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4 17:08:15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第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加强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全球经济在不停的发展,在当今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信息化已经逐步深入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例如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产品销售的信息化等,不仅如此,全球企业也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需要对其管理模式乃至整个企业的运行模式进行信息化改革来谋求更大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毫无疑问,在当今后工业化的信息社会,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现在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的坚强后盾,通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战略优势并不断放大和提高,从而达到增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目的。

2、管理信息化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开支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营销环节大大减少,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使用,B TO B,B TO C,C TO C等营销模式逐渐被众多企业和消费者所接受并越来越受到欢迎,借此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企业的各项成本支出。

3、提高人员素质

人力资源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人才也是企业当中的软件设施,软件设施的掌握是考核企业员工的重要标准,信息技术的掌握是是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信息技术的培训也能建立较低的成本教育活动,提高人员素质,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

4、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方面的创新,提高企业信息能力

企业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和运用的能力。现代企业要想建立自己的信息优势,就需要大大提高自己管理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每家企业建立自己的局域网,建立信息的安全防御系统,提高企业获得信息的效率和管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5、可以改善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要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一项软件设施,理念的改善能够实现企业的全面改革。企业现代管理体制的建立能够促进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流程和管理规范。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为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信息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是需要建立在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充足了解的情况下的,只有这样,企业管理信息化才能够及时地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在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分析出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全面掌握企业发展的大局、发展的动态需求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并找出问题的根本。然而一些企业领导的思想守旧,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于企业存在的问题不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只是将问题交给信息部门处理,而信息部门需要在解决问题之前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信息部门在技术上存在漏洞或者不合理现象,使得企业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

2、缺少管理信息化投资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已经注意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在资金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大部分,并希望以此来促进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从大体的发展方向上来看,企业在资金方面确实加大来了投资力度,但是对于针对信息化管理建设上的投资还是不够的。对国内三百多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三百家企业在信息技术和设备方面的投入占企业总资产的百分之零点三,而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信息技术和设备建设方面的投入占到总资产的百分之八到十,通过数据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缺少管理信息化的投资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又一大问题。

3、信息技术条件落后,管理基础相对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已经基本得到普及,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信息技术人才逐渐走入到企业当中去,为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大力支持。但是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力还是相对薄弱的,国内的IT厂商所能提供的都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比如终端、显示器等,而像交换机、路由器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国内的厂商明显显示出了不足,同时,我国缺乏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很少有既懂高层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这些问题都是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大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周期变长,成本变高,并且使后期的维护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4、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企业的类型不同,管理信息的水平也不一样。我国的大型企业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还有技术上的大力支持,所以发展得快而稳健,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却不是这样,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高,但是在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相对来说,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就低一些,这也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存在着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企业加强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理念

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优化实施理念。企业应通过加大宣传以及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来优化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中的理念。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应该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相关的内容以及作用等等在企业内部进行普及,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2、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

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人才队伍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对企业现有工作人员培训或者引入外来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等方式来提高此方面人才队伍的素质。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企业现有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提高这些人员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水平以及技能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不同的企业应结合自身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如加强网络基础建设以及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的水平等等。企业可以通过持续性的优化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的水平。重视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在确保数据库安全的基础上,发挥数据库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具有的作用。

4、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持续性地优化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的优化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同时还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管理信息化的决策管理机构来保证运行机制所具有的操作性,确保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能够保障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信息资源管理规范等方式来确定企业不同工作人员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岗位职责。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快捷,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更加得到人们的认可,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按部就班地平稳推进,不断加强管理,引进新技术,就能不断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森.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选择[J].企业技术开发,2013(6):7-8.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第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文件;信息安全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1-015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1.075

1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1 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

档案信息网络是一个资源性网络、广域性网络、开放性网络。它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业务的重新设计,是档案技术与档案业务模式的有机结合。它应具有网上信息服务、网上文档管理、档案行政管理、网上档案宣传、网上档案教育等功能。档案网建设的基本任务

包括:

1.1.1 硬件环境建设。包括档案馆局域网建设、档案网站的建设等。局域网的建设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网状结构),对等网络与基于服务器。档案网站是在档案馆(室)相互联系的公共服务的网络上建立的站点,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信息和相关服务(WEB服务)构成公共服务网络的一个结点。它应是集宣传、中介、服务、对话交流五个窗口功能为一体的开放性对外平台。档案网站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档案馆(室)职能信息,包括档案馆(室)及其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部门设置、主要领导、岗位职责、联系途径等;(2)档案馆(室)资源信息、库藏全宗名册、系列案卷目录、特种馆藏目录、专题目录索引等介绍性信息和检索性信息;(3)档案利用、服务信息;(4)档案工作信息;(5)相关资源信息。

以我公司目前的情况,档案室网站建设也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虑:(1)档案室的职能信息。在这一板块可以介绍档案室的基本职能以及需要协助的相关部门的相应责任、主要负责人及其职责、联系方式、值班安排情况等,这样有利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2)档案室的资源信息。可以设置馆藏系列案卷目录。如产品类案卷目录、设备仪器类案卷目录、基建案卷目录等。此外还可以设置专题目录索引,以方便专门项目方面资料的查询与利用,如岭澳二期项目;(3)档案利用、服务信息,可以设置用户问答界面,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如资料的借阅。利用者可以在网上提出借阅申请,在通过计算机权限审核或身份认证后,就可以在网上直接查阅资料了;(4)档案工作信息。在这一板块,一部分可以介绍目前档案工作的概况、重点,必要的话还可以开辟评论区,以便交流经验,改进工作。一部分还可以介绍一些在档案工作方面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国家的、行业的、公司的);(5)相关信息资源,可以公布最近公司以及集团公司的档案管理动态,还可以涉及最近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手段、软件等。

1.1.2 信息资源建设。能作为在档案信息网络上使用的资源是NIR,是电子化的档案信息。要及时、适时地对公司日常运行中形成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进行收集、整理、鉴定、管理、归档。工作人员要明确分工,确定责任。各部门形成的电子文件必须按时上报,由专人管理,按年度、部门、类别由专用微机存储。避免了电子文件的丢失,保证了年度电子文件的完整性。

1.2 应用系统建设

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标准化的档案管理软件。所谓标准化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指符合国家档案管理标准规范的,适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各类档案馆用于对档案信息和档案实体进行辅助管理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如OA、MIS、GIS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RKS)信息系统(IS)文件管理系统(DMS)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ACAMS)等。它应具备以下四种功能:

1.2.1 实现有快速检索和查找功能的数据库系统。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快速检索和查找就要建立合理灵活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就相当于将纸质的资料在电脑中进行备份,这样就可以有序地将企业档案分门别类地归纳好。在建立起企业档案目录数据库之后,要检索和查找所需资料就可以直接输入关键词,以此来得到自己需要的档案资料。并且企业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还可以直接进行修改或者删除,因此也能加快企业档案的更新。

1.2.2 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如果企业的档案管理与建设还是和之前传统的方式一样,那么相比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就需要更多的人力。但是如果企业档案建设和管理可以实现一体化,那么工作流程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文书部门的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实现归档,工作人员可以在网上接收整理,企业档案从电子文件形式到电子归档都只需要工作人员运用计算机进行操作。由此可见企业档案的管理就实现了前端控制,操作过程也更加简单。

1.2.3 档案的保存功能。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有助于保存企业信息,并且更易于工作人员将文字信息转化成不同形式的资料,如Excel、不同形式的图片文件等。如果档案部门将档案信息储存到计算机中,企业的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服务器上的身份认证,在企业内部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1.2.4 企业档案信息的记录功能。为了避免企业档案的泄露所造成的麻烦,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对查阅和检索档案的时间、内容进行严格的记录。档案业务管理的自动化,可以对企业档案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同时也有助于工作人员对档案进行进基本的情况统计,并且这种统计方式更加简单精准,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1.3 标准规范建设

标准规范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将公司内部的信息资源有序、协调组织,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共享,关键在于标准建设。要遵循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其行业的管理标准和特点,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化相关规范、制度、标准,明确电子档案信息的归档标准,规范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存储传送和程序,真正做到步步有章可循、件件标准规范,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

标准规范建设应该是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之初工作的一个重点。目前,标准规范体系还未建立,现有的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并不能全面指导档案工作的进行,公司的相关文件制度还不够完善,大大降低了档案工作的效率以及服务的质量。

1.4 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中档案管理的工作好像在企业建设中并没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没有正式实行之前。但是如今的社会科技发展迅速,要使信息化技术真正走进企业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就应该大力建设人才队伍。目前,一些企业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其具备运用计算机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但是我国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使得市场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有更加迫切的需要。人才队伍的建设应该从各个方面着手,比如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

平等。

2 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市场的需求,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已经逐渐走上正轨,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还是稍显落后,并且在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2.1 政府企业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认识不到位

一些企业领导忽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信息化的管理并不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样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不会对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给予太多的关注,由此就会导致人才的供求不平衡。

2.2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保密意识

如上文所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使得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查找更加便捷,但是由于计算机并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完全安全,因为计算机是联网设备,企业的档案信息很有可能会被窃取,所以企业一定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保密意识与计算机的安全保障系统。

2.3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缺少专业性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并不是只要会用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将档案进行整理和归纳就可以了,而是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发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也正说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需要的是高素质、专业的复合型

人才。

2.4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设备不够完善

因为在我国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其中计算机等设备作为信息化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实中企业对这些设备的利用还不够完善。这些基础条件差,就会导致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能,这样虽然对企业档案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它对企业真正的效益就会大大降低。所以计算机等设备作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期投资,必须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3 结语

随着公司的日益发展以及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档案信息化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在信息化系统建立之前就予以全面、客观的考虑,这样才能在系统运行中避免和减少失误,即使出现问题,也有相应的措施及时、有效地解决,全面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为公司日常工作的开展以及战略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裴玉花.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J].兰台世界,2006,(2).

[2] 黄忠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中国档案,2005,(9).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目前已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人类社会中得到越发广泛的应用。当前,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贯穿到企业管理决策的始终。一个企业如果缺乏信息化,就意味着被时代抛弃,对其深化发展极为不利。而电力企业高端技术密集,企业对信息的运用能力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营运作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许多电力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扩大企业的存活、发展空间。因此,如何在当前信息化改革的严峻形势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电力企业信息化涵义

    电力企业信息化就是电力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创新和电子商务运营的电子化。电力企业信息化由4个部分组成:

    (1)电力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电力企业工作流程信息化,其中包括信息的采集、档案的采集、文档的传递等基本工作流程;(2)电力生产制造业务的信息化,其中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以及数据管理等;(3)电力企业营销流程信息化,其中涵盖了销售、采购、库存等业务流程;(4)电力企业运作管理信息化。

    2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状况分析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创新;信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勘企业对信息化要求是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地勘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强地勘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更好地促进地勘企业的发展。在地勘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通过把现代化技术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去,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管理质量,提升地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地勘企业的发展[1]。

1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在地勘企业的发展,信息化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地勘企业的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可以更好地提升人们之间的沟通效率,提升信息交流,促进地勘企业的发展。地勘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对正在建设的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管理。另外在地勘企业发展中,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对单位历年完成的项目进行汇总,为后期项目提供基础资料,更好的保证地勘项目的顺利进行。最后,地勘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及时下达工作任务,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地勘企业的发展[2]。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以往的信息管理大多运用较为传统的手段,出现问题较为频繁,出错率较高,在企业信息管理这一环节内,对于这类问题难以发现,即使发现了这些问题,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及时、正确解决。在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建设之后,利用与符合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在操作流程方面,企业进行严格把控,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加大管理力度,管理模式也要与时俱进,提高科学性和规范性,让其在面对各种疑难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采取正确措施解决。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对于生产控制系统进行相应改造与创新,这对于企业工艺水平提升有积极影响,也可以促进技术变革。对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合理利用,还可以使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更加稳定,能够使企业各个部分、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都有所创新[3]。

3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在地勘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地勘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建设费用和实施费用都是持续性,才能更好地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在现阶段,在地勘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地勘企业由于对信息化建设方面所投入的资金不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

(2)思想技术有待更新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比较传统,工作方法相对落后,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仍采用电话、传真、打印等传统办公方式,传递相关文件、通知任务事项等,这就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且,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且企业内部缺乏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也不利于企业的管理。

(3)企业存在分权管理现象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我国企业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很多企业内部分权管理的问题,这就使得企业内部的各项权利相对比较分散,无法发挥出集中的效果,严重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导致企业内部在自身掌管利益的情况下形成小利益集团[4]。

4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创新策略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外部环境资源与计算机化的整合。企业需要加强内部资源整合,从外部资源中获取帮助,营造科学合理的信息环境,保护业务发展环境。国家应积极支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体系,按照具体标准维护企业管理。企业需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融合,并结合其内部环境,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管理模式,实现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帮助后者。二是提高管理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和管理人才。人才是每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特别是一些高素质和高科技高管之间的竞争,他们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高度重视领导力发展,例如,邀请专家和学者提供适当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素质,改善领导文化,提高技术和职业道德。新的人才管理方法优化了商业模式,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保持灵活性并适应创新管理。例如,灵活的管理模式使员工更贴近企业,创造创新和谐的业务发展模式,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专业创新能力,使得企业能够在全球进行可持续发展。

最后,计算机化与企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相结合。为了真正实现管理和信息的有机结合,企业员工需要了解信息技术,了解学习的哪些方面可以逐步改善企业的管理。企业人员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功能,还要选择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有针对性的技术工具,以便管理和信息技术以有机的方式相结合。此外,企业更需要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并实现密集和复杂的管理[5]。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第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模式;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设;信息一体化平台;

引 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电力工程项目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的现状,这对电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电力工程项目的物资供应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采购管理则为物资供应中尤为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目前电力企业物流业务现状及特点的研究,对物流管理模式下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探讨,论述了建设企业信息一体化平台对物流管理的支撑和应用意义。

一、我国电力企业物流业务特点

1、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电力生产和建设费用70%都消耗在原材料和设备这些“物资”上,而且电力企业是一个与装备水平有密切关系的行业,电力建设、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都是通过材料、设备来实现的。物资采购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力生产建设的成本、造价,关系到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电力生产的特点是发、供、用(产、供、销)一次完成,其产品不能储存,要求电力产品(电能)连续、稳定,保证供电安全可靠。电力建设的特点是投资大、技术性强,要求建设周期短(合理)、造价低。采购物资的质量关系到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采购物资的价格直接影响电力生产成本及电力建设造价;采购物资是否及时到位影响生产检修、缺陷消除的时间,从而影响供电可靠性,对电力建设则影响建设工期。因此加强采购管理,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非常重要。

2、库存管理

库存控制的目的,是实现对企业整体经营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以维持设备服务水平和库存投资的最佳平衡。因此,要想以较小的库存投资保持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就需要先进的库存决策方法。

3、制度管理

电力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电网装备水平、降低售电成本入手。所以企业应努力提高设备质量,消除设备隐患,提高电网送电能力。电力物流制度管理是整个电力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管理工作的先行。它包括所需设备的设计造型、计划报送,更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方式的选择、合同签订、制造过程的监督、试验、验收保管、进出库、质量索赔制度等重要内容。

4、监督保障机制管理

从2002年开始,国内大力推广电力体制改革,电力系统的垄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相对的垄断。同时,电力的市场化改革,把电力企业置于市场风险之中,规避诸如电力供应风险、融资风险、技术设备风险以及建设和运营风险等是电力投资者和经营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监督保障是电力企业控制和规避风险、实施发展战略的有效监管手段。在电力企业物流工作中,经常会制定一些监督保障机制,例如:供应商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合同管理、质量管理、效能监察、责任与奖惩制度等等。

二、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分析

通过上面对电力企业物流业务现状的分析可知,在整个物流管理的运作中,信息流一直伴随着各项物流活动及其他行政支持活动的进行。所以合理地利用信息流是电力企业物流管理规划与实践的关键。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基本特征,已成为企业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电力生产系统应用成熟

目前,电力系统的计算机装备水平已大大提高,中小型机、微型计算机装备级别不断更新提高,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数量增加较快。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机组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逐渐推进

电力企业积极开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初具规模,开发了办公自动化、人事劳资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为主要功能的网络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办公环境网络化和计算机化。各电力企业也把信息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重新规划企业信息化发展蓝图,借助信息化改造来推动电力工业现代化。各公司在“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分步实施”方针指导下,建立数字化办公环境、企业综合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为公司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的问题

1、信息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信息化重点。电力信息网络已经深入到电力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电力生产的各个层面,电力生产与管理对其依赖性日益增大。因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也更加提高,信息安全已纳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

2、企业管理革新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进程。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企业管理革新处于落后状况,有的企业引入了先进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而管理模式未能实施有效革新,最终导致了信息系统未能发挥预期的、应有的作用。

三、信息一体化平台对物流管理的支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电力企业纷纷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系统化,同时部分电力企业也进行了MIS系统建设的尝试,包括对人事劳资、设备维护、生产计划、办公自动化OA等,甚至也在试图建设SIS系统以实现对企业的全面信息管理。但是总结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构建信息一体化平台势在必行。在信息系统领域,系统集成就是根据应用的需要,将硬件平台、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及应用软件等组织成能够满足一定功能、具有优良性能的信息系统的过程。根据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信息一体化平台的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信息一体化平台框架图

建立电力企业一体化平台,主要是通过对发供电企业、电力建设与检修企业、各生产设备制造商与供应商,以及涉及交通、铁路运输等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整个行业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经济效益。从图1可见,物流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主要由政策支持系统、信息与管理系统、安全支持系统等部分组成。

(一)、政策支持系统

1、资源配置分析系统。电力建设投资项目,在其可行性认证时,都提出了其所用能源的认证,包括其能源供给的数量、动力支持等各要素都在认证范围之内。这些资源配置情况的相关数据可以在有关电力设计院、国家统计局等有关职能部门收集得到,为物流平台提供相关资源配置的数据支持。

2、物流优化及分析系统。物流优化与分析系统是建立行业物流信息平台的根本目标。根据所收集的信息,通过对各类资源信息与需求信息的分析,为行业的总体物流动作与规划提供一套优化的方案,指导行业的物流动作。

(二)、信息与管理系统

通过与供应商及发供电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相连,直接向发、供电企业提供各类产品信息,并根据发供电企业的生产需要,可以直接从这里提出物料单;而各供应商可以直接获取物料需求单,从而决定供货或生产。系统还通过与网省公司、电力建设与检修公司相连,可以及时将有关检修资源与需求信息提供给系统,系统优化分配这些资源,同时,可以及时反馈业绩信息,实现企业信誉等级的实时调整。

四、结论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改变也见证了整个电力体制的变更,归根结底是为了使国内电力行业在向企业化变革的过程中获得最大化的利润空间。大集中的物流中心管理模式是将来电力企业物流发展的大方向,信息系统又是物流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与技术的支撑,部分职权的上收聚拢也是规范电力物资采购、规范电力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红岩,张长宇.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组织优化[J].中国电力物流,2008,(13).

[2]吴清一.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第6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40.114

1 管理会计的发展

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传统的成本会计注重会计核算,主要是为了给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成本资料。一方面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是事后核算,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另一方面,预算控制是管理会计研究中的两大重点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研究高潮,因此预算控制实践和理论的共同发展,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会计职能的变化和企业内容的拓展紧密相连,是企业对市场环境改变的适应,是企业改变经营管理的结果,促使管理会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革;二是管理理论和科学理论的发展。由于受技术革命、行为科学、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控制论、决策论、协同论等理论影响,管理会计将在21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日渐重要。而管理和会计的有机结合使现代的管理会计具备预测支持、决策支持、控制、规划、评价等功能,由原始的成本预算控制发展到企业信息的各领域。

2 管理会计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企业引进信息化技术和构建内部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同时,对企业的管理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企业要紧随时展的脚步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就必须把管理会计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为企业的综合运营和决策提供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目前,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生活习惯、生产方式,还是企业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管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客户管理的系统建设、资源计划的系统开发、物料计划的系统使用等具有现代管理会计的管理思想,都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紧密相连的体现。正是由于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会计的结合,才使信息实现高质量和高精度、组织构架和管理理念实现变革、工程流程实现精简、企业成本有效降低、运作效率有效提高、企业效益有效增加。

3 企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基于机械化,实现控制和检测的自动化。目前的自动化形式主要是计算机辅助生产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

(2)管理过程的信息化。计算机产生后就已逐步应用到企业中,在40多年的应用历史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管理信息、主管信息、事物处理、决策支持等系统。

(3)办公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办公人员的办公效率和办公效能。目前较为常用的有桌面出版、文字处理、电子邮递等系统。

(4)集成一体化。把不同的应用集成一体形成多功能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5)企业内部管理。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可以提供企业横向和纵向沟通的协作环境,从而使企业的总体目标能够有效完成。

(6)企业外部信息沟通。在企业外部的信息沟通方面,信息化技术可以增强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客户、企业和供应商、企业和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联系,使企业可以在最短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从而及时、准确地进行决策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使组织架构扁平化,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整合,极大地促进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4 管理会计中的信息化模块

4.1 会计事务的信息系统

会计事务的信息系统主要是满足会计核算的工作要求,把会计人员从手工记账和手工报表的烦琐工作中解放出来,该系统以账务处理、会计事物处理、报表管理为主,系统功能主要是会计核算的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的信息系统。

4.2 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把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作为管理手段,把财务管理的模型作为基本法,把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的信息数据作为依据,对财务管理进行自动化的实时处理,从而有效控制业务活动。例如:产品订购中,系统可以自动提示经济订购的批量和需要补充的产品库存等。

4.3 财务决策的信息系统

财务决策的信息系统是较为灵活的信息交互式系统,可以有效解决随机变化或者难以预测的问题。财务决策的信息系统通过良好的交互性,使财务人员可以展开“what-if”的分析,并根据不同模型制定可行方法,对随机事件中的可能结果进行预估、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信息,并做好财务风险的事先预防。

4.4 财务经理的信息系统

财务经理的信息系统是把会计事务的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财务决策的信息系统有效结合的信息交互式系统,不仅可以使经理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挖掘数据、发现数据特征、预测环境变化形势,还能使财务管理人员方便、灵活、多角度地了解问题。

4.5 组织互联的信息系统

组织互联的信息系统使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企业和关联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自动流通,为企业管理的计划、分析、组织、控制、预测、决策等管理环节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支持,从而确保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5 信息化技术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5.1 分析视野的扩大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的,其原始信息的资料源于财务会计,因此比较局限。20世纪80年代末,企业管理从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发展成为横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基于价值链管理的横向一体化模式使企业不再单纯地关注自身产品。由于供应商、客户、市场变更、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都会对企业管理和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而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显然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规划、预测、决策、评价,因此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打破管理会计传统的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使分析视野扩大化。一方面,供应商和客户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使生产协调、库存可见性提高、物流效率提高,订单实现率改善,在进行高效快捷管理的同时,给企业竞争提供更大优势;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来改进企业的产品,加强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2 实时化和动态化的信息处理

传统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于会计内部,这就导致管理会计只能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但是信息技术融入管理会计后,企业的信息不再是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进行录入,而是通过分类设计和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接口,实现价值信息及时、准确地加工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使信息化处理实时化和动态化,还能根据信息特征,进行分类存储,同时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集成企业生产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并且在价值链中根据不同情况实现不同程度的资源共享。另外,管理会计要随着企业信息化发展而发展,具备全局性、长远性、开放性、多元性、外向性、战略导向性等特点,使信息化技术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韩洪云,王乐乐.管理会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融合[J].经济与管理,2004(10):55-56.

[2]张继德,刘向芸.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1):119-122.

[3]李晓虎.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路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4]皮春华.浅议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246.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第7篇

关键字:建设企业人力资源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建筑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使自己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管理四分重要,尤其是对人力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更是重中之重,能够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的论述建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1 革新建设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实行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改进管理工作方式并革新管理理念。人力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后,HR工作者能够从复杂的管理事物中解脱出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状况,塑造建筑企业现代化的管理形象。建筑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加快企业的信息流动和人力资源优化速度,实现信息化带动管理进程的目的,打破建筑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对信息的处理手段。

1·2 提升建设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管理

建筑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够将企业的分散信息进行整合,这样从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流程,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于此同时,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使得企业领导者从更加全面的领域了解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为今后的决策行为提供资料信息的支持,实现科学决策;相关部门经理和高层的管理者能够通过信息化管理为实现企业的人才储备,进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对于员工来说,能够更方便的获知自己的薪酬、考勤以及学习培训的几率,实现自助式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对人力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还能够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深入到管理体系中,优化建筑企业现行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1·3 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建设企业效益

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占用HR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于员工的考勤记录、工资发放、员工招聘以及工作调动等的管理,更是需要认真管理,由于这些管理工作较为繁琐,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还极易出错,加大管理成本。而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之后,HR人员可以从繁琐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的成本,达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二、建设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早我国还处于一种新兴的技术,很多建筑企业在人俩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对于这种新兴的管理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盲目的现象,单纯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没有和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融合,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本文简单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2·1 建设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缺乏坚实的基础

建筑企业要想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方面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要具有畅通的网络、规范的流程以及夯实的基础。企业要引进人力资源,首先需要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即需要现招聘,再应聘,继而被录用。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企业通过这个流程进行人才招聘的很少,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后门”的方式进入企业,这就会对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建设企业人员的流动加大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难度

企业人力资源是一个流动的因素,这一直是管理过程中较难掌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的频率具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信息把握不准,加之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相对欠缺,这样就会出现管理困难的局面,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需要格外注意。

2·3建设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顺利的开展管理工作。但是从目前的信息化管理过程来看,还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例如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薪酬组成和激励方式方面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薪酬主要是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而发达国家增加了红利、股份等,这种工资的分配方式能够充分的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对于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建设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对策研究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中日益凸显的问题和体现的不完善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正完善,建立起适合本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推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3·1 加强关注,使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人力资源管理是随着企业责权分立现象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企业内部开始进行权利的分配管理,这就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系统实现对其的信息化管理,为了实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加强关注,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更新观念,树立起现代的管理理念和超前的管理意识,认识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相关的领导需要积极地参与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在参与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理念在相关人员心中的地位,促使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远大集团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由于远大空调在之前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私有观念的存在,管理理念落后,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管理者及时作出调整,摒弃私营企业的私有观念,将全面管理的信息化理念深入贯彻,并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相融合,实现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渗入,使得远大集团解决了管理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发展成为当前我国著名的空调企业。

3·2 建立多方参与的组织机构,确保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顺利运行

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实际运行中,建筑企业的领导需要更新观念,树立理念,将管理工作看作是真个企业的事情,而不是管理部门独立完成的事情。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一项由多方共同参与完成的工作,需要有企业组织能够的支持,因此说需要建立起多方参与的组织机构,这个机构需要包括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人员、信息化的高层管理人员、信息化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以及服务和被服务人员,形成一个从高层、中层到员工的全面人员参与的组织机构,确保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顺利运行。

3·3 加强技术和资金投入,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平台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要有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因此需要引进具有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管理人员,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用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管理的后盾,保证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的进行。

四、结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建筑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更新发展观念,尤其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第8篇

关键词 企业 信息化 发展 策略

当前,我国已从信息化建设时代跨入大数据建设时代。从《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信息化在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的潜能还没有充分释放”等内容中可以看出,信息化进程中依然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数据技术将是进一步深化信息化的手段,甚至是从理念上颠覆传统信息化的过程。作为企业,当前要务是尽快建立完善企业信息化平台,只有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如何建立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为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须做好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就建筑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和实施策略做如下探索。

一、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含义及作用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可以理解成一个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于企业实践的一个动态过程,即借助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手段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时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通过将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流程在线实现,使企业管理层可以在线获得完整准确的信息并迅速做出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企业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企业生产,即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CAD、BIM、intranet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二是管理,指用信息技术对生产经营、安全、成本、人力资源、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管理信息化,此过程是最基本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化过程。三是经营,即建立辅助的管理、决策系统,如办公自动化OA系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安全质量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这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二、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

通过对信息的全面掌握和及时分析处理,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把握能力,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企业与时俱进和健康稳步发展。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设计

就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而言,部分系统在逐步建立信息化平台。如:财务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安全隐患排查系统。这些部门即便建立了部分信息管理,但基本上也只是孤立和片面的,只是系统管理的一部分,还不能称之为信息化系统管理,系统与系统之间也是独立运行的,从整个企业层面还未建立起整合的共享平台。部分系统还没有建立起信息化平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差距还十分巨大,企业信息化建设亟待提升,整合、共享、利用和信息升值。

(二)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由于国内建筑企业多数是有几十年历史的国有企业,长久的工作模式、管理模式对其管理者造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企业只要做好生产、经营等核心业务即可,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或对信息化知识缺少培训,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也是停留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处理、制图、沟通交流等简单的数据处理层面。缺乏运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基本停留在各个信息系统独立、只能实现基本的信息录入和存储的层面,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对于管理者需要梳理传统的管理方式,融入新的管理方式及管理理念,加强新的管理方式的执行力度,但是信息化是一个不能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工作,使企业管理者很难大力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四)软硬件投入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信息化基础建设,包括硬件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及辅助设备)、软件系统(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辅助软件)及人员的基本培训,动辄上百万的投入使得企业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在企业信息化上,从而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应按照“一个企业、一个内网、一个数据处理中心”的框架,构建一个安全的覆盖全企业各部门至各基层单位的数据共享、流程同步、综合性信息化办公处理基础网络平台。

企业信息化建设遵循的策略,就是目标定位上的策略。即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既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不能为企业的增长创造条件,可能最后就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企业高层应当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I信息化应当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工程,需要高层人员的支持,包括各系统部门主管,他们是工作的设计者、变革的支持者和团队学习的教育者。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冲击现行管理体制中不符合科学管理规律的作风和习惯,容易导致冲突。因此,如果没有高层行政上的强有力支持,没有高层人员的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加大投入并做好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古话说:“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必要的软硬件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要在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调研基础上,购置适用的软硬件设备设施,包括引进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员。否则,信息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要根据企业当前业务及可预见的发展趋势,根据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这需要认识上的提高,即由单纯的选型、买设备,提高到建立性能价格比合算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最根本条件。建设企业信息网络,在原有企业局域网的基础上,用Internet技术改造成外联网和公司内部网络,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三)要有层次的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首先是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局域网系统建设,并以此为依托逐步构建企业的广域网系统,实现企业用户间的互联互通。同时逐步开发应用各类信息系统,保证各类业务信息传递、审批、查询、汇总等的处理与交流畅通无阻,从而为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其次是建立并转换企业各部门业务系统,清理与改造现有单机使用的业务系统,采取开发数据接口程序及修改应用软件系统等方法消除“信息孤岛”,以“系统资源大整合、数据大集中、信息高共享”为原则,整合各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以实现协同化办公。协同化办公的重点是解决人员间的协同,明确过程中的人员职责和活动准则,缩短沟通的时间,避免重复的工作及浪费,槠笠倒菇ㄒ桓鼋“信息”与“管理”紧密集成的,真正意义上的协同管理平台。

再次是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是本业务信息化的责任主体。要使企业各项管理业务尽快实现信息化,各部门必须认真整理需求、做好应用规划。同时要加强各系统管理上下级、业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以保证信息系统功能完整、切合实际。

(四)制订信息化管理制度,做好信息组织工作

企业有关部门应制订出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做到制度管人,有理可依。说到信息,就不能不提到数据,数据涉及企业的内外资源及企业进行管理监督工作的各项标准,它不仅包括企业最基础的业务信息,还包括进行管理监督所必需的能源、工时、材料等耗用的费用开支及预算数据,应该对数据高度重视,实现对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全面分析企业各类信息资源并优化组合,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从而保证标准化、规范化的组织好信息,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最基本工作。

(五)建立外部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要重视使用外部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与地方、业主、供应商等之间的联系,跟踪客户和供应商信息,实现企业与政府、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管理、客户链管理的信息化,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

(六)开展信息化教育,提高全体员工意识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的各级人员都是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人员素质直接决定着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成败和使用效率的高低。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员信息化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全员信息化认识水平和开发使用集成化信息系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对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全员的义务和管理水平,增加对企业的认识程度和责任感,提高其对自身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承认。

(七)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业务模式均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的业务在新的电子化模式下如何得到有效安全保障,特别是如何保障系统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安全已经从部署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单一的技术手段,发展到建立整体化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因此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就尤为重要。

总之,建筑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也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同时又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目前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还比较窄,决定了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加大对信息化投资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提升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为中铁隧道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特点及实施[J].技术经济,2003.

[2] 王红兵,车春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邓和平.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07.

[4] 楼明.建筑业在市场主导的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定位[J].建筑经济,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