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旅游业发展建议

旅游业发展建议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7:28

旅游业发展建议

旅游业发展建议第1篇

【关键词】中国旅游;门票经济;过度开发;可持续旅游;旅游产业链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有时间和金钱外出旅游,尤其是近年来,民众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旅游景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景区进行过度开发,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带来了一系列的破坏,这种现象也与政府政策及国民观念密切相关。

一、中国旅游开发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以门票和索道为主的赢利模式

由于地方政府对于景区的开发目的集中在获得经济利益,这种观念导向就是不正确的,而获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抬高门票价格,门票经济成为景区和政府获取收益的重要工具。以九寨沟为例,九寨沟门票价格(含观光车)约320元左右,这个价格足以把包括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印度泰姬陵、日本富士山三个景区游览一遍了。印度泰姬陵的门票价格是双重标准,对印度公民是20卢比约2.4元人民币,对外来游客是700卢比约84元人民币,这就照顾了本国公民,因为景区是公共资源,是为国民提供休闲、娱乐、缅怀、教育等多功能的场所,而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一般来说,国外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大约相当于平均月工资的1%,旅游是一种大众活动,而不是消费积蓄的负担。

表 1 全国重要景区索道回报率

玉龙雪山丽江旅游公司 84%

峨眉山旅游集团 80%

张家界旅游集团 70%

(二)旅游景区发展对相关产业链的带动乏力

中国旅游景区的收入的主体是景区经营者和当地政府,而和其相关的产业链及利益相关者获益甚少,因为景区在规划之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政府要获得收益,投资公司投资景区的开发也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蛋糕就那么大,他们不想也不允许其他相关者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游客量是博物院的50倍,而且北京故宫博物院门票价格要比博物院高的多,但更赚钱的却是博物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博物院的经营更注重整个产业链的整体效益,主景区及相关设施都有其赢利点,而北京故宫博物院就单一多了。这似乎是中国景区的通病,以高门票为主要支撑,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游客消费及景区的整体收益,对整个产业链的贡献微乎其微。

(三)过度开发

我国景区往往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虽然在景区规划时会划定禁止开发的保护区域,但在经营时能否遵守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很多情况是景区为了利益考量过度开发,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景区往往不顾环境承载量,加大加快游客流转速度,这样一来一是导致对景区生态造成影响,二是游客体验的满意度降低。

景区大搞人工设施破坏自然风貌 ,另一方面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进行过度开发,将文化进行商品化和舞台化经营,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当地传统风俗的延续,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过分的开发所导致后果是景区及社区精神层面和灵魂层面的东西被抹杀。人们得到的他们想要的利益,却失去了他们拥有的财富。以我们熟知的云南傣族泼水节为例,当地经营者为了迎合游客需求,居然举办天天泼水节,这样的泼水节已经没有那种圣洁的内涵了,只是一种商业化的表演而已;丽江的纳西文化也是如此,因为大部分丽江人都不在古城居住了,他们把房屋租给外地的商人,也就是说丽江大部分是外地人在经营,被外地人和游客所占据的丽江已经不是我们所向往的梦中的丽江了。

(四)人文保护力度小,自然维护缺失

在我国对于景区所在社区的人文传统的保护和自然景观的维护是不够的,往往是聚焦于大力开发,而保护及维护缺失。文化的商品化和舞台化已经让文化像快餐一样被出售,很多习俗,传统已不具有本来的意义,而沦为赚取利益的工具。对于自然景观的维护同样没有得到重视,大量建造的人工设施及大量游客所带来的生态影响,但各个景区用于维护的费用只占收入的极少比例。美国国家公园的人工建筑是极少的,而且力求与自然环境相契合,不会让人感觉格格不入,政府对景区的补贴和维护费用也在数十亿美元,这也是为什么去年美国政府停摆之后,很多国家公园也关门的原因。

二、相关建议

(一)收入主体和盈利模式多元化,带动整个产业链条和谐发展

景区开发经营应该注重社区参与,让当地居民、相关企业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在景区开发过程中积极参与并获得一定收益,整个地区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取得收入的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于高门票或游览设施,而应更加多元化,在不破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对主景区产品进行多样经营,获益渠道不必只局限于主景区,要注重大环境大观念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整合相关产业链,带动产业链的大发展。

(二)合理适度开发,走可持续旅游之路

相信每个景区在规划时,都有考虑怎么开发、开发多少的问题,禁止开发核心保护区,但当景区付诸经营之后就有可能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将保护弃之不顾,这样对景区带来的伤害是无穷的,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如果一直恶化下去,那么游客还会来吗?来了又去欣赏和体验什么呢?景区经营者应该意识到,景区的资源不论是自然的或是人文的,是形成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又何必去自废武功呢!因此对于景区的开发要科学合理适度,人工景观不要太多,不要破坏自然的和谐,要和自然景观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发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吸引力,走差异化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

(三)加大对景区的维护,注重保护人文资源

据统计在张家界108元的门票当中,只有8元钱是用来对景区进行维护的,桂林的石林风景区的维护费用也只占到收入的7%左右。而在国外用于对景区维护的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我们应该知道景区资源是珍贵的,是该保护的,就算从纯经济的角度来讲,只有保护好了,收益才会持续。因此,景区应加大对维护的投入,另一方面对于人文资源更要有意识地进行保护和传承,对于具有宗教性质的神圣仪式和传统不要打上纯商业的烙印,不能让神圣的沦为世俗的。这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景区的合理开发,社区的正确参与。

(四)提高游客体验和享受度

人们之所以外出旅游,就是为了放松身心,体验另一种文化、另一种生活。如果大家出游的大部分时间都堵在高速路口、都耗在景区门口排队上,哪还有心情去游玩,即便能迅速到达目的地,可当你看到的不是美丽的风景,而是人挤人、人挨人的后脑勺时,心情又会如何?这不是旅游!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景区应该拿出一些政策、对策去解决这种现象,比如灵活弹性的假期制度,让人们有自主安排度假时间的权利,或者是景区在自身的接待系统上进行调整和升级,以提高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三、结语

首先,我们知道西方旅游业的发展程度是很高的,但他们并不是以门票收入占主体,政府也不是收益的主题,西方往往是以低门票吸引游客,以景区周围相关产业为基础,大力促进旅游对当地居民,企业的发展,获得整体效益。政府对景区进行补贴、维护。以美国家公园为例,美国有57个国家公园,门票收入一年约1亿美元,参观人数约2-3亿人次,政府一年约补贴27.5亿美元,正式员工2万人,义工8万人。当然我国的发展程度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但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要注重整体发展,受益主体要多元化,不能忽视对景区的保护和维护。

其次,旅游的体验在于异质、在于不同,旅游地应该根据自身独有的资源条件进行开发,而不能搞所谓的标准化,试想如果每个景区的设施、项目都大同小异,那还有必要去体验吗。

旅游业发展建议第2篇

【关键词】农业旅游;旅游产品;发展对策

在中原经济区的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基础上,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旅游大省的作用日益增强。人们对旅游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方式也千变万化。农业旅游就是新兴的旅游方式。河南省区域内城市很多都建有农家乐和一些带有休闲性质的郊区度假村,如许昌鄢陵的花木基地、信阳毛尖茶叶生产地、三门峡寺河山的优质苹果基地以及信阳水库的渔业等。可“农”味不足、“乐”不起来,难以吸引“回头客”。其真正原因为缺乏创新设计体验项目,没有让游客真正融入到大自然之中,人为阻断了人们亲近自然、返童求真的乐趣。因此发展河南省的农业旅游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农业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方式

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是单个景区或单个城市的问题,如何发展全省区域内城市农业旅游合作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河南省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有29个,其中郑州8个,新乡5个,洛阳4个,焦作2个,仅这5个城市就占了19个。

由此可以得出河南省内农业旅游发展极不平衡,呈现了以郑州、洛阳、新乡、焦作为核心的农业旅游核心区,而其他地方发展缓慢。所以要实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的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实行区域旅游功能分工,打造农业旅游核心区。进一步发展郑州、新乡、洛阳、焦作的农业旅游,重点打造“郑州+洛阳+新乡+焦作”核心区域,带动周边城市的农业旅游发展,促进区域联合。进一步提升核心区域城市的农业示范旅游区,加快产品的转型和升级,做大做强,注重细节和品质服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其次,建立区域内精品农业旅游线路。精品农业旅游线路的建立对于区域内城市旅游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实现区域农业旅游的合作,依照河南省各地市中农业示范区的分布,可以制定以下几条精品农业旅游线路供游人选择: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区+临颍县

郑州丰乐农庄+新乡七里营刘庄+新乡七里营龙泉村+林州市太行大峡谷

郑州富景生态旅游区+沁阳紫陵万亩果园+重渡沟风景农业旅游区

2 提高农业旅游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

农业旅游景区同样可以成为一个优质景区,把园区景观设计的精致而宜人,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相当于农家乐接待能力应进一步加强,塑造一个整洁、温馨的主题小酒店甚至小型度假村,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3 加强农业旅游的管理与服务意识

农业景区不论大小和定位高低,都应让人感受到热情、周到、温馨的服务,具有亲和力。旅游管理人员应开阔管理视野、转变经营理念、提升服务质量和综合素质。解决目前某些景区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低层次经营,不重视深度开发的问题。

4 注重旅游产品的细节设计,开发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

发展农业旅游应注重旅游产品的细节设计。园区绿化应到位,做到绿草盈盈,鲜花盛开。即使是厕所屋顶也种有鲜花,既可以帮助厕所消除异味,又达到了美观漂亮、清洁卫生和防暑降温的效果。比如鄢陵的花木基地,可以设计亲子戏水区、花卉迷宫、浪漫小屋、蝴蝶甲虫生态馆等不同区域,同时还可以制作与花卉有关的食品,游客可依序参观、品尝。还应开发特色的旅游体验性产品,具有放松、怀旧、传统、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的特点。例如信阳毛尖茶生产地、新郑好想你枣园可以吸引游客亲自采摘,体会干农家活的滋味;信阳水库可以让游客吃当地渔产品,体会风味餐饮;与此同时,还体验旧时期乡村生活和乡村闲住、散步与漫游、钓鱼、节庆风俗、打猎等。使游客在参与休闲的同时学习乡村知识,丰富体验经历,为游客提供朴实、舒适的氛围,满足游客的求知心理。

5 设计与当地及景区有关的旅游工艺品及宣传手册

农业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应具备极强的商业经营意识,要重视发展规划和宣传材料,设一些旅游商品展销点,用来展示当地自行设计生产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并且要注册自己的商标,这样可以有效的宣传景区及产品,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所以应进一步开发河南省旅游合作的农业旅游特色项目,可以把区域内农业旅游示范区整合起来,形成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有利于塑造品牌竞争力,提升区域内品牌形象,丰富旅游产品的体系,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参考文献】

旅游业发展建议第3篇

1金山区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1.1农业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金山区围绕“把上海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金山区委、区府建设“创业金山、宜居金山、和谐金山”的战略目标,重点发展“都市郊区型旅游业”,打造一条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的“黄金走廊”,具体内容包括:一条主线,即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景区—皇母蟠桃生态园景区—廊下现代农业园区景区—海滨景区—山阳田园—漕泾休闲生态水庄景区;二个中心辐射区,即设立廊下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旅游集散中心、枫泾镇中国农民画村农业旅游集散中心;三个重点集聚板块,即在二个中心辐射区的基础上再增加吕巷蟠桃农业旅游集聚区。目前枫泾金山农民画村升格为中国农民画村,它和廊下中华村农家乐都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农民画村和廊下生态园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上海世博观光农园”13家,“世博农家”(2011年全部转为“上海农家”)39家。现有的资源基础有力推动农业旅游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业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1.2农业旅游产品结构日臻完善

近几年,金山农业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产品结构日臻完善,产品特色日趋明显,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旅游、农业采摘活动三足鼎立的格局。休闲观光农业以休闲观赏为主要内容,如以画为特色的中国农民画村,以农业科技为主线的上海农业科普馆金山分馆等;特色农家乐旅游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农家生活为主要内容,如廊下中华村农家乐等;农业采摘活动则以当季农业产品为主题,让游客自行采摘,体验丰收的乐趣,如吕巷三园农家乐、银龙采摘园等。另外,农业旅游还与节庆活动紧密结合,如每年6月开展的“金山蟠桃节”、“金山海鲜节”,11月举办的“金山张桥羊肉文化节”等,首届草莓节也于2011年底粉墨登场。经过几年运作,这些节庆活动已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区内外有较高知名度。

1.3农业旅游市场环境日渐优化

目前,金山区农业旅游已有2个部级3A旅游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三星级农家乐。这些成功创建的旅游项目,在设施、食宿、游玩、服务、环境等方面为全区农家乐提供了示范及参考标准。金山区旅游和农业管理部门联合食品、消防、工商、物价、文化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区的农家乐进行质量检查,规范农业旅游企业经营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游乐设施安全等工作,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健康、快乐的旅游服务,进一步维护游客权益,优化农业旅游市场环境。

1.4农业旅游品牌特色日趋成熟

金山区现有的农业旅游项目都充分挖掘本地人文、地理、景观等资源特色,开发各有特色的农家乐,品牌形象日趋成熟,品牌效益日益显现。中国农民画村——枫泾中洪村以画为魂,作为农民画的发源地,有着“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的殊荣,成为孕育当地农民画艺术的“土壤”。廊下现代农业园区以农为魂,园区内景点众多,连点成片,中华村有着上海市十大“我喜爱的乡村”的美誉,由锦江国际倾力打造的“锦江农家”,是上海郊区设施最为舒适、服务最为规范的农家乐之一。农村新天地、廊下生态园、岑仙苑、农业科普馆等让游客与农业有一次亲密接触。漕泾水庄以水为魂,村区域内水网密布,大棚林立,盛产多种瓜果和特种水产,形成了“瓜的世界,鱼的海洋”等特色农业生态景观。

2金山区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前期规划不到位,旅游开发模式雷同

农业旅游作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带动农民就业的朝阳产业,相对其他旅游形式起步较晚,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金山区位于上海远郊,农业旅游发展时间不长,在旅游项目前期启动时,往往缺乏总体规划及市场调研,对现有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对消费群体需求挖掘不深,造成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农业旅游景点、旅游配套设施等方面也缺少专业化、合理化、细致化的设计与实施,使部分旅游项目开发模式大同小异,旅游内容基本雷同,缺少个性化、主题性,特色不够鲜明。

2.2管理体制不健全,行业综合效应欠佳

作为新型的旅游方式,农业旅游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部门不明确、管理规范不到位的现象。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指导,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投入与扶持,项目设计起点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的统计和评估,服务质量不高、投诉反馈响应慢。这些因素影响了农业旅游市场有序、快速、健康发展,使农业旅游业的行业综合效应欠佳、核心竞争力不强。

2.3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服务能力有限

与传统旅游项目相比,农业旅游的景点景区大多位于郊区,地理位置的因素使其在交通、就餐、住宿、购物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不够完备、齐全,而金山处于远郊,在这些硬件条件上更是相形见绌。在交通方面,景点与全市旅行社系统连接不够,多数游客以自驾游为主,普通游客利用公交车等大众交通工具,仅能到达大致区位,再到景点还需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这就严重影响了客源。农家乐提供的服务包括住当地农家、吃当地农餐、购当地农特产品,但金山区设施条件比较简陋、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市区游客在食、住、行方面追求舒适、卫生、安全的需求。另外,在农业旅游景区,提供服务的大多是当地农民,往往业务素质不高、业务技能不强,虽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但与专业的服务人员相比,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

3几点建议

3.1利用区内优势,强化资源整合

发展金山农业旅游,要充分利用区内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利用区内便捷的区域交通资源为农业旅游开辟交通快线:沪杭高铁、轨道交通22号线、7条高速公路、金山码头海上航线等为来金山的游客提供了便利。下一步要利用区内交通枢纽开辟若干条区内旅游专线,解决游客区内交通的问题。要利用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农业旅游开辟市场,如以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和东林寺为代表的北部民间文化旅游区,以廊下生态园为代表的中部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城市沙滩为代表的南部滨海休闲度假区,三大旅游板块已初具雏形,农业旅游与三大旅游板块相互融合、共同开发,告别农业旅游单打独斗的经营格局。

3.2加大政策扶持,深化综合发展

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必要因素,农业旅游在初期发展阶段,需要政府部门、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关心。相关部门要从全区整体角度出发,统一规划发展体系、合理安排开发内容、培育品牌形象,在完善机制体制、配套基础设施、开发旅游产品、扩大宣传营销、构建信息平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与服务指导。推动建立农业旅游专业协会,确立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社会地位,发挥应有职能作用。鼓励各类资本参与产业建设,通过企业融资、吸收风险投资、争取政府资金等形式加快资本的运营步伐。加快农业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农旅、文旅、商旅和体旅结合,深化综合发展,延长农业旅游产业链。

3.3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农业旅游作为服务性行业,服务质量是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要以部级、市级行业规范为依据,实施提升服务质量项目,强化服务理念,制定服务标准,美化服务环境,规范经营行为。在突出农家服务特色的前提下,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形式和内容,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另外,还需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培训在职服务人员,提高服务技能素质;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在农业旅游产业内形成良性竞争氛围等。

旅游业发展建议第4篇

关键词 生态旅游农业;优势;建议;广东梅州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320-01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村自然资源、农村生态环境、农村风情风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为资源条件,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体验、教育、品尝、购物等活动的一种农业、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生态旅游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建立以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的互动机制,是集“生产、生态、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农业[1]。生态旅游农业是在城市化高度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较长的历史,如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的台湾等。生态旅游农业作为一种集“生产、生态、生活”为一体的多功能新型产业,彰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

梅州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山多地少,建设用地紧缺,发展容量有限,且受交通条件制约,缺乏大江大河,这些现实状况决定着梅州不适合搞大工业化,必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梅州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在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打响世界客都品牌,为推进梅州振兴发展做出贡献。梅州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调整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建立起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体系;二是有利于带动交通运输、加工、餐饮、旅馆、商业及相关服务业,引进资金与人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农民收入的增加创造条件;三是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和谐发展[2];四是有利于挖掘、保护、传承农业文化,保护农村资源与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梅州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优势

1.1 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梅州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的粤东北部,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中国金柚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生态文化保护区,拥有11个部级荣誉、61处物质文化遗产、3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2个联合国授予的人居环境范例奖。

1.2 农村民俗风情与农家生活富有显著地区特色

梅州自然环境优美,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水质良好,江河湖泊多,是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宜居城乡示范市,有51个自然保护区、65个森林公园、60万hm2生态公益林,森林覆盖率达72.7%,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有丘逢甲故居、故居等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56处;有国家5A级景区雁南飞,4A级景区雁鸣湖、灵光寺等4个,3A级景区17个;有独具特色的客家风情、客家民间艺术,其中客家山歌、广东汉剧等6项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众多保持完好的客家古民居、客家古村落、古寺庙,客家围龙屋被称为中国五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蕉岭县与大埔县更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

1.3 政府的大力支持,广大农民的心愿

梅州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强力推进梅州农业,为梅州农业提质增速。着力构建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三大基地,培育水果、蔬菜、优质稻、茶叶、油茶、烤烟、南药、畜牧水产养殖特色产业。一是特色农业。以梅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具有梅州特色的主导农业产业,打造竞争力强、品牌响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中心。二是绿色农业。以梅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等健康农产品,打造无公害农产品供应中心[3]。三是旅游农业。以梅州优美宜居的环境、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深厚的客家文化,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生态旅游、绿色消费、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农业,打造区域性的生态农业旅游中心。

1.4 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类型多样

梅州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国金柚之乡”、“中国油茶之乡”,水果、蔬菜、植物种类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是“三高”农业示范区,有“梅州金柚”、“平远脐橙”、“五叶神卷烟”等著名品牌。梅州还是青蒿、金银花、凉粉草、巴戟、鸡血藤、阴香树等10个南药品种的种植基地。梅州生产的盐食品、牛肉干也有较高的知名度,远销国内外。

2 梅州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建议

2.1 因地制宜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要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季节特点、交通条件等因素因地、因时制宜,立足原有自然条件、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

2.2 与旅游业充分结合

充分利用原有旅游景区、景点,扩大增加生态农业项目,通过互相带动的作用,发展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2.3 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

建立完善的水电、交通、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旅游产品,供游客品尝、购物、参与、观光、度假等。

2.4 结合当地农村建设规划

结合当地农村规划合理开发土地,搞好道路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适当兴建能体现当地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4-5]。

3 结语

梅州有山区资源、独特的客家人文地理特征、“三高”农业基础等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应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农业建设为原则进行农业综合开发,能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梅州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刘军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2):119-124.

[2] 徐颂军,保继刚.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区域特征[J].经济地理,2001,21(3):371-375.

[3] 赵应婉.浅谈生态旅游农业发展[J].经营管理者,2009(17):378,381.

旅游业发展建议第5篇

【关键词】旅游业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千年盐都自贡,因盐而设市,主导产业是盐业,同时发展食品业、轻工业、机电业、盐业化工多种产业的工业城市。在2016年,自贡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4.56亿元,和2015年相比较有7.7%的增长幅度。2016年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是136.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710.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则为388.06亿元。在这当中第二产业的工业的产业增加值为646.12亿元,在自贡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半,达到了52.34%。通过计算,自贡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11.0:57.6:31.4,是典型的“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这样的产业结构比重符合自贡市老工业城市的定位。

必须指出的是自贡市第三产业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远低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这在自贡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阻碍。同时伴随着产业优化进程不断加速,^度注重第二产业发展的弊端已经显现,经济增长缓慢、城市竞争力下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凸显。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同时优化自贡产业结构,自贡市的产业转型必然需要向可持续化、生态化、迈进。因此推动自贡由老工业城市向绿色发展的旅游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二、自贡市旅游业发展条件及主要问题

(一)自贡旅游业的发展条件

1.地理因素。自贡市是四川省的地级市之一,地处四川盆地的南部,被乐山、宜宾、泸州、内江四市所包围。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是低丘陵地形,一年四季,季季分明。国务院在1986年的时候将自贡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政策因素。《自贡市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深入挖掘盐、龙、灯特色文化内涵,全面整合各类旅游资源要素,打造独具自贡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为自贡市大力发展旅游业指明了方向。”

3.资源因素。自贡素有“南国灯城”、“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和“美食之府”的美誉。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它们分别是:龊>、吴玉章故居、荣县大佛石窟、富顺文庙、西秦会馆;拥有一处世界级的地质公园――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自贡的彩灯有着“天下第一灯”的美誉。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23届灯会,多次远赴国外展出,在除非洲以外的各大洲36个国家共举办60多次自贡灯会,全球累计有1.5亿人次参观。自贡的地方特色菜系――盐帮菜,也很有名气,更有“吃在四川,味在自贡”的说法传出。自贡的盐帮菜最主要的特色是,味道厚重且丰富,吸引了来自川内外各地人士来自贡品尝,亦为自贡旅游作出重要贡献。

(二)自贡市旅游业的主要问题

自贡的旅游业随着近年来,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旅游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跟省内其他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市相比,仍是还有不小的差距。自贡市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出现了许多问题。

1.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据统计,2015年,自贡市的星级饭店数为8家,而四川省星级饭店数为481家,自贡市仅占全省的1.66%,在川南五市之中,自贡市拥有的星级饭店数也是最少的。在四川省实行智慧旅游的时候,没能顺势抓住机遇,搭上智慧旅游这趟车。在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部分景区的基础设施过于老旧。通往景区的交通方面,除了市区的景点有公交车直达,在荣县和富顺县的景点需在县城内换成,在旅游旺季,也没有开通专线客车。景区的周边环境方面,并没有形成一条完整“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链。

2.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淡薄。自贡市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时候,实现了一定得经济增长,市民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对于旅游的需求也有所提升。但是,人们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并没有多少提高。在景区内还是能看见随手扔弃的垃圾;在文物上面仍然有人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字迹。景区管理人员管理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景区服务质量效率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公众的自觉性没有得到加强,是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各个旅游景点各自为营。尽管自贡市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各个景点各自为营,没有联动形成共享机制,这大大制约了自贡旅游的发展。自贡恐龙博物馆、盐业历史博物馆(西秦会馆)、彩灯博物馆这三个景点,是自贡市“灯城、盐都、龙乡”的重要体现,但是并没有很好的政策或者营销方式将这三者联系起来,共同发展。单独来看,恐龙博物馆的游客数量远远超过彩灯博物馆和盐业历史博物馆,经济的绩效两极分化突出。

4.旅游的淡旺季过于分明。自贡市旅游的旺季,基本集中于节假日期间,特别是寒暑假和春节附近。因为自贡的灯会,举办于每年的春节前后,观彩灯、品美食的游客从全国各地涌入自贡。据统计,2017年春节的黄金周,近280万游客到自贡旅游。其中最热门的景点:恐龙博物馆和彩灯公园。由于游客的到来过于集中,大多属于自驾游,给自贡旅游的接待能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特别是交通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尽管政府各部门采取措施在高速公路出口设立停车场,开通专线免费公交方便游客进出市区,但是过多的游客和老城区拥挤的路况,使得彩灯的主会场附近堵车成为春节黄金周的常态。在春节过后,彩灯博物馆就进入的淡季,除去春节假期,进入彩灯博物馆参观的年均游客数量仅3000左右。

三、自贡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增加投资渠道,加强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影响着自贡市的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资金。虽然自贡市的城市公交、城市道路和游客的住宿条件有了一定得改善,但是自贡旅游的基础设施仍是旅游的短板。自贡景区的现存的基础设施都存在老旧急待更新的问题。单纯的依靠政府的专项资金来发展自贡旅游,已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所以大力吸引拥有更多资金的民间资本的投入,就显得尤为必要。政府吸引民间资金的手段是多样的,如:采取招投标方式,引进企业资本专项负责具体景区的具体基础设施建设,在企业的税收和其他政府项目上给予优惠;同意企业以一定的比例参与分红;在旅游产品的定价和销售给予政策支持。

(二)加大景区间的联动,促进各个景点共同发展

自贡市旅游的旺季主要集中于节假日、寒暑假,特别是春节后。并且游客当中自驾游,周边省市的游客较多,他们来自贡旅游的时间多为一至两天。如果能够在旅游的高峰期,推出旅游景点的联票,如:恐龙博物馆-灯会-盐业历史博物馆-荣县大佛;荣县大佛-金花桫椤谷-吴玉章故居等。必然能够吸引和留住游客在自贡进行游玩。同时也需在旅游高峰期,推出与旅游联票相对应的旅游专线巴士。通过联票和景区间较为方便的直达专线客车,将景区与景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热门景点带动较为冷门的景点,促进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共同发展。

(三)大力打造宣传自贡品牌

旅游产品是一个市旅游服务的重要反映,做好旅游产品,打造自贡的旅游品牌,是当前仍需解决的问题。自贡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食品、生活用品方面。在省内和国内较有知名度的是自贡的盐业――久大集团。而自贡是美食之府,但是自贡的特色美食,如:火鞭子牛肉、冷吃兔等等,在外的知晓度欠缺。自贡需要择优而选,打造自贡特色的旅游品牌,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同时政府应该在税收和政府审批方面,给这些需要着力打造的品牌更多优惠,让他们能更有能力进行线上线下多方面的宣传,并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知晓,自贡味和自贡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自贡旅游。

参考文献

[1]方圆.自贡市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

[2]张弘.四川盐文化资源保护评析与旅游产业开发[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94-96.

旅游业发展建议第6篇

关键词:金融支持;旅游及相关产业;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4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4-0026-04

国务院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对海南省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三亚市作为海南省南部重要城市和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率先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责无旁贷。因此,如何按照高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发展三亚旅游及相关产业,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三亚市集中了热带滨海旅游的所有天然要素,长期坚持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使旅游及相关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是要率先进行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靠当地产业自身的积累来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在金融方面的相关政策,大胆进行金融手段和机制创新,引进大量金融资本,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促进三亚市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海南省南部地区的国际旅游岛建设。

一、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一)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景区建设持续推进,但缺乏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近年来,三亚市坚持走建设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高端旅游产业,积极将旅游业发展融入生态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当中,使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并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截至2009年底,三亚市拥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39个,其中,A级以上景区景点15个、4A级以上景区景点5个,是全岛旅游景区景点最多、最集中的地区。 但由于缺乏整体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高标准定位以及发展阶段性目标的准确把握,在旅游产业规划和产品建设上片面开发低档次的观光旅游产品,甚至出现为短期利益破坏自然资源的景区建设项目。此外,在旅游产品的规划和建设缺乏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三亚市拥有深厚的天涯文化和浪漫的黎苗风情,但没有深度挖掘和真实展现的文化旅游项目。

2.旅游产业总量不断增加,但缺乏实力对产品的深度开发。2009年三亚市接待旅游人数666万人次,增长10%。其中,海外游客31万人次,下降39%;旅游收入100.1亿元,增长10%;旅游外汇收入1.85亿美元,减少30%。 这些都说明了三亚的旅游业在国内较有人气,国外旅客认知不够,国际化程度不高,这与整个旅游产业规模、特色和档次都有关系。三亚市虽然有发展热带休闲旅游产业的优越资源,但在产业开发和建设上一直缺乏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参与,充分暴露了三亚市在旅游资源整合和市场运作上存在的问题。[1]

3.旅游设施建设不断增多,但政府的相关配套设施投入不足导致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近年来,三亚市各旅游企业相继建成了多家度假酒店、凤凰岛邮轮码头、鸿洲埃德瑞游艇码头以及吴岐洲岛、西岛潜水基地以及旅游免税商场,以食、宿、行、游、购、乐等要素为主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由于政府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上投入不足,也缺乏高标准的规划,使城市旅游基本设施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全。按照国际惯例,访客中心、旅游交通和旅游厕所被视为旅游城市的三大必备设施,但目前三亚的旅游交通、旅游厕所不完善,访客中心尚属空白。

(二)金融支持三亚市旅游产业做强做大的对策建议

1.创新多元化的旅游产业投融资机制,向旅游企业引进金融资本。一是建议和帮助政府国资管理部门整合或重组市管企业的旅游资源进行股份制企业改造,争取上市融资,使三亚市旅游资源与国内金融资本市场衔接,支持三亚旅游产业的壮大和发展;二是由市政府出面与三亚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ST东海”董事会交涉,要求进行资产重组,三亚市政府给予优质资产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争取早日摆脱企业ST困境,发挥上市公司的优势,筹集更多资金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三是支持和鼓励治理结构合理、管理规范、业绩突出的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通过进行直接融资壮大企业实力;四是积极探索以经营权和未来收益权等为质押的信贷产品,适时开展旅游景点门票收入质押贷款和景点开发经营权质押贷款,加快旅游景点开发步伐;五是借鉴凤凰机场的融资经验鼓励旅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进行融资,充实企业资金实力;六是积极帮助旅游企业对已建成营业但效益不佳的旅游项目采用TOT(转让―经营―转让)模式融资,对于无力开发的新建旅游项目,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融资;七是借鉴泉州市利用民间资金参与项目建设的BOT融资模式,政府或企业与商业银行合作,由商业银行吸收民间借贷资本集中向政府或企业发放大额委托贷款,支持企业的项目建设;八是探索发行中小旅游企业集合债券,通过发行集合债券,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争取设立三亚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当地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它是一种特殊的金融资本,即通过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筹集到较大规模的长期建设资金,实现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并以股权形式投资于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其具有促进特定地区和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内在属性。基于三亚市旅游产业在海南省甚至国内的特殊性,利用此种具有促进特定行业升级和发展的金融品种来扶持很合适。

3.降低外资对海南旅游产业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境外资金对海南旅游产业的投入。目前三亚市旅游项目都带有一定的房地产性质,如宾馆酒店建设,商务管理部门把它归类到房地产项目的子目中进行外资准入限制。为了支持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应该争取国家对海南带有旅游性质的项目投资,给予外资准入的政策支持,使海南省旅游产业与国际资本结合,促进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4.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争取国家财政和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扶持。一是争取国家对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利用国家财政直接投资或低息贷款的资金进行高标准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配套设施;二是积极寻求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主动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进行战略性合作,争取开发性资金加大对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三是三亚市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直接向市场筹措资金,进行城市或景区的基础设施改造。

5.创新旅游支付手段,利用漫游汇兑方式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漫游汇兑是一种全新的“点对面”的实时汇兑方式,即汇款人在汇款时无需选择汇入行,款项汇给收款人后,由收款人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凭漫游汇款号及密码,可就近选择所在地任何一家银行的营业网点办理取款。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漫游汇兑系统,快速推广漫游汇兑业务,实现同行和跨行的实时汇兑,方便旅客的各种消费支出。

二、三亚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金融支持的对策

(一)三亚市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三亚市旅游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县市经济发展,但是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三亚市房地产由于购买者主要是岛外旅客,购房目的主要是为冬季度假和老来休养备用,因此具有明显的旅游房地产的特征。但在较好的消费和投资预期和地方财政也从中受益等因素的推动下,三亚市房地产开发从海边的一线地向二线、三线地推进,建设和销售面积以及房价逐年攀升,使房地产业成为仅次于旅游服务业和热带农业的第三大产业。由于三亚市的海边旅游资源在我国是最好的冬季休闲度假资源,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占用稀缺的旅游资源搞商品房开发势必影响三亚发展国际旅游业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为避免稀缺资源被特定的消费群体占用,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开发应该向周边市县扩展,带动周边市县的经济增长。

2.旅游商业购物取得突破性发展,但规模小且旅游商品特色不突出。在三亚市旅游业发展中,旅游商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底三亚免税店的正式开业标志着三亚在旅游购物方面得到了突破。但由于市场培育不够、商业气氛不足,缺乏特色商品,使三亚游客购物消费仅占整个旅游消费的15.49%, 如目前三亚市除国美电器之外尚无其他知名品牌零售商入驻。

3.潜水、游艇、邮轮产业正起步发展,但政府经济支持政策不够、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目前三亚市是世界较大的潜水基地,并具有发展为世界最大潜水基地的条件和潜力;三亚市拥有我国第一个10万吨级的邮轮专用码头,并正在建设25万吨级的全国最大的邮轮专用码头;三亚市已拥有海南省第一个国际化标准的游艇会所和众多落户的高级游艇。这些行业具有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拉动产出大的特点,但由于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措施滞后,金融部门支持不够,企业规模发展较困难。

4.休闲娱乐行业缺乏长远规划和建设。三亚市在连续举办三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后,每年都举办新丝路模特大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和沙滩排球赛等各种大型文体赛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国际知名度。但由于政府缺乏对康体养生、健体运动、休闲娱乐等行业长远的规划和发展定位,也缺乏社会各界的资本投入,使行业发展规模很小。三亚市有很好的山体登高、温泉沐浴、海上玩乐等健体运动的天然条件,是该类产业发展发展壮大的空间。

5.现代客运物流业稳步发展,但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09年三亚市旅客运输量2792.38万人,货物运输量1548.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90%和18.42%,每年的客运和货物运输量的增长都在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以上。但随着三亚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客流和货流量逐年增加,交通设施的压力不断加大。目前最突出的是机场,现在每年的客运和货运量已满足机场的设计能力。2009年的机场客流量达795万人,同比增长约32.36%,占全市旅客吞吐量的近98%,而机场的设计能力只是800万人的吞吐量,旅游交通发展瓶颈突出。

(二)金融支持三亚旅游相关产业做大做强的对策建议

1.利用金融调控手段创新融资方式,促进旅游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亚市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会继续带动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三亚市及周边县市的旅游房地产业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为促使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亚市要在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总规划控制下,有计划、有秩序地发展旅游房地产业,金融部门应掌握好资金调控手段,防止资产泡沫形成的产业风险。从长远看,必须构筑规范管理的投融资平台,确保产业发展的持续性。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是集合众多投资者资金,由专门机构操作,投资于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收益的地产资产或相关有价证券房地产行业所特有的直接融资产品。该产品的避险性和流动性强,且直接向市场融资,减少了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是值得适时推出促进房地产业规范发展的金融产品之一。

2.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社区、乡镇银行,允许大型旅游商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为了改变三亚市旅游商业小而散的状况,一是各商业银行应积极支持引入大商业名牌企业进行经营和运作,提高产业规模和行业档次;二是通过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或社区、乡镇银行对经营有当地特色商品的商业企业和零售特色商品的个体商业给予资金支持,活跃商业零售市场;三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允许有条件的大型商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扩大融资渠道;四是支持免税商店发挥营业优势,扩大服务网点和经营规模;五是争取外汇政策支持,尽快批准三亚市免税店开立外币现钞账户。

3.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游艇和邮轮产业的发展。游艇和邮轮产业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需求量大。通过设立金融租赁公司,采取金融租赁方式,有偿融通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权利,解决游艇、邮轮等大宗产业设施的购置问题。

4.推广会员制、权益式投融资方式,支持养生健体运动的发展。三亚市养生健体运动有不断扩大的需求群体和消费市场,因此各种养生健体运动项目可通过会员制或权益使用方式筹集资金建设。

5.开展竞猜型活动,促进各种赛事和休闲娱乐行业的发展。三亚市举办的各种文体赛事、娱乐活动,可相应增加竞猜型内容,使赛事活动丰富多彩,同时也筹集到不断举办各种赛事的资本,推动各种文体赛事和娱乐行业的发展。

三、三亚市热带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一)三亚市热带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亚市依托独特的区位、气候、生态资源禀赋条件,使热带特色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也为提高城市旅游综合服务能力、丰富旅游内涵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形成了以南繁育种、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热带花卉、海洋渔业等为主导,具有比较优势的热带特色农业。以南繁育种为例,每年有20多个省份的农业科技人员到三亚市进行育种制种研究,南繁育种面积达4万多亩,平均每年可为各省提供粮食种子600万公斤,三亚市已成为“中国种子硅谷”。 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供销农业生产体系,产业化进程加快。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环节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据统计,截止2008年末,三亚市已有农业龙头企业20余家,其中有部级1家,省级6家,市级10余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84家。 三是融合旅游业与农业的热带旅游休闲农业方兴未艾,成为热带农业发展新趋势、新亮点。目前,三亚市已开发出槟榔河国际乡村旅游区、三亚市田园温泉、天涯玫瑰园、田独兰花基地等近10个涵盖乡村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农业特色产业等内容的旅游休闲农业项目。

但是,由于三亚的农业生产资金长期投入不足,农业资源整合不够,产业发展定位不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农业生产总体上仍以分散的小农户粗放型经营为主,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精细型生产经营方式占比还很低,标准化生产方式尚未完全普及,热带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装备技术较差,导致热带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三是热带农业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停留在观光层面,产品内涵单薄;四是农业资金投入主要依靠企业和农户自筹及政府财政补贴,农村金融资金投入很少。

(二)金融支持三亚市热带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稳定农村金融资源。通过引进有资金、有实力的本地企业及战略投资者,将三亚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成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完善的地区性农村商业银行,使其成为立足三亚市,面向三农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二是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等四类机构,构建适应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农村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订单质押、农民合作社成员联保等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满足农村经济组织与农民合理的资金需求;四是拓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支农业务范围,完善信贷资金投放机制,促进热带农业的产供销等各产业链条协调发展,支持核心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五是组建大型热带农业集团企业,争取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融资,拓宽农业发展资金来源。

四、三亚市产业多样化的发展现状及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三亚市经济建设严重依赖旅游及相关产业,导致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存在较大的经济风险。因此,立足三亚市的区域特点,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是三亚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以太阳能和电子动漫产业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的现状

三亚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阳光强烈、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在2680小时以上,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而且城市人居环境好,适合建设太阳能等各种高科技研发基地。因此,三亚市抓紧建设以太阳能产业和电子动漫设计为主的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目前已签约进驻基地的太阳能产业项目和企业有六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世界领先太阳能研发生产的美国硅谷翌科太阳能项目已签约落户创意新城。而作为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的三亚市动漫产业基地也在抓紧建设中,动漫产业项目主要包括:动漫设计制作教育培训基地、动漫制作中心、动漫衍生产品生产制作交易中心、国际动漫论坛暨国际会议中心和主题公园等。

(二)金融支持三亚市产业多样化做大做强的对策建议

高科技产业是资金密集产业,金融支持必不可少。一是银行机构要加大对太阳能、动漫电子城等高新技术项目的信贷资金支持,创新各种担保、授信方式和信贷品种,扶持科技创意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岛商机,尽快完善现代金融结算、汇兑支付、投资咨询等服务体系,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机构网点布局,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三是设立高新科技产业创意信托基金和金融租赁公司,吸收民间资本和融通技术设备,支持科技创意产业的顺利推进;四是本着“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货币兑换便利化”原则,创新外汇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满足高新技术外商投资企业的用汇需求。

旅游业发展建议第7篇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措施;蓝田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003-03

引言

蓝田县历史悠长,文化深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享誉世界的蓝田猿人遗址,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蓝田旅游的主导产品。如果能深入挖掘出奇、特、优的旅游特色,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将促进全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改变蓝田贫穷落后的现状。

一、蓝田发展旅游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

蓝田县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东南以秦岭为界,北部以横岭为界,西部与长安相接。首先,蓝田县地势为东南部靠岭,中部川地向西延伸,处在连接山南和陕北、南方和北方的重要的交通要道,此外它又是东南省份的资源和人流进人古都长安重要的陆上交通命脉。另外,蓝田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的重要部分,也是终南山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森林资源多分布在县东南部山区及北部横岭和川、原地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受季风及地形影响,四季冷暖分明,加上历史文化名人的遗迹,集中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历史资源。最后,蓝田县距西安市40分钟车程,是西安市郊县交通便捷的地域之一,是可以借国际大都市西安的交通、文化和经济等优势,科学规划积极发展蓝田县的旅游产业。

(二)资源优势

多:蓝田地域不大,但发展历史悠久,地貌复杂多样,巳开发的景区主要有:蓝田猿人遗址、王顺山森林公园、辋川溶洞群、汤峪温泉、蔡文姬纪念馆和蓝田中国西部影视文化城等。王顺山森林公园包括隋唐时代的水陆庵佛寺群遗址与王顺山森林公园各景区,是国家4A级森林公园。;辋川溶洞群和王维别墅故园组成了秦岭北麓生态园;和蓝田中国西部影视文化城等是蓝田旅游的主要大景点。

奇:享誉世界的蓝田猿人比北京周口店猿人还要古老,这一发现,为研究人类文明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考古文化一大奇迹。辋川溶洞群为北方罕见的乳石林立,千姿百态的构造断裂石灰岩溶洞。汤峪温泉水温达60"C以上,富含十多种矿物制,浴疗价值极高,民间称为“功德水”,又因春季浴洗更佳而谓“桃花水”。极现隋唐时代儒教文化的水陆庵佛寺群遗址等景点无不展现出蓝田旅游资源的奇、特美。以上各个景点与西安及其周边的景点,其独特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蓝田能建立旅游城市的立足之本。

(三)人文优势

蓝田位于旅游名城西安东郊,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北方特色的喀斯特溶洞;古人类遗址与古寺观;汤泉湖温泉等。最早的人类起源之一蓝田猿人遗址、中华文明起源之一的仰韶文明的代表半坡遗址、唐代诗画家王维隐居的田园风光的故居――辋川、因为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而负有美名的蓝田玉等,不仅是蓝田历史悠久的见证,而且为蓝田发展蓝田旅游业奠定了极具特色的历史人文优势资源。集蓝田猿人仰韶文化和儒教文化等于一体,这些为蓝田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优势与劣势是相对的,如果没有充分利用优势,则优势就变成了劣势,蓝田旅游被西安旅游所遮蔽的劣势,就在于其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二、蓝田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蓝田县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表现在景区类型趋同、功能结构单一,高质量旅游产品少、营销宣传理念和方法比较落后等方面。

(一)发展旅游业的区位隐忧

蓝田县处于千年古都和旅游名城西安的遮罩之下,旅游业的发展既有“借桥过河”的便利,即能在旅游名城氛围中脱颖出自己“奇、特”而制胜;更有“灯下黑”影子的遮蔽,即各景点淹没在旅游名城中毫不闪亮。

蓝田是西安旅游产业发展的紧密区,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这关键看蓝田旅游业如何有机的与西安的旅游融为一体“借虎威”,同时又能挖掘出自己优长于西安旅游景点的特色而谋发展,打造出独特的旅游品牌。

(二)景点的旅游产品结构急待调整

多数景点基本上都以观光的静态景观为主,富有动态和参与体验的互动游览活动很少,导致景点的重游率很低。

景区旅游产品雷同多,诸如小的玉石项链、手链、玉佩等加工简单粗糙,包装少创意;新颖精致、科技含量高的标志性旅游产品很少,营销宣传的方式传统老套,旅游产品的销量少。

不同景区规划的主题、性质差异掌握不够,趋同于西安市旅游景点风格,同类性质旅游活动重复多。各景点的旅游搭配互补性不强且功能雷同多、特色少,没能满足游者求奇、求异的旅游兴致并激发出重游动机。没有充分展示出蓝田县旅游景点景区的奇特性,因此蓝田县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景区各类设施不足,游客停留时间短。

旅游区的吃、住、娱、游、购等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使游客停留过夜。对旅游景区来说,能吸引游客停留过夜,旅游的收入才能近数倍的增长,相反,只靠景区门票收入来挣钱,不如游客在景区停留数日吃、住、娱、乐、购所消费的收人多。由于这种只靠门票收入的旅游经济效益极低。对此亟待转变发展旅游的思路和理念。

(四)旅游规划公众参与度低,干群矛盾冲突较尖锐

蓝田旅游景点运营中,干群矛盾冲突较突出。在做旅游规划时的公众参与度很低,在景区修建和扩展中,周围村民的抵触情绪较大,因为蓝田县的旅游景点几乎都在县城以外的山区,周边村民人均用地本来就很少,村民对土地都很珍惜,旅游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又没能将周边村民的切身利益考虑进旅游规划中,旅游后续发展造成周边村民利益损害越来越明显,使得旅游相关部门和景区周边居民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当地居民的敌对不合作态度间接或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出游心情,给旅游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因此作旅游规划时要在公众参与上花大力气。

旅游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各部门间因利益冲突所致的意见分歧大,掣肘了规划的按章实施。造成规划实施效益低下。

(五)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开挖浅,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 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未得到深度挖掘,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单一,更没达到品牌效应的宣传。“蓝田猿人”、王维和蔡文姬等在历史上有享誉国内外的大名气,但这些景点的旅游名气并没能给蓝田旅游带来相应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应。旅游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与旅游相配合的农、工、服务事业弱,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当然就无法实现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此蓝田旅游业应在“以人为本,文化为神”上下大工夫,充分展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实现蓝田旅游冲出陕西,走向全国,享誉世界的 再发展。

三、大力发展蓝田县旅游业的措施

蓝田县地域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决定了蓝田县的旅游业能又好又快的发展。但必须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经济、社会等基础条件,走适合于自身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发展之路,决不能照搬别的景点景区的发展模式。对于蓝田县旅游业的发展,我认为应做以下调整:

(一)硬件设施的完善。

硬件设施是发展好旅游业的必备基础。蓝田是西安下辖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发展旅游的硬件设施还较薄弱,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开通旅游专线。人常称交通是旅游的命脉。虽然蓝田县和周边地区的环山公路已全面开通,现在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通向弓王岭蓝田猿人遗址的旅游线路还很落后,同样能达汤峪镇温泉湖的线路还需修善,整个县域内的旅游线路应改为西安一蓝田县城一三里镇蔡文姬纪念馆(了解历史,纪念名人,感受爱国情怀)一弓王岭蓝田猿人遗址(寻根拜祖、了解历史文化)一蓝田县城(第一天回来在县城修整,晚上逛夜市,品小吃等)一(第二天去)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山玩水,郊外旅游,野炊,体验山野人家生活)一水陆庵(晚上拜佛求经,休整)一(第三天)辋川王维故居(感受山居隐士的闲适生活,追踪盛唐诗画渊源)―辋川溶洞(体验北方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一蓝田中国西部影视文化城(体验步人新世纪的发展历程,感受现代科技文化的灵动与先进)一汤峪镇温泉湖(亲身体验集保健、休闲养生与一体的天然温泉,洗去一路旅途的困乏)一西安或蓝田县城。这是一个完整的旅游路线,当然游客也可据自己的意愿调整路线,使旅游轻松方便。这是我们在硬件上应做到的基本目标。

2.健全景区的基础设施。各个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还不健全,要依靠自己,借助西安和邻区的帮助扶持,筹资完善各种必备的基础设施,比如在王顺山景区,可以建造乡村的土坯房,即和整个景区的地脉、文脉吻合,也能与王顺孝母的情景拉近距离,既能为游人创身临其境、切实生动的模拟场景,同时又节省了资金。同样也可以租赁周围村民的民居,做一定的装扮和修饰,付给村民一定比例的租金,既节省了花费,又消除了与周围村民的矛盾冲突,还能调动村民参与旅游活动,提高发民旅游的自觉性。因此,一定要因地制宜,就地创新,不一定每个景区都要设置如别墅样的现代高档的建筑,它们不仅破费,而且会破坏原有景观的协调性。这样每处景观既展示了自己的独特性,又能节省资金。更能吸引久住大闹市的人去感受亲近大自然中不同类型的景观美。

3.积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区域内各景点都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旅游品牌。虽然“蓝田”在历史上久负胜名,但目前还没有那一个旅游景点是因旅游而出名的。所以蓝田旅游规划中一定要打出有自已旅游特色的口号和品牌,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宣传促销。发展旅游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应该有两种方式,即以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各旅游企业共同参加的联合促销和各旅游企业单独进行的市场促销。政府主管部门除了对单独促销给予进一步的方法指导和信息协助外,应保证宣传经费足额按时递增到位,专款专用,不得变相削减旅游专款经费,以保证旅游业政府主导型促销战略的真正落实,尤其重要的是,应当加强同其他旅游热点景点(如临潼兵马俑、华清池等)的促销协作,建立多种形式的促销联盟,以旅游区域、旅游线路和宣传主题为联系,提高促销效果。使独一无二的蓝田猿人遗址、天然保健治病的汤峪温泉等旅游景点唱响中国、享誉世界。

(二)软件设施的改善。

硬件设施只是发展好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取决于软件设施,即旅游产业管理。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产业主链条长的行业。在旅游产业管理上进行创新,是蓝田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其创新主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重视公众参与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人员或政府和景区所在地的老百姓的磨擦冲突,主要是旅游所带来的副面效应给当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等造成了较大不良影响,而旅游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却没能给当地村民有补偿,因此产生了利益冲突。为此在做旅游规划或修建性规划时,让村民意见也能参与到旅游业的规划、修建、运营、受益中来,在整个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提高公众参与性,从而消除干群之间的矛盾。村民为了自己的即得利益,在整个旅游业的运营中会积极主动的配合当地旅游部门或企业的工作,友待游客,使得旅游业良性发展,从而会利于实现旅游的永续发展。

当然,一般会存在当地村民的文化素质跟不上旅游从业需求的发展,可以定期举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班,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也解决了村民的生计困难,同时也降低了维持旅游业发展的成本,特别是在受季节性影响大的旅游项目和景区,成果尤为显著。

2.景区的管理体制创新。旅游景区涉及的部门很多,有建设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文物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旅游部门、宗教部门以及多级政府,有的旅游景区还涉及到不同企业和农村。各部门利益协调不好,会对各景区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目前,协调工作虽有成绩,但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彻底解决。

在旅游景点管理体制上可参考的模式主要有:

(1)景点成立一定级别的政府机构,由政府对景区的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当地和居民、景区的治安等进行管理,即政府和旅游景点合一,既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又发挥景区的旅游管理作用。(2)景点(自然景区)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转让景区有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景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景区的总体规划由政府主持制定和评审,评审后,经营者必须按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3.以市场化为主导的促销组织创新。旅游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应该有两种方式,即以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各旅游企业共同参加的联合促销和各旅游企业单独进行的市场促销。政府主管部门除了对单独促销给予进一步的方法指导和信息协助外,应保证宣传经费足额按时递增到位,专款专用,不得变相削减宣传专项经费,以保证旅游业政府主导型促销战略的真正落实。尤其重要的是,应当加强同其他旅游热点景点(如兵马俑、华亭池、大唐风园等)的促销协同程度,建立多种形式的促销联盟,以旅游区域、旅游线路和宣传主题为联系,提高促销效果。特别是县内的旅游路线设计不科学,部分景区可达性差。如目前县区内一日游路线主要是西安一蓝田县城―辋川一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到其它景区如、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汤峪温泉湖等景区还没有开通旅游专线,更别说能按时定点发车了。诸如此类硬件设施不健全给游客造成了不便,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旅游业的后续发展。

总之,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自身的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深挖本土文化内涵,突出各景区特色,以更为灵活的思维和方式,集中人力物力加强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实施,加大品牌宣传,坚持走保护与开发并进“以人为本,文化为神”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使景区和地区的环境优美、交通畅通、民众友善等来实现蓝田旅游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西安市13区(县)旅游资源整合与重点项目开发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2,(3).

[2]王国,王建军,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J],旅游学刊,1998,(2).

旅游业发展建议第8篇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对全市旅游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加快推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

一、肯定成绩,坚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

20*年,全市旅游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保增促调的总体工作部署和“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工作要求,围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阶段性目标,合力兴旅,探索创新,锐意进取,克服多重不利因素,进一步加大旅游营销推介力度,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经济逆势增长,旅游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主要指标再创新高,取得了不凡业绩。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450.2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收入等旅游业发展指标的增幅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幅,产业实力在全省排名第二,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六。旅游业发展直接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保增促调的一个亮点,为我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合力兴旅氛围基本形成。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力度,明确产业定位,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政策措施,着力推动品牌建设,旅游经济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树立大产业、大旅游的观念,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强部门协作,积极支持、推动旅游业发展,逐步形成了百业扶旅的良好局面。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旅游,根据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变化,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充实旅游工作领导力量,强化旅游工作目标考核,进一步加大旅游发展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启动首批浙江旅游“十百千”工程创建工作中,各县(市)区坚持政府主导和部门联动相结合,强化创建活动与城镇综合建设、旅游重点项目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鄞州、象山进入省首批8个旅游强县(区)行列,*镇等5个镇(乡)、街道成为首批省旅游强镇,镇海九龙湖村等12个村成为首批省特色旅游村。

二是旅游营销推介卓有成效。20*年,全市各级旅游部门抓住*湾跨海大桥通车、北京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城市形象宣传、旅游线路推广及旅游产品促销相结合,不断创新旅游营销机制,拓展境内外客源市场。策划推出具有城市标志性意义、大众参与性强、综合带动力大、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旅游营销节庆活动。先后举办了“*旅游节、*旅游*推广年、中国开游节、中国开渔节、象山国际海钓节”等各类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利用*湾跨海大桥通车带来的旅游格局变化,进一步拓展长三角区域合作空间,充分挖掘历史人文、海洋岛屿、山地湖泊、生态乡村等系列旅游产品,整合资源,整体促销,加强与嘉兴、*、苏南等*湾北岸城市的区域合作,增强旅游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旅游在长三角的影响力,使这些地区成为我市游客增长最迅猛的客源地。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需要和休闲旅游需求,积极打造“大海、大港、大桥、大佛、大湖”五大品牌,进一步加快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推出旅游新产品,努力营造旅游产业发展新亮点。各地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业态的作用,积极引导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产品向多样化的休闲度假专项产品转型。精心培育海钓、滨海高尔夫、游艇等休闲旅游新业态,开发建设了慈溪达蓬山旅游度假区、奉化弥勒大佛、鄞州走马塘等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同时,围绕“中提升”战略,积极推进都市旅游发展,着手启动一批旅游演艺、旅游购物商场、都市一日游专线等引导性项目。整合社区、广场、校区、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推出了一批社会资源访问点,积极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向旅游产品转化,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突出重点,着力推动旅游业发展任务的落实

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明确了我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机遇,自觉把旅游业的发展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把加快旅游业发展作为抓经济结构调整、抓经济增长点培育、抓城乡统筹、抓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提升”的发展理念,强化合力兴旅战略,在保增促调中推动旅游业发展,努力开创旅游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着力推进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五年行动计划》要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积极培育核心产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营销能级,积极打造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加快推进旅游强市建设。一是着力打造休闲旅游基地。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充分发挥“大港、大桥、大海、大佛、大湖”的资源优势,加快休闲旅游基地建设,确立“一核四区二十大基地”的空间发展格局,推进旅游产业和要素集聚,建设不同能级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形成滨海度假、山水人文、运动休闲、会议度假等休闲旅游基地,培育游艇、游轮、海钓、户外拓展等休闲旅游新业态。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区域性地块要积极研究休闲旅游客源市场,加快培育区域性休闲旅游度假分基地,根据发展定位、市场需求,有意识地打造一批主打产品,引进扶持一些新兴产业,开发几个区块,使之成为我市休闲旅游新的亮点,新的增长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出一批面向大众休闲的具有乡土特色、能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的乡村旅游精品,积极鼓励农村、山区、海岛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加快形成乡村旅游消费新热点。二是积极打造商务会议基地。我市是商贸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商务活动和商务客人较多,各地在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旅游与商务会议的融合,依托*商务会议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商务、科技、文化、旅游等各类会议、论坛、展示和节事活动。加快发展会议会展型、城市商务型、休闲度假型等特色主题酒店,完善各类会议场馆和设施,提供一站式会议服务,加强会展业与旅游、宾馆、餐饮、商贸等相关服务的互动发展,进一步完善商务会议旅游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接待能力强、知名度高的商务会议基地,吸引更多的商务客人来*休闲旅游,形成商务会议、旅游、休闲消费的叠加效应,带动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

(二)加大旅游营销力度,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一是要加快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是我市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对接*世博会的一个重要平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快地块拆迁和项目立项进度,尽早启动建设,尽快形成以旅游集散功能为主要依托,集旅游投诉、旅游咨询、旅游紧急救援、旅游信息化、旅游推广于一体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对接世博的主渠道。同时要加快县(市)区分中心建设,形成市本级主中心,县(市)区分中心为支撑的全市旅游集散网络体系。二是要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拓展旅游发展空间。要借助*湾跨海大桥建成后交通格局的改变和世博营销战略,打好“*牌”,加强与长三角及舟山、绍兴等周边城市的“同城营销”,积极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尤其要加强世博旅游的对接,将*旅游产品纳入世博会整体对外宣传平台,着力做好滕头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等旅游营销工作,力争使*成为*世博旅游的换乘中心之一。三是创新营销手段,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各级旅游部门要把传统的旅游宣传促销向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转型,把我市的主要旅游景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推介。特别是要引导和整合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力量扩大宣传促销,进一步提升*旅游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要大力开发推介城市周边和中短程旅游产品,把*旅游产品纳入新华东黄金旅游线,形成与黄金周、小长假、长周末等热点时段相适应的旅游消费热点,充分挖掘老百姓的旅游消费潜力。要依托*商务会议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与商务会议的融合,把*旅游节培育成为较具影响力的品牌节庆;要不断提升中国开渔节、中国开游节、梁祝爱情节、弥勒文化节等品牌节庆,办好系列乡村农事节庆活动。同时要在*国际服装节、浙洽会等会展活动中充分融入旅游元素,提升*旅游节庆、会展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要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全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入境旅游发展计划”等要求,积极推动以“畅游阿拉*,共享甬城美景”为主题的国民旅游休闲推广行动,整合政府、企业、媒体等资源,积极开展旅游产品的研发和旅游形象的推广,包装推出生态旅游、乡村旅游、都市旅游等大众化旅游产品,进一步拓展城乡旅游市场需求,拉动旅游消费。

(三)加快旅游品牌建设,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我市的自然和旅游资源优势,从规划入手,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带动,进一步加大旅游投资力度,加快旅游品牌建设,努力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素质提升,促进旅游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发展。一是积极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全力抓好“中提升”等重点区域的旅游项目开发,重点启动建设一批事关长远的、引导性的的建设项目,投资建设一批高水准的旅游景区、休闲度假接待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道路、旅游救援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增强旅游业的有效供给。围绕全市“一核四区二十大基地”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优势集聚,进一步做大旅游产业规模,做精旅游产品质量。项目推进建设要落实责任,重点项目要有专人联系负责推进,确定的项目要抓紧落地,加快推进,使之早出形象,成为新的亮点。二是着力推动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要进一步加快旅游业与商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互动,扩大旅游产业链。积极推出都市旅游、海洋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项产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开发温泉、森林等多元化度假旅游产品。三是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场主体,着力提振市场信心。旅游市场主体是旅游业的根本。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的严峻形势下,要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通过合资、联合、并购、重组等方式,促进旅游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扶持发展优势企业,着力提振市场主体的旅游投资信心,鼓励做大做强。要鼓励我市的连锁酒店兴办旅行社,发展专业旅游车队,促进旅游、餐饮、酒店实行产业集群式、品牌化发展。进一步规范旅行社的发展,引导旅行社做大做强与重组提升,推动旅行社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和扶持一批以*为基地的区域性旅游集团、酒店管理公司、国际国内百强旅行社。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业,引导社会资金向符合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领域投入,充分发挥旅游业拉动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以《旅行社条例》实施为契机,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规范导游人员的劳动用工管理,大力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强化保障,努力争创旅游业发展新业绩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围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合力兴旅意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争创旅游业发展新业绩,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是进一步强化合力兴旅意识。要实施合力兴旅战略,提升合力兴旅水平,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保增促调总体工作部署、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谋划,把旅游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突破行业、部门界线,加强协作,协同配合,主动关心、参与、支持、服务旅游经济,自觉把发展旅游业与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方方面面融入旅游元素,努力推动我市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升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