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15 16:35:26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1篇

提早预防,配合医嘱

白教授提到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紊乱发病率的增高所导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针对“三高”的防治措施没有广泛实施,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没有到位。而对于脑卒中这类突发性的疾病,白教授强调,预防是关键。

脑卒中有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未发生过脑卒中的人,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脑卒中患者的预防,三级预防则是指对脑卒中后造成残疾的患者的干预措施。其中,二级预防与临床医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目的是防止脑卒中复发。二级预防有两个主要措施:一是控制危险因素;二是抗血小板、稳定斑块和调控血压治疗。只有坚持二级预防才能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复发。二级预防提倡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药物干预。白教授强调,药物吃吃停停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禁忌,应遵从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配合治疗。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重视二级预防,并针对脑卒中的可干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将发生卒中的危险降低32%~43%,死亡率降低50%。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白教授向我们介绍了ASA治疗方案,即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降压三重配合治疗,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基石,推荐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均应接受ASA治疗方案。首先是抗血小板治疗,目前用得最多的药物是阿司匹林;其次是使用稳定斑块的他汀类药物,多项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抗炎症、抗氧化等多种途径稳定或逆转斑块效果较好;第三就是调控血压,患者血压必须控制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而同时患有高血糖、慢性肾病及血脂紊乱的患者血压必须控制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白教授介绍道,ASA治疗方案是近几年诊断治疗上的进步,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应积极配合医嘱,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脑卒中自我评估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评估是否患有脑卒中?白教授介绍了“FAST”评估方法,在两分钟内即可评估患者是否发生了脑卒中。

“F”(Face) 脸部是否麻木或者一侧面部无力,不能微笑;

“A”(Arm) 双手平举时是否在同一水平线,是否感觉手无力,无法抬起;

“S”(Speech) 对答是否流利,口齿是否清晰;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2篇

【关键词】冠心病;分级预防;探讨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01-01

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中国的疾病结构近年发生很大变化,冠心病发病率由1957年的第五位到1975年的第二位,到1984年就已经上升为第一位。由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被称为“第一死亡杀手”.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性措施,因此对冠心病的积极预防便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甚至有研究将影响因素列有246种。许多流行病学家将影响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分为: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②一些易患冠心病的生活习惯;③冠状动脉循环受累的临床指征,以及性别、年龄、家族史。这些指征并非致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但可预示冠状动脉已有相当程度的病变。除性别、年龄、家族史外,其他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冠心病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指对尚未患上冠心病的人群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防止患病,减少发病率,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是指对全人群检查和发病筛查,以早发现、早治疗;对已患上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病情复发或防止病情加重。是对病情的干预。三级预防是控制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延长或逆转病程进展,防止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是对预后的干预。

1 一级预防措施

冠心病一级预防是预防和减少冠心病总体负担的基石,是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包括两项措施:

1.1 加强健康教育:是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阻断危险因素作用从而预防疾病发生。

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1.2 控制高危因素: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中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等是可以改变的;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等。就此采用如下策略:

1.2.1 彻底戒烟,且远离烟草环境:吸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降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力,加重冠心病,诱发再梗。被动吸烟也可以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由此要远离烟雾环境。它是一级预防的关键问题。

1.2.2 合理膳食:低热量,控制体重;限制脂类和胆固醇,血脂异常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低盐补钾;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适量饮酒。

1.2.3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通过限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使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体质指数范围内。稳定型冠心病可进行有氧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不稳定型不宜参加运动。

1.2.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在青少年期就应预防高血压,目标为140/90mmHg或者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则为130/80mmHg。

1.2.5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而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糖尿病对全身血管都有破坏作用,患者处于冠心病的高度危险之中。

1.2.6 保持心理平衡:抑郁、易怒、紧张是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积极调控情绪有利于自身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2 二级预防

在人群中对冠心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对病情的干预。其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防止冠心病复发。

2.1 首先要控制好各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定期筛查早防早治:通过健康教育增强自觉检查和早期就诊意识。对高危人群和个体,通过普查、筛查和定期体检,及时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等危重患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低5mmHg,冠心病减少21%.因此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至少每年2-4次,并做相应检查,此外儿童和青少年应每年测血压一次,20岁以上成年人除每年测一次血压外,每次就诊都应测血压借以早发现和减轻高血压带来的危险.

高血脂:总胆固醇下降10%心肌梗死总发生率下降15%,降低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可使冠心病事件和死亡率降低27%―35%。因此大于20岁者应五年查一次血脂;大于40岁男性、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家族史每年至少一次;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或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者每年2―3次。

高血糖:筛查高血糖的目的是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对高危人群监测血糖每年大于1次,必要时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并加强冠心病事件的监测,即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和控制危险因素。

2.2 规范治疗、警惕先兆、适时转诊: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有赖于在患个体的规范治疗;警惕先兆能降低各种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有症状及时转诊于专科医院可早期明确有否冠心病事件,并确定治疗方案。

2.3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五道防线,应全面综合考虑,并持之以恒。提倡双有效―有效药物和有效剂量。

A.aspirin抗血小板凝聚

anti-anginals抗心绞痛

B.beta-blocker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

blood pressure control控制好血压

C. cholesterol lowing控制血脂水平

cigarettes quitting戒烟

D.diet control控制饮食

diabetes treatment治疗糖尿病

E. education普及冠心病教育

Exercise有计划、适当的运动锻炼

3 三级预防

就是预防或延缓冠心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目的是减少和控制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延长或逆转病程进展,防止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

重症者,采取积极、及时的抢救措施及治疗护理项目,提高抢救成功率;病情较轻提倡早期综合治疗,采取康复护理、功能恢复等,降低病残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维持治疗效果。

4 小结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加强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重视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关注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冠心病患者通过实行有计划合理治疗和积极的自我保健相结合的对策,做好饮食调养、体育运动及药物预防,可以防止冠心病病情复发和恶化。

参考文献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3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人民的健康危害极大,所以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主要措施。由于高血压发病和病情进展隐匿,早期常不被重视,很多早期轻型高血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不愿意服药,但对于非药物治疗乐意接受。本文以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为主的治疗方法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观察了2000年5月―2007年5月在门诊就医的1级未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高血压值为收缩压(SBP)140~159mmHg,舒张压(DBP)90~99mmHg,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0~60岁,平均48.06岁。38例患者均因不同程度的头晕、头胀、失眠、多梦而就诊,另1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时发现血压高就诊。经有关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继发和白大衣高血压,亦无高血压家族史。50例患者中均有食高脂肪食物、食盐过多、喝酒等不良习惯;长期大量吸烟者13例,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失眠者17例。超重者为20例,体重指数(BMI)25~27。

1.2方法在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了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的非药物在治疗,并建立医疗档案,跟踪随访。

1.2.1控制总热量、保持正常体重、预防超重和肥胖采用以谷类食物为主的合理营养,平衡饮食,每天食谷类食物300~500g。对于超重者首先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优质蛋白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及禽类,蛋白质食物可选用奶、蛋、鱼、虾、鸡、鸭、瘦肉、植物蛋白,以豆类为主。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计算。少食甜食,多食新鲜含维生素丰富的物质,每天吃新鲜蔬菜400~500g,水果100~200g。控制总热量摄入,其中糖类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30%~35%,蛋白质占15%~20%。BMI控制在

1.2.2适量运动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气功、太极拳、散步、游泳、快步、骑自行车等。其运动强度用脉率来掌握:运动中最佳脉率=170-年龄,运动中最大脉率=210-年龄。运动时间每次30min左右,每周3~5次。

1.2.3减少钠盐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首先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1.2.4注意补充钾和钙进食含钾多的蔬菜,如菠菜、苋菜、香菜、木耳、香菇等。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绿叶蔬菜,豆制品和牛奶。

1.2.5戒烟限酒吸烟者劝其戒烟,饮酒量每天限制在男性:葡萄酒少于150ml,或啤酒少于500ml,啤酒含高嘌呤,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禁饮或白酒少于50ml,女性减半量,对肥胖者戒酒。

1.2.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对于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者,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多参与社交活动,参加一些有情趣的活动。2结果

41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3~6个月后门诊或院外随访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血压偏高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所有患者血压都达到正常范围内,头晕、头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精神也为之一振,工作生活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9例患者因未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治疗,血压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血压有继续升高趋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教,使患者逐渐能配合非药物治疗措施,血压逐渐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约250/10万人,而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脑卒中发病是冠心病的5倍[1],因此,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危险是高血压,所以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主要措施[2]。除遗传因素外,目前公认的高血压发病系超重、高盐膳食及中等以上饮酒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述不良生活习惯,因此,改善生活方式不仅是轻度高血压的主要治疗,也是中高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近年来深受世界各国的重视,因为非药物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非药物治疗不需要服药,可以极大降低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3],其次,没有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另外,非药物治疗还有着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等作用[4]。很多1级高血压患者,通过非药物治疗就能达到降压使血压达标的目的。对于2级以上或有危险因素的1级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所需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坚持服药的依从性。本组患者单纯应用非药物治疗,有41例患者血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有9例患者因未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血压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血压有继续升高趋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非药物治疗仍然作为基础治疗,血压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说明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时应注意,严格掌握非药物治疗的适应证,正常高值血压,即SBP 120~139mmHg,DBP 80~89mmHg及1级高血压,即SBP 140~159mmHg,DBP 90~99mmHg的患者,可首选非药物治疗,并追踪3~6个月,以决定是否需要加用药物治疗。对于DBP持续在90~94mmHg,并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并发症者,须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在非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药物治疗。2、3级高血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应认真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以期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3-6.

2陈霞.高血压患者非药物康复措施.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4):297-298.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4篇

【关键词】 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我们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64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均为本院消化内科患者,经病史、临床表现、生化、B超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并均在出血24~72 h内经胃镜检查证实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年龄范围36~58岁,平均年龄(43.4±2.6)岁,其中男38例,女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及其他临床表现、肝功能Child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及观察项目治疗前后每位患者都检测肝肾功能、血细胞分析、大便潜血。两组患者都采取了积极急救措施:如吸氧、积极补充血容量、测定中心静脉压、记录输血量、病程中注意观察治疗前后血流量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止血时间,止血时间从用药开始计算到呕血停止、血压脉搏稳定。出血难以控制的患者则转入外科进一步手术治疗。镜下治疗组在以上急救措施基础上应用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硬化治疗、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根据内镜下的不同情况以及肝功能的分级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组在急救措施基础上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止血治疗。奥曲肽首剂100 ug静脉输注,继以25 μg /h 持续静脉滴注,连用3~5 d。用药后密切观察以上指标并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持续记录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量变化情况,记录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动态图像及血流速度图像。取应用一般急救措施到应用奥曲肽之前随机抽取10点数据为治疗前的结果,取应用奥曲肽后至血压稳定后三天的10点数据为治疗后的结果。进行计算血流量[1~2],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疗效判定标准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适当治疗,可于短时间内停止出血。临床疗效评价以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总愈合率=愈合率+显效率,临床治愈标准为:①呕血停止,黑粪逐渐变成正常黄色,做隐血试验为阴性,肠鸣音恢复正常。②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与红细胞计数接近正常,血压、脉搏都正常[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内镜下治疗组32例,治愈27例,治愈率84.38%,显效3例,总愈合率:93.75%;有效1例,无效1例,2例患者止血效果欠佳均转入外科进一步手术止血治疗。药物治疗组32例,治愈23例,治愈率71.88%,显效5例,总愈合率:87.50%;有效3例,无效1例,4例患者止血效果欠佳均转入外科进一步手术止血治疗。两组患者治愈率统计学比较P

2.3 药物不良反应

本次治疗过程中,可供评价病例64例,奥曲肽、奥美拉唑组发生恶心3例,皮疹2例,黑舌4例,暂时性转氨酶升高1例,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晚期常见的并发症,病情凶险,出血量大,病死率高,其治疗目标是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首次出血、控制活动性出血和预防再出血,以降低病死率。以往采用药物内科保守治疗,奥曲肽为生长抑素八肽,可选择性地减少门静脉及其侧枝循环血流量和压力,降低食管胃底静脉的压力,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和拮抗胰高糖素对内脏血管的扩张作用。本品亦可抑制胃肠蠕动,则减弱出血动力因素。而对全身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故短期使用几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但是单用奥曲肽时,还是近30%的患者无效,需进一步外科手术进行止血,这就加重了患者的身心负担。近年来,随着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硬化治疗、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介入治疗、联合治疗等新疗法,极大地提高了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是对食道下曲张静脉逐一结扎,使其缺血狭窄、静脉闭塞,增加静脉周围纤维覆盖,从而使曲张静脉消失达到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的目的。急诊硬化剂治疗止血率达90%~95%,但大出血时操作难度大。

由以上研究可见,肝硬化晚期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应用内镜下套扎及硬化止血治疗,治愈率84.38%,较应用药物内科保守治疗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普遍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Bolondi L, Bassi SL, Gaiani S, et al. Liver cirrhosis:Changes of Doppler waveform of hepatic veins. Radiology,1991,178:513-516.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5篇

【摘要】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关键,可以说没有社区防治谈不上根本控制高血压。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

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

一 管理与分组

1 管理入户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录入电脑,对社区全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人群进行干预和动态管理。

2 按高血压危险分层 根据高血压患者分级,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危险分层。[2](1)高血压诊断标准 1993年3月WHO提出诊断高血压新标准:成人高血压≥18.67/12KPa[140/90mmHg],正常成人血压:<18.67/12KPa。(2)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并无绝对标准,多根据项目要求而定。一般说凡具有下列一项危险因素者,均可列为高危人群,并应作为筛检重点对象: 父母双方或或一方有高血压病史者; 体重指数≥25或体重(kg)>1.1×(身高(CM)-105)的超重肥胖者,包括少年儿童; 摄盐量≥10g/d者; 饮高度白酒≥100g/d,且饮酒≥4次/周者; 血压值偏高:SOP17.33―18.53kPa和/或DBP11.33―11.87kPa者; 吸烟量≥20支/d,超过一年者; 经常接触噪声、紧张度高、情绪不稳定者; 连续口服避孕药物一年以上者; 少运动者。对前6项的高危人群应作重点健康教育对象。高血压社区控制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控制危险因素和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虽然血压越高患心、脑、肾并发症危险越高,但从人群血压分布曲线看重度高血压患者只占总人数的一小部分。轻中度高血压者的比例占人群的大部分,虽然他们患并发症的危险相对较小,但患病的绝对数最大。因此,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一般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所谓“高危人群策略”就是从人群中检出高危的个体或亚组,有针对性地予以适当干预,以改变其高危状态,从而达到减少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一般人群策略”是以系统健康教育为手段,通过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从而减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

3 高血压患者社区分组

3.1 管理分组一组(重点组):高危人群,全年血压控制不良和尚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中危层患者,每半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二组(好转组):全年血压控制优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控制尚可的中危层患者和血压控制不良的低危层患者,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三组(稳定组):全年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低危层患者和血压控制优良的中危层患者,每季进行一次随访管理。

3.3 不定期转组管理过程中发现二组、三组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高血压临床相关疾病时,重新确定其危险分层,并从下月起纳入一组(重点组)随访管理。

二 高血压病的社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对已有高血压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个体或群体的预防。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有互为补充的两种对策:一是针对高危险(即易得病的)人群,寻找出将来可能发生高血压的人,在非常早期、血压尚未升高前进行预防;另一方面是对整个人群进行预防。 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已发生高血压的人们所采取的预防措施,防止高血压进一步发展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预防的具体措施首先一定要落实一级预防措施。第级预防,进行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1 用药要因人而异。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止剂,钙通道阻止剂(又分为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和硫氮卓类三类),利尿剂(又分成噻嗪类、袢利尿、保钾利尿和磺胺类四类)。另外,α受体阻止剂、血管扩张剂和一些复方制剂(包括西药复方、中成药复方)也常被应用于临床。另外,市面上的降压药,据作用时间有短效、中效和长效之分,按剂型不同又有速释、缓释、控释之别。药物治疗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2 严重高血压患者应联合用药。高血压轻者可仅用一种药物,重者则应联合用药。高血压往往伴随其他疾病出现,高血压的治疗既要考虑其他疾病的影响,又要考虑降压药的副作用,所以临床上往往使用联合用药来对高血压进行治疗。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又可减轻降压药的副作用。

合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肾病者,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止剂等,伴有劳力性心绞痛者可首选β受体阻止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等,伴有自发性心绞痛者可首选钙通道阻止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伴有心衰者可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或β受体阻止剂等。

3 科学合理安排服药时间。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特点,合理设置服药时间是科学的。对于一般患者,每天只需一次服药的,则以早晨6-7点为佳,因为人体生物钟规律表明此时多为血压曲线的上升值起始处,此时服药有助于抑制患者的血压峰值,使其不至于血压过高。若每天需2-3次服药者,则还应在傍晚或睡前分次完成。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高血压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9294.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6篇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规范管理 效果分析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至今高血压患病率达20%,是社区患病率第一位的慢性疾病。依次推算,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而且高血压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许多专家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长期开展有效地社区干预活动,从社区做起,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笔者通过对社区124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的比对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收治高血压患者共1246例,均符合我国采用的血压的定义和分类(WHO/ISH,1999)标准,其中男592例,女654例;年龄38~95岁,平均69.6岁。

方法: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团队医护人员采取入户调查,并为居民进行一般体检,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的13580例中,高血压1246例。124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均具有均衡性。

方法:首先对研究组依据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运动情况、家族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等一般情况和体检结果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了解靶器官损害情况,结合血压水平,按照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组。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条件下,针对不同患者血压的具体情况及生活方式特点,制定以下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规律随访,制定个人目标血压、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血压膳食、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进行用药指导、血压监测、健康教育。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

规律随访:低危高血压患者为一级管理、中危高血压为二级管理、高危、极高危为三级管理。按管理级别规定频率进行随访,一级管理每3个月至少1次,二级管理每2个月至少1次,三级管理每1个月至少1次,随访内容包括血压水平、用药情况、非药物治疗措施及下次随访预约时间。随访结果记入管理卡,如发现一级、二级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血压升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等高血压相关疾病时,应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临床评估,重新确定其危险层别,并从下个月起纳入三级高血压随访。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接受患者的咨询,提醒和监督患者。

药物治疗: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选用药物排序依次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其他临床情况调整用药,直至血压达标,督促患者长期规律服药。

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向研究组发放盐勺、油壶,为控制食盐及限油饮食提供依据,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

健康教育:每次随访时,医生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相关知识专题讲座(包括诊断标准、并发症以及引起高血压各种相关因素),使患者对其并发症的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科普书籍,健康处方。向患者开展热线电话咨询、解答问题。

评估指标:①饮酒:每日至少饮酒1次,饮酒量以酒精含量计算>50ml;干预成功为不饮酒或饮葡萄酒每天≤50~100ml,白酒每天≤30ml,啤酒每天≤300ml。②食盐过多:食盐摄入量以发放2g的盐勺为统一参考,≥10g/日为高盐;干预成功为食盐量≤6g/日。③不规则服药:未按照医嘱时间、剂量服药或自行加减药物;干预成功为按医嘱服药。④缺乏运动:体育锻炼<3次/周,或每月少于12次为缺乏运动;干预成功为体育锻炼≥3次/周,每次≥30分钟。

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Hg,按全年监测随访血压情况分为优良(≥3/4达标),尚可(≥1/2达标)和不良(<1/2达标),优良加尚可即为达标人数。

结果

规范管理前后患者的行为变化: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研究组人群中过量食盐、饮酒、不规则服药及缺乏体力活动的比例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知晓率由42%提高到89%,规律治疗率由30%提高到79%,血压控制率由15%提高到54%,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由11%降低到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讨论

高血压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且高血压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若想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单纯依靠医院门诊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开展社区人群防治和对患者的管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目标人群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提高,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本组资料中,通过主动干预,研究组的体育锻炼、低盐饮食,规律服药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饮酒人数明显减少,这是因为通过实施社区干预,患者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主动克服不良的饮食习惯,另外社区医生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恰当处理和帮助,指导家属协助建立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实施社区综合防治是控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必由之路[2],也是改善目前高血压防治现状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积极推广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活动,充分发挥和应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地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帮助,认真制定一个合理的、完善的、低成本的患者降压方案,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高血压的社区防治任重而道远,必须从以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以医院为中心转向以社区为中心。普及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达到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目的,努力提高人群的三级预防,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7篇

【关键词】冠心病;预防;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证实冠心病一般很少由单一危险因素致病,所以在社区预防与控制中应关注整体危险因索的控制。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超重、肥胖、精神压力、糖尿病等,但最重要的也是最严重的有三种,即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

1冠心病预防与控制的两个重点

1.1冠心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后进展加快,所以在冠心病的预防上人们往往进入一个误区:仅仅只把预防的重点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上。实际上冠心病预防的最佳时机是儿童时期,因为冠心病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发展过程开始于儿童阶段,经过漫长的无症状潜伏期,至成年时才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这些病变在早期是可逆的,进入晚期后则成为不可逆。因此,儿童时期起就可以通过合理膳食,避免肥胖;锻炼身体,增加体质;纠正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和预防高血压等方法及早预防。

1.2冠心病预防应以健康教育为首要措施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冠心病病人的治疗、康复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但因此也往往使人们进入另一个误区:过分依赖药物和医学技术,而放弃或忽视自身的力量和作用。事实上,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具备最基本的防治知识,同时树立起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大大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洪昭光教授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提出了十六个字:“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同时指出,如果坚持这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使冠心病人减少75%。

2冠心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2.1第一级预防冠心病的第一级预防主要是对非患病人群进行危险因素干预,目的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1)预防并控制高血压: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十分密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均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高。当血压水平大于等于160/95mmHg(21.3/12.7kPa)时,冠心病发病率较正常血压者约高5倍,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对降低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有着直接的影响。(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洒、心理平衡。(3)预防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升高者及高密度脂蛋白(HLDL)水平降低者,其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预防血脂增高应以饮食预防为主,注意做到:限制热能供应量,减少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人量,提倡多吃蔬菜和水果。除饮食预防外,也可选用药物等降脂方法。

2.2第二级预防冠心病第二级预防要求:早发现,早诊断,合理治疗,防止症状发作和病情加重。

(1)科学的筛查:在一定年龄阶段做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早发现有积极意义,如20岁时应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作为一生的基线,未做者在40岁时必须做基线心电图,如结果正常,以后可以每5年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对40岁以上某些特殊人群还应做运动心电图。(2)合理治疗:对冠心病病人应坚持合理治疗、长期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剂量应用阿司匹林,无禁忌证者应用β受体阻断药等。(3)及时抢救:据统计,冠心病死亡人群中50%-60%为猝死,70%-80%死于医院外。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需要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的作用,家属对于早期表现和出现的症状能及时报告和做出初步处理。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配备流动救护车和基本抢救设施,以便接到病情和报告后能及时抢救。(4)正确使用降脂药物:近年来,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己引起普遍注意。有调查表明,胆固醇每降低10%,冠心病危险性则降低15%,因此,对血脂异常的冠心病病人除进行饮食调控外,正确应用降脂药物也是必要的措施。

2.3第三级预防对冠心病病人除了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外,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三级预防。

(1)充分调动家庭、社区资源,为病人提供尽可能满意的保健支持和轻松愉快的外部环境。(2)采取康复治疗、支持疗法、医护咨询等手段,控制和减少冠心病相关事件的发生。

3冠心病的现患管理

我国冠心病现症病人社区管理至今仍不规范,应该在冠心病现患登记的基础上,将病人纳入让区慢性病管理日程中实施管理。冠心病现患管理的核心是开展健康教育,控制危险因素。管理过程要求:一是针对性强,二是可行性高,三是易于检查评估。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

(1)建立登记档案通过筛查发现病人井及时进行登记,同时借助健康档案、计算机数据库等方式建立冠心病病人登记档案。(2)三级预防同时并用,实施综合预防与控制建立社区地段医生与病人的保健合同,为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和保健方案。借助健康档案和保健合同的约束,保持与病人的联系,及时将药物和保健知识、保健技能送达病人。通过家访和病人定点定时就诊,加强对家属传授护理知识,指导家属进行非住院治疗。(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向病人宣传冠心病防治的最新知识,增加病人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约束力,保持服务人员与病人的联系,保证三级预防保健方案和适合于个体的治疗方案的真正落实和实施。(4)相关疾病的防治对冠心病的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重点监测、预防和治疗。(5)效果评估对管理效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原个体化治疗、保健方案,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个体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8篇

【关键词】 冠心病 分级 预防

一、一级预防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经重复测定仍

1.血压升高、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三个危险因素。目前强调在抗高血压治疗时需同时注意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因为血压升高易伴有高血脂、高血糖、纤维蛋白原升高以及心电图不正常。

2.降低血清胆固醇实验表明,只有维持较长时间的理想胆固醇水平,才能达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不加重冠心病的目的。建议主要通过非药物途径在人群中预防血脂升高。首先,应广泛开展卫生宣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当总胆固醇在5.2~6.21毫摩/升(200~239毫克/分升)或(和)LDL-C为3.4~4.1毫摩/升(130~159毫克/分升)时,可采取非药物的干预,总胆固醇≥6.24毫摩/升(240毫克/分升)的高胆固醇血症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降脂措施。

3.宣传戒烟和劝阻不吸烟应采取各种措施向无烟社会迈进,例如,禁止青少年吸烟,提倡中年人戒烟,劝告老年人少吸或吸低毒烟等。

4.减肥 主要是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增加运动量,超重和肥胖者应减少热量。但通过极低的热量摄入或完全饥饿以达到迅速减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此外,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故冠心病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重点应注意不使儿童过胖,预防血压升高及阻止儿童成为烟民。

一级预防在国外尤其在美国已经取得较好的效益。国外已经有十多个国家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不宜吸烟。

(2)加强体力活动锻炼。

(3)减胆固醇的摄入。

(4)定期复查血压,一旦升高时进行防治。

(5)定期检查血脂,一旦升高进行处理。

(6)保持适宜体重,防止体胖及超重。

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患者冠心病的患者所采取的预防措施,防止病情发展和病情突变;预防心肌梗死及预防猝死。主要措施有以下各方面。

1.宣教群众

对于冠心病有正确认识,既要定期复查,不能麻痹大意,又不能焦虑不安,增加思想与精神上的负担。无禁忌证时,务必采取“ABC”疗法。A即服用阿司匹林,B即用β受体阻滞剂;C为降低高脂血症。

2.改变饮食习惯

见冠心病的治疗中饮食治疗。

3.加强体力活动锻炼

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锻炼以不引起症状为限。防止超负荷强力体力活动,否则会引起冠脉痉挛、心绞痛发作,甚至AMI。

4.戒烟,防止过量酗酒。

5.防治高血压

将血压控制在满意水平(根据年龄决定),年轻人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7.3/11.3kPa(

6.防治血脂增高

通过控制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体力活动及药物治疗,将胆固醇控制在常数170加年龄的范围内,三酰甘油升高者注意减少糖类入量,控制血糖在8.3mmil/L(150mg%以内)。有效的降脂药物为他汀类与贝特类。 转贴于

7.防止突破(冠心病事件)。

三、三级预防

冠心病有意想不到的突变,为此在入洗澡间,上飞机长途旅行,赶火车过天桥时,尽量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片,另外避免过份喜、怒、哀、乐等兴奋交感神经的活动。

对心绞痛发作或AMI所采用的预防措施,主要为:

(1)有症状的冠心病,坚持用药,最好消除心绞痛发作,应用β受体阻滞,降低血黏度及防止冠状动脉痉挛,预防心肌梗死及猝死。不论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或预防猝死,β受体阻滞剂应用越早越好。有些顽固性心绞痛,须用β受体阻滞剂将患者的心率降低到能耐受的最低限度(即不引起乏力、胸闷、头晕与血压下降为限。虽然心率不到60次/min,或保持在50~60次/min,只要无自觉症状,提示可以耐受)。国内外经验证明,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减少冠心病的猝死25%~45%;急性心肌梗死及早应用有助于缩小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范围达50%以上,再梗率下降35%~40%,猝死率减少20%~40%。

(2)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复查心电图,掌握病情变化。我国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急性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证明,不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可以通过二级预防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服用小剂量肠溶性阿司匹林),而且急性心肌梗死的泵衰、猝死及再梗死的并发率也是可以减少的。北京7家医院对1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服用肠溶性阿司匹林50mg/d,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随诊18.8个月,心脏性猝死24例(2.2%),心衰死亡6例(0.5%),再梗死36例(3.3%),心脏事件总计66例(6.0%)。猝死率以‰/月计算,对照组、阿替洛尔组、依那普利组分别为1.7、0.55、1.16。阿洛尔组猝死率减少67.8%。再梗死率三组间无差别,分别为3%~4%。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自身增加重,对照组为0.2%,阿替洛尔组为2.4%,依那普利为4.6%。提示左室功能下降的患者疗效更明显。

国外报道,阿替洛尔使阳性的晚电位80%变为阴性;美托洛尔能使83.9%变为阴性。

参 考 文 献

[1]李莹,王抒,陈文祥,徐晨,吕敏,李健斋.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中血脂测定室间质量控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656-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