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理基础护理学

护理基础护理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5 17:13:13

护理基础护理学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1篇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常包括以下三个方法:一方面为重视医疗体系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即为专业护理人员礼仪的培养,此外,培养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同样至关重要。在培养护理人员人文精神时的方法如下:①教导学生在患者角度出发,理解患者的需求,并对患者持有尊重的态度,学会支持、宽容患者。②使学生主动学习专业护理技能,旨在,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以此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③教导学生在护理过程中注重观察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对其抱有责任心、同情心与事业心等,增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④教职人员在考察学生技能方面时,同时需考验护理人员的情感目标,从内在情感培养与外在技能培养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成为患者可以信赖的人。护理人员的礼仪规范是护理过程中的一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表现了个人的职业道德,也从侧面体现出了该医院的服务质量。培养护理人员礼仪的方法如下:①教职人员需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注重护理人员的礼仪规范要求,对其礼仪行为进行训练,端正以往的不良行为。②教导学生在面试或实习期间需注重礼仪规范,做到:面容与服饰得体、语言交流与行为举止适宜,以为个人及医院赢得良好口碑。另外,学生的主观判断力同样作为基础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可帮助护理人员主动判断病情所需,缩短治疗进程,培养学生主观判断力的方法如下:①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将教学中较为简单的项目作为学生自学内容,并给予反馈或教职人员对其进行小测试。②除课堂基础内容教学外,适当开展拓展教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问题,总结课堂重点。③针对个体病例进行分析,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其思维活动度。④在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与患者多进行沟通或对模拟人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关问题或写出经验总结。⑤模拟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鼓励学生独自对其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关手段进行解决等。

2提高教职人员素质

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样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职人员可在以往的教育观念基础上,加强并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以适应当今需求。主要方法如下:①每位教职人员需在授课之间组织定期定时的集体备课,互相交流经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寻求帮助。②各教职人员需配合时代需要,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教授书本上的内容之外,结合护理事件实例,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定期举办临床实践。③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或技能操作比赛,以此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促使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教学工作不断革新与发展。④教职人员需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真正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⑤在教学过程中需摆脱以往传统教学方式,使课堂富有创意,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3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仅重视了书本教学,而忽略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导致部分高职护理学生缺少临床操作经验,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几点主张如下:①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案取代传统的书本教育,主要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录像、模型等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②因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许多内容已被更新或删除,教职人员在每次课堂教学前,需确诊所讲内容是否准确,去掉交叉重叠的知识,以扩展教学容量,增加新知识,包括卫生部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或器械使用方法,药物剂量调整等,以扩展学生视野。③将临床实践融入到课堂中要求教职人员与学生共同扮演院内真实护理情况,如入院护理或出院随访等,进行分工合作,加强学生之间配合的同时激发学生独自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④技能测试作为新型教学方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高职护理学生可较好的使用护理器械、设备,严格遵守操作程序等。教职人员应将护理技能测试的成绩计入期末综合测评中,测试内容包括:仪器与设备的操作,药品的基本使用方法,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等。

4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2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理论 护理学基础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0-0041-02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最大的愿望。传统的身体健康仅仅指生理上的身体健康,而新时代定义的身体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三部分。对一个病人而言,在医院中可以享受到舒适的护理,将有利于病人尽早达到身体健康的状态。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能够让学生学习了解护理学的概念,初步培养他们在日后护理工作中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引入舒适护理理念,有利于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理想,为日后实践、掌握扎实的护理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病人在住院以后的舒适程度往往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速度。所以,将舒适护理理论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 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加强舒适护理理论的教学,使其贯穿于护理工作中的所有环节,通过护理工作者准确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在生理上帮助病人尽快康复,更能体现出护理工作者的人性化服务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是一项神圣、有意义的工作,从而获得职业认同感。传统观念通常认为,护士与医生的地位并不平等,往往认为护士的地位比医生低,只是医生的助手而已。但在舒适护理理论的概念中,医生一般只负责病人的生理疾病诊断及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而护士是治疗方法的具体实施者。而且,护士并不仅仅承担着生理疾病的治疗工作,还包括心理层面的抚慰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照料工作等等。所以,护士的工作模式及对病人的关切程度通常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康复速度。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引入舒适护理理论,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了解护理学基础的实践内容,还能了解舒适护理理论中有关病人心理、日常生活、个人感受等各个层面的状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舒适护理的特殊需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有关护理学基础的内容及知识,还应该对心理学、人体构造理论、人体舒适理论等课程进行一定的学习和了解,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还可以培养主动学习、互相沟通交流、协作学习等优良习惯。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引入舒适护理理论,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符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发展需求

身体健康是个人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及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卫生事业的创新与发展依靠的还是从事该行业的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的责任,需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使命,培养出造福社会、真正在卫生事业中发挥实效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卫生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强大的技术手段可以医治百病,更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病人在患病医治过程中个人的心理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可能导致病人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而乐观积极的心理则可以使病人尽快康复。医院在诊治病人生理疾病的同时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情况,这是当下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发展需求。

二 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鼓励学生用评判性思维学习

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鼓励学生用评判性思维学习。当下,护士角色的定位问题、护士工作的独立性问题、护士体制不成熟等都是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舒适护理理论强调的是病人作为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住院需要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照顾,而且在心理、入院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应得到照顾。所以,将病人舒适作为护理的最终目标是当下护理学基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明确了这个目标,对传统的护理工作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比如,护理工作并不应该止步于传统的护理工作目标,而应该将病人舒适程度作为更高目标,通过客观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工作。把病人的舒适护理理论运用于护理学基础的方方面面。比如,在进行肌肉注射工作时,传统的注射(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与改良之后的(侧卧、上腿弯曲、下腿伸直)进行舒适程度测评,发现两者在肌肉疼痛度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但从病人的舒适程度来说,后者明显提高。

2.强化舒适护理的概念教学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强化舒适护理的概念教学,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对舒适护理概念的认知并将其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中的各个环节,是当下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病人往往是因为生理方面的疾病住院,但在住院之后又因为角色转换、生活环境很难适应等问题产生心理上的问题,会比较敏感。在进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舒适护理的概念教学,强调护士应该热情地对待病人,详细地为病人介绍个人病情、医院情况、病房情况、规章制度等,从而帮助病人尽快地融入新环境,适应自身病人的身份。主动地递一杯开水、亲切地问候一声、真诚地面对病人都会让他们减少紧张感,缩短护理工作者与病人之间的距离。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多倾听病人的意见及建议,尽量让病人感觉舒适。

3.用实训课促进舒适护理教学

实训课是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开始接触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的基础课程,通过实训课能够初步了解与学习护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实训课也是改变学生护理工作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吸痰术是实训课中的经典课程之一。在这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讲授吸痰术主要学习内容及操作方式的基础上,强调如何尽可能地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恐惧及不安,能够熟练运用护理手法进行吸痰术工作的同时让病人感觉到舒适。此外,教师授课时还应该充分利用视频、见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吸痰术工作的重点部分,了解吸痰术会刺激到病人的呼吸道,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所以,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除了需要规范自己的操作步骤之外,还应该在操作之前清晰地为病人解释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及其原因,并重点强调病人需要配合协作的要点,尽可能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最后再进行吸痰术操作。

4.突出专业素质培养,提高护理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的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重点与难点工作之一。护理学专业的教育管理者与教师要积极与医院合作进行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工作,根据当下医院实际岗位的任职情况和任职要求,进行课程的开发与修订。这要求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拓宽教学范围,使学生分别体会到照顾病人的工作者、病情咨询者、病患管理者、关系协调者、病人利益维护者、护理专业课程开发研究者等多重角色。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当护理工作者真正进入社会工作以后,自然就承担着上述中的一种或多种角色,但是角色的多重性并不代表其工作的变化,应该对多而不精的情况加以防范。减轻病人痛楚、维护病人权益、维持病人健康是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突出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其护理质量。

从鼓励学生用评判性思维学习、强化舒适护理的概念教学、用实训课促进舒适护理教学、突出专业素质培养和提高护理质量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敏、马青华.舒适护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34)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3篇

【关键词】辩证护理 应用 教学 护理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7-0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护理教学的内容不断的完善,在新时代的引领之下将循证护理运用到护理基础教学中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循证护理是遵循了正确的科研结果,充分将临床经验及患者的需求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完善了护理教学的内容。在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我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护理专业的本科及专科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循证护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为我院总结出了一条符合我院发展的一套新型的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其结果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效,本文主要通过对循证护理运用到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研究,来探讨其结果,并进行分析,其主要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8、2009、2010届护理本科班的学生,并在2008、2009、2010届护理专科班中随机抽取个别班级的全日制在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共760人,其平均年龄均在19~23岁;其中男护生有30名,女护生有730名;大专护生的人数为220名,本科护生为540名。在我院及相关的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之下,我院的学生积极签署相关的同意书,并且在2009年2月~2010年12月开展了循证护理教学实践的相关研究,通过比较实验的结果,对实施教学前后的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1.2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方面:研究小组主要是从相关的《护理学基础》本科教材及《常用护理基本技术》的大专教材这两本教材中提取出相关的循证护理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对便秘患者的护理,对大便不禁患者的护理,对尿频、尿急、尿不尽等患者的护理及相关的高热患者的护理和常规的口腔护理及口腔护理漱口液的选择等,在人体的静脉注射方面也有相关的叙述,如无痛注射、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和相关的压疮的预防护理等多达十几项的实践操作,完善了循证护理教学的内容,并能明确的显示出实施教学前后的效果,对其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

教学方法方面:首先,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对相关的知识讲解前,必须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学习方法的介绍,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发放教学大纲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让其主动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护生根据实际的要求自主地寻找有关循证教学的相关检索相文献。该文献可也通过在图书馆或是多媒体行查询,其检索的数据库资源主要包括:①相关的科技期刊;②本校院内的图书馆或是医学情报所发表的议论文、科技报告等其他内部刊物;③Cochrane图书馆。在收集完相关的资料后,这些护生可以通过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将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发放并开始讨论,其讨论的内容主要可以从课题的研究设计、护理的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关的探究,从而判断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检验调查结果是否具有的可靠性等,最后进行相关的评估与筛选。最后,选择最佳的方案。通过上述的步骤最后筛选出最佳的方案,并将相关的临床的护理措施整理出来,每组护生需将调查得出的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后制作成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如这里以“大便不禁患者的护理”为例,可以将循证护理教学的过程设为:首先选定好相关的研究对象,并对该研究对象进行评估,通过学会进行测验,可以知道护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程度,将 “大便不禁”这一问题作为循证护理研究的内容,并向护生介绍相关的循证护理概念及循证护理相关的知识,为学生讲解检索相关文献的具体的方法,切实的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治疗大便不禁患者的护理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通过分组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大便不禁”的国内外相关的护理研究有了相应的了解,将所获的大便不禁患者的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理的评审得出结果,并将结果做成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每组可分别派出代表,对大便不禁患者的循证护理结果进行汇报,护生要认真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将所听到的循证护理知识补充到课本内容中,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护理方法,最后进行考核检验,评价大便不禁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治疗的应用效果。

评价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制订调查问卷,以开放式问答的形式对该校的护生在循证教学前、后进行学习效果进行相关的评价。数据收集时间为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考试试卷回收率及有效率为100%。并对实施循证护理教学的前后护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研究显示对比前后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P

2.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可知,相关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实施教学后相较于教学前,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且能自主解决相关的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所提升,通过对各项的结果进行比较,P

3.讨论

学校运用循证护理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将循证护理教学运用到了护理基础教学之中,为大学教材补充了很多缺失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临床实践资料,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时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实用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新方法。

通过实践学习,相关的护生可以发现课本知识是有限的,无法跟上临床护理知识发展的脚步,通过实践护生可以体会到临床护理内容的特点,实用且丰富,让护生进一步认识到临床护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对循证护理教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护生积极探索实证的精神,使护生对基础护理观念产生新的看法,学习循证护理教学能够帮助护生转变思想观念,运用批判性眼光来看待现实的事物,而不是以经验和直觉决定护理行为。在运用循证护理教学过程中,护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加强。这有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补充自身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能,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帮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蒋志娟,周琦,周琪范等.《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3):1171-1172.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4篇

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如何深入并贯穿于基础护理技术教学。方法 将人文关怀、夯实的护理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护生教学中有机结合。结果 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更好地体会“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结论 护生的优质护理理念应该在学校期间已经形成,工作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素质,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 护生;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技术;护患沟通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 如何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基础护理教学,是现代护理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近1年来,我教研组注意该方面的改革,收到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教学对象

选择我校2010级4年制护理专业女学生85人,年龄18~20岁。

2 教学方法实施

21 帮助护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以德施护,将优质护理贯穿基础护理技术教学。随着优质护理工程的不断深入,强调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已成为现代护理服务宗旨,它要求护士带着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工作。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护生存在自我意识强,索取大于奉献[1]。因此基础护理教学中,我们将引导护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为此我校组织护生认真学习《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强化护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2 夯实基础护理技能,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理论与技能

221 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作为活动主题,这就为基础护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校基础护理教研室环境均参照医院的环境布置、设有护士站、病房、观察室等,床单元配备呼叫器、中心吸引系统、中心供氧系统,使护生对医院的环境有直观的感知[2]。教学中运用标准病例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的多元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了基础护理技术训练的综合效应。课后护理实验室向护生开放,并配有专业教师指导,为护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

222 规范系统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临床护理着重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能力,使其成为有创造性、可持续发展的个体。所以教师要有规范系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应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各个方面与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223 创新教学方法将护理学理论与教育学理论相结合,激发同学兴趣,开座谈会,分享优质护理服务的心得和感受;PBL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基础护理教学中注重护生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231 沟通的重要性。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于1998年1月修订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其中,将沟通能力定义为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认为与护理操作技术相比,交流和沟通更重要。在我国,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专业的发展,沟通能力突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护生是未来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如何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已经受到护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232 教师的示范要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沟通素养。一言一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33 启发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采用各种方式给护生提供机会,鼓励她们参与角色扮演,班会、演讲会,通过锻炼,护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特别要注意每个护生的第一次尝试,千方百计地帮助她们获得成功,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234 沟通能力如何提高课堂上分组练习让护生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病种的护理要点。练习中要规范使用护理操作用语,将口语话的语言和专业术语相结合,让护生反复按照程序训练,真正掌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健康教育意识,让护生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 讨论

通过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精神贯穿于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可以帮助护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使他们真正懂得护理工作的内涵,意识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这为他们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4 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符合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的临床护理模式。真正的落实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合理教学目标的制定,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使护生真正了解护理工作是“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工作。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得到提升。

参 考 文 献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5篇

《护理学基础》渗透职业防护优秀率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在医院这样的工作环境,经常会暴露在各种职业危害之中。护士工作的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调查显示,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为80%,美国医护人员中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导致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的人数达数百人。所以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学习中,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非常有必要,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护理能力。本文针对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校10级护理专业5班和4班的学生,均为女生,年龄为16~18岁,均为参与中考,被本校3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录取。其中5班50人作为观察组,4班50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理专业的学生性别、年龄、人数、其他文化课成绩没有较大的差异性。

1.2教学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职业防护理论课学习时间和学时相同,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教师采用讲授、讨论的方式进行。

职业防护实践课程对照组学时为2个学时,观察组的学时为10个学时,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安排,在理论课学习之后安排职业防护实践学时。职业防护实践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讲授、模拟训练、规范操作训练等。

1.3教学效果评价

1.3.1成绩优秀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成绩和职业防护操作考核成绩:理论成绩为职业防护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行百分制,满分为100分;职业防护操作考核为医疗机械处理、手术机械的传递、药物配制、伤口处理,这四项为重点考核的内容,每一项25分,总分为100分。成绩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优秀率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学生实习8个月(2012.07~2013.03)后回校,对其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

1.3.2满意度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观察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教育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三个标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成绩优秀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职业防护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中,学生的成绩优秀率见下表: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理论课知识考核成绩和职业防护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中,成绩优秀率有显著的差异,P

2.2学生实习结束后的针刺伤调查数据

2.3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的是渗透职业防护教育,为此针对观察组学生调查,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满足度,具体结果见下表:

从本调查的数据显示,护理专业的学生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满意。

3讨论

3.1职业防护教育的重要性

护理专业的学生是临床护士的储备军,是明天的白衣天使。他们的护理专业意识、护理专业行为、护理专业习惯等,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会随着其护理专业知识的不断增加而得到巩固,并影响着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所以在校期间,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专业行为习惯,是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卫生学校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卫生学校的学习,《护理学基础》是第一门学习的护理专业课程,在《护理学基础》这门学科中,涉及到的知识包括了临床护理各个方面的知识,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开始教学时,教师就会将职业防护渗透到其中,让学生认识临床护理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

本文针对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中得出,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高,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考核优秀率以及职业防护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的优秀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

3.2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

从当前卫生学校的《护理学基础》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当前《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形式相对的单一,本次研究中,将职业防护渗透到《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分阶段的对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进行渗透教育,让学生深刻的体会临床护理中的最容易暴露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危险性工作中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在完成《护理学基础》学习之后,保证学生可以全面的掌握和认识职业防护的知识和措施,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护理意识加强。

从本次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满意度调查中可以得出,实验组的满意度非常高达到了94.0%,也就是说学生对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接受程度非常高,非常认可这种教学。通过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在职业防护理论知识考核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实验组学生有32人,占总人数的64.0%,对照组的职业防护理论知识考核中,成绩在92分以上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40.0%,理论知识的学习成绩优秀率有显著的差异,P=0.0163,P

3.3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卫生学校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知识,还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护理专业技能。护理专业的知识学习,关键在于实践,实践可以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知识记忆,通过模拟训练活动,对护理专业案例进行分析以及规范操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护理专业的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防护技能。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考核中成绩在90分以上的所占的比例为54.0%,26.0%,P

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得出,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的明显,所以在今后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需要加强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渗透。为了更好的实现职业防护教育,首先需要加强对《护理学基础》教师的职业防护培训,增强教师的职业防护意识,是提高职业防护教育质量的一种途径。还可以通过临床见习的途径,增加学生的见习机会,让护理专业的学生亲身体会护士的工作,真正的实现职业防护知识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提高卫生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将卫生学校的教学设备完善,引进一些先进的、安全的医疗器材,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教学工具,通过针对护理中遇到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学,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在以后从事护理工作以后,对自己的护理行为、护理意识、护理习惯等进行约束,通过利用法律知识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维护。

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将职业防护渗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成果,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王静芬,黄秋杏.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60.

[2]郑凤莉.浅谈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08):879-880.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6篇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原理;中职;护理学基础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各种心理现象及变化规律的学科,研究教育和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教育水平。而《护理学基础》教学内容具有抽象、 枯燥、 需记忆的内容量大等特点。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和原理,有助于教师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过程,从而发挥其教学的主导作用,以达到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率目的。

一、利用教育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中职护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长期没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更没有成功感、成就感,导致学生严重自卑,缺乏自信,因而在中小学阶段经常没有得到“信任”和“重用”,也就没有为班级、学校、他人尽职尽责做事的机会,而常常缺乏责任感,找不到学习目标;为了顺应学生的内在需要:得到“信任”和“重用”,重新找到学习目标,通过播放电视节目“信念-南丁格尔”,以及从报纸、杂志、书刊中收集关于护士、护理的先进人物介绍给同学们阅读,观看新闻中报道过的先进事迹,让同学们讨论、写感想,和自己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认识到自己以后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找到人生奋斗的目标。

二、利用教育心理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备课时,首先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些目标可设定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而有些目标则应清晰明了,避免模糊不清,使学生无所适从,抓不到重点而放弃学习;其次,尽量降低课本内容的难度,将一些难的知识点用动画或者图例展示出来,使学生能有感官印象,如在准备青霉素过敏试验是,将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和形成机制都可以制作动画;再次,在教材中尽量挖掘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娱乐、搞笑的因子,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授课时,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出院和入院程序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或播放视频等;在讲呼吸的评估和测量时,介绍拍背和咳嗽方法后,即可让学生互相练习拍背的手法和咳嗽的具体做法,不正确者现场予以纠正;讲解注射部位时,让学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指出注射部位;在讲口腔护理时,可以给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没有发生口腔感染?

课后见习,变抽象内容为直观感受,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见习前将学生分组,推选组长,布置预习,熟悉本次见习的相关内容,提出见习目标及要求,然后去医院见习,将见习内容和书本内容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自觉看书,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公布讨论结果,由小组选派同学汇报,其余同学做补充说明,最后教师点评,点评时尽量多给学生鼓励,避免有语言或行为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一旦伤害就会使学生不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无从谈主动学习《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了,更有甚者对护理这个专业产生排斥。

三、运用心理规律培训学生操作技能

1.目标分解

过程复杂,难度较大的操作,可以分解为很多小目标 ,最后整合,如静脉输液,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①看老师规范操作一遍,形成直观感受,②学会扎止血带,③持针姿势正确、稳健,④学会排空气的方法,⑤消毒方法正确、范围足够大,⑥熟悉操作流程,⑦相互之间能沟通自如。进行分解后目标清晰明确,学生就知道今天到底要练习什么,学会什么,然后进行整合,就能很好掌握这项操作技能了。

2.形成正确的练习效应

避免盲目机械重复操作,提高练习效果,如静脉输液在练习持针姿势的时候,尽量每位同学都拿到一颗头皮针,跟着老师先学一遍,把基本的姿势学会,然后再在模型上练习怎样才能把针以这个姿势拿稳,教师在旁边指导,对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及时纠正与讲解。课后进行有序的实训室开放,并在教室播放实训视频,让学生有复习机会,同时也可以对照比较,找出不同点,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符合记忆从短时向长时转化的心理生理特点。

3.及时评价,了解练习效果

首先学生自评,自辨优劣,带着问题训练,不断对问题进行反思,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学生互评,组内同学互相监督和纠正出现的错误,动手能力差者向同伴请教比向教师请教也更容易、更及时。组后,教师参评,及时纠正和妥善解决在组内或组间出现的冲突和矛盾,对发现的进步或创立的新方法及时给与鼓励,增强其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也促进组内成员的相互信任和尊重,达到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7篇

关键词:中职护理学;实践教学;困境;对策

1引言

随着高校医学教育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要求也由技术性转变为应用综合性,也给中职护理学专业的办学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护理学基础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课程,要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素质和实用技能,并且实现教学效果与就业方向的完整对接。

2目前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个人方面

近年来,随着高校及高职院校的扩招,导致了中职护理学专业的招生工作出现招生难的困境。由于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动机不强,在护理学基础这门项目较多的课程学习中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出于实践课程较难的原因,产生抵触的畏学畏考情绪以及逃学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中职学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需要建立相应的学分制度。

2.2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当前,面对临床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双师型”成为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如此一来,教师既能开展教育工作,还能保证自身的知识库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但是,从我国中职院校的现实情况来看,待遇条件差、培养资金缺乏成为阻碍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而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大多为理论教师,不仅使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教学难以发挥效用,还时常出现理论与临床脱节的现象。

2.3实践教学内容及模式方面

近年来,开设护理学专业的中职院校不断增加,但是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却发现部分中职学校由于教学经费及硬件设备的缺乏,使本应该实践占大部分课时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出现严重偏差,虽然有部分教师引入了情节教学、翻转式教学及角色教学等辅助手段,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环境的缺陷。但是,以理论课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难免会降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所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比如,以某中职学校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为例,在课程大纲中应出现的一次性导尿包、静脉留置针及心电监护仪等设备严重缺乏,很难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3完善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3.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青年学生对未接触过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并且敢于去表达内心想法。因此,中职学校要利用好这一特点,通过思想工作及绪论教学,为学生详细地展现出护理学的发展前景,在激发学生职业热情的同时,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为护理病患而奋斗的崇高使命感。

3.2强调人文关怀,注重技能考核

在临床护理的实践过程中,病患者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还需要人格及心理上的关心及爱护,如此才能使病患者得到满意的护理效果,并且加快痊愈的速度。所以,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当把人文关怀作为实践教学在重要环节,即以病患者的安全及舒适为原则,通过护理学的技能业务操作来判断病患者的反应及后期效果。另外,在技能考核方面,除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外,还要重视技能方面的指标达成。要让学生明白,临床护理工作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注重职业方面的情感素养,帮助并解决病患者的精神困扰。

3.3加强师资建设,建设双师队伍

为提高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教学水平,中职学校需要增加相关投入资金,为教师提供二次进修及医院单位的交流实习机会,以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此外,还要鼓励在职教师在医院单位挂职,并且利用寒暑假时期,通过接触真实病情、真实病例及专业的医疗器械,丰富教师的实践技能,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与实践技能”并存的职业素养。

3.4转变教学理念,改革现有模式

护理学教育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非理论知识内容的传授。所以,为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在现有实践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角色扮演法、微课教学法等方式,通过早晚间护理、整理护理用品、现场临床护理等项目,让学生们实际感受护理工作的需要,为就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要抓住特点,并且突出教学效果,以此来培养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需根植于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使实践教学与临床护理的发展相结合,有效帮助学生与护理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邓霞霞,王明慧,李日莉,陈昌丽.中职护理学基础“原真性”实践教学与临床接轨的探索和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8):141-143.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8篇

1.基础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医学、预防疾病以及术后康复等内容,是所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专业知识。同时,由于这些内容覆盖面极为广阔,因此仅靠理论知识无法达到对护理知识的学习目的。这就是基础护理学设置实验实训课程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也符合新时期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意识到改革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教学效率得到提升。然而,目前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式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2.实验实训教学的现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实验实训教学对护理专业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上还是理论知识课程的比重较大,而实验实训课时安排比较少。并且高职院校对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工作还存在漏洞,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训器材,从而导致学生得不到锻炼,影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基础护理学课堂上,护理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置教学问题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研究。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被动接收理论知识,在课堂讨论时间比较少。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

此外,有些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实验实训课程,但是在教师授课时,主要还是以教师演示为主,让学生跟着模仿,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进步。同时,教师没有为学生普及实训课程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也没有在考核方式上体现出实验教学的内容。这导致有些学生出现畏难心理,不愿意进行实验学习。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基础操作太过简单,不需要参加实训课程。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导致实验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有效改革方式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要实现对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意识到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思想教育大会,或者以实训课重要性为主题的班会,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动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实训课重要性的认识。比如,演讲会、小品表演,等等。在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之后,教师在课堂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当根据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改革教学计划。与时俱进,为学生多举一些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进行实训练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一味进行讲述和示范。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发现实训课程的乐趣,提高对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进行实验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也要对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来为学生形象的展示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成立学习小组,采取竞争激励方式。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在设置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课程内容时,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由浅入深的设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平均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设置人数在5人左右,在每堂实训课开始之前,将当堂课的任务布置下去,让各组进行比拼,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利用这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全体同学积极自主的进行实践学习,并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之间得到交流沟通,培养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为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竞争意识。

教师还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方式,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护理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扮演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比如,拟定一个膝关节受伤的人员,由学生分别演示在术前和术后应当如何护理,然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种操作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临床应用技能,为社会培养实用性的人才。

3.加大基础设备的投入,优化管理模式。高职院校要想保证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加大对实验室基础设备的投入。保证学生都能运用设备进行实验学习,比如,常见的医疗设备、病床、康复辅助仪器,等等。教师在讲述设备使用方式只凭口述无法让学生理解,而有了设备仪器,学生就可以尝试动手操作,熟悉各项医疗器械的使用方式,能够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而实验室设备在引进之后,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来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防止设备损坏或者丢失。实验室应当在课余时间也对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可以自主练习,但是要对进出实验室的人员以及具体时间进行严格的记录,一旦发现有器械出了问题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此外,高职院校也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教材,保证学生能够学到一些新的护理知识和案例。院校还需要与医院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地实训的机会。

4.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考核方式。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实施,还要从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高职院校应当合理制定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保证学生能有足够的实际锻炼机会,防止出现教师占用实训课程进行理论知识讲述的现象。同时,为了加大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应当改革教学考核方式。传统的一张试卷来判定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过于片面,院校应当将学生在实验实训的表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综合成绩当中。

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起个人学习档案,引导学生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及时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对于学习效果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找到问题的所在,与学生一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