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7 16:14:05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第1篇

[关键词] 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安全;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95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81- 01

高校档案管理主要是党政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历史记录,记载高校发展历史,并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党政等诸多方面的现状。高校档案管理,是为校内的学生、老师等进行服务,对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背景支撑作用。同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向校外,对自身培养的人才负责,对社会负责。

1 传统高校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困境

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注重纸质档案的使用,在长久的应用过程中,纸质档案表现出其对于社会人才管理、事物辅方面的突出优点,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信息分散,应用调度苦难等等。在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困境主要有四点:①纸质档案资源分散,档案立卷部门不一致,使档案的收集和数字化的过程难度较大;②各高校对档案的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投入力度不同,且信息载体多为传统的纸质,或者音频和视频等,信息载体的单一不利于各高校之间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③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的环节中,由于高校档案发展没有足够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技术更新,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的信息化高速发展;④我国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档案工作对于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认识,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拓展难以展开,不利于管理模式变革。

2 高校档案管理与服务利用的创新性举措

2.1 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并行

传统的档案分散管理为档案信息的高效、安全利用带来了阻力,而档案的集中管理,为高校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管理、档案的多方面利用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集中管理主要通过现代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实现。电子档案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产物,具有:存储容量大、信息独立、可长期保存、操作方便、易于资源共享、储存空间小,并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但电子档案同时存在缺点,比如对设备等载体都有依赖性,不能直接读取,信息易于共享同时安全性降低,易于修改等。结合以上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优缺点,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可以在纸质档案正常的归档管理前提下,总档案管理人员督促各院系档案管理处室将归档的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电子文档的同步录入、存储,并通过建立高校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使各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主要是高校内部的教学和科研管理能更加高效地完成。

2.2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查阅利用可以互补

在传统纸质档案单独使用时,档案管理工作对教学、科研等高校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帮助,但是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共同使用下,档案的利用在安全与高效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标准化、一体化、集中化的手段,将档案的查阅工作由原来的纸质查阅,手续繁琐,不易传送等缺点进行改进,通过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既能避免安全性问题,也能使档案的查阅、使用更加方便、高效。

2.3 高校档案服务内容创新,可以从要求档案数量向要求档案质量进行转变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从简单的档案收集工作进行转变创新,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发掘,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全面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转变,将工作提高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档案的价值在于被利用,只有坚持以利用档案内容为核心,加大档案编辑研究的工作力度,提高服务的主动性,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 档案管理的服务性工作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在现有的档案基数上,将其向现代化、服务化、信息化和开放化上大力转变,建立出科学管理、反映敏捷、能够灵活运行的体制,对社会服务的内容应该更加多元化、社会化,更加高效、优质。

3 结 语

在社会高速的信息化发展前提下,高校的档案管理与服务需要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被动进行档案管理服务等内容进行转变,高校档案的管理对于高校教学、科研等事物有极大的基础性作用和帮助。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相结合、将以往的被动性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改进,增加内容,变为主动等,诸多的创新性举措,将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安全、高效,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电子政务、知识管理角度,论证了公共档案馆的管理服务的基本职能,以及在这三种环境下,公共档案馆基本职能深化的具体内涵

“公共档案馆”这一概念是舶来品在世界范同内.公共档案馆的存在和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183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档案法》,成立了公共档案馆(Public Reeord 0ffiee).即英国的部级综合档案馆.负责保管中世纪以来英国中央政府各机关和法院的档案.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依法命名的公共档案馆。…公共档案馆的概念由此产生。l8世纪末的法国档案改革确立了国家档案馆向普通公众开放的原则.使国家档案馆摆脱了王权的枷锁.开始具有社会共有的性质在我国.“公共档案馆”相当于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档案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同内的档案。”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明确指出:“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这两部法律法规明确了档案馆的性质与职能。概而言之.档案馆的基本职能是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在我国.对于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等方面的讨论和研究开始于2001年[2]同年出版的由冯惠玲、张辑哲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中,我国理论界首次在高校教材中使用了“公共档案馆”的概念理论界对于公共档案馆职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馆职能的扩展和新时期档案馆角色定位等方面.主要是结合档案工作的外部环境变化论述公共档案馆的职能定位与拓展问题。下面,笔者将从新公共管理、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的背景下分析公共档案馆的职能以及职能深化的具体内涵

l从新公共管理角度来看

自20世纪8O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技术革新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公共行政因其规模庞大、反应迟缓、效率低下、制度僵化受到了质疑,新公共管理由此兴起虽然各国学者对新公共管理的思想持不同看法.但在以下方面却有共识:1.公共组织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2.公共组织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3.公共组织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4.公共组织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5.公共组织应重视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在这种大背景下,就政府机构而言,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责任所体现出来的公共性理念成为政府职能转型的方向从新公共管理角度看.公共档案馆的性质和职能如下:

1.1公共档案馆的性质:负责公共物品档案的管理并提供服务的非政府公共文化组织

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来说,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所谓公共物品,是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公共物品主要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第一,非排他性。排他性是指个人消费被排除在某种物品的消费之外.在公共物品概念下.这种排他性是不存在的.合法公民皆可享用公共档案馆馆藏档案除尚未解密的外.只要是合法公民。理由正当。人人皆可利用。第二,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公共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各类政务活动中形成的原始的信息记录。政务活动具有公共性.是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因此其产生的记录也具有公共性。即这些档案属于公共物品从内容上来看.档案具有信息和知识属性.档案的利用对档案内容没有损耗。从载体上来看,档案的利用会造成一定损耗.但这可忽略不计.况且这种损耗可以通过档案的数字化来弥补。

公共档案馆属于非政府组织,所谓非政府组织,即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相比较.非政府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公共档案馆属于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本身没有行政权力。其职能通过国家授权才能获得。我国档案行政权主要是由各级档案局行使。因此,公共档案馆的性质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可以界定为:负责作为公共物品档案的管理并提供服务的非政府公共文化组织。

1.2公共档案馆的主要职能:为公众最大限度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职能”是“工作职责”、“工作范围”的浓缩用语。管理与服务是公共档案馆职能的两个车轮.管理是基础.服务是根本公共档案馆的档案服务包括以下两点基本内涵:

1.2.1公众为本。新公共理论理念下,公共组织产生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所谓以公众为本.就是公共档案馆必须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档案需求为本这是公共档案馆公共性本质特征最集中的反映.也是贯穿公共档案馆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要求这一基本原则有以下规定:社会成员的档案需求是多元的这就需要公共档案馆以公众的档案基本需求为准绳.研究档案利用规律.并使公众需要的档案进入管理范畴.确立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1.2.2服务至上。目前.我国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尊重行为主体基本权利尤其是自利权利.通过提供一定的环境或条件.让行为主体合乎规范的自利行为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增进整个社会利益.因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必须顺应管理对象的意志和愿望来实施职能行为,为他们需求的满足提供充分的条件。公共档案馆服务的目的也就应由“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档案信息需求”拓展为“实现和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根本利益”

基于此.公共档案馆不但要扩大服务对象.而且要主动服务:主动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政府部门、研究者.也包括普通公民:服务的内容不仅包括提供档案原件.也包括提供问题分析报告以及建设性解决方案等:服务方式不仅包括实地查阅,也包括远程查询、专题服务和咨询服务等。公共档案馆不仅提供单一的档案信息服务.还包括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在内的政府信息公开

2从电子政务角度来看

在一定程度上.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政务管理的结合。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总体成熟度还比较低为推动公共服务改革.进一步扩大民主,我国制定了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决策电子政务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国家政府所规划的项目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电子公文系统、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等;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等;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等。

由于公共档案馆不属于政务系统.因此其馆藏档案信息化不属于电子政务的概念范畴但是公共档案馆是政务系统档案的保管基地.而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应是全面的信息化.如果发生联系的双方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信息化的建设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公共档案馆也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究其实质,公共档案馆信息化主要由信息技术革命这一原动力推动

2.1公共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是其工作职能的扩展

公共档案馆信息化是其管理与提供利用服务的应有之义.其本质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手段。有人把信息化作为档案馆职能的扩展或创新.这是值得商榷的。公共档案馆的职能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应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时代性的.新的技术发现与采用可能会使信息技术贬值甚至走向历史。

2.2公共档案馆要主动做好信息化建设.并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支持

公共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为配合其他部门而做的信息化相关工作。

2.2.1公共档案馆自身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档案馆办公自动化系统、馆藏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 档案管理、档案目录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以及档案网站的建设以及数字档案安全等在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重视与档案数字化相关的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增量电子文件的标准。

2.2.2公共档案馆配合电子政务建设应做的支持性工作。在政府间电子政务方面.公共档案馆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提前介入电子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从政务电子文件的归档以及长久保存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提供馆藏档案信息.为政府决策服务

在政府对企业方面.公共档案馆主要应参与其所产生公务档案的接收.以及向企业提供经济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档案.为企业服务

在政府对公民个人方面.公共档案馆主要应参与对公民的教育.为政府对公民的教育.特别是国情、省情、市情教育方面提供原始资料。

在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公民两个方面,公共档案馆所参与的内容都是在传统环境下公共档案馆的工作内容。考虑到系统性.笔者故在此述及。

3从知识管理角度来看

知识管理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管理范式.由于利益的驱动,首先应用于企业的知识保护、创新。知识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组织、文化、战略、流程、技术等手段.通过建立基于组织业务内容和职能的知识挖掘和知识共享体系.以最大化对知识及有知识的人的尊重.最大化组织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保持并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变革知识管理的兴起给公共档案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档案馆的诸项工作内容都要深化

3.1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建立档案知识库.深化公共档案馆管理职能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成功加入WTO.对我国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政府掌握着全国80%左右的信息资源.其中绝大部分由公共档案馆管理。因此.公共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对于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很多公共档案馆建立了档案目录数据库.但仍存在不足:1.条块分割,缺乏宏观管理和协调。2.类型单一.品种不足。在我国已建成的档案数据库中,多以文字型数据库为主.而其中又多数是目录数据库,全文型、事实型、指南型、字典型数据库相对较少。单机、脱机使用的数据库多。联网使用的少,共享程度低。3.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由于各档案馆只满足于自建自用的应用要求.没有统一的规范.也没有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从而造成数据库的应用受到严重的限制.各种数据库软件的兼容性很差.转换困难.因而交流的范围与程度受到较大的制约数据库的这些缺点成为档案资源网上建设的不利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协调、控制、监督职能.而档案馆之间应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沟通与合作

从信息资源建设和技术的角度来讲.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知识库知识库(KnowledgeBase)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关联的知识片集合对于公共档案馆来说即建设档案知识库.而档案数据库是建设档案知识库的基础档案知识库要求建设文件级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这对于文件的关联度、结构化要求更高。这样,知识管理系统对相关内容的档案才能够进行数据挖掘.提炼出对决策有利的结论

知识管理不但对档案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档案知识库内的档案数量也有更高的要求,因为丰富的档案信息才可以保证决策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因此公共档案馆除采取网络实时归档以提高档案的数量外.还要向社会征集相关档案.以使公共档案馆馆藏档案反映政府职能中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貌

3.2建立专家系统.提供档案咨询服务。深化公共档案馆服务职能

在服务职能方面.知识管理要求公共档案馆提供档案服务的产品化、智能化。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档案馆充当的是“仓库保管员”的角色.服务停留在“保存备查”的状态.提供的档案孤立性强,关联度及与问题的相关度不大知识与信息的区别在于.知识是与人的行动相关联的,即能够直接指导人的行动.这就要求公共档案馆档案服务能够提供定型的、综合的档案内容.争取做到“一站式”服务。为满足这一要求.在档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要建立基于档案全文数据库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一个具有智能特点的计算机程序.它的智能化主要表现为能够在特定的领域内模仿人类专家思维来求解复杂问题因此.专家系统必须包含领域专家的大量知识.拥有类似人类专家思维的推理能力,并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公共档案馆专家系统应具有以馆藏档案为基础.利用人类专家思维的推理能力,提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

知识管理还要求公共档案馆开展档案咨询服务。在我国档案学论著和教材中有“咨询”的概念,但仅限于“参考咨询”的范畴“档案馆(室)的参考咨询工作.是档案工作人员以根据档案解答问题的方式.向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及有关情报的一项服务工作”从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参考咨询工作.具有很强的被动性,且服务深度不够。档案咨询是指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档案咨询服务机构运用以档案专业知识、经验为主的知识、经验,根据委托者的要求.提出有关档案咨询项目的数据、资料、调研报告、建议方案等。供委托者参考。它应包含以下服务:

3.2.1档案专业基本知识咨询服务主要向社会提供档案专业基本知识,如有关档案、档案公布、档案信息资源布局等方面问题的咨询。

3.2.2档案信息咨询服务。根据委托者提供的专题,在充分研究该专题的基础上.向委托者提供以档案信息为主,并辅以建设性解决方案的信息服务。

3.2。3档案管理咨询服务主要向企、事业单位提供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编研、检索、利用等方面的咨询。也包括档案馆(室)选址、档案管理软件应用等方面的咨询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第3篇

[关键词]学校 财务档案 优化管理 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63-01

随着教育市场的经济化发展和竞争结构的调整,学校靠多种渠道筹措来的有限资金显得尤为珍贵。如何使用好来之不易的资金优化学校财务管理,发挥校园资金的最大作用,成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学校财务档案管理内容探讨

学校财务档案应该包括:1.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2.对历年形成的债务的档案登记管理,内容要全面真实反映债务的形成原因、本金、利率、偿还过程。3.财务情况说明档案,主要包括学校收入及其支出、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专用基金变动的情况,对有着重大财务影响的问题应该在档案中进行具体说明。4.年度内的各项报销凭证 (有日期、内容、单价、数量、金额、大小写、印章、收款人等)。凭证应有事由、经手人(制表人)、验收人(复核人)、证明人、审批人签字。5.学校的年度财务预算报表、支出总额统计报表、收入总额统计报表、专用基金变动等整理性文件。对学习财务档案的内容管理应该明确分为微机存档和书面材料存档两方面。微机存档要保证内容的完整性,书面存档要保证分类明确,保存安全。对各项存档内容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年度内不容许有任何的内容缺失,如果出现空缺必须作出明确的书面说明,形成材料以便查证。

二、优化管理与增强服务能力的对策

(一)强化学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

学校的财务档案管理其本质就是为了财务信息资源的处理服务。信息资源是新形势下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要使财务档案管理在组织管理上进一步得到主管领导或部门的认可和重视,档案管理部门首先要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确立服务意识,将校财务档案的管理目标定位于“服务”的高度,才能保证档案管理能够为学校的财务建设作出贡献。首先学校必须转变管理方式,将传统的资料档案与财务档案合二为一的情况转变为专门的财务档案室管理,为财务档案提供专用的、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建立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存储及查询系统,保证档案内容形成网络化管理,而且要随时考虑到学校的财务档案管理情况安排档案馆库房建设。

(二)强化财务档案管理的及时性

对财务档案的及时性控制首先要完善“归档制度”,要求各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档案的内容将形成的有价值的材料及时送到档案室。还有“档案利用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等。为科学有效地管理档案,及时、准确地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服务,财务档案室应编制各门类的检索工具。如:年度财务总结目录索引、案卷文件名称索引等。这样能够保证财务档案管理能够较快地提供案宗调出服务,保证档案使用的及时快捷。当然,为了实现这种快速调动必须首先要在存档前严格区分财务档案收集范围,根据财务收支项目、科目及财务档案利用目标等对归档资料内容价值进行技术鉴定,并加以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另外,除了要保证档案内容的输出快捷之外,还必须要保证存入的快捷,要明确规定存档的时间,最好要与财务账目形成的同时进行存档(保证书面存档与电子存档),而且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合理排序,保证存档的有序性。同时,档案管理不能单纯地进行材料整理,还要进行现代化的公开联络,保证财务档案的绩效化,有方向性地开发财务档案专题,并增加检索、编制功能,以更好地方便学校单位参考和决策使用。

(三)优化制度建设

优化档案管理制度有一定的程序性,管理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存档管理制度、保存管理制度、资料输出管理制度。1.对于存档管理制度要明确存档内容和存档时间,对应该重点说明的内容必须进行制度化规定,保证档案情况的有序。2.对于保存管理制度要明确在每年度结尾对档案内容进行整理,每3~5年完成一次全部档案内容整理。定期审议公用经费收支情况记录、年报资料及各种报表装订成册保管完整,各种辅助账册完备,从档案信息出发提出财务管理意见,避免出现经费使用效率高及浪费现象。3.对于资料输出管理制度必须严格实施财务公开制度,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档案管理小组,对财务公开体系进行网络建设。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第4篇

【关键词】公共服务;档案信息;资源规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大了对现有事业建设的关注度,渴望通过科学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对于资源规划这一词,相信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但是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资源分配仅仅是指企事业单位或者国家,为了完成某一项目或者事业工程,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制定出最为切实的分配方案。而其中的资源主要是指当前社会下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但是这种想法明显是错误的,资源规划并不是简单的人力、物力资源整合分配,它还可以运用到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中,并且产生的效益相对较高。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进行科学地完善和应对。但是,没有明确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是不可能简单地实现的。于是,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始对当前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规划,可是产生的效益并不理想,很多的规划方案和内容都没有对档案信息的整体管理与服务产生丝毫的效益。在这样的状况下,一部分人产生了疑惑,如果在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加入信息资源规划没有丝毫作用,那么它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当前时代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之所以很多都不能发挥原有的效益,主要的原因在于资源规划内容的缺失上。很多的单位,在见识到其他单位获得较高效益的状况下,迅速调整了当前的档案信息服务管理内容,将其他单位的资源规划内容实时地加入了其中。但是,每个企事业单位的工程项目开展,都有着不同的地方,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也是一样,如果过于的一致,并不吻合本单位的具体要求,将很难产生一定的效益。为此,在实际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当中,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现有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力度的重视,积极地进行针对性的创新服务,进而整体性地提高档案管理信息服务的工作效率。

一、当前档案信息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深刻

对于档案信息的资源规划,很多人首先缺乏良好的认知,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仅仅将它视为简单的档案信息分类,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需要进行丝毫的完善和更新。事实并非如此,档案信息的资源规划,首先是一个整体的工作流程。在现阶段的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中,为了提高整体的档案管理效益,人们首先会对现有的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然后进行整体的设计规划。由于档案管理是一个整体化的过程,因而档案信息的资源规划,也应该服务于整体的档案信息管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认识,都浅显地停留在它是对档案的一种管理,是为了使得档案更加明确,便于查找。而在最初的时候,很多的企事业单位是不太重视自身的档案信息内容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企事业单位,本身的档案信息十分少,而且开展的工作也相对较少,不需要针对每一项工作做出详细地调查,更加不需要对他们的资料进行整理,而伴随时代地变化,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简单地从事一个或几个工程项目,开始在相同的时期内从事相当多的工作内容,而对于这些繁琐的工作内容,如果不予科学的档案信息管理和记录,很容易使得整体的服务效益严重降低,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在对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的认识上,人们长期都没有较好地认知,传统的认知习惯依然保留了下来。而新时代的档案管理服务,已然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如果没有丝毫的变化,将很难满足当前时代档案管理的具体流程,也会对企业其他工作内容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档案信息资源规划方式不合理

在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中,为了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益,管理人员实施了全新的资源规划方式,但是,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并不高,很多人更是直接将档案信息资源规划进行了简单的档案分类整理,虽然是以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的名义去开展管理工作,但是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几乎为0。也有一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规划方式,选择了多样化的规划档案,很快,这部分人群便发现了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在多种资源规划方式的冲击下,档案信息资源规划变得极度不合理,原本已然生成的档案信息服务机制,又在全新的规划档案冲击下,进行了全面的整改,其中所消耗的时间相当长,对于档案信息服务的提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当前档案信息资源规划方式的不合理,还集中地体现在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上。在现阶段的档案资源管理中,人们首先选择了较为直接的电子设备管理,大幅度减少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虽然整体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速率有了明显地提高,但是电子设备仅仅能够提供信息资料查询的服务,其他方面的服务内容,并不能通过档案信息资源规划来开展。而当前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开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整体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效率,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如今的很多企事业单位,在对档案信息资源的规划上,首先考虑的是整体的成本和利益,并没有把对客户的服务考虑到其中,因而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三)档案信息资源规划效益十分低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创新型;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341-01

0、引言

总体来讲,目前我国在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馆藏内容庞杂、案卷数目繁多、时间跨度长等特点,且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管理仅以保管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再加上每个历史时期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档案基础普遍较差的局面。其中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档号不规范,无目录号或者一卷多册等现象,卷宗厚薄程度不一;案卷标题不规范,少数标题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无法检索;组卷容易出现的混乱的情况;总之,在综合性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上,总是存在一种建馆时间越长、类似问题就越严重的恶性怪圈。

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创新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得做好基础工作,形成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在完善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去伪存真,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首要工作;

二、重新组合案卷 实现案卷的规范化,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三、结合本档案室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四、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确保检索的完整性;

五、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只有把这些基础工作做扎实了,我们才能无后顾之忧的稳固创新,才能够逐步推进档案的现代化进程。

1、我国的档案管理创新的内容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打好基础、快速发展上求突破。基于前面的基础工作总结和新时期的领导方针,针对我国的档案管理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内容:

1.1、将创新服务手段作为作为档案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档案馆提出的“五位一体”新体制的方针,即把各级档案馆建设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这一方针充分的体现了“服务”的意识,即各级档案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开拓平台。所以在里将创新服务手段作为档案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如何创新服务手段?首先,可以通过建立档案网站,开展网上服务。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由于档案冲床而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可以将从前的单机收集电子文件工作改为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容器,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进行归档。再者,通过开展在线服务能够将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取代之前的被动的手工式的服务。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人们开始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在线服务正是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和网络使受众及时获取多种信息。最后,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这样可以使越来越多的公民更加便捷的了解有关政策信息,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

1.2、拓展服务领域是档案工作创新的主要方向

按照“坚持创新,突出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强档案业务建设的目的就是拓展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档案开发利用要向深层次转化。根据企业生产建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工程建设需求编研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二是向多种服务转化。除了做好上门利用服务外,还要主动参与和了解有关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咨询服务等。三是改进服务方式,更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功能。

1.2.1、建立现代新型档案馆库的工作原则。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催生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理念,现代新型的档案馆库,不在是各自孤立、自行其是的独立个体,而是整个档案信息利用网络的一个节点。它既是整个档案信息网络的提供源,又是档案信息接受源、利用点,确立“协调、规范、开放、服务”的工作理念,建立全新的工作机制,使档案工作有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

1.2.2、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努力与社会的信息需求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基础相协调,与信息技术发展相协调,与地区或全国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相协调。追求协调发展,也是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需要。

1.2.3、坚持效益服务原则。市场经济实质是效益经济。作为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内容,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应该考虑效益优位,更有效地发挥创新机制模式,还应处理好效益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求效益,重服务。

1.3、提高档案人员素质是档案工作创新的主要手段

1.3.1、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根据企业发展与社会、档案事业发展相适应。培养档案专业人才,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有世界领先水平。既要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又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基本技能;既能适应在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企业档案服务工作,又能适应在国家机关档案信息管理及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新型人才。企业要有计划地吸收和培养这样的人才。

1.3.2、改善企业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环境。有计划、有目标地选送企业档案工作者外派深造学习。企业应该确立适应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实现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整体优化,加大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力度,提高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使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层次更科学更合理。企业可根据实际要求,从在职档案工作者中培养档案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在条件成熟的大型、特大型企业中,可定点开设档案专业研究生班,提高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规格,为企业建设服务。

1.3.3、加强企业档案工作者自身学习,提高档案人员队伍整体素质。随着企业机构改革,人员精简,企业档案人员由原来的一职一岗变为一职多能的岗位,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第6篇

关键词:档案社会化服务体系战略思考

档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来源于社会实践,最终又服务于社会实践。狭义地看,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似乎仅是档案界的“内部事务”。而在另一些人的意识中,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又是局限于由类似档案服务中心这样的机构提供的商业性服务。这两种认识其实都存在误区。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不是档案馆功能的简单扩展,也并不仅等同于市场化服务。事实上,“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是档案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对档案、档案工作需要的有机结合,是档案、档案工作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动态过程”。①

目前,很多档案部门在创新服务方式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这些在总体上不能掩盖档案社会服务水平仍然较低的现实。对于建设高效优质的公众服务体系和社会发展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大多数论述档案社会化服务的文章,看上去更像是档案馆服务创新的经验总结。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档案社会化服务显现出的基本是一幅各自为阵、无序经营的局面。当务之急,则是需要我们真正认清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内涵,确立清晰的指导思想,建立一个总体明确、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战略规划,进而在战术框架下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各项具体工作,最终促成服务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提高档案馆社会公益性服务能力,拓展社会服务空间

档案馆是档案工作的主体,既具有收集、保管、利用档案资料的基本功能,还具备完善政治、发展经济、繁荣科研、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前苏联把档案馆的职能划分为“业务职能”和“社会职能”,②其中“社会职能”主要是组织利用档案为社会各项事业和公民个人服务。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档案馆在服务社会方面更是先行一步,档案馆面向社会各个方面全方位开放,且大部分服务内容都属于免费,档案意识已经深深渗入到社会公众脑海之中。反观我国的档案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服务理念封闭,服务对象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社会化程度较低,与实现档案馆社会属性的要求不相符合。而无论是从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还是从档案专业的角度来审视档案事业的未来发展,档案馆工作最终是面向社会大众。在此背景下,档案界对社会化服务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及时的调整和回应。要真正提高档案馆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能力,努力拓展社会服务空间,应致力于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1.拓宽收集渠道:“无米之炊,巧妇难为”,丰富的馆藏是服务社会的前提。尽管近些年档案馆在此方面取得一些进步,但总体上离社会的需求还有很大距离。只有从不同层面反映历史全貌的馆藏,才能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接收和征集的重点应是与各地发展联系紧密的,与公众要求密切相连的档案。尤其是历史照片、名人档案、地方特色档案、家谱档案等,要充分发动社会公众参与到档案资源建设中来。

2.发挥基地作用:在重要节、假日或者纪念日举办档案展览的做法很好,值得肯定,但仅这样还不够。除了展览的内容应该更加宽泛,还应该配以与展览内容相关的讲座、学术研讨会、报告会,甚至可佐以播放电影、电视等方式,将档案信息、国家历史、典型人物等内容向社会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到档案馆来。同时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档案馆应该大胆吸纳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行合理开发,创新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拓展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空间。

3.加强信息开发利用:广泛开展纵横向的联合,动员运用社会力量共同开发馆藏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专业性、知识性、个性化的档案信息,尤其是要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开发、共享,使信息服务覆盖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普通群众等所有利用者,并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信息提供和利用的渠道。各档案馆应注意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档案信息需求,突出服务目标和运行状况的个性和特色。

4.加快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了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人力资源、相关政策标准制定等内容。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大多数档案馆是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档案原文数字化为主,离实际利用者的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各种专题数据库(尤其是融入编写者创作智慧和思维活动的独创性数据库,如图片资料库、科研成果库、大事记数据库、专家学者库等),对已完成数字化的信息进行拆分、整理、合并,进行专题开发,强化与用户的互动与交流。

5.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档案馆作为依法指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之一,应抓住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时机,认真做好信息的收集、管理、利用工作,向公众提供集中、规范、权威、系统的政务信息,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总结已开展的现行文件阅览服务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工作。整合馆藏档案和已公开政府信息两种资源,编制专题文件汇编或专题摘编等,为公众提供有效服务。

6.组织各种社会活动:档案馆应根据活动对象和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发动公众更多地参与到档案馆策划的文化和休闲活动中。例如举办“档案馆日”活动,吸引公众走进档案馆,扩大档案馆的影响力;例如在长假期间向公众开放,树立档案馆为民服务的新形象;例如将“家庭档案”作为“一种贴近民众的先进文化”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等等,使档案观念深入人心。

二、推进档案中介机构商业性服务进程,培育社会服务市场

目前,我国的档案中介机构从运营模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行政扶持的模式,由档案部门设立,面向社会提供服务,也可称为“体制内中介机构”。这种模式的机构并不存在独立性,不是独自承担市场风险和资金运转,因此严格地说,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社会服务中介机构,只能说是档案部门对社会服务的一种新形式。

二是以法人资格存在的、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性档案中介机构,也可称为“体制外中介机构”。它们由社会力量独立创办,资本直接来源于民间投入,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人员、财务、职能等方面完全脱钩,权责明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尽管独立的档案中介机构已经在不少地区出现,而且也体现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上没有培育出一个成熟完善的市场,这就决定了我国大部分档案中介机构暂时摆脱不了与档案行政部门千丝万缕的关系。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档案中介机构的市场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档案部门需要做的,就是承认并接受这种现实情况,并把它作为制定社会化服务规划的前提。在目前以行政手段扶持仍不可避免的过渡性情况下,要立足长远,打破行业垄断,通过行政引导,营造和培育市场空间,为商业性中介机构提供适宜生长、繁荣的土壤,并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进行职能“让位”和“退位”。这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毕竟从短期效益来看,这会改变不同群体的利益分配格局。但从长远来看,恰恰是因为新生力量的产生和推动,档案事业才能真正根植于民,回归社会。当然,仅仅依靠行政管理部门的帮助是不够的,档案中介机构必须要积极主动,练好“内功”,提供给社会优质高效的服务。

1.打造核心竞争力:中介机构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概括起来,应该做到“四化”: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网络化。首先要把用户的需求作为风向标,准确及时地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服务。其次要能够为社会提供专业性强的技术事务服务,如价值评估鉴定、修裱、缩微制作、消毒杀虫等。第三要能将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集成整合,有效地解决用户某方面急需的知识空缺,实现档案信息内容的增值。第四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管理和传播,利用内容丰富、功能完备的网络平台提高服务效率。

2.积极向新领域拓展: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对档案的需求拓展到多个领域。中介机构要善于把握市场的变化,积极介入到新领域的档案服务中。如为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制定档案管理方法和体系,长期帮助其整理档案;代存、整理撤并企业的档案;为重点建设项目单位提供咨询、评估等服务。还有比如物业管理档案、信用档案、破产清算档案等多个领域都有待档案中介机构去挖掘开发。

3.构建良好营销渠道:要做好市场服务,必须有稳定并高效成长的用户群体。良好的营销渠道可以有效培育用户,促进市场的启动与拓展。中介机构可以通过聘请信息员,提供一定量的需求信息,并提供相应奖励。根据收集的信息,建立用户信息平台,全面掌握用户群甚至是潜在用户群的基本情况,据此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要根据用户对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和反馈,随时调整改进服务内容和质量。

4.加强与档案部门联系:一方面中介机构要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另一方面中介结构应该积极主动加强与档案部门进行具体业务的沟通交流,要及时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标准,以便更好地承接由档案部门转移出来的微观管理职能。目前很多档案馆已经开展了部分业务外包,甚至有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经将档案业务进行了整体外包。因此中介机构要争取获得档案部门的推荐,积极参与到档案业务的外包项目中。

5.做好行业自律:中介机构要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监督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监督,依照《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档案法》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行业自律是市场机制作用的重要形式,比行政监督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中介机构唯有自我约束,依法经营,增加服务的透明度,做到公正、规范、守信,才能树立良好的信用度,得到用户的认同,令用户满意。

三、统筹档案行政部门与中介机构的协调发展,促进档案事业与社会融合

档案中介机构伴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而出现,反过来又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虽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中介机构的职能不同,但两者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分工,又合作,实现统筹协调发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行政引导,培育市场,不失时机地把档案工作延伸到社会各领域,形成社会与档案事业的良性互动关系,真正构建相互促进的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档案的价值和精神在社会利用中熠熠生辉。

1.开展立法研究:目前国家层面上还没有关于档案中介服务方面统一的档案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这就要求各地区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先行加强立法和政策研究,这方面上海、浙江、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走在前列。地方性档案法规主要应限定中介机构的经营范围、执业人员素质、接受档案行政机关监督等方面内容。

2.加大宏观调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本地区的档案中介服务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掌握中介机构的数量、规模、经营范围、业务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规划,引导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机构发展,使其根据市场需求呈现出应有的层次性,必要时可以考虑一些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以培养规模化的中介机构,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从而形成合理的总体布局。

3.加强市场监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多数档案中介机构的设立可以不经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许可,这为中介机构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完善备案登记制度,建立中介机构信息数据库,并开展不定期的抽查。对各类中介机构应进行事后监督,例如中介服务的质量、服务场所及库房设施情况、执业人员的培训情况和业务水平等。

4.组建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作为中介机构维权、服务和行业自律的组织,是中介行业发展的龙头。培育和发展档案中介机构的行业协会应该尽快纳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档案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一方面通过搭建市场平台、信息平台和技术平台,协调行业事务为会员提供服务,向行政部门反映会员的诉求;另一方面从公平追求利益的原则出发,通过会员间的充分认可,塑造档案社会服务行业的整体形象。

5.适度行政让位:在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变的情况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本着“让利于民”的思想,逐步把具体档案工作的微观指导职能让出来,更好地发挥中介机构在推进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可以适当参照审计制度,将一些档案年度检查或阶段性验收工作委托档案中介机构进行,在制度设计、整理方案和评估报告等环节中增强中介机构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6.多种手段扶持:除了适度的职能让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还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掌握的资源对中介机构予以扶持。比如组织专家学者为中介机构提供创业培训、跟踪指导、诊断服务等;召开各种研讨会、交流会、报告会,为中介机构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聘请成功机构传授经验,总结教训;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中介服务人员举办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档案馆、档案中介机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突破界限,打破档案部门内的惰性,凝聚社会力量,扩大交流与合作,做到纵横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实现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就会进一步扩大,档案的社会化程度就会越高。

注释:

① 王萍,王志才,张卫东.档案馆社会化服务的若干问题研究.档案学研究,2006(6) .

② 韩玉梅主编.外国现代档案管理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 任汉中.档案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探讨.档案管理,2009(3).

2. 赵屹,陈晓辉,朱久兰.美国的档案工作与信息服务社会化.档案学通讯,2001(3).

3. 春风秋水.档案中介,掀起你的盖头来,chunfengqiushui.blog.tianya.cn.

4. 郑金月.论档案中介机构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互动关系.浙江档案,2007(1).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第7篇

[关键词]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社会化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各行各业都在稳步的发展中,对于各个企业最重要的自然就是人才。所以对人才的管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对于人才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现代化社会中人才交流中心的地位已经越来越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转程度,对于我国人力资源的有效调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是根据我国目前人才服务中心关于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阐述如何使其向社会化转型。希望对相应的工作人员有多帮助,促进我国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充分发挥人才管理服务职能,为人才社会化管理服务提供保证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其目的就是为了给人才和各个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不仅要改善目前档案管理十分混乱的现状,同时还能够保障相关企业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关于人才的档案,妥善的处理人才入职后档案管理的后续工作,保证人才可以真正的得到相应合理的调配,也就是保障我国人力资源的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分配。

1.发挥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的主渠道作用

依照相应的法律规定,可以说企业的人事部门是隶属于人才服务交流机构的,因为企业人事部门档案管理的职能是由国家政府部门中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赋予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员的档案不会因为个人的私欲私自修改,严格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人才服务交流中心可以说是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媒介,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当然人才交流中心也是人才与企业之间交流的主要渠道。企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时可以通过人才交流中心进行寻求,而人才也因为人才交流中心这个平台而步入理想的企业,放飞自身的梦想。

2.转变职能,创新机制,拓展服务领域

二十一世纪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现代社会人才管理中,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作为现代人才市场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的职能以及管理的有效性无疑决定了我国现代社会人才交流以及人才流动的速度,在一定程度提升了人才的就业效率以及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必须要褪去传统的陈旧管理理念,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寻找对于档案管理社会化的最有效措施,将自身的管理理念,服务模式不断地进行更新,增加新的服务内容。详细的介绍就是转变传统的思想,将原有的老套的管理理念转变为服务理念。人才交流中心对于人才的档案管理更多的是被动的,只有在企业对人才的档案有需求的时候,才会对人才的档案作出相应的管理工作。而现在要求的是将被动变化为主动,扩展人才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将人与企业更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只要是企业有需要时,人才服务中心就能马上的做到人员的调配。不同于以往的只是对人才和档案的管理工作,而是服务于人才和企业。使人才档案管理更加的人性化,使人才服务中心的职能更有效地发挥出来,充分提升现有人才档案的利用效率,增加服务附加值,使得人才档案本身能够很好地在企事业单位以及交流服务中心之间充分的流转,不断提升人才档案的使用价值,丰富档案记录内容,不断依据企业本身的需求,逐步对现有中心档案内容进行优化,便于企业实际的内容检索,以此提高档案管理的使用效率。建立适应市场化、符合社会化的运行新机制。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不断改革自身服务理念,转变事业单位服务机制,由市场发展作为改革动力,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符合社会化发展的运行体系。借助于市场力量,更好地将人才档案进行市场化的管理,采取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充分实现员工的转岗以及流动机制,利用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激活内部管理和服务,来赢得客户。做好基础管理服务,不断拓展新服务项目。人才交流服务中档案的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提供人才的基础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调节现有市场需求,不断进行内容的丰富与扩展,便于政府对于现有人才流动以及管理的了解,帮助政府更好地结合现有人才培养以及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合理地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原有业务,如注册资格审查的存档证明、人才引进、人才测评等不断提高现有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多元化,进而满足企业以及政府的实际人才管理和调查需求。

3.运用现代技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在现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我国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应该充分借助于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运用现代技术,结合MIS、ERP等管理方式,加强档案管理效率,不断加快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并且实现档案管理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联动机制,能够依据不同企业的需求更快速的对相应人才进行检索,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服务效率以及企业人才检索的有效性。

二、营造社会化环境,加快社会化公共服务进程

1.以点代面,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其档案的管理,要结合企业需求,在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同时,做好已有的基础业务,同时认真解决新的需求服务,基于档案管理为核心,提供菜单化的管理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不同的档案管理服务,结合人才的特性以及企业的需求,进行智能匹配,从而使得企业自身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全面对接。如建立专业技术档案、业绩档案等不同类型的个性化档案。

2.以政策为导向,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铺路搭桥

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思路也发生了转变,更加需求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因而对于现有的人才交流府服务中心也应该遵循我国人才培养政策,促使人才服务机构为单位改革,加强档案管理的针对性,更好地突出人才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档案管理,改变传统一尘不变的管理方式所带来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三、结束语

二十世纪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人才与企事业单位之间桥梁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其必须要针对现代企业人才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方式转变,切实实行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真正从社会转型发展作为服务基调,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才档案,满足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避免了过去由于人才信息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好地满足彼此之间的信息对称,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第8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效应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动,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作为记录城市建设信息的城建档案也发展迅速。城建档案一般指得是城市在建设、发展、管理等一系列城市活动所产生的档案,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当前,城建档案必须重视档案信息的整合,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以便其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

一、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概述

(一)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记录,对于城市发展具有历史价值、实用价值以及服务价值。历史价值指得是城市建设档案是对城市的建设的进程各个方面的记录,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料。实用价值指得是城市建设档案资源能够对城市的建设、规划提供一定的信息和依据,对于城市的再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服务价值指得是城市档案信息资源汇集了城市建设的各个行业信息,包含了城市各个方面建设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故而其服务的范围比较大。

(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效应内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内容广泛,资源的整合、机构的整合、人才的整合以及服务的整合均属于其范畴;资源整合是对城市城建档案实体以及信息等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对软、硬件资源以及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软、硬件资源整合是对城建档案管理所需的设施以及软件平台进行整合;机构的整合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能够推动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人才的整合是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通过对人才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服务的整合是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放大化,提高城建档案信息效应,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效率。

(三)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意义。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对于整个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优化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各个部门的职能关系,有助于提高城建信息的价值和利用率,有助于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重要性,增强城建档案信息的服务效应。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整合可以合理优化信息,促使城市信息交流加快,提升城建档案服务效应。同时,信息资源整合有助于提高城市对档案信息的进一步了解,进而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加深城市对于城建档案信息的理解,从而提高城建档案的地位。

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一)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整合体系。由于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内容的广泛性,其信息服务效应比较分散,因此需要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整合性的服务体系。首先,城市档案相关管理部门要明确其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能,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进而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的互补。其次,注意对城建档案各个行业信息的整合,加强信息共享,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整合,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信息的功用。最后,采用科学有效的信息整合方法,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城建档案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城建档案服务的社会化,最终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完善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是其开展信息整合的保证和基础,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比如在城市的档案管理部门设置档案信息整合部门,对档案信息的整合进行指导和监督。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对档案信息整合管理的监督。同时,城市档案部门还应加强对内部信息进行整合,整理好城建信息资料,对各行业信息进行规划整合,从而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使用率,实现城建信息资源共享。

(三)丰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形式。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城建信息整合仅仅限制在档案管内部,导致其服务效应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丰富档案信息整合形式。首先,城市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共享信息服务体系,从而提高资源的服务效应。其次,完善城市各档案管理机构的协调工作体系,加强各机构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城市档案合作优势。最后,建立城市档案信息公共检索数据库,开放档案信息,加强信息分享率,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服务效应。

三、结论

城建档案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能够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作用,提高城建档案服务效应。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内容十分广泛,因此要重视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其信息效应。应该努力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整合体系,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丰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形式,推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进而推动城市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