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的经济效应

企业的经济效应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9 16:03:25

企业的经济效应

企业的经济效应第1篇

关键词:弹性管理 企业经济 管理 有效作用

弹性管理这一名词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的特点在于是以规章制度作为管理的中心,用制度来对员工进行约束和管理。而弹性管理的特征是以人为中心,弹性管理的应用并不是对刚性管理的排斥,而是在保持刚性适度的同时,尽量提高企业的弹性管理。弹性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体现和谐、融洽与协作和韧性,使得企业管理刚柔并济,更加科学、灵活、高效。

一、弹性管理的内涵

弹性化管理是经济管理科学中形成的一个新领域.它是相对于以往传统的刚性经济管理而言的。很久以来,人们往往只强调带有强制意味的刚性经济管理,强调遵守并服从个性经济管理的制度,来完成对各项经济指标的要求,否则便受到惩处。弹性管理是指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是在研究人的内心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之上,采用非强制性的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内部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自身的自觉行为。

二、弹性管理的特征

(一)管理决策的柔软化

传统的刚性组织中,领导层和指挥层是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决策自上而下进行推行,组织成员对决策进行执行,因此,决策往往带有强烈的高层主义色彩。弹性决策中.专家层和协调层是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决策的形成是在信任及尊重组织成员的基础上.广泛讨论而形成的。

(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

刚性组织结构大多采取的是直线式的以及职能部门式的管理模式结构体系,统一指挥和明确分工是强调的重点。弹性管理提倡组织结构扁平化,压平层级制,精简组织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下放决策权力,让每个组织成员和下属单位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提供人尽其才的组织机制。

(三) 组织激励的科学化

激励方式分为物质和非物质。在实施时要充分二者相结合.物质激励能满足组织成员的低层次的需要,却无法在激励中发挥更大些的作用。非物质激励方法则对满足组织成员对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高层次需求,它力求为组织成员创造宽松、平等、相互尊重的工作环境,提供发展机遇,实现自主管理、参与管理等新的管理方法。

三、弹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作用

(一)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近些年来,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诞生了以信息化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也对高等教育的普及起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必须不断创新。并且,员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决定了员工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在无形的脑力劳动过程中,时间和动作因素已经很有限。因此,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弹性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得到增强

(二)提高生产率

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直接引起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购买活动变得更加具有选择性。企业要想适应市场的需要就必须及时提供多样化和个性鲜明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眼球。社会的这种需求,就是生产的弹性化。反映在弹性管理的模式上就是依据订单来确定产量,这样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也不会产生库存挤压。弹性化管理既满足了顾客的不同需求也赢得了丰厚的理论,提高了生产率。

(三)提高企业整体的反应灵敏度

弹性化管理的参与是当代生产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然而企业这种生产上的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企业的整个经济管理层面上来。现代企业人才的竞争对企业的自身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的弹性很大程度是是员工的弹性。通过弹性管理。多层次,垂直型的组织结构已经淘汰,取而代之的少层次、网络型的组织结构具有更高的信息传递效率,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弹性管理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形成横向沟通,消除各部门之间的障碍,提高了企业整体的反应灵敏度。

(四)对员工形成物质激励之上更高的激励作用

良好的激励机制应当采用不同的方式.依据对象不同层次的需求,使得合理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往传统的激励制度一般以物质激励为主,激励手段比较单一,这种激励不能达到有效激励员工的目的。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中融入弹性管理的思想就是在设计企业的分红奖励等方案时,充分考虑员工的各类工作性质,来充分体现激励机制的弹性化。实施中奖励的实施不仅是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要充分考虑每个员工的自身需要,实施多样化的激励制度。因为每个员工的各自情况不同,需要也不一样.单一的福利制度并不能使员工感到满意。通过对员工不同需要的满足,能提高员工满意感,更好地激发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

总之,弹性管理是企业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弹性管理使得企业自身的弹性更加适应大市场。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弹性管理起着和谐、融洽与协作的作用,使得企业更有韧性。

参考文献:

[1]马国民.“以人为本”的企业弹性化管理『J1.家园周刊.2004;3

[2]刘娜.浅论企业弹性化管理fJ1.学术理论与探索.2007;5

企业的经济效应第2篇

关键词:多元统计 分析方法 经济效益 评价 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效益随之得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是将投入与产出的信息进行综合,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优劣,考核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利税率、销售收入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这些指标间往往此高彼低且相互间有联系,不能有效地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利用信息技术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多个对象(或多个指标)之间相互关联的统计规律性,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在评价企业经济效益过程中,依托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企业经济效益。

一、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然性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当时针对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的特点,特别制定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十大指标体系,并在2002年进行了修改,综合考虑了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虽然此评价体系是根据新财务会计准则进行的调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过于注重财务指标(总资产报酬率等8个指标),忽视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非财务指标(市场占有率、存货周转率)。有些指标间有交叉或是关联,致使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客观、全面地评价企业效益。假如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它的自有资本高,同时如果净利润相当,那么它的资本收益率反而比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还要低。基于上述的情况和问题,全面考虑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财务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发展能力,建立多元化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主要从获取利润的能力、开展资产运营能力、参与竞争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发展能力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系统评估。

二、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统计学的不断发展为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提供了支持,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开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把多维度问题映射到单一维度,然后通过模糊决策、加权平均等方法全面地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应用较多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下:

(一)主成分分析方法

所谓主成分分析是将具有多个相关的指标转换成新的相互独立的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尽可能小的数据损失,反映尽可能多的指标,客观地描述样本的相对地位,减少主观的评价结果。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企业经济效益中,在评价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时,可以将多项的财务指标(总资产报酬率等8个指标)重新组合、分解,形成生产经营成果指标、资金利用效率和消耗资源指标三个新的相对独立的指标,然后将三个指标通过杜邦分析图进行分析即可。

(二)因子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方法可以看作是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推广,也是企业经济效益评价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因子分析方法能够将多个具有较复杂的关系的指标归纳为主要的少数几个指标的统计方法。此方法以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并加以组合,形成最少个数的独立新变量(因子),简化变量并能够避免不同变量权重设计的误差。例如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时,可以将固定资产税率、资金利税率、销售收入利税率、资金利润率、固定资产产值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万元产值能耗、全员劳动生产率等综合为盈利能力(固定资产税率、资金利税率、销售收入利税率、资金利润率、固定资产产值率)、资金和人力利用因子(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能耗(万元产值能耗)三个因子作为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三)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是将研究对象、数据进行分类的分析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对象的相似性来分类,按照一定的原则将相似元素归为一类,然后再将相似的样本进行合并,直到所有样本都归为一类。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可以将资产周转率、利息倍数、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速动比例、偿债比率、存货周转率等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其归为企业资产运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判别分析方法

与其他统计方法不同,判别分析是在分类确定的条件下,即事先已经知道了判别的规则和类型,在分析未知样品类型是,只需要遵循判别规则进行样品分类的多元分析方法。在进行企业综合效益分析时,如已经明确了资产运营能力的指标体系,只需要对指标进行加权分类,就可以判定不同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判别标准不同时,常用的判别方法是Fisher判别;按函数的形式,一般用线性判别。判别的方法可分为很多种,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指标,选择最能反映企业效益的判别方法。

三、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景

由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统计学科,应用到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简化了错综复杂的评价指标,更加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效率。可以真实、完整地对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济效果进行判别,并确定企业经济效益的现状。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还可以有针对性对企业资本运营效率、资源利用率等分项进行评价,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我们可以通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多方面评价,寻找和挖掘企业的可利用潜力并预测企业发展的前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四、结束语

多元统计分析针对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中多项指标且错综复杂的情况,通过简化数据结构、或是将复杂变量转化为相对独立的新变量,在尽可能降低数据损失的情况下,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积系统化、全面化。现代企业发展迅速且规模越来越大,采用多元化统计分析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分析的成本,同时对稳定企业经济效益都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鹏鹏.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企业研究,2014,(14):4

[2]王菊.多元统计方法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业,2013,(9):176

企业的经济效应第3篇

关键词:EVA经济增加值企业绩效评价

一、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缺陷

我国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一直是以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为基础。以企业财务报表和账套数据为依据,应用杜邦体系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评价。它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传统会计核算的净利润是息税后的利润,其中补偿的资本成本是债务成本,股权资本成本没有得到补偿,容易使企业经营者误以为“资本免费”而对股权资本造成浪费

通常,企业将净利润额作为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按现行的会计制度,净利润就是企业在损益表上反映的收入与成本的差额,而资本成本只考虑企业债务资本的成本,并未考虑股权资本的成本,这就会让经营者误认为使用股权资本是免费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任何一项资本都是具有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来源,同样也是具有成本的。如果企业在计算利润时只考虑债务成本而不计股权成本,就会使投资者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而随心所欲的使用,造成股权资本的极大浪费,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建设、效益低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

(二)按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容易助长经营者对短期财务结果过分重视而忽略企业长期价值的创造

按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只是停留在企业账面上的利润,并不是企业真正的利润。企业真正实现的利润应是指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出的高于资本成本的价值,而不应是扣除了相关成本和费用后的净收益。如果按照账面成本计算企业的利润,就会脱离企业的真实成本,让企业的经营者只重视企业短期经营成果而忽略了长期价值创造,它的盈亏也就没有多少经济价值。

(三)传统财务指标分析是对企业过去经营业绩的反映,但在新经济条件下,顾客、供应商、雇员、技术创新等因素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传统财务分析法在这些方面是无能为力的

在新经济条件下,顾客、供应商、雇员、技术创新等因素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越来越大,但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在传统的财务表上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反映,也就无法用传统财务分析法去分析。因此,迫切需要一套新的衡量标准,用于衡量企业目标设定、资金预算、业绩评估、激励机制等,对经营管理人员创造和提高企业价值方面做综合全面的评价。

可以看出,由于目前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一种以账面财务数据为基础的考评体系,必然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误导。因此,要杜绝上述现象,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EVA经济增加值的引入,是对企业绩效评价的一个创新,它不仅能够更好地衡量企业所实现的财富增值,而且可以揭示企业使用包括财务资本、智力资本等要素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企业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

二、EVA经济增加值对传统财务指标的创新

经济增加值简称EVA,是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于1991年首创的度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它是指企业在现有资产上取得的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为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增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了价值损失,减少了财富;如果差额正好为零,则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用经济利润代替会计利润

会计核算过程由于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使会计利润与反映企业创造财富真实情况的经济利润产生偏差。而EVA的做法是先将费用予以资本化,并在其可预期的有效生命期内分期摊销。当然,在计算EVA时,要对营业利润和权益资本进行调整,因而能够纠正会计惯例所造成的失真。可见,EVA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这种方式也更接近实际。

(二)经济增加值最直接地与股东财富创造联系起来

追求更高的经济增加值,就是追求更高的股价。对于股东来说,经济增加值越多越好,它能连续地度量业绩的改进。相反,销售利润率、每股盈余甚至投资报酬率等指标有时会侵蚀股东财富。

(三)将业绩评价与企业决策相联系

由于EVA指标设计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而不是像会计利润一样仅仅是一种短视指标,因此,应用该指标能够鼓励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等。这样就能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促使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注意所创造的实际收益的大小,而且还要考虑所运用资产的规模以及使用该资产的成本大小。

(四)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报酬系统

由于EVA是站在股东的立场上重新定义企业利润。因此,将管理者的报酬与EVA指标相挂钩。可以将员工、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经营者像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充分关注企业的资本增值和长期经济效益,所有员工协同工作,积极追求最好的业绩。

(五)企业的行为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既要考虑债权人的利益。更要考虑投资人的利益。而现行的会计制度则是更多地考虑债权人的利益,相对忽视了投资人的利益,推行EVA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行为,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六)EVA适用于所有行业的业绩评价

按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显然,单纯依据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无法准确计算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EVA考虑了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剔除了资本结构的差别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将不同投资风险、不同资本规模和资本结构的企业放在一起进行业绩评价,适用于所有行业的业绩评价。

三、EVA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中应用的优越性

(一)EVA作为衡量业绩指标,无论采用何种时间段的公司业绩,都可以对股东财富的创造做出最准确的评价

传统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没有考虑资本成本因素,不能反映资本净收益状况和资本运营的增值效益。而EVA指标的计算不仅包括了股本资本的成本,而且EVA税后净营业利润是根据实际财务状况把一些财务处理不当的数据还原成真实的经营业绩,克服了传统指标以会计报表为基础信息失真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讲,EVA是唯一能够给出正确答案的连续度量业绩的指标。

(二)EVA可以解决由于“股本资本免费”的误区而造成投

资失误、重复建设、效益低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

在现有效益会计核算体系中,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成本概念,导致经营者淡化和无视股本融资成本,将股本资本看作是一种无成本的资本,在微观上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表现为:不计成本地扩大股权融资规模,盲目筹资,盲目投资:企业内部人利益分配往往只与利润目标关联,激励经营者以扩大股本投资方式去追求利润目标,而企业资金效益普遍低下:以较少的经营利润形式,掩盖实质上的经营亏损。在宏观上表现为:表面盈利,实际上公司资本总量在缩水。而EVA体系考虑了股本成本。能够促进企业树立完整的成本观念和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思想。

(三)EVA是站在股东的立场上来衡量利润的方法

资本成本是EVA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传统的会计利润条件下,大多数公司都在“盈利”。但是,许多公司实际上是在损害股东财富,因为所得利润是小于全部资本成本的。EVA明确指出,管理人员在运用资本时,必须“为资本付费”,就像付工资一样。EVA考虑到包括净资产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显示了一个企业在每个报表时期创造或损害了的财富数量。换言之,EVA就是股东定义的利润。

(四)EVA被应用于激励补偿计划,可以把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者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员工能够分享他们创造的财富,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对企业各层人员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由于我国企业目前激励机制不完善,存在治理层与员工收入差距大、收入未与业绩表现挂钩以及计算奖金时运用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等不合理情况,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人们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积极性。实施EVA激励,就是按照EVA增加值的一个固定比例来计算管理人员的货币奖金,即把EVA增加值的一部分回报给管理人,而且奖金不封顶。采用如此办法。企业员工也能按EVA的比例获得一部分奖励。这样,EVA以一种理念和能够正确度量业绩的目标,凝聚着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从而激励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人人关心EVA,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资本运营能力。

四、运用EVA应注意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国有企业面临业绩考核压力,上市公司面临信息公开披露及配股、增发新股的业绩要求的时候。企业往往采用调整会计政策、债务重整、资产重组、获得政府税收优惠、利润补贴等手段粉饰会计报表。虽然EVA的计算包括了资本成本,但由于资本成本的确定又依赖于历史数据分析,所以会计信息失真将会为EVA的计算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EVA的可操作性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由于EVA的计算是在传统报表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到目前为止,计算EVA可做的调整已达到200多种,再加上股东投入资金成本很难确定,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妨碍了EVA的广泛应用。

(三)EVA指标的运用有其局限性

EVA虽然可以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模式用以指导企业的诸多决策。但对于资产的处置、营运资本的管理等决策还需借助传统的会计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朱青,EVA一经济增加值财务评价指标浅析,市场周刊一财经论坛,2002(4).

企业的经济效应第4篇

关键词:360度绩效考评 考评指标 绩效沟通

一、360度绩效考评的概述

1.360度绩效考评的概念

360度绩效考评,简而言之就是由多个考评者全方位对被考凭着进行考评,其中包括被考评者的上级、同事、下级和客户以及被考评者本人,他们分别从被考评者的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等多方面了解其个人绩效,再通过一定的反馈程序,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到被考评者本人,从而促进被考评者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行为并提高工作绩效。

2.360度绩效考评的作用

(1)为组织建立正确的导向

360度绩效考评弥补了传统的直线型经理考核的不足,减少了经理直接对下属考核的个人偏见,晕轮效应及过严过宽等一系列误差。360度绩效考评的考评者来自企业内部的不同层次,这就将被考评者扮演不同角色时的具体表现全部进行了评价,这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全面客观。

(2)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团队建设

360度绩效考评有助于促进组织内部部门之间员工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员工的参与性。360度绩效考核通过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自评与互评,达到了权利的制衡效果,增进了整个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维护企业内部团结,增强企业凝聚力。

(3)可以促进组织员工个人的发展

在进行360度绩效考评时,计算考核结果时将所有考评者的分数加权平均,从统计学角度看,其结果较客观公正,且可减少个人偏见及评分误差,这样的考核结果使考评参与者以至所有公司员工都比较满意,提高了员工对绩效反馈信息的认同度

二、360度绩效考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评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一些企业在进行360度绩效考评的时候总是缺乏足够的准备工作,致使考评结果陷入种种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企业在进行考评前缺少与员工必要的沟通,使绩效考评变得机械化;同时由于缺少专业培训,许多考评者对考评的具体操作方式和程序并不熟悉,与考评指标不能达成共识,主观性大。

2.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不健全

企业的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对于进行360度绩效考评的目的不明确,造成“为了考评而考评”的局面;考评者范围的随意扩大化,与考评指标不符,考评表的设计缺乏针对性;考评标准关联性差,可操作性差,客观性差,考评指标定性比重大。

3.考评过程不协调,信息处理困难

360度绩效考评过程中问卷的发放经常不能到位,常常出现卷不到人或回收困难的情况,使得信息收集混乱。同时对于收集的考评信息不能合理划分类别,信息内容不统一,不易理解,难以统一标准,信息处理工作量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对考评过程的顺利进行制造了不小的障碍[8]。

4.对考评结果的反馈和运用不当

在实施360度绩效考评后,考评结果并没有及时反馈到被考评者那里,被考评者不能从此次考评过程中理解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考评结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是变成了一种形同虚设的结果,甚至变成了一种威慑员工的工具。

三、如何使360度绩效考评更有效

1.做好考评前的准备工作

(1)评价前要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的主题首先是主管人员与员工共同确认以后工作的目标和应达到的绩效标准,并共同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其次是要通过沟通使员工充分理解360度绩效考评的定义,目的,过程及作用。再次,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应多采取建设性沟通的形式,换位思考,把握好对事不对人,责任导向型,事实导向型这三个定位原则。

(2)对评价者进行有效的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者误区培训,关于绩效信息收集方法的培训,绩效评价指标培训,如何确定绩效标准的培训,评价方法的培训以及绩效反馈培训。在进行培训时可以采取单独的课堂讲授或与日常的管理技能培训同时进行等具体实施形式。

2.科学的确定绩效衡量指标体系

(1)正确定位绩效考核的目的

根据现在管理的思想,考核的目的首先应该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管理目标是通过了解和检验员工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绩效。其次,绩效考核的目的还应致力于企业文化的渗透。

(2)考核表的设计与考核者范围的合理界定

首先,应该在所有熟悉考核情况的人中挑选出一部分人来参与考评,避免人员过于繁多,增加管理成本。再次,要确定相应的合理的考评周期。结合企业传统的考评周期的长短、工作任务的完成周期和以及考评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工作负担情况,一般以半年作为一轮考评周期比较适合。

(3)明确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首先要遵循三个定量原则,即上级期望、历史数据和同行数据。其次,绩效考核标准还可以根据数量、质量、成本、时间期限、客户的评价这五个部分来制定,然后从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考核指标来对员工进行考核。再次,考核标准一定要是可控的,明确具体范围,上级要和员工达成一致,保证员工能充分理解要完成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中不断跟进检查进度。

3.考评过程的一致性与准确性

(1)注重问卷发放和收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让熟悉被考评者的员工参与考评。其次,在抽取一定比例的人进行测评时,必须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人员。再次,测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采取匿名的方式,发放统一用笔,用收集箱统一收集问卷和测评表等。最后,在收集问卷的时候,要记得将上级,同事,下级各个考评主体的问卷进行分类处理。

(2)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信息分析

绩效考评信息的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所有被考评者的主要考评指标的平均水平进行综合分析,横纵比较,大致反映出队伍的整体情况和面貌;对单一员工的各项指标进行排序分析对,再与整体指标计算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对同一指标在不同员工身上的表现情况进行排序分析;最后要对以上三项排序进行分析整理,得出最终360度绩效考评信息的分析报告。

4.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反馈与运用

绩效面谈一般可由被评价者的上级,人力资源工作者或者外部的专家,根据评考核的结果,面对面的向被考评者提供信息反馈,并帮助被考评者分析其在什么方面做的比较好,什么方面做的不足需要改进,如何来改进。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有许多种,对于管理层级主要是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而对于员工则主要是发放奖金、奖品、特殊津贴,绩效工资等。

四、结语

360进行反馈考核模型有利也有弊,关键是企业在采用这一考核方法时配合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得考评结果尽可能客观公正。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的绩效沟通才是真正决定绩效成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玉会,石磊石.浅谈360度绩效考核[J].商场现代化,2007,10:5~6

[2]郑建峰.浅析企业360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8,18:12~13

企业的经济效应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规模经济效应 数据包络分析法

一、引言

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有了蓬勃的进步,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这种增长主要是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发展规模经济的作用,房地产企业可以更有效的组织各类人才,形成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使人力成本下降,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房地产企业如何利用规模经济效应,尽量减少国家宏观调控及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冲击,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此通过对我国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规模效应的分析,探索适合我国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规模。

规模经济及其效率的探讨多集中在工业企业、金融业、医疗业以及教育业,对房地产业规模经济的探讨比较少。国外对房地产规模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首先是对房地产信托规模经济的研究[1],二是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2],第三方面房地产企业与其他行业的联合规模经济[3]。国内对于房地产规模经济效应的研究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主要讨论的还是规模经济效应的如何实现以及定性的研究房地产产业是否可以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少部分做定量分析的有周颐和陈艳丽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行评估,得出我国房地产企业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的结论[4]。张巍则将产业组织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相结合,探讨了促进中国房地产业市场集中度由分散向适度集中转变的政策思路[5]。

二、理论基础

马歇尔规模经济理论认为: 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函数关系,生产同一产品,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设备效能的发挥是随着大批量生产而逐渐增加的,人的管理潜力也是随着规模的扩张而被开发和利用[6]。目前研究房地产企业效率方法应用最多的分析方法主要为传统的超对数成本函数法及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法)。在信息不透明、部分数据难以获得的情况下,应用DEA方法对规模经济进行研究也就成为首选的最为有效的方法[7]

三、数据分析

(一)DEA 步骤

本文选取的决策单元是2011年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联合的2011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榜100强测评榜单上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四家公司。分别为第一名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名恒大地产、第五十名花样年控股和第一百名同济科技。

第二步是确定各个投入产出因素。房地产企业规模主要体现在资产投入及人员投入上。而营业成本直接反映到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把员工数(S)、营业成本(M)及总资产(C)作为系统的输入指标。资本收益水平和获利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重要依据。因此,引入企业的净利润(R)作为系统的一项产出指标。另外,资本市场讲究的每股资本都能带来最大的收益,所以利润率(V)也属于本文研究的产出因素。

第三步是确定决策变量。企业投入与产出的权重;DEA方法要求权重之和为1。运用C2R模型来建立目标数求解(E为效率指数)

(二)求解DEA模型

以万科地产为例,根据表一数据代入(1)式。应用EMS-DEA模型求解软件解出结果得E=1,则DEA有效。说明了万科地产的企业规模已经实现了规模经济效应。依次把其余三家企业的数据带入到(1)式中得到各自的效率值E,恒大地产为0.975223;花样年控股为0.772341;同济科技为0.825049。其余三家企业中都DEA无效。

四、结论

应用DEA模型对我国四家上市房地产企业的效率进行分析,得到了如下个结论。(1)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利润产出不足的情况。在投入合理的情况下,存在利润过小及风险过大的情况。(2)我国房地产企业整体属于风险厌恶型。在利润与风险不能兼得时,企业多选择降低风险为主,这也是利润产出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为探讨房地产企业最适规模提出了新的着眼点,尤其将风险纳入考虑范围。对于企业自身,应该在实践中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及宏观经济环境,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适当规模。

参考文献:

[1]Brent W. Ambrose, Michael J. Highfield and Peter DLinneman.Real Estate Economics [J]. Real Estate and Economies of Scale:The Case of REITs,2005, 33,(2):323-350.

[2] Michael Decaney .DEVANEY.Econmic efficiency multi-productstructure: the evidence from Koreanhousebuilding firms[J].Journal of Housing of Economics,2002,31(3): 301-317.

[3]Danielle Lewis,James R. Webb.Potential cost synergies from banks acquiring real estate brokerage services [J].J 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7,(31):2347-2363.

[4]周颐,陈艳丽.房地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3):165-167.

[5]张巍,赵彦辉,陈伟.中国房地产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房地经济,2009,(5),48-51.

[6]威廉・博伊斯,李自杰.新管理经济学[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

[7]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企业的经济效应第6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 应收账款管理 形成原因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44-02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外赊出而没有收回的应收款项,它应列入流动资产的范畴。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需要,以及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在应收账款上的数额越来越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是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的形成

现在企业中应收账款的数额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存在,十分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1.商业信用管理不规范。在我国,企业为了能笼络住客户,多销售出产品,而采用了赊销的办法,并在经营当中经常用汇票来进行结算。可是采用空头商票不但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使企业在多销产品的同时,增加了应收账款。

2.想快速求成。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使企业的产品在某一时期出现积压的现象,为快速的将产品销出去,放宽了回款要求。有的客户乘机进行大量交易,不按时付款,由此给企业造成应收账款。

3.采取赊销的方式。这极易产生坏账,目前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为了生存下去,企业想尽办法增加销售。除了一些常用的办法外,还采用了赊销的手段。这样做虽然吸引了更多客户,但也产生了坏账。

4.监管方面有缺失。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加之个别业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出现了财务部门和与业务部门关于产品的出入不符的情况,使企业出现了核算漏洞,资金的管理也没有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1.增加了企业的催收负担。这类账款的存在,使得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去进行催收,从而引起了额外的费用负担。而且,由于这部分费用的存在,减少了企业用在经营上的资金,有的企业因此而进行生产贷款,这又增加了支付的利息。

2.利润不实。在企业的利润中,由应收账款产生的利润很有可能收不回来,这就使企业的利润很不真实。如果这部分利润在总利润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则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艰辛。

3.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计划。应收账款本身是属于流动性的资产,若能够及时的收回,则不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若不能及时收回,则这部分资金就失去了流动的作用,从而使企业原定的资金流动计划难以执行下去。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策略

首先,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盈利的一项特殊策略,它的实行初衷也必须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的整体目标。其次,应收账款也必须进行成本核算流程,只有应收账款的收入大于其成本时候,才能通过进一步扩大它的实施范围增加赊销量,实现应收账款的价值。要想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必须加强如下几点工作:

1.首先,实行和健全企业内部管控机制。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是现代化企业规范运营的基础,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护企业财产安全和稳定,通过企业内部的各项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审核,从而达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目的。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措施和内容比较复杂,但基本上都要包括如下流程:首先客户提出赊销申请,企业销售和财务部门进行审验、批准,再通过双方签订协议的方式,企业按期进行开票、发货,后期还要包括催款、付款等一系列过程。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控制还应涉及内部业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相应考核依据等。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目的在于保证所有业务流程的有效可靠,其中每个步骤都要设定专人负责,防止各类扯皮的现象发生。但在办理每个流程时候,也必须实施相应的监督机制,至少有两个人员同时经手才能生效,达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目的。

其次,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应收账款岗位职责意义重大。它的实施初衷就在于明确业务人员职责,通过严格的管理条例,对应收账款的发生、实施和回收等每个环节实行实时监控。岗位职责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客户提出申请后,企业主管部门必须与其签订合法的《赊购通知单》。第二,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对客户的资质和信誉,以及赊销产品的数量、种类、原因、担保物、结款方式和日期等逐项审验;第三,完善审验工作后,报送企业主管领导进行审批;第四,通过审批后,销售或财务部门开据产品出库单,并做好销售记录登记;第五,销售或产品仓库根据《赊购通知单》办理产品出库手续;第六,出纳或者业务人员负责后期的催款工作;第七,在赊销催款期间,一旦出现坏账、赖账迹象,立即报企业主管领导进行批示。第八,企业内部制定应收账款的定期审验制度,实行动态监管。

2.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监管制度。企业内部组建应收账款监督机构,组长必须由财务总监担任,小组应包含出纳、财会、销售和合同审验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具体工作包括合同审查、生产布置、发货审验和售后催款等几大重要环节。在此制度中,财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该部门的履责情况将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整体效益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财务职能的发挥,财务内部必须建立如下几个制度和工作流程:如发货管理制度、余款清退的催办制度、资金风险防范措施等。财务部门还必须对所有的赊销客户进行在线监控、通过对他们的资质、资产流动、市场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以便遇到意外状况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策略。

3.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根据经济学原理,货币的周转速度决定其价值增值的效率,因此,保证合理的库存也是企业实现利益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外多数先进的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方法,其目的就在减少资金占有量,减少或降低库存管理滋生的运营成本。但企业在实施各类较少库存的管理措施中,必须事先对市场和客户进行全面有效地调研和分析,坚决杜绝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而无限制增加赊销量的情况出现。

4.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评价制度。合理的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利益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催化作用,然而,过度的赊销将使会企业面临更高的资金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的可能性,企业内部必须对赊销的客户建立信用评价制度。首先,在签订合同之前,企业必须事先对该客户的资质进行审验,对客户的社会信用和债务偿还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对客户的资本运营和动态,也要进行实时监控,预测对方盈利的可能性。再者,对担保物进行资产、信用评估等,最后决定可以给予该客户最大的赊销量和应收账款额度。在所有赊销业务中,应当严格按照该项审定流程,从而有力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和稳定。

5.多种策略相策应,努力消除逾期账款。企业要实施积极有效的清账制度,首先,财务部门要定期对应收账款实时审计,然后根据明细进行归类,并制定出追款责任人。催款业务原则上要执行“谁卖货、谁催款”的原则,销售人员的工资绩效要和催款的进度挂钩。但是对于那些的确存在经济周转困难的客户,要根据其自身实际,经过协商制定合理的还款周期,接受对方按公允市价等方法,所进行的非现金形式的还款行为。

总而言之,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的有效回笼能够提高企业内部运营的效率,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企业整体效益有着重大意义。企业应当从自身入手,通过建立紧密的赊销制度,与客户建立互利的贸易合同,并加强企业财务和销售的流程控制,使他们每人都各负其责,更加积极地去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款工作,最终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玉.加强应收账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2] 王建华.加强企业收账款管理的策略方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1)

[3] 杨振平.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J].山东审计,2012(11)

(作者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河南平顶山 467000)

企业的经济效应第7篇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导致企业在实际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思维、方法以及具体实践等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节奏,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效率极其低下。首先,企业经济管理只注重企业的眼前利益。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企业要想发展,必须从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手来进行谋划,否则,就容易被社会迅速淘汰。但是,在很多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重视企业的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的经济发展谋划,这最终导致了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短视。其次,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重视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且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企业的社会形象才能积极正面,企业才能获得良好发展。

2.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做到高效自控,从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较高的专注力,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但是,在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中,都缺乏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导致企业对于计划的执行力和对于目标的专注力都不够。首先,经济管理人员制定的经济管理目标质量较差。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制定相应的经济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现实情况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而导致经济管理目标难以得到有效地实现。其次,经济管理计划缺乏有效的监督实施策略。经济管理计划需要由相应的小目标组成,最后汇成一个大的目标。但是,在很多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设置过程中,计划较为笼统,可执行性不强,最终导致了企业经济管理的低效。

3.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很多企业缺乏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这导致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制度可以依从,进而造成了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的自由意志对于企业经济管理行为影响过大,最终造成企业员工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预测,从而选择直接讨好领导的状况。其次,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导致相应的制度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沦为了一纸空文。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 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理念必须先行。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首先,企业经济管理要学会关注长远利益。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将目光放在企业长远的经济利益之上,进而从长计议,这样,企业经济发展的格局就能够更加开阔,企业的发展目标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其次,企业经济管理要改变不关注社会效益的弊病。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认清形势,顺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关注企业发展的社会效益,这样,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就能积累相应的社会美誉度,从而从外部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效益提升。最后,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基层员工的想法。基层员工是经济管理策略的重要执行者,因此,应该着重关注基层员工对经济管理活动的意见,提高经济管理活动的效率。

2.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首先,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是经济计划和经济活动目标的主要制定者,也是实施效果的监控者,因而,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决定权。因此,我们需要全面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样,企业管理人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制定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需求相适应的经济发展目标,最终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其次,建立有效的监督实施策略。监督实施策略有助于保障企业内部员工都朝着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方向奔,最终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高效实现。

3. 健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就能够更加地规范,更加符合科学和理性。这样,企业经济管理目标就能够有效实现。其次,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来制定,这样,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就能够得到很好地执行,从而实现相应的效果。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这些要求来重新认识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企业的经济效应第8篇

企业实行经济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经济管理的范围也相对较广,涉及到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销售以及售后业务,企业涉及到的各项资金收支活动都属于企业的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普遍存在于企业融资和投资决策、成本控制、预算管理以及风险管理之中,在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再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是我国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一部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且其经济、技术、知识以及管理方面内容都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国内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其综合竞争能力也比其他企业相对高一些,这也使得我国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大多数企业都行了改革,使得企业的管理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和发展,然而在经济管理上面的改革和创新还是较为保守,没有实现现代化管理,这使得一些企业内部产权较为混乱,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预测,企业单纯通过基本的生产营销来实现发展,这种单一模式也使得一些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风险,这也要求企业不断加强经济管理,保证企业经济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2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很多企业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然而,我国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各项经济活动中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的身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发展,使得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其形势不容乐观。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的陈旧和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一些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未能对当前严峻经济竞争形势下的危机管理理念和战略管理理念进行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一些企业的领导虽然对新形势下的危机管理理念和战略管理理念有一些了解,但并没有将危机管理理念和战略管理理念用于企业的日常经济管理中,只是被当着一种炫耀手段被用在各种会议以及演讲上。

2.2企业组织结构有待完善

现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较为混乱,缺乏完善的组织结构,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存现混乱,导致企业组织机构在分工方面频繁出现分工不明现象,使得企业内部关系的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企业的资源,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3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

现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或是管理制度在执行时未能得到贯彻落实,经济管理整体水平不高,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出现混乱,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如同一盘散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企业的经济管理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和监督,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由于员工切身利益和企业的一些经济管理息息相关,若无法有效地实现经济管理便会导致员工的利益得不到根本保证,无法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一些员工甚至会出现抵触心理和消极怠工现象,严重影响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效率,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4经济管理人员专业业务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是合并的,一些工作人员身兼着会计和财务人员职位,需要从事的工作量不仅大而且也相当繁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在财务和会计方面的工作质量。一些企业受到传统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财务审计便能有效成本控制,实现防止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或流失,不需要进行专业的企业经济管理。此外,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也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重要影响,然而一些企业却忽略了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使得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缺乏创新人才,这对企业的活力以及创新力都有着重要影响。

3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实现方法

3.1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管理,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应当彻底摒弃落后的经济管理理念,建立新形势下的战略创新理念以及危机管理理念。战略创新理念即是企业应当在经济管理中对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和运作方式不断进行创新,使企业具备强大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应当贯穿一种危机理念,并且在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对危机意识都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将危机理念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3.2进行经济管理制度创新

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时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企业若无切实可行的经济管理制度,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无法有效开展。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基础便是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制度创新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并建立人性化管理体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前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不断加强企业内控制度,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决策,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应当加强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单纯的财务管理,还应当使其成为企业的全局管理。企业的内控管理应当落实到企业的各项生产环节之中,如:采购环节、生产环节以及销售环节等。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以预算为主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和协调,不断提高企业对财务的控制能力,实现企业有效的经济管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