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畜牧业市场发展

畜牧业市场发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5 11:21:10

畜牧业市场发展

畜牧业市场发展第1篇

现代畜牧业是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而提出的,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包括怎么饲养动物与市场学、经济学、生物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间有紧密的关联,它是以现念和管理,以规模化、生产经营和工业加工带动的畜牧产业化,它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载体,以经济为中心,具体表现在畜产品的工化业。超市—物流—食品加工—屠宰—农户—饲料—兽药—研究为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链条。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加大牧业抗灾防灾力度,市财政拿出100万坡建立抗灾基金,用于畜牧业牲畜越冬、抗旱、草原虫鼠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畜牧业市场发展第2篇

召开这次全市现代畜牧业现场会。目的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总结惩处2009年畜禽养殖密集区先进单位,学习县大跨度发展的经验,使大家在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上深化对畜牧工作的认识,既从宏观上掌握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又从微观上研究推进我市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进而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全市畜牧业发展。刚才,史东林副主任宣读了惩办决定,县、市镇、县任固镇进行了典型发言,畜牧业发展上一县两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新,县提出了争创“全国秸秆青贮养牛大县”目标,市提出要争创“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县任固镇提出要争创“豫北畜牧养殖第一镇”这么宏伟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决心,反映出市畜牧业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好局面和赶学比超的好形势,希望各县(市、区)认真借鉴和学习。下面,就全市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肯定成果。现代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市强力实施“552现代畜牧业发展计划,近年来。全市畜牧业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增长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一是畜禽养殖密集区和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发展迅猛。2009年,全市新建畜禽养殖密集区118个,累计达到414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77个,累计达到294个。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开工建设畜禽养殖密集区32个,新扩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97个,发展势头良好。二是规模养殖水平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市年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场4856个,年出栏在10万只以上的肉鸡场27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猪场404个,万头以上猪场66个,其中10万头以上猪场4个;全市规模养殖场总量达到4498个,带动规模养殖户达到16万户;全市规模养殖水平达到80%规模养殖水平及规模质量处于全省前列。三是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2009年,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302个,吸纳社员3500多户,年交易额3亿多元。今年已新发展71个。四是投入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大幅度增加。2009年,全市共投入畜牧业资金112亿元,各级政府投资1278万元。今年已投入资金48亿元,逾越去年同期。

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

市委、市政府每年都组织召开全市畜牧业现场推进会,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近年来。对全市畜牧工作进行安排安排。各县(市、区)结合外地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发展畜禽养殖密集区和规模养殖企业。县2005年制定了畜牧业以奖代补文件,对畜牧业发展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政策上给予倾斜,各项奖补资金和配套资金约700万元,畜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9年,不只新增畜禽养殖密集区22个,而且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大型规模养殖企业10家,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规模养殖水平的提高。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制定了48项优惠政策,其中18项为奖补政策,奖补资金高达1000万元,其中畜牧业奖补资金300万元。市镇、县任固镇都设立了乡村干部奖和乡村排队督导目标管理,每个镇投入畜牧业发展的奖励资金达20余万元,使畜牧业得到大跨度发展。二是政策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全市共落实扶持发展资金2900万元。滑县在上级补贴资金没有完全到位和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300多万元用于能繁母猪补贴资金,使惠农政策得到及时落实。三是民间融资到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市各方用于畜禽养殖密集区、规模饲养场建设的资金达10亿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场达12个。市2009年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175亿元,招商引资273亿元,使该市畜禽养殖密集区和规模饲养场有了新的发展。四是协调用地到位。市人大常委会对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通过多次对《河南省畜牧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进行执法检查,养殖用地的紧张局面得到初步解决。市政协非常关注畜牧业发展,经常调查、研究和督导畜牧业工作。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使临时困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县土地流转办公室,对符合土地流转政策,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的每流转土地500亩,奖补1万元,切实有效解决养殖用地问题。五是服务及时到位。市畜牧局实行了县级干部联系县(市、区)制度,畜牧系统还开展了百名专家进百场”活动。县专门派技术人员采取包场区、定责任、传技术的方式,对养殖场(户)开展跟踪服务。由于措施到位,全市畜牧业在经济危机冲击和畜产品价格下滑的情况下,继续坚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效果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此,代表市政府对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也应该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肯定成果的同时。与我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相比,全市畜牧业的潜能远未得到发挥,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差。从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市除市达到60%外,别的县区只有30%左右。同时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单薄,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远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畜牧业规范化水平低,畜产品质量平安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几年,市范围内虽然没有发生规模性动物疫病,但疫情也时有发生,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产品质量平安的任务相当繁重。同时,规范化程度低,名优畜产品数量少。三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大龙头较少,知名品牌不多,畜牧优势品种区域布局未形成,畜牧饲养基地和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低,没有形成产业对接机制。

二、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经济框架,严格要求、明确目标。

也是实现“552畜牧业发展计划的关键一年。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畜牧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和提高“两大主题”加快畜牧业发展速度、提高规范化规模水平)以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畜牧科技进步,不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做强,为构筑我市现代农村经济新格局,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全市畜牧业的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新增畜禽养殖密集区50个,2010年。新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50个,畜禽养殖密集区和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达到1000个,畜牧专业合作社达到350个,带动规模养殖户累计17万户,使畜牧业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覆盖面最广,经济效益最好,发展速度最快,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

三、狠抓落实,强化措施。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市畜牧业发展到今天。重点是加快推进由激进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要按照《河南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突出抓好区域化发展;要按照我市“552畜牧业发展计划,突出抓好规范化规模发展;要依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安排安排,突出抓好“十大亮点”工程建设。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因地制宜。坚持区域化发展。发展畜牧业必需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走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依照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化格局,县、内黄县、滑县要以大用集团、永达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肉鸡、蛋鸡生产,同时要兼顾猪、牛、羊的养殖,县、市要围绕降低生猪生产本钱,大力发展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发明品牌,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文峰区、龙安区、北关区、殷都区要围绕城区做文章,干精品、出亮点,建成区以外打造畜禽养殖密集区,抓好肉蛋奶等菜篮子工程。

(二)落实政策。坚持规范化规模发展。2007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蛋鸡、奶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省政府也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制订了省蛋鸡规范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以奖代补政策;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对进入全省畜牧业综合排序前20名的县(市)区,奖补20万元,进入全省前40名的县(市、区)奖补10万元。对全省综合排序提高10个名次的县(市、区)奖补10万元,提高5个名次的奖补5万元。各县(市、区)每年新建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畜禽生产、加工以及饲料加工项目达8个以上的市政府奖补5万元。对每建成一个达到市级规范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奖励5万元。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耐久有力的政策支撑。各县(市、区)要在用足用活上级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本级财政支持力度,调动社会资金,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大力推进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处置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规范化规模发展步伐,努力打造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新亮点,重点扶持德源、滑县嘉禾、新兴、内黄宋村肉鸡、县昌繁、顺德、县大荣、文峰区健贞、滑县威盛、宏旺十大亮点工程建设,提升我市畜牧业发展水平。

(三)创新科技。坚持科学化发展。现代畜牧业核心是科学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激进畜牧业相比,内涵、功能和定位上均有新的变化。为此,必需加快畜禽饲养方式的转变,坚持走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路子。一要大力组织规模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技术帮扶等综合措施,协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适度规模养殖水平。要实施规范化生产,严格依照养殖设施建设、优良品种、饮水质量、饲料兽药投入、生产防疫技术等畜牧生产规范,逐步使畜牧生产形成规范化的格局。二要开展产业化经营,其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特别要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成功能强大、产业互动、多方共赢、良性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三要实现环境生态化,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畜禽规模养殖、沼气建设、沼气发电、生态环保零排放技术为重点,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使养殖达到粪便处置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和产品绿色化。两年内,300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必需建设沼气池,要有三分之一的规模场实行沼气发电,决不能形成二次污染。四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推进畜牧业内部循环、畜牧业与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循环、畜牧业与绿色蔬菜生产的循环,促进畜牧业朝着优质、平安方向发展。

(四)完善机制。加强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要本着完善县一级、强化乡一级、空虚村一级的原则,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要求,结合各县(市、区)实际情况,设立区域性动物防检中心站,人员、业务和经费纳入县级统一管理,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防检工作。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动物防检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完善管理机制,强化防检队伍,建立动物防检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切实解决好基层防检人员劳务报酬问题,保证动物防检工作顺利开展。

四、求真务实,加强领导。保证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发展现代畜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提高对加快现代畜牧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政府发展现代畜牧业规划上来,统一到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上来,把发展现代畜牧业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切实加强领导。关键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证措施。各县(市、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畜牧业发展列入年度目标,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特别是被列入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中的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县(市)党委和政府,要抓住难得的机遇,科学制订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关键措施,切实担负起加快发展、率先突破的重任,促进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二)强化服务意识。及时市场供求信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市场指导。要加强技术服务。畜牧部门要围绕缩短饲养周期、降低生产本钱、增强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辅导,提高养殖户的科技养殖水平。要加强综合服务。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引导、支持、维护畜牧业发展,发改委要向上级多争取畜牧方面的项目资金,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财政部门要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增加贴息数量,扶持畜牧业发展。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密集区的贷款力度,支持畜牧业发展。土地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解决养殖用地,保证畜牧业发展。统计部门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为我市畜牧经济科学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数据基础。

畜牧业市场发展第3篇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切实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我区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肉、蛋、奶协调发展,区内以稳定、提高、拓展产业链为主,着力提升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全面实施外拓战略,在市外建立稳固的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保障市场有效供应。各镇乡(街道)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市场有效供给的高度来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加强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导,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

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指标是:至年,肉、蛋、奶自给率分别达到42%、36%和30%;年出栏生猪37万头,年出栏肉禽250万羽,存栏蛋禽100万羽,奶牛存栏1800头。其中,在市外建立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的70%生产能力可以计入目标任务。

结合我区实际,由于邱隘镇和下应、中河、钟公庙、首南、石碶等五个街道地处新城区,属禁养区域,不再下达目标任务。其余各镇(乡)应根据上述目标任务,按照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对辖区内的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空间进行科学分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充分挖掘现有畜禽养殖场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畜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和个人到市外建立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努力完成畜产品生产目标任务(具体详见附件1)。

二、统筹安排、分批实施,认真落实畜牧业发展规划

在巩固现阶段畜牧业环境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实行较为严格的环境政策。按中央、省、市各级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今后几年,在适宜养殖区,重点支持以提高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种子种苗和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在总量控制、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镇乡适度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创出一条循环农业之路,打出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支持现有规模牧场和畜牧小区扩建项目,努力提升我区畜牧业现代化水平。计划重点建设存栏600头基础母猪的部级原种猪场1家;新增存栏种公猪100头的猪人工授精中心1家;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全部得到改造和提升,全区年出栏商品猪稳定在18—20万头。我区“-年畜牧项目实施计划”详见附件2。

三、完善机制、强化措施,不断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

(一)统筹区域发展,建立畜牧业发展统筹资金。为促进落实畜牧业发展规划,提高畜产品生产能力,在不减少原有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预算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区畜牧业统筹资金,实行滚动使用。统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生态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上级项目和政策的资金配套;对主要畜产品自给率高或在发展现代畜牧业上有突出贡献的镇乡给予奖励。

(二)坚定不移地实施畜牧业“走出去”战略,在市外建立稳固的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到年,在市外建立商品猪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要达到年出栏27万头,各镇乡在市外发展的畜牧基地,可按认定规模的70%抵充任务,区农林局负责市外商品猪基地的认定工作,并签订返销协议,并根据其建设规模、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和实际生产能力,分期分批列入市、区二级产业化基地项目,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市外商品猪基地认定办法由区农林局另行制定。如遇自然灾害、疫病等特殊时期,急需从在外基地调入商品猪的,由区贸易局另行制定政策和应急预案。

(三)继续实施畜牧业优惠扶持政策。一是继续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对于列入市级猪人工授精补贴项目的每头份猪常温配套补贴5元;能繁母猪和良种后备母牛补贴按上级文件精神执行。二是继续加大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力度。在巩固畜牧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坚决杜绝在禁养区的畜禽饲养,加大在非禁养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治污力度。继续实施畜禽粪便无害化治理政策,力争到年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面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三是切实保障畜牧业生产用地。按照畜牧业规划要求和各镇乡实施方案,在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安排好足够的畜牧生产扩建用地;要根据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要求和农(林)牧结合种养配套比例,在实施土地整理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发展空间,提供足够用地数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所需用地,根据明电号文件规定,按农业用地管理。四是区内新建、扩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按《市规模畜牧养殖场(小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扶持政策执行。五是对不破坏耕作层的建筑方式,经区农林局认定,按《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不破坏耕作层建设方案》中的扶持政策执行,在市级补助每平方米30元的基础上,给予1:1配套。六是畜禽养殖场(户)和畜牧小区水电收费按农用水电标准收取。对于已享受农业产业化基地等政策支持的建设项目,不得重复补助。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保障我区畜产品供应能力、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确保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乡和区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研究和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各类问题,大力支持畜牧业种子种苗等畜牧业高端技术产业的发展,切实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畜牧业市场发展第4篇

关键词:门源县;畜牧业;问题;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3-0037-01

门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脉东段,青海省东北部,东临甘肃省,南接本省大通县、互助县,西与海晏县、祁连县毗邻。属寒冷、干燥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全年多为冷暖两个季节,年均气温为0.5 ℃,年均降水量为518 mm,平均无霜期为51 d,无绝对无霜期,大风、春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近年来该县的草地建设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无论是政策支持、资金支持还是技术支持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草地建设的重要性和草地建设的成果普遍被农牧民所认识和关注。尽管如此,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及效益却不尽如人意。因此,认真总结门源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和寻求新的发展思路是当务之急。

1 门源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门源县作为海北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经济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速度还不够快,据资料统计,大牲畜在畜群结构中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畜种改良还远远落后于兄弟临县。

1.2 天然草牧场质量退化,畜草矛盾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牲畜数量的发展是以草场退化为代价的超载过牧来实现的。因此,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加强建设对发展畜牧业至关重要。

1.3 饲养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缺乏良种畜培育意识

广大农牧民科学养畜的积极性不高,其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尽管在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该县组织业务骨干积极开展畜种改良工作,但收效甚微。结果导致畜种质量不高,限制规模化的发展。

1.4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门源县地域广阔,且干旱、冰雹、风雪、鼠虫灾害时有发生,该县的畜牧业物质基础条件仍然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1.5 畜牧业经济市场的建设及运行机制相对滞后

门源县是海北州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但长期以来,该县的畜牧业生产主要是原料生产,深加工和精加工欠缺,经营方式粗放,产值低,生产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还不充分,产品关联度小,具有规模效益的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2 畜牧业发展思路

2.1 积极争取各项政策、资金、技术扶持

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科技培训、普及科学养畜,实现畜牧业提质增效;继续发展循环经济。

2.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草地自然生态环境与现代高效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继续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区富足的饲草Y源发展农区畜牧业,对于减轻草场压力,促进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强化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提高畜群及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对提高农牧民收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应进一步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使畜牧业产值增长中的科技含量逐步上升。

2.4 大力推广“种子工程”,提高畜产品质量

门源县畜种改良工作已初见成效,应以各项良种畜补贴项目为契机,大力开展“种子工程”,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改良,提高牲畜个体和群体的生产能力。

2.5 延伸产业链条,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畜牧业作为全县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要想实现从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的转变,就应在畜产品加工的巨大潜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畜产品加工转换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发展符合本县实际的特色经济。

畜牧业市场发展第5篇

[关键词] 内蒙古现代畜牧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38-02

畜牧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产业之一既是内蒙古的基础性产业又是该地区的优势产业,在当地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方。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内蒙古地区的畜牧业已经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乳制品、肉类、毛皮市场够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畜牧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比较高涨。再加之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以广阔的大草原作为其依托,丰富的草场资源,干净的饲养环境保证了绿色食品的优秀品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然而即便是在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今天,依旧可以发现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明显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能短时间内对畜牧业造成重大影响,但是如果不能妥善采取对策,最终也一定会阻碍到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

1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畜牧业发展总产值比重较低

即便在现在,畜牧业已经有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内蒙古畜牧业的产值在第一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仍旧比较低,有关数据表明,知道2004年,内蒙古畜牧业的总产值比重才首次超过种植业的比重,达到了44.01%,但是在这之后,总产值基本没有其他更大的突破,一直只在45%左右徘徊,虽然这个比重不算太低,但是考虑到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牧区,这个畜牧业的总产值显然是不容乐观的,与农牧业发达国家甚至可以高达70%的比重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1.2 环境破坏问题严重

内蒙古畜牧业之所以在改个开放之后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如今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草原也逐步的遭到破坏,草原退化、沙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如今内蒙古草原覆盖面积还在日益减少,土地沙化面积在逐步增大。虽然近年来通过适当限制放牧、退牧还草等保护措施,草原的生态环境有得到一定的恢复,但依旧无法遏制整体恶化的趋势。草原生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它的生物多样性远远无法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因此一旦破坏严重便很难再恢复到原状。失去草原,最终影响最大的也是农民的利益。

1.3 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依赖于科技服务的支撑,无论是早期选种繁殖、疫病防控、饲料搭配还是后期的市场供应等工作都离不开科技服务技术的支撑。但是在目前的内蒙古地区,为畜牧业发展所提供的科学技术装备仍旧十分落后,例如选种繁殖的设施大都比较陈旧、老化,这些落后的设备早就不能适应如今的发展,无法满足现代畜牧业选种繁殖工作的技术要求,自然无法选育出优良的牲畜品种。其次,疫病防控技术也比较落后,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是保障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内蒙古畜牧业的疫病防控工作却是处于一种极其薄弱的状态,一旦发生疫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将是难以控制的。

1.4 市场化程度较低

所有产业的发展最终都将依赖于市场,较高的市场化水平,是推动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虽然势头良好,但是市场化程度却比较低,这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供求关系不适应,乳制品、肉制品等产品的质量和品种都和市场的需求情况不适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更大的实际上是精加工、高档次的畜产品,但是目前的市场上却到处是粗加工、低档次的大路产品。其次,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不健全,加工者往往“独树一帜”,我行我素,甚至全然不顾及目前国际上所普遍采用的标准。同时对畜产品的检测机制也不完善,尤其是食品的安全没有保障,这些都导致了内蒙古畜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2 内蒙古畜牧业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调控手段

针对畜牧业发展总产值比重较低优这一问题,应该要加强对内蒙古各个产业之间的调控,要加强调控,自然需要完善调控手段,这就要求对内蒙古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整合,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在完善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来实现调控目的。不同的政府部门应该做好配合工作,建立起互相协作的运行机制。其次,政府部门应该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2.2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这一对策主要是针对环境破坏严重这个问题提出的。决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要做好草场的维护工作,通过轮流放牧、限制放牧等等方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草场已经出现退化、沙化的区域,需要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例如进行牧草的种植、修牧等等。

2.3 完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现在各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畜牧业也是如此。对于那些陈旧、老化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对于那些新兴的技术要及时进行引进。虽然可能需要花费一些财力,但是对畜牧业带来的利益肯定会远远超多这些投资。

2.4 提高市场化程度

市场是产业的动力,内蒙古的畜牧要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就应该要提高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化程度最主要的就是协调供求关系,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的调整生产,为市场提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时完善市场的各种检测机制和准入标准,对畜产品市场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3 总结

总而言之,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目前仍旧存在这许多的问题,积极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得内蒙古的畜牧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文宁.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

畜牧业市场发展第6篇

我市是畜牧业大市,**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2.5%,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我市畜牧业生产方式仍较落后,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低,畜产品加工发展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抗御风险的能力弱,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重要时期。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09〕14号)和《关于印发四川省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府函〔2009〕118号)精神,结合达州实际,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我市畜牧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率先跨越,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保障养殖农户利益为根本,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建立“低成本”养殖、“零风险”收益的养殖风险防范机制,着力通过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来改造我市传统畜牧业,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建设川东北特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在适度规模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产业化经营上取得突破性发展,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实现畜牧大市向畜牧经济强市跨越。到**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初步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新增出栏80万头优质生猪生产能力;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3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000元。到**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全面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新增出栏150万头优质生猪生产能力;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扶优扶强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3-5家,畜产品精深加工率力争达到45%;建设1个现代生猪、肉牛批发交易市场,实现市、县、乡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加工企业、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机制;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力争达到2500元,基本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初步建成畜牧经济强市。

二、明确现代畜牧产业发展重点

立足我市畜牧业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全市现代畜牧产业发展重点是优质肉猪、优质肉牛、高效乳业、特色畜禽四大产业。

(一)稳定发展生猪产业。我市列入全省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规划中的6个生猪主产县,要在稳定增加生猪数量的同时,重点在适度规模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农企联结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切实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到**年,全市建立生猪专业合作组织50个,发展年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100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50%以上,猪肉精深加工率达40%。到**年,全市建立生猪专业合作组织100个,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200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5%,力争培育和引进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猪肉精深加工率达50%。

(二)突破性发展肉牛产业。按照“巩固改良基础,突出集中育肥,扶持专合组织,培育加工企业,建设中国西部优质肉牛经济强市”的思路,宣汉县、达县、万源市要认真抓好能繁母牛保护和牛种改良,力争在肉牛产业化经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肉牛产业化经营步伐。到**年,年改良黄母牛15万头以上,建立25个肉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年出栏20头以上的标准化育肥示范场(户)500个,引进和培育一家年加工肉牛5万头的大型肉牛加工企业,牛肉精深加工率达30%。到**年,年改良黄母牛达20万头以上,建立50个肉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年出栏20头以上标准化育肥场1000个,牛肉精深加工率达40%。

(三)加快发展优质奶业。要以奶业骨干加工企业为龙头,推进奶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完善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奶价协调机制,大力发展奶牛小区,加快发展以宣汉县胡家镇、花池乡等为点,210国道沿线为线的奶牛健康养殖带。到**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建设年存栏奶牛2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20个,1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达55%,奶产量达到10万吨。到**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4万头,建设年存栏奶牛2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50个,1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达60%以上,奶产量15万吨,培育和扶强1-2家乳品加工龙头企业。

(四)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各地要坚持市场引导、区域开发、规模养殖、品牌管理的发展模式,大力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畜禽养殖及特种养殖,搞好加工营销,特别是要重点抓好旧院黑鸡、板角山羊、开江白鹅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扩大饲养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要强化产地保护意识,积极组织开展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三、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组建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安排地方粮储备,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可以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专业担保的放大功能,调动和聚集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提高支农资金的履盖范围、使用效率和惠农力度。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与”的原则,由市财政联合各县(市、区)财政共同出资,广泛吸纳社会民间资本注入,建立农业信用担保公司,面向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种养殖农户,为其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提供高效快捷的信用担保服务,解决制约我市“三农”融资担保瓶颈问题。粮食、畜牧、农发行要积极运用地方储备粮计划,安排支持饲料加工企业、种畜禽场、大型规模养殖场搞好粮食的储备轮换和饲料加工,推行“六方合作”机制,带动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通过发挥农业担保和地方粮食储备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必需的资金保障和物质条件,为争取纳入全省现代畜牧业试点提质扩面创造条件。

(二)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良种良法、圈舍改造和粪污处理为切入点,引导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为方向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推进畜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坚持适度规模养殖,鼓励以年出栏生猪100头、肉鸡12000只、肉牛20头、肉羊60只、年存栏蛋鸡1000只、奶牛10头为基本单元发展专业养殖户(场)。全面推行健康养殖,严格执行场地环境、引种育种、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等生产技术规程,不断规范养殖过程记录,逐步实现全程受控养殖。

(三)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引进和培育畜产品加工大企业,鼓励、引导、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加工技术水平。重点抓好优质猪肉、优质牛肉、牛奶、禽类的精深加工,迅速增加畜产品加工总量,提高产品档次,支持和鼓励企业创建知名品牌,增加外销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畜牧业综合效益。

(四)积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大力实施“上山进沟、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战略,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生产模式。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积极发展优质牧草、青贮青饲专用玉米,实施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提高秸秆利用率。把发展草食牲畜作为我市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的重点,加快推进“以草换肉”、“以秸秆换肉奶”工程。变被动粪污处理成本性投入为主动利用粪污生产性投入,鼓励在畜产品优势产区配套发展沼气发电、有机肥加工等新兴产业。力争**年全市规模养殖场(小区)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大型规模养殖场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实现达标排放、清洁生产和资源化综合利用。

(五)健全完善配套体系建设。加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健全完善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监管、畜牧业物流四大体系。要支持全市现已取得种畜禽生产资格的种畜禽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构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建立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完善以县、乡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要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要大力组织开展饲料、兽药和肉品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奶牛饲养、奶站和生鲜牛奶的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要按照建设秦巴地区物资集散地的要求,鼓励发展饲料、兽药产品直供服务,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区域性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信息和检验检测系统。大力支持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养殖农户提供饲料兽药、良种仔畜、疫病防控、产品销售等一条龙的专业优质服务。

(六)大力推行利益联结新机制。鼓励和扶持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推行种畜禽场、饲料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和金融、担保、保险机构共同参与的“六方合作+保险”产业化经营新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配套服务,按保证农户收益的协议价回购,农户按标准修建(改造)圈舍进行规模养殖的“订单养殖”模式。宣汉县等奶牛主产区,要建立完善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奶价协调机制,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建立种畜禽、饲料、养殖、加工、储藏、营销等环节合理的市场风险分摊机制,鼓励由产业链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市场风险金,提高各环节的风险防范能力。

(七)加快畜牧科技进步。各地要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组织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工程,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配套技术、优质畜禽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各级政府要保障培训经费,依托“五业”培训和“绿色”证书工程,对广大养殖户普遍开展现代畜牧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畜牧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畜牧高新技术人才带项目搞开发。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师资培训、技术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畜牧科技推广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促进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大力开展畜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技术承包活动,到**年,科技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5%以上。

四、营造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大投入力度。要依法建立完善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整合政府性农业资金,按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市、县(市、区)要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种质资源保护、良种良法推广、规模化养殖基地和优质饲草基地建设以及畜牧科技推广等。特别是要依法保障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强制免疫造成的动物应激死亡、应急防疫物资储备、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补贴、疫情监测监督管理、疫情控制扑灭、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以及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财政性经费开支。要逐年增加畜牧科研和技术推广经费,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等专项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农业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农业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搭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

畜牧业市场发展第7篇

[关键词] 一带一路;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87-02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使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畜牧业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产业,其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营销工作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市场占有率较低,而一带一路为其提供了贸易的便捷通道。在此背景下实施完善的营销策略能够有效促进西部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还能够为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畜牧产品营销策略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对一带一路的贸易契机把握不准,缺乏营销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专业化人才的推动作用,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不足等都限制了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市场拓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必须要对其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全面有效的完善其营销策略,促进我国西部畜牧业的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完善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全面促进西部地区畜牧行业的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对畜牧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发展更加备受重视,畜牧产品的营销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对西部地区的畜牧业而言,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优势,开展有效的对内对外贸易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出路。因此,完善的营销策略能够促使西部地区的畜牧业取得更为长期的发展,使其能够突破现有的产品销售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不断进行市场开发,以此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和整体的销售率,进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能够为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一直处于较为低端的环节,产品在市场中受欢迎程度不高,甚至很多地区出现抵触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现象,增加对外来畜牧产品的购买。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带动其畜牧业的发展,进而可以为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价值,强化品牌建设,以完善的、多样化的营销策略迎接市场竞争,转变我国畜牧产品传统的市场拓展模式,不断提升我国畜牧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一)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契机把握不足

当前西部畜牧产品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把握一带一路背景下带来的贸易契机,其现有的营销策略相对单一,主要针对于我国中东部市场,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产品市场需求没有准确的定位和分析,在整个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还处于被动地位。同时,一带一路背景下所带来的贸易契机包含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和市场竞争压力,这同样是目前我国西部畜牧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和准备的。对贸易契机把握不足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存在的首要问题,对其进一步的市场战略将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缺乏营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西部畜牧产品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是畜牧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较少,其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很多小型的畜牧产品生产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大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以传统的营销理念和模式为主,不注重对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的创新,缺乏创新的基本意识。二是在实际的市场营销策略执行过程中,还缺乏完善的营销计划与反馈机制,实际的执行能力不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不足,缺乏基本的营销品牌创新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营销策略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难以取得有效的进步。

(三)缺乏专业化人才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人才的推动作用。一是目前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现有营销人员在学历水平、整体素养、专业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而对其培训力度不足,使其难以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有效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缺乏关键人才的推动。二是由于目前一带一路的建设还没有彻底打开周边市场,使西部地区的畜牧产品生产企业还没有真正重视到人才的作用,因此其没有从外部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外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难以顺利流入企业中,因此对其营销的推动作用相对有限。

(四)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不足

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指导,而目前其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还缺乏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一是我国政府对于西部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关注度不足,相关的补贴力度不足,使很多畜牧业企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既定的利润,各项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二是政府部门对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营销策略指导不足,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政府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营销策略,很多小型的畜牧产品生产企业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有效支持,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得到政策和制度方面的保障,限制了其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完善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的对策建议

(一)有效把握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契机

一方面,要把握国内市场的需求,借助于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和实施完善的营销策略,继续扩大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占有率,为其市场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其对国际市场的开发能力,并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营销策略,充分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市场规模,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长期发展。

(二)提升企业的营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是要对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管理者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先进的营销方法和营销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营销方式,提升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畜牧产品市场发展的认识度,充分意识到营销策略对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做好创新营销的思想准备。二是要摒弃传统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通过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模式,并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创新营销策略,使其能够充分有效的服务于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需要。

(三)强化专业化人才对营销策略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西部畜牧产品生产企业要对其现有的营销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充分掌握现代营销的方法和理念,并对其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考核,通过内部专业化人才的推动实现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能够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并不断促进整个畜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现有企业的用人机制等措施,从外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引进一批专业化的营销人才,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在畜牧产品营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西部畜牧产品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营销策略奠定充分的人才保障。

(四)完善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

强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是促进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生产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扶持企业发展的责任,并充分借助于一带一路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其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同时,要对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的营销策略进行必要的指导,及时发现和处理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生产企业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通过政府的必要行政职能,对西部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营销策略提供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五、总结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想提升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必须要充分重视其营销策略。当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要正视畜牧产品营销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应该从有效把握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契机、提升企业的营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专业化人才对营销策略的推动作用、完善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等方面出发,全面完善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营销策略,因此促进我国西部畜牧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吾热亚提・马合木提.畜牧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促销管理模式[J].赤子(上中旬),2015(21)

畜牧业市场发展第8篇

[关键词] 入世 河南 畜牧业

一、河南畜牧业发展现状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畜牧业已成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河南畜牧业入世五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的势头,在品种改良、科技推广、防疫灭病、饲草饲料开发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畜禽品种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五”规划结束全省畜牧业产值1251亿元,占全省农业产值的40%,占到全国畜牧产值的十分之一,全国第一;肉类产量689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禽蛋产量375万吨,全国第三;牛奶产量104万吨,全国第七。2005年,全省纯农户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648元,比2000年增长1.05倍,高出同期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幅41个百分点,占出售农林产品现金收入的40%。入世以来河南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速,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加速规模扩张,企业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双汇、华英、大用、永达、花花牛等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或企业集团。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光明、三鹿、蒙牛和皓月等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河南。积极催生了一批新加工企业,周口志元、禹州田园、焦作绿旗等相继建成投产。同时,畜牧良种繁育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全省生猪、肉鸡、蛋鸡良种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畜牧疫病防治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防治网络,畜禽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省饲料企业900多家,饲料工业总产量达到720万吨以上;畜禽产品、动物制品出口稳定,销往亚欧洲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河南省畜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部分畜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和结构性矛盾。由于畜产品买方市场格局的形成,其发展有原来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表现为普通畜产品、传统畜产品生产过剩,而瘦肉型和高档型的猪、牛、羊等适销对路的畜禽产品供应不足;药物残留和畜禽疫病产品的品质较差,限制了畜产品的内销和出口。二是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但目前河南省畜牧养殖业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状况仍没有完全的改观,致使畜牧业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应用,科技棚架现象还比较严重,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与美国相比,生猪出栏率美国为180%。而河南省仅为134%,相差46个百分点;存栏牛头均产肉量美国143公斤,河南省仅为72公斤,仅为美国的一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畜牧业与国际接轨还需做出极大的努力。三是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如良种繁育、防疫治病、品质鉴定、检疫检测、诊断及卫生监督、污染源的改造等基础设施差,服务手段落后,不能适应畜牧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高科技的畜牧信息网络建设滞后,难以及时准确的收集和反馈信息、预报疫情。

二、加入WTO后河南畜牧业发展影响分析

1.贸易状况及结构分析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肉类产量占全世界第一位,猪肉产量约占全世界猪肉产量的50%,是美国的4倍、欧盟的2倍。近几年来全世界肉类增长的四分之三来自中国。但肉类出口仅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0.8%、蛋类1.85、奶类1.7%、水产品类0.4%,其他类的动物产品出口百分比都低于国内总产量的1%,出口形势严峻。河南省在全国畜牧产业发展中占有四分之一强的比重,但目前每年出口猪肉约占河南省猪肉总产量的1%左右,其中一半为活猪、一半为冷冻肉,绝大部分是供应我国港、澳地区、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国,其他畜禽产品(含动物制品)出口量小,其贸易结构不尽合理。

2.比较优势及成本分析

(1)劳动力价格优势。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测算: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单位工资率平均每小时不到2美元,而发达国家的单位工资率平均每小时18美元,欧洲工人单位工资是东南亚工人的4倍,但劳动生产率差距不明显。由于河南省地处内陆地区,与发达的沿海省份相比,劳动力成本低廉,发展潜力大,具有明显的优势。据统计每公斤肉类生产的劳动力价格远远低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日本5.22元,欧洲约1.43元,河南省仅为0.38元。

(2)饲料成本价格优势。折合人民币计算:日本每公斤猪肉的饲料费用为20元左右,欧盟的饲料费用为6.5元,美国的饲料费用7.8元,而我国的总饲料费用仅为3.6元,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加入WTO以后,从饲料价格费用分析,河南省在饲料成本价格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3)饲料转化的优势。根据WTO乌拉圭回合谈判签署的《农业协议》中“扩大市场准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冲击最大的是河南省的农业,特别是粮食产品。但从国际市场畜禽产品的需求状况分析,粮食大省的劣势通过饲料转化完全有可能变为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在保住口粮的前提下,把粮食转化为饲料,加大力度发展畜牧养殖业,提高和改进畜禽品质,以畜牧品牌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农业大省的优势是完全可以显现出来的。

3.畜牧业发展影响分析

(1)从积极的角度分析:一是加入WTO后可以享受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降低关税方面的成果。全省畜牧业将根据中国承诺较大幅度的放开粗粮和副产品市场,即粗粮、家畜(肉类)关税比目前分别降低80%和50%,实行“放开饲料保口粮”的粮食贸易方针,则粗粮的国内生产可能下降12%,进口粗粮可能增加148%,粗粮国内价格将下降9%。饲料价格的下降有利于提高河南省畜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二是融入全球市场体系,河南省畜牧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河南省主要畜产品价格大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30%~50%,部分畜产品低于60%比较优势明显,竞争能力较强,另一方面,随着各国取消出口补贴,国际市场畜产品的价格将有所上涨,河南省只要能够抓住国际国内市场变动的契机,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出口创汇能力将会大大增强,在国际上也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2)负面影响分析:一是短时期内不能适应进口国设置的众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它与动物福利壁垒、绿色壁垒一起构成国际贸易的巨大障碍,特别是发达国家重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标准,要求对输入商品,特别是畜禽产品可能携带的病原和污染进行检测。如果河南省畜牧养殖不从源头抓起,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不适应放开市场、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需要,影响河南省畜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被动。二是现有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适应加入WTO的需要。河南省畜牧业生产水平近二十年来,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国内数量、产值靠前,但生产方式落后,重数量轻质量,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从市场经济的过度时期到很快融入全球经济,预计短期内难以适应。特别是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消费需求关系的影响,如何适应,如何改变传统的、固有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都需要一个过程。

三、河南畜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

1.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一方面要调整畜牧业结构,优化畜牧业资源配置,在稳定猪禽生产的同时,发展肉牛和肉羊生产。特别要重视发展奶业生产,在全省各中型以上城市效区形成奶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培养新的畜牧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调整优化畜禽良种结构。重点发展瘦肉型猪、良种肉牛和肉羊、黄羽肉鸡等,要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搞好畜禽良种的繁育和推广,提高畜禽良种的覆盖率。

2.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WTO的框架下,发展畜牧业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畜牧业对饲草饲料的扩张,不仅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将秸秆、饼粕等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等畜产品,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据测算:畜牧业产值每增长3个百分点,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约0.2个百分点。同时,畜牧业产业链条的扩展和延长,又可带动饲料、兽药、食品、皮草、毛纺、包装、冷藏、运输、营销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因此,一方面要搞好畜牧产业体制创新,根据市场需求,经过精心选择,因地制宜构造新型畜牧产业组织机构、产品结构和经营机制,全省要重点推广虞城、夏邑、潢川、淇县、正阳等地积极培育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的经验,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要发展畜牧产品系列化精深加工,打造如双汇、华英、兴业等精品名牌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能力。

3.强化基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

畜牧业基础设施滞后、服务保护体系不健全,是影响河南省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入世后国际国内市场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以科技为先导,重点抓好基础工程建设:

(1)抓好畜牧良种优化工程建设。优化畜禽良种在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和畜牧产品品质方面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采取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方法,抓好畜禽良种综合配套工程建设;

(2)实施畜禽动物保护工程。重点抓好饲养技术、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配合饲料科学配制、畜牧业污染与畜牧业环保技术、动物营养技术和秸秆青贮氨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兽医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实现动物疫病防治、检疫、监测、诊断、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