和酒店服务管理三种技能融合,实施“三环贯通,三技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而言,建立在英语和旅游专业能力上的综合能力,即运用各种相关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应是本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因此,本专业在设计课程时,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及岗位需求,保证学生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够娴熟地掌握旅游从业技能。现阶段,本专业将课程分为基础英语语言类课程,旅游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三类。其中,基础英语语言类课程72学分(占总学分53.93%),旅游专业课程40学分(占总学分29.96%),公共课程21.5学分(占总学分16.10%),基础英语语言类课程比重过大。学生在3年的学习期间内,除需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外,应更着重其旅游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立即投入工作。

因此,我们应当减少与就业关联较小的课程,增加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的特色课程。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旅游操作能力为出发点,减少《英美电影赏析》、《科技英语阅读》、《英语报刊选读》、《综合英语》等基础英语课程或其比重,增加《导游英语模拟》、《英语演讲》、《酒店服务英语》等语言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比重。在某些基础英语课程中加入专业内容,如《旅游英语写作》、《旅游英语口语》、《旅游英语听力》课程。旅游英语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将接触大量的涉外表格、文件和信函,应在学校期间即突出专业特性,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旅游专业的常用词汇,各种涉外表格、文件和信函的格式、填写规范和句型等。此外,甚至可以把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设置中,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教学目标。例如,将现有的《翻译技巧》、《英语口译》课程改建为《导游翻译》,通过课上对学生导游翻译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通过涉外导游资格证书考试中的翻译环节。

3.加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者,师资队伍的力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结果。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师不同于单纯的英语专业教师或旅游专业教师,其应具备英语专业教师和旅游专业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知识面更广阔,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也更强大。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要求教师除需具备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有相关从业经验,能够在教学中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行业及岗位发展不脱轨。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本专业教师都具备较高的英语能力,但旅游行业经验不足已成为制约我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除加强教师旅游专业学习外,我系应鼓励专职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积累行业经验。可聘请长期工作在旅游一线的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实践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长处,利用其对旅游行业前沿最新动态的了解和把握,教授操作性较强、实践性较高的课程。

4.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训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教学改革中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将实训分为三个方面:课堂实训,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基于我专业良性发展,应特别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专业课程中的实训环节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切身体会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书本知识,避免纸上谈兵,影响教学效果。一方面,可利用闲置的校车建立“旅游巴士”实训室,帮助学生进行导游业务训练,另一方面,可将课堂从教室搬至校园,对学生进行模拟景点讲解的训练。

为了更好地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我们还将加强校企合作,主要组建并加强三方面校外实习基地:旅行社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包括门市接待和销售、旅游产品设计与促销、计调、签证等),依托旅行社有湖北南方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中国国旅(武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等;景区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包括中英导游等),依托景区有武汉东湖风景区、黄鹤楼景区等;饭店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包括涉外饭店的接待等),依托饭店有武汉香格里拉大酒店、武汉费加罗咖啡有限公司等。

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我们甚至可与企业发展“订单式培养”战略和“工学交替”战略。“订单式培养”战略,即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学校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设计安排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主要由企业具有相关实际经验的从业人员授课。学校按时将经过专业训练,符合企业标准的学生送到企业参加工作。对于企业、学校和学生,“订单式培养”将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工学交替”即将学校学习和校外实习穿行,如第一学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第二学年参加顶岗实习,第三学年回校继续专业学习。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将理论结合实际,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首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3,(7).

[2]泰姥梅.敦煌旅游业发展与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3]黄美忠.湖北旅游业人才需求调查[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12).

[4]贾晓琳.论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职教论坛,2005,(3).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第6篇

2014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李克强总理也在会上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大连商业学校旅游专业自2003年开设以来,本着在“做中学,做中教”,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共培养了几百名旅游专业人才,他们分布在大连的各大旅游企业,逐渐成为旅游行业的主力军。经过12年的发展,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专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要想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必须打破学校单一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坚定走校企深度合作之路。我们已与大连市导游协会、大连市古莲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大连分公司、东北亚国际旅行社、大连假日国际旅行社等十几家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教学、交流、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为了进一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教学经营管理服务化,经营管理服务课程化,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共同打造一流的旅游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使旅游专业成为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的摇篮,我们旅游专业在学校的支持下与旅行社合作,共同建立并经营的实战型旅游实训室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开业。该实训室位于该校3号楼临街商铺,面积50平方米。该门市部肩负着对外经营和实训教学的双重任务,实现校企资源互补、深度合作,为旅游专业双主体办学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现状分析

为了解大连市旅游企业的岗位设置,掌握当前旅游企业对中职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获取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建议,反思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的研究。在系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旅游专业的教师通过电话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与大连市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旅游企业,特别是与大连商业学校校企合作关系密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调研。随后选取了六家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最后我们还对该校旅游专业自2007级――2012级入学的毕业生目前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我们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我们旅游专业双主体办学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研究的提供了依据。

2.1 旅游行业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出入境和国内旅行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中国已经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旅行大国。从区域经济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看,大连作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著名旅游城市,并随着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每年接待大量的国内外游客,2014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75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5年前7个月大连旅游总收入676亿,同比增长13%。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大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大连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年缺口巨大,行业需求为本专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2.2 旅游行业所需人才及各岗位要求

2.2.1 旅行社岗位设置(如图1所示)

2.2.2 中职毕业生职业范围

通过对2007年级――2012级入学,5年的毕业生调查,就业方向以旅行社等旅游服务行业为主。职业主要定位在导游、计调和销售三个职业群。

①导游

占52%,分为地陪导游、全陪导游、出境领队,要求必须持有国导证、领队证。

②计调

占26%,分为地接部计调、国内部计调、出境部计调,持有国导证优先。

③销售

占13%,分为门市接待、网络销售、同业销售、直客销售,持有国导证优先。

④其他

占9%,主要从事财务、文员、签证员等工作,对职业资格没有具体要求。

2.2.3 企业岗位要求(如表1所示)

2.3 学生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存在差距

①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掌握不扎实,难以达到企业要求。

②所学专业技能不精,与企业需求脱节,进入企业后需要重新学习。

③学生缺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抗挫折抗压、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

以上问题总结为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方面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通过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来解决这一问题。

3 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

3.1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

3.1.1 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3.1.2 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律法规、导游业务、旅行社业务(弹性课)、导游词、计调业务、模拟导游等。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校内集中实训课采用实训周的方式,利用学校的现代服务业实训场地,对学生进行集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是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各岗位进行全面系统的实习,以全面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就业和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习要求学生了解企业概况,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按照企业要求形成职业能力、初步养成职业素养,具备初步的管理能力,结合实习企业完成毕业论文(或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分析报告等)。

3.1.3 选修课

选修课是对专业课的拓展补充和完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宽口径。学生可根据当地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特色、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爱好等在备选课中选修课程。旅游专业学生的主要选修课程为插花、茶艺、心理健康等。

3.2 “商校街”弹性授课模式

3.2.1 弹性课授课模式简介

根据课程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经过与旅游行业、企业多次协商和反复讨论,我们将《旅行社业务》这门课程设为弹性课,弹性课的授课形式不同于传统课程,它并不体现在课表上,而是根据旅行社的经营情况、旅游行业的淡旺季由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带领学生灵活地进入到实训室、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实战学习,参与经营。

3.2.2 弹性课授课模式实施

《旅行社业务》通过弹性授课的形式主要培养学生三方面技能:门市接待和销售技能,实地景点讲解技能和计调业务。三方面技能都分为理论讲授和实战教学两部分。

门市接待部分首先是在课堂上讲授旅行社基本构成、各岗位职责、门市部接待业务、介绍热门旅游产品、旅游咨询常见问题等,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在学生对旅行社门市业务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业务量较多的时候,如周末或节假日,安排学生进入到该校的旅行社门市部,由专业教师和旅行社门市师傅共同指导,进行实战学习。学生主要掌握熟悉旅游产品、门市接待礼仪、门市接待程序、旅游产品介绍、办公软件应用、解答游客问题等主要门市接待技能。

导游讲解部分分参观前熟悉导游词、实地参观讲解和参观后总结提升三部分。参观前教师组织复习游览时涉及的景点导游词,每名学生都要达到熟练讲解的水平。选择在旅游淡季时,由旅行社的优秀导游师傅和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大连景点一日游。使学生能够熟悉线路、景点;提高导游讲解水平和实用性、参观后总结回顾,提高讲解能力。根据实地参观旅游景点和学习旅行社优秀导游人员的讲解,发现与优秀导游的差距,查缺补漏,更新、完善讲解内容和技巧。

计调业务方面聘请旅行社优秀的计调部负责人讲授计调工作程序、应具备的知识和日常工作注意事项。由旅行社师傅布置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具体的线路操作。

3.2.3 考核评价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第7篇

为贯彻落实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由传统教育在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中,强化与企业深度融合,实施专业教学校企联合、课程结合、双师结合、训练结合、人岗磨合的“六合”特色校企合作过程,确保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素质。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一)明确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面向旅游企业运营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广宽知识、较高职业素养、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旅游运营管理专业知识,能在旅游企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从事旅游企业管理,服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其定位应是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就我省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言,一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如旅行社拔尖导游,旅游咨询师、创意型的乡村旅游人才、复合型的旅游景区管理人员、酒店中高层职业经理、旅游景区规划师等;二是适应时展的新型业态人员,如会展专业人员、旅游信息管理人员、旅游电子商务人员等。

(二)专业课程设计结构职业化

旅游管理已成为与工商管理并列的一级目录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系统的旅游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科学素质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以职业需求为依据的职业思维和沟通能力。

基于此,旅游管理课程应以一级学科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实践能力即“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目标构建。“职业能力”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包括通识教材和素质拓展教育,旅游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是以培养专业必修课的课程为基础,按照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应掌握的核心能力为主线,融理论思维训练与实际操作为一体,突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三)创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应实施分阶段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大学1、2年级),此阶段应注重学生的职业和综合素质培养;第二阶段:即(大学3年级),此阶段应根据学生意愿选择的专业方向,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第三阶段(大学4年级),此阶段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实习,应强化专业实践教学。

根据三个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第一阶段:以开设基础课程为主,主要有大学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中外名著、旅游服务心理学、旅游概论、旅游礼仪、中国历史、旅游法规等。

第二阶段:根据学生意愿分专业方向进行专业教育,其结构可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在分析学生选修专业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开设若干门对应的核心能力课。如,导游方向可开设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才艺、导游业务、导游讲解、旅游法规、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等;酒店管理方向可开设现代酒店管理、酒店投融资管理、酒店营销、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等;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方向可开设中国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景区规划、饭店管理等;旅游咨询师方向可开设旅游法规、旅游地理、旅游交通、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医疗保健知识等。

第三阶段:重视学生实践、实习体系构建。主要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践环境,实现对旅游企业认知和岗位管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此阶段主要请实习企业中高层经理、企业骨干对学生提供真实情况下的企业服务管理案例及技能传授,并帮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能。

二、创新理论教育教学模式

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仅是指导实践的指导文本,只有通过联合教学实践,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理论教育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请进来”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安排专业教学团队的企业方面的老师进学校参与教学,传播企业的人才培养观,使学生在校内理论学习阶段就已经对企业的人才评价体系甚为熟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积淀与稳步提升。

“走出去”就是将部分理论教学环节安排在企业内开展,利用企业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切身体验企业的用人标准、用人原则以及人才评价体系等人才培养要素。例如,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的招工入职培训和在岗培训,通过此类培训促进学生对相应旅游企业人才培养观的直观理解。

三、强化实训教学

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达到教学内容与“企业无缝对接”。

学校实训室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实训室可分专职实训室和校内外相关旅游企业实体。

学校应强化实训教学,教学团队应利用学校实训室形成情景模拟,作为第二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能力培养。

(一)建设情景化、专业化实训环境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工学结合为核心,融入职业要求和企业要素,构建能完成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工作环境的教、学、做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要合理设计功能分区,如酒店管理方向的酒店前台、标准客房、模拟餐厅、调酒、茶艺室等实训场地;旅行社管理方向的门市部、计调部、洽谈室等;景区管理方向应开辟游客服务中心、重要景点演示室;旅游师规划方向:旅游规划设计平台、人文景观设计室、自然景观设计室、乡村旅游点设计室等。使学生在实训室中能完成技能训练、工作任务,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创设条件。另一方面,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融合行业需求与职业标准,通过案例和模拟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情景下的旅游企业服务管理和技能学习的平台。

(二)强化实训教学与企业的无缝接轨

担任专业课教学任务的老师除了具有很好的理论教学能力外,还应具有旅游相关企业挂职锻炼,较丰富的行业实践操作能力,并至少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努力做到“一专多能”,能够与企业无缝接轨。同时必须调查了解旅游社会需求、企业岗位要求、职业需要,随时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及时给同学们以专业、职业发展新方向教育指导。

(三)邀请企业业务骨干担任实训课教学任务

企业业务骨干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邀请企业业务骨干担任实训课教学任务,能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操作层面技能培训效果,还可以加强服务意识教育的针对性。

四、创新校、企、生共赢的学生实习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不少学校、企业对学生实习管理各自为政,形式多样,学校疏于对学生实习的管理,企业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导致学生中断实习的情况频发,实习生权益得不到保障,学生实习满意度较低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旅游职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导致不少高素质人才游离于旅游业之外。为此,应创新校、企、生共赢的学生实习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利益,规避学生实习真空化,学校管理放羊式,企业对实习不重视等问题,形成实习管理的良性循环,实现企、校,生的共赢。

(一)制定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实习生制度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对实习生的实习目标、实习生应具备的素质,明确学习前、中期学生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从思想品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上对实习生素质提出要求,使教学目标确实实现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明确校、企、生三方权利责任

学校方面:严把遴选考核实习企业;重视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养教育,实习动员教育,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要求,做好心理及物质准备,与企业积极协作,加强对实习过程的审视和管理,并努力为实习生提供更多开发技能和提高才能的学习机会。

企业方面;重视人才培养,针对实习生进行柔性化管理,关注实习生的教育培训及关爱活动,承担起必要的教育职责。

学生方面:严格按照教学设计完成各项实习要求,正确理解实习的意义,有意识地培养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与意志力。

(三)加强实习生实习期间的评估与管理

企业人事部门经理定期或不定期,和实习生在一起,对这段时间实习生的进步和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学校方面派出班主任或专业指导老师参加这样的评估座谈会,公开坦诚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未来提升的建议。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第8篇

关键词: 二次创业;训练;训练计划;有效途径

我国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需要与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合进行,创业教育的基础是课程设置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创业训练计划是创业教育的延续和深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我国旅游行业处于二次创业阶段,旅游经济、旅游市场、旅游企业需要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提出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型计划和创新性项目,推动旅游经济向前发展。我国教育部“十二五”期间的创业教育计划提出: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业、研究新项目。首先,通过导师指导,让每个学生模拟企业运行,通过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模拟创业企业实践,其次,在导师指导下,将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运行的具有前瞻性的计划,推动市场发展。最后,运用旅游创业项目、技能训练为载体,与社会、企业、学校结合,形成创业心理训练、创业技能训练、专业知识转化训练、团队协作能力训练为一体的训练计划,总之,在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创业人才的培养及旅游市场向创新型转变。

一、 我国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旅游行业二次创业需要创意思维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教育培养模式可以激发、鼓励学生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客观专业知识、实践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塑造学生的创意思维。这样的创意思维具有创造性,改变了学生原有的传统思维活动,训练主要集中在实训、实践课堂,创新思维训练及创业项目训练,但目前创业项目训练缺乏旅游行业创业培训及相关创业教育比赛,更没有专项基金支持,因此,创业教育与训练仍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

二、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结合,须建立在旅游项目建立的创业教育与训练平台基础上,这里的训练主要指创业技能训练。第一,旅游项目是实践教学的载体,与社会、企业是紧密结合,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教学的平台,通过旅游项目管理、组织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让学生参与实践创作过程,建立全新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和师资培养模式的标准,并以此为创业教育实践模式,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在旅游创业项目中的创新思维训练认知、判断、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水平,达到以旅游项目为载体,与社会、企业、学校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此模式与创业、创新思维训练相结合不仅可以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在项目实践工作中,不断根据职位需求工作的积极性。第二,技法在职位工作总推动市场发展的创新性设计理念。这正是旅游行业二次创业的需求,技法通过技能培养训练可以提升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中的创业组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第三,创业意识培训,在实训基地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组织经营能力等创业组织能力及创业技能,会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师定时进行创业心理教育,在实训课堂中进行创业技能训练。可以学生的创业心理及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此模式可以形成创业管理中,具有专业知识的创业管理能力。以上四方面的训练,是创业教育在旅游行业中,通过旅游项目、技能实践课堂为载体,将社会、企业、学校结合在一起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创业心理、创业精神。推动了旅游经济向创新型转变的可能。

三、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计划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的结合,是社会、企业、学校与创业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紧密结合的产物。其中,创业项目、创业技能的结合,将会形成训练计划,这将更有效地转化学生创新、创业成果。首先,基于中小型企业的训练计划,针对中小型企业经营模式,进行知识、专业、技能的创业训练、创业拓展训练,提高融资、经营、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并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创业训练课程指导及创业拓展训练,培养双师型教师参与培训与指导。其次,进行案例教学,申请学校旅游创业项目,在课程、旅游项目中带领学生了解旅游企业经营方面的基本常识,为学生提供职业方面的指导,提供学生了解中小企业创业经营方面的优劣势特点学习,并针对案例,教会创业企业根据个体经营发展目标,进行长时间的创业教育课堂培训,允许学生申请相关基金进行旅游项目创业实训。或者申请国家相关基金进行实训。再次,通过拓展训练计划,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勇敢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将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创业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和培养。最后,通过训练计划,有步骤、有效利用时间,进行师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业经营能力、组织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实践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创业能力,形成拥有一定行业标准,符合课程设置和实践课程设置符合创业教育需求的创业教育训练教学模式,最终提高创业项目社会认可度,培育出的创业管理人才、创新思维人才的组织能力、融资能力、判断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符合市场需求。

四、 总结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旦建立,学生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的塑造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自信心在创业训练相关课程中得以实现。第一,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挖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第二,通过实践训练塑造学生创业技能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以致用,实现专业知识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第三,通过实践教师的正确引导,解决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认知、观念、品格、能力的塑造。第四,通过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旅游项目及技能实训平台塑造学生创新思维性、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及组织协调能力。总之,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典型的,实用性较强的创业教育与训练、训练计划的结合的产物。在形成创业教育教学标准和教师培训标准后,根据训练平台和训练计划,进行基金的建立、教学的培训、创业学生的选拔,选择能够进行创业培养的学生参与创业教育训练,将会培养出适合目前旅游行业急需的创新创业型高级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宁,创业教育与训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2)。

[2]王晓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特征分析[J],教材教法,2007,(8)。

[3]邓彦斌主编, 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实务全书点子[M], 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4。

[4]吴金秋等,高等教育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5]熊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1)。

[6]张丽,胡明花,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7]罗晨,魏巍,经管专业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与教师辅导[J],企业家天地,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