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体育文化论文

体育文化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5 10:49:25

体育文化论文

体育文化论文第1篇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

地理生态被破坏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想要短时间内的实现城镇化是不可能的,农村人口仍旧还会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城镇化进程中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使原本联系密切的村落被隔开,政府规划失控等城市空间布局不规则,许多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生态环境被分割开来,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多个村落或者集体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支撑,地理生态上的分割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失去了空间,现代通信科技并不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城镇化导致地理生态格局的改变,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

(二)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今社会上

很少能看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们喜爱的是篮球、足球、跆拳道等国外的体育竞技项目,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他们所喜欢的体育项目都很少会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活动,随处可见的篮球场、足球场、跆拳道兴趣班让中国本土的民族体育显得十分冷清,武术馆、象棋馆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日常生活中只有一些老人会打太极拳健身,而传统武术、摔跤、龙狮等项目则只会出现在一些民族节日的表演中,表演者也都是一些业余团队,他们的演出极具功利性,根本没有领悟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现代竞技体育不断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们从事的体育项目,大多是出于功利、名誉,就算体育表演也充斥着商业化的气息,没有从根本上继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不到弘扬与发展。

(三)学校教育落后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是传统体育走向规范化、普及化和科学化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缺乏自己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是从苏联时期引进过来的,不管是大学体育教育,还是中小学体育,其教学内容主要是西方的现代体育项目,很少涉及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授。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教育改革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了起色,但是还是缺少理论指导,相对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依旧十分缓慢。为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国家教育改革中将民族体育教学纳入到学校学科建设中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学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也得到了完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广泛的引入进来,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内容。但是,相对其他学科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不能严格的按照学科建设的标准进行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学也只是初步建立了应有的门类和框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独立的学科结构,研究方法不明确。此外,外国的体育文化流入对传统体育教学造成冲击,像韩国的跆拳道,已经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热门体育项目。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一)正视发展困境

认知传承的意义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始走向消亡,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发展困境。在功利思想盛行的今天,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或多或少的带有功利性,这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中变了味,许多传统文化的功能完全消退。而我们强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指其内容上的保存,更注重的是其蕴含的精神的延续。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我们要正视现在的困境,认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本质意义,端正态度,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传统文化发展途径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保护,更重要的是创新。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必须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应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次,要结合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利用国内国际市场来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民族体育项目“走出去”和“引进来”,吸引外国人学习民族体育项目,借助外国的成功经验,保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后,创新体育管理制度,由以前的行政手段向借助市场、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的管理制度转变,切实提高体育文化的管理水平,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精髓。

(三)重视学校教育

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很多现代竞技体育项目都是通过学校传承发展而来,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中介。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教材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这是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补充。重视理论基础的完善,切实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

三、结束语

体育文化论文第2篇

20世纪的大众消费包括为了国内外贸易、大众化行销、广告销售及商标和品牌的建立而制造的各式商品与服务。上述这些都和体育运动在今日世界中所占据的空间和地位有关。消费者总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情况下,被那些所提供的各式产品、娱乐和服务的人们所形塑。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具有其物质性和文化性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可以用阶级、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各种社会阶层和社会信息的观点来加以转化和形成。精英体育(Elitesports)已成为当今消费社会的商业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媒体传播所涵盖的范围,对于这些运动的获益和普及化来说变得十分重要。票房收入、体育团队和明星选手的周边商品以及相关商业活动的运营,都越来越依赖于电视及其他能够推销和更新体育的相论媒体。如电视转播和足球运动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在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足以证明,电视媒体将该项比赛传送到200个国家,将近13亿人得以观看此赛事。从中所创造出来的利润实在难以估计,这意味着电视独自创造了一个由大量人口购买的电视产物。

2职业足球文化消费的空间化案例

在欧洲,足球运动是最受欢迎的竞技运动。由于它的演化源于一个特殊的社会建构过程,就此而言足球的演进并非自然发生,而是无可避免的。因此社会文化的脉络以及时间、空间的概念都是了解此项运动发展的必要概念。足球发展成为现今我们所熟知的运动形态,是因为存在一系列有助于构成该项运动的特殊条件。事实上,它早期的形式仅是一项很粗糙、粗鲁的大众化休闲活动,包含没有特殊限制的参赛人数、各种规则的混合物,以及明显不同于现代足球的比赛场地。过去在本质上不受约束的足球,如今已受制于各种限制、规则之下,并在本质上产生转变。这种转变的动力来自于相互导向且相互依赖之群体的出现,因为他们所创造的社会和政治利益必须在一个更加高度控制和规律化的社会形态中,才能获至较佳的保障和发展。因此街头足球(streetsoccer)逐渐变成一种不被接受的公众活动形态。当一个空间因为回应文化变化而消失时,另一个空间将会因比赛自身的改变而被创造出来。足球比赛之所以能发展成今日我们所熟知的足球运动,是因为工业化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这种转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19世纪的英国社会逐渐受到所谓新中产阶级的影响及控制,这些新中产阶级试图缩减劳工阶级所能拥有的空间和时间,以及他们从事的各种日常休闲活动的机会。如此一来,这种支配性的影响力将可以确保他们的安全感以及获取社会性经济型利益的能力。如19世纪足球在英国小镇的发展情况,以及一般大众之间对于聚集和参加休闲活动的权利所引发的各种冲突。在这段历史时期中,街头足球被视为想要参与和想要抑制足球比赛的两个群体之间相互冲突的所在地。有学者做出评述为:各种新的监督系统、巡逻警察和那些以严厉的地方法为武器的地方监督委员会都极力想要使传统的足球比赛从英国都市的街头消失,即使在乡间,足球比赛也因为农村经济的改变而感受到压力。因为足球比赛需要广大的空间,所以在当时荒地和公有地的圈地政策下,足球运动几乎陷于停止。足球运动作为一种比赛,若继续生存下去唯有进行改变。换言之,它无法在既有条件和对以往环境的认知下继续存在。因为新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都已经被工业革命、都市化以及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追求的新目标所形塑,这意味着就运动休闲的观点来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开始改变。前工业化的比赛形式逐渐转变成团队竞赛的形式,这样的比赛形态需要严格的规则、无私的观念、团队合作和公共的体能技术,因此个人的力量和技巧的重要性就渐渐被置于团队需要之下。因为这样的改变,一套完整的规则被发展出来且出现了标准化的足球比赛场地,并在最后发展出可以容纳10万甚至更多观众的足球场。经过一个半世纪后,足球已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全球性运动。体育运动的意义不断产生变迁,虽然数百甚至数千年来关于运动的争论不断。然而不容质疑的是,体育作为一种体能技术的展现与竞争,长久以来反应了人类社会的种种特征。像古罗马体育的残酷本质就成为反应中世纪广大农民阶层的一种无组织且充满暴力的体育形态。那些超越运动组织之外的驱动力(牵扯到谁去参与以及为何要参与体育和那些被指定保留给体育活动的空间),也都在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后产生了改变。最后,运动的组织化、系统化和普及化趋势使其演变成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大规模观赏性活动。体育几个世纪以来表达各个社会不同的功能。虽然运动传统上担负了展现身体技能以及艺术系和竞技性的角色,但与上述这些角色相关的意义和功能皆已发生改变。当社会形态改变、权利转移且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组织化和规律化的同时,运动与社会间的各种关系也跟着改变。早期希腊运动的主要功能似乎是精神性和各种超自然的信仰。财富也是参与古希腊运动的一个首要前提,而这样的阶层化现象更因为男性运动员占据的支配性地位而进一步被强化。最后,运动在希腊社会中,不仅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化,也变得更政治化甚至更商业化。尽管体育运动的脉络和意识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产生改变,但他们通常还保持着相似的外在功能。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从中世纪到工业革命甚至到今日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世界,体育运动都提供了健身、艺术、经济和娱乐的功能。此外,体育运动上担负其他重要的功能像是展示国家和意识形态的支配性或优越感,或作为一种对大众进行社会控制点的确认机制,将不同背景的人民和群体凝聚在一起。虽然各种情况、条件和环境脉络已有所改变,然而若能掌握该社会之运动领域中所存在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人类的运动史仍可反映出一套具有显著价值的价值观。

3体育文化消费与媒介空间的建构

运动与电视转播间所产生的依赖关系已经引发许多人的关注,这些相依关系对于商业化体育来说比非商业化运动更为重要。透过媒体各种社会政治和经济利益得以在运动领域中拥有一定影响力,而且在现在这些体育项目中运动员的薪资和代言都依赖于媒体。体育运动不再是单纯的运动,它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商业活动早已在体育事务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二十世纪时许多运动开始从业余转向为专业的发展已经清楚证明了这一点。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当美国顶尖的篮球选手及世界的足球明星在一个星期所赚的薪资,显著高于老师、医生甚至某些家庭一生的收入时,就意味着许多人必须付出更高的花费才能去观看他们心中运动英雄的演出,这些都是运动产生剧烈改变的先兆,似乎也代表精英运动沦为商业利益下的牺牲品。两个与运动相关的领域有助于证明这样的改变。商业活动赞助者及体育经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已成为先进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人们早已利用商业化的运动趋势来大赚其钱,如十九世纪的美国拳击运动的赞助者赚取丰厚的回报,但当代体育经纪人在体育明星上所扮演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全能角色时以引起了不少争议。这些争论包括了运动员的忠诚度,贪婪以及对运动明星和其体育迷操弄的话题,其中电视在建立运动员的声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样的就商业活动观点来说各种运动员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到电视公司和各个足球联盟间的契约关系,因为在体育明星相关的广告营销品牌推广下绝大部分都依赖电视形象。这引领我们进入另一个领域中,该领域已被透过电视而涌入的资金所影响,即体育英雄的创造。近十年来,体育明星已经和各式各样的商品产生关系。然而,从某些运动员的例证中显示,销售通常变成了比赛的名字。在这些改变的背后存在的许多道德问题却鲜少引起我们的关注。如人们从一个对人类进步贡献较少的领域赚取这么丰厚的报酬是正确的吗?体育成就所赢得的奖赏是否不正当的或是错误的?就人际关系的观点而言,以商业考量来推动运动发展可能会造成哪些伤害?运动员视自身是特殊且与众不同会造成何种伤害?对他们的家庭又会造成何种伤害?上诉这些问题都与流入全球精英运动员口袋中的巨额金钱有着必然的联系。上述这类问题是否表明了媒体在运动领域中渐渐增强的影响力造成了体育更进一步的腐化,已成为一个倍受争论的话题。毋庸置疑的是,各种体育项目和精英运动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位置和空间已经达到新的高峰,这主要是取决于媒体及商业化的作用。体育明星和英雄的空间塑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同在创造文化一样,媒介嵌入了观众的情绪、渴望及梦想之中。换言之,媒介与体育明星是存在于时间、空间面向的特定社会,即在历史的连接点之中去谴责某人的生活方式是容易的一件事。其中毋庸置疑的是世界足球作为一个极负声望的舞台,已经变成体育生活形态相关复杂性得以展现的场所。体育巨星所占据的文化性地位与空间,在我们尝试去了解体育作为某个社会空间是十分重要的。体育可作为一种文化展现的场所,因为体育爱好者可以体验某一特定体育项目周边的氛围。为什么有些体育在美国颇受欢迎而在中国却不流行,反之,某些体育项目在日本可以存在,但在欧洲却无法生存,以及一些对所有国家和社会来说都属十分罕见陌生的民族体育项目,常常仍有一些体育单项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倘若体育对于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来说具有某些意义,那么体育与文化的连结就必然存在。体育及文化是不能被分离的,且体育透过文化才得已被建构起来。美国梦(Americandream)的观念可作为文化与体育间存在连结关系的一个绝佳例证。功成名就、成功、物质生活与社会地位的提升都是美国梦主要的成分。其次,西方的生活形态与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对个人而言,美国梦基本上陈述了辛勤努力的工作之后必将获得酬赏,包括物质上的满足、地位取得及自我实践。对一些力求实现美国梦的人来说,权力和影响力的获得亦是最终的目标。美国梦已将许多美国文化的观点纳为其主要特征,它也被证明了在过去几年来对于数以百万的移民人口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不论美国梦多么准确的描绘这个国家,它都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各种支配性文化信息中一个重要的面向。美国梦的思想基调也经由体育来加以选择。诸如人格的塑造、纪律、竞争、生理与心里的藡能和爱国主义等信息,都已融入到美国的体育运动中,并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不论这些信息真实与否,它们发挥的作用都使得运动的重要性和正常性受到官方和国民广泛的认可。因此,这些支配性的美国价值观与运动间的连结是如此的紧密且鲜少受到质疑。美国梦与体育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追求胜利”的观念,然而,通过强调胜利会曲解努力的过程、破坏参与的价值、产生了堕落或是作弊的可能性,且建构了一条实际上仅供给极少数人的社会流动的途径。因此,能够实现美国梦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为什么每个人不能获得相同的成功机会,文化环境在此又发挥了何种能力呢?虽然有部分人成为了暂时性的胜利者,但却只有极少数人能在最后赢得一般人所认定的美好生活。当我们考虑到当代运动的商业化以及媒体化体育的无所不在时,上述这些问题将更为重要。美国体育中对于胜利的沉迷或许也反映了美国梦的物质驱动力。他们相信竞争性和胜利的渴求并非人类社会中的自然状态或者普遍状态。相对的,他们认为这些行为态度受到文化学习的形态并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换句话说,体育运动的确是一个文化展现的空间场域。

4结束语

体育文化论文第3篇

1.1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就会受到不同的文化的熏陶,当体育文化变成一种有效的文化教育方式时,学生就会在潜意识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规则,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就必须要遵守这些体育规则,如果违反了规则就一定会受到相应惩罚或是大家的谴责,所以,体育文化的熏陶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改变不良行为,及不断完善自己.

1.2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校园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如开展运动会,加大奖励制度,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学生更大的鼓励.校园的体育氛围,能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体育文化有很多特征,但是体育文化本质上就是竞争,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增加这种竞争意识,将这种劲头也会带入到学习中.体育活动讲究团队精神,在活动中,为了赢得比赛,参赛学生就必须要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就形成了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如趣味运动会,在运动会中设置混合项目,如男女混合跳大绳等团体活动,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观念.

1.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质

校园体育文化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养成学生优秀的品质.如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认输,遇到极限时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遇到伤病时咬牙克服,等等.当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后,就可以将这种文化变为经典,并不断地传承下去,让其能够造福更多的人.

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策略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全面的文化工程,是建设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基础,需要学校、师生、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1学校方面

(1)要进一步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表现为体育教学、项目竞赛、课外体育兴趣培养以及与兄弟学校体育交流等方面.为了进一步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加强体育文化思想建设,学校应加强对构建体育文化的重视,将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长期工程对待.应采取多种手段发挥体育文化的积极作用,使学校、学生受益.学校可以利用广播、宣传栏等手段,向学生普及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可以结合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和学校运动员参加重要比赛时的动人事例,鼓励学生学习、感悟他们的体育精神,让大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体育锻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校要为体育文化开展提供宽容有效的教学机制.在学校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考虑到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针对男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订制不同的体育课程.鼓励女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时,应该注意结合女学生的生理结构,迎合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安排开展女学生喜欢的,又符合她们身体承受强度的体育活动,进而达到女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如啦啦操、基础舞蹈、剑舞、篮球、瑜伽等课程.

(3)学校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要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必需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体育规章制度,在规章的限度内安排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弘扬体育文化.学校要重视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体育锻炼环境.

2.2师生方面

(1)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坚实后盾,其言行举止、体育水平、能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这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体育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

(2)开展校外体育活动.学校应经常开展师生共同参加的课外体育活动,可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形成体育锻炼观念、提高体育素养具有极大的影响,对弘扬校园体育文化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3)建立以培养兴趣、强健体魄为主要目的的社团组织.学校应支持建立如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等官方社团,可在教师中选拔有兴趣、有能力的教师担当辅导员,指导社团工作,带领学生骨干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学校应在资金上给予一些援助,为体育文化的普及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参与活动,参与体育锻炼,使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校园风气,成为一种时尚,进而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2.3社会方面

体育文化论文第4篇

体育文化是指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以及体育精神文化综合而成的概念,大学高校的体育文化是由物质、精神、制度等构成的文化。其表现形式有:课外群体活动、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等。体育文化是以人为参与为主题,体育锻炼为手段,多种多样的运动项目为其项目,而进行的一种群体活动文化。群体文化的开展有利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丰富业余生活,增强体质,提升品味。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深入体会”、“直接感受”等,从而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感受那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超越自我的积极进取精神,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结实的基础。

2体育文化的特点

2.1体育文化的精神

体育文化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的,而体育锻炼不只是概念上的身体锻炼,其中还包括一种内在的文化精神,在实际生活训练中,对于人们的需求来说,体育锻炼也不只是肉体上的锻炼,增强体质而已,更是在享受一种突破自我,永不言弃的“直接感受”,只有“深入体会”这种内在文化精神,才能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精神的意义。

2.2体育文化的实用性

体育锻炼的最直接效果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这也说明了体育锻炼的实用性,在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以后可以直接转化成身体的能量,强化身体机能素质,这个过程是不断成长,汲吸取的过程。

2.3体育文化有助于提升综合能力

体育锻炼的内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表现形式有:课外群体活动、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等。其内容表现出的一种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任何事物比拟的,同时它也能培养人们团队协作能力等,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3体育文化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间的链接关系

我国大学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是盲目而又不符合实际的。在课程设置上,每周会有一到两节体育课程,体育老师只给学生提供一些体育器材,然后在学期末时再进行一次考核,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去上体育课,体育课常常是“必逃课”之一,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就是敷衍了事,浑水摸鱼。完全忽略了对体育文化精神的培养,脱离了体育锻炼的实用性。体育教学要进行改革方面的发展,必须要以体育文化为导向,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育,通过参与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磨练学生意志,体现体育文化的内在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体育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以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为主要途径,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传承文化的主力军,只有抓住这条主线,体育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4传承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4.1提高教师自身体育文化修养

首先,在传道授业的教师方面,需要从根本观念上改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要把体育锻炼认为成单纯的身体锻炼,而敷衍塞责,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任学生们“自由发展”。现代体育教学应该是理论知识和实际锻炼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体育锻炼的技巧,更需要把体育精神体育文化渗透入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认识体育的魅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也是时代的需要,老师的能力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学校的体育成果,加大对老师的教育文化改革要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上来,要不断弃掉原有的旧教学模式、古板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新型的教育观念来改变老师的文化修养,使教师在教学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全新的教学。

4.2加强学习体育文化建设

当今的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打破以往单纯的体育技术教育为主线的教学体质,在“传道”的基础上更需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的认识与培养,不断的改变体育文化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中的作用,体育文化建设是体育的基础和核心,只要找准体育文化的切合点就能更好的完善和发展,使体育文化建设步入更好的轨道上来。大力创新和变革,必须传承和结合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体育教学改革,使我们能够有一个新的、更深层的认识。

4.3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育事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习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是这个时代刻不容缓的期盼,体育教育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条件下,我们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推进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改革,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自主学习和创新,只有学校改变了教学文化的特点,学生体育文化的素质将得到全面的发展效率、质量将得到提高。通过参与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磨练学生意志,体现体育文化的内在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推进高校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就要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程的结构设置和选择,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体会出体育的核心作用,建立授课教学的新模式提高教学团队的素养和学生的人文素质。

体育文化论文第5篇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哲学。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不相同的,中西体育文化都是宝贵精神财富,为人类所共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和基础。西方竞技体育侧重于竞争,这同市场竞争理念十分相似,同样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相兼容,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体现出来,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鼓励竞争。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关于对生命的理解、健康的感悟以及养生保健体育的阐述,都包含了深厚的人文科学精神和内容,它强调身心合一、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的辩证思想,对现代体育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体育人。中国与美国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因此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出现分歧是正常的,只要重视双方的核心价值和利益,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和交流,尊重对方的文化理念和发展观念,强化共识、加强沟通与合作,就能够和谐共存。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凭一己之力来完成。总之,要了解世界,就要先了解自己,只有加强了解,才能够建立互信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二、目前体育文化的现实境况

1.传播媒介的“失语”引发的正向偏离行为

竞技比赛的比赛千变万化,任何水平的运动员都可能在比赛中面临困难,因此培养运动员的顽强拼搏心理有着更重要的作用。这是运动员发挥身体能力和运动精神的重要标志,媒体也对这种精神加以积极的赞扬。那些带着重伤参与比赛的运动员,尤其是他们获得优异成绩时会赢得多媒体广泛的宣传,对那些在重大手术后重返赛场的运动员树立为英雄模范。这种价值取向是大多数人接受了这种运动伦理,民众也对这种观念直接支持态度,如为了获得体育竞技的优胜而不惜生命的价值伦理观念得到普遍支持和无条件地服从,表明经济体育面临一个危险的发展趋势。为理想积极拼搏是包括运动员在内的所有社会大众都应该鼓励的精神,但是这种拼搏也要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如果媒体不能对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进行积极的引导,正向价值偏离行为将会伤害运动员身体健康为代价。许多优秀运动员因为带伤坚持比赛中而提前告别了赛场,而在其他社会领域中为了实现目标而不计代价的教训也是屡见不鲜。如果媒体能够对拼搏精神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些人的运动生命会得到有效的延长,也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2.种族主义的“歧视”引发的身体暴力对抗

19世纪的英国在世界各地如果他们的殖民地,而英国男性普遍有一种恐惧,认为女性抚养的孩子不具备坚强的性格,不能胜任战争和资本主义扩张的需求,也无法对殖民地进行强力的通知。对于女性化的恐惧心理刺激了英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他因此传递男性价值观的需求成为为经济体育发展的原动力,竞技活动的初衷是培养男性更加坚强,展示身体生理方面的优越性而开展的体育运动展现出性别差异而带来的暴力观念,这种观念一直在欧美男性占据主导地位。足球、橄榄球和拳击以及其他对抗激烈的运动作为男性优于女性证明,这些运动也在军事训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表明男性在武力、权力和侵略性方面的能力是独有的。如果某一队员在训练中不够硬朗则会被教练和队友嘲笑为娘娘腔。侵略性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出极强的性别差异,竞技体育在这种性别逻辑的推动下形成身体暴力哲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连续观看拳击比赛之后,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有暴力倾向。有学者针对拳击后三天内的犯罪率进行调查,样本数据来源于1973—1978年18次重量级拳王争霸赛,研究结果表明在拳击比赛之后的三天内犯罪率上升了12%(在宣传力度最大的拳王阿里比赛后凶杀增加26起)。

3.泛政治化的“驱使”引发的金牌主义泛滥

泛政治化是政治化有过度倾向,即将非政治领域问题上升到政治层面的一种行为。而竞技体育泛政治化则是有大型国际比赛开展方式的特殊性所造成的。比如在国际比赛中的入场仪式和颁奖仪式中,运动员可以举着国旗出厂或者在颁奖时升国旗奏国歌,这是泛政治化的体现。此外,在集体项目中国家的归属也会吸引观众的注意。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代表个人,同时也承担了国家荣誉。全国民众无论其宗族、、职业、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都会共同为本国运动员加油助威。民众国家归属感在竞技比赛的欣赏过程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奥运会的成绩关乎未来的国际地位。如果能在竞技体育中战胜未来的竞争对手会觉得扬眉吐气,觉得综合国力强大。因此,泛政治化使竞技体育表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本位主义。此外,由泛政治化引发的金牌主义思想也极为盛行。这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金牌主义思想的泛滥,如在重大体育赛事中兴奋剂问题屡禁不止、为了争夺“冠军”不惜采用暴力手段等。总之,如何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推向世界,如何向各国人民展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何在国际体育节奠定中华武术的地位,这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当前,我国武术比赛严重缺乏公平的比赛规则,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脱节的地方。

三、新时期构建我国体育文化价值体系的途径

1.强化思想认识,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价值体系

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全球体育与中国体育和谐共存发展”的价值理念。在日益强大的西方体育面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方面要树立忧患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国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树立一套能够包容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价值体系。既要看到体育文化的差异点,也要从不同民族文化中寻找到体育文化的共同处,还要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需要,打造一个多功能的发展平台,明确中国体育未来发展道路和方向。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不同国家文化交流和碰撞的频率不断增大。首先,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处。如儒家文化坚持和谐、慈善、希望,即使在新世纪同样具有道德建设指引作用。其次,中庸态度,“和为贵”为解决各种争端和纠纷提供了正确的思路。中国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堪称世界之最。只有坚守民族文化的阵地,才能够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中华文化辐射到更多的国家和人们。

2.立足国际视野,审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地位

当人们将注意力全部放在金牌榜上时,大家往往容易忽视体育精神。例如我国传统的舞龙舞狮、赛龙舟这种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它们都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其娱乐性、参与性都是其他竞技体育项目难以企及的。因此,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休闲生活来推广和普及传统体育。

(1)开发与大众体育联系密切的传统体育项目。围绕“满足民族休闲娱乐需求”为出发点,让它们成为人们群众喜爱的休闲娱乐项目。例如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赛龙舟、拔河,这些体育项目都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每年都会隆重举行,吸引了大量海外人士参与。奥运不能单重视竞技体育,只有全民都能参与的体育才是体育的全部。

(2)传统是现代化的力量源泉,提高传统体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将宣传传统文化、保护民族非物质遗产作为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点。美国社会和学校都比较重视向青少年灌输本国价值观和文化理念,让其从小形成与本国文化一直的世界观。中国应该学习这种做法,从小培养青少年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意识,不断拓宽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发展途径,增强其的国际存在感。

(3)要避免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心态。不要生硬地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要有针对性地吸收和学习。日本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品牌来推广,采用商业手段来运作,为传统文化赢得了巨大的国际空间。我们要借鉴外域经验,长远规划,科学推广。

3.创新体育项目,丰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内涵

体育文化论文第6篇

关键词 中国体育文化 奥运文化 融合

一、前言

21世纪是全球合作和竞争的世纪,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将变得更加广泛,竞争和冲突也不可避免,体育的国际化趋势将会进一步发展。其中在文化领域的“全球化”进程中,增强中国体育文化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是重视文化建设的,积淀了许多宝贵财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缺乏竞争观念。以儒家为代表的伦理价值强调个人服从社会,中庸和谐。西方的价值观则强调法律规范,奋勇竞争。东西方在这方面的价值观,分别和农业与工业文明有密切关系,有一定的互补性。要提高我国体育文化的竞争力,必须借鉴以奥运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强化文化竞争意识。首先,继续推进体育文化开放,借鉴而不是照搬西方体育文化,博采各国体育文化之长,在开放竞争中发展我国的优秀体育文化;其次,要加强体育文化创新,因为文化创新是有无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再次,注重提高中国体育传统文化的品位,努力打造自己的体育文化品牌,提高在体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力。最后,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力度,文化建设关键在人,文化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为培养更多在国际上具有竞争能力的体育人才,我们需要大力推进高等体育教育的国际化。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中国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融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得间接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

2.逻辑法。

逻辑法是指运用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

3.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体育文化。

中国体育文化是在经历了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流传融会之后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体现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民族社会心理的民族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融合多种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各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规范着中国体育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在中国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文化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逐渐形成了融养生健体、道德教育、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独特风格。这种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稳定、坚韧的结构形态,历经数千年世代传承最终积淀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之中的体育文化模式,就成为中国体育文化。

(二)奥运文化。

奥林匹克的精神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争取“更高、更快、更强”。此外,奥林匹克运动还流行这样一句话“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这句话是对奥运精神的补充,强调的是参与精神。表达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三)中国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融合。

1.奥运文化对于中国体育文化的冲击。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强行输入,引起中国文化的强烈变动与体育观念的巨大变化。“”后,社会的有识之士看到了西方奇迹般成功的秘诀在于人体力量得到解放,同时融合而产生了集体的活力。他们对中国黑暗的专制主义压迫人的能力和感情进行了无情地鞭挞,大声疾呼要冲破三纲五常的枷锁,改造社会,改变民族性格,去建造新的社会。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个性的解放、生命本能的渲泻和文化的建立。随着儒家伦理地位的动摇,新的社会需要的增长,才使外来的西方体育在中国文化的深层找到了结合的契机,找到他扎根的土壤和生长的动力。在社会上形成了“耻文弱”的尚武风气,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体系,使西方体育思想在中国得到初步传播。有识之士提倡的新的体育观为近代体育的广泛传播扫清了思想障碍,体育作为一种强身和救亡手段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体操、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等运动项目的相继传入,使以静为主、动静结合,以养为主、修身养性,以礼为主、道德先行,重内在修养、轻外部表现,追求健身实效、以健康长寿为主,重个人修养,对场地器械要求不高等传统体育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

2.奥运文化和中国体育文化的交汇。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解放,团结一致,荣辱与共的民族精神的弘扬,尤其是领袖和精英人物身体力行的倡导,都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富于创造的民族进取心,激活了民族整体新文化的潜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和发扬“和平、友谊、进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无疑也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补充和丰富。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在华夏大地上广泛深入地开展,奥运精神深入人心,体育健儿在世界体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乒乓球运动长期雄踞世界体坛、女排的五连冠、许海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等其他竞技项目已经和正在走上世界,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体坛奇迹。“人生能有几回搏”这句至理名言,集中体现了中华体育健儿强烈的竞争欲望和进取意识,给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奥运文化的科学化、社会化、制度化、国际化特点与和平友谊、公平竞争、重在参与等思想,使我国的体育格局和体育文化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冲突、多重文化的变迁与新旧文化的冲突,使旧的体育文化观念难以适应新的现代社会文化。

(三)奥运文化和中国体育文化的融合。

1.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实现民族意识的全面现代化和民族经济的腾飞,中国更需要奥运精神,更应重视体育运动对促进人体身心健康,培养人的永远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文化效应。在我们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同时,切不可丢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照搬别人的东西只能永远跟着别人后头走,只有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在旧有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发展自己,超过别人。我们当前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构建一个与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体育文化,让我们的民族在这个文化的影响下,铸造新的民族精神,实现强国目标。

2.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讲求对人类身心的兼修,运动形式的温柔中和,讲求道德。20世纪70年代,中国推崇的“志行风格”和同志所倡导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都体现这种高度的道德准则。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顽强拼搏,不仅表现出优秀的技艺,同时也表现出中华民族谦虚谨慎、礼仪待人、讲求道德的精神风貌。随着大众体育的普及,人类社会也日益重视身体与精神相统一的健康观念,中国特有的武术、经络学说、太极八卦理论愈来愈受到西方的重视,并广泛应用到运动训练、赛后恢复、心理控制上。而如今中国也广泛应用西方的生理学、医学理论、科学仪器和方法进行运动训练,提高健康水平和竞技运动水平。

3.从1908年中国首次与奥运接触到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通过这100年的时间,奥运精神已经在中国深深扎根,在这百年期间,中国积极地参与奥运,推动中西文化的高度发展和聚合,对构建世界体育文化的新格局,丰富和拓展奥运精神,完善世界体育科学思想体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中国体育文化中蕴涵丰富的东方哲学、宗教、道德、医学、习俗、艺术等社会文化内容,是人类文化中的宝贵文化财富,而且通过举办奥运会这一全球性的媒介事件整合文化的力量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而北京奥运会也给了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增强了公平竞争意识,体育参与全民化,人文精神提升,民族体育项目竞技化,体育步入科技强体、绿色化发展轨道。北京申办奥运会、筹备奥运会直至举办奥运会,使国人真切地感受着奥林匹克文化的熏陶,奥林匹克所主张的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思想,所倡导的团结、友谊、进步精神,所规定的各项公正平等竞争原则,所形成的各项礼仪规范等,对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社会意识形态、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艺术领域等都正在或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四、结论

(一)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形式和社会文化行为,势必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印记,把中国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放在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背景下对其差异性、互补性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体育文化及其发展趋势。

体育文化论文第7篇

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解放后,我国对体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体育健儿为国家赢得了巨大荣誉。国家对体育不计成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体育在人们的观念中也被认为是纯消费部门,是为国争光的。它投入的是物质,产出的是精神。没有人认为体育也可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加之计划体制下的体育发展政策,体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没有得到开发。

其实,体育活动也有市场,通过培育和开发,完全可以使体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从近几年来国内火爆的球市和越来越多的商业体育比赛中可略见一斑。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论文。

何为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我们从体育产业的内容可以看出体育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建筑业、制造业、交通通讯、食品卫生、信息服务、服装和旅游等。体育产业的潜在需求非常大,而且该产业是纯粹“经营人体”的行业,是“生命产业”。可以预计,它将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早就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尤其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的经济功能被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有些甚至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大,产值高。在美国,体育产业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其产值在80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约为500亿美元。英国80年代末的体育产值为68.5亿英镑,政府从体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投资的5倍。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产业都有相当庞大的规模。90年代以来,由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

2.从业人员多,影响大。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运动,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万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现代体育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其经济起飞的标志。

4.国际化趋势。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足球甲A联赛的冠名权被万宝路集团买下,足协杯比赛由飞利浦公司赞助,这对于我国球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体育部门是一个以特殊的生产方式为其特征的经济部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的多少,既影响了体育事业发展和增长的速度与结构,又间接地决定了体育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而财政对体育投入的比例与结构,除了意识形态、观念和国家的体育政策外,经济总量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体育产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并与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规模与水平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体制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客观而论,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现阶段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于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推向市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体育不应该只是消耗国家资源的部门,集刻苦、拼搏、艺术健身与振奋民族精神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一个完善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可喜的是,中央和许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在逐步改善这种局面。如上海市1995年体育产业的创收达1亿元人民币,上海市的许多体育部门,通过产业化经营,已完全具备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1997年,以举办八运会为契机,上海市对全市的体育事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力争到下世纪初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我国其他一些省市也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但总的说来,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国家今后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

2.在投资体制方面,应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3.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

4.要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

5.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6.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业法人,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

体育文化论文第8篇

摘 要:通过对学校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之间关系的分析,从构建学校体育活动多元化的组织机制,建立参与和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中的骨干作用和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将学校体育融入校园体育文化中去进行了论述,指出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体育文化是为学校体育目标服务的。

关键词:学校体育文化;学校体育;学生

学校体育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的文化氛围,不同于别的文化其特别之处在于它的主体对象是在校的学生,它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作为其主要内容,在“校园”这一特定的范围内集中地呈现,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们在多年的辛勤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出的宝贵财富。其外在的物质文化层,突出表现为体育的环境、场地、器材等方面;处在中层位置的的制度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为文化则包括体育的教学、身体各方面的锻炼、各项竞赛以及体育法规制度、法规等;还有比较抽象的意识文化层,这一层是学校体育文化的核心,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文化对于广大民众的观念、精神、认识方面的影响。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十分深刻,它不仅可以与学校所推广的德、智、体、美、劳、等五项基本素质相融合构成所谓的校园文化群,还可以和体育竞技运动文化、广大群众体育文化组成广义的体育文化群。学校体育文化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热爱体育为宗旨,重点增强学生对体育文化素养方面的理解,促使他们的身心更加健康,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开展更多更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学校体育是教师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中,帮助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辅学校教育活动。现阶段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脚步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文化在校内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还是有很多值得修正的方面,为了更直接透彻地将学校体育有机的融入到学校体育文化中从而取得更加大的进步,我认为应该首先考虑几个方面:

构建学校体育活动多元化的组织机制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向来偏重于教授学生学会运动,由此成了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只重视形式而不切合实际的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了所谓的只重视“学习”而不是“应用” 的伪学校体育 ,这使的学校体育工作忽视了“让学生在运动中快乐的学习”这一中心思想,却演变成了畸形的仅仅服务于少部分人群的体育技能训练,这必将严重影响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于老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能直接地洞悉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帮助,学生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学到教师身上的各种优良品质这些都是在平时上课不易被察觉的;还要鼓励学生在参与集体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相互协作相互帮助,这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建立参与和激励机制

学校体育的实施对象是广大学生群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每个学生都了解体育熟悉健身的基本常识与方法,是每个教育者的共同的心愿与目标,我们要着力培养出各项学生自己喜爱和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让他们逐步形成运动的习惯,让学生科学的将这种兴趣和习惯坚持下去使他们更加健康和快乐。由此我们不禁要深思一直以来学校体育中使用的“考试”、“比赛”、“达标”等是否真的切实有效,是否能促使更多的学生投入锻炼。对此,我们应改进以竞技为目的的项目对它们进行调整和补充,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又便于普及实施的项目,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让他们能切身感受运动带给她们的畅快与舒适。还要加强激励的方法与手段,把学生的参与积极程度和进步幅度作为评价范围,使考核变得有理有据,争取不让学生“钻空子”偷懒。其次加强考核评价的全面性。我国现在所使用的传统考核评价没有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相对进步纳入到考核评价过程中,太过笼统,涉及面又窄,局限了施教者的发现空间,使他们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起不到及时鼓励学生的效果,尤其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与运动技能方面取得的进步,这些都是传统的考核和评价中无法涉及到的 。再次,改进教学过程,淡化技术考核。应尽可能的在彰显体育愉悦身心的功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前提下制定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交流与普及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也使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更加顺利。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健身娱乐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时,体育教师必须在现场进行有效、科学地指导与保护,要切实做到让学生在没有危险的环境下得到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双重锻炼,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深造培养,做到与时俱进。

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