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等职业教育法

中等职业教育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5 16:54:25

中等职业教育法

中等职业教育法第1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 法律教学 改革

目前教育体制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需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以及教学质量,从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快速发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 法律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法律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法律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家长只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中职院校学习两年再就业,这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的任务。

二 面向社会需求,改革法律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市场的,法律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社会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和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教育要和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毕业后对岗位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多数都是一线工作,所以说,在对法律课程进行设置时要以实训为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过时的课程内容要及时删除,不断吸纳新的知识,调整课程,让教学适应时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达到各占一半,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认可的法律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建立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训练,还要让学生对法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升学机会,对选择就业的学生来说,就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师需要重点培养他们对职业的兴趣,主要教授他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根据本人的意愿,如果想升学,就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这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现代化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法律教学当中也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因为通过图像以及文字同时表达的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运用模拟仿真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可以把教学内容很直观地展现出来,在法律教学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庭,让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法律的审判过程,给学生配置各种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把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现代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当中体现人性化,尤其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根据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程度等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

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要选择好是从理论开始,还是从实践课程开始,要想达到学习目标,需要把理论和实际联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爱好来选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对于已经达到了毕业水平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提前毕业;如果没有达到要求,那么也可以延长时间让学生继续学习,让学生多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存在产生兴趣,才能集中精力好好学习,而且,兴趣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接受法律教育。如果学生对与法律相关的事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兴趣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不能被忽视,兴趣可以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取得好的成绩,提升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四 “多证式”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多证制”适应了这种需求,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至少一种技能。手握一技之长毕业离校,是“多证制”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可见,“多证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就业范围,这也是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同时,实行“多证制”,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多证制”促使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职院校法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j〕.消费导刊,2010(08)

〔2〕黄娟娟.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类型及成因的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

〔3〕刘彩红.中职法律基础课中案例教学法初探〔j〕.成才之路,2009(04)

〔4〕吴全会.体验——探究性教学法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09)

中等职业教育法第2篇

关键词: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职业能力是一个人从事一项职业应具备的本领,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科学技术的需要。具体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遵循能力本位原则,教学过程要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组织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的能力。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提出了具明确要求,而实现目标,则需要有与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知识目标的实现,适合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如果是形成和完善技能、技巧,比较适合用实验法、角色扮演法等。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起到制约作用。在一些知识性学科教学活动中,选择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比较有效。即便在同一学科里,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针对这些具体的、特定的教学内容时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材施教,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适应性,适合学生个性特质,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选择能促进学生知识、品性和技能发展的教学方法。如低年级的职校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高年级职校生抽象思维发展快,注意力比较稳定,在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教师一般采用直观性教学法,比如演示、视听、参观等;同一年级或同一班级学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适合个别需要的教学方法,如单独辅导、个别谈话等。如对于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或认识不够充分的学生,就必须结合直观演示法以加深理解;如果学生处于对知识的习得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法就比较适宜;如学生处于迁移与运用知识阶段,采用活动教学法比较有效。

(三)师资及教学设施设备

现代教学的发展与教学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熟练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在教学实践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只有能被教师理解和掌握,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一个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能灵活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设备、时间充足与否决定了教师选择和应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可能性。如果教学设备充足,电化教学条件好,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如果实训车间完善,则可以进行实验实习,现场教学,实现技能、能力目标。

二、基于培养职业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应对日趋增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要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强化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合作探究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习过程遇到问题个体无法解决时,需要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学会倾听、分享、综合他人的想法,汲取团队中健康积极的正能量,共享学习成果。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所有小组能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彼此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互助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二)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如就业指导课在进行“求职应聘”这个专题教学时,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了相应的人才招聘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应聘者的角色,从专业的角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缩短了理论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活动教学法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采用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其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绪激昂,思维积极,感知丰富,乐学易懂,是教师帮助学生越过思维障碍,突破知识难点,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

(四)任务驱动法

适合于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学科或内容。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任务不宜模糊或过大,要明确,具有操作性,可将教学总目标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完成子任务来最终完成总体学习目标。其次,任务要切合学生的特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等。教师要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在完成过程可通过团队协作等方式。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五)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叙述,或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情景中会包含一个活多个疑难问题。案例的内容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不是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的案例。案例教学就是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或职场环境中,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使学生获得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体现职业行为能力。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六)行为导向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如:教师在每一教学内容之前,首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收集信息资料,预习所学内容。第二节课,让学生自己讲解、演示、纠正,教师再适当做补充。最后,让学生自我检查和评估,按照任务目的进行自我检查,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把实际的学结过程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七)角色扮演法

模仿或扮演某事件或情景中的人物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合理处理所面对的人和事的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为学生提供和积累经验,获得形成价值观、态度、解决问题技能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职业行为的养成。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角色情景,学生通过实际演练进入角色,通过教师适当点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职业素养,提高了从业能力。

三、基于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熟悉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了解各种教学法所适应的情境,能熟练应用教学方法,避免在教学资源及教学时间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一)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在教学中,由于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等,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应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运用、取长补短。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就越能找到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效果。例如:讲授、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抽象思维的发展非常有利,但不利于技能、技巧的形成;参观、演示等直观教学法形象、生动,但过多使用这类教学方法,又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逻辑判断能力的形成;实验、练习、实习等操作性教学方法,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法第3篇

关键词:书法;教育;改革

“中国书法”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集中地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的传承也必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主席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等职业书法教育作为书法传承的重要一环,肩负着的历史使命不容忽视,在重视职业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让书法这种古老而又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等职业(以下简称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前进发展的助推器。

一、中职书法教育的背景

现如今书法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大多数家长对学习书法都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并且希望短时间见效,所以为迎合市场,“一周练好字”此类的招生宣传铺天盖地而来,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影响着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这都是与我们当今的生存和发展的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的,浮躁、急功近利。但是作为学习者,没有意识到的是接受书法教育能获得一种较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对学习能力培养甚至人格品质的塑造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中职书法教育的现状

中职书法教育实际上是一个书法教育的断层,在中等职业学校里财经类和文化艺术类专业可以开设,在其他专业则成了一门“填空课程”。

中职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蓝领人才,他们工作在各个岗位的一线,需要把他们打造成既要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还得具有良好的德行。总理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培养形成高素质劳动大军,提高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率高,但稳定率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主要是由于普遍缺乏耐心、恒心和责任心,这本身就是劳动者素质低的一个表现,而这些不足正是书法教育所能弥补的。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磨炼意志、提升素质的过程。

书法的学习方法最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付出,自古就有笔冢墨池的说法。所以说学习书法首先是对人的一种历练,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学习书法培养的是人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不急不躁、谦虚谨慎的品格;是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魅力。所以说,中职学校书法教育是和中小学书法教育一样重要的,是刻不容缓的。

三、中职书法教育的改革

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没有升学压力,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书法,技多不压身,所以基数庞大的他们有可能成为书法学习承上启下的核心,重视中职书法教育也就看到了书法的未来。我们不能把书法搞成高精尖的艺术,而是要让它飞入寻常百姓家,润物无声地让每一个中国人把字写好。中职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差,但这并不影响书法课的学习。他们的年龄构成与普高学生一样,在这个年龄段,虽不能说是学习书法的最佳年龄,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时段。

提升服务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注重改革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方向。中等职业学校把书法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书法课的学校,书法教学也承袭了专业教学的市场化特征,更应该偏重于实用性:删繁就简地进行理论部分教学,高深莫测的书法理论在授课时要慎之又慎,可以引入书法名人轶事,书法名作故事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书法活动,结合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在实际书写训练中,不必一味地按部就班。在楷书练习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学习行书,首先做到易写易认,提升书写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为以后工作需要打好基础。除此之外,中职书法教师首先要勤练扎实的基本功,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以娴熟的书法技能来吸引学生,使他们通过老师的教育引导得到艺术的熏陶。

中职书法教育应该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立足于传统书法教学,中职学校的班人数一般都在40人以下,口传身授的传统书法教学基本还能做到。学生课业压力不大,课余有时间进行反复练习、参观书法展览和走访名胜古迹中的传世书法作品。对于书法教师没有硬性的评价标准,所以大刀阔斧的书法教育改革可以随时随地地展开,但是两个基础不能变,一是要把字写好;二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好。在此基础上的任何改革都是可以尝试的。

事物总是具有双面性的,中职书法教育的地位显现出的劣势也正是它的优势。中职书法教育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教法,可谓千人千面,也不能像音乐、美术等课程照搬普高或者移植西方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书法教师不断地进行有效的探索和改革,中职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专业,所以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色,比如财经专业还要附加对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求等,最好尝试编写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中等职业书法教育应该进一步强化财经类和文化艺术类专业的书写要求,并由此扩展其他专业开展书法选修课。也可以安排在现行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中的《公共艺术》课程的拓展模块进行学习。

超过半数的中职学生毕业后就会走向工作岗位,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果他们通过在校的书法课学习,将来都能写一手好字,并且能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人和传播者,此乃我中华之大幸,善莫大焉。

中等职业教育法第4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课教学 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92-02

现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所以学生的生源广泛而复杂。有的来自弱势家庭,有的来自在基础教育阶段辍学的学生,有的是社会中的闲散人员,有的是心理状态在同龄青少年中处于弱势的孩子等。这样导致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没有理想信念的追求,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气氛浓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同时趋于功利化。

中职学生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就在于“职”。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社会的选择,也就是说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性强,专业性决定了教学内容要根据其专业发展而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属于公共基础课,德育教师要承担不同专业的德育课教学。笔者在工作的几年中先后担任了园林测绘、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农业经济、酒店旅游等专业的课程。使用的是国家统一制定教材,但不同专业教学设计不同,比如在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技巧”时,园林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注重的是技能,那么德育课教学要有所侧重;对酒店旅游专业的学生要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人际沟通能力;园林测绘、城镇建设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精确意识和工作熟练程度。专业不同,职业要求就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也要因专业而定。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在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德育课讲的是大道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用,所以学生不愿意学。而国家一再强调中职学生要成才、先成人的思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要在德育课教学中完成,这样德育课教学的责任重大。也因此,现在实际的德育课教学是德育课教师声嘶力竭地讲,学生玩手机、睡觉、聊天这种不协调的状态。

由于种种原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存在的现实,基于现状,最重要的是要使德育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有所创新以适应现在学校学生的情况,让德育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一、积极导入

每一节课开始的导入非常重要,这是一节课的起点,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好的导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创新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关注课堂内容,明了学习目标,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导入索然无味,开始就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在后面讲课过程中会更难调动学生的情绪。所以,每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是我们每个老师上课的关键。新课导入方法有很多,笔者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

(一)活动体验导入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爱说爱动,德育课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故事表演、新闻报道等形式进行导入。通过故事表演、新闻报道导入新课,充分突出学生主体性,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自然而然走进课堂,让学生通过自身角色扮演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社会公德”时,笔者组织学生表演乘坐公交车的情景,有抱孩子的母亲,有白发老人,也有青年学生,人们礼貌谦让,不推不挤。接下来,再让另外几个学生表演公交车上推搡、大声喧哗的情景,结果乘客间推搡时把小孩撞哭,没人给白发老人让座,展现不同乘车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公德。

(二)案例分析导入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对案例的描述或者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听、读、分析、讨论,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归纳出知识要点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创业教育”中“用SWOT分析法分析商业机会”这一教学内容时,就可以通过案例导入。例如:小王在毕业后有五年的工作经验,现在自己经营一家小餐馆,小餐馆地处办公楼群区,这个地方马上要划归为中央商务区。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此案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如小王经营餐馆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小王自身的弱势是什么?这家餐馆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明白了优势、弱势、机会、威胁具体指什么,明白了如何分析一家小企业的利弊,以便以后自己创业。在运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与课程内容相一致,与当前社会现实相符合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趣味性,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三)故事欣赏导入法

教学中,故事有利于调节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学生也愿意听故事,寓教于乐。除课本中的故事外,还可以增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时事新闻以及身边的真人真事。如在讲授“哲学与人生”的“顺境逆境”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讲逆境催人奋进,讲述屈原被放逐而著写《离骚》的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讲在逆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获得成功的故事,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人生不会一马平川,遇到困境要勇于面对,有故事引申到哲学道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可以使哲学与人生获得更深厚的基础和更浅显的道理,使哲学与人生更加具体、鲜活。

(四)名言警句导入法

以名言、歇后语、谚语、俗语、成语、典故、寓言、传说等方面的内容导入,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如讲“哲学与人生”的“知行统一”时,笔者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导入,继而再讲了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学生会容易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把生涩的哲学知识用浅显的生活语言说出来。

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通过教育学会生活,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德育课堂要贴近生活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原则。这些孩子大多数为未成年人,进入社会早、年龄又较小、社会阅历较少、知识储备不足,所以,亟需相关的生活工作指导。如“哲学与人生”这门课就可体现贴近学生生活。德育课贴近实际,要求德育课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社会实际、教育实际,为中职生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德育课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在真正实施中尽可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关注学生关心、困惑的问题,和学生自己对未来的追求。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中,笔者就重点以案例的形式讲了签订就业协议的注意事项、婚姻家庭法、劳动法以及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等方面的问题。讲哲学与人生时,笔者以哲学知识为基础重点讲人生生活,讲经济政治与社会时,笔者联系生活中国家的经济政策突出职业性和实效性。这种课堂生动丰满对学生有实际指导意义,因此,学生也喜欢接受。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德育课是一门永远年轻的学科,根据国际形势、时代背景、国家政策传递给学生最新鲜的道德元素。运用现代化教学可把图片、视频这些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展示给学生,以此吸引学生眼球,突破传统教师讲述的局限性,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现代化教学也成为德育课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

总之,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对德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目的,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庞复念.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9月.

[2]麻海燕.职业学校德育课创新教学方法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07).

中等职业教育法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数学学习 教学方法

随着初中毕业生相对减少,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较差,尤其是数学成绩,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中职学校的生源不足,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作为要动脑子的数学就更是突出了。这一方面影响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了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重点。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阐述如下:

一、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有利于增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回顾我国历史上数学家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是不乏其人的:像古代的祖冲之的圆周率,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以及刘徽的割圆术、杨辉三角等都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的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等知名数学家,曾影响了整整几代数学人。因此,在教学中,要把这些伟人的数学业绩引进到课堂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繁荣我国的数学事业,推广我国的数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注重生活实例,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知识就蕴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开展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实验课注重教学过程,是一种学生的主动参与。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数学试验,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结论等的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四、开展启发式教学应从教学案例出发

教学案例价值对目前的数学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层面出发,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样把案例、生活、数学知识三者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以“银行存款单利、复利计算”教学设计为例:课前教师布置任务,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让学生自己调查一下定期存款按单利、复利计算的不同之处(上网搜寻或到银行咨询),然后假定给每组学生1万元,存期10年,通过每个人调查结果和小组综合评估,最终得出以不同的利率不同计算方式的存款。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调查了银行存款的单利、复利计息方式,请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

生:单利的计算仅在原有本金上计算利息,对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再计算利息。其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年限。以符号I代表利息,p代表本金,n代表存款时间,i代表利率,S代表本利和,则有S=p(1+ni)这个公式。

复利的计算是对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一并计算,也就是利上有利。复利计算的特点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复利的计算公式是:S=p(1+i)n。

师:说得很好,可见这位同学准备得很充分。下面请每个小组把你们存款的方法拿出来。

生1:每年存1万元,每年单利为7%,在第10年年末的利息额是多少?

生2:每年存1万元,复利为7%,存10年那么它的复利终值是多少?

生3:假设每年存1万元,每年复利为3%,存10年后连本带利能得多少钱?

……

师:很好,第一位同学已经把单利、复利的计算方法说过了,下面我们来算一算生1、生2单利、复利两种计算方法哪种获利高?(通过计算S=p(1+ni)=1×(1+10×7%)=1.7万元;S=p(1+i)n=1×(1+7%)10≈1.97万元)

师:有人问爱因斯坦,“世界上什么东西威力最大?原子弹吗?”“不”,爱因斯坦的回答是:“复利”。

师:最后大家来做练习,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货款,额度为1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4%,试用单利和复利两种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利和。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成功的机会,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中职学生,由于他们数学功底薄弱,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关怀并给予鼓励,从初中学习数学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重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中职学校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数学教学理念,经常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学生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 刘德恩.职业学习理论初探[J].理论学习,2005(3).

中等职业教育法第6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案例教学 教学环节

一、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分析

案例教学法亦称个案教学法,是一种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 研拟出的,在当前管理学界、政府部门、企业、大学等机构用于培训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宗旨为“搭建起实务与理论的好桥梁”。案例教学的核心是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和分析,找出案例的关键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所用案例都是模拟真实商务活动和场景,要求学习者运用交际、决策和分析能力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强化知识和技能,并且案例教学强调能力的培养胜于知识的获得。在此,教师主要起指导、监督和促进的作用,学习者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采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在互动活动中选择适当的行动方案。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契合

国务院于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的这一要求和方向,也为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指导。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案例教学无论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契合,将案例教学引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满足其教学特点,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的要求。

教学方法即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教法依据学法确定其教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案例教学所依据的认知主义、联结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现代学习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和互动学习等,主张学习者在用中学(learning by doing),并且为了运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

另外,案例教学法强调学习者利用既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情景化的(contextualized)环境下,通过与真实业务相关的具体内容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者需要运用交际和团队合作技能完成既定任务。因此,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结的体现,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中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方向,即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高技能、实践型人才。

三、案例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水平的逐步提高、资深职业经理人加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案例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提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案例教学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实践性课程的中心环节。

然而,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案例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的应用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角色转换问题

为满足这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需要既精通并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有专业学科的教育背景。同时,教师需要转换角色,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者转换成课堂实践的指导、监督和促进者。教师不再有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多元方法。

2.学习者的素质和素养问题

案例教学对学习者也有特殊要求。学习者除了要在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具备一定的储备之外,还要能够读懂长篇的案例,进行严肃的讨论。同时,学习者还需具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和积极参与讨论的态度,抛弃传统教育中被动等待教师提供答案的心理,养成预习案例、自主搜索资料、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教学环境的调整问题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通常是教师站在黑板前面,学习者坐在固定座椅上,面对教师听讲。由于案例教学大大有别于传统教学,因此,Piotrowski指出了调整并优化学习环境的必要性。Welty也提出,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该是U型设计,这不仅有利于大家面对面交流,而且方便引领讨论的人对活动实施控制。另外,他还建议使用旋转座椅、在两面墙都挂上黑板、教师面前放一个小桌子等。因此,需要调整传统的教室或者使用小型会议室等以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

4.评估方式的调整问题

鉴于案例教学以学习者集体参与讨论为主,不提供唯一的答案或标准答案,并且学习者需要完成多种形式的任务,因此,在质和量方面对学习者的表现进行评估不能遵循传统教学的单一评估方法。Welty提倡对学习者的持续参与活动进行评估。Jackson也建议通过自我评估、同伴反馈、教师反馈以及个人日志等方式进行评估。

四、对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思考

鉴于目前我国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思考。

首先,教师角色的定位与教学观念应该发生转变。由于采用案例授课的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如组织者、协调者、监督者、评估者或顾问等,但其主要角色还是作为促进者,对其授课技巧的要求甚至要高于对其知识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授课技巧,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充分互动,即交际式教学,因此教师在此方面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案例教学的课堂应以学习者为中心(focus on the learner),给学习者以极大的施展和发挥其知识和技能的空间,因此需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观念。

其次,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为了顺利开展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做好心理准备,如教师可以事先将案例教学的特点介绍给学习者,鼓励学习者大胆表达、勇于挑战权威,积极参与讨论甚至辩论,放弃怕“丢面子”的心理。同时,教师应该让学习者在案例教学前了解背景或相关知识,这也有助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在课前,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习者介绍与案例有关的背景知识、概念、基本原则等内容,或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习者查找相关内容,这样做还有助于案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设计15分钟左右的与案例密切相关的热身问题(warm-up questions)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强化对案例的记忆,而且有利于之后讨论活动的顺利进行。

再次,教师应该及时对学习者参与案例教学活动进行动态的反馈。由于案例教学以任务为导向,教师对学习者任务的履行情况要特别关注,重点强调任务履行的过程(process)而非问题的解决情况(solution),这一点不同于传统教学强调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特点。此外,由于案例教学涉及很多动态的环节,如讨论等。因此,对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表现所做的反馈和评估不应只是静态的,也应该是动态的(ongoing assessment),不应局限于以学习者的总结报告为评估标准,而是要动态地观察、跟踪每个学习者在参与案例前、期间和之后的表现。

最后,教师和研究人员应该选择和编写适应高职院校教育的案例教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国外跨国公司的案例,有些并不适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教材的适用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进而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就此展开大量的调查和研究,选用和编写适合我国高职毕业生未来就业企业的真实案例,形成案例库,并及时更新,使案例更具时效性,以便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操练、探索和研究。

五、小结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在近十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发展现状与其应发挥的作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存在着严重的“低专业对口率”和“高就业失业率”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与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关系不大,即理论脱离实践,缺乏一定的实用性,与就业企业的需求脱钩。而基于真实企业情景的案例教学法强调自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对学习者交际、决策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符合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提倡采用案例教学法改革传统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理念,使高职教育更加符合国家对其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瑞林,张冠兰.案例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J].内江科技,2007(8).

[2]董玲.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法的研究――浅谈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3]蒋秀娟.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课堂[J].国际商务研究,2013(6).

[4]王玲.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案例教学[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2).

中等职业教育法第7篇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其产生和发展中,都与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联系着。数学的特点不仅在于它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完整性,而且在于它应用的广泛性。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的知识经济、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无论你是什么专业,数学都是必学的一门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也一样,数学已成为一种能够普遍实施的技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也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方法作以探索。

一、中等师范数学教学现状

中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没有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数学基础薄弱,再有,师范生将来主要从事中小学教学,与实际应用关系不大,学生认为学习高等数学没有实际用处,还有就是对抽象的数学理论和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厌烦,时间长了学生对数学就有一种抵触情绪。在当前中等师范院校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很大的不足。有很多学生还沿用学习初中数学时的方法,开始时可能问题不大,但随着学习范围的扩大和深度的加深,便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上课听不懂、下课不会做、问问题时思维总是跟不上等等。有时出现一定的畏难情绪,少数学生甚至会逐渐演变成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更甚者甚至完全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作为教师,要首先认清中等师范数学和初中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上的异同,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有许多数学老师经常会碰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学这些公式定理有什么用,这么抽象的理论知识哪里能用得上?”学生之所以问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在现实工作与生活中,数学的理论知识没有用武之地,同时对师范生来说,与自己以后要教授的学科或许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师范生也有许多这样的困惑。如何改进中等师范类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二、中等师范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异同

1.知识范围相对广泛。初中数学一般都具有知识点少、深度浅、易于学习等特点。中等师范数学则相对知识面变得更为广泛,不仅注重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完善,并且注重一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初中所学角的概念只是在0~180范乌B实上角度的概念可以推广到辙穷和负无穷虼耍谥械仁Ψ妒е校堑母拍钔乒愕饺我饨牵杀硎景ㄕ⒏航窃谀诘乃写笮〗恰?

2.知识的整体数量剧增。相对于初中数学,中等师范数学在知识内容的数量上急剧增加了,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少,教学速度慢,学生容易掌握理解;而中等师范数学中则内容丰富,教学要求较高,教学进度较快,难度大,学生消化的时间也少,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完全理解和掌握。

3.抽象的数学语言。初中数学主要是以非常形象和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并且知识点的引进也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易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中等师范数学则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函数语言、复数、空间立体几何等严谨、缜密周详的知识,增大了学生学习和认知的难度,特别是有些基础差的同学更是对此摸不着头脑,最终甚至放弃数学。

4.思维方式不同。初中学习阶段,老师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思维模式来解答问题,有点像填鸭式的教学理念,为各种题型分别都确定了各自几乎固定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较为机械化、固定化,大部分知识学生也较易学习、理解和掌握。而中等师范数学在思维形式上则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抽象的数学语言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鼓励创新思维和能力,避免定式思维。

三、如何提高中等师范数学教学水平

良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初中数学知识是中等师范数学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既要注重联系初中数学知识,又要使数学教学过程简单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教学中,还要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包括中国远古相传的结绳记事到当代人类登月,都离不开数学的运用。可以此为契机,介绍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取得的成就以及数学的发展史,以期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特别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来使之思考、解答。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使其能够主动地积极参与发言讨论。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美。例如,近些年一直引起人们关注的麦圈,可以从中发现数学独特的魅力,不只是它的严谨、它的规则、它的思维,还有它那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震撼力。

2.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练习多提问。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可以自己总结相关的知识,注意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反复论述,也可让学生对一些概念进行反复复述、直至完全搞明白为止。也可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通过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手段,将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可将答案擦去,让中等水平学生上台练习,对基础差的学生可多提问,增加他们的练习与学习机会。多提问多练习,培养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思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归纳和总结。数学犹如美丽的海洋,我们在书本中学到的数学知识事实上还远远不够。对于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要多总结,使课本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变成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容易应用的知识。如函数的对称性,我们可以做一下总结:①若f(x)满足f(a+x)+f(b-x)=c,则函数关于(a+b/2,c/2)成中心对称;②若f(x)满足f(a+x)=f(b-x),则函数关于直线x=a+b/2成轴对称。而对于函数的周期性,也可以总结一些函数方程式所要表达的周期。

中等职业教育法第8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079-01

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总要求是丰富语言知识,培养语感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掌握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训练,对口语交际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一 口语交际的定义及作用

第一,口语交际的定义。口语交际是一项知识与能力综合应用的体现,以实现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

第二,口语交际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 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口语交际的现状。(1)理解能力较差。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正确理解教师的讲授内容,概括组织能力低。(2)表达能力差。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词不达意,语不成句。(3)心理素质差。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声音含糊不清,手足无措。

第二,产生问题的原因。(1)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应试教育的重视,忽略了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在应付升学考试,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把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点都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应试得分”能力上,片面提高智力,降低了教学知识的广泛性,老师滋生狭隘的功利意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教材和课堂教育为中心,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锻炼。(2)不能正确认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不了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口语交际的地位、作用。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目前,社会经济、政治的进步和文化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对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是逐渐关注口语交际的深刻背景,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才能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新的语文教育观为指导,分析语文教学中脱离实际的弊端,重视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运用,才能树立新的语文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教师要认真对现有的语文教育进行实践改革,努力培养合格的、适应时展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克服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弊端,转变目前的教学局面。(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端正学生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充满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在教学主体上,实现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实现教到学的转变,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重视阅读和写作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实现语文教育的要求。

第二,提高对口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现代社会的需要。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也是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1)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播放相关音频的方法,吸引学生兴趣,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复述等方法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更具形象性、生动性和直观性,能得到较好的效果。(2)在生活中,经常参与听报告或讲座、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参加“走出课堂”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实践中训练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有计划的口语交际训练。

四 总结

口语交际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且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提高对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分析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师口语交际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