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投资风险论文

投资风险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1 17:09:05

投资风险论文

投资风险论文第1篇

1.人力资本因素对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由于创业企业家能力及其提供的项目质量对风险资本家而言存在事前的不确定性,所以创业者的人力资本被视为重要的决策影响因素。Amit,etal(1990)指出对创业者人力资本进行直接衡量是非常困难的,但风险资本家可通过信号传递(如创业企业家的教育背景、从业背景、高质量的商业计划书等)或对创业企业家对项目成功的自信程度的判断来减轻项目筛选的逆向选择。对创业者人力资本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1)管理能力。包括管理技能、管理质量、管理层的特征及创业者以往的创业经历(Gompersetal.,2006;ShepherdandZacharakis,1999;FriedandHisrich,1994;MacMillanetal.,1985,1987)。(2)创业团队内部构成的多样性(KeeleyandRoure,1989)。

2.市场环境对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创业企业所处市场环境被认为是影响投资决策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包括市场及行业的特征,(HisrichandJankowitz,1990;Baeyensetal.,2005),市场竞争程度(HuttandThomas,1985;Muzykaetal.,1996),环境对经营的威胁(TyebjeeandBruno,1984;Meyeretal.,1993),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歧异性(TyebjeeandBruno,1984;Kahn,1987;HisrichandJankowitz,1990)。

3.影响风险投资决策的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风险投资家常用于对潜在投资目标进行评估的标准还包括财务评价评价指标、项目退出潜力(Baeyensetal.,2005;TyebjeeandBruno,1984;Macmillanetal.1987)和产品(服务)本身的特征(Macmillanetal.,1987;Muzyka,1987)。

4.影响投资对象及投资时机确定的因素。风险投资家投资于特定项目的决定和投资时机的选择与风险投资机构本身的特征有关,也受投资对象所处环境的影响。

资金来源对决策项目选择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风险对机构投资战略的影响上,进而影响到对特定对象的投资决定。风险资本家会根据基金的资本来源来挑选不同类型的项目(Mayeretal.,2005),比如有银行和退休基金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倾向于本国非高技术部门进行投资,且一般集中于创业后期阶段的投资,而有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多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早期创业活动。Hellman(2002)对战略投资理论的研究显示,有银行支持的私人权益资本会在风险投资与借贷活动之间寻求互补,因而其投资决策所依据的标准与非战略投资者有异,它们可能抱有财务目标之外的其他目标(Manigartetal.,2002)。

二、缔约及监督管理阶段

1.阶段投资。Sahlman(1990)注意到风险投资一个普遍的特征——“阶段性的资本承诺”,也就是风险投资者在企业初创时只注入启动项目所需的少量资本,其后视项目进展情况分阶段增资,但是否有后续资本投入及投入多少则一般无法在合同中事先明确,并将其视为风险资本家最有效的控制措施。Gompers(1995)对794个随机选择的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验证了有关成本作用与后续融资决策的论断。Admatit和Pfleiderer(1994)、Bergenann和Hege(1998)构建动态模型详细分析了创业企业的阶段性投资,前者指出在风险投资主导型融资中不存在信息均衡的合约,如果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均衡状态中,可在下一阶段做出次优的决策;后者强调阶段投资在防止风险资本家挪用资金用于个人消费及项目被过早终止的作用。Neher(1999)运用一个没有风险和问题的模型研究阶段融资如何缓解创业家承诺的信度问题。

2.联合投资。联合投资是指两个或以上风险资本家共同向某个创业企业提供融资,即使创业企业的资本需求相对于其中任何一个风险资本家的金融资源而言都不成问题,联合投资也常出现。从投资组合管理的角度,风险投资企业会因为以下效应而进行联合投资:使组合分散化并进行风险分担(Bygrave,1987,1988;Lerner,1994a;Lockett和Wright,2001;Clercq与Dimov,2004,Manigartetal.,2004);取得对创业企业业绩的“窗饰”效应(Lerner,1994a);或以此达到对风险投资企业间的交易进行保证、促进或互惠的目的(Lockett与Wright,2001;Sorenson和Stuart,2002;Clercq与Dimov,2004,Mani-gartetal.,2004)。另一类观点则认为参与联合投资的风险资本会将自身特有的知识和技能带到创业企业,从而增加企业价值(Branderetal.,2002;Bygrave,1987)。在退出阶段,尤其是IPO时,接受联合投资的企业通过认证的机会更高,价值被低估的情况更少(Stuartetal.,1999;ChowdryandNanda,1996)。

3.投资工具的特殊设计。风险投资合约中投资工具的设计一般采用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的形式。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连建辉,2002)表明,投资工具的设计至少从四个方面影响着创业企业的治理结构:激励效应(Dewatripond和Tirole,1994;Lulfesmann,2000)、控制效应(Casamatta,1999)、信号传递效应(Ross,1977;Kirilenko,2000)和“流动需求效应”(Gorton和Pennacchi,1990;Holmostrom和Tirole,1998)。Kaplan和Stromberg(2003)的研究显示,80%的风险资本融资使用了可转换优先股。Hellmann(2004)首次研究了可转换优先股在风险投资退出中的作用。他使用双重道德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纯粹权益是解决此问题的最优证券,可转换优先股在创业企业保持独立的情况下(如,IPO)会持续提供均衡激励,而在被转手的情况下(如,公开交易)则可让风险投资企业获得额外的租金。Arcot(2005)相信风险投资者采用可转换优先股作为创业企业质量的信号传达,尤其是在该企业要进行IPO时。

4.投资后管理。对投资于企业创立早期和高科技行业的风险资本来说,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尤其显著,对被投资企业进行监督很关键(Gompers,2004),这种监督往往伴随着向创业企业提供建议和支持,这些未列入合约的活动普遍被认为对增加企业价值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有证据表明,出色的风险投资基金在与初创企业进行谈判时可获得更有利的交易条件(Hsu,2002),这是由于创业企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优秀的风险投资者对其提供管理监督、咨询和声誉支持。

对于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提供的增值活动,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强调了风险投资企业人力资本因素的作用。Bot-tazzi,Rin和Hellmann(2005)发现风险资本家向企业提供合约未要求的建议与人力资本有关,即使控制了合约设计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后,这种效应仍然存在。Knockaert等(2005)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考察了欧洲风险投资人力资本及基金特征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着投资人的后续行为,发现投资经理对监管活动的参与并不受基金或人力资本特征的影响,但人力资本是影响增值活动最重要的变量,与以往咨询经验、创业经历一起影响着参与增值活动的程度。这与Sapienza等(1996)的论证相一致,他们认为风险投资向被投资企业提供的支持活动创业企业带来更多价值,而且越是有经验的投资者创造的价值越多。

三、风险投资的退出

对风险资本家来说,对未来退出机会的评估在投资对象的选择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他们不仅关心如何退出而且在意资本在被投资企业中停留的时间,因而退出决策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退出方式和退出时机的选择(Giot和Schwien-bacher,2004)。主要的退出途径包括IPO上市、公开交易和清算,其中IPO被广泛认为是获利最高的退出方式(Smith,2005)。有众多文献从IPO角度对风险投资退出进行研究,只有为数不多的成果涉及对所有退出路径的综合研究。

早期对风险资本家在投资退出中作用的实证研究着眼于其对IPO的推动。Barry等(1998)列举了风险资本家在所投资企业IPO中发挥的多种作用,表明风险投资者在其推动上市的企业中拥有较高权益份额和较多的董事会席位,这种权益地位在IPO后一年内仍然保持。并且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上市时价格被低估的可能较低。Stein和Bygrave(1990)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家在被投资企业股票发行中可通过降低承销成本和减少IPO定价过低的情况来降低总成本。Meg-ginson和Weiss(1991)认为由于风险资本家不断把企业推向市场,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声誉,他们可向投资者证明自己推向市场的企业没有过高估价。Finkle(1998)发现在董事会中拥有排名处于前二十位的风险资本家的企业可进行规模更大的IPO融资。并且,创业企业接受风险投资有助于降低贷款利率,可促使企业较早上市(Barry,1990;Lerner和Gom-pers,1999;Megginson和Weiss,1991)。

后期文献中更多探讨了创业企业上市的时机选择。在影响风险投资者对创业企业上市时机选择的潜在因素中,有两方面原因得到广泛关注:一是企业估值水平与公开上市可能性之间的相关性。Lerner(1994b)认为这取决于股票市场上交易证券的相对估值水平,风险资本家往往在市场价值最高时将企业上市,而在市值处于较低水平时则依赖私募融资。其他一些研究也提供了类似的证据(Cochrane,2001;Cumming和MacIntosh,2000;Gompers,1995;Jeng和Wells,2000;Darby和Zucker,2002),并且这种效应在资历较浅的风险投资企业中尤其明显(Kaplan与Schoar,2005)。第二个因素与风险投资企业的声誉有关。Gompers(1996)认为资历较短的风险企业具有“逐名”动机,这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向的投资者表明自身能力,因而这些基金公司把企业推向市场的时间要早于较资深的风险投资企业,以赢得声誉并成功募集新资金。Cumming(2005)的研究则为风险资本家根据IPO退出市场的流动性情况调整投资决策的推论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为数不多的综合分析风险投资退出的文献主要对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探讨(如,Cumming,2002;Schwienbacher,2002),而没有对退出时机以及退出方式的相互影响进行检验。Giot和Schwienbacher(2004)是一个例外,他们分析了大约6000个风险投资支持企业进行IPO、公开交易和清算的时机。研究发现:行业因素对退出时间的决定有重要影响;IPO的条件概率与时间之间呈现非单一的关系,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企业IPO退出的可能性增长,但到达一定程度后则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小。Cumming和Fleming(2002)把退出方式选择的研究扩展到亚太地区,结果显示出法律和制度因素在退出方式和程度选择上的重要作用。Bienz(2005)则指出最优退出选择取决于创业企业的预期盈利性,而风险投资退出时的所有权结构影响着企业价值。研究表明,盈利能力最高的企业需要较少的监督,会选择IPO退出;盈利能力较低的企业对监督的需求较高,会选择交易方式退出;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则被清算。

四、小结

通过风险投资过程研究的回顾可以发现,现有文献主要是在细化投资过程各环节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供对各个环节效率的细致考察,为我们深入了解风险投资不同阶段的规律性及其优化提供了多种视角和证据。但这种方式也使得风险投资被作为片断而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来进行考察,割裂了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刘志明,2004),因而难于判断针对不同环节提出的优化是否有利于风险投资过程的总体优化。这一问题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Gompers和Lerner(1999)强调指出,要理解风险投资就必须理解风险投资过程各环节之间的相关性。一些研究已体现出这方面的进展,如Kaplan与Str?mberg(2001)对投资筛选、缔约和投资后的监控作了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的实证分析,结果认为风险投资者试图通过三种紧密联系的方式相互作用来缓解委托矛盾:投资筛选环节中,投资者辨认出那些能够通过控制和积极参与而增加价值的领域;缔结合约时,投资者通过权力的配置达到便于控制风险并最小化其影响的目的;权利分配的结果又提供了投资者投资后向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活动的激励。这方面的研究在未来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PaulGompers,AnnaKovner,JoshLerner,andDavidScharfstein.Skillvs.LuckinEntrepreneurshipandVentureCap-ital:EvidencefromSerialEntrepreneurs.Workingpaper,2006.

[2]CarstenBienz.Apeckingorderofventurecapitalexits-Whatdeterminestheoptimalexitchannelforventurecapitalbackedfirms?.PaperpresentedtotheEuropeanEconomicAs-sociation'sAnnualMeeting,2004.

[3]Kaplan,S.andStromberg,2003,“FinancialContractingTheoryMeetstheRealWorld:AnEmpiricalAnalysisofVentureCapitalContracts”,ReviewofEconomicStudies,70,281-315.

[4]Hellmann,T.andM.Puri,2002,“VentureCapitalandtheProfessionalizationofStartupFirms:EmpiricalEvidence”,JournalofFinance,57,169-197.

[5]JamesA.Brander,RaphaelAmit,WernerAntweiler.Venture-CapitalSyndication:ImprovedVentureSelectionvs.theValue-AddedHypothesis.JournalofEconomics&Man-agementStrategy,Volume11,Number3,Fall2002,423452.

[6]Gompers,P.A..Optimalinvestment,monitoring,andthestagingofventurecapital.JournalofFinance,1995(50),1461-1490.

[7]JoshLerner.TheSyndicationofVentureCapitalInvest-ments.FinancialManagement,FinancialManagementAssocia-tion,vol.23(3),Fall1994.

[8]JoshLerner.Venturecapitalistsandthedecisiontogopublic.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Elsevier,vol.35(3),pages293-316,June1994.

投资风险论文第2篇

关键词投资效益投资决策投资风险防范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投资风险论文第3篇

风险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向于具有巨大增长潜力但同时在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存在巨大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促进金融、产业、科研相结合的一种投融资行为。这种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知识经济的孵化器”的投融资方式,创造了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神话,促进了知识经济蓬勃成长。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蜕资),这时不仅能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而且还可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手段运用于风险投资中,从而帮助投资项目管理者有效规避高风险,实现高收益。全文具体阐述了风险投资中的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以及风险管理两大部分内容,试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0引言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风险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一般成正比关系,即风险越大,获利可能性越高。如何在未知风险的情况下追求最大的收益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因而必须对投资风险进行科学的项目风险管理,才能有效规避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

1关于风险投资项目风险

风险投资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风险资本投资于项目企业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包括投入资本的损失和预期收益未达到的损失。

在风险投资活动中,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1)投资于某项目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未能产生收益而造成的损失。

(2)尽管投资项目产生了收益,但是产生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

(3)由于财务等方面原因,为了变现投资而抛售所投资的项目。

(4)由于通货膨胀及不可预料事件的发生而造成的损失。

风险投资的运作是一项承接工程,因而其投资的风险来源也必然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技术风险、财务风险、投资分析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环境风险等。

2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投资中的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风险投资项目管理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风险投资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投资活动的有利后果,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项目的总目标。[1]

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实施项目风险管理一般包括三个过程:即风险识别、风险的分析与评价、风险处理。

风险识别是根据风险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迹象判断所出现的风险属于哪一类,一般都是根据风险投资家的经验及投资理论中对各类风险的描述进行判断。风险的分析与评价主要是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及估算风险发生后预期的风险损失对投资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一般采用数学方法和模型,并运用计算机系统。风险处理的手段通常有三个: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风险控制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限度以内或者消除风险、避免风险。风险自留是让风险自生自灭,不采取措施预防或避免。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的其他各方。

3风险投资中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风险识别

A.风险投资项目的商业风险识别

风险投资项目的商业风险是指风险投资环境的变化或者投资水平的差异所形成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环境和投资水平形成风险投资的商业风险。

其影响因素有:(a)投资项目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高科技企业其投资额不一样,年经营费用不一样,年经营收益也不一样,一般地讲,投资于消费型高科技企业风险要相对于小一些,投资阶段越靠后其风险也就越小。(b)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投资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投资项目收入支出的大小,也决定了该项目抗商业风险的能力。管理水平高的投资项目,其经营支出低而经营收益高,这样就保证了尽快收回投资,保证了在外部环境变坏的情况下也能维持。所以管理水平高的投资项目,其抗商业风险的能力就强。(c)投资项目竞争对手的情况。所投资项目竞争对手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收益大小,与其商业风险的关系很大。比如,当有同类型的竞争企业出现后,所投资项目的经营收益必然要受到影响,多数都是经营收益下降,这样就加大了商业风险。所以,对于竞争对手是否出现,出现时间的早晚等问题,必须在投资之前进行详细研究。(d)经济景气与政府政策。经济景气情况,直接影响到某一地区的投资规模和需求量的变化。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若是不景气,会导致该地区原有发展规划和投资计划发生削减,从而加大了投资的商业风险。同时,政府政策的改变,尤其是调整性政策的出台,必然导致某些项目成为牺牲品,结果导致此类项目的商业风险加大。

针对风险投资项目商业风险的影响因素,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来降低投资项目的商业风险:(a)进行组合投资。(b)选择擅长经营的项目。(c)控制技术,限制竞争。(d)在经济上升期投资。(e)选择能及时变现的项目进行投资。

B.风险投资项目的资金风险识别

风险投资项目的资金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及价格水平的变化所带来的资金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投资公司向风险企业大量注入资金后,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利率水平及其变化的一些基本因素,如通货膨胀、金融政策、财经政策、税收政策等。其中主要研究通货膨胀这个最基本的因素。在通货膨胀的时候,利率和价格水平变动,金融采取银根紧缩的政策,利率上升,致使贷款成本随之增加,或难以得到贷款,就会导致风险企业资金紧张,从而带来资金风险。同时通货膨胀,价格上升,拉动生产中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成本上升,也会带来资金风险。对于风险投资公司来说,由于通货膨胀引起了股市和汇率波动,会因为股票价格指数的下降或汇率的下滑,使风险投资者承担一定的资金风险。

C.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这是风险投资中最为突出的一种风险。其主要种类有:(a)技术风险。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新产品、新技术究竟是否可行,在预期与实践之间可能会出现偏差,形成风险。具体表现形式有技术水平风险、转化风险、配套风险。(b)市场风险。即新产品、新技术的可行性与市场不匹配引起的风险。大量实验证明,市场风险是导致新产品、新技术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断甚至失败的核心风险之一。(c)知识产权风险。这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主要指侵权风险、泄密风险。(d)投入风险。表现为数量风险和结构风险。(e)信用风险。成功的科研成果商业化、产业化离不开有效的信用保证结构支撑,组成信用保证结构的各个转化过程参与者是否有能力履行其职责,是否愿意并且能够按照法律文件的规定在需要时履行其所承担的对转化项目的信用保证责任,就构成转化过程所面临的信用风险。(f)时间风险。即当一项新产品刚进入商业化、产业化阶段,就被更新的产品和技术所替代而形成的风险。(g)外部风险。指相对于科研成果商业化、产业化过程自身而言的各种社会的、政治的、自然的环境所引起的风险。

D.风险投资项目的流动性风险识别

风险投资项目的流动性风险即退出风险是指风险投资者从投资项目中退出时所可能遭受的损失。

决定风险投资变现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条:(a)证券市场的完善程度。(b)投资项目价值量的大小。(c)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d)宏观经济情况。(e)风险企业的净现金流量。

降低风险投资流动性风险的策略:(a)建立“第二板”股票市场。(b)把握好搭配投资比例。(c)选择容易分段撤资的项目进行投资。(d)选择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e)保证有能力持有风险项目足够长的时间。(f)操纵风险企业的现金流量。[2]

(2)风险估计

A.确定型风险估计

(a)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Break-EvenAnalysis)通常又称为量本利分析或损益平衡分析。它是根据风险投资项目在正常生产年份的产品产量或销售量、成本费用、产品销售单价和销售税金等数据,计算和分析产量、成本和盈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三者之间联系的规律,并确定项目成本和收益相等时的盈亏平衡点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盈亏平衡点上,风险投资项目既无盈利,也无亏损。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可以看出风险投资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b)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Analysis)的目的是,考察与风险投资项目有关的一个或多个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对该项目投资价值指标的影响程度。通过敏感性分析,使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在风险投资项目经济分析中由于某些参数估算的错误或是使用的数据不太可靠而可能造成的对投资价值指标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我们确定在风险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重点调查研究和分析测算的因素。[3]

(c)概率分析

它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来预测和研究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风险投资项目投资价值指标影响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概率分析可以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情况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主要包括解析法和模拟法(蒙特卡罗MonteCarlo技术)两种。

B.不确定型风险估计

主要有小中取大原则、大中取小原则、遗憾原则、最大数学期望原则、最大可能原则。

C.随机型风险估计

主要有最大可能原则、最大数学期望原则、最大效用数学期望原则、贝叶斯后验概率法等。

(3)风险评价

A.定性风险评价方法

(a)主观风险评价法

传统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2经理观察法。即老练的风险投资公司经理根据自己的经营经验,从一个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现象上就可以觉察出它的问题所在以及风险程度的大小。

2资产负债表透视法。是由富有经验的会计师传授下来的通过观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的情况,透视风险企业的风险程度的方法。

2企业股票跟踪法。这一方法假定风险企业的经营成败状况和风险大小反映在企业发行的股票价格的变化上,于是就按照企业股票的涨跌判断企业风险的大小。

2事件推测法。是利用风险企业中更为具体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对于当前影响企业的较重要事件作出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发展上的推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风险的大小。

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最具代表性的是所谓的“A记分”方法。

“A记分”方法首先试图将与风险企业的风险有关系的各种现象或标志性因素列出,然后根据它们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大小进行赋值,最后将这个企业的所得数值或记分加起来,就可以知道该企业的确切风险程度。其思路是,企业的经营失败并不是一下子突然发生的,而是有一个逐步滑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首先发生一些经营上的缺点或不足,这时虽离失败还很远,但如果不能加以克服,这些缺点就会导致经营上的错误产生;如果错误得不到纠正,企业就会出现明显的破产前征兆,而这时企业假如还不能悬崖勒马,则下一步必然是企业的破产。这一思路不仅给人们分析和判定风险企业的风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而且也为以后考虑如何治理风险指出了一条道路。

(b)客观风险评价法

传统客观风险评价法又可称为财务比率分析法,因为该方法所依赖的所有数据都来自风险企业的财务帐目,而该方法利用的分析比率也是财务报表中常用的比率。主要包括资本结构比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资本回报率、收入结构比率、资产周转率、酸性试验比率、利润边际率、债务比率9个。

而在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4]

B.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常用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以及网络模型(包括关键路线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图形评审技术GERT)。

(4)风险管理

A.实施风险管理的四个步骤

(a)风险预测。为了预防风险的发生,就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有足够的估计,测量其风险程度的大小,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损失,力求减轻、避免或转嫁风险。

(b)风险决策。根据风险投资的特点和规律,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办法进行科学的决策,提出风险投资的可行性方案,采用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c)实施决策方案。一旦作出正确的决策,就要全力以赴地执行,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保证方案顺利实施。

(d)方案的成果评价。对于风险管理成果的评价,是建立在上述三个步骤正确实施的基础之上的。如对风险的预测是否恰当,有无科学的、足够的数据支持;提出处理风险、选择适当投资项目的对策是否合理,方案是否可行、有效等等。

B.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a)平衡投资和组合投资的分散风险原则。即将风险资本同时投向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或几个风险投资公司联合向一个企业投资。这不仅可借其他风险投资者的经验和资金,降低风险,还能以较小的投资使风险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能够迅速发展达到合理规模,尽早受益。

(b)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原则。投资者把企业分为成功、平凡、失败三类。对于成功企业加大投资,强化经营管理,促使它尽快成熟,及早在股票市场上公开上市,以获得最大利润;对平凡企业保持其稳定发展,鼓励其与大企业合并,或协助它从银行或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对于失败企业及早提出警告,协助其转移、改变经营方向,或者干脆淘汰,宣布其破产,以便把投资风险将到最低限度。

C.风险管理的效益评价

(a)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是风险管理效益的保障。

2风险投资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进一步强化,增大风险投资额。

2必须制定和完善风险投资政策,颁布风险投资的法律条款。

(b)风险投资效益评价指标

风险投资需要有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价。主要用投资盈利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利润率、获利指数、毛资本报酬率六个指标来衡量风险管理的效益。要使风险投资的效益良好,须对这些指标进行详尽的预测、分析、计算和比较,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经济效益最好的项目,增大盈利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庄恩岳/王明珠,《风险投资与案例评析》,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

[2]曹红辉/彭作刚,《创业投资——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新概念》,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版,第203页。

[3]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投资风险论文第4篇

关键字风险投资制度环境组织模式

1美国风险投资的经验

1.1雄厚的科技实力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基础

(1)加强科技立法。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国会颁布了各种各样旨在鼓励科技发展的法律,主要有《国家科学基金法》、《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国家竞争力转移法》、《小企业技术转移法》和《美国技术转移法》等等,这些法案清除了制约科技发展的各种障碍,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从绝对额上讲,美国的科技研究与开发投资规模一直占世界首位,2000年,其投资额达到了2640亿美元,占世界科技研发投入的45%,相当于其他西方6大国该项经费的总和。从研发费用占GDP的比例来看,美国同样名列前茅,1993年,美国占2.7%,欧盟国家略高于2%,中国仅为0.7%。

1.2特殊的优惠政策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为了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美国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上的优惠,如把长期资本收益税的最高税率从49.5%降到了28%,1981年降到了20%;经济补贴政策,1958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小企业投资法》,确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制度;信用担保政策,1953年,美国就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承担对高新技术小企业的银行贷款;融资鼓励政策,1978年,美国劳工部对《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中关于养老金投资的“谨慎”条款做出了新的解释,在不危及养老基金整个投资组合安全性的前提下,允许养老基金投资于创业企业发行的股票和投资风险基金;政府采购优惠,美国政府有关法律规定,10万美元以下的政府采购合同要优先考虑中小型企业,并给与价格优惠,其中,中型企业价格优惠幅度在6%以下,小型企业的优惠幅度不得超过12%,同时联邦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20%必须给小企业。

1.3组织模式

从风险投资业在美国诞生以来,有限合伙制就在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有限合伙制是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企业由风险投资家投入资本,风险投资家作为有限合伙人,以其出资额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他们的出资额一般占公司资本总额的99%,不参与企业日常的运作管理;普通合伙人出资额占公司资本总额的1%,附带权益一般固定为公司经营收入的20%,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收取管理费,一般在企业破产时承担无限责任。除此以外,有限合伙人还对普通合伙人的资金使用方式进行约束:有限合伙通常规定单个投资项目的投资额不得超过筹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禁止普通合伙人将风险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禁止普通合伙人为了谋取管理费用而投资于他们自己的子公司;禁止投资于有限合伙人管理的其他投资公司,禁止有限合伙人在没有用完一定比例的前期风险资本时就募集下一期风险资本。同时,对普通合伙人的具体运作也要实行监督,根据有限合伙合同的规定,解决有限合伙合同与章程的修改、提前解散合伙、延长合伙期限、解除或接纳普通合伙人、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的利益冲突等问题。有限合伙人可以在合同中提出,普通合伙人必须定期向有限合伙人报告所投资企业的业务进展和变化情况;在一定比例的有限合伙人要求下召开特别会议等等。

1.4畅通的退出机制

目前,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主要有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发行方式(IPO),其他风险投资基金收购该创业企业,创业企业创办人、管理者和员工赎回方式退出,或者以创业企业破产清理方式退出。其中以公开上市最为普遍,美国的创业板市场为小企业上市提供了机会。

2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已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宏微观环境最好的三个城市,因此也成为风险投资机构较为集中的地区。三地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资金来源以国有资产为主。有关资料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基本是以国有股占控制地位的股份制。风险投资机构的来源以政府财政或国有机构出资为主。

风险投资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目前三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均已经形成规模,并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新材料三大产业领域。1998年,北京、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中的比重分别超过80%、90%,总产值分别达到432亿元、570亿元。上海以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硬件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系统应用为基本框架,软件业以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1998年实现产值220亿元。北京、深圳的规模相对较小,分别实现产值5032万元和12亿元。上海拥有包括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材料、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四大类,24个小类的完整体系,新材料品种约占全国的1/3,1998年全市新材料领域所创造的产值达200亿元;北京、深圳1998年新材料产值分别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7.4%、3%。

3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问题

3.1政府主导、官办官营

从上面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就可以看出,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还主要是由政府牵头,各个风险投资机构还是国有股占主导地位,缺乏广泛的资金来源,而且,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尚在进行中,这种国有国营的方式势必会造成所有者缺位,对企业家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80%的资金来自政府部门,在具体运营过程中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透明度,投资效率低下,不能形成应有的示范效应。实践也证明,由政府主办风险投资运作违背了风险投资的本质,是缺乏生命力的。

3.2风险资本规模小、资金实力弱

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出资,民间资本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国内风险资本总额才9亿多美元,而实际上能投入项目的资金才有1亿美元左右,每个风险投资基金的规模不如美国平均单个风险基金的1/8。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只有几千万的资金,只能支持一些规模小的、短平快的项目。由于以上原因,我国风险投资不具备长期资金支持,抗风险能力低。

3.3缺乏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

美国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得益于有限合伙制这种制度安排,而在我国,《公司法》对有限合伙制没有明确规定,也缺乏对有限合伙制明确规范的法律条文。这使得有限合伙制的发展受到法律的限制。另外,《公司法》中对无形资产入股的限制过于严格,而且对无形资产的界定也不够清晰,这就限制了用无形资产入股的可能性,而且也使得普通合伙人因为资金的缺乏而丧失从事风险投资的机会。

3.4缺乏畅通的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一般企业的存续期是10年左右,当企业产品进入成熟阶段,就要与传统的企业靠拢,风险资本就要退出,因此,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是很必要的。从美国的经验看,畅通的退出渠道是风险资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我国,二板市场还有待发展。企业上市门槛过高,审批程序繁琐,使得创业企业很难通过上市来达到风险资本退出的目的。

4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制度环境建设

4.1法律环境的建设

有限合伙制这一制度安排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而我国在法律上对有限合伙还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应该加紧出台针对有限合伙的法律,严格规定风险投资基金的性质、经营目标、投资方式、投资方向等。修改《保险法》,使现有的保险公司可以便利地开展风险投资保险与技术转让的保险业务,放宽保险基金使用限制,使其可以投资于风险投资基金。

4.2市场体系的构建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三大市场主体参与者,即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由于大量微观参与者的分散性,投资者很难直接对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样,风险投资公司亦很难直接对项目和风险企业进行系统的全面评估。因而,三者之间不能紧密联系,导致那些具有很好风险项目的企业得不到风险资本的支持。这在客观上产生了风险投资对社会中介信息服务系统的需求,以便建立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因此,风险投资离不开完善的中介组织服务系统。风险投资必需的中介服务系统主要包括技术评估、市场评估、产业价值评估、资信评估、法律评估、信息咨询等。

4.3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的方式有减免投资者的税负、减免风险投资公司的税负和减免风险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税负。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我国政府现阶段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种方式:①降低风险企业所得税,在创业初期可以免征所得税;②对风险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只征收印花税;③对专门投资于风险企业的风险投资积极免征所得税,风险投资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

4.4融资渠道

针对我国风险投资资本额小,缺乏长期风险承受能力的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可采取以下措施:

(1)放松对养老基金的控制,允许其在进行严格的市场调查后投资于风险企业。

(2)加强政府扶持,由于风险投资在初创期所需的资金量大,失败概率高,因此,国家应在种子期进行资金扶持,这种扶持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具有很大的长期发展潜力、但由于风险较大而尚未引起私营部门充分认识的科技型企业。

(3)引进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进行投资。风险投资的成功率比较低,如果我国的风险投资只建立在内资的基础上,一旦失败,就会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引进国外资金,一方面带来国际标准化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丰富的资金来源。

(4)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目前,我国的居民存款每年仍以很大的速度增加。这是一个巨大的资金来源。吸引私营企业参与到风险投资中来,制定优惠的政策和防范风险的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松奇,丁蕊.创业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与

成本[J].金融研究,2001(12)

2戴国强.风险投资:美国风险投资经验及启

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3(2)

投资风险论文第5篇

风险投资的发展与高科技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以知识密集型技术为基础的知识产业、高科技产业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成为一国长期竞争优势的最主要来源。

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其风险投资的发达程度在全球首屈一指。美国的信息、电子计算机和通讯产业正是由于有了风险投资的“开路”,才得以从获利微薄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获利丰厚的领航产业,并成为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核心。风险投资还创造了一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目前都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中的有生力量。在高技术产业中,许多成绩卓著的企业最初都是靠风险投资起家的。

就我国情况而言,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从科技实力,在当今世界上所处位置都是比较靠后的。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渡进程之中,尚处于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风险投资在我国也已经发展了10几年,已经日益显示出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我国近些年来风险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地位

风险投资归根到底是一种商业活动,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政府只是在市场机制失效和企业无能为力的领域内才给予创新活动以直接支持。如资助研究开发活动、设立孵化器、加强国际间协作、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等。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风险投资的主体集中在政府行为上,由政府投入资金,政府承担风险,这与风险投资发展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尽快由单一的政府投资主体向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

2。退出机制存在不足

退出是风险投资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资本退回的成功与否,没有退出便没有风险投资。我国尚存在欠缺,主要表现在:(1)证券市场不健全。我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不长,配套机制不完善,主板市场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二板市场仍在酝酿之中。无法解决风险投资的出口问题。(2)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产权评估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企业尚未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不能自由地转换产权,成为风险投资运行中的障碍。

3。风险投资的环境缺陷

完善的外部运行环境是支持风险投资体系顺畅运作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我国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政府引导调控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办法。(2)金融体制及配套机制落后,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更不能适应风险投资的发展。(3)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缺少有关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等方面的法律,使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难以起步。

4。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匮乏

风险投资家在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既需具有专业素养,又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目前是高层次、国际化的专门人才奇缺,能够适合于风险投资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风险投资家很少。我国现行的人才教育培养体制也不适合培养风险投资的人才。

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风险投资主体单一,风险资金来源短缺,这是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更多的风险资本加入进来。因此,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是我们首先要努力的目标。我国风险投资主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政府

政府财政资金仍然是可以利用的来源之一。它通过两种形式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一是融资担保资金。二是政府直接投资资金。

政府风险投资实质上是一种政策性投资,其目的是用较少的资金带动全社会的风险投资,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扶植环境,积极拓展筹措风险资金的渠道。

2。金融机构

(1)将保险业引入风险投资领域。金融机构投资者主要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其中最有实力的是保险公司。目前由于保险法的限制使保险公司的资金难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实际上,在国外,保险资金和年金基金是风险投资资本的主要来源。积极引导保险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对于我国保险业以及风险投资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将养老保险基金引入风险投资领域

适度放宽养老保险基金可以进入的领域。如让养老保险基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找到养老保险基金增殖的办法,另一方面也会给风险投资基金带来巨量资金注入。

(3)将银行业引入风险投资领域

银行大规模介入风险投资业,可以使风险投资业有了可靠的资金来源。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信用担保基金,为银行向高科技产业进行风险投资提供担保,以促进我国银行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从长远看,国家对风险投资的支持主要表现在政策的支持上,风险投资的真正发展还是在于建立大批民营或集体的风险投资公司。只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扶持措施,我国沉淀的民间资金一定能够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企业

利用大型企业集团的雄厚资金实力,是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一种选择。这是目前除政府财政资金以外最为现实可行的风险资本来源。从目前来看,可以利用的资金有:

(1)上市公司的资金。对于每一个上市公司来说,由于用于风险投资的资金比例很小,可以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的根本利益。而众多上市公司的投资积累效应会极大地丰富风险资本的来源。

(2)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目前在国有企业形势不断好转的情况下,利用这部分企业资金是风险投资稳定而可靠的资金来源。

(3)民营企业资金。民营企业代表着一种发展方向,在未来发展中将成为风险投资主体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国家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

4.个人

引导个人进行风险投资,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个人投资者,允许开办私人风险投资公司,按公司的运行方式进行风险投资活动;二是普通居民可以通过购买风险投资公司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等方式进行风险投资;三是直接以合伙人的名义以资金入股风险企业。

5.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是风险企业资本来源的一种重要形式。投入基金直接形成公司资本,将来可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也可通过资产重组,以产权交易或组建上市公司等方式在资本市场上出让股权,整体溢价收回投资。

6.国外风险资本

国外风险资本大规模介入中国高科技企业,资本市场向中国企业开放,有利的方面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对缓解我国风险资本来源短缺发挥作用;对于加快国内企业在财务管理、审计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增强企业透明度等很有好处。还会促进一些产权不清的企业尽快明晰产权;国外资本进入中国企业,从而把国内企业的利益与投资商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投资商就会帮助国内企业扩大国外市场,这对于国内企业走上国际经济舞台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但是,国外风险资本大举进入我国也存在不利因素:短期内会对民族工业、国内金融业、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造成一定的冲击,其中最严峻的将是对国内金融界的冲击。

(二)、建立退出机制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风险投资的退出一般采取三种方式:

1.IPO首次公开发行(公开上市)

对于风险资本,IPO通常是最佳的退出方式。所谓IPO是指将风险企业股票第一次向一般公众发行。通过公开发行股票,风险投资公司将持有的股票在公开市场上抛售,收回投资和收益。要做到这一点,风险企业必须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结构健全,且具有继续成长的潜力,并符合政策、法律对上市公司的规定。实践证明,只有少数风险投资项目能以这种方式完成退出。

2.出售

出售包括两种形式:股份转让和股票回购。

股份转让又称企业购并,即风险投资公司将所持股份转让给其他投资者,如另外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或者一家大企业,或是风险企业被其他企业兼并。近年来,购并在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股份回购是当风险企业发展到相当阶段时,风险企业的创业者自己出钱将风险投资者所持有的股份收回。股票回购是对投资收益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

3.清算或破产

风险投资家一旦确认风险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或者成长太慢,不能带来预期高额回报,就要果断地撤出,将能收回的资金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

在上述风险投资的三种退出方式中,目前国内只有股权转让一种可以操作。从风险投资业发达的国家来看,有60%以上的风险投资是通过上市以外途径退出的。其中主要以收购兼并的方式来完成风险资本退出。

在国外,股权回购也是风险投资常用的退出形式。国内企业回购股权的事例尚不多见。我国现行《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对我国《公司法》的这一条规定应予以修正。应鼓励风险企业以股权回购的方式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

任何一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必须要有充分发育的金融市场作为前提条件,包括风险资本市场和风险企业产权交易市场。鉴于公开上市是公认的比较好的退出方式,而目前我国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障碍,难以解决大量风险投资退出的实际状况,尽快建立降低上市公司资格标准的风险资本市场,又称“二板市场”,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板市场可以沿用现有深沪主板市场的监管模式,但又要和主板市场具有不同之处:一是上市标准要降低;二是额度控制会取消;三是打破原有股权结构设置,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的界限将不复存在,上市公司股份实行全额流通。

综上所述,在现有条件下,企业的收购兼并是我国刚起步的风险投资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完善高科技企业的购并市场,解决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取消股份回购的限制,对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十分必要。当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设立二板市场,才是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根本之路。

(三)构造发展风险投资的良好环境

针对我国风险投资外部环境现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环境。(1)政府补助。政府补助是政府为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向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提供的一种无偿补助。对于有成长潜力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我国应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给予支持。(2)税收优惠。我国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对科技和高科技产业在增殖税、关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上,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一定局限性。为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税收优惠的力度还必须加大,以便将更多的资金吸引到风险投资中来。(3)建立政府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信用担保机制,为中小型企业的风险投资提供担保,可以在融资等各方面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的便利。我们可以利用我国信用比较高的这一无形资产,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投资实行政府担保这一手段,来引导和带动民间资金流入风险投资领域。(4)政府采购政策。为了防范各类风险,风险企业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政府采购政策的支持,政府必要的直接采购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方便的销路和部分流动资金。

2.社会环境。第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建立各种社会保障体系,惩治腐败,搞好社会治安,抑制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第二要有一个开放的社会,民族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风俗传统等都应当具有开放性。

3。法律环境。(1)公司法。公司法于1999年7月1日正式执行。但是其中还没有涉及风险投资的诸多方面。我国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健全。(2)知识产权保护法。我国迫切需要尽快完善诸如技术合同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技术推广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一系列从科学研究到技术推广等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我国技术进步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风气。(3)金融法规体系。风险投资是一种投融资活动,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规对风险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如《风险投资法》,以及关于“第二板市场”的相关法规等。我国目前的金融法规尚不完善,在金融法规的建设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科技环境。

我国每年数目可观的科技成果和低下的成果转化率,既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高科技的发展与风险投资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彼此推动,完善我国的科技环境对发展风险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5.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

风险投资涉及到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公司、中介机构、风险企业等要素。中介机构集中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能够弥补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不足,为风险企业和风险司提供智力的支持。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中介服务体系,为风险企业的发展和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提供融资、投资以及提供科技、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中介机构是否健全是衡量一国风险投资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

投资风险论文第6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因素防范策略

1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1.1技术风险因素

在投资于高新技术产品创造过程中,由于技术因素而导致产品研发、中试、规模化生产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技术风险,它是风险投资中一项极其重要的风险因素。一般来说,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常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研究开发(R&D)、中间实验(R&D成果工程化)和批量生产(工程化R&D成果产业化)。三个阶段中,每一阶段都存在着技术风险因素。具体来说,各阶段的风险因素表现在:

(1)研究开发阶段的技术风险因素。技术在未通过物化表现出来以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一般表现为信息状态,存在于图纸、资料之中或存在于作为知识载体的人的大脑里,因而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此阶段面临的技术风险因素主要在于科研能否成功,也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之后,技术上没有取得什么突破,甚至是可能一无所获,得不到任何科研成果。

(2)中间实验阶段的技术风险因素。此阶段是在第一阶段(R&D)的基础上将实验成果进行示范验证,并初步投入生产,得到可投放市场的产品。此阶段面临的技术风险主要在于R&D阶段获得的成果可能难以实现可行的商品化设计,或者根本不具有实际应用性。

(3)规模化生产阶段的技术风险因素。此阶段的技术风险因素在于产品也许由于技术问题难以获得批量生产,或者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原先技术显得过时。

1.2市场风险因素

产品在市场上存在着赢利或亏损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会造成风险投资中的市场风险因素。市场变幻莫测,隐藏着许多不确定性。产品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容量不确定、市场接受时间不确定和市场竞争不确定几个方面。

(1)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到底为多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当新产品刚上市时,由于消费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也许会造成销售不畅,产品积压;或者因为此时企业生产能力有限,而产品在市场上极受欢迎,造成产品供不应求,而当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后,又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2)市场接受时间的不确定性。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到底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也具有不确定性。有些产品,也许技术含量很高,但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却不为市场所接受。例如“铱星”,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但其产品不为消费者所接受,从而导致了“铱星”公司的破产。

(3)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一项新产品从创意的产生到进行商品化生产,一般要经过数月到数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市场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初预计市场前景良好的产品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再占据优势,新的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已经出现。

1.3资金风险因素

因资金不能适时适量供应风险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导致高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资金风险因素。在高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发展阶段的深入,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增加,风险投资公司也许不能适时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从而造成在高新技术发展的某一阶段出现资金供应的“断层”,使风险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无法实现,从而导致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和风险投资失败。

1.4管理风险因素

在现代经济组织中,管理被看作一种生产要素,它能将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生产力。风险投资中的管理风险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管理风险主要由人员素质欠缺、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体制缺陷所引起。

(1)人员素质缺陷引起的管理风险。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稀缺的资源。然而,从风险企业的人员构成来看,其人员多为科研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或为某项新技术的发明者,他们普遍缺乏管理知识,不具备管理能力,这为风险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缺陷引起的管理风险。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缺陷,会造成约束机制的乏力,引发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如管理人员的贪污受贿、携款外逃等。

1.5道德风险因素

由于风险企业人员的道德原因而导致的风险投资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因素。由于信息分布的严重不对称,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只是有些蓝图和设想,没有现成的生产线可供投资人参考,这种无形状态,既无法让投资人确信项目的价值,又不能构成企业商业信誉的基础,因而道德风险很大,也许会出现风险企业的“圈钱”行为,骗取风险投资者的资金,到时候却拿不出什么成果。

1.6其他风险因素

其他风险是指由其他因素导致风险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包括社会、政治、法律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均会给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造成不确定性。

2风险投资中的风险防范策略

2.1投资前对风险企业进行全方位考察,审慎论证投资的可行性

投资前对风险企业进行全方位考察,审慎论证投资的可行性,这是风险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风险投资能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风险企业进行考察论证:

(1)技术方面。风险投资前要对风险企业的技术先进性、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选择那些技术先进、可行和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高新技术进行投资。考察过程中,要将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和产品的市场前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不能只注重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对可行性和产品市场前景的考察。

(2)人才方面。风险投资界有条公认的法则:一流的人才加上二流的项目远优于一流的项目加上二流的人才。风险投资前要对项目人员各自的知识结构、经验情况以及总体素质进行认真评估。一个好的创新企业中,既要有富于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工程师,又要有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市场营销人员。

2.2与其他投资者联合进行投资

对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如果让一个投资者承担,他可能因资金不足承受不了,如果投资万一失败,也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破产,而与其他投资者联合组建投资辛迪加(syndication),不仅可以增加资金来源,防止资金不足出现资金供应“断层”,而且可以减少风险,如果投资万一失败,因投资者注入风险企业的资金有限,就可以避免破产的威胁。另外,进行联合投资,也可以使风险投资者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多个决策者一致同意的投资,会要好于只有一个决策者所做出的投资决策。

2.3加强对风险企业的监管

由于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asymmetry),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国外风险投资制度制定了严密的、控制性的合同条款,授予出资者额外的控制权以及董事会中较多席位,风险投资者在风险企业发生财务和管理危机时,可以进行积极的干预,甚至拥有更换经营者的权力。然而,由于风险投资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无论风险投资合同设计得怎样周密,都不可能预计到风险企业将来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风险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注入资金后,以积极的态度对风险企业加强监管很有必要。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对风险企业加强监管:委派在行业中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专家参加风险企业董事会,参加企业重大决策及经营战略的制定,或是给风险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定期审阅风险企业的财务报表,加强对风险企业的财务监督,以防资金被挪用或侵占;给风险企业推荐高水平的营销、财务等专业管理人员。

2.4采取分阶段的投资策略

阶段性投资即投资者不是一次性的投入全部资金,而是根据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分阶段投入资金。著名经济学家萨尔曼认为,风险投资中的阶段性投资是风险投资者能够采取的最强有力的控制机制。阶段性的投资策略对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起作用:

(1)有利于风险投资者对投资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做出是否追加投资的决策,降低失败投资的损失。在每一阶段结束后,投资者与企业双方就是否进行下一阶段的投资以及投资细节进行协商,如果前一阶段的投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之间能够愉快合作,则风险投资者会继续向风险企业投资,否则,风险投资者会终止对风险企业的投资,从而将失败投资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2)有利于风险投资者对风险企业的监督和约束。阶段性投资能使双方在每一阶段进行选择,决定是否继续合作,选择权的存在使得企业管理者心有压力,从而努力经营,以期获得风险投资者的继续投资。

2.5采取组合的投资策略

根据投资原理,组合投资(portfolioinvestment)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风险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组合投资:对不同的风险企业以及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进行投资;对不同地域的风险企业进行投资;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投资。

2.6选择适当的退出方式和退出时机

风险投资者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其目的在于资本收益最大化,而这一目标只有在其投入资本退出时,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因而,经过一段时间后,不论风险企业经营成功与否,风险资本都要从风险企业中退出。选择适当的退出方式和退出时机,对于风险投资者实现其目标,防范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对于失败项目,风险投资者应采取果断措施,在风险企业成长前期就通过破产机制,采取清算方式从风险企业中退出,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对于业绩一般的项目,风险投资者可以在风险企业成长中期通过产权交易市场以购并或股份回购的方式退出风险企业。

(3)对于成功项目,风险投资者可以在风险企业成长早期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publicoffering,IPO)的方式,或是通过买壳上市的间接途径上市转让股权,以获得最大收益并及时从风险企业中退出。

参考文献

1范柏乃.现代风险投资运行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黄汉权.风险投资与创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王立国.创业投资发展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高正平.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作用的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投资风险论文第7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著,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3.王景涛编著。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杨雄胜主编。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投资风险论文第8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理论研究高新技术产业

1风险投资在我国的理论研究

1.1融资理论

(1)风险资本的来源。风险资本的来源都是有规律和固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来源的资本在风险投资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在我国,目前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和政府商业银行科技开发的贷款,资金规模偏小,没有调动起民间主体投资的积极性,投资主体单一且投入严重不足,不能达到有效分散风险的目的。

(2)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关于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选择,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设立契约型基金,即是按照一定的信托契约原则,通过发行收益凭证而形成的投资基金组织。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没有自身的办事机构系统。基金证券的发行不是由基金公司作为发行人,而是由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发行人;第二种观点主张设立公司型基金,即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所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基金公司,它的主要特点是其公司性质,即基金公司本身是独立的法人机构。在公司型基金中,基金的持有人是基金公司的股东,反映的是所有权关系,因而所有权以股息的形式获得投资收益;第三种观点主张根据风险投资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在起始阶段,采用契约型封闭式投资基金,随着条件的成熟,可逐步试点契约型半开放式、契约型开放式、有限合伙公司型封闭式、公司型封闭式、有限合伙公司型半开放式、公司型半开放式、公司型开放式等基金形式。

1.2投资决策理论

(1)项目筛选与审查。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可以说是整个风险创业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其中对项目的战略筛选是评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该阶段也最能体现风险投资家的宏观眼光和战略水准。从众多没有或只有少量经营历史纪录的风险企业中选出最具有获利潜力的投资项目,是风险投资有别于其他投资形式的特色之一。

(2)项目价值评估。目前,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采用的方法有账面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市场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折现现金流法和实物期权定价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在实践中,美国创业投资家是用拇指规则方法(修正风险贴现率的折现现金流法)对创业企业价值进行评估,而我国评估创业企业价值的方法则一般是使用重置成本法。相比较而言,修正风险折现率的折现现金流方法对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因为它既考虑了创业者对预测值的乐观估计,也考虑对早期投资的稀释,可纠正过高的预测估计,并能保护早期投资,并对创业投者和创业投资家起到激励的作用。而重置成本法虽然也考虑了无形资产,但所占股份份额较小,以现有的实有资本为主体,无法充分反映创业企业的特点,因而不适用于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由于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家的成熟度的差异,折现率的确定要根据各国的情况而定。我国的创业资本刚刚起步,还不是完全的创业资本投资,股市的市盈率过高,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美国创业投资家的模型,否则会使得本来就乐观的估计更为放大。相反,应该在借鉴美国创业投资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点,探寻适合中国的、客观的、合理的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3)项目投资协议。风险投资家还需要与创业企业家签署投资协议以完成投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投资协议的实质是控制权的分配。在风险投资协议中,风险投资家可以将现金流量分配权、投票权、董事任命权、清算权等对创业企业的控制权根据某先事先确定的业绩指标相互独立地进行分配。一旦创业企业经营业绩太差(低于某些预设的标准),风险投资家可以获得对企业的完全控制权。此外,风险投资家通常会利用竞业限制条款和股份逐步落实条款,提高企业家离开企业的成本。

(4)参与管理——基于价值增殖型管理。投资后参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这种基于价值增殖型的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得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财务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潜在的资源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和实现企业的价值增殖的目标。风险投资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帮助企业获得后续融资、协助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招聘管理人员、协助安排经营计划、介绍潜在的客户和供应商、解决企业家报酬问题等。

1.3撤资理论

(1)撤资时机的选择。关于撤资时机的选择,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分析首次公开上市(IPO)的时机。风险投资家都希望被投资企业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时候上市,至于什么时候对风险投资家最为有利。理论界认为,对于具有高质量项目的企业来说,风险投资家的参与有利于增加被投资企业的价值,但由于参与企业管理也有时间、机会和资金上的成本,风险投资家会选择边际利润为零时退出企业,让企业实现IPO。

但在实践中,由于风险投资家需要筹集下一个基金,为了及时报告前一个基金的投资业绩,风险投资家可能会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将企业推上市。

(2)撤资方式。关于退出的方式选择,风险投资家们首选公开上市。研究证明,在同等条件下,IPO是利润最高的退出方式,是推动风险投资的动力。在公开上市市场表现更已成为风险投资业的景气指标。尽管IPO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将股份出售给第三方是最常见的退出方式。对于投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风险投资家来说,如果不打算长期留在被投资企业,将股份出售可能是最佳的退出方式。

(3)收益分配的决策。首先,如果风险投资家将股份出售后分配现金,短时间内出售大量股份会导致股价下跌,这是风险投资家不愿意看到的;其次,分配现金会让有纳税义务的投资者立即产生资本所得税纳税义务,而分配股份则可以推迟纳税;再次,在许多情况下,风险投资家需要首先让作为有限合伙人的投资者先行收回其全部投资,然后才能开始得到附带收益(即投资利润分成),为了完成让有限合伙人收益投资的任务,在股份价格被高估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家一般会选择分配股份而不是现金。除此之外,证券监管机构往往限制公司内部人(管理人员、董事、大股东等)出售股份的数量,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风险投资家的分配行为。

2风险投资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践

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然处于对如何将国际通行做法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艰难探索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各地发展风险投资的实践分析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机构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创立的,并且直属政府部门领导。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缺乏市场操作经验和风险意识,抑制了民间主体的积极性,使得经济没有效率和活力,不符合风险投资自身的特点和运作规律。从各地区不同公司类型风险投资机构实际风险投资总量进行对比分析,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比例占据了重要比例(见表1)。该项调查的有效样本为64家风险投资机构。本项调查的有效样本数为64家,其中政府类风险投资公司27家,外资风险投资公司(含中外合资)3家,其他商业风险投资公司34家。

2.2融资渠道的单一化

中国风险投资规模偏小,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尚没有充分利用个人、企业、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共同构筑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公司都是在政府的主导投资下创立的,其资金来源也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其弊端已暴露无遗,因而,风险投资公司设立时要注意政企分开,鼓励非国有企业、个人、外商及其他机构投资入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投资多元化,努力使民间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

2.3风险投资业务地域分布不均

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深圳、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从新增投资项目数、投资金额还是新增管理资本方面,深圳、上海、北京三城市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西部地区却发生退减现象。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的问卷调查,对全国141家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了考察(见表2)。

2.4政策法律环境的制约

完善的外部运行环境是支持风险投资体系顺畅运作的前提条件,是风险投资发展壮大的基础。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实践证明,要使风险投资获得大力发展,政府必须要有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要有对应的法律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与之相配套。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对政策环境具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迅速,但政策法规建设还显得相对滞后。

2.5文化环境的缺失

从文化环境看,鼓励冒险、崇尚创新、倡导创业的民族精神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而我国还没有完全给人提供创新和创业的环境,这方面的支持和激励也很少。另外,诚信合作的商业氛围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我国高发的经济欺诈案件表明了信用环境并不佳,而整体信用环境对风险投资资金的筹资和退出都有很大影响。此外,人才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缺少具有竞争力的项目等方面也问题颇多,如困扰我国软件产业的盗版问题已经严重地损害了许多软件公司的利益,抑制了风险投资的本土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的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02(5)

2范柏乃,沈荣芳,陈德棉.国际风险投资理论综述[J].浙江金融,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