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际关系与沟通

人际关系与沟通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9 16:31:51

人际关系与沟通

人际关系与沟通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问题;交往原则;改善对策

当代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在90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为中心倾向。当代大学生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在人际交往中,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有时会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者是乱发脾气,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2)自我封闭倾向。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自我封闭倾向,主要表现如下:

恐惧:在进行人际关系交往时出现的一种带有恐惧色彩的情感反应。一般主要表现为:害怕见生人;在有异性在场的情况下,可能会显得紧张、焦虑,主要表现为出汗、脸红、说话结巴等。

嫉妒:在交往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地位、名誉或境遇等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一种愤怒、怨恨、羞愧等的复杂情感。正如培根所言:“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在生活中,因嫉妒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疏离的可谓是不胜枚举。

自卑:常见的变现是悲观、孤僻、忧郁自我封闭,在社交场合,表现拘谨、不敢抛头露面,害怕当众出丑,是过低评价自己而造成的消极体验。产生自卑感原因很多,主要有自我贫家过多,人际交往经验少,缺少特长,耐挫性差,生理、生活条件相对不足等。有些学生喜欢用自傲来掩饰自卑的心理,喜欢与人争论,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导致关系紧张。

情绪自控能力弱:当一个人不顺心时,很容易产生愤怒之情,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发泄出来,自控能力也随之下降。有人比喻这种发泄愤怒的方式好像是仙人掌碰人,在刺伤别人的同时,也伤及自己。

怯懦:在生活中常以“老好人”的面目出现。怯懦者害怕给人留下不好印象,好面子,习惯于迁就、忍让,甚至忍气吞声、唯唯诺诺。但实际上这种个性往往给个人交往带来诸多不利。

(3)社会功利化倾向。在交往过程中,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 想通过交往得到提高。“有用即交往”、“有求即结识”、“互相利用”等功利意识增强。但是,在交往中过多的考虑个人愿望或利益,就会很容易的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使个人交往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

(4)虚拟化社交倾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开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网络像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就像裹着糖果的炮弹射向我们。

现如今,如果一个大学生不会上网、没有QQ号码,那是不可思议的。而有些人由于过分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会采取“宁信机,不信人”的态度,沉溺于“虚拟时空”,不愿直面现实生活。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人际交往的原因和方式,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活,需要交往,需要沟通。那么如何打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局面,使其在人际交往中不四处碰壁,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第一,平等尊重原则。尊重彼此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中,双方在人格上和主体资格上都是平等的,古人云“欲人之爱已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二, 真诚宽容原则。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宽容是大学生交往的根本,是建立友谊的基础。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

第三, 互补互助原则。它是指人们在交往中互相帮助、互相满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学生要勇于吸收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 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的措施

1、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研究表明,对交往对象和交往关系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该关系发展的性质和趋向。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中经常出现认知的偏差和障碍。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和角色固着。

2、克服交往中的情绪障碍。人际交往过程中,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恐惧、嫉妒,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大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选择健康而有效的方式来化解和有分寸的表达,面对社交恐惧不逃避,努力正视它,增加自信,调整自我价值的确认方式。

3、克服交往中的人格缺陷。应树立自信心,主动与他人交往,面对朋友,要敞开心扉,面对现实,悦内自己,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可以用延迟发克服冲动的习惯,有意识地去挖掘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真诚热情待人,热爱生活,培养兴趣,改变对世界的消极看法,提高交往中的质量。

4、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技巧。加强交往技能和能力,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首先,运用积极暗示来减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经常在心理默默对自己说:“我是受欢迎的人!”。除语言暗示外,还可以运用形象暗示。其次,主动而热情地待人。心理学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的,要从心里对他人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学习愉快的面对生活,可以从行动入手,让自己高兴的去做事,以微笑待人。再次,社交谈话的技巧。双方交流时注意倾听对方的诉说,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他们的成就、他们的感受,是赢得友谊的有力品质。真正可以深入交流下去的,必然是双向的,敢于自信地袒露关于自己的信息,一般而言,人们总喜欢那些经历和看法与自己相似的人,赞成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在肯定我们的价值和自信。最后,批评的艺术。批评要注意场合,要想奏效,尽量减少对方的防卫心理,尽量在只有谈论者两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应针对现在,不要总纠缠老账。

总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关系他们的一生成败、甘苦,不能不重视它。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局限,不断的完善自己,坦然的走向他人,自信的与他人交往。

[参考文献]

[1]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2]汪汉荣龙健飞王绪朗《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经济师2005年02期。

人际关系与沟通第2篇

一、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建立“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建立的一种心理上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亲近、疏远、友好或敌对等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形成的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之间相互交往与联系的关系。

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既包括与组织内部主要负责人、高层管理者、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职员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也包括与组织外部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税务机关、往来银行、法律顾问、专家等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是以内部审计为立足点的一种专业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学理论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是人际关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经济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式的子系统,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果关系沟通不畅,没有其他部门或个人的合作与配合,内部审计将难以顺利进行。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与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的良好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接受组织负责人的委托进行内部审计,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的授权和支持,为此,必须与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向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递交各种建议书、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并就工作进展和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请示、汇报、交流,通过这种审计沟通,获得上级领导的理解、肯定或是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提出更高的要求等,协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论的落实和审计意见的具体实施。

2、保持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人际关系。因为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就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价,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不是专门以审查和评价别人的差错和失误作为根本目标,而是以提高组织利益和帮助被审计者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为最终目标,向他们提供与所审查活动有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忠告等资料。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审计沟通,让被审计单位认同其思想和最终目的,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相关利益部门的误会,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方案,取得审计证据的过程中,需要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当征求其意见;审计中发现问题时更需要与之进行恰当沟通,以求问题的最优解决途径;审计意见的落实需要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

3、形成与组织中其他职能部门良好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组织中其他职能部门如财务、供销、生产、人力资源等部门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在审计活动中更好地相互合作和取得更多的支持。例如:开展审计活动时需要从其他职能部门了解组织相关情况;审计中发现问题时,获得其他职能部门的意见有助于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法;在审计意见的落实和事后监督等方面都需要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支持,才能实现审计成果的高效利用。

4、开展与组织外部的良好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需要组织外部相关机构和有关人士的认同和支持,及时获得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例如:通过银行函证取得可靠的审计证据;合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专家的协助,获取专业帮助,如进行资产评估、基建工程验收、法律咨询等。

二、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是指社会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为了实现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之间建立良好合作与协调关系的目标,所采取的审计沟通、关系协调的具体业务活动,是整个内部审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将寸步难行。搞好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取得组织内外之相关机构和人士的理解和配合,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和模糊程度,提高审计效率。在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机构与高层管理者之间以及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常常由于缺乏恰当的沟通,导致大量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模糊和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这些问题极易造成误解、增加工作中的阻力、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导致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因此,搞好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首先是为了相关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取得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士的理解和配合,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

2、有利于确保审计结论有效发挥作用,增强审计效果。客观、恰当的审计报告需要在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帮助才能得出,审计结论的贯彻执行以及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都有赖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支持和配合。

最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终意义在于维护组织的最大利益。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组织最大利益。搞好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内部审计具有服务上的内向性,服务对象的对内是指内审人员是本单位的审计监督者,也是领导的重要参谋,内部审计只对本单位的管理者负责”。可见,内部审计是立足于组织内部的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维护组织利益而不是其他利益,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人际交往,在综观全局、均衡各部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保证组织整体的最大利益,而不能为了个人、小集体的利益而损害组织的整体利益。

三、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指导原则

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指导原则是指为了实现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之间建立良好合作与协调关系的目标,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时,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在进行人际关系工作中应以法规、制度为基础和前提,兼顾灵活性,并保持相对独立性。

法规制度为基础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在谋求良好关系的人际交往中应当以遵守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为重要基础和前提,依法行使职权,遵循职业准则,保证内部审计质量,规避内部审计风险。

灵活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应在不违背法规、制度的前提下,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用“双赢”的思想为指导,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内部审计人员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同时,应保持其职业谨慎性,合理关注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程度,不能以不适当的审计风险程度为代价,来换取人际关系的灵活性。

相对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是审计工作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在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同时,应当保持相对独立性,不得为了谋求良好人际关系而丧失相对独立性。

总之,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人际关系工作时,要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办事依政策、讲原则,合情合理,不偏不倚,不感情用事;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交往时,要相互沟通、互动交流,以取得对方的理解,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四、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方法,亦称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技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在人际交往中所谋划和设计的工作方略和对策。有效进行审计沟通和妥善化解人际冲突,是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最主要的方法与策略。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人际关系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人际关系对象,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不同的业务交往,积极、及时、恰当地进行沟通并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确保信息沟通渠道的便捷与畅通,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良好交流。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有效的沟通并不仅是沟通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而是准确理解信息的含义,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认同其思想和最终目的。

(一)审计沟通的范围审计沟通的范围包括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

人际沟通强调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做到熟练运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能。通过人际沟通,个人的思想、意见和理由得以恰当、充分的表达,彼此增进了解,消除隔阂,心情舒畅,相互支持与合作,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组织沟通,强调特定的组织环境下的沟通形式,包括:纵向沟通,是指内部审计活动中与上级或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横向沟通,是指内部审计活动中与组织中各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团队沟通,是指以团队为主体进行的信息沟通;会议沟通,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以各种会议形式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之间的沟通。

(二)审计沟通的途径

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师应具有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技能,以便能清楚地和有效地传达诸如审计目的、评价、结论和建议等事项。”根据实施的具体途径,这里把沟通划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口头沟通,是以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例如:通过询问组织的其他职能部门来了解组织的相关情况;与组织负责人或高层管理者进行会谈,反映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调查取得口头证据,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意见;与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其他人员讨论确定审计计划、方案;善于处理对方提出的各种异议,迅速作出反应,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等等。这种沟通途径灵活方便,简便易行,容易达到沟通的目的。尤其是面对面的口头沟通,沟通双方可以很好的把握对方的立场和态度,有利于充分的协商,加快沟通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传递和交流。但是这种方式使信息保留的时间较短,信息容易模糊失真,有时还无据可查。

书面沟通,是利用书面文字来进行信息交流。例如:对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对组织的其他职能部门的咨询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书;向组织外部机构如银行进行函证取得更多审计证据;向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提交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如有必要还可就审计中发现的重要事项向组织负责人、高层管理者和被审计单位提供中期报告,以便采取迅速而有效的行动纠正失误等等。书面沟通比较正式,可以长期保存,便于反复研究,更为慎重和准确。但是这种方式对客观情况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所沟通的信息内容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性很强。

(三)妥善化解人际冲突

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使内部审计人员遇到的人际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不是专门以审查和评价别人的差错和失误作为根本目标,而是以提高组织利益和帮助被审计者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为最终目标。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及时、妥善地化解人际冲突,通过沟通解除分歧和误会,寻求双方互利的解决途径,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效果。人际冲突是在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阻碍了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的目标实现时发生的一种对抗过程。内部审计中导致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者缺乏必要的、及时的信息沟通导致的冲突;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者知识、经验、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就会出现分歧和冲突;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者的价值观念不同,导致利益方面的冲突;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者职业道德信念的差异导致的道德冲突等。解决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冲突是一个复杂而具体的问题,可以通过协商的办法解决双方的意见分歧,在协商过程中利用协作、说服、妥协、通融等方法来妥善地化解人际冲突,解除分歧和误会。

人际关系与沟通第3篇

随着愈来愈多所谓的沟通辅导班、《说话的艺术》等培训课程及书籍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人际沟通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与研究课题, 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其的调查研究为我们了解与掌握人际沟通帮助不小。其中, 近十年国内的文献总量为2966篇, 自20062009四年间平均每年167篇, 20102016六年间平均每年385篇, 2014年文献量最高达402篇。同时, 文献量中各学科分配比率不同, 以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和中高等教育为主, 社会学及统计学、心理学次之。

一、人际沟通与人际沟通障碍

人际沟通是指在社会活动中, 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人际沟通除了传递信息这一基本功能外, 还有其心理功能。一是协调功能, 人们通过沟通传播人为制定、大众认同的社会准则及健康的思想, 协调共同活动, 净化不良社会风气, 消除不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二是心理保健功能, 通过沟通, 人们可以同外界保持联系, 满足归属感及安全感的需要;三是自我表露功能, 人在沟通中自愿地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传递给对方, 可以加强情感之间的联系, 增加亲密感幸福感, 获得社会支持;四是心理发展动力功能, 不论是婴儿还是老年人, 都是通过沟通来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满足, 以此成为生存生活下去的动力之一。

人际沟通常常发生障碍,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客观因素引起的人际沟通障碍, 另一类则是由主观因素引起的人际沟通障碍。

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较多环节, 每一环节的状态都可以导致心理距离的拉远。其客观影响因素除了信息自然的增强与衰退外, 作为沟通障碍的始端性原因, 信息源的信息不充分不明确或信息编码不正确, 在沟通的过程中表现为信息传递者个人的文化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态度将会影响到传递信息的内容。此外, 还有人际沟通的渠道这一影响因素。在科技能力迅速提高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沟通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复杂化。不再只是面对面通过视听交流, 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话等媒介进行沟通, 每种沟通通道对沟通的作用不同。同一信息在经过不同的沟通渠道传递时, 由于各种渠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信息的表达方式不同, 传播效果也有差异, 引起信息误差。

主观原因侧重于说明信息接受者在信息接受过程中, 其个人喜好及个人经验对沟通过程的影响。沟通的质量取决于信息源发送的信息内容与信息接受者转译理解后的信息内容之间的差异。此外还需说明的是, 沟通过程中, 信息接受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对当时信息的接收理解情况有一定影响。

由成因出发, 克服人际沟通障碍的建议有:信息传递者方面态度积极诚恳,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选择合适的时机, 注重双向沟通。沟通通道上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发展各种沟通渠道, 保证信息的双向沟通。信息接受者方面以诚相待, 克服嫉妒、轻视、怀疑、否定心理, 控制自己的情绪, 换位思考以改变自己偏执的看法和立场, 再加之包容开放、公平公正的心态。

二、计算机网络与大众媒体

狭义上, 沟通一词更多的情况下是指人与人面对面交换信息、交流感情的过程。但随着社会及科技的高速发展, 科技化生活对沟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兴起及大众媒体的盛行。

网络与大众媒体为人们的对外交往、信息沟通提供了崭新而又广阔的平台与渠道。而且, 网络与媒体的自发性、便捷性、无时间限制性、匿名性等特点降低了个人进行人际沟通的限制, 扩大了人际沟通的空间, 沟通者的心理距离成为人际交往的主要依赖。当下, QQ、微信和微博逐渐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方式, 各种线上交友App的涌现, 使得网络交友一度盛行。人们不仅通过大众媒体获得了数倍的信息量, 还能通过网络认识到数不胜数的朋友, 或天南、或海北, 甚至还有可能与遥远的异国友人相谈甚欢。同时, 大众媒体带来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了沟通的信息内容。

但同时, 在网络交友过程中, 不同于面对面的沟通, 双方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 使用文本化的信息及副语言进行沟通。沟通者虽然可以将彼此的情绪情感与意识进行编码与符号化, 但却不能意识到彼此实际的面部表情、声音、姿势。然而, 众所周知, 不论是从其在人际沟通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数量来说, 非语言符号系统都在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交友过程中非语言符号系统的缺失使得其与语言符号系统的配合度不高, 沟通未必能取 (下转105页) (上接第106页) 得想象的效果。而且, 不同于面对面的沟通交往, 网络沟通明显具有去个体化、自我感加剧的特征表现。再加之少数人将网络上的沟通交友视为拓展人际关系的主要方式, 沉迷其中, 反而影响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随之产生了网络心理障碍、社会交往能力的弱化等问题。

三、大学生的人际沟通状况

研究表明, 人际沟通能力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21世纪的复合型、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之一就是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作为社会的后备军, 大学生需要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 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当下, 大学生的人际沟通障碍主要有社交回避、社交焦虑、自卑、嫉妒心理与自我中心等。通过问卷调查法及心理测试, 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形成原因主要与家庭环境背景、成长经历以及个人的认知偏差、归因不当、性格缺陷等有关。

家庭氛围民主自由的子女一般而言沟通能力较好, 家庭氛围封建独裁的子女一般而言沟通能力较差。同样, 有研究表明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 心理承受能力也在面临巨大的挑战, 自我心理疏导能力有限, 更需要社会支持与关心。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到大学后, 由于生活环境和接受信息的差异, 沟通的心理压力要大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 易出现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的人际沟通障碍。主观方面, 当沟通受挫后, 自我效能感受损, 进而失去了再次进行沟通的信心, 从而出现沟通障碍;此外, 嫉妒心理与自我中心会使人在短暂时间内丧失正确的评估机制, 变得过于偏执, 转化成认知失调, 引起沟通障碍。

因此, 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肯定并关注自己的优势, 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完善人格, 形成多元化的价值体系。所有人的人际沟通能力不是天生的, 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掌握提升的。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提升人际沟通的能力, 将大大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质量, 促进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四、展望

人际沟通的研究一直在随社会热点变化着, 或是网络的兴起, 或是各种人际交往沟通障碍等。就未来而言, 人际沟通可能依旧保持将理论和实际联系的原则, 研究社会上相关的热点事件, 例如网络新词等, 但同样, 人际沟通不仅只局限于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 国际之间国与国的沟通交往是否可以类比为人际沟通交往, 并从人际沟通交往中获取些许启示?扩大视野, 将人际沟通的研究放大到社会、民族与国家, 相信我们会得到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丽红.克服人际沟通障碍在社会心理学中引导下的进展[J].前沿, 2013, 35 (14) .

[2]彭贵川.论人际沟通中的隐性冲突与控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3, 25 (11) .

[3]尹小华, 张军涛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J].现代交际, 2016, 30 (20) .

人际关系与沟通第4篇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护患沟通技巧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分析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18-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新形势下,医学模式也随之改变,护理行业愈发受到重视,大家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人性化服务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护士的职业形象和内在素质同样被提到了较高层面。我们在2015年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将非暴力沟通的内容融入此教学,在加强学生形态礼仪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与护患沟通技巧。本文对这一模式的分析、运用进行了大致阐述。

一、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依据

非暴力沟通一词出现于美国马歇尔·卢森堡所著《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它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更新变化,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大多数患者对医疗诊疗工作和医疗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诊疗期望值过高,同时也由于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态度不好,与患者沟通不当,患者对医务工作者不信任等等,如今,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持续紧张。在此背景下,除了加强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外,提高医学生的内在修养也成为了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护理礼仪,是将之前以护理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转变成以护理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一种举措,而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内在修养,提高护患沟通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护士的职业形象,从医务工作者方面来缓解护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我们将非暴力沟通融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当中。

二、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方法

首先,布置假期作业,让我校护理专业学生阅读《非暴力沟通》一书,了解什么是非暴力沟通,以及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和运用技巧,同时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假期医院见习的临床实践之中,总结非暴力沟通与护患沟通的启示和意义,并记录下自己在医院经历的与非暴力沟通有关的小故事,开学后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相互交流。其次,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堂上,通过指导教师对非暴力沟通知识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它的认识。然后,结合假期自学以及课堂上学习和交流的经验,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与非暴力沟通相联系的剧本编写,包括情景设计、角色分配、台词编写等等。最后,各小组进行情景演示,指导教师通过情景剧编排,了解学生对非暴力沟通知识的学习情况,根据情景中护患沟通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处理方法,了解学生是否能运用此沟通技巧,处理实践中所遇到的护患沟通问题,并对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系统学习、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以及运用技巧,加深学生对護患沟通的认识,从而进行有效的护患交流,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健康的医疗环境,展现护士职业形象美。

三、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优势

2015年我校将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学习中,2016年针对在学校附属医院见习的同学进行了该方面的检测。学生在医院见习期间,向患者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见习期间患者对其护患沟通满意度情况,调查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引起护患冲突时情景的语言得分。据统计,患者满意度高达95.20%。医院的带教老师也对该批见习学生做出了较好的评价,并指出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学生在面对各种护患冲突情景时,有着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能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对缓解当前护患紧张关系有着实质性的帮助。

正如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所写:“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在处理护患交流时也是如此,我们在工作中应用非暴力沟通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拓宽护士解决护患冲突的思路,而且也能提高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达到和谐护患关系的目的。

人际关系与沟通第5篇

[关键词]酒店 实习生 沟通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225-02

顶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实习中能够锻炼职业技能,了解行业发展现状,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人际关系不适应、心理不平衡等问题,直接影响实习成绩,甚至导致学生离职。这些问题与学生和酒店沟通不畅有直接关系。实习生和酒店应及时调整心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双方有效沟通,保证实习正常进行。

一、酒店实习生沟通障碍及原因

(一)酒店实习生的主要沟通障碍

1.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实习生进入酒店工作,人际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实习生不能正确处理各种新的工作和生活关系。首先,不适应与领导的沟通方式。实习生在酒店工作量大,独自承担责任,精神紧张,容易对酒店领班、主管或部门经理在工作中命令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产生抵触情绪。其次,与同事产生矛盾。实习生与同事之间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实习生不能妥善处理老员工工作中的不配合甚至推诿,造成人际关系不平衡。再次,与宿舍室友疏于交流。实习生一般住在酒店安排的宿舍,舍友们在不同部门工作,经常因为作息时间、卫生打扫等生活琐事产生冲突。

2.无法融入工作团队。酒店多数服务岗位以班组的形式工作,需要同事的协调和配合。实习生很容易出现与工作团队不相容的现象。一方面实习生行事张扬,没有给别人了解自己的时间就急于和同事打成一片,引起反感,被排斥在老员工群体外。另一方面酒店入职培训不到位,实习生不理解、无法认同企业文化,心理上没有建立企业归属感,加大了实习生融入工作团队的难度。此外,实习生由于没有完全实现角色转换,不愿参加同事之间的正常社交活动,不能以稳定的心态与人共事,很难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

3.不会主动沟通。首先,存在畏惧心理。实习生大多畏惧领导,把领导当作对立面,不愿意主动与上级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过分依赖指导教师。实习生遇到问题不会通过酒店正常渠道反映,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向实习指导教师求助,希望教师能够和酒店沟通协调,造成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更加复杂,自信心受到打击。

(二)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

1.实习生角色定位不准确。实习生不是酒店的正式员工,仍然将自己定位为学生,不能严格遵守酒店的规章制度,不愿意服从酒店的安排和领导的指令。以学生的角色与领导、同事相处,不主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酒店却以员工的标准要求实习生,严格的管理和繁重的工作容易激发实习生产生负面情绪或不平衡心理,遇到问题常常选择回避、退缩。实习生的行为与酒店期望之间的差距,阻碍了双方的正常沟通,从而产生矛盾冲突。

2.实习生缺乏沟通技巧。实习生没有工作经验,人际交往和应变能力差。首先,沟通心态和方式不正确。实习生以矛盾心态和同事相处,既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虚心向老员工学习,又忌惮和依赖老员工完成工作。矛盾的心态使实习生很难选择正确的交流方式,适度处理好人际关系。其次,缺乏语言表达技巧。不善于准确描述自我诉求,缺乏耐心,不会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要求得不到满足或遭受批评时,常采用过激行为应对。再次,缺乏沟通应变能力,面对沟通挫折不能及时调整沟通方式实现目标。

3.酒店人际关系复杂。实习生在学校主要和同学老师相处,彼此有感情基础,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氛围。酒店相对于学校,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不可控因素多,增加了实习生适应工作环境的困难。实习生在酒店工作和生活接触的是领导、同事、舍友和顾客,各方的立场和处事方式均有明显差异。酒店行业也存在潜规则,老员工刁难和排斥实习生现象时有发生。酒店员工流动快,矛盾较多,部门之间也存在竞争。实习生在繁重的工作中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产生挫败感,造成沟通障碍。

4.酒店沟通渠道不畅。首先,管理者沟通方法单一,缺少沟通上行渠道。酒店大多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动力,班次安排、考评和奖励制度不合理。实习生的不满无法通过正常的沟通途径向上级反映;酒店对实习生缺乏关怀,即使了解实习生的诉求,也不及时给予回复和解决,打击了实习生沟通的积极性。其次,基层管理者在沟通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领班或主管经常将实习生和其他员工比较,对实习生存在个人成见,没有把实习生当做平等的沟通对象,面对实习生咄咄逼人的态度和生硬的语气时,不能控制情绪,导致实习生无所适从,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二、实习生与酒店有效沟通对策

(一)实习生方面

1.准确转换角色。首先是心理转变。摆正心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习生应主动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接受酒店的职业规则,以正式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其次是行为上的转变。合理定位自己在酒店的位置,正确看待岗位分配,从基层开始锻炼职业能力。增加工作热情,主动融入工作群体,虚心向老员工学习,增强责任感,勇于正面化解矛盾。

2.提高沟通技巧。首先,充分认识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酒店职业的核心能力,有效沟通能够帮助实习生获得团队认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成就感。实习生应把提高沟通能力作为在酒店实习的主要目标。其次,树立主动沟通意识。了解酒店的各种沟通渠道,能及时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化解矛盾和冲突。再次,掌握基本沟通方法。正确合理表达想法、语义明确,配合使用有效的肢体语言。注重感情交流,学会换位思考,克制情绪,积极倾听,选择适当的沟通时机。善于总结人际交往中的经验,提高沟通应变能力。

3.完善人际交往礼仪。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表示友好和尊重的习惯做法,是人际交往的名片。首先要塑造职业形象。实习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仪容、仪表、仪态,塑造与个人气质、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健康、乐观的酒店职业形象。其次要遵守人际交往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自律,规范言谈举止,彼此尊重;学会待人接物,宽容他人,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酒店方面

1.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良好沟通的前提是双方彼此了解,相互信任。首先,酒店应建立健康的沟通文化。管理者明确沟通目标,减少酒店的沟通层次,及时反馈实习生反映的问题。其次,创造适合沟通的工作氛围。鼓励部门之间的交流,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组织实习生集体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再次,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对实习生待遇、奖惩、考核更加公正、透明,促使实习生对酒店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沟通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健全沟通渠道。首先是转变观念,加强管理者与实习生的双向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酒店与实习生之间的沟通不再是有问题或矛盾时的应急方法,而是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实习正常进行的有效措施。管理者可以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深入工作现场传达信息,利用书面、网络等方式掌握实习生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态。其次,发挥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优势。非正式沟通是企业规章制度之外的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沟通方式。非正式沟通以感情为基础,随机性较大,实习生往往能够在非正式沟通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酒店应适度发挥非正式沟通的优势,在与实习生沟通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探索与实习生良好沟通的方式。首先,酒店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实习生的特殊身份和独特的沟通需要,多进行情感沟通。其次,确定跨部门专职联络人,负责酒店实习生的沟通协调工作。再次,充分发挥优秀实习生在沟通中的带动作用。鼓励实习生之间相互倾诉,通过优秀实习生反馈有效信息,缓解实习生的工作压力和对酒店的抵触情绪。

【参考文献】

[1]谷利成.高职大学生顶岗实习现场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4(08):156-157.

人际关系与沟通第6篇

【关键词】关注;大学生群体;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它是一个人获得自我认知、理解和调节自我和他人情绪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共事等方面信息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处在一种以升学为导向的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忽略人际沟通方面的引导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成为制约个体发展的障碍。

一、大学生身处由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期,承载的过高期望与自身的不成熟性产生矛盾和反差,进而在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产生很多的问题和不适

在自己与他们的相处和交流中发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家庭亲子沟通不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亲子沟通不良习惯或问题会直接影响他们与其他人的沟通和交往方式。把分数看成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评价、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识,父母不能以身作则,父母过于唠叨等等成为亲子沟通的最大障碍。亲子沟通问题的出现可能大大降低大学生主动与人沟通的意愿,甚至打击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自信,甚至引起逃避沟通的倾向。大学生处于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各方面的适应问题需要家长及时提点,亲子沟通方面的不成功体验会给大学阶段的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

(二)人际沟通的主动性欠缺。比较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业等方面遇到问题时不会主动想到通过与教师沟通来解决问题;也不太善于将自己的困惑或问题求助于同龄人。由中学过渡到大学,除了学习方式的显著差异之外,不得不提的是人际环境的变化。以往相对固定的师生交往模式被偶尔的师生交往所取代;以往教师主动的沟通模式被学生主动的沟通模式所取代;以往不需考虑的沟通意识和方法被提上大学生的关注范围,如何主动去和教师交往并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了很多大学生困惑的课题。其实又何止是师生交往,不知道如何去和身边的人打交道是很多人遇到的问题,这折射出大学生在人际沟通意识和技能方面的缺失,相关的引导和教育不足。

(三)人际沟通中包容性欠缺。显著表现在不少大学生在与室友或身边同学交往过程中小矛盾频发,从他们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不足。一方面大学校园里的“宅现象”比较普遍,不少学生有事没事喜欢呆在寝室,不愿主动与陌生人接触,不爱结识新朋友;另一方面寝室矛盾频发,室友之间出现矛盾不会协调解决。很多大学生由于平时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沟通造成寝室关系处理不当,甚至会使自身产生持续的不良情绪,给生活、学习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沟通交流技巧欠缺。除了与熟人交流之外,与陌生人交流的技巧也很欠缺,接触中发现甚至一些学业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在与陌生人中也表现出畏难情绪不知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很多大学生自理自立意识薄弱,遇到问题除了辅导员之外,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去向什么人求助。比如,不少高年级学生对校园里的一些日常事务的办理流程、规则都不了解,遇到一点很简单的问题也要煞费心思,尤其直接面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时,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暴弱,这些都与交往技巧欠缺有关。

大学生人际沟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家庭教育是罪魁,学校教育有偏颇,社会影响不可低估。

中国政法大学王洪松认为,大学生人际沟通问题的频现与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欠缺有关。随着独生子女现象的普及,我国的家庭结构变得非常单一,小孩子从小缺乏玩伴,人际关系网也很简单,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环境,在加上有的父母疏于引导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此外,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欠缺还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有关。在家庭教育中,尽管许多父母在生活上对独生子女很娇惯,但是并未真正与孩子平等相处,去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很多事情家长已经安排好了,这使得孩子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境地,甚至很多时候孩子的想法被压抑,久而久之很难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被动听话的孩子通常很难主动与别人交流。

虽然我们一直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依然没有改变学校教育对分数的追求,学校并没有把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中来,学校教育方式也不太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被压制,以学业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了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这一类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因人际关系变迁与重构而导致的疏离很容易产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障碍。

社会影响即通常所说的社会教育,它是指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社会文化机构及有关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它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当前的社会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态度及行为,媒体上关于“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老人倒了要不要扶,杀熟现象”等一系列社会心态问题的曝光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使大学生在这方面社会舆论的影响力下对人际交往产生认识上的困惑,甚至会引发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一些大学生把自身“包裹”的很严,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社区也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大学生在与网络的长期接触中难免会被一些网络流行观点所左右,这也是一种强大无形的教育力量,难免会影响大学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行为选择。

二、 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发展影响巨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则是改善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指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人际关系则是85%,可见,当务之急是从以下四方面改善大学生的人际沟通状况:

(一)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人际沟通方式和特点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养成。家长只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沟通的环境,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意从生活细节去培养和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和沟通,才会耳濡目染,孩子才可能从小养成正确的、积极乐观的交往观,进而为今后的而发展打下好的基础。进入大学阶段是沟通和交往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家长的适时引导非常关键。很多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沟通问题往往有着很复杂的成因,单纯依靠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往往很难奏效,这是辅导员就要通过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方式,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宽松的环境。

(二)学会信息共享、学会与人沟通这一主题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逐渐显示出它的不可缺性,仅仅靠辅导员或个别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学校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将人际沟通类课程纳入选修课程来建设,就可能帮助更多大学生普及沟通知识,提学生提供升沟通技能,进而提高他们认知自我、理解他人并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课程建设中来加强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学校为更广阔的沟通平台。除了开设相应的课程之外,学校还要为在校学生创造更便捷的沟通条件,如在学生公寓的每层楼面开设专门的“聊天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交流空间;加大对心理咨询室的宣传,使更多学生遇到问题时会主动求助;搭建便捷的网上交流空间,实现学习和生活信息共享,引导学生主动找任课教师答疑,增进师生交流,通过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等日常交流的途径,捕捉教育契机,在人际交往方面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从现实问题入手,主动找学生谈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等等。另外图书馆、教学楼等场所也可以开辟更多公共交流空间。

(三)引导大学生及早树立沟通意识,营造和谐沟通环境。社会飞速转型发展的今天,沟通的价值越发显现,很多问题的出现说到底就是沟通不够造成的,沟通才会消除误解促成和谐。世界很多知名大公司就意识到了沟通文化营造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巨大作用,比如德国大众公司规定:员工每天一到公司会有一个“握手”的仪式,即与每一位同事握一下手之后才会开始一天的工作,而且公司还规定每隔一定时间都会安排一天,大家虽然还是要到公司但不需要工作,大家可以随便聊天、喝咖啡以此来增进彼此交流。我想这种宽松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大学里也是需要的,只有引导大学生自身首先树立沟通的意识,才可能及时地化解矛盾冲突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精心设计的教育内容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尔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2] 赵峰,李浙江.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的存在分析[J].科技资讯,2011.

[3] 李琼.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弱化及其对策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

人际关系与沟通第7篇

【关键词】 信息交流;人际关系;干预性研究;学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106-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与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的治疗护理不但依靠技术措施,而且更注重心理、社会、情感及文化等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护士的沟通能力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国内关于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报道大多以课堂训练为主[1-3]。为探讨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某高校于2005年开展了为期2个学年的护生与陌生人沟通的实训尝试,使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高,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高校2005级护理专业大专学生(简称护生)99名,均为女性;年龄17~21岁,平均18.9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4人,对照组45人。2组护生入学年龄、入学成绩、家庭背景等人口学特征均无明显差异,且配备的辅导员、授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内容均相同。

1.2 方法 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试验组护生则在常规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设与陌生人沟通实训教学。

1.2.1 实训方法 训练项目与内容安排:(1)一年级上学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外活动,组织护生与其他班级不熟悉的学生一对一交谈,每周至少1次,时间不少于20 min,每次交谈对象、内容不能重复,活动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2)一年级下学期。组织护生到公众场所(广场、公园、社区等)与陌生人沟通并组织讨论。(3)二年级全学年。继续上述训练,并安排护生利用周末到医院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关医务人员沟通并组织讨论。(4)不定期活动。借助护理技能大赛和小发明、小创造等竞赛活动,组织护生合作参与,并与教师讨论自己小发明、小创造的设计方案;与其他班级学生开展心理拓展活动,通过心理测试小游戏锻炼和培养沟通能力;组织护生结合实训感受撰写演讲稿、诗歌、散文等,参加演讲比赛和诗歌朗诵会。

1.2.2 测试方法 采用沟通能力测量表[2]。表中设有40个条目,每条采用3级评分(1~3分),总分120分。分数越高,沟通能力越强。分别于第1学期初和第4学期末对2组护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见,干预前(第1学期初)2组护生沟通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4学期末),试验组沟通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许多医学高校护理专业虽然开设了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的课程,但现有的课时远远不够。护生从学校到学校,入学后与外界交往仍然有限,技能操作的对象基本是模型,在临床见习、实习期间一言不发的现象十分常见,即使开口说话,也常常是简单照搬教师课堂用语或教学录像语言,不会面对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1,3],加上旧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家庭教育可能存在的误区以及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尤其是女生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欠缺。

本次调查显示,开展与陌生人沟通能力的教学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只有遵循如下原则,与陌生人沟通的实训教育才可能获得良好效果:(1)需求性原则。对6所护理院校190名护理专业中专、大专、本科实习生调查显示,70%以上护生认为学校开设人文课程不够,90%以上的护生希望开展职业礼仪培训,70%以上的护生希望提高沟通照护能力[4]。因此,在开展与陌生人沟通实训之前,应认真组织试验组护生开会、学习、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渐进性原则。培养护生与陌生人沟通能力是一个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应本着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循序渐进原则,先组织护生与本校同级护生沟通,接着与新校区非护理专业学生或高年级护生联谊交流,再组织她们走出校门,到广场、社区、敬老院、医院等社会场所与陌生人沟通,使学生接触的人群更广,沟通能力更强。(3)多样性原则。当代护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爱好广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应力求实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寓教于乐,既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又锻炼她们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4)实效性原则。通过与陌生人沟通这一教学载体,让护生在实践中切实增强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此周而复始、内化发展,不断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护理大专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人际关系较一般大学生敏感[5]。本研究尚未对试验组护生做人际关系困扰情况方面的心理测试,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便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由于本研究尚无现成经验借鉴,实训活动内容和形式尚需共同探讨,使之更臻科学、系统、完善和规范。

4 参考文献

[1] 李华莹.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卫生职业教育,2002,20(1):52-53.

[2] 史瑞芬,唐弋,曾丽芳.护生临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护理学杂志,2003,18(4):301-302.

[3] 张咏梅,江智霞,肖烨,等.护生人际沟通知识转化为人际沟通能力的教学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54-155.

[4] 黄弋冰,许乐.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B):61-62.

人际关系与沟通第8篇

关键词:人际关系;沟通;领导艺术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66-01

一、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现代管理的命脉,没有沟通或者沟通不畅,管理也就无从谈起,管理的失败导致的就是企业无法经营。由此可见,沟通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成功的企业,上下沟通的渠道一般都是畅通的,企业内部因沟通造就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沟通文化能产生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增强员工工作愉悦感得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提高必然使企业效益上升,这不仅使员工挣的更多,还增强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沟通的技巧

在心里学角度分析沟通,可以将沟通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是:社交型,控制型,寻求型,重点型。所谓社交型沟通是最浅显,最容易理解的,为了社交而谈及的一定是最表面肤浅的东西,因为所沟通的肯定是无关自身的事情,所以这种沟通是没有任何感情可言的。而控制性沟通则是以命令的口气谈话,谈话主旨也是以压倒和改变对方的思想为目的的。寻求型沟通则多用于审问和审讯中,它的特点在于要求证并寻求更多未知的东西,寻求型沟通也可以称之为警察式沟通。重点型沟通的目的是思想深层的交流,完全站在尊重和理解对方的角度,在沟通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并且配合专注的倾听和积极主动的回应。

三、沟通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管理者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时间的选择不要在员工工作的时候,这样不仅影响员工的正常工作,而且还会直接导致沟通的无效,管理者最好事先与员工商定一个大家都空闲的时间,谈话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好。在地点的选择上最好选择在管理者的办公室或者会议室,在这期间最好避免电话或访客的打扰。

其次我们在沟通前要搜集、准备好相关沟通的内容,切忌不要在谈话中因为没有做好准备,而沟通跑题,谈话失去主题意义天马行空。

再次员工也同样要事先做好沟通的准备。在与领导沟通前要对自己近期的工作业绩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准备好相关证明自己业绩成绩的论据,正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总结自己有待提高的方面。

四、沟通中的倾听艺术

倾听是打开双方沟通的主要关键。表示了解对方感觉,可令对方知道你能体会他的处境。在细心聆听之余,表示关怀体谅。你就可以开启沟通之门。“倾听”来自于不同人员、不同方面的“好的”与“坏的”声音,只有不断的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并进行有效分析,才能模索出更符合现状的管理方法。而作为一线的员工则更乐意于为那些能听取他们意见、理解他们、为他们着想的管理者去工作。因为,生产一线的员工更多的是“被动”的去执行所谓的战略管理任务,他们更愿意为相互间的“人际关系”和“切身利益”而“主动”工作和付出。因此,企业的管理者面对复杂的企业环境和人际关系群体,要如何才能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群体的“利益”,相互间的“沟通”不可缺少。倾听的技巧至少包括:

1、参与——看,听,询问。就是观其动作,声色,有时插入问话,让对方感受到你在专心地听其说话。要适当使用目光接触,并展现恰当的面部表情。

2、认同别人的经验——尊重对方的感受,发出一些认同的话。

3、邀请对方说多些——“可以多说明一点吗?”“我想多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当然,如果对方离题了,你可以说:对不起,让我们回到正题,好吗?尽量避免打断对方说话。

4、综合处理——若对方已说了不少,你可以做些小结,用自己的话把员工的意思复述一遍,问对方是否是这个意思。

倾听是一种礼貌,是尊重说话者的一种表现,也是对说话者的最好的关注。

同样在制定公司或个人的目标时,既不应张扬,也不应贬抑,应合乎实际,而合乎实际上是一种中庸之道。在整个公司的运作之中,对客户应讲求公道,对下属应赏罚分明,平等待人,对同事要以诚相待,凡事取其中,顾全大局,对公司的长远计划将大有裨益。

在管理中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艺术。在保持中庸态度的基础上,运用倾听的技巧,以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周围的每一个人,定会在工作中如鱼得水,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