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血压调理预防

高血压调理预防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0 16:24:59

高血压调理预防

高血压调理预防第1篇

关键词 综合管理 高血压 社区 防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060

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并不乐观,在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三低”、“三高”、“三误区”(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三误区:不愿意服药、不耐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的状况并没有明显得到改善。运用综合管理方法指导社区高血压防制,认真贯彻《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运用JNC7[1]的新理念来指导和提高人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特进行此项研究。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城区常住人口近5万,对已建立了完整的家庭健康档案。研究对象为家庭健康档案提供的确诊45~85岁高血压患者986例中随机选择200例。

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标准,由二级及以上医院确诊。

研究方法:由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全科医师承担本次研究。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干预和管理。首先,在综合管理干预前对研究对象进行一次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血压测量、对高血压病知识认知状况调查等;然后,运用JNC7的新理念、《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采取群体和个体相结合进行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干预和管理,定期监测并记录血压值;最后,再进行一次调查,调查内容与进行综合干预和管理前基线调查相同,将这些结果和每月一次血压值一同纳入分析,比较综合干预和管理前后研究对象血压及其他调查项目的差异以评价综合干预和管理在社区高血压防治管理中的作用。

统计学处理:将研究所得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 果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研究对象共200例,其中2例因迁居而失访,实际全程随访198例。研究对象男100例(50.51%),女98例(49.49%),在高血压三级管理中分别为一级管理91例(45.96%)、二级管理75例(37.88%)和三级管理32例(16.16%)。

研究对象血压值:通过综合干预和管理,与综合干预管理前相比,高血压病各级管理患者血压值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中一级管理对象从第3~4个月、二级管理对象从第2~3个月、三级管理对象从第7~8个月开始,SBP和DBP与基线调查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我国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不容乐观: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居民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除非合并急性并发症及严重的慢性并发症需要专科就诊或住院,其余均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门诊救治,单纯依赖药物和护理均不能长期控制血压[2]。

运用综合干预和管理方法指导社区高血压防治行之有效:通过深入社区与社区居民建立朋友式的医患关系,从源头降低疾病的危险因素,使得全科医生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这种新型的、有效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对防控高血压疾病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特别是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教、科学的生活方式为主的非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结果提示,通过一年的高血压病患者综合干预管理,患者的血压值均有显著降低,而相关知识认知得分有显著增高,说明运用综合干预管理办法,指导社区高血压防治具有良好效果。

应加强全科医生在社区高血压防治的综合干预和管理中的作用:社区责任医生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按危险分层量化预后和评估危险度,进而制定个人健康指导计划,通过全科医师随访和指导强化对患者个体化行为干预,使患者主动地改进不良行为方式,自觉维护治疗并采纳有益于康复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使患者治疗高血压的依从性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以达到提高疗效的效果[4]。本次研究充分发挥了全科医生在社区高血压防治的综合干预和管理中的作用,体现了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综合服务中的地位,取得了预期的研究结果。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依据,是各种慢性病包括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必须依赖的主要中坚力量,他们较之大医院及专科医院医生更贴近居民和患者,更直接、全方位地为他们提供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服务,是社区居民(包括患者)健康的守护人,因此,应切实加强全科医生在社区高血压防治的综合干预和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高血压预防知识问答——介绍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全国联合会第7次报告(JNC7)[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6(2):218.

2 张年芳,许燕轻,周华.契约式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效果评估[J].社区卫生保健,2009,8(4):253.

高血压调理预防第2篇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干预

1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必要性

国外九项前瞻研究结果显示舒张压105mmHg者比76mmHg者患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0倍,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加5倍。美国弗莱明翰研究34年随访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在最高四分位者比最低四分位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险高2~4倍。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干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普及高血压知识,从社区干预着手加强高血压的监测和预防,意义十分重大。

2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发展

由高血压防治作先导的社区防治概念在60年代末由WHO心血管计划提出。近年来,国际上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发展较快。在美国,除了坚持在人群中实施高血压筛检和患者随访的方案外,又开展了多中心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并提出了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应该是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并举、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并存的新观念。1993年美国高血压检出、治疗和评价委员会就此提出了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报告。日本研究证实,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远比单纯的血压控制或单项的高危因素干预效果为佳,同时在社区慢性病研究中,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2]。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血压防治经验上,从“七五”开始,也开展了大量心血管病防治研究。1998年卫生部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血压群防群治的热潮,这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同时也是全社会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项目的一个重要成果。到目前为止,取得了良好效果,已有大量的经验报道及创新发展。

2002~2005年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3个大型社区实行全科医生分片负责制并利用罡正电脑专案管理系统对259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为期4年的综合管理,通过人一机结合模式管理,结果显示:管理后病人对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在高血压病治疗中所起作用的知晓率明显提高;非药物治疗率100.0%,药物治疗率由32.0%升至73.0%,规律服药率为71.0%,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5.0%,血压稳定者所占比率为78.0%[3]。

2005年,重庆化龙桥社区被抽查的4913例中,社区抽样调查显示该社区“患病率”为6.29%,跟踪监测血压后,又新诊断高血压患者111例,高血压患病率为8.55%,比以前增加36%。女性“知晓患病率”高于男性89%,而女性患病率则高于男性63%,本研究显示年龄越轻,新确诊的比例越高,表明年龄越轻知晓率越低,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应从年青人开始抓起[4]。

200709开始,深圳市罗湖区医院以东环街农村社区≥32岁254例高血压病人为对象,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综合干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患者自身前后比较评价农村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团队规范化综合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此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之间差异显著,并对农村地区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5]。

3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措施及途径

自200709,全国开展了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防治的试点工作,实行对社区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实行建档随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措施, 应用社区干预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干预。旨在更好改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血压水平。

3.1 全社会关注 由医疗、科研为主向社区综合干预、防治为主转变,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由专业部门参与向全社会参与转变,需要政府加大对慢性病干预在政策上的支持,尤其是报销政策的优惠,并得到社区领导重视,有居委会参与。

3.2 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项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表明:1988年按部级专科、省部级、地县、乡村四个级别选取医疗卫生人员1609人,结果至少有33.1%的医疗卫生人员不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心血管事件,而选择血压140/90mmHg作为血压控制目标的占60.8%;几乎所有的医疗卫生人员没有危险分层的概念;正确选择高血压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标准的卫生人员仅占9.5%;自述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建议非药物治疗的医疗卫生人员仅占34.5%。

因此可见,我国各级医疗卫生人员是无论是对高血压的防治观念,还是在高血压检出、诊断、评估、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以及控制目标等方面的知识应努力跟上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具备应有的防治能力[6]。由政府主导,支持经费用于卫生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跟上国内外高血压诊疗的最新进展。

3.3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国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它强调医患合作、病友互助、患者及家属参与,可以弥补分级动态管理模式的不足,特别适合高血压的日常管理。

3.3.1 正确分级及建档:高血压分级标准可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订的分级标准。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高血压调理预防第3篇

【关键词】 干预 高血压 糖尿病 健康促进

高血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已刻不容缓,我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慢病管理模式,今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胡寨镇朱阁村实施社区干预工作,在去年慢病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人群健康档案,做好人群分类,针对不同的人群实施相应的动态管理,采用全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和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防治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慢病干预。通过追踪观察进行干预效果分析。

1 社区干预对象与方法

以朱阁村(正式户口1877人)为目标研究现场,以朱阁村所有居民为干预对象,开展全人群的居民健康状况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其中儿童149人、妇女686人、老年人284人、残疾30人、其他一般人群784人。随机抽取300人开展kap问卷调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专题调查,以其中接受调查的127例高血压患者、27例糖尿病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调查知、信、行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其中男性高血压66人,女61人;男性糖尿病13人、女性14人。

社区干预采用全人群、高危人群与患病人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每月1次发放宣传资料、更换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播放DvD,有针对性的举办每月1次、每次2小时健康教育讲座和个体化面对面宣传指导等。在一年的干预工作中共制作相关宣传画板4幅,发放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宣传手册1200余套,基本做到社区人手一册,举办社区慢病防治知识讲座8期。工作主要内容为:①对社区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群体对慢性病卫生知识的知晓率。②在卫生知识知晓率提高的基础上,对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与危险因素进行强化干预。③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按徐州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系统管理工作技术规范进行规范管理(包括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科学的用药指导及行为和心理指导),今年借助卫生部科研专项-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契机,集中开展调查与健康体检,随访工作采取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期卧床不起、行动不方便的居民采取入户服务,力争做到逐门逐户全覆盖。期间共为患者测量血压1016人次,血糖监测200余人次。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正常血压:SBP<140mmHg和DBP<90mmHg。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OGTT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主要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 被调查者中了解主要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人数/社区人群抽样调查总人数×100%;

高血压知晓率=被调查者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人数/社区中被调查出的高血压患者总数×100%;

高血压管理率=全年随访次数达4次以上者/高血压应管人数

高血压规范治疗率=社区内按医嘱规律服药的高血压患者数/社区已知的高血压患者数×100%;

高血压控制率=社区内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高血压患者数/社区内已知高血压患者数×100%;

控制优良:全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控制尚可:全年有二分之一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糖尿病知晓率 = 社区中已知自己患糖尿病的人数/社区中通过调查被检出的患者数×100%;

血糖控制率 = 血糖控制理想和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总数×100%。

控制理想:全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空腹血糖4.4-6.1mmol/L,随机血糖4.4-8.0mmol/L

控制良好:全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0.0mmol/L

服药情况 规律治疗:1年服药时间≥9个月;未治疗:1年中从不服药;不规律治疗:介于规律治疗与未治疗之间。

运动锻炼情况 每周锻炼4次以上,每次坚持30分以上。

2 干预结果

全村总人口1877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84人,占总人口的15.13%,2010年死亡14人,共建立健康档案1877份,建档率100%,通过居民调查表相关信息统计,人群分类:高危人群904人,占总人口的48.16%,高血压患者214人,患病率为11.40%;糖尿病患者34人,患病率1.81%;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者18人;冠心病患者38人,患病率3.20%;脑卒中患者30人,患病率2.53%。其中建立专项管理卡,纳入系统并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27例,糖尿病27例,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59.34%,79.41%。

表1 在健康教育前后知、信、行的变化(一般人群)

表2 在健康教育前后知、信、行的变化(患病人群)

表3 朱阁村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控制情况统计

3 讨论与分析

社区干预是防制慢性病的根本性措施,朱阁社区卫生服务站本着“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实施防、治、保、康、教一体化”的原则,开展了慢性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社区人群综合性管理与控制。通过近期的调查资料与去年调查结果对照分析, 1年来,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知、信、行的变化(表一),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管理率、血压控制率的变化(表二、表三)均可以看到,群众的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危险因素改变率也有一定的提升,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治疗率也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水平,证明这种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核心的持之以恒的慢性病防治是符合中国国情,亦是迫切需要普及和规范管理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将要放在如何提高居民及慢病患者危险因素改变率,及慢病患者随访依从性,从根本上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服务于人民。

参 考 文 献

[1] 顾素玲,朱银潮,乐依萍,韩亚菊,王亚萍.宁波市镇海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干预前后KAP调查[J]江预防医学, 2005(5): 9-11.

高血压调理预防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辨证论治;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75-02

高血压病是临床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血管等并发症,危害性极大,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此病不仅要控制血压,更重要的在于降低靶器官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辨证施治的方式对高血压进行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在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势,已被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所证实。中医的预防保健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很好的帮助。因此高血压的中医辩证论治及预防保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

1高血压的中医辩证论治

1.1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高血压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肝风内动”等范畴。早在《素问 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千金方》指出:“肝厥头痛,肝火厥逆,上亢头脑也,”其痛必至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肝厥头痛必多眩晕。《丹溪心法》指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

1.2高血压的病因病机特点:多数医家认为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肝肾阴阳平衡失调仍是高血压的主要病机。内因在于精气衰退及禀赋阳盛阴虚,外因以情志为主,兼及饮食及劳倦内伤;高血压的病理因素可分为实性病理因素及虚性病理因素,其中虚性病理因素有精亏、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性病理因素有阳亢、火、痰浊、(肝)风、瘀血、气郁、气逆、水湿、瘀毒、内燥等。病位主要在肝与肾,脾、心、肺及络脉、冲任等。

1.3高血压的常见证型及治法:血压病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了高血压的常见证型主要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痰浊中阻、瘀血阻络等,病证演变的一般性的规律为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阳虚,痰湿、瘀血可见于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1]

1.3.1肝阳上亢型:多因情志不舒,肝失条达而成郁,郁则生热。症见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目赤多眵,烦躁易怒。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泄热降火。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选用龙胆草、夏枯草、黄芩、、栀子、生地等。

1.3.2阴虚阳亢型:素体阴虚或久病耗伤阴津,致使肝失滋养,肝阳上亢。症见头痛头晕,记忆力差,目涩口干,烦躁易怒,夜寐不宁,手足心热。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宜育阴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选用天麻、钩藤、黄芩、杜仲、桑寄生、夜交藤、牛膝、丹参等。

1.3.3痰浊中阻型:素体肥胖,或恣食肥甘,伤于脾胃,中湿不化,湿聚生痰,痰浊壅塞。症见头晕头痛,或头昏如蒙。神疲懒言,食少纳呆,胸痞脘闷。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化痰。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陈汤加减。选用天麻、半夏、白术、茯苓、陈皮、菖蒲、贝母等。

1.3.4肝肾阴虚型: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不足,可导致肾精不足,反之肾精不足,也可见肝血亏虚。症见头痛眩晕,耳鸣口干,视物模糊,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玄细。治法滋养肝肾,补益精血。方药杞菊地黄丸、一贯煎加减。选用枸杞、、地黄、山萸肉、茯苓、桑寄生、当归、沙参、首乌等。

1.3.6瘀血阻络:瘀血停留,阻滞经脉,而致气血不能正常流布,故宜引起眩晕头痛,痛剧如刺,颈项强直,入夜尤甚,心悸失眠,耳鸣烦躁,舌质紫暗,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定眩止痛。方药血腑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加减。选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熟地、黄芪、丹参等。

1.3.7高血压夹杂证的治法:头晕、胸闷、痰多、肢体麻木为夹痰湿症候。可用贝母、半夏、陈皮、竹茹、胆南星、天竺黄等。心悸、怔仲、神志不宁、易惊善恐,为夹心火抗盛症候。可选用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磁石、龙骨、牡蛎等。头痛头晕、四肢麻木,甚则抽搐,为阳亢化风症候。加用全蝎、蜈蚣、地龙、嫩桑枝、签草等。面色咣白、下肢酸软、夜尿多或阳痿滑精,为阴损及阳症候。可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益智仁等。阴虚肠道失去濡养而致大便干燥,加用生地、玄参、麦冬等养阴药,多数病人服药后胃气下行,大便通畅,血压降低。另外由于肝阳爆亢,肝风内动,可见到剧烈头痛,甚则抽搐等高血压危象的表现。临床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重用镇肝药物,另用羚羊角6克另煎,频饮或加服至宝丹1-2丸,确能取得良效。

2高血压的预防保健

2.1高血压病的预防保健:中医有“治未病不治己病”,中医学重视“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通过增强正气,防止病袭达到防病目的,强调一级预防;既病防变,强调发现病变要及早治疗,控制病情,预防变证、坏证。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于有患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人要早预防,因此近年提出的“高血压前期”的概念使高血压的预防问题受到重视。疾病前期无病可辨,但有证,在早期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按照辨证论治原则进行整体调控,通过望、闻、问、切把握机体偏性,病机特点,积极应用中医药疗法(包括针灸、饮食、气功、中医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加强综合防治,疗效较好,可减少或推迟高血压的发生。

2.2防治并发症,保护靶器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作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认为高血压病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血压,更重要的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这种观点的转变与传统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特别强调整体观念、综合辨证、多环节调理的思想有吻合之处。大量的研究也证实中医药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防治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2-5],例如中医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并且通过针灸、推拿、药浴等康复措施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后遗症也有很好的作用,从而提高或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3高血压病的预防保健方法

2.3.1调养精气神,保持阴阳、气血平衡:依据天人相应之理,顺应天地自然变化规律,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如《素问》所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不下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或其心”只要做到这些,就能内守精气神,纵然有大风苛毒也不能为患。就是说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饮食有节,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使大脑的疲乏现象及时解除,从而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减低,心跳变慢,周围血管舒张,血压相应下降。

2.3.2调情志:心理因素与各种社会因素往往是构成高血压病的诱因,中医称为“五志过极”或“七情内伤”。生理心理的变化会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出现躯体、心理、行为的异常,诱发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善于控制情绪,消除精神紧张和焦虑。

2.3.3节饮食:《素问》曰:“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痰也”。二千年前,医家已认识到过食肥甘厚味之弊端,主张少食肥甘油腻腥膻辛辣之品。另外中医认为咸味伤血、上火,又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减少钠的摄入,可减少血浆容量,使血压下降。故血压高的老年人宜少食咸味食品。

2.3.4坚持锻炼"高血压以脑力劳动者得的较多,而从事体力劳动或经常作运动锻炼的人患病较少,运动能促进人体气血流畅,疏通血脉,以增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使肥胖不易形成,痰浊不易堆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锻炼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可烦止动脉硬化,改善心脑供血,有效地预防高血压。

2.3.5改善居室环境:优美的环境可使人心旷神怡,延年益寿,当前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恶劣的居住环境对心理状态有着明显的影响,往往给人带来烦恼与不快,这对防治高血压是不利的,特别是高分贝的噪音能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明显的损害。而好的环境则会使人心情舒畅,消除紧张,解除疲劳,使血压渐趋稳定或下降。

2.3.6戒除不良嗜好:首先是坚持戒烟,香烟中所含有害物质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加快心跳频率,并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儿茶酚释放,从而引起全身血管的收缩,使血压升高。其次是戒酒,长期大量饮用烈性酒,则会损伤动脉血管壁,从而加速动脉硬化,使高血压难以控制,此外烈性酒属高热量食品,长期饮用易致肥胖,使高血压病发生率增加。再就是忌饮浓茶,尤其是忌饮浓烈红茶,因为浓茶中所含的茶碱高,可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不适等,从而使血压上升。而饮清淡绿茶则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防。

3结语

总之,在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中,中医药注重整体调节、运用辨证施治的思维方式指导临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强调多层次、多环节,综合调理,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徐浩,陈可冀.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病的进展、难点与对策[J]。世界中医药,2007,2(1):3-5

[2]王振涛,朱明军.重视中医药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研究[J].南中医,2001,21(1):30

[3]方显明,黄红英.原发性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中医药研究进[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532-533

高血压调理预防第5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8)01_0055_02

国内外经验表明防治高血压最有效的途径是社区防治。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在知识传播、高 血压病人的检出和管理中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1]。自2005年5月开始,按照浙江 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的部署,杭州市朝晖街道12个社区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 理试点工作,现将两年来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作阶段性评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杭州市朝晖街道已完成高血压基线调查的社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0044人作 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对象。

1.2 方法:

1.2.1 人群分类:按照高血压基线调查结果,将社区人群分成三类,一般人群:指血压 <140/90mmHg,不伴任何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危人群:血压在正常高值(120~139/80~90 mmHg)伴有下列危险因素一项或一项以上者。(1)体重指数≥24kg/m2;(2)吸烟;(3)饮酒( ≥0.5斤黄酒或1两白酒/日);(4)高血压家族史(直系亲属);(5)习惯性高盐饮食(平均食盐 ≥10克/日);(6)高脂血症(血胆固醇≥200mg/dl,甘油三酯≥150mg/dl);(7)糖尿病/糖耐 量异常(空腹血糖≥7mmol/L)。高血压人群:指血压≥140/90mmHg,包括原有高血压病史, 近两周仍在服药的血压正常者。

同时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不同血压水平,有否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相关疾 病等情况进行血压分级:1级高血压(轻度)、2级高血压(中度)、3级高血压(重度)及危险 分层,分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

1.2.2 干预措施: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前者每年 测量血压1次,后者每半年测量血压1次,两类人群均以健康教育为手段,采用合理膳食、戒 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为主要内容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2、3级高血压患者分别实施3级管理:1级管理:三个月至少测量血压1次,以健康教育和 非药物干预措施为主,若3~6个月无效则行药物治疗。2级管理:至少每2个月测量血压1次 ,并进行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3级管理:至少每月测量血压1次,强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并接受个体化健康教育。

1.2.3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中测量血压的要求进行 。血脂、血糖测定按国家实验室统一标准进行。根据《浙江省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 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对参与高血压基线调查和社区综合干预的医务人员进行 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1.省略网络系统将相关原始数据导入Excel,使 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社区人群高血压综合干预基本情况:

2.1.1 高血压患病率:朝晖街道12个社区列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 对象4.94万人,接受体检3.01万人,受检率为60.93%,查出高血压6246人,高血压患病 率为20.79%,其中1级高血压患病人数占高血压总患病人数的82.84%,2级和3级高血压分 别占14.56%和2.60%。查出高血压高危人群12381人,高血压高危人群占管理人群的41.21 %。各年龄组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和高血压高危人群构成见表1。

2.1.2 随访率与健康教育覆盖率: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各类人群进行定期随访,2006年 至2007年5月共随访23356人,随访率为77.74%。每月定期举办心血管病防治等相关内容健 康教育讲座,接受健康教育26268人,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87.43%。

2.2 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变化:与干预前比较,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提高了 1.65倍,高血压病人服药率上升了0.56倍,血压控制率上升了2.42倍。见表2。

2.3 高血压危险因素变化:与干预前比较,引起高血压的几项主要危险因素发生较大变化 。经干预后随访统计,戒烟28人,戒烟率为1.21%;戒酒29人,戒酒率为1.14%。有9.02% 的吸烟者吸烟量有所减少,7.95%的饮酒者饮酒量有所减少,26.85%的人食盐摄入量有所 减少,1.90%的人脂肪摄入量有所减少。

3 讨论

高血压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社区综合干预是积极预防与控 制高血压的重要途径。社区高血压干预的对象不应局限 于高血压患者,应包括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3]。采用集中设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 的方法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将体检结果及时录入计算机并反馈给每位居民,使他们从中得 到相关疾病的信息。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对社区不同人群进行定期随访,普及高血压防治知 识。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干预,高血压知晓率由31.50%上升到83.50%,高血压患者的服药 率由48.80%上升到76.17%,控制率由16.50%上升到56.47%。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 不同的改变,戒烟率达1.21%,戒酒率达1.14%,部分居民的吸烟量、饮酒量、食盐摄入量 和脂肪摄入量有所减少,对高血压预防起到积极作用,干预效果显著。

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 者群不断扩大。自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后,朝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 就诊人数由2005年16.57万增加2006年19.21万。从而使慢性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之间建 立起良好的补偿机制,以慢性病防治的无偿服务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范围,以社区卫生服务的 有偿服务来弥补慢性病防治经费的不足。但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经费的投入,仅仅依靠社区卫生服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慢性病 防治经费的投入,需要上级业务部门的组织和技术指导,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要 不断提高社区责任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建立一支优秀的、稳定的社 区卫生服务和慢性病防治工作队伍,同时在总结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经验的基础 上,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作用,逐步增加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信息化管理项目,形成慢性 病信息化管理体系,才能使社区慢性病防治取得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兆苏.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如何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J].心肺血管杂 志,1999,18(3):176-177.

高血压调理预防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居住在本区的年龄在 35~85 岁自愿报名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项目的高血压患者。入选标准:(1)年龄为 35~85 岁的男性或女性;(2)有医疗记录证实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病;(3)居住在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1)有精神异常的患者;(2)同时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3)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不依从及失访情况者;(4)正在参加或近 30 d 内参加过其他研究项目者;(5)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的中风患者(影响接受健康教育课程)。共登记到 320 名自愿参加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320 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60 人,对照组 160人。在研究过程中,有 8 例样本在分组阶段因搬迁、死亡、拒访等原因中断研究,脱落率为 2.5%,实际完成的总样本为312例,其中干预组 152 例,对照组 160 例。

1.2方法

1.2.1登记及分组 通过宣传单、海报、居民邀请函、居委卫生干事宣传等手段在各社区进行社区动员,登记到足够的患者和组长志愿者。由经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合格的医师以《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导手册》(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09 年共同编写)作教材对每小组的社区医生和志愿者组长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

1.2.2 干预措施 对干预组组织高血压自我管理课程共6 次,每周 1 次,连续 6 周完成,分 8 组,每组 15~20 人,共 152 人。干预内容严格按照《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导手册》的内容,包括:认识高血压,自我管理概述,目标设定与制定行动计划,如何增强自信,如何处理紧张、生气和担心,情绪低落的管理,疲劳的管理,放松的技巧,与人交流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锻炼,合理膳食,戒烟,体重控制,药物的合理使用,血压的自我监测,与医生的配合等。干预形式是由志愿者小组长两两配合在社区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 1 个患者小组学习如何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6 周课程之后,要求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每月定期活动 1 次。实施干预 6 个月。

1.2.3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 一级管理对象为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05 mm Hg,或者血压虽未持续≥180、105 mmHg,但伴有其他明显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者,要求坚持每 2~4 周随访 1 次,每年进行 1次相关实验室检查,设立高血压门诊加强规律性降压治疗;二级管理对象为收缩压维持在 160~179 mmHg,舒张压95~104 mm Hg,无或仅有轻度靶器官损害者,要求至少每1~3 个月随访 1 次,在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适当采取降压治疗措施;三级管理对象为“临界性高血压”或高血压反应者,要求定期每 3~6 个月复查血压 1 次,以健康教育和非药物干预措施为主。

1.2.4问卷调查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高血压知识、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高血压治疗、高血压自我管理状况、高血压管理需求、对教材和小组长的看法、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建议。问卷调查由经过项目培训的各小组社区医生担任调查员。

1.2.5质量控制方法 (1)调查员接受统一培训,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按规定格式填写问卷。(2)调查员在完成调查后当场核对调查表,检查有无漏项、书写错误、逻辑错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由黄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控人员督导检查调查情况,对当天所有问卷进行核查,将结果记录在质量控制表上。发现问题及时与调查员交换意见并确定解决方法,发现漏、错项及时纠正。调查表合格率达到 99%,使调查数据尽可能客观反映真实情况。1.2.6 评价指标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设计的《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其中服药依从性、体育锻炼、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各以 0~4 分进行测量,0 分最低,4 分最高。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 6 个月后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 EpiData 录入,用 SPSS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正态分布)的比较采用 t 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两组在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年龄(65.6±1.5)岁,对照组年龄(64.5±1.6)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0,P>0.05)。见表 1。

2.2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干预后干预组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97.4%)比干预前(59.8%)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明显高于对照组 6 个月后的知晓率(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生活方式及相关行为的变化 干预组干预后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形成率(71.8%)比干预前(57.4%)有所提高,并明显高于 6 个月后的对照组(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不吸烟(或戒烟)、减少饮酒、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情绪控制方面等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均有改变,并明显高于 6 个月后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血压、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的变化 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我管理行为中的服药依从性比对照组增加了 1.03 分,体育锻炼比对照组增加了 0.42 分,医患交流比对照组增加了 0.44 分,干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分别下降约4.31 mm Hg 和 2.54 mm Hg,干预组的自我效能比对照组的自我效能增加了 0.70 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4。

2.5干预前后高血压控制率的变化 干预组血压控制率由干预前的 59.21%上升到干预后的 78.95%,干预后血压控制率增加了 19.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控制率由 57.50%上升到61.25%,6 个月后血压控制率增加了 4.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血压控制率(78.95%)与对照组干预后(6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调理预防第7篇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预防策略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45-02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特别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加剧肾损害、心力衰竭及死亡的常见病因[1]。全球大约有54%的卒中,47%的缺血性心脏病,75%的高血压病以及25%的其他心血管疾病都归因于高血压[2]。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约占高血压病人的60%~70%[4]。

1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1.1 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SBP、DBP及脉压(PP)的波动性均较年轻患者大,这可能与年龄增长,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压调节功能减退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有:(1):老年患者快速变为坐位或直立位时,易发生性低血压;(2)季节及昼夜变化:1/3老年患者血压呈季节性变化,1年内SBP可波动在41+36mmHg范围内,一天内血压变化波动在40―20mmHg,通常是夏季低冬季高,部分患者白昼血压升幅较大,夜间降低;(3)进食:多发生于早餐后,其餐后血压下降明显超过同龄段的正常老年人。老年ISH患者中约2/3的患者发生餐后血压下降,1/4餐后血压下降超过16mmHg[5]。

1.2 老年ISH多见

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ISH患病率21.5%,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3.21%[6]。Primatesta等[7]研究显示,≥65岁的老年人高血压中,ISH占76%,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仅为1%。老年ISH是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晚期肾病,总死亡率的危险因子,SBP升高比DBP升高更危险[8]。

1.3 并发症多而且严重

老年高血压随着血压持续、持久升高,最终造成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明显损害,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晚期肾功能衰竭等。

1.4 假性高血压多见

假性高血压即普通袖带测压法所测得的血压值高于动脉直接穿刺测得的血压值。老年假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约为50%,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6]。如发现老年人血压读数很高而无靶器官受累,超声影像学无左室肥大(厚)征象,周围血管触诊时缺乏弹性感及手臂X线检查发现血管钙化时,应高度怀疑假性高血压。

2 老年高血压的预防策略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国家近似[9]。血压控制水平低于印度[10],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三低(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空置率)形势严峻。因此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高血压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改善三高三低状况。

2.1 一级预防 即病因预防。关键在于干预不良行为和开展健康教育。病因预防费用仅为治疗费用的1/10。研究表明[11],每投入1元资金进行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可以节省心脑血管病治疗费用8.95元。

遵照健康四大基石的几点认识

(1)保持正常体重指数(BMI),控制BMI在<24,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2)合理调节饮食,限制钠的摄入,WHO建议每人<6克/日。(3)进行适当的有氧体育锻炼,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等。(4)戒烟限酒 饮酒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老年患者最好不要饮酒。(5)老年高血压患者精神紧张、压力大、焦虑、易激怒等。负性情绪越多和持续时间越长,心理健康就越差、越易促成和加重高血压。因此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2 二级预防 强调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老年高血压读数及其并发症等危险因素。降压药物治疗要从小剂量开始,避免快速降压等所致的不良反应,如未达标,应加至标准剂量或联合用药,特别是老年ISH患者要强调个体化,选择具有良好耐受性和依从性的有效药物,以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

2.3 三级预防 对重度高危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积极救治,减少病残或死亡,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医务人员应更新和提高防治高血压病的水平,规范治疗,建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在三级预防的基础上,使老年高血压患者高效、充分地利用医疗资源,为最大限度的康复获益。

3 老年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3.1 几种常使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3.2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视听服务,重复滚动放映DVD碟片,学习健康知识;责任护士口头讲解;护理专家定期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利用公益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设立门诊健康教育园地,举办宣传栏;发放健康资料如保健手册、疾病防治手册等。

3.3 针对老年性高血压特点的健康教育

3.3.1 对老年人群介绍高血压病的一般知识,控制方法,危害性及预后,强调检测血压的重要性,每年测量血压1-2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坚持实施健康四大基石,控制高血压病。

3.3.2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1)强调非药物干预的意义,遵照健康四大基石科学生活;(2)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按个体化原则,选择单一或联合用药,平稳降压,对存在血压波动的患者要查明原因,注意防止性低血压;(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对疑有假性高血压的患者应做好鉴别诊断;(4)告知患者药物剂量不足或不坚持服药,均有可能最终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和严重并发症。

3.3.3 血压的监测和指导 治疗初期应每周测量血压1次,血压控制稳定后,可每1~3个月测量一次;血压正常的老年群体至少每年测量1次;责任护士指导血压的自我监测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意义,特别是使用电子血压仪器者。

总之,老年人群和老年高血压的预防与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医护人员应积极努力,降低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减少和避免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全面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徐成斌高血压治疗的最新策略高举明灯,控制总危险 [J]心血管病进展2007,28(5):657~661.

[2] Lawes CM ,Global burden of biood pressure-raleted disease,2001[J]Lancet2008,371:1513~1518.

[3] 王增武 武阳丰 赵连成,等中国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演变趋势[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407~411

[4]孙宁玲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29(1):7~9.

[5]Grodzinski T,Rajzer M,Fagard R.et al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in eldery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systolic in Europe(SYSTEUR) Trial investigators[J] JHum Hypertens, 1998,12(3):161~165.

[6] 陆昀 方宁远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诊疗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6 ,27(5):605~608.

[7]Primatesta P, Poulter NR.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mong English aduit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in 2000 and 2001 [J]JHypertens. 2004,22(8):1093~1098

[8] Young JH, Klag MJ, Munlner P,et al Blood perssure and decline Kidney function :Findings from the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 (SHEP) [J]Am J Soc Nephrol, 2002,13(11):2776~2782

高血压调理预防第8篇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健康教育; 慢性病防治; 血压水平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2-0161-02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之一,既是一类独立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变、慢性肾病及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1]。目前,全球有近十亿高血压患者,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调查结果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高血压患病率将达到29.2%,与2000年相比上升3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前提,可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信念模式[2]。本研究中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广州市港湾社区900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广州市港湾社区40岁以上中老年居民9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9例,女421例,平均年龄(54.8±3.1)岁。其中明确知道自己是高血压患者的居民189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8年,平均病程(6.9±1.4)年,其余711例不能确定自己的血压情况。纳入居民中,冠心病患者98例,糖尿病患者279例,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175例。排除有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等基础病变和精神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0例,两组居民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干预组在原有日常生活基础上实施高血压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配发高血压相关知识宣传手册或CD;开设社区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栏;开展专家专题讲座;举办交流会或户外拓展训练;开展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社区宣传和动员工作,成立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开通24 h的咨询电话;专人定期随访。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1)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诊断标准、诱发机制、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等;(2)高血压服药指导:常用降压药种类、治疗机制、注意事项、副作用等;(3)日常行为指导:合理膳食,饮食粗细搭配,低盐低脂、作息规律、坚持适量运动、限烟限酒、高血压患者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4)心理指导:调整心态、情绪稳定、积极乐观、正视高血压等。对照组不给予干预。

1.3 评价方法

入组时及2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满分100分,90分以上优秀,75~90分良好,60~75分一般,60分以下差,对患者的知晓率进行比较,知晓率=优秀率+良好率+一般率。检查项包括血压值、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及体质指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2年前后高血压知识及防治观念知晓率的比较

对干预组的社区居民实施为期2年的高血压健康教育,2年后,干预组居民在高血压相关知识及防治观念方面的变化显著,知晓率由入组时的57.11%提高到2年后的98.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2年前后高血压知识及防治观念知晓率的比较

组别 时间 优秀(例) 良好(例) 一般(例) 差(例) 知晓率(%)

对照组(n=450) 入组时 15 106 147 182 59.56

2年后 16 104 151 179 60.22

干预组(n=450) 入组时 18 97 142 193 57.11

2年后 118 264 63 5 98.89

2.2 两组2年前后检查项目及行为模式变化的比较

入选社区居民中,明确知道自己是高血压患者的189例,其中对照组97例,干预组92例。入组时相关项目检查另发现高血压患者62例,其中对照组30例,干预组32例。干预组2年后的血压值、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体质指数及行为模式与入组时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而且病程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者是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总称。由于慢性病患者的增加,导致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增长,许多家庭因此返贫致至贫,慢性病已成为社区一个重要的医疗卫生问题。高血压是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50%以上心血管病例和死亡病例与高血压相关。我国高血压病例呈现三大特点,即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三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和服药率低“三低”,以及不爱用药、不难受不吃药和不规律服药“三不”[3]。此次调查研究中,共有高血压患者251例,调查前明确知道自己是高血压患者的189例,知晓率为75.3%,其中能遵照医嘱服药的患者为126例,服药率为66.7%,定期测定血压的患者41例,监测率为21.6%,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的患者为39例,饮食控制率为20.6%,说明,干预前该社区高血压患者状况与我国整体状况相符。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显示,以控制危险性因素为基础,综合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防治高血压病情的发生和发展[4]。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但随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区健康教育的干预,目前其患病率已趋于下降趋势[5]。发展中国家高血压防控工作目前正处于起步的阶段[6]。此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2年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高血压防治观念有较大转变,且干预组2年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血压控制是治疗和护理高血压病的根本任务[7]。对照组2年前后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前,全国各地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综合防治模式、三级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及规范化管理模式[8]。综合防治模式开展最早,北京房山区1996-1999年开展了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三级管理模式是国家慢性病管理指南中列出的,也是最普遍使用的社区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等级的高血压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控制措施,但是此管理模式是一种依赖社区医务服务人员的一种被动管理模式,其效果与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态度有较大的关系[9-11]。自我管理模式由两部分组成,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课程和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支持,自我管理模式的运行投入少,能够调动居民热情,取得了良好的高血压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社区健康教育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应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丑建波.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8):83-84.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3]王文.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和策略[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1):5-7.

[4]张永红.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130-131.

[5]刘从菊.260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64-65.

[6]周寒寒.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及其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3):25-27.

[7]贺朝忠.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159-160.

[8]黄继娴,欧志梅.社区综合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6):107-108.

[9]边小春.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07-108.

[10]杨丽芬.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行为和认知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1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