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生观的价值

人生观的价值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2 16:37:12

人生观的价值

人生观的价值第1篇

1、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严格执行持续改进。

2、正确对待人们的幸福和逆境。 因为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了目标的好时机而奋斗,就像的船一样,天气,地理,人等等有利因素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3、生活态度对生活的影响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生活态度是限制一个人生活行为,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在心理机制。 一方面,对生活的态度影响着一个人对生活问题和生活的理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和精神状态。

4、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不仅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理论为指导,而且要在实践中大胆实践。 它必须在特定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高其高尚的生活。

(来源:文章屋网 )

人生观的价值第2篇

关键词:沙滩文化 黎庶昌 人生观价值观 研究

黎庶昌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期。是中国历史大动荡的年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他六岁丧父,自小家贫,又体弱多病。但是他熟读经史,酷爱古文。意气超迈,抱负不凡。二十六岁得到曾国藩赏识,四十岁赴英、法任使馆参赞,后又两度出使日本,任驻日本公使。他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赢得日本朝野敬仰。出色地完成外交使命。他不仅是通达敏健的爱国外交官,也是一位富于革新思想的社会活动家和学识渊博的文人学者。在他的思想、品格、学术与创作中,有许多东西值得研究和借鉴。

国外,特别是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许多学者都对黎庶昌进行过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近年来对沙滩文化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研究趋势更向着文化资源利用特点、利用价值、利用对策方面

沙滩文化的人文精神更是不朽的,它是遵义和贵州乃至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黎庶昌所体现的精神风貌及品格情操,对后世影响很深。如学术研究上的刻苦自励、昂扬奋进的精神,都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研究它,能够丰富国人的理想、信念。

我们研究黎庶昌人生观、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为贵州、遵义、沙滩的经济发展、人文传承提供理论支撑。让沙滩文化引领遵义人民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1、从黎庶昌日本抚养遗孤,看他的的人生观、价值观

黎庶昌在晚清曾经两度出任日本国钦差大臣,他首次使日期间,结交了一批日本友人。特别是他与藤野正启的友谊更是让世人敬仰。他们谈古论今、谈西方科学、饮酒品茶、弹琴诵歌,相见甚欢。可是黎庶昌第二次赴日任职不久,就传来藤野正启先生去世的噩耗。黎庶昌先生十分痛惜,为藤野先生写《墓志铭》、为其作品写序。藤野留下女儿、幼子,孤苦伶仃,黎庶昌主动承担起抚孤责任,将其视为己出。黎庶昌先生“不关国之东西,海之内外”的人生观、价值观深深震撼着日本国朝野。

2、从黎庶昌的诗酒睦邻邦,看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黎庶昌两任出使日本国,任钦差大臣,他敦睦邻邦,不辱使命,是外交使节的典范。黎庶昌先生认为:各国使节,言语不同,服饰不同,政俗各异,要增进共识,互相了解。要“达款诚、联情好”,他主张以文会友、借诗酒唱和增加接触,交流思想,才是较好的途径。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外交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被日本国朝野尊称为“大邦明贤”、“全才君子”。

3、从黎庶昌诗赞左宗棠收复南疆,看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清代后期,落后的中国备受列强欺凌。沙俄对北方和西北疆土虎视眈眈。左宗棠奉命帅兵西征,虽历尽艰辛,但捷报频传。这个时候,黎庶昌任驻德国使馆参赞。听左宗棠告捷,欣然赋诗一首:

轻车度幕不惊尘,矫矫将军号绝伦。

回准降幡齐入汉,图书旧版复收秦。

雪消葱岭鸿难度,草长蒲梢马易驯。

索地陈兵君莫让,乌孙西去付行人。

此诗称赞收复失地,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民族英雄左宗棠。由此诗歌,我们也可以看出黎庶昌的人生观、价值观。

4、从黎庶昌的文学小样,看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黎庶昌先生崛起边陬,遍历中外。学富五车,早著勋劳。文学生活丰富多彩。现录数则,看他文学生活中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重庆云贵会馆题戏:

黎庶昌出任四川川东兵备道,当时道署驻节于重庆。重庆当时已经开为全国通商口岸。黎庶昌资助,建成《云贵公所》。会馆建成后,庭院宽敞,建有戏台,黎庶昌题一联:

溯二千年汉祖雄风,犹留此地巴渝舞;

历数万里欧罗列国,仍爱中原雅颂声!

由此联可以看出黎庶昌的文学思想,也可看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时宜变、经世致用。

我们今天研究黎庶昌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可以学习借鉴先生的思想、品德。

人生观的价值第3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关键,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和长远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它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必要性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甚至出现了以下误区:

1. 个人至上。以个人主义、小团体本位主义作为自己立身处世原则,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缺乏社会责任感。处处为自己着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与集体之上。

2. 金钱至上。崇尚拜金主义,把金钱看成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把大好的学习时间用在赚钱上,有些大学生甚至唯利是图,在金钱的诱惑下,不择手段,走上犯罪的道路。

3. 享乐至上。表现为不思进取,忽视学业,懒散怠慢,只知道吃喝玩乐,互相攀比,花钱大手大脚,追求高档次消费只求超前享受,不安心学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4. 功利至上。这些大学生做事往往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为人处世以是否能给个人带来利益好处为出发点,目的不纯,忽视人的社会价值。

(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是规模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走出高校后,他们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新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时,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基本国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学生向来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是各个时期历史使命的具体承担者,只有切实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时代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们需要以科学的价值观来引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的科学价值观,所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必然。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

(一)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使命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使命主要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以及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我国目前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因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使命。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在我国现阶段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向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就是要使大学生接受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身心和谐的社会建设者。通过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得以深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才能与时俱进。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

人生观的价值第4篇

他们是即将迈向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的希望,他们是时代的象征,他们纯洁善良,热情奔放,他们敢于冒险,勇于探索,他们就是当代的大学生。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人和贡献。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在:

(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行动。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唱“六十分万岁”;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

(二)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当前事,先为自己打算。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

(四)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爆发者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排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己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强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里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使得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二)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人只知道这句话的前半句,岂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当好东西学习,从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败分子。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心里,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自私自利等。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就是说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第一,要认真学习。人们的人生价值观,有的是自发形成的有的是通过学习自觉培养的。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我们分析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犯罪的过程,不难看出,许多人以前都是贫苦出身,从小接受党的教育,也曾做出一些对人民有益的成绩,可为什么最后又一步步滑向错误的深渊呢?就是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忘乎所以了。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

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因此封建残余思想将长期存在,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也乘虚而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打着“经济效益”、“创收”的旗号给“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披上合理的外衣。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多少人为此走入歧途,甚至走向地狱。面对灯红酒绿的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人生观的价值第5篇

教育历来承担着政治、道德的教化及知识的传授这样双重的任务。这两大任务,在政治学科中,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无疑是表现得最为明显和充分的。但在目前的政治思想教育中,由于对应试目的的过分强调,其本应包含的人文精神及教化功能有意无意地被弱化乃至被剥离了,这显然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缺乏人文精神,忽视人文价值的政治课堂,显然是枯燥乏味的,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如何将上述两大任务有机地统一起来,尤其是统一到目前应试色彩浓重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我的尝试是,构筑人文化的政治课堂,在政治课课堂中贯彻人文精神,并使之于科学精神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应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有着与其他各科不同的特点,它不仅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铸造学生的灵魂。因此,政治课教学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注意体现人文精神,做到以人为本,认真研究学生,把学生放在教师的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上。不能只考虑完成教学任务,而把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心理感受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我觉得在思想政治课中,尤其是哲学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中,应着重发挥人文精神。本人在政治课教学中也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关心人,爱护人,作为政治课教师首要关心的应是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所以,我觉得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对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人文精神与思想政治课的最佳结合点。

讲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我没有简单的说教,而是从学期一开始,就让学生思考人生价值是什么,并写出自己认为做的有价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期中考试后,我把作业收了上来,同学们写的五花八门,什么观点都有。一个学习成绩较差,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的同学——刘晓,在作业中写道:“我在教室里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因为我在教室里只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轻蔑和嘲笑,但是,我在篮球场上就觉得自己有价值,在那里,我得到的是大家赞扬的语言,崇拜、羡慕的目光。老师,你说我活得有价值吗?”我仔细研究了同学们的作业后,决定就以这个同学的作业为我人生观、价值观专题教育的切入点。一上课,我就同学们的作业做了一下总结,特别表扬了刘晓的作业。同学们一听是刘晓,班里一阵哄笑。我找了一位朗读较好的同学把刘晓的作业朗读了一遍,问大家;刘晓同学写的是不是事实。同学们纷纷点头。接着,我让同学们自己分析“他为什么在教室觉得没有价值,而在篮球场上有价值”,同学们一下活跃起来,七嘴巴舌,议论起来。几个同学都讲:刘晓篮球打得好,曾在市、区、校级比赛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为学校和班级争得了荣誉。篮球场上的刘晓,是很多同学崇拜的偶像。但是,在课堂中,他不遵守课堂纪律,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往往是一问三不知,还经常给老师捣乱。 同学们分析完后,我问刘晓大家说得他是否同意。他无言的点了点头。我问大家:“刘晓自己觉得在篮球场上有价值,而在课堂上没价值的观点对不对?”同学们都点头称对。我又问:“为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帮他分析一下。”通过分析同学们明白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集体的贡献。”因为刘晓的篮球打得好,在球场上得到大家的认同,他高超的技艺给学校和班级争了光,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有价值,是因为它为集体作了贡献、争得了荣誉。而在课堂上,自己学习不好还影响班级体,因而他的作为没有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社会对他的尊重和满足就越多。在课后小结中刘晓写到::老师:谢谢你对我的肯定,我明白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今后,我在学习上也要努力。

二、体现人文精神应关注学生的情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的情感资源可能会越来越枯竭(不易被感动)。人们漠视生命,冷淡人情甚至亲情,人间的苦难被数字化了,数字不大不足以引人注目;生命的苦痛被动画了,画面演绎不够血腥不足以激起人们的好奇心,有的甚至泯灭人性。中学生受上述社会负面因素影响,有情感麻木的现象,表现在有的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集体漠不关心,缺乏爱心、同情心等。通过情境教学,以情生情,以景生情,丰富并升华学生情感。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对形象的、具体生动的东西感兴趣,看问题常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尤其是看待社会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主观感受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教学。

我在教学中注意以情明理,以情激趣,以情启思。设置具有一定矛盾冲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讲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讲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时,我结合时政,让学生分析“日本肆意歪曲历史、篡改教科书的事实”,一开始,同学们情绪很激动,反日情绪高涨,根本不能理智地思考这些问题。等学生的情绪稍稍平静之后,我让同学们自己进行中日民族精神对比,由日本对战争的态度反思民族精神, 日本为什么不能像德国那样放下历史包袱,正视历史事实。同学们课后自己查找资料,分组分析、讨论,最后找到了原因:这与十多年日本持续低迷的经济状况不无关系。法西斯主义兴起和泛滥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危机,因为经济的萧条会引起并激化各种社会矛盾,使民族心理变得更加狭隘和极端。如果日本经济不能走出低迷状态,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在狭隘、极端与羡慕、嫉妒相互交织的心理之下,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极右势力将日趋嚣张,反华的花样也会增多。他们的行径值得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所以,这一切都是和经济分不开的,是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接着,我又让学生分析部分高校学生反日“入常”的行为。通过和学生的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学生们明白了凡事要以大局出发、以集体利益出发,以冷静的态度对待中日关系。

以情动人,达到知情统一。创设能使人产生强烈情感的情境,并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表达来感染、打动学生,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这一内容时,我给出了“丹心不怯断头台”——革命先烈关露为革命献出自己的一生和爱情的事例,教育学生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抉择。很多学生听了关露的事迹后都留下了眼泪,深受感染。并表示对其的人格无比敬佩,值得学习。

三、人文主义精神要求政治课教学关注学生的审美需要,让学生领略到美和愉悦。

政治课的美主要表现为情感美、情境美、思维美、思想美。多媒体通过声、像结合,使教学情境更真实、更生动、更形象,使思维过程及思想动态地形象地表现出来。例如:在讲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一节时,我播放了春节晚会《千手观音》的录像,在优美的乐曲和美丽的舞姿中,使学生体会到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生可能会有各种挫折与坎坷,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志和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者,循超逸之快感。”审美活动要在轻松愉悦之中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紧张状态时,反而不容易产生灵感。学生如果过度紧张,是不可能进行感悟活动的。教师只有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促使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去感悟政治课的美。要营造这样一种气氛,首先,要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民主平等;其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第三,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与想象的空间和时间;第四,课堂上不要给学生太大的掌握知识方面的压力,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人生观的价值第6篇

×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个共产党员所面临的新的课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奋斗目标、服务宗旨相一致,这样才能肩负起时代所赋于给我们的历史使命。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把握三点基本要求。

×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最高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人的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党能够发展壮大,成就伟业,就在于广大共产党员、党员干部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过去建立新中国需要共产党人树立崇高理想,今天振兴中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需要共产党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人生有限,事业无限”。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湖等优秀共产党人为榜样,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地把自己有限的一生奉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面、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根本立场问题和党性原则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就必须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共同奋斗。就是要心系人民、关心群众、体察民情,真正做到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愿望重于一切。我们每个党员,尤其党员干部永远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把个人的理想、人生价值定位在为人民服务上,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以艰苦敬业奉献为正确的实现途径。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对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艰苦创业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到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发展水平低,部分人民群众的生活还不富裕。因此我们应该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关心职工学习、工作、生活,努力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要把心思全部用在医院发展建设上来,杜绝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要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正确处理好奉献精神与利益原则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始终承认个人利益的存在,个人利益的正当获取和合理满足不仅是自身生存的需要,更是国家和集体利益增长的推动力。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当然也包括党员在内。因此党和人民的利益与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是相一致的。但共产党员要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正确把握个人利益取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党性和宗旨所要求的,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决不能把经济生活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搬进党内来,决不允许用等价交换原则来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正确处理党的事业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要体现在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民带来幸福上,要通过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来实现个人价值。这种公而无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所在,也是共产党人的凝集力和战斗力的所在。我们要把自己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对每个共产党员来说,只有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而忘我工作,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做出成绩与贡献,只有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正确处理人生追求与权力地位关系。

×权力观是当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现实最集中的体现。我们共产党人,要对权力保持一种正常的心态,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权力为人民所有,权力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是用来当官做老爷。权力大小决定责任大小,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一定要牢记所承担的责任,树立高尚的人格观念,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使社会主义祖国日益繁荣。

×三、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到四个加强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党的事业取得每个发展和胜利,都与全党的学习进步密不可分。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奋刻苦地学习,孜孜不倦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历史、经济、科学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及思想认识水平。

×加强实践,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既要从书本中汲取理论和知识的营养,更重要的是要从实践中汲取,在实践中成长。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具体体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具体落实到加快发展上,具体表现在各项工作中。只有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埋头苦干、奋发进取、立足本职、争创一流,才能磨练意志品质,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境界。

×加强党内生活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党内生活是党员成长的政治环境。每个共产党员在组织生活中,应该严肃而不是敷衍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有广阔的胸怀,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要严格自我解剖,经常进行反思,不断强化宗旨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人生观的价值第7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大学生;融合

党的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关于“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产生极大社会反响,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融合,不仅是对学生们负责,更关乎党对高校的领导,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一、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理论基础

在关于做好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其根本在于必须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这都需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理应始终把宣传思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当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维度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表达了党和人民对美好国家的共同愿望;“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公民必须遵守的准则。这三个层面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个人层面是基础,反过来,社会和国家层面影响和制约着个人层面的发展,只有理清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个人价值观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是指一些现实的个人,“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①所以历史唯物主义中“现实的人”就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因此主体必须是社会中现实存在的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人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无论是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时代和现实需求的产物。当代大学生必须建立起既体现时代特征,又符合社会需要的个人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共同基础和相同本质使两者的融合既有现实基础,又有理论依据。

二、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事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引导高校大学生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在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内容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完善相关学科设置和教材体系,深入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研究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认清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奠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基础,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这是一种融合。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方向盘、指南针。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一项铸造灵魂的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题,要达到使学生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认同和坚定信念的目的。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到对于国家民族的感情这一层面,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大背景当中,通过对真实历史事件的学习,让大学生深刻领会在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多地思考如何在今天发扬这种爱国精神,这也是一种融合。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产生出许多新的社会价值取向,如否定中国的革命,否定历史伟人的功绩,否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历史进行抹杀,主观臆造虚构历史的的观点,以及最近媒体报道大学讲台上存在“言必称希腊”“言必訾中国”等涉及如何认识和对待西方价值观的争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认清这些思潮的错误性,并敢于用正确的思潮批判这些错误思潮,讲清西方价值观的弊端,讲清它与我国价值观的不同,区分各种不同声音,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惑工作,有效消解“不满之声”和“疑惑之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在更高层次上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

三、在社会实践中强化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加强,需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才能切身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朝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方面发展自身。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将作为全部社会中的一员,在生活和学习中参与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各种活动当中,在此时,学生才会对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感受不同领域人的不同生活,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与认知。

社会实践有多种形式,作为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即在学习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到实际的工作单位参加工作,通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获得将来能够独立工作的资格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情况结合,发现一些只靠课本知识解决不了而实践可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就认识到光在课堂学习理论的缺陷,并意识到必须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课程学习使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实践则使他们真实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能深刻领悟到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真正涵义,感悟到在现实的工作对工作态度诚恳,兢兢业业是敬业,对学生负责,认真教学是敬业,跟同事真诚相处,互相帮助是友善,跟同学热情周到,教学相长是友善,这种实践,比在课堂中更体会深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同时社会实践又有利于加强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注解:

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71-72页.

人生观的价值第8篇

论文摘要: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高尚的品德与人的成长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品德,使学生在锻炼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

体育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也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不仅在于育体,而且在于育心。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体者,载知识之舟寓道德之舍也,无体则无的智者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培养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等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转变。学生时期是人生的花季,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有利条件,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增强体质,获得体育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而教师则习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全体学生都统一到他所设计的“套中”,其结果事与愿违。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完成工作失败、师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随课堂气氛的变化而下降。这样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体育教师中从以往的“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从“生物体育观”转变为“人文体育观”,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配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更是一种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它不仅满足学生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而且是不同动机、不同能力、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都可以参与其中。或欣赏、或娱乐、或竞技,找到适合自己的地位而受益。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按一定的程序认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尊重事实、弘扬正义,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和学生的是非观、正义感。从而让学生体会体育的内涵,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奋勇拼拼搏的思想,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品质

体育是竞争。竞争中难免又失败,有挫折。但这种阻力可以转化为人前进的动力。就体育而言,成功、胜利是暂时的,而失败和挫折是永恒的。它是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有意识的不断给学生出“难题”、设“障碍”、树“对手”,制造挫折的环境,同时通过表演、测试、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向困难和挫折挑战的信念。其间学生或许会受到皮肉之苦、心理冲击,直至产生放弃的念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的进程迅速而恰当地给予学生一定技巧上的帮助,并鼓励学生向困难和挫折挑战的信念,是学生产生不断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团队意识

体育竞赛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 ,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团队意识。在运动实践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另一方面,要使学生都置身于一个团队之中,团队胜了,大家分享;团队失利了,大家承担,并进行自省。团队荣我则荣,团队耻我则耻,从而培养学生为集体而战的奉献品质。

五、要注意课外因素的作用

社会“大气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全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提高倡,体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大气候的影响下,也深知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职责,力争做“强民”,而不作“弱民”的责任感在他们心中形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