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品牌文化论文

品牌文化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7:03

品牌文化论文

品牌文化论文第1篇

品牌是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体。企业的物质文明是指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对消费者在效用上的最大化的满足程度,是企业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提供给他们价廉品优的产品,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企业的精神文明是指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实现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在适应消费者心理和情感的需要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对环保、绿色、树立社会风尚等方面做出的贡献),体现企业作为提品与服务的基本经济单元的社会成员所履行的社会责任。

二、传统文化在品牌

文化创造中的启迪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深深扎根于我们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无论身处何地,即使没有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但从他所生长的家庭环境中,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中,都会通过耳濡目染,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在中国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不能不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企业创造品牌文化时,无疑不得不要考虑传统文化对企业品牌的影响。所以,将前贤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哲学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可以扩大经营视野,活跃经营思路,开拓市场,提高竞争能力。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传统文化视角,对企业如何创造品牌文化进行探析。

1.品牌文化创造首要“重道”道,指法则、规律。重道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最基本的范畴。远古时期,人们的一切行为被天道观念所统治。天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大的道。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天道观念中夹杂着许多无知和迷信的成份就很难免,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在冥冥之中还有一个天国和最高的主宰天神的存在。因此,因此人间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听命于天,而天子则是唯一能上达天庭、沟通神人之间的代表,天道是不可侵犯的。但到了战国后,人们对道的认识有了一个突破,天道逐渐被人道所取代。“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意思是天道解决自然界的事物,很深远,但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只能依靠人道来解决。一远一近,两者不能相及,这是最早提出来用天道解决人间事物是不可行的观点。到汉代就公开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是一个大的飞跃。所以,不论管理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个企业,首先要讲究奉行什么道,有道者必胜,无道者必败。企业品牌文化创造首先要合乎道,即合乎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法律制约,国家政治,自然环境,伦理道德。一个企业创造的品牌文化。产品是重道的产品,服务是重道的服务,经营是重道的经营,这样的品牌文化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忠诚消费者,适应国家的政策方针、社会发展规律。对企业来说,经营思想、方针、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道”,符合内外环境。

2.品牌文化创造要重“知止”孔子提出“知止”,即“知至善”“止于至善”,就是说要达到至善的目标。孔子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止便是最终至善的目标境界。有了至善的目标,便可以确定达到目标的志向,便能心不妄动,才能安于面对自身现实环境,细致分析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审视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事物前因后果、本末始终认识现实,达到至善的目标。品牌文化创造,企业应该用“知止”思想来确定企业的目标,使企业目标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克服企业面临的各项危机,充分研究自身的环境,不能盲目跟从,也不轻言放弃。这其实就是企业的经营战略文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个科学的、正确的经营战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往往看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越来越严峻。可是事实上,这同时也是机会。重要的是要具有“知止”的智慧,要具有超前意识,要在被人尚未做出反应之前就付诸行动,捷足先登,制定出高明的经营战略。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企业的经营战略要因时因地而异。正如周易的“变易”中存在“不易”一样,一个“知止”的经营战略也不是不可知的,而是包含着一些得以制胜的基本要领:1要深刻分析领会当地本行业的政策、法规及风俗民情,才能确定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机会,才能把握主动权;2是认真了解顾客。认真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不仅满足现实顾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潜在顾客需求,以开拓新的市场;3是要清醒地了解自己。任何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要清醒地了解自己,就是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把自己有限的资源能力用到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地方,并设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4是要客观了解竞争对手。要像了解自己那样去了解对手,从经验战略、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以及目标市场及消费对象等,都要与自己进行比较,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人之短;5是要全面及时发现环境的变化。虽然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但还不够,还要密切关注企业大环境的变化。只有把握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才能预测可能带来的市场变化,才能确定正确的战略战术目标。

品牌文化论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产品;品牌定位;营销组合

作为管理学概念,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短缺经济时期产品是稀缺资源,没有品牌照样可以通行天下,商品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加剧,没有品牌缺乏个性的产品则难有发展空间。品牌概念嫁接到文化产业经营,是文化事业迅速发展、文化市场全方位竞争的结果,在大众传媒和娱乐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市场已由买方市场逐渐演变为以满足观众文化需求为目标的卖方市场,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化产品的品牌化经营已成为提升其影响力、形象,增强竞争力的一项重大策略。

从字面分析,“品”有品质、本质之意,“牌”指标牌、标志,合在一起是指那些有特定品质和独特形象的文化产品。一般的品牌概念多以美国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的概念为蓝本。品牌有四个层次的内涵:(1)名称术语、标志符号或图案。品牌提供形象识别符号,记住品牌就能按图索骥找到产品。(2)一种牌子。品牌能让受众注意产品蕴含的价值(品质、性能、满足效用程度)及品牌所代表的市场定位、文化内涵、品牌的价值、品牌的含义等。(3)口碑、品位。从文化学、心理学的意义上分析,品牌是档次、名声和给人的好感。(4)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全部体验。包括产品蕴含的精神、文化、人文理念等。

文化产品经营中的品牌同样具有这些内涵,以文化产品为例:某一戏曲剧目的品牌既指该戏剧整剧的名称及她的典型唱段,也包括那些典型的舞台程式、演出语言、服装、道具等,它们是文化产品的外在标志。此外,品牌文化产品还必须有独特的理念、稳定的品质、鲜明的特征、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以及相当可观的市场覆盖区域和上座率。打造品牌文化产品成了文化经营者、生产者的理想。客观地说,多数文化产品都不是或不可能成为品牌产品,由普通文化产品成长为品牌文化产品也并不是文化产业生产者、经营者一厢情愿的结果,品牌文化产品是在消费者不断选择、比较和筛选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品牌文化产品是质量可靠的精品,不仅有着优良的质地、鲜明的个性,还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美誉度,能成为消费者争相消费的对象。帕累托的80/20定律(ParetoPrinciple)——80%的效益是由20%的品牌产品创造的——同样适用于文化产品的品牌经营。

文化产品的消费受观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居住地的风俗习惯、生活时尚和其他门类文化产品占有量,以及观众不断更新变化的文化消费观念和不断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的影响。产品的俗与雅,以至角色、演员的仰慕与喜好、企盼和评判等都需要认真研究。为此,应借用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为文化产品制定合理的品牌策略。

一、品牌定位

著名管理学家菲利浦·科特勒博士认为:“所谓定位是指一个公司通过设计出自己的产品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的心中确定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位”。定位的起点是消费者的心理,要仔细琢磨顾客的想法。品牌建设(branding)的首要任务是品牌定位,而后继的品牌识别设计、品牌传播诉求、品牌形象塑造以及品牌延伸等策略都是基于品牌定位展开的。文化产品定位不同所达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吸引的消费者群体也是不同的。根据文化产品的各种不同的特征可以有不同的定位策略。

1.基于文化作品地位的定位:某个文化作品的产生,都是当时时代需要的产物。以戏剧为例,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分:“阳春白雪”大多立足于创作弘扬新时代宣传主旋律的戏剧,这样的戏剧就应立足于反映当前时代背景,获得各种大奖为主要目标,通过获奖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并在市场到赢得很高的品牌知名度;“下里巴人”则大多立足于创作轻松诙谐幽默的、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的戏剧,以吸引尽量多的、不同层次观众为基本出发点。演艺界里所谓的“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2.基于创作者/表演者的定位:这也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名人带来的不仅是文化产品的经济利益,甚至可以成为该产品的市场名片。很多人感慨以流行歌曲为代表的多种现代舞台演出形式式采用了现代的传媒包装形式,并以明星为龙头,引导观众的审美趣味。这种做法,对文化产品尤其是地方戏剧进行市场化运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将创作者或者演员推向市场,通过引导和培育观众,引起市场期盼。每年年末看冯晓刚的贺岁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从冯晓刚的第一部贺岁剧《甲方乙方》开始,只要有他拍的电影问世,总能凝聚万分市场的期待,上映期间则经常有刷新票房记录的报道出来。

3.基于演出地点/欣赏方式的定位:抓住地域文化的特质作为定位基点,同样可以创造出品牌作品。以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为例:演出把广西举世闻名的两大旅游、文化资源——桂林山水和“刘三姐”的传说进行巧妙地嫁接和有机的溶合,让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最具魅力的山水实景剧场,传唱最久远的民族山歌,史无前例的漓江风情巨献。大写意地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溶入山水,被称为“与上帝合作之杰作”。世界旅游组织官员看过演出后如是评价:“这是全世界看不到的演出,从地球上任何地方买机票飞来看再飞回去都值得”。

4.基于价格品质的定位: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价格决定品质。当消费者需要付出更多才能获得欣赏机会的时候,他们对这一作品的心理期待也会非常高。也许就是抓住了消费者这样的心理,很多文化作品在创作期间,先不说作品的内容和质量怎么样,偏喜欢以大场面、大制作作为文化作品宣传的基点进行定位。因此,经常可以看见动辄上亿元的投资,豪华阵容加豪华场景等令人感叹的文化作品宣传见诸报端。当这个观点成为文化生产行业的主流观念时,一些文化作品的生产者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品牌,也利用价格品质,做反向的定位,同样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远的有电影《疯狂的石头》,近的有电影《三岔口》,这些作品制作成本低,品质却并不输于豪华制作的大片,同样是市场中的品牌文化作品。

5.基于消费者价值的定位:所谓消费者价值,说白了就是消费者通过选择这个产品,能够获得哪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收获,为消费者带来哪些利益。在一般的理解中,文化产品主要起着陶冶人的情操、教化世人的作用。但这只是泛泛而谈,具体到某一个文化产品而言,应该带给消费者具体的利益。如上世纪末叶横空出世的《学习的革命》一书,该书定位为:帮助我们每个人更快更好学习。虽然这本书很多人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不能理解,但也没阻止该书在那个时期风靡于世,该书在一个只有350万人的新西兰很快售出2万本,并在5个月内再版。该书的成功就在于满足了信息社会里人们需要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的需要。

6.基于竞争者的定位:这种定位法是真接针对某一特定竞争者,而不是针对某一文化产品类别,挑战某一特定竞争者的定位法,虽然可以获得成功(尤其是在短期内),但是就长期而言,也有其限制条件,特别是挑战强有力的文化市场领袖时,更趋明显。以传统戏曲为例,像北京的京剧、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是人民耳熟能详的文化品牌。出于对传统戏曲表现形式的创新,一些地方剧团排演了出了符合当前时代特色的新编戏曲,如淮剧《金龙与蜉蝣》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创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营造舞台效果和新的戏剧空间氛围,从而获得了强大的表现力。

二、营销组合

一项对88位艺术管理者所做的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营销就是促销,与广告和销售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事实上,营销所牵涉的是更为深入的问题,例如:顾客是谁?顾客重视的是什么?如何才能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在营销领域,有4P和4C两大主流理论。所谓4P是指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四个方面。它集合了营销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要素,企业可以通过4P要素的优化组合,扬长避短,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谓4C是指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方便和沟通四个方面。它是在营销时代研究怎样满足消费者愿望的营销方法。4P营销与4C营销的区别是明显的,4P是生产时代的产物,4C是营销时代的宠儿。从文化产品的生产、推广、消费等环节来看,4C营销策略显然更适用。用4C理论进行文化产品的营销有4大优点:

1.营销的中心转向消费者,使文化产品更具人文色彩,更适应消费者的兴趣和需要。在绝大多数文化产品的营销策略中,影响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也最主要的是沟通。营销沟通有助于界定和生动地表现文化产品的个性特征,并且突出特定的竞争优势。有效的沟通可以使那些原本短暂的无形产品成为有形产品,并把后台的生产展现出来,显示出那些一度被掩盖起来的优势和资源。它还能提供信息和教育顾客,帮助其做出明智的选择,以便他们能从所购买的文化产品中获取更高的价值。积极的沟通有利于文化产品的营销者在产品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整个生命周期里应对各种情况的改变,在导入期文化产品营销人员要建立起文化产品的受关注度;在成长期则要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扩大消费者的回应;在成熟期要及时进行市场修正和产品修正及营销组合修正;进入衰退期后,一旦无法再满足市场需求应及时退出市场。

2.体现整合营销的思路,通过沟通、互动等方式,把作品、消费者、创作者三方的利益整合到一起。不但反映消费者的愿望,还为创作者着想,从门票价格和收益等方面为其提供建议。在绝大多数文化产品营销策略中,影响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是沟通。沟通是一种方法,它以特定的方式告知、说服、教育目标群体进行行为选择,积极地引导他们选择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和某种特定的行为动机。在进行沟通营销时,必须明确所要进行沟通的目标消费群体及沟通的最终目的,然后设计沟通的内容和沟通方式,选择沟通渠道,在进行促销预算后决定所要运用的促销组合,最后评估促销所取得的成果,在整个过程中还要注意管理和协调。要保证有效的销售沟通,营销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其中的五个要素,既积极的聆听,仔细的观察,开放式的问题,清楚的信息陈述和有效的表达。这些要素在营销过程中都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也都有助于营销人员更好的理解和联系客户。

3.减少消费成本,提供大量方便消费者欣赏文化作品的条件。即从消费者的角度反向设计渠道,首先考虑顾客消费等交易过程如何给顾客方便,而不是先考虑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策略,目的是为了缩短销售的过程和难度。传统的定价方法是“价格=成本+利润”一类的定价方法。这种定价方法没有站到消费者的角度充分为消费者考虑,将消费者排斥于价格体系之外。现实情况是,只有当消费者认为付出该价格能得到相应甚至超额的价值时,才能使交易成为现实。因此,文化产品营销者应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让渡足够的消费者剩余给消费者,这一部分消费者剩余可以从生产者剩余中来提取。短期来看,这样的策略似乎使得文化产品创造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但长期来看,这样的举措是品牌战略实现的保证,能够为文化产品、品牌价值的成长带来更大的收益。:

4.体现个性化需求。通过受众调查和渠道沟通,使文化作品更具灵活性和差异化。由于文化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就不能摆脱作为“商品”的命运,所以在尽可能保证其艺术性的基础上,还是不得不将重心放在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上。文化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文化产品的营销人员就已经开始了与市场的最初的接触——进行市场调研、衡量市场需求、分析营销机会。市场调研是了解文化市场和把握文化产品艺术消费者即观众的重要手段,是文化产品创作者及投资者创作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收集并陈述事实的描述功能;解释信息的诊断功能和预测功能。它有助于文化产品创作者及投资者了解市场状况,发现和利用市场机会;有助于文化产品艺术的营销人员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有助于文化产品创作者及投资者创作和投资新作品,发展潜在观众群体;还有助于文化产品市场乃至休闲娱乐市场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文化产品品牌的创建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创业难,守业更难。创建起来的文化产品品牌必须精心地维护,不断创新,才能常葆其青春活力。任何产品在经营上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引入期一成长期一成熟期—衰退期),文化品牌也不例外。文化品牌的维护与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关,也与文化产品的成长环境,特别是消费者心理的变化分不开。如果无视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缺乏创新,无异于自断生路。文化品牌的创新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创新的着眼点与立足点还是应着眼于消费者,创新的成果最后也要由消费者来评判。以电视为例:央视一套2003年的改版,走的就是观众路线:充分考虑各层次观众的收视习惯,将大部分栏目每日播出时间一周横向打通编排,使不同时段的受众目标更加明确,观众得以各取所需气。虽然这只涉及到栏目的编排,但以这种态度进行创新,理所当然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密切跟踪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倾听他们对文化产品的评价和意见,及时采纳正确的反馈意见,对局部不够合理,不够完善的环节进行检查和修补,适当增减内容或改变形式、风格,并不断设置新的兴奋点和兴趣点,这些都是创新文化产品不可或缺的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创新与维护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品牌文化产品原来的风格,因为一个已经形成品牌的文化产品,会与消费者达成一种心领神会的默契,无论改版还是翻新包装,都应当充分尊重消费者业已形成的心期望与接收心理,以保证品牌累积储存记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美]PhilipKotler,JoanneScheff,著.陈庆春,等译.票房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ChristopherH.Lovelock,著.陆雄文,庄莉,译.服务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品牌文化论文第3篇

1.品牌文化的定义品牌

是一种标志功能,是一种区别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标记。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沉积在品牌中的文化特质在,是价值取向和消费心理的高度融合的一种文化;它包括凝结在品牌中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品牌文化的意义精神财富凝结

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区别即品牌个性。是品牌独特的身份与标志。一个优秀品牌势必有一个清晰而丰富的品牌个性,品牌个性越鲜明,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品牌文化内容包括:科学技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利益认识等。当产品同质化时,着力塑造品牌文化,对对品牌个性进行投资,是最有效途径品牌文化建设。通过注入风格独特的文化,成为品牌差异化的一种策略,可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强广大消费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度和美好联想。物质财富凝结:一旦把品牌文化个性注入到消费者心目中,能保持产品强大的生命力,增强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消费者对产品的产价值与产品利益最大化。一个人对一种文化产生认同,不会轻易改变其认同度。品牌文化不但会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还能阻止对抗竞争品牌和新品牌进入的市场。

二、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现状

一是缺乏品牌经营理念。我国中小企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大多是家族力量创业,靠血缘关系维持经营。没有实现家族化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转型升级。没有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保障,企业只求短期销量的扩张,简单的把销售业绩好同于强势品牌,没有意识到品牌建设重要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形成品牌发展战略,也不可能进行品牌培育和品牌文化建。二是缺乏品牌意识规划。无论企业大小,其实都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品牌文化规划;打造适合企业的文化品牌。由于受市场外部经济影响较小,中小企业经营者为了眼前利益,放弃对品牌文化建设规划。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耐心和毅力,认为品牌文化建设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要十几年,甚至更长,也需要投入许多资金;因此企业管理者都不愿意对企业的软实力——品牌文化进行规划和建设。三是品牌文化认识不够。企业发展历程和竞争压力来源不同;品牌文化的建设类型和强度也不同;只有这样了才能塑造不同个性、特色品牌文化,才战胜竞争对手,占领市场。一些企业管理者把销售业绩等同于品牌,把品牌战略等同于拍个好广告。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品牌文化认识不够,导致品牌定位准、品牌发展方向不对等问题。四是品牌建设策略不对。品牌文化吸纳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最能让消费者产生共鸣,融入民族文化的品牌最能引起消费者在情感上的共振;品牌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能持久。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时,如何吸收民族文化,发掘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中小企业如何建立品牌文化

1.建立品牌文化意识

一是管理者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种黏合剂可以将本企业的职员凝聚起来,强大企业文化可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文化的信任水平。二是加大对职工品牌文化的意识教育。三是向先进同行、非同企业学习。组织员工或选派优秀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到其他企业考察学习,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吸收借鉴。四是建立品牌意识奖励制度。制定一套有利于对品牌文化建设的激励制度,吸引职工对建立品牌文化的参与,认识到建立品牌的重要意义。

2.注重文化品牌保护

一是依法对商标进行注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对这一资产最有效的保护是依法对商标进行注册。名牌企业商标“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造成了我国企业口进入日本市场被封杀。因此,提前依法注册商标,是保护商标最好的办法。二是严把企业产品质量关。一个品牌建立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几代人的心血,而一个牌品淹没可能就是一次细小产品质量问题,因此企业要把好产品质量关口,避免因为质量问题导致信用问题,致使企业走向万劫不复深渊。

3.打造企业文化品牌

一是建立品牌标识。品牌的标识由品牌名称、LOGO、包装组成。品牌名称宜简洁、易记;企业要有适宜自己的建设形象LOGO形象,设计适合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理念;品牌包装是赢得市场的一种重要途径之一,品牌包装应包含产品价值、产品概念、核心价值、文化等相关内容。二是坚持品牌创新。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市场更是瞬息万变。品牌建设要根据应市场和消费需求不断改进创新,结合消费真的诉求对产品概念、定位、功能等进行从新定位,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复杂利益需求。三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产品的服务有核心服务、便利服务和辅助或支持服务,企业应该打造优质的服务,提升品牌声誉度,建立顾客之间架起沟通信任的桥梁,增强顾客忠诚度。只有发挥服务优势、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品牌声誉,才能在市场上长期立足。

4.正确推广文化品牌

一是做好品牌的定位。品牌定位是企业与目标市场的连接点,中小企业来首先要做好地区定位后,然后其发挥其灵活性优势,对产品的消费者进行定位。二是选择合适推广手段。品牌推广手段有广告、促销、网络宣传等。消费者是一条既经济而且最有效用的媒体广告载体之一,多数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口碑营销进行推广期文化品牌,使品牌细水长流,达到家喻户晓。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互联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使用搜索引擎、建设企业网站等方法进行推广自己文化品牌,也是一种既经济又切实可行方式之一。

四、结论

品牌文化论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品牌;企业文化

一个经营成功的品牌,其价值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万宝路公司的总裁说:“企业的品牌如同只进不出账户,当你不断用产品累计其价值时,便可尽享利息收入。”品牌的创建就如同一棵树的成长,一旦长成之后,便会福荫无穷,如果某个品牌达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那么它代表的就是一种放心,一种品质,例如宝洁公司的洗涤用品在消费者眼中就是质量和品质的保证,人们购买和使用都会感到安心、舒心、放心。更有品牌成为生活品质和品位的代表,我们常听到:我只用这个牌子的香水,只抽这个牌子的香烟,只喝这个牌子的啤酒和咖啡,固然这些产品之间可能有着质量和价格的差异,但是如果忽略掉它们的生产厂家,再去掉它们的包装,那么它们在这些非“它”不取的消费者眼中可能就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品牌缘何有如此独特的魅力呢?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品牌的魅力主要来源于品牌中所蕴含的文化,以及这一品牌所代表的生产商在同行业之中的水平和地位。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和最终作用就是通过形成某种特定的文化来对企业进行规范和管理。一个品牌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其成长过程就是产品与文化的共同作用结果。

1企业文化与品牌的概念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细化和具体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被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企业理念﹑制度﹑形象等,表现为企业的行为规范和独特的风格模式,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的生产﹑总体范围﹑以及对待顾客的态度和理念.企业文化一方面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意义,找到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企业文化——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伦理(企业生存和生命的本质)。

(2)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也即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最初的商品制造中并没有品牌或品牌价值之说,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同业组织经过努力,要求手工业者在自己的产品上加上商标,以免受劣质商品的损害,这才有了原始的品牌概念。在后来的发展中,品牌就逐渐成了某种商品的代言名称或识别标识。诸如我们在谈到电脑时会说“苹果”、“联想”、“海尔”等。

在长期的经营和生产活动中,人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认同了某一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以至于商品本身被弱化,而生产商品的企业的名称或者商品的品牌名称就成了这种商品的代称,(例如,我们谈到花露水时会说“六神”或者“强生”反而不提花露水本身,但是人们可以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品牌意味着某种商品的品质的优秀和可靠,包括质量的可靠、服务的周到、理念的积极和健康等,品牌是在市场、企业、消费者共同的互动作用中形成的。

2企业文化与品牌塑造

(1)企业文化是品牌打造的内在核心。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强项品牌,企业文化是产品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优秀的文化作为支撑,品牌就失去了生命力,只有经由正确的文化的支撑和引导,企业才能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物质层二、制度层三、精神层,属于深层文化,包括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深刻使命感,企业家和员工的追求,也是企业要达到的终极价值目标。物是表载,制度是规范,精神是这两者形成的思想基础,核心和灵魂。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知名品牌的塑造更离不开一批优秀的员工。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鲜明的风格,从精神上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品牌建设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更兼具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在进入市场之后也可以让消费者对这种文化有某种感知,继而得到认可和赞同。可以看到,从产品的生产到销售到服务都有着企业文化的溶入,而这些也正是品牌塑造的必经步骤。

(2)在品牌的定位中,企业文化是主导。

在品牌的定位中,企业文化是主导,一个品牌的定位和成形与应该是既不把消费者当成追随者也不奉为上帝,而是将消费者当作朋友去对待,尊重人性。

与消费者关系的沟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情况下与消费者维持良好的关系,在现今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无论多好的产品,如果不能适时地出现人们的视野中,就很容易被忘记。另一种是危机出现时,与消费者的沟通和协调。通常,企业会通过围绕核心品牌产品开发出一系列的新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在这种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是核心,保持着新旧产品的间的连贯性与协调性,同时在推行产品时更要注意到消费者的微妙心理。若分析不准消费者微妙的心理,就很可能导致营销的失败,反之则会获得成功。在出现危机时企业的应对表现和策略也十分重要,但是一个能以诚恳、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消费者的企业通常都是可以顺利渡过危难期,进而化解危机的。

3企业文化与品牌相互交融,共促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品牌塑造的核心和主导,渗透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影响着企业的价值理念,行为作风和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与品牌的塑造紧密相连,影响着品牌的风格和形成,使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一个优秀的品牌之中必然蕴含着优秀的文化理念,具有文化传播和沟通的效能,消费者因此能在众多的产品中很快的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使企业文化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与此同时也使企业本身的形象更加清晰和完善。品牌的不断拓展和创新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延伸,使企业文化更加丰富和深远。品牌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已经融入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种职业之中,许多消费者愿意花很多钱购买世界名牌服装、化妆品、手表,就是因为这些品牌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身份的象征,文化有着融合和沟通的作用,是情感精神的诠释。一个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时,通常都是以文化作为开路先锋,同时也尊重他国的文化特征和习俗。

文化可以转化成生产力,而品牌又是文化的表现和浓缩。现今的消费者不仅消费产品本身,他们也更加注重产品中的文化因素,品牌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伴随着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传递给消费者,对消费者有着某种引导和交流作用,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文明的程度。例如人们可以感觉到海尔人的敬业、玫琳凯员工的热情、IBM公司的严谨。久而久之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就占据有特殊的地位,这些商品也成为人们购买时的首选,所以品牌就成为了更胜于技术、设备的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的层次和综合实力。

品牌的本质也就是与消费者建立一种关系。如同人在社会交往中会展示其素质、涵养、个性一般,企业在市场中也一样会展现出自己的综合实力、特色、作风。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品牌经验,企业文化通过赋予品牌以美好的内涵和情感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美好的记忆,就像劳力士手表代表精确和高品质,麦当劳代表欢乐的气氛,优秀适宜的企业文化无疑是增强企业独特个性和魅力的重要因素,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余明阳,朱纪达.品牌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曾朝晖.品牌十五步法则[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

[4]张德,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陈放.品牌学.时事出版社[M].北京:2002.

[6]刘永炬,品牌苦旅:让你必须知道的N个事实[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

[7]周朝琦,侯龙文,邢红平.品牌文化:商品文化意蕴、哲学理念与表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企业的价值理念是紧密相连的,任何产品都不是万能的,但是任何产品都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那么某一行业在结合本行业的特点与市场特点进行分析所规范出来的自己的准则和目标就是定位的形成,而产品的或服务的定位又更加促进企业文化的完善与深化。“七匹狼”服装以“狼”作为品牌形象标识,代表的是一种进取、坚忍、野性。“李宁”服装则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而红豆衬衫所表达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拮,此物最相思”则是一种柔和的相思之情。不同的企业文化铸就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品牌折射着独特的企业文化,形成自己的风格,品牌的塑造离不开这种文化所带来的鲜明的个性。总体而言,企业的风格和产品定位与最初创业者的理念和观点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定位是品牌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步,正确的定位将是产品成功营销的关键,品牌定位不明,品牌个性则显得模糊不清,产品就无法敲开消费者的心扉。在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逐日严重的情况下,只有人性化的差异表现才能从内心深处深深的感染人们,定位不明,缺乏个性和文化内涵的产品,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占据有利位置。

(3)优良的企业文化使品牌获得消费者的好感。

准确的定位可以将产品转化为品牌,但是一个品牌能否获得成功很重要的就是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好感。在今天,许多产品在技术、价格、质量等方面几乎都没有差别,左右消费者态度的便是这个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内容,就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冲击力。要使消费者认同,就要以高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要表现出优良的品质,良好的道德,甚至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就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和修炼。如果一企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不论其产品的质量有多么的优良,都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同,就更谈不上美誉度和好感了。

白沙集团钟情于鹤文化,鹤本是仙灵飘逸之物,代表着智慧、典雅、尊贵,可见其定位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士。与2004年雅典奥运会百米跨栏短跑冠军刘翔合作所做的公益广告“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可以说把这种文化演绎到了至善至美。如果一位本身就喜爱鹤或这种类型文化的人士在缭绕的烟雾中感受着“我心飞翔”的意境,那是一种何等的惬意和美妙的感觉。

品牌文化论文第5篇

东阳木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首先未注重对这个传统品牌的保护与建设;其次在现阶段粗旷式产业发展中,企业及产业也未注重品牌建设。然而,在消费者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并且以强势品牌为主要选择对象的当下,这为东阳木雕文创产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在对其品牌的命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地名和传统形式命名。该类方式命名的主要是利用东阳木雕的原产地名气,主要集中在具有一定历史和产业规模的老企业中,如东阳木雕集团、新东阳木雕、大清翰林等,而以“东阳木雕”命名的经营店则更多。其次以个人名字命名。该类方式命名的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工艺大师开设的工作室或经营店为主,如陆光正大师工作室、卢光华大师工作室等。“品牌不仅仅是反映不同企业及产品之间产别的标识,它还体现着企业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我们通过对以上命名方式的分析,认为现有的东阳木雕企业未在品牌建设方面提炼和融入传统元素,特别是在公司品牌的命名与设计上,还是以中文字直接命名或以此设计成为企业的LOGO。这为后期特别是在当下进行国际贸易时对其品牌的有效传播埋下了极为不利的一面。同时,我们以此也可以发现,现有的东阳木雕企业欠缺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

在品牌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对品牌的有效传播是品牌塑造和推广及其占领市场与夺取消费者信任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从宏观层面来说,虽然近几年,“东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东阳市委、市政府注重了对东阳木雕品牌的建设,先后获得了‘中国木雕之都’、‘全球木雕产业合作基地’等荣誉称号,并成功注册了‘东阳木雕’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和‘东阳木雕’商标”,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达到了一定的品牌传播效果,但欠缺完善及长远的品牌传播机制。从微观层面来说,东阳木雕企业及其产业在品牌传播过程中还不够完整和强势,其主要表现在传播途径较窄和传播效果较弱。一方面其传播途径主要集中在路面灯箱广告、路牌广告、广播广告等广告传播形式;另一方面现有对品牌进行传播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如东阳木雕集团、新东阳木雕集团等较大型企业。而相当一部分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特别是小型公司和经销商对品牌的建设与传播还未启动。

正如前文所述,传统东阳木雕企业在现阶段对其品牌的传播途径主要集中在路面灯箱广告、路牌广告、广播广告等以平面视觉和听觉为主要传播形式,其中包括东阳木雕集团、新东阳木雕集团、东阳木雕城等大型企业。而其传播内容主要以大幅的产品图片集企业中文名为主,有的甚至欠缺公司标识,而在广告幅面的设计上欠缺一定的设计内涵与美感。而当下以东阳木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仿古红木家具企业中,利用平面广告形式进行品牌传播与推广之外,还积极的利用快客广告、电视台广告等形式进行传播与推广,但所涉及的企业量较少。同时,通过对现有已投放市场的广告调查发现,东阳木雕文创企业在对其品牌传播途径的设计上欠缺新意,就算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电视广告,还是以幻灯片式的动画画面集口号式的广告语为主,对东阳木雕历史文化内涵、企业特色、产品特色等未能深入挖掘。犹如空洞的说唱!

品牌一方面是企业及产业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砝码;另一方面是提升企业及产业自我形象和培育消费者忠诚度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下东阳木雕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获取消费者持久不变信任的重要砝码。在消费意识日趋成熟和可供选择范围极广的当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品牌产品。因此,对于企业和产业来说,赢得更多忠诚的消费者与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并获得市场主动权,势必需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建设。那么,当下的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该如何建设品牌呢?笔者认为,首先,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的管理者,应注重对自身文化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素质、品牌建设意识的提升,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和外部环境出发,建设符合企业及产业发展要求的品牌战略;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品牌建设的引领和指导,甚至是以行政的手段直接参与企业的品牌建设方案的论证与推广。

众所周知,品牌建设的核心是品牌文化。笔者认为,注重建设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的文化内涵,是东阳木雕文化创意企业及产业后期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是提升东阳木雕企业品牌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占领更大市场、赢得更多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和产出更大的品华章MagnificentWriting牌溢价的需要。而在品牌内涵的具体建设方面,应着力挖掘东阳木雕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图形特点、图意内涵、区域特色等,从而结合东阳木雕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自身文化内涵、产品特点,综合两者进行设计、建设与传播。

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互动的主要途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一般总是从商品的认识过程开始的,而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品牌成为人们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而消费者主要是依据对品牌的良好视觉感受来获得的,因此,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视觉形象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我们认为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在设计品牌形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着重的从品牌的构成元素,即对文字、符号、图案进行合理的设计,力图使品牌达到统一、稳定的视觉形象,简洁、易记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情结联想的效果。其次,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在品牌设计时,应遵循品牌设计的一般规律,并突出东阳木雕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行业产业特色。再次,由于品牌标识是引起消费者注意和兴趣的主要物质,不同品牌的定位将面对着不同的消费群体。因此,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应注重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细分,并依据不同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对品牌进行合理的定位。第四,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更应参考国际国内著名品牌的成功经验,设计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并能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都能进行广泛传播的品牌标识,特别应注意能在国际贸易中能广泛传播与推广的易认识、熟知、记忆的品牌标识。

品牌文化论文第6篇

(一)具有历史资源优势且极具跨文化传播价值的武当太极文化,应成为武当文化品牌形象传播的标识。“天下武功出少林”,所谓“先声夺人”,少林功夫文化早在20多年前就因尽得先机而名满天下。比较而言,武当文化传播则是近年来在省市政府的关注支持下才高调启动。在少林功夫传播已成大气候之时,武当如果仍以笼统的武术概念向外界推出,显然不利于自身内家功夫文化的传播及其武当文化形象的塑造。面对盛名之下的少林功夫,武当文化传播毫无疑问当独辟蹊径,以展示自身特长为优势,将武当内家“三宝”之首的太极文化作为其形象展示的标识性内容,依此打造独具个性的武当文化品牌形象。

从跨文化角度而言,最具有中西方受众交互接纳性的影视作品,当属西方枪战片与中国武侠片。与西方枪战片格斗双方胜负结果的直截了当相比较,中国武侠片更能够展示对峙双方个体的自身潜能以及相互胶着的竞技状态,更能够体现其形态之美、力量之美与运动之美,因此也更加受到观众的热捧。但是,无论西方枪战片或是中国武侠片,在影视作品中多以胜败输赢的比拼为目的,它更多的是表现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背后的搏击甚至是搏杀。而武当太极恰与这种类似于人的动物性的格斗厮杀形成对比。它所追求的是修心养性、健体养生,其外在体格与内在心性的修炼是其终极目标。这种以传统内家功夫的形式表现人对自身内在与外在“和谐”的追求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境界的追求,是武当文化的精神价值所在,也是武当文化具有现代性跨文化传播的价值所在。“‘世界正在变小’,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造成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使每个民族在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使自己民族的文化成为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构成。这样,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其民族性与人类性的有机统一。而在世界交往中得到了充分发展的民族特色,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规定。在这个严格限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②民族文化传播的根本就在于其本质特色的不可替代,其交流内容人类共享。太极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已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交往中得到进一步张扬。因此,从传统内家功夫发祥地的角度而言,武当文化传播当选取最具跨文化价值的太极文化为标识,在此基础上向形意八卦、养生之道等全面拓展,从而以武当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深厚的历史蕴涵,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形象。中国太极文化为世界许多国家的民众所喜爱,武当太极文化及其品牌形象的跨文化传播,既可以让世界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太极文化之道,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武当文化传播应注重形态与理念的创新,武当山应成为国内国际太极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心。武当文化形象传播,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与武当的武学武道浑然一体为其又一优势。近期中央电视台1套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通过描述李小龙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传播中国武术文化。观看此剧的观众不难发现,无论是李小龙习练的咏春拳或是李小龙创新的截拳道,其拳法理念的核心都是中国道家思想。“《圣经·约翰福音》第一章劈头:‘太初有道。’……在东方的中国,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不论东西,‘道’就是一种世界观,一种创造和认知现象的‘逻辑’或思考方式”。③中西方论“道”,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通之处。但是,惟有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的“道”和“阴阳”,才能以高度浓缩的信息含量将世界万物的发展规律以及中国武术的核心理念交汇贯通,阐述得充分而饱满。因此,武当太极文化传播毫无疑问应将道教文化与道家思想的传承传播放在重要地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文化与道教文化一脉相连。因此可以说,太极文化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是武当文化形象的两个支撑点。我国目前的太极拳发展,杨、陈、武、孙、吴等多种门派林立,传播范围波及国外。而武当太极的传播范围则非常有限。事实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可分离。“从广义上说,一部民族史就是一部民族文化史,一部民族文化史又是一部文化创新史。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如此。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无所谓历史了。不断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共性,而每一次创新又有其个性。造成这种个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创新的内外因的差异性。”④其他太极拳流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赢得中外公众的普遍性接纳。武当太极若在太极拳传播兴盛的当下找不到自己的准确位置,“天下太极出武当”也就只能成为自唱自吟的一句空叹。“经济全球化而导致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和文化竞争领域的不断前移,使得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在这场世界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关键因素,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⑤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决定生存。因此,武当太极文化传播应当借鉴其他太极拳品牌的发展经验,根据史料典籍理清发展脉络,整合其拳法理论,重新完善对武当太极文化的价值认识,并在传统武当拳法套路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化元素,以开放的心态结合先进的技术打开武当太极文化传播的封闭局面,让武当太极由道教圣地走进天下人身边,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形成武当内家功夫的品牌传播之势。同时,武当太极还应站在一个国际化的高起点上,以科学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在和谐包容的国际交流中提高武当山太极文化发源地的声誉,让武当太极真正成为中国太极文化传播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内家功夫与道教文化整合传播的“意义承载者”,成为国内国际太极文化交流、传播、发展的中心,由此推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武当太极文化品牌形象的塑造需要政府持续的关注支持,并借助于大众传媒实现最佳传播效果。2008年10月29日至10月2日,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湖北省十堰市举行。世界传统武术节又称“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是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世界传统武术大赛,也是目前世界武术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型体育盛会,被誉为“武术界的奥运会”。2004年以来,河南郑州连续两届成功举办世界传统武术节。这次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十堰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际性大型传统武术比赛盛会,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比赛。武术节期间同时举行“走进武当”等系列活动。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国际武术盛会,更是武当山文化形象传播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文化传播是‘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如果作为人的社会活动过程的一个方面而言,文化传播就是社会传播,是人对文化的分配和共享,沟通人与人的共存关系。”⑥在媒介社会化的今天,最为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就是用不间断的信息感染、吸引受众,从而在受众心目中建立一种稳定的文化形象。显而易见,这种信息的传播及其效果的实现,脱离大众传媒无法实现。而且,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不能是单向的、静态的、历史性的信息资料的无力叠加,而应当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动态的、现代性符号化信息的有力度的冲击。同时,无论是武当文化信息的传播、文化形象的树立、文化的传承或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的关注和积极支持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传播主体具有运用话语权抢占先机的主动意识。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依赖于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另一方面,媒介传播的信息,充盈整个社会的只能是一个相对量——没有传播武当文化,实际上意味着其他形式的文化传播享用着原本就极其有限的话语权。因此,过去那种保守的、仅仅将武当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封闭的历史遗产进行实地展览的被动做法,影响武当文化的传承和与创新。法国学者波德里亚曾在“仿像”理论中将符号或者图像传播划分为四个阶段。波德里亚将自己批评焦点针对第四个阶段——符号或者图像“与无论什么样的现实都没有任何关系:它本身就是纯粹的仿像。”“拿竞选这个例子来说,媒体的报道就是竞选,竞选不存在于对它报道之外……从这个角度看,在媒体图像环境之外考虑竞选是不可能的。图像就是竞选。”⑦波德里亚“仿像”理论对图像社会的批评,尽管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观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借用他观点的合理一面——从某种程度上说,大众媒介的传播就是武当文化形象传播——大众传媒对武当文化形象传播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因此,武当文化形象传播应当充分利用媒介技术进行科学的整合传播,从而实现武当文化形象传播可持续性发展。

注释

①⑤胡惠林:《国家文化安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学术月刊》2000年第3期。

②王锐生:《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新视野》2000年第5期。

③陈其南:《文化的轨迹》,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

④肖玲诺:《面临信息化的民族文化》,《求是学刊》2000年第6期。

⑥周鸿铎:《文化传播学通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品牌文化论文第7篇

关键词:消费者;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影响因素;品牌文化建设

一、消费者理论下的品牌文化发展

品牌文化的发展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也是消费者消费品质提高的体现。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富裕,大众对于物质的消费已由消费需求改为消费欲望,如何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是品牌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研究要素之一。当前,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够成熟,品牌文化发展还相对滞后,不论是丰富的传统文化,还是个性的新兴文化,在品牌建设中的体现都较少,可以说品牌文化的建立和发展追求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模式,因此品牌文化的发展有诸多阻力,品牌文化的效益也难以突出。

消费者是品牌文化的主体受众,如何针对消费者理念建设有特色的品牌文化,首先,需要研究消费者消费决策的产生。当消费者决定购买某种商品时,他先要有消费需求或消费欲望,品牌文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实现消费、购买品牌商品的目的。在消费欲望的引导下,消费者会对产品进行选择、购买和使用等一些列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品牌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并逐渐将这一部分的消费引导、消费服务等融入品牌文化,使品牌文化更为丰富、完美。其次,注重品牌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这是树立良好品牌文化的核心,结合消费者的消费要求、消费欲望、消费动机等,由表而里建设品牌文化,重视品牌文化建设的环境、商品等环节。再次,全面的研究品文化牌建设中各项差异,如消费者购买能力差异、情感差异等等,力求品牌文化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使目标消费群体能对品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消费习惯,将自己的消费理念融入到企业品牌文化之中,做企业品牌忠实的拥护者。

二、品牌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品牌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物质文化因素和精神文化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物质文化因素指品牌建设外部环境和商品本身,例如品牌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品牌的广告、包装、产地等,这些是承载品牌文化的客体,是品牌文化建设的直观产物。精神文化因素指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这些因素有利于培养消费者对企业品牌文化的情感、信念、认可度等等。同时包含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消费动机、消费观点等等,是品牌文化建设的灵魂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研究和掌握是促进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发展的关键。

三、品牌文化分析与建设

品牌文化论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营销;品牌文化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133-02

随着北京申请2008年奥运成功,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2007年女足世界杯在中国四大城市举行,无疑,未来十年内是中国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于是,如何搭乘体育营销这辆快车就成为中国众多组织的关注要点。联想申请TOP计划成功,中石化签订了中国企业有史以来首次赞助F-1赛事的合同,这些都是中国体育营销史上的里程碑,但中国著名企业对于体育营销的热衷肯定不仅仅于此。其实早在2002年世界杯开始,中国就掀起了一股关注体育营销的热潮,当时的收视大约是120亿人次,而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则是将近6亿元,是上一届世界杯的6倍。体育作为营销的一种载体,它延伸的历史实际上很久,可以追索到古罗马的竞技场,但作为现代营销手段,它的运用时间却很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一面是馅饼,一面是陷阱,中国体育营销需要冷静思考,全面总结。而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在高校这类组织中的实践与探索应用相对滞后,本文试从体育营销、品牌文化的特点出发,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高校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的理论及相关实践,希望通过分析,能够找出高校在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建设传播方面的共性问题,以供其他高校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参考。这不但在实践层面上,而且在理论层面上,都具有双重的借鉴意义。

一、体育营销与高校品牌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一)体育营销的概念与内涵

体育营销是指为一种体育产品生产、定价、促销、渠道等设计和实施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欲望,并达成组织目标。体育营销不但是体育企业和组织最重要的职能,也是很多非体育企业和组织经常采用的战略和方法。这不仅是因为体育营销活动是体育产业的精髓,也是因为体育产业正在急速成长,而且没有丝毫减速的迹象。

体育营销和传统营销一样,是一个过程,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体育营销管理模型很好地描述了这一循环过程以及其中的体育营销要素,这对体育企业和参与体育产业的非体育企业的决策层和体育营销人员的实践都具有借鉴意义。对这一模型的简单解释是:体育营销循环过程始于体育和非体育企业/组织对体育营销使命的设定。这一使命必须与企业或组织的整体战略相一致,相协调。在设定体育营销的使命(目标)的基础上,企业和组织必须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研究与分析,即对消费者(Consumer)、竞争者(Competitor)、企业自身(Company)和环境(Climate)进行分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4C研究”。基于“4C研究”所获得的体育市场信息与数据,企业和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体育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并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在目标市场中,企业和组织制定适应自身发展的体育营销组合策略,包括产品(Product)策略、价格(Price)策略、渠道(Place)策略和促销(Promotion)策略,即4P组合策略。最后,通过对这一组合战略的实施、管理和评估调整,使企业和组织将自己的体育或非体育产品更有效、更高效地销售给消费者。

在这个体育营销模型中,最为体育和非体育企业所采用、最为大众所熟知也是体育营销最有特色的策略之一是“体育赞助”。组织赞助常见的理由有:组织想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想让公众看到并记住组织的名字,以及合理利用组织现有资源。组织赞助的其他原因还有:为了接触特定的细分市场,为了巩固基础市场,为了将组织跟体育联系在一起,为了作类似“慈善”营销等等。

(二)高校品牌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文化是一个社会和群体形成的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三个要素:精神、载体和群体。世界有三大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教文化圈。这三大文化圈的历史都很悠久,人口都在10亿以上,影响非常深远。另外,文化都需要载体,文化的第三个要素是群体,没有群体也自然无法形成文化,而且这个群体可以按民族(汉、回、满等)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还可以按地区(南方、北方、西北)形成地域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下面的亚文化。这些精神、风俗、仪式和群体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从深层到表层的中华文化。

组织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脱离不了文化,他们的形式和内容与文化都密切相关。组织文化的塑造分成三个层次:核心理念(精神)、制度与行为(载体)、文化群体(不同职能部门)。品牌文化包括品牌精神、品牌传播(载体)、目标消费者(群体)三个方面。高校的组织文化和品牌文化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一种亚文化现象。一个高校的文化,是这个高校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对于高校来说,是文化决定了这个高校的制度和行为,这个文化的核心,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比如,我们发现惠普公司的“惠普科技,成就未来”的品牌内涵即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高校的内部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内涵必须一致,都不能脱离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都要服务于高校的发展,因此,其核心含义应该是一致的,或者是相通的。

二、高校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建设传播探索

由于高校作为组织的一种形态,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相较于企业界红火热闹的体育营销实践,高校成功的案例比较匮乏。但是,中国的众多高校又都有着迅速发展、成就世界名校的憧憬,如何借力体育营销东风,实现组织目标,诸多高校在此方面的投入与实践与日俱增。但这些从事了或在犹豫着要不要尝试体育营销的高校却面临同一个困局,如何才能体育营销?如何才能让体育引领品牌美誉度和人才引力的大幅提升?而纵观整个体育营销产业,无论如何风生水起,真正的体育营销理论,能够指导高校作好体育营的理论却是凤毛麟角,鲜有涉及。

通过广泛调查与研究,笔者尝试性提炼出了一套高校体育营销的探索性理论――AIFC。AIFC是四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是Affiliation(联系度)、Innovation(创新性)、Focus(聚焦力)、Consistency(持续性)。四个元素相互依存,形成一个闭环,指导高校体育营销的实践。

Affiliation(联系度)是指高校自身情况跟体育运动本身的关联度,这是一个高校做好体育营销的关键所在。找到一个组织与体育的切合点,其营销策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体育营销自诞生以来一直是智者的游戏,简单的复制别人的成功在体育营销这个大舞台上是不可能赢得喝彩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营销不是直接的推销实物,而是营销一种回忆,一种联想,一种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审美情趣。金六福进入白酒市场前三甲利用的就是创新性的体育营销。金六福独辟蹊径,巧妙地祭出“奥运庆功酒”的大旗,渲染“奥运福,金六福”的品牌理念;巧妙地借道奥运实现体育精神和品牌文化的对接。Focus(聚焦力)。系统的整合相关资源是体育营销的主要特征。一个成功的体育营销案例总是由协同动作、相互关联的众多要素组成的一个结构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商务活动组合,是营销主体内部和外部要素及企业和消费者诸多要素的集成。从体育营销活动来看,从传统的4P道4C再到4R构成一个纵向系统和价值链;从体育营销活动绩效看,其过程涉及企业、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多种主体的利益,构成了一个从个体效用到社会福利的横向系统和价值体系。

品牌文化的塑造就像是恋爱,而组织文化的塑造像是婚姻。体育作为一种媒介,却可以很好地将品牌文化与组织文化连接在一起,通过体育营销建设与传播文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高校而言,通过体育营销,可以尽量多地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尽量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好感。这种优秀独特的品牌文化气质,会吸引顾客(潜在学生和教师),逐步进入关注期和恋爱期。这时,通过深层次体育营销,进而将高校自身的组织文化予以巧妙传递,可以使内外部顾客对高校的内部文化、外在品牌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达到相互的认同与契合,则体育营销的作用就十分圆满了,成功将陌生关系催化成了稳固的婚姻关系。由此可见,高校体育营销的成败关键,在于对自身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点滴塑造,对文化理解得越深,越透彻,那么越容易把握其中的真谛和关键。在“道”这个层面需要的是参悟,而在“术”这个层面需要的是执行和操作,高校的体育营销在此两方面均需要深入研究与勤于实践。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体育营销的关键在于三点:首先是对自身文化和品牌文化的理解与塑造,其次是对体育营销理念的深究与实践,第三则是需要持续不断进行总结和提高。相信随着体育营销在国内外的持续发展,中国的高校也必将涌现出更多的类似北大、清华的著名高校品牌。

参考文献:

[1] 胡立君.体育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2] 李世丁,周运锦.贩卖奥运―运动营销攻略守则[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1):13-19.

[3] 高力翔,陶于.审视可口可乐的奥运体育赞助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1):29-30.

[4] 许永刚,王艳丽.中国体育赞助研究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