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0 14:49:24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1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双基;独立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贯彻课改新理念,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能力培养,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就像人们对待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许多教师在将课改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他们刻意求新,为了课改而“课改”,完全抛弃了以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好的教学方法,一味追求课堂上的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似乎把“课改”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是使课堂教学变得浮躁,学生的基本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是没有认真领会到新课程改革的精要,只是徒具其表而已。如何真正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呢?

一、在加强合作学习的前提下注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会给学生提出来出一些问题,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且现得也很积极,几人一小组,热烈地讨论着,甚至激烈地辩论,老师也会参于其中讨论。有的时候学生们还会离开座位去别的小组参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将合作教学演绎得栩栩如生。

这样的合作教学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我同时也注意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频繁合作,甚至在有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干脆就像做实验一般,直接将学生编成小组,为后面的合作做准备。一节课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合作中让学生完成的。好像一堂课没有“充分”的合作就称不上是一节课了。这其实是一个不了的现象。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让孩子们进行独立思考。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心理的成熟与发育离不开他所依赖的环境,每时每刻他们都要思索,只有不断地思索,才能有所获得。不错,儿童的许多能力都要在他们的独立思考中进行养成。合作能力的培养固然很得要,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无关紧要了吗?在一些问题解决的安排上,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合作,也应该适当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不能由“学生围着老师转”变成了“学生围着小组转”。这样会抹杀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在过多过滥的合作学习下,会造就一部分学生的惰性。小组讨论不讨论,完全滥竽充数,依赖组内其他同学。那样,情况就更加不妙了。

二、培养能力的过程重视“双基”教学

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教育家斯霞老师在总结她的教学经验时,就反复提到过小学语文中“读”和“写”的重要性。她认为汉字的书写、记忆绝大部分都是在基础教育中完成的。电脑的普及,让汉字的书写已经弱化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现在对有些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而言,别说书法艺术,就是让他们去工整、流利地去写汉字,也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些情况的出现与他们“写字”基本功的不扎实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写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语文课改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过分推崇阅读教学。课堂上读的形式各种各样,感情激荡。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的确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可惜,我们很少看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拿出时间让学生去写一写,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前不久,我听了好几位年轻老师的课,发现大部分课堂上,学生连一个字都没写过。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只是让学生开火车去认读生字。有些学生甚至连笔都没带。

不仅是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写字的机会。我们的许多语文老师也忘了语文课堂要“写字”这个“本”。在课堂上很少去板书,取而代之的是电脑屏幕的展示或在黑板上贴上现成的字词、图片。也许他们认为课堂板书太费时间,特别是在教学比赛上,会打乱教学步骤。实则谬之。老师的示范书写,可以很好地纠正学生书写中的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和不良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避免让电脑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信息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成了课改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于是,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以充分利用电脑资源为荣,在有的教学比赛上,是否利用多媒体还成了一项评分的依据。电脑、多媒体似乎也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有着它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往往能从视觉、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被眼前不断闪现的画面深深所吸引,教师只需轻点鼠标,生字展示、动漫表演便一一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娱乐了学生。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想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展延伸能够让课堂丰富起来,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体会到自己收获的乐趣。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通过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我校刚刚使用班班通,在教学时,往往会遇到许多学生没有见到的东西,教师就可以采用课件展示,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而多媒体呈现知识内容,形成情晰具体的映像,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

二、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自己,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我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收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将学业评价转向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的得到反馈,激励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不断地改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海豚救人》这篇课文时,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高默读速度,分层次,有重点的思考问题。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根据标题质疑、猜测内容,激发其兴趣。在讨论“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是我尝试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分小组学习,摆脱繁琐情节分析和一问一答的课堂模式,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能力”为着眼点,提倡探究、重情感教育、重习惯培养、营造思维活跃、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习惯从一年级开始就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教学时决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定要在听、说、读、写这几方面严格要求,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特别一、二年级的小同学,别人在说他也抢着去说,别人说什么他根本没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回答声音要响亮。另外我在教学中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写字,总是以横平竖直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给学生示范,这样就慢慢养成了语文学习的规范性,形成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文本,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在较长的故事情节中理出一条主线,理清脉络,长文短教,突出重点,然后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行教学,体现阅读的整体性,从而提升阅读的品质。

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改革 教学策略

一、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参与

加强学法指导和研究,使学生终身受用,自己去猎取知识,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让学生自始至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如:《林海》这一课,作者描写每种景物的写法大致相同。我们可先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岭”一节,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段的内容,通过个人思考、同位议论、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总结其学习方法。同学们经充分酝酿,各抒己见,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什么——怎样写——有什么特点;欣赏景物——说说景物——想象图画——找出特点——体会感情。这样,同学们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思维,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知识方法的来龙去脉。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各自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法,学习下面的几个自然段,在“实践”方面突出过程,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收到少教多得的效果。实践表明:学习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坡度和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点半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不断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有迁移性和指导性。

二、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是不依据别人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要比再造想象困难复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这种想象可把课文提供的表象作为基础,难易适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想象能力。如:《我的战友》一文,我从教材出发,鼓励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烈火烧身时,他是怎样的?”这一环节时,同学们不但能联系“我”的内心活动,还能结合的动作、当时的环境等去发挥想象,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又合乎情理的想象。这样,通过让学生想象、议论,既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另一个途径是让学生进行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小学生常常沉浸在幻想中。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作文,如:《百年后的……》、《假如我会……》,或者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把诗歌改成记叙文等。这样,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正确引导学生的幻想,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着眼于语文的广泛延伸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语文的广泛延伸性是指学习语文不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它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管是思维还是想象,都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表象。而《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积累作基础。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语文教学观,以课堂和课本的语文学习为中心,狠抓双基,让学生切实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向广阔的课外天地。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其言语和表象。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

四、多评少改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4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纽带,还充当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

1)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新课程标准改变后,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教,更重要的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学。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成绩,不是通过记忆复杂的公式与符号,而是要通过对平时知识的积累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克隆之谜》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应在阐述文章内容的同时,渗透关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注重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2)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趋向于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二泉映月的录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二泉映月的感人场面,从而促使学生切实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个性化

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以促进整体的发展为核心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应注重不同学生性格间的差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语文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讲解语文知识时要渗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还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例如,在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时,语文教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先给学生简单描述郑和远航中发生的有趣故事,然后再针对课文内容阐述我国人民的探索精神与航海技术。

4)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适时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结合在一起。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不是由抽象的数字符号组成的,它所阐述的更多的是关于生活的感悟。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传授的只是枯燥的语文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腻烦的心理,同时还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例如,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中的金字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金字塔精巧的结构特点,从而实现他们对古埃及人民杰出智慧的歌颂。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完成,这在无形中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新课程标准实行后,语文教学模式有了相应的变化,语文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例如,在学习《郑成功》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应改变以往直接讲课的传统模式,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关于郑成功的故事或资料,学生在简单了解郑成功的事迹之后,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2)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授课,由于教材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扩充。因此,为了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标准,语文教师扩充了语文教学内容,使教材成了教学中的参考工具。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同时还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例如,在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呈现草原的真实面貌,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舍笔下“人美、景美、文美”的场面,并且也在无形中丰富了关于“草原”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3)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合理化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以满腔的热忱投身于教学改革大潮的同时,也心有困惑和畏难。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它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师生互动。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新课改教学的尝试,谈一些体会:

一、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尊重老师,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只有被动的服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古人云:“授人之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和平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领航员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创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位学生觉得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教师的爱心是教育教学的“原动力”,“爱其师,则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有好感,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教师不仅仅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还要利用空闲的时间为自己充电,进行自我设计和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使其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时刻提醒自己,永不停息的读书、学习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存在的方式!只有教师让自己储存丰富的知识,才能顺应时代的步伐,才能扮演领航员的角色。

二、创设情景教学,引发学生兴趣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所以学生学的好与坏,与引路人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就会创造出“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例如:在学习《做操》这篇课文时就向学生提出,同学们你们会做操吗?谁做的最好,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孩子竟然手舞足蹈的做起操来,一下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充满灿烂的笑脸,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兴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尝到了学海无涯乐做舟。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与课文的情景之中,“登山的情满于山,观海的则忘溢于海”,教学之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学习语文的佳境,从而尽可能的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位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孩子语文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学习全靠自用心,老师只是引路人”。迎着新课改的浪潮,教师要做好引路人,把语文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全心全意做好导演的角色。但是由于小学孩子的年龄都比较小,还不懂得如何把握自我,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的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体,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想怎么交流就怎么交流。如果老师不及时发挥领航员的作用,船就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方向。一节课上完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却没有充分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多重备课”的能力。

四、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发展语言的空间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和艺术性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能力,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而又井条有序。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着手开发学生的潜能。训练他们的基本功,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应该在课外开拓发展语言的空间。例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赛,或者进行普通话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给孩子创造一定开拓语言发展的空间,充分挖掘语言能力的潜能。

五、科学利用评价手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正面的评价,那么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满足,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随之而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提高了。相反,如果学生得到教师过多的负面评价,就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怕上语文课,厌学语文等现象。对语文教师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使语文成绩一落千丈。所以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有助于进一步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真诚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善待每一位学生,与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微弱的星星发出耀眼的光芒,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知难而上,鼓励创新,追求特色,相信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会随着教育的改革的步伐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贾艳玲.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J].快乐阅读,2012.18

[2] 聂文英.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指导思想[J].教育现代化,2012.05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6篇

新课改意味着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都将彻底打上历史的烙印。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实践中,真正地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条路却很艰难漫长。下面仅就在教学中应如何深入地贯彻新课标的特点和精神从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充满热情

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二、要重视学习方式,强调感受、体验

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这一传统观念的革命。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成为了今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心任务。

(一)合作学习

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这种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而语文学习,对小学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

(二)探究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探究性其实是人的与生俱有的本性,提倡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为了纠正目前中小学校重知识的传授,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等弊病。激励探究这种天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开放足够的空间,就是为了还原人的本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从课标中我们知道首先教师要真正地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自主性的学习是合作和探究的基础,有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一定是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再次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教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允许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最后还应尊重儿童的的个体差异,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学生视角的独特性,决定了学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三、要更新观念,倡导新的理念

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要视实践,实现开放式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27-01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们都在认真体会新课改的新理念,不断地实践与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值得我们思考的若干问题。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情感熏陶”,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很注意学生情感培养和熏陶,师生互动、情感交流都比较好。但似乎又不约而同地走了另一个极端:忽视了基础知识传授。笔者认为,语文知识传承与情感态度培养同等重要,在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如,某教师教学《月光曲》,教师的课堂内容是这样的:配合录像讲解《月光曲》的情感意境;让学生欣赏音乐后畅谈感受;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图画。课文中的字、词、句基本不讲,课文内容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结果整整两节课就在音乐声、放映录像、教师的煽情语言和学生的抒感的交谈和绘画中完成的。这课很浓情,可怎么看都不像语文课,倒像是音乐欣赏课。课后笔者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查,发现不少学生把“券”“恬”等字读错或写错,不少学生没能真正理解“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兄妹俩听”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如意,等等。这些最基础的语文知识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需要教师的传授和训练。

(二)过于注重“课堂氛围”,忽视文本阅读指导

许多老师不管什么语文课学生还没进行充分自主地学习,还没有仔仔细细地阅读,就来演一演,唱一唱,只求外显的热闹的形式。一堂课就这样片面地追求形式,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学习活动缺乏内涵与深度。看似气氛热烈,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未真正得到提高。如课文《这儿真好》:学生刚读完一遍,老师就忙着给每个小组的学生发小草、鲜花、树苗、小岛等图片,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帮助小熊打扮荒岛,学生们兴奋异常大呼小叫,忙这忙那。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是预料之中的。事实上,教师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读的指导。

(三)过于注重教学媒体,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们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与方法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与传输梁道,为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为用而用”,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这种不顾教学内容而滥用多媒体的教学反而弄巧成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比如盛夏时节,南方的学生学习《荷花》,老师完全可以带学生到荷池边观赏、欣赏荷花的千姿百态,近距离感受荷花的美,甚至还能让学生摸一摸荷叶、闻一闻荷花的清香,可偏偏有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课件,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值得怀疑。更有甚者部分老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强化视听影响,弱化文本解读。

如课文《鸟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6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凭借这段文宇,我们很容易地想象到: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湖畔边、蓝天上,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叽叽啾啾,呼朋引伴翩翩起舞。这是多么热闹而壮观的场景。事实上学生根据课文语言展开的想象可能更加丰富。而有些老师不是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感悟课文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而是迫不及待地出示多媒体课件:湖岸边,历历可数的几只鸟在漫步,隐隐约约的不远处,可见一些零零星星的一些鸟蛋。单调的画面毫无美感,与课文描写的情景相去甚远。这样运用的多媒体不仅束缚学生的思维还影响甚至破坏了学生的阅读品味。而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不能离开对文字的感悟,用画面代替学生的想象这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的反思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又放弃教师主导作用的状况出现。前提是尊重主体、相信主体,落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削弱应加强。

(二)用好教科书和引进相关资源的关系

要否定“课本为中心”,不应把教科书适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教科书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更要用好教科书,凭借教材培养各项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警惕出现课文还没怎么研读就把教材甩在一边,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包括滥用多媒体)或花样翻新地过多安排与语文学习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

(三)课内和课外语文学习的关系

要否定“课堂为中心”,反对把师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室里,小学语文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但课堂教学仍然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首先,我们要大力研究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要在教室里上开放的语文课,要做到实而活,省时高效。我们还要探索在自然、在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新路子。特别是加强课外自主识字的引导,课外阅读以及课外练笔的指导,逐步实现课程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形成语文教育的合力,提高母语教学的水平。

总之,我们要脚踏实地的不懈地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教学是科学,需要学习,更需要自己求索。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8篇

一、巧妙运用情境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后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进行知识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分析,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促进和催化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强烈求知欲,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使丰富的情境教学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通过文字和作者进行交流,获得更多的感受。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风景,在观看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受到刺激,他们深刻地体验到了桂林山水的美。在结合情境进行阅读时,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桂林山水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同时激发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获得视觉享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和学习,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运用情境艺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运用多媒体、挂图、故事等方式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快速地进入思考状态,在情境中进行课文分析,促进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运用创新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讲授。由于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结合创新艺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新颖的课堂环节中产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课文内容的分析中,让他们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分析和理解能力。在设计创新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如在学习语文生字、生词时,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在竞争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致高q,有效掌握了基础知识。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朗读和表演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课文内容,把自己的理解反映到表演中。教师还可以选出一名学生作为“小老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介绍给大家,并组织学生进行重点段落的分析讨论。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运用创新艺术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使课堂教学环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分析,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运用问题艺术,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艺术,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问题的指引下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使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行积极的思考状态。例如,在教学《桂花雨》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童年记忆最深刻有趣的事件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童年印象最深刻的趣事,有的说跟爸爸去河边抓鱼,有的说第一次溜冰,还有的说下雪时在雪地里打滚……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找出作者在童年时印象深刻的趣事。通过和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了学习新知识的环节,并认真阅读,分析课文的重点段落,使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四、加强实践艺术,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