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档案保护技术论文

档案保护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7:11

档案保护技术论文

档案保护技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学科体系建构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学科体系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日臻完善,然而,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新材料不断地应用于记录档案文献,保护的对象、内容和方法都在发生变化,由此产生了学科建设方面的问题。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档案文献遗产学科发展的前景。档案保护技术学的研究及其学科体系的建构关系到档案学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学科体系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日臻完善,然而,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新材料不断地应用于记录档案文献,保护的对象、内容和方法都在发生变化,由此产生了学科建设方面的问题。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档案文献遗产学科发展的前景。

1. 学科体系重新构建的推动力

从最早的《文件保管技术学》到《档案保管技术学》、全国高校文科教材《档案保护技术学》、21世纪核心教材《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材体系结构模式成为全国的范本,其特点是使学科建设与档案保护工作实践密切结合,每一项内容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通过对档案制成材料损坏原因的研究,寻找科学的防与治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定了学科的理论体系,促进了档案保护技术事业的发展。这是对传统学科体系的肯定。

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以及电子文件的不断产生,传统的学科体系中某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凸显出来,赵淑梅则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本学科体系存在的缺陷:“对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实质内容揭示不科学”;“现有档案保护技术学对档案寿命的研究内容是不完整的”。“已有理论框架体系存在诸多的缺陷,无法用修修补补的办法来完善”;“实践上许多保护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在信息技术面前,档案保护技术需要进行革新;这个革新是整个体系的,而非在传统技术体系中的局部调整和修补。

总而言之,当代的信息化环境、遗产保护的环境给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如果墨守成规,不进行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体系的变革,那么实践中的新问题将无法解决。只有变革学科体系,提升学科的包容性,增加学科的活力,才能更好地为当代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实践服务。

2. 学科体系构建的原则

关于档案文献遗―保护学科体系构建的原则,近十年来的讨论并不多见。构建本学科体系时,必须遵守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形式逻辑原则。看来,无论怎样构建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原则,都必须将科学性原则放在首位。

档案保护技术学作为一门科学,构建其体系结构就是在研讨其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其分支科学进行研究,也就是采用一定的标准对其分支科学施以科学的分类,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为此,在构建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结构时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档案保护技术学是科学,它具有科学的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因此,构建其学科体系结构时应反对保守、僵化的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遵循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客观发展规律,完善其结构,推动学科向前发展。

2.2客观性原则

档案制成材料具有相对的客观规律,在不断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档案保护的方法也发生了客观性的改变。这也就决定了档案保护可以成为具有客观性的一门专业学科。这就要求,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结构中各分支学科的分类及排序要体现出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内容的内在联系,反映学科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关系。

2.3发展性原则

如果从学科结构整体去考察,中国档案学尚未处于巅峰'状态。作为档案学的衍生学科,档案文献保护亦是如此。因此,构建其学科体系结构时不仅要结合档案保护技术学科体系的现状,寻找档案保护技术学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探讨学科未来发展的态势。信息化环境、遗产保护环境便是当展给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提出的新要求,也体现了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发展性原则。

2.4逻辑原则

构建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结构必须遵守形式逻辑的划分规则,同一级类别必须按同一标准划分,同一级类别之间不能交叉,应当界限分明,互相排斥。同时,在基本术语方面,也需要规范,并加以科学的界定。

3. 学科体系构建的方法

构建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学科体系需要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构建。

3.1广义的档案文献保护学科体系结构

广义的档案文献保护学科体系据其研究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理论档案文献保护学和应用档案文献保护学两个方面。前者是对档案文献及其保护工作进行抽象分析和系统研究,如档案文献保护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档案文献保护工作的历史发展以及档案文献制成材料耐久性等,它是学科的理论基石,旨在解决档索文献保护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应用档案文献保护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应用档案文献保护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是根据理论档案文献保护学所研究的一般理论与结论,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具体解决档案文献保护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具体指导档案文献保护实践。

3.2狭义的档案文献保护学科体系结构

狭义的档案文献保护学科体系依赖于对过去、现在的档案制成材料的研究以及未来能够应用于档案书写的新材料的预测性研究。狭义的档案文献保护学科体系结构内容包括:甲骨档案文献保护、金石档案文献保护、简牍档案文献保护、缣帛档案文献保护、羊皮档案文献保护、植物叶档案文献保护、泥版档案文献保护、纸质档案文献保护、塑料质档案文献保护、胶质档案文献保护、电子档案文献保护。

显然,上述分支学科中,有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出现得早,现存数量稀少,也缺乏研究。如果单独列为一门学科,难免产生泛化的倾向。事实上,即使是在遗产教育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没有将学科细分到如此程度。必须意识到,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学科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并非同一件事。因此,将上述内容进行合并是非常必要的。参考文献

1.金波.论档案保护技术学的结构与功能.档案学通讯,2003

档案保护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档案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rchives management of highway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has no system, how to carry out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effectively. Archives management measures to improve scientific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wo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rchives management strategy.Key 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archives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G271

一、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特点

公路养护工作包涵路基、路面、桥涵、交通设施、绿化等项目,是车辆顺利通行的重要保障。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实施档案管理,不仅是养护工作的真实记载,更是公路投入运行后的养护、管理以及改造的重要历史依据,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以及法律价值。但是在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实践中,一些管理人员普遍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的传统观念,极大的影响了公路养护工作前期文件收集整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得公路养护技术档案资料收集工作不能和项目建设进程同步进行。因此为了加强速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统一和规范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养护标准,提升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水平,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重视公路养护材料、设备以及路产维修等各种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组卷、归档以及编目工作,建立公路养护技术档案信息系统,并且按时将有关数据资料以及文件上报给公路管理单位。

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则是确保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强化养护管理的重要措施,它能够直接反应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如果一旦对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懈怠,就可能对公路养护工作本身的产生潜在危害,并且还会威胁到行使在道路上的汽车驾驶人员。公路养护维修对象除了路面本身以外,还有一些交通方面的工程设施以及通信、路边的绿化、环保等,涵盖的专业比较多,是一个形式较多、设施之间互相联系的一个综合的养护维修体系,而且公路施工的程序一般都比较复杂,所以使得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涉及领域更广、管理难度更大,需要在养护维修的过程中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措施,根据不同的养护维修对象提出不同的养护措施,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出合适的方式进行公路养护维修工作,这也就使得公路养护技术档案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策略

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是确保公路养护工作顺利进行的理论依据,是公路养护管理向科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档案管理工作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整体的管理意识以及管理水平,所以为了搞好公路的养护个工作,需要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要求以及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工作。以下就对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1.制定针对性的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措施

因为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而且养护的技术手段具有鲜明的地理特征,所以需要养护管理部门根据实际管理的路段制定出能够符合实际情况的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措施。例如针对公路维修保养、专项工程的大修作业,分别制定公路大修档案管理措施、专项工程档案管理措施以及维修保养档案管理措施。为切实做好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对于负责专项工程以及大修工程组织的施工方,还应该进行有效监督并且对养护工程图纸以及相关文件、数据资料上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进行验收,达到合格的出具有关证明,对存在问题的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直至合格,否则工程不予验收。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了档案管理在如此繁多的养护工作面前变得异常混乱,以及迫于时间压力忽略归档等现象。除此以外,为了能够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需要在公路维修保养工作进行的同时,就成立养护技术档案编制小组,具体负责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收集以及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由养护技术总工程师负责,各档案编制小组进行统一安排、统一标准的进行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组卷、归档以及编目工作,并且能够做到按期归档。

2.加强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业务性很强,相关人员要做好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由于公路养护技术档案材料的来源广泛,涉及到养护计划、生产、技术、用功、安全以及财务等多方面的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路养护技术档案收集以及整理的难度。因此在公路养护的没一个环节当中档案管理人员都要收集的大量文件以及材料,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同时缩短档案信息生产周期,提高实用性强的信息的生成速度,合理划分多种样式的公路养护技术档案信息。这其中就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的公路养护文件以及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而且还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分析鉴别能力,对材料具有保存价值需要进行重点看护,而对于材料尚不完整、组卷不够恰当或者检索项目不便使用的,则需要管理人员认真仔细的检查档案材料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及时加以修正。

3.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措施

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管理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公路工程的各项工作当中,因此对于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更应该顺应时展的趋势,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手段建立一套系统的、健全的、统一的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措施,提升公路档案管理水平的同时还有助于路面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及信息档案库。充分利用数字摄像仪、扫描仪以及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对公路建设以及养护期间产生的文件、数据资料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的存储、整理、编目牧以及检索。通过对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存储数据,对公路实现动态监控管理,对公路的运行状况以及维护工作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公路养护成本。并且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档案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的有效联接,实现了公路养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共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公路养护维修方法能提升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当公路损坏时,需要参考以往的养护维修历史资料,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养护措施,从而使公路养护工作更加彻底。其中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路的畅通和良好的技术服务水平,能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同时公路处于一个道路的咽喉的重要位置,其状况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正常行驶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使公路处于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从而满足车同通行的需要,保护人民的安全,就必须重视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96

档案保护技术论文第3篇

一、从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上看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客体来看,著作权法所保护的档案范围应当具备五个前提:

(一)私有性、权利主体确定性。知识产权本质上虽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但基于法律安排而成为具体、特定的私人权利对象,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要进入市场交易环节,必须满足一个前提,即具有私人物品属性,并且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必须是可以确认的。如创作者、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商品的特定生产者或经销者或服务的提供者。由此可以得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档案也应具有私有性及权利主体的确定性。这里称的权利主体应该包括所有权人与著作权人两大类。由于所有权与著作权有时是分离的,档案实体的所有权和著作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包含不同的内容,如档案的创作者也就是档案的最初所有权者以合同、捐赠或是继承遗赠的方式转移档案所有权时,档案的著作权并不发生转移,当然有关著作权的财产权如复印权、展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是可以转移的,而有关人格权如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却不在转移之内。因此档案的私有性、权利主体性是判断著作权法保护档案范围的首要前提。

(二)开放性。对著作权的侵犯并不表现为对财产的直接侵占,而大多表现为剽窃、仿制、假冒以及未经许可的实施与使用等行为。这些行为是源于著作权作为一种财产权,体现了权利主体的财产利益,具有财产价值和商品属性,权利人可以因此取得报酬、创造经济利益。然而知识产权是以公开为代价,具有无体性特征,知识产权人无法像管理有体财产那样去有效的控制自己的知识产品,而只能借助法律的保护享有和行使自己的权利。由此可知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档案也必须是公开的,有关档案的开放,《档案法》、《保密法》做了相关规定。其中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此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可见我国档案的开放受到各种限制。

(三)独占性。独占性是指知识产权对其知识的使用、传播、实施等独占、排他的权利,未经权利人的同意或许可,任何人都不能享有或擅自处置、实施或使用。根据知识产权法的相关条文规定,具有排他独占性质的知识产品才可能拥有知识产权。因此著作权所保护的档案也必须具有独占排他性。档案就其来源而言,有相关单位按《档案法》规定移交来的档案、有国家档案馆(室)通过征集、交换、购买等手段收集而来的档案、有档案所有者捐赠给档案馆的档案、还有档案馆(室)根据《档案法》规定或档案所有者要求代为寄存、保管的档案等。档案就其创作者而言,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法人作者的档案;有公民个人作者的档案;也有介于法人作者和个人作者两者之间的档案,如个人职务内发明等。就档案所有权来看,有国家所有的档案、集体所有的档案、个人所有的档案等。但无论档案来源方式、创作者情况、档案所有权有何不同,著作权所保护的档案必须具有独占性。

(四)商品性。著作权法承认作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即承认作品是一种商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转让其著作权。由著作权人行使的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如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并可以依照约定或者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获得报酬的权利。而传统的《档案法》所保护的档案本身是不能作为商品自由买卖的,但档案中所蕴涵的信息因具备可复制性而可以转化成商品进入技术信息市场,实行有偿转让和使用。因此,作品档案具有一定的信息商品性,利用此类档案的利用者应该向著作权人支付相应费用。

(五)时效性。各国知识产权法为了实现作者与社会公共利益关系的平衡,对著作权的保护都规定有一定的时效期限。一旦时效期限届满,该知识产品就从专有领域进入公共领域,为全人类所共享,原著作权人的专有权也告消失。如我国《著作权法》第21条规定:“对于公民的作品,其权利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的终身及其死后50年,截至作者死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而对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权利的保护期限也是50年,作者身份不明或者来源不明的档案的保护期限是截至档案首次被接收或者移交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因此对于受著作权保护的国家档案馆永久保存的档案也应当遵循有关著作权法时效性的规定。

二、从《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来看

由于著作权所保护的“作品”除了具有知识产权所共有的特征,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法律特征。因此从《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上看,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档案范围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对象受保护“四要件”。有关著作权所保护对象应当具备的条件,各国著作权法一般没有做出详实的规定。厦门大学丁丽瑛教授提出了“四要件说”,即她认为著作权所保护的对象应当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件:①有特定的思想内容。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的表现形式,不保护其思想内容,但构成作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具有某种思想或者美学方面的精神内容。②有客观的表达形式(即可感知性)。这一要件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该表达形式必须是对作品特定内容的表达形式。第二,精神内容和表达形式都应当被表现出来。③具有独创性,所谓“独创性”是指作品对特定思想内容的客观表达形式必须具有独创性。独创性规定以“额头上的汗水”(sweat of the brow)原则来判定作品的版权与否;换言之,“独创性”可以解释为“不是模仿的结果”。④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著作权法。档案作品要成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首先应当符合上述四要件。

(二)必须是作品:著作权所保护的客体是作品。所谓的作品是指作者基于表达思想、情感、理论、学说而创作的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具有独创性并具有某种有形形式的智力创造成果。《著作权法》第三条将作品的概念定义为“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具体划分为: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曲艺作品、舞蹈作品、杂技艺术作品、美术作品、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等形式。从档案的定义上看,我国《档案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体可以划分为党政档案(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三大类。其中,文书档案中只有一小部分受著作权保护 。一般包括①年鉴、大事记、名录等;②立档单位照片、图片、录音、录像;③文体活动中创作的舞蹈、影视作品、作曲等;④汇编出版的图书 、资料等。科技档案是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 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产物,由于具有独创性,可以复制,因此大多数科技档案都受著作权保护。一般来说 ,受著作权保护的科技档案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基建档案类中各个工程项目的设计件、全套图纸、文字说明;②设备仪器档案类中设备的设计图纸、调试及操作手册、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维修记录、改制改装技术等;③科研档案类中各个科研项目的原始数据、科技论文专著、课题报告、研制报告;④科技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图像等;⑤新产品的科技成果、工艺设计与创意 、产品技术总结等。专门档案种类纷繁复杂,判断的依据就在于这种专门档案是否属于文学、艺术、科技领域,是否具有独创性。主要包括①书稿档案,包括名人手稿、日记、笔记,活动中留下的影音图像、照片录音材料,以及重要的书信、函电等。②艺术档案,如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 、译制片台片、完成台本、剧本内容取材或改编前的原作、主创人员的创作设想、音乐总谱、歌词等。③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会计记录和文件、电算化系统生成的电子凭证。④教学档案,如教师的教学笔记 、教学心得,有关学科、专业设置及实验室建设的文件材料,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形成的档案。但教学日历 、教学计划 、教学成绩等一般不享有著作权。此外,档案作品还应当包括知名人士讲学、观光留下的讲演稿 、墨宝以及美术大师雕塑、艺术作品等私人档案以及《著作权法》第六条规定的民间艺术作品。

(三)电子文件、数据库亦属于著作权保护的范畴: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是指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数据库(database)是指对信息的搜集、整序、存贮与高速传递处理的一门技术 ,现已发展为集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技术。1996年12月20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缔结的解决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问题的国际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英文简称为wct)扩大了版权保护的范围,其中第四条规定:《伯尔尼公约》中的文学保护适用于各种计算机程序,而无论其表达的方式或形式如何;第五条规定:数据或者其他资料的汇编,无论采用任何形式,只要其内容的选择或排列构成智力创作,其本身即受到保护,但这种保护不延及数据及资料的本身,亦不损害汇编中的数据或资料已存在的任何版权。至此wct国际条约最终确认了数据汇编(数据库)、电子文件在著作权中的地位。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司法解释对“网络作品权”及其相关权利的认可,指出“网络作品”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有形形式加以复印的文学、艺术和智力成果,包括数字化的文字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音像作品、视频作品、软件作品以及经过智力创作的网页、数据库等,应当予以保护。电子文件、数据库虽然在形式上具有数字性和不稳定性,但不影响其具有著作权。

(四)《著作权法》保护的例外。1、《著作权法》第五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的几种情形:①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②时事新闻;③历法、通用数表和公式。从档案的形成领域上看,大多数文书档案来源于与政务有关的文件,而这些政务文件为了国家或社会公众利益,从保护公众知情权出发,需要广泛的使用和传播,不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此外纯客观性的有关科技生产活动、科技成果的新闻报道,纯复制性的摄影照片,工程设计、产品设计中采用的通用设计图纸和公式、数表以及不具有独创性的其他科技、专门档案材料,也不能作为著作权保护的档案作品。2、必须是合法的作品。《著作权法》第四条规定非法作品不受保护的原则。档案作为一种原始的历史记录并不意味着档案都是合法的,档案也可能被非法篡改、或是人为伪造,对于擅自抄录、涂改、伪造的档案已经散失了档案的原始性,其参考与凭证价值大为降低,这样的“二次作品”不受《档案法》、《著作权法》的保护。此外,任何反动的、企图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禁止出版和传播的档案作品都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例如时期造谣诽谤、歪曲事实的大字报、反动标语,以及宣扬“”的所谓练功书、宣传材料都不能成为著作权保护的档案作品。

三、划分受著作权保护档案范围的意义

(一)有利于对法律责任的认定,维护档案所有权人、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著作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在现实中经常出现被剽窃、仿制、假冒以及未经许可的实施与使用等行为。由于目前《档案法》尚不健全,处罚力度及保护范围仍存在许多缺陷,甚至出现空白。所以,著作权法中对受保护档案范围的界定有利于对档案受到侵犯时,权利人借助司法诉讼或行政处理来主张自己的权利,以对抗他人未经其许可擅自实施或使用的侵权行为,维护档案所有权人、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二)有利于协调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站在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著作权的客体是为社会公众所需要的,它涵盖了文学、艺术和科学各领域,如果人为地切断其共享性将严重阻碍人类的生存发展。然而,知识共享性与权利私有性这一对矛盾双方时常发生激烈地碰撞。近年来,频繁出现档案馆为利用者提供档案利用而遭到权利人以侵犯其档案作品著作权向人民法院请求侵权损害赔偿的案件,一时档案馆界人人自危,使档案馆利用工作重新陷入低迷状态。档案工作者以档案作品受著作权保护为由,拒绝提供档案利用,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著作权法中明确受保护档案的范围,一方面有利于确定档案馆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不被侵犯,避免档案馆工作人员误将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档案作品予以公开利用而造成的侵权损害赔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档案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开放利用,实现著作权人合法利益与档案利用者利益的平衡。

参考文献:

1、丁丽瑛主编:《知识产权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2、沈仁干主编:《数字技术与著作权观念、规范与实例》,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

3、张晓秦、杨帆著:《著作权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4、汤宗舜:《著作权法原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7月。

5、唐晶:《论私人档案的著作权保护》,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08(3)。

档案保护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措施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运行中档案内容的一部分。电子档案在高职院校档案运行管理中已经是客观存在,但电子档案在高职院校中的管理还比较混乱。现结合我校电子档案管理实际,阐述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的区别,探讨了加强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为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提供思考。

1.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信息处理新技术、新设备大量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得高职院校现阶段的档案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是现代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以及新的办公方式的利用,以电子文件和电子数据为重要形态的档案生成过程将在信息网络中进行,因此,电子档案的出现和存在,也就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作为现代社会中的高职院校,当然要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的要求,有必要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发挥电子档案的凭证参考作用及提高其综合利用。

1.2重要性

电子档案的出现,将引起档案工作内容的变革。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为热点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或正在逐步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形成、鉴定、整理、利用都受到深刻影响。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审视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将历史地落在我们档案管理者肩上。电子档案,作为人类记忆的一部分是否能够得到合理安排,是否能够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将考验着新时期的每一位档案管理工作者。档案工作者将从全社会角度,认识和鉴别电子档案的价值。实现电子档案管理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一体化,是电子档案管理重要性的体现。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认识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开展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2.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中的区别

2.1载体寿命不同

电子档案的载体材料主要是磁盘、磁带和光盘。纸质档案的载体是各种纸张。硕士论文,措施。磁盘和磁带的粘和剂易热胀冷缩、磨损、脱落、粘连、生霉等,直接影响电子信息再现。同时磁盘、磁带由于其聚酯底基易产生静电作用,导致磁盘磁带卷曲、与磁粉脱离、伸长后不易恢复、吸引尘埃从而影响电子档案的保存。光盘是利用激光进行信息存取的,其常用的记录介质主要有碲、碲合金、硒、碳铝化合物等材料,由于光盘材料不稳定、易氧化、易与碱液发生反应,因此,电子档案的载体寿命一般仅为5—15年。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档案载体材料的寿命要短得多。纸张的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的性质,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在档案保护过程中,只要排除纤维素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所需的条件,纸质档案的寿命就可达到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2环境条件影响的差异

2.2.1 温、湿度条件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影响的区别

温、湿度条件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保存均有影响,但由于二者载体材料的不同,因此影响方式迥异。高温高湿,可促进纸张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加速纸张内部不利化学成分对纸张的影响,还可使字迹材料发生扩散、洇化现象,同时高湿环境,纸质材料易发生霉变和形成纸砖。硕士论文,措施。电子档案磁性载体材料在温度不适宜的条件下,其聚酯底基易变形,影响信息再现,光盘载体中使用的塑料、铝和多碳材料易弯曲变形,影响激光束精确定位和数据的读写。实验和经验证明,保存纸质档案的标准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为45%—60%,而保存电子档案的理想温度为16℃—20℃,相对湿度为35%—45%。

2.2.2 灰尘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影响的区别

灰尘中含有霉菌的孢子,霉菌是纸质档案霉变的主要生物因素。霉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的酶以及有机酸是引起纸张和电子档案载体材料生物损坏的主要原因。灰尘对纸张的危害主要是机械磨损纸张、使纸张发生粘结而形成“档案砖”、引起纸张霉变等。灰尘对电子档案载体的损坏主要有物理损坏、化学损坏和生物损坏。物理损坏是指污染、划伤磁盘、磁带、光盘表面,造成记录信息的损毁;化学损坏是指灰尘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会不同程度地引起磁盘、磁带、光盘载体腐蚀、降解等化学作用造成记录信息消失;生物损坏是指灰尘中霉菌孢子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的酶和有机酸会损坏磁性载体和光盘,使数据丢失。总之:灰尘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载体材料都有损坏作用,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对损坏的修复上。对纸张而言,即使灰尘已经对其产生实质性的损害,也可通过修复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其所记录信息;而灰尘一旦对电子档载体造成危害,载体上所记录的信息就可能会局部丢失,很难甚至无法读出原始信息,使电子档案失去保存价值。因此,采取严密的防灰尘措施,防止灰尘对电子档案载体的危害在电子档案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2.3 外磁场和机械震动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影响的区别

磁场和机械震动对纸质档案无任何影响,而对电子档案的载体—磁性物质,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硕士论文,措施。外来磁场作用于电子档案的磁性载体,易发生消磁或磁化,造成信号失落或失真,破坏记录信息,影响读出效果。同时强烈的机械震动,影响电子档案磁性载体材料中磁分子的排列次序,造成剩磁衰减,从而破坏记录信号,此外,强烈的机械震动,易引起光盘的机械破坏。硕士论文,措施。因而电子档案在保存管理中要防止外磁场的影响,避免强烈的机械震动。

2.2.4 光和有害气体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影响的区别

光和有害气体对纸张的危害主要是促进纸张发生水解氧化反应,导致纸张强度降低。对电子档案载体材料而言,光线能使电子档案载体材料发生光氧化反应,使盘基、带基老化,强度下降。硕士论文,措施。同时,紫外线的能量足以破坏电子档案磁性载体剩磁的稳定性,导致信号衰减,影响磁性记录信息的读写效果。有害气体主要是指具有酸性和氧化性的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和氯气等,这些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腐蚀、破坏电子档案磁性载体和光盘,使电子档案信息失真或丢失。

2.3 技术寿命的区别

纸质档案一旦形成,它的寿命与其内部诸因素和保护环境条件有关。电子档案的寿命不仅与其内部诸因素和保护环境条件有关,还与技术革新有关。因为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将信息与载体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必须通过计算机才能识读。一旦技术过时,则载体上的信息就无法读出。技术过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革新,使旧的存贮技术消失。二是由于生产厂商的原因,使得生产或销售的电子档案设备由于厂家的破产或产品升级换代而难找到配套产品。大多数电子档案载体的预期寿命都超过了识读它的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期限,因此,技术革新对电子档案寿命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电子档案的寿命还与技术革新有关。在电子档案保存中,要针对技术过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2.4信息保护的差异

纸质档案因为其载体和记录的信息是结为一体的,保住了纸质档案形体,其记录的信息就得以保存。电子档案因其信息与载体是可分离的,电子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其文件信息随时面临着被修改、盗窃,甚至被销毁的危险。同时,电子档案信息保护方面还面临感染电脑病毒的危险。因此,如何保护电子档案信息不受损害是电子档案保护的重要课题。

3.加强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3.1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培养一批既懂档案业务又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已是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档案管理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加紧学习计算机技术,学习电子档案形成和管理知识,在加强全员计算机知识培训的同时,通过招考、继续深造等多渠道选拔、培养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使他们不仅精通计算机技术而且熟悉档案业务,热爱档案事业,能够正确履行现代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能和历史使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维护好文件、档案的原始性,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并在在电子档案的生成、传输、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中切实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和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

3.2把握好电子档案的特性

电子档案,首先,它是文件、档案,具有文件、档案的一般特征和性能。管理文件、档案的一些带规律性的工作、原则、完整系统性要求等一般都是适用的。硕士论文,措施。绝不能把原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简单取消。其次,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不同,它依赖于机器,按数字编码,在机器上形成、传输、利用,在机器上可以随意增删改动等等。电子档案的特性,使文件的生成、积累、整理、保管、归档以及今后向档案馆移交等工作与纸制档案大不相同,因此在管理中必须按照电子档案的特性,结合档案工作基本要求来考虑和寻求电子档案的管理办法。

3.3 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维护电子档案的真实和安全

电子文件很容易被删改,且改后不留任何痕迹,在使用计算机形成文件材料的过程中,拟稿者无法留下自己的笔迹,单位负责人也无法在形成的文件材料磁盘上签发,即使有人出于自己的目的将电脑或盘中存的内容进行了删改,也难以发现和确定。因此日后难以确定该份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加之电脑病毒的存在和网络技术,使得电子档案在形成、处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信息都有被更改、丢失的可能,即使拥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其得以实施。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对于维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保证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3.4实行纸质文档与电子档案长期并存,双轨运行

在具体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为了方便电子档案的利用、永久保存和维护其原始性,可以实行纸质文档与电子档案长期并存,双轨运行。结合我校实际,一些需要长期、永久保存和维护其原始性的电子档案,需要及时转换成纸质文件,并脱机保存。电子档案与纸质文件的互相转化,长期并存,双轨运行,在我校电子档案管理中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电子信息规范管理的客观要求,分析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的区别,探讨加强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有利于电子档案的检索、利用和共享,有利于电子档案管理的统筹安排规划,有利于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范文霞,加强高职院校电子阅览室的安全管理的思考,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09,77—78

[2]宋筠,高职院校电子化档案应用初探,考试周刊,2008.47

[3]丁海斌,论电子文档革命的本质含义[N],中国档案报;2000年

[4]马学华,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探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01,83—85

档案保护技术论文第5篇

国家档案局毛福民局长曾经指出:"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和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需要、新要求,进行档案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几年,我们围绕档案管理现代化和档案事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了档案科研工作。

围绕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选题是档案科研工作的关键环节。今后档案科研工作,应紧密结合我市与全国档案工作重点,坚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档案工作最前沿的问题,放开眼界,多动脑筋,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对档案科研工作有兴趣的各单位的联系,集中力量,选择那些具有方向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强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突出重点,注重对现实工作有指导作用的前沿性课题的研究,把档案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研究解决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和为档案行政管理决策服务等重大问题上,开展一些关系档案事业发展的、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重大课题的研究。具体讲,应该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档案基础理论创新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如:新形势下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创新,各项改革对档案工作的影响与相应对策,发挥档案资源在经济建设中作用的研究,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及远程利用研究,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关系,档案馆接收范围,现代企业制度下档案管理模式,三农村档案工作研究,档案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以及关于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对策研究,已公开现行文件管理研究等等。

二是档案科学的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如: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电子政务、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数字档案馆有关理论、技术和标准,文字、图像、影视、声音各类档案信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等;档案保护方面,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选择使用与保护,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档案材料的保护技术,珍贵档案修复技术等等。

三是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加强档案科研成果的管理与应用。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力度,及时推广对档案事业具有重大影响的最新科技成果,加强对各级档案部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技术指导,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在档案安全保管、存储、修复、检索利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促进各级档案部门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积极申报科研成果奖,为档案人员成才搭台。

档案保护技术论文第6篇

[Abstract] With the research object of documents and websites related to archives 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mmonness of their archives 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 and suggests we should heighten the research level of practicability and maneuverability with higher angle of view.

[Key words] 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档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集体记忆”,对保护民族的文化特性,塑造国家的未来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档案因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显得异常脆弱,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相当一部分档案文献遗产已经遭到了破坏或已经消失。在我国逐步重视档案保护,并加大对档案保护经费投入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档案保护的相关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国外档案保护的研究模式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别,笔者重点阅读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档案保护相关文献,查阅了其档案保护相关网站,总结归纳出西方主要国家档案保护研究区别于国内研究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平台高,整合性强。多数与档案保护相关的文章,都是针对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三者的。一方面是由于档案保护、图书保护和文物保护在管理模式、技术领域存在共同之处,所以保护是通用型工作,并不局限于档案部门,而是与图书馆、博物馆合作进行。另一方面则是因档案的行政管理体制所致,由于国家与地方、州与州之间,管理体制不尽相同,有的实行档案馆、图书馆一体化,有的实行档案馆、博物馆一体化,有的甚至实行三者一体化,这样客观上打破了三者的条块分割,有利于保护技术研究的整合。

2、重视保护管理研究。多数国家认为保护管理(preservation management)是将各种保护要素系统化的过程,这样能确保将保护需求纳入机构的日常工作。保护管理涉及到人员、资金、政策、计划、策略、意识等多个方面,需要机构对多个保护行为和项目进行统一计划、管理、监督和协调。《澳大利亚藏品保护》介绍了藏品管理、人员管理、库房管理和处理、运输、存储和展览中的保护管理。《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保护管理》讨论的主题集中在政策与法规的形成与执行、保护的主次先后与计划、风险评估、费用估算、文献遗产利用者的责任等管理层面上。

3、可操作性强。国外对馆藏保护状态调研(survey) 、评估(access)、保护策略(conservation strategy)、灾难防范与恢复(Disaster Planning and Recovery)和保护管理计划(preservation management plan)等方面的研究非常细化,可以用来指导馆藏机构具体实践。《档案材料保护基础》 非常强调评估(access)、计划(planning)、行动(action)这一过程。加拿大保护协会的《博物馆馆藏保护框架》,列出了用于防止或控制博物馆藏品衰变的各种方法。《评估保护需求―馆藏自身调查指南》 一书中则对什么是馆藏调查、馆藏调查为何重要、谁来进行调查工作、怎样进行调查工作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附上调查表。这些细致的研究,多细化到机构内部的操作层面,为保护管理工作者提供了有力的向导。

4、研究内容广泛。与国内保护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研究内容之广。国内的主流研究多局限于保护对象的理化性能、衰变规律、预防与治理的技术,虽然近几年也有学者从非技术视角探讨问题,但这些研究还不够全面与深入。欧美发达国家除了研究保护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外,对管理层面的问题也非常重视,如AATA Online网站上对保护研究的分类索引中有这样一个类别 “历史、政策、道德、立法”,主要关注人文和非技术层面的因素。具体到保护工作者的研究上,美国保护者协会的网站上不仅对保护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规定,还对保护相关人员的进行区分界定,对保护工作者的业务域、技术域、知识域进行了详细的解剖。

5、重视数字档案的保护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海量数字信息快速激增,给数字档案的保存和保护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与纸质档案不同,数字档案信息与特定载体的可分离、平台依赖、信息的易变易逝等特性使档案保护变得更为复杂,人们不仅要保证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还要保证数字档案在其生命周期中的真实、完整、有效,当前多数发达国家都在研究如何管理电子文件,永久保存电子文件。当前多项研究都是以项目或工程的形式出现,如:澳大利亚的Pandora“保护和存取澳大利亚网络文献资源”项目。这些工程与项目从理论、法律、标准、管理、技术、安全等不同层面对如何保护数字遗产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推动着数字档案保护的研究进程。

通过对国外文献的分析,笔者明显感到了国内档案保护研究的不尽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①重技术轻管理;②研究平台低、研究成果共享性不强;③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④研究内容有待拓展;⑤对数字档案保护的研究有待加强。我们要充分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创新研究视角,要善于发现档案保护技术与其它保护技术的共通之处,将其置于一个更高的平台加以研究,和图书馆、博物馆合作攻克技术难题,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投入,提高研究成果的含金量与利用广度。应努力拓展保护管理的研究面,加强其可操作性,根据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管理之道,以确保保护技术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 Rob Palfreyman. reCollections: Caring for Collections Across Australia.[M/OL]. Canberra:the Commonwealth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rts,1998

[2] G. E. Gorman, J.Shep. Preservation Management for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M/OL]. Sydney: Facet Publishing, 2007

[3] Canadian Council of Archives.Basic Conservation of Archival Materials[M/OL]. Canberra: the Commonwealth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rts,2003

[4] CCI. Framework for Preservation of Museum Collections[EB/OL].(2005-6-16)

[5] Beth Patkus. Assessing Preservation Needs: A Self-Survey Guide[M/OL]. Massachusetts: Northeast Document Conservation Center, 2003

档案保护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 网络技术;电子档案;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223-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也在飞速进步,人类迅速进入信息时代,而以往存放重要公司资料与人事资料的纸质档案也随之更换成电子档案。而网络技术更促进档案电子化的进程,使得电子档案的存储、阅读、调出、使用都变得非常方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技术也使得电子档案有了一定的风险,病毒、黑客很可能使电子档案失窃,使得电子档案的安全指数大大降低。

1 电子档案的特点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不管是企业也好,还是机关单位,都开始运用电子档案储存相关的业务资料、人事资料,而从资料的存储的角度来看,电子档案具有以下的特点:

1) 电子档案可存储多种多样的媒体形式,而存储大容量的资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档案中不仅可以有文本资料,还可以用声音片段,影像片段,同时还可以有照片,而这些形式的数据资源体积也很大,度量单位从MB、GB向TB、PB转变;

2)电子档案还在存放在不同的环境里,因为电子档案是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所以,电子档案既可以在本地存储,也可以进行远程的存储,而数据的资源类型不统一、存储的数据库环境也不尽相同,系统主机及网络环境也有区别;

3)而电子档案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修改性很强,我们都知道,电子档案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里,所以,这些信息很有可能被不断的复制、修改,当然也可以删除,并且不会留下一点痕迹;

4)为了保护一些机密的东西,电子档案可以设置密码,进行相应的保密,使得不同用户有不同的级别进行访问和查看档案。

除此之外,网络病毒及攻击越来越多,一旦电子档案存储服务器被黑客攻破或被病毒破坏,将导致电子档案的泄露或丢失,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是一个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 网络技术在电子存档存储中的应用

在网络中,许多的资料和平台都是可以共享的,通过网络,这些分散在各地的资料和平台集合在一起,同时也将分布在各地计算机、数据、信息、知识等组织成一个庞大的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整体。

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网络服务既可保证独立个体的正常运行,又保证了网络整体的流畅性,为电子档案存储提供各种一体化信息服务的信息基础设施。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有效构建一个电子档案的存储系统,而存储系统的构成一点都不麻烦,只需要购置一台普通服务器作为电子档案网络门户服务器和若干台普通计算机作为网络存储节点组成。

网络技术可以通过高速的共享网络,将电子档案的资料联接在一起,同时,将地理上广泛分布的结点连接起来,各个网络节点可以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多部门的电子档案进行有效的集成,解决电子档案异构数据库联网一门式检索。首先需要建立包含所有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系统平台,然后在平台上开发包括一门式检索在内的各种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分布式电子档案信息应用系统。

电子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平台需要在每个具有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地方设立一台网络节点服务器,安装网络节点平台软件,并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心设立一个核心节点服务器,并安装核心节点平台软件。

3 网络技术在电子档案应用中的安全问题

3.1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保密

我们知道,不论是网络技术还是电子档案所使用的系统和软件都是数码编程出来的,而既然是数码编辑,整个数据里面就会存在一定的漏洞,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些漏洞控制在最小层面。

在建立电子档案网络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各类软、硬件系统的编制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数码编制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其次,在软件、硬件系统的安装过程中,也必须做到符合相应的安全保密管理要求,做到防泄密、防窃密,其中涉及保密的档案系统,要控制范围,系统外也应当遵照“最小化”的原则。因为涉及的范围越广、层次越多,其安全系数就越低。保密技术措施强度与所保护的信息密级等级相一致的原则,并按最高密级的防护要求进行防护。

3.2 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措施

电子档案上网后必须从使用和传输上采取安全保密措施。首先,对电子档案利用所涉及到的人员进行使用权限审核是十分必要的,在利用中,由系统自动判定当前使用者身份的合法性及其所使用各种功能的范围,并由系统自动对其使用各种功能操作的路径进行跟踪与记录。其次,依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有密级的信息内容要进行加密处理,在电子档案存储载体的使用上,要根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和开放程度,来确定其使用控制程度,在使用中依据利用者背景情况和利用目的来决定授权。

4 结论

综上所述,人类的文明,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应当从使用和制造工具开始,并且开始创造发明文字与记事方法,而每一次新工具的发明和使用,都会给人类社会文明带来一场又一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人类文明的进程更加迅速。

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井然有序,也使得以往的非常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方便处理,但是,随着网络化不断深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虽然电子档案使我们的工作变得简单,但也增加了相应的风险,我们的档案工作现在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越来越多的资料都被存放在网上,一旦中毒,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我们档案工作者应在了解电子档案特点的基础上注重维护档案的安全,有效保护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获取性,为保存历史,维护社会的记忆,传承人类的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龙丽旭.试论电子文件及其安全性维护[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2]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2001.

[3]袁萍.论电子文件的维护[J].广西社会科学,2003(4).

[4]黄世矗刘勇.论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9).

[5]仇壮丽.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J].北京档案,2003(2).

[6]秦瑞红.把握电子档案特性提高档案管理水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

[7]电子档案及其网络安全性.

[8]浅谈电子档案管理中几个关键问题及其对策和建议.

档案保护技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讨论

中图分类号:G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209-01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是时展的必然需求,同时是档案行业实现自身的突破与发展的需要,本文就主要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行简单分析探讨。

一、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项技术都取得了进步与发展,各个行业都在科技的带动下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进展,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档案管理行业想要实现科学、高效的发展,就需要在时展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实现现代化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水平,同时,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发展也是时展的需求,现代社会中各个行业都在高科技水平下快速发展,如果档案管理行业不能实现自身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转变,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那么其就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容易与时代的发展脱轨,难以实现良好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现代社会中,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是非常必要的。

二、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相对的概念,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对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容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别,现代社会的档案管理,从内容上来讲,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档案保护的现代化、档案资源的信息化,下面就对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分析。

1、 档案管理的标准化

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实现现代化管理,其基础就是要实现其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这主要是由于在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在广泛协作、严密分工、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实现其标准化的管理,应该根据实际的管理需求,制定出严格的标准与规范,并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贯彻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使得相关的分工协作及技术应用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与依据,最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中各相工作的有机联系与统一,并在相关的管理模式之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 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要想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应用各种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这主要包含理论手段与技术手段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对其现代化的理论手段进行简单分析,这主要是指实现档案管理方法理论的现代化以及其应用层面的现代化,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积极的学习与借鉴已经发展成熟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及管理理论,并结合自身的档案管理需求,在档案管理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将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在实际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实践中,要能够积极应用现代社会中的先进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及技术成果,最终高效、全面的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与专业化。

3、 档案保护的现代化

传统概念上的档案保护现代化通常指的是:实现档案载体保管保护、档案管理设施、档案库房等的现代化,随着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新型存储介质快速发展,档案信息的载体也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声像档案、电子档案、机读档案等信息的档案载体不断应用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与传统的档案信息存储方式相比,新型档案载体在档案信息的记录与存储工作中,更加的高效、全面与方便,这也对档案保护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在现有技术上,对新型档案的存储及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应用各种有效的保护方式,实现档案保护的现代化。

4、 档案资源的信息化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开始以信息化发展作为主导,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各种高科技信息技术,实现其信息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科技化的手段对档案管理程序及相关的档案资源进行信息系统加工,使其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整体的传输与运转,最终能够有效的实现档案管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这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相关要求

1、 加强档案馆基础工作的管理

档案馆基础工作的有效管理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与基本保障,这就需要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依据档案馆的运行特点及实际需求,全面、细致的做好其各项基础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 实现档案馆管理的现代化

实现档案馆管理的现代化,首先需要实现其管理思想的现代化,这就需要在思想上改变档案管理人员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并要要求所有管理人员以勇于改革、更新观念、认清形势的思想作风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并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新的管理途径与管理模式。

3、 对不同内容、不同载体的材料进行妥善管理

现代社会中,档案馆中各种档案信息的种类多种多样,其材料载体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的纸质档案,还有磁盘、录音磁带、录像带、照片等各种不同种类、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应用合适的管理方法,保证其管理水平的提升。

4、 实现管理手段及保管条件的现代化

在档案现代化管理中,对于管理手段及保管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对档案库房的温湿度进行有效控制,并要保证档案载体材料的微小化、现代化,并要能够应用计算机等实现存储信息的检索,这对于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结束语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中,实现其现代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内容及相关要求进行了简单分析,对于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