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车辆安全论文

车辆安全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8 09:40:20

车辆安全论文

车辆安全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车辆运行安全和风险评估技术的相关资料,分析和归纳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背景、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对空军部队车辆交通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以作为下一步空军部队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中危险源分析的参考依据。

1、引言

在"中国博鳌2006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交通安全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大会研讨的结论是:一是从公共安全出发来设计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互渗相融新模式,一是从法治的角度来建设这种新模式。如果把风险管理理念上升到公共安全这个高度,用立法手段来精心培育这一理念,中国公众意识里的风险防范之弦就会绷得更紧一些,风险防范参与程度就会更高一些,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更小一些。

2、空军部队车辆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由众多定性元素和错综复杂的定量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可分为宏观因素(系统环境)和微观因素(系统内因素,即人、车、路)两个方面。交通系统宏观因素指的是整个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教育、人口素质和交通道德水平等方面。微观因素中,"人"是指驾驶人员、行人和骑自行车人;"车"是指各种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路"是指道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即道路环境)。道路交通系统内因素和外因素密不可分,人、车、路都是处于整个社会环境之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道路运输安全是由人-车-路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仅仅了解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各个因素在道路运输安全中的影响,对深入分析系统安全状况和进行系统安全评价是不够的。因为大多数事故都是由系统中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中两个以上的因素造成的。因此,必须在进行道路运输系统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子系统内部及子系统之间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明确各种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机理,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否则,就会造成分析的表面化和粗浅化,难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2.1驾驶员-车辆因素

车辆是汽车分队主要装备,实现分队驾驶员与车辆的最佳结合,才能推动运输战斗力迅速提升。对直接原因的分析表明,驾驶员对车辆操作不当和处置不及时导致交通事故分别占事故总数量的20.4%和17.2%。根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对交通事故的综合调查研究,对于9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来说,如果驾驶员能提前一秒钟采取应急措施,就能避免车祸,防患于未然。部队车辆管理工作是个动态系统,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军车驾驶员平时要确保车辆技术状况处在最佳状态就必须落实好车辆动用、车辆使用、车辆初驶、车辆封存、车辆启封、日常维护、车辆检查、车辆交接、车辆事故预防和"双红"评定等各项制度,规范好车辆使用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才能在行车中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2.2驾驶员-管理因素

对驾驶员的日常管理是汽车分队建设中根本性、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圆满完成各项运输任务的前提条件。严格管理,就能够促进驾驶员自觉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持汽车分队正常的工作和良好的秩序。如果对驾驶人员的管理教育不严格,把安全行车工作看作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操作问题,忽视对车勤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一些车勤人员就会作风散漫,纪律松驰,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3驾驶员-管理-车辆因素

管理的不严格,不恰当,致使驾驶员违纪私自驾车外出,心里有所顾忌,注意力不集中,遇到突况便处置不当,其中大多事故均是此综合因素引起。管理是保证,驾驶员是主体,车辆是物质基础。高素质的驾驶员有利于部队的管理和保持车辆的良好性能,严格的管理可以约束驾驶员的行为和保障车辆技术状态,车辆良好的性能可以缓解驾驶员和管理方面的压力。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事故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管理就是处理好驾驶员、车辆之间的关系,使交通尽可能安全、畅通。要采取综合的办法,实施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治理,从驾驶员的选拔、训练、使用和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健全制度,提高队伍质量。抓住车辆使用的计划、派遣、运行管理、检查纠察等环节,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要求。从安全管理的全局出发,在组织领导、政策制定、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考虑和整体筹划,通过其他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车辆安全工作的落实,以提高部队管理水平。

3、结论

车辆运行事故常常被视为一种局部和偶发现象,对事故的处理也大多是按照常规和经验采取处置,基本上处于被动应急、滞后管理的局面。运用风险管理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在准确评估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把发生事故的风险降低或规避。准确的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建立在正确的危险源识别上,详细客观的车辆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危险源识别提供了依据。随着人们对车辆交通事故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车辆交通事故过程的定量描述与分析。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动力学理论不断完善,小样本交通事件统计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更由于模糊数学的不断发展,定量分析方法中一些关键技术正逐步得到解决,定量分析方法正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车辆安全论文第2篇

论文 关键词: 交通 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车辆运行安全和风险评估技术的相关资料,分析和归纳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背景、应用状况和 发展 趋势。对空军部队车辆交通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以作为下一步空军部队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中危险源分析的 参考 依据。 

1、引言 

 

在"

 

3、结论 

 

车辆运行事故常常被视为一种局部和偶发现象,对事故的处理也大多是按照常规和经验采取处置,基本上处于被动应急、滞后管理的局面。运用风险管理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在准确评估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把发生事故的风险降低或规避。准确的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建立在正确的危险源识别上,详细客观的车辆 交通 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危险源识别提供了依据。随着人们对车辆交通事故现象及其 规律 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车辆交通事故过程的定量描述与分析。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动力学理论不断完善,小样本交通事件统计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更由于模糊数学的不断 发展 ,定量分析方法中一些关键技术正逐步得到解决,定量分析方法正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评估方法。 

 

参考 文献 : 

车辆安全论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安全风险评估的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估技术,初步确定空军部队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采用模糊综合评估的方法结论。

关键词:空军部队;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车轮上的年代。然而,道路设施和 交通 管理的不完善,交通行为缺乏规范,车辆技术状况复杂等等,致使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在"

2.3定量分析方法

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和计量,是一门学科 发展 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定量分析方法的出现是 科学 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近年来成为最引人注目、发展快的事故风险评估方法。

但由于车辆 交通 事故数据资料的限制,准确 计算 车辆事故的概率十分困难,而且在相当多的场合,根本无法得到这种概率。因此,长时间以来车辆运行风险评估仍以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为主。

目前的定量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精确定量分析与模糊定量分析两类。WWW.133229.cOm

(一)精确定量分析方法

精确定量分析方法以计算机模化法为代表,运用计算机建立车辆交通事故模型来模拟车辆交通事故的发生、发展 规律 及过程。准确的车辆交通事故模型可以科学、直观的进行车辆交通事故模拟与评估,定量的分析车辆交通事故的危险程度,比较不同避险措施的影响,结合实际选用最为 经济 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但每种车辆交通事故模型只能对应特定的驾驶员、车辆和道路情况,不能从整体上给出车辆运行的危险性评价。因此,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特定重大车辆交通事故。因此,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不宜使用精确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模糊定量分析方法

模糊定量分析方法是将模糊理论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事物的确定性规律与不确定性因素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与事物的客观规律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方法。它不排斥精确性的东西,也不惧怕不确定性的问题,它擅长于将定性描述的问题定量的表示和分析,将数据统计与人的主观评判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可信的结论,其代表性的方法是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2.4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模糊理论自1976年传入我国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模糊识别,模糊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模糊数学并不是将数学变成模糊的东西,而是将模糊性的输入条件经严密的推理得到一个明确的精确解。模糊理论的出现将数学的应用从必然领域扩大到偶然领域,使模糊的评判变得科学。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作为模糊数学理论的应用分支之一,近几年在风险评估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是将模糊理论与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将模糊数学与系统综合分析相结合,以数据统计和系统分析为基础,建立待评对象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依次划分单元与层次,确立车辆运行安全风险影响要素集合;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式确定各评价要素的影响程度和安全等级,最终做出对整个对象的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

参考 文献 :

车辆安全论文第4篇

关键字:感应式信号灯;移动交会;会车提醒

中图分类号:U284.45+2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交通安全是交通领域永恒的研究课题,其中视距不良路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车安全,这就要求公路及城市道路在设计、施工时必须保证各种视距的要求。而在急弯、交叉口等路段,由于受地形环境及周围建筑的影响,造成视距不良,若驾驶员来不及反应,则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即使能够做出反应,往往造成车辆急刹车、停车、甚至熄火,对驾驶员的舒适性产生影响。尤其在夜晚,由于光线较暗,且驾驶员易产生疲劳,此外道路上车辆较少,车辆行驶速度较快,这种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大大增加。本文所述的感应式移动交会系统,是在实现安全会车的基础上,能使车辆可以移动交会且不用停车,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连续性。

2.设计原理

2.1.设计思路

感应式移动交会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来车提醒系统,可以应用于急弯、交叉口、陡坡和临街道路等视距不良路段,从而极大地提高道路安全性。该系统基于感应式信号控制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在实现感应信号灯提示视距外是否有来车的基础上,又能通过连续布置、一一对应的检测器及信号灯,随着车辆依次经过检测器,触发视距外可能与之产生冲突的道路上对应位置的信号灯亮起,产生“流水灯”的效果,以此提示驾驶员对向来车的位置及其行驶速度,使信号灯不再仅仅停留在提示对向来车是否“存在”,而是能反映出“距离多远”、“速度多少”,从而能够起到动态控制车辆交会,即移动交会的作用。

2.2.山区急弯处设计

由于山区坡道转弯处的交通情况较为复杂,是交通控制中的难点,容易造成车辆刮擦等事故,对于某些路段弯道半径小,且道路狭窄,若两车对于前方来车情况不了解则十分危险,特别是一些大型客、货车在弯道处会车更是困难。对于这种情况,感应式移动交会系统主要实现控制车辆在弯道前方预先设置的加宽会车区域会车,以避免车辆在弯道处相遇发生事故。本文就以山区单车道公路,设计时速40km/h为例,做详细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山区弯道处感应式移动交会系统单侧设计示意图

对于弯道两侧来说,该系统的设置方式是对称的,在此仅对一个方向予以说明。图1中上方道路编号1-12的矩形框为检测器,下方道路两侧编号1-12的圆为信号灯,编号相同的检测器和信号灯一一对应。

信号灯1至信号灯4的区段为缓冲区,此区段作为驾驶员的反应区域,主要作用是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距离,以保证观察到信号灯亮起并及时做出制动反应。由于车辆进入缓冲区时车速较高,为使驾驶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则适当增大信号灯的间距,本文设计中取10m。同时将对应检测器的位置相对于信号灯前移,在车辆到达信号灯前即可触发信号灯亮,避免车辆未观察到信号灯亮起就已经通过该灯。假设弯道两侧同时有两车到达第一个检测器,为保证两车可看到前方信号灯亮起,则检测器相对于信号灯的前置距离S应满足条件:

式中:

――设计车速(km/h);

D――车道宽度;

――设计时速时驾驶员视角,40km/h时取90°。

取正常人反应时间为0.3s;

按40km/h,车道宽度3.5m,计算S=5.08m。理论上S越大,驾驶员就越容易观察到信号灯,但距离过大,会使整个系统布设距离过长。本文设计中取10m。

信号灯4至信号灯12的区段为制动区,在此区段内车辆可调整车速,以保证不超越亮起的信号灯行驶,最终在会车区与对向来车交会。假设车辆在看到缓冲区最后一个信号灯时才做出反应,且车辆速度较快而无法及时制动以做到移动交会,则应保证车辆可以在制动区终点制动至停止,即制动区段长度不应小于相应设计时速的停车视距。停车视距按照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事实上,缓冲区的设置已包含驾驶员的反应距离以及车辆制动延迟距离,制动区长度依然采用停车视距的目的是为进一步保证安全。在40km/h设计时速时停车视距为40m。

制动区信号灯的布置以达到灯光连续,产生“流水灯”效果为宜,可根据设计车速不同调整信号灯间距与数量,随车速逐渐降低,可逐渐减小信号灯间距,理论上信号灯越密集,则动态效果越好,太少则动态效果不明显。但考虑实际运用中数量过多易造成浪费,本设计中采用6m和4m的间距布置。

如图1,本例中信号灯4至信号灯9的间距为6m,信号灯10至信号灯12间距为4m。

由于检测器与信号灯数量相等,而检测器的布置距离大于信号灯布置距离,所以从某一信号灯开始,检测器的间距会大于信号灯的间距。本例中检测器6的位置与信号灯6的位置对应相等,之后的传感器平均布置直到结束。

最后一个检测器布置在车辆刚好可以看到弯道来车的位置,此时两车可互相看到,则无需信号灯指示。

2.3.山区急弯设计模型展示

图 2 山区急弯设计模型照片

如图2所示,照片中左侧黑色车辆前方两亮起的红灯为对应右侧白色和红色车辆,右侧两亮起红灯为对应黑色和灰色车辆。随白色和红色车辆前进,左侧亮起信号灯逐渐前移,直到白色和红色车辆通过弯道,红灯亮至最后一个信号灯然后熄灭。而黑色车辆和灰色车辆减速跟随亮起信号灯前进,则会与白色和红色车辆在弯道前相遇。

2.4.其他路段应用简介

2.4.1.交叉口

在交叉口处,感应式移动交会系统和山区急弯处的设计原理相同,如图3所示:

图3 感应式移动交会系统在交叉口的设计示意图

图3中以两条单行线交叉口处为例,图中虚线矩形框为对应数字假想车辆位置,如左侧1号车辆经过所在道路检测器,触发下方道路上对应信号灯亮,考虑交叉口宽度,在信号灯后与交叉口宽度相等距离的信号灯同时发光,即图中实心圆。随着车辆前进,信号灯依次向前亮起。下方2号车辆“跟随”亮起的信号灯前进,则可在红色车辆刚好通过交叉口后到达交叉口,并顺利通过,如图3,左侧为1号车到达交叉口时两车位置,右侧为一号车刚好通过交叉口时两车位置。由于检测器布置距离等于信号灯布置距离,并且一一对应,所以传感器间距等于信号灯间距,信号灯依次亮起形成前进效果,其速度等于视距外道路车辆的行驶速度。

2.4.2.道路合流处

在道路合流处,感应式移动交会系统设计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处感应式移动交会系统设计示意图

原理与交叉口处类似,但由于不需要考虑交叉口的宽度,车辆经过传感器只要触发对应位置的信号灯亮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3.创新特色

感应式移动交会系统,原理简单,与现有的感应式信号灯及来车提醒装置不同,该系统创造性的利用连续布置的检测器与信号灯,使驾驶员可以根据当前道路信号灯的依次亮起,直观的了解到视距外车辆的行驶状况,从而有充分的时间调整车速,在解决视距不良问题的基础上,做到引导车辆移动交会的作用,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增加了驾乘人员的行车舒适性,降低了行车延误。

4.结论与展望

4.1.本文小结

视野是否开阔对于驾驶员来说至关重要,视距不良路段历来是交通事故多发段,如何解决视距不良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交通工程领域永恒的话题。即使可以提醒驾驶员视距外有冲突车辆,但对于驾驶员来说,频繁的减速停车会对行车的舒适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且在山区急弯处,频繁制动容易造成制动系统故障,从而增大危险性。

感应式移动交会系统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提醒驾驶员冲突车辆的有无,同时可以实时反映出冲突车辆的位置及行驶速度,巧妙的将视距外车辆“转移”至当前道路,可以认为是完全解决了视距不良的问题,大大减少了驾驶员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由于该系统可以起到引导车辆行驶而避免与前方来车发生冲突,所以无论是在弯道还是交叉口,可以起到控制车辆移动交会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行车安全性,而且可以降低行车延误,避免行驶过程中车速的急剧变化,提高行车舒适性和流畅性。

4.2.后续工作展望

本文设计的感应式移动交会系统,重点论述了该系统的基本功能,但在实际运用当中,还需对传感器的选择、信号灯的行驶及布设位置等问题做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1)对于在急弯处的应用,若车辆已经通过弯道,也可能会经过道路上的检测器,触发对应信号灯发光,从而对车辆造成一种车辆逆行的假象。需要通过单片机或其他控制装置,要求车辆必须按顺序经过检测器才会触发对应信号灯亮,而反向经过检测器则不会触发信号灯。

(2)若弯道其中一侧无来车,则当另一侧有车通过时,该侧信号灯亮起会造成电能的浪费。需要通过控制,实现当两侧同时有车辆到达时,信号灯才会亮起,从而减少浪费。

(3)对检测器形式需进行比对选择,对信号灯形式及布设方式还需做重点研究,做到方便驾驶员观察,并不影响正常行驶。

感应式移动交会系统,不仅可以在山区急弯处应用,所有视距不良路段,如交叉口、以及窄桥、窄路、陡坡等都可以运用该系统起到提高行车安全性,控制车辆移动交会的作用。

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可以实现该系统在既能保证安全,又能节约能源的状态下工作。另外,可以通过计算机或人工控制,变“全感应”为“半感应”,根据各方向车流量以及车速不同,智能调整信号灯的亮灭,将“绿波段”通过信号灯以“绿灯段”反映在道路上,引导车辆在“绿灯段”行驶,从而提高线控效率。

目前该系统还存在使用检测器及信号灯数量较多,可能造成成本较高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或许会有更多更先进检测器等技术被运用到智能交通领域,从而大大降低该系统的造价,提高系统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裴玉龙.道路交通安全[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2]吴冰, 李晔. 交通管理与控制[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3]孟祥海, 李洪萍.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

车辆安全论文第5篇

对于当前的交通形势而言,车辆管理问题是社会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车辆停车管理办法,以及交通事故等生活交通事件都涉及车辆管理问题,对于车辆管理来说需要一个科学的管理方式与技术系统,因此,无论是交通管理部门,还是城市规划部门,对车辆管理系统的需求十分明确。因此,本文将对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功能以及车辆管理办法进行论述,希望能对相关部门有所帮助。

【关键词】

车辆管理;系统;方法

1前言

针对国内日渐发展的汽车行业和当今交通发展形势,政府以及物业等关于车辆管理的相关部门都需要对道路上普及的交通工具———汽车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而对于目前庞大的车辆管理业务而言,运用电子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开发一套可用的车辆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将对车辆管理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与解说。

2车辆管理系统的介绍

对于车辆管理系统而言,我们今天介绍的需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车辆登记;(2)交通事故或涉及违法案件中的车辆追踪;(3)车辆停车管理。

2.1车辆登记

所谓的车辆登记系统,即汽车信息登记管理,也就是对一辆汽车从厂区出发到使用者手中后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包括车辆的品牌、车型、颜色、检验、行车登记以及车辆使用者的信息等相关情况登记。这是车辆管理系统的信息来源,也是车辆信息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交通管理部门来进行登记的,当然,这是为了让每一辆车都拥有一个合法的身份所做的必要工作。

2.2交通事故或涉及违法案件中的车辆追踪

该部分是交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执法部门对车辆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视的一个部分。之前对于信息的登记,就是排查违法车辆与肇事车辆的基础,而对于车辆的追踪与锁定,就要依赖于该系统中的GIS与GPS系统定位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锁定功能。利用互联网技术首先锁定违法车辆的相关信息,利用GIS与GPS系统定位违法车辆的地理位置,以此破获相关案件。

2.3车辆停车管理

交通事故或违法案件对于日常用车的人来说是较为生疏的事件,而在日常生活中,车辆的停放管理则是车辆行驶者十分关注的事情。有时候甚至可能因停车位的问题耽误很多重要事情。我们知道各地的停车场地并非都有停车管理系统,对于有停车管理系统的停车场,我们发现停车管理会比较简单。因为系统较为智能,首先有一个信息采集的输入前端,进行车辆信息采集,包括车牌号等车辆基本信息都可以采集到;采集信息后将其与政府的车辆管理系统进行比对,查看信息是否有出入;之后进行车辆停车登记,最后选定该场地的停车管理程序,针对车辆进行选择收费停车程序或免费停车管理。对于车位,目前也有许多停车场的停车管理系统采用“出减进增”的计数方式来进行管理停车位,如此对于停车管理就变得十分便捷。对于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而言,涉及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下面笔者将对此部分的内容作出简单的论述。车辆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电子信息系统,无论是基于何种技术,都需要大容量的数据采集与管理能力。这就需要开发者选用较为庞大的数据库与对应容量较大的服务器做强大的技术支撑。就目前而言,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停车管理系统,而针对这样的管理系统来说,使用SQL数据库来开发管理系统是较为合理的。对于电子程序等技术方面的选择比较广泛,目前较为常用的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管理系统。

3车辆管理办法

依靠车辆管理系统管理车辆仅仅是车辆管理办法的一个方面,对于车辆管理而言,车辆管理系统是一个科学实用的工具,但是车辆管理只有工具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的业务人员来进行一些问题的处理。对于车辆管理办法,本人在此文中将提出以下建议:

3.1关于日常车辆管理问题

日常车辆管理包括车辆的日常行驶,违章违规处理、车辆年检及报废等问题。那么关于日常管理问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驾驶者在日常行车的过程中需随身携带好相关行驶证件以备有关部门随时检查;(2)针对行驶者违规违法行驶车辆的情况,需要及时告知行驶者相关处罚规定,而这就需要结合道路安全监控系统以及有关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及时予以告知;(3)在对违规车辆登记的过程中,需要对车辆信息详细核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4)对于车辆年检,一定要细致周到,按规定检查各项车况,如有问题及时告知车主,进行维修或报废;(5)关于报废车辆,一定要进行报废,不得违规改装或延期报废。

3.2关于车辆的违法行为管理

对于车辆违法行为的管理更需要结合车辆管理系统来进行配合,其中道路上的安全管理系统就可以清楚的采集到违法车辆的相关信息,根据道路安全管理系统前端拍摄采集到的违规违法车辆的车牌以及车辆图像信息,可以准确的掌握交通参与者的违规违法行为,但是某些地区并没有安装这样的智能系统,那么就需要交警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执法部门进行细致的执法:(1)对于车辆违规或违法行为,相关执法部门需要坚定的予以制止,并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及处理;(2)一旦遇到违法车辆,需要及时进行车辆扣留,并且需要上报并配合交警部门以及相关执法部门执法;(3)当车辆涉及事故或违法行为的时候,驾驶者与车主不是同一人时,需要及时通知肇事车辆车主,以便于车主配合执法部门。

3.3关于车辆停放的管理办法

在交通日渐发达的今天,汽车停放是一个车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更好的解决车辆停放问题,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建议结合车辆停放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车辆停放问题。当然在没有车辆停放管理系统的部分地区,可以规划出相应的车辆停放位置,在这没有停车管理系统的地区需要安装安全监控系统,以便于安全合理的进行车辆停放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了介绍车辆管理系统主要组成的同时,介绍了如何应用管理系统配合人工进行车辆管理的方法。在交通日渐发达的今天,车辆管理问题是一个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够做好车辆管理工作,就可以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顺畅。因此,本文虽然从宏观上介绍了车辆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车辆管理方法,但是在具体行使车辆管理问题时仍需要人机配合,才能做出最好的车辆管理机制。

作者:吴华 刘宏刚 单位:空军勤务学院航空军交运输指挥系

参考文献:

[1]周鹏.数据挖掘技术下的智能化车辆管理系统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6(16):52~54.

车辆安全论文第6篇

论文摘 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降低运输成本,是当今道路运输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如何做好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为运输生产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及时的运输力,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确保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道路运输的发展空间大大提高,但是有些道路运输企业只注重车辆的更新,轻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只注重眼前的营运收入,轻视运输成本的核算;只注重新型车辆的使用,轻视车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这些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否则就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1 车辆技术管理是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

在道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中,运行材料(燃油、材料、轮胎)的消耗占很大比重,在实行了费税改革后,汽车运行消耗费用占汽车运输成本40%左右,其中燃料费在运输成本中约占25%~30%,材料的消耗费用占汽车运输成本1%~3%,轮胎消耗约占10%~15%。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在降低燃润料、轮胎等运输材料费成本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

(1)汽车的性能和汽车的使用是影响燃料消耗的两大因素。汽车的技术状况是节油的技术基础,只有在良好的技术状况下,才能充分发挥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因此,在使用中应特别重视汽车技术状况的检查与调整,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节约燃油的根本。无论是节能方针、政策的贯彻,还是节油技术、设备的改进和节油方法的落实,最终都要通过驾驶和改善管理工作来实现。

(2)合理使用材料,不仅可以降低材料本身的消耗,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件的条件,减少摩擦和磨损,从而减少功率消耗,降低燃料消耗,延长机件使用寿命。

(3)轮胎的管理工作是汽车运输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使用轮胎,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对降低运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保持轮胎良好的技术状况对确保行车安全,降低行驶阻力,减少油耗也有较大的影响。运输企业应配备专门的轮胎管理技术人员,负责轮胎的全面管理;建立轮胎技术记录卡片,考核轮胎实际行驶里程和使用情况。

2 汽车维修技术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我国交通部所颁布的《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规定“车辆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及“车辆修理应贯彻视情修理的原则”。

所谓“视情修理”就是根据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视情按不同作业范围和深度进行的修理。其目的在于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又防止提前修理造成浪费。为此,运输企业应积极创造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条件。

在车辆维护和修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维修标准,把好检验质量关,提高汽车的维修质量;同时,要不断地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维修质量好,车辆的技术状况好,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燃料的消耗,还可以减少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时间,减少维修费用。

3 落实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不容忽视的工作,是道路运输企业深化管理,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要严格而规范,实行一车一档的定额管理标准台帐,驾驶员行驶里程与用油指标挂钩,燃油实行百公里油耗定额管理,轮胎按规定的里程使用,节超奖罚分明,公开透明。车辆定期维护保养,人为造成的机械事故按规定处罚。

二是健全各种台帐,加强成本核算。车辆技术管理是对运输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要真正做到择优选配,适时更新和报废必须建立在基础资料的完善上。不但要按常规做好车辆技术档案一车一档,另外还可以建立综合性的车辆技术状况台帐,及时反映各车及总成的维修情况、维护频率,便于分析各车型、总成的使用寿命,合理编排车辆的各级维护计划,做到既不提前维护而造成工时材料浪费,又不延误维护使车辆带病行驶,反而造成维修成本增加。

三是要重视车辆的一级维护。目前汽运企业对车辆的一级维护可有可无,对车辆的二级维护则普遍比较重视,这是因为运管部门抓得较紧。孰不知,一级维护是二级维护的补充,车辆在一个二级维护周期内运行,各机构连接件不可能不磨损,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有些零部件可!能会松脱,部位出现缺油和漏油,影响汽车的操纵安全,所以说,定期进行一级维护是必做的工作。

四是安全例检不放松。车辆的例检也是车辆各级维护的补充,是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车辆的各级维护之间的时间间隔里,车辆各安全部件的连接,像横直拉杆球头、传动轴连接螺丝等会产生松动,如不及时进行检查调整,将会引发交通事故。由此,整个安全例检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车辆进站及回场的检查上,让例检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对汽车的方向、制动、传动、悬架、灯光信号等安全部件进行仔细检查,这不但减轻例检人员对车辆出站检查的压力,一旦发现会影响出车的问题,还可提前作好准备,及时调整车辆。

五是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实行成本控制。加强对节油的管理,收集和记录汽车燃料消耗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油制度,并组织实施;同时把好维修配件品质关,建立完善的维修配件进出渠道和台帐管理制度;对报修的车辆要求车辆检验员故障诊断准确,维修技术人员准确确定配件是否更换,汽车维修工准确排除故障,减少返工,节约维修过程用料等成本,将维修的各项成本费用控制指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人和车辆。

六是培养车辆技术人才。一种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者;另一种是维修技术人才,既有丰富的汽车维修理论知识,对现代汽车结构和新技术有一定了解,又有很好的维修实践经验。这些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要加强培养、选拔,人尽其才,防止人才流失。同时注重后续人才的培养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维修技术人员的综合技能。

七是提高驾驶员操作技术水平。开展各种培训,提高驾驶员的节能意识,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推广节油经验,每个驾驶员都要养成正确使用和驾驶车辆的习惯,缓启动、不踩急刹车,练就过硬的“脚下功夫”。做到“中速运行、减速提前、避免刹车、停车熄火”,每天都认真保养车辆,发现问题及时排除,确保车辆处在最佳的节能运行状态。

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是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车辆技术管理在降低运输成本过程中尤为重要,只有提高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水平才是道路运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车辆安全论文第7篇

关键词:车队管理 车队安全管理 管理效率

车队的有效运行,关系着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更加关系到人员的健康与安全。车辆安全管理问题是当前企事业单位车队管理中一个重点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车队的安全管理工作,所关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员、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关系到全队人员的一项工作。因此在车队管理中,加强人员安全管理的教育是关键,并且将安全管理工作的控制点具体到每一项工作环节中,不断的提高车队安全管理的效率。

一、车队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车辆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我院的日常运用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调动基层生产单位和部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对于车辆的管理却没有始终将安全作为第一要素,在车辆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发生变化之后,车辆管理人员没有进行很好的落实,运输安全的管理职责也没有落实到位,这就容易造车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空挡,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与领导忽略安全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2.车况欠佳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一方面,由于车辆是单位配置,不是司机个人财产,所以很多车辆的驾驶员都会存在着只用不修的思想,能凑合就凑合,对于车辆发生的问题也并没有及时的进行检修;另一方面由于领导工作繁忙,无法对车辆和人员进行细致的管理,造成了车辆出现状况却得不到及时的检修和保养。

3.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

关于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很多情况下单位领导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将车辆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在对驾驶人员的招聘方面,也仅仅是具有证照、发一些学习资料,就可以上岗,并没有将安全管理精神充分的落实到司机本人,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成了纸上谈兵,无法满足实际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4.挂靠问题

挂靠问题是长期以来都存在的一个问题,有个人购买的车辆或者是职工亲属的车辆等,都在单位使用,这样在进行车辆审查时就入了单位的户头。但是针对这部分车辆的情况,单位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对于相关的检审工作也无法保证,当这些车辆发生安全事故,则单位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但是对于部分人员和车辆,始终都缺乏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二、提高车队安全管理效率的对策

1.加强学习教育,全面提高驾驶员素质

车队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与驾驶员有着直接的关系,除了要求驾驶员具有丰富的驾驶经验,还应当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驾驶员的教育和学习工作。首先就要对车队聘用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把关,经过严格的试用期合格之后,才能够正式进入到车队工作中。其次要将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所有的驾驶员都要严格遵守《车辆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车队要定期召开队务会,对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总结和点评,使车辆安全管理思想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2.建立健全车队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促进车队安全管理的有效保证,为此,我们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车队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的执行,有效的加强车队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注重从安全管理方面明确职责,无论采用怎样的管理模式,无论车辆怎样应用,都要对车辆的驾驶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有效的明确,同时对于驾驶员的安全学习和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车辆本身来说,要保证按时检修,车辆检审、保险等各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2.1实行队长负责制

队长负责车队全面工作,对中心领导负责。并负责车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车辆的统一调度、车辆技术状况、行车里程及油料统计、安全行车,以及交通事故处理等H常工作。副队长协助队长工作,分管车辆维修、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力、理车辆各种手续等工作。

2.2加强车辆管理和使用

建立车辆技术档案,用车实行派车单制度。各部门领导同意签字,乘座人员确认行车里程数。车队根据各部门所用车辆的公里数填写汽车行驶登记表,报财务室统计核算。车辆实行定车、定人、定点停放管理,局领导用车实行三个月轮换制。车队所有车辆下班后车辆一律入库停放,不得擅自在外停放。

2.3加强车辆维修管理,实行定点维修

选择具有政府公务用车维修资质的汽车修理厂,进行定点维修(双方签订维修合同)。车辆维修前先填写《车辆保养、维修登记表》,凭登记表到定点修理厂维修,维修后厂方在维修表上完整记录修理内容,驾驶员签字确认。厂方凭维修登记表,经中心审核后.方能予以报销。

3.实施“上岗证”管理

公安部已发出通知,今后汽车驾驶将作为一项技能,对执照进行窗口管理。因此,以后持汽车驾驶执照的人会更多,办理手续会更简单,汽车驾驶员上岗定人,持有上岗证才能驾驶汽车。对无汽车驾驶员“上岗证”驾车者,视为无证驾驶,出现事故以后,责任自负。对单位领导同意无“上岗证”人员驾车。追究其领导责任。采用此办法,有效地解决了驾驶证多、开动车辆少及乱开车的现象,也解决了领导干部开车的问题,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4.清理挂靠人员和车辆

针对单位的车辆挂靠问题,是必须要进行清理的,虽然在不同地区针对挂靠问题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法,但是这一问题却始终是一个难点。为此,首先就需要单位的领导对挂靠的厉害关系进行清晰的认识,才能够下定决心解决挂靠问题。其次要建立起灵活的工作方法,确保证照能够有出有进,这样也解决了驾驶人员的后顾之忧。最后,要加强与交警部门的协商,争取将一部分人员与车辆能够实行单独管理,只有将挂靠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才能全面的提高车队安全管理的效率。

三、结束语

车队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单位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有效的保证车队的安全运行,促进车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江.关于车队的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内江科技,2009(05).

车辆安全论文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 云计算 信息安全 云密码服务 车联网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互联网+”已成为目前流行的概念,其根本原理是将互联网运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通过互联网完成数据的计算、处理。而作为与我们生活有重要联系的车联网目前正的速度的发展中,因此车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迅速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即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1 车联网的含义

车联网是物联网这个大概念下的一个内容,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根据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知道,车联网是通过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将车辆的实时信息传递到云端,然后在云端进行信息的快速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终端,从而完成车辆信息的各种使用。

2 存在的安全问题

车联网的的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两部分。一部分是采集的车辆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车辆信息包括车辆的位置信息、车辆的状态信息、而这些信息中有些是个人的隐私(例如:私家车的位置信息、车里人员信息等)如果发生泄露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由于目前车辆本身不可能含有强大的数据实时计算与处理功能因此需要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递到具有强大数据功能的部分即云端,但是在传递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保密性都存在问题。第二部分是云端的安全问题,目前所使用的云分为两种子一种是公有云,一种是私有云,其中私有云一般不公开使用所以我们在此不做讨论。而公有云主要包括Amazon的AWS、微软的WindowsAzure、platform、Google Apps与Google App Engine等这些公有云具有规模大、价格低廉、灵活、功能全面等优点也存在云用户身份管理、访问控制服务、云密码等安全问题。

3 解决方法

针对车辆信息的安全问题,由于车辆的所有性质不同分为公共汽车、私有车(个人车辆、单位车辆),其中公共汽车的车辆位置信息、车内客户信息是可以被公众合理使用的,因此这些信息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保证信息的正确性、一致性即保证车辆的相关信息能够正确的、不被篡改,同时不被病毒感染。因此可以主要采用加密的方式,目前加密方式主要有对称方式、非对称方式这两种方式,其中对称方式由于重点在于加密算法的变化,这种方式需要经常改变的每辆车的加密算法更新的数据量比较大。采用非对称方式,只需要更新私密密钥即可以保证数据加密后的安全性,同时这种方式传递的数据量较小,而且可以在公交汽车每天回到总站后统一更新。这种方式方便快捷、数据量更新小,因此推荐采用这种加密方法。而针对私有车辆由于其车辆信息要经过云端的处理从而提供车辆的路况信息等对车主有用的信息,但是又不希望所有人均可以获得车辆的相关,基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向云端传递的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增加私人用户的许可与授权认证。通过这两部分的安全设置一方面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这些信息只有合法用户才能有效使用。

加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云端后也同样涉及到安全问题,首先是用户身份的供应、注销以及身份认证过程。在云环境下,实现身份联合和单点登录可以支持云中合作企业之间更加方便地共享用户身份信息和认证服务,并减少重复认证带来的运行开销,同时,通过云端身份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只有合法用户才能够使用云与车辆信息对信息的安全进一步提高。其次,由于云用户中普遍存在数据加、解密运算需求,云密码服务的出现也是十分自然的。除最典型的加、解密算法服务外,密码运算中密钥管理与分发、证书管理及分发等都可以基础类云安全服务的形式存在。云密码服务不仅为用户简化了密码模块的设计与实施,也使得密码技术的使用更集中、规范,也更易于管理。此外,对于安全事故责任的明确需要用户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而普通用户缺乏举证能力。因此,第三方审计的作用凸显出来了。第三方提供满足审计事件的所有证据以及证据的可信度说明,同时第三方审计也从一个侧面保证了云服务商提供满足各种要求与规定的服务。通过以上几种手段从技术层面到监督层面上提供了保证云安全运行、安全使用,从而为车联网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4 结语

车联网信息的信源(车辆)与信宿(云端)是车联网安全问题的主要方面。通过本文的分析可能看到车辆本身与云端均存在自身缺陷,从而造成车辆信息在这两个端口位置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通过加密密钥管理、用户身份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现信息被篡改、泄露等问题,从而保证了车辆信息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玉兰.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M].人民出版社,2010.

[2] 吴同.浅析物联网的安全问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

[3] 孙小红.车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通信技术,2013.

[4] 南春丽.车联网中RFID模型[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

[5] 黎春兰,邓仲华.论云计算的价值[A].图书与情报.2009.

[6] 冯登国.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2011(01):71?83.

收稿日期: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