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理专业能力

护理专业能力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8 16:40:27

护理专业能力

护理专业能力第1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 职业能力 培养探索

随着人口结构和质量的改变、全球化趋势和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导致护理实践复杂性日趋增加,护理职业教育要应对这一挑战,与先进的护理理念接轨,全面发展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护生职业能力全程化教育,使我们培养的护理人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一、构建适应现代卫生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现代卫生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办学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评价质量依据的教育。学校要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核心。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核心即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然而目前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仍沿袭相对独立的传统学科体系,课程门类繁多(如3年制中专护理专业在校学习期间仅为2年,而开设的课程达25-27门),学科意识使各门课程人为地强调自成体系,造成观念、学科界限和定位的诸多冲突,而且,课程设置中缺乏人文社科知识。在此基础上选择的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一味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容器”,其学习所得完全依赖老师的“一言堂”,没有师生互动,技能训练被忽略,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束缚,教学质量长时间在低水平徘徊。为此应建立新的卫生职教课程观和教学观。

1、调整课程结构,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职业学校不能采取原有教育的课程模式,必须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要由“学科型”走向实用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书本走向实践,围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护理职业特点,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观念指导护理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必须打破“学科自成体系”的传统模式,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实行课程综合化改革,融知识、实践、能力、技术于一体,使课程更突出职业特色、贴近临床实际。

针对课程设置中缺乏人文社科知识,我们调整课程结构,从必修课程中减去了数学、物理、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作为任选课,安排、增加了与护理专业关系较为密切的医学边缘课程,如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充分协调人文与医学基础课程之间、医学基础与医学临床课程之间的教学衔接和内容取舍等。人文课程及医学基础课程本着“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增加了临床教学时数,特别是加强了临床护理实训教学环节,将十八周教学调整为十六周理论授课,两周课间实习;加强了实践训练,如《护理学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调整到1:2,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2、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

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减少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面对知识,而且要面对“人”;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能力,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加深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其从思想意识、情感、个性、精神境界方面得到升华,潜能得到激发,学习品质得到提高。

在课程设计上,要按照医疗卫生工作过程设置学习情境,以“应用性理论讲授+岗位技能实训”为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努力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学习过程。

二、改革实践、实训教学,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是护理人才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和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以“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学校实训+社区实践+医院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学校——社区——医院”交叉渗透,全程化培养实践能力。要注重学生护理职业素质和职业情感培养,提倡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体验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理解护士职业的价值和情感,学习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基本的生活护理技术,使学生能够持续获得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增加学生对护理职业的感性认识,同时促进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实现知识的内化。

在实验、实训环节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造就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护士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工作环境紧张,压力大,加之传统习俗、社会偏见对现代护士职能做出了较低评价,影响了护生的专业信念,使部分护生对职业前景产生了困惑或动摇。因此,护生进入实习环节后,应逐步领悟护理工作的内涵,领会护理工作的真、善、美,感悟并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形成恰当的职业价值观,最终形成健康的专业心理。二是注重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包括评估及观察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应对压力能力、慎独自律能力等。

三、完善考评体系,突出岗位能力评价

有时教师眼中很不错的学生(听话、成绩好、不调皮)并不一定受用人单位欢迎,而教师认为一般化的学生(不太听话、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他们社会适应性较强,思维活跃,表达、协调能力较好,反而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究其原因:学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有问题。一直以来学校的教育方针是要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而考试又主要是理论知识,不管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如何,只要卷面符合标准答案就行。由于对学生的衡量标准出现了偏差,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从根本上与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相悖。因此根据社会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来改革评价学生的标准和方法、改革职业教育的考试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1、理论教学评价,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评价对象的全员性,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可将考试改革为“理论+实践操作+综合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几个部分进行评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如知识技能评价中,应评价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技能中的应用和综合,看其能否将掌握的课程知识应用到操作技术当中,有关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情感态度的评价中,应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知识能力、信息资料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看这些能力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提高。

2、临床实践评价,建立临床、院校合作的评价体系

要充分发挥临床医院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请医院的带教老师对不同阶段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早期见习应注重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评价,能够将课堂讲授的沟通交流及人文关怀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临床见习应注重自我认识角色转换评价,使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尽快适应专业职业角色转换,建立工作责任感。毕业实习应注重专业能力及临床思维评价,加强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力,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临床接轨,实现无缝对接。

护理专业能力第2篇

1.1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工具

正确评价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制订合适的教学策略的关键因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测评需要一个量化指标,学生能力缺陷所在、教育改革实效才能加以体现,才能使教育具有针对性。目前常用的衡量自主学习的工具包括Guglielmino[6]的自主学习意愿量表(Self-DiretedLearningReadinessScale,SDLRs)和Oddi[7]的继续学习量表(oddi’sContinuingLearningInventory,O-CLI)。国内谢家树[8]也编制了一个适用于中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定的量表。这些量表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综合测量,但缺少领域特殊性的评价,如专业课学习及实习期间学习能力的评价,因此研制专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在国内已陆续展开。林毅等[9]研制出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该量表可以用来评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陷,也可对目前护理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进行整体评价,还可以通过交互设计来进行影响因素的研究。张喜琰[10]制订出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3个维度的量表,借助此量表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了解其所培养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适应能力,反思不足,并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据。王伟等[11]译制的中文版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Self-DirectedLearningReadi-nessScaleforNursingEduca-tion,SDLRS)可用于评价我国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准备的程度。有研究[12]建议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测评,除了量化的研究,还可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如半结构访谈方式探究更深层的内容。

1.2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我国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中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入学动机、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等低下。林岑等[13]用自主学习等级评定量表调查了624名护理专业本专科生,发现学生自主学分及各维度得分率均在70%以上,表明护理专业本科学生自主学体状况尚好,但不同性别、年级、学历层次学生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林毅[9]等使用自行研制的自主学习能力自陈式量表调查发现,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分量表平均得分率低,表明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不高,其中相对较好的为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同时通过不同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比较发现,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除了信息能力有所上升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阮满真[14]等用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测评量表调查表明,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得分不高,其中得分最低的是获取信息能力,表明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拥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但如何及时、有效、多渠道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于本科学生来说仍是弱项。有研究[3]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主要源于对护理专业兴趣不高及存在不同程度的专业思想障碍。

1.3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4]学历层次和学习阶段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科学生和大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水平不高,但本科学生与中专、大专学生相比自主学习能力强于后两者,而中专与大专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初入学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偏低,在校就读期间和实习期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有研究[15]表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成就动机、专业兴趣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结果的评价、交流协作、同伴学习等也可以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社会认知学派的Zimmerman和Schunk认为它是一个把外部学习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的过程,要经历一系列的学习阶段。首先是观察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在榜样的示范、指导、鼓励下观察学习策略的运用。其次是模仿阶段,当学习者的外在学习表现接近榜样表现的一般形式,学习就达到模仿水平。再次是自我控制阶段,当学习者面临学习迁移任务能够独立地使用学习策略时,学习就进入自我控制阶段。最后是自主阶段,处于该学习阶段的学生能够自觉地使用学习策略,根据情境特征调节自己的学习[16]。Guglielmin[17]认为,学习者掌握的自主学习技能将最终决定他们是否能在特定的环境下自主学习,也就是说,学习技能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Hiramanek[18]也指出,运用一些工具和技能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自我评价、反馈、监督、管理、计划、小组讨论、互教活动等,这些技能相互影响,可以同时运用以上所有技能来引导和调节自己的学习,为此,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分类理论中指出,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会影响他做出行为上的选择,青年学生的态度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及同伴群体行为的影响,护理专业学生亦不例外,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态度,可以克服他们心理上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偏见,从而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和主动学习意识[14]。阮满真等[14]通过每月请知名护理专家、护理前辈做专业思想报告,由学生策划举办晚会,组织学生观看模范护士事迹电视录像和护士授帽仪式光碟,由临床资深带教教师示范教育等方法对学生专业思想进行干预,结果发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前后,学生的专业态度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学生在培养措施干预后其专业态度有明显变化,而专业态度总分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正相关,说明专业态度的稳定和积极改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2运用阶段性学习模式

我国学者季黄凤等[19]对158名学生调查后指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同阶段未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Grow曾提出阶段性自主学习模式,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将经历4个阶段:第1阶段,低自主性,需要权威人士告诉他们做什么;第2阶段,中度自主性,学习者有动机有信心,但对于要学的主题不明确;第3阶段,中高度自主性,学习者有技巧、有基础知识,仅需要一些引导便可做特殊主题的探究;第4阶段,高度自主性,不论是否有专家协助,学习者愿意也能够自己设计、执行及评价他们自己的学习[20]。

2.3改革护理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独立的人、发展的人,教师应由原来的管理者、控制者和指导者转变为施动者-即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越来越独立学习,越来越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改革,创设科学有效的课堂环境,灵活选择授课形式。

①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仿真式教学方法,在特定设置的环境下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他学生能对所表演的问题或情景作出及时的反应和反馈。由于角色扮演的灵活性,容易适应到临床环境,角色扮演还可以模仿护理交班、电话咨询和处理各种临床困境。Goldenberg等[21]在教学中运用此方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产生移情,模拟真实的状况,学生学习的信心、兴趣大增,更愿意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PBL教学方法:PBL教学是以病人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式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可提高学生的自学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鲍莉莉等[22]发现采用PBL教学法前后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明显提高,PBL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自己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促使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信息资源来完成学习目标,在利用信息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因此,PBL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寻求答案,有意识地创造需要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实践环节,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③反思日志:要求学生记反思日记,通过日记的方式描述他们的临床情景和过程。学生通过在日记中描述自己的感受,既能够帮助教师评估他们的信心又能帮助他们提供正反馈,他们在日记中记录下他们的成功经历,这种成功的日志能够使学生不断地再现成功的经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更有信心去学习。实习期间反思日记记录了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点滴,教师需用积极的语言对学生的日志进行点评和意见反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3-24]。

④引导合作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起主导作用,而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前教师提早布置下次实验课的任务,接着小组成员认真准备,查找资料、讨论、练习,实验课上有趣的情景表演,组间评价、教师点评使学生不断有新鲜感,有探索的欲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挖掘了学生的创造力[25]。

3小结

护理专业能力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分层整群抽取某大学医学院护理本科学生354名,其中大一学生101名,大二学生97名,大三学生102名,大四学生54名。年龄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1.44±1.40)岁。既往无精神病史和严重疾病史,愿意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采用团体施测方式,测试时间约为10min,一次完成,现场收回问卷。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54份,有效回收率为98.3%。

1.3调查工具

1.3.1觉察压力量表(PerceivedStressScale,PSS)[3]觉察压力是个体将外部事件觉察为压力的程度,由张澜翻译和修订、Cohen等编制的觉察压力量表。量表共13道题,包括正向和负向题,从0~4分4个等级对最近1个月来觉察到的压力进行评价。其中,0为从来没有,1为几乎没有,2为有时有,3为经常有,4为总是有。包括3个维度:预测感、控制感、超载感。得分象征个体觉察到的心理压力水平,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觉察到的压力越大。

1.3.2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3]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4],即自我效能感强的人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会更积极主动。此量表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得分范围为1~4分,中间标准为2.5分,得分低于2.5分表明被试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该量表中文版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

1.4数据处理将所有数据资料输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方法、t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

2、结果

2.1觉察压力测试结果护理本科生觉察压力总分为(23.96±5.00)分,预测感为(9.26±2.08)分,控制感为(6.83±2.18)分,超载感为(7.78±1.76)分。得分≥2(有时有)的项目包括:过去1个月内,为预料外发生的事情而烦恼(2.01±0.63)分;感觉到紧张或有压力(2.10±0.68)分;发现无法应付所有需要做的事(2.38±0.73)分。

2.2觉察压力的年级差异性分析觉察压力总分及控制感和超载感2个因子各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级间再经LSD两两比较,大三学生得分均比大一、大二高;在超载感维度上年级间的差异经LSD两两比较,大二学生得分均比大三、大四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3自我效能感测试结果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为(2.60±0.34)分,高于理论值2.5分。不同年级间自我效能感得分:大一为(2.59±0.38)分,大二为(2.59±0.29)分,大三为(2.58±0.37)分,大四为(2.67±0.2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0,P=0.457)。其中<2.5分119人(低自我效能感组),≥2.5分235人(高自我效能感组)。

2.4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学生觉察压力比较不同水平自我效能感的护理本科女生在觉察压力总分及预测感、控制感、超载感3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护理专业能力第4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培养;创新思维

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高等教育应坚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护理专业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护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启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成为目前高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严重缺失科研能力,临床护士普遍缺乏科研知识,没有很好的论文写作能力,更是缺乏科技创新的想法以及动力,在临床工作中缺乏发现问题与改进问题的能力,这与学生在校期间科研能力培养的缺乏有直接的关系。护理专业学生是护理科研创新工作中不可小觑的力量,一味突出操作技能的培养方式对于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材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护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改变教学方式

1.1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的崇尚经验、崇尚权威的旧教育观念,主张敢想、敢做、敢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思想、新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法,VIPP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积极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创造性的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通过此方式来认识掌握相关知识或技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增加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授课效果。

1.2丰富教学内容,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护理专业院校的教学内容,革新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加强护理学生行为道德,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考核。注重计算机运用,多开设计算机课程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价值取向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建立实践性教学平台课程如专业课的医院见习,校内实训,临床技能强化训练。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生动理解书本上的内容。实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早期参与实践课题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同时开设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多举办一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如操作技能大赛,是学生不仅局限于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聘请一些企业家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代表多举办创业知识讲座,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

1.3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护理专业教师科研能力欠缺,学生缺乏科研经历和实训指导也是使护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缺失的原因之一,学校应鼓励教师多进行创新实验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充实课堂内容,通过此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行导师制,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新课题研究,通过学生做科研助手,使其在科研过程中积累经验,了解科研流程、思维方式和科研精神。教师也应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排除一些负面思想,主动传授自己的经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学生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化

2.1避免思维定势。

有一些学生会迷恋书本上的内容,一切照搬书本上的理论而不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摆脱书本对自己的束缚,敢于向书本提出问题,并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真正的做到爱书但不“尽信书”;有一些同学习惯于引用权威观点,如果不加以思考就引用会造成独立思考上的惰性,长时间下去人会变得没有主见,这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弊端,同学们应做到相信自己的才能,勇于挑战权威,既要向权威学习,又要不盲目;避免思维经验的定势,前人的经验固然是好东西,但一味的遵循经验会使人的思想变的狭隘,经验会随着其拥有主体的知识和经历而不断完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因此要摆脱经验的束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不断的丰富自己;护理专业的学生也要避免过分的相信自己,以自己为中心,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自信,但过分的自信会使人变得孤立,错过外界一些对自己创新思维建立有益的东西,要将集体的智慧与自己的智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建立起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2.2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解放天性。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只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参加学院组织的一些社团活动,课外实践,多发掘自己的潜力,不要仅局限于学习课本的知识,建立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总是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教导的知识,要学会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经常利用网络来了解一些新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多参加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激发自己的创业热情。另外,不要单纯拘泥于旧思想,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不要害怕自己思考的问题有悖常理,要敢于用实践去证明自己的想法,这对于自己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是顺应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对于护理专业而言,注重人才效应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随着科技的进步,护理人员为医疗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又是一个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不能够缺少的行业,所以说护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日后护理工作中出现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提升以及对护理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没有最好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思维的护理工作人员将逐渐被社会所淘汰。护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与创新,最终才能实现一套完整的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雷体翟.大学,可以这样度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护理专业能力第5篇

论文摘要:护理专业课程设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在对社区护士进行调查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中职护理专业社区服务能力培养课程设里研究的原则与具体措施。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开展“中专教育质量年”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校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改革。特别是自2005年12月我校开始承担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立项课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培养实施方案研究”以来,我校教务科、医学教育研究室对以培养学生社区服务能力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论证,并根据护理专业需要和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改革、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试从护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组织、教学安排等方面对中等卫校社区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与探讨。

1建立机构,确定改革指导思想

1. 1开展护理专峨裸程体系友内容认里研究

我校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成立了护理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学副校长、教务科长、医学教育研究室主任组成,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调研、设计改革方案。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务科、医学教育研究室组织由承担护理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参加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探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改革方案,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1. 2确立裸程体系友内容改革指导思龙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我校根据社区人群的护理需求,积极进行护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以“减数理,增基础,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面向社区,具有综合护理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各级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护士,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课程设里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 1登体枯原则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的首要原则,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它强调的是整体与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整体为归宿川。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涉及培养目标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局部、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强调参与改革的全体人员是一个整体,各门课程是一个整体,全部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其最大特点在于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达到各个部分单纯相加所不能达到的整体功能。

2. 2燎合枯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对任何客观事物的研究都必须从它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方式等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综合性原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往过分强调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及争学时、争资源的矛盾,打破现有的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社会和护理知识,在新知识大量涌现、社会对护理人员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学时又有限的情况下,充分体现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 3长优化原口纽

最优化原则的确定是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得出的。系统的最优化原则要求在研究和解决间题时要统筹兼顾,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出最优化的系统方案川。因此,应根据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根据一个培养目标选择的课程内容可以有许多种组合。例如可以按临床分科组合,也可以按人的生命周期组合,还可以按照从健康到疾病的顺序组合等。但是 无论怎样组合,都应该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有利于 护理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现有教师目前的发展,又有利于迎接未来的挑战,在考虑现有资源的同时求得最大的效果。

3课程设置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更根摇护理专勇倍未月标钦里裸程

有关社区护理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适应社区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社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使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 结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明确社区护理的培养目标,根据培 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应适应先进的系统化 整体护理的需要,趋向合理化、实用性,注重对人关怀和整体护理,注重莫定继续教育基础,强调通用技能的训练、关键能力的 培养,如在具备一般临床护理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社区 服务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从事各种护理服务工作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在社区护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中,主要是增加了社区护理学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

3. 2棋块式佑构构建社区护理倪刀铸荞裸程

社区护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分为人文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综合活动课程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等。另外,增添护理专业新知识、新理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领域的拓宽,需要大量具备新知识、新理论的护理人才,因此,选修课程模块应包括现代医学的新型课程,如护理美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临床实习时,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为期2周的社区实习。

3.3液化母科恋识,建立护理专勇稼合裸程体系

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建立体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中,各门课程都要以护理教育为主线,为共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因此,我校护理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紧紧围绕护理教育的宗旨,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突出面向社区与整体护理的理念,淡化学科意识,强化整体观念,各门课程的设置离不开护理专业目标,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的,为此改过去临床护理各课程分开的状况为开设临床护理综合化课程。同时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社区护理的综合服务能力,根据社区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建立社区护理综合课程。

3, 4咯荞稼合萦质、板龙社区服务倪刀苟塞从,佑合实陈,翎食文化塞从裸程

文化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教育以德育课、操行品德为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护理哲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根据学生实际删减数理课程,这并不意味着不开数学、物理课程,这2门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数学课以初等数学为核心,采用具体一抽象一应用的思路,突出图形教学,数形结合。要求物理课程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删减,以学生能用、够用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计算机的课时量,增加计算机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包括上网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通讯、计算机辅助教学、文字录人处理能力、专业软 件应用能力等。

3. 5雷、够用苟原则,适亩烤加或减少裸程之阅伪母时比例

护理基础课程的设置是为护理专业课程服务的。因此,在 以社区为基础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结合学生的自身素质、 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专业的特点,我们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对一些基础课程的学时进行了调整,如整合解剖学、生理学、生 物化学课程与学时比例,适当减少病理学课程学时,保持药理 学课程学时不变。同时根据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 6立足于社区与格未,橄化护理专火裸程

以社区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学生,既要有一定的临床护理能力,又要具备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因此,必须面向社区与临床,强化护理专业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增加了护理技术、临床护理、卫生保健等护理专业课程学时比例,特别是把社区护理学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学习。

3. 7加橄实戏教李,加极与医陇的联系

在专业课程中,理论和实践学时数之比基本为.因此我校建立了规范的实验室和稳固的实习基地。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课开设的质量;加强临床实习锻炼。专业实践见习采取课间、课外活动、集中轮回等形式安排。毕业实习必须安排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进行。加强与医院的联系,聘请医院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来校授课、讲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定期到医院、社区参观、见习,强化职业服务意识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3.8贡现瓜性裸程谈,加橄李健萦质教育

护理专业能力第6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 人际沟通能力 对策

现代护理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学习护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使护理对象能够得到主动、全面、系统、有效的整体护理。整体护理的实践调查表明,护理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因此, 护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能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1 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适应能力差 同学们从中学转入大学,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与高中相比更具弹性,强调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学习、生活中的依赖性不能很快调整,产生了适应不良的现象,尤其是在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寝室关系等问题时,一些学生感到迷茫困惑,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惧怕交往的心理。

1.2 社会认知能力不完善 大学正是学生的社会认知系统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环境的认知。在人际交往中,不少同学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部分学生过高评价自己,与别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遇事强调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利益和感受。还有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过低,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有些学生甚至压抑自己的性格,有意讨好别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的同学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接纳,阻碍了个体社会化。

1.3 与异性交往缺乏自信[2]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发展期,异性间正常的交往有利于培养自由交往、自由发展的天性,也有利于各自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护理专业学生中女生偏多,缺乏与异性的经常交流沟通;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因为交友不慎导致各种情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沟通能力。

1.4 过度封闭自己 部分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求掩盖起来,给人一种孤傲处世的感觉,一些古怪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从而无法与别人沟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危机之中。

1.5 教育教学存在一定不足

1.5.1 教师方面的因素

护理教师(含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多为专职教师,有的是本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或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他们与病人接触少,缺乏临床经验,对病房环境及病人不熟悉,其教学重点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操作时重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 没有让学生去体验病人,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与病人沟通,更没有让学生把沟通贯穿于整个护理操作中,学生不会与病人交流,造成了实验课上的“哑巴操作”。

1.5.2 教学环境方面的因素

护理实训教学区是护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模拟演练基地,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场所,但是在护理实训课中,很多操作练习面对的都是模型、模具,交流时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应答,缺乏真实感,以至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同学感到可笑,从而影响了沟通能力的培养。

2 培养护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院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在思想意识上、主观心理上和沟通技巧上均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的性格品质[3]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情景模拟等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完善自己的人格结构,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学会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培养理性的自我防御机制;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及环境,善于接纳自己的优点、缺点,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别人、赞美别人、鼓励别人和宽容别人,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校各种文体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

2.2 实施情感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高校师生、同学、恋人关系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最敏感的关系。注重情感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友好、信任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2.3 正确引导异性学生之间正常的交往 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大学生的情绪稳定和心理补偿,有利于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和人格完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正确看待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异性交往正常化的前提条件。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保持与异性同学的接触,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异性同学建立起自然、和谐、纯真的友谊关系。

2.4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 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是大学生未来社会化的重要要求,针对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载体的引导功能,鼓励有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文体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在不同的舞台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4]

2.5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5.1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学生沟通技能的关键

教师对护患沟通意义的理解、带教责任心、护理临床经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病人关爱的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护生沟通技能的培养。[5]如教师在示教每一项护理操作时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通,做好解释工作。学生练习时,要督促、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护患沟通贯穿于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而不要背老师的语言,这样反复练习,使学生能自然与患者交流,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护理操作用语,避免说废话或语言不当引起护患纠纷。

2.5.2 引导学生把模型人当作真正的病人。护理实训室都是模拟病房,练习的对象都是模型人,学生因与其交流没有真实感而不愿交流。因此,上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场景,如对学生说:这是一个什么病房,这里住着什么病人,现在这个病人非常难受,需要我们为他解除痛苦等等。把学生引入一个真实的病房环境,把模型人当做真正的病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与其进行交流。

2.5.3 从最基本的问候语开始锻炼学生的开口能力。学生最初开始练习护理操作时,不知怎么开口,也不知说什么,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称呼、问候以及操作的目的等开始,逐步加入一些专业知识,锻炼学生大声、 自然的与患者沟通,让学生从羞于开口到能清晰表述直至带有职业情感的交流。

总之,人际沟通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合作精神,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职业环境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在临床实践中,学生使用有效的沟通手段,帮助病人适应角色的转变,为促进病人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护理教学中,加强人际沟通技能训练 创新教育途径,注重实践锻炼,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掌握沟通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临床学习中自觉运用。

参 考 文 献

[1]袁爱华.提高护生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策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14).

[2]王晶晶,贾晓明.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性别角色认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 (6).

[3]刘朝晖,温梅,李惠超.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2).

护理专业能力第7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现状;对策;

随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入和医院对护理新职工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由学校的单方评价扩展到学校和医院双方进行,教学评价内容更追求实用性、实践性、技术性与人文教育结合[1]。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职业能力现状和评价该层次护理毕业生质量,作者对我市6所医院近3年录用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为相关职业院校和医院实习管理与岗前培训提供帮助。

1.调查概述

调查的对象为我市内2家三甲医院、2家二甲医院、2家三级专科医院近三年录用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本次跟踪调查主要采取走访用人单位护理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设计了9个方面的问题的调查问卷: 学习能力、敬业精神、基本操作、文化知识、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道德、身心健康。我们共发出问卷220份, 回收209份, 其中有效问卷198份。

2.调查分析

2.1 现有优势。医院普遍反映该层次的学生政治素养高, 团队意识能力强, 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上进心强,入职适应期也较短,进入工作岗位后很容易上手,能够胜任目前所从事的工作。90%以上的调查者认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敬业精神、文化知识、身心健康、职业道德这几个方面表现让人满意。75% 以上的毕业生在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都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认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业务过硬,基本操作、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2.2 存在不足。10% 的调查者表示目前五年制高职护理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有所欠缺,眼高手低,怕苦怕累,对工作岗位很挑剔,不愿意接受平凡而琐碎的工作。有27%的调查者对这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欠缺,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有待提高。在与用人单位交流过程中,用人单位希望学校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

3.工作对策和建议

3.1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方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场所[2]。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它能促使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老师教授课程,学生学习思考的目标。所以教师必须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3.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的培养 学校积极发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熟知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所学专业岗位必须具备那些素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加强管理,重视专业认知、集中见习和毕业实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自身差距,认识自身的不足,以便其调整心态, 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提高自身修养, 这将为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需要, 发挥积极作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校与社会有关行业、单位、部门有效管理与沟通, 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3.3进一步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学校应增强学生沟通能力、企业文化知识等方面教育及训练力度,邀请优秀毕业生以及医院处管理人员来校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结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能更快更好适应就业工作环境。学校要针对性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积极搭建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通过校园文化创建和熏陶,增长学生职业知识,培养其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4 创新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 职业教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不断更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法,增强校企结合,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平台[3]。这就要求学校将推向校企合作深入,将实习和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在实习学生前,学校将具有一定实习带教能力并提供对口就业岗位长期协作单位邀请到学校,与学生进行实习“双向选择”,让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前,就对实习单位充分了解,并愿意到该实习单位就业,学校利用实习以强化学生关键技术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为抓手,使学生在生产一线得到磨练和培训,实现专业学习与岗位学习的无缝对接,既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习目标,又保障实习单位优秀人才的选拔,保证实习质量的同时保证学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晓敏. 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07).

护理专业能力第8篇

其次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对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口语教学的负面作用不容小视。长期以来,我国在英语教学中都采用语法翻译法,过分强调发音的精准,语法的不错还有大量的书面阅读。而还是有一部分的老师在口语课上还是采用这种教学法。以至于课堂上老师的说话时间大大的超过了学生应该开口说话的时间。而教学内容陈旧,操练单一而机械,大多的课堂口语活动,其实是一种重复句型的活动。这种课堂下教育出来的学生要么就爱面子,怕出错,不开口;要么一开口,就背句型,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第三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脱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口语教学活动旨在传授语言交际能力,即实际运用所学的语言同所操改种语言的本族人进行正常交际的能力。而我们的口语教学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没有适时地去让学生了解各种语言形式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当学生使用这些语言时,往往就会不得体、不合时宜。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愿望会带来超常的学习效果,反之亦然。研究报告显示对某一语言的偏爱会激发学生的综合性动机。这种动机所激发的学习欲望比工具性学习动机要大得多。但是,广大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求职等等的工具性动机。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常常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第二应了解学生的水平。根据国外的惯例,学生通常被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但我们看到,以一个班为单位的高职学生,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我国的办学条件和人口现况也不允许按等级分层次的口语教学。

第三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不同程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口语教材的选用;口语课堂教学的设计;创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并充分发挥教师的角色。具体来说,

1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为无论教材有多好,都不会完全适合每一个班级、学生或教师,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当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和编排对高职学生不合适时,可以采用删除、替代、补充和改编。例如,针对同一班级高职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使用相同的材料,进行难易不同的活动;不必刻意在意学生之间的差别。

2口语老师也应有效的进行课堂设计。一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根据学生类别,学习内容,设计怎样进行教与学,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教学设计应包括具体的教学目标,时间的分配,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教学辅助工具,教学步骤,具体教学活动的目的、目标和所用的时间,以及这项活动与课堂中其他活动的衔接。这样设计出来的课堂教学才能通过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应理解和体现学生在知识、智力、情感等方面的需求,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法如语言游戏、音乐、讨论、戏剧等引起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兴趣,促使他们参与。然后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最后通过练习和课堂活动,使学生自由地、实际地运用语言。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要求学生随机运用已掌握的语言来完成口语任务。典型的活动有信息缺口,调查、讨论及角色扮演。各类口语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演练的机会,使学生得到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真实感受;很多的口语活动本身妙趣横生,又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满自信。同时,直观的教具,如图片,电视及电影,投影都可以引入到高职口语课堂中去,寓教于乐,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转化工具性学习动机为综合性动机,有效提高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

4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课堂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角色。教师是成功的口语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协调者。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口语交流的内容、社会交际的功能,适当放低对语法的正确性、语音的标准的要求。认真观察和聆听,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打断他们的表达,应该在学生表述完以后,再给学生以反馈。教师不停的打断会破坏口语教学的目的,会提升学生的焦虑情绪。教师在口语活动中的参与要掌握好尺度,千万不能滔滔不绝,喧宾夺主;而当口语活动进行不顺时,教师要循循善诱,灵活机智,从而保证口语活动的成功进行。教师还要及时地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做出调整。也应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估手段对学生的进展做出评价。总之,一个充满热情、富有耐心、幽默、常常鼓励学生的口语教师,是广泛受欢迎的。

5在口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的导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有其丰富的文化背景。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还有风俗习惯都是单靠学习语言本身而无法领悟的。只有理解、接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才能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从多方位加强文化教学,使同学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风土人情都尽可能的了解和接触;在课堂教学上尽量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创造深厚的英语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开展口语教学,切实加强高职护理学生的英语口语,高职教师应充分利用本校条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课堂。

参考文献

[1]杨传普,1999,说的能力亟待加强,《面向21世纪深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M】。北京:

[2]JeremyH.(1998).HowtoTeachEnglish【M】.London: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