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5 15:01:50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第1篇

按照县委《关于认真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通知》所附的调研期间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对象

本次重点走访调研了四类对象。一是种养殖大户(老代坝村的程安君、竹叶沟村的柯贤春等);二是收入中等户(左家湾村的陈艳芹、七里沟村的王华英等);三是贫困户(左家湾村的彭兆丽、胡家坝村的胡先明等);四是新老村组干部(七里沟村的赵仕松、老代坝村的吴星安等)。

二、调研工作中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一)镇村党员干部引导服务群众方面

通过调研,不少村民反映镇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需进一步提高。一是期望镇干部能更加务实为民。有个别镇干部下乡指导流于形式,以便应付上面的检查;而有个别村组村务工作不透明、不公开。二是期望镇村干部提升致富带富能力。打铁还需本身硬,只有自己具备致富的能力,才能带领当地一同致富。但镇村两级干部,在群众眼中存在:不少新招聘的镇干部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基层经验少、阅历浅,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不足;个别村干部只满足于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未把引导群众致富当作首要任务,带领当地群众致富的能力较弱,群众认可度较低。三是期望镇村干部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部分镇村干部存在当“太平官”、“做太平事”的思想,服务意识淡薄、不能俯下身子深入基层推行农业科技新政策、新技术、新产业,缺乏群众工作的责任心。

(二)农村经济发展较慢

一是交通不便。胡家坝镇山大沟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楼子沟、高家山村的通村水泥路工程至今未得以实施,镇、村没有经济能力进行修建,群众生产、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和制约,群众的呼声较大。

二是农村群众综合素质较低。一直以来大多数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观念陈旧,技术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现在许多生产仍局限于传统的“刀耕火种”的老旧种植模式,大大影响群众的增收,大部分群众期盼政府能加强技术培训和新兴产业的推广。

三是农村养殖受到制约。养殖业成为当前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但是很多村民无法负担起建设养殖基地的基础费用,而银行贷款难度也较大,导致前期资金困难。一些土地使用变更难度很大,没有土地用以养殖。加之,一些村民借钱发展养殖业,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一旦遇到疫情,投进去的钱也就打了水漂,再也不敢从事养殖业。

四是土地流转难度大。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退耕还林以来,我镇可种植土地较少,几乎都是到户分散经营,一些农民弄不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害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会失去了自己的承包地,即使外出务工闲置也不愿流转,因此出现想多种地却没地种的局面,期盼政府能出台可行性的刚性土地流转政策。

五是个别惠农项目很难落实。在调查中发现,七里沟村等几个村的卫生室已经建成很久,但村医却迟迟不能配齐,由于这些村地处偏僻,人口较少,靠上面发的那点补助,无法保证自己的生活,养活不了自己,因此村上有从医经验的村民宁愿出门打工也不愿意留在村里。由于上述原因而外面的医生又不愿意到村里工作,导致当地群众有小病也要走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到镇中心卫生院看病,要是家里有老人还需租车,无形中增加了群众的负担。杨寺庙村一、二组的自来水管已经安装了两三年,因为水源的问题,只能在雨季两三个月时间有水,至今无法正常供水。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但是在实施当中却发现,许多祖祖辈辈住在山上的群众不愿意下山搬进新建的安置点,他们担心住进新房后,离自家的田地较远,平常又不好打理,以至于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总之,当前具体实施这些惠农政策项目时面临的困难较多。

六是劳务输出让农村多数人才流失。据统计,全镇有60%以上的中青壮年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意留在家里种地或自主创业。家里留下年迈的父母,有的结婚生子还将孩子留给父母照料。长期如此,村里有能力靠产业发展致富的人员越来越少,而且还导致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特别是在调研中发现,全镇有一百多名精神病患者是由于配偶在外打工,感情出轨组成了“临时夫妻”,回家后就和留守家中的妻子或丈夫离婚,导致留守家中的配偶心理受到刺激,农村这种特殊环境,无法释放心中的苦闷,又没有心理医生来开导心结,最终引发精神疾病,给政府带来新的管理难题。

(三)农村宣传思想文化方面问题

一是活动形式不够灵活。一些文化活动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形势,如电影下乡没有观众,组织活动因人员少,无法组织,村上也缺少有文化、有特长的人才,很难在本村形成有份量的文化氛围。

二是宣传效果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有线电视这一当前农村宣传主要阵地,节目、内容等方面不够丰富,不能有效占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三是设施利用率较低。农家书屋利用率较低,群众自发开展的文化活动、阅览书籍种类虽然多,但有读书习惯的群众所占比例很小。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务实、清廉、为民的服务宗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困难,狠抓产业发展,密切干群关系,营造和谐民情。对今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如下一些建议:

(一)注重作风建设,进一步理顺干群关系

一是要继续深化镇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今后我镇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不懈强抓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进一步强化全镇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结合全镇推行的民情报告制度等活动,要定期组织全镇党员干部深入到各村,深入到各户,讲解国家新政策,推广新技术,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二是坚持多措并举,提高镇村干部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要通过交流会、现场培训会等方式办法,积极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学习畜禽和大鲵养殖,茶叶、油菜、粮食作物、中药材作物种植,食用菌栽培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农业新技术,不断充实全镇党员领导干部指导群众工作的知识储备;要坚持实施“一线工作法”、包村蹲点、包抓镇村重点工作等实践锻炼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指导服务群众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是要积极探索创新,切实保障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效能。党员领导干部好不好,干的怎么样,往往群众说了不算,上面说了算、党组织内部说了算。今后,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新型考核问责体系,将党员干部纳入群众考核问责机制,让人民群众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进一步理顺干群关系。

(二)重抓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我镇始终把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等活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要将新农合、新农保完成率量化到100%。二是将个别村卫生室没有配备村医的情况积极和县卫生局进行协调沟通,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三是结合“春风行动”加强农民工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工作,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筛选,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积极联系周边各大有资质的企业,让富余劳动力在家门附近务工。对一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四是联合镇妇联对全镇的留守儿童进行统计,并登记造册,安排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定期和一些重点监护的留守儿童父母保持联系。五是结合“川陕党建示范走廊建设”, 以“抓基层党建,促农村文化繁荣”为主题,大力开展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象棋比赛、羌绣比赛、广场舞比赛等等,让更多的村民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六是要根据各个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逐年量化分类推进,使21个村的各项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狠抓农民经济收入,进一步牢固干群关系

“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后,我们要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一是要统筹兼顾,争取银行、信用社的支持以及寻求企业的合作,积极联系相关专家研究制定适宜我镇发展产业的扶持政策,引导群众回乡就业、创业,让想搞种养殖的村民都能搞得起,逐步带领群众靠产业致富。二是要积极探索,向经济发达的兄弟乡镇学习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取长补短,加快研究制定我镇保障群众各方利益的土地流转刚性政策,引导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四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多组织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到经济产业发展好的地方学习好经验、新技术,带动全村村民发展产业,共同致富。

四、展望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第2篇

乡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一 

一、目前,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存在哪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较慢

一是集体经济较薄弱。现阶段,乡镇(街道)、村(社区)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如很多乡镇桥梁都为70、80年代所建造,有些已经成为危桥,乡镇(街道)、村(社区)没有经济能力进行维修或重建,县财政也只能给予部分支持,群众出行受到很大影响。

二是土地流转难度大。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分散经营,一些农民弄不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害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会失去了自己的承包地,因而不敢大胆参与流转,导致整个流转无法正常进行。

三是农村养殖受制约。现阶段,养殖成为当前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但是其中存在着几个制约条件:土地使用变更难度很大,没有土地用以养殖;一些较为贫困的农民无法负担起建设养殖基地的基础费用,而农村信用社贷款难度也很大,导致前期资金困难。

(二)干部带动能力不够

很多农村干部只满足于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加上可支配的财力、时间、力量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群众不认识干部、干部不了解群众问题的产生,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加工业,提高农民收入,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相对较差。

(三)群众致富受到制约

一是土地制约。如今很多土地为基本农田,变更十分困难,农民致富缺少土地。

二是资金制约。农民原有收入较低,前期资金积累难度大,贷款审批难度大,造成了农民致富缺少资金。

三是渠道制约。当前农民除外出打工外,致富渠道比较少,不能充分利用。

(四)干部参与度不够

农村干部群众路线宗旨意识不够强,服务能力、带动能力较差,办事不透明、不公开情况时有发生,干部和群众交流渠道不够通畅,不能很好的引导群众理性诉求。在一些文化活动中,干部的参与度不够,造成活动效果不够理想。

(五)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问题

一是活动形式不够灵活。一些活动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形势,如电影下乡(没有观众)、乡艺进城(缺少文化人才,都出去打工)等为捆绑式,不能与群众业余时间相对应,满足群众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二是宣传效果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有线电视这一当前农村宣传主要阵地,节目、内容等方面不够丰富,不能有效占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三是设施利用率较低。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利用率还不够高,农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阅览书籍较少。

二、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应实现哪些目标要求?需要把握哪些基本原则?如何检验和衡量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

本次教育实践活动应通过组织主题学习,开展党课教育、专项讨论、民意征集,为民办实事、求实效等方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特别要解决干部思想作风上的突出问题,解决脱离群众的各种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形成融洽的干群关系。

需要把握的原则:一是坚持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核心;二是坚持巩固扩大基层组织建设地位;三是坚持以宣传教育群众多样化、教育管理制度化、维稳工作措施常态化为重点。

检验和衡量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如何,可通过四看来判定:一看农村集体经济是否得到发展,农村发展环境是否不断优化;二看农民群众是否找到致富门路,切实得到利益;三看干部为民服务的态度是否改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四看干群关系是否融洽。

三、如何让干部真正受教育和触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提高认识,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要切实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理论政策学习,开好民主生活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虚心地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感受和愿望,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增强群众观念,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心实意地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二)改进作风,解决好主动干的问题。改进干部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群众打成一片,提高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我们要牢固树立服务宗旨,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公道正派,自觉接收群众监督,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要求。

(三)提升能力,解决好干得了的问题。要加大理论和工作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工作的能力,通过倡树典型、示范带动等形式推动工作开展;要真抓实干,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既雷厉风行,又深入细致,提升落实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四、其他建议

(一)做好群众工作,首在富民。群众富不富,关键在门路,门路多不多,关键看干部。在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要拓宽群众的致富思路,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引导干部带头闯富路,在资金、土地等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大力发展种养加,做大经济蛋糕,为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做好群众工作,重在惠民。近年来,我们党和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措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多改善。建议出台更多的惠民措施,尽快出台大病统筹、弱势群体救助等政策措施,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尽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乡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三)做好群众工作,旨在便民。建议统筹考虑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方式方法,减少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简化土地流转、准生证明等行政审批办理手续,减少各类考核评比,让政府公共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建立健全均衡发展、广泛覆盖、便民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更好地享受各种公共服务资源。

乡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二

庙沟乡位于吴起县城西28公里处,总面积371.7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1956户8465人,共有15个党支部,380名党员。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乡坚持以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富民强乡为总体目标,强力推进生态兴乡、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统筹城乡、环境整治、关注民生六大举措,大力发展以种草、养畜为重点的主导产业,狠抓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全乡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12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20元。

县委将11月份确定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月,从11月1日开始,我们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活动总体要求,围绕六查六看这一主题,以听、看、谈、问、议五方面为抓手,带头深入本单位,8个乡属单位及全乡12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全面细致地倾听了当前我乡群众最期盼最强烈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深入一线查看了我乡产业园区建设现状及现场征询了群众对未来主导产业开发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了谈心交心活动,详细调查了解基层对我乡社会发展和倡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了乡、村、组三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两个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上述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现就本次调研情况总体汇总如下:

一、调研走访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从11月1日开始至11月20日结束,参加调研的有县级领导1人,科级领导16人,重点从四个大的方面展开了调研活动,一是当前广大群众最期盼解决和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方面的呼声,二是广大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群众反应最强烈的人和事,三是自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表现,尤其是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以及重点工作落实不力的典型事例,四是群众对乡、村村务公开反映的焦点问题。调研期间,召开各类座谈会13次,参与座谈群众达380人,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意见和建议征求表300份,累计走访基层职工、村干部、群众代表、贫困群众424人。

二、调研中了解到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总结、梳理、归纳,当前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制约当前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1、生产生活道路问题

近年来,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草畜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但上川6个山地村(李崾岘、三合掌、曾岔、黄湫岔、大岔、米渠)的生产生活道路还大部分是土路,群众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导致农产品运输成本过高,外面客商不愿意进村,加上今年七月份以来我乡遭受持续将降雨灾害,辖区内砂石路、土路大面积损毁,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本次调研中,群众普遍要求政府加强道路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呼声十分急切。特别是希望加大通村油路的建设(大岔-三合掌-李崾岘、米渠;走马城梁南沟至曾岔;走马城村-黄湫岔村与长官庙油路接通),提高乡村道路的等级,彻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难问题。

2、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受到退耕还林、石油开发和孩子上学等因素影响,青壮年外出打工现象普遍,导致发展产业劳动力不足。同时,农村群众由于知识水平落后、文化程度较低,从事的行业基本上属于低收入行业,加之土地、资金、信息等的制约,增加了群众创业致富的难度。以三合掌村为例,全村总人口134户546人,现在留守在家中的仅32户89人,且大多数是老人和儿童。

(二)、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救助、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问题

1、扶贫攻坚和低保等方面的问题

结合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调研中我们对列入脱贫帮扶计划的72户305人进行了走访。目前,导致群众生活困难、返贫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因病致贫。大概占贫困户的36%左右,许多家庭因大病或长期慢性病,陷入困难之中;二是因学致贫。这个是阶段性的问题,一些家庭因供养两个大学生或高中生,高昂的学习费用使家庭贫困,占15%;三是因老年、痴呆、精神疾病、生产生活能力低下而导致贫困,占 17%;四是因灾祸导致贫困。自然灾害打击或交通、其他偶然事故导致贫困,占22%,今年七月份以来我乡遭受持续强降雨灾害,辖区内绝大多数土窑洞出现垮塌和不同程度损坏成为危窑,因灾致贫人数比例大幅上升;五是因生产单一,技术不足导致贫困的,占10%。

2、社会救助、医疗救助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病、重型病症救助门槛高。目前只有低保户才能享受到民政大病救助政策,而大病是农村致贫重要原因;二是慢性病报销不够规范、比例也低;三是乡卫生院医疗水平较低,且常有日常药品供应不足现象,满足不了群众就近就的愿望。对近年来实施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群众比较满意。

3、教育方面的问题

庙沟乡现有中心小学1所,学生180余人,幼儿园1所,入园幼儿86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幼儿入园难度大,适龄儿童家长必须在乡政府驻地租房专门接送子女上学,加之幼儿园由乡政府出资中心小学代管,存在着很多不规范因素。群众呼吁加强农村教育投入,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4、办理户籍方面的问题

户籍业务办理难是近年来庙沟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尽管庙沟乡派出所已经挂牌成立,但群众办理户籍方面的业务任然要到长官庙派出所去。群众呼吁庙沟派出所能尽快开展户籍业务办理窗口。

(三)石油开发方面的问题

1、我乡辖区内石油生产道路年久失修基本为黄土路,车辆碾压过后对道路两旁的农户和农作物污染严重。

2、群众从石油开发过程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仅限于征占地补偿款和生产生活水费用,大多数群众涉油劳务等方面收益较少。

(四)群众对当前社会风气、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

1、联系群众不够,宗旨意识不到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镇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些干部群众观点、群众意识日益淡薄,和群众感情疏远。工作中习惯当传声筒,电话指挥,和群众面对面交谈,倾听群众心声的少了。调研中,我乡下访领导、干部普遍反映,只要我们尊重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群众还是愿意给我们讲真话,接纳我们的。

2、学习不够,做群众工作能力不足。目前乡镇年轻干部、公务员,许多都是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两门干部,工作热情高,但基层工作经验不足,需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上再锻炼、再提高。

3、部分村干部存在得过且过,当太平官?做太平事的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吃苦在基层一线的意识。反映出部分乡村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不强,工作飘浮,缺乏工作的责任心和恒心。

(五)机关日常办公运行成本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乡政府日常办公、车辆运行维修、冬季取暖、水电网费均逐年增加,各类报刊征订、公益慈善活动不断增多,使政府机关日常办公运行成本越来越高,这对于仅靠财政拨款维持运行的乡政府来说不堪重负,在干部职工引起较大反响。

三、解决的办法和今后的建议

围绕群众的困难和建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逐一解决:

1、围绕山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我们将申报上级单位规划修建三条通村油路(1、大岔-三合掌-李崾岘-米渠;2、走马城梁南沟至曾岔;3、走马城村至黄湫岔村),使我乡油路通村率100%,彻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难问题。

2、不断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创业致富能力。

3、建议民政部门建立低保户动态管理机制,乡上将加大低保户评选过程监督力度,保证评选过程公平公正。同时大病救助范围不要仅限于低保户,要将贫困户也纳入救助范围。

4、建议将乡幼儿园运营经费由县财政统一拨付,同时由县教育局管理运营和配置教育资源。

5、协调县公安局给庙沟乡派出所增加人员和办公设备,尽快开通户籍业务办理窗口。

6、协调吴起采油厂不断加大油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力度,这样既保证了油区正常生产秩序,又还百姓一个清洁的生活环境。

7、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机关单位将长期开展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节能降耗工作,由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监管和联络,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安排、抓落实。设定专人负责对本单位的节电、节油、节水消费统计,及时公示有关节能情况。专职人员还要定期分析汇总和及时向本单位主要领导反馈节能动态,提出推进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节约节能当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硬任务扎实贯彻落实好。同时建议上级部门减少各类非必要性支出任务指标,为机关减负,保证单位正常运行。

8、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最主要的目标是落实务实、清廉、为民的服务宗旨,重点和关键点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和谐的乡情村情上。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第3篇

按照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要求,党办校办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工作。两办领导班子分别结合分管工作及部门整体工作,特别针对 “四风”等方面的问题,采取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分别到学校机关职能部门、后勤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及学生中开展了调研。在调研活动中,得到了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充分肯定了两办在工作中取得的良好成绩,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专题调研反映出的问题现状

(一)在形式主义方面

1、理论学习、业务学习不够。对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不够 主动,学习不能经常化,常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不能主动的、经常的、系统的去认真学习和研读。往往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工作一忙起来,就把学习放松。而且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能把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同自己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并自觉、及时的运用所学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用理论去指导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2、深入师生调研不够。深入师生中开展调研是解决问题的 重要环节,是履行好职责的必然要求。但两办对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更多时候是忙于日常性事务,较少深入师生做调查研究,注重工作布置,但往往对工作布置以后缺乏检查指导,对各二级学院、各职能部门有些什么意见、建议、困难等没有做到及时了解,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3、文件中空话套话多。讲短话是水平,讲真话有尊严,讲 实话得人心。然而在两办起草的各类文件、报告、讲话稿中,存在有空话、套话等形式主义现象。

(二)在官僚主义方面

1、责任意识有待加强。一直以来两办偏重于日常管理和服务,有时工作不踏实,主动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够,有推诿现象。

2、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有待改善。两办是学校的一个窗口 部门,也是一个服务部门,在面对师生的过程中,有时存在着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的的情况,也存在着服务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不高的情况。

3、关心群众不够。两办领导班子虽然也一直坚持重视群众工 作,但未能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由于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不强,没能更多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三)在享乐主义方面

1、工作纪律有待加强。一是个别干部职工在遵守工作作息 制度方面不够严谨,不同程度存在慵懒散漫现象,表现为工作纪律松懈、工作效率疲塌。

2、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两办领导在工作中运用科学发展观 指导办公室工作的思路还不开阔,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办法还不多,思想还不够解放。有“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现象。

(四)在奢靡之风方面

1、勤俭节约坚持不够。虽然两办在工作中坚决反对奢侈浪 费、大手大脚现象,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风气尚未完全形成,工作中有浪费现象。

2、“三公”管理有待加强。两办在公务用车管理、接待中, 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接待中存在有攀比心理,有时怕接待不好、接待不周,存在浪费现象。

二、改进措施和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 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解决“四风”问题,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为落脚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头脑,特别要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花大力气,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要坚持利用琐碎时间弥补和更新业务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争取在一段时间后,使两办所有同志的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有一个提高。

(二)、进一步加强管理。既要建立健全两办内部管理的各 项规章制度,又要不断强化落实,加大督促检查。真正在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工作效率等方面明显进步。

(三)、不断加强调查研究。要充分认识调研工作对两办工 作的重要作用,密切联系广大师生,深入调查研究。工作中,要深入各学院、各部门开展调研,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当好参谋助手, 努力为广大师生办好事办实事。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第4篇

按照《关于认真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查问卷工作的通知》(*组部发20xx年**号)要求,我们对照调研提纲,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非公有制企业xx户,个体工商户xx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xx家,至目前,共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xx个,共有党员xx人,党组织组建率达到xx%。

二、主要做法

1.培育党建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以扩大覆盖面、推进规范化、发挥组织优势、促进增产增效为主题,深入开展了争做创业发展先锋、爱岗敬业先锋、诚信经营先锋、促进和谐先锋和奉献爱心先锋五个先锋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实施了以目标同向、发展同心、活动同步;要事党员先议、大事党员先知、难事党员先行为主要内容的三同三先活动,有力激发了广大非公企业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在推进企业发展中建功立业的工作热情。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明星党员排行榜、一个党员一面旗等活动,培育形成了既具时代特征又具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旗帜,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各项工作自觉跟进,知行合一,夯实文化底蕴,增强企业活力,努力实现企业党建和企业发展的互促共赢。

2.创新实践载体助推企业发展

以招商引资年、政策落实年、全民创业年、作风转变年和党风廉政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县委3+1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非公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不断增强。在招商引资上,不断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包挂对接落实机制,狠抓招商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为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政策落实上,企业主管部门积极抢抓各类政策叠加机遇,狠抓政策落实、协调资金、服务保障等重点环节,最大限度地将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财政补贴、信贷投放等优惠政策用足用活,激发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活力。在为企业服务作风转变上,坚持集中整治办实事、综合治理出实招、建章立制求实效,机关党员干部广泛接受党性、廉政、警示教育,扎实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机关工作更加规范、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干部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宗旨意识和廉洁意识明显增强,行政审批事项办结时限在原有基础上缩短了百分之X以上,全县上下呈现以风清气正、务实高效、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

3.强化制度建设服务企业发展

建立健全了县级领导联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和基层党(工)委抓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等制度,进一步深化了非公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和向非公企业党组织派驻专(兼)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先后选派**名优秀科级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分别联系**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定期深入到企业,做好党组织筹建等工作;分两期选派县直单位党组织书记、享受政策离岗、退休干部、副科级后备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共**名,入驻**户非公企业, 分别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和党建联络员,发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作用。

以双述双评制度为抓手,结合年度考核,对党政部门、驻金单位在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在大会上作出报告,接受服务对象、上级领导、同级党员和基层群众的点评、评议,听取宝贵意见,学习先进经验,改进自身不足。通过各项制度的健全,切实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存在问题

新时期新形势,社会群体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对我们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挑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政府职能转变仍显滞后

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是抓手。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能型政府正在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部门以切实履行投资项目审批、市场准入、价格调控等宏观管理职能为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保驾护航,但相对于企业需求,政府部门的超前服务、创新服务仍显滞后,干部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水平仍跟不上形式需要,提供的服务多为无差错服务,缺少出精品服务。

2.群众利益协调难度加大

收入分配是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总体看,职工的收入在稳定、持续提高,但收入增长的幅度、速度各具差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一方面企业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管理高效化,另一方面一线职工收入普遍较低,工资涨幅与职工期望值有很大差距,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和群团组织不健全,职工思想工作难以深入,直接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及职工队伍的稳定。

3.企业党建工作缺少抓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对企业党组织建设必要的考核和管理体系,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冷漠、存在戒备心理,党组织负责人没有独立工作条件,身份仅是政治荣誉,缺少报酬待遇和精神奖励,不能找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表现为重视抓生产促经营,轻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缺乏长远规划,致使企业党建工作停与表面,流于形式。

同时,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把党建工作经费列入企业预算,已建党组织普遍存在党员活动无场地、教育培训无经费、党建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未建党组织的企业由于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党员队伍很不稳定,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保障主人翁地位,企业对困难党员的走访慰问带有福利性质,不能切实调动党员为企业谏言献策的积极性。

四、对策建议

1.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要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突出问题,服务保障跨越发展活动,全力提升政府形象,打造优质外部环境。一要重点解决破坏企业生产秩序、干扰企业经营活动的问题;二要重点解决政令不畅、作风漂浮的问题;三要重点解决企业发展负担过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举报反馈、跟踪落实等行之有效的制度,通过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和机关效能监察平台,坚决杜绝违规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以及强制收费、随意罚款、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使政府部门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推,全力为抬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着力完善工作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要把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负责人正当利益相结合,真正把群众路线落实到能力关怀、情感关爱、心理关注、成长关心、利益关切上。一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完善以平等协调集体合同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创新以扶贫帮困、激励关怀为主要载体的救助服务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二是健全群团组织,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群众利益诉求制度,拓宽维权途径,增强维权实效,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三是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设、群众性活动,为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3.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第5篇

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校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我校利用政治学习时间,深入教职工,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就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过程的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会议座谈与个别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所有领导、大部分在职教师和党员及部分学生家长参与。调研期间,召开座谈会、专题学习会、群众走访、发放问卷等活动。调研结束后学校党支部召开专门研究会,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梳理归纳,基本摸清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底数,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做好了前期准备。

二、调研中群众、师生反映的相关问题

1、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缺少父母亲情。

2、部分独生子女尊老爱幼意识欠缺,德育教育付出的努力不小但成效不太明显。

3、少数学生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损坏公共财物。

4、由于受季节、地域限制走读生过早到校,作息时间无规律影响学习,学校虽强调多次,但效果不大。

5、少数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6、低年级寄宿学生生活无法自理。

三、四风方面需解决的问题。

1、领导班子成员应加强理论学习性的针对性,大力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可以借鉴以往党内教育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成功经验,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密切干群关系。

2、要增强群众观念,走好群众路线。到师生之中去,了解学校发展现状和师生的期盼愿望。

3、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改变工作方法,消除干群隔阂,密切干群关系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防止搞形式主义、流于形式走过场,更防止活动出现偏差影响团结的现象发生。。

四、我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打算

1、在场党委的指导下,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中央、自治区、市、旗、场领导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指示,学习中央、自治区、市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规定和要求。切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第6篇

上海市市级机关党委通过调研,查找了市级机关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党员干部未能落实群众观点、一些方式载体未能发挥作用、群众工作的水平理念有待提高、决策质量和执行能力有待提高等。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群众路线;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4-0048-03

一、问题的提出:基层党组织权力资源流失的可能

权力资源是党执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资源,是执政党的核心资源。从政党制度的实践来看,执政党拥有对大政方针和任用重要干部的主导权,这是影响基层权力资源的重要因素。从宏观上来看,基层党组织掌握的权力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这对党在基层的执政十分有利。这些权力资源包括对基层人大、政府和派的领导权;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对基层干部的推荐权;对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对基层经济发展的建议权等。

丰富的权力资源是党对基层进行有效执政的重要保证。但是,权力资源在缺乏制度化规范和足够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会受到损害,权力资源存在流失的可能。主要表现在:

(一)权力资源的腐蚀性。执政党执政以后要运用权力,但是权力带有腐蚀性,“一个被授予权力的人,总是面临着滥用权力的诱惑,面临着逾越正义与道德底线的诱惑,如果公共权力得不到监督,许多因素都可以诱使权力执行者”。[1]这就对执政党抵御权力资源腐蚀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改革开放以后,党政分开使得党的组织分权放权成为权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但是党组织依然掌握着对干部的任命权和重大事务的决策权,而“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一著名政治公理在党拥有的权力资源缺乏制度化规范和足够有效监督的环境下就会得到验证。亨廷顿指出:“腐化程度与社会和经济迅速现代化有关。”[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组织权力也会滋生腐败的现象。

(二)权力下放的并发症。其一,随着基层组织拥有了更多的财政权、人事权,日益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一些基层组织的行为开始市场化和企业化。基层组织和政府在追逐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利益时,必然与其它地区和部门展开争夺资源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再加上传统的唯GDP政绩观,衍生出基层地方保护主义、基层非均衡发展、基层政府被经济发展“俘虏”等并发症的出现。其二,在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内部,权力与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过于集中的公共权力由于被滥用而产生“寻租”行为,极大地消费了社会资源,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寻租”的盛行又加深了政府的设租冲动,加剧了政府内部的为设租而进行的权力争夺”[3],一旦基层组织的政治权力成为了政治交易的筹码,基层组织权力的掌权者便通过更多的“优惠条件”、“政策”等方式去谋获私利,催化了腐败的产生,严重损害党在基层执政的权力资源。

二、解决问题的三个路径

政党执政行为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整合、优化和开发执政资源,以完成执政使命的过程。作为党执政的基层细胞,基层党组织优化执政的权力资源,防止权力资源流失的核心是对党组织权力进行限定、规范和有效监督。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保护基层党组织的权力资源。作为基层党组织,维护党的权力资源不是盲目地扩充自己的权限,而是要遵循政党政治的客观规律,更不能把党的权力混同于党员干部个人权力。要明确执政党不是行政组织,而是阶级政治组织,并进一步明确党组织的活动范围。对党的基层组织而言,需要实现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转换,即由原来的国家统治向社会治理转变,使党组织从先前对社会的全方位渗透与控制中抽身,通过弱化对社会的政治控制以增强社会的自组织能力、自主性和自足性,达到政治与社会相互建构,实现强政府和强社会双赢的共生局面。为此,基层党组织在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把不应由党组织支配的权力回归给市场、政府和社会等各自主体。同时要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法律的范围内运用权力资源。

充分发挥无行政权力依托党组织功能。随着中国社会逐渐脱离国家的束缚,广大自由的社会空间不断成长起来,其主要标志便是大量不受国家权力控制的社会组织的成长,其代表便是“两新”组织。这些组织或依托民间资本或依托民间社会团体,在不同领域开展不同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并且逐渐地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可,甚至在某些领域内与党和国家的权力进行竞争或对抗。[4]因此,在这些组织中存在的党组织,必须要不断探索在无行政权力依托的情况下实现党组织功能的有效途径,使得党组织在“无权”的情况下仍能拓展权力资源。首先,要引导新经济组织行政决策层正确认识党组织与新经济组织政治目标的一致性、经济利益双赢的一致性。通过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主动作为和主动服务,以“有为”赢得“有位”,赢得新经济组织行政决策层对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其次,要全力协调和支持“两新”组织依法运作、依法发展,帮助“两新”组织行政决策层科学决策,支持其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两新”组织中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群众领导,协调好“两新”组织内部和外部关系,推动“两新”组织发展。

(二)加强对基层党组织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为了防止滥用权力,保证基层党组织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才能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权力不流失。

首先,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加强党内监督,健全对领导干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以及党组织内部的监督制度,同时拓宽党内外的监督渠道,发挥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专门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和罢免制。加强社会监督,保障公民对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深入开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为基层群众开展监督互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其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主要应当从制度建设着手,在组织权力配置上做出安排。不仅要把部门间的权力界定清楚,更要把中央、地方和基层的层级权力界定清楚,还要从权力性质上把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职权进行适当分解,并实行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

(三)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内民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机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严格规范权力运行,是维护党的统一的力量保证,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要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利为根本,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集体智慧,增强领导发展能力,提高科学执政水平。

一是实行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公开。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赋予党员有了解党内事务的权利。党员既然拥有了解党内事务的权利,就必然要促使党务走向公开。《中国共产程》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所谓党务公开,是指凡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建设和发展的状况以及财务开支账目必须向全体党员报告。在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务公开,就是使基层党组织的所有事务让所有党员都知晓。过去,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往往只为少数党员,主要是领导班子的成员知道。而需要将党务传达给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知道的,只是那些因为要求大家执行,而只有了解了组织上的意图后才有利于贯彻的内容。这样,就使基层党务长期处于封闭、限制的状态。现在,实行党务公开必须打破这种状态。党务公开应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通报的内容既包括一般情况通报,也包括重大情况通报。党组织要把党内的工作和活动情况,尤其是重大情况,及时通报给全体党员,使党员对党组织各方面的情况有所知晓,就能保持密切的联系。公开党务公开到什么程度?往往会碰到“党务机密”的困扰。其实,党早已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了,对于基层党务来说,已经不再涉及国家机密和军事机密的问题,究其实质已没有什么机密可言,不能再借口“机密”而拒不公开。应树立“基层党务必须透明”的理念,及时地将基层所有党务公开。

二是实行基层党组织重大事项的民主讨论。基层党务可分为常规事务和重大事项两种。一般来说,基层党内的常规事务,可由基层党组织有关部门的领导、工作人员直接照章办事,事后通报大家即可。而关涉基层党内的重大事务,不但必须由领导班子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而且必须事先征求全体党员的意见,进行民主讨论。过去,基层党组织重大事项往往缺失事先征求全体党员的意见、在党员群众中进行充分民主讨论的环节,由基层党组织的少数人决策,甚至是“一把手”拍板。这就使党员群众对重大事务决策缺乏程序有很大的意见,认为党员的民利被剥夺了。重大事项的民主讨论要求凡属基层党组织重大事项的应由大家民主讨论,使民主讨论的合理意见能够成为决策时应考虑和吸纳的重要因素。2003年,上海市青浦区开始在朱家角镇的四个村先行试点“农村党员代表议事会”,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村党员代表按照有关议事规则、程序和要求,讨论商议需由村党组织决策的重大事项,参与民主管理党内事务和农村事务。[5]“农村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的实行,保证了村级党组织决策的民主化,提高了村级党组织在复杂情况下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使得村级党组织的威信得到提高,凝聚力得到增强。在先行试点村取得效果后,青浦区陆续在全区村级党组织推广“农村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使其成为农村基层的党内议事协调机制,是党组织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是实行基层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和代表任期制。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党的十报告提出:“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6]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度是指,党代表资格是常任的,任期与同级党的代表大会相同;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是指党代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参加党的代表大会及闭会期间的活动,在任期内始终发挥参与决策、监督、参谋和桥梁作用。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有利于保证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作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而不是倒过来作为党委的陪衬,成为党委的“参谋”、“耳目”。按照党中央部署,党代会常任制先在基层实行,县(市、区)试点。当前,应在基层镇一级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可以很好地改进党代会、全委会和常委会这三会之间的关系,健全党的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党代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从根本上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内民主的发展。从2012年开始,上海市青浦区在认真总结赵巷、重固、练塘三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全面推行镇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将党代会常任制与扩大党内民主相结合。通过提高年会实效,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年会会议议程。要求代表积极履行代表义务,通过审议镇党委、纪委工作报告,提出提案和意见建议,及时顺畅地反映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实现党代表对党组织工作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同时,为更好地发挥党代表作用,各镇党委积极探索和搭建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平台,使党代表能更加密切地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确保党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如构建三级联系网络,加强党委和党代表及党员群众之间的联系;开展代表联系点活动、代表接待活动,把党代表作为骨干力量纳入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的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47.

[2][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5.

[3]徐湘林.渐进政治改革中的政党、政府与社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40.

[4]谷宇.当前我国无行政权力依托型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难题与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4).

[5]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组织处,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组织部.以党内民主促社会和谐的有效探索――上海市青浦区“农村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的调研报告[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5).

[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27.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

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改进机关作风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提升政府形象,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机关作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服务意识淡薄,执行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服务理念偏差。过于看重手中的权力和个人的私利,对基层、对群众的态度生硬,管理意识太浓,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存在着脸好看、门好进、话好听、就是事不太好办的现象。二是存在部门本位主义。有些部门更多地考虑本单位利益和承担的风险,而不是真正站在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角度来开展工作,还存有作风。三是个别单位办事效率不高,存有“慢作为”现象。

(二)责任意识差,作风不扎实。具体表现在:一是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懒散拖沓、敷衍应付、草率了事。二是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遇事不敢挑担子,遇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的棘手问题,缺乏破解难题和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存在畏难等情绪。三是工作作风不实。对本职工作不精心、不用心,对一些基本情况,不了解、不掌握。

(三)纪律意识不强,工作欠规范。具体表现在:一是角色错位。个别干部办事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讲感情不讲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二是少数部门和行业内部管理不严,办事程序不规范。

(四)学习意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学习氛围不浓。对学习缺乏紧迫感和自觉性,八小时之外上网聊天,忙于应酬。二是学习动力不足。在学习中摆样子,做表面文章,制度很多,花样很多,学习不求效果,只为“包装”。三是学用脱节。没有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四是缺乏创新,缺乏锐气。习惯于按步就班,缺乏协调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习惯于传统思维、常规动作,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习惯于照搬硬套,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奉贤区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做法与成效

近几年来,上海市奉贤区各级机关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解决机关作风存在的问题,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障。

(一)积极推进机关作风转变。一是加强党内作风建设。2012年初,区委通过了《关于当前加强和改进党内作风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12个反对、12个倡导”,制定出台了加强党内作风建设的相关考核细则,将作风建设与推动区内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二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着手组建奉贤区政务服务中心,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和便民服务相关的中介机构、服务单位等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两集中、两到位”。2012年上半年实现了行政审批职能“一集中”,产业项目审批期限大幅缩短。实施“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在全区35家区级单位开展试点。三是严格机关绩效考核。制定了《奉贤区2012年区级机关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意见》和《奉贤区2012年区级机关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并创新运用电子绩效评估方式进行评估考核。四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依托“纠风在线”、“政风行风热线电话”和“阳光热线”等平台,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是加大对“三公”部门干部的监管力度。2012年初,区委、区政府班子率先作出“8个表率、10个不准”的勤政廉政公开承诺,并制定形成了《奉贤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反腐倡廉责任分工》。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继续加强党政主要领导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全面落实“制度+科技”各项要求,在5家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试点的基础上,突出“三大领域”,全区组成5个联合检查组,利用三个月时间,分四个阶段开展了五项专项检查,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二是全面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工作。成立区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导组,加强协调和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各党委(党组)党务公开目录,设立党务公开工作质询日。三是进一步严格执行外出考察的相关规定。制定下发了《奉贤区关于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坚持总量控制、务实高效、精简节约、归口管理等原则,坚决遏制变相公款旅游。四是进一步强化公务车辆管理。成立公务用车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及时通过登记核查,摸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车辆总数,统一公务用车管理。五是进一步精简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强化会议管理的指导意见》,坚持高效、务实、求精、节俭原则,实行大会提前申报计划,月初预告当月重要会议制度,避免会议召开的随意性。

(三)扎实做好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工作。一是调整区委领导基层联系点。研究制定了《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分工》,相应调整区委常委联系点,每位区委常委联系1个镇(开发区、社区),至少联系1个村(居民区)、2个企业和3户群众。二是深化“双结对”工作。继续深化和延伸“双结对”活动,全区每位处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村(居)组织和3至5名群众,并经常性开展联系走访活动,及时了解基层和群众需求,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三是继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建立了周四区四套班子领导“基层走访日”常态工作机制,坚持每两周一次通过劳动、督导、调研等方式,深入基层、企业、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总结推广“一堂二站三卡四会”工作法,建立“三民”工作新机制(村居开通一条“民事热线”、记载一本“民情手册”、建立一份“民生档案”)。目前,全区划分组团式块区1936个,组团力量9493人,累计走访群众274239户,走访率达71.7%,收集问题9000个、解决8214个,问题化解率达91.3%。

通过上述实践,转变机关作风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通过持续不断的作风建设督查,全区机关上下班考勤和工作纪律、主要负责同志24小时通讯畅通等制度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工作作风明显好转,群众对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的反映与投诉明显减少,那些不按时上、下班,开会迟到、早退、替会、缺席等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同时,通过狠抓机关作风建设,机关内部一些不良习气得到有效遏制,大家心思都用在谋事上,精力都集中在干事上,全区上下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形成了抓作风、提效率的生动局面。在城市拆迁、招商引资、维稳等中心工作中,广大机关干部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加班加点、不计得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广大机关工作人员的争先创优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要求机关党员干部必须做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行动者,振奋精神、改进作风、勤政廉政、求真务实,不断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一)要抓学习教育,着力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把经常性的思想教育贯穿于作风建设始终。一是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深化理论学习,引导广大干部真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这当中,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突出政治纪律内容。同时要高度重视机关职业道德建设,制定和落实干部行为守则,培养其勤奋学习、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热情服务和公平公正廉洁守纪的职业精神。二是贯彻群众路线,强化群众观念,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做表率,确立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满腔热忱对待群众的服务意识。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抓工作促发展是硬道理,克服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精神状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为基层做表率。

(二)要抓能力提升,着力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做一名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要在勤奋学习中、基层历练中、务实创新中增长本领。一是要提升创新能力。克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观念,将创新贯穿到整个工作过程,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善于把国家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与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相结合,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进步。构建正确的创新思维模式,进一步提高创造性解决新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为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二是要提升履职能力。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有限责任政府,要求广大机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很强的履责能力。除了政府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学习和强化责任意识、塑造和推广责任文化、督办和考核责任落实等措施外,广大干部自身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以先进典型人物为榜样,以无私奉献为目标,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对群众负责的精神。三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依法行政是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只有依法办事,政府才会有公信力,群众才会相信政府,政府服务才能为群众所接受。要树立法律至上意识,学法、懂法、用法,自觉把政府机关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律轨道。要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培育和构建一个具有合法性和价值基础的、更具民主和法治精神的、更加透明的具有公民服务意识的新型服务型政府。

(三)要抓制度完善,着力加强机关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改进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当前,重要的是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规范工作作风。同时,要将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行为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一是继续完善作风管理的规范性制度,如办文办事限时制、首问负责制和主任追究制等,规范每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以明确的制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产生的根基。二是继续完善科学绩效考评制度。在制定出台目标考核管理办法时要与各单位系统内部绩效考评相结合,避免考核标准交叉重复,尽量简化指标,细化内容,量化评分标准同时还要突出重点,易于操作,从而形成竞争激励机制。三是完善有效的监督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要有效地治理作风的顽疾,必须扩展监督评议的主体,将系统内部评议、群众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评议和社会评议结合起来,多渠道、多角度地监督评议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中的分量,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要把作风建设情况作为检验各级机关工作成效、衡量负责人领导水平的重要尺度,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要抓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服务团队。一是加强以“一把手”为重点的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好示范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这方面,中央领导同志已经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榜样。当前,最重要的是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具体要求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克服形式主义,切实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等等。二是加强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当前一些单位出现的执行不畅,贯彻不力,出现“肠梗阻、中梗阻”问题,已成为影响单位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削弱了效能建设的约束力度。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不强。中层干部是单位决策的接收者,又是监督决策顺利实施的执行者。改进机关作风对中层干部来讲,重点就是要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鼓励他们要敢于担当,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不做老好人。同时要会管善管,带出一支高效的团队。三是加强机关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机关基层干部与群众联系最为直接,改进机关作风对他们来讲,主要是抓工作落实,将工作做实做细。要严格管理,规范管理,强化内部管理,以制度管人管事,坚决克服和杜绝制度流于形式的现象;要加大督办督查力度,把握时间节点,坚决克服办事拖沓、推诿扯皮等问题,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增强工作效能,使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从简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入手,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位于奉贤区中北部,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3万。下辖泰日、齐贤2个社区,5个居委,18个行政村。泰日社区和齐贤社区,分别设有党总支部,其中泰日社区下辖69个非公企业党组织,10个村党总支部,2个居委党支部,共有党员1463名;齐贤社区下辖32个非公企业党组织,4个村党总支部,1个居委党支部,共有党员896名。金汇镇党委认识到,社区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隐形“桥梁”,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首道“防线”,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基石”,因此针对面临的“三难”,落实了四项举措,积极探索加强和改善社区党建的方法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三难”

(一)形成合力难。一些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共建意识不强,存在着“无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错误思想。在一项针对社区党员的调查中,对“你是否参加过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活动”一题,选择“参加过”的仅为47.1%,“未参加过”的达到52.9%。“未参加过活动的因素”占比最高的为“没有时间”。而离退休党员对各选项被选率相差不大,但需注意的是“离退休党员”较“在职党员”选择“活动内容不喜欢”的比例要高,可见其更加注重活动的质量。

(二)资源共享难。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由于自身资源有限,需要向辖区内一些企事业单位寻求合作。但少数单位党组织对此缺乏热情,将“资源共享”看成“资源输出”,认为资源共享、合作共建就是“出钱出力”,而没有认识到双方的互惠共赢,从而参与资源共享、合作共建的积极性不高。

(三)教育管理难。目前社区党员数量众多,党员老龄化问题凸显,结构日趋复杂。社区党员群体中离退休党员占46.31%,在职党员占35.5%,下岗和务农党员占14.76%,流动党员占3.43%。年龄跨度大,35岁以下占12.26%,35至59岁的占43.56%,60岁及以上的占44.18%。学历参差不齐,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最高,达62.71%。党员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参与党的活动也呈现出多样性需求,给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许多老党员学习热情高,但身体行动不便,难以保证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社区内党建资源较为有限,针对老年人的资源就更加稀少。流动党员、人户分离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也加大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

二、金汇镇推进社区党建的四项举措

(一)抓班子、强队伍,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一是选优配强班子队伍。镇党委注重社区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充实和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保证新老合作和交替正常进行。目前,泰日、齐贤两个社区的“班长”都为30―40年龄段的中青年干部。全镇23个村(居)全面推行“公推直选”,2012年换届选举中共调整村级班子成员19名,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女性比例均有较大改善。全镇29名大学生村官中有16人已进入两委班子,有效优化了村(居)班子成员结构,增强了班子战斗力。二是强化班子自身建设。镇党委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开展了分层分类培训,加强处级领导干部的“三型教育”,有效提高社区领导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组织了社区青年骨干参加青年干部实务培训班,提高了年轻干部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

(二)定制度、促落实,提升群众工作水平。一是建立多方参与机制。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思路,坚持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各项工作,建立多方参与、资源共享、有效互动的工作机制。成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发挥镇党委、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实现党对辖区内各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性,形成“以镇党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主导,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推行“六访六问”制度。这项制度使村(居)党组织、村(居)干部把工作向村民家庭延伸,关注困难群众,关心和解决群众疾苦。三是推行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一堂二站三卡四会”工作法为抓手,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进一步深化联系服务群众和服务来奉人员工作,探索建立上下联动的群众诉求回应和解决机制。四是开展处级领导“双结对”活动。全镇每名区管干部结对一个村(居),联系3-5名群众,重点联系老干部、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军烈属、生活困难群众等群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广大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并力所能及地帮助结对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搭平台、设载体,服务社区居民百姓。一是志愿服务。镇党委规范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和服务管理,深入推进社区志愿活动。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法律咨询、图书赠阅、禁毒、常见病预防、理发、量血压、修鞋修伞等20多项咨询便民服务。二是文化服务。先后组建了老年腰鼓队、老年骑游队、空竹队、花棒操等74支群众活动团队,固定参加活动人数有近两千人。同时,抓好群团组织党组织的覆盖,在74支团队中,1支团队建立独立党支部,40支团队建立了党小组。为丰富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活力青春、魅力金汇”小型运动会、“Shining Star”才艺大赛、“非公耀星空”文艺汇演、“亲慈母爱”故事赛等体育文艺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三是民生服务。依托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实行“一门式”办公,设置咨询服务台,开通服务热线,为便民需求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服务。构筑镇、社区、居三级服务网络,服务内容涉及职业介绍、房屋租赁等20多个项目,方便了居民群众,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

(四)重教育、善引导,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一是开展宣传教育。镇党委在社区宣传栏内设置党建知识宣传角,在社区醒目位置悬挂横幅、标语,提高社区党建的知晓率和活动的参与率。镇党委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设党建知识讲座,满足社区党员学习所需,激发社区党员、群众的爱党、爱国之情。二是拓宽宣传渠道。镇党委通过宣传栏,及时宣传中央、市、区、镇各级文件精神,使社区群众通过浏览相关信息,了解社区近期动态。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广播、网络、横幅、电子大屏幕、黑板报、发放宣传册、“三下乡”等多种形式。三是提升宣传氛围。镇党委充分运用“三五学雷锋”、“文化活动月”、“非公耀星空”等活动,精心设置活动内容,通过文艺节目、交流互动、参观游览等多种形式,向社区党员群众深入宣传社区政策、制度、重点工作等,激发社区党员群众热爱社区、关心社区,营造社区文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四新”思考

(一)通力协作,要在增强党建工作合力上有新作为。一是培育社区大党建意识。树立“社区是我家,党建靠大家”的理念,引导党员、群众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党建。二是加强社区党员的思想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切实树立全局意识、创新意识,转变观念,以创新的精神探索社区党建与文明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切实推进社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三是开展基层党组织共建活动。充分发挥镇党委、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各基层党组织联系单位实际,围绕党员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利益,每年向社区居民公开承诺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设想和推进时间安排表,在事前、事中、事后加强与社区党员、群众的互动,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树立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和威信。四是建立健全共建制度。围绕社会治安、卫生整治等工作,建立健全共建机制,使社区建设的主体由少数人扩大到多数人,社区事务的管理由局部扩展到全局,把社区的治理从单一行动扩展到整个社区所有组织和全体党员、居民群众,并确保社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在工作上相协调、在部署上相呼应、在管理上相衔接、在活动方式上相渗透、在工作成效上相促进。

(二)拓宽渠道,要在社区党建资源共享上有新探索。一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的作用。组织社区内不同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共同探讨社区党建,加强社区党组织与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坚持整合社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的优势资源,促进社区党建与基层单位党建共建共赢,为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建提供保证。二是为社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争取资源共享。主动与社区单位协调和沟通,争取社区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支持。通过组织义务劳动、绿化美化辖区环境、防台防汛期间的提醒和安全检查等工作,发动更多群众参与到社区党建活动中来,争取社区单位的认可,从而主动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共享资源。三是积极探索人力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社区单位人才资源,通过深入调查和宣传发动,对学术、文体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如书法家、舞蹈家、体育运动爱好者等进行分类登记,组织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党建活动。调动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的积极性,组织和参与社区党员活动,协助社区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以社区学校为平台,引导更多的群众成为社区文明的宣传员和监督员,带动社区党员、群众牢固树立“文明社区靠大家”的意识,营造人人参与、共享成果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大财政投入。把社区党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和完善社区党建阵地建设。积极拓展社区党建资金的筹措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活动的投资、捐助和志愿服务,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社区党建经费保障机制。

(三)搭建平台,要在服务社区群众上有新突破。一是规范党员志愿者队伍管理,对志愿者实行登记造册,推行亮身份、亮承诺制度,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促稳定。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奉献日、党群共建文明社区等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开展便民利民助民服务,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亲情服务”,通过送温暖、献爱心、真情帮扶等形式,关心离退休员工、生活困难群体、残疾人等的生活,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与亲情,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三是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社区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活动。依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发挥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居民学校的作用,开展“低碳生活进社区”、“绿色食品进楼宇”、“健康知识进家庭”等活动,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依托综治、司法、党员巡逻队等队伍,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法律知识宣传,提高居民防范意识,消除安全隐患,为建设安全和文明社区奠定基础。四是探索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公企业单位,强化服务功能,千方百计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把社区建成居民温馨的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共同发展。

(四)分类施教,要在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上有新举措。一是对离退休党员,进行“退岗不褪色”教育。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不定期组织离退休党员进行学习,让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镇党委的决策部署,增强宗旨观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科普活动,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组织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并引导他们协助社区党组织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等,当好社区党组织的参谋和助手。二是对下岗和失业党员,进行“下岗不失志”教育。针对下岗失业党员思想波动比较大的情况,组织开展“离岗离厂不离党”、“自立自强,努力实现再就业”等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下岗失业不离组织、不失党性。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千方百计帮助他们端正择业观念,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寻找就业岗位,为他们实现再就业提供服务,从而激发他们发挥党员作用的政治热情。三是对流动党员,进行“流动不流失”教育。指派专人作为流动党员的联系人,每季度定期联系一次,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确保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不断线”,党员教育管理“不脱节”。同时对他们进行党的组织纪律和党员形象教育,使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自觉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在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对在职党员,抓好“在职不忘本”教育。继续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登记报到,主动亮身份、树形象、作贡献。建立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双向联系制度,规范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发挥作用的行为。并认真收集社区居民群众的意见,结合社区党组织掌握的情况,定期把在职党员在社区中的表现反馈到所在单位,实现双向互动、双重管理,提高在职党员的党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在职党员的社区管理效果。

为更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特组织关于市级机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的调查研究。本次调研面向市、区县机关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71份,有效回收率84.73%;依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调研,走访38家市级机关单位,访谈党员干部群众659人。课题组在汇总问卷的基础上,着重查找了市级机关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分析成因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一、市级机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情况与主要不足

近年来,上海市级机关在践行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确存在一些不足。

(一)注重“执政为民”意识引领,但一些党员干部未能将群众观点落到实处。上海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引领。调研发现,多数党员干部认同“执政为民”理念,69.5%的受访者认为“应把群众放在心上,踏实为群众谋福利”。受访群众反映上海市级机关的干部法制意识强,工作认真规范,没架子较亲民,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满足于“照章办事”,缺乏积极的想办法、做协调的主动性;程序规范设定为群众着想不够,工作措施不够便民;少数机关决策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服务群众效率不高;一些部门存在“本位主义”。52.8%的受访者认为“机关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不好”,个别的在职能交叉、边际模糊地带互相推诿。

(二)注重多种途径服务群众,但一些方式载体的实际作用发挥不够好。近年来,市级机关通过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做好接待工作,开通热线电话、办好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开展(窗口)设岗定责、“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社会公益实践、结对帮扶共建、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等形式联系服务群众,渠道不断拓展,载体不断丰富。但调研发现,存在“六多六少”现象:听取意见多,反馈解答少;听基层领导汇报多,听服务对象和一般群众意见少;程式化调研多,“微服私访”少;调研经验做法多,破解矛盾问题少;面上安排部署多,点对点指导少;领导调研多,一般干部调研少。

比如,通过居住地发挥作用方式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效性不强,尽管绝大多数党员都按要求向居住地党组织报了到,但因缺乏后续具体举措跟进,近四成自报到以来从未参加过活动。此外,主题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服务、开设电话信箱等也都存在一些形式大于内容,一时容易、长效难的问题。

当前,市级机关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依然明显:一是观念的距离。机关与群众特别是与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青年人之间在价值观及不少问题上的看法上存在分歧。二是语言的距离。机关存在一种官方话语体系,常是“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三是物理的距离。一些干部接触群众较少,个别领导干部日常生活更是几乎与老百姓“绝缘”,成为“会上、网上、车上”的“三上”干部。

(三)注重执政能力建设,但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水平有待提升。市级机关各单位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实践锻炼和专业培训,普遍通过轮值制度、安排到社区农村挂职,特别是注重加强新媒体应对能力建设,努力改进与群众互动工作。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与能力仍存在很多不适应,集中体现为四个“片面”认识和四个“缺乏”行为:一是将群众工作片面理解为“走读”,到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真挚的情感交流。二是将群众工作片面理解为“办事”,到基层办几件实事、好事,缺乏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有的放矢开展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将群众工作片面理解为“保平安”,奉行“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的实用主义,缺乏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多样手段和协商、疏导等柔性办法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四是将群众工作片面理解为“访贫问苦”,逢年过节给困难群众物质帮助,缺乏长效常态联系服务弱势群众的好办法。对新形势下特大城市群众行为、心理,工作规律、方式手段探索研究不够,常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怪圈。

(四)注重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但一些机关决策质量不高、执行力不强。市级机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公务员住房、医疗等方面率先改革,基本打通党群干群之间的政策界限;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三会”(决策听证会、利益协调会、政务评议会)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风险分析评估制度等,努力提高决策水平;推出“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即时评价”等措施,促进工作落实。但调研发现,在实现维护发展好群众利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有些决策过程不够民主,42.3%的受访者认为本单位“主要是领导决策”;有的决策前期调研不够,脱离工作实际,缺少必要配套措施,基层较难执行;一些决策缺乏连续性系统性,有时反复调整劳民伤财,或是标准不一引发矛盾;一些政策法规严格不执行,疏于监管、处置不力,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频繁发生;不坚持执行,执法不一、人情执法、选择性执行等问题仍有发生,过于依赖专项行动、运动式执行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市级机关践行群众路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市级机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存在一些不足,究其原因,既有传统方面的也有时代方面的,既有观念层面的也有制度层面的,既有全国层面的也有上海层面的。

(一)观念因素:传统“官本位”思想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造成严重冲击。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被压制的个人利益诉求得到释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大行其道,使宗旨意识、奉献精神等群众工作价值受到严重冲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不足,如,道德要求过高,制度纪律执行却比较宽软;一些领导干部示范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导致党的群众价值系统的真实感发生动摇;致使党的群众工作逐渐失去真理的力量。

(二)环境因素:新的历史时期、发展阶段及外部环境,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出新的挑战。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改变,既为党组织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又导致其对群众的依赖减弱,滋生从依靠群众到群众靠我的思想转变;从信息闭塞到通讯发达的转变,既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手段上的便捷,也诱发了身体力行方面的惰性;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既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也使部分党员干部逐步依赖“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的工作方式。不仅政党存在脱离群众危险,“群众脱离政党”也是现代社会存在的一个新现象,上海是改革发展的前沿,市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公平正义诉求、生活品质期望显著增强,市级机关协调各方、密切与群众联系的难度明显加大。

(三)队伍因素:党员干部来源比较单一、经历相对特定,不利于密切机关与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联系。调查显示,58.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对群众引领力不够”。抽样调查显示,市级机关干部进机关前身份是学生的占45.1%、军警占17.2%、企事业单位职工占32.1%、其他5.6%。随着队伍的代际更迭,机关干部的价值认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缺乏与党和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加上市级机关相对基层接触群众机会少,其群众观念及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

(四)制度因素:封闭式的干部评价使用体系、不完善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根本影响着群众路线的践行。目前,机关践行群众路线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党员干部觉悟与作风的层面,其中制度是决定性因素:一是以委任制为主导的选拔任用体制,导致干部缺乏密切联系群众的内生动力,科层制组织本身也容易形成对上负责的行为方式。二是长期以来的“GDP”导向,以及局限于机关内部的封闭式、自说自话考核评价模式,使得民心、民意、民生很难被放到应有位置,缺乏客观合理的工作绩效评判机制。三是群众对机关权力、机关权力之间、机关对领导权力特别是“一把手”权力制约监督不够,“权为民所用”难落到实处。

(五)执政方式因素:群众工作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方式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当前,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机关的工作理念、机制、方式难以适应时展和群众需要。从群众工作领导体制看,党政一体,高度集中,群众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诸多社会矛盾都可能演化为党群矛盾;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承担过多过杂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发展滞后、作用有限,使党政机关处于群众诉求第一线。从群众工作体系看,上海常住人口大幅增长,大量来沪务工人员“家在乡里,人在城里,干在厂里,住在弄里”,原有以户籍、身份、隶属为主的管理模式和城市配套公共服务体系受到挑战。从群众工作方式看,建立在传统人际关系基础上的“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等群众工作有效形式,面对现代社会“隐私”观念和“私人空间”,难以走向深入;以行政命令、思想灌输、简单资料分配和纠纷化解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三、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市级机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从转变理念、拓展路径、完善机制、改进作风、提升能力等多方面下功夫。

(一)坚持思想引领,坚守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通过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服务基层,真正做到带头坚持群众观点、带头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带头践行群众路线;明确整改的问题、目标、时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建立和完善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机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群众路线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强化法治思维,按照体现群众意愿、体现改进作风、体现提高效率、体现工作规律的要求,推进制度创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和法律,用机制规范权力的运行。

(二)拓宽机关党组织服务社会建设的路径,提高服务能力。随着经济转型发展,社会矛盾也出现了发展变化,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政策需求的日益增长与供给不足的矛盾逐渐突现。机关党组织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心的同时,要注意改变以往单纯注重内部建设的封闭式的工作方式,拓展机关党的工作内容和组织活动空间,更加注重围绕推进社会管理和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等重点工作,积极履行机关党组织的工作职能,协助行政在改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谋划和思考,深入研究和把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基层组织、服务社区建设,增强机关党组织的社会认同感。

(三)建立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进一步改进作风。引导党员干部把本职工作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密切联系工作服务对象和本部门、本系统的群众,把维护群众利益要求贯穿本职工作始终。总结和推广市级机关联系服务群众特别是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明确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容、载体、程序和途径,健全落实调查研究、基层联系点、基层挂职任职、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谈心、征集群众意见、党员承诺践诺、党代表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推动形成稳定顺畅的党群对话沟通机制、各方公平参与的政策制定机制;组织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居住地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主动联系服务身边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帮助解决问题,使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发挥机关党组织的协助、监督作用。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第7篇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组建了街道社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组,调研组以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凝聚民智为宗旨,深入社区干部居民中间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研组重点选取了XX县XX街和XX街两个社区进行全面的访谈、调查,召开居民大会及干部群众座谈会各两场次,发放问卷调查表XXX份,其中社区居民占到了XX%,对街道社区的工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主任、副主任等XX人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对访谈及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汇总,了解掌握了一些社区干部、居民对做好社区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做法及意见、建议。

二、主要做法

(一)便民服务平台降低居民办事成本。为方便居民就近、快捷办理各种代办事项,全县4个社区统一建立了“一站式”惠民服务大厅,将就业保险、计划生育、民政优抚、综合服务等居民经常办理的事项归集到大厅办理,公开办理所需资料及流程,工作人员定岗定责,挂牌上岗,实行一站式或式服务,实现了居民少跑路办成事,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二)“五百”活动主动排解群众疾苦。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开展了“进百家门,做群众的家里人”、“知百家情、问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分组包片入户走访了解居民家庭实际生活状况 ,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登记造册,由社区党支部研究共同帮助解决,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三)“双岗双争”汇聚社区力量建设美好家园。推行在职党员报到制度、承诺公示制度及“双岗双争”评议制度,按照“一名党员一个岗,以岗承诺办实事”的要求,通过在职党员帮钱、帮物、慰问困难群众、开展公益劳动、修建公共设施等多种形式支持社区建设,帮扶社区居民,形成了齐心协力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五心”工程,打造“五园”社区。创设了“支部建在楼院、党员驻地管理”新模式,围绕疏通社区居民反映社情民意渠道,搭建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探索出了系列化活动载体,初步实现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和谐社区创建目标。

三、社区及党员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群众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社区党员干部工作有滞后。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居民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社区承载的责任越来越广泛和重要,但是社区人力、财力、物力配备与现代化社区的建设还不匹配。一是人员紧缺,服务群众难以做到全覆盖。社区联系千家万户,群体庞大,人员复杂,组织管理有难度,这就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走访入户主动联系居民,做好宣传政策、化解矛盾、扶残帮困等工作,但目前社区人员配备达不到这样一种工作需求。二是经费设施有限,不能满足群众娱乐、健康、学习等各方面需求。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不断满足居民各方面基本需求,但仅靠社区做好社区工作很有难度,这就需要上级部门级规划建设单位、驻社区单位联合行动,整合各种设施、场地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多服务。三是社区工作人员学历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组织协调能力不足,个别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履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二)社区群众享受服务少,驻社单位党员干部联动机制不健全。一是驻社区单位与社区没有形成长效性、制度性联动。驻社区单位既没有开放单位活动资源,也缺少财物支持,仅靠社区化缘式、随机性的争取。没有对驻社区单位与社区联动的方式、内容及量化考核做出制度性要求,使得和谐社区创建势单力薄,难以有更大作为。二是服务机制不健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潜力难以完全释放。尽管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有些党员不愿意在社区做扶民帮困的事或摆摆样子没有诚心做实事。三是街道社区专注于行政性事务,联系服务群众有冲淡。社区多半以行政性事务为主,关注并解决群众衣食住行等方面需求的力度、广度不够,在群众眼中,社区往往是一个办事机构,同时充当社区“灭火器”作用,使得社区服务跟不上广大居民对日常生活需求,降低了居民对社区工作及干部的信赖度和亲近感,不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便民利民活动多,居民群众尝到甜头少。一是上级检查街道社区工作只延伸到党工委或支部一级,与基层群众见不了面、谈不上话,了解不到实际状况,因而不能形成对实际工作的推动力。二是上级检查往往注重一些平面化资料,如文字材料、表册、展板等,未能听取或查看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因而导致务实工作变成务虚应付。三是群众因不了解政策或监督通道不畅,渐渐失去了参与社区管理与建设的热情。

(四)党员干部的群众立场不坚定 ,履职尽责看形势。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对自身的党员身份、干部身份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处理与群众关系,解决群众困难时有懒得管、不愿管、不敢管等不良情绪态度,对基层群众疾苦缺少切身体验,导致与普通居民群众交流少、感情浅,甚至没有感情基础,不能赢得基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是部分社区领导干部履职未尽责。一方面是部分干部因工作能力不足或管理权限的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群众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个别社区干部考虑安排工作着眼点在应付上级和方便自我,淡化群众利益诉求,没有站在群众立场和社区长远发展考虑,使得上级部门调查研究掌握不了实情,党的一些惠民政策没有达到效益最大化。三是缺少群众问责干部机制,干部做得怎么样,往往群众说了不算,上级说了算。部分领导干部工作出发点在应付上级,不把群众冷暖放心上,逐渐形成了个别干部向上看不向下看的工作倾向。

四、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发现,社区干部群众认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应实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认为联系群众最有效的方式为入户走访,其次是接访群众、基层调研;认为组织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应防止出现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及集中教育与日常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我们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其它意见建议做了如下归纳:

(一)教育实践活动要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机制。一是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的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及内容,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监督。二是建立基层群众参与机制,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把群众的关注与关切作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力量,采取方便、快捷、实用、直接的方式征求群众意见、调查群众满意度,将群众真实的满意度调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融入到活动的评价体系中。

(二)教育实践活动要做到党员干部真触动,教育实践双丰收。一是教育活动化整为零,注重实效。避免大排场、大会场,采用规模小、内容实、研讨多、宣讲少的方式,扎实开展教育引导活动;二是实践活动要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做到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留地”,以现实成果接受组织和群众检验。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第8篇

一、基本情况

调研组重点选取了XX县XX街和XX街两个社区进行全面的访谈、调查,召开居民大会及干部群众座谈会各两场次,发放问卷调查表XXX份,其中社区居民占到了XX%,对街道社区的工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主任、副主任等XX人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对访谈及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汇总,了解掌握了一些社区干部、居民对做好社区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做法及意见、建议。

二、主要做法

(一)便民服务平台降低居民办事成本。为方便居民就近、快捷办理各种代办事项,全县4个社区统一建立了“一站式”惠民服务大厅,将就业保险、计划生育、民政优抚、综合服务等居民经常办理的事项归集到大厅办理,公开办理所需资料及流程,工作人员定岗定责,挂牌上岗,实行一站式或式服务,实现了居民少跑路办成事,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二)“五百”活动主动排解群众疾苦。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开展了“进百家门,做群众的家里人”、“知百家情、问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分组包片入户走访了解居民家庭实际生活状况 ,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登记造册,由社区党支部研究共同帮助解决,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三)“双岗双争”汇聚社区力量建设美好家园。推行在职党员报到制度、承诺公示制度及“双岗双争”评议制度,按照“一名党员一个岗,以岗承诺办实事”的要求,通过在职党员帮钱、帮物、慰问困难群众、开展公益劳动、修建公共设施等多种形式支持社区建设,帮扶社区居民,形成了齐心协力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五心”工程,打造“五园”社区。创设了“支部建在楼院、党员驻地管理”新模式,围绕疏通社区居民反映社情民意渠道,搭建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探索出了系列化活动载体,初步实现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和谐社区创建目标。

三、社区及党员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群众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社区党员干部工作有滞后。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居民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社区承载的责任越来越广泛和重要,但是社区人力、财力、物力配备与现代化社区的建设还不匹配。一是人员紧缺,服务群众难以做到全覆盖。社区联系千家万户,群体庞大,人员复杂,组织管理有难度,这就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走访入户主动联系居民,做好宣传政策、化解矛盾、扶残帮困等工作,但目前社区人员配备达不到这样一种工作需求。二是经费设施有限,不能满足群众娱乐、健康、学习等各方面需求。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不断满足居民各方面基本需求,但仅靠社区做好社区工作很有难度,这就需要上级部门级规划建设单位、驻社区单位联合行动,整合各种设施、场地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多服务。三是社区工作人员学历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组织协调能力不足,个别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履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二)社区群众享受服务少,驻社单位党员干部联动机制不健全。一是驻社区单位与社区没有形成长效性、制度性联动。驻社区单位既没有开放单位活动资源,也缺少财物支持,仅靠社区化缘式、随机性的争取。没有对驻社区单位与社区联动的方式、内容及量化考核做出制度性要求,使得和谐社区创建势单力薄,难以有更大作为。二是服务机制不健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潜力难以完全释放。尽管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有些党员不愿意在社区做扶民帮困的事或摆摆样子没有诚心做实事。三是街道社区专注于行政性事务,联系服务群众有冲淡。社区多半以行政性事务为主,关注并解决群众衣食住行等方面需求的力度、广度不够,在群众眼中,社区往往是一个办事机构,同时充当社区“灭火器”作用,使得社区服务跟不上广大居民对日常生活需求,降低了居民对社区工作及干部的信赖度和亲近感,不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便民利民活动多,居民群众尝到甜头少。一是上级检查街道社区工作只延伸到党工委或支部一级,与基层群众见不了面、谈不上话,了解不到实际状况,因而不能形成对实际工作的推动力。二是上级检查往往注重一些平面化资料,如文字材料、表册、展板等,未能听取或查看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因而导致务实工作变成务虚应付。三是群众因不了解政策或监督通道不畅,渐渐失去了参与社区管理与建设的热情。

(四)党员干部的群众立场不坚定 ,履职尽责看形势。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对自身的党员身份、干部身份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处理与群众关系,解决群众困难时有懒得管、不愿管、不敢管等不良情绪态度,对基层群众疾苦缺少切身体验,导致与普通居民群众交流少、感情浅,甚至没有感情基础,不能赢得基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是部分社区领导干部履职未尽责。一方面是部分干部因工作能力不足或管理权限的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群众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个别社区干部考虑安排工作着眼点在应付上级和方便自我,淡化群众利益诉求,没有站在群众立场和社区长远发展考虑,使得上级部门调查研究掌握不了实情,党的一些惠民政策没有达到效益最大化。三是缺少群众问责干部机制,干部做得怎么样,往往群众说了不算,上级说了算。部分领导干部工作出发点在应付上级,不把群众冷暖放心上,逐渐形成了个别干部向上看不向下看的工作倾向。

四、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发现,社区干部群众认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应实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认为联系群众最有效的方式为入户走访,其次是接访群众、基层调研;认为组织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应防止出现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及集中教育与日常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我们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其它意见建议做了如下归纳:

(一)教育实践活动要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机制。一是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的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及内容,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监督。二是建立基层群众参与机制,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把群众的关注与关切作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力量,采取方便、快捷、实用、直接的方式征求群众意见、调查群众满意度,将群众真实的满意度调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融入到活动的评价体系中。