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9 16:36:04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第1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89-0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谈谈我的认识和尝试。

一、“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呢?

我认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机会学习和研究。其次,民主是催化剂,在民主讨论氛围中学生才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最后,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哲学中,“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作了一些初浅的尝试,认为“自己预习、自提问题、自读为主”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预习、自提问题、自读为主”落到实处,必须有学生自我监控作保障,否则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一句空话,阅读教学的效果就不会提高。

(1)自己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经过经常性的预习,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就会养成预习的习惯,并从中摸索到自学的方法。

首先要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然后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预习范围(看课文前的“预习”;看课后“思考练习”题;看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

怎样使预习真正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呢?还应有自我监控的过程。在预习中让学生按照自我提问提醒自己。例如:我学会了课文中生字词了吗;用上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我试着给课文分段了吗;了解主要内容了吗;我面出了文中重点词、句、段了吗;我画出了不懂的词、句、段了吗;我从课题中提出问题读书了吗;我把提出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努力地尝试解决了吗;我是不是把不懂的地方给落下了;我把预习范围预习全了吗等等。

(2)自提问题。自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开端,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航标灯,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对学生读懂的部分教师坚决不讲,对于疑难部分教师要疏导性地讲,不要详细地讲解。

要想自己提出问题并非易事,非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书不可,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例如:1、从音、形、义提问。2、抓住关键语句在难点和重点处提问。3、联系上下文在课文平淡处提问。4、由人物言行去推测人物内心提问。5、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问。5、从课文题目或结尾处提问。7、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提问。8、从文章写作特点或比较优劣处提问。出出

(3)自读为主。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读书解决,这实质上是唤醒学生由于传统教学失去的主体意识。自读为主需要教师帮扶,首先教给自读的方法(自读提问单),要经常性地训练。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来保障自读顺利进行。

二、“合作学习”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因为自主阅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然,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又怎能进行有目的的讨论与交流呢?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学生与课本深入对话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也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小组同学分享,其他同学如有同感,则互相补充,如有疑义也可以反对、辩论。在此过程中,思维与思维的碰撞非常显著,我们在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时,应该多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尤其在出现意见不合时,更要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尊重事实,形成共识。

三、探究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这次课改的重要理论支柱,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与意义。”建构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建构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新课改 教学改革 意义 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发展如火如荼,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思想和理念,不断改革和创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难以跟上时展步伐,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和社会发展有明显差距,因此,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现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发展,是当前教师教学的重要举措。

一、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原因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从古代科举考试开始,我国教育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和束缚。尤其面对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很多人存在各种怨言和不满,却无力改变现状。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似乎开始醒悟,认识到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和不足,并力求对当前教育制度进行有效改革和创新,以改变传统教育体制,实现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局面。但是,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理念依然是主导思想。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手段,都难以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高分低能的学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思想和理念,进行及时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分析

1.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

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学主要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基础。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教学主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正为了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而实施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教学改革可以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让教师深刻认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积极的改革,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革促进发展。教育体制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社会发展不断调整,方能实现教育和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教育领域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摸索与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改革是新课程改革赋予时代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需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基础,改革传统落后应试教育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指导之下,学生往往存在“同一”和“同质”的发展趋势,因为教师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在学生身上,并让学生接受和认可自己的思想理念,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受到极大制约,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让学生的发展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前进,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而教师的教学思想显得更宽容和大度,能够接纳学生的不同思想和建议,并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检讨,从而使教学效率逐渐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以学生为基础,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3.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立足于课本教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手段天然的音、形、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学习兴趣陡增,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科目。对于小学阶段教学而言,教师应当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思想和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尤其面对当前久盛不衰的应试教育理念,教学更应当进行及时革新,方能实现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目标。本文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分析教学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第3篇

一、语文课不要空洞的热闹。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放开手脚,自然也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的形式也就多了起来——课本剧、演讲、小品、辩论层出不穷,让语文课充满了生机。然而,热闹的语文课堂,学生是否就有丰硕的收获?在参加语文教学活动时,看到一些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文本被搁在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热闹的活动,不见文本的阐发、挖掘,更谈不上学生与文本的共鸣。

实行新课程改革,语文教改应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路子。语文教师不能只追求形式而不求效果的热闹做法。教学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任何的弄虚作假,务虚的做法会贻误学生。就语文教学而言,立足文本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如果只注重了活动而忽视了文本,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会提高,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必然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挖掘内涵、感悟共鸣,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是我们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应努力去做的。

二、语文课不要随便满堂问。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方式。“满堂问”的教学,表面上学生是在主动学习,但实际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问题或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想,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语文课堂上要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在公开课上我们往往看到,教师设计得天衣无缝,学生答得完美无缺,但整个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可见,长期“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丧失了“问”的能力,以至我们课堂上出现教师再三鼓励,学生无人提问,只好继续“师问生答”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做到:1、教学中我们要改教师问为鼓励学生问。在教学中努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新课改 改革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充分应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与教改相关的科学理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子。笔者将近几年语文教改经验总结如下:

1 将小学语文课堂尽可能变得有生活气息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积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打下最扎实的知识根基。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茁壮、健康地成长。可遗憾的是,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举一例来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老师在引入文章时,可以问:“同学们,你们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学生肯定会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说他们吃了什么好吃的。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说:“在你们玩乐的同时,在你们大吃大喝的时候,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却在雪天里卖着一根根火柴。”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带着疑问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分析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的情感、思想,体会小女孩当时生活的困窘、凄凉,反映社会的冷漠、无情。在语文课中,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的目光和思维都被课堂所束缚。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学习,其实就是想要锻炼自己,就是想要增长知识,包括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基本的学习技能以及思维能力等。由此可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自己心里必须要有底,要知道应该怎么教,应该教什么知识等。现如今,多媒体那么先进,应把多媒体技术适当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知识文化跟先进科技结合在一起,呈现生活气息。

2 扩展课堂整体空间,着重强调积累知识和个性化启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应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去强化课程知识,必须要学会扩充课堂的整体空间。换句话讲,必须要让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收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价值。在课堂上,字、词、句贯穿始终,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会有疑问的地方,更会有解决问题的决心。所以,教师应创设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去探索语文知识的奥秘。

3 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中来

有些学校进行语文教改只重视教师教的改革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不承认学生也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们学的过程。只进行教的改革.而忽视学的改革,无疑割裂了教学过程,强行把这个紧密的结合体分开。教学改革就不可能全面整体地进行,更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家们认为,只讲教师如何教而不谈学生如何学,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双层面上的弱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即教师教得“活”;善于创设学的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即学生学得“活”,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智能得到开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互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创设情境提问、课前演讲等,但我们要坚持的一个遵旨就是要使学生大胆地“亮出自己”,从而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4 尊重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多角度的考虑问题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第5篇

但是,就像人们对待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我认为,许多教师在将课改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他们刻意求新,为了课改而“课改”,完全抛弃了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而一味追求课堂上的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课改”精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则不然。我认为,那样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浮躁,学生的基本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也是没有认真领会到新课程改革的精要,而只是徒具其表而已。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合作学习固然重要,但独立思考亦不可少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会给学生提出来出一些问题,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表现得也很积极,几人一小组,热烈地讨论着,甚至激烈地辩论,老师也会参与其中讨论。有的时候学生们还会离开座位去别的小组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将合作教学演绎得栩栩如生。

这样的合作教学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我同时也注意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频繁合作,甚至在有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干脆就像做实验一般,直接将学生编成小组,为后面的合作做准备。一节课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合作中让学生完成的,好像一堂课没有“充分”的合作就称不上是一节课了。这其实是一个不良的现象。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让孩子们进行独立思考。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心理的成熟与发育离不开他所依赖的环境,每时每刻他们都要思索,只有不断地思索,才能有所获得。不错,儿童的许多能力都要在他们的独立思考中进行养成。合作能力的培养固然很重要,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无关紧要了吗?在一些问题解决的安排上,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合作,也应该适当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不能由“学生围着老师转”变成“学生围着小组转”。小组讨论不讨论,完全滥竽充数,依赖组内其他同学,那样会抹杀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阅读”和“写字”一个都不能少

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的一个过程,是“语”和“文”的综合体现。电脑的普及,让汉字的书写已经弱化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现在对有些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而言,别说书法艺术,就是让他们去工整、流利地书写汉字,也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些情况的出现与他们“写字”基本功的不扎实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写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语文课改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过分推崇阅读教学,课堂上读的形式各种各样,感情激荡。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的确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可惜,我们很少看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拿出时间让学生去写一写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前不久,我听了好几位年轻老师的课,发现大部分课堂上学生连一个字都没写过。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只是让学生开火车去认读生字,有些学生甚至连笔都没带。

不仅是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写字的机会,我们的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也很少去板书,取而代之的是电脑屏幕的展示或在黑板上贴上现成的字词、图片。也许他们是认为课堂板书太费时间,特别是在教学比赛上,会打乱教学步骤,实则谬之。老师的示范书写可以很好地纠正学生书写中的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和不良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不能让电脑去主宰课堂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就成了课改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于是,我们越来越注意到,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以充分利用电脑资源为荣,在有的教学比赛上,是否利用多媒体还成了一项评分的依据。电脑、多媒体似乎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有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往往能从视觉、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被眼前不断闪现的画面所深深吸引,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娱乐了学生。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在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语文水平。有效教学是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不止是保证了教学质量,而是在时间、效果和成绩上整体得到了提升。有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的自助学习动力为基础,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和自主学习的优势。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寻找有效教学开展的途径,有效教学的研究仍然是新课改落实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于应试化

小学生面临着考试的考验,教师也面临着升学率的压力,因此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应试化,太注重语文单词和语法的学习,而忽略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按照课本按部就班地教学,缺乏对语文知识点的系统解读和重点突出,学生对课堂内容是否接受了,接收到了什么程度,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也并没有重视这些环节,仅仅认为上完课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2.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课堂的听从者,学生处于很被动的学习状态,遇到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除此之外,有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越多,学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所以常常将课本的内容“一锅炖”式的抛向学生,,从而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增加的难度,在这些知识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仅仅需要了解或者是超纲的,教师事无巨细地对其进行,不仅会错过一些重难点,还会造成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后果,出现拖堂或者教学计划滞后的后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1.课堂设计遵循人文性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日渐突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鼓励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语文应用水平,创建人文性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开始越来越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及时向教师提出疑问并得到解答。在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时,人文性的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走出挫折所带来的影响并积极迎难而上。

2.情境创设遵循科学性

语文有效课堂的开展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的创设也不是随意进行的,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要能够辅助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而不是扰乱课堂教学的进度。

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1.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当前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一些教师能够在学期内完成教学计划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一些教师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是不同教师教学水平差异所带来的结果。比如在学习阅读理解时,高水平的教师会将文章通篇讲解给学生,在加强理解的前提下分析题目和做出解答,而水平不足的教师只是讲解问题多涉及的段落,学生常常一知半解,即使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题型,也仍旧无法做出正确的分析。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就要积极进取,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参加技能培训,向行业的骨干和精英咨询授课经验等等。学校也要定期举办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会,邀请专家前来演讲,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和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

2.应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创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对于创设教学情境来说十分有利,教师可以应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方式来展现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3.适当加入相关知识拓展

小学语文重视语句、语法和写作的教学,每一节课都涉及不同的教学内容,从时间上来说这些知识是相对独立的,但是从语言的构造来说他们又是彼此相同的。教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学懂一门语言,就必须将小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这就增加了知识拓展的必要性。除此之外,一些小学语文课文或是语文名著的节选,或是一段历史的表述,建立知识拓展,增加其他节选的阅读和历史背景的介绍,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建立健全鼓励机制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因为教育机制的规定,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穿插有各种各样的测试考试,这是对学生一段学习成果的检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被这些频繁的考试打击下去。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批判性言语也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建立健全的鼓励机制,是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帮助学生减少与教师的陌生感。其次,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对于答对问题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

5.有效地整合语文教学内容

有效地整合语文教学内容,构建一个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框架,首先,教师要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总结一节课堂中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流程,表明重点突出的知识点,注明要进行知识拓展的地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灵活运用已经构建好的框架,不能照本宣科,不顾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融合起来才是有效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此外,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授课形式要简洁,授课内容要重点突出,具体化、灵活化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表面上看,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在满足语文课堂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从深度层面上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工作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重提高。因此,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是需要坚决落实到实际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郭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24):328.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第7篇

一、 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老师们的教学观念的也在不断地更新,从之前的“一言堂”“满堂灌”到现在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的教学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详细说明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找春天》这一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一张张色彩鲜明动画刺激着学生的五官,画面上向学生展示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树木吐出点点嫩芽的过程,还让学生听到了解冻的小溪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接着动图还显示了几个孩子在放风筝的情境,他们跑着跳着十分可爱。我发现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开始高度集中,目不转睛盯着屏幕,他们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因此学生们对所学课文的理解程度就更深了,在后续的学习中课堂的气氛明显活跃起来了。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集声音、影像、图画、色彩为一体,调动着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不再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所以,我们老师要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师生关系总是笼罩在一种“学生见了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的气氛下,师生间也很少进行课堂互动。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它要求老师们要积极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效率和成绩做铺垫。

例如在我在教授《沙滩上的童话》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预习了课文,接着走到学生们中间笑着跟他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互动一下,来角色扮演,我扮演课文中‘妈妈’,你们扮演‘孩子’来还原一下课文中的情节,好不好?”学生们纷纷点头附和,接着我和全班学生围坐在一起,就像课文中那样,你一句我一句开始描述课文中的情节,不知不觉我和学生心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在学生们遇到生字时,我认真和耐心地教导学生,帮助他们读生字、读拼音,把课文理顺之后,我让他们都说一说自己对幸福和理想的理解,进而培养他们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师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能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从教导者和聆听者的身份变成朋友,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进一步提升老师的授?n质量和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 更新以往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智力、思维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因此正是他们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老师一定要抓住的这个时机,在小学语文贾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一首古诗时,我培养他们预习的好习惯,让学生们先把古诗通读一遍,把不会读的生字标注出来,把不懂的字词意思圈出来,在我解惑之后继续组织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在这首古诗所蕴含的情感,在学生们能自主说出古诗大意后,在此基础上我接着让他们背诵古诗,因为有了之前对古诗理解的前提,学生们背诵古诗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最后,我让他们再次巩固这首诗所学知识,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学习课文(古诗)时的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主动性

近年来,在全国的很多小学中,教学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教师越来越重视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对课堂教学成果进行经常性反思等手段来达到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的目的,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然与以前相比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如农村学校学生人数逐渐减少,留守儿童却逐渐增多等问题,都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挑战。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知识面涵盖广、需要识记的内容多、与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又加上这门学科在写作和阅读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造成许多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情况欠佳、学习主动性不高等现象。上述几个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任务中本身就是教学的难点,这些现象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

二、小学生普遍心理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也是向初中教育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小学生是一群刚刚进入学校门槛且心智能力尚幼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开阔但尚未成形,就如同一张白纸一般,他们对于各学科的学习通常以兴趣为优先考虑因素。因此,语文老师需要对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方法

教师的职责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总结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方案,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们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1.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变化

现代学生接受语文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门槛,通常对周边事物抱有即好奇又抵触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渴望融入新的环境,一方面又讨厌失去自由被学校教育所束缚。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活跃,但认知方面具有局限性,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高,认为语文是一门实用性不强的学科,对该学科的学习也通常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情绪以及行为的变化,摆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对学生进行课业知识的传授,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对这种传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其观点是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双方占有同等地位进行交流与反馈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分析来决定教学的进程和速度,学生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来吸取语文知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双方都处于一个主动参与的状态,不断根据对方传达出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自我调整。

3.注重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小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学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对语文的逻辑思维十分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教材上规定内容的教学,应透过传授的内容重视其背后所蕴含的语文逻辑和思想,让学生养成语文思维的习惯,不能只是会背诵,还要懂得运用。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下列步骤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首先,要主抓基础内容:学生的语文成绩通常具有差异性,且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以及学习技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学,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技巧。其次,明确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和自己思考,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老师对学生起帮助和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的阐述,结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并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