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0 16:24:59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传播模式;前景展望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概况

所谓互联网文化产业,亦称新媒体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或者数字娱乐产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当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核心领域。至2016年底,中国文化产业结构将分成四部分:一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其市场价值将占70%;二是传统媒体,包括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大约将占10%;三是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大约将占10%;四是旅游和演出等娱乐活动,大约将占10%,由此将形成7∶1∶1∶1的发展格局。

互联网文化产业最大的特点是平台为王,做平台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赚钱比较多的,做内容的企业赚钱比较少。而数字文化产业是以互联网作为平台的,这个平台有两个特点:一是向移动化发展,二是这个平台是无边界的。

这些做平台的互联网文化公司不仅做数字文化产业,还做其他内容,如网络零售、金融等各种各样的服务,会形成同质化大型平台集团。即企业经营的主业大体相同,如现在都做网络文学、游戏、广告,而接下来都做金融等。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格局。数字文化产业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多创业领域和发展领域都将跟数字文化产业发生联系。

二、互联网文化产业特点

互联网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一般条件下,互联网文化产业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规模,即海量的内容;二是要专业化,即做得很细。传统媒体的平台规模效益日渐萎缩,互联网则可以无边界。如百度可以无边界的广告数量,这就是平台的效果,所以它是真正具有海量内容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媒体会受到互联网平台的巨大冲击。所以,今后传统媒体主要生长的路径就是内容的品牌化,即具有别人所不可替代的内容,譬如包括电视的黄金栏目、大型的选秀和娱乐栏目、电视剧等都是将来电视台竞争生存的主要空间。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新媒体,是新技术条件下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形态而言的,如数字杂志、数字电视和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形态,除了满足传统媒体为人们提供信息、交流和娱乐的需求之外,还具有即时性与交互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独特优势。新媒体之“新”,不仅“新”在技术和形式上,更是“新”在理念上。理念上的创新带来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带来文化在创新模式、传播途径和影响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二者的结合更进一步地改变着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围绕着新媒体的创新所形成的新媒体文化,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源泉。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给传统文化企业带来的冲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深刻地渗入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传统文化产业和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将来很可能还会受到更大冲击,文化产业中各个板块的新格局将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现。

最显著的现象是互联网企业对文化企业的并购。互联网公司在影视、文学、音乐、动漫等诸多领域的布局,这让传统文化领域从业者感到来势汹汹。图书、杂志或者报纸等纸质媒体从传统媒体的角度来看是转型不了的,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业务的扩展,而不是将报纸和杂志搬到网上去,那是搬不动的。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的合作也开启了全新的模式,在电视直播和在线互动进行了创新式的结合,开辟了“网台互动”模式。

互联网既激发了文化消费需求,又反过来推动了文化产品供给。互联网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平台为王、内容为王、专业垂直、O2O模式、股权众筹以及在线参与等商业模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知识产权保护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跨界融合,创新了文化金融合作模式。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在互联网平台下,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正在出现。专门的众筹网站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等许多网站成立的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小企业家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展示创意,预先向大众募集资金。众筹依托互联网拓展,是中小文化企业或个人融资的补充。

在快餐式阅读习惯的潮流下,提升内容品质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产品的质量始终是决定产业和市场发展水准的关键,而互联网内容产品的核心是产权保护。保护网络版权、培育正版消费理念有利于激发内容创作者的活力,互联网企业既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基于正版内容运营的盈利,也要发挥企业责任,积极打击盗版。内容产业其实最核心的就是版权,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一个市场价值越来越大的有机生态系统。

四、互联网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考

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自己。面对强大的互联网浪潮,企业的转型已成为必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离不开互联网平台,更需依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数千年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人们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传统企业价值链乃至于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互联网思维。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大数据、大平台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互联网本身也不再是虚拟不实的经济体。任何文化企业都必须时时刻刻准备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变化。

要将创新机制纳入到企业制度中去。“跨界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和变革的铁律。在文化产业从需求驱动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的今天,对新媒体条件下的新技术应用,使得许多传统行业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被迫融合,传统的行业边界显得愈加模糊。在这种大趋势下,文化企业更需要努力适应这种变化,在找寻新技术作为支撑的同时,努力在行业融合中进行相应的技术与文化创新、内容和运营管理方式创新、传播渠道与用人考核机制创新。同时,先进理念的变革和创新来自于企业的人才创新,这要求文化企业必须坚持把以人才为根本,以优秀企业家为中心,作为社会文化建设发展提升的指导,才能葆有文化企业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汶上县政务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环境下文化国企发展对策分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5年第13卷第1期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第2篇

互联网文化产业作为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新兴产业具有新媒体功能和多样的营销渠道,横跨多种产业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互联网+”的思维看,互联网作为一个无边界的平台赋予了文化产业巨大的市场价值。然而,互联网文化产业也面临着规模化负担、同质化竞争、过度投资需求、传统文化转型压力、需求易变性、互联网负面因素、跨界要求等诸多挑战。为此,互联网文化企业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重视内在积累,以规模化或个性化的方法建立正确的商业模式,延长产业链,更新并应用互联网技术,重视线下线上的结合发展,以企业家精神与合作联盟思维开拓互联网文化市场。

[关键词]

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产业链;文化市场;传统文化转型;跨界

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同时,互联网应用与社会经济的融合更为深入,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等网络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影响网民对网络理财、炒股的使用。[1]在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朝阳产业,2015年1-11月,文化产业股权投资事件发生562起,涉及金额高达867.21亿元,较2014年有所增长。从行业分布看,股权投资活跃度最高的是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共266起,而居于次席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业有93起。[2]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中的活跃充分反映了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火热程度。本文试图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互联网文化的产业特点,在明确挑战的基础上为互联网文化企业的发展指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特点

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催生了互联网文化产业这一新的产业形态。作为一个在传统文化产业基础上建立起的产业形态,互联网文化产业延续了文化产业基本额的产业范畴,但互联网为文化产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不仅表现为文化产品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销售,更本质的是互联网改变了文化产业的构成方式与理解范畴,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以下五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特点。

第一,区别于IT公司单一的技术盈利途径,互联网文化企业的业务涉及平台、内容娱乐等多个领域。表面上看,互联网是由IT技术和通讯技术支撑起来的,其实现在互联网已经超越了IT和通讯领域。IT变成了互联网的一部分,而不是互联网的全部。IT公司只靠IT服务赚钱,互联网公司除了靠IT服务赚钱之外,它还通过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赚钱。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原先的IT企业都转变为互联网公司,传统的门户网站后来变成了各种网络平台,通过做平台然后又加上娱乐内容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IT公司通过IT技术来获得收益,互联网公司让用户免费使用IT技术,但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利,比如用户可以免费使用APP,但平台可以靠卖外卖赚钱。

第二,互联网不等同于新媒体,新媒体只是互联网的一种功能。本质上,互联网是一个大的平台,它经营所有相关内容的产品,而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新媒体平台是独有的,例如在电影的营销环节,按照一部电影的常规营销模式,海报宣传、落地活动、户外广告是很重要的几块营销投入,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营销已经开始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了娱乐产品营销的主要战场。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与其他的功能实现一体化,例如边看边下载,边看电视边购物,以及金融支付这些都是不同功能的一体化。传统媒体是单一的媒体,而新媒体已经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无法分开。所以,新媒体被互联网所同化,变成了其中的一种功能。互联网赋予新媒体的平台效应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也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营销方法。

第三,互联网新媒体能够提供多样的销售渠道,这是一般平台所无法实现的。为什么门户网站会衰落?因为门户网站的功能太单一,它只能展示信息而无法提供销售的渠道。相比较,新媒体平台既能传播信息又能进行销售,传播、展示、买卖都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互联网把媒介的功能和渠道的功能合二为一。正因为如此,媒体要向平台方向扩展,如现在互联网上转播欧洲杯的收入越来越高,与在传统媒体转播的收入相差很多。媒体平台未来可能有很大的比重要靠广告植入获得收益,它不单是广告而是直接在内容产品中植入广告,这意味着媒体平台在制作内容的过程中,广告植入也归平台所有,媒体平台通过“内容+植入广告+硬广告”的收入来扩展发展空间,这可以成为新媒体平台的盈利渠道。

第四,互联网文化产业是一种跨界产业。对于互联网文化企业而言,业务领域是没有限制的,一些像电商、金融、餐饮等在传统文化产业看来是非文化产品的产业也能够与互联网文化产品整合在一起,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从事互联网服务的企业由单纯的网络技术平台制造商、运营商和服务商开始涉足文化产业领域,例如腾讯游戏、百度的爱奇艺、阿里巴巴的影视业务都属于互联网文化产业。跨界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一种常态,但互联网跨界不是简单的业务开拓,它一般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实现,资本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领域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共同的互联网平台上实现了互联网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

第五,互联网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互联网文化产业依靠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具有持久发展力。现在,人们早上一起来先看手机,晚上睡觉前也要看手机,手机其实代表着互联网生活方式。所以,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因为我们离开了工具还能继续生活下去,但现在我们离开了互联网就会感觉无法继续生活,互联网已经变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另外,现在大众化的娱乐都转到互联网上,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大众化的、娱乐化的端口。正因为如此,互联网文化产业拥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人们已经习惯甚至离不开互联网平台所提供的文化产品,而互联网文化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开拓文化市场。华谊兄弟也与腾讯合作,进入互联网娱乐领域,好的内容产品都在互联网上培育IP市场价值,然后再充分地实现它的价值。所以,IP的流转需要一个孵化、培育和消费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在互联网上实现的。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优势在于将互联网融入了文化产业,在此意义上互联网文化产业是“互联网+”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归根结底,互联网文化企业需要理解“互联网+”的意涵。所谓的“互联网+”不是指用互联网来取代传统产业,也不是指把传统产业原样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来经营,“互联网+”的意涵是:进入互联网的传统文化产业从业者首先应该像互联网人一样思考互联网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消费。例如在阅读方面,“互联网+”不是把报纸放在互联网上阅读就可以了,而是要把报纸的传统经营模式放在一边,重新思考如何在互联网上进行全新的新闻出版。这是基于对互联网思维的正确认识,互联网思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极致、口碑、专注等等,这些仍然属于传统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做任何想实现的产业类型、市场规模、商业模式,这是“互联网+文化产业”所赖以存在的互联网思维。[3]既然互联网思维要求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新思考传统产业,那么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互联网是一个流动性极强的平台,包括商业模式、用户资源、产品设计等资源在互联网上都很容易被其他人利用,这也使得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汇集在互联网上,使互联网成为了资源集聚地。但最重要的:互联网是无边界的平台,它是一个没有时空限制的经营平台。企业与企业之间都在同一个互联网空间中竞争,地域限制在互联网上被打破了,因此,每个企业都要承受远比过去更大的竞争压力。企业在互联网上可以做任何的事情,除了现场体验之外,技术、娱乐、传播、金融、教育、营销、社交等传统的商业项目都可以搬到互联网上开展,比如说,互联网平台给音乐产业带来了新生,在线音乐的市场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据估计,2014年在线音乐的市场规模接近80亿元[4]。互联网上有文化产业的要素,也有非文化产业的要素,各种各样的行业都能整合在一起,比如淘宝原本主要销售非文化产品,但现在也开始涉足电影票的销售,淘宝说不定会成为最大的电影集团。互联网平台正在成为整合资源的核心领域,围绕着互联网平台正在形成一种网状的价值链条,因此人们认为互联网平台可以去中心化,但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互联网平台不可能去中心化,在平台为王的现状下,互联网平台反而是被BAT(百度、阿里巴巴、淘宝)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所中心化了,任何互联网业务都离不开微信、微博、淘宝、百度等现有的成熟网络平台,例如移动游戏领域吸引了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进驻并加速布局,除了获得移动游戏的高收益外,巨头们的根本目的是共同的,即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5]因此,互联网平台仍然具有中心化的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除了主导平台外其他企业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因为互联网平台也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当前蓬勃兴起的垂直平台就是互联网个性化的典型代表,这是一个“中心化+个性化”的时代。

二、互联网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虽然互联网给文化产业带来了上述新变化,其中蕴含了多种多样的发展机遇,为文化产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互联网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正视并理解这些挑战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向前发展的必要前提。第一个挑战是无边界的互联网让企业必须实现规模化才能得以生存。互联网一定要有规模才能盈利,并且只有达到相关领域的领导者才能长久生存。否则企业的市场价值就很小,并且其他同质的企业就可能在任何时候赶超。互联网文化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市场规模,是否能够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上长久地吸引用户或占有市场规模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第二个挑战是互联网带来的同质化竞争与假货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准入门槛低、跟风严重,同质化竞争是互联网的痼疾。众多同质化企业出于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目的都压低商品的价格,而它的利润则来自于销售假货。这无疑恶化了互联网的竞争环境,因此想要成功的互联网文化企业必须思考如何在互联网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依靠优质的文化产品占据核心竞争力。第三个挑战是互联网竞争所带来的过度投资需求与盈利长期化。面对规模化的生存要求和同质化竞争的现状,一个文化公司要在互联网上立足乃至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以获得足够的规模和维持必要的竞争力,因此,我们会发现维持一个互联网公司是“烧钱”的,互联网文化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收益较为迟缓,多数的互联网领域短期都无法实现盈利,因此企业很容易面临现金流不足的问题,互联网企业需要保证资金的延续性来等待长期收益。正因为如此,2015年那些烧钱的互联网公司都开始“抱团取暖”,通过抱团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源,同时增强竞争力。第四个挑战是互联网对传统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报刊杂志这些传统的文化媒介将成为小众媒体,原先占有很大比例的传统传媒收入,例如广告和印刷,都将持续下降,这种压力主要源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传统戏曲等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传统文化很难在市场上获得优势地位;地方电视台将继续衰落,除了中央电视台和少数地方卫视台之外,电视台的收入增长将停滞或下降,而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传媒将成为电视台的主要竞争对手;实体店铺经营和多数会展都将遭遇危机,无论是礼品、工艺美术、图书、古玩还是珠宝,实体店将遭遇电商的冲击,同样,传统的会展模式也将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实体店和会展都需要解决“互联网+”的产业转型问题。第五个挑战是传统文化产业即使要向互联网转型也十分困难。传统文化企业要实现转型大多数需要大量的投资,通过投资或并购来拓展自己的新业务,因此充足的资金投入是转型时面临的首要困难。除此以外,互联网转型还有两个方面的风险:一个是技术的风险,一个是文化创意的风险。这两个风险叠加在一起使得互联网文化产业具有较高的风险。所以,凡是在互联网上能成功的一般都是大公司,只有少数成功的企业能够在高风险下赢得高回报,大多数进入互联网领域的企业都以失败告终,这是转型企业所要面对的挑战。第六个挑战是互联网用户的年轻化与需求易变性所带来的产业调整压力。在互联网上,用户大多是青年群体,他们的文化口味变化很快,每一种文化形式可能都只会流行一段时间,这使得互联网文化公司需要不断掌握用户的最新需求,以调整自己的产业布局。困难在于互联网的变化速度十分迅速,一旦企业的调整速度太慢就会被市场抛弃。所谓的调整速度并不仅仅是速度本身,还要求相应的产业集聚能力。所以,互联网对企业的要求不再是传统的“跑得快”,“跑得快”只表明产业的推进速度快,但互联网还要求产业的覆盖面广,即要求尽快实现“规模化”。第七个挑战是互联网所固有的负面因素会影响互联网文化产品的质量。互联网容纳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要素,这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创作来源,但其中一些暴力的、低俗的内容也影响了互联网文化产品的质量。特别是由于互联网的准入门槛低,因此在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竞争者特别多,鱼龙混杂的竞争者可能会为互联网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但也可能干扰互联网文化市场的良好秩序,其中一些劣质作品会给互联网文化创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在互联网上对文化产品存优去劣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第八个挑战是无边界的互联网为文化产业带来的跨界要求。在互联网上要卖文化产品需要综合的知识,例如设计感、品牌、传播、营销等,这可能需要横跨多个产业领域,局限于单一产品的销售在互联网是行不通的。这要求互联网文化公司必须熟悉多个领域的业务情况,并具有整合多领域资源的能力,然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简单,特别是要把多个产业领域整合在一个互联网的战略布局中是十分困难的,这需要正确而高效的产业发展战略。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为了应对互联网给文化产业带来的各种挑战,互联网文化企业需要根据互联网的新特点与文化产业的自身规律调整产业发展战略,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具体而言,互联网文化企业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应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挑战。

第一,转变对文化产业的认知模式,由传统思维方式转变为互联网思维。传统的思维方式的一些内容也是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比如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我们要改变最根本的盈利思维———利润最大化,在传统产业中,公司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是赚钱的能力,但现在京东却在证明自己“花钱”的能力,通过“花钱”来占有市场规模、赢得市场地位。互联网文化企业的价值不在于当下的盈利,而在于企业的未来价值,企业在市场变动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京东依靠“花钱”积累市场价值是一种表面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京东拥有内在的发展能力,即一套成熟可靠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也就是说互联网更关注企业的内在能力,企业需要拥有正确的商业模式,然后再加上领先优势和市场资源(资本、用户等)。在互联网上做文化产业是一件综合的事业,如果企业不具备内在能力、领先优势和市场资源,那么企业就难以在互联网时代立足。

第二,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企业同样要重视自身的积累,积累对象包括品牌口碑、忠实用户等,特别要积累核心竞争力———内容资源。虽然互联网变化迅速,但我们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还要坚持一些根本性的原则———回归积累核心竞争力的原点,比如内容对于文化企业而言就是核心竞争力,现在的互联网平台谁都可以做,但优质的内容资源并不是谁都能拥有,包括网络剧、游戏、网络文学在内的各种IP现在越来越被看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将来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平台,而且需要有独到的内容资源,企业只有拥有自主IP资源,才能实现产业增值。因此,互联网文化企业不能被互联网平台所迷惑,而要回归到对内容或品牌的重视上。互联网文化企业需要对内容做全新的积累,需要对产品进行延续性的开发。

第三,互联网文化企业可以从两种发展途径中选择其一,一个途径是规模化,另一个途径是个性化。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价值可以通过规模优势获得增长,也可以通过个性化获得增长。换句话说,互联网文化企业要获得竞争力或者占有大规模的产品市场或者占有独家的产品资源,但规模化的途径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才能做到,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只能选择个性化发展方向。不同的企业基于自己的产品与市场打造了形式各样的发展战略,总结起来,应该有0.5%的互联网企业做规模化,99.5%的互联网企业做个性化,这是互联网文化企业最基本的两种发展战略。

第四,互联网文化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恰当的商业模式。我认为最好的商业模式是“自己的平台+自己做一部分内容”,这类似于湖南卫视的芒果TV平台。主要做内容的企业要打造自己的互联网平台,依靠优质内容提升平台的影响力,这样就可以把原先单一的销售内容的收入转变为巨大的平台商业价值;主要做平台的企业就需要制作自己的内容产品,依靠平台优势推广内容产品,同时也增强了平台的竞争力,例如优酷、爱奇艺、搜狐等视频网站都在制作自己的网剧。

第五,互联网文化企业需要尽可能地延长产业链。围绕着互联网平台和某些优质的IP资源,互联网文化产业可以形成一个密集的产业网络,其产业链既可以纵向伸展,使上下游各个产业要素有机地链接为一体,又可以实现横向打通和协同,使各个周围辐射的产业内在地沟通起来,实现内容资源重复开发的价值增值。[6]最终形成一个全产业链,这蕴含了无边界的产业增值空间。此外,互联网文化的产业链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可逆的,互联网文化企业可以把线上资源作为起点开发线下衍生品,也可以把线下实业作为起点搭建线上虚拟平台销售互联网文化产品。总之,拓展产业链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

第六,互联网文化公司要跟踪先进的技术,选择跨界的节点,做好市场的深化、细化与专业化,形成领先优势。互联网文化产业本质上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产物,而科技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创新动力,因此,技术革新对于互联网文化产业尤为重要,只有不断更新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文化企业才能把握市场先机。但技术必须获得应用才能具有市场价值,互联网文化企业要结合文化资源与用户需求实现技术“落地”,然后通过合适的商业模式复制推广,由此获得领先优势,单纯的技术无法形成领先优势,技术必须与应用和模式相结合才能拥有领先优势。所以说,互联网文化产业不是一种高新技术产业,而是一种依靠技术的创意产业。

第七,互联网文化产业需要长期投入的企业家精神,而不能局限于短期利益的项目思维。企业需要考虑怎么实现价值最大化,这需要长远的战略思维,而不能用做项目的思维,即先布置好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再做具体的产品,在传统产业中,企业通过做产品来寻找商业模式,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该通过商业模式来选择产品。现在很多人还保有传统的项目思维———用三五年做项目的时间来做互联网文化,这肯定做不成功,因为互联网的回报周期长,要过较长时间才能有收益。像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主要投资人都是外国人,中国的投资人很早就撤资了,项目思维阻碍了中国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所以,投资人要以企业家的精神来做互联网文化,看重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为互联网文化企业保留充足的发展时间。

第八,打通线上互联网文化产业与线下传统文化产业,形成线上平台与线下体验的相得益彰。互联网需要与线下文化相配合才能更具竞争力,传统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都变成了线下文化的部分,但线下文化产业需要改进,传统的展示形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我们现在要做高科技的娱乐产业,这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改进传统的展示形式,例如用主题公园来做传统文化增加线下体验的功能,对照于线上互联网文化,线下文化的体验功能是独有之处,可以与线上平台相互配合,增加文化魅力。

第九,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树立合作联盟的战略思维。在互联网上发展的文化企业出现了变化,而这个变化意味着互联网文化企业越大,资源越多,发展速度就越快,它将形成一个巨大的联合。合作关系正成为文化企业之间的主要选择。整个文化产业将呈现为集团化、舰队化的企业聚集形态,在市场变动、技术更新、资本重组如此频繁的情况下,文化企业必须形成企业联盟才能生存下去,合作关系替代了竞争关系,企业都更加关注资源的互补性与共同开发,大企业对小企业也不是采取竞争压倒的方法,而是通过投资、并购、收购来进行全面的合作。阿里巴巴在影视领域既投资了光线传媒,又投资了华谊兄弟,而华谊兄弟既与腾讯合作又与阿里巴巴合作,很多企业根据优势互补的需要形成了一种“企业联盟”的形态。

作者:陈少峰 侯杰耀 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李婧:《2015年文化产业回顾:“文化+”成为经济新引擎》,《中国文化报》2015年12月26日。

[3]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思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4]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2014中国网络视听报告》,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生态;影响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083

1概念界定

“互联网+”一词是由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于扬在2012年的“易观移动博览会”上首次提出。2015年“两会”期间,马化腾将“互联网+”写进提案中,由此逐步成为国家战略。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马化腾2015年3月15日人代会建议案,《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跨界融合,连接一切。

文化产业生态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既有“生态环境”,又有“生物群落”,这里的“生态环境”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生物群落”指文化产业的参与者,包括各类文化企业、管理文化企业的政府及文化部门、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及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因此“文化产业生态”的概念可以界定为:由文化产业的参与者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外部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是一个具有信息传递以及物质与能量循环功能的系统。[1]

2“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生态影响分析

21“互联网+”打通了文化产业生态链

文化产业生态链是在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但又不同于文化产业价值链,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系统性和生态性上。与自然界的食物链一样,文化产业生态链有着环环相扣的五大环节,主要包括:资金投融资、文化创意设计与内容制作、文化产品的营销推广、文化产品的发行销售及衍生品的开发、文化产品的消费。

211资金投融资

作为文化产业生态链的起点,资金投融资一直是文化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文化企业,由于无形资产难以评估且无固定资产抵押,加之银行贷款也存在着规模小、操作困难等问题,使得文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极大地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文化产业传统融资模式正在趋于多样化,文化企业可通过互联网支付平台、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等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投融资的便捷化与高效化。以互联网提供的众筹平台进行说明,股权众筹融资平台为中小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尤其是对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对于有创意但无资本的文创企业而言,要想获得更多资金来支持公司发展,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另外,在政策层面上对于股权众筹的规范也在进一步完善,2014年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股权众筹的法律地位、业务边界及平台门槛,股权众筹合法性初步得到确认。

212文化创意设计与内容制作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文化创意的设计是控制整条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关键环节,也是文化产业价值链增值的主要环节。“创意设计是产品附加值的主要来源,是形成知识产权的主要手段,它构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由于我国文化企业普遍轻视产品的原创设计与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着创新人才匮乏、创新能力差、设计研发能力弱等问题。而“互联网+”为文化创意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从产业升级角度来看,创意设计是未来产业集群中的高端枢纽,创意设计除了传统的设计领域外,还可针对信息时代的消费需求,借助互联网平台,以数字媒体、通信传播等高科技技术为手段,提高文化意设计能力,制造出具有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另外,在内容制作方面,也需要独特的创新性和自主性。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电影、文学出版、戏剧等)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连接或者融合。以文学出版为例,相比于传统的书籍、报纸、杂志等,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展时,不是简单地把报纸杂志上的内容直接搬到网络界面上,而是需要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如何在互联网上进行全新的新闻出版,开发出适合网络平台,并且受消费者青睐的新的阅读模式。

213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

宣传推广模式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互联网为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新的模式,互联网作为一个线上平台,可以对接线下的营销和传播平台,改变传统媒介的宣传推广方式,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媒介融合方式,但是新媒体并不是对传统媒体进行取代,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传统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就是其中一种,比如腾讯公司与浙江卫视利用2014年第三季《中国好声音》节目进行战略合作,采取电视直播和网络视频在线互动同时进行,开启了“网台互动”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此外,2015年春晚“让红包飞”也再一次呈现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向人们展示了电视与手机智能互动、电视台和互联网融合的巨大魅力。

214文化产品的发行销售以及衍生品的开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且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在获取信息、感知艺术文化气息的同时,也在逐渐养成通过网络平台购物消费的习惯。比如,通过网络订购电影票,购买图书、音乐会门票等。以电影的发行销售为例,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电影产业以每年复利31%的增长速度在发展,2015年国内总票房累计达到4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45%。互联网对影视产业的影响是深刻的,从编剧、制作、发行到营销无不渗透着互联网的基因。传统电影营销以电影制作完成为起点,电影票房和观众口碑作为评价标准,而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营销在电影创作前就明确了产品的市场定位,并制定出清晰的商业模式,相比于传统的营销模式,除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以及猫眼电影、大众点评等在线票务平台进行营销外,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营销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宣传方式,比如就电影内容本身制造话题,引发网络讨论;依靠明星发表影评,带动观众观影等。在衍生品的开发方面,主要以明星的衍生品为主,明星的衍生品主要是指在视频领域,以互联网广告为主要方式,以明星为源头开发衍生品,进而带动粉丝消费,使观看者可以一边看视频,一边进行线上消费。

215文化产品的消费

文化产业生态链运行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文化产品及其服务只有被消费,才能实现其最终的价值。当文化产品最终到达消费者以后,消费者会产生新的文化需求,并把这种需求经由文化产业生态链传递到下一个循环中去,由此开始新一轮的文化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从而满足消费者新的文化需求。“互联网+传统行业”为消费者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家和购买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平台则可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以做出比较合理的购买决策。比如,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享受到更海量的文化消费选择,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及手机客户端,进行产品的搜寻、筛选和购买,极大节约顾客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互联网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可以使企业更加准确和全面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产品研发和设计层面更具有针对性,实现文化服务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22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

“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生态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纵向生态链的融通上,也表现在横向生态圈的整体升级上。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以资源依托型为主的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依托互联网平台,对文化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等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文化产业要素在各行业和各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和配置,从而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文化产业生态圈,并不断促进以文化产业生态圈为主体的整体业态升级。

221网络化和数字化

在互联网提供的大平台下,文化产业各领域的新型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加快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文化演艺等领域正在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新兴媒体、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文化电商等。如传统出版行业为避免被边缘化,正在积极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在立足传统出版的同时,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加强出版内容、产品、用户数据库的建设,充分利用新一代网络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移动阅读、知识服务、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在这一点上,湖南文艺出版社提出的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再创业思路,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具体做法是,建立起三大平台――原创文学自出版平台、音乐考试在线服务平台、流行音乐在线教学平台,打造有特色的数字出版服务。运用互联网思维,在产品研发和管理流程上进行改革,以“互联网”拥抱传统出版,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

222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的融合主要有三种:一是跨要素融合;二是跨行业融合;三是跨平台融合。而“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在跨要素融合和跨平台融合上。跨要素融合,是指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集聚效应,使得以人才、资本、资源、技术、市场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核心要素,实现融合发展。由于我国各个区域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并且各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异,进而导致了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依托互联网平台,突破行政地域、政府政策等限制,可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集聚,从而使得文化产业各区域间实现协同发展。跨平台融合是文化产业在空间上的扩展,随着行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跳脱出原有的空间范围,通过多层次、多领域、跨平台的融合创新,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电子商务、金融等深度融合,以新的商业模式推动文化产业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223大众化和服务化

文化产业是一个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产业,应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根植于广大人民的生活中。文化产业的大众化,是指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各个产业链中,不断发展壮大着文化产业生态圈。以传统手工艺品为例,一方面,随着多家手工艺品电商的成立及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电商平台迅速崛起,成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枢纽,手工艺品可通过电商平台迅速流通,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选择、购买和消费手工艺品。另一方面,生产者通过互联网电商平_提供的数据,实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状况,从而提供更为精准的文化产品,不断扩大文化消费市场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文化产业的服务化是指文化产业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一个产业。如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在201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的通知》,就是一个服务于大众的典范,依托互联网平台建设智慧养老文化服务云平台等,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224版权保护

随着“互联网+”逐渐深入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版权产业也将面临新的局面。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是互联网版权产业的不断升值。如今,互联网逐渐成为了文化内容在发行时的可选择的主要渠道之一。很多无法进入电视直播平台和电影院线的影视剧,在网络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催生出“互联网+影视”新业态。以网络剧的发展为例,2009年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播放的网络剧数量不足5部,2016年网剧数量达到600多部”。[3]互联网企业在不断加大文化版权内容采购与自制内容方面的投入,从而使得网络版权产业的产值不断提升。二是网络版权生态的构建。依托于“互联网”的内容产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电视剧改编为电影,电影改编为游戏等现象屡见不鲜,不断地激发着内容创作者的活力,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产业呈现出共融共生的态势,但是网络盗版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一商业模式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提高优质版权内容全产业链运营能力,规范网络知识产权制度,构建新的网络版权生态显得至关重要。

3结论

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的资金投融资、创意设计和内容制作、宣传推广、发行销售、消费等各个生态链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互联网的连接下,这些生态链环节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不得不说“互联网+文化产业”正在形成新的文化产业生态。在这种背景和环境下,我们需要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通过整合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途径,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从而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霞红,林日葵文化产业生态学[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8-9

[2]田少煦,孙海峰创意设计的发展走向与核心竞争力[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137-141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第4篇

关键词:合作共赢;演化博弈;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稳定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第5篇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

响应总理号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全国各大智库中率先出版“互联网”智库系列图书,本文摘选自全国首部系统性、全景式揭秘“互联网+产业”的实践著作——《互联网+:产业风口》。据目前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淘宝、微店、拍拍各大O2O渠道全线热销中,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以下是本书抢先试读:

2015年两会以来,“互联网+”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管理层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意味着互联网将向各个领域渗透。

互联网最早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对传统传媒产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无疑渗透到了大众传播模式的每一个环节。传统传媒企业由于在原有的大众传播机制中掌握大众传播媒介,旗下众多职业传播者,具有明显的内容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和人力优势,在“新常态”下,传媒企业如何继续利用优势其在资源上的优势以发展新型传媒业务,互联网企业又将如何进军传媒业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GDP增长率下降的近三年内,传媒产业增长率保持连续上涨。经济上的“新常态”预示着人们对信息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传媒产业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重要拉动力。2014年,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文化产业的内在结构和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互联网+”将给文化产业生态带来哪些新变化?文化产业应如何抓住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互联网+文化”该如何“+”好?

“互联网+”冲击下的传媒产业生存状态

技术融合使传媒产业的边界日渐模糊,传媒业的外延在扩大,传媒业与文化产业以及计算机软件业、电子制造、电信、零售、物流、金融等行业的交叉和融合更加深入,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开辟新的市场。产业结构也在调整中升级,中国传媒产业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2014年传媒产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产值突破万亿元。电视、互联网及移动媒体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支柱。首先,互联网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除了报刊、书籍、电影、广播、电视以外,计算机、手机、电子阅读器、户外显示屏等充当了新型传播媒介。其次,职业传播者不再局限于少数掌握传播资源的机构,任何掌握有价值信息的个人都可以运用社交媒体等手段将信息传播给大众,并以自媒体的形式持续存在。再次,互联网大大加快了信息制作和传递的速度。下图为近年来中国传媒产业机构数量一览,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新旧传播媒介此消彼长的态势。

在中国,广播和报刊市场已经进入了缓慢的衰退过程中。图书出版发行的增长也已放缓。而电影票房收入和电视广告市场还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7%,与上年持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广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传媒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新媒体的崛起成为传媒产业超越GDP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使传播渠道碎片化,营销模式不断创新,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网络游戏平台逐步体现媒体价值;社交媒体、网络视频、OTT TV、数据库等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规模达8902.4亿元,同比增长16.2%,较2012年上涨近4个百分点

政策推动下的改革“红利”

2014年2月28日,中央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政策依据。此后,山西、安徽、河南、海南、江西、湖北等省份相继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有所部署。

2014年8月18日,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2014年12月2日,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也将为地方国资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政府层面的支持和倡导再次成为传媒产业上攻的动力。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部署中,涉及到文化和广播电视领域的主要有: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从今年两会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可以体现文化产业仍是受政策扶持明显以及在大众消费中的亮点行业,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与体制机制的突破,行业的产业化之路仍将以前所未有的态势继续推进下去。

服务升级:互联网激发文化消费意愿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了三个层次:

——文化旅游、文化演出,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体制改革后,以出版社、电视为代表的事业单位市场化发展

——基于高科技的新态势带来的变化,这一阶段对过去的传统文化产业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参照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本书作者、主任曹磊总结了这20年来中国互联网的三大最主要盈利模式:

——网络广告:媒体属性(冲击改变媒体产业!)

——网络游戏:娱乐属性(冲击改变休闲娱乐业!)

——电子商务:交易属性(冲击改变零售业!)

从电子阅读的逐渐普及到剧场、影院的网络低价售票,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途径,尤其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商的发展不仅培养了新一代消费者网络购物的习惯,而且也使人们在知识、文化、艺术、美学等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激发起人们的文化消费意愿。

消除壁垒:互联网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强。早年腾讯公司就提出的“泛娱乐”战略融合发展模式抓住了市场需求,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展开电影、音乐、动漫等多领域、跨平台的商业拓展,从产业链上下游纵向看,它们贯通资金、内容制作、演艺明星、宣传推广、发行销售、衍生产品等各个环节。

互联网颠覆了经济,也颠覆了文化产业,形成了新的“文化产业生态链”,文化产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提升,并在这个新的生态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这方面来说,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了平台经济。

同样,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的合作也开启了全新的模式。2014年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开播时与腾讯视频进行了战略合作,在电视直播和在线互动进行了创新式的结合,开辟了“网台互动”模式。互联网与文化产业高度融合,推动了产业自身的整体转型和升级换代,也为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互联网+”文化传媒——未来趋势

传统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指的是从原有的传统业务出发,利用原有的内容、渠道或人力资源,涉足和开发新型媒体业务的过程。不同类型的传统业务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优势,因此衍生出的新型媒体业务也不同。

对策,本书作者曹磊——一位对互联网媒体生态有着10余年实践与观察的业内专家,在其在《电子商务发展对文化传媒产业的若干启发》培训课程中,总结出了传统文化传媒产业十条发展趋势:

——电商物流和区域报业集团报纸配送队伍异业合作模式;

——“边看边买”的T2O(TV to Online)模式;

——加强移动端精细化运营;

——文化传媒企业开设电商网站;

——建设“互联网+文化”复合型产业园;

——资产并购重组;

——新媒体精准营销;

——“借壳”IPO

——拓展本地化O2O生活服务业(如生鲜、汽车、房产、装修、保险等团购);

——转型专业化数据服务商。

(2014年10月,聚美优品与北京日报集团开启物流合作)

传媒企业“触网”

2014年11月,歌华有线宣布完成“歌华云平台”一期建设,这是有线电视行业首个大规模应用的云平台,后期还将搭建电子商务平台。2015年3月19日,歌华有线开通支付宝服务,此举又是传统传媒企业在“新常态”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其服务进行进一步的升级。

2015年1月,百视通进行了内部结构改革,破除传统广电企业的层级化管理,新设立五大事业群,即互联网电视事业群、云平台与大数据事业群、主机游戏事业群、电信渠道事业群和网络视频事业群,完全按照互联网公司的扁平架构管理,希望能更全面地向互联网企业转型。

此外,华数传媒引入阿里巴巴,并共同推出天猫魔盒产品,未来可能还会在电视购物、大数据方面有深度合作;湖北广电在2015年2月13日公告称获得工信部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的批复。去年公司已与思科、数码视讯、同洲电子等公司签署一系列协议,未来在数字家庭、云计算领域将加强布局。

传统电视机制造厂商在互联网领域也是摩拳擦掌,在内容、渠道等方面早已抢先卡位。四川长虹打造家庭互联网,TCL与爱奇艺合作“TV+”,创维加入“智能电视产业联盟”,这些都将是广电企业进军互联网的有力竞争者。本章节出选自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二部《“互联网+”:产业风口》。

互联网大鳄入股传媒

2014年阿里巴巴完成对文化中国的股份收购,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爱奇艺成立爱奇艺影业公司,未来一年计划投资7部国产电影和一部好莱坞电影;腾讯文学在与盛大文学合作之后,今年3月又与美国数字发行公司Trajectory签署协议。几大网络巨头开始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打造影视、文学、动漫、音乐、游戏等多领域的全方位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文化传媒领域的上市公司共发生169例并购,至少有1600亿元资金涌向了文化产业,而其中最显著的现象是互联网企业对文化企业的并购。BAT等互联网公司都开始了在影视、文学、音乐、动漫等诸多领域的布局,这让传统文化领域从业者感到来势汹汹。

与此同时,百度、腾讯、乐视、小米、优酷土豆等互联网企业都紧锣密鼓的在影视产业布局,形成了多个同盟。凭借雄厚资金的支持,影视行业将可能再现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格局。

【典型案例】

浙报传媒: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服务”模式构建“互联网枢纽”型传媒集团

浙报传媒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也是浙江省第一家上市的国有文化集团。上市三年多,浙报传媒现拥有23家一级子公司,负责运营超过35家媒体,拥有600万读者用户和4000多万的互联网活跃用户。浙报传媒整体经营业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在2013年9月25日,市值一度突破300亿元,位居两市传媒板块前列。

浙报传媒抓住了上市这一机遇,围绕以用户为核心的“构建互联网枢纽型传媒集团”的战略目标,以资本的力量壮大传媒实力,抢占互联网主阵地,构建新闻传媒、数字娱乐、智慧服务和文化产业投资“3+1平台”大传媒产业格局。

抢抓机遇搭建资本平台,推动传媒产业创新转型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重大变革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国内传媒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报业生态环境所遭遇的竞争之激烈、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作为一家省级党报集团,如何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抢占互联网舆论新兴阵地,全面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0年3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文化部等9部委联合《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符合条件的传媒文化企业上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抓住机遇,启动借壳上市计划,2011年9月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构建互联网产业平台

2012年3月,上市后不到半年,浙报传媒即启动了非公开发行收购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网络平台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2013年4月27日,并购工作顺利完成,浙报传媒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和自筹资金共计31.9亿元收购盛大网络旗下的杭州边锋、上海浩方公司100%股权,借助资本力量获得了一个拥有3亿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活跃用户、1000万移动用户的成熟网络平台,拥有了国内首个国有资本控制的大型的自主性网络用户平台。

借助此次收购,以边锋为核心,公司初步搭建起大传媒产业“3+1平台”中的数字娱乐平台。一方面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动边锋网络平台的媒体化、竞技化、本土化和移动化发展,使边锋网络用户数和经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超额完成并购承诺利润;另一方面,加快布局影视、互联网视频和动漫产业,突破数字娱乐产业链两端的网络阅读和网络视频两大短板,加快建设完整的数字娱乐产业链,实现数字文化产品的滚动开发和用户互动。

2014年开始,浙报传媒又加快构建以互联网用户为基础的智慧服务产业平台,重点推进“钱报有礼”社区电商、网络医院、养老服务产业和县市区域门户集群等创新项目建设。

引进互联网人才

通过资本运作和产业拓展,不仅使浙报传媒主营业务结构转换,产业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2014年公司互联网业务利润贡献首次超过传媒主业。更重要的是,使公司快速形成了一个成熟、良好的互联网用户集聚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集聚了600多人的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

浙报传媒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在传媒公司中率先建立了数据库业务部。从阿里巴巴、盛大、华为等互联网公司引进50多名专业人才,近两年已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用户数据库,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扩大,目前已达5亿多注册用户、4000万活跃用户。

打造“三圈环流”新媒体矩阵

2014年,打造“三圈环流”新媒体矩阵,形成以“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浙江手机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及视频新闻等四大媒体构成的“核心圈”,以边锋网络平台、云端悦读Pad客户端、边锋互联网电视盒子、钱报网、腾讯大浙网新闻板块以及各县市区域门户构成的“紧密圈”,以微博、微信等第三方网络应用和专业APP构成的“协同圈”。三圈协同,构建媒体融合新格局,推动主流新闻传播占领互联网舆论阵地制高点。

浙报传媒总经理张雪南表示,浙报传媒的战略目标是“打造互联网枢纽型传媒集团”,2015年我们要达到5000万活跃互联网用户的目标,然后基于用户导向和以用户中心来推动传播变革和传媒转型。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要的是快乐阅读、快乐体验、快乐享受文化服务。为此,我们勾画了一个基本的“传媒文化金字塔”模型:底层是最能吸引用户的大众娱乐和游戏,中层是包括教育、健康、体育、旅游等专业资讯服务,顶层则是新闻价值传播,上下贯通,融为一体。围绕“大传媒”理念,推动传统报业转型升级,我们的互联网传媒产业将重点打造新闻、资讯、数字娱乐和O2O服务四大板块,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服务”商业模式。本案例摘选自“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之《互联网+:产业风口》畅销书。

“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二部震撼上市

——国内第一部系统性、全景式解读“互联网+产业”实践著作

《互联网+:产业风口》

全网期待,秒杀抢购,购买链接在此:

淘宝天猫: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20m.1000858.1000725.81.x2Ifdp&id=45158637813&areaId=330100&cat_id=2&rn=d4835333e36975d3a3d561b82ef8577b&user_id=1599634638&is_b=1

京东:item.jd.com/11683427.html

当当网:product.dangdang.com/23692442.html#mediafeedback

亚马逊:amazon.cn/%E4%BA%92%E8%81%94%E7%BD%91-%E4%BA%A7%E4%B8%9A%E9%A3%8E%E5%8F%A3-%E4%B8%AD%E5%9B%BD%E7%94%B5%E5%AD%90%E5%95%86%E5%8A%A1%E7%A0%94%E7%A9%B6%E4%B8%AD%E5%BF%83-%E6%9B%B9%E7%A3%8A/dp/B00WSIECC4/ref=sr_1_1?ie=UTF8&qid=1430704804&sr=8-1&keywords=%E4%BA%92%E8%81%94%E7%BD%91%2B%E4%BA%A7%E4%B8%9A%E9%A3%8E%E5%8F%A3

华章微信小店图书:m.china-pub.com/hzsc/book.aspx?id=4699079&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互联网+系列相关书籍:

《互联网+:跨界与融合》(已出版)

——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权威专著

《互联网+:金融颠覆》(即将出版)

——2015“风口”上国内首部“互联网+金融”系统性著作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第6篇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及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给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存储与服务、用户检索与信息获取服务带来严重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借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网络平台优势,创新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的职能与作用,使高校图书馆文化能够实现多元共享、互动融合,通?^发展自己的实力提高图书馆的内涵,提升公众形象与社会影响力,承担传承文明与传播文化的重任。

1 “互联网+”概述

1.1 “互联网+”提出的背景

2012年11月,于扬在第五届移动博览会最早提出“互联网+”概念,指出“所有传统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1],认为“互联网+”思路可以促进行业焕发生机。2015年3月,马化腾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议案,提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各个行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即“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行动进行政策引导,正式开始其理论与应用研究。

1.2 “互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1.2.1 “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3],就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扬长避短,实现科学、全面、可持续的融合。

1.2.2 “互联网+”的内涵。对于“互联网+”的概念内涵,尽管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说法不一,但都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结一切等六大共性特点。准确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再次升级,即传统行业与互联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及多种计算机终端设备交互、连接、支撑,以实现业务重组、模式重组与创新驱动,最终达到社会生产要素与生产力的新业态。

2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文化的特征

2.1 时代性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模式、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高校图书馆文化应继承其先进性优良传统,紧跟时代的步伐,摒弃落后的文化与传统,打破传统知识结构,创新思维、提升理念,充分体现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文化的时代性、前瞻性、先进性、个性化特征[4]。

2.2 集体性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具有随意性、即时性、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但是图书馆文化包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服务方式、文化素养、道德标准等是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长期积累起来的。因此,高校图书馆文化是集体智慧的象征,是馆内文化共同认知的过程,充分体现着图书馆文化的集体性特征[5]。

2.3 实践性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更多的是通过PC、移动客户端等实现的,提供多种服务及个性化需求。一方面是馆员在长期的具体工作实践中通过摸索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馆员的素质也离不开长时间的积淀与锻炼。因此,高校图书馆文化是经过无数的理论与实践累积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文明传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

3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现状

3.1 创新科研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

当今中国图书馆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读者的文化信息需求和相对落后的图书馆服务力和创造力之间的矛盾[6]。尽管高校图书馆总体人员较多,但随着高校图书馆引进高学历人才的专业性与局限性以及现有部分职工的正常退休,使高校图书馆缺少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尤其是缺少中高级职称人才。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开发高层次、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进行文化服务,需要既熟悉图书馆业务知识的专业馆员,又掌握计算机技能的技术馆员、学科馆员,以便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网络化、共享化、个性化信息服务。

3.2 文献信息资源单一,缺乏标准规范管理

针对“互联网+”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大多未能将其加工整合为电子资源,不能通过馆内馆际交流建立共享、多元、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库,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建库标准,政府也没有颁布图书馆立法来保障各图书馆、信息资源供应商、出版商的共同权益。

3.3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欠缺,缺乏与读者的互动交流

高校图书馆多局限于为在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服务,而对社会读者开放得较少,未能充分发挥图书馆普及教育、宣传文化、传播文明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创新离不开读者的共同参与,包括参与管理、建设、创新与监督。很多高校图书馆未建立与读者互动的交流平台,即使有高校图书馆建立了互动交流平台,但由于内容单一,多局限于馆内资源,馆外资源提供较少,不能激发读者的参与兴趣,缺乏交流氛围。

4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模式

4.1 构筑立体化网络体系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图书馆原有的时空格局,使图书馆的服务不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使有限服务发展为无限服务成为可能。在转型时期,图书馆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打破传统图书馆的思维定位格局,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实现从传统手工服务到全面智能服务的升级,打造“互联网+”线上服务优势。图书馆也应主动参与合作构建“互联网+”线上联盟平台,如:参与构建国家图书馆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牵头搭建的“云―库―网”国家文化传播大数据综合服务传播平台,实现图书馆与社会各文化服务机构间资源与服务平台的共知、共建、共享。

4.2 创建兼容并包的馆藏资源库

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活动的基础。首先,“互联网+”时代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网络技术与平台轻松、便捷、安全地获取网上信息资源,这就要求图书馆重新整合构建馆藏资源,建立多文化、多信息、兼容并包的文献信息资源。其次,图书馆要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的文献信息库。在互联网时代,文献载体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文献,还新增了数据库、电子光盘等网络信息载体和电子出版物,各高校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将纸质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使其网络化、虚拟化、共享化、服务化。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应按统一标准和规范的程序开展馆际互借与馆际合作,建立数字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网络和云服务平台提供即时、安全、共享的文献资源服务。最后,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制定规范图书馆合作共享的政策和法规,保障各合作图书馆的利益得到实现与互不侵犯。

4.3 开展多种培训方式,构建多元、跨界融合、复合型的文化创新馆员队伍

在多元化信息时代,高校开展任何信息服务都离不开人才,图书馆员的文化品位和素质高低直接制约着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美国图书馆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图书馆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设只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7]。这足以证明图书馆人才的重要作用及影响力。因此,图书馆文化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营造人才第一、人才兴馆的浓厚文化理念与氛围。图书馆应充分尊重知识、重视人才、鼓励创新,提倡科研兴馆、服务兴馆,加强馆内外合作与交流,了解文化发展前沿动态,拓展文化视野,提升服务技能,合理开发馆藏资源,进行多方位、多岗位、多角度培养,铸就适合图书馆文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②从文化强国、传承文明的角度创新思维。图书馆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发现机制和培养机制,引入真正适合又愿意为图书馆事业做贡献的创新人才,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与中流砥柱。③加强培训。图书馆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定期或不定期对馆员进行业务学习、岗位培训、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等,使图书馆员不仅熟悉馆藏文献资源,还了解各文献数据库的特点、结构及检索方式,能熟练操作各种数字信息文献平台,具有良好的信息管理、分析、处理能力,能快速采集、分析、?Y选和鉴别各种文献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标引、调整顺序、存储和信息导航服务,满足不同读者多元化的文献信息需求。④图书馆应积极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建立一支具有多元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复合型的馆员队伍。现代图书馆不仅要有专业型馆员,也要有技术型馆员,还要有学科型馆员。学科型馆员是集专业、技术、学科于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员,他们不仅熟悉图书馆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还精通计算机知识和各学科专业知识,从而能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的需求[8]。⑤培育创新文化,鼓励跨界融合。基于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培育崇尚创新的精神文化、自觉创新的物质文化、保障创新的行为文化、鼓励创新的环境文化。图书馆要打造“一专多能”的创新人才,鼓励跨部门、跨专业、跨单位的合作创新[9]。

4.4 建立开放、大众、多元化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平台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发展的社会需要,图书馆应建立开放、大众、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对象不应再局限于高校学生和教师,而应扩大为广大的社会群体、社会团体、合作机构等。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多种文化的传播、知识的共享,还使各种文化知识服务于大众,造福于社会,既有利于发挥图书馆的潜能,又能拓宽图书馆的发展之路,从而带动图书馆自身的良性发展。

高校图书馆应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科研服务为主,为其提供所需文献信息服务与资源保障;同时,利用开放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把文献信息资源推广、分享给广大的社会民众,拓展文献资源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将图书馆传承人类文化、启蒙知识智慧的功能延伸并服务于社会各个阶层,让更多的社会民众接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这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途径之一,是高校图书馆发挥服务社会大众与文化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更是高校图书馆提高自身社会地位与知识品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4.5 建立与公众读者互动的网络交流

随着互联网、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现代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由以图书馆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服务评价以用户满意度为指标,越来越体现出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读者第一,服务第一”的办馆宗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图书馆建立与读者互动的网上交流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据调查,目前图书馆网上互动服务方式大至可归纳为6种:电子邮件、网上虚拟咨询、网络论坛、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在线智能服务等。电子邮件属于传统的非即时性互动服务,读者参与率不高。网络论坛由于创办时间早,可以发表有针对性的评论,最受读者欢迎。早期的社交网站因功能单一,读者参与度较低,而近年来逐步兴起的QQ、微信、微博功能丰富,读者参与度剧增。在线智能服务如智能机器人是全新的智能体验服务,深受大学生喜爱,是未来图书馆互动服务的方向。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有效结合,能够有效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的互动融合方式,从而保证互联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经济的内涵

上个世纪末,互联网经济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经济的内涵主要指的是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有效结合,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互联网经济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网络形式、互联网运作方式与网络经济等方面。互联网经济是网络信息的重要表达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各大网络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网络社会的要求。

二、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互联网能够改变人们的思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例如,在传统产业中,人们消费购买物品,需要自行去门店购买,但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只需要在网上自行下单消费,不需要去门店购买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消费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产业在做出了相调整,如传统金融业改变了原有的业务模式,开始推行互联网理财产品,满足人们对金融业的要求,从而保证金融业更好的发展。

三、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的互动融合方式

1.渗透方式

互联网经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方式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电子商务对传产业的影响,电子商务主要指的是客户能够在网上自行下单,在网上直接付款,客户如果购买的实体产品,付款之后产品会通过快递形式,递送到买家手中。如果客户购买的是虚拟产品,商家会将商品直接发送到客户邮箱中。由于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节约时间,同时,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另一种渗透方式是将传统产业中的商品虚拟化。传统企业将其产品虚拟化,主要指的是传统企业中科技研发人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将该企业中的产品投放到互联网中,客户通过网络图片与网络文字介绍了解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产品更好地展现给客户,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

2.网络经济化的优化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将互联网技术有效融合到传统产业中,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让社会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其中,在交通行业中应用互联网技术较多,在交通行业中应用互联网技术,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方便,还能够有效保证客户信息。

例如,在传统的旅游业中,如果客户要去旅游,只能够到当地站点购买机票或者火车票,既浪费时间,又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将互联网融入到旅游业中,客户不需要像之前那么麻烦,可以直接在网上购票,购买成功之后,去柜台取票就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不但能够保证购买者的信息安全性,还能够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很多商家为了吸引购买者的注意力,不断推出新的购买方案,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同时,零售行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也开始进行融合,淘宝在零售行业方面的销量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很多消费者逐渐在网上购买商品,商家将商品图片与文字介绍发送到网上,消费者看到后,如果感兴趣就可以直接下单购买,使得零售商品网络销量不断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传统零售行业的发展。

3.将传统产业与电商融合

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产业开始走向电子化,有利于传统产业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电商规模越来越大,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交易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等。这些网络平台销售各种生活用品,人们根据网络图片与描述,可以自信购买所需商品,不需要自己去店铺购买,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直接在网上交易。

将传统产业与电商融合,不但能够有效节约消费者时间,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消费者发现物品与网络描述不符,可以在网上与商家沟通,把物品退回去,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消费者对电商的满意度。将传统产业与电商有效融合,虽然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缺少时效性,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电商,这些网络电商与客户的距离比较远,如果客户需要退货,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网上购物时,需要注意距离问题。将传统产业与电商融合,不但能够满足客户对网络信息的要求,还能够保证互联网系统稳定运行,促进传统产业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进行有效融合,能够满足人们对传统产业的要求,保证互联网经济稳定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震贤. 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和结合方式[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2):47.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第8篇

关键词:中国;美国;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业;脱媒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引言

2013年,可以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P2P、众筹、支付宝、余额宝等新兴支付、信贷模式纷纷兴起。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就已到达了蓬勃发展的阶段。美国是民用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地,我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种类都能在美国找到“模板”。从微观基本原理上来讲中美两国是相同的,但从宏观方面来说,中美两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不同,金融机构的健全程度以及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仍有很大差距。美国每次对待互联网金融所带来冲击的应对措施无疑对中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存在差距,我国仍需要进一步进行比对、探究与摸索,来防范风险并进行有效监管。本文将立足于此,对中美两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进行比较,找到差异,并给出我国今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的看法。

一、21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种类

互联网金融,我国金融当局的描述是: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支付、信息中介、资金融通。对此,业界对于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大致可分分为两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互联网金融于不久的将来会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冲击。一是认为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是对传统金融模式的辅助与补充,仅为渠道上的创新,而在本质上与传统业并无本质区别。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从模式上来说有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P2P与众筹、大数据金融和虚拟货币几种重要形式。下面就几种重要分类进行分析:

1.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

首先要提出的就是现有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与升级,较为典型的是网银升级与ATM升级。以及在货币基金方面的形式创新,如余额宝。除此之外,互联网还为传统金融业务提供了机构与平台,例如基金网。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传统业务的升级、重组与优化,使得现有业务更加便利、安全,并且更加高效的完善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基础业务与服务。

2.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体系,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创新。它主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移动终端的智能化,使支付体系与互联网相融合,使支付趋于网络化。当然,移动支付体系形式繁多,但其核心原理是网关支付账户模式。它主要通过第三方来提供支付接口将客户与商户连接起来,运用第三方功能进行支付与担保。支付宝就是通过备付金账户来建立第三方支付体系。

3.互联网信用业务

互联网信用业务主要是进行网贷,如P2P(人人贷)和大数据金融来进行网络债券融资,众筹,进行网络股权融资。P2P是基于双方的信任机制来进行贷款交易;大数据金融则是直接利用数据介入市场将客户进行匹配。互联网信贷业务加速了金融脱媒、资金融通,跳过商业银行筹集资金办理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带了冲击。

4.互联网虚拟货币

最典型的互联网虚拟货币是比特币。虚拟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货币发行,但由于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极为严格,几乎禁止流通使用,所以虚拟货币并未给我国的传统金融业务带来实质性影响。

二、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与思考总结

实质上,美国并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他们把这一模式成为“电子金融”。这一概念显然比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更加广阔。(以下均称为互联网金融)由于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较长,下文会从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来分析美国的互联网金融:

1.上世纪90年代初期,民用互联网开始技术发展

九十年代初期,万维网与网络浏览器接连开发,使互联网向金融业,商业领域扩散。1993年,通过网络经济学理论,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极大地降低了金融的交易成本,并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规模,之后的信息革命更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进而使得流动性大幅提高,衍生市场也开始蓬勃发展,规模经济的形成更加速了金融脱媒。

2.2000年以后:高科技产业泡沫破裂

2000年后,美国对于高科技的投资热度明显下降,投资者心态也逐渐由盲目乐观转为平和理性。由于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趋于信息化、网络化。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使传统金融机构的结构和策略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美国市场面临着巨大监管挑战。美国此阶段的研究与应对策略无疑对中国有很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3.2008年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以来的发展

2007年, P2P面向客户发放贷款,成为有巨大潜力的网络融资平台;2009年,众筹――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兴起。它面向公众筹集小额资金,让有创造力的人获取。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货币市场受到严重的挤兑,收益也急剧下跌,互联网金融优势不再,跌入谷底。

4.美国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总结与思考

美国是互联网金融的先驱。在上世纪90年代就比较完善与成熟。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地理与距离的局限,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实现了银行的规模经济,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并实现了衍生交易并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没有互联网金融,就没有90年代的银行并购潮,就没有次贷危机与金融危机的产生。

三、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差异

整体上来讲,中美的市场发育程度是不同的。90年代时,美国面临着通货膨胀,金融脱媒,货币市场基金迅速发展,存款增速下降,而中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阶段,进行利率管制和一定的负债脱媒。当今,中国所经历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正与70、90年代的美国所受冲击类似,不同的是,中国背景情况复杂,人口众多更容易达到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

对于中国来说,传统的互联网金融更占优势。互联网金融难以取代传统业。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业的升级、弥补、创新。但其必须要根据冲击程度进行一定的调整创新,甚至要谋求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总之,冲击不会带来颠覆,更多的是在防范垄断与不正当竞争中使竞争与融合并存。

参考文献:

[1]陆晓明.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4(1):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