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畜牧业发展条件

畜牧业发展条件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1 17:42:19

畜牧业发展条件

畜牧业发展条件第1篇

【关键词】现代高效畜牧业 现状 利弊条件 对策建议

近年来,门源县按照省州委的部署,以实施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壮大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形成了很多好做法、积累了好经验,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当前,在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总结高原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大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努力在探索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牧民群众增收三者共赢的路子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1.门源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门源县自实施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和联户经营小组,大胆探索以牲畜、土地折价入股,草场随畜计价流转,劳动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利润按股分红的股份制经营模式,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通过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劳动力的合理分工流动,形成了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奶肉牛养殖、牛羊育肥、劳务输转等产业,不仅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场压力,实现了草畜平衡,而且使畜牧业从单纯的抓生产、抓种养向产供销、牧工商、种养加一体化转变,提高了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牧民收入在草场土地牲畜资产股分红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渠道增收。试点工作以来,共封育草场5.4万亩,治理草场160万亩,牧草综合利用率提高10%,种植饲草14万亩,核减草场超载畜4.5万个羊单位,扩增舍饲圈养6万头只。2011年,全县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和集约化经营村达104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5%;参与农牧户1万户,组建专业合作社137家,通过入股、租赁、合作等方式整合流转耕地5.8万亩、饲草料基地1.5万亩、草场129万亩,入股牲畜16万头只,转移输出劳动力1万人。全县参与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和集约化经营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658元,较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267元。

2.门源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2.1 门源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一是传统优势,长期以来,生活在门源地区的各族农牧民,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孕育了醇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饲养经验,对发展畜牧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积极性;二是依托227国道和县内三纵三横的公路交通网及兰新铁路第二复线开工建设的地缘优势,有着向外拓展畜牧业产品的优越条件;三是具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全县共有各类草场面积68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583万亩,全地区耕地面积60万亩,其中县属45万亩,存栏各类牲畜56万头(只),畜牧业发展潜力很大;四是自治县水源质量好,无污染、无公害,肉奶品质高,可实施牲畜优质品牌战略,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五是结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新形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定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政策措施,给我们带来了发展高原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良好机遇;六是近年来门源县畜牧业始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品种改良为主,加快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提高畜牧科技水平,逐步建立牲畜品种良种化,畜种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防疫体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模式,推动我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过实施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壮大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2.2 门源发展高原现代高效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门源县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合作社管理经验不足,服务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待提升;牧民科学养畜技能不高,舍饲半舍饲养殖水平有待于提高;集约化生产,股份制经营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畜牧业发展依然缓慢,表现为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就业出路受限、农牧民增收困难;长期以来传统生产方式下形成的粗放经营造成草原畜牧业资源衰竭、人畜、草畜、林畜矛盾突出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转变等。

3.门源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培育发展门源特色经济的必然选择,要利用好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发挥生态优势,凸现生态特点,打好生态品牌,做好生态畜牧业这篇文章。

3.1 狠抓组织领导,促进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顺利推进。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一个领导联系、一个部门负责、一个政策扶持”的长效工作机制,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社,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推行县、乡领导包点包村制度和部门帮扶制度;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筹兼顾、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相互配合,积极参与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

畜牧业发展条件第2篇

[关键词] 云南省 畜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62-01

云南省位于我国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具有良好的畜牧业发展优势。因为云南省的纬度较度,但海拔较高,我国的云贵高原就位于此省,这都使得云南省的自然环境与它地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云南,冬暖夏凉,夏天没有过高的温度,冬天没有过低的温度,四季如春,四季常青,为动物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外,我国云南省还是一个动物资源丰富的活分,这里的物种丰富,利于云南省开展地方特色的畜牧业。比如说滇南小耳猪、弥勒红骨山羊等等。因此,本文将以云南省为切入点,对其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1.云南省畜牧业发展规模有所扩大,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一直以来,国家认识到云南省进行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并对其进行政策性的支持,我国云南省的畜牧业在国家与地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相关统计显示,云南省的畜牧业产值在十年间实现了将近270亿元的增长,实现了三倍增长。但是,在2008年度与2009年度因为受到国际经济市场环境动荡与禽流感的影响,云南省畜牧业的产值出现合理性下降。总体来说,云南省的畜牧业发展较为平衡。特别是近几年了,国家和地方加大了对云南省畜牧业的重视,使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就目前情况来看,云南省的畜牧业已经为其农民增收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2.云南省畜牧业的地方特色逐渐明显

云南省的气候环境具有其地域性,这对于云南省的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很大。近些年来,云南省畜牧业的地方特色更为明显。比如说,云南省的红河地区以猪肉为主要的畜牧产品,一个地区的猪出栏率就占到了云南省的一半左右。而大理的牛肉与羊肉也大约占据了云南省的五分之二左右。

二、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云南省作为我国的畜牧业大省,在其快速的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影响云南省畜牧业的快速进步。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1.畜牧业的总量不足

与其它省份的畜牧业发展,云南省在国家与地方的共同努力促进之下,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畜牧业的发展实力却远远不如其它省份。从宏观角度来看,云南省的畜牧业的总产值在国家畜牧业的产值比例当中占有较小。与自身的畜牧业产值相比较,云南省每年以百分之十的速度提高,但是,其在国家畜牧业当中的比例却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明显提高的现象。在我国所有的畜牧省份当中,云南省位列十五,不具有明显的优势。之所以说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因为云南省的自然条件较其它省份优越,其产值没有达到相关任士的期望值。近些年来,国家对西部进行有效开发,云南省应当将此作为契机,发现并利用、发挥云南省畜牧业的价值,使其总量得以提升。

2.畜牧业与其它相关行业的关系不平衡

在众多的行业当中,与畜牧业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当地的农业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种植业是畜牧业一部分的饲料来源,畜牧业是种植业的重要经济来源和养料来源,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依存。而在我国云南省,畜牧业与种植业的这种关系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种植业作为饮料的提供者,保证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畜牧业当中的天然肥料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有用资源的无理浪费,更使种植业成本提高,从而损害到畜牧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三、加强云南省畜牧业的对策分析

1.加大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力度

云南省的畜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比如说红河、曲靖、昆明、大理,这些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比较繁荣,而其它地方的畜牧业发展并不尽人意,且云南省的畜牧业总产值有待提高。这就使得云南省的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畜牧业生产基础的建设工作,帮助畜牧业主进行专业动物养殖基地的建设,使其养殖规模得到扩大,养殖水平提高,加深自动化程度,以此来实现畜牧产品质与量的双重提高。除此之外,各地区之间要加强联系,发挥合作精神,加强管理与交流,使云南省各地区的畜牧业可以得到共同进步。

2.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猪,是云南省畜牧业当中的关键分支,在云南省的畜牧业当中占有主体地位。这也就使得云南省的畜牧品种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因此,农业部门应当引导畜牧业主进行养殖品种的丰富,在不影响猪的养殖前提之下,根据各地区的养殖环境与条件,对养殖物种进行合理的增加,使牛,羊等畜牧分支得到强化。也只有这样,云南省的畜牧产业结构才能得到优化升级。

3.协调畜牧业与种植业

加强对云南省畜牧业主的生态观念培训,使其明确生态农业存在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的畜牧行为,在接受种植业的服务之后,要对其进行反补,以此来降低种植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互利双赢。也只有这样,云南省的畜牧业才能在种植业的良好配合之下健康长久地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云南省具备进行畜牧业发展的天然自然环境,也因此成为了国家与地方重视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本文从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出发,对我国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条对应对策。希望我国的农业部门加强对云南省畜牧业问题的重视,督促其尽快解决发展中问题,实现畜牧业总产值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廷继.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牧业通讯.2010(19)

[2]涂小丽.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

[3]鲁俊.关于加快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吉林畜牧兽医.2010(09)

畜牧业发展条件第3篇

今天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全县建设生态畜牧养殖强县的一次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发〔2004〕1号文件和全省畜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畜牧大省的战略决策,确定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规划、新举措,更好地组织和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推动我县畜牧业真正实现快发展、大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后面,××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部署,××同志还要作总结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不断增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畜牧业是一项能够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尤其是在××这样的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县情的基础上,始终把畜牧业作为××的第二支柱产业来培植。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我县畜牧业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规模化养殖有了新的进展,生态养殖场、养殖大户和营销队伍明显增多;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牛、羊、禽等草食畜禽发展迅速;技术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兴牧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基础条件逐步改善,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加工体系逐步形成。2003年,全县畜牧总产值已达2516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46%。可见,畜牧业在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逐步成为全县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畜牧业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方面还不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一是认识还不到位。个别地方、个别同志认为畜牧“富民不富财政”,因此,“只见嘴动,不见行动”,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甚至撒手不管,导致这些年来畜牧业没有突破性进展,停留在“步子不快慢慢走、成绩不大年年有”的状态。二是技术支撑乏力。全县畜牧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税费征收上,有的被抽调出来从事行政工作,有的兼职行政执法人员,这些导致了畜牧科技推广难以到位,甚至给养殖农户带来了损失。三是加工营销滞后。缺乏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和高品质、高档次的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加工企业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规范的大行牲畜交易市场。农村经纪人和中介组织虽有一定发展,但停留在“跑腿”阶段,成了“下手”,没有直接连接市场,增加了销售环节,分割了农民收入。四是基地不成规模。说起来到处都是“专业村”、养殖大户,可畜圈里、山坡上却看不见专业养殖的影子,数量上尚未形成优势。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县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就××而言,大力发展畜牧业,首先是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畜牧业在整个农村经济中,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十分紧密,辐射力和带动力十分巨大,易于做大做强。加快畜牧业发展,不仅可以有效转化粮食和农产品,实现农产品的过腹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而且可以就近就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其次,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畜牧业是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回报率高的速效产业,其规模可大可小,设施可繁可简,对自然条件和电、路等环境条件要求不是太高,技术便于掌握,也不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大多农户都能饲养,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快捷之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畜牧业应该说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第三,这是拉动财政增长的必要措施。××财源结构单一,长时间来就“吊”在烟上,但如果5年以后彻底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烤烟不能再作为高税产业了,××财政怎么办?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畜牧业,壮大养殖基地规模,带动畜产品加工、运输、营销等的发展,从而拉动财政增长。第四,这是我们立足优势、抢抓机遇的必然要求。××荒山草坡不少,尤其是退耕还林后,饲草资源更加丰富,加之又紧靠重庆大市场,农民又具有传统的养殖基础。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更重要的是当前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畜产品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整个西部地区在成本、价格和劳动力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特别是现在从中央到省、市都非常重视畜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省里今年决定拿出5200万作为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这对我们对接上级政策争取项目和资金提供了机遇。

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来说,既十分重要,又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必须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畜牧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分析我县畜牧业面临的新形势,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努力克服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研究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把我县畜牧业推向新的阶段。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把畜牧业培植成全县的第二支柱产业

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畜牧养殖业强县的意见》(县发〔2004〕15号),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围绕任务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生态特色,立足实际搞好科学规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畜禽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崇尚自然和追求健康的消费需求,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潜力。××地处边远山区,远离工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也相对较少,这就是我们的特色,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畜牧业的新观念,充分运用新技术,努力探索新路子,着力打造生态畜禽品牌,千方百计营造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但我们搞规划,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必须要立足资源优势,必须要符合客观实际,做到科学合理。从全县总的情况看,平坝地区要重点规划各类养殖小区,结合粮食转化、引草入田,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猪、家禽和水产养殖;高山和半高山地区,要结合退耕还林(草)、草山草坡改良和秸杆加工利用等,重点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努力培育养殖大户;××等低矮河谷地区,要充分利用好丰富的水资源条件,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各乡镇要着力抓好畜牧科技示范村建设,认真规划和建设好商品猪养殖小区,条件好的地方可以适当扩大一些。从今年起要确保每乡镇年均发展小区养殖大户100户以上,出栏商品猪2000头以上。

(二)认真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全面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要认真做好科技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以养殖小区建设和科技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切实改变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和饲养习惯,大力推行良种、良料、良法、良舍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引导农民从传统的饲养方式向科学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要认真做好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大力推广生猪和牛羊人工授精技术,努力提高良种覆盖面。切实做好××黑猪等本地优良畜禽品种的保种提纯、选育推广工作,保护地方特色品种,努力打造地方良种品牌。要认真抓好以基层干部和畜禽养殖大户为重点的畜牧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科技兴牧水平。要加快草业和饲料业发展,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发展优质牧草,切实抓好草山草坡的改良与建设,积极推广饲料青贮和秸秆氨化技术。要加快饲料工业发展步伐,实现粮食转化增值。要认真做好动物疫病控制和畜禽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工作,切实抓好以牲畜“五包”有偿服务为主的防疫体系建设,抓好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

(三)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谈产业化,首先就有一个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关系问题。龙头企业肯定能带动产业化,但基地的规模化也能引来龙头企业,促使产业化升级,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有的同志一提产业化,总认为首先应该有龙头企业,否则,即使基地发展起来了,也难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这种认识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关键是培育真正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产业化组织体系,使产业化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我们在积极引导畜牧业生产向产业化转变的过程中,首先要发展规模养殖,着力建好基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区别于传统畜牧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和今后畜牧业发展的方向。传统的兼业养殖方式不可能产生规模效益。我们要引导和动员千家万户由兼业养殖向专业养殖发展,通过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把“普及”这个基础打牢,以增加全县畜牧业的总量;要通过扶持措施的落实,提高养殖专业村、专业户的养殖效益。其次,要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只有引导和扶持一批畜牧养殖场、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各类龙头企业,才能有效对接大市场,提高畜牧综合效益。第三,要认真研究畜牧市场的变化规律,搞好畜禽及其产品营销。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和规范畜禽交易市场,努力形成以县城为交易中心、乡镇为交易网点的市场体系。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投入是一项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不愿投入或者没有资金投入,最终都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要真正把畜牧业发展壮大,必须建立完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民间投资、引入外资、金融贷款、农民和企业投资相结合的畜牧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要充分发挥农民作为投资主体的作用,调动农民投资、投物、投劳的积极性。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对全县各类养殖大户和种畜饲养场(户)特别是养殖小区农户,县财政将每年安排20万元以上的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并安排专门资金对发展畜牧业方面的贷款实行财政贴息。对在县内兴办年产值400万元以上、税收20万元以上的养殖及畜产品加工企业,县政府将按税收的5%给予奖励。要集中捆绑使用现有各项支农资金,力争发展一片见效一片。财政扶贫资金和畜牧“三费”要重点用于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技术推广、科技教育等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金融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对畜牧养殖业的信贷投入。今年农村信用社将贷款1000万元用于发展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小额扶贫信贷资金要重点向畜牧养殖业倾斜,帮助农户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畜牧、财政、扶贫等部门要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力争从省政府的5200万专项资金中拿到更多的份额。要积极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采取带薪、带职、带项目、带资金等方式,领办或创办畜牧养殖基地、加工企业和畜产品交易市场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畜牧业发展。

(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要能真正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关键。畜牧部门要以实施“五包”有偿服务为契机,充分发挥现有畜牧科技人员的作用,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尽可能减少家民的养殖风险。要充分利用农经网,选配好专业信息人才,搞好畜牧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工作,切实为县委、政府决策,为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及时快捷、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要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引导,培育和规范畜禽购销协会、农村畜牧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形成外连市场、内连农户的组织网络,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规避农民直接面对市场的养殖风险。要依照有关法规,加强防疫检疫、种畜禽、饲料兽药等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病有害产品的违法行为,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推进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创新畜牧工作管理机制。县、乡(镇)两级要建立健全畜牧产业化建设的相关机构,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及时协调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创新管理机制,逐步推行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双线管理”模式,实行双向承包。各乡镇要成立以党委、政府为主的生态畜牧业建设行政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地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明确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年度计划任务。县畜牧局要成立畜牧技术指导机构,主要任务是搞好以“五包”为主要内容的有偿服务,加强对全县畜牧技术干部的管理,建立健全牲畜户口档案,严格兑现赔偿,解除养殖农户的后顾之忧。通过“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双线运作,各负其责,做到层层抓落实,户户见成效。

二要加强畜牧干部队伍建设。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依靠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畜牧干部队伍作保证。因此,要在畜牧干部队伍内部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稳定和盘活现有畜牧技术人才。要不断深化畜牧部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推行分类分级管理,实行“一长”负责制;逐步推行职称评聘分离,全面实行聘用制,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结构工资制。要将工作实绩与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挂钩,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调动广大畜牧干部特别是畜牧专业技术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县畜牧局和乡镇党委要加强对乡镇畜牧干部的管理,稳定在岗畜牧干部队伍,鼓励已调岗改行的畜牧、兽医、水产技术人员在自愿前提下回到畜牧部门从事专业工作。要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适当增加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在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中择优录用部分人员,充实和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业务力量。要打破地域界限,通过联合招聘调整和充实村级兽防人员。

三要提高依法治牧水平。要稳定和健全畜牧业执法机构,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做到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治牧水平。要依法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制度和动物防疫“一票否决”制,确保畜禽产品安全。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兽药、饲料市场,理顺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杜绝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对基层兽医人员的管理,坚决依法整顿和规范畜禽疫病诊治秩序。

四要完善目标考核制度。县委、县政府将把畜牧业列入经济工作的单项指标,分年度制定具体方案,对乡(镇)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畜牧部门负责人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奖惩和任用挂钩。同时,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对全县各地畜牧业发展情况实行动态考核和定期公布,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各乡(镇)和畜牧部门要进一步细化考核方案,逐级考核,认真兑现奖惩。

五要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加快畜牧业发展是全县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都责无旁贷。宣传部门要调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及时宣传报道畜牧业发展的各项规划、任务目标、政策措施及其典型经验,努力形成全县上下共谋畜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国土、林业、水利、电力、工商、税务、人事等部门要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省、市和县关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畜牧业建设用地用材、用水用电、办证办照、工商税收以及退耕还草、基地建设、饲料加工、市场营销、干部转岗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农办、畜牧、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为畜牧业发展搞好技术培训和提供技术服务,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纪检监察和政法部门要坚决查处各种干扰和影响畜牧业发展的违纪违法案件。各乡镇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制定一些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优惠政策,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只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能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新办法、新措施,都可以大胆实践和尝试。

畜牧业发展条件第4篇

关键词:基层 畜牧养殖管理 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089-01

在农村畜牧养殖行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实际规模在减小,所以,抵御市场风险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薄弱,无法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因而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畜牧养殖行业在加工业、服务业与种植业当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畜牧行业养殖管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工作问题解构

第一,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牧区畜牧养殖中,受传统散养与草蓄平衡的影响,会形成特定数量与规模。然而,因为养殖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不具备专业化的饲养机械设备,且尚未掌握饲养知识与相关技术,所以,始终以个人经验饲养。

第二,畜牧养殖品种不多。基层畜牧养殖的品种具有明显的单一性特征,且新型养殖品种十分匮乏,在品种更新方面的速度相对缓慢[1]。与此同时,很多养殖户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很容易出现盲目引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畜牧养殖的规范性。

第三,畜牧养殖基础薄弱。在基层畜牧养殖中,养殖管理工作水平不高,且对新技术与饲养知识的应用也不多。只是在苏木镇兽医站中安排了技术工作人员,而能够提供技术支持的基层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为此,对牧区畜牧养殖生产力与疾病的防治造成了严重冲击,使其基础相对薄弱。

第四,市场化水平不高。虽然牧区养殖行业已经形成规模,然而,尚未具备配套的产销规范要求,导致其市场化的销售水平不高,无法与市场变化相适应,同样会影响基层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

第五,养殖条件不理想。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与经营的模式相对简单与粗放,而且并不具备统一的规划,最明显的就是养殖条件较差,进而对基层畜牧养殖行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通常,养殖环境对于畜禽养殖的科学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商品畜禽养殖的结构相对简单,且未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另外,养殖管理人员的工作思想保守且落后,很y与时展相适应,管理方法相对落后,影响畜禽商品率[2]。

二、解决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

在锡林郭勒盟东乌旗地区,要想确保畜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需要积极行使自身职能,使得主导作用得以全面发挥。政府要针对当地畜牧养殖布局予以合理地控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理想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应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尽可能发挥本地自然优势。基于此,要科学设计,对养殖小区进行重点发展,构建畜牧行业的生产产业带[3]。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应全面改善基础设施的条件,特别是交通与水利,在为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形成集销售、加工与生产于一体的链条,确保资源承载力。对养殖用地进行合理地安排,并且跟踪并监控养殖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和生产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2.提高产品深加工经营水平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将市场作为导向实现生产的多元化,深入挖掘畜牧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产品深加工经营水平,对全新经济增长点进行探索。而政府也可以给予畜牧养殖大户相应的帮助与支持,进一步推动畜禽产品深加工的进步,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得产品销售的渠道与范围得以拓宽,实现养殖行业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使生产和加工更加合理。

3.建立并健全服务机制

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特别是在苏木镇级畜牧兽医站建设中,需要有机结合技术和生产,为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在生产中融入全新的观念与技术,以保证基层服务能力的优化。与此同时,应全面增强基层服务质量,给予基层技术工作人员关心与帮助,充分发挥苏木镇兽医站的自身优势[4]。除此之外,要构建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开展畜禽常见病与多发病预防及控制的工作,进一步推动畜牧养殖行业发展。

4.全面创新科学技术以加大培训力度

在建设新牧区的过程中,需要将熏沐养殖行业的发展作为重点,增强养殖工作人员素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强化牧民素质,使其养殖观念得以转变。为此,应定期组织养殖人员参与技术培训,进而提高畜牧疾病防控与畜牧养殖方面的能力,使得养殖工作更加科学。另外,要深入研究并对品种进行改良,找出更有效的养殖方法,实现技术的全面创新,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养殖知识内容[5]。基于此,在养殖行业发展中,需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有效结合土地畜种改良和培训工作,对畜禽疫病进行有效地防治,实现饲养的模式化,最终增加畜牧养殖科技含量。

5.合理制定畜牧养殖管理体制

在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合理地制定出养殖场管理机制。第一,疫病防治的制度。养殖场卫生管理与养殖存在紧密联系,对疫病爆发予以实时监控,定期接种免疫疫苗,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等管理方式都能够减少畜禽死亡的几率。第二,养殖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养殖场一定要聘用具备技术经验的人员,对其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养殖场养殖模式进行改革,同时还能够增加实际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其发展前景理想。所以,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充分考虑本地条件,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畜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与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金学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2):28-29.

[2]柏中峰,黄志权,王成磊等.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J].大科技,2016(6):185-185,186.

[3]白惠珍.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兽医导刊,2014(12):46-46.

畜牧业发展条件第5篇

关键词:畜牧业 存在问题 发展目标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州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治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好局面。但是,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经济的推进,本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1]。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

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

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

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

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1]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2]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11-113.

畜牧业发展条件第6篇

为加快品质畜牧业发展,打造现代畜牧强市,促进京津济地区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防疫规范化、服务社会化、产品优质化、农民组织化为特征,以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为目标的产业。发展品质畜牧业,打造现代畜牧强市,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渠道,是统筹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生产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品质畜牧业战略,全市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但仍存在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动物疫病防疫基础设施、财力保障、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二、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为发展方向,以实施品质畜牧业战略为突破口,以京津济地区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目标,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保护同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加快向现代畜牧强市跨越。

(二)任务目标:到2015年,建成15万头奶牛、600万头生猪、100万头肉牛、3亿只家禽生产基地,构筑起现代化的四大产业链条;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8万吨、40万吨、3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超过2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5%以上,力争30%;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畜牧业产品质量、公共卫生、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三、工作重点

(一)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1.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以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为重点,开展品质畜牧业示范区创建“双百”工程,即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提升100处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新增100处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五年共建成1000处高标准现代化养殖示范区,提高畜牧生产基地建设水平,打造畜牧业“品质”品牌。围绕畜产品加工龙头和畜禽优势产区,加强重点帮扶培育,带动区域化产业带快速发展,特别要加快5000万只绿色肉鸡产业基地、20万只有机鸡产业基地、1000万只绿色蛋鸭产业基地、10万头生猪绿色生产基地、2000万只高标准绿色肉鸭产业基地、有机养殖示范基地等优质畜牧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亮点。到2015年,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饲养比重达90%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比重达80%以上。

2.加快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加强与京、津、济、青等大城市对接,引进培育高档次、大规模和实力强的畜牧龙头。引导企业改善生产和科技条件,提高畜产品深加工水平,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对畜产品出口企业给予重点帮扶,增加畜产品附加值,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积极开拓品牌经营路子。突出传统优势,做大做强、产品、牛肉、牌鸭蛋等品牌;牌牛奶、猪肉产品、牌禽产品、牌禽产品等国内外品牌优势,积极打造知名品牌。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力争2015年畜产品在市场占有份额达15%以上;扩大长三角、粤港澳等市场,开辟欧盟、中东以及日韩等市场,实现畜产品外销新突破。

3.加快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要创造条件,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提高行业应对市场变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引导和扶持农村党员干部和有条件的农民,以及畜牧兽医服务部门和社会力量领办合作社,探索形式多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畜牧业各环节的有机连接;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及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利益。

(二)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推广健康养殖,大力发展自然养猪法、林间养禽、循环种养和绿色能源建设,鼓励扶持养殖场(小区)利用粪污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实现排放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控制和减少养殖业污染。积极调整畜禽生产结构,抓住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机遇,发挥我市秸秆养畜传统优势和黄牛、驴资源优势,以大户和饲养场为重点,加快牛、羊、驴等食草家畜发展,增加食草畜禽比重。到2015年,全市自然养猪法生猪出栏量达50%以上;肉羊、肉兔、鹅的饲养量稳步增长,秸秆入饲率达到50%以上;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三)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制度和乡村兽医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坚持“预防为主,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的方针,认真做好六和肉鸡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试点,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控,全面做好强制免疫、疫情监测、动物产品检疫等各项防控工作;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队伍、资金、技术、物资储备,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实现动物防疫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期保护我市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饲料、兽药、奶站、出口企业等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的监管,保障畜产品安全卫生。全面落实兽药生产GMP认证、兽药经营GSP认证和养殖企业兽药使用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强化档案管理,对养殖过程、销售历史、信誉情况、兽药饲料使用情况全程记录;加快推进动物标识体系建设,到2015年猪、牛、羊等耳标佩戴率达到100%,完成所有猪、牛、羊的数据采集传输,实现全面、快速、准确追踪溯源。加快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硬件及制度建设,原则上凡进入专业市场、超市、专卖店的产品,必须经过相关认证并进入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

(五)健全畜牧业支撑保障体系。

1.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积极做好种畜禽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改良开发、良种推广应用和良种产业化经营,加强良种管理,提高良种利用率;特别要抓好驴、鲁西黄牛等特色畜禽的保种、扩繁和开发,实现以保护促发展。

2.加强饲料生产体系建设。把饲料工业作为促进粮食加工增值、带动种养业发展、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的大产业来抓,多措并举,提高饲料产能,到2015年全市饲料产量达到400万吨以上。

3.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建立以国家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基础,科教单位和涉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强化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其经营逐步交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

4.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完善全市饲养、加工、市场、服务、监管、质量安全等为一体的信息体系,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四、积极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通过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等措施,切实解决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用地、融资、风险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各级畜牧兽医、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科技、国土、检验检疫、质监、卫生、工商、金融、物价、税务、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优质服务,共同推进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县财政要积极争取国家畜禽良种工程、畜禽良种推广、秸秆养畜、饲养场污染防治等项目投资。不断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积极扶持品质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动物防控和兽医工作公共财政保障措施,不断加大强制免疫疫苗经费落实力度,为动物防疫、监测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积极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政策,适当提高补贴标准,逐步完善补贴机制。同时,对畜牧机械、涉畜保费、良种引进、贷款贴息、畜舍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服务、贷款风险等项目,通过多种有效形式适当给予补贴,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继续落实饲料加工企业免征增值税以及进口种畜禽、牧草种子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初级畜产品加工优惠政策。根据国家、省扶持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落实相关配套性资金。

金融、财政、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联系协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机制。扶持畜牧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为畜禽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担保。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机制,通过畜牧企业、畜牧合作社建立会员农户信用档案,加强会员信用考核评估管理,并与金融机构对接,扩大信贷额度,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积极探索畜牧业政策性保险的新路子,逐步提高畜禽保险覆盖范围。

畜牧业发展条件第7篇

这次全市畜牧工作现场会议是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去年以来畜牧工作情况,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动员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大力发展畜牧业的热潮,尽快实现我市畜牧业的跨越发展。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莒县的规模养殖现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刚才,月康局长全面总结了20*年的畜牧工作情况,部署了20*年的畜牧工作任务。这些我都同意,希望大家回去后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结合有关会议精神,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增强加快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上下特别是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畜牧业在大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实现21.39亿元,同比增长8%;占农业总产值的22.7%。二是畜牧业为农增收发挥的作用不断提高。去年,我市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1385元,同比增收40元。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中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三是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年,全市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达到15.3万吨、10.47万吨、4666吨,同比分别增长2.6%、10.47%、75.4%。四是畜牧业科技对畜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通过推广畜牧业实用技术,使我市良种猪、蛋鸡、肉鸡、羊的生产性能同比分别提高0.3、0.2、0.1、1.2个百分点,畜牧科技对畜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3.5%,同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五是畜牧业规模化生产从业者的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畜牧业“土专家”。总之,这五个方面的不断提高,标志着我市畜牧业已由传统畜牧业跨向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门槛,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不懈追求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市畜牧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一是畜牧业总量小,发展慢。我市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22.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养殖大镇、大村、大户总体上发展迅速,但规模养殖场(户)数量少、规模养殖量小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二是龙头企业发展慢,带动性差、辐射力弱,制约了畜牧业发展。三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畜产品出口创汇的比率小,全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只占总量的5%左右,畜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不足10%。四是没有形成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有些地方认识不到位、政策扶持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五是奶业生产发展不快等。对这些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尽快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下决心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的双重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双重任务,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各级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相当比例的情况下,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无疑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当前,无论是外部条件还是内在需求,畜牧业都面临着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概括讲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广阔。据统计,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肉类不到25公斤,奶类不到6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37公斤和112公斤,其中美国分别为120公斤和230公斤。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阶段,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这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二是物质条件充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种植业的供给能力和为畜牧业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加快发展畜牧业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三是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加入WTO后,畜牧业是主要受益行业之一。从畜产品价格看,我国猪、牛、羊肉价格分别比国际市场低57%、84%和54%,禽肉加工制品也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加之入世后国外低价饲料进口将大量增加,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畜产品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四是宏观政策有利。一方面,我市是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胶东半岛无疫区畜产品出口基地,这等于取得了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有利于我市畜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今年国家全面放开了粮食收购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这有利于饲料工业的发展。五是我市气候条件好,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又有无与比拟畜产品出口区位优势。加快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只要全市上下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畜牧业的突破性发展。

(二)加快发展畜牧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多年来,我市对农业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粮油、水产、水果、蔬菜发展迅速,但畜牧业发展力度不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畜牧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形式,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和现代水平的标志。世界上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都在50%以上,高的达到70%以上。畜牧业是最具竞争力和挑战力的产业之一,入世后要从提高我市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更多地是要依靠发展壮大畜牧业。全市各级必须把培植壮大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重点,推动畜牧业上规模、上水平。

(三)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由于市场和机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增收减缓,增收渠道窄。从农业经济内部看,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种1亩粮田,一年收入200—300元,如果在这1亩地上建大棚养鸡,养得好一年收入2—3万元;养1头高产奶牛,年可获利5000元左右,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另外,发展畜牧业易于使各种地域条件的农民共同致富,山区可以搞,平原也可以搞。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切实把这一潜力点挖掘好、培育好。今年,省、市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于建成市长、李敏副书记都强调要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化认识,抓住机遇,认真总结,科学把握,切实增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做强

做大做强畜牧业这篇大文章,要抓的工作很多,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突出抓好结构调整、规模养殖、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服务四个重点。

(一)以奶业生产为重点,突出发展高效节粮型畜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鲜奶的消费渐成时尚,鲜奶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发展奶业有着广阔的前景。据了解,仅市区日消费鲜奶50多吨,市百货大楼、市区伊利专卖店年销售外地鲜奶2000多万元。若我市有1/3的人口每天消费半斤牛奶,则全市年市场需求量为8.4万吨,需要年产6吨鲜奶的1.4万头高产奶牛来生产。而我市目前存养奶牛只有1000多头,奶业的发展空间相当大。

一是从饲草饲料资源看,发展奶业有良好的物质基础。我市青粗饲料资源比较丰富,年产可饲用农作物秸秆、饲草180多万吨,粮食80多万吨,可饲养50万头奶牛。奶是饲料转化最高的畜产品。奶牛能将饲料中能量的20%、蛋白质的23—30%转化到奶中。用1公斤饲料喂奶牛所获得的动物蛋白质比喂猪所产生的至少高20倍。因此,奶业不仅是食草节粮型产业,而且也是高回报率的产业。

二是从振兴农村经济的角度看,奶业是粮食作物转化增值,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在振兴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也起着积极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际上普遍把奶类的人均占有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三是从提高民族身体素质看,奶类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并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钙含量高、且易吸收。奶类被誉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消费比例是0.4:0.06:1,我国是6.6:2.7:1。我国人均畜产品中脂肪的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5%,蛋白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动物性食物的摄入营养平衡失调。日本站在提高民族和人口质量的高度,几十年来一直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为口号,进行奶业发展的战略宣传,一段时间内人均牛奶占有量由10公斤提到68公斤。发展奶业,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四是奶业发展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提出了“强壮民族,从孩子开始”,“为了下一代,请给孩子一杯奶”的口号。2000年11月由农业部等九部委局联合启动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方式,通过专项计划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由定点企业按国家统一质量标准生产的学生饮用奶。

五是各地启动了奶业发展的快轮。在国际国内奶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各地掀起了奶业发展的热潮。辽宁省率先在沈阳推广“学生奶”,每年由市财政拿出300万元,作为加餐补助。*,推行公司+农户+基地“一体化经营”。奶牛存栏6000多头,日产奶100多吨,年为群众增收5700多万元,成为青岛市最大的奶牛生产基地。*从2001年开始政府每年拿出3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奶业生产,很快由1300头奶牛发展到现在的1.3万头奶牛,3万只奶山羊,奶人均占有量500多公斤。

综上所述,从国际、国内奶业发展趋势看,奶业大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我市的奶业只处于起步阶段。对此,各级一要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以奶业为重点,突出发展高效食草节粮型畜牧业。要进一步发挥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加快奶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牛、羊、兔、鹅等食草畜禽为主的高效食草节粮型畜牧业。二要抓好奶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广良种高产奶牛繁育及黄牛奶改技术,努力扩大奶牛群体数量,提高牛奶产量;三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争取省内外知名的奶业集团来我市投资建乳品加工厂或设牛奶收购站,鼓励群众发展养奶牛的积极性,促进我市奶业发展;四要大力推行种植制度改革,改粮-经二元种植为粮-经-饲三元种植,实行种草养畜,加快我市高效食草型畜牧业发展。

(二)以建设养殖小区为重点,突出发展规模养殖。规模养殖是扩大畜牧业总量、提高比较效益、实施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又是最大限度地应用科学技术,实现科学养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规模养殖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了开发区奎山街道大岭蛋鸡养殖小区,*。但全市规模饲养量所占的比例仍不高,仍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在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畜牧养殖由厚利转向微利经营的形势下,推行规模养殖,建设养殖小区,培育养殖基地,求得规模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要在稳定农户养殖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尽快制定完善鼓励扶持规模养殖的政策,在养殖用地、信贷、科技信息、小区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办场,扩大规模,在上档次、上水平上下功夫。规模大场发展起来了,就能发挥出带动效应,带出一批大场大户,建成养殖小区、养殖大区,形成养殖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化经济。

(三)以实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突出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畜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了养殖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牧一体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实践证明,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畜牧业产业化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畜牧业外延增值的“路”。近年来,我市发展起了*等畜禽产品加工企业,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并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缺乏象诸城外贸、得利斯,临沂的金锣、益膳房,威海的恒大、恒盛等大型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因此,要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作为挖掘我市畜牧业发展潜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一环切实抓紧抓好。

第一,要切实培强产业的“龙头”。龙头企业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抓住培强、培壮“龙头”,建好载体,就抓住了产业化经营的“牛鼻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养殖户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要落实好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促使我市畜牧龙头企业尽快扩规模、上档次,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要理顺产业化的利益机制。不论哪种形式的产业化模式,其核心都是“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这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灵魂。要认真研究探索龙头企业与养殖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链条衔接机制,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按照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发展象碑廓养鸡协会、户部乡的特养协会、莒县奶业协会、时代公司的经济合作社等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开拓市场、行业自律、保护行业权益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第四,要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实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也是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和促进畜牧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质量检测、市场监管、政策法规四大配套体系,加快完善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搞好畜牧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畜产品质量检测,特别是要解决好畜产品的兽药残留、畜禽疫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突破畜产品走向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质量瓶颈和绿色壁垒。要坚持关口前移,抓好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以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和畜牧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为重点,以生产基地为载体,强化标准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要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尽快建设市县畜产品质量检测站点,搞好畜产品质量检测,从产地环境到包装上市的全过程都要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为开拓国际市场打好基础。

第五,要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畜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上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赚钱就饲养什么。要立足产业、产品和产地优势,进一步搞好市场区划布局,引导外贸企业组织畜产品货源,扩大出口规模,开拓国际市场。要瞄准国内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需求,发展高档次畜产品生产加工,促进畜产品进城出境,要积极培育畜禽品种名牌和产品名牌,引导和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搞活市场营销,扩大城镇市场,抢占农村市场,要积极培育农村集贸市场,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区域性畜产品交易中心,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带动作用大、辐射能力强的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畜产品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通过自产自销、代购代销、联购联销、联购分销等多种形式,架起农民与市场的桥梁。要尽快建立起准确,高效的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和企业更好地组织畜产品生产和销售。

(四)以科技兴牧为重点,突出提高畜牧业科技生产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不仅能使潜在的资源显现,而且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特别在当前发展生产由过多地依靠资源转向依靠科技增收的形势下,推广应用畜牧科技更加重要。因此,在今后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方针,提高畜禽良种和畜禽产品质量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二级繁育场、配种站(点)五级良种推广体系,形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同时抓好地方良种的保种选育和扩群。二是加强畜牧科技示范园建设。要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年内建设1—2处具有超前性、示范性、导向性的畜牧科技示范园,引进、嫁接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畜禽良种。三是强化畜牧科研机制创新。要对重要攻关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和创办、领办技术企业等方式,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四是搞好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牧科技推广网络,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向群众传授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信息,进一步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营造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畜牧业发展条件第8篇

世纪之交,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我市在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中,不可忽视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牧业大发展。 一、畜牧业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产业。 1、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左右,铜梁县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3%。因此,要赶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发展畜牧业已成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发展前景广阔。 2、畜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转换力强等优势。一是周期短、见效快,适合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还可带动种植业、饲料、食品、轻纺、皮革、医药、化工等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而且还能推动小城镇建设、交通等其它产业的发展。二是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之形成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3、畜牧业发展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传统的以粮食为主食,以肉、蛋、奶等为副食的传统饮食结构正在被打破,粮食的份额逐步缩小,肉、蛋、奶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品,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我国现在肉类消费人平均占有量为45公斤左右,人均消费量438元,与人均粮食消费支出等量。预测,21世纪前10年,年人均肉类消费仍可保持年均3~5%的速度增长,在2012年人均占有量将达70~80公斤。目前,我国奶制品占世界平均的十五分之一,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从国外市场看,许多国家以肉、蛋、奶作为主食,把畜产品特别是草食牲畜产品称为“绿色食品”需要量很大。据资料介绍,我国草食性畜产品主要出口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但出口量只能满足其需求量的30%左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专家预测,中国入世后,种植业将受到很大冲击,但畜牧业及畜牧产品加工很可能是中国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长盛不衰的优势产业。 4、畜牧业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阶段性过剩,有更多的粮食可用于发展畜牧业,大规模地实现转化增值。另一方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退耕还草,又促进农区畜牧业特别是草畜牲畜发展提供了机遇。再有,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发展更加重视,中央和市农村工作会都把发展畜牧业放在了重要位置,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之一,要求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目前,中央有关方面正在制定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必将更加有益于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5、我市有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我市地域广阔,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粮食、青饲料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比北方更有优势。同时还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广阔消费空间,重庆大都市辐射范围广,集散效应强,利于扩展外销等优势。而且我市发展畜牧业还具有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家户户有养殖,如果加以引导,会起到牵一发动全部的效应。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思考。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