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血糖的护理

高血糖的护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17 15:43:04

高血糖的护理

高血糖的护理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在35~88岁之间,平均年龄62岁,男性为30例,女性20例,男女比率为3:2。全部患者的舒张压(≥12kPa)和收缩压(≥18.7kPa)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描述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标准,另外,经生化、眼底检查、肌电图、心电图及 X线等,排除了其它疾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2健康教育的含义

2.1 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1)把糖尿病的病情、病因、护理知识和病情观察等内容按篇章编写成方便阅读的手册,对于重要的或者理解上有困难的地方给予相应的解释和指导。(2)对于阅读上有困难或者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患者,则要使用口头讲解的方法,并交代家属协助监督[2]。

2.2饮食指导: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劳动强度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计算患者每日从饮食中需要的热量时要考虑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以及身高,依据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准确科学地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

应尽量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饮食上定时定量。少吃或者不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烹调宜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炖、卤等方式。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少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对于体重已经超标者,应尽量使体重减轻,减少总热量的摄入[3]。除以上的各点需要牢记外,还应做到饮食上要有所忌口,“忌过甜、过咸、过油腻、过饱、辛辣、烟酒”。同时,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安排餐次、少食多餐,规律饮食。

2.3运动指导: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之一。饮食后适宜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促进组织和肌肉与糖进行有效的作用,增加心肺功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运动时间以每日30分钟~60分钟为宜,分1次~2次进行,初始运动量宜偏小,时间不宜长,逐步增加,直到达到适于个体的运动量。运动千万不可以在空腹的情况下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空腹或血糖高于13mmol/L时不宜剧烈运动。也不宜在药物作用巅峰期剧烈运动。接受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注射部位剧烈运动。

此外,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运动量不能过大以免诱发眼底出血, 有严重心、肝、肾、肺疾病、急性感染以及急性并发症的患者。

运动中如出现头晕、眼花、出大汗、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中止,如低血糖发生可进食一些食物或含糖饮料,必要时及时就医。

2.4心理护理指导: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因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则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首先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

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 ,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此种心态,自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4]。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一般患者住院时间都比较长,与医护人员朝夕相处,做好心理护理就更为重要了。

要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例如: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常因为病程日久,缠绵难愈而背上思想包袱,抱有“难治好,死不了”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从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亦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关心爱护患者,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积极排除干扰,安心配合医生治病。

2.5 患者的日常自我监测:由于糖尿病患者患病后就会伴随血液的粘稠度偏高,就会相应地出现血管壁脆弱的情况,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则会受到高血压的影响使得血管出现进一步的收缩变窄现象,发生出血或者阻塞的概率就会更高,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恶性循环。因此,让患者熟悉血糖、血压的控制标准,牢牢掌握尿糖、血糖、血压的监测要领等是非常有必要的,医护人员也要及时叮嘱患者按时用药,长期坚持。由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终身性的特点,不能因为症状有所缓解而私自停药。

患者在进行自身的一系列指标的监测时容易因缺乏规范的指导和严格的环境条件和设备而出现一些误区,所以,患者在日常自我监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a.学会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出现问题时应尽早咨询负责医生;b.尿糖和血糖因坚持至少每天监测一次,血压可每个月测量一次,并及时记录和观察数据;c.有几个比较理想的测量血糖时段:空腹时、用餐前、用餐后以及凌晨两到三点;d.在有以下情况时需要增加对尿糖和血糖的测量数量: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者、更换药物时和病情出现不稳定等。e.患者除了需要测量血糖外,还需要对腰围、体重和血压进行严密的监测,配合自身对于相关数据指标在正常情况下的了解。

并非说患者熟练掌握了以上自我监测的流程就可以完全脱离医院的检查,笔者在这里建议,对于糖尿病患者,在稳定的自我监测的基础下仍然要去医院进行每一季度的常规检查,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检查、肾功能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眼底检查以及血脂等,做到预防和治疗双管齐下,科学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3 结果

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指导后,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基本上有详细的了解, 其中完全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的比率为90%,基本了解率为7%,理解率为3%。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 讨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对病情起到一个很好的良性的促进作用,患者如果要想将血糖控制得比较平稳,就必须坚持规律的生活,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5]。凌晨4时到上午9时,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没有按时服药吃饭,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会被彻底打乱,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增加肾脏的负担,随后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加对血管的伤害,也加重了病情。

除了规律的起居和睡眠习惯外,保证平稳、宽容的心态,不让情绪牵着自己走,也是患者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当人的心态稳定时,与血糖调节密切相关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使参与血糖调节的内分泌激素亦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下,这样血糖易被控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反之则可因精神、神经及内分泌因素的紊乱而致血糖显着波动。特别是当人生气、发怒、焦虑和烦躁时,交感神经系统占据绝对优势,刺激升高血糖的肾上腺素、胰岛素分泌,结果就使血糖直线上升,即使常规用降糖药也无法使其降至正常,由此而加重病情。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当重视积极的心理调节,将其切实作为控制糖尿病的“法宝”之一。日常生活要更加豁达宽容和大度些,不为一得一失而情绪激动,不为生活琐事而斤斤计较,力求忌怒、戒愤,避忧,使自己拥有平稳心态和健康情绪,以更好控制血糖,稳定病情。

目前我国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多种多样,然而患者缺乏对药物的正确认识,不能合理、科学地应用,造成病情反复或加重,同时也造成了药物的浪费。

关于用药方面,应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知道:患者在服降糖药时,要与吃饭“结伴而行”,胰岛素宜在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注射后一定要按时进食,否则也会有低血糖危险。糖尿病降糖治疗的原则在于将血糖调节到适当的范围,以保持血糖的稳定。由于延时进食、进食量减少等发生低血糖而昏倒的情况在门诊时有发生[6]。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才能避免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在降血糖的过程中,方法不当也可能增加低血糖的发生。

高血糖的护理第2篇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护理;预防

目前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饮食结构也逐渐调整,使得糖尿病患病人数在不断增加,在其影响下脂肪、糖、水电解质以及蛋白质等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1],进而诱发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据调查[2],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并发高血压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群高出2倍,高血压会加快糖尿病病情发展。本文为详细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模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系统性护理。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6,年龄为39~78岁,平均(58.2±13.6)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5,年龄为38~76岁,平均(57.6±1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指导等,观察组为系统性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制定科学饮食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疗法十分重要:主要为清淡饮食,食物需为豆制品、鱼类、牛肉以及瘦肉等低胆固醇或低脂肪食品;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或动物脂肪,比如螃蟹、肥肉、动物肝肺肾以及蛋黄等;为不饱和脂肪酸,尽量不用或少用动物油脂,限制胆固醇摄取量为200mg/d以下。与此同时还需结合患者水肿严重程度、血压以及血糖高低等给予低钠、低盐或者无盐饮食,限制食盐摄取量为2g/d以下。推荐食用杂粮、粗粮、海藻食物、新鲜蔬菜鱼水果,注重少量多餐。

1.2.2鼓励坚持运动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运动可对饮食疗法效果予以巩固,可以促使肌肉更加敏感于胰岛素,进而有效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运动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血液循环予以改善,强化血管功能。运动需注重有氧运动,比如跳舞、慢跑、游泳、等,坚持锻炼30mn/次以上,但是亦应该控制好强度与时间。依据患者心率状况明确运动强度,220与年龄之差即为患者最大心率。

1.2.3指导合理用药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疾病病程长,药物为主要疗法,最简单可行却可最难坚持。因此叮嘱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依据自身感觉随意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若患者长时间接受治疗会由于骤然停药而诱发停药综合征,即短期内血压与血糖升高迅速,交感神经兴奋性也不断上升。因此若患者服用胰岛素一定要注重胰岛素注射剂量、时间、位置以及方法等,对胰岛素不良反应予以细致观察并做好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有效处理低血糖并发症,并细致记录。

1.2.4形成优良生活习惯 确保每日营养充足,增强抵抗力。清淡饮食,禁食辛辣食物与烟酒,高度关注饮食卫生;科学作息,确保睡眠充足;避免长时间看电视或看书,充分休息,尽量避免观看刺激类电视节目,以免加快心率、升高血压以及诱发心悸等。

1.2.5心理指导 高血压与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均具有终生性,患者由于长时间遭受病痛折磨与用药会出现悲观绝望心理。因此护士一定要告知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与调整,使其保持心态积极乐观。心理状态优良可对患者主观能动性予以调整,进而将血糖与血压控制在稳定状态,使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与康复,改善其生存质量。

1.2.6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程长,因此出院时护士一定要告知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同时还需定时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等。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学会自我保健并掌握复诊指标,若出现不适感或特殊状况及时复诊。可让患者随身携带卡片,将用药、诊断以及地址等写在上面,若出现意外可及时抢救。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用药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为χ2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对照组血压控制率为70.3%(26/37),血糖控制率为73.0%(27/37),依从性为81.1%(30/37),观察组分别为91.9%、94.6%、97.3%,对比差异明显(P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对全身各个系统均有所涉及的疾病,且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多类型专科与专业,即开展团队管理。因此护士一定要对心血管、社会学、糖尿病、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予以积极认真学习[3],将自身知识领域扩展,由此才能与患者医疗所需相适应,使患者享受到更优质服务。本文主要应用系统性护理,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率为91.9%,血糖控制率为94.6%,依从性97.3%,明显高于对照(P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做好系统性护理工作,以延缓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孙惠杰,赵勇,赵英凯,等.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16.

[2]谢芳,陈洁,俞玲玲,等.难治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9):911-912.

[3]李迅驰.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门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779-781.

高血糖的护理第3篇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护理

当前人们最为关注和害怕的疾病就是"三高"问题,即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现在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达到了接近10%。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经调查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大约是非糖尿病产生高血压的1.5~2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较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总体增加4倍[1]。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及血压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了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及疾病预防,我们医院从2009年9月开始对入院的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强化干预性护理研究,截止2012年9月共有85例患者纳入干预研究组,75例患者纳入常规护理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患者160例均符合糖尿病(按1997年ADA标准)和高血压(1999年WHO-ISH第1、2级诊断标准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其中研究组85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0例,年龄平均年龄49.8岁,对照组7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1.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仅实施一般护理方式,包括:入院常规宣教、发放相关资料及常规护理病房巡视。

1.2.1研究组 根据文献资料制定相关干预及护理措施[2,3],包括①依从性监督: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同时监督患者生活方式调节,做好记录,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避免患者因擅自停药或者加大剂量,而产生不良反应。教会患者出现哪些症状时需减量、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反复告知患者在治疗中不宜随便停药,避免产生酮症酸中毒和抗药性。应用胍已啶和扩血管药物时,需注意产生性低血压,患者应在睡前服药;②非药物治疗干预及护理:包括教育患者正常处理应激反应及心理护理(临床的应激状态会引发血糖及血压的急剧波动,因此在平时宣教过程中通过语言、情感上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地进行疏导工作。尽量避免患者愤怒、恐惧、紧张等可能出现的应激性情绪波动,适当时候予以音乐放松及心理干预)、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依据患者年龄、气候等因素逐渐提高每天的运动量,不一定必须参加剧烈运动,适当的中等运动已经足够。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通常进行散步、慢跑,爬山、游泳或太极拳等方式,坚持20~30min/d。运动应安排餐后1h,不要在餐前进行运动,以防止运动过程中产生低血糖反应)、规范的饮食宣教(例如:改变生方式与纠正饮食习惯、平衡膳食;降低糖类的摄人,减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来减轻胰岛细胞负担,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用低盐(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低于5g),清淡,易消化,低胆固醇与低动物脂肪食物为主、适当减肥、戒烟戒酒及其它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4 统计指标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知识接受情况、满意度调查、血糖及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6.38±1.4)mmol/L、(7.83±2.3)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5±1.8)mmol/L、(10.23±2.1)mmol/L。对照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40/90mmHg)以下的人数为45例(占对照组60%),血压达标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84.7%。此外,研究组医嘱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高血压和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吸烟等均是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群中,高血压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被称为双重危险因素(doublerisks)。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发现,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0%伴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更上升至6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38%合并高血压[4~6]。通过本研究再次证实,加大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性护理及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与讲解,可以让患者认识到病情的控制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等,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并且可以降低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在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教育与管理必须是终身的。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到各方面,影响到各系统的疾病,我们护理工作者应当积极学习糖尿病、心血管、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不断扩展知识空间,才能够适应患者的需求,并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荣健. 糖尿病高血压研究近况[J].中国疗养医学,2001, 10(3): 32-33.

[2]张启薪.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综述)[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3):59.

[3]张玉梅. 糖尿病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学,2011,(4):1544.

[4]Jousilahti P,Vartiainen E,Tuomilehto J,et al.Sex,age,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of14768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in Finland[J].Circulation,1999,99(9):1165-1172.

高血糖的护理第4篇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外科病人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各种伴发疾病也越来越多,糖尿病病人也明显增加,高血糖与外科手术关系密切,对围手术并发症发生和术后病人康复均有一定影响。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是外科手术的关键。现就我院一年来外科住院病人中125例围手术期高血糖病人的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5例手术前后空腹血糖大于6.11mmol/L(正常3.90~6.11mmol/L)病人中,男性63例,女性62例。年龄25~88岁,平均61.2岁。平均住院时间为31.7天,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9.4天。入院前明确诊断糖尿病的有43例,入院后明确诊断糖尿病的有24例,手术后明确诊断的有2例(均为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病史但血糖升高者56例,这其中仅手术后血糖升高者14例。空腹血糖最高者为27.7mmol/L。

1.2 外科手术种类和伴随疾病

125例手术病人中,行普外科手术75例,骨科手术29例,胸外科手术6例,泌尿外科手术15例。全部手术病人中急诊手术为18例。

合并高血压病的有27例,病史最长的30年。合并心脏病的有11例,病史最长的30年。合并心肌梗塞的有1例。合并脑梗塞的有5例。伴有肝脏疾病3例。

1.3 治疗经过

病人入院后作必要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尿糖、尿酮体、血糖、血电解质、血尿素氮、肌酐、肝功能、心电图、胸片等。对于血糖较高,波动较大,血糖下降幅度较快的病人每日查血糖一次。对于10例血糖较难控制的病人用微量血糖计每日测量七次血糖。

1.4 治疗结果

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有11例,尿路感染的有9例,并发切口感染的有11例。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有5例,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有4例,腹泻4例。并发吻合口瘘1例。死亡4例,1例结肠癌伴严重心脏病及肺部感染死亡,1例胃癌晚期姑息性手术,1例贲门癌晚期姑息性手术,1例腹股沟斜疝嵌顿肠坏死伴弥漫性腹膜炎死亡。因胰岛素用量较大发生低血糖者有7例。低血钾(血钾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干预。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患者又担心手术效果、手术后疼痛难以忍耐及切口愈合不好,病人易产生负性情绪,引起血糖改变,并对血糖的控制产生一定的难度,所以护士术前应耐心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讲明不良情绪会影响血糖变化,及时给予疏导, 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帮助患者调整稳定的情绪,树立信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1.2术前血糖调控与护理饮食控制。每天利用微量血糖仪监测患者三餐前和三餐后睡前手指末梢血糖。术前处理:69例明确诊断糖尿病的病人,予糖尿病饮食控制,其中需饮食加降糖药物控制的有18例,饮食加降糖药物仍不能控制需餐前加胰岛素的有16例。仅血糖升高者予适当饮食控制。需静脉补液者按1:3~6加用胰岛素。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慌、乏力、大汗淋漓、脉速烦躁等低血糖反应,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教会患者掌握低血糖反应的处理方法,保证患者身旁随时备有糖果、糕点,以缓解低血糖症状。手术前将血糖控制在一定水平。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方可施行手术。

2.1.3一般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床上变动及功能锻炼,术晨常规备皮,避免备皮时刮破皮肤,并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告知勿抓挠致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可用温水擦洗。一般术前准备(1)保持口腔清洁,劝告病人禁烟、禁酒,禁饮咖啡,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2)加强营养易消化饮食,体质差者可静脉补充脂肪乳等营养物质,以提高病人手术耐受力。(3)胃肠道准备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术前l2小时禁食、禁饮水。术前常规留置胃管,使胃保持空虚,减少手术时腹腔污染。术前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2 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各种引流液的色、质、量变化,及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生命体征平稳者,6小时后协助取半卧位,有利呼吸和循环,保持腹肌松驰,减轻疼痛。要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伤口血运情况及有无渗出、有无低血糖前兆等不良反应。除腹部手术一般术后6 h患者可进食,但需严密监测血糖值。术后处理:术后禁食的有65例,禁食时间为1-25天,平均5.9天,静脉输注葡萄糖按1:3―6加用胰岛素,这其中有22例因禁食时间较长,予全静脉营养。术后可进食病人中,据情况给予饮食控制或饮食加降糖药物,饮食加降糖药物仍不能控制者予餐前加胰岛素,术后常规用广谱抗生素。

2.2.2预防并发症。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手术耐受力差,术后心、肺、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常人而且极易感染,因此术后护理重点是预防并发症。

2.2.2.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胃肠减压、禁食期问做好口腔护理,鼓励病人深呼吸和有效排痰,定时协助翻身叩背,必要时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每天2次,以防肺部感染或肺不张的发生。

2.2.2.2压疮是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应用气垫床,以缓冲和减轻局部压强,达到预防压迫性坏死的作用。术后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注意保护局部皮肤,防受压过久,定时翻身,受压部位勤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褥疮发生。

2.2.2.3术后保持导管引流通畅,固定牢固,术后保持胃管的有效负压引流,及时引流出胃内容物,防止胃扩张,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常规停留尿管,会阴每天擦洗2次,每日更换尿袋。鼓励多饮水,尿管定时开放以保持膀胱正常收缩功能。

2.2.2.4术后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术后肠粘连,减少并发症。指导患者做腹部环状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多进食粗纤维食物,采用缓泻剂等来预防便秘。

2.2.2.5术后保持手术伤口敷料干洁,执行治疗、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伤口感染。

2.2.2.6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伤口的愈合。

2.3 出院指导

术后饮食据病情而定,而糖尿病病人的治疗须按时用药,因此.指导病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非常重要。首先,应教会病人定期监测血糖的方法,熟悉糖尿病控制标准。其次,要让病人明白饮食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使病人自觉遵守饮食计划,学会调整饮食结构,限制甜食摄入,血糖控制好。同时,更要病人了解应用降糖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全面的糖尿病知识宣教,使患者掌握病情的自我监测,自我护理及低血糖反应时的应急处理方法。最后,病人家属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应帮助家属更多的了解糖尿病的知识及术后的护理知识,让家属给病人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加强自我防护,适当活动,出院后坚持治疗,门诊随访。

高血糖的护理第5篇

    1  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和危害

    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发现,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0%伴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更上升至6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38%合并高血压[3]。

    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的现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成年人以患2型糖尿病多见,2型糖尿病病人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高血糖则会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过高的胰岛素不但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引起钠的潴留,而且还可刺激交感神经的兴奋,进而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自然升高,以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就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对心、脑、肾损害程度远大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或糖尿病病人[4]。

    2  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

    有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5],早期筛查知识缺乏,患了糖尿病后,当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症状或先兆时,不能及时到医院诊治,不能定期化验血液流变学指数、测量血压及做心电图检查,未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的药物。

    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的现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因此,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关于高血压的处理指南中明确规定:凡是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都定为高危或极高危人群。一经发现,必须立即服用降压或降糖药物。

    3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3.1  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应该积极进行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和高血压虽然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他们的发病主要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周围的环境压力有关,都是“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 [6]。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及运动量减少,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

    3.1.1  减肥  肥胖病人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有时分泌胰岛素过多来补偿其功能的不足,最终发生刺激血管收缩,刺激肾脏的肾小管增加对钠和水的吸收,引起血压增高[7]。减肥有助于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体重减少5kg就会有降压作用,体重下降1kg,血压平均下降 0.27kPa(2mmHg)。

    3.1.2  正确处理应激状态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应激状态不但会引起高血压,还会引起糖尿病高发。对一个糖尿病病人来说,当出现愤怒、敌对的应激方式时,胰岛素的作用会减弱,血糖会不易控制的。因此无论是高血压病或糖尿病病人,都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人际、婚姻、家庭关系,减少对应激的不良反应,可以经常运用音乐放松疗法。

    3.1.3  运动  运动能降低体重,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骨骼肌利用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同时使血压降低[8]。坚持每天至少快步走30min,或经常参加旅游、骑车等体育活动。要提倡循序渐进,逐步按自己的运动心率及疲劳感等调节运动强度,要坚持较长时间的恒定有氧运动,但不要做举重、打网球等无氧运动。运动后血压和血糖都会下降,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增加,尤其对于应激状态的病人是有利的。

    3.1.4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改变饮食结构,通过饮食控制,以降低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生物效应[9],既有利于控制血糖,又有利于降低血压或增加降压药物疗效。同时要限制钠盐,每天5~6g。不吃或少吃加工食品或咸肉、火腿及咸菜、腐乳等。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建议常吃绿叶菜、萝卜、洋葱、西红柿、大白菜、山药、南瓜等,常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类(如青鱼、鳊鱼、黑鱼等河鱼)、鸡蛋白及脱(低)脂牛奶等。

    3.1.5  戒烟限酒  因为吸烟可减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升高血糖;吸烟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1.5~2.5倍。吸烟又加重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人大小血管的损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不但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还会增加脑卒中的危险。

    3.2  糖尿病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同步,在目前养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健康质量,单纯对疾病实行被动性的治疗是个人和社会都难以承担的[10]。研究表明:糖尿病传统卫生宣教或出院指导,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自我监测等方面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并未取得理想结果;而系列讲座后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由于缺乏个性,忽视了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身体条件等的个体差异,如仅停留在讲座水平,将有相当部分患者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11]。在讲座基础上加以社区护理干预,包括一般人群的教育、糖尿病专业队伍的教育、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对于糖尿病学专科医生来说他们教育的对象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贯彻糖尿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内容包括:(1)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糖尿病高血压的基础知识,使其对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因、影响病情的因素、病情控制方法及预后等有关知识了解,取得病人的自觉配合,保证治疗方案的严格执行。(2)糖尿病高血压心理教育。病人在明确自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时,心理表现多种多样。症状轻的病人可能怀疑诊断的正确性或者忽略其严重后果,因而不限制饮食,生活上不节制,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后悔不及。与此相反,有的病人十分畏惧,对治疗丧失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还有些病人错误的认为,多进食可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控制而不会加重病情。使病人了解心理情绪因素对血糖及血压的影响,有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让病人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这样有利于病情控制。(3)饮食治疗教育。通过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进行饮食治疗教育,使病人了解饮食治疗是糖尿高血压病人的基本疗法之一,对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者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适当控制饮食可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有利于控制病情[12];饮食治疗不仅是限制进食,还应包括肥胖病人减轻体重,消瘦病人增加体重至接近标准水平;要控制总热卡,不仅限制主食,要明白何时限制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学会食物交换方法,了解膳食纤维的益处,知道宜食和不宜食的蔬菜和水果;进餐定时定量,必要时加餐。(4)运动治疗教育。运动疗法也是糖尿病基本疗法之一[13]。通过向病人介绍运动疗法的目的、意义及作用,增加病人运动的积极性,并把握适度的原则,要根据年龄、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确定运动的方式和时间,防止运动过度;了解运动时所服药物的影响,及时调整剂量;不在空腹时参加剧烈活动,运动时携带饼干、糖块等,以便发生低血糖反应时自救;严重的并发症如活动性眼底病变、较重的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者不能参加剧烈的活动,以防意外。(5)药物治疗教育强化降压治疗的重要性。降压治疗同降糖治疗一样重要,其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危险性的疗效甚至超过了严格的血糖控制[14]。综合多项研究报告,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人群的降压治疗应考虑:早期治疗;合适的糖尿病药物选择;治疗应达到目标血压水平(UKPDS采用的目标为150/85mmHg,治疗后严格血压控制组的平均血压为 144/82mmHg。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的目标是140/85mmHg[3]);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饮食控制,减少盐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肥胖。(6)糖尿病高血压自我监测及自我保护教育。糖尿病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持续性疾病,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病人对病情的自我监测及自我保健可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并及早采取措施,有利于保护病人的生活工作能力,维护正常生长发育,又可防治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展,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4  小结

    糖尿病高血压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引起了WHO、国际糖尿病联盟和国内外糖尿病专家高度重视。1989年第42届WHO大会要求各成员国要重视糖尿病的防治,要制订和实施糖尿病预防计划,逐步实现3级预防教育。而糖尿病高血压教育是贯彻3级预防的关键。1985年世界糖尿病日宣传的主题即为“ 糖尿病教育”,口号是“无知的代价”,对糖尿病无知将付出高昂的代价,糖尿病高血压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糖尿病高血压教育的意义在于:(1)组织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高血压的自我保健和管理能力;(2)患者和医务人员合作,长期严格控制代谢紊乱,达到理想目标;(3)防治或延缓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并发症;(4)组织患者和家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患者相互教育,可起到医务人员起不到的作用;(5)医务人员应不断更新对糖尿病高血压的防治水平和技能,这样才能明显降低个人和国家用于糖尿病的开支。

    【参考文献】

    1 康胜群.糖尿病与大血管病变.河北医药,2004,26(4):297-298.

    2 李昌臣,高月.严格血压控制在减少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作用及再认识.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3,11(1):7-8.

    3 李秀钧,任艳.糖尿病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理及临床研究进展.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0,8(1):6-9.

高血糖的护理第6篇

【关键词】社区管理;高血压;糖尿病;老年;健康护理方法

高血压、糖尿病均为常见多发慢性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其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提高跟遵医行为和健康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社区管理可通过实施一系列健康护理,达到上述效果[1]。本研究分析了社区管理中对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健康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各60例。乙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34±3.88)岁。甲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13±3.8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从医疗机构出院后单纯给予出院指导并定期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复查。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社区管理健康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多数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因病程长,容易出现悲观和焦虑情绪,需通过心理疏导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做好终身用药准备[2]。②饮食教育: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食盐每天摄入在5g以内,少食多餐,减少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摄入,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适量摄入蛋白质,避免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戒烟戒酒。③运动教育:指导患者进行规律有氧运动,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慢跑、散步和踩单车等运动形式。④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避免漏服、加减用药量,根据血压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并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如磺胺脲类降糖药需在睡前30min口服;二甲双胍一般在饭中或饭后口服。⑤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劳逸结合,保持规律作息,合理安排睡眠时间,以提升睡眠质量[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疾病控制情况[达标:血糖、血压达标;改善:血糖、血压改善但未达标;未改善:血糖、血压未改善,总有效率=(达标+改善)/总例数×100%];比较两组出院6个月后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出院后遵医行为评分、焦虑情绪评分(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价,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出院后遵医行为评分等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越好);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患者血压和血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

6个月疾病控制情况比较出院6个月,乙组患者疾病控制总有效率93.33%优于甲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

6个月血压、血糖情况比较出院时,两组血压、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乙组血压、血糖均明显改善,而甲组血压、血糖明显改善甚至恶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乙组血糖、血压均明显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出院

6个月后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出院后遵医行为评分、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出院6个月,乙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出院后遵医行为评分、焦虑情绪评分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糖的护理第7篇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高血压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导致的终身性疾病,需要合理的饮食调节;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迄今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常见的综合性内科疾病,两种疾病相互影响,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笔者现将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3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在62-88岁,平均年龄68.3岁。其中Ⅰ型糖尿病8例,Ⅱ型糖尿病30例,高血压1级的患者10例,高血压2级的患者18例,3级高血压的患者10例。

1.2 方法 对此组患者掌握患者的糖尿病及高血压的类型,根据监测血糖及血压的值遵医嘱正确给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给予实施合理的饮食计划,运动实施以及健康教育。

1.3 结果 显效是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在一周内好转出院的患者,有效是指经治疗20天好转出院患者,无效是指患者治疗无效临床死亡的患者,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详见表1。

2 整体护理

2.1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根据老年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饮食指导,患者应严格掌握进餐的规律性,定好进餐时间。根据患者身高、性别、生活习惯、体重以及每日运动量定一份有效的食谱,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清淡饮食,保证即有利于血糖控制,又控制营养不良以及低血糖的发生。合理调整个人饮食结构,进行少量多餐,每餐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增加高纤维饮食,因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2]。

2.2 药物的护理 对于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时,护理人员要将药物的服用方法详细的讲解给患者和其家属,尤其对于老年记忆力减退的患者。主要讲解内容包括用药的剂量、服药的方法、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等;老年患者肾功减退,尽量避免服用刺激肾脏的降糖药物。注意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服用药物治疗后的30分钟一定要补充食物,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和减小对胃粘膜的刺激。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一定严格执行医嘱,胰岛素要定时定量的注射,避免因不及时的注射而导致患者血糖的反复不稳定;注射时选择不常运动的部位,以免因运动而使胰岛素吸收过快而发生低血糖[3];当血糖降至正常范围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相应的减少注射剂量.对于高血压严格正确的口服降压药物,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检测血糖及血压的变化。

2.3 重视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老年患者病房的巡视,应特别重视夜间患者血糖的变化。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及时通知医生,立即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发生症状轻者可进少量碳水化合物如糖果、水果或馒头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为患者造成一种焦虑的心理,并给家属增加了负担。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把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贯彻深入到每一个护理细节当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多进行关心体贴患者,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疏导。向患者解释低血糖是可以防治的,鼓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配合治疗与用药。正确对待疾病,保持愉快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运动护理 运动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血糖及血压的简单方法,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中、轻度的运动方式来运动疗法如快走、慢跑、拖地、平地骑车等,注意老年人活动要适度,剧烈运动可致血糖降低。

2.5 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讲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告知并发症的危害,以及出现低血糖的自救方法。禁止患者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教会患者自行使用快速血糖仪测量血糖,指导并帮助患者建立血糖记录本。为医生提供血糖值的记录,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指导患者随身携带少量糖果,在发生低血糖反应时或运动时适量的加餐。对于延迟就餐和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应适当减用药量或停药[4]。出院后进行规律的血糖监测,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可以根据监测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参考文献

[1] 宋玲.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9,21(3):1334.

[2] 何彦珍.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7):198.

高血糖的护理第8篇

关键词:综合护理;常规护理;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对高血压及糖尿病两种疾病合并出现的统称。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多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也多患有高血压,这两项疾病互为同源性疾病[1]。两种疾病的共同点是患者的血压与血糖水平较高,治疗与护理的重点就集中到对血糖与血压的控制上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这几年间由本院收治的同时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的患者共70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9.48±10.87)岁。病程2

~10年,平均病程有(6.47±1.74)年。临床表现均与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临床症状相一致。按照就诊顺序进行分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35例患者在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两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还是病程长短与临床表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由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实施过程中措施相同,无特殊化对待。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更加全面、更具人文特色的综合护理。

1.2.1心理护理 事实上,患者病程的长短与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并无任何必然联系,这是因为许多患者的信息获取渠道比较狭窄。在病情经过数年的发展而越来越严重后,患者对自身疾病产生了焦虑悲观情绪,拒绝治疗与护理。对此,在患者入院后要为其进行健康宣教,务必使其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并为其讲述治疗成功案例,提高其自信心。日常护理中,使用各种语言技巧,多多与患者交流,时通过安抚来保持其乐观态度。还可联合家属给予患者有力的精神支持。

1.2.2药物护理 高血压及糖尿病都是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不间断地服药。服药期间若患者擅自停药或者自作主张的改变用药剂量,将会使药物对血压与血糖的控制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对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监督患者定时定量服药。鉴于降压药和降糖药的种类比较复杂,服用时间与服用剂量又容易混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联合家属进行用药的双重护理,避免其漏服或错服药物。服药期间每日三测血压血糖,及时告知医生结果,以便随时调节用药剂量。

1.2.3饮食护理 是药三分毒,患者即使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也有可能出现诸多不良反应[2],因此可以通过食补来为患者实现对血糖与血压的调节。事实上,通过科学饮食可以有效地控制住血糖的变化。鉴于患有这两种疾病的患者通常是老年人,其虚弱的机体更容易受到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对此,应为患者安排低糖、低胆固醇、低盐、低脂肪的食物,并推荐食用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果蔬。而食物的摄入量,要根据各种食物含有的卡路里来进行计算并实施严格控制。

1.2.4感染护理 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比较容易出现皮肤感染与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痰液黏度较高,痰液堵塞呼吸道,细菌大量繁殖,会诱发肺部感染。而患者长期卧床会使其身体卫生无法保证,容易使患者皮肤出现感染。对此,可以借助超声雾化器协助患者咳痰,以避免肺部感染[3]。护理人员还要经常为患者进行身体清洁,以免出现皮肤感染。此外,要对患者的口腔黏膜与鼻内黏膜进行清洁护理,以免出现感染病症。

1.2.5运动锻炼 适当锻炼不但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改善食欲、控制体重。由于患者多有程度不一的胰岛素抵抗表现,因此可以通过适当运动来改善。运动锻炼要适度,以出汗且未出现疲惫感为佳[4]。如此不仅能够调节新陈代谢,还能加强心血管的机能。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可以安排患者在饭后30min~1h内进行锻炼。部分患者,如低血糖或血压过高的患者,则要避免其劳动,这些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佳。

1.3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x±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控制结果如下:①舒张压:研究组为(81.21±9.54)mmHg,对照组为(96.47±9.26)mmHg,t=6.79,P=0.00

3 讨论

高血压及糖尿病互为同源疾病,其病情具有终身性,需要长期通过服药来实现控制血压与血糖的目的。只有血糖和血压的显著下降,才会对临床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起到预防的作用。临床证明,通过心理引导、饮食护理与药物护理,再加上适当的运动和对感染的预防,能保证患者在血压和血糖上得到有效控制[5]。

从本研究结果中的各项数据可以发现,无论是舒张压还是收缩压,甚至是空腹血糖,都较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较大的改善(P

临床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需要针对患者情况进行科学的饮食安排、合理的心理引导、严格的用药监督以及适当的运动督促,除此之外还要针对并发症进行预防,以此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为患者的健康恢复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沈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2):93-94.

[2]郎学莲.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02):97-98.

[3]李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4,4(0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