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6 15:55:20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第1篇

关键词:直观教学 主体参与 营造氛围 情感互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师生积极性,普及音乐教育,发挥音乐教育的特长,这是着眼未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大好事。几年来,在音乐欣赏教学里,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中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对流行音乐热衷痴迷,但是对课本上的音乐欣赏内容却不是很感兴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现代社会中对流行音乐接触比较多,但是对美声、民歌、戏剧、古典音乐等认识不足、理解肤浅,对各种音乐的内在价值不能充分认识。为此,教师可以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定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文艺汇演等对各种风格的音乐进行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形式音乐的美感,在教学中对经典名曲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适当引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推广到更多风格的音乐欣赏之中。

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既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音乐课堂上学生是否愿意相互交流,用心感受音乐并积极讨论发表意见,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要通过耳朵的聆听达到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欣赏教学要从听入手,鼓励学生用心感受和鉴赏音乐之美,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并能开展有创造性的音乐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少说多鼓励,营造和谐、融洽、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课堂的气氛才会更加浓郁、活跃,也才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如在《长江两岸》民歌欣赏中,教师可以从具有民族风的一首流行歌曲中导入,让学生感受歌曲古典美和民族乐器的音色美,课堂气氛从开始就十分活泼。民歌欣赏后又引入了不同流行歌手演唱的改版后的民歌,这让平时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而后我又在伴奏下现场演唱了两首新疆的民歌,这样也使得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更加的身临其境,更具个人直觉性,这对学生也尤其重要,也让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整堂课学生都是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的。

三、通过演唱让学生切身感受音乐的气息

欣赏时除了让学生听,让学生唱一下乐曲的主题,对学生理解乐曲有很大的帮助,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唱乐曲主题,有利于学生在聆听时进一步分辨作品的各种节奏,速度,力度的不同。如:在欣赏歌曲《太阳岛上》,这首歌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它的第二段节奏跳跃欢快,与节奏舒展自如的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歌曲更富于生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通过唱乐曲的主题,分辨对比学生更了解歌曲的情感变化。再如:欣赏《梁祝》聆听前让学生唱乐曲主题,欣赏时,对于乐曲的主题,主题变奏及乐曲的分析就不会有困难了,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欣赏时能进一步的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展开联想和想像。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音乐加深了解

音乐欣赏主要是靠听觉和合理想象来完成的。在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式的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多感官参与体验能够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例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时,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出示黄河壶口瀑布的惊涛骇浪,有利于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滔天气势。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视频同时展现浩瀚的春日江边,有皓月、波涛、沙洲,一幅辽阔、悠远的景象,同时,可以出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在民族器乐展现的优美意境中流连。在《梨园金曲》的教学中,也可以将戏曲的录像给学生展示,让学生以视觉的形式了解脸谱、戏装、念白、走步等戏剧元素,从而加深对戏曲艺术的了解。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教师在学生欣赏音乐之前对乐曲的解说,总是会起到一种先入为主的作用,使学生无法客观地理解乐曲内涵。让学生自己聆听并辅以教师的启发,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如在欣赏《高山流水》时,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声,能联想到清澈的小溪;在欣赏《瀑布与溪流》中听到弦乐队演奏时,能联想起涓涓细流和飞流直下的瀑布等。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具体做法是:既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联想,也不要求学生按图数骥地从音乐中衍化出一段情节或一个故事,而要有分寸地启发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六、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第2篇

关 键 词 :职中 音乐欣赏课 优化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笔者却发现很多职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音乐欣赏课都过分偏重教师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学生没有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去,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失去了兴趣。为了优化职中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笔者在实践中根据职中学生的特点和要求,作了以下尝试。

一、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教学内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从事某种活动有推动作用。兴趣可使人们以巨大的热情、顽强的毅力投入其中。可见,调动学生的兴趣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而让学生选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心情轻松而舒畅,想象力也较丰富。因此,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选择音乐欣赏的内容。上完一节课,让学生选择下一节课的欣赏内容,根据学生提出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例如学生要求欣赏流行歌曲,笔者就让他们把歌曲列出,然后从中节选优秀的流行歌曲进行欣赏。首先介绍流行歌曲的形式,从发展进程、基本结构、音乐要素等角度分析流行歌曲在音乐中的典型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辨别、鉴赏不同类型的流行歌曲。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要明显。如欣赏由高晓松创作的《同桌的你》,几句质朴、真挚的歌词“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最爱哭的你……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那校园生活的写真和美好的记忆,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笔者及时抓住时机要求学生对歌词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听后感。如在欣赏周华健演唱的《真心英雄》、唐磊演唱的《丁香花》、周杰伦演唱的《千里之外》等歌曲时,同学们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完成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的心理活动以外,笔者也和学生一起参与理性认识活动,欣赏他们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当然,欣赏流行歌曲一定要注意欣赏的层次,掌控好课堂,以利于正确引导学生。

二、根据专业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的特点合理挖掘教材,选择开放的、能融入学生专业知识和贴近学生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渗入与学生专业有关的趣味性强的音乐知识,把音乐欣赏和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既陶冶情操又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得益彰。

如针对烹饪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选择欣赏西北地区民歌这一教学内容。对烹饪专业,笔者主要从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入手,首先设计好问题,提问学生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方面的特色以及该地方烹饪方面有哪些特点和技巧,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播放老师收集的资料,陕西著名的小吃“圪坨”,民歌就有“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紧跟上”之句等等,让学生通过饮食文化了解由于地区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民风及风俗习惯,也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民歌。在播放资料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该地方的音乐元素,让学生体会各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及丰富的表现手法,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感受和看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西北地区的民歌。对旅游管理专业,笔者在一开始就播放了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并配上西北地区的民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地方的名胜和特色,以及所听到的乐曲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观看青海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风光时,播放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观看陕西北部的黄土风情、圣地风光,感受陕西民歌《脚夫调》所表达的脚夫在黄土地上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的心情……然后再与学生探讨由于地域、民风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风格的民歌。然后再一次欣赏歌曲,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西北地区的民歌。

而对英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强的、学生特别喜爱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反复欣赏、学唱,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得到强化、提高。

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给大脑烙下痕迹所造成的。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与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结合,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愿望及对音乐强烈的表现欲、创造欲,从而优化学生的接受机制,使他们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如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把乐曲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的片断,在欣赏之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通过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尽可能地得到了渲染。在欣赏完每段音乐以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情感,说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教师从旁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这比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效果显然要好得多。形象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还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从未有过的美感,对音乐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建一种和谐、宽松、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高等音乐教育新视野丛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10.第1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第1版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对高校学生的音乐教育步伐的快速推进,社会各界逐渐重视提高其人文素质。音乐教育和科学有着密切关联的观点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音乐教育当中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高校音乐赏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性、创新性和制度性,应该重视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研究,以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审美观与情感层次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档次、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是以高校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构建探究作为切入点的,并且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提出科学的设想,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助于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有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音乐欣赏学习,有助于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西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失衡。我国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从整体以及单门的欣赏课程看,欧洲音乐为基础的西方音乐占据了其中的较大比例。

二是缺乏课堂外的实践内容。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以课堂为媒介进行传递,倘若没有开展与音乐欣赏教学内

容相关联的实践活动,教学将呈直线形状的发展。可在实际上,音乐教学最佳模式并非为直线形状的过程,而是呈发散性的形状存在。课堂实践的补充学习将弥补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使得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接触和理解音乐知识。

三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因教师而选定。高校教师多为专业音乐学院毕业,他们有的专注钢琴演奏、有的擅长于音乐历史知识、有的则偏好声乐的表演,等等。由于教师的自身特长,导致其在课堂的设置多是根据本身的情况而定。但是,音乐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最终目的应当是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因师而定的音乐教材忽略了学生这个最主要的主体,无法起到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作用。

四是音乐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内容已经有着三十多年的历史,可基本内容的框架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仍旧是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两部分,而且多为至今延续几千年、几百年的音乐知识。

二、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

1.注重中国文化,加强民族特色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成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同时也是东方古老音乐的主要代表之一。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由于其文化、语言、历史以及风俗等不同,导致各个民族的音乐具有各自的异彩。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受到西方音乐教育的较大影响。因此,开辟有中国文化特征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之路,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显得极其重要。

2.编写科学、合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音乐欣赏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据,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的途径。构建具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就应当编写出一整套内容具有整体性、科学性与结构性等特点的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它是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发展和完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编写适用于高校具有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材,应当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1)音乐欣赏内容具有时代性。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辉煌、多样化的音乐戏剧文化与民间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育应当对其进行珍惜并且善加利用。但是,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戏曲与乐器的介绍、赏析和传播时,应当更加注重音乐教学教材的时代性,注重融入当代的流行和时尚,更加密切结合现实的生活经历。高校音乐欣赏内容的选择与编写应当处理好传统和现代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弘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又必须渗透入现代流行、经典的音乐作品,从而开拓学生的眼界与思路;

(2)音乐欣赏内容具有开放性。高校音乐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决定了编写应当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因为教材编写的时间因素,使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它只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加以延伸的课程资源,不应按部就班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超越教材,依据实际情况的差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更改、添加,才能够收到卓越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当根据各个地区情况与要求的不同,在教材编写过程当中保留一定的余地,允许、鼓励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研究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

(3)音乐欣赏内容的载体具有多样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材已经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纸张形式,教材应拥有更多的变现载体。高校编写具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时,也应当对现代化的载体进行充分的利用,发展多样化的教材变现形式。把文字教材(教科书、参考书、以及学生的指导书和补充书本等)、音像教材(幻灯片、录像磁带和音像光盘、电影片等)、视听教材(教材影片、投影片等)以及计算机信息教材(音乐图像资料以及电子书籍等)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当中的隐形内容传播

在构建具有中国文化、民族音乐特色的教学内容时,除了确立以民族音乐为核心之外,还应当加强音乐欣赏教材中的隐形内容传播。

(1)培养学生注重民族音乐的价值。我国民族音乐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更新、发展。逐渐在音乐创作、表演、体裁、形式以及理论知识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征,这些特征均是我国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观和文化传统的反映。高校音乐教学不但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音乐知识,还应当成为音乐文化的传播渠道;

(2)纠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错误思想。在长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多以西方音乐为主,导致在学生的认识往往以西方音乐为主流,从而忽略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甚至有可能导致我国民族音乐的衰退、灭亡。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传播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以本土音乐为主体的意向。

三、总结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教育活动中的门类之一,也有自身的规律。本文对我国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中的缺陷进行了阐述与研究,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从加强中国文化元素、民族音乐特色的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音乐教学内容应当具备时代性、开放性和传播载体的多样性特征,以及注重音乐教学中的隐形传播等方面,进行内容的更新改进。使得我国的高校音乐教材内容更加合理、科学,使得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充实将继承、传播和发展我国优秀音乐融为一体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音乐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礁.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1).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第4篇

关键词:情感,音乐欣赏活动,运用

【分类号】G633.951

在我们因为某件事情而快乐兴奋或者悲伤忧郁的时候,听到一串音符,我们的听觉能够捕捉到它的旋律、节奏等,而这些触动了我们的感觉接收器的现象,契合了我们的情感变化,于是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排解和发泄内心不快,也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和传递内心的喜悦。音乐欣赏与情感体验二者密不可分。

一、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体验是进行音乐欣赏时的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正如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当然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不同,舞蹈、音乐、诗词等都是我们常见的艺术形式。每种艺术形式也都会借助自己特有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文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描述现实,抒感,而音乐则是通过音符、旋律、节奏等。总之,艺术的形式不同,但是它们要获得人们的理解、要实现其作为艺术的价值,都离不开欣赏者的情感体验,只有在欣赏者的情感的参与下,音乐中才能变得鲜活,不再枯燥乏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音乐是需要人来欣赏的,而如果人们仅仅限于用耳朵听一听,没有情感的参与,听完之后就不会在心中留下被感染的痕迹,不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这时的音乐几乎可以算作噪音,所以说,情感体验是进行音乐欣赏时的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

(二)提高欣赏者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

音乐是一种可以表现情感和激感的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会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的感染,同时,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又会与欣赏者本身的情感之间产生共鸣,也只有当欣赏者的主观感情与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基本上吻合的时候,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这时,欣赏者也能够真正的受到陶冶,对所欣赏的音乐有更为真实的感受,在一系列的音乐欣赏中,欣赏者的审美修养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三)拉近欣赏者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更完整的理解和感受

音乐作品如同人与人的交往一般,两个陌生人从互不认识到彼此熟悉,成为交心的朋友,离不开一个情感交融的过程。在两个人对对方均没有相应的情感上的不舍与激励的时候,这两个朋友之间留下的恐怕只能是“这个人我认识”,这段友谊也许不能长久,因为没有情感的参与。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也是这样。当欣赏者的情感与音乐中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时,二者找到了情感上的结合点,于是便有了使二者联系起来的桥梁,从而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欣赏者也能够更准确、完整的认识音乐作品,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

(四)完善欣赏者的整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发展

人类是有情感的动物,当我们看到有人生活不幸时,我们会心生怜悯,当我们学习进步、工作升迁的时候,我们会高兴喜悦,当我们失意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又难免会有些忧伤,但是正是这些多样的情绪情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多彩,使我们的情感世界五彩缤纷。有了积极的、完善的、多样的情感体验,我们的整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身心都会得到发展。

二、如何在音乐欣赏中获得情感体验

(一)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从最初的听觉器官听到音乐,到欣赏者对这些音符进行整理,加入自己的理解,最终使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中的情感相互交融,并把这种情感体验留在心中。在这个情感体验的过程中,离不开必要的方法和手段。欣赏者可以先了解音乐的相关知识,对音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了解相关的乐器,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等,从一步一步加深认识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情感向着音乐作品靠近,进而能够在音乐欣赏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二)借助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体验

借助音乐的要素比如节奏来进行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不同的音乐作品的节奏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节奏对人们的情绪情感有不同的|动作用。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吧,一些工厂有时会播放一些节奏较快的音乐,在这种快节奏的音乐的影响下,工人的生理、心理、情感体验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会不由的加快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音乐作品中,一些节奏较缓慢的一般用来叙事和抒情,这种音乐往往会使人得到放松,安静的回忆和想象。无论音乐的节奏是快是慢,欣赏者都可以跟着节奏走,借助这些节奏来进行情感体验。

(三)音乐作品贴近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体现时代特色

只有当我们拥有了更多的经历、更多的阅历的时候,我们内心的情感才会更为真实和多样。这时,我们再来欣赏音乐作品,会对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更为贴切的感受,因为我们经历过。正如,只有经历过自己一个人在外漂泊的人,才会更真切的理解那些思乡的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也只有他们在听到那些作品时,才会感动的热泪盈眶。所以,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多看、多思考,音乐作品也要多贴近使自己能够完整的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情感。

(四)重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中促进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的过程离不开情感的交流,在情感的交流过程中可以促进情感体验。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每个人由于生活经历、成长环境、教育程度等不同,对同一部音乐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时,需要大家进行情感交流,在交流中,欣赏者会形成关于音乐作品的较为全面和准确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音乐作品总是包含着创作者的情感体验,不论这些作品反映的内容是什么,不论是记录事实还是抒发感情,同时通过那些跳动的音符又影响着聆听者的情绪情感,使欣赏者受到某些触动。音乐欣赏与音乐情感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了情感体验的音乐欣赏才会有活力、有生命力、有价值,借助欣赏音乐,我们的情感也能得到抒发、得到陶冶、得到升华。所以我们要重视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努力的在音乐欣赏中获得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邵康.情感体验是大学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兰州商学院学报[J].2005

[2]孙丽.关于高等职业学院音乐欣赏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改革与开放[J].2010

[3]吴卫静.小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培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2)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第5篇

关键词: 多媒体; 小组讨论; 主题旋律; 身体律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92-01

音乐欣赏课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

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激情,会不会创设教学情境,能不能带入学生进入音乐描绘的境界,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在认真备课过程中深深的被音乐所感动,在课堂上才能通过抑扬顿挫,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形态恰到好处的创设教学情境,将情绪传染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讨论活动也是增加师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活动模式。

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对于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具有积极的意义。每一个学生在听完同一首音乐作品后所感受的音乐形象都是不尽相同的。在他们聆听音乐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分析作品,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提高机会。

我们知道《运动员进行曲》是表现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进行体育运动的热烈场面的,而有些学生则会发表不同的看法,有的感觉像是雄赳赳的军官形象,有的则说是在庆祝盛大的节日等,他们说的不无道理。因此要积极的肯定这些学生的不同见解,不要扼杀学生的丰富想象力。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适时点拨,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就越发深刻,思维也就越发容易融入音乐殿堂。

二、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不集中。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预计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图片、文字、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会跟着老师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和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和联想,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伏尔塔瓦河》这首交响曲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西洋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多媒体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和如何演奏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再到如何演奏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分辩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三、让学生小组讨论来完成要求

在诸多教学中,讨论法是一种值得提倡、最体现教学民主,最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方法。在往常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众多教师一切都由教师一包到底,一节课上学生除了听赏外,只能被动的听老师的满堂灌,一堂课下来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晕糊糊。如果选用讨论法,比如在欣赏《春节序曲》时,欣赏完一遍后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然后把学生讨论的结果有代表地写出来,学生能说出一部分,如热烈的,欢快的等,那么最后教师再做补充,载歌载舞的、流畅的、抒情的等,然后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感受再欣赏一遍。

再如欣赏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提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贝多芬,在课上学生分组讨论并有代表性的发言,这样大家对贝多芬的了解就比较全面。再如欣赏《丰收锣鼓》时让学生听后讨论完成课本问题。按照乐曲中主奏乐器出现的顺序填写序号,允许学生说出不同的意见,教师最后说出正确答案:1堂鼓,2唢呐,3笛子,4二胡,5云锣。这样就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面貌也得到改观。

四、唱主题旋律体会音乐形象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旋律是欣赏作品的基础也是关键。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旋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准确的辩认主题和重复变化,并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从而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

如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在听前我先引导学生一起唱几遍主题旋律。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待学生欣赏作品时,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接着,给学生播放录音很多学生能说出:曲子是由引子加上三部分构成的,整首曲子节奏紧凑,速度又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表现了滔滔黄河水永远奔流不息,中华名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的入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五、运用身体的律动,表达各种情感

表达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该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身乐起舞”。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

例如在欣赏《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时,我让同学们站起自由地表现音乐。有的同学扭秧歌,虽然不是很优美但很带劲;有的同学动身子,摇头,也很投入;还有的同学模仿各种乐器,如敲鼓子,打锣等。这时我把准备好的扇子发给扭秧歌的同学和他们一起扭秧歌。这节欣赏课上的非常成功,效果也非常好。因为学生的亲自参与充分调动了他们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六、总结

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思考。多学习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并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研究、发现、探索、创新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广阔天地,达到以乐辅美,以美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晓其.中小学音乐教育[J].2007,10.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第6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改革

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在高等师范学院,音乐欣赏课不仅是音乐系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非音乐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程,作为音乐专业核心课程的音乐欣赏课和作为非音乐专业选修课程的音乐欣赏课,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因此这也给高师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思考。

一.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对象

作为音乐专业的欣赏课的教学对象自然是音乐系的学生,在开设欣赏课之前,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包括识谱、乐理知识、简单的曲式理论知识等等;了解了很多的音乐家及其音乐故事;至少掌握了一门乐器的演奏基础技能和歌唱发生方法了,这给他们的欣赏课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且学生对自己学习音乐欣赏课有明确的目标、积极的态度,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毕竟专业知识的学习,或多或少的枯燥是再所难免的。良好的音乐基础和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可以轻松的进入欣赏课的学习,更主动的也是更容易的就接受了教师传授的专业知识。而作为公共选修课程的音乐欣赏课是面对的一大批非音乐专业而又热爱音乐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音乐基本知识较差,有的甚至连一点乐谱也不认识,给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困难。但是,这些学生又有着相对丰富的历史、政治、文学知识,从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这类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于音乐专业学生也更强一些,这对他们深刻的欣赏和理解音乐又有很大的帮助;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选修欣赏课的目的不是让音乐成为他们的职业,只是想通过这个课程来提高音自身的乐审美能力,拥有更好的艺术修养。他们和音乐系科的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上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去选修音乐欣赏课的,在上课的初期往往还是热情高涨,可是时间一长,随着一些较深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的兴趣便悄然减退。所以,非音乐专业欣赏课的教学一定要遵从授课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音乐欣赏课内容的选择和设置,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尽量避免非音乐专业欣赏课教学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音乐欣赏课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和非专业选修课程时,在教学目标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对象来制定教学目标,才是切实可行的。作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的音乐欣赏课程应该是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能通过这个课程来开拓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背景,使他们喜爱音乐、感受音乐、乐在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境界,拓展知识结构,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所以开设非音乐专业学生选修的音乐欣赏课程应注重情感欣赏,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音乐创造的美,让学生可以在一种美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从而逐步完善其人格品质,达到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作为专业必修课程的音乐欣赏课则应以培养专业音乐工作者为目标,要注重音乐理论的学习,包括乐理知识、曲式结构分析、音乐体裁、作曲家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音乐的风格流派等等。并且需要注意的是,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师资,所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老师全面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特征,使学生们对欣赏的对象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所以,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师音乐的欣赏课,还要重视对学生全面文化修养的培养,要将更多的多学科文化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课当中来。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进行音乐专业的欣赏课教学和非音乐专业的欣赏课教学之前,一定要明确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依据各自教学目标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

音乐欣赏课的师资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系拥有一大批专业的音乐教师,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技能过硬的教师,师资力量应该是比较雄厚的。学校根据其具体情况,安排这些老师担任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的老师是在音乐的某一方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比如一位音乐专业中西音乐史课程的教师或者一位器乐教师又或者一位声乐教师,教授其专业课程得心应手,教学成绩有目共睹。可是上一堂精彩的音乐欣赏课对这些老师来说,却不是那么轻松自如了。音乐欣赏课的内容相当丰富,对教师的要求更多的是在知识、技能的广度上。目前,大多数的音乐院系是安排以中西音乐史或者曲式分析为研究方向的老师来担任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的,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音乐家的生平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音乐作品的写作技法、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等,这些也正好和中西音乐史以及曲式分析的知识是相重叠的,所以由中西音乐史或则曲式分析的老师来任教,其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音乐欣赏课又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在前面就已经提到了,这门课程不仅是要将这些音乐理论知识传授于学生,也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提高审美境界,拓展知识结构,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这些教学目标又对音乐欣赏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一名单学科教师,如仅仅是擅长音乐理论讲授的老师来任教的话,自然也是存在弊端的。设想这样一堂音乐欣赏课:内容是关于歌曲题材中的叙事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理论老师一定可以仔细清楚的讲授叙事歌曲的特点、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的曲式结构、歌曲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等,但如果老师还可以深情并茂的在课堂上演唱这首歌曲,肯定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带给学生更深的情感体验,从而更主动的去了解学生更多的叙事歌曲,这样也就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了,延伸教学目的。又设想这样一堂欣赏课:内容是关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老师一般会教授这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清唱剧、康塔塔等,但如果老师还给学生讲授巴洛克时期的其他艺术形式,包括绘画、文学等相关内容,这堂课一定会更加的精彩,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所以作为音乐欣赏课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广博的学识,不仅是音乐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文学、史学、美学等广义的相关知识,一堂内容精彩的音乐课没有教师丰富的知识为基点是很难筑建的。

转贴于 高质量的音乐欣赏课,更不可或缺的是教师对课程的饱满情绪,积极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上,教师起着控制场面、调动气氛的作用,一堂形式新颖、充满热情的欣赏课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还应有意识的根据当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方式方法,实验新的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对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多思考,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加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这样才能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活动更加生动、精彩,更受学生的喜爱,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也才能完成开设音乐欣赏课的初衷。四.音乐欣赏课的改革

1.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现代声光音像技术丰富教学模式和手段。

音乐欣赏课上,聆听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是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的。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只是听,单调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渐渐失去最初的学习兴趣。现代声光音像技术应用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给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辅助和推动作用。在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有时学生很难直接感知老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而通过现代化的声光音像技术象可以得到清晰的展示,克服了传统教学在时空、地域上的限制,大大拉进了欣赏者和被欣赏者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耳闻目睹,犹如身临其境,使其获得更全面、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

2.课程设置

目前,音乐院系的专业课程设置都包括有《音乐欣赏》(学制两学期)、《中国音乐史》(学制一学期)、《西方音乐史》(学制一学期)、《曲式与作品分析》(学制两学期),这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大一部分都是相重叠的,造成了重复教学。可以考虑将四门课程合为一门:《中西音乐史与欣赏》,或者合为两门:《中国音乐史与欣赏》和《外国音乐史与欣赏》,学制可以依据本、专科的不同要求分别设置为四个学期和两个学期。

3.课程内容

高师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设置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音乐专业欣赏课程内容都是一些经典的世界名作,掌握对于这些作品的分析、理解、再度创作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多元化的音乐正在大量的充斥、丰富着我们的音乐活动。而音乐专业培养的是要能够完成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音乐专业工作者,他们将来要面对的是一批可能相对于古典音乐更喜欢多元化音乐的学生,由此,不得不担心继续用传统音乐教材培养的当代音乐教师,能否较好的、全面的扮演好音乐教师的角色。所以,建议在传统的音乐欣赏内容基础上,增添关于流行音乐、爵士音乐、舞剧、音乐剧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欣赏内容。

4.让欣赏课走出课堂

目前的音乐欣赏课由于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进入,已具备可听可看的特点,但是课堂上再好的音频视频效果往往也无法代替现场观赏能给予内心的震撼和冲击,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大可以让音乐欣赏课走进音乐厅,让学生可以细细的聆听现代音乐大师再次演绎的经典名作,又或是最新的时代力作。

5.让欣赏课的授课地点多元化

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看出,其授课目的是在于要让学生聆听音乐、理解音乐、进而充分的享受音乐。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听觉不再是接受音乐的唯一物质媒介了,音乐也是一种可以“触摸”的艺术形式,举这样一个例子:一堂音乐课的授课内容是美国乡村音乐,如果老师可以选择在一个初夏的下午,带上学生们,再带上一把吉他,或在学校附近的公园,或在学校的足球场,,沐着微微湿热的风,唱上几首乡村音乐的代表曲目。

【参考资料】

胡以芳 《论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11期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第7篇

一、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单纯地由教师讲解,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如,在欣赏《雪绒花》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之声》的影片片段,同时倾听《雪绒花》这首乐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进行情境的创设

在进行中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所欣赏的乐曲进行一定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这种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通过音响动画、音乐渲染,也可以是语言描绘以及实物演示等。如,在进行《故乡的云》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音画创设一个情境,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给学生讲述或是请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人物、事迹和景观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思乡爱乡之情油然而生,在欣赏歌曲的时候继续创设情境,将思乡爱乡之情升华为游子的爱国之情,这种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欣赏

1.选择适当的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

不管是普高学校的学生还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喜欢流行音乐,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课本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流行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但是应该注意一定要选择健康向上的时尚前沿的流行音乐。如,选择周杰伦的《龙拳》让学生欣赏,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RAP的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以及文化。

2.营造音乐欣赏氛围

在中职音乐欣赏中,各种中外的古典音乐仍然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点。所以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让学生时刻受到音乐的熏陶。如,利用课间时间为学生播放古典音乐,或者向学生讲述音乐的表现手法,或者向学生讲述音乐家的故事,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群体效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应该在给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灌输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歌手大赛、合唱比赛、器乐演奏比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三、和其他学科进行紧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创作的,能够真实地反应一个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述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如,在欣赏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聂耳是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对社会和战争发出的沉重的控诉,是时代的号角。结合历史倾听音乐,潜移默化地渗透音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提高美术素养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和美术之间有着很大的相通性,只有将美术和音乐进行合理的结合,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所以,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通过美术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进行启发。如,在欣赏《大海》的时候,为学生展示莫奈的印象派绘画《印象日出》,让学生能够生动地认识到印象派的风格,认识到印象派追求的都是瞬间的印象和感受,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第8篇

关键词:Podcasting微教学;初中音乐欣赏;应用

Podcasting微教学,播客微教学,是笔者将Podcasting网络技术与微课教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称谓,其基本形式是学生在业余时间利用Podcasting网络技术将教学素材在个人的视音频播放器播放,同时也可以自己创作个人素材,通过网络与他人分享。Podcasting微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将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角色进行互换,学生个人的优秀作品也可作为教学素材供大家学习使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音乐欣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活动,以聆听为主,结合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如歌唱、演奏、律动、讨论、评价、创造性活动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魅力。笔者是一名中学音乐老师,在此,以自己从教十年来的亲身经历从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说起。

一、音乐欣赏教学现状描述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了解中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的态度,对我校初一到初二年级28个班中的1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2份。此问卷就学生是否喜欢音乐欣赏课,喜欢上什么样的音乐欣赏课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9.29%的学生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其中喜欢音乐欣赏课中流行音乐欣赏的学生占83.93%,喜欢音乐欣赏课中古典音乐及管弦乐欣赏的学生只占14.29%。由此可见,大多数中学生不喜欢音乐教材中安排的欣赏曲目。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二、原因分析

(一)教材中欣赏课歌曲的选择

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音乐教材是苏少版,由于新课标要求,教材中的欣赏课由童声合唱、管乐合奏、民乐合奏、女生与弦乐四重奏、京剧、民间小调等构成,这些类型的音乐与流行音乐相比,学生由于受到流行音乐中明星的影响,更容易接受流行音乐。

(二)外界因素的影响

音乐欣赏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而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负担的加重,欣赏传统、优秀、高雅音乐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把它们淡化、遗忘。另外,中学阶段的学生从众心理比较强,喜欢推崇新鲜的事物,赶潮流。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却不喜欢欣赏音乐欣赏课中经典音乐作品的原因。

三、Podcasting微教学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由上可知,学生不喜欢音乐欣赏课二大原因,针对这些因素,笔者尝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入Podcasting微教学以寻求突破,从引发学生的兴趣开始,使学生逐步喜欢上音乐欣赏,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陶冶情操,形成一定的音乐欣赏力。

(一)创建具有吸引力的Podcasting微教学资源库

由于当今社会上各种环境及媒体的影响,初中学生比较偏爱流行音乐,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融入最新流行的、学生感兴趣的歌曲,通过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寻找流行歌曲与古典音乐的结合点,逐u引入古典的、民族的音乐。笔者在准备一堂音乐欣赏课的过程中,会将与本节课相关的流行音乐制作成微音频或微视频供学生欣赏,使学生在不失兴趣的同时还能学到更多音乐欣赏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

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学生只有对音乐欣赏课有兴趣,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因而更需要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独立的作品分析,把对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确保教学活动的流畅进行。如,笔者制作的一个把不同情感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和体会不同的感觉的微音频,即:欣赏《怒吼吧黄河》《小白菜》这两首歌曲,先让学生分别欣赏这两个作品,感受两个乐曲的不同情绪,然后让学生讨论两个乐曲的不同情绪――愤怒和悲伤的情绪。最后分别讲述乐曲表现的不同的内容以及作者是怎样通过音符去表达的。

(二)倡导自主Podcasting微教学素材的创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