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生价值的意义

人生价值的意义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6 15:50: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人生价值的意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人生价值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人的价值;人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01-04

一、引言

和谐,指的是矛盾双方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一种关系状态。这种关系既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社会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在为人处事时,必须遵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原则。也就是说,在自己求生存的同时,不能危及他人、社会、自然的生存;在自己求发展的同时,也要给他人、社会、自然留下发展的空间,最终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状态。

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行为的“指挥棒”。一个人怎么样看待“人的价值”,直接决定着他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将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人、自然和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和谐,关键在于人们拥有的人生价值观是否有益于和谐社会关系的形成。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他们,大学阶段又是一个人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和谐社会需要构建什么样的“人的价值”理论,落脚点在我们应以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使其树立有益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人生价值观,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人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界主流的观点是:把人的价值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作为价值关系的客体,因其言行满足了他人或社会的需要而有价值,这种价值被称作“人的社会价值”;二是人作为主体,因他人的言行或社会的举措满足了自己的某种需要,这种满足对作为主体的人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被称作“人的自我价值”。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为避免陷入重视其一而忽视另一个的形而上学错误,往往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自己能否给社会带来益处;二是社会能否给自己带来益处。这样的观点看起来是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平、和谐理念,但还是有问题。比如:在“人的价值”是由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部分组成的假设前提下,当社会价值一定时,一个人向社会索取越多,自我价值越大,他的人生是否就更有价值?如果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势必加剧自私自利、重视索取、轻视奉献的社会风气。此观点的另外一个缺陷是:若他人的言行或社会的举措满足了主体的某种需要,按照价值的定义来说,这只是体现了他人或社会对这个主体的价值,是他人或社会的价值表现,不能称之为主体的“自我价值”,否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很显然,现有的主流的“人的价值”理论体系有比较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对旧的理论进行发展和完善,构建一种新的、更完善的人生价值理论体系,不仅仅是理论创新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二、关于“人的价值”的重新界定

价值是反映主、客体关系的“关系性”范畴。事物是否有价值及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这个主体,可以是个人、群体(集体),也可以是社会。也就是说,一个人有没有价值,取决于他的思想、言语、精神、行动能否给个人、群体(集体)、社会带来益处,或满足个人、群体(集体)、社会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学界把这种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称为“效用论”或“客体论”。

有学者认为,人不同于一般的物,一般的物只能作为客体,作为人认识或改造的对象而存在。而人不同,人在社会关系当中,既可以作为实践的客体,也可以作为认识活动和改造活动的主体。关于“人的价值”的“客体论”似乎只强调了个人作为价值关系的客体存在,而否定了个人作为价值关系的主体存在(这也是该理论被称为“客体论”的原因),是有缺陷的。其实,该理论被称为“效用论”还情有可原,但被称为“客体论”却不是很恰当。因为,在“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这个概念界定中,包含着人在社会中的双重角色,即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或自己的需要被满足,或满足别人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在复杂的社会价值关系中,个人既可以是价值关系的主体,也可以是价值关系的客体。例如:张三的言行因为满足了李四的需要而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在这个价值关系中,张三是价值关系的客体,李四是价值关系的主体。反过来,李四也会因为自己的言行满足了张三的需要而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在这一价值关系中,张三成为价值关系的主体,而李四是价值关系的客体。所以,从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群体的角度来看,价值“效用论”并没有否定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性。

一个人在判断一件事情要不要去做的时候,一般情况是:首先判断此事对自身是否有价值和意义,而不是看此事对他人是否有价值和意义。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在选择“要不要去做”“要用多大的气力去做”的时候,往往是先看此事对自身是否有价值,有多大价值。对自身有价值或价值大,就花大气力去做;对自身没价值或价值小,就不做或花一点儿气力去做。一个人若因为自己的言行而获得精神或物质上的满足,这个人既是价值关系中的主体,也是价值关系中的客体。此时,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是统一于一体的。

综上所述,“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这个主体,包括自己和他人。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等式表达这个关系:个人的价值=自己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他人需要被满足的程度。在这个等式中,若需要被满足,就是正价值;若需要被损害,就是负价值。如果一个人的言行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损害了他人的利益,那么正价值和负价值相互抵消,结果是此人的人生价值大打折扣。损害他人的程度越深,损害的对象越多,人生的负价值就越大。有些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如果一个人掏钱帮助了穷人,穷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了,但此人的利益损害了。按照以上的等式,此人的人生价值不也大打折扣了吗?”事实不是这样的。如前文所述,一个人之所以能自愿做一件事,是因为此事对自身有正价值,或满足物质上的需要,或满足精神上的需要。一个人掏钱帮助穷人时,物质上看起来受到了损失,但精神上却得到了满足,或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满足感,或得到社会成员对自己的赞誉和肯定。所以,“掏钱帮助穷人”的行为带来了双重的正价值: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又满足了别人的需要。这种“既利己,又利人”的行为,创建的是“双赢”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有些人可能还会提出这种疑问:“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仅仅满足了他人的需要,而对满足自己的需要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按照以上等式,此人的价值只包含满足别人需要的部分,满足自己需要的价值部分为零,这对个人的价值总量评价来说,不是有损害吗?若真的有损害,我们怎么还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呢?”对此疑问,笔者的回答是:首先,如果一件事情对自身没有任何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意义,那么人们就不会去做,所以,以上的假设是不存在的;其次,那些看起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其实也是满足了自己的“私利”的,这种“私利”就是“追求自己的信仰,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按照以上论述,一件事情,即使对他人有价值,但如果对自身没有任何价值或意义,人们是不会自愿做的。但不愿做,并不等于不去做,也许迫于外界的压力,最终被逼无奈地做了。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的人生价值?笔者以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应注重行为的结果。不管行为的动机是否出于个体意愿,只要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主体需要,这个行为就是有价值的,这个人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综上所述,个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言行满足主体(包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满足需要的程度越高,人生价值越大,反之越小。

三、对“人的价值”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对需要的界定

人的需要是复杂的,甚至有些人的需要是相互冲突的。在这种情况下,应怎样评价“人的价值”?

供奉在日本靖国神社里的14个二战甲级战犯,对虔诚祭拜他们的人来说,这些战犯是民族英雄,而对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受害国人民来说,这些战犯是杀人恶魔。面对如此复杂的需要,我们应怎样评价人的价值?标准只有一个,即此人的需要是合理、合法、正当、健康和人道的,不损害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符合人们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一个人若能满足主体的以上需要,他的人生就有价值,否则,就没有价值。

(二)不能以人创造的价值来衡量“人的价值”

人创造的价值有大有小,“人的价值”能以人创造价值的大小来衡量吗?按照的观点,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也就是说,一个商品,其上凝结的抽象劳动越多,则商品的价值越大。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越高,他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就越大;一个人的劳动复杂程度越高,其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也会越大。如果以一个人创造的价值总量来衡量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虽对那些贡献大的人有激励作用,对其他的社会成员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此种价值判断对社会的良性运转来说不利。如:一个农民,一辈子兢兢业业地种庄稼,他生产的粮食很有限,他的人生价值和袁隆平比起来,是否就一文不值了呢?一个身患重症的人,他和疾病作斗争,花费了很多社会医疗资源,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还极其有限,这是否说明他的人生价值就很微小呢?

如果以人创造的物质价值量的大小来衡量人生价值,其弊有二:一是过分重视物质,忽视了精神,助长社会的“物质化”风气。我们可以说袁隆平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平凡的农民,但不能说袁隆平的人生价值就大于一个农民。这个农民创造的物质价值虽小,但其任劳任怨的品格、积极的生活态度、踏实不浮躁的作风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价值。身患重症的人虽然没有能力为社会创造物质价值,但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面对挫折顽强抗争的精神也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二是助长社会短视、功利的倾向。例如:一个长期默默无闻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假设、实验,再假设、再实验,虽然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但仍无重大发现、发明或创造,既没有主持过任何重大项目,又没有发表相关的高质量学术论文,这是否可以说明,他的人生价值很小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还有谁原意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对人类有重大意义,却不能在短期内取得研究成果的科学探索呢?

(三)个人的价值与满足需要的人数呈正比

一个人的言行,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很有价值,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可能毫无意义。如果一个人的言行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要,那么这个人的价值就相应更大一些。反之,如果一个人的言行损害了更多人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价值就更小。当一件事情对一部分人有益,而对另外一部分人有害时,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呢?抉择的原则应该是:当受益人数多于受害人数时,此事可做,反之不可做。

例如:一个人大吃大喝、奢侈浪费,极大地满足了自己对物质的需求和虚荣心,但同时浪费了社会的大量资源,损害了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如前文所述,他的人生价值=正价值1(满足了一个人的需要,正价值只有一个)+负价值1+负价值2+负价值3+……(损害了很多社会成员的利益,所以负价值很多),此人的人生价值评价结果可想而知。

又如:一个造纸厂厂长,他既为社会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又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都属人生正价值,看起来两全其美。但如果他未能有效保护环境,肆意砍伐林木、肆意排污,破坏了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那么他的人生价值=正价值1+正价值2+正价值3+……(满足自己和他人需要而呈现出的正价值)+负价值1+负价值2+负价值3+……(损害社会成员利益而呈现出的负价值)。

(四)影响个人价值的因素有四个

人和一般的物不同。一般的物只能充当价值关系中的客体,而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客体的身份存在,又可以主体的身份存在。这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有主观能动性,能在意识的指导下认识和改造社会。人既然和一般的物有根本的区别,关于“人的价值”界定和“物的价值”界定就应该有区别。“物的价值”以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为标准,它看重的是物的属性、结构是否和主体的需要相契合及契合的程度。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价值”应该界定为“是否有意愿、有行动、有能力满足主体需要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所以,一个人有无价值、有多大价值关键要看对以下四个问题的回答,即有无满足主体需要的意愿?有无满足主体需要的行动?有无满足主体需要的能力?自己的言行对满足主体的需要来说是否产生了实际的积极作用?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只要有一个是肯定的,那就说明这个人的人生有价值,肯定回答越多,这个人的价值越大。

四、小结

一个人怎么样看待“人的价值”,直接决定着他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将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人、自然和社会,将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意义还是消极的影响。所以,追问“人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构建科学、合理的“人的价值”理论体系,并以之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对和谐社会关系的形成来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这个主体,包括自己和他人。满足的主体越多,满足需要的程度越大,“人的价值”就越大。一个人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不能伤害他人的利益,否则,人生价值就大打折扣甚至变成负价值。用两句话概括“人的价值”之真谛,即利他利己,才有意义;为己为他,幸福大家。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如果都能自觉地用这种价值观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7.

第2篇

一天,小和尚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搬一块大石头,拿到山下的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然后你把石头抱回来,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块大石头到菜市场上去卖,来来往往的人看到,都觉得很好奇。一名家庭主妇走过来问:“石头多少钱卖呀?”小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主妇说:“两元钱?”小和尚不做声。主妇又说:“那么是二十元?好吧!我刚好拿回去压酸菜。”小和尚带着石头回到山上,乐呵呵地去见禅师:“师父,今天有人愿意出二十元钱买我的石头,您快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禅师说:“不急,你明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博物馆去卖,像今天一样做,等你回来我们再谈。”

第二天早上,小和尚抱着石头到博物馆去卖,人们看着石头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一个人冲着小和尚大声问:“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伸出两个指头,那人说:“两百元?”小和尚没有回答。那人又说:“两千元就两千元吧,刚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小和尚非常惊讶,回去对禅师说:“师父,今天有人要出两千元买这块石头,这回您总要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禅师哈哈大笑说:“你明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古董店去卖,照例这样做。这一次,师父一定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天一早,小和尚又抱着石头来到了古董店,依然有人围观,有人谈论,有人疑惑。终于有一个人过来问价:“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依然不言不语地伸出了两个指头。“两万元?”小和尚惊讶地叫出声来:“啊?!”那人以为自己出价太低,立刻纠正说:“不!不!我说错了,是二十万元!”小和尚听到这里,立刻抱起石头,飞奔回山上去见禅师:“师父,师父,今天有人出价二十万元买这块石头!现在您总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

禅师摸摸小和尚的头,说:“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好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二十元钱;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里,就可值两千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里,却价值二十万元!平台不同,定位不同,人生的价值就会截然不同!”

第3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1.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突出强调在多元化的时代,更加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医学生是医学院校校园的主体,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acp-asm基金、abm基金和欧洲内科学联盟2002年共同发起和倡议《新世纪的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学的职业精神[1],提出了医师必须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患者自主、社会公平的三大基本原则和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对患者诚实等十种职业责任。20世纪90年代左右出生的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主体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学从业人员,正在从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处于职业认同感、职业价值观逐步形成阶段。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要从发展的眼光看待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深刻理解医学生在校的主体地位,真正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加强他们的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缓解医患矛盾,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做好基础工作。

2.当代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医学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医学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一方面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结构欠合理

许多医学院校的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课程设置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课程位置不清,课时少,关注和重视度均很低[2]。各类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课程设置目的性不强,只侧重于课程的知识属性的灌输,而疏忽了其内在价值性。同时,这些课程目前还缺乏与整个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整合,使得它们仍然较独立于医学课程之外,不能充分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3]。

2.2 非医学背景教师对医学知识了解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非医学背景教师容易认为医学只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忽视了建立人文素养课程的真正目的是将人文素养课程的内在价值影响给学生,而不是一味侧重人文素养课程的知识属性[4]。医学院校应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等非医学专业课程,完善学生的自我修养,并为其以后进入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支撑。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地讲解概念和理论, 而没有注重其实用性。另外,非医学背景教师对医学知识不够重视, 容易导致所教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脱节, 学生兴趣不高,也不能实现课程的宗旨。

3.完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3.1 教学中融入医学元素

传统的非医学学科教学游离于医学教育之外,所以医学生只是迫于考试的压力而学习,并不能将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素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些学科的教学效果和意义[5]。教师恰当地结合医学知识进行学科教学, 既可以达到学科间知识的有机融合, 有助于改善知识结构,改变狭隘的专业观,也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帮助[6]。

3.2 辅导员队伍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引导

辅导员在高校中是最为接近学生的教师群体,负责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活动组织等大量工作,很多辅导员对学生来说亦师亦友,对学生的引导和导向作用不可估量。因此,应该重视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运用辅导员的有利资源引导并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让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生命观、价值观,进而在医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3.3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医学职业精神的本质是医学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郁的春雨润物般的医学职业精神氛围陶冶学生的心灵,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至关重要。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突出弘扬医学职业

神为核心,如果偏离了这个核心,校园文化就会流于“通俗大众化”,没有了医学职业精神所独具的特色精彩和灵气。一是加强校园校貌环境建设,通过建立医学家塑像群、医学家事迹长廊、医学家名言画像等,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切身的医学气息氛围和深厚的医学文化积淀。二是加强人文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利用橱窗、校内刊物、广播、网络等大力宣传中外历史上医德高尚、妙手回春、治病救人的故事,让他们的崇高职业精神永远在校园中流传,达到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的目的。

3.4 加强医疗实践,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对于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来说,外部的教育影响和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被他们所理解、消化和吸收,并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观念。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体现知行统一的医疗实践,让医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和必须胜任的社会角色的价值,强化他们治病救人乃医生义不容辞的职责的观念,对病人一视同仁的观念,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观念等,使学生接受生动而深刻的职业教育,增强责任感,从而使认识得到深化,精神得到升华。

3.5加强以榜样召感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实效性,必须加强校园内外医学职业精神教学基地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140多所医学院校,包括70多所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建有校史馆的约达90%,但建有专门的以弘扬医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题的医学教育场馆寥寥无几,其比例非常低[7]。因此,医学院校在扩大规模的建设规划中,应有系统地建设以弘扬医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题的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园等示范性教育基地。这些展室、展馆等要展出人物的生平事迹、贡献成果介绍、珍藏物品和个人塑像,要让参观者有视觉和心灵的震撼,让他们被一种高尚的力量所吸引、所启迪。同时,要把参观这些展室、展馆建设成为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干部培训、新教师培训、新医务工作者培训的必修课。医生、护理人员入行前必须在先辈们面前宣誓,为将来献身医学许下庄重的诺言,让毕业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医学职业精神的教育,将精神铭记心灵。

参考文献:

[1] abim基金,acp-asim基金和欧洲内科医学联盟倡议.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1-2.

[2] 汪滋民,李明,蔡郑东.医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87-88.

[3] 梁进.医学伦理学和人文学科教育的全球化[j].复旦教育论坛,2006(4):1.

[4] 刘翠,程乐森,徐玉梅,等.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23(1):98-99.

[5] 祝世娜.医学院校非医学背景教师的医学知识学习[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3):71-74.

[6] 杨练武.新形势下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4):43.

第4篇

[关键词]子宫瘢痕妊娠;彩色多普勒超声;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a)-0135-03

子宫瘢痕妊娠(瘢痕妊娠)属于异位妊娠的一种,临床上十分少见。引发瘢痕妊娠的原因至今医学上尚无明确定论,可能患者行剖宫产、刮宫术等会对子宫造成创伤,术后就可能在子宫内膜和肌壁的之间形成一个不正常的缝隙,绒毛有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进入到这个通道,从而在这个通道内扎根开始妊娠,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异位妊娠[1]。如今,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子宫瘢痕妊娠往往会有不同的症状,如月经停止、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对于瘢痕妊娠,不能盲目采取刮宫手术,因瘢痕部位供血非常充足,同时肌肉层极薄,一旦操作不慎,就有可能引起患者大出血或导致子宫破裂,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因此,对瘢痕妊娠行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日确诊病情,以尽早进行治疗,同时超声检查可为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探讨瘢痕妊娠诊治中利用超声检查的意义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瘢痕妊娠的患者40例,年龄21~45岁,平均(28.5±2.1)岁。本组中26例患者有1次剖宫产手术史,7例患者有2次剖宫产手术史,6例患者有人工流产史,1例患者有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史[1]。临床症状:阴道呈现不规则出血、下腹胀痛、HCG水平异常,部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是通过早早孕发现妊娠。对本组患者先行超声检查,后行手术检查,比较两次检查结果。

1.2研究方法

本组患者先行超声检查,超声仪器型号为GE730。进行腹部探测的超声探头的频率为3~4 MHz,阴道探测的超声探头的频率为6~8 MHz。在腹部超声检查前,告知患者膀胱需充盈,以使超声图像清晰显示,然后用频率3~4 MHz的超声探头进行腹部探测,主要探测部位是具体的孕囊着床位置以及该位置和瘢痕位置的距离,同r探测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的肌肉厚度及孕囊或包块的体积,观察孕囊或包块内部的回声,再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液显像观察孕囊或包块周围的血液流动情况,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在阴道超声检查前,先让患者把尿排尽,探头频率设置为6~8 MHz,再将探测设备更换成阴道检查需要用的设备,之后开始对阴道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再结合上腹部检查的结果,得出最终的结论。

1.3诊断标准

判定患者瘢痕妊娠的依据:①宫腔内无妊娠囊;②宫颈管内无妊娠囊;③妊娠囊生长在子宫峡部前壁;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内或下段近切口处无回声或妊娠囊,增大并向膀胱突出;④膀胱和妊娠囊之间肌壁薄弱;⑤彩超在病灶处记录到滋养层周围血流频谱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39例患者有瘢痕妊娠的症状,手术证实40例患者全部为瘢痕妊娠,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97.5%(39/40),漏诊率为2.5%(1/40)。超声检查对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0.11)(表1)。

2.2声像图特点

16例肌层内瘢痕妊娠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孕囊在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瘢痕处扎根,无明显地凸向宫腔,在孕囊扎根的地方,子宫的宫层肌肉变薄,大多数患者在孕囊周围未发现血流,少数患者只有微弱的血流(图1)。13例宫腔内瘢痕妊娠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整个孕囊的多半都处在子宫腔的下半部分,孕囊下部已伸到瘢痕的位置(图2)。10例包块瘢痕妊娠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子宫的大小、形态都在正常范围内,在宫腔内未探测到明显的孕囊回声,在子宫峡部可以探测到混合包块回声(图3)。

2.3手术治疗前后超声检查结果

与手术治疗前比较,手术治疗后瘢痕处肌层厚度减小(P

3讨论

瘢痕妊娠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前期患者很难自我觉察,因此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3]。确诊瘢痕妊娠后,切不可对其盲目进行清宫手术,否则很有可能因为失误造成患者子宫大出血或导致子宫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育,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4],所以在患者出现疑似瘢痕妊娠的症状时,应尽快进行超声检查以确诊,同时为开展切除手术提供图像和数据支持,且瘢痕妊娠最好早发现、早治疗,在孕囊还未发育到很大时就将其切除,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对患者的再生育能力也很有帮助[5-7],所以,在瘢痕妊娠的诊断和救治中,超声检查作用重大。对于有剖宫产和刮宫病史的患者,在进行超声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以提高诊断准确度[8]。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检查超对瘢痕妊娠进行检查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与手术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结果显示,与手术治疗前比较,手术治疗后瘢痕处肌层平均厚度减小(P

虽然超声检查对瘢痕妊娠的诊断有很高的正确率,但是由于瘢痕妊娠和子宫其他类病症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包括图像都可能非常接近,所以在瘢痕妊娠的诊断中还是存在极少数误诊和漏诊,这就要求检查人员一定要掌握更多的分辨知识,同时做到细心认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避免误诊和漏诊[9]。瘢痕妊娠主要易与以下几类子宫症状混淆,如宫颈妊娠,其子宫颈表现为球状变化,子宫颈增大,在宫颈管内可以探测到包块或是囊样回声,不会超过宫颈内口[10];如宫内早孕难免流产,其临床症状主要是孕囊一般于子宫峡部,且孕囊很多都不是正常形状,而是会变形,宫颈内口呈开放状[11-13]。在对瘢痕妊娠进行诊断时,一定要结合病史,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对孕囊或包块和剖宫产瘢痕位置,因为孕囊或包块位置直接决定了是否是瘢痕妊娠,在检查过程中,还要详细测定子宫瘢痕处的肌层厚度,一般来讲,瘢痕处的肌层厚度变薄,很有可能就是孕囊或包块在瘢痕上扎根[14-16],所以,在进行超声检查时一定要对这些方面的因素做好监测和观察,提高检查准确率,防止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在对瘢痕妊娠进行超声检查确诊后,对于孕龄较小的患者,同时如果其孕囊只有一部分附着在子宫瘢痕,就可以对这类患者实行超声监测引导清宫术,以清除孕囊或包块,避免孕囊或包块再继续发育,把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早期对患者实行这种手术,相较于晚期实行清宫手术,有很多的优点,如手术对患者子宫造成的损伤小,手术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小,手术后的并发症较少[17]。

瘢痕妊娠是一类潜在危险性极大的疾病,一旦确诊应该立即终止妊娠,这样才会避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危害[18]。使用超声检查来对瘢痕妊娠进行确诊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同时超声图像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支持,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避免子宫破裂和大出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5):1731-1733.

[2]李燕娜,魏炜,张军,等.腹腔镜在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4):285-287.

[3]周慷,李晓光,金征宇,等.清宫术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3):190-193.

[4]王文芳,陈秀慧,王德莹,等.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11):840-843.

[5]黄卓敏,古衍,江曼茹,等.剖宫产瘢痕妊娠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20(5):335-338.

[6]毕建蕾,杨清,毕芳芳,等.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临床类型治疗结果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5):465-468.

[7]黄骁昊,韩素萍,周雪,等.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清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3,39(23):2905-2907.

[8],谢春明,杨敏玲,等.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 21(5):410-413.

[9]段丽芬,徐虹,何萍,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4):260-262.

[10]范丽,黄光荣,高霞,等.孕囊型子宫瘢痕妊娠治疗方法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5):392-395.

[11]魏继文,吴萍,谭晓燕,等.2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0):2658-2659.

[12]林安平,杨竹,蒋兴伟,等.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分型与腹腔镜手术方式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4):266-269.

[13]夏一丹,梅立,谢兰,等.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宫、腹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1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6):472-475.

[14]武欣,何以丰,吴学浙,等.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子宫动脉栓塞(UAE)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和刮宫术的比较[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4):447-454.

[15]黄利琼,赵纯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75例的治疗及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9):1027-1028,1034.

[16]丹,杨清.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9(16):651-654.

[17]陈玉清,常亚杰,冯丽萍.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策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18(25):3383-3385.

第5篇

家人相继患癌,大学老师向命运说“不”

孙海波有一个大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大哥在老家是一名个体医生,二哥在市里某单位工作。弟兄三人相继成家生子,一大家子有来有往,气氛融洽,十分惹人羡慕。

2005年,孙家的幸福生活被打破。这一年,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

母亲去世后次年,大哥被查出肝癌。大哥的病还在治疗中,2007年,父亲又被查出了肺癌。灾难不断降临,全家人都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纷纷唉声叹气。特别是父亲和大哥,消极情绪让他们的病情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

出生于1963年的孙海波是河南省某大学的一名老师,作为孙家最有出息的儿子,此时的孙海波成了一大家子的主心骨。他一边带着父亲和大哥到处求医问药,一边安慰并鼓励他们,可父亲和大哥始终萎靡不振。孙海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次,孙海波想带他们去参加一个抗癌团体的活动,一起交流经验,遭到了父亲和大哥的断然拒绝。孙海波又给他们讲许多抗癌成功的人物故事,岂料,二人听后,毫无感动,父亲说:“唉,海波,熬一天算一天吧。”大哥说:“是啊,我这辈子就算完了,要不是舍不得老婆孩子,早死早痛快。”孙海波听了气得直跺脚,他生气地说:“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就是在等死。癌症不过是种病,有那么可怕吗?要是我,绝对不会像你们这样!”

没想到一语成谶。

2008年春节过后,孙海波常常觉得腹部疼痛,食欲下降。起初,他以为是肠胃病,没太在意。

8月的一天,孙海波的病情再次发作。恰好妻子闫秀丽下班回家,看到丈夫正捂着腹部,头上落下豆大的汗珠,立马急了,来不及多问,拉上丈夫就往医院赶。经过一系列检查,孙海波被诊断为胰腺癌。“天啊!怎么又是癌症!这日子还怎么活呀!”闫秀丽傻傻地看着医生,神情恍惚了好一会儿。

1989年孙海波和妻子闫秀丽结婚。两年后,闫秀丽生下一对聪明懂事的双胞胎儿子。这么多年来,二人感情深厚从未吵过架。妻子贤惠,儿子聪明,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为了救公公和大哥,孙海波倾其所有,闫秀丽毫无怨言。可是,等到孙海波病倒了,此时家里已经没有一点积蓄,怎么办呢?

闫秀丽正在犯难,孙海波的校领导找到了她,当即表示,只要能治好孙海波,费用由学校承担。解决了燃眉之急,闫秀丽考虑到家里人一再遭受打击已经够难过了,她决定先瞒着大家,带丈夫到更权威的医院再检查一下。

8月中旬,闫秀丽陪丈夫来到了上海复旦附属医院复查,这是全国最权威的治疗胰腺癌的医院。结果如旧,孙海波仍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不但如此,主治专家对闫秀丽说:“这种病十分凶险,患者平均只有6个月的存活期。”由于对治疗效果没有把握,也无法承受高昂的医疗费,夫妻俩决定回家治疗。

回家当晚,得知孙海波患了癌症的亲人们都来了,整个大家族有的泪水不断,有的不停地叹气。父亲蹲在门口,仰头望天,流着泪说:“老天啊,你怎么这么不长眼啊!如果非要得癌症去死,都让我一个人得了好了,求求你放过我的儿子们吧!”

此后两天,孙海波足不出户,天天搂着家里的小猫发呆,连上门来探望他的校领导也不搭理。妻儿都被他吓住了,正在上高中的两个儿子当天就从学校跑回家,一个在网上查偏方,一个帮着妈妈计算家里还有哪些值钱的能卖能当。孙海波对他们的举动不闻不问,好像这一切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第三天,父亲和大哥相约到家来,他们一人拿出一张银行卡。父亲说:“卡上有3万块钱,我把农村老家的房子卖了!”大哥说:“这卡上有两万块钱,是我找人借的,先给你治病用!”

孙海波清醒过来,他将怀里的小猫一扔,脱口而出:“你们这是干吗?把钱给我,不顾自己了吗?”父亲摇摇头,说:“我老了,不值得再白花钱了。”大哥一脸苦涩:“要说不想治,肯定是假话,但你的病刚发现,也许还能治好,不像我,早晚都要死,无所谓了!”孙海波被血脉之情感动了,也对他们的绝望很心疼,“爸,哥,我没事,我只是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办。”孙海波说。他还想鼓励一下父亲和大哥,可是此刻已是癌症晚期,一样束手无策的自己却想不出更好的话来。他坚决不要父亲和大哥的钱,但他们仍然坚持留下了卡。

在亲人的坚持下,很快孙海波住进了医院。接下来就是手术、化疗,孙海波在病友的压抑情绪里,在整个医院弥漫的消毒水和药味里煎熬着。脑袋清醒的时候,他就不停地想着各种办法……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孙海波的体重由70公斤变成了55公斤。深受疾病和化疗折磨的他走不到10米就要大口喘气,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胰腺癌在癌症中死亡率最高,死亡时间最快,许多病人从查出到死亡,仅一个星期。眼看着这样下去,孙海波的命也将朝夕不保。面对可怕的绝症,全家人只能听天由命。

就在孙海波住院一个半月后,孙家再次遭受不幸:孙海波的二哥孙俊民,竟然也查出了癌症,二哥得的是食道癌。

二哥住进了和孙海波同一家医院的病房,孙海波知道后,拖着虚弱的身体去看二哥。一家4个男人,全都得了癌症,孙家整个大家族的亲戚,无论老小,全都在病房里哭得伤心欲绝。

医生护士知道后,纷纷摇头叹息,孙海波的主治医师想安慰他们几句,可实在不知说什么,只好拍拍他的肩,长叹一声,走开了。

父亲面容枯槁,嘴里反复唠叨着:“怎么办,老天真的要让我们孙家死绝了男人,留下这些孤儿寡母吗?”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孙海波,他拼出全身力气朝众人喊了一句:“癌症算个啥,这个家不能没有男人!我们一定要活下来!”

和死神较劲,艰难自救重获生机

当天晚上,亲人们逐渐散去,孙海波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此时的他没有任何食欲,妻子喂他饭时,他觉得心里像堵着一块砖,可是必须往下咽。在妻子面前,他是个男人,他知道自己要是倒了,家就完了。

到了半夜,劳累不堪的妻子睡着了,孙海波却一直辗转反侧。如果继续住院治疗,希望渺茫,而且巨额的医疗费也承担不起。

作为一个化学老师,孙海波对精细化工和医药化学颇有研究,并且申请了多项制药保健技术方面的专利。如果能研究一种药方,即使治不了一家人的病,如果能减轻痛苦,也是有意义的。思考和酝酿了这么多天,孙海波终于下定决心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回家治疗!

得知孙海波决定回家治疗,亲人们不约而同再次涌进了孙海波的病房,大家都没说什么,放弃治疗,不就是等死吗?对于这个行将毁灭的家庭,任何言语都显得那么多余。

孙海波看着众人脸上的神情,心中了然,“大家都别难过,我回家是为了更好的治疗,相信我,孙家不会没有男人的!”孙海波说。当晚11点,夫妻俩正准备休息,响起了阵阵敲门声。闫秀丽开门一看,原来是两个儿子,小哥俩进门就号啕大哭:“爸,您身体怎样?不会有事吧?”孙海波安慰儿子:“你们放心,你们都知道爸爸的性格,男子汉大丈夫,宁可倒下,绝不趴下!相信爸爸!”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战胜癌魔。

回家后,由于腹内积聚的火气,孙海波常常难受之极,甚至在一米之外都能闻到口臭,遇到生人,他连话都不敢说。每到夜晚更是感到肚子钻心地痛,如同刀劈斧剁一般。

对他来说,每过一天,或许就意味着离死神又近一步,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每天晚上,孙海波总是躺在床上冥思苦想,白天几本中医书籍被他翻得破旧不堪。经过反复试验,孙海波发现,在经典汉方应用中,存在两个现象:不同的剂量、不同的浓度产生的疗效不同;同一种药品,随着剂量的渐增,其药理会发生突变。

与此同时,孙海波拖着虚弱的身体,和妻子一起,拜访了当地不少中医专家,专家们对孙家人的不幸很同情,纷纷给他出主意,让他的药方更加完善。身为医生的大哥对弟弟也很支持,给了他不少建议,但他对弟弟的药方却并不乐观。

2008年10月,孙海波终于为自己研制出了中药材配制的“秘方”并开始服用,他还调侃着给药起了个名字—“保命汤”。可是,刚熬好的药端到嘴边,就闻到一股难闻的古怪的苦味,喝到嘴里,味道更是可怕得让人想吐。孙海波勉强把药喝完后,没多久就觉得腹部阵阵绞痛,脸色苍白,腰都直不起来了,强烈的眩晕让他差点晕厥在地。看到丈夫的样子,闫秀丽急得直掉泪:“他爸,咱们还是去医院吧,你自己哪会给自己治病?”孙海波忍着痛一笑:“别担心,到医院,不也是个死吗?可能是我用的药量不对,我会慢慢摸索的。放心,我这‘保命汤’怎么会死人呢?反正只有几个月了,你就让我用命去拼一次吧。即使找不到治疗的完整方法,最少可以延长生存期、减少痛苦,也不枉来人间走一遭吧!”

有天晚上,由于吃自治的中药,孙海波不停地咳嗽、呕吐,整个家散发出难闻的味道,闫秀丽不停地给丈夫擦汗、喂水。等孙海波躺在床上睡着了,精疲力尽的闫秀丽掩饰不住内心的惊恐和难过,看着睡着的丈夫,“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随着吃自制的中药,孙海波的苦痛越来越重,常常全身都感到撕心裂肺的疼,有时他自己不由自主地用双手打自己的头部,药也常常吐一地。又一个夜晚,孙海波在服药前对妻子说:“秀丽,你把我绑起来吧,不然实在受不了。”看着丈夫难受的样子,闫秀丽只好含泪把丈夫“绑”在床上,自己的眼泪不停地掉。孙海波对妻子说:“秀丽,你放心吧,相信你老公,我一定会好起来的。”

几周后的一天早上,孙海波服药之后,突然肠鸣不断,随后一泻千里,而泻后顿感如释重负。当天又泻了几次,夫妇均感到了希望,孙海波正朝着癌症表征的反方向发展,最少是不再加重了。随后,孙海波逐渐有了食欲,晚上也能安然入睡,体力逐渐恢复,闯过了生命的第一个隘口。

孙海波不断给自己修改着治疗方案,信心大增,精神振奋。他坚持服用自己配置的中药,气色也逐渐好了起来。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半年时间过去了,离医生的死亡预言越来越近,孙海波的身体却越来越好。

2009年3月,在医生宣判孙海波“死刑”的最后日期,他和妻子闫秀丽一起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孙海波身体状况和半年前一样,体内肿瘤还略微减小。医生连连说:“奇迹,真是奇迹!你这种情况极其罕见,照这样,你的病完全有可能得到控制!”夫妻俩欣喜若狂,孙海波第一时间给父亲和两位哥哥打了电话,大声喊道:“有救啦!有救啦!我们这个家有救啦!”

历经风雨,

“癌症之家”浴火重生

从医院检查回来后,孙海波更有信心了,天天研究各种药方,家里到处都是实验器具,回流、浓缩、真空分离装置,还有粉碎机和真空泵,以及大包小包的中草药。

就在孙海波充满信心地对战癌症时,厄运再次降临。2009年4月初,患食道癌的二哥选择手术治疗,不料在手术中出现了应急性出血,经过13天抢救无效死亡。得知二哥去世的消息,孙海波悲痛万分,他后悔没有劝二哥吃自己研制的药。

二哥的去世也给父亲和大哥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大哥的肝癌恶化了,父亲的病情也愈发重了。孙海波赶到大哥家中,劝说大哥:“哥,你和我一起用中药试试吧。”当了大半辈子医生的大哥并不信任他。孙海波一拍大腿说道:“你看看我,不是好多了吗?与其像你这样等死,为什么不听我的试试呢?大哥,我的‘保命汤’那可是宝贝。”就这样,大哥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开始服用孙海波的自制药,身体竟有了一些好转。大哥的病好转以后,父亲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治疗。

父亲和哥哥都开始信任自己了,孙海波更感到了自信和希望,三人经常一起针对各自的病情研究,调整配药。在他的带动下,父子三人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孙海波农村的老家盛产各种中药,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闫秀丽和丈夫商量,几人一起回鲁山老家住一段,到山上亲自采集中药,然后熬药。一日三餐,闫秀丽变着花样做一些当地的风味小吃,孙海波和父亲、大哥边吃边聊,说到高兴处,父子三人常常开怀大笑。

就这样,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孙海波的生命早已超过了医生当初的预言,腹痛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精神和身体都越来越好。

2011年7月,孙海波的两个儿子双双以优异的成绩,填报了河南省中医学院。受到孙海波的鼓舞,他们决心以后更好地研究癌症的治疗。

2012年,距离医生给孙海波判处死刑已经过去4年了,孙海波不但活着,而且头发乌黑,脸色很好,甚至比得病前还显得年轻。他在附近也成了名人,不少家里有疑难杂症的患者家属纷纷来到他这里咨询,每到此时,孙海波总会大声地告诉别人:“癌症不可怕,只要有好的心态,一定可以恢复健康!”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以人为本”;评价

从步入中职教育生涯开始,我就喜欢去探究中职学生的评价问题。如果还是传统的评价方式 对心灵脆弱的中职学生就是致命的打击,中职教育的真正魅力在于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使其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以人为本”评价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全面发展与个性彰显的统一。笔者觉得“以人为本”的中职学生评价对现代“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和学生的发展是到至关重要,也是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

1 何为“以人为本”的评价

1.1 “以人为本”的评价定义。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发展自己长处,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尽可能使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以人为本的评价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相信人人都有优点,人人都能成才。

1.2 “以人为本”的评价方式。

评价的方式不能是单一,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突出“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整体评价应该是:关注过程性评价,关注特质性评价,关注发展性评价。在中职教育中,对中职学生评价要重视:实践与理论结合;仿真与现场结合;结果与过程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专业成绩与操作技能评估结合;为人处事与组织能力结合;针对教育结构的考试与针对就业结构的考试结合。从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不是学术研究型教育,所以不能只重视分数,而要看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2 “以人为本”中职学生教育目标的误区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职业教育面向实际、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毕业生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和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与人才培养目标是密切相关的。现在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是偏重“以学业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机制,视中职学生为“低素质”学生。但当前不少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偏重于学业导向.有的只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只是接受考试就得到最后的评价,忽视了中职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在性质、类型、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不可抹杀的突出实践能力和应用导向的差异;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等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未能摆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局限性,学生个性发展空间狭窄,竞争力不强,所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体现出中职学生应有动手操作技能较强的职业岗位以及具有更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特点。这种培养目标上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的脱节,是中职教育不确定自身教育的定位,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机制导向。

3 “以人为本”中职学生评价的作用

我们教师很清楚现在中职学生素质比较差、无心向学,纪律性差管不住自己,心理特别脆弱,因此我们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背离了“以人为本”发展现的根本要求。主要表现为偏重以学业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机制.视中职学生为“低素质”学生,为了中职学生的发展,以综合素质去评价中职学生。

如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后,同时也出台了资助政策,对农村户口和城镇的困难户进两年的学费资助。这个政策下来,为了保证资助政策的真正作用:第一保证贫困户的孩子能完成学业;第二为国家培养道、智、体、美、劳合格中职人才;第三是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中职学生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能更多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能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企业。

4 “以人为本”中职学生评价的思考

4.1 中职学生评价理念的更新。

我们中职教师心中要树立“心中无差生的学生评价观”,树立“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生”的“以人为本”教育评价理念,学习成绩、操作动手能力、人际关系、组织能力等全面公正的中职评价学生,切实地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如果尝试改变一下视角,构建起当代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和教学理念,认识到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局限性,努力建立与学生对话的语言系统,思想、表述和授课方式更贴近职业教育规律、更贴近教育教学对象,那么,教师就会正确评价学生了。因此,要正确评价学生需要教师从改变自己开始。

4.2 评价要关注中职学生未来发展,更要重视现在培养。

对中职学生能力高低的认定,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教育的类型与教育对象的类型不同,评价的标准和手段也就应该不同。在中职教育中,关键要在于“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要注重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如2008年我省推出了高等职业学校对口中职学校招生政策,区内高等职业学校单独组织中职学生考试、录取。建立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建立中职学生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破格录取、定向录取的规范程序,既可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自,又给了中职学生一次再向上发展的机会。高职学校给了中职学生有了向上发展的机会,但中职学校不能不注重在校的培养。第一道德教育要一直贯穿在整个中职教育中;第二要重视技能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三中职学校的课程计划和高职学校要相对接。中职生的评价要真正实现由过去的结果性评价转为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综合评价改进和激励的功能,绝对不能只注重学习考试成绩。

4.3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激励学生发展。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应该实行过程记录评价。体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需要的过程。详实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学习进步表现、各种活动表现。要中职学生把“成长记录档案”看作是一面镜子,随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自己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随时帮助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改正意见,学生能更好地改正并提高自己能力;学生有优点时,教师要及时地加以表扬,并鼓励再接再厉。总之相信能干的中职学生是激励出来了。

实践证明,对中职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评价是激励学生发展的评价,相信每位中职学生都会有着不同闪光点。通过我们教师的用心教育培养,“以人为本”的评价会使每个中职学生都有发展和成才的机会,每个中职学生都有自信和昂扬向上的拼搏精神。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中职学生评价方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知识、技能、人格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也是促使我们所从事的中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参考文献

[1] 高闰青(著):《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第1版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编:《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第1版

第7篇

[关键词]:异位妊娠 彩色超声 血流

本文总结分析彩色超声对10例异位妊娠,全部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探讨彩色超声在异位妊娠的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10例异位妊娠患者,年龄为20~41岁,闭经时间为35~95天,平均为50天左右,均有停经史,下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三大症状,10例患者尿HCG呈阳性。

1.2 方法:应用意大利百胜:Ctin plus Fuse/2-5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MH2。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用充盈膀胱法,对临床高度怀疑宫外孕破裂出血的急诊患者可不需要充盈膀胱即可检查,常规检查子宫及附件、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有无孕囊、附件包块位置及性质、腹盆腔内有无积液量。

2 结果

2.1 本文5例异位妊娠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多见于壶腹部及间质部,常可早期诊断。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于子宫单侧附件区可见双环征,环壁光滑,环心内可见孕囊、胎芽及胎心搏动,间质部妊娠者则无双环征象,但患侧宫角突起,使子宫形态不规则,宫角内可见孕囊、胎芽、胎心搏动。2月妊娠者则可见胎动回声、该型的盆腹腔内均无液性暗区,其官腔内的脱膜因孕卵存活而剥离,在声像图上呈强回声光团,在宫外显示孕囊、胎芽、胎心搏动是诊断异位妊娠的确凿依据,但其显示率仅为20-35%,这可能与峡部妊娠破裂等因素有关。彩色多普勒血液显像表现可见孕囊周边环状滋养动脉血流信号,呈低阻力血流频谱,RI值:0.50±0.14,PI值:1.5±0.10。

2.2 例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流产型)其声像图,表现输卵管破裂引起大出血时,在附件区不易显示混合性光团,其内的双环回声中断,缺损,环心回声杂乱或显示不清,此型多见于峡部妊娠,且破裂时间较早(孕6周左右)。故多数难以显示出双环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可见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

2.3 例宫颈妊娠中,其声像图表现:

2.3.1 宫体稍增大,官腔内可见蜕膜呈强回声粗光带,但无妊娠征象。纵切面显示子宫呈葫芦形,上为宫体,下为增大的宫颈管。

2.3.2 宫颈明显增粗,变短,内径增宽>1.5cm,在官腔内可见孕囊及胎芽胎心搏动,并可见胎盘呈均匀密集的半月形回声附着在宫颈管腔内。

2.3.3 Anton和Stannlla发现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宫颈向胎盘附着部位的对侧移位,即移向健侧。彩色多普勒显像孕囊周边显示丰富的环状滋养,动脉血流信号,呈低阻力血流频谱,RI值:0.45。

2.4 例腹腔妊娠中声像图特征

2.4.1 子宫大于正常,小于停经月份,官腔内仅见蜕膜呈强,光团回声而无妊娠的征象。

2.4.2 在子宫外可显示羊膜囊内有羊水暗区及胎儿、胎心搏动和胎动回声,若胎儿死亡,则胎头变形,胎体轮廊不清,无胎心、胎动。

2.4.3 胎盘声像:由于羊水量不足,胎盘多处粘连及肠气的影响,使胎盘母面显示不清,但胎儿面在羊水的衬托下尚可清楚地显示。

2.4.4 胎儿与膀胱之间显示不出子宫壁的回声。

2.4.5 彩色多普勒显像表现,孕囊周边显示条状动脉血流信号,呈低阻力血流频谱,RI值:0.40。

3 讨论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输卵管占90%,输卵管炎症是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彩色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对异位妊娠的检查率不断提高,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这一事实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有关,在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时应注意:

第8篇

关键词:儒家文化;高职学生;人格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中儒家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儒家文化的体系结构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国民完整人格的构建与完善的追求始终贯穿于其中。这个信念和传统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对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过巨大作用。今天,它在人格塑造、情操追求、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对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实现人生幸福目标,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依然不容置疑。

一、高职学生的人格缺陷

有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获取知识和增强各种能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需要,全面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等”[1]。高职学生同样有着丰富的需求,但是处于高职教育这一特定教育阶段和教育类型的学生近年来的思想状态令人心忧,具体表现是:

1.普遍存在着自卑感,自信心不足

目前高职教育的招生录取分数线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生源相比低一个档次,这就使得一些高职学生把自己定位在普通高等教育失败者的地位,觉得进入高职院校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而且,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而言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大小不等的学习障碍,学习心理调适能力较差,表现为对各种挫折的承受能力、环境的适应力以及生活的适应能力较差。同时,他们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也缺乏自信,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自我完善的动力。随着年级的增高,就业压力给他们造成的焦虑也在逐渐上升且无法排遣,一旦就业期望落空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偏执等心理问题。

2.精神贫血,理想缺失

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积累不足,缺乏人文素养,导致精神贫血,主要表现为阅读兴趣单一、庸俗化。武侠言情小说、摊头小报、流行音乐、网络游戏和港台娱乐警匪打斗片逐渐成为高职学生课余时间的精神食粮。其结果就是,“一方面心灵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而显示出了苍白与枯萎,另一方面对现实的纯粹功利目标却热衷到失去理性”[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特质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事。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导致学习态度的功利化,这固然是高职学生理想缺失、精神贫血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可以说,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普遍缺乏道德感和审美能力,再加上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学生往往缺少应有的羞耻感,比如,作风懒散,穿着奇异。

3.情绪冲动,缺乏自控能力

高职学生大多处于青春后期,比较容易冲动,再加上他们情绪自我评估不高,因而消极且不稳定。表现为:不能有效地控制情绪,意志力薄弱,容易随波逐流;同时,缺少洞察和理解社会的能力,不能把紧张的情绪转变并升华到社会性的高度,使紧张成为推动前进的动力。学生对于自身情绪的控制力薄弱,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已经日益凸显:一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等事件时有发生。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犯罪率已占在校总数的1.26%[3]。二是学生因无法正确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挫折,而采取自残等激烈手段的现象也屡屡出现。

4.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换言之,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是以服务社会为终极目标的,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但是,相当多的学生却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奉献精神。他们更多关注于自身的利益,对于国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充耳不闻。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判断标准非常物质化,津津乐道于要赚多少钱,要买多大的房子,要开多好的车子,而不是将个人的成功与奉献社会有效地结合起来。

可见,高职学生人格缺陷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成为高职教育中亟待解决的课题。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儒家传统文化尊重人的存在价值和道德意义,强调人与人之间应以礼相待,相互谦让。其“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其“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理想人格对于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不良行为具有明显的纠偏作用。这对于我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无疑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二、儒家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格教育的意义

1.儒家文化注重修身养性

《大学》云:“古之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个涉及道德理想的宣言表达了儒家的一种信仰:修身立德为人之根本。那么,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要认识自我,通过内省的方式完成对自身的改善。人无完人,有缺点并不可怕,既不需要产生自卑心理,更不可因不能正视缺点而产生心理偏差。儒家非常注重自觉、自知、自重,强调“知耻而近乎勇”。孔子说:“过而勿惮改。”又说:“丘有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也就是说,人要乐于发现自己的错误,正视自己的不足,因为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教育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增强自信心,不断加强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不断完成对自身的完善。

其次,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要始终保有仁爱之心。儒家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对人要温、良、恭、俭、让,要严格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宽以待人,学会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既往不咎”,这种仁爱宽容的态度本身就是完善人格的体现。

再次,强调诚信是人立世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朝,小车无朝,其何以行之哉?”所以,要“言必信,行必果”。这种一诺千金的诚信标准,历来为中国人所熟知,更应该被高职学生引为职业素养的首要准则,恪守终身。

2.儒家文化提倡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儒家理想人格最深刻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所谓“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究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自强精神承载着民族气节与凝聚力,构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个人而言,则要求具有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具有顶天立地的浩然之气,更要有笑对磨难,上下求索的坚韧意志,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果能以此为导向来确立自己的个人理想以及职业理想,高职学生就不会觉得精神空虚,无所事事;不会遇到挫折就裹足不前,甚至一蹶不振。

所以,高职学生应该培养自尊自重的品格和不卑不亢的人格,勇于担当责任,不迷失于物质诱惑,不受挫于困苦磨难,艰苦奋斗、刚健进取,自觉地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发扬光大。

3.儒家文化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传统儒家文化对完美人格的塑造标准是“内圣外王”之道。通过对内在道德素质的培养达到“内圣”的境界,而最终是以服务于社会和国家为目的,也就是“外王”。即,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文化对于人格塑造的基石是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它所导向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故而,儒家文化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孔子云:“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孟子则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承担精神内化为“舍我其谁”的宏大气魄。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岳飞的“精忠报国”,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4]……我们可以看到,儒家传统文化在人格塑造中对社会责任感的强调与重视。它所倡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文明不断进取的生命之源。

目前,对有些人来说,社会责任感似乎成了生命中不堪承受的负担。所以应积极倡导儒家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将其变成持久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职学生应以此为导向来确立自己的个人理想,淡化个人的得失荣辱,使个人愿望服从社会需要,将个人的成功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

综上所述,以塑造国民完善人格为目标的传统儒家文化,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从完善人格修养,一直讲到个人对民族、国家和整个天下负有的道义和责任。儒家文化在现代高职学生人格教育中的注入,会成为历久弥新的新鲜血液,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赖黎明,丁红星.马斯洛动机理论与学习动机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3,(1).

[2] 徐方.大学人文十四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