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8 17:05:33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第1篇

关键词:唱歌课;流行音乐;中学生;教材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课型,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一则提高发声技巧,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作品;二则通过演唱不同民族、国家优秀的作品可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再则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表演及创作活动,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及协调能力。

一、唱歌课教学中流行歌曲的引导

目前中学生歌唱兴趣的方向与学习现状使学生对教材中民族歌曲与艺术歌曲缺乏深层次认识与了解,大部分学生偏好于流行唱法和流行歌曲。学生在歌唱实践活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演唱方式上,除了独唱、表演唱,其他演唱形式学生都很少尝试,也不太了解。因此,调动学生上唱歌课的积极性是音乐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观摩优质课、学科教研、同课异构等学科实践活动,针对唱歌课教学进行了用流行音乐培养学生唱歌兴趣的尝试。

二、唱歌课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的优势

1.摒弃传统练声方法,提高学生练声兴趣

唱歌课教学中,发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歌唱教学中练声曲目主要是一些专业的顿音、连音、母音练习。对演唱的气息、口型、声音的位置,都用专业术语提出要求。这种专业的训练对专业院校、合唱队员可谓是必修课程,可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这些专业化、程式化的发声练习势必拉开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发声练习对于提高普通班级学生的演唱技能不会很明显,因此,练声曲的选择可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这样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达到了练声的目的。如,舒缓柔情的歌曲,运用不同母音演唱可作为训练学生气息流畅、旋律连贯的练声曲,例如,周杰伦的《台》、莎拉布莱曼和刘欢的《我和你》等。训练学生声音的张力、弹跳力可选用轻快、活泼的流行歌曲,如《甩葱歌》《童年》等。

2.在唱歌课上引入部分流行歌曲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判断一首流行音乐歌曲能否进入课堂,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的的音乐教学的要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与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气质修养等非智力因素。流行音乐跟其他音乐形式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各种节奏和声调变化等表现手法所构建的独特音调来表现音乐的,通过情感体验来完成审美活动的过程。学校里面学生大都不喜欢唱学校音乐教材里的歌曲,因此,音乐教育歌唱曲目的选择既要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歌曲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流行音乐搭建其与传统音乐的桥梁

运用流行音乐来吸引学生固然是好,但是流行歌曲毕竟只是唱歌课教学的一个辅助因素,万万不可喧宾夺主,摒弃一切教材上的歌曲,大量地演唱流行歌曲,那样学生会永远地看不到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的光芒。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利用流行音乐搭建其与传统音乐的桥梁,让学生海纳百川,喜欢所有的音乐。

例如,讲到翻唱问题,我会告诉学生,他们喜欢听的很多流行歌曲,创作都来源或借鉴于古典音乐。如,苏慧伦(国语)的《柠檬树》,原唱来源于德国小城五人乐队Folls garden的lermon tree,这首歌曲在1996年红遍欧洲。

由此可见,许多音乐不是作曲家凭空创作出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教材上的音乐,教育学生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精心为我们选择的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三、流行音乐协助唱歌课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当然任何尝试都会有两面性,我在用流行音乐协助唱歌课时,同样也遇到了问题。在同一时间无法顾全教材歌曲和选材歌曲的学习。学生过于喜爱流行歌曲,而忽视了教材歌曲的学习和赏析。例如,我教授学生八年级第16册第一单元《绿色家园》中的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时,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反应不喜欢这首歌曲,旋律不好听、节奏过慢。于是我将这节唱歌课教材加入同是环保题材的黑鸭子演唱组演唱的《地球你好吗》,刚开始是让学生学唱《给未来一片绿色》,欣赏《地球你好吗》,后来由于学生喜欢《地球你好吗》,看他们学唱、演唱欲望浓厚,直接学唱《地球你好吗》,而省略掉教材中《给未来一片绿色》的学唱。针对不足,我做了如下调整,教材里优秀的歌曲是要让学生学习和赏析的,可以在拓展时加入同一体裁或题材的流行歌曲。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总之,高雅的、主旋律的音乐作品固然是中小学校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但是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许许多多的流行音乐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征服了年轻的一代。作为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对优秀的流行音乐弃而不用的方法是绝不可取的。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打开门窗,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流行音乐的进入。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应重点放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上,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传统教学内容教好、教生动,而不应将教流行音乐当作提高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它只能作为补充内容来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高涯.引优秀流行音乐,进中学音乐课堂.中国音乐教育,2002(11).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第2篇

关键词:流行声乐;演唱教学;流行唱法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欣赏能力提升,流行音乐逐渐与大众审美特点相契合,成为高等院校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流行声乐演唱教学发展现状来看,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当前流行声乐演唱教学尚未建立规范的教学体系,相较于其他音乐教育仍然处于一个发展阶段,除了流行音乐在我国流行较晚的一个因素以外,更越多的是由于该专业自身特点导致。高等院校的流行声乐教学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很多活跃在乐坛的歌手多是通过自身学习来获得今天的地位,专业院校出身的却少之又少,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此看来,加强流行声乐演唱教学研究十分有必要,有助于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追求滑音

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部分学生喜欢炫耀自身的演唱技巧,在演唱中加入滑音,无论是在哪个部分都喜欢加入滑音,这种现象较为常见。滑音主要是为了提升音乐的感染力,赋予音乐更深层次内涵,但是在运用中需要恰到好处,而不是所有的演唱中都可以运用滑音,特定的滑音可以为音乐带来新的色彩,这点是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的[1]。

(二)弱起消失

在流行声乐演唱中,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一种弱起消失的问题,这一问题同上述盲目追求滑音的问题截然相反,无论是在句首还是句尾,尤其是在演唱终止音时,是通过口型比划,发出气音带过,随即弱起消失。这种现象在演唱中同样十分常见,会带给观众一种力气不足,虎头蛇尾的感觉。实际演唱中,这种终止音是需要充分的力气支撑的,只有这样才会让人觉得音乐有始有终[2]。

(三)模仿过于刻意

模仿是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初级阶段,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声乐演唱的方法,但是为了过于盲目的模仿其他歌手的声音和演唱技巧,缺少自身的特色,难以学习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唱法。诸如,很多学生对于某个歌手十分痴迷,将其视作偶像,在演唱偶像的歌曲作品时,就会竭尽全力去模仿偶像,包括偶像的缺点,这种模仿会将学生原有的演唱优点掩盖,甚至无法学习到真正的流行声乐演唱技巧。单一的模仿,无法掌握歌曲本身的内涵,自然无法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诠释的淋漓尽致。

二、流行声乐演唱教学的对策

(一)丰富课程内容,应用信息技术

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丰富和创新,引入时代元素[3]。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存在一定差异,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学生的个人素质,促使学生的个人知识储备和学科知识有效整合。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流行声乐教育中,同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整合在一起,丰富流行声乐知识、信息,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声乐教学中,有助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空间,增长见闻。流行声乐类别较为繁杂,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自由的学习,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机会。

(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通学生建立起密切的沟通和联系,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启迪思想,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引导和帮助,促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统的声乐演唱教学中,多是以教师的口述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统一发音标准,而流行声乐教学则是强调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个性,强调个性化的声音,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优势放大,展现自我价值。故此,在进行声乐教学中,应该尽可能避免单一声音的情况,教师能够同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参与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4]。

(三)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更加科学合理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动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民族声乐作品,将作品中的感情和风格更为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深层次感受声乐学习中的乐趣,而流行音乐更加注重学生自身情感和个性的表达。由于学生个人素质水平的差异,对于教师的要求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理解,长处更加另类的唱腔,而学生在作品处理中主要是通过自身对作品理解和流行声乐的应用,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故此,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W生对作品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塑造独特的演唱风格。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提升教学成效。

(四)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树立正确的榜样模范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者和实施者,除了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榜样模范,为学生做示范,通过流行唱法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基于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参与培训,或是专题讲座的方式来提升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有针对性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深层次感受声乐演唱艺术,提升学生的流行声乐演唱能力。

【参考文献】

[1]田雨涵.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3,31(12):140-140.

[2]吴蕾.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5,35(24):120.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第3篇

[关键词]音乐剧;声乐教学;模式改革

以当今我国音乐剧专业的教育模式的发展状况来看,音乐剧专业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学生在音乐剧声乐方面的基础是不一致的,所以传统的音乐剧声乐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音乐剧声乐的迅速发展,更不能满足学生对声乐知识的需求,因此严重制约了艺术院校教师教学方法的质量和有效性,基于此矛盾问题的出现,引起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灵活改革。

一、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现状及背景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因此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培养,刺激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为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空间,在音乐事业中,培养音乐剧演唱全能型人才成为其教学的重点项目。

1、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的现状

虽然音乐剧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是由于其在种类上的配合不到位,仍然存在很多缺点,例如音乐剧声乐舞台演唱在舞台上声乐与舞蹈的不匹配,则会降低整场音乐剧的艺术效果,我国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现状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做好“歌、舞、剧”的协调、配合发展;如何将音乐剧声乐演唱与流行因素进行结合。这是目前我国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改进的大概方向。

2、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的背景

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的依据是文艺演员在舞台上同时体现“歌、舞、剧”的表演,对音乐剧声乐演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有极高的要求的,在教学模式中需要对演员的唱功和舞蹈功底进行重点的训练,促使音乐剧声乐演唱在教学模式上需要进行改革的探索,事实证明,我国在音乐剧声乐演唱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结合艺术院校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案例性分析。

1、某学生具备非常好的音色,但是其在音乐剧的感情处理上不到位。针对此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采用以情融景的教学方法,让该学生体会音乐剧中传递的感情,感受音乐剧所描绘的情景,将自身融入到音乐剧情景中,之后感情到位后再对其在语言、肢体动作上进行细节上的指导处理,经过教师的不断指导,该生音乐剧声乐演唱的能力得到了综合提升。

2、某学生的流行表演能力非常强,但是不能将其优点在音乐剧演唱中有效的发挥,并且伴有严重的地方口音。针对此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采用以强制弱的教学方法,首先以朗读的方式促使其对流行歌曲的节奏、特点及情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加入音乐剧声乐的演唱和表演,教师在节奏、风格需要重点提示的地方对该生进行着重的培养,在教师的帮助下,该生在音乐剧演唱中的改变非常大,在后期音乐剧声乐演唱中该生的综合能力一直处于强势状态。

3、某学生的各项能力都非常强,只是在进行音乐剧表演时容易紧张,出现诸多演唱上不好的情况。针对此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采用心理辅导的教学方法,播放该生演唱过程中的音频录音,让其自身意识到缺点,之后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以及心理素质上的锻炼,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开课前,由该生单独进行歌曲的表演,经过教师长期对该生的改变和帮助,该生在心理素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三、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改革

音乐剧声乐演唱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是古典唱法,其为音乐剧演唱的最初源头,与美声唱法是非常接近的;另一方面是流行唱法,此唱法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流行音乐元素的发展。基于两种唱法的相互作用,音乐剧声乐表演中必须是舞台戏剧与舞蹈肢体语言的相互配合,以此种形式表达歌曲中传递的信念,所以在教学方法多种要求的作用下,艺术院校针对音乐剧声乐演唱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是学生自由选择自身擅长的唱法,目前我国音乐剧声乐演唱曲目分为民族、流行和美声三类曲种,学生在曲目选择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设计并演唱,演唱中要包含故事情节的展示、舞台场景的设计以及画面对比感,教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给与指导和帮助,着重做好曲目演唱中情感的表达和感觉的展现,掌握曲目演唱中主观和客观上的因素。学生设计完成后由教师进行整体舞台演唱的考察,并要求学生对所选曲目表达自己的表演感受,教师针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提出曲目中可创新的要素,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后对学生的曲目设计进行二次考核。

然后根据学生的表演能力对其进行分组,主要依据学生在剧组、创作及角色上的特长对其进行能力延伸,使学生在音乐剧演唱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找准努力的目标,之后由教师选定演唱曲目,由学生团体为演唱歌曲进行编排,依据歌曲传递的信息为其设计合适的故事情节、逼真的画面感和唯美的舞台场景,同时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适当添加肢体语言以及戏剧成分的创作,最终达到音乐剧演唱的效果。

最终教师以音乐剧展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优胜劣汰”的制度淘汰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对优质的学生着重进行素养、能力以及演唱上的培养,培养学生“歌、舞、剧”的综合发展,同时对音乐剧声乐演唱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式的改进,达到改革的目的和效果。

改革后的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在音乐剧学习中的地位,一方面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剧声乐演唱的理解,另一方面有效发挥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使其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激发学生表演和创作的能力。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第4篇

【关键词】流行唱法 声乐教学 高职院校

流行唱法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传入中国以来,一直饱受争议。随着时间推移,为了适应观众的审美要求与时展,流行唱法也慢慢进行着技术方面的改变。从最初我国“港台式”的气声唱法、轻声唱法,到后来从欧美传入的摇滚唱法等,均体现出外来文化对于中国流行唱法的影响。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多是参照音乐教育专业和艺术院校的声乐表演专业来制定课程标准并分配学时,往往缺乏“职业性”特点。尝试把流行唱法纳入到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体系中,让它正式进入常规的教学途径,也是适应流行唱法人才需求量的一个社会现实,对于促进高职学生就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流行唱法的艺术特点及就业优势

随着近年来各大电视台选秀类节目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流行唱法的科学定位和合理的教学需求。对于流行唱法的探究也是众说纷纭,金铁霖教授曾指出,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是歌唱的工具,是为表现艺术作品而服务。在流行唱法中,掌握“气”“声”是处理作品的关键,也是学习流行唱法的基础。在进入21世纪以后,流行唱法立足于本土文化,逐步形成了民通唱法、美通唱法等适应中国听众审美需求的演唱方法。但是无论怎样改变,都缺乏专业、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理论指导,无法拓展音域、美化音色以及自如地表达歌曲情感。只有通过专业、系统的流行唱法学习,才会获得有气息支撑、有穿透力、有表现力和控制力的声音,而不仅仅是依靠话筒中的“喃喃自语”。

(一)流行唱法在歌曲表现方面的优势

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是指在演唱中所表达出的感染力。它以有组织的节奏、旋律以及歌词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上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我们在听一首歌曲时,有时虽然不能看到歌唱者的影像,但是可以通过他动情投入的演唱,很好地诠释歌曲内涵,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对于架起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心灵桥梁是多么重要。在民族和美声唱法中,大部分高音区的演唱都被处理成持续的强音,用以强调音色的饱满通透。流行唱法在演唱歌曲时,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更加贴近普通群众,而且细腻真挚的情感表达也让歌曲的表现力大大加强。特别是运用特有的“强爆破、弱延长”技术处理方法,给歌曲的情感表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流行唱法择业的宽广性

很多学习流行唱法的人都会出现择业困惑,特别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对于就业前景更感到迷茫,以至于近几年报考音乐专业的人数明显下降。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在各类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工作之外,很多都选择了文体、广播、传媒或自主创业等就业渠道。特别是学习流行唱法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展示平台,就业渠道更加宽广。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开办对口招聘会,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这些都使家长和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改变,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配合教师,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成效,也为将来的就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流行唱法的教学现状

在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体系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有着明确的划分,教师也有着多年的教学实践。但是,对于流行唱法专业教学方面的内容却有所缺失。在当下的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流行唱法教学中,学时短及教学模式陈旧是共性所在。

(一)流行唱法课程的学时安排

我国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基本以美声、民族唱法为主,流行唱法只占声乐教学总学时的1/5。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从一年级进校直到三年级上学期,一直都进行系统的声乐学习,但这其中只包括对于美声、民族唱法的选择。而流行唱法课程只是在二年级上学期有所涉及,整体课时只有18周36学时,对于音乐表演专业一个班的人来说,出现的情况便是学时短、人数多、教学任务重,根本无法做到教学成效的延续性和深入性。

(二)流行唱法的常规教学模式

近些年,由于高校的扩招使学生数量猛增,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逐渐增加了“集体课”和“小组课”。这些课程的开展,既降低了教学成本,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小组课”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又可以让他们从相互的练习中得到“灵感式”启发。从就业角度而言,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看到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这样长期耳濡目染,学生便能学会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本领,对于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毕业生而言,是最佳的学习途径。但流行唱法讲究音乐个性的表达以及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因此在短短的36学时中根本无法达到上述教学目标。

三、将流行唱法纳入声乐教学体系后的相关思考

将流行唱法纳入声乐教学体系,是指将流行唱法作为声乐必修课程中的选修唱法,让学生在一年级进校之初,就可以根据个人嗓音条件和演唱爱好进行选择。经过在校两年半的学习实践,系统、深入地掌握流行唱法的专业知识和演唱技巧。将流行唱法纳入高职三年制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体系之后,需要解决的就是学时分配、教材选用及艺术实践安排等相关问题(表1)。

(一)学时安排及教材选用

根据教学课程标准的安排,学生在校的每个学期中,都有需要学习的技术难点,因此需要循序渐进地解决声音的技术性问题,以及对于不同曲风声乐作品的把握,最后达到根据个人特点选择演唱形式的目的,使其在共性化的教学之后获得个性化的表达。

流行唱法教材曲目的选用应打破局限性,既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广泛性,又要有一定的侧重性;既要有欧美音乐剧和流行歌曲,又要加强中国声乐作品的比例。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影视插曲也可作为教材的补充曲目。当然,“歌无定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可以通过流行唱法来进行演绎,如现在很流行的红歌翻唱等。以江苏省为例,每年的音乐统考中有相当一部分歌曲属于流行歌曲范畴,而且在演唱这些艺术歌曲时,也可根据自身的表现需要,选择用流行唱法进行演绎,这大大拓宽了流行唱法选择作品的范围。

(二)增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让其达到毕业即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真正符合“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也不例外,通过三年在校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时既要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又要具备在社会各类文艺活动中登台演唱的能力,真正达到社会就业市场对高职音乐毕业生的多方面需求。高职院校的学制只有三年,对学生而言,课堂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减少艺术实践的比例,相反,要摒弃“坐而论道”,逐渐加大艺术实践力度,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对此已有共识,正积极修正教学大纲,增加艺术实践的课时比例,依据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每个专业明确若干个核心技能,整体教学过程围绕核心技能展开,强化为核心技能服务。改善或拓宽用于艺术实践的场地,积极与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洽谈,从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渠道、签约率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而言,证明增加艺术实践的比例已卓显成效。

当然,将流行唱法纳入正常的声乐教学体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师资和适用教材的缺乏,都会让流行唱法进入“声乐教学大家庭”产生一定难度,因此每位教育研究者的努力与付出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周曙.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杨燕.歌曲《阿里郎》创作风格及演唱特点比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4(4).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第5篇

关键词:美声唱法;通俗化;课堂教学

一、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概述

去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上海大舞台举办了 “中国声音•庆世博•廖昌永2010大型演唱会”。此次他突破自己的美声唱法,演唱了多首通俗歌曲,证明了其全能唱将的实力。近些年来一些“跨界歌手”相继活跃于舞台,原本从事西洋唱法的歌唱家,开始向通俗唱法介入,使人耳目一新,受到观众的赞许。他们迅速崛起于中国乐坛,昂然走向国际舞台,与世界声乐艺术进行跨文化的交汇,也激发了声乐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什么是唱法?顾名思义,唱法就是歌唱的方法。目前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于教学的唱法主要分美声唱、民族和通俗唱法。关于唱法分类的界定依据,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石惟正曾说过:“我们研究唱法而唱法源于风格,而风格又源于特定范围观众的审美观”也就是说,特定范围观众的审美观决定着唱法风格的选择。无论何种唱法,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发声基础之上,其艺术生命都应该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它们的艺术魅力应该得到观众的认同。当然,我们不难看到,唱法的区分,有利于观众更为直观的把握不同的表演形态和歌唱风格,有利于适应不同范围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这层意义上说,各唱法之间存在区别显而易见,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的语言地区都有不同的审美习惯以及由此产生相应的唱法风格。

1.美声唱法

地中海地区空气湿润,气候宜人,优异的天然环境孕育了人们良好的嗓音,优美如歌的意大利语言富于律动。17世纪“美声唱法”( BelCanto)便诞生于此地的佛罗伦萨。意大利语中“BelCanto”的意思是美妙的歌唱。“美声唱法”需要有良好的呼吸,通畅的腔体,明亮、华丽而致远的音色,因此,在训练上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5年或更长的时间。以后,“美声唱法”传入我国。近百年来,“美声唱法”直接导致了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体系的形成。“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及其发声方法的科学性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广泛认同。近年来,我国青年歌唱家纷纷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荣获桂冠,大量歌唱家跻身国际舞台,他们精湛的表演让世人侧目,这些事实充分展示了我国目前在这一唱法领域取得了非凡成绩。

2.通俗唱法

流行音乐起源于欧洲,后在美国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多种风格门类,而媒介的推波助澜,使得流行音乐形成了庞大产业及音乐文化链条。随着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演唱形式――流行唱法应运而生。在我国,流行唱法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泛流传,国人习惯称它为“通俗唱法”。通俗唱法总的来讲是从民间和古典的声乐传统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说话似的自然的歌唱发声形式,主张情真意切,平易近人。歌者虽然在声音上并不是特别讲究,但是他们每每具有个性和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的能力,并善于通过歌曲和听众产生交流。在歌唱各共鸣腔体中、喉咽腔是主导共鸣腔。在通俗唱法的发声中,喉咽腔更显示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喉咽腔部位的声音自然质朴,有很强的可塑性,而通俗唱法的声音运用,更注重的也是自然或半自然的声音特色。改革开放后,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事业中声乐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俗歌曲的演唱水平也呈现出了喜人态势。因此,如何将西洋美声科学发声方法应用到通俗歌曲演唱中去,成为业界探讨的话题。

二、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

1.演唱技巧的异同

无论何种唱法,都离不开人的发声机理。发声机理中,呼吸首当其冲的占据着重要位置。歌唱中声音的细微变化,往往因为呼吸调节所致。“美声”、“通俗”唱法都采用传统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但二者在呼吸的量及呼吸位置的深浅存在差别。“美声唱法”为了追求声音的宏大、致远,往往需要呼吸深、气息足。“通俗唱法”在表演时由于电声设备的加入,音量大小、声音的穿透已经不是歌者所追求的主要目的,因此它的呼吸位置要浅些、气息量要少些。其次,“共鸣”在各唱法中举足轻重。美声唱法追求声音洪亮、圆润、音色优美,力求以声夺人。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充分打开人体的各大腔体来获得共鸣。“通俗唱法”同样也需要一定的共鸣,但它追求真情的自然流露、说话般的温柔倾诉,因此对腔体打开的度相对要小。除此以外,在咬字吐字,舞台表演等方面,两种唱法也存在共性和差异。两种唱法都通过表演与观众交流期望获得认可,“美声唱法”力求庄重、典雅、大气,而“通俗唱法”追求新潮、通俗、娱众。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唱法,根据各自的特点区分施教。

2.演唱形式上的异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艺术。美声唱法的诞生,离不开地中海的气候,离不开意大利语言,更离不开17世纪欧洲的教会统治。美声唱法源于教会音乐,是教会宣扬教义的工具。因此在美声唱法的早期作品中,处处可以看到宗教的影子。宗教教义教化俗民隐忍、节制,这种教义同样通过声乐作品得到反映,美声演唱即要流露真情又需要节制,因此在演唱古典美声作品时即使有极其激烈的情感,其表现也是比较有节制的。流行音乐发源于拉美地区,受到拉美民族音乐的影响,往往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这些作品有反应生活的压抑、忧郁与无助,也不乏乐观、积极向上的主题元素,因此它们风格多样,形式绚丽,如:灵歌、蓝调,流行,爵士,摇滚、古典、民谣、绕普等风格至今仍然风行乐坛。

总体说来,美声唱法强调技术,注重“声”的感染。演唱时,演员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通过富于美感的声音,达到以声传情,无需过多的表演、过份的肢体动作。通俗唱法强调现场的气氛,注重与观众的交融,通过现场声、光、色、影的调控,让观众参与其中,达到轻松、愉悦、娱乐的目的。音乐会中,美声唱法对演唱者的技术要求较高,而通俗演唱会则会对灯光、音响设备有较高要求。

三、美声唱法通俗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唱跨界现象变得尤为突出,各唱法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体现了时代对歌唱的新要求,也为我们声乐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著名女歌唱家吴碧霞提出歌唱世界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修炼得炉火纯青,充分展示出人体歌唱机能的适应能力,完全能适应不同的唱法,这样唱,唱不坏。不过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我主张在学好一种演唱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跨界的学习。这样不至于在学习和教学中将两种唱法混淆,进入误区。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两种唱法教学的特点。

1.美声唱法教学

美声唱法教学中,“通”、“松”、“点”三字极为关键。美声唱法讲究呼吸与声音的通畅。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呼吸及演唱时做到鼻腔、口咽、喉咙、胸腔、腰围充分打开,感觉呼吸有一个畅通的通道。歌唱时,呼吸的通道也就是声音的通道所在。“松”主要指呼吸和声音不僵硬,让气息和声音混合在一起,感觉声在气上,以气送声,松弛而流畅。“点”指呼吸要有支点,声音要有亮点。

2.通俗唱法教学

通俗唱法说白了就是用说话的感觉歌唱,用歌唱的状态说话。通俗唱法对歌者的音色要求不高,相反追求有特色的音色正是通俗唱法的目标之一。因此训练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声音特质。当然通俗唱法也有自身的审美旨趣。首先,它要求声线统一,讲求中、高、低音区声音的统一,即音色与音质(声音的“亮度” 、“宽度”和“厚度”等等)及适当的声音的频率和声音的紧张度要相对稳定一致。只有这样唱出的歌声才能优美动听,才能让听者听着舒服,体会到音乐给予人的“享受”。其次,咬字与归韵是通俗唱法的一大基本功。可以形象地说演唱通俗歌曲实质上就是美化了的说话。当然,人们说话对呼吸及音域要求不高,而歌唱时,音域往往达到两个甚至三个八度,这就大大增加了“说话”的难度,所以,“通俗歌曲演唱”又可称之为“艺术性的说话”或“音乐状态下的说话”。再次,舞台表演在通俗演唱中不可或缺,因此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优美的舞姿、熟练的乐器演奏技能将大大提升通俗歌手的人气。

结语

美声唱法通俗化现象的出现具有无穷魅力和艺术价值,顺应了时代潮流,有利于促进我国声乐界的百花齐放。美声唱法通俗化在声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玉.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唱法[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2]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3]赵健.通俗唱法与美声、民族唱法之比较[J].广东艺术,

2005(3)

[4]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第6篇

关键词:跨界演唱;教学;理论依据;教学模式;人才

现今乐坛上,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美声、民族、通俗三大唱法之外,更为潮流和民众津津乐道的是跨界演唱。对于跨界唱法的定义,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指唱法跨界,指的是歌唱者既能唱美声又能唱通俗流行等等,同时具有不相上下两种歌唱的能力。例如中国音乐学院的吴碧霞老师,兼修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能唱地道的民歌小曲,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湖北民歌《哪里有闲空回娘家》、山西民歌《一铺滩滩杨柳树》等等,同时也擅长古典美声作品,如《威尼斯狂欢节》《纸醉金迷》等等。另一种是指唱跨界的歌曲,指的是以自身已有的专业唱法演绎跨界的歌曲。例如上海音乐学院的廖昌永老师,用美声的发声方法演绎通俗歌曲《天边》。

在一般艺术学校的声乐教学中,绝大多数都是传统的民歌、美声或是通俗演唱的教学,学生自进校后就师从某一位声乐教师,系统进行声乐学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从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来区分是何种唱法,有目的地进行曲目练习,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学习和巩固学生的某一唱法的技能技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专长于某一唱法,有所建树。而跨界演唱,无论是唱法的跨界还是曲目的跨界,都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种单一的唱法,它要求演唱者能根据曲目的不同、自身声音条件的不同、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不同,全新、融会贯通、但又不尽相同地去演绎一首歌曲。这是对歌曲的重新理解和定位,是一种求新和创新的理念。就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在听众的耳朵里,最为经典的,肯定是美声版本的《我爱你中国》,譬如郑咏版本的。但是谭晶版本的《我爱你中国》也独具特色,十分吸引人。谭晶在歌曲的演唱中独到地运用了通俗和原生态相结合的歌唱方法,使人耳目一新。那么,不论是传统的三大唱法还是潮流的跨界演唱,都是有相通相连之处的,它们的歌唱基本点还是相同的,简单地说就是同样讲究气息、声音、位置和共鸣腔体。

现在的艺术类院校,更多的是注重三大唱法的教学,跨界演唱的教学是少之又少。而社会大众对跨界演唱的喜爱和欢迎却是大大超过传统唱法,这就不得不使传统的声乐教学去重视和开拓跨界演唱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在艺术类院校进行跨界演唱的教学是否有可行性呢?笔者认为,是完全可以进行并且是有理论依据的。首先,跨界演唱,终究其源,还是一个唱的能力的问题。而在声乐教学上,基础部分是不分美声、民族还是通俗的。也就是说,不论是跨界演唱还是传统的三大唱法,发声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同样讲究气息的连贯和扎实、同样讲究声音的位置和吐字、同样讲究共鸣腔体的灵活运用。其次,音乐类院校,声乐教师的配备比较全面,有美声教师、民族教师、通俗教师,传统的声乐教学是一对一的。而在跨界演唱的教学过程中,一位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教师,可以打破常规,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和学习领悟能力为之配备多名声乐教师,辅助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本校2008流行音乐班的学生陈雅楠,进校以来一直都是跟随通俗教师学习声乐,在进入到三年级时声乐学习遇到了瓶颈,高音区过于“紧”,歌唱时太“捏”,打不开,导致在演唱曲目上十分受限制。为此,她的主课老师联系了教授美声的老师,进行了一学年的美声教学,通过这样的互换课堂,真实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大大改变了学生的歌唱能力,使之在通俗演唱的技能技巧上有了突破,提高了歌唱水平。在毕业音乐会上,该名同学不仅演唱了大量风格迥异的中外流行曲目,甚至还高水平地演唱了地道的江南民歌《太湖美》及央视青歌赛美声曲目《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再次,音乐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对跨界演唱的深度学习和提高。基本上每所音乐类院校都开设了视唱练耳、乐理、和声之类的基础课程。除此以外,音乐类院校还设有音乐欣赏、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形体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眼界。尤其是音乐欣赏和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大量接触各类风格不同的音乐,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感知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跨界演唱时多种音乐元素的结合与再现。

跨界演唱不是简单易学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在跨界演唱的初期教学上,应该根据学生本来的声音条件进行系统的发声基础教学。在过渡到第二阶段的曲目练习时,有针对性地树立学生的歌唱意识和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逐步解决学生发声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技巧。在曲目教学上,可以有意识地加入不同风格和唱法的曲目,有阶段性地进行歌曲风格归类练习。例如本校2008声乐班的薛存己同学,是以美声专业考进来的,进校之后也一直都是以美声为主专业进行学习的,在校期间还获得过全国“孔雀杯”声乐比赛美声组银奖的好成绩。但同时,他还跟随老师进行了通俗演唱的学习,毕业音乐会上与陈雅楠成功合作了《剧院魅影》一歌。毕业后在专业院团,他的跨界演唱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听众们的赞肯。此外,本校2007影视表演班的顾天宇同学,也是这样。刚进学校时,因为表演专业开设声乐课,她接触到了声乐课程,开始民族唱法的学习。之后,因为歌唱能力的拓宽,开始接触美声唱法,毕业前她已拿到了德国大学的邀请函。由于她本身有影视表演的学习经历,所以舞台表现力较强,现在德国艺术院校进行音乐剧的深造。这都是我校跨界演唱教学的成功范例之一。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第7篇

【关键词】美声唱法;教学运用;创新探索;通俗唱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体系逐渐开始提倡学生注重“音、体、美”三门艺术课程的学习。其中,音乐领域中的声乐艺术就像一口五味杂陈的“文化火锅”,掺杂着许多种风格的音乐形式。目前,在美声、民族以及通俗三种唱法中,因为通俗唱法本身“大白嗓”的特质,所以逐渐成为年轻人最青睐的一种歌唱形式。然而,在通俗唱法的教育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创造与融合,将三种唱法做一些交融,以找到声乐文化中新的迸发点,丰富声乐艺术的内容,从而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

一、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简介及艺术特征

(一)起源

美声唱法,是17世纪最早产生于佛罗伦萨的一种“歌剧唱法”,又称其为柔声唱法(译文Bel Canto)。17世纪初,意大利歌剧舞台几乎都是阉人歌唱家的天下,俗称美声唱法史上的阉人歌唱时代。但到了十九世纪,由于阉人歌手逐渐失去了在舞台上的统治地位,随即真正的女声开始成为歌剧舞台的占据者,美声唱法也因此开始向世界的方向发展起来。

通俗唱法,从字面看简单明了,它是一种流行在民间而且拥有很多听众的独特的演唱方法,又可以叫“流行唱法”。通俗唱法是随着美国黑人的蓝调音乐发展起来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准则。在我国,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发展于30年代。

(二)演唱类型

美声唱法的演唱风格有花腔、抒情以及戏剧三种风格。其类型有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英国歌剧、德国歌剧、康塔塔和清唱剧等等。

通俗音乐的主要类型有Blues(蓝调)、Jazz(爵士)、Rock(摇滚)、Country、(乡村)、Hip-Hop(嘻哈乐)、Rap(说唱乐)、Latin music(拉丁音乐)、Soul(索尔音乐)等等。

(三)技术特点

在美声唱法中,歌唱者的整个音域普遍客观地存在于三个声区,即低、中、高声区,中声区是基础声区。美声唱法有一个声区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求无论在哪个声区,声音都要保持方法、位置以及音色的统一,需要头声(即假声)和胸声的结合,形成一种混合声区,同时强调的是整体共鸣,从而来避免在各声区出现明亮或者晦涩的声音,能够达到用自然且流畅的声音来完成声乐作品,这也正是区别于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最主要特点。

通俗唱法的重要艺术特征是韵味独特,它的本质是要用质朴的声音演唱,就像说话一样,用真实的声音来表达音乐中赋予情感的文字内容。也正因如此,许多声乐业余爱好者也会选择这种唱法来提高自身对声乐的喜爱。然而,在现代社会,有许多专业的通俗歌手将通俗唱法也逐渐的形成了一套专业的训练方法,使得通俗唱法逐渐在声乐艺术中也独占一席之位。

通俗唱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气声唱法:就是通过对气息的控制,声带不受气流影响,不完全震动,音量较小。②真声唱法:气流触碰声带使之完全震动,音量较大。③真假声结合的唱法:相似于气声唱法,声带不完全震动,音色、音质虚实均衡,音量中等。因为这种方法使得声音可以张弛有度,发生状态较为松弛,所以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科学的一种唱法。④沙声唱法:指的是声带闭合不自然,声带振动不规律,导致声音中掺有“异物”导致沙哑声的出现。通俗唱法一般音量都会略低些,所以通常在表演中需要借助话筒之类的扩音器来完成演唱。

二、我国成人在学习通俗唱法中的学习现状及问题与分析

(一)目前我国通俗唱法的发展状况

1、时代的“弄潮儿”。随着人们对于追求时代风尚的渴望愈演愈烈,流行歌曲也伴随着中国流行音乐的脚步开始逐渐火热于中国歌坛。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通俗唱法这种重视本嗓原声的唱法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声乐界专业的认同,而且也没有任何专家进行过相关理论的探讨。所以至今,其实音乐界还是有很多反对将声乐艺术被划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呼声。但由于社会时代的进步与潮流,流行歌曲逐步成为了一种最能体现出时代特点的音乐文化之一,它总能够以最快的更新速度来包装其本身,并且投其所好,不断推出适宜大众文化品味的“弄潮儿”。所以,越来越多的非专业声乐爱好者开始钻研流行歌曲,这样日复一日,就逐渐将这种独特的唱法推向了另一个发展高潮。

2、通俗唱法的发展环境。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通俗歌曲演唱专业的课程,以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而且,国内的大部分声乐比赛当中,通俗唱法也已经被单独设立成为一种唱法的类别,独占一席之地。这些就都说明在我国的声乐教育当中,通俗唱法已经逐渐走向专业化、正规化。随着现在信息化时代传播速度的提升,还有流行歌曲时尚美的特点,使得它的淘汰率也相对较高。也许只是在某段时间里它才有存在的价值,甚至只有短短的几周时间。而且这样的情况下,流行歌曲也会变得比较商业化,在某一段时间内来充分发挥其所能带来的盈利价值,所以现在流行歌曲也被逐渐定义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音乐文化。笔者看来,这样的发展趋势并不利于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因为目前它所被人传播的价值,只在于盈利,而忽略了其本身的音乐文化内涵。

(二)成人在学习通俗唱法过程中常遇见的问题

1、技巧方面。①气息运用不当。目前大部分成人都只是靠一些网络等途径模仿学习。但通俗唱法的气息是采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这都是需要时间以及正确的指导去训练的,光靠模仿是绝对听不出来歌唱者是怎样运用的气息、或者在唱高音时口腔的位置应该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所以,单靠盲目的模仿是不可行的,稍有不慎就会对自己的声带造成损伤,甚至毁坏。

②真假声转换控制不好。通俗唱法的很多歌曲都需要真假声的转换,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通俗歌曲它本身所需要的意境。也是这个问题困扰到很多初学者,因为对于声带震动的控制不稳,而导致真假声衔接出现嗓子嘶痒或者短暂性失声的状况,在通俗歌曲类型“百花齐放”的状态下,各种曲风都逐渐出世,许多高难度的歌曲都只能用真假声的配合才可以完成。所以,真假声转换的问题也会使学习者在演唱曲目上的选择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③声音位置偏低。在演唱通俗歌曲时,很多人会出现明明已经达到音符的本身音高,但给人听觉上的感觉却总是偏低。这就是其在演唱过程中口腔位置不正确,对于歌唱者来说,歌唱时的口腔位置、面罩的共鸣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唱过程中上腭稍稍抬起和不抬都会有很大的区别。而共鸣是声乐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无论是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都需要共鸣来完成对音乐的演绎。

2、师资方面。目前有许多成人在自己经济条件的允许下,逐渐懂得去选择找一些专业的老师来系统的学习通俗唱法。然而,在众多的导师当中,也许有的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通俗唱法老师,但有的却是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出身的老师。

(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练习过程中的方法不妥当。人体的声带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把它比作为皮筋,意在于表达它应松弛有度的特点,在歌唱的时候音色以至于听起来不会很“紧张”。然而这样的表达可能就会给一些学习者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我们的声带一定是越扯“弹性”越大,所以很多人都会在没有任何演唱方法的情况下大声喊唱,撕扯声带。在演唱方法上,练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练习,练声通俗的讲叫做开声,但并不是大声喊唱,而是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去提高声带的柔韧性,使声带活跃起来。

然而在时间问题上,不分昼夜的练习对于学习者来说也是一种百害而无一利的举动。这样不仅会使自己的声带由于疲劳而造成损伤,甚至会使自己在学习方法上出现理念性的偏差。那么,为了在更好状态下的歌唱,通常情况下,有关声乐的活动、比赛等都会安排在下午或者晚上,因为人的声带在上午的时间段会属于“睡眼惺忪”的状态,这样对于歌唱的质量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般音乐会、演唱会都会在晚上举办的原由。

2、教师教育手段与方式的不妥当。声乐专业的学习者可能会认为三种唱法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需要套用贯通即可,所以在目前来说对于声乐教师的类别划分也是非常模糊。也许有的老师会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多加琢磨,将三种不同的唱法稍作以融合和借鉴,但并不会做深一步了解与探究;但有的老师则是根本不会区分它们的异同,直接将原有的方法,硬性强加给学生。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样的教学长期下来是一定会给学生的声带造成损害的。尤其是在变声期的孩子,老师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很容易会使学生声带出现问题。

三、美声唱法在通俗歌曲教学中的运用

(一)学生在初级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探索以音乐剧《猫》中《Memory》为例

1、气息练习。想要完成一首歌曲的前提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气息支撑。虽然在演唱通俗歌曲的时候不需要像美声或者民族唱法那样气息要吸得很深,但是呼吸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在笔者的教学中,会让学生先找到并感受气息的支点在哪里,例如:搬重物。搬重物所感受到的气息并不是歌唱中所需要的气息,因为从人体的生理角度讲,当一个人将所有的力量集聚到一个部位,其实说话都是很吃力的,更别说唱歌了。这时的气息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死的气息”,这样的气息其实并不利于我们在演唱歌曲。歌曲《Memory》中许多的连音线,这就表示歌曲的表达需要连贯性,而连贯性的支撑就是气息,要有气息的支点。但如果你将气息压得很死的话,就流动不起来,就表达不出来歌曲中应有的味道。对于声乐的初学者来说,“搬重物”这样的方法恰巧是让学者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气息支点的最好方法。

2、腔体状态。喉头稳定:喉咙是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保持喉头稳定,放松的状态下,声带才会很自然地振动而发声。许多初学者在演唱时候总会听着声音特别紧张,就是因为喉头的位置不对。歌曲《Memory》中第一个音就是小字一组c,如果你的喉头不稳定,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唱不上去甚至是音准等问题。所以在学习通俗唱法中一定要注意喉头的位置。放松喉咙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哈欠,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试着找到打哈欠的感觉,感受在打哈欠的时候上腭的状态,那就是歌唱时需要的状态。练习时用带有“呜、吁”等字眼进行音阶练声。

口腔打开:在美声唱法中最忌讳的就是张大嘴练习,打哈欠的方式就是在灌输一种“竖开”的口腔状态。然而在通俗唱法中则建议初学者不要过分的强调“竖开”,因为通俗唱法中强调的是自然的声音,所以学者可以借助“啊”字练习开口音,嘴巴尽自然张开,练习时可是适当张大嘴,但在演唱歌曲中需要根据歌词内容、情感等各方面因素予以控制。

(二)作品主题分析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Memory》可以说是古典歌剧中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完美结合的一首作品。音乐剧,通俗的讲,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是一种用音乐的表现形式来表演的戏剧。相似于歌剧,但却不等同于歌剧。音乐剧的题材内容或者是人物形象,表现的是社会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思想情感。古典音乐与通俗表演是音乐剧的两个重要特征,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分为两种:①歌唱与表演贯穿始终;②歌唱与对白交替进行。

《Memory》是一首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它按照呈示―发展―再现的原则,很好地诠释了这首歌曲本身所要表达的内涵。《Memory》这首歌曲的情感非常细腻而真挚,所以在演唱的时候需要首先对它的内容作以初步的见解。首先,从音乐的开始:“Midnight, not a sound from the pavement(深夜,大街上安静的没有声音)・・・”就奠定了这首歌曲是属于抒情中带有由忧郁的情感表达;再到第二段“Memory,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回忆,我独自呆在月光下)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我只能对往日微笑)It was beautiful then(那时是多么美好)...”流浪猫开始叙述回忆,但回忆中与现在的处境却有所违,所以此处则表达的情感应该是抒情而凄凉;随着歌曲情绪的进展,“When the dawn comes(当黎明来临)Tonight will be a memory, too(今夜也将成为一个回忆)And a new day will begin(而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开始逐渐将整首歌曲推向一个小高潮,从而迎接最终的高潮点,所以随着歌曲的发展,演唱时的情绪也应该循序渐进,表现的相对要激动些。“...Look! A new day has begun(看哪! 新的一天已经到来)”歌曲的最后是对开头的一个呼应,本来这首歌的情绪是忧郁开始的,但到最后却要表达的是一种冲破这种情感的禁锢,看到新的希望,所以演唱时笔者觉得应该弱收,而歌唱情绪则应该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状态。

《Memory》这首歌在音乐剧中要求扮演者既要有音乐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表演技能,要做到声情并茂的演绎,这才是音乐剧最终需要的演出效果。音乐剧中并不需要有多么夸张的表演,一切都以“真实、自然”为标准,所以将剧本中写好的台词如何能够自然地在舞台上展现,这确实对表演者的演技也是一种考验。而音乐剧《猫》其主体又是一部极具戏剧性的作品,无论是声音还是肢体语言,都是需要用强烈的表演去支撑整个作品的舞台效果。

四、结语:“歌唱是无国界的”,它的美就应该是多元发展的。本文主要研究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在演唱技巧方面的异同,并能够进行恰当的融合,取得异曲同工之处的新突破。从中国流行音乐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通俗唱法在未来声乐领域中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在经济市场上也会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已经有一些美声、民族或通俗专业的歌手在演唱一些作品时,会将这三种唱法做一些巧妙而自然的结合。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笔者相信在未来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中,一定会是有一个很大的突破与进步,会得到更好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新从、刘正夫著.欧洲音乐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6

[2].付林著.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1

[3].蔡瑭著.音乐剧魅影.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4].郭建民著.声乐文化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第8篇

关键词:流行音乐 教学 方法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题的大众音乐文化现象,俨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地引导,引导学生把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对于教师开展教学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以下本文就此提出了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的演唱

时下的流行音乐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题的大众音乐文化现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走进高等院校以及一些专业艺术院校的课堂。流行音乐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一般的流行音乐含金量不太高,而且曲调好听,歌词易懂,创作背景贴近实际生活。所以任何不懂音乐的人听了都喜欢,只要喜欢怎么听都可以,也不用在意其中所表达的意境以及创作人作曲的意图和心绪。听这类音乐的人喜欢的就是这种感觉。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流行音乐的发展,让学生认识流行音乐的特点,并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新旧流行音乐的对比中发现其美的内涵、美的规律、美的变化,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树立坚定的理想抱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的影响,教师可以从他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积极性最强的流行歌曲人手,在现代与古典、传统与流行的对比中找到教学突破口,让他们在流行歌曲中得到审美意识的提高。当学生的情绪越高涨,思维越活跃时,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就越强,教学效果也就越好。所以,课堂教学中提起学生兴趣是关键。

二、在教学过程中绐学生的准确风格定位

流行音乐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现在我们所听的歌曲,大多是周杰伦、蔡依林、张惠妹等的歌曲,他们的歌都属于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虽然没有高雅音乐生命力强,但并不能因为它是流行的,就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一味排斥;与之相反把高雅音乐捧上天,在课堂上绝对禁止流行音乐,这样做也是不现实的,学生会很反感。教师不能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学院派毕业生,就鄙视一切流行音乐,更是禁止学生听唱。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容易抒感,这些特点就是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其钟爱的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准确风格定位,首先自己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然后才能引导好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将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展现。

三、演唱流行歌曲时的二度创作

流行歌曲是动态变化的,它在我国的发展变化中是有其历史的、社会的影响制约性。随着国内流行乐坛从国外流行音乐中引入了爵士乐、摇滚乐等具有西方传统特色的现代音乐形式,创作了一批节奏感强,乐风前卫,音响震撼的流行歌曲,带给了我们视听新感觉。而更多的音乐创作人在汲取外来音乐精华的同时已把目光投向了发掘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翻旧变新的歌曲创作上,在乐器伴奏上多采用民族传统乐器,如:萧、古筝、琵琶、长笛、二胡等,多汲取西方的爵士,摇滚等动感强的节奏形式,演唱方面糅合美声,民族传统唱法等,形成了东西文化糅合的特色。这些流行歌曲都鲜明地体现了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也成了学生们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演唱中的二度创作,既要真实地再现原作,又要在原作的基础上融入个性化的创造,实现真实性和创造性的统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并投入极大的创造热情。在二度创作中,对演唱流行音乐的学生来说,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表演的审美和演唱风格。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并不仅仅是技术技巧的行为,其使命在于表达音乐中丰富的精神内涵。演唱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文化艺术修养,这样在演唱时才不会流于音乐的表面化,而是深入作品其中,对原作予以丰富和补充,挖掘出其真正的内涵,为作品增添新的光彩。因此在二度创作中,学生首先应该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善于领会词曲作者的意图、作品本身的内涵和情感。通过自身的二度创作使作品得以表现和升华。学生应该对文字有深刻的理解,完全深入到字里行间,从而体会歌曲的内在涵义,细腻地诠释每句歌词或每个字,这样才能有成功的二度创作。良好的演唱技巧在歌曲演唱二度创作的过程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唱好一首歌除做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呼吸发声、共鸣、曲谱和歌词基本唱熟,情感基本把握等外,还要对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段落、分句、高潮等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使一些并不复杂的旋律变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歌曲,从而帮助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

四、引导学生区分优劣

青少年学生对流行音乐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刘德华、张学友,他们回答大都是:喜欢就是喜欢,但谈不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时除了教学生演唱的基础技巧及情感表达之外,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这个问题,在引导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自己懂得如何区分优劣,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优秀的音乐中吸收养分,提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