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体育工作论文

体育工作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2 17:36:09

体育工作论文

体育工作论文第1篇

关键词: 学校 体育文化 教学改革 需要 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使社会对所需的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对体育在小学的开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过程

小学校园体育文化是在小学的特定环境中,根据小学生具体情况,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广大小学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2.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2.1校园体育文化本身的意义

校园体育文化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继承传统,学习外国,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提高学生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2.2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功能

2.2.1教育熏陶,促使身心全面发展。文化环境是一个使人不断地接受新文化滋养、熏陶装备的园地。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体育文化形态。学校具有专门的体育财富,它把人类创造的体育文化以系统的知识形态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认识体育的价值,逐渐地成熟起来,让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全面发展自我。

2.2.2强身怡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校园体育文化中的意识、行为、物质三个文化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均能有助于学生的心理调节,满足师生员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可以锻炼意志品质,使人奋发进取,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协调人际关系,消除精神烦恼,给人带来欢愉,使人身心得到和谐健康。

2.3教育改革及社会发展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教育工作重点是加强基础教育,确立了基础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原则。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培养适合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竞争与开拓精神,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小学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给予良好发展环境和正确发展方法,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潜能和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在这方面能起到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3.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性建议

3.1加强学校运动设施建设

运动设施建设主要是对小学运动环境的改造,增加创新,运动环境合理、舒适、多样、有特色能使学校体育教学能多样性开展,增加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性。如绿色的足球场能满足学生尽情奔跑的欲望,五颜六色的田径场及器材能减轻训练的枯燥,新型的运动项目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自我,多种多样的运动场所能给不同心理、生理需要的学生得到运动的满足,使学生在强烈的运动氛围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感受体育运动。

3.2深化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当代体育教师应具有终身教育和促进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确立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培养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锻炼能力的指导思想。

3.3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力度

经常运用标语、图片展、广播、录像等媒体,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开设体育专样版,传播体育知识与体育信息,运动场设立体育标语,如“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人人参与体育,人人享受体育”等向上的标语,校园广播每天都有小学生喜欢的体育新闻,大力渲染小学校园体育气氛,使师生员工真正认识到强健身体的意义。

3.4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及有效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小学要考虑校园体育的全面开展,把以往只有少数人参与竞赛的校运会转变为有特色的“体育周”或“体育节”始终围绕校园体育全面开展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节日的气氛,体育节的项目要丰富多彩,要满足学生要求,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新奇的、趣味的怡情的健身项目,还可以让学生自编体育活动比赛,体育骨干的表演赛,多增加比赛奖项,让校园体育达到人人参与,人人享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集体精神、竞争能力、增进感情、增强集体学习的凝聚力,发掘学生体育潜能。

3.5组织体育知识讲座及体育知识竞赛

体育知识讲座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请校内外体育专家、运动员配合体育教学任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知识竞赛可让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知识竞赛的奖罚对学生学习的激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3.6组织观摩体育比赛

观摩比赛可分为录像、电视实况转播、现场观看等形式,组织学生观赏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美的重要手段。

3.7加强小学学校运动队的建设

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传统学校的运动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同时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很强的凝聚力,增强校园体育氛围,是校园体育的一面无形镜子,带动学校体育发展。

体育工作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梅罗维茨说过,“当一种新的因素被导入一种旧的环境中时,我们所得到的并非该旧情境加该新因素,而是一种新的环境。当然,新的程度取决于新因素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旧系统。1”新媒体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并且也改造着世界的结构,新媒体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的时间与空间,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深刻的影响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巨大冲击,因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的对象——大学生的影响巨大,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对其思想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变化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沟通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传播迅速。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下德育论文,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书信、电话为主,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了手机短信、QQ、MSN、飞信、邮件等新的交流方式,这使得交流的范围更大,交流的时间更自由,并且也可以利用这些方式与老师交流,把当面不好意思讲的话用这些方式表达出来,拉近了学生与老师距离,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期刊网。由于网络具有自主性、平等性、隐匿性等特点,使大学生能够无顾虑地通过网络与老师进行交流。网上心理咨询室、网上论坛及电子信箱的开通使用,既有利于提高思政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更是了解和帮助大学生解决一些敏感问题的途径,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增加其对老师的信任。

(二)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

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老师传授,学生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书籍、报纸、期刊获取很多信息,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更畅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子期刊、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手机报等等来更快捷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新媒体一方面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时间大大缩减,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取信息的形式更为丰富,从单纯的文字、声音到图片、文字、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

(三)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情感表现方式

大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 有更多的载体和方式来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手机铃声、QQ 签名、个人空间、博客等新媒体技术下的“产品”,都为大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个性风格提供了载体。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追求平等、注重自我意识日益突显。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往来,是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认可的重要基础。

二、新媒体环境下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新媒体对整个世界的冲击是巨大的,高校无疑也受到起影响。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应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粗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思路

运用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在网上制作班级网页和个人网页,在班级网页中设立公告板、讨论区,让大家对社会热点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及时对价值观存的误区给予纠正德育论文,班级的事情师生之间通过讨论版进行充分讨论,一方面疏导某些学生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便于老师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指导以后的工作。

(二)拓宽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途径,发挥家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从人的成长历程看,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家长,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很大,所以要充分发挥家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等途径,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出现问题让家长知道并协助解决,不要等到学生出现严重问题了,家长才知道学生的情况!

(三)运用新媒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现在的大学生基本是90后的,他们是新生一代,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思维开阔,富有活力和创造力,但同时也存在着容易冲动,思想不成熟,独立性、适应性差,过于强调自我,容易忽视责任的问题期刊网。正是由于当今大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学业、感情、人际关系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固然很好,但是有些学生不喜欢根老师面对面交流,他们会有很多顾虑,无法逾越师生之间的鸿沟德育论文,所以通过新媒体可以方面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个建立QQ群,飞信群,或者通过邮件,可以在网络上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感觉更加轻松,容易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见,便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运用新媒体,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教学和生活管理工作,渗透到各项教学管理和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心理素质。要注意网络发展趋势和所产生的社会道德问题,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涵。要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人文精神氛围,为日益个性化的大学生提供广泛的人际交往舞台。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使他们在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分析中自觉增强免疫能力。

注释:

[1]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 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18.

参考文献:

[1]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 (6).

[2]徐万彬,李志勇,朱长征.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路探索[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2006(1).

[3]韩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7).

[4]唐艳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体育工作论文第3篇

第一条业余训练工作是指学校课余开展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工作。

第二条为贯彻“奥运争光计划”,进一步加快我区竞技体育的发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三条业余训练工作任务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第四条业余训练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注意汲取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业余训练研究工作。

第五条业余训练工作要在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和的前提下进行。

第六条业余训练工作在教育体育局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教育体育局的指导。

第二章业余训练

第七条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第八条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

第九条在业余训练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省级业余训练先进个人、市级业余训练先进个人等同于市级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区级业余训练先进个人等同于区级先进工作者。

第三章运动员输送

第十条凡运动员被省少体校、省体工大队、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部队相关体校正式录取的,相关带训教练可视同为省级论文一等奖获得者。

第四章竞赛成绩

第十一条省级体育比赛(单项、团体)

1、在省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第一名等同于获省级论文一等奖;

2、在省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第二名、第三名等同于教练员获省级论文二等奖;

3、在省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等同于教练员获省级论文三等奖。

第十二条市级体育比赛(团体)

1、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团体第一名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一等奖;

2、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团体第二名、第三名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二等奖;

3、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团体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三等奖。

第十三条市级体育比赛(单项)

1、中学组

(1)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金牌1枚以上、得分在15分以上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一等奖;

(2)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银牌1枚以上、得分在10分以上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二等奖;

(3)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铜牌1枚以上、得分在8分以上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三等奖。

2、小学组

(1)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银牌1枚以上、得分在10分以上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一等奖;

(2)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铜牌1枚以上、得分在8分以上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二等奖;

(3)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得分在6分以上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三等奖。

第十四条区级体育比赛(团体)

1、必须参加*区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城区学校获团体前3名、农村学校获团体前5名等同于教练员获区级论文一等奖;

2、必须参加*区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城区学校获团体4至6名、农村学校获团体6至8名等同于教练员获区级论文二等奖。

体育工作论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人文社会学;范式;范式理论

一、引言

“范式”(paradigm)一词首先由美国著名科技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其含义是指科学发展中的一种公认的模型、模式或体系。范式是指一般框架或视角,字面含义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它提供了观察生活方式和关于真实实体特性的一些假设。理论指用来解释社会生活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因此,理论赋予范式真实感和明确的意义。范式提供视角,理论则在于解释所看到的东西。随着“范式”一词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它已经成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模型或模式的代名词。而体育人文社会学作为体育学下设学科,是体育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那么,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可资借鉴的模式或体系呢?或者说有没有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将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这个命题作为研究重点,以原有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以及有关“范式”的框架体系为基础,建构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基本理论和体系。

体育人文社会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分化以来,在体育体制改革、体育可持续发展、体育产业发展、体育发展战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奥运战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等领域和问题的探讨上取得了较高的研究成果。但是纵向比较来看:应用对策性研究,尤其是奥运经济、文化、战略等相关研究较多,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较少,特别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自身的研究较为薄弱、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基于对体育人文社会学和理论范式的分析和思考,在对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发现至今为止理论界尚无关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提法。于是,本文将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作为研究和考察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吸收已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过程中潜在的理论范式,找出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一般规律,规范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概念体系,在此基础上建构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及体系,将范式理论引入到体育研究领域中所进行的具有一定总结性和开创性的研究,不仅对体育人文社会学健康而深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并能够拓宽相关学科的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理论范式概念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的解析

库恩“范式”是一个科学技术哲学的术语,它是建立在对自然科学史广泛考察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而提出,其内涵得到逐步演绎而明晰,同时,其结构日益明显,要素日益明朗。这个“范式”概念对考察和分析自然科学史起着试金石的作用。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把从自然科学研究中催生的“范式”完全不变地移植到社会科学的研究,特别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有其不妥之处。因此,我们必须对库恩“范式”进行改造,才能用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

由于范式概念是库恩整个科学哲学观的中心,他试图以此来概括和描述多个领域的现实科学,而不仅仅是对科学史和哲学感兴趣,因而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范式概念作了多重的界定和说明。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库恩思想的这一特征,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引述库恩的某一解释来阐述自己的问题。因而不免出现某些偏差。英国学者玛格丽特•玛斯特曼对库恩的范式观作了系统的考察,他从《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列举了库恩使用的21种不同含义的范式,并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像、模型及体系,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虽然范式的首要含义在哲学方面,这也是库恩范式的基本部分,但是,库恩的创见和独到之处则在于范式的社会学含义和构造功能。与一般科学哲学思维的抽象性相反,库恩特别强调科学的具体性,并把具体性看作是科学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认为,一套实际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对于有效的科学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团结一致、协同探索的纽带,而且是其进一步研究和开拓的基础;不仅能赋予任何一门新学科以自己的特色,而且决定着它的未来和发展。这样一来,库恩也就把具体性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实际的“图像”“模型及体系”和“哲学”之间划了一条界限,使自己的思想与其他科学哲学区别开来。库恩的构造范式就是这种实际的“图像”和“模型”,它不仅使常规科学解疑难的活动得以完成,从而成为开启新学科的契机和手段,而且在应用模型和形而上学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相互关系,解决了从一般哲学理论转向实际科学理论的途径问题。笔者对本文分析和研究主要是运用范式作为一种理论的模式、体系来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理论体系的。

三、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建构的基本内容

(一)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观念范式

所谓观念范式,它包括:某一学科的研究视角(PersPective)或出发点(Springboard),以及该学科现代化进程中研发人员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观念范式是整个范式结构中的基础。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观念范式应当解读为:以体育人文社会学为研发对象的科研人员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基础,以体育社会观和体育人文观为指导,以人文社会学和体育基础理论为研究的基本理论来源去从事研究,并以体育领域中的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作为其研究的对象。因而,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观念范式层次应当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界定以及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分析。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以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娱乐健身,以及开展地如火如荼的全民健身运动为代表的各项体育实践活动蓬勃兴起。与此同时,以体育运动为事业的社会政治运动和以体育运动为产业的经济活动,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在这一现实实践基础上,关于体育理论的探索和讨论也不绝于耳,形成了一系列的体育理论。其中,完整阐述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概念,对体育人文社会学做出科学界定,不仅是体育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也是体育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在体育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个母学科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卢元镇在其所著《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一书中,将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学地界定为一门研究体育运动领域中各种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学科。

(二)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界定

虽然给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精确的界定有一定困难,笔者还是尝试给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做一个大致的界定:所谓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是指在原有“范式”理论基础之上,在系统论指导之下,借鉴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多学科的语言论域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提供多种视角和研究方法,在多元视角下审视、探究和建构体育人文社会学基石范畴和理论体系,为理论研究和学术争鸣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和交流对话的平台。

(三)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解析

当代科学发展趋势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迅速发展起来并走向科学的前沿,成为当代大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人文社会学正是体育领域内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社会科学主要是指对人类关系的学习和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人口学等。而人文科学则是关于人类思想、文化、价值和精神表现的学科,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法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哲学等。在英国,尽管有Humanit1es(人文科学)一词,而是以精神科学(或人文科学)将其统摄和概括。在我们看来,这里的分歧,从根本上说根源于人类知识在其发展过程既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复杂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文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以及人文社会问题研究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综上所述,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文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因此,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以体育领域内的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四)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规则范式

所谓规则范式,是指在观念范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被科学共同体所共识的研究工具和方法,以及该学科的学科定位。规则范式因学科不同而各有特点,同一学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规则范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它是理论范式中最具有动态性质的一个层次。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规则范式包括: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及分析的工具或研究方法,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基准点。具体可解释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学科属性,及在相关学科体系中学科定位。

四、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特征及研究价值

(一)“范式”这一概念在库恩哲学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具有多种属性和特征。而作为理论范式在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的具体一个分支,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既体现了理论范式的固有属性又彰显出体育学的独特特征。

整体性,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具有结构性和整体性的特征。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理论范式系统是由观念范式、规则范式、操作范式等要素构成的有层次有结构的有机整体,不单单是一堆杂乱的范式构件,这种结构性和整体性的特征正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学性与系统性的表现。

稳定性和灵活性,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特征,稳定性在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具有很强的坚韧性,有抵抗反常的能力;灵活性在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范式的自我扩张功能,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必然会随着体育实践活动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社会性和历史性,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征,这是因为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探讨必然处于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就必然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受一定时代的生产和科学发展状况、社会需要、社会心理和社会价值标准、哲学、宗教和社会制度,甚至一个民族的习惯和传统等的影响。众所周知,系统的演变具有不可逆性,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科学认识共同体,这就使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不可避免的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工具性和实践性,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具有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一门学科理论范式的构建与完善既是其学科发展的阶段性总结,又为该学科在纵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这既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特征所在又是我们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价值所在。

(二)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研究价值,范式在具有精神工具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实用工具的作用,不论其精神工具的作用还是其实用工具的作用,都是从不同的层面体现出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研究价值。具体说来,这种价值可表现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如下四个功能方面:

约束功能,作为“范式系统”中的承担者,科学共同体也就是相关科研人员,是“范式系统”中的要素之一,服从“范式系统”的规律,即科学共同体接受范式作为其共同的信仰,并在共同信仰的指导下,推动科学活动的进程。成为范式的重大科学理论总是在某种世界观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无不表现着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定向聚焦功能,对于相关科研人员也就是科学共同体来讲,范式的作用是双重的,它既可以开阔思路,又要约束人们的思绪,规定研究的具体方向。把常规研究集中在选定的狭小领域。这实际上符合系统的层次理论的解释,系统层次随着层次结构由低向高推进,各层次结合的紧密程度由大到小递减,因此,在观念范式的基础上,科学工作者可以集中到可以解决的问题上,也不必一切工作从头再来,从而使科学在常规时期较之“前范式”时期进步更快,发展更有效。

自我保持的稳定功能,“范式”以系统形式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因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为作为观念范式层的低层系统的结合力较大,破坏其系统则需要更大的能量,所以使“范式系统”显现出具有抵抗反常的能力,具有很大的韧性,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自我扩张功能,以“观念范式”为基础层的“范式系统”已经把共同成员的认识活动纳入了已有共同理论框架,完成了该范式所隐含的价值观念为蓝本的对共同成员心理价值意义的重构与再塑,使得他们去解决“范式系统”所限定的领域中的同一类相似问题,而且作为“范式系统”的较高层的“操作范式”在与“范式系统”的承担者――共同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使“范式系统”在解决既定疑点的情形下不断前进,这可以指导科学家以解难题的形式扩展自己的领地,扩大与外部世界的接触面。因此,范式系统能在一定历史时代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并由此规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来完成范式系统的自我扩张。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叶孟理,李锐.人文科学概念[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体育工作论文第5篇

1开发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论文平台指导与管理,同时辅以远程集中视频答疑与线下指导形式进行指导为实施网上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学校开发了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论文指导平台主界面如图3所示。通过该平台实现论文写作环节的控制、论文辅导资料的上传、论文任务书的发送、教学信息的传递、论文的答疑与批阅、指导教师指导行为的监控等。为了集中解决学生在论文终稿阶段遇到的问题,学校在论文终稿环节利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远程集中视频答疑,答疑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此外,指导教师也经常采用电话、QQ、见面等线下指导形式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论文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控与考核高质量的师资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自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以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论文指导教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学校及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聘用的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强的教授、副教授及其相应的教学团队;二是学校引进的985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对于没有工程背景工作经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来说,缺少的正是工程实践的经验[6]。为此,学校搭建起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工程实践平台,每年定期安排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践实习,有效地提高了远程教育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支持服务水平,学校建立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即首先由学校制定出毕业论文指导准则,比如学生留言必须在24小时之内回复,学生稿件必须在3天内批阅完毕,学生稿件批阅意见或评语必须达到一定要求等;之后学校根据毕业论文指导准则在论文指导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督与考核,考核包括周考核、月考核及学期考核;最后学校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水平的提高。

3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同时支持学生自主选题为了解决绝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不知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结合学生基础与需求,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所谓“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即首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各专业教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为每个专业制作多个毕业论文模板,形成“毕业论文模板资源库”,然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工作性质,选定某个毕业论文模板,最后学生在该毕业论文模板的引导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每个毕业论文模板为学生提供了某一论题的目录和格式,并且每一章都配有引导性内容,正常情况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以及模板的引领下都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另外,为了避免使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学校制作的毕业论文模板绝大部分都是半开放式毕业论文模板,即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的工程或项目来做,如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某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等。由于学生选择的具体项目或工程不一样,也就避免了采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此外,对于少部分希望自主选题的学生,学校也允许其采用自主选题模式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自学校实施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

4区别对待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学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毕业论文环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不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只要毕业论文质量和总体完成情况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即可通过毕业论文环节,顺利获得学分。对于拟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学校对写作难度和完成质量均做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申请学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从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制定,指导教师对学位毕业论文的指导,到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建立起学位毕业论文三把关的严格制度。首先,每个专业分别制定了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难度要高于非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如对于工科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原则上要求是设计模板,需要申请学位的学生只能选取学位毕业论文模板进行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指导学位毕业论文时,毕业论文完成质量要求较高,只有学位毕业论文终稿环节成绩达到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才允许申请答辩。最后,要求拟申请学位的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只有答辩成绩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才能在毕业论文环节满足申请学位的条件。

5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同时审核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考虑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对绝大多数学生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答辩效果良好。同时,为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学校审核同意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为保证自行组织现场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规范与严谨,学校通过答辩巡视或远程视频对答辩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

6建立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具有学生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教学活动组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必须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合理安排、周密部署,才能成功地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7]。学校根据构建的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过程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如图4),保证了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有条不紊地实施。

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为了检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我们对大连理工大学今年春季参加网上毕业论文答辩的59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毕业论文教学满意度调查与答辩成绩的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共有53人选择了满意或非常满意的选项,只有6人选择了一般的选项,学生对毕业论文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90%;共用54学生的答辩成绩达到良及以上,优良率达到了92%。可见,学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结语

体育工作论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体育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31-01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体育院校作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千百万体育人才的主阵地,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渠道,要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一、是做好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对中国思想界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体育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重任。体育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关系院校师生的素质,还关系着院校如何办学、怎样教学、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问题。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院校工作尤为重要。

1、是体育院校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就为新形势下体育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的办学方向注入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体育院校只有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建设,引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不断发展创新,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2、是体育院校打造品牌的需要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经验总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含义涵盖体育院校政治、文化、教学、生活等多个方面,为院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体育院校只有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聚气凝人,才能稳固思想基础,深化文化品位,创建道德高地,促进教育改革,推动人才培养。

3、是体育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体育人才的需要

体育院校的责任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帮助大学生校准人生航向,使其健康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始终,在内容上全覆盖,行动上全对照,形成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合力,为培养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现代化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做好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用科学的理论和崇高的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对体育事业的认知及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新的理论成果,更加深入、集中、丰富和发展了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涵,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是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根本方针

体育院校大学生面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和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在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如果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扭曲。因此,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形成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从而在政治上迅速的成熟起来。

2、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的教育,是增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根本举措

体育院校大学生面对当前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很容易产生信仰迷茫、信念模糊、注重个人功利色彩、价值主体自我化等思潮。因此,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使广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国情发展实际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之路,能将自我理想与国家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把理想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3、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是培养体育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根本方法

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我们整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学习重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可以使广大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自觉自愿传播和倡导民族精神并积极实践;还将引导学生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做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实理论课教学

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类理论课,可以帮助体育院校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可以使大学生从世界观的高度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其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正面教育、正面灌输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实践平台

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体育院校大学生要经常能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社区、部队、农村,亲自感受我国国情与社会变革实际,对于大学生凝聚正能量,激发战斗力,必将起到更好的效果。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知识、高科技的广泛渴求,从而增强自己努力学习,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校园文化

体育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和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健康向上的体育院校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其中得到进步和提高。

综上所述,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统领体育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所以,在体育院校中要掀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习的高潮,以此为契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R],2006.

体育工作论文第7篇

体育教师述职报告范文一

一、思想政治方面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始终站稳立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遵守《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党"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南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指行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10年以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二、教学教研方面

(一)教学工作

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从教以来,不断自我进修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了大量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还有运动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掌握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发展动态,追踪本学科的科研信息,在教学中能把最新的理论巧妙的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水平高,能力强,胜任高中至大学及运动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培优转差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在教学中对教材有深刻的分析理解、对教材熟悉、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结合教育教学动态,科学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重点突出、分析难点,语言准确、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动作规范、大方准确。在教法上吸收各种精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讲练看结合。使用现代化手段,用制作的计算机软件分析动作指导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人多次市级、校级、科组教学公开课,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好评。多次在南海市教育局、体育局组织的中小学课外体育训练培训班做专题发言,主讲《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安排》、《高考体育生的训练指导方法》,《体育课信息化运用方法》等,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和推广;2002年5月承担"南海区教育城域网与清华同方资源库应作研究观摩课",受全区推广。

本人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课型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变单一呆板的教学为灵活多样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类推进,管教管导,全面发展,对教学中的得失能及时总结,使之理论化、系统化。

获得中级职称以来,不管是在体校或学校工作,都是本学科的骨干,担任辅导年青教师的工作,组成一帮一的模式,同他们一起听课,看他们上课,共同备课,研究分析教材、专研教法,选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互相交流经验,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使他们都晋升了一级体育教师。本人具有较强的指导中专毕业生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分别带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到中小学实习。多年来担任广州体院体育专业毕业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帮助他们研究教材、教法,组织他们试教、评教,课前课后分析,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现有几十位同学都工作在教育战线。多年来都任高三级体育教学与术科高考训练的备课组长工作。定期检查教案,集体备课,一起研究教学难题,互相听课交流评比,共同提高。本人教学经验丰富,能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寓爱国主义、为国争光等思想教育于教学和训练中,做到教书同时又育人。

(二)教研工作

多年来,本人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体育教育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订阅了大量有关资料,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撰写了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分别在省、市、县、校等专题研讨会上交流,论文《论篮球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省级刊物《学校体育》发表,论文《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浅谈中学生厌体育课的归因及对策》、《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考》等分别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为了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把电化教育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我制作的体育课件《跨栏跑的技术分析》、《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原理》、《奥运会与中国体育》、《展望2008北京奥运会》等,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使我校体育推上新台阶做出了贡献。

三、德育工作方面

由于体育教师的特点,历年来分别担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工作,在这期间自己能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并协助其他班主任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热爱学生,讲究工作方法,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总结。重视班干部的作用,能针对不同时期学生思想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经常与学校、级长、科任老师、家长沟通,使对学生的教育趋于同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多管齐下,分层推进,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付出了艰苦努力。同他们促膝谈心,解决他们生活上、思想上各种实际困难,体现出教师同学生同甘共苦,肝胆相照。使他们跟上全班的进步步伐,我班有几个体育特长生,平时不注意文化课的学习,生活作风比较散漫,我对他们的教育从来没有放松过,特别是文化课和思想教育常抓不懈。经过几年辛苦努力,他们全部考进理想大学。所带的毕业班高考上省三线达到百分之八十六,受到家长和学校的好评,使班级成为遵守纪律,团结进取的好集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来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

四、业绩方面

(一)教育教学业绩

1、所任班级的体育合格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均达97%以上的优异成绩。同时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

2、1994年至2001年所任教的女子篮球队获佛山市南海区中学生篮球赛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

3、1996年、1997年所任教的女子篮球队代表省参加"省、港、澳、榕"中学生埠际篮球赛获第一名。

4、1999年被评为佛山市南海区优秀体育教师。

5、2002年被评为"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分子"。

6、2002年被为先进工作者。

7、1997年至2003年的几年中指导体育生高考上线率达85以上的教学成果。

(二)研究成果:本人有很强的教改能力和教改经验,在学校带头进行学科研究,取得优良成果:

1、1995年全校交流《如何开展快乐体育项目教学》课题,受到推广。

2、1998年交流的论文《初探篮球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多项运用》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3、2000年交流的论文《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一等奖。

4、2001年交流的论文《浅谈学生厌体育课的归因及对策》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5、2003年交流的论文《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考》获佛山市南海区优秀论文三等奖。

以上所述材料,事实清楚、效果显著、理由充分,符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的条件,恳请领导及评委审查批准。

晋升职务以后,我将继续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指导本职工作。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人民,热爱学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夸父追日的精神,勤勤恳恳的教书育人。在新的世纪中,我还将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融育人于教书之中,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体育教师述职报告范文二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一个学年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年,我听从学校领导的指挥、服从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能根据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现就一学年来的体育教学工作,述职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体育教师,我首先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一个年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应该做的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学校组织的关怀下,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教师。

二、教学工作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认真备课、上课,写好课后反思,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三、本学期的主要成绩: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位体育老师的多方努力下,学校的体育工作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我武术队参加县第1届小学生武术操的比赛中,总分获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希望在今后的比赛中,能多为学校争光。我校开展的“阳光体育”之一的课外活动,获得了各位老师和学生的好评,这样的活动受到学生的大力欢迎,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

回顾一年以来的工作,我看到本学年的体育教学工作和比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可喜可贺。但体育成绩有得有失,任务尚很艰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加倍努力,改进不足,为学生更好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名领导省心、家长放心、同事欣赏、学生喜欢的老师。

体育工作论文第8篇

本文作者:唐邦勋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校园文化精神正在形成和发展中,又迎来了国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的历史时期。认真研判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校园文化精神培育仍然显得严重不足。要把培育校园文化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学院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因此,在学院的思想文化建设实践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培育校园文化精神,以此统一认识、凝聚力量、铸造校魂、推动发展。

一、理论教育铺路实践中,要把科学发展观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教育理论和政策法规作为武装学院师生头脑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层面、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宣传和教育,用“理论掌握群众”,为培育校园文化精神铺路。一是要通过学习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反复学习讨论,进一步强化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思考改革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体化为建设学院的共同目标,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转化为爱国、爱校、爱岗、敬业的校园文化精神,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转化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动力和实践理念,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追求卓越的执政理念和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行为准则,以此鞭策全院各级领导干部、全体党员、全体教职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动的指南,积极推动学院的改革和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暑期社会调查,帮助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和判断热点问题,回答自己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怀、养成职业素养、培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通过校园的各种宣传媒介,传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营造氛围,内化精神,规范行为,以利于文化成长。通过理论教育,传播先进文化,为学院各项建设、改革和发展奠定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实践活动贯彻要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各项教学、管理和科研活动中,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本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价值观念、外化为具体的行为,最终转化为自觉追求的思路,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一是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使全体教职工以形象魅力、学识魅力、人格魅力、道德力量影响学生、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比如:定期在教职工中开展优秀教学质量评比,课题研究及科研成果评比,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优秀教学课件评比,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思想政治课“精彩一课”等活动;在学生中定期开展文化月活动、“三下乡”活动,红色旅游、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俭学等活动;二是要把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引导加强自我教育和学习,把师生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要求统一起来,以此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孕育文化精神。比如,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做报告,及时配发各种学习材料用以自学,定期组织师生开展书画作品展览、各种技能大赛等。三是要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和服务社会、领导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大学生顶岗实习和了解社会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师生由认知、认同内化为自身的核心价值理念;四是要把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工作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创先争优”、学习型组织建设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要求的思想行为得到鼓励,违背要求的思想行为受到约束,以此促进师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这些活动载体,拓展教育视野,深化理论认识,增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促进学院内涵建设。

三、建立机制保障学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精神培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院的总体建设规划,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联动机制。一是要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学院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相关工作部门、各教学业务单位齐抓共管、联合行动的联动机制;二是要建立学院和各二级机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目标明确、人尽其责、人人关心、共同行动的工作格局;三是要构建联动机制模块,包括学报、广播、宣传橱窗等在内的校园传统媒介,校园网、QQ群、校园微博等在内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课题研究项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研究基地,各级中心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政报告会等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渠道,体育比赛、灯谜晚会、歌咏比赛、技能大赛、各类评比评选活动等在内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种长效机制的建立,保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占领校园的各个阵地,保证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习和实践中的贯彻和落实,推动校园文化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四、遵循教育规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规律付诸实施,切忌“喊口号、搞形式”。一是要遵循知行转化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首先要解决好认识、认知、认同的问题。要通过有效的理论教育,使全体师生“入耳、入脑、入心”,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要通过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促进知、情、意、行的相互转化,使其最终内化为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外化为自觉行动、自律行为、自我约束。二是要了解各种实际需求。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多样的主题活动,对师生在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指导,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满足师生在物质、精神、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解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实际问题,使教育生活化、大众化、时代化,从而使健康的校园文化精神得以形成和发展。三是要分类提出不同要求。要对教职工和学生、党员和非党员等不同群体进行分别要求、分类指导。教职工重在践行,学生重在认知和养成,党员重在示范和引导,非党员重在认同和崇尚。教职工要自觉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学生要立志成长为具有远大理想和爱国情操、具有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一代。四是要创新思想建设工作思路。要把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任务,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具体化为培育和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和校园精神,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来,把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摆到全部工作的中心位置,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